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31 17:10:45

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

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篇1

1.1一般资料

2014-2015级遵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共2319人,年龄20~24岁。

1.2方法

调查前对所有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再进行调查。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法,确保其一致性。调查内容按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1](第5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口腔健康行为。如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间,采用的刷牙方法,口腔定期检查和洁牙、龋洞充填、阻生牙拔除等情况。(2)口腔健康意识。对牙龈出血、牙齿脱落、龋齿病因,以及对窝沟封闭和氟化物是否了解等。2014级和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口腔科学授课时间分别为2017年3月6日至5月5日和2018年3月5日至5月4日,均在开课前1d由班长发放问卷和收回,课程结束次日再由班长发放同一内容问卷和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4638份,收回有效问卷4520份,有效调查人数为2260人,有效率为97.5%。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被调查者口腔健康行为的变化

94.5%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发生了变化,其中刷牙行为的变化最为明显,与口腔科学授课前相比,牙周龈上洁治的学生增加了41.3%,龋洞充填的学生增加了10.8%,拔除阻生牙的学生增加了9.4%,但仍有5.5%的学生在刷牙等口腔健康行为方面未发生变化。对未发生变化的学生进行调查后显示原因主要有2个:(1)听课时只关注考试重点,并没有把相关知识与日常口腔健康行为联系起来,占44.07%;(2)认为自身口腔健康行为良好,若患口腔疾病需要到专科医院就诊,故无须改变自身口腔健康行为,占57.63%。

2.2被调查者对口腔疾病认知的变化

教学后对牙龈出血、牙齿脱落和对龋病的认识正确率明显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被调查者对预防龋病方法了解程度的改变

教学后对预防口腔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好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仅依靠医院口腔科医生对就诊患者和走进社区对社区居民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方式显然难以达到提高国民口腔健康水平要求。医学高校肩负培养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医学专业人才的责任,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一部分,因此临床医学生除了自身具有一定口腔健康基础知识以外,也应肩负起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口腔健康指导的责任,所以在医学生中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十分重要。

3.1口腔科学教学在促进临床医学生口腔健康方面的作用

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于口腔保健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主要是从网络、电视、广播等途径获得,然而这些信息大多比较浅显,缺乏一定的连贯性,而且有些广告会误导学生对口腔疾病的理解,故对于大学生口腔健康维护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而本校开设的口腔科学课程,相对于上述片段化的宣传信息而言,对口腔健康及基础知识的普及呈系统化和专业化,有利于改善高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大学生处于人生学习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关键时期,应首先具有一定口腔健康知识,医学类高校学生更应该具备一定的口腔医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其他人群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扩大影响,使口腔健康根植于大众思想中,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为我国全民口腔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研究表明,与学校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水平[3],历时4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从第二学年开始,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好于非口腔专业医学生,至第四学年时,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均好于非医学专业学生。该研究证实口腔医学专业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和行为,说明专业的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提供系统性、实用性、综合性的指导,并可利用学生间的相互影响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效果,有利于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的养成及发展,是值得推广的口腔科普教育模式[4-5]。高校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过渡阶段,是健康观念与行为的重要形成期[6],同时也是口腔问题的高发期。目前有调查资料表明,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仍严重损害大学生的口腔健康[7-8],这与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口腔健康意识比较淡薄和本身缺乏口腔基础知识有关。从本次调查也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学生学习口腔科学前,在刷牙次数和刷牙持续时间方面都显不足,超过一半的学生未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口腔科学授课后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本调查显示,学生学习口腔科学以后了解到口腔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积极进行了口腔检查和口腔常规治疗,牙周洁治的学生增加了约40%。除了在口腔健康行为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外,在口腔科学学习后,学生对口腔疾病常见现象,如牙龈出血等的认知有了根本性变化。在口腔科学学习前,约80%的学生认为牙龈出血是上火或正常现象,加之目前某些广告鼓吹牙膏具有止血功效,导致学生忽视牙龈出血状况,延误牙周疾病治疗,最终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牙龈炎发展为牙周炎,缺失牙的概率增多。学习口腔科学后,80%学生了解到牙龈出血为炎症所致,不治疗会发展为较为严重的牙周炎,这会正面积极引导学生及时就医,治疗牙龈炎症,控制牙周病的发生。除此之外,学生对牙齿脱落现象和龋病也都有了正确认识。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口腔科学后,对口腔疾病现象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对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改变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且对口腔预防项目窝沟封闭和氟化物的应用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推动学生自身及其周围人群的口腔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3.2口腔科学教学在促进临床医学生口腔健康方面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篇2

关键词 全口义齿修复 健康教育

牙列缺失是口腔修复中的常见疾病,它影响患者的美观、发音、咀嚼功能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全口义齿修复成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诊疗和保健措施。但是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不仅与患者的口腔条件和医师、技师的制作技术有重要关系,还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医患之间的理解和配合有很大关系[1]。尤其是患者的心理因素与全口义齿的满意度有密切关系。

临床资料

我院口腔特诊室通过对不同情况的全口义齿修复病人66例,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29~76岁,实施口腔健康宣教,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健康教育方法

通过患者初诊时与主管医师的交谈,了解患者修复的具体要求,对修复体的期望以及患者身体状况、口腔条件,对其做出全面评估,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己拟定的治疗方案、步骤及注意事项,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包括:口腔内条件的准备,疗程及经济上的准备等。我们宣教的主要目的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修复治疗的大致过程及其必要性,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以最佳情绪接受治疗[2]。

全口义齿修复的过程中,教会病人取印模时如何配合可以减轻不适感,比如指导病人在印模前练习用鼻深吸气、口哈气、头微低,减轻印模时会厌反射,预防呕吐;告知患者在印模过程中如有不适则举左手示意,不能随意讲话及转动头部,以免印模材料松动移位,影响印模精确度,导致二次咬模。

义齿戴入后要指导病人对全口义齿的使用和保养。⑴示范教育:初戴时病人往往不会装戴全口义齿,在讲解义齿如何装戴的同时还示范给病人看几次,直到病人熟练掌握为止。咬合、发音和咀嚼是全口义齿初戴病人健康教育的重内容,要详细讲解并示范。要反复指导病人做正确咬合练习,以纠正病人因牙列缺损而养成的不良咬合习惯。针对义齿的清洁保护问题,还向病人示范如何护理义齿,嘱病人晚上休息前取下义齿,用牙膏将义齿刷洗干净,在凉水中浸泡,切忌用热水或消毒水浸泡。在刷洗义齿时,必须使用软毛牙刷,切勿用力过重,以免过度磨损义齿。

⑵心理教育:通过耐心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说明全口义齿的性能和特点,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不要轻易放弃,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向病人说明戴用全口义齿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特别是全口义齿修复老年人居多,因此需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要维护老年人的尊严,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诉,充分理解他们的要求,义齿戴入后,详细询问患者感受,做好心理安慰。

复诊指导:初戴义齿时会有异物感、口水多、恶心、发音不清等现象,这是因为义齿的存在,改变了口内空间与舌活动的空间,以及患者对义齿的敏感所致[3]。通过坚持戴用,可以逐渐习惯,不需要做特别处理。义齿戴用后的复诊指征是局部黏膜压痛和义齿掉落。如果压痛明显甚至黏膜溃烂,应及时复诊,但就诊前义齿要坚持戴1~2天,这样医生可以通过口腔黏膜上的压痕来修改义齿的相应部位。并发放“全口义齿修复健康教育”给病人及家属,减少了复诊次数。

讨 论

通过对66例全口义齿修复病人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全口义齿修复的概念、修复过程、初戴义齿后易出现的并发症等都有了较详细的了解,掌握了正确的咬合动作,义齿的清洁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并发症的机会,对自己的全口义齿能佩戴应用自如。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患者的评价是医疗质量的最终评定,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不但取决于患者的口腔条件和医师、技师的制作技术,还包括修复前的健康教育和修复后的指导,我们应主动有计划地系统全面地围绕患者修复过程及修复后可能产生的误解、缺乏信心等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全口义齿的认知有正确的态度,能够积极配合,尽快适应义齿,学会使用义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翁世勤,陈征,柯翔康.心理治疗对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J].口腔医学,2001,21(1):39-40.

2 卢晓杰.老年患者口腔外科手术前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3,l(2):82-83.

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篇3

【关键词】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1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口腔健康列为评价人类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口腔卫生保健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具有受教育者数量庞大,容易集中,有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资源和手段等特点,应当以循序渐进,根据年龄由浅入深,传授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内容应包括:口腔生理解剖知识,口腔常见病、预防措施、健康饮食等。有效促进中学生从知识、态度、信念到行为上的转变,达到实施口腔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2原因

2.1目前我国的学校编制中只有普通校医,缺乏专业口腔医生,缺少最基本的口腔预防及治疗手段,使学生在龋齿和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没有及时接受窝沟封闭、龋洞充填等防治措施,从而导致许多乳牙和年轻恒牙的严重龋坏、早失甚至牙颌发育畸形。

2.2学校的教育体制都以优化教学为主,基础教育中缺少口腔健康知识和干预不健康的行为的普及。

2.3对学校口腔保健的三项任务,①口腔健康服务:建立学生口腔保健卡、定期检查,有计划地进行治疗。②预防龋病、牙龈炎和其他疾病。③口腔健康教育,增加口腔健康知识与培养口腔健康的良好行为,落实不到位。

2.4学生的餐饮结构单一化、简单化,从根本上忽略了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的统一性。

3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的现状

3.1牙病的危害性

3.1.1由于牙病可以造成牙痛、牙齿的缺损、牙齿及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最终导致牙齿的脱落或拔除,由此造成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形成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从调查资料看,中学生恒牙的龋病部位与中老年的失牙部位有明显的联系。

3.1.2由于牙齿的缺失,影响面部的美观,造成乳恒牙替牙期的恒牙萌出紊乱,而形成错合畸形,也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的紊乱,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3.1.3口腔疾病是列于普通感冒之后,人体最易得的疾病之一。早期易被忽视,但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全身感染、心肌炎、肾炎等。

3.2牙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性:中学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学生在校期间便于组织和管理,故学校是口腔保健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积极、迅速行动起来,将口腔健康教育与学生所接受的普遍教育同步进行,使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的新观念。

校医对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作全面的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口腔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的系统追踪观察,监测与评价。提高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为保持终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4提高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的对策

4.1制定口腔健康教育目标: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进中学生口腔健康水平,应根据本校口腔卫生保健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规划目标。制定长远规划,设立目标,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网络化,将其纳入教育卫生工作总体规划之中,建立口腔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即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爱牙五部曲)知晓率(%)、中学生保健牙刷使用率(%)、中学生恒牙龋齿充填率(%)等。

4.2建立健全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3项基本原则,即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消除学生健康的不利环境因素。对学校校医应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教程培训。

4.3开展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学生时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形成期,抓好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通过学生家庭促进整个学校的口腔卫生保健。

4.3.1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由市教委、市卫生局、学校和校医的共同参与,定期开展学生口腔健康检测评价、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爱牙日”活动,并推行牙病预防措施(如使用窝沟封闭剂,局部使用氟化物)。重点抓好龋病和牙周疾病等各种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

4.3.2根据卫生部门对学生口腔健康的要求和龋病、牙龈炎防治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口腔保健计划。

4.3.3传授学生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和技能,并在校医的指导下有一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4.3.4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切实落实狠抓到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增加宣传力度,认识口腔疾病的危害性,掌握口腔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的知识。

4.3.5定期开展中学生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对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并实施相应口腔健康服务项目,如治疗计划、预防项目,并能追踪观察、监测与评价。

5结论

现代随着口腔医学的进步,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专业人员的预防措施相结合,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共同促进学生口腔预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刚.临床口腔预防医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

[2]熊世江,王青.谈口腔健康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J].中国健康教育,2009,15

[3]卞金有,胡德渝,主编.预防口腔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31

[4]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4

[5]涂小丽.浅谈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2000,16(7):400

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篇4

临床资料 2008年1~6月来院就诊的牙周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平均年龄63.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5.3岁,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入选标准 ①年龄60~75岁。②轻中度牙周病患者。③试验前3个月未服用抗生素的患者。④无全身性疾病。⑤能够按时复诊。

方 法 患者初诊检查牙周状况,然后结合口腔牙周病预防宣教,内容包括每日睡前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5分钟及正确的刷牙方法,要求患者初诊后1周复诊进行龈下洁治,初诊后1个月、半年后复诊检查牙周病恢复情况。试验组每周复诊1次,复诊时强调口腔卫生及牙周病的预防宣教,并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根据牙周检查结果提出相应的、个体化的牙周维护建议;对照组只是初诊时进行口腔卫生及牙周病预防宣教。

预防宣教内容 ①对洁牙不好的认识误区。②正确认识洁牙及洁牙后冷热、酸痛不适。③洁牙在牙周治疗的地位及作用。④口腔卫生的维护在牙周治疗中的意义及如何保持口腔卫生。⑤正确使用牙线。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在初诊时、1周后复诊时差异较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半年后复诊时两组间差异较大,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GI在初诊时、1周后复诊时差异较小,半年后复诊时两组间GI和PLI差异较大,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2。

讨论

定期检查的意义 定期检查是预防牙周病的重要措施。牙周治疗效果的取得是术者和患者共同合作的结果,一般在治疗已得到效果之后,临床上的患者就诊时常伴有刷牙出血及口腔有明显异味,有些患者自身护理的意识开始淡薄,菌斑控制也放松了,大大增加了疾病复发的机会。同时,老年患者常伴有牙龈退缩,洁牙的过程中及洁牙后常伴有牙的冷热、酸胀、疼痛不适,有的甚至需要行牙神经灭活治疗。由此可见,患者本身对牙周病不重视,如果术者和患者能继续保持联系,共同加强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就能获得长久的疗效,确保老年人牙周健康。

牙周病的预防宣教策略 牙周病的一级预防宣教是指在牙周组织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袭或致病因素已侵袭到牙周组织,但在尚未引起牙周病损之前立即将其祛除,旨在减少人群中牙周病新病的发生。牙周健康者每日有效的口腔卫生维护能保持牙周组织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复发:对于无牙结石的患者,有效的口腔卫生措施能使炎症逆转;尚未接受治疗的牙周病患者,其病情虽不会因日常保健而有较大转变,但有效的口腔卫生措施在防止和控制疾病的发展上依然十分重要。

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篇5

【关键词】大学生;口腔保健行为;饮食习惯;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志码】A

口腔健康是整体健康乃至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一项评价全身健康的可靠指标。整齐的牙齿和清新的呼吸可以使人在行为上保持自尊和人际关系的最高水平。据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中国35~44岁的中年人患龋率为88.1%,老年人龋齿患病率高达98.4%,70%~90%的患龋人群都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而中国口腔科医生与人口之比约为1:40000,显然,单靠口腔科医生来防治牙病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只有通过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才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口腔保健行为,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大学生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善于更新观念和改变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在大学生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意识,促进其主动采取口腔保健措施来维护口腔健康。这样不仅对其自身大有裨益,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和健康的卫生习惯还会传达到社会各阶层中去,对社会和未来人口的素质提高有着现实的意义。因此,口腔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了解大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和饮食习惯,可以为完善现有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口腔自我保健水平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四川大学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30个学院分层,共调查在校大学生1500名,回收有效问卷1362份。其中,男生712名,占总人数构成比为52.3%,女生650人,占总人数构成比为47.7%;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为19.37岁。该项目经四川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被调查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07级学生自行设计并发放。采取入户调查的形式,由调查员对被调查员进行填写指导及监督,当场收回问卷。检查并剔除废卷。发放问卷一共1500份,有效问卷1362份,废卷138份。

1.3调查内容

问卷设置了19个问题,涉及日常口腔保健意识和饮食习惯(包括水果、甜食、乳制品、含糖饮料食用的频率和量等)。

1.4数据整理和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口腔保健意识

调查显示:在牙膏的选择上,37.6%的学生倾向于使用中草药牙膏,仅22.9%的学生选用含氟牙膏;为保持口气清新而刷牙的人最多;进食甜食后,大多数人不进行任何清洁措施。而关于糖代用品木糖醇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65.6%的学生不是经常使用。

牙齿疼痛出现时,大多数学生选择忍耐(44.5%),仅在难以忍受时才会就诊(38.1%)。当牙齿颜色改变后,仅约一半的人会选择就诊。超过半数的人从不定期检查牙齿(表1)。

2.2饮食习惯

2.2.1水果 食用频率上约每周1~2次的学生最多(为方便统计,将每周1次和每2~3d 1次合记为每周1~2次)(45.4%),每天1次及以上(为方便统计,将每天1次和每天2次以上的合记为每天1次及以上)的学生其次。女生食用的频率显著高于男生(P

每次的数量上,除了糖果、巧克力组以外,摄入100~400g的学生最多(为方便统计,将100~200g、200~300g、300~400g的合记为100~400g),男女生食用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3)。

2.2.2甜食 饼干、糕点等甜食的食用频率和数量分布基本与水果类的一致,每周1~2次的学生最多(53%),每次100~400g的学生占大多数(71.2%)。女生的食用频率仍然显著高于男生(P

值得注意的是,糖果、巧克力等甜食的食用频率和数量分布跟前两者不同。频率上,很少食用的学生最多(48.2%);数量上,每次少于100g的学生最多(61.5%)。无论在频率和数量上,男女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3)。

2.2.3乳制品 频率和数量分布与水果类的等一致,每周1~2次和每次100~400g的学生占大多数,分别是40.1%和72.7%。女生的食用频率高于男生(P

2.2.4含糖饮料 食用频率分布与前几项不同。频率方面,很少饮用的学生最多。男生饮用频率显著高于女生(P

综上所述,在水果、甜食、乳制品中,皆是女生食用频率更高,但在数量上男女无显著差异,除糖果、巧克力是很少食用及每次小于100g的学生最多以外,其余各项均为每周1~2次、每次100~400g的学生最多。与前三者不同,约一半的学生很少饮用含糖饮料,而饮用的学生也是每周1~2次,每次100~400mL的学生较多,且男生饮用数量和频率皆显著高于女生(P

3 讨论

龋病作为口腔常见疾病,不仅可以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还因其可以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骨和颌骨炎症而威胁全身健康。有研究显示:龋病与心血管疾病、低体重新生儿、肺部感染,甚至和癌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龋病与癌症、心血管疾病一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之一。细菌、饮食、宿主和时间是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四联因素,缺少一项都不能发生龋齿。因此,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影响这4种因素可以有效防治龋齿。

3.1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现状

刷牙可以机械清除牙面堆积物和牙菌斑。早晚刷牙,每次刷牙3min能有效维护口腔健康;而牙刷应根据个人年龄和口腔状况进行选择,更换频率为每3个月1次。本研究对牙膏的选择和刷牙目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22.9%的学生选用含氟牙膏,出于保持口气清新的目的而刷牙的学生最多(32.8%)。另外,周怡等对大学生刷牙情况的调查显示: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的大学生占80.87%,但仅30.43%的大学生每次刷牙满3min;而牙膏的选取则依据个人喜好。以上的结果说明:目前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状况并不十分理想。虽然多数大学生的刷牙次数和牙刷更换频率都达到要求,但是对如何刷牙、刷牙时间、如何选取牙刷和牙膏等还没有正确认知,亟需加强相关的指导。同时,有研究显示:即使男女生在刷牙频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牙菌斑指数和口腔卫生指数的值也有显著差异,这就提示在开展口腔保健工作时,应根据男女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降低甜食的食用频率和数量可以减少牙齿脱矿和早期龋的发生。研究已证实:较高的甜食摄入频率和较低的刷牙次数可以检测到较高的龋均指数。

当牙齿出现颜色改变时,及时咨询口腔医生可以有效减少早期龋的发生发展。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现有的口腔状况面临严峻考验,加强对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3.2大学生口腔保健意识欠缺的原因

结合此次调查以及之前的同类研究显示:大学生的口腔知识缺乏,忽视口腔保健,口腔状况不良,就诊意识较为薄弱。通过分析后,推断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3.2.1口腔保健知识的缺乏 非口腔专业的大学生很少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口腔专业知识,对于口腔疾病的病因以及对健康的影响缺乏认识。关于口腔保健的知识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获得。从这些渠道获得的相关知识一般较为肤浅,缺乏连贯性与针对性,有时还较片面,实际的指导作用不理想。

3.2.2缺乏自我约束 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同时由于住校,脱离了家长的监督,饮食和作息不规律。零食摄入较多且食用后往往不做清洁措施;睡眠时间较少,压缩口腔清洁时间。

3.2.3经济因素 口腔就诊开支一般未纳入保险,较昂贵的治疗花费给学生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学生出现口腔疾病后就诊的频率。

3.3口腔健康教育

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大学生的口腔状况不容乐观,口腔保健意识及饮食习惯亟待改善,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点。

3.3.1开设口腔健康教育课程 口腔健康教育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高校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选修课,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教师授课,传授的知识来源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系统性。教师结合大学生的口腔卫生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枯燥的医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大学生从健康的角度,科学地认识口腔疾病,自觉维护口腔健康并纠正错误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口腔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让各种专业的学生都受益。实践证明:开设口腔健康教育选修课的方式效果最好,也最受学生的欢迎。暨南大学于1999年在国内首创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口腔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每学期36学时/2学分,选修的学生覆盖了暨南大学16个学院的100个专业,成了热门选修课,还吸引了来自其他院校的学生旁听。台保军认为:在高校中,尤其是非医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开设口腔健康教育选修课,不仅是对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能在丰富专业和人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是适合大学生口腔保健的措施与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

3.3.2临床给予口腔健康教育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口腔状况、全身健康条件、综合经济能力等客观因素给予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指导,增强了治疗效果也减少了疾病复发。同时,患者向家人、亲友的辐射传播效应也有助于口腔保健知识的传播。因此,口腔医院、诊所等机构的口腔医生应该加强对就诊大学生的口腔保健指导。

3.3.3利用媒体展开口腔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而言,媒体是口腔保健知识的重要来源。沈丽佳等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得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依次为书本、报刊、杂志57.3%,电视、广告、广播等媒体44.8%,宣传单、宣传栏25.1%。杭大磊等开展的网上口腔健康教育,已有来自国内外万余人次的访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媒体信息来源往往具有片面性,并且出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其正确性和可靠性也值得商榷。因此,以学校为基础的口腔健康教育仍应是口腔预防工作的重点。

4 结论

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篇6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10-0060-03

Exploration of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middle-aged people in Shanghai rural area

WU Bingde, CAO Chunhua

(Zhuang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ppropriate or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rural middle-aged people in Shanghai. Methods: With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2 villages were selected as an experiment group and 2 villages as a control group with 320 middle-aged people each.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way for the control group. Combining with the pilot of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the model of the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village committee coordin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facilities linkage were adopted to carry out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experiment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for 2 years, the awareness of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oral health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increased from 41.25% to 76.18%, and its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rural; middle-aged people; oral health;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居民对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口腔卫生行为习惯距离《指南》推荐的标准仍存在巨大差距[1],口腔疾病的主要对策是预防和控制,而不是治疗[2]。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是对社区居民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教,以改善居民的口腔保健态度和行为,从而改善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3]。本研究结合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对农村中年人群采取专业机构联动、村委协同、居民互动的模式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并进行效果评价,以探索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模式。

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在庄行镇9个村委会中随机抽取潘垫村和新华村为试验组,芦泾村和杨楼村为对照组。对符合条件的35~59岁户籍人口按性别和年龄分别列表排序,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在每个村抽取男性80名,女性80名,4个村共640名,其中试验组320名,对照组320名。

调查方法

以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普查问卷为基础,结合实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委托奉贤区牙病防治所组建专业人员,经统一培训后,入户进行干预前和干预后调查。

干预措施

对照组:按传统方式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即通过乡村医生和村委干部每年发放2次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在村卫生室张贴画报。试验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2名全科医师接受区牙病防治所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和考核,从2011年3月起,该2名全科医师结合家庭医生制服务,分别担任试验组所在2个村居民的家庭医生,签订家庭医生制服务协议,公开健康咨询电话,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名家庭医生联合村委会干部根据试验对象居住地域、工作关系、邻里关系等因素,以每20名一组组成活动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遴选一名身体健康、初中以上学历、有一定威望的人员作为组长,然后统一接受区牙病防治所口腔健康保健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牙周病和龋齿的病因与防治、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检查口腔的重要性等,经考试合格颁发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志愿者证书;每季度,由村委会干部会同小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开展1次活动,相互学习交流口腔卫生知识和口腔健康状况或开展口腔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家庭医生进行现场指导。两组均干预2年。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电脑,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结果

基本情况

在干预后的调查中,试验组应答319名,失访1名(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对照组应答315名,失访5名,其中男性3名(2名外迁、1名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入院),女性2名(外迁);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失访率分别为0.31%和1.56%。

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从表1可见,干预前后试验组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7,P0.05);干预后,试验组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5,P

口腔健康保健态度

干预后,试验组认为口腔健康很重要的人数从67.19%增加至89.34%,认为一般性或不重要的都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8,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口腔健康重要性持正确态度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9,P

口腔健康行为情况

干预后,试验组每天刷牙2次以上、横竖结合刷牙、使用含氟牙膏、选用软毛保健牙刷和饭后经常漱口的口腔健康保健行为都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的口腔健康保健行为大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3,P

讨论

干预后,试验组的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为76.18%,而对照组仅为47.62%(P

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篇7

1 宁夏医学院基础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1000

2 青铜峡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 751600

【摘 要】目的:对采用不同刷牙方式的固定正畸矫治患者的牙菌斑进行定期的检测,以帮助在临床正畸矫治的患者找到一种最有效的牙齿清洁方式,做好正畸矫治治疗是牙齿的清洁工作。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行固定正畸矫治的患者86 例,随机将其分为2 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 例。对照组在牙齿固定正畸矫治的过程中进行常规的刷牙宣教,采用普通牙刷刷牙。观察组在牙齿固定正畸矫治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采用正畸牙刷刷牙。对患者固定矫治器时、治疗后一个月的牙菌斑指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结束一个月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 和5 的患者例数由固定矫正器时0 例、10 例、8 例、12 例、6 例和7 例变为了15 例、12 例、9 例、7 例、0 例和0 例,对照组在结束治疗一个月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 和5 的患者例数由固定矫正器时的0 例、11 例、7 例、10 例、8 例和7 例变成了9 例、11 例、12 例、10 例、1 例和0 例,在刚固定矫正器时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结束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与固定矫正器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固定正畸矫治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同时采用正畸专门牙刷进行刷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牙菌斑染色指数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固定正畸;牙菌斑;口腔健康教育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美观,由于天生牙齿没有长好或者某些牙齿性的疾病,越来越多的患者为了自身的美观会对牙齿进行正畸治疗。但是在进行牙齿正畸矫治的过程中由于矫治装置的作用会对患者的牙龈造成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加上患者的不良口腔卫生习惯,使得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不佳,会对正畸的治疗或者疗程都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1]。我院通过对86 例行牙齿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在治疗的同时分别采取常规的刷牙宣教和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行固定正畸矫治的患者86 例,随机将其分为2 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 例。对照组43 例,其中女性有26 例,男性有17 例,年龄(9-18)岁,平均年龄(12.6±0.8)岁,其中安氏I 类患者13 例,安氏II 类16 例,安氏III 类14 例。观察组43 例,女性25 例,男性18 例,年龄(11-18)岁,平均年龄(13.1±0.9)岁,其中安氏I 类患者15 例,安氏II 类15 例,安氏III 类13 例。两组患者的患牙都是恒压,在牙齿固定正畸矫治前具有比较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没有牙周、牙龈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牙齿固定正畸矫治的过程中进行常规的口腔卫生宣教,采用普通牙刷刷牙。

观察组:在牙齿固定正畸矫治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采用正畸牙刷刷牙。

(1)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让患者更加具体的了解到牙齿矫治的相关知识,发放科室制作的口腔健康教育的宣传手册以及指导丛书,提高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质量,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矫正器粘结后,护理人员及时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正确的刷牙,可以很好的抑制牙菌斑的大量生长以及堆积。可以让患者对牙菌斑进行染色,让患者见证牙菌斑堆积的情况,帮助患者直观的了解到牙齿上的牙菌斑堆积。

(3)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利用互联网的一些图片和牙齿的模型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教育,同时指导正确的刷牙方式,为了保证所有患者都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式,可以让患者利用模型进行演习,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刷牙方式。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之后还应该保持一定的刷牙时间,每次刷牙都应该保持时间在5 分钟以上,刷牙的时候应该仔细耐心的进行全方位的刷牙,可以采取横竖刷牙交替的方法进行,刷牙的动作要轻柔,并不是越大的力气就越能将牙菌斑去掉的,用力太大的话会对牙龈造成伤害[2]。为了全面的保护牙齿,不仅每天早晚都要刷牙,每次吃过东西之后最好都要刷牙。

(4)患者在刷牙的时候利用专门的正畸牙刷,专门的正畸牙刷有3 排刷毛,中间那排的刷毛去除了一部分,牙刷的中央呈现一个V 字形的槽沟,在刷牙的时候正好位于托槽上下的牙面,这样可以使牙齿的表面以及托槽的表面都能够刷到,可以最大程度清洁牙齿。利用牙刷的牙缝可以清洁牙齿上残留的食物,并且在刷牙后使用冲牙器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冲洗。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固定矫治器时、治疗结束后一个月的牙菌斑指数进行分析比较,牙菌斑的指数计数标准采用Turesky 菌斑指数改良法进行记录。其中牙面无菌斑的为0,在牙颈部牙龈边缘有点状的菌斑分布的为1,在牙颈部有连续的带状的菌斑但是宽度不超过1mm 的为2,在牙颈部的菌斑覆盖牙齿的面积超过1mm,但是占牙面的1/3 以下的为3,菌斑覆盖牙面积在1/3-2/3 之间的为4,牙菌斑面积超过牙面积的2/3 的为5。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 采用spss1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固定矫正器时两组患者牙菌斑指数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固定矫治器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 和5 的分别有0 例、10例、8 例、12 例、6 例和7 例, 对照组在固定矫治器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 和5 的分别有0 例、11 例、7 例、10 例、8 例和7 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结束后一个月两组患者牙菌斑指数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结束一个月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 和5 的分别有15 例、12 例、9 例、7 例、0 例和0 例,对照组在结束治疗一个月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 和5 的分别有9 例、11 例、12 例、10 例、1 例和0 例,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与固定矫正器的时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在进行固定正畸牙齿矫正时,由于带环、托槽以及弓丝等的影响会对患者的口腔卫生问题造成严重的影响,固定的矫正器会阻碍患者对牙齿进行清洁,由于口腔卫生不良会造成牙菌斑的不良生长和推积,会严重影响牙齿的矫正,延长矫正的时间,给患者带来很多的不便,进而使患者的牙龈指数进一步增加。在连接固定器之后,如果患者没有做好对口腔的清洁工作就会使患者的口腔产生具有耐酸特性或者本身会产生酸性物质的菌落,会在患者牙齿的牙菌斑中大量聚集,影响对患者牙菌斑的评价[3]。牙菌斑内细菌的大量繁殖生长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使患者形成龋齿或者牙周疾病,牙周病是一种进行性破坏慢性疾病,通常发生在患者的牙周膜、牙龈以及牙槽骨等牙齿支持组织,会造成患者的牙齿移位、松动等症状,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牙齿脱落,进而引发咬合创伤与牙颌畸形,而创伤又会进一步加重牙周炎。牙周病是一种细菌性的感染疾病,在早期会引起牙龈出血、红肿等现象,使患者的牙周支持组织受到严重的损伤,晚期则会使患者的牙齿松动、牙列缺失,对患者的咀嚼功能造成障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而这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都有可能是在患者固定正畸治疗时没有做好对口腔的清洁[4]。使患者做好对口腔卫生的清洁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指导患者刷牙的方法,去除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刷牙,所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固定矫治部件,患者在刷牙的时候很难对牙齿的近中面和远中面进行清洁[5]。所以在患者进行正畸矫治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全面的健康宣教,利用模型以及图片等进行实际演练,指导正确的刷牙方式,并且采用专门的正畸牙刷,将口腔卫生状况控制在最好[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结束一个月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和5 的患者例数由固定矫正器时0 例、10例、8 例、12 例、6 例和7 例变为了15 例、12 例、9 例、7 例、0 例和0 例,对照组在结束治疗一个月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 和5 的患者例数由固定矫正器时的0例、11 例、7 例、10 例、8 例和7 例变成了9 例、11 例、12 例、10 例、1 例和0 例,在刚固定矫正器时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结束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与固定矫正器的时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的数据吻合[8]。说明患者在进行固定正畸矫治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同时给予专门的正畸牙刷进行刷牙,并且在刷牙后使用冲牙器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冲洗可以明显改善减少患者的牙菌斑指数,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使患者的正畸矫治可以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进行固定正畸矫治的过程中辅以健康教育宣教、指导正确的刷牙方式可以保证患者的口腔卫生,加强患者口腔清洁的依从性,为正畸矫正治疗提供一个良好的清洁健康的口腔环境,使正畸矫正可以顺利进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使牙菌斑染色指数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通讯作者:田建英)

参考文献

[1] 周志迎,林巍,谢蕊,等. 正畸患者GI 和PLI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J]. 广东牙病防治,2013,36(52):163-164.

[2] 李刚,胡德渝. 牙面菌斑检测方法的发展和应用[J]. 牙体髓牙周病学杂志,2014,32(89):236-237.

[3] 刘呈胜,蔡成莲. 刷牙方法和时间对牙菌斑清除效果的影响[J]. 广东牙病防治,2013,14(61):52-53.

[4] 李秋芬. 儿童正畸治疗中的口腔护理[J]. 中国医药科学,2012,13(20):118-119.

[5] 侯景秋, 石晶, 秦蕴. 正畸牙刷与普通牙刷在固定正畸过程中对清除牙菌斑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69(52):278-279.

[6] 钟春梅,葛元输,周佳. 口腔固定正畸患者综合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17(35):76-78.

[7] 王渠蔓,刘萍,黄洁. 聚维酮碘漱口液抑制菌斑的作用[J]. 北京口腔医学,2000,8(3):116-117

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篇8

【关键词】 乳牙;龋病;健康教育

乳牙龋病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临床资料显示,儿童乳牙患龋率高、发病早,多数集中在3~6岁。石四箴等报告,上海市1991年儿童乳牙患龋率分别是:3岁59.53%,4岁77.25%,5岁83.39%,6岁88.7%。冯军等1994年报告,西安市6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97.2%,受检者的龋均数位2.65~5.87[1]。根据1995至199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是76.55%,龋均为4.48;北京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5.56%,龋均为4.18。

乳牙龋病高发病率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积极预防儿童牙病已刻不容缓。因此,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及家长的爱牙意识,做好预防保健,降低患龋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乳牙易患龋的原因

由于儿童乳牙的生理结构特点和饮食结构特点,以及口腔自洁和清洁作用差等原因,儿童乳牙较恒牙更易患龋。(1)乳牙的牙釉质、牙本质薄,矿化度低,抗酸力弱。一旦发生龋病则迅速达深龋。(2)乳牙牙颈部明显缩窄,邻牙之间为面接触,牙列中的生理间隙易致食物滞留,且易成为不洁区。(3)小儿的饮食细软,对牙齿的粘着性强,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可使牙釉质脱钙,产生龋病。(4)口腔卫生差,不良生活习惯,喜食零食,含着奶瓶或含糖饮料睡觉,没有刷牙的习惯。

2 乳牙龋病的危害

乳牙龋病对儿童口腔局部和全身都有不良的影响。一是影响咀嚼功能。龋坏早期牙齿酸痛,儿童不敢咀嚼,影响进食;龋坏后期会导致牙体缺损或缺失,不能咀嚼,会直接影响儿童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进而影响身体的发育。二是影响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乳牙早失或者不敢咀嚼,造成颌骨的发育不足,或偏侧咀嚼引起面部不对称。乳牙早失会致咬合关系紊乱,从而导致恒牙的排列不齐,影响面容。三是影响恒牙的健康。如果乳牙龋缺损或龋早失,就会影响恒牙萌出的顺序和位置。牙列不齐又会导致口腔自洁作用差,使口腔卫生恶化。在龋齿细菌不断增长的环境下生长,恒牙就会形成新的龋齿。四是由龋病转成的口腔病灶牙与机体的其他感染有关,影响全身的健康。五是影响儿童学习发音。六是龋蚀的牙齿也影响美观,还会给儿童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抑,对身心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因此,虽然乳牙终将被恒牙替换,但是不能忽视乳牙龋病。

3 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3.1 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 (1)宣传乳牙龋病的病因及其危害,提高家长的爱牙意识。(2)指导家长对幼儿的口腔正确护理,预防乳牙龋病的发生。(3)宣传窝沟封闭技术,纠正不良习惯等。

3.2 口腔健康教育的对象 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准妈妈及其他愿意学习口腔保健者。

4 开展口腔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1 习惯是根基,从小做起 2岁以前,婴幼儿自己不能清洁口腔,要求家长在每次饮食之后用棉签蘸清水,最好是淡盐水,给小儿轻轻擦洗牙面、牙龈和口腔各部位软组织。3岁以后,要教会儿童自己刷牙。4岁以后,可以开始用含氟牙膏。让幼儿从小养成爱牙护齿的良好习惯。家庭是幼儿的第一生活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儿童建立良好口腔习惯的重要指导者和督促者,家长本身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是儿童效仿的榜样[2]。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正确辅导;家长以身示范,让每位幼儿能够掌握正确爱牙护齿的方法。做好幼儿龋齿预防工作,对幼儿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4.2 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参与,共同预防龋齿的发生。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乳牙反正是要被替换掉的,有龋齿也无所谓,对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淡漠,不重视对乳牙的保护。幼儿园通过指导和干预,提高家长对幼儿龋齿危害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家长保护幼儿口腔健康的意识,以达到家园同步,共同对幼儿采取各种科学的干预措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

4.3 定期检查、防治结合。定期请口腔科医师到幼儿园检查幼儿的口腔健康情况,或者家长定期带儿童到医院检查或做窝沟封闭,及早发现或预防龋齿。

4.4 结合全国爱牙日,将每年的9月份定为爱牙护齿月。可以通过宣传栏、宣传页、宣传图片、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手册等,开展爱牙护齿的系列活动,提出保护牙齿、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爱牙护齿目标。每年的爱牙日,邀请牙防医生到幼儿园为全体幼儿家长、教师进行爱牙护齿的健康教育讲座,发放爱牙健齿资料,共同了解和掌握龋齿对幼儿的危害,以及刷牙小常识,正确选购牙刷、牙膏。掌握刷牙的基本要领、牙刷正确握法及刷牙的正确方法,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爱牙护齿的意识,使家长意识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重要性。

4.5 营养膳食、科学安排。龋齿的发生往往与口腔环境、口腔卫生习惯、生活方式、饮食和卫生习惯等密切相关[3]。因此,在安排幼儿饮食的时候,严格控制食糖用量,注重甜咸搭配、粗细搭配、干湿搭配、荤素搭配;在菜肴的安排上,尽量让幼儿多吃些富含纤维的蔬菜、新鲜水果、粗粮,如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燕麦、薯类及各种豆类,让幼儿有规律地咀嚼硬度适当、弹性纤维素的食物。这样既可以除去附着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软垢,还可以防止幼儿牙齿生长排列不整齐,有利于牙齿和牙龈组织的健康。

5 小 结

乳牙龋病的发生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家长应加强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使儿童逐步树立正确的爱牙护齿的意识,养成口腔保健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率,使儿童能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石四箴.儿童口腔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3.

[2] 路芝映.儿童牙科口腔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健康教育,2002,18(3):197—198.

上一篇: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范文 下一篇:健康城镇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