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保健预防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27 17:43:07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1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是一个告知、动员与帮助人们采纳和保持口腔保健实践与生活方式的过程,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社区居民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并倡导所需的环境改变以使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则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与一般的社区健康教育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原则,其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3方面。

口腔健康教育应纳入社区整体健康教育之中口腔是全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口腔健康教育同样也应纳入社区整体健康教育之中。社区或地方综合性的保健规划中,都应明确规定口腔保健项目。例如,对社区内学校的保健项目和健康教育应有口腔保健内容,要有考核要求。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因为他们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学校也担负着建立学生健康行为的重任。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并能真正体现口腔健康教育的群众性。

每一项口腔医疗和保健服务都应包括口腔健康教育,例如,可以在社区所在学校中开展集体刷牙,应该配合有关刷牙的教育。如刷牙的目的,含氟牙膏与保健牙刷的使用,有效的清除牙菌斑的方法等;为了使学生们理解,通过菌斑染色后的自我检查,可以加深认识提高教育效果。如果没有相应的口腔健康教育项目,则口腔保健项目较难持久与深化。其他如窝沟封闭、含氟漱口液、服用氟片等口腔保健项目都应有相应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

口腔健康教育还应是社区临床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由于病人渴望得到与自身有关的保健知识,加上对医务人员的高度信任,口腔健康教育一般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所以,社区医生在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都应尽可能地针对病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对口腔健康教育材料的要求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材料内容应有准确性、知识性,应体现最新科学成果,对人群与疾病应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别是在社区组织大型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中,更应重视教育材料的科学性、准确性与知识性,防止与整个活动主题相违背的内容。

对口腔健康教育材料的设计,还应有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要适合各年龄组人群的社会心理与需求。另外,口腔健康教育材料也应按公众要求从美、健康、长寿的角度出发,表现出文(通俗易懂)、情(感情)、理(道理)三者结合的艺术,传达易于被公众接受的科学知识。

口腔教育应因地制宜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应符合本社区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状况与患病情况,只有如此才能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上来,也能使口腔健康教育做到实用可行。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不仅要传播信息,还要考虑影响健康行为的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传统的观念与习惯,个人或社区居民对口腔健康的要求、兴趣等,以确定首先进行的口腔保健内容与相应的教育方式。一般采取4种教育方法。

个别交谈就口腔健康问题与预防保健问题与患者、领导、家长、居委会成员、保健人员进行交谈、讨论。由于此方式是双向的信息交流,交谈的针对性强,讲座讨论比较深入,效果好。例如,患者就医时的随诊教育,不只是医生单向传授知识,而是有问有答交流。

组织小型讨论会如座谈会、专家讨论会、专题讨论会等。参加者除卫生专业人员、决策者之外,应广泛吸收不同阶层的社区居民。各种小型讨论会既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也是调查研究的方式。

借助大众传播渠道如报刊、杂志、电视、电影、广播、街头挂图与橱窗等传播新的口腔保健信息,反复强化公众已有的口腔卫生知识,干预不健康的行为。大众传播渠道其优点是覆盖面大,能较快地吸引公众注意力,使之集中到有待解决的口腔健康问题上来。

组织活动如街道居民区、乡村和社会团体与单位(工厂、学校、机关)的活动,主要使人们提高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引起兴趣,产生强烈的口腔健康愿望,以便寻找口腔健康教育的资源。通常是帮助进行口腔健康调查,了解对口腔健康的需求,为制定计划打下基础,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教育,以增强目标人群对实施教育计划的责任感。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且不能互相取代。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健康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的计划与评估

口腔健康教育应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并监测与评价执行情况,这样可以避免进行社区口腔卫生宣传时单纯把口腔卫生信息灌输给公众,即避免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口腔健康目标口腔健康目标是社区口腔健康计划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对有限的社区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依据与最终评价成效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口腔健康目标包括口腔健康教育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应准确地包括4个基本内容,即特定人群、具体指向、可被衡量的尺度和目标预期实现的时间。

口腔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 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保健计划的组成部分,它对口腔保健计划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与加强作用。计划实施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设计要全面、严谨。设计时要考虑以下6个步骤。

确定有待解决的问题 社区目标人群存在口腔健康问题、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以及他们的口腔健康知识、信念、态度与行为的情况,所能提供的口腔保健服务的状况与群体本身对口腔健康的要求与迫切程度。

确定目标 例如,把提高目标人群预防口腔疾病的知识作为目标,比如可制定到2年后95%的社区成年人懂得口腔疾病的一级预防方法。

评估本目标实施的条件如社区可以利用的资金、设备、卫生人员,同时还应考虑社区居民原有的口腔卫生知识水平、要求程度、领导者及现行政策对本项目的支持程度。

确定内容与选择方法 围绕目标人群口腔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客观可能提供的条件、人群主观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自我口腔保健应是项目内容的主要部分。

充分估计执行中的困难。

评估效果 对计划做必要的调整与修改。

以上几个步骤不一定按顺序进行,综合考虑,但要防止遗漏。

口腔健康教育的评价对口腔健康教育的评价有3个方面,即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评价,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①社区居民口腔健康意识的变化;②社区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的变化;③社区居民对口腔健康问题所持态度的变化;④社区居民口腔健康行为的变化;⑤社区口腔相关社会环境变化。

在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社区口腔保健与疾病预防工作需要重点预防一些社区常见的口腔疾病,而龋病和牙周病是社区的常见疾病。

这讲和下一讲将介绍龋病和牙周病的社区预防并在下一讲中介绍一些实例。

・第二节 龋病的社区预防・

龋病是社区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在多因素作用下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由口腔常在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性疾病。龋病的社区预防应重点是对社区龋病的易感人群与易感因素进行干预。

龋病的易感人群与易感因素

易感人群顾名思义是指容易发生感染或疾病的人群。龋病的易感人群包括人群龋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并存在共同的易感因素,也就是可能导致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易感人群也称“高危人群”。

龋病的易感因素 ①致龋菌在口腔内的数量及在牙体聚集滞留的时间;②牙齿抗龋能力低,如唾液、牙齿等抗龋机制下降;③人群口腔卫生状态不佳;④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等。从以上的易感因素提示我们,控制菌斑,增加牙齿抗龋能力,建立合理的膳食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及时采取有效防龋措施是减少人群龋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从上述易感因素看,龋病易感人群的检测应在人群防龋项目中有计划地定期进行,包括常规的及辅助的检测,以便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龋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促进口腔健康。普及口腔健康教育,制定营养摄取计划,定期口腔检查。实行特殊防护措施,合理使用各种氟化物防龋措施,及时进行窝沟封闭。

二级预防 早期诊断。包括定期检查,X线片等辅助诊断,在检查诊断基础上做早期充填等治疗。

三级预防 防止龋的并发症。对龋病引起的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病牙进行牙体、牙髓治疗以保存自然牙列,阻止炎症向牙槽骨、颌骨深部扩展,对于严重破坏的残冠、残根应拔除,防止牙槽脓肿及颌面化脓感染及全身感染。高危及易感人群的特殊防护,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立对高危人群的长期专项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筛选,包括口腔常规检查及辅助检查、龋活性试验等登记建卡,具体分析致龋的危险因素,提供具体预防对策。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特别是对致龋的主要危险因素,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防治措施。

龋病预防方法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防治方法为阻断多种因素的致病作用。由于多学科的发展,使防龋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丰富。下面从控制菌斑,提高宿主抗龋能力等方面介绍一些防龋方法。

牙菌斑的控制 细菌是致龋的主要因素,而防龋的关键环节是控制菌斑。控制菌斑包括控制菌斑数量、滞留时间、致龋菌的毒性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机械法清除菌斑:是指用牙刷、牙膏等保健用品,清除口腔内牙菌斑。

生物学方法:主要是用抗菌剂、抗附着剂、酶类等进行漱口。

化学方法:使用洗必泰等进行漱口、刷牙等。

糖代用品:使用山梨醇、甘露醇等替代蔗糖。

氟化物防龋:主要通过局部使用氟化物如含氟牙膏等,预防龋病。

窝沟封闭:主要用于儿童,通过清洁牙面、酸蚀、冲洗和干燥、涂布封闭剂、固化、检查等步骤在点隙裂沟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以保护牙釉质,预防龋病发生。

以上龋病的社区预防可以总结如下。

康芝药业有奖知识问答

上期答案

1.正确答案:A,B,C,D

2.正确答案:D

3.正确答案:A,B,C,D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2

【关键词】 小学生;健康教育;龋病患病率;龋齿充填率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率高,流行面广,危害性大。WHO将龋病列为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龋病不但使患者感到牙痛而影响食欲、咀嚼,有时还会导致牙髓炎、齿槽脓肿,甚至形成病灶而引起全身疾病。儿童时期乳牙的龋齿,也直接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影响身体健康。调查显示[2]:2002年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患龋率为65.40%,龋齿充填率乳牙为6.62%,恒牙为13.15%。我院与罗湖区教育局联合于2005年起连续3年对罗湖区5家口腔疾病防治试点小学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观察小学生的龋齿患龋率和充填率,评价群体防治龋病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深圳市罗湖区泰宁小学、布心小学、锦田小学、翠茵小学、南湖小学5家口腔疾病防治试点小学1~6年级、年龄在6~12周岁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每年定期对试点小学学生进行口腔调查,所有的调查均由医院口腔科专业医生实施。在自然光下采用一次性口镜,辅以问诊。普查后计算患龋率及充填率。

1.2.2 患龋率及充填率计算方法 患龋率=患病人数/受检人数;充填率=充填牙数/龋、失、补之和。

1.2.3 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 (1)学生教育:①给学生印发口腔健康教育宣传资料;②口腔专科医生到学校进行口腔知识讲座,讲解口腔生理知识、牙齿结构与功能、龋病的预防与治疗、正确刷牙方法等;③定期为学生上口腔保健课;④定期出刊口腔保健专题宣传栏;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如“9.20爱牙日”活动等。(2)家长教育:①给家长印发口腔健康教育系列资料;②开设家长课堂:讲座口腔疾病预防相关知识;③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等。(3)干预治疗:给口腔调查发现患龋病学生发放“口腔治疗通知书”及“深圳市口腔保健治疗卡”,并督促家长带小孩到牙防网络医院治疗。

2 结果

2.1 学生乳牙、恒牙患龋率逐年下降 见表1。

2.2 学生乳牙、恒牙充填率逐年提高 见表2。表1 不同年份学生患龋情况 表2 不同年份学生龋齿充填情况表

3 讨论

3.1 干预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经过3年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和改善学生口腔健康状况,龋齿充填率有明显上升,患龋率逐年下降,说明口腔健康教育在防治儿童龋齿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我们体会是:(1)建立良好的合作工作模式,加强卫生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合作是防治儿童龋齿的基础,对口腔疾病防治能起积极作用;(2)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是防治儿童龋齿的关键: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因素,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子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3];(3)小学生形成良好自我保健行为是防治龋齿的保障。

3.2 问题及对策

3.2.1 存在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5家试点小学的小学生不同年份患龋率虽有下降趋势,但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1)干预时间短,宣传力度不够;(2)深圳流动人口多,该类人群工作压力大,居住和生活条件差,文化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家长卫生知识缺乏,对儿童龋病防治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是在孩子患龋病较严重出现症状时才来就诊,特别是乳牙龋坏,认为乳牙迟早要更换,龋齿不治也不要紧。可见家长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可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口腔健康。

3.2.2 对策 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教育,劝导儿童少吃酸甜食品,养成饭后漱口及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对预防龋齿的发生至关重要。儿童龋齿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儿童龋病防治应纳入卫生保健总体规划,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强全社会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动员全员参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邢海林,陈莲芬,王绍萍.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中国热带医学,2005,5(7):23-24.

2 黄彩,刘旭霞,肖可,等.深圳市罗湖区9885名小学生龋齿及充填状况调查分析.广东医学院院报,2004,22(1):69-70.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3

关键词:氟化泡沫;儿童;口腔保健

龋齿又称蛀牙、虫牙,常见于儿童,已被WHO列为全球重点预防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龋齿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发病趋势也越来越趋于低龄化,是临床上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2]。据报道,我国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66.0%[3]。若龋齿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牙齿的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儿童而言,龋齿的发生严重改变其饮食习惯,不仅会造成儿童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其伴随的疼痛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儿童进行必要的龋齿预防及治疗措施,有助于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随着龋齿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的不断上升,预防龋齿已经成为儿童口腔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4]。目前。临床上应用氟化泡沫预防龋齿是一种较为有效措施。本研究主要针对儿童选择不同方式进行相应口腔保健,以期为临床上预防及治疗儿童龋齿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本辖区内6所幼儿园儿童进行龋齿的流行病学检查,均由2名口腔医生。其中龋齿的评判标准符合WHO2007年标准[5]。所有儿童家长均签订知情同意书。120名儿童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男童64名,女童56名。研究对象年龄3~6岁,平均年龄(3.6±0.4)岁。经SPSS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龋齿情况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入选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本辖区幼儿园就读;生活方式尤其是口腔卫生习惯相似;智力正常;无氟化泡沫禁忌症。排除标准:排除重大疾病;口腔病史。1.3分组方式对照组儿童施行常规口腔保健措施,例如日常刷牙等。研究组儿童采用氟化泡沫(北京鑫源恒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龋齿进行预防,具体操作为:(1)清洁牙齿:儿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对牙齿进行正确的清洁,确保牙齿与氟化泡沫的充分接触。(2)选择托盘:在遵照充分覆盖儿童牙齿,保证足够深度的原则下,根据每个儿童口腔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托盘。(3)轻咬氟化泡沫:将氟化泡沫灌注于托盘内,保证足够的深度,以达到充分覆盖儿童牙齿的效果,但又不可过多,以免使儿童感到不适。将托盘放入儿童口腔内,使儿童轻咬2~3min。在对儿童进行氟化泡沫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提醒儿童应咬住牙托,不要进行咀嚼、吞咽等动作。在咬托结束后30min内不要饮水和进食,以免影响效果。每半年使用一次。两组儿童均进行如下相关护理工作:(1)全面的检查:对参选儿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尤其是口腔的全面检查,及时对儿童出现的突况实施相应的措施。(2)良好的沟通:护理人员应与儿童及儿童家长进行良好全面的沟通,向其详细介绍氟化泡沫与常规口腔保健措施预防龋齿的具体操作、注意事项及效果和不良反应。(3)密切的关注:密切关注儿童在研究过程中的反应,采用及时准确的措施应对儿童的各种不适。(4)温馨的提醒:应告知儿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对儿童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儿童进行相关的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使其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日常减少对糖果等零食的摄入,同时记得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培养自身良好的口腔保洁习惯。(5)由衷的建议:建议家长定期带儿童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6]。1.4评价标准对比两组儿童的配合度以及2年内龋齿的发生率。配合度评价标准:(1)配合:自主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2)基本配合:表现出勉强配合的态度。(3)不配合:反对拒绝,甚至哭闹,由相应家长对其进行劝说、帮助,才最终完成相应操作。2年后儿童龋齿发生率的调研:对所有儿童均进行2年的随访,对其进行定期口腔检查,并记录相应龋齿的发生情况。1.5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2结果

2.1两组儿童配合度比较两组儿童在接受相应操作过程的总配合度为82.50%,其中研究组儿童为83.33%,对照组为81.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2两组儿童2年内龋齿发生情况比较对两组儿童进行2年随访,相应口腔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儿童龋齿的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8.33%),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龋齿作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三大无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生与微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儿童是作为龋齿的高发人群[7],其预防措施十分有必要。氟化泡沫是一种新型的预防龋齿的产品,具有多种优点[8,9]:(1)口味品种多,避免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呕吐等,患者易于接受。(2)使用频率低,每半年使用1次,且可操作性较高。(3)氟化泡沫有泡沫做辅助,可与牙齿充分接触,使氟离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吸收,提高临床效果。氟化泡沫作为一种氟制剂,可以与牙齿中的胶原及蛋白质等反应,干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提升牙釉质表面的硬度,增强牙釉质的抵抗力[10]。但与传统使用的氟化凝胶相比,氟化泡沫又可显著降低患者口腔内氟的残留量及暴露时间。临床中发现对于儿童进行氟化泡沫预防龋齿的操作中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抵触心里,不仅会影响自身的效果,对其他儿童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情绪[11]。因此在进行相应操作时,对儿童需进行相关的安抚,引导其积极配合。综上所述,运用氟化泡沫对儿童进行龋齿的预防,可以显著增强儿童局部牙齿的抵抗能力,对于龋齿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4

・第三节 社区牙周病预防・

牙周病的概况

牙周病是社区成人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世界大多数社区中广泛流行,其发病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十分复杂。牙周病的发生、发展或停止是牙周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炎性反应在先天、后天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认为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同时,它又是冠心病、低出生体重婴儿的一种危险因素。宿主免疫反应虽在早期有保护性作用,但生长期疾病发展过程中却又造成牙周组织的严重破坏作用,一旦牙周炎发展,即引起牙周附着丧失。

总之,由于牙周病的发生是宿主和细菌的生态失调的结果,因此,控制菌斑和保护牙周生态环境已成为社区牙周病防治的重要内容。

牙周病的预防

牙周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其主要目的是消除致病的始动因子及促进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

社区预防牙周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增强人群牙周病预防的意识,提高自我口腔保健和维护牙周健康的能力;②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祛除致病微生物,使牙周支持组织免遭破坏;③提高宿主的防御能力,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④维持牙周治疗的疗效。

实践表明,在定期作口腔保健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日常自我菌斑控制是预防牙周病发生和控制其发展的最有效方法。重点做好以下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在牙周组织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袭,或致病因素已侵袭到牙周组织,但尚未引起牙周病损之前立即将其祛除。一级预防旨在减少人群中牙周病新病例的发生,主要是对大众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指导,最终达到清除菌斑和其他有害刺激因子的目的,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同时提高宿主的抗病能力。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旨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轻已发生的牙周病的严重程度,控制其发展。对局限于牙龈的病变,及时采取专业性洁治,祛除菌斑和牙石,控制其进一步发展。采用X线检查法定期追踪观察牙槽骨情况,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如洁治、根面平整或手术治疗等。祛除促进牙周病发展的刺激因素,如祛除不良修复体、治疗食物嵌塞、充填邻面龋损等,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可得到显著改善。二级预防的效果是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取得的,其长期效果与患者是否能长期坚持各种预防措施有关。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旨在用各种药物和牙周手术方法最大限度地治愈牙周组织病损,防止功能障碍,以义齿修复失牙,重建功能,并通过随访、精神疗法和口腔健康的维护,维持其疗效,预防复发。同时,还应治疗相关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营养缺乏症,增强牙周组织的抵抗力。三级预防不仅需要社区公共卫生或保健人员的参与,也需要社区口腔医生的积极参与。

总之,社区牙周病的预防需要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和具体预防措施相结合,但是其效果更有赖于患者对家庭防护措施的坚持和正确实施。

社区牙周保健

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牙科联盟提出了社区牙周保健发展模式,社区牙周保健不可能包罗万象,但可以按重点把牙周保健分成几种不同类型。这个模式把社区牙周保健分成4级水平,加上基本急诊保健。

基本急诊保健 所有社区都需要急诊服务,急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常用的措施是龈下刮治,切开引流,药物治疗与拔牙,一般可根据社区服务条件,提供治疗选择。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口腔科或本社区内的口腔专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来为本社区居民提供这类急诊服务的。

一级水平 社区一级水平是开展以增强牙周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信息为目的的社区教育项目。计划应规范,所供信息应清楚、无矛盾、定期强化,所用媒体应能覆盖大多数人群,应协调社区各有关部门参与,包括促进自我评估与自我保健。自我保健始于个人能对自己的口腔组织状态作出自我评估,如牙龈组织出血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口腔卫生指导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牙菌斑水平控制牙龈出血,减少破坏性牙周炎的患病率与严重程度,牙周健康与全身健康的联系,口腔保健应成为每日常规保健的一部分。

二级水平 社区二级水平是帮助自我保健,即帮助个人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用机械方法和化学方法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

三级水平社区三级水平是中度牙周问题的保健,在包括一、二级水平的基础上,加监督、筛选与治疗。其中监督为建立和采用进一步检查和专业干预的个人与特殊人群,筛选可增强意识,联系与强化自我评估与自我保健项目,牙周筛选方法用CPITN定期检查。

第四级水平即菌斑控制,包括:①显示菌斑;②菌斑控制的临床评估;③机械性措施;④药物方法等。

社区牙周病预防关键――控制相关局部因素

改善食物嵌塞 如果食物嵌塞在牙齿缝隙中,非常容易促进菌斑形成,故应及时通过刷牙、牙签、牙线等方法解除食物嵌塞。

调整咬合关系调整与改善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能减少细菌的滋生,进而降低菌斑形成。

破除不良习惯应教育社区居民破除每天不刷牙或睡前进食等不良习惯。

预防、矫治畸形牙齿对齐不良、残缺等容易滋生细菌,故应及时预防、矫治牙齿畸形。

制作良好的修复体一旦牙齿被损坏,应积极到社区口腔医师处就诊,进行良好的修复。

社区牙周病预防关键――提高宿主抵抗力

全身因素关系到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因素的反应,影响着牙周组织破坏的严重程度和修复能力。因此,牙周病的社区预防不仅要消除和控制局部刺激因素,还需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合理营养 合理的营养可促进牙周结缔组织的代谢和生理性修复。因此社区居民经常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D、C及钙和磷的营养物质,可增强牙周组织对致病因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和控制与牙周病发生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紊乱、糖尿病、营养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及遗传性疾病。

加强监测 加强对社区高危人群的监测。青春期和妊娠期是牙周病特别是牙龈炎发生的高危期,除了积极调整内分泌平衡外,特别要注意对高危人群的专业性口腔护理,定期口腔检查,进行常规的牙周冲洗和洁治。同时加强个人的家庭口腔卫生护理,避免细菌及其毒性物质对牙龈组织的侵袭。

综上所述,社区牙周病的预防必须采取口腔保健与专业性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才能消除引起牙周病的始动因子――菌斑微生物及其毒性物质,控制其他局部因素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提高宿主的抗病能力,降低牙周组织对疾病的易感性。

牙周病是一种慢性感染疾病,为了保证治疗后牙周组织迅速恢复健康,并防止复发,治疗后的维护和牙周病的预防同样重要。最好的牙周维护治疗为每3个月1次。一般在牙周治疗完成后3个月即开始复查,详细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牙周局部状况,有无新的病灶发生;仔细检查龈组织的情况,龈沟深度,有无牙龈出血,骨质修复动态,牙松动度,菌斑控制的情况。

有目的地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口腔卫生指导,要求患者继续进行个人口腔卫生护理、彻底消除牙菌斑,定期作龈上清洁和根面平整,消除菌斑和牙石,维持健康、卫生的口腔生态环境,使愈合或正在愈合的牙周组织免受细菌的再侵袭,防止牙周附着再丧失,使受损的牙周组织康复,长期处于健康状态。

附:社区预防牙周病实例报告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进行社区诊断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社区居民牙周疾病的患病率为20.3%,明显高于该社区所在城市6.9%的平均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牙周病中牙龈炎占58%,牙周炎占35%,牙周创伤占4%,牙周萎缩占4%,即牙龈炎是第1位。而且,该社区牙龈炎患者以14~25岁的青少年为主。通过对患牙龈炎的青少年患者访谈,发现这些患者均喜欢在晚上光顾社区内的“大排挡”小吃,并且喜欢吃“大排挡”小吃中的烤羊肉串。他们吃完烤羊肉串后有的回家不刷牙就睡觉,有的回家虽然刷牙但不能把残留在牙缝中的羊肉细丝刷干净。针对以上情况,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进行如下的干预措施。

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汇报和反映该情况。

通过发放免费宣传资料、专家讲课、社区广播、黑板报、手机短信等形式对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青少年开展口腔保健的健康教育。

在当地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在社区内的“大排挡”小吃的显著位置粘贴正确刷牙的宣传画。

并对其中牙周疾病比较严重的患者及时转到口腔科诊治。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5

【关键词】艾滋病;交叉感染;口腔防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2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579-02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新的传染病,是继癌症之后iudui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又一疾病。我国目前已有HIV感染者30万[1],随着社会的发展,艾滋病、性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口腔科就诊患者中感染艾滋病、性病的人数也会随着增多,口腔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几率在加大。为加强防止艾滋病的医源性传播,现将艾滋病交叉感染的口腔防护技术探讨如下。

1医护防护措施

为了保护医护人员本身在工作中免受艾滋病的感染,在医疗操作前要佩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带防护镜。当接触到可疑血液、唾液、染血器械、分泌物以及染有以上污物的器械表面时,必须戴双层手套进行隔离。当诊疗另一例新患者时,必须先洗净双手,再戴上新的手套。如患者谈话、咳嗽、打喷嚏,或给患者钻牙,洗牙时,含有血液、唾液的飞沫气雾有携带微粒和病原体传播的可能,这会污染医护人员的眼睛、鼻腔和口腔。因此,当进行有可能溅起血液、唾液和生产气雾时,必须佩戴手术面罩、防护眼罩隔离。最好使用橡皮障,以尽量减少所生气雾散发。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小心保护好双手,以免发生意外刺破双手,若已发生刺破时,应立即清洗伤口,处理好伤口后,重新更换新手套。口腔科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其意义不仅是为了自身防护,更重要的是避免医护人员成为性病和艾滋病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媒介[2]。

2对患者的预防措施

2.1加强对就诊病人病史询问和体征检查口腔科医生不能只考虑患者的口腔疾病,局限于牙痛医牙,而应侧重局部统观全身。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其临床表现和体征非常复杂,口腔医护人员在问诊时应重点询问患者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社会活动、有无输血、静脉给药、同性恋或婚外性生活史。还要询问患者发热、腹泻、性病、结核等病史,要检查淋巴结等体征,对可疑者建议做HIV抗体检测,HIV抗体阳性者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消毒处理措施[3]。

2.2要注意检查相关疾病艾滋病有很多有口腔表现:如舌毛状白斑,口腔念珠菌病,牙龈线形红斑,卡波斯氏肉瘤,疱疹性口炎等。这些都是早期指征具有诊断价值。再如有淋巴结病变,还是炎症性或肿瘤性病变患者如有缺乏疼痛等自觉症状的黏膜糜烂、溃疡、红斑、口角炎、颌下淋巴结肿大,则有可能是早期梅毒的口腔损害。

2.3诊疗时注意使用口腔消毒剂诊疗前让患者漱口刷牙,冲洗口腔用0.2%洗必泰液,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口腔内各种病原体的数量。

3口腔诊疗环境和器械消毒处理措施

按照口腔诊疗室和口腔器械的特点,应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进行可靠的消毒。在进行高压或微波灭菌前,对于曾放入患者口中的诊疗器械,应先用复合酶溶液清洗干净,必须小心彻底清洗,除去器械上的血液、唾液和牙垢等。有机会被污染的物件表面,如椅子、头靠、器械盘、开关、手柄、桌面,均应以可丢弃的外罩覆盖,或在诊疗1例患者后立即用消毒剂消毒。如用0.2%次氯酸钠溶液擦洗地板和工作台,在处理被污染的废物时,应装入专门的密封袋内由专人处理。目前,国内外对口腔诊疗还没有特殊的预防艾滋病和性病的专项措施。笔者认为,口腔科医师应忠实地遵守无菌观念,坚持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口腔器械消毒管理,坚持一人一机、一针,大力推广一次性器械的应用,是预防艾滋病感染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另外,在口腔诊疗中参照病毒性乙型肝炎消毒处理措施是可遵循和借鉴的较为适宜的措施。

4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自我防护能力

患者就诊前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同时,要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人群自我防护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剑农.艾滋病的口腔损害及其防治,1999,(4):3.

[2]王伟.口腔治疗室交叉感染、污染的研究.现代口腔预防医学研究,2006,(5):36.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6

[关键词]口腔颌面运动创伤;运动护齿器;急救措施;口腔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15-003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alization of sports-related orofacial injuries in Tianjin college students,provide baseline data for or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The survey used a random sampling method.This questionnaire of sports-related orofacial injuries involved 720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98.31%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ood sports could cause orofacial injury.70.40% of college students had heard of or seen mouthguard.The rate was higher in male and senior students. However,the respondents know a little about the detailed knowledge of mouthguard. Nobody wears mouthguard when taking part in sports.When sports-related orofacial injuries happen,70.08%of college students choose hospital.But the first-aid measures before hospital were known very few. Conclusion Multiple ways should be used to comprehend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measures about sports-related orofacial injuri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gnitive level.

Key words:sports-related orofacial injuries;mouthguard;first-aid measures;oral health education

口腔颌面部运动创伤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口腔颌面部生理位置特殊,缺乏有效保护,运动时突然遭受意外创伤,导致口颌面软组织擦伤、挫伤、挫裂伤;牙齿折断、脱位;牙槽骨甚至颌骨骨折;颞合关节脱位等。造成疼痛、面容美观破坏、咀嚼张口功能障碍、经济上的超额负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体育运动可有效地增强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锻炼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这又是一把双刃剑,在激烈的运动对抗中,彼此的碰撞和运动损伤是难免的。由此造成心理上的损伤,给康复、治疗带来很大困难[1]。大学生是高校校园体育活动和体育安全的主体,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是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与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条件[2]。因此,要求运动医学工作者将运动创伤的防治提高到更全面和更精细的水平[3]。

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评估大学生对运动致口颌面创伤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天津市6所高校各4个年级,每个年级30名全日制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过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天津市大学生口颌面运动创伤防护知识》问卷依据相关文献设计[4-5]。

在体育理论课上,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个人访谈方式进行。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是否知道体育运动可致口颌面创伤,如何进行预防,如果发生后如何进行处置,获得防治知识的途径等。

1.2 质量控制

选择有一定社交能力的口腔医务人员接受严格培训,考核合格后参加正式调查。调查者间统一调查标准,询问口径一致。

1.3 统计分析

收回的有效问卷数据利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720名学生接受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08份,有效率98.33%。

2.1 体育运动可致口颌面创伤知晓情况

696名学生表示了解体育运动可致口颌面创伤,包括口颌面软组织挫伤、牙齿外伤,牙槽骨甚至颌骨骨折。另外12名学生认为运动损伤仅包括:手指挫伤、踝扭伤、鼻出血等。

2.2 预防体育运动致口颌面创伤的措施

运动护齿器,也称运动护牙套、口腔防护器、防护牙托等,可以在运动的时候保护牙齿,防止牙齿和口颌面部软、硬组织受到损伤。

受调查者对运动护齿器知晓情况。有70.40%受调查者490名学生表示听说过或见过。男性多于女性,高年级同学多于低年级,大多数同学通过电视或网络观看比赛项目时了解(见表1~3)。

2.3 发生口颌面运动创伤后处置

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凸凹不平、加之无衣物防护,颌面部创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身体其它部位。其中,牙齿外伤又比软组织挫伤、骨折多发,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625名学生对发生口颌面运动创伤后处置流程有不同程度的了解。70.08%的学生会选择到医院就诊。有23.84%的同学会向体育教师、辅导员、校医求助。但对于院前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尽可能对全脱位牙齿进行清洁后即刻再植,却鲜有人知。71.84%选出恰当的牙脱落处理方式,仅24.80%学生选择牛奶作为脱落牙最佳存储介质。且仅48.32%的受调查者知晓最佳治疗时间小于30min。33.12%的同学知道学校附近哪里有日间及夜间口腔急诊的医院。发生轻微牙震荡仅有15.68%的大学生表示需要去医院检查(见表4~5)。

3 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98.31%的大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可致口颌面创伤,70.40%的大学生听说过或见过运动护齿器。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热爱参加体育活动有关,男生多喜欢打篮球、踢足球、轮滑等一些较为激烈或刺激性的运动,而女生则较少从事这类运动[6]。低年级同学可能刚经历紧张的高中学习,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参与体育运动的增加、知识获取途径的增多,他们的知识也逐渐丰富。与姜红研究结果相似,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口腔健康行为均出现了随年级升高而提高趋势[7]。

大多数同学通过电视或网络观看比赛项目。尤其是拳击运动、NBA球赛比赛中,运动员都有佩戴运动护齿器。其次,在运动商城或网上购物渠道,有关于运动护齿器的简单介绍。据卫计委统计,中国口腔科医生和人口比例为1∶33 000,远低于国际公认的合适的比例1∶2 000。口腔专业人员相对缺乏,仅靠口腔医生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口腔健康教育来预防口腔疾病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广大人群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运动护齿器的种类、存储、使用寿命、适用人群等详细知识却知之甚少,并且表示没有人在运动中配戴。事实上中国运动员对口腔创伤的预防知识的了解也极其有限。马文莉调查显示,80.1%中国篮球运动员对防护牙托的认知度非常高,但仅有1人使用过定制式防护牙托,这与其他国家运动员防护牙托的使用数据相比极低[8]。因为,社会上运动损伤尤其是口颌面创伤及防护的宣传知识很少。

运动护齿器[9]最早于20世纪初被用于保护拳击手的牙齿不在比赛中受伤。当外界的力量作用到面颊部、口周时,口内佩戴的护齿器可以吸收并重新分配力量,它通过整体受力来减少单颗牙受力,将嘴唇、面颊及舌头的外伤、牙齿的外伤、颞下颌关节和颌骨的外伤几率极大地减低,并且可以降低外力对头和颈部的冲击,减少运动性脑震荡,从而来降低外伤风险。防护牙托在经济、体育发达国家中的使用相当普遍。在许多体育运动中对牙齿都可起到保护作用。

按照美国检测与材料协会的标准护齿器可以分为3类:成品护齿器(买来后直接放在口中使用)、预成护齿器(放在沸水中软化后,在口中咬合后冷却成形)和个别制作护齿器(先获得个体牙模后,由医院制作完成后才能佩戴使用)。定制式护齿器佩戴舒适,不影响呼吸、不影响说话,不会推挤牙齿而出现牙齿移动;与牙齿及牙床有良好的贴合性和固位性,在外力作用不会导致二次伤害;有一定的厚度,能覆盖所有易受伤区域,减少冲击力;佩戴后上下牙齿咬合时,能确保最大范围的上下牙齿接触关系,从而减少骨折的可能性。定制式护齿器是唯一经过欧美等众多国际权威专业机构认定具有真正防护作用的口腔护具。

护齿器适用于人体对抗性运动项目。根据年龄、运动类型、运动对抗程度、自身牙齿条件、个人喜好等不同情况而有各自的设计和要求。美国牙医协会建议从事高风险、强对抗的体育运动和游戏项目时最好使用护齿器。如拳击、篮球、足球、橄榄球、马术、滑雪等。护齿器需放在通风的盒子里,不要暴晒或放在温度高的地方。使用前和使用后充分冲洗或用牙刷和牙膏刷洗。如果磨耗较多应更换新的。

问卷调查显示,天津大学生了解口颌面运动创伤应急管理的知识水平并不高,与香港学者研究一致[10]。由于口颌面外伤的紧急性,外伤发生时学生或学校老师的反应及处理对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的一个举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外伤的预后[11]。发生整个牙齿脱落,应尽快找到牙齿,手捏牙冠,凉开水或自来水冲洗牙面脏东西,不要刷、刮牙根部,将牙齿回放到牙槽窝中;也可将牙齿泡在新鲜冷牛奶、生理盐水或含在口腔内,迅速到医院就诊。牙齿离开口腔的时间越短,再植成功可能性越大,最好在30min内治疗[4]。由于卫生知识和生活经验有限,大多数学生不重视的牙齿保健,发生轻微牙震荡也未到医院就诊检查。殊不知,由此导致牙齿隐裂或牙冠部分缺损髓腔距离外界很近,虽然短期没有明显疼痛,但这是一个慢性损伤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髓发生退行性变, 对牙体硬组织的营养功能减弱,导致牙髓病、根尖周病,甚至牙齿劈裂、松动,无法保留[12]。

健康的牙齿是人享用一生的财富。修复一颗失去的牙可能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花费是运动护齿器的5~10倍。同时,有些患者还需承受软组织破损出血、骨折需手术治疗,甚至瘢痕影响美观、遗留张口受限、关节弹响等功能障碍等巨大的身心痛苦。因此,防患于未然就显得特别重要。锻炼者应采取一些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从而使体育锻炼健康、安全而富有成效。

4 结论

大学生对口腔颌面运动创伤的认知十分有限,相关知识的宣教尤为紧迫。很多国家都将学校视为促进国家健康水平的重要资源,如美国从幼儿园就开始健康教育,到大学以后健康教育更加完善,大大提高整体国民素质。而我国大学生健康教育起步晚,身心问题突出[13]。

建议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特点和需求,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口腔保健的相关知识[14]。因此,先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渠道大力开展口腔颌面运动创伤知识的普及教育。其次,对体育教师、辅导员、校医集中培训紧急救助训练。还可以利用选修课程、大学社团、讲座、海报等方式开展宣教[15],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口腔颌面运动创伤需要一级预防为主(没有发生疾病之前的各种预防措施,如:健康教育、自我口腔保健、群体预防等),防治结合。高校大学生口腔健康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学生、高校教师、校医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石陆.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运动损伤心理特征及康复[J].体育科技, 2013,34(5):93-94.

[2]林燕荣.大学校园体育安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54-156.

[3]余婷婷.口腔颌面部运动创伤研究现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5):451-455.

[4]American Academy on Pediatric Dentistry Clinical Affairs Committee;American Academy on Pediatric Dentistry Council on Clinical Affairs.Policy on prevention of sports-related orofacial injuries[J].Pediatr Dent,2009,30(7 Suppl):58-60.

[5]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3,14(4):251-256.

[6]席俊明,张桂香,徐爱辉,等.158例大学生牙外伤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6):73-74.

[7]姜红.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181-1183.

[8]Wenli Ma.Basketball players'experience of dental injury and awareness about mouthguard in China[J].Dent Traumatol,2008,24:430-434.

[9]贾珍,赵雯,任诚,等.防护牙托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22-123.

[10]Young Cecilia,Wong Kin Yau,Cheung Lim K.A Survey on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Knowledg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Dental Trauma[J].PLoS One,2014,9(1):1-7.

[11]Mohammad Al-Obaida. Knowledge and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dental injuries in a group of Saudi primary school teacher[J].Dent Traumatol,2010,26:338-341.

[12]王金川,周霞.135例牙隐裂的病因分析与临床治疗[J].重庆医学,2013,42(5):511-512.

[13]杨铁凡,金友,董桂兰,等.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医,2013,27(10):733-736.

[14]吴含,张晓雅,赵雪雪,等.大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及行为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2):274-275.

[15]李净.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校医,2014,28(2):133-134.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7

【关键词】手足口病 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25-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及肠病毒71引起[1-2]。我院的手足口病患者,通过有效的感染预防措施,均治愈出院,无感染病例发生,现将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份住院的210例手足口病患者, 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在38~41℃,为不规则热;流涎、口痛、拒食;有的患儿伴有乏力、恶心、心悸、食欲下降、腹泻等症状,均符合2008年卫生部规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2 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

2.1 口腔的护理

向患者讲解口腔护理的重要性,要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定时用生理盐水漱口,或用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也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2.2 皮肤的护理

手足口病患者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松、柔软,床铺应平整、干燥;对幼儿患儿应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对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0.5%碘伏或抗菌素软膏;疱疹及周围的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

2.3 发热的观察

严密观察患儿体温波动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高热者定期检查血常规,注意观察有无感染并发症发生。

2.4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途径和呼吸道传播,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是关键。医护人员在接触每位患者后,要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并双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病房要求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并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病房的门把手、床头柜以及患儿的玩具、口杯等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患者的呕吐物及粪便消毒处理,出院后,对床单位、病房物品等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5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意义,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整洁卫生;做到饮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等要定期消毒;注意休息及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流行期间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等。

3 小结

我院对手足口病患者通过采取口腔护理,皮肤的护理,,消毒隔离、健康宣教等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院内感染病例发生。

参考文献

[1]张颖.手足口病的解读与防治,天津市预防控制中心.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8

[关键词]儿童龋齿龋患率调查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口腔疾病,并对儿童身心健 康造成严重危害,儿童患龋齿后不仅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从而影响生长发育。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1]。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等改变,儿童的龋齿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解我市4 ~ 6岁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并提出行之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本人于2015年7月-2015年8月对我院口腔门诊病例资料的735名4 ~6岁儿童龋齿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2015年7月-8月我院735名口腔门诊病例资料的4 ~6岁集体儿童进行调查,其中男童龋病327名,女童龋病408名。

1.2调查方法 按照卫生部《关于龋病、牙周病全国统一调查的规定》中的统一标准和方法对门诊病例资料进行详细归类和分析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所有的数据。

2 结果

本次调查患龋儿童735名,总龋牙数2463颗,龋损程度以浅龋最多,构成比达40.82%,平均每位患龋儿童中有1. 4个浅龋,其次为中龋和深龋,患龋牙位以下颌第2乳磨面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下颌第一乳磨牙和上前牙,患龋易损的以牙合 面最高达82.3%,其次为近中邻面,发生率为 78 49%。详见表1

3讨论

3.1 分析儿童易患龋齿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儿童乳牙牙体的组织结构和解剖形态决定了牙与邻牙的接触面积,易磨损形成食物嵌塞而患龋。第二、儿童因年龄偏小,对口腔卫生认识不足,有饭后不刷牙现象,也不能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第三、饮食习惯:例如家长喜欢给儿童喜欢喝稀饭,大部分儿童经常喝稀饭,甚至一天两次,稀饭对牙齿的机械摩擦小,不利于牙齿表面窝沟的清洁,而易患龋齿;还有儿童喜欢食甜食,家长也喜欢用糖果来哄孩子,且甜食是龋齿发生的主要因素,多吃甜食易致龋齿;另外幼儿喜好酸奶及甜食,忽略了酸奶甜食对牙齿有损坏作用,长期摄入使牙釉质钙质脱失,牙齿遭到破坏而致龋齿。第四、教育宣传力度不足,家长对口腔卫生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多数家长均认为乳牙始终被恒牙替代,换牙后就好了,乳牙龋齿不需治疗,因此发现龋齿,也不会进行处理,导致继续发展,更谈不上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督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了。第五、未能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如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等[2]。

3.2本次抽查表明,男女乳牙患龋率性别差异不大,男童为44.54%,女童为55.46%,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一般情况下,女童牙齿萌出时间早于男童,由于牙齿萌出较早,牙齿与口腔环境接触时间相对长,感染龋齿几率随之增加,故女童患龋高于男童。

3.3 关于乳牙的龋损程度和易损牙面龋损程度发生最多的是浅龋,构成比为40.82%,其次为中龋和深龋,构成比分别为29.41%和14.35%。患龋易损的牙面以牙合 面为主,其次为中邻面。主要原因是牙齿面的窝沟易于存留食物、细菌和其它物质,为龋牙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龋齿最好发于牙齿的窝沟处,磨牙面的发生率最高;乳牙与邻牙接触是面的接触,易磨损形成食物嵌塞及细菌滞留,且相邻牙接触区的位置比恒牙接近牙龈,不易自洁而患龋病,所以邻接面也是患龋好发部位之一。

4 预防措施

4.1加强口腔卫生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好习惯。注意膳食均衡,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磷等食物,自觉养成少吃糖习惯[3]。

4.2应用药物防龋,对患儿广泛开展使用氟化物牙膏,增强对龋齿的抵抗力。另外可通过“氟保护漆”,即用氟化法来增加牙齿中的氟素,改变釉质表面和表层的结构,以增强其抗龋性,具有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特点[4]。

4.3利用“全国爱牙日”及爱牙口腔卫生知识讲座教育家长和儿童要学习口腔卫生知识,提高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关爱牙齿、注意口腔卫生,充分认识到口腔卫生关系到儿童生长发育,因此不可掉以轻心,让家长自觉地指导儿童进行口腔保健,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是预防儿童龋齿重要措施之一[5]。家长要教育和监督学龄前儿童从3岁开始刷牙,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的良好习惯,减少甜食的摄入,要定期带孩子到口腔门诊进行检查咨询,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率,确保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志龙,吴建妹,朱惠琴等.氟化泡沫对幼儿园儿童龋齿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75-2876.

[2]徐彦涛.口腔卫生与儿童龋齿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4):126-127.

[3]刘敏,高萍,孙鹏等.2013年河北廊坊幼儿园5岁儿童龋齿患病率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8):2201-2203.

[4]袁全莲,周钰,沈芳等.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龋齿情况调查及预防保健措施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293-295.

上一篇:园艺和园林设计范文 下一篇:生物燃料市场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