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范文

时间:2023-10-26 17:16:41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篇1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纤维支气管镜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应用临床,已成为成人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不可缺少的工具。由于小儿的气道狭小及不合作等因素,现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术采用随机局部麻醉复合静脉镇静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我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5个月~14岁。主要临床表现:咳嗽者48例,明显气促者34例,有异物吸入史者14例,因支气管肺部感染而就诊者33例。

1.2方法 检查前对患儿充分了解并争取配合,明确检查目的,作好处理可能并发症的准备。>2岁的患儿,术前禁食8 h;1~2岁的患儿术前禁食6 h;6个月左右的婴幼儿术前禁饮、禁食4 h,可由静脉补充一定量葡萄糖。阿托品不作为术前常规用药。>6岁的儿童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任书平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行58例次的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明确诊断气道狭窄15例;食道气管瘘7例;肺出血6例;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25例次,18例次有细菌生长,阳性率72%;肺不张16例,以炎症为主占85.1% ,治愈率为92.2%;反复性肺部感染13例,治愈率87.1% 。结论 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而且其安全性好,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采用局麻;

1.3支气管异物钳取 根据异物种类,部位及周围情况选择不同方法如骨片,笔帽类异物时选用鳄齿钳,塑料、气球碎片类异物选用钢丝钳,异物表面光滑如植物类(花生,黄豆)等,则选用网状套篮,糊状粉末状异物通过多次多部位生理盐水灌洗清除。对有反复咳嗽或呛咳、反复发生憋气或呼吸困难、反复发热、反复肺部感染以及不明原因反复发作哮喘患儿,尤其对婴幼儿,应高度警惕气管支气管异物等。有可疑病史应立即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2]。

1.4支气管镜检的安全性 与其他医学上的侵入性操作一样,电子支气管镜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的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组经电子镜术诊治患儿56例,术中、术后均常规进行吸氧,血氧心电监护,多数患儿治疗过程安全顺利,5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退镜并给予增大氧流量后缓解。3例出现鼻部出血,以鼻腔黏膜出血为主,出血量较少,退镜后未予特殊处置而自行止血。2例出现术后发热,体温均在38.0℃以下,给予物理降温后热退。术中术后均无物过敏,喉头水肿,喉痉挛,呼吸心跳骤停,惊厥,气胸,纵膈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2结论

儿童支气管镜适应症广泛:①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②不明原因的喘息,纤支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③取异物,纤支镜在诊断和治疗气管异物方面较影像学检查更为直观、可靠,较硬支镜更为灵活、安全,由于其柔软可弯曲,取异物痛苦小,可深入到硬支镜不能达到的上叶或3~5级深部支气管检查,并取出异物。④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⑤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⑥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 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 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3]。临床工作中如遇有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喘息、咯血,X线胸片提示肺不张、肺部块影、阻塞性肺炎、肺炎不吸收、吸入性肺炎,疑有食管气管瘘、支气管异物者,应考虑应用纤支镜检查和治疗。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的应用给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迎新,赵芳兴,王玮.电子支气管镜术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05(5):890.

[2]靳蓉,卢根,苏守硕,等.纤维支气管镜术在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J].贵州医药,2012,06(6):496.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篇2

关键词:呼吸内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原菌的传播多以空气为媒介。因此,呼吸内科病房就存很多的感染危险因素。为了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制度执行,以利于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分析呼吸内科病房潜在感染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住院期间病人受感染部位一般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等,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在所有的感染中所占的百分比最大,感染者又多数为老年人。呼吸系统帮助人体完成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功能,对人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呼吸系统受感染将严重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机能。

在医院的呼吸内科中,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病人住院时间较长,且病情易反复发作,病人在住院期间还服用广谱抗生素,这些情况都易造成呼吸感染。医院呼吸内科如何完善制度,加强病房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最终降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将是在以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挑战。

1、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

呼吸系统可以对吸进来的气体进行转换,能使气体顺利地通过,对人体新陈代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医院要降低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病率,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必须知道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根据对医院多年住院患者呼吸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其中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引起感染的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环境因素

很多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伤寒、肺结核等疾病,首发症状多以发热、咳嗽、咽喉疼痛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而收治,在未确诊前在我科进行治疗。而这个阶段处于疾病的前驱期,传染性最强,最不容易防范。

1.2流行病学趋势

据资料显示,近 10 年新增加了10多种传染病,多以呼吸系统症状为表现,特别是变异性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型禽流感病毒等。

1.3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

特别是医生在病人刚入院时,询问病情都不习惯戴口罩;护士巡视病房、进行健康教育时,也容易忽视这点,又是面对面的接近,如果医护人员自身抵抗力差,很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定位种植。呼吸内科医务人员呼吸道疾病感染率较其他科室人员高于3倍或4倍。

1.4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呼吸内科病人多年龄大,均有多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治疗难度大,所以存在有的病人处于康复期,而有的是新入院的急性期病人,很容易引起不同细菌的交叉感染,导致康复期病人再发感染。

1.5感染控制措施不能规范实施,医护人员成为传播媒介

医护人员不注意手卫生消毒规范,平时医生查房时,查完1床接着就对2床进行触诊、听诊,根本没有消毒双手或听诊器的意识。护士打针时做不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消毒等,就会引起医源性传播而致交叉感染。

1.6侵入性操作增多

老年病人常常带有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等,均增加了外源性感染因素。

1.7其他

抗生素的大量长期应用,容易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应用免疫抑制剂病人,免疫力低下,床单位的终末消毒不到位,病房的床垫存在反复污染,无法彻底清洗消毒,只能表面擦拭,病人的痰液、血液未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等。

2、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提到的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医院需采取对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预防,降低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病率,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种。

2.1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强化观念,规范操作

督促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养成良好习惯。不论是查房、还是询问病史都注意规范戴口罩,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时要戴双层防护口罩。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特别要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降低医院感染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手段和措施。科室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定期督查,以促进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持续、规范执行。

2.2加强护理,稳定病人情绪

针对老年人长期住院,受感染症状的影响产生不良情绪以至于不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医院内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人的护理,稳定病人的情绪。内科护理人员工作时态度要积极,并注重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对老年患者要多一份耐心与尊重,以乐观的心态护理老年患者。

2.3多科协调,避免误收、误治,规范诊疗行为

将收治传染病人出现的误诊率进行统计,上报医务部和科主任,取得多方重视和协调,以督查门、急诊内科医生首诊时提高对传染病的警惕性,加强检查、会诊进行鉴别,以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收入普通病房。传染病一经确诊,立即转往专科隔离治疗。

2.4治疗器械消毒

在治疗时需要使用导管时,要对需要使用的导管进行有效的消毒,必要时更换新的干净的导管。

2.5提高呼吸感染的治疗水平

发生在患者肺部的呼吸感染症状几乎与真菌感染的症状一样,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如有发现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突然加重,痰液粘稠等应及时做真菌检测,观察并提供早期的预防治疗,控制真菌的侵入,增强老年人自身的免疫能力。

2.6规范医疗性废物的处置

禁止医生在病房换药、抽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操作。督促医生在规定诊疗室进行诊疗活动,以便于集中,定点消毒处理,也避免了病原菌形成空气漂浮尘埃而被扩散。对于病人痰液、血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放于0.5%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后,再按医疗感染性废物处理流程进行处置。

三、总结

住院患者呼吸内科的感染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住院环境方面,心理方面等,医院要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对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对探望人员限制时间;提高护理质量,耐心护理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控制,提高老年人身体免疫能力。最终目标为改善治疗环境,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使患者能够更快地康复。

倪灵凡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篇3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63.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c)-04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急性发作常合并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急危重症,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用机械通气是治疗、抢救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已逐渐增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来我院的56例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中,男19例,女9例;年龄61~79岁,平均68.9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58~78,平均66.8岁。两组患者主要表现均为呼吸衰竭、呼吸肌疲劳。诊断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草案)》[1]诊断标准,并依据血气分析做出呼吸衰竭的诊断。排除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脏病疾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呼吸兴奋、支气管扩张,以平喘、祛痰、激素、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1.2.2 试验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应用美国伟康公司BiPAP vision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疗法,选用合适的国产硅胶膜口鼻面罩,通气模式设为同步/时间(S/T);备用呼吸频率为13~18 次/min;吸气压(IPAP)为8~12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压(EPAP)为3~6 cm H2O;吸入氧浓度(FiO2)为30%~60%;氧流量为4~8 L/min;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适当调节参数,若患者病情稳定后则根据血氧饱和度情况逐渐下调参数。BiPAP呼吸机通气时间:每天1~3次,每次3~6 h。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呼吸(R)、心率(HR)、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变化。

1.4 疗效标准

有效: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后,呼吸困难改善,意识精神好转,动脉血气分析示pH值正常,辅助呼吸肌动度减轻,呼吸频率及心率较前减慢,PaCO2和PaO2恢复至稳定期水平,SpO2增加[2]。无效:血气分析无改善,或出现意识障碍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数据以(x±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比较t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有27例经过NIPPV和综合治疗后好转出院,仅1例患者因心衰加重应用NIPPV无效,改用经鼻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与通气前比较,#P

3 讨论

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其病理基础是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继而出现PaO2下降及PaCO2升高致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

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但需要行气管切开或插管,给患者造成痛苦和创伤,难以被患者及家属接受,且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989年有研究指出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以来[3],NIPPV在临床上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NIPPV一方面可通过正压通气帮助患者改善通气,减少呼吸肌做功;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外源性PEEP来对抗内源性PEEP(PEEPi),防止气道过早闭塞,增加二氧化碳排出,改善氧合[4]。合理的操作方法是使用NIPPV的关键,操作中要避免漏气,首先从低压力开始,然后逐渐增加辅助吸气压,并采用有利于降低PaCO2的方法,从而提高NIPPV的效果[5]。临床观察结果表明NIPPV纠正缺O2及CO2潴留,但其通气效果不如机械通气稳定,如出现以下情况:①治疗后2 h内呼吸困难无缓解,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标无改善或恶化;②出现呕吐、上消化道出血;③气道分泌物增多,排痰困难;④出现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等,应及时终止正压通气,改用气管插管通气,以免延误治疗时机[6]。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53.

[2]郭万库.使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070-1071.

[3]Ambresino N.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Eur Reapir J,1996,9(6):795-807.

[4]杜春华,成炜.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1008-1009.

[5]秦影,范铁岩.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12):26-27.

[6]王彤兵,杨亚静,付爱国,等.58例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9):3.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篇4

关键词:呼吸康复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对香烟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炎症反应有关。COP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COPD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兴奋呼吸中枢治疗等。2001年全球COPD控制策略(GOLD)指南中将呼吸康复治疗列为中重度COPD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肺康复治疗作为COPD非药物治疗方法已在临床工作和社区家庭康复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13年以来对61例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了综合性的呼吸康复治疗,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2例COPD患者,经患者本人同意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74±8.6岁,对照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2±9.8岁,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1]制定病情分级,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确诊为COPD,年龄在50-70岁之间,无严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排除肺功能为Ⅳ级、有严重并发症、合并其他疾病、智力障碍不能完成康复治疗者。

1.3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抗生素使用、控制性氧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剂等常规方法对症治疗以及随意的自我运动锻炼方法。

1.3.2 康复治疗组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氧疗外同时针对患者的病情和接受程度进行循序渐进的肺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3.2.1 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呼吸功能锻炼,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式呼吸,根据患者病情取适当进行呼吸功能训练,逐渐增加锻炼的量和频次,在患者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使之成为自然呼吸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抗阻力的呼吸训练,使用三球训练仪增加吸气肌的耐力。

1.3.2.2 呼吸操锻炼,进行深慢呼吸的锻炼,设置呼吸节律,使呼吸逐渐减慢,适当延长呼气过程,减少肺泡内的残气量。进行上下肢的运动锻炼,上肢的上举外展和回收以及下肢的伸展、下蹲同时伴随吸气和呼气运动,进行室外的慢步、慢跑或登楼梯,训练强度以心率不超过110次,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2]。设目标心率和血样饱和度、呼吸困难程度较为简单易行,可作为大多数COPD患者运动强度的良好指标[3]。

1.3.2.3对COPD患者的戒烟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戒烟计划,反复告知吸烟对疾病的危害,减少吸烟量和次数,逐渐达到完全戒烟,对戒烟困难的患者可动员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参与戒烟,必要时可配合使用戒烟药物进行治疗。

1.3.2.4 多形式的健康教育

(1)胸部物理治疗:指导患者每日进行深呼吸训练及正确的咳嗽、排痰的方法,在深吸气的基础上用力屏气、咳痰,对患者进行有效叩背,或使用振肺排痰仪进行每日10-20分钟的胸背部震颤,使痰液松动易于排出。

(2)营养支持指导:增加蛋白质和减少含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保证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达到0.8-1.0g/kg,减少糖类和盐类食物的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及减少痰液的生成。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

(3)社会支持系统的参与:动员患者家属参加到患者的康复之中,对家属进行康复知识的培训,提高康复的实效,进行心理支持,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

(4)针对出院的病人进行定期的出院指导,每周一次的电话回访,在电话回访中督促患者继续进行呼吸康复锻炼及全身运动,进行戒烟监督,对家庭氧疗的患者进行家庭吸氧流量、吸氧时间的指导,规范氧疗用具的消毒,家庭用药的指导及饮食指导等。必要时进行上门回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时调整康复计划。每年两次开展COPD病友联谊会,采取集中授课与个体答疑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网络平台的交流,通过QQ群定时COPD相关知识,在线解答出院患者健康问题等。

2 结果

观察对照组和康复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肺功能和年住院频次、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呼吸困难评分具体指标:无气促为0分;剧烈运动气促为1分;登楼或爬坡时气促为2分;与同龄人比较步行时感气促为3分,步行90m后因气促被迫停止活动为4分;不能离开房间或穿衣服时感气促为5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分值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好。肺功能测定指标选取患者的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

表1两组患者呼吸困难、日常生活能力、肺功能比较

表2两组患者平均年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居目前所有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四位,预计至2015年前死亡率将增加5倍[4]。COPD患者在急性期症状得到缓解后,肺功能会持续恶化,患者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同时伴发全身性炎症及骨骼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呼吸康复治疗作为COPD的有效干预手段已成为COPD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常规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综合性的呼吸康复治疗措施: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个体化戒烟指导、营养支持指导、多形式的健康教育等,针对COPD患者老年患者居多,康复锻炼依从性较低,动员患者的家属的参与必不可少。呼吸康复组的呼吸困难评分较前有显著下降,肺功能较康复前无明显差别,但对照组肺功能因疾病发展出现下降趋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前上升明显,年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减少,住院日缩短,住院费用均对照组减少。呼吸康复提高了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一项科学、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在为住院患者建档的基础上向在门诊、社区、家庭中推广。

参考文献:

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⑵吴敏学,林江涛,孙启良,等.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对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效果的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12(28):844-846

⑶吴艳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护理进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7):23-24.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篇5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呼吸系统疾病;儿童

近年来随着支气管镜技术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开展,呼吸系统疾病病因诊断及治疗有了新的途径。本文对行电子支气管镜术的220例不明原因或难治性呼吸道疾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儿童呼吸道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我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20例,经过常规检查及治疗病因尚不明确或治疗效果不理想者。男155例,女65例;年龄22天至14岁,其中6岁60例;病程5天~10年;临床上反复咳喘56例,迁延性肺炎9例,弥漫性肺部病变21例,肺不张84例,咯血或咳血丝痰13例。

1.2方法

1.2.1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均获得家属同意并签署同意书,应用“边麻边进”的利多卡因气管内局部粘膜表面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1]。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选择富士能EB-470P(外径3.8mm)、EB-470S(外径4.9mm)电子支气管镜经鼻插入,依次观察会厌、声门、气管、隆突、叶支气管、段及亚段支气管,结合胸部影像学,观察病变部位,根据病情进行局部灌洗、刷检或活检,收集灌洗液行培养及涂片检查。

1.2.2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 对炎症性肺不张患儿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将电子支气管镜伸至病变部位支气管开口处,用37℃生理盐水进行灌洗,每次注入0.5~1ml/kg,若镜下示分泌物较多,可反复灌洗。术后随访2周。

2 结果

2.1 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镜下结果见表1。本组病例多数镜下表现为支气管内膜炎症改变,142例/220例,占64.5%,镜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病程较长的患儿表现为粘膜肥厚、纵膈皱襞形成。其次为气道狭窄,包括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狭窄病例47例,占21.4%,以及气道异物23例,占10.5%。220例患儿中4例镜下未见异常。

2.2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104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培养,有病原菌生长14例,阳性率13.5%,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肺炎链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鲍曼氏不动杆菌2例、大肠埃希氏菌2例、马尼尔菲青霉菌1例。通过细胞学分类计数及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嗜酸性粒细胞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着症1例,肺含铁血黄素细胞沉着症30例,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2例。

2.3 治疗 对痰液阻塞所致的52例肺不张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灌洗治疗,2周后复张率在86.5%。

2.4 电子支气管镜检的安全性 见表2。

3 讨论

3.1电子支气管镜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作用

支气管镜因其能直接窥视病变部位,清楚看到病变在成人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较广。近年来随着电子支气管镜设备的引入及适用于儿科的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在儿童难治性肺炎、反复喘息、弥漫性肺部病变、肺不张等疾病病因诊断上有了较大帮助。

本组病例多数镜下表现为支气管内膜炎症改变,其次为气道狭窄及气道异物。通过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看到病变,并可以通过灌洗液培养及涂片检查明确病原菌。104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培养,有病原菌生长14例,阳性率13.5%,其中1例培养出马尼尔菲青霉菌,而该患儿痰培养阴性。对于难治性肺炎,通过电子支气管镜检及灌洗液检查可以提高病因诊断率。

喘息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反复喘息的原因主要为气道腔内阻塞、管壁疾病及腔外压迫[2]。本研究中56例反复咳喘患儿其原因有气道狭窄、气道异物、气管支气管软化、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及会厌囊肿等。

既往对肺部弥漫性改变病例认识不足,检查手段较局限,病因难以确定,确诊需要开胸肺活检,创伤较大。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灌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及培养,结合临床资料及高分辨肺CT检查,结果发现部分患儿为感染所致,其它诊断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肺泡蛋白沉着症,肺含铁血黄素细胞沉着症及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肺不张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胸部影像学方法对肺不张病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焦安夏等人报道儿童肺不张的原因以炎症、异物和结核最常见[3]。肿瘤是儿童时期少见病,但本组病例中引起肺不张的1例患儿为气管内肿瘤。

3.2电子支气管镜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电子支气管镜不仅可以明确肺不张病因,同时还可以针对肺不张的病因进行治疗。本组52例感染后痰液阻塞所致的肺不张,通过支气管镜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灌洗、清除分泌物,灌洗后复张率86.5%。支气管异物是慢性肺疾患的病因之一。异物的长期滞留可引起肉芽组织增生、异物远端支气管扩张等多种表现,通过电子支气管镜可进行异物钳取或套取,尤其适用于三级以下的支气管异物[4]。近年来随着介入肺脏病学的发展,儿童介入治疗亦不断开展,包括对支原体肺炎所致的气道炎性狭窄并肺不张患儿通过支气管镜进行球囊扩张术,肉芽及瘢痕组织致下气道阻塞和狭窄儿童在支气管镜下进行冷冻治疗以及儿童支架的应用[5-7]。

3.3电子支气管镜诊治呼吸道疾病的安全性

电子支气管镜常见并发症有一过性低氧血症、鼻粘膜出血、喉头水肿等。在本组患儿中一过性低氧血症最常见,其次为鼻粘膜出血。发生一过性低氧血症的患儿多为肺部病变弥漫或病程较长,肺功能较差的患儿,经过加大氧流量吸氧处理,大多可以缓解。5例咯血的患儿为行支气管粘膜活检者,1例因术后大咯血转PICU治疗,该患儿为气管内肿瘤。无1例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电子支气管镜具有较安全、快捷、能直接查看病变等优点,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科支气管镜协作组.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09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0):740-744.

[2] 陈志敏.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喘息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5-8.

[3] 焦安夏,刘玺诚,江沁波等.儿童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下的病因诊断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1):656-658.

[4] 江沁波,刘玺诚,江载芳等.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2):734-737.

[5] 孟晨,于华凤,倪彩云等.应用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肺不张的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4):301-304.

[6] 倪彩云,刘霞,马静等.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儿童肉芽及瘢痕组织导致的下气道狭窄及阻塞22例[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1):45-49.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篇6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四大慢病之一。在中国,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国哮喘患者达3000多万,成人慢阻肺的患病率为10%,即全中国约有1亿名慢阻肺患者。但是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很大一部分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未能及时就诊,导致了目前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死亡率高的严峻防控形势。

作为全球呼吸健康领域的领先企业,阿斯利康希望凭借其在呼吸健康领域领先的研发能力、先进的产品以及长期累积的经验与知识,帮助改善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

阿斯利康希望能够通过利用多元化渠道与平台,全面覆盖包含医生、患者、大众在内的所有相关目标受众的整合方案,帮助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包括患者与潜在患者在内的大众群体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与防控意识,从而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就诊率与依从性。

项目策划:

目标受众:现有呼吸疾病患者、潜在患者、大众、医生与护理人员。

项目目标:

1.提升大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度与重视程度,促进就诊率与治疗的依从性;

2.提升基层医生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重视程度;

3.引发社会舆论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促进社会资源的倾斜与配置。

策略:

1.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的资源,推进贯穿整个行业的全面合作;

2.下沉到患者中去,对直接面向患者的疾病教育与普及进行试点;

3.大胆尝试使用社交媒体渠道与沟通形式对大众进行疾病知识宣传。

主要信息:

1.中国慢性呼吸疾病发病率高、确诊率及就诊率低,存在巨大亟待满足的患者需求;

2.慢性呼吸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公共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医疗负担;

3.患者与大众对哮喘及其治疗手段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

4.慢阻肺在大众中的认知度较低,针对潜在患者需要沟通基本常识,促进就诊。

传播策略:

1.精准传播与大众传播手段相结合,患者教育与疾病知识普及双管齐下:针对患者和潜在患者,采用院内宣传以及进社区等传播手段;针对广泛的大众采用社交媒体信息植入的传播手段。

2.利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信息有效传递:利用哮喘日、父亲节、教师节、慢阻肺日等特殊的纪念日对特定话题的关注度,对具有相关性的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

媒体选择:

1.核心媒体重点覆盖,树立权威性:邀请全国核心的医药与健康媒体出席呼吸疾病联盟成立启动会,利用政府、协会、专家背书,确立项目高度。

2.社交媒体扩大项目影响力:选取社交媒体中的热门帐号,撰写符合社交媒体传播风格的内容,将疾病知识信息植入到有趣的社交话题中,优化传播效果。

3.与各类行业网站进行深度合作:定期疾病教育深度文章,确保传播影响力的时间跨度。

项目执行:

1.针对行业:2015年4月25日,阿斯利康携手世界健康基金会及十余家医疗健康领域领先企业和组织,在厦门为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正式揭幕。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将集中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关注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改善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现状,提升相应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最终提高慢阻肺和哮喘的研究。阿斯利康将通过对该联盟的支持,帮助完成以下重点工作:

・收集、更新相关证据,引起决策者对慢阻肺和哮喘疾病的关注,推动将慢阻肺和哮喘纳入慢性疾病管理范畴;

・加强医疗保健与疾病防控体系内的呼吸疾病防治力度;为医疗保健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向医院捐赠肺功能检测仪器;全面提升当前的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三级预防体系;

・提升肺功能检测认知与能力,探索将肺功能筛查引入社区卫生服务或列入居民年度体检范畴的可行性;与中国的地方社区卫生中心携手探索将肺功能筛查引入高危人群初级保健范畴的可行性、成本效益和益处;

・加强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呼吸疾病防治力度(针对初级医疗保健提供者)。

阿斯利康支持了由清华大学与卫计委共同发起的健康传播大会“全国记者征文”,获奖作品将被收录进“好作品集”。今年在阿斯利康的支持下,将新开设一项“呼吸疾病类好作品”,以鼓励医疗健康类记者对慢性呼吸疾病领域的关注。

2.针对大众:2015年5月哮喘日期间,阿斯利康与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携手,执行了一整套社交媒体传播计划:

・制作肺功能检测H5格式小游戏,并在出租车、微信以及微博等多个渠道进行传播;

・结合哮喘日邀请微博知名画手进行漫画创作;

・利用热点话题,创作微信文章,并与多个有影响力的微信大号合作进行传播。

2015年6月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阿斯利康联合清华大学为全国的食药监部门的宣传人员提供了一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创意科普工作坊”,厘清了关于激素治疗的误区,并征集拍摄一部澄清吸入激素治疗哮喘认知误区的视频创意,获奖创意将被拍摄成视频,并在全国各个食药监平台上宣传播放。

2015年11月,恰逢一年中雾霾最为严重的季节,雾霾与呼吸健康成为了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在此期间,阿斯利康公益支持了“千人拼肺”行动,以全球最大的人体器官拼图成功挑战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籍此呼吁全社会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更广泛和更高度的关注,营造人人参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社会氛围。活动现场,著名主持人郎永淳也作为慢阻肺健康宣传员到场,呼吁大家关注肺健康,重视对慢阻肺的预防、检查和治疗。

2015年11月,为了迎接第14个国际慢阻肺日,除了线下的“千人拼肺”活动,阿斯利康拍摄有关慢阻肺疾病知识的公益宣传片,并通过微信与优酷平台做线上投放,从而将疾病知识的科普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3.针对患者/潜在患者与家属

2015年年初开始,阿斯利康推出快乐雾化室项目,针对在医院雾化室接受治疗的儿童哮喘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哮喘知识宣传卡通画本,寓教于乐,提升哮喘患者的依从性。

2015年6月父亲节期间,阿斯利康再次联合中国呼吸疾病联盟,针对中老年人以及其子女进行一波社交媒体传播活动:

・创作了一套以漫画形式呈现的中老年人推荐体检套餐,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

・与微博名人以及微博知名画手合作创作定制化的图文,呼吁关注父母的呼吸健康

・与中老年人较多关注的励志与养身类微信号合作,呼吁老人关注自己的呼吸健康,也呼吁儿女通过送健康的方式尽孝。

2015年9月教师节期间,阿斯利康与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关爱退休教师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肺功能检查。

2015年9月至10月期间,阿斯利康携手呼吸健康联盟选择了上海5个社区的居民,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肺功能检查,并提供慢阻肺相关知识的教育,作为大规模推广慢阻肺检查进社区的试点项目。

项目评估:

2015年4月25日,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在厦门的揭幕仪式拉开了阿斯利康呼吸健康项目的序幕。中国呼吸疾病联盟的成立将集中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关注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改善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现状,提升相应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最终提高慢阻肺和哮喘的研究。

包括新华社、解放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医药报等在内的28位来自专业、大众、财经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们参与了此次揭幕仪式,共同聚焦中国呼吸疾病防治及CARD项目的进展。活动共取得了38篇原发报道,获核心网络转载75篇。《生命时报》、《北京青年报》、《健康时报》和《t望东方周刊》等核心媒体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大幅的深度报道。

5月和6月,阿斯利康先后借力哮喘日、父亲节进行的呼吸系统疾病知识普及和传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现了阿斯利康和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在普及慢阻肺和哮喘诊疗知识的战略部署。

以“咳痰喘久不愈可能是哮喘,应尽快去正规医院进行肺功能等检测确诊”为普及核心内容的哮喘日疾病意识活动从5月1日开始,持续时间长达15天,通过漫画、图文、游戏等形式,在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以及上海市出租车后座屏幕、阿斯利康内部等进行展示。活动期间,共原创图文漫画5篇,其中包括3篇微信图文信息、2篇微博漫画,#深呼吸做自己,关注哮喘日#话题当天在热门话题榜前十位置连续停留4小时,阅读量近600万。至活动结束时,微博、微信相关内容的阅读量总共超过1000万,逾10万人次参加了图文或游戏互动,1450万人通过触动传媒出租车后座屏幕看到了哮喘疾病意识活动,了解了哮喘疾病的症状和诊疗方法,提高了哮喘的防治意识。

6月,随着父亲节的来临阿斯利康又顺势开展了一波社交媒体慢阻肺知识宣传。目前,慢阻肺是中老年人群发病率很高的疾病,为了提高中老年患者积极防治慢阻肺的意识,也为了让子女更好的关爱父母健康,宣传活动主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关于“关注中老年人高发病率慢阻肺、传播中老年人体检知识、关爱父母身体健康”相关主题的图文和漫画。全国8个微信公众号的图文引发大量网友参与和评论,2个人气微博账号的原创漫画得到10个粉丝过万的微博账号转发,阅读量均在1万以上。微博、微信总阅读量达到883.5万。通过传播慢阻肺疾病和健康体检的相关知识,引发了网友对于慢阻肺的关注和重视,了解了父母进行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快乐雾化室”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已建成9000家雾化室和呼吸科综合诊疗室,并促进了20万新病人开始进行家庭雾化治疗。“快乐雾化室”项目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传递了哮喘治疗与护理的基本知识,还帮助安抚了等待治疗时患儿的不安情绪,获得了来自患儿家长以及雾化室医护人员的广泛好评。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篇7

【关键词】疾病谱排序;分析

甘肃省2010年开展医疗机构居民就医信息登记报告工作, 疾病谱排序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为进一步通过预警预测,及时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卫生发展的意见建议,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民乐县2012年居民就医信息网报系统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信息来源于甘肃省民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居民就医信息及疾病谱专报系统。 资料来源于甘肃省卫生系统疾控机构进医院平台,该系统2011年建立。

1.2 基本情况 甘肃省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地势南高北低,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 海拔1589~ 5027米。 年平均降水量351毫米,无霜期140天,属温带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县境东与山丹、永昌二县接壤,南与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相连,西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交界,西和西北同张掖市甘州区毗邻。县城位于县境中部洪水河东岸,东北距山丹县城75公里。境内祁连山巍峨挺拔,终年积雪。

全县辖6个镇、4个乡、213个行政村,总人口24.5万,有汉、藏、回等10个民族。 民乐县卫生系统疾病谱排序报告单位为县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十三个乡镇卫生院(其中包括中心卫生院的三个分院)。

1.3 报告内容: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项目(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生育状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就诊时间、就诊医院、就诊科室)和就医者疾病信息(此次就诊主要疾病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初诊复诊、初步诊断、诊断依据、诊断结果、就医总费用、转归、住院总费用)。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我县2012年共网上报告门诊病例97976例(其中男性病例54109例、占61.04%,女性病例22589例,占51.69%,不详例11549,占8.48%)住院病例14550例(其中男性病例2614例,占37.31%,女性病例2237例,占26.47%,不详1970例,占7.38%)。

2.2 病例分布 2012年我县居民就医信息分析情况,门诊病例前三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55728例,占56.88%,消化系统疾病10828例,占9.04%,循环系统疾病6276例,占6.41%,住院病例前三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4873例,占31.38%,循环系统疾病3476例,占22.39%,消化系统疾病1715例,占8.4%,(见表1、表2)

3 讨论

通过对民乐县2012年医疗机构疾病谱排序分析情况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在门诊、住院病例中均占第一,分别占门诊、住院病例的56.88%、31.38%。我县属温带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全年盛行西北风,大风和沙尘暴时有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一方面与气候及环境污染相关,另一方面,吸烟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劝导戒烟,加强大气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和退耕还草力度是一个改善环境提高空气质量的有力措施,加强人民教育群众健康知识普及,提倡文明生活方式,提高自身抵抗力,进一步减少呼吸系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秋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时段,要加强疫情监测,认真做好应急准备,及时发现和报告,防范呼吸系统传染病的聚集性发病。

消化系疾病在门诊病例中占9.04%。位居第二,在住院病例中占8.4%。位居第三。我县夏季气候干热,瓜果蔬菜丰富、食物容易变质,导致消化系统发病率较高,加强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篇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高,发作时间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应用痰热清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诊断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1]。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治疗组40例,其中男38例,女2例,年龄52岁至90岁,病情分级(按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内科学教材制定的标准进行分级):Ⅰ级5例,Ⅱ级18例,Ⅲ12例,Ⅳ级5例。病程5~10年10例,11~20年22例,20年以上8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37例,女3例,年龄50岁至88岁。病情分级(按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内科学教材制定的标准进行分级):Ⅰ级4例,Ⅱ级20例,Ⅲ级13例,Ⅳ级4例。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咳黄白色粘痰,痰不易咳出,口唇发绀,桶状胸,双肺可闻及散在的干、湿罗音。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常规应用持续低浓度吸氧、抗感染、平喘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祛痰,方法为5%GS250ml加入痰热清注射液20ml,静滴,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对照组:常规应用持续低浓度吸氧、抗感染、平喘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应用鲜竹沥液祛痰,方法为鲜竹沥液30ml,口服,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干、湿罗音明显减少。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为0分。

3.2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4 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高。因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肺功能逐渐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在急性加重期,由于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气道炎症明显加重,痰液增多,而由于发热、进食少等原因,患者痰液粘稠,再加上长期疾病导致患者体质衰弱,呼吸肌无力,痰液很难咳出,使患者气道阻塞更加明显,肺通气功能明显障碍,导致严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故促进患者痰液排出极为重要,痰热清注射液主要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组成,具有清热、化痰、解毒的功能,药理研究也发现,痰热清具有解热、祛痰、镇咳、抗炎等作用,能改变痰液的粘性成分,降低痰液的粘稠度,用后可显著降低痰液粘度,使痰易于咳出,从而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减轻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纠正呼吸衰竭。痰热清注射液在40例病人的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本研究表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0-61.

[3]赵鸣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9,19(4):183.

上一篇:生物燃料好处范文 下一篇: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