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机械化农业范文

时间:2023-10-25 17:14:13

大型机械化农业

大型机械化农业篇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既是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鉴于贵州思南县山区的机械化程度相对于其他地区的落后性,本文针对其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山区的农业生产实践。

关键词:

山区;小型农业机械;现状与问题;对策

1引言

基于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进步,现代农业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的方向转变。虽然农业机械在我国的平原地区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并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在贵州思南县,受到山区地形因素的影响,大型农业机械难以进入,只有少数小型机械可以进入并开展作业,所以该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平原地区。在现代农业日益强调机械化操作的大趋势下,该地如何运用先进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科学化生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的现状

农机化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但是在山区,农业基础薄弱、机具田间作业及转移较困难、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等因素还极大地制约着农业机械推广的发展[1],小型农业机械推广仍存在诸多问题。

2.1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缺乏针对性

平原地区便于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往往对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更高,而小型农业机械更适用于土地分布零散、单块面积小的山区。与此同时,很多山区的地势地貌条件相对平原地区更为复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薄弱,因此对小型农业机械的设计要求比较高。但是很多设计师和生产厂家对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前期缺乏深入考察,在设计中未能考虑到山区的特殊情况,导致很多生产出来的小型农业机械在山区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2.2小型农业机械推广难度较大

我国的农业机械行业发展比较晚,生产水平较低,行业发展尚未健全,行业内大大小小的企业各自为战,整体的行业集中度比较低。由于小型农机相对于大型农机的市场需求比较低,其企业发展规模也不如大型农机,所以实力相抵较弱、缺乏社会影响力,因此在推广方面也比较吃力。

2.3小型农业机械行业处于低端化

由于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市场需求驱动不足,目前小型农业机械的生产还未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行业内目前也未能形成影响力比较大的龙头企业,小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也不够高,行业整体出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小型农机具的生产质量较差、售后服务不完善,尤其是缺乏针对于山区特殊情况的机械,导致小型农业机械的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

3推广山区小型农业机械的对策

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只有生产农户需要的产品,农机的推广才有可能成功。各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都不尽相同,对农机具的需求自然也就不同。因此,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要想在贵州思南县取得成功就必须立足于当地的特殊需求,因地制宜,开发出适合当地耕作条件的产品。

3.2以三大效益的统一为准则

效益是农户使用农机具进行生产的核心目的。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下,经济效益是根本,同时必须兼顾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小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必须首先能够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其次要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最后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还要在当地的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避免对山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3.3加大农机补贴力度

贵州思南县作为一个贫困山区,其农户的经济收入比较低,对于农业机械的购买能力相当有限,因此仅仅依靠农户的个人力量促进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也是极为有限的。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扶持农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原有农业补贴的基础上,继续拓宽补贴领域,加大补贴力度。除了常规的财政补贴之外,政府还要尽可能开辟更多的资金投入来源,例如引进企业集团的投资,通过开源的方式加大补贴力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农机购买补贴一定要坚持透明制度,杜绝现象,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不动摇。否则不仅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反而会引发农民内部的矛盾。

4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是促进现代农业向着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发展的有益尝试。大型农业机械在我国平原地区的推广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小型农业机械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山区的推广过程都并不顺利,因此,大力推进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是我们未来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作者:曾嵩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张书辉.浅谈山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化农业,2013(11):50-51.

[2]夏向尧.推广山区小型农业机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5(04):54-55.

大型机械化农业篇2

关键词 农业机械行业;产品研发;成本;定位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2-0218-01

1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生产不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生计。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农业机械行业的促进较明显,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总体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1 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目前国内大中型农场早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型机械的应用成为了重要趋势。同时由于大中型农场购买力强,对大型农业机械有一定的依赖性,基于这种现实需求,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1.2 小型农业机械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大中型农场之外,多数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用到大型农业机械的机会不多,但是对小型家用农业机械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并且随着农民对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现实需要,小型农业机械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1.3 农业机械成为了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变,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性逐渐增加,这对农业机械行业发展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2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市场份额逐渐增大,效益逐渐提升。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市场定位不清晰、售价偏高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1 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受到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成本和技术瓶颈的限制,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并不高,在高精尖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多数农业机械都处于一般技术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缺乏核心技术之外,研发经费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技术水平的不足,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农业机械市场扩张的重要瓶颈。

2.2 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

目前虽然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但是对于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有些大型农业机械在定位上虽然瞄准了大中型农场,但是在功能上却还存在欠缺,无法满足大中型农场的所有需要。而中小型农业机械,在客户群体上虽然朝向普通农民倾斜,但是在售价、功能设定上还不够人性化,还有欠缺。

2.3 农业机械产品售价偏高

由于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由此也导致了农业机械产品的终端售价偏高,不管是大中型农场还是普通农民,虽然有着现实的购买农业机械的需要,但是在售价偏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选择了观望和修旧利废的方式,暂时不购买农业机械,这对农业机械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我国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就要大力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3.1 加大农业机械的产品研发投入,提高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

要想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我们就要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不但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还应该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功能,使农业机械能够与农业生产联系的更加紧密。通过这些手段的采用,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将会得到持续提高。

3.2 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功能和客户群体

目前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应该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相应产品,使农业机械产品能够在功能上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基于这一目的,我们要完成农业机械产品的总体市场布局,保证市场布局和定位的合理性。

3.3 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对于目前农业机械产品销售价格偏高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解决。首先,我们要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成本,提高产品技术的实用性。其次,我们要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再次,我们要建立直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从这三方面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想实现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就要有效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农业机械行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投入,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使农业机械产品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量,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有效促进。由此可见,未来几年,随着农业生产效率

的提高,农业机械行业将会迎来将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2]李中才.农业机器系统状态仿真及更新决策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

[3]王德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济效应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大型机械化农业篇3

[关键词] 小型农业机械;农业经济发展;一元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经济命脉,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既给农机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面对国内外生产出现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我国农业机械发展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寻求一种真正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以其高效的优越性能成为了现代农业最主要的特点。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目标,而事实上,部分山区半山区因为诸多原因在机械化发展程度上与我国的整体实力还有较大差距,云南省亦是如此。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进步,农业耕作方式从传统的牛耕人挖向机械化的转变无疑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但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受到各地自身因素的影响,以云南省山区半山区为例,大型农业机械受到地形因素的严重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而小型农业机械为西部地区的农机化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本文将以水富县为例,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小型农业机械对我省山区半山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并对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提出一些建议。

二、发展小型农业机械的重要意义

1.小型农业机械的优点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小型农业机械价格低、重量轻,操作简单易学,单人操作,老人妇女皆可使用,维护方便;适用性强,适合于各种地理条件,如山地、坡地、丘陵等;对田块无要求,烂泥田、不规则田块等皆可使用;使用成本低,一种机器多种功能,换上相应刀具还可进行更多的作业,不受作物种类与农艺限制,可有效替代传统的牛耕人挖进行各种作业。

同时,小型农业机械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优势。以微耕机为例,用微耕机旋耕每小时可耕地600㎡,按每天工作6h,每年一台机器耕作时间45天计算,一年一台微耕机可耕地18hm2,而同样耕作时间前提下,牛耕仅能完成耕地3hm2,且劳动强度大,误农时。在抢农时,抗灾害方面,小型农业机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型农业机械在生产发展中,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代替了人力,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了城乡发展,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大户在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致富,在农机化催生出了”土地托管”模式,出外务工农民将土地委托给农机大户进行管理,实现了双方共赢,都有了新的致富途径。譬如在水富县,微耕机每公顷耕作成本费用约为750元(包括油料费、折旧、维护费用、人工费用等),每公顷收费1800元,收益率约为60%,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充分节约了农村劳动力,产生了集约化效益。

2.发展小型农业机械的意义

(1)发展小型农业机械在我省具有极大的必要性。我省土地基本以个体经营为主,加之土地类型多为山地和丘陵,坡地多,坡度大,田块小;且伴有人多地少的局面,造成了土地规模较小,土地零散,不适合大、中型机械作业的现状,同时也因为农艺与农机的不协调,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种植制度复杂,多样化的种植模式制约了农机化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我省农业机械作业水平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小型机械以其灵活的特点能够适应我省现有的土地经营模式,并且其技术、价格、维修成本易于普通人群接受,适合在我省普及。

同时,在我省小农户具有生产经营的完全自主性,也因此带来了盲目性。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落后,效益低下,加上农业劳动者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缺少对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分析能力,面对高额的大中型机械化成本,即便是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对他们也是难以接受的。小型机械化的发展和推广有助于缓解这一矛盾,在满足生产效益的同时让广大的农业劳动者从思想上向农业现代化方向靠近。

(2)发展小型农业机械是促进山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为农村富裕劳动力多形式、多层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由于机械替代了劳动力,极大的缓解了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和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业增值增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在山区发展小型农业机械化生产,可以增加农民经营农机的收入,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金路子。

(3)发展小型农业机械是实现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必要前提。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而在我省山区,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缓慢,难以适应当地农地状况,要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小型农业机械无疑是一条新路。

(4)推广小型农业机械是促进山区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充分利用了机械作业效率高这一优势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变了传统的耕作习惯,使农业机械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放了由于较低的劳动生产率而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上,从而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不断进步。

三、小型农业机械对农业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

1.水富县农机发展现状

水富县地处盆地到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度从1986.4m到267m,耕地面积共计6461hm2,地势起伏不平,农地破碎,面积偏小,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长期以来,水富县农业机械发展受地域影响很大,农业机械化进展缓慢成为水富县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针对水富县农机发展状况,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农业生产情况,农机部门从2002年开始,引进适合山区、半山区农业生产使用的小型农业机械,主要包括微耕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组合米机)、稻麦脱粒机、微型收割机等。以微耕机为例,拥有量从2002年的37台,发展到2010年年末的1224台,总动力从2002年的16.33万W发展到2010年年末的547.9万W。得到农民的认可。既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改变了农民几千年来养牛为耕田的传统观念,逐步形成“购机为耕田,养牛来赚钱”的习惯,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欢迎。小型农业机械在水富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小型农业机械对农业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

通过上文的定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型农业机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较大推动作用,但是这一推动作用究竟有多大,二者的相关性究竟如何,本文将引入相关性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从定量的角度进行论述。

根据历年统计数据,本文选择从2004年到2010年的小型农机总动力为衡量小型农机发展情况的定量数据,并通过SPSS软件对其与农业生产总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形式为:

其中,yi称为因变量,xi为自变量,代表对因变量的主要影响因素,εi代表各种随机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总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假定εi服从正态分布,即:,a,b称为回归系数。

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相关系数是一元回归模型中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其中,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明线性关系越强。

因变量:农业生产总值(Y),自变量:小型农机总动力(X),输入SPSS软件后,通过程序,得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Y=4056.903+27.778X

其中,通过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R=0.987,说明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二者关系折线图如下图所示:

水富县2004—2010年小型农机总动力与农业生产总值关系图

在置信度P=1%时,小型农机总动力与农业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987,二者相关性显著。同时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小型农机总动力每提高1万W,农业生产总值能提高27.78万元。

四、推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的建议

1.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增加小型农业机械的投入

农业机械具有一次性投人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我省山区,即使在小型农业机械投入成本较为低廉的情况下,单靠农户自身力量是不够的。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和种类,增加补贴资金总量,支持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二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人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农机化。要发挥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投入的主体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服务,引导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业龙头企业投资农机化。三要以项目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抓好农机化示范区、乡(镇)和设施农业机械配套建设。四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燃油补贴、农机信贷、税收优惠、农机保险等内容的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对农机用油、机手培训、农机修理等给予财政支持,不仅让农民能买得起农业机械,还要用得起、用得好。

2.强化农机技术培训,建立农机化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要建设一支技能娴熟的农机化实用人才队伍。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二是要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的农机科技人才队伍。依托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项目,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对农机推广、维修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稳定和壮大基层农机化科技、推广人员队伍。三是要建设一支素质全面的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机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适应我省小型农机化发展要求的管理干部队伍。

3.改革土地经营模式

我省山区现有的耕地块数多、经营分散,十分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推广。当前中央制订了允许土地流转的政策,实行小范围联产承包或股份制规模化经营,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小型机械的质优价廉、用途广泛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将可以充分被挖掘出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效益,有助于小型机械走进千家万户,为我省山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 水富县统计局. 2004—2009水富县统计年鉴

[2] 刘大海,李宁,晁阳. SPSS 15.0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大型机械化农业篇4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S232.9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机械化解放了农村劳动力,繁荣了农村市场经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走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发挥了主要作用。实践证明农机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1 明城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明城镇位于吉林省中南部磐石市域内,幅员262km2,下辖18个行政村、10个居民委、62个自然屯,耕地总面积5800hm2,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万人。近年来,明城镇的农机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据最新统计,2012年底我镇农机总动力约为46300kW,机械化耕作、播种分别为75%、43%。虽然小型农机发展较快,但大型农业机械的发展仍然缓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半山区自然条件制约了大型农机的发展

明城镇耕地面积为5800hm2,地理面貌是典型的半山区,四周高山,中间有玻璃河、小黄河两条水系冲击形成的平原,平整地面积约占耕地面积20%,大部分耕地都是丘陵山地、坡地,半山区地块小而分散,农户又是分散经营,本来不大的地块又人为的变小,对发展大中型机械并不具备优势。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道路建设滞后,加之农户对耕地的依赖,许多农田道路都被耕种占用,机具到达田间和作业都比平原地区困难,严重影响了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这样对推广大中型农业机械化作业带来了难度。

1.2 适用半山区作业的农业机械短缺

对山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研制开发力度不够,导致适应山区机械作业性能好的农机具偏少,且品种单一,现有小型农机品种单调,机械性能和技术可靠性差,主要表现在动力机械多,配套农机具少;不同作业环节机具保有量差异大,耕作机械多,种植机械和收获机械少。不能满足山区特色农业生产的需要。

1.3 农民文化素质和人均收入低,导致农机化意识淡薄

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观念成就,认识落后,对农机认识不够和接受不到位,不熟悉新型的农业机械,见不到适用的先进农机具推广演示,对农机化作业技巧及相关操作技术的掌握比较困难。导致明城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机专业户严重缺失,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注意的问题

2.1 发展农机化,要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道路

农机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是实现农艺操作的工具。它首先必须满足农艺的要求并与农艺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多年的农机化实践证明,凡是得到推广使用的农机,一定是符合当地机械作业的农艺要求的,而且增产增收的效果是人力、畜力所不及的。大马力大型农机具可以有效实现农艺技术,其性价比、综合效益大,优于一般农机具,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机具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现实道路,也是广大农机户增加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2.2 要落实施好农机购机补贴强农惠农政策

通过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空前高涨。根据明城镇农业生产实际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对提高粮食生产关键环节的大中型农机作业机具及我镇农业特色产业作业机具提高补贴比例。补贴资金要向重要作物的关键环节倾斜,主要解决水稻、玉米作物机械化瓶颈问题。

2.3 发展农机化,要树立典型、做榜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用行政命令来发展农机化是行不通的,做出榜样,积极引导农民走机械化道路,建立农机化示范区,让农民直观地看到规模经营农机效益,促使农民走机械化道路。对于一家一户难以经营的大型农机具,通过组建农机服务组织,由服务组织代为农户代耕、代种、代收、代加工等来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在这方面明城镇联合村、石山村、五星村有了成功的经验。我们要推广和完善这种组织,并加以规范和管理,使之促进农业发展的需要。

2.4 半山区推广小型二机多用机型

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家每户土地有限而且分散,且农村道路条件复杂多变,适合小型机械行走。因此,在半山区宜推广价格相对低廉、结构简单、轻便灵活、容易操作、功能多的小型机具。如手扶拖拉机配上犁、播种机、喷雾机等可完成不同的作业。

2.5 推广农机应在效益上做文章

农业进行结构调整,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们农业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我们农机推广也应在这方面努力探索,如耕作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效益农业上发挥作用,又如我们半山区玉米收获机械的方面,如何改进玉米机械收获,引进价格低又好用的机械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2.6 开拓创新,寻找延伸点

面前农业机械化还没有完全渗透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其潜能远远没有得到发挥。抓住农业生产迫切需求和农民增收迫切需要的关键环节,推广使用农用机械,提高机械装备水平。重点建立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培养农机大户,大力发展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多种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破解小规模生产经营农户与机械化大生产对接的农机化发展难题。

3 结语

大型机械化农业篇5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现代化农业 作用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二、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内部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制造、教学、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3.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尤其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农业设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3个重要标志。设施农业推动了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施农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农业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成为广泛应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重要平台,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大量集成应用于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又是一体化产业,农业关联产业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纽带连接为一个整体,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工商资本注入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将农业带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因此,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4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农机产业化。通过农机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4]。

4.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素质全面、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

三、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和农民收入提高,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症结,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更好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投入力度,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丽凤,宋扬,陈红艳,等.农业机械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0(1):4-5.

[2]陈栋栋.我国进入减人增机发展现代农业新时代[J].现代农业装备,2009(11):34-35.

大型机械化农业篇6

1.1耕作机械

设施农业耕作机械是针对大棚或温室等特殊环境的专业装备。耕作机械由于作业环境特殊,会出现小型化和多功能等特点,设施农业耕作机械会提高大棚和温室的耕作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大面积耕作,是设施农业机械中基础型装备。

1.2灌溉与施肥机械

温室和大棚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灌溉与施肥方式,将会造成效率下降、工作量提高、水资源浪费严重、肥力保持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设施农业的生产。设施农业灌溉机械可以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设备,实现效率提升和水资源的节约;设施农业施肥机械可以根据农作物需要,采用机械化的方式对农作物进行恰当好处的施肥,有利于实现肥力的保持,进而控制设施农业的成本。

1.3加温设备

北方冬季必须采用加温设备来实现对大棚和温室温度的提高和保持,传统的水暖和火龙加热成本高、能效低,不利于设施农业的生产。当前,设施农业机械行业设计和生产出燃煤热风设备。该设备通过低损耗的热能交换,大幅度提升热工效率,提高大棚和温室内的温度,达到对设施农业成本的有效控制,在确保设施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有利于设施农业加温设备的大面积推广。

1.4烟雾机械

烟雾机械可以提高温室和大棚内的湿度,并且可以利用静电作用实现常温的烟雾弥散,其优点在于能够形成弥散均匀空气胶体,在添加适宜的农药后可以利用烟雾机械达到对温室和大棚内部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设施农业机械的现状与不足

当前我国设施农业机械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设施农业机械从无到有,具备了适应设施农业发展和农业机械市场进步的能力,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指导着设施农业机械行业向更为深入而广阔的领域发展。同时,设施农业机械产业也已经初具规模,并正在发展与壮大,为设施农业的不断进步提供机械和科技方面的支撑。但设施农业机械行业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设施农业机械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很低,加工工艺落后,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不足,设施农业机械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不利于设施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

3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3.1设施农业机械的小型化

当前设施农业机械行业应该主要开发以电力为动力的小型多功能作业主机及配套机具,能完成深耕、悬耕、中耕、除草、施肥、起垄、灌溉等作业,适合一家一户使用,也可多家轮流使用。

3.2植保机械的研发

设施农业机械研究应该针对日光温室、单栋大棚和小型连栋温室进行植保机械研发。主要开发喷药机械、施肥机械、小型采摘及运输机械。

3.3苗木移植机械的研发

移栽是设施农业的重点,当前应该主要进行苗木移栽机器人或机械手的开发,这可以实现工厂化育苗温室内高效率地苗木移植,并可以提高移植的成活率。

3.4新能源应用研发

风能、太阳能是新型的绿色能源,设施农业机械产业应该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将风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节省大量能源。

4结语

综上所述,设施农业机械是当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点设备,要从设计、生产和使用等环节展开对设施农业机械的应用型研讨,对于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做到全面掌握,使设施农业机械存在的技术、设计问题得以有效地解决,并形成对设施农业机械发展方向的有效把握,为设施农业机械自动化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个稳定的技术、装备和体系上的基础,让设施农业机械更能发挥出对农业发展的价值。

大型机械化农业篇7

为全面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苏政发〔*〕16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到*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65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8361台、小型拖拉机168万台,联合收割机11533台,农用飞机4架,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农业机械化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不同作物与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投入仍然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各部门要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更好更快地发展。二、明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以加快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发挥政策扶持、法律保障、项目带动、市场引导的作用,进一步优化装备结构,调整发展布局,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协调发展,实现我市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跨越,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二)发展目标。全面提升现代高效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林牧渔业生产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到201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00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1.1万台,联合收割机1.3万台,水稻插秧机5500台,精少量播种机3万台,秸秆还田机械5000台,植保施药机械2.5万台,农用飞机4架。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其中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40%和90%以上,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0%以上,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35%和15%,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率达50%,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

(一)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抓好水稻机插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以镇为单位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战略,加快重点镇、村和集中连片示范方及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巩固和发展水稻收获机械化,积极推广低温烘干及精米加工成套设备,推进水稻生产向全程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大力示范推广小麦精少量播种机、开沟机、秸秆还田机和化肥深施机等节本增效显著的技术和机具,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积极试验示范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努力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

(二)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建立特色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加快园艺、渔业、畜牧、设施农业以及农产品冷藏、保鲜、加工等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促进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特经作物生产、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蔬贮运保鲜设备、绿色高效植保机械和畜禽水产养殖业生产相配套的农业机械。加快农用航空技术应用步伐,积极开展农林病虫害防治、河道灭苇清障、农作物植保、农林播种、森林防火等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到“*”末,要建成1-2个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建成一批高效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加工示范点,发展特色农业装备2000台套以上,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

(三)积极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秸秆还田机械化,积极开展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还田机械的选型、配套与开发,发展新型适用秸秆还田机械,尽快研究建立适用于不同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模式。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示范,加快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秸秆青贮饲料机械、秸秆捡拾打捆机、秸秆编织机及草捆储运等机械,拓宽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途径。通过行政推动、项目带动、技术促动等措施,加快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并探索建立新型推广服务模式。

(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机械。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注重农机化发展的生态效益,大力推广节能、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及机具,推进资源节约利用。积极引进开发高效低耗节能环保型动力机械,推广农业机械节油技术及设备、机具技术状态实时诊断设备、新型排放检测设备及相关作业规程,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的老旧农机具,努力节约能源。围绕稻麦、果蔬等作物病虫害防治,试验示范新型高效、安全施药技术及设备。“*”期间推广适合专业化服务的新型植保机械800台套,2010年,全市新型植保机械施药面积达50%以上,药液的有效利用率提高20%左右。

四、加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农机试验鉴定、推广、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和技能开发等公益性职能,重点强化县级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投入、完善设施,为广大农民和企业提供培训、技术指导等公益。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机构要加强与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服务组织的协调配合,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模式。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要加强农机管理、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途径。

(二)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加强指导服务,引导农民通过机具、技术、劳动等要素的合作,建设农机专业协会、合作社、股份制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积极培育、规范农机销售、作业和维修市场,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中介组织,建立健全覆盖生产、销售、科研的省市县相连的农机化信息网络,全面提高农机服务水平。鼓励支持农机跨区作业,扩大规模,拓宽领域,提高质量。到2010年,全市农机作业年收入达到15亿元,扶持发展100个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1000个农机大户。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素质。认真抓好农机管理、科技推广和农机技能等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机培训基地建设,通过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大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现代农民教育工程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农机科技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造就现代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四)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普通收费公路对农民个人和服务组织从事农机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及运输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车辆,免收通行费。高速收费公路对运输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对从事农机作业及相关技术培训的收入,免征营业税。金融、保险等部门要加大对农机服务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放宽条件,简化手续。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扶持政策措施,促进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发展。

五、努力提高农业机械质量监管和安全生产水平

(一)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农机、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农机生产、销售、维修网点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机质量投诉和质量调查工作机制,加大农机“打假”整治工作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农机市场秩序,维护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和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依法加强农机维修管理,切实做好维修网点的持证经营和维修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实行农机修理工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努力提高农机维修质量。

(二)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投入,改善农机安全生产设施装备条件。积极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农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农机、公安、交通、安监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经常性地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农机牌证管理率,排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形势好转。

六、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保障作用,将农业机械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农机化发展主要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明确长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落实目标任务,加强检查考核,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大型机械化农业篇8

一、我国现阶段农业机械推广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存在价格高,工作效率低问题。农业机械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而我国的农业水平大多数仍然以“小农经济”类型为主,进行一家一户的分散型的农业种植生产,难以负担农业机械的较高的价格。价格低廉的农业机械往往在质量方面也有让人十分不满意的情况。大多数农民收入少,无法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全面转型,仍然以人力畜力劳动耕作为主,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同时,也无法保证每一个农产品的质量。农田受外界因素影响特别之大,十分容易导致农民的巨大的损失。有些农民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价格较为低廉的农业机械,但是此种农业机械质量较差,后期维修费用较高,使用寿命也相对较短,更有甚者会出现对机械使用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情况,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推广现状迫切地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和改善,以此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助力。

2.农业机械种类少,难以满足多种地形需求。我国具有以山地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平原地形分布较少并且极大一部分被各路水系分割的较为破碎,极少有连接成片的平原土地,供给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农作物种植,发展农业经济。我国现在农业机械技术也相对较为不够成熟,数量少、种类少,大多都是以平原工作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机械,面对我国复杂的农业种植的自然地理环境,无法完全发挥它本身的作用,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力”,花了大价钱进行成本投入,但是工作效率十分低下,这本身来说就是对科技资源以及资金资源的一种形式上的浪费,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国由于地形的多样化,在山地地形上早就发展了各种能够带给农业大量利益的特色农业经济,单一的农业机械的推广不仅不利于山地地形出农业类型的发展,还有可能对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代化目标,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多样化发展的进程。

3.传统农民对农业机械接受程度不高。我国现阶段农业的发展仍然以“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进行缓慢的发展,农户仍然一家一户小规模零散化种植生产,效率低下的同时,也无法保证每个农产品的质量优良。但农业机械的购买毫无疑问的要求农户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农业属于获利十分少的行业,部分农户无法承担机械的高成本投入,这是我国农业机械无法彻底推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阻碍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务农人员对科学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知识水平较为有限,对于农业机械化所带来的收益,以及对国家的经济建设起到的作用没有一个较为形象和明确的认识,对新知识的传入接受有一定程度的困难。我国相关的农业补贴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使农民在受到损失后,没有一个能够重新发展的良好机会,不利于农民及时建立起对农业发展的信心。

二、针对我国现阶段农业机械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如何解决农业机械价格高,工作效率低问题。政府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研制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农业机械的成本投入,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向现代化目标迈进,从根本上提升农业机械的质量和数量,保障农业机械的基本供应。向农户开放、加大农业转型的补贴力度,为我国的农业转型提供坚实有力的外部物质支持。引进先进的外来农业相关科学技术,效仿先进国家对我国农业生产进行因地制宜的全面性改革创新,主动加大对农业机械推广的支持力度,坚持发展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农业经济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民生发展的大计。加强对相关部门的上下疏通,制定相关的科学合理的扶持农业政策以及规划,使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拥有更加具象的保障,农户接受农业机械更加具有主动性。

2.如何解决农业机械种类少,难以满足多种地形需求问题。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改良工作的落实,在引进国外先进机械的同时,要学会因地制宜地应用在符合应用标准的土地上,以发挥机械最大效率为目标的推广农业机械,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机械更好地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作做出贡献,起到推动以及助力作用。要将我国“地形复杂”这一看上去是劣势的地理环境,用另一种思路转变为优势性地理环境,更好地增强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借助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发展山区立体化农业,这不仅仅能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增加土地利用面积和程度,更是形成了具有现代化理念的特色风景区,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业,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并且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实现农业机械的多样化发展是我国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的农业转型的主要问题,只有农业机械多样化发展,才能满足我国多样化的农业生产需求,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的问题解决,而不是像之前的“头痛医脚”式的无效的农业变革,既浪费了财力物力还损耗了人们的工作热情。

3.如何解决传统农民对农业机械接受程度不高问题。加大对相关农业机械知识以及农业机械会为个人、国家和社会带来多大的益处简要剖析的宣传力度,使农业主体从根本上意识到,?r业机械推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机械化发展在现如今阶段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发展得到重要性,要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户接受农业机械推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农业主体发自内心地接受了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才会使转型的效率、速度以及质量在根本上大幅度地增加,才会使转型工作的进程相对顺利。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应的农业补贴政策,农业本身具有受外界不可控因素影响大的特点,相关风险补贴的落实有助于农业生产者一定程度地得到具象化的保障,使其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更加敢于尝试、敢于创新,这样的思想也有利于对新事物的接受,有利于农业机械推广,利于国家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机械化、规模化的发展。

三、结语

上一篇:自然科学的本质范文 下一篇:文物藏品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