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心理健康表现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5:14

女生心理健康表现

女生心理健康表现篇1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对榆林市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中学男女生情绪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男生在自尊自信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进一步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活动之间的相关结果显示,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活动状况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相关特征。

1研究目的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思维方式趋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病态人格等。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本文对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抽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分析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

2研究对象

从榆林市十所中学中选取1000名学生,每所中学100名,其中,男生450人,女生550人。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登陆和图书馆查阅,搜集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文献与资料20余篇。

3.2问卷测试法采用《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卷》测试,具体由六个方面组成:(a)自尊自信;(b)情绪稳定性;(c)人际交往;(d)学习适应性;(e)意志品质:(f)处事态度。自尊自信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情绪稳定性量表包括20个项目;人际交往量表由21个项目组成;学习适应性量表由22个项目组成;意志品质量表由18个项目组成;效度量表由14个项目组成。量表使用方便、可信。

3.3自陈问卷法测试所用的《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卷》为自陈问卷,采用三级评分法,统一由受测学生依据自己的情况逐题自评。回收后统一处理,在记分前先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如果发现受测学生对某个问题所给的若干备选项目,连续多次打“×”,说明回答不认真,答卷作废;如果发现个别题目中受测学生同时选择了两种答案,一般按后一个答案记分。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一并发放,总计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55份,其中有效问卷940份,有效回收率为98.43%。

4结果与分析

4.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从表1、2中可以看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女生更为严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由自尊自信、情绪稳定性、人际交往、学习适应性、意志品质和效度6个分量表组成,从各分量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结构特征。从各分量表看,女生在情绪的稳定性、学习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严重,属差等以下水平分别占41.88%和24.79%,男生在自尊自信方面有问题的比例较大,占30.88%,情绪稳定性方面虽不如女生的比例大(16.18%),但处于中等水平者仍占41.18%,这些表明,中学生无论男女,在情绪稳定性方面都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这一特点也反映了这一年龄阶段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突出,情感情绪的迁延性强,且具有文饰性、封闭性和曲折性,所以,情绪的产生和平息常常是疾风骤雨式的,带有明显的冲动性和爆发性。同时,由于青年初期学生己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集体感,情感体验具有较长的延续性,从而形成持续时间较长的心境。如果由于挫折或失败引起的不良心境延续下去,就会影响人际关系,也会有损身心健康,男生在自尊自信方面处于差等以下的比例比女生更高。男生之所以更多、更容易出现低自尊自信,这与男生自尊心强,更注重竞争,有更强的期望得到集体与社会尊重的意识有关。由于自尊心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与成就感、自信心相联系的,所以如果一个人在各种竞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他的自尊心和参加竞争活动的自信心就会不断提高和增强。但是,如果自尊心过强,表现为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在挫折的情况下很容易转向自卑心。而中学阶段正是处于中考、高考的准备、冲刺阶段,繁多的考试、竞赛、排名层出不穷,这就更容易使具有较强自尊的男生体验到挫折感、失败感,从而导致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下降。

女生在学习适应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处于差等水平者达24.79%,明显高于男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和学习技能三方面。从女生学习适应性的结构特征看,女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技能方面的适应性较差。女生之所以更多、更容易表现为学习不适应,这与她们较敏感、更易受到挫折、情绪波动大以及能力、认知方式有关。青春期女性的大脑右半球发育慢于左半球,男性的大脑右半球发育快于左半球,所以,女生的空间能力较男生差。从认知方式看,女生大多是依存性的,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较少独立性,易受外来暗示,对朋友和群体的依赖性较强。在记忆方面,女生以机械记忆为主。加之女生的敏感、情绪波动大的特点,使她们在中学阶段比男生表现出对学习有更多的不适应。

4.2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活动状况的相关

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中学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活动状况均呈显著相关,且呈现出不同的相关特征:男生心理健康的总水平以及各分量表得分与其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呈显著相关,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各分量表得分与其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呈显著相关。这表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多地受其实际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影响,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更密切。我们认为,这一结果反映了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活动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喜欢体育并不一定必然身体力行地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这是因为对体育态度的结构包括认识、情感和意识三个方面,即包括对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价值的理解和评价,对体育活动的情感体验以及体育活动的行为反应。一般来说,三个成份是协调、一致的,或是能认识到体育在强身健体上的意义和价值,喜欢体育并积极参加,或是与此相反。但是,体育态度的三个要素有时并不协调一致。有研究表明,三种之间的相关程度是不同的,情感与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高于认识与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当认知成份和情感成份不一致时,一般地,情感成份就决定了行为倾向。本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男生只要表现出对体育的积极态度,就会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而中学女生喜欢体育和积极地参与体育是两回事,她们对体育喜爱或许只停留在认知层次上,表现为关注、欣赏体育,却不积极的投身到体育活动之中。

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是与实际参与锻炼状况相一致的。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活动的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次数显著相关的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积极的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生的体育态度与心理健康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显著相关的是自尊自信、情绪稳定性、人际交往、意志品质和总量表;女生体育活动次数与心理健康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相关情况是:高度相关是自尊自信、情绪、人际交往、学习适应性中的学习态度和总量表得分;显著相关是学习适应性中的学习环境、学习技能、学习适应性和意志品质。这表明中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论从总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从各个分量表都与其实际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学男生除了学习适应性,其余各方面也都与体育活动密切相关。

5结论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以及思维方式等趋于成熟,但是,由于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以及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等方面的困扰,导致了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学校体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针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了其体育活动状况原因,探讨了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5.1心理健康调查结果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中等级的男女生分别为29.4%和50.4%,心理健康水平为差等级的男女生分别为16.2%和11.1%,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5.2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活动的关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活动均呈显著相关。这一结果与人们对体育所具有的心理功效的认识是相一致。它说明体育作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手段与方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5.3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活动状况呈现的相关特征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活动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相关特征。男生心理健康的总水平以及各分量表得分与其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呈显著相关,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各分量表得分与其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呈显著相关。男生的体育活动态度与体育活动次数呈显著相关,女生的体育活动态度与体育活动次数无显著相关。这一结果也表明,女生对体育的态度与体育行为倾向明显的不一致。它提示我们,指导女生的体育锻炼活动不能仅停留在体育态度的转变,而应使其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其身体力行地投人到体育锻炼之中。

5.4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对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有效地调节中学生身心矛盾,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它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康意识、主动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以及充分发展个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学校体育的特点与功能来分析,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中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2)体育锻炼能提高中学生德性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3)体育锻炼能净化学生的情感,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4)体育锻炼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5)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6)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意志力;(7)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消除其心理紧张。

6建议

建议各中学建立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体育教师队伍,在体育教学中把体育精神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向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观念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科特点,从各方面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预防医学和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能力。

女生心理健康表现篇2

【关键词】西部留守妇女;性心理健康;婚姻主观感受

一、问题的提出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是男女两性之间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留守妇女因丈夫长期外出打工致使夫妻两地分居,性的权利和义务因空间距离而难以实现,也使留守妇女普遍缺乏安全感,饱受性压抑之苦。同时有研究表明,在农村离婚人群中,有近五成以上是因为夫妻一方外出务工而导致离婚。我们在发现农村留守妇女因性需求和性心理达不到满足而导致其性压抑的同时,发现其婚姻幸福感缺失。性心理对她们的婚姻是否产生影响?性心理健康与婚姻主观感受的关系是怎样的?本文对600名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妇女进行抽样调查,在获得第一手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将农村留守妇女的性心理健康与婚姻主观感受进行比较研究,用量化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反应农村留守妇女的性心理健康与婚姻主观感受的关系,以期丰富有关农村留守妇女研究问题的理论成果。

二、研究工具

(一)性健康量表(Sex Health Seale)

性健康量表(XJK)是贾黎斋等人采用专家分析法编制,包括19 个项目,2个因子( 健康、 性心理偏离)。每一个项目为7级评分,7为“完全符合”,1为“完全不符合”。其中总分和因子1(健康)分数越高表明其健康程度越高,因子2(性心理偏离)得分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程度越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arriage Perception Scale)

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PS)是王宁中等人为了有效地评定人们的婚姻质量而编制的量表,共20个项目、3个因子分别为夫妻互动、家庭关系、夫妻冲突。每一个项目为7级评分,7为“完全符合”,1为“完全不符合”。其中第1、2个因子和总分越高表明其婚姻质量越高,第三个因子越高表明其婚姻质量越低。该量表的2周重测信度为0.76,内部一致性为0.89(P

三、结果与分析

(一)性心理健康和婚姻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表1 留守妇女性心理健康与婚姻主观感受的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影响留守妇女性心理健康的内在因素,使研究更具现实意义,同时还进行了性心理健康与婚姻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说明婚姻主观感受与性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性心理健康总分与婚姻主观感受总分及3个因子均为正相关(P

表2 婚姻主观幸福感对性健康回归分析

以性健康总分为因变量,以婚姻主观感受3个因子夫妻互动、家庭关系、夫妻冲突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夫妻互动、夫妻冲突呈现显著性,其F=25.557,说明婚姻主观感受中夫妻互动、夫妻冲突与留守妇女性健康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可以对其进行解释和预测,其解释度为45.8%。又根据逐步回归得出,对于留守妇女的性心理健康程度,夫妻互动因素的解释度为6.0%,夫妻冲突因素的解释度为26.3%。

四、讨论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妇女性心理健康与夫妻互动、冲突及家庭关系维度存在显著性相关,其中与夫妻互动、家庭关系呈正相关,与夫妻冲突呈现负相关。并且夫妻冲突维度,对性心理健康有着较高的解释度。说明通过夫妻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推测留守妇女性心理健康程度。

由此可见,由于丈夫在外务工, 一方面留守妇女的性需求没有合理的途径得以满足;另一方面,劳动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某种程度上也掩盖或消耗了她们的生理需求,使她们长期处于性压抑状态。换言之,她们的婚姻关系处于“低性满足”状态,婚姻本应具有的性需求满足功能在大部分时间无法实现。这也是农村留守妇女健康程度相对低下、性心理偏差程度相对较高的根本原因,即多种留守妇女性问题事件层出不穷的主要矛盾所在。

【参考文献】

[1]姚雪梅,方明,姚传健.中国农村留守妇女性心理研究综述[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经纬),2011,9(20):132.

[2]贾黎斋,王宇中,赵江涛,王中杰.性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与婚姻质量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592-594.

[3]王宇中,王中杰,贾黎斋,赵江涛,李瑞芳.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PS)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112-113.

女生心理健康表现篇3

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曾感叹“存在着一种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如果不及时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这种“重大的新的疾病”,指的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难以逃避的职业倦怠和不断加重的问题行为,使许多教师陷入心理健康的困境,这种现象尤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

青年女教师是高校教师中一支独具特色的队伍,她们具有缜密的思维、细腻敏感、善于倾听、极富有沟通和亲和能力,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女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她们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与提高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所以,构建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健康扶助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健康扶助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健康对其自身的工作效率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及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健康扶助机制建设有利于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又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喜爱、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并能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应付客观环境,使教师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大众的要求协调一致,并获得与环境的积极平衡,这样便会有利于教师的学习和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青年女教师相比男性而言更细腻敏感,善于发现问题。另外,一个心理健康的青年女教师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矛盾,采取新颖别致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高效地化解矛盾,应对冲突,这样其工作的效率必然就高。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谈到:“女性的存在对男性是一种潜在的坚定的推动力。”那么一个心理健康的高校青年女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也是难以估量的。

2.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健康扶助机制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很好地营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就必然会影响教育环境,并可能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事实表明,学生消极、违抗等心理失调现象,其原因之一,就与某些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也就是说,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和障碍是教师不健康心理的产物即所谓的“师源性问题”。[1]心理学实验证明,青年女性在身心两方面都希望与别人亲密相处,她们更容易进行情感交流,更能推心置腹,而且她们具有本能的驱使力,对人富有同情心。学生一旦遭受挫折向女性倾诉,可以得到宽慰和同情,与女教师交流思想,具有一种安全感。可见,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扶助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3.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一个心理健康的青年女教师,能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学习自觉主动。而心理有障碍的女教师却难以营造这样的气氛,学生就会惶恐不安,心神不宁,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消极应付。实践已证明,教师积极的心理状态,如情绪稳定、对学生富有爱心和信心,会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2]学生因为受到心理健康的青年女教师积极心理的感染,大脑皮层会处于兴奋状态,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加速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思想道德品质的灌输。

4.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热爱和尊重学生,这样就会赢得学生的积极回报,双方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也更加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正常的交往,也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及人际关系也是如此。特别是心理健康的青年女教师在这方面表现可以十分出色,她们在人际交往时,往往使人感觉形象亲切,细腻体贴,善于倾听,容易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助于与学生的良好沟通。

二、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心态总体上表现为积极健康向上,对待工作充满热情,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在本职岗位上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还有部分高校女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

1.职业心理压力较大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的学科逐渐融合,科技水平逐步加深,高校也不断在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给承受较大教学、科研工作量的青年女教师增添了紧迫感和压力感,特别是高校职称评聘的条件有逐年提高的趋势,部分青年女教师一直处于几乎没有放松状况的紧张之中。她们面临的压力愈发显现,从而加剧了其心理压力的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造成的心理压力,进而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潜在的和巨大的。青年女教师资历尚浅,工作时间也比较短,经济上并不宽裕,又面临着结婚生子和发表教学科研成果取得进一步深造等压力,特别是一些担当管理职务的优秀青年女教师,她们不但是教学能手也是科研骨干,不但在高校的日常行政工作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家庭中还要负担照顾老人,养育子女的传统女性的责任,她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境,随时变换角色,并扮演好角色,这样很容易产生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可见,她们面临着巨大的角色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

2.职业倦怠也是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体现之一

职业倦怠是在以助人为对象的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耗竭和自我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倦怠不仅会给人造成上述的负面心理影响,而且还容易产生睡眠干扰,周期性头痛和肠胃不适等疾病。因此,如果青年女教师长期处于职业倦怠状态就会给自身心理健康带来极大危害。[3]我国知识女性一般在25~30岁左右生育,此时正是为事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但是大多数女性为了生育和家庭而不得不暂时停止事业的进程,从而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已婚已育的高校女教师,其大部分时间被紧张的工作、家务劳动占用,相较于收入较高、职称较高、职业优越感较强的高校老教师,许多青年女教师面临的又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4]她们一边默默承受着职业的压力和经济的压力,一边感叹着年华已去、青春不在,深造机会渺茫的现实,这种情绪会影响她们的工作、学习,严重的可能会引发上述的职业倦怠并埋下心理健康问题的隐患。[5]

三、构建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健康扶助机制的对策

在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健康扶助机制构建中,女教师既要注重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社会、家庭和学校也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根据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自身发展需求,构建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健康扶助机制的主要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1.塑造健康身体素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资基础,青年女教师因为年龄和家庭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身体健康,所以更要格外加以重视。女性的身体条件,从生理结构上来说,就远远低于男性的平均水平,所以青年女教师在注重各种营养素的正常供应外,还必须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灵活性,促使人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迅速准确,并且使人从情感或身体的紧张中放松下来,消除烦恼和焦虑。[6]这正是青年女教师所欠缺的。心理素质往往对身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影响。不良的心理情绪要及时释放和排解,激发女性的耐力和韧性。积极开展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她们的心理素质。对教师的在岗培训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使青年女教师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并掌握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必要知识和技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女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为女性教师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与服务。

2.提高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乐于合群、善于交往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发展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女性相对男性要封闭一些,特别是作为知识涵养较高的高校女教师的群体,这个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对此,高校女教师要增强角色的适应能力和角色转换能力,要善于调节心理状态,使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此外,可以经常与可靠、头脑清晰的朋友谈一谈,这对舒缓情绪的束缚,修正自己的消极观念都具有很大的益处。

3.缓解压力,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在考核评价机制上,应该根据高校青年女教师自身的年龄特点和经验适应等因素出台新的教师工作量、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制定一个适合她们的公平合理和公开有序的竞争机制。[7]目前,有的学校没有切实考虑到高校青年女教师的资历浅、年龄轻、经验相对较少的实际,使得青年女教师自顾不暇,身心疲惫,不利于她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要根据高校女教师的特点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对教师实行科学、规范、客观、准确的考核与评估,调动她们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进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健康。

4.改善待遇,营造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

高校女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肩负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责任,年龄轻,参加工作时间短,工资收入相对老教师较少,因此,高校应关注提高女教师的福利待遇、住房等问题,改善女教师的生活条件,消除她们的后顾之忧;[8]同时在全社会,通过媒体提升高校女教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并促进高校女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以进一步提高她们自身的热情和自豪感。良好的学校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包括学校里的人际关系、领导方式、激励机制和目标任务等,自然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学校设施和卫生绿化等。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对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人文环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大。因此,加强校园人文环境的管理和建设,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为青年女教师提供有效的服务,真正关心她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她们解决困难,满足其合理的要求。

5.建设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是人们情感放松调整的最后归宿,是维系亲情,享受愉悦的场所,也是治疗人的心理和精神创伤的地方。然而由于青年女教师年龄和职业的特殊性,家庭因素有时对高校的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青年女教师正处于家庭角色的过渡中,很多又是处在组建家庭的阶段,角色磨合和角色冲突不断发生,家庭牵累较多。那么就要求她们的家人可以根据青年女教师的职业特点加以给予理解和支持,并且能够共同分担家庭的责任,提高她们的家庭生活质量,促进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健康良性发展。

女生心理健康表现篇4

关键词:网球;大女学生;心理健康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着许多心理压力与危机,同样也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身心健康教育事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目前,有数据表明,高校大学生发生心理健康不不容乐观,而高校女生心理出现障碍和危机的情况更为严重。本文选取网球选项班的女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16周教学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网球对大学女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调查研究了课外女生网球锻炼次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同时,试图寻找发展高校发展女生网球运动的途径,目的是拓宽和完善大学女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为学校体育中开展对大学女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同时,为进一步完善网球在高校女生的普及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网球选项班女生130名,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调研查阅国内外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资料相关资料几十篇,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2.2、问卷调查法心理健康水平测试选用国内外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包含了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可以概括为9组症状群。该量表经国内学者修改与使用,被公认为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全面,信度和效度较高的优点。2.2.3、专家访谈法对有关专家教授进行走访咨询,听取他们对网球教学、体育锻炼及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分析和独道的见解。2.2.4、数理统计法对有关的原始数据运用SPSS13.0在WindowXP操作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女生网球锻炼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女生学习网球前后的健康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通过12周网球的学习锻炼,女生各因子得分较教学前都有了下降,其中“焦虑”因子前后比较都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网球运动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对人体多种功可产生有益的影响,对人体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因其具有趣味性,对抗性及技能多样性等特点颇受大学女生群体的喜爱。女生在学习的初期可以很快进入动作的模仿练习,良好的兴趣引导对网球动作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学习的初期,也有部分女生,对动作掌握不好,或者是动作容易遗忘,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但随着教学的深入,网球动作技能逐步掌握后,加之趣味性的比赛对抗,焦虑的情绪就会很快得到缓解,在网球比赛中能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这对减轻抑郁,缓解人际之间的矛盾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2、课外网球锻炼次数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通过调查,在130名学生中,有23名学生每周练习网球3次以上,占到总人数的17.69%,每周锻炼少于1次同学,有107人占到82.30%,这说明女生选择网球进行自我锻炼的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每周练习网球3次以上的同学与其他同学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练习网球每周3次以上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要明显优于其他同学(见表2),通过进一步比较,在“焦虑”和“敌对”因子两者呈现显著性差异,在“强迫”、“恐怖”、“偏执”因子两者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从表2可以得出,每周课外坚持练习网球练习能够较好地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是由于经常练习网球,能提高身体爆发力,改善身体的协调性,提升有氧耐力和灵敏反应,通过经常性的网球锻炼,提高了女生身体综合素质,既调节人的紧张情绪,缓解精神焦虑,又通过比赛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体验了比赛的成功与挫败,在网球锻炼中获得愉悦和良好的心理体验,这对提高女生抗压力和挫折力都有所帮助,也对维护女生心理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3、高校发展女生网球运动的途径

3.3.1、培养女生网球兴趣,增强运动体验。通过调查,选项班的女生,在学习的初期都有着很高的学习热情,对掌握网球技术充满兴趣和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对网球学习的良好的兴趣和热情,这是学习的关键。如果在教学的初期,网球学习难度和进度安排不合理,很容易让其产生挫折感,造成女生还没有来得及体验网球的乐趣,就失去学习的动力和进一步体验的意愿。3.3.2、加大硬件投入,改善教学环境。目前,由于学校室体育馆面积有限,网球教学更多是在室外。室外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被其他因素干扰,如阳光,风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动作讲解更清晰,动作示范动高质量,也希望学校能进一步加大对体育馆室的建设,形成良好的硬件条件。3.3.3、以人为本,提高网球教学质量。以学生为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进行创新和突破。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化,教师专业化,教学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调整,积极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倡导差异化教学,多样化教学和体验式教学。评价中更体现标准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注重整体性教学评价和过程性评价。3.3.4、加强课外网球锻炼实践,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加强课外网球锻炼的时间,是提高运动技术的重要途径。可以构建网球“多元化,多层面,自主化,自治化”的多元课外体育活动体系,既有学校组织的网球联赛,又有个各学院、体育单项协会、体育俱乐部及各类团体,组织的网球比赛和活动,对促进女生网球运动的发展,提高女生网球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培养女生进行自我锻炼习惯的培养,进而促进女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提高,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4、结论

4.1、网球练习对改善大学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的功效。4.2、课外网球锻炼次数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表明了经常进行网球锻炼对减轻抑郁,控制焦虑,调节情绪都有良好的效果。4.3、高校发展女生网球运动的途径是,培养女生兴趣、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网球锻炼等方面。

5、建议

5.1、以网球为载体,发挥体育教育的作用,并拓宽其他心理治疗渠道,改善高校女生心里健康状况。5.2、培养女生网球兴趣,注重女生运动体验,提高高校网球教学质量。5.3、以网球为突破口,构建体育锻炼体系,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培养终身体育。

女生心理健康表现篇5

[关键词]公务员;健康性别差异;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D0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0863(2013)08-0080-04

公务员群体是肩负管理国家事务重大职责的职业人群。2012年3月,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公务员的数量为689.4万人,近两年年均增长约15万人。此外,我国还有88.4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的健康水平是这一群体整体素质发展与提高的重要保证,进而关系到整个行政系统的管理水平,乃至整体社会发展。

近年来,针对公务员健康的相关研究呈现上升趋势,但对公务员健康性别差异的比较分析还较为少见。在健康管理策略方面,目前大多数研究尚处于案例分析或研究推测阶段,以调查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这就使得这方面的研究较为空洞,对策的实际操作性尚待提高。本文将以实证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探索我国公务员躯体健康及健康自评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并将尝试针对不同性别提出健康管理策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采用了由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设计、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发出的健康状况自评问卷所调查的数据。调查从2011年爱康集团在全国7个城市(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杭州、南京、深圳)针对公务员人群的体检数据库中,随机抽取并以短信的方式请他们上网填答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40份。

在指标测量方面,除了性别、年龄、教育、婚姻状况外,我们的数据还包括以下指标:

躯体健康客观状况指标。主要关注公务员群体存在高风险的肥胖、血压增高等12项体检指标,其中1为检出异常,0为正常。我们将12项指标相加获得检出异常值总和,作为测量客观健康状况的变量。

三、基于研究结果的健康管理建议

以上数据结果表明,在健康的性别比较上,男性公务员客观健康状况较差,健康自评却较高;反之,女性公务员客观健康状况较好,健康自评却较低。在影响因素上,女性公务员的健康自评比男性更容易受健康客观情况(体检情况)、工作压力的影响。即使控制了年龄、婚姻、教育,以及健康客观状况、工作压力的影响后,女性公务员健康自评状况依然显著差于男性,这说明,除了以上因素外,女性健康自评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其它心理或社会因素的影响。

女性健康自评差于男性,这一结果与国外其它相关研究结果一致[4];健康自评的性别差异,在国外分析的理论模式上主要有两类假设。一是问题暴露差异假设(differential exposure hypothesis),这一假设是指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报告更多的健康问题,这是因为她们根据自己的社会角色有更高的要求和责任感,在健康要求上也是如此。二是受损性差异假设(differential vulnerabilty hypothesis),指在面对相同的生命事件或各类压力时,女性比男性反应度或响应度更强,即:角色受损或各类压力问题对于女性健康的伤害要高于男性。结合本次实证调查,对于中国公务员健康自评的性别差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女性公务员对自身的健康预期更高、标准更为严格,从而导致即使在相同健康条件下,她们的健康自评也可能差于男性公务员。这一点,在我们的访谈中也有体现,我们发现,女性公务员往往对自己的健康要求更高,例如当问及“肥胖”是否是健康问题的时候,男性公务员通常不以为是,而女性公务员则大多表明是比较严重的健康问题。另外,女性公务员通常也比男性更关注保健与营养,这也与她们自身对健康预期更高相联系。在访谈中的男性公务员也表达了女性通常比他们对健康要求更高的观点。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对各类并没有直接威胁生命的健康问题更为敏感,而男性更倾向于报告直接或间接威胁生命的健康问题。[5]

其次,女性公务员对各类压力或生活事件的反应比男性更为敏感,反映在健康自评上,则表现为面对同样的客观健康状况恶化程度,或面对相同的工作压力增强,女性公务员健康自评差于男性公务员,这在我们的数据结果中有所反映。

再次,影响女性公务员健康自评因素比男性更为复杂。国外有研究表明所有的女性健康自评均不能预测后面调查中的死亡率,健康自评仅仅对男性死亡率具有预警性[6],可见,影响女性健康自评的因素除了生命健康的客观状况外,还包含更复杂的影响因素,例如女性比男性感受更为复杂的压力体验。英国一项关于公务员健康的经典研究——“白厅研究”表明家庭压力与女性公务员心脏疾病比男性显示更强的关联性。[7]因此对于女性而言,影响她们健康的压力体验不仅是指重大生活压力,而且也包括日常生活压力,特别是家庭生活压力,一些学者将其称为慢性压力源,或者是能够长时间持存的压力。[8]许多研究表明女性通常认为自己比男性更多地处于压力状况下,有研究表明女性经历的慢性压力环境的条件比男性高48%;女性通常也认为自己比男性更多地处于慢性压力之下,女性也更多地报告家庭生活让人感觉压力。另外,女性还会经历更多特有的压力,例如性别歧视等;女性也更多地被这些压力所影响,因为她们本身比男性会更多地在情感上卷入社会和家庭事件,易受损性高于男性。[9]女性更糟糕的健康自评可能是因为女性经历了更多的压力,并且会反映出更多的紧张情绪。[10]在本次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在表达影响自身健康的因素时,女性公务员比男性更多地反映了人际关系、家庭生活压力、子女教育等慢性压力问题。

根据以上调查研究及发现,我们建议,对于公务员的健康管理,除了开展定期体检制度、加强健康知识传播、营造关爱健康的组织氛围等综合性健康策略外,公务员相关部门还应考虑针对不同性别健康特征、开展差异性健康管理策略。

1.侧重女性公务员的健康管理策略

第一,开展女性公务员减压综合干预。一方面注重心理干预缓解压力,除了工作压力,还应包括家庭压力、生活慢性压力,公务员部门应开展对女性公务员的心理压力评估筛查机制,针对性地对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问题严重的公务员进行个别咨询辅导和治疗,为公务员心理健康设立健康屏障;另一方面强化社会支持,来自家人、领导、工作同事的支持能够有效地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生活满意度,减缓压力。因此公务员部门应加强上下级沟通、提倡同事间友好工作关系、引导和谐家庭文化理念,将能够增加女性公务员的社会支持感,有益于健康。

第二,引导女性公务员适度健康预期。与男性健康意识较低相反,部分女性公务员可能会对自己的健康状态过度预期,从而产生相对剥夺感。这种预期通常是两种比较下的相对预期,一是纵向比较,即与自己以往的健康相比较,希望自己当前的健康状况与过去保持基本一致甚至更好,二是横向比较,即与自己同辈群体的健康状况相比较,希望自己的健康与同辈基本一致甚至更好;然而前者因为随年龄增长而不可避免的健康水平下降带来了预期无法达到,后者因为个体健康水平差异同样可能导致预期很难企及,因而两种情况下均可能导致相对剥夺感,对自身健康的不满足感,导致健康自评较低。因此,对于女性公务员群体,公务员部门应提倡适度健康预期,一方面使她们了解随年龄增长健康水平下降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倡导女性公务员对自己的健康做出综合性评价,而不能因为一项健康因素比他人差就对整体健康水平抱失望或悲观情绪。因此,我们应提倡既要关注健康,又不要过度关注从而带来负面情绪,导致降低女性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伴随一定的躯体健康风险。

2.侧重男性公务员的健康管理策略

第一,提高男性公务员健康意识。男性健康意识较女性更低,对健康问题的敏感性较弱,可能直接导致男性公务员较难发现自身存在的健康问题,甚至知道存在一定健康问题时也由于是慢性健康问题而非性命攸关问题,致使他们不予重视而错失预防治疗的良好时机。因此公务员部门应帮助男性公务员提高健康意识,特别是普及男性公务员体检指标异常率较高的相关疾病风险知识,例如肥胖、血压高、血糖高、转氨酶高、脂肪肝等异常指标可能带来的潜在疾病风险,并进一步宣传高发的慢性疾病相关保健知识,从而促使男性公务员将健康问题作为与工作、生活同等重要的问题来关注,提高自我防病意识,防患于未燃。

第二,倡导健康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男性公务员在脂肪肝、肥胖、空腹血糖、转氨酶升高等多项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女性,这些指标大多与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公务员相关部门应提倡健康工作、生活方式和氛围,号召烟酒有度,减少应酬,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介绍[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2(2).

[2]王红妹,李鲁,沈毅.中文版SF-36 量表用于杭州市区居民生命质量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35).

Wang Hongmei, Li Lu, Shen Yi.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F-36 Health Survey in Hongzhou.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1(35).

[3]Mavaddat, N.et al., What Determines Self-Rated Health (SRH)?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SF-36 Health Domains in the EPIC-Norfolk Cohort.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2011(9):pp800-806.

[4]McDonough, P. and V. Walters, Gender and Health: Reassessing Patterns and Explanation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1(4):pp547-559.

[5][6]Deeg, D.J.H. and D.M.W. Kriegsman, Concepts of Self-rated Health: Specifying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Risk. Gerontologist, 2003(3):pp376-386.

[7]Ferrie, J.E.. Work Stress and Health: the Whitehall II Study. Public and Commercial Services Union on Behalf of Council of Civil Service Unions/Cabinet Office,2004.

[8]Wheaton, B.. Stress, Personal Coping Resources, and Psychiatric-Symptoms ——An Investigation of Interactive Model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1983(3):pp208-229.

[9]Matud, M.P., Gender Differences in Stress and Coping Styl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4(7):pp1401-1415.

女生心理健康表现篇6

关键词:师范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

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未来力量,其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尤为重要,特别是作为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小觑。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师范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未来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云南师范大学2014级新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6382份问卷,有效问卷6380份,有效率为99.97%。其中,男生1939人,女生4441人;汉族4942人,少数民族1438人;独生子女1764人,非独生子女4616人。

2.方法。症状自评量表(SCL-90)[2,3]: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为调查工具,该量表共有90个题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维度。本次测验的筛选标准为总分超过160,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43项2分以上的),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

3.统计学方法。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文件,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1.师范类院校新生SCL-90的检出率。研究发现,师范类院校新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0.42%,轻度以上占6.54%(SCL-90因子分≥3,说明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因子分≥2,说明存在轻度以上心理问题)。师范院校新生SCL-90各因子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焦虑、偏执、敌对、精神病性、躯体化,见表1。

2.师范类院校新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SCL-90各因子均分比较。将师范类院校新生SCL-90各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发现,师范新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都极其显著地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具体结果见表2。

3.师范类院校新生SCL-90得分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1)性别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女生,除了偏执维度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之外,在其余维度女生的得分都要高于男生,并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2)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异。非独生子女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高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非独生子女。

(3)在不同民族上的差异。少数民族在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均分高于汉族大学新生。

三、讨论

1.师范类院校新生心理状况的分析。师范类院校新生SCL-90的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0.42%,该比例显著低于我国部分院校(13.2%,9.56%),这与辛自强的横断历史研究结果类似,他针对25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梳理得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在改善,这主要是由于有83.45%的大学新生来自于云南本省,学生的环境变化不大,虽然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但是对环境的熟悉度增加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新生在进入学校以后随着学习、生活的适应,对大学新环境的害怕也开始慢慢消退,大学环境发挥了它应有的保护作用。在对师范新生进行SCL-90筛查时,检出率最高的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三个因子,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协同各部门一起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新生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2.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比较。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男生,这与田澜的研究结果相类似,SCL-90的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性在社会上的优势地位不断增加有关,男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上风,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焦虑等负性情绪。但他们在敌对、偏执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因此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结合师范院校的特点,对男女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工作。

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独生子女,这主要是由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多子女的家庭中,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很难做到随时关注到每一个子女的感受和发展,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缺乏全面、细致的引导,学校要针对非独生子女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来帮助非独生子女的心理成长。

少数民族在强迫症状、敌对因子上均分高于汉族大学新生,说明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来源于农村偏远地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虽然都为大学新生,但其之前接触的环境与现在的差异较大,心理会出现不适应,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导致心理波动较大。其次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受到其民族的文化、价值观等影响较大,可能存在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今社会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这些差异,高校要尊重及保护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促进其健康成长。

四、结论

师范类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女生、非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低,师范院校要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师范院校是教师的摇篮,其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学习、生活和成才,而且影响着未来的中小学学生,因此,师范类院校要不断调整和加强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的改善,为国家的未来储备人才还应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特色,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符合当地文化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干预的措施,实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改变心理健康工作者关注心理疾病的问题思维,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积极情绪,塑造积极人格,从幸福、快乐、希望等层面帮助新生挖掘潜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传递校园正能量,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王征宇. 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

[2]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女生心理健康表现篇7

关键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刍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91-02

女性心理学是女性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又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揭示的女性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的规律,不仅对完善女性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女性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1]。关爱女生,做女生的心理保健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校女生一般年龄在18周岁至24周岁之间,已是成年。青年时期是女性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是学习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正是女性求学,充分展示自身魅力和走向社会、开创事业的重要阶段。作为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

一、了解女生青年期的生理特征

青年时期女性的身体发育已基本完成,身高的增长已基本停止,体重和各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基本稳定下来,由于第二性征已发育成熟并发生身体的变化,加上女性激素对身体的影响,使女性的形体逐渐变得丰满而富有曲线美,表现出女性所特有的体态,随着性意识的萌芽和成熟,青年女性为两性生活和生育子女做好了生理准备。

二、明确女生青年期的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可分为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2]。女生在青年期的心理现象中具备以下的心理特征。

1.比较成熟的内心世界。青年期女生比少女更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剖析自己。她们较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当学习、生活和工作出现问题时,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随着学习的提高,知识经验的累积,青年女生的理想则已逐步现实,如果说少女的理想还带有梦幻色彩的话,那么青年女生的理想就更加务实,她们对自己的生活、将来从事的职业和未来规划都能与实际相联系,并付诸实践。

2.比较坚定的意志和丰富情感。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她们心理上的特点也逐渐明朗化。她们情感丰富,爱憎分明,对家人、朋友和同学都能友好相待;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追求高级的社会性情感。青年女生的意志力较之少女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她们能注意锻炼自己的意志,对生活、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够在理想的支配下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性地完成各种活动,表现出较为顽强的毅力。

3.比较高峰的智力发展阶段。青年期的女生,已经具备良好的智商(IQ),一般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素质,思维迅捷,反应灵敏,所谓“心灵手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思维活动中占了明显的优势,而且正在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尤其在语言能力上比男性更具优势。女性在一般学习中掌握语言较快,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另外,在外语、阅读、精巧手工制作等方面也比男生略高一筹。思维的独立性明显增强,不再轻信于人,喜欢“三思而后行”,喜欢发出疑问,并追根朔源。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青年女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能力急剧发展起来,并且在思维中占了主导地位,为她们而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剖析女生青年期恋爱心理特征

随着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性机能的逐渐成熟。生理的变化也带来了心理的变化,在恋爱方面表现为:

1.恋爱冲动盲目,动机简单

许多女生只是需要爱和被爱,没有考虑到恋爱的对象是否适合自己,不清楚自己应选择怎样一个终身伴侣,一旦发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便不顾一切敞开心怀,追求当今时尚的“闪婚”。

2.自主意思较强

表现在个性突出,重感情、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局限,部分女生在确定恋爱关系前,或在确定恋爱关系后,一般都不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

3.自控力与受挫力较弱

女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4.情感丰富,情绪不稳定性

当前女大学生的恋爱,人数呈上升趋势。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在择偶标准上,只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只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只重过程,轻责任。她们富于幻想,易于被感动,被吸引。常常会为某一个人、某一段感情而悲伤哭泣。她们的情绪常常表现为不稳定,不成熟,容易激动,造成在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不稳定。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加之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恋爱只是一种形式,成功率很低。

四、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师益友

高度重视当代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师益友,让她们懂得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每个社会人都应当讲心理健康,注意个人心理卫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心理保健。

1.充分认识心理疾患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心理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对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应同时兼顾心理、身体、社会等多方面。在治疗的过程中让患者懂得心理疾病与多方面的关系,改变对疾病的态度,树立对生活的信心,遇事保持乐观并早日求医、配合治疗,就能降低个体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懂得心理疾病或者有可能“不医而愈”;或者经过医治,根除疾患而恢复原有的适应行为和健康心态。

2.充分面对现实,认识现实

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必须与现实保持一致,才是正常的表现,才不至于脱离和逃避现实。一个女生在她的青年期充满了理想和幻想,但人的理想和幻想,必须以现实为基础才能实现。这就必须认识现实,了解和分析自己的理想是否适应社会需要,是否具备取得成功的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如果不认识现实,只是做些脱离实际的空想,结果就会一无所成,这便会给自己心理上带来创伤。同时,人生活在现实中,挫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最近,江苏卫视台推出一档节目:职来职往。每一位应聘者必须面对十八位优秀的企业达人,并回答他们提出的关于职业技能各种犀利的问题。其中有一位硕士毕业于英国某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漂亮的女生,最后被所有企业拒绝,这就是社会现实。面对现实,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以坚定的意志去克服困难,才是健康的心理。那位女生我看见她求职失败后仍然从容淡定,坦然接受各位老师的意见,微笑离开招聘现场。所以,改变受挫情境,不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悲观失望,消极逃避,把握好心理落差,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3.开展自身心理的行为训练,锻炼意志

女性的心理健康是女端正的保证。人的行为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所谓行为端正,就是适度的行为反应。而适度的行为反应来自健康的心理。因此,只有女性的心理是健康的,才可能有端正的行为。正确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兴趣等,这样就会在任职、择友、成家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且增加成功的机会。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会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怀才不遇,因而愤世嫉俗,狂妄自大,给自己带来烦恼和悲伤。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报道的钢铁战士—刘琦为抢救战友的孩子而不幸被大面积烧伤,五官俱失,双手残废仍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写出了震撼人心的作品——《去意徊徨》。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刘琦意志的美丽!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让女生明白,奋斗是美,拼搏是美,坚强的意志是美,成功是美,甚至问心无愧的的失败也是一种美。接受自己,承认现实对自己的不利,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些缺陷,甚至这种缺陷可能是无法改变的,但也不要自卑,因为除了有缺陷外,还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锻炼自己的意志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样会取得成功。

4.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协调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身心健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支持作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3]。因此,正常的人际沟通,在身心疲惫之时,取得社会的支持,对于个体来说,也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行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保持人与人之间充分的思想交流是保证个人心理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乐于交友,朋友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支柱。真正的朋友使人感到安全,能够欢乐同享;苦闷同诉,消除积存心中的郁结。所以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多的朋友,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使自己拥有乐观的心境,健康的心理。自然,也就是心理健康的人。

5.引导性心理健康发展,正确对待恋爱、婚姻

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性知识,能促进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改变对性的愚昧无知状态,破除对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为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打下良好的基础。伴随着女生身体形态的变化和第二性特征的迅速发育,她们的独立意识、性意识和性情感开始萌发,她们渴望与异往,希望了解性知识,但又惟恐被别人发现或讥嘲。身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青春期性教育往往被忽视,学生们常常会因为得不到科学的指导而陷于迷惑、焦虑甚至冲动之中。近年来颇为世人关注的青年犯罪案件中,性犯罪案件占18-25%,并呈现出继续上升的态势。青春期性教育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课题,不能有效开展性教育,将为大学校园男女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作为高校教育者在女生青年时期注意将性科学知识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传授。引导男女同学正常相处。在着装上,女大学生应避免皮肤大面积暴露而给男同学带来视觉上的感官刺激;要正确对待性刺激,增强心理的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常识,提倡男女同学广泛接触,友好相处,不能首先把性别作为可否接触的前提,更不能人为地设置影响男女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心理障碍。广泛开展集体活动,如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文体活动等,让男女同学在集体活动中互相了解,沟通情感,避免因互不接触,互不理解而造成的隔阂。引导男女同学建立亲如兄弟姐妹的友谊关系,男女同学单独相处时,一定要冷静理智,光明磊落,女生尤其要自尊自爱,自重自强,慎重对待恋爱、婚姻,使她们的性意识发展走向健康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宋岩,崔红丽,王丽.男女有别的心理观察[M].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马存根.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女生心理健康表现篇8

关键词:高校女职工 身心健康 生活质量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226-02

当前,在高校里,女职工在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是推动学校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重要力量,因而提高高校女职工身心健康水平有利于推动学校乃至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新形势下,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对女职工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学界和社会上更多地着眼于女职工工作质量和激励等问题,对她们的身心健康问题还需更加重视。因此笔者针对云南财经大学女职工身心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找出问题,寻求解决措施,提高女职工生活质量。

一、云南财经大学女职工基本情况

云南财经大学女职工工作、文化程度可分为三类,一类为高校教师,文化程度、专业技能最高,独立性较强,管理难度较大,学校开展的挂牌教学,其女教职工占47%;第二类为机关、行政人员,这部分人员增强她们的管理、服务意识,改变机关作风,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做到一切为教学服务;第三类为后勤部门的工人,文化程度最低,教育难度、培训难度较大,也急需提高个人素质。

1.岗位。女职工按从事的岗位分类,大部分都在教W第一线和机关管理工作,分布遍及学校各部门,在填表的541人中,40%为专职教师,34%为管理人员,10%为工勤人员,教辅12%、其他为4%。

2.学历。高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我校女职工的学历主要集中于本科和硕士两个层次。在填表的531人中,有硕士191人,占36%,192人为本科学历,占36%。说明该校女职工学历还是很高的。

3.政治面貌。在填表的552人中,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派及群众的比例为54∶10∶6∶30,其中党员有298人,占的比例较大,占54%,

4.职务。在填表的416人中,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及其他的比例为12∶22∶13∶5∶48。从比例上看,没有职务的较多,有200人,占48%。有职务的216人,占52%, 比例基本上为5∶5。

5.职称。在填表的546人中,初职、中职、副高、正高及其他的比例为18∶42∶21∶5∶14。从比例来看,其中女教工中职占的比例较大,有230人,占42%。正高的人数只有25人,占5%。

二、身体健康状况调查情况

笔者对2014年及2015年学校教职工体检情况作了调查。其中2014年教工体检应检职工及离退休人员总计2200余人,实检人数为1600余名,总体上所检出的体检病种还是以内外科、耳鼻喉科、妇科、眼科的慢性病等常见病为主,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退行性病变、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但是2015年来以40-50岁阶段的人群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年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女职工的妇科、宫颈病变、乳腺疾病每年体检时都能发现异常结果人群,比例高出其他专科疾病人群,也需要加以关注(见表1)。

2015年教工体检通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体检工作开展井然有序,共计有2000余名教职工及家属参加了体检,通过多年的体检工作,广大职工的体检参与意识显著提高,主动参检人数比例逐年上升。这次继续沿用以往的体检方式,分两阶段完成,先检查,后专家复诊,这次体检通过与负责我校医院管理系统的亚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体检结果全部录入该公司体检系统。

2015年常规体检职工所患疾病仍然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内分泌等慢性病、代谢性疾病为主,和往年相比,变化情况不大,还略有下降,通过体检,广大职工不断重视健康,加强预防保健,发病的势头有所控制。但这次新增的甲状腺乳腺B超检查却出现了暴发式的新增病例(主要是甲状腺疾病),发现甲状腺异常人数为619人,其中男职工有209人,女职工有410人,发病的种类主要为甲状腺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病、甲状腺胶质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将近有40余名教职工怀疑甲状腺肿瘤或癌前病变,大部分已外出复查,部分职工已经确诊进行住院手术治疗。往年未开展该项检查,2015年是新增项目,很多甲状腺疾病本身不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所以很多人忽略了检查,导致这次病例突然大幅度增加,可见这次新增甲状腺乳腺B超检查的意义重大,还需要在今后的体检工作更加全面,特别要加强对女教职工的健康关爱和健康指导(见表2)。

三、女职工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

1.女教职工发病率较高。在2015年的体检中用新增的甲状腺乳腺B超检查却出现了暴发式的新增病例(主要为甲状腺疾病),发现甲状腺异常人数为619人,其中女职工就有410人,而且女性中55岁及55岁以下的有280人,将近有40余名教职工怀疑甲状腺肿瘤或癌前病变,女性占了70%,该校女职工仅甲状腺疾病一项发病率就那么高,可见还有其他疾病,而且女职工身体出现的疾病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学校通过对云南财经大学女性心理健康调查和女教职工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女性疾病的变化的调查分析,找出女职工在不同年代及不同年龄段女职工的发病规律,以便向该人群制定生殖健康干预计划,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以纠正行为偏异,减少危险因素,保证每个女职工在各个生理时期的心身健康、安全、幸福的目的。

2.收入低,工资福利增长缓慢带来生活压力。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女职工都认为工资待遇太低,她们对物质生活不太满意。在总人数520人中有322人,占62%的女职工认为现有的物质生活状况还可以,但没有达到满意或是比较满意的状态;有57人占11%的女职工对现有的物质生活状况不满意。其原因,在于女职工的工资待遇低,没办法使她们对物质生活的状况达到满意或较满意的状态。而且大部分女职工,特别是年轻的女职工,都反映虽然昆明市高校职工工资有多次上调,但工资近年来增长却并不明显,因此在与其他省市高校的工资待遇差别上也产生了一些矛盾。而且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此外,虽然高校福利比社会上有些做得好,而且有保障,但是关于年终奖金,福利,有时会因为学校效益和政策方面的问题,还是会有迟发或少发现象。

3.工作任务繁重、缺乏自主的时间与空间带来精神压力。当前,高校女职工缺少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或场所,是阻碍女职工生活质量提高最大的问题。调查显示,大多数女职工在集体文化娱乐活动上的参与机会不多,她们大多忙于家庭生活,在家做家务带孩子,有的在忙于看书学习、搞科研、为第二天的课程备课,没有过多的业余活动时间娱乐。她们要承受来自家庭、事业、身体等方面的压力,经常会感到┰镆着,身心疲惫,甚至体力不支,思想表现出不安定的状态,生活质量就难以提高,容易导致精神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

四、提高女教职工身体健康建议对策

1.开展系列女性健康讲座。女性需要特别的健康保养,对自己的身体外在的形态及内在生理周期之变化具有基本认识的女性,比那些不了解自己的女性更能早确认自己是否生病,或身体的哪里出了问题。每一位女性都该为维护自己的健康负责,其中包括持续的、有规律的自我检查,当发现身体的任何改变和症状时必须马上采取进一步的医学检查,针对女职工疾病比例较大的情况该校工会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女性健康的讲座。

2.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学校档案馆于2014年启动了教职工个人健康档案,2013年、2014年教职工体检的结果已录入健康档案,教职工可以通过学校档案馆查询到自己的健康情况,还可以通过学校体检与有关医院有管理系统的公司合作,体检结果全部录入该公司体检系统,后期将实现通过手机网络等通讯工具进行个人体检结果的查询,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行体检数据的统计等服务功能,提升该校的健康体检服务质量,极大地提高女职工的生活质量。

3.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健全薪酬制度。建立健全奖励机制,逐步提高女职工经济收入。满足女职工物质生活上的需求。完善的薪酬制度能够满足和保障女职工生活上的需求,同时健全的奖励机制能够激发女职工们的积极进取心及巨大潜能,可以更好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和落实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女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凝聚力。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让办事程序简洁明了,理顺管理,让女职工有发展的空间,让管理为教学科研服务,让女职工有更多发展机会,给女职工多一些人文关怀,可以通过建立制度的方式培养人才,建立有效机制,发挥人才的作用,为提高女职工的生活质量多办实事,构建和谐温暖的大家庭。

4.对女职工进行心理咨询,搭建心理咨询平台。现代女性在获得社会承认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家庭、工作、社会的挑战和压力,大部分高校女教职工由于扮演家庭和事业两方面的角色,心理承受压力大,一方面教学、科研压力过大,另一方面家庭琐事要操心。社会与学校有责任有义务采取相关措施使女职工保持心理健康。首先应该定期对女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宣传,让女职工掌握心理保健方法,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其次工会女工委可以定期邀请心理咨询专家做心理咨询,帮助女教师缓解心理压力,以更好地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5.提升女职工自身实力,搭建女职工互助平台。女教师获得的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在各种项目的申报评比中经常处于劣势地位,常常不被学生、同事和领导喜爱,会产生较强的挫败感。学校女职工委员会应该为女教师搭建互助平台,让资历深、经验丰富的教师在科研、教学等方面给予女教师帮助,可以使女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改善教学方法、确立科研方向和研究目标,使女教师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融入集体。

五、总结

总之,女职工们身体健康了,生活质量才能得到提高,现代生活质量观念是未来社会人类追求生命质量的一种理想,为实现这个理想,知识女性肩上的责任重大。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进程我国的知识女性还应该放眼世界,在更广阔的世界大舞台里与其他国家的知识女性一同大展宏图。目前,发达国家生活质量教育已较为普及,追求现代生活质量观念已被广大的群众尤其是女性接受,而我国尚需大力宣传和普及。提高高校女职工的身心健康水平,这不仅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与保障,而且对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整个生活的进步和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再良,谢利亚,王秋林.高校女职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09(11)

[2] 方卫星.地方性本科大学教师生存状态――健康状况与医疗保险费状况的调查[J].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6)

[3] 高耀明,黄思平,夏君.高校女教师的生存状态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8(8)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昆明 650221)

上一篇:呼吸道暴露后的处置措施范文 下一篇:社区文化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