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礼仪范文

时间:2023-09-21 14:40:07

女生礼仪

女生礼仪篇1

[关键词]维吾尔女性;人生仪礼;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8-0058-04

在维吾尔族人生历程的不同阶段上,生育、家庭、宗族等社会制度对他的地位规定和角色认可,也是一定文化规范对他进行人格塑造的要求。因此,人生仪礼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程序规范和阶段性标志。人的一生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都需要借助于特定的仪式来实现,他在不同阶段有地位和角色的转换,这些仪式就是人生仪礼。仪礼的目的是标志或帮助人们成功或顺利地度过这些关键时刻,实现人生角色的转换。维吾尔女性与维吾尔人生仪礼关系密切,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维吾尔女性自身是人生仪礼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享有者,在维吾尔人生仪礼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维吾尔女性在维吾尔人生仪礼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在人口较多、关系复杂的传统大家庭中,维吾尔女性作为女儿、妻子、母亲,是家庭关系的协调者,在家庭和社会活动中,其人生仪礼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维吾尔女性在人生仪礼中扮演的角色

(一)分娩礼的祈福者和见世面礼的享有者

维吾尔人生仪礼的诞生礼包括分娩礼、命名礼和摇床礼。生育是女性传统角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其成为完整社会人的最终体现。举行分娩礼时,作为仪式的享有者,生育的妇女在仪礼庆典中获得应有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而请来做祷告的妇女是社会地位较高的、受人尊敬的人,这两种角色在分娩礼中的作用都非常重要。产前一个月左右,孕妇被娘家人接回去,请来邻里几位年长多子女的妇女为其做“都瓦”(祷告),祈求真主保佑孕妇平安生产,祝福母子健康。见世面仪式中,妇女因生育而成为仪式的享有者。维吾尔族妇女生完第一个孩子40天后,父母为她准备耳环、戒指及一套新衣,并举行见世面仪式。仪式当天,产妇把许多小辫子合梳成两条辫子,不再留额发,并首次抹粉、擦胭脂,而在此之前姑娘是不准化妆的。见世面仪式标志着她正式进入了成年妇女的行列,成为受人尊敬的母亲。分娩礼中为孕妇做“都瓦”的妇女成为仪式的祈福者,分娩礼的孕妇和见世面仪式的产妇作为仪式的享有者,在仪礼中扮演了非她莫属、不可缺少的角色。

(二)摇床礼中的儿童保护神和守卫者

举行摇床礼要请一位来自多子女幸福家庭的妇女担任主持――英格(养育)妈妈。在仪式中,婴儿剃完胎发后由这位英格妈妈用圣水为其沐浴,沐浴后的婴儿由英格妈妈抱着绕摇床转九圈后,安放在散发着植物清香的摇床里。然后举行英格妈妈祝福仪礼,这是摇床礼的高潮阶段。英格妈妈与40个小孩一起为躺在摇床上的婴儿祈福,同时英格妈妈将馕、糖果等礼物从床底递给孩子们,此举象征着英格妈妈的养育,代表英格妈妈会一直保护、抚养摇床礼的婴儿直到长大成人。有学者将摇床礼中的英格妈妈与乌弥崇拜相联系,认为英格妈妈是由乌弥转化的儿童保护神。“乌弥”是突厥、回鹘时期对萨满女神的称呼,是萨满教中的保护神和生育之神。英格妈妈给婴儿洗澡时对婴儿说:“给你洗澡的不是我,而是乌弥阿娜在给你洗澡。”在南疆地区常由“帕提玛”一词来代替,“帕提玛”为伊斯兰教先知的女儿,阿里的妻子。英格妈妈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成为摇床礼中儿童的保护神和天然守卫者。

(三)婚丧仪礼中口头仪式歌的表演者和传承者

维吾尔传统婚礼中,要举行“尼卡哈”(证婚)仪式。在仪式中,男女双方站立后,新娘放声大哭与自己母亲告别,离家时要与家人依依惜别。此时,女方代表模仿新娘母亲的口气唱起告别歌,歌词表达出母亲对女儿的依依不舍之情,愿女儿到了男方家多受关照,并要她尊老爱幼、夫妻恩爱、和睦相处等。同样,葬礼仪式歌也由妇女唱诵。死者的男女亲属按辈分在门前排成两队,每人手执1米来长的木棍作为“丧杖”,迎候前来吊丧的人。妇女队伍中有一位是丧歌的哭唱者(此人要善于言辞、自编自唱、擅长哭唱,并熟悉丧葬仪礼),见有前来吊丧者,她便放声哭唱,其余人尤其是女眷应和,同时用手中的“丧杖”用力捣地,增加悲痛气氛。丧歌没有统一的歌词和内容,由这位哭唱者自编,内容主要是颂唱过世者的德性,表达亲人的悲痛心情等。婚丧仪礼中妇女吟歌者的身份、心情、场合和气氛虽然不同,但她们在歌唱中不但要声情并茂,并要有较高的歌唱水平和技巧,而且要熟谙不同仪式中的不同礼节,在婚丧仪礼中担当着仪式歌的表演者和传承者,促进了维吾尔口头文学的传承和发展。

(四)婚俗仪礼定任务的执行者

维吾尔婚礼中的定亲仪式,由男方的母亲在一些女性亲友的陪伴下,带上衣料、馕、糖果、茶等礼物,前往女方家,会见女方的母亲,双方的母亲就算认了亲。女方家备餐热情招待来客,招待完后,男方的母亲将带来的礼物一一呈上,表示谢意,并共同商讨彩礼事宜和正式订婚日期。订婚时男方请一位能说会道的妇女代表把带来的彩礼当众打开,一一展示给来宾。在婚礼“揭盖头礼”中,女宾相带新娘出来后,由男方家指定的一年轻妇女或少女(多为新郎的妹妹或亲属)起来跳舞,边跳舞边趁势揭掉新娘头上的面纱。第二天早晨,女方家派几位妇女给新娘和新郎送来早餐,给新娘送来衣料等礼品。定亲仪式中的母亲们、唱彩礼的妇女、揭面纱的女子、送早餐的妇女们、接送礼品的女性们都是仪式定任务的执行者,在仪礼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维吾尔女性在人生仪礼中发挥的作用

(一)维系、巩固家庭稳定

在人生仪礼这一系列重要民俗事象中,妇女的作用与家庭和谐密切相关。维吾尔族妇女在孝敬公婆、生育子女、辅助丈夫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婚礼中迎娶的新娘带给婆家对未来美好新生活的期望,生产、生活中又多了好帮手,从此儿子的生活起居、老人的日常照料都有了保证。分娩礼中的产妇为家庭增添了人口,对家族繁衍和家庭社会地位的认可都有着重要意义。再者,维吾尔女性由于性格温顺、感情细腻,是家庭成员之间交往的情感提供者,在围绕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一系列人生仪礼中成为维系家庭情感的纽带。因此,在维系家庭稳定方面,妇女发挥了特定的作用。

(二)传承、发展维吾尔民俗文化

从人生仪礼横向传播来看,维吾尔妇女起到了传承、发展维吾尔民俗文化的作用。她们在人生仪礼中为仪礼精心准备丰盛的食物,主要有各种干果、甜点、抓饭和菜肴。在人生仪礼中(除丧礼外),妇女头戴做工考究的金银丝线的花帽,身着扎染的、手工制成的艾德莱丝绸,成为公众场合众人瞩目的焦点。在人生仪礼中,维吾尔特色的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维吾尔民间舞蹈、音乐等民间艺术亦得到集中展示。从人生仪礼纵向传承来看,维吾尔妇女也起到了传承和发展维吾尔民俗文化的作用。维吾尔女性在人生仪礼即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民俗的纵向传承贯穿了她们的一生,她们从自己母亲、奶奶、婆婆、家庭中继承了传统文化,并通过她们的言传身教自然而然地传给下一代,在一定意义上传承和发展了维吾尔族民俗文化。

(三)启蒙、教育子女学会为人处世

在诞生礼中,英格妈妈和小朋友们要对婴儿说祝福的话,饱含着对新生婴儿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是对参加摇床礼的小孩子们的一次道德教化。由于妇女的生活总和孩子联系在一起,子女常随母亲或女性亲属去参加婚礼、庆典等活动,从小就受到维吾尔族传统歌舞、审美情趣、道德取向、语言交往方式的影响。在人生仪礼中子女无形中会模仿母亲的言行和行为举止,大人的言传身授都直接而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联结、互动社群人际交往

维吾尔族自古就有重视人情和人际交往的民族传统。在人生仪礼中,特别是他们参加各种婚丧仪礼并按当地习惯送礼,都成为维吾尔家庭主妇们的事,男子一般很少过问。妇女们在人生仪礼中表达关爱的同时,也给仪礼当事人的家庭带来支援和帮助。礼物的多少、贵贱据各家的经济能力而定,没有太多要求,妇女们赠送礼物也是为下次的人际交往做好铺垫。在赠送礼物的同时,表达了全家深厚情意和对仪礼当事人的尊重,因此妇女成为亲戚圈、社交圈内人际交往的纽带。人生仪礼中的维吾尔妇女通过礼品馈赠、情感交流、人际互动等来增进家庭、邻里、社群间的感情,维系着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而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人生仪礼对维吾尔族妇女的影响

(一)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塑造着维吾尔女性

维吾尔人生仪礼中蕴涵着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深层意义,发挥着规范维吾尔女性伦理观和道德观的作用,对维吾尔女性的人格和品行塑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维吾尔女性的塑造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塑造着维吾尔女性对待家庭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即女子贞洁、贤淑、顺从、孝顺和生育后代。维吾尔族为举行礼就是通过仪式来向世人表明她是一个合格称职的媳妇,婆家会送来一份厚礼,这表明婆婆对媳妇的正式承认。从此媳妇被大家庭认可,并受到社会尊重。另一方面,塑造着维吾尔女性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维吾尔语谚语里“勤快的媳妇早起梳头,懒惰的媳妇晚起掏灰”以及从婚礼“尼卡哈”仪式上女方歌手的唱词中就体现出对女儿即新娘道德的训诫,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对新娘的期望和要求:“愿你孝敬公婆,尊敬兄长,爱护弟妹,和四邻和睦相处。”“要勤俭持家,热情待客,要做一个贤妻良母、尊老爱幼的好媳妇。”表现了维吾尔传统社会对妇女道德品质的期望。

由此可见,维吾尔女性对家庭道德的遵循,以及无怨无悔承担繁重家务劳动等都是通过特定的人生仪礼而程式化地加以强化。仪式中对女性礼俗的要求,使每位维吾尔女性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要尊老爱幼、相夫教子、贤淑厚道、勤劳节俭、和睦邻里、礼尚往来,把关爱家庭、奉献社会视为美德,并言传身教,将妇女在人生仪礼中塑造的传统美德一代代潜移默化地传承下去,从而塑造了维吾尔女性整体的伦理观和道德观。

(二)人生仪礼的心理调适功能影响着维吾尔女性

心理调适作用是仪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是在协助人们实现角色转换的同时,安抚人们在角色转换时期不安的心理状态”。比如婚礼,念尼卡经前新娘要放声大哭,娘家的一位女歌手模仿新娘母亲的口吻唱劝嫁歌,劝新娘孝敬公婆、遇事忍让、夫妻和睦、不惹事生非等。其实,婚礼是女性人生重大转折的标志,她的身份要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转变成谦和忍让的人妻和媳妇,上有公婆须侍奉孝敬,下有小姑、小叔、孩子要照顾,不但安排丈夫的饮食起居,还要学会处理妯娌、邻里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这样的身份转换,任何一个女性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维吾尔女性出嫁时,心理活动异常复杂:这里饱含对父母宠爱的依恋,也有对未来家庭和新身份的欢喜、期盼以及深深担忧。新娘的放声大哭和劝嫁歌便是这些情绪集中的宣泄,在哭声和歌声中表达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帮助新娘完成一种心理转换。

(三)人生仪礼的人际互动关系活跃着维吾尔女性的生活

人生仪礼对于维吾尔女性建立与亲属之外的友好人际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她们创造了一系列的人际互动场景。在维吾尔传统社会里,妇女们的言行受到伊斯兰教教规限制,她们不能随意走出家门,不能参加公众活动,长期处于某种程度的心理压抑之下。人生仪礼中的一些娱乐活动则给她们提供了一个“合理合法”的机会参加娱乐活动,所以她们对此非常热衷、积极。比如在吐鲁番米力斯(献花)麦西热甫(通常在婚礼后第二天在男方家举行)中,青年男女可以在公众场合中快乐地游戏、歌唱、舞蹈,男士可以大方地邀请自己心仪的女性一起参加游戏或跳舞,而不受众人非议。并且婚礼麦西热甫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可以跳欢快的夏迪亚纳舞(维吾尔语意为“欢乐的”,是盛大聚会、欢庆场合跳的舞蹈),也可以和平时因忙碌而来往较少的好友们共同倾诉交谈,这些都使女性们从琐碎无味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其中,年轻维吾尔女性可以在这种场合结识适龄男性,中老年女性可以与邻里、朋友增进感情。

(四)人生仪礼的传统禁忌规范着维吾尔女性

人生仪礼对维吾尔女性有着严格的禁忌和规定。伊斯兰教教规和维吾尔传统习惯严格地制约着维吾尔女性,人生仪礼作为重要民俗事象也不例外。在娶亲前,新娘一般会放声哭泣,代表她为将要离开从小生活的娘家、亲人和朋友而伤心,这在维吾尔婚礼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这种习俗的影响,人们忌讳新娘不哭。另外,探望产妇的禁忌和规定更是繁冗、复杂,产妇产后第二天起直系亲属可以进入产房,但是七天内非直系亲属的妇女不得进入产房。除此之外,产后40天内产房忌讳不生育的妇女和多生但孩子都夭折的妇女进入,认为这些都对产妇和婴儿的健康不利。在割礼过程中,男孩是被其叔叔或自己喜欢的男人抱住,此时忌女性参与,尤其忌讳母亲看血和听哭声,习俗以为,否则男孩会倒运或将来会吃媳妇的醋。整个丧事活动中,女性一律不去礼拜寺,也不去墓地参加埋葬仪式,习俗认为,女性去墓地是不吉利的。服丧期的禁忌对亡夫的妇女更是严格,多数地方的妇女在亡夫葬后的40天内不得梳洗头发、佩戴首饰,旧时甚至规定亡夫的妇女4个月零10天内不得出门,要戴上面纱。这些禁忌习惯至今在维吾尔妇女家庭社会生活、人生仪礼中沿袭着,既是维吾尔女性严格恪守的行为规范,也是维吾尔女性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行为限制。

四、结语

人生仪礼这一重要民俗事象是由男女两性共同创造的,但在传统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尤其是在维吾尔族男女社会性别分工极其明显的社会中,女性多是人生仪礼这一重要民俗事象的组织者、操持者和传播者。通过维吾尔女性在人生仪礼中扮演的角色,体现了维吾尔女性在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和民俗文化传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维吾尔女性在遵循、传承和发展维吾尔人生仪礼过程中,维吾尔人生仪礼文化熏陶塑造了维吾尔女性贤淑、勤劳、尊老爱幼、崇尚礼节、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维吾尔女性和人生仪礼之间相互作用使得维吾尔民俗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总之,维吾尔女性传承发展了维吾尔人生仪礼民俗文化,维吾尔人生仪礼民俗文化也深刻影响和塑造着维吾尔女性。

[参考文献]

[1]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续西发.新疆世居民族概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热依拉•达吾提.麻扎与维吾尔妇女――从麻扎朝拜谈维吾尔妇女生育观[J].西北民族研究,2004,(1).

[5]杨启辰,杨华主编.中国穆斯林的礼仪礼俗文化[M].银川:宁夏出版社,2001.

[6]薛洁,林盛明.新疆少数民族妇女在节庆民俗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J].青海民族研究,2009,(4).

[7]迪丽拜尔•苏来曼.维吾尔割礼仪式及其变迁――从乡村到都市的嬗变[J].新疆社会科学,2000,(4).

[8]王光荣.人生礼仪文化透视[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3).

[9]周亚成.维吾尔妇女婚姻家庭生活及其变迁[J].西北民族研究,2003,(2).

[10]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女生礼仪篇2

关键词:大学生 女生 面试 着装 礼仪

一、引言

大部分求职成功的女性除了具有很多关键的面试技巧外,还具备良好的着装理念。即将毕业的大学女生其稚气未脱,涉世不深,还处于天真烂漫的学生时代,应聘面试算是她们接触社会接触未来职业的较正式的一步。在现在时尚开放的年代,女性的服饰也是色彩缤纷,形态各异,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随心所欲的穿着,以展现自我的喜好与个性。但对于大学应届毕业女生来说,面试着装毕竟不同于其他场合的穿着打扮。

二、大学应届毕业女生在面试着装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应届毕业女生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人士的快速转变,但她们的着装理念却没有随之作出及时的改观。比如很多女生在面试时着装随便,发型与身份不符,浓妆艳抹下显出幼稚的眼神,或是背着大大的双肩包,涂着色彩斑斓的指甲油,带着大大的耳环、耳坠等等,所有这些都会使面试官对我们的印象分大大下降,从而最终影响面试结果。

三、对于大学应届毕业女生在面试着装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面试是我们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印象的有利时机,在服饰的色彩、款式、大小上大学女生要注意与其自身的年龄、气质、肤色、体态、发型和拟聘职业相协调。

(一)服装的选择要大方得体

女士求职服装一般以西装,套裙为宜,穿着的服装还要和我们要去面试的工作的性质有关。颜色可为黑色、深蓝、灰色,对于大学女生也不排除一些较鲜艳的颜色,但不能太过花哨,过于活泼。

(二)鞋子以便利为宜

鞋子以便利为宜,不要太高,款式要专业,颜色与套装相配。穿正装的话,最好搭配深颜色的鞋子。天气较热时如果想穿凉鞋,建议穿前封口高跟凉鞋,配上长筒丝袜,漏脚趾的凉鞋要慎穿。

(三)饰物搭配合理

对于应届毕业的女大学生,建议只带一个能放下简历和其他证明材料的公文包即可。里面还要准备一些补妆用的工具、身份证件和钱包等。

首饰要从简,耳饰最好是耳钉,手上可以戴手表以显出自己的时间观念,不戴太复杂的手链、项链。

根据自己的脸型与肤色选择眼镜框的大小与颜色。避免眼镜框太过花哨,隐形眼镜有时是不错的选择。

(四)发式要适宜

头发在整个仪容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定要保证头发是干净清洁的,不要留有头屑或是出油,更不要让衣服上沾有头皮屑。另外要结合自己的脸型、身份与年龄去选择发型。

(五)化妆注重与身份相匹配

女生去面试前应该稍稍化一下妆,适当的遮盖一下脸上的青春痘、黑头。但不可浓妆艳抹,而应与朝气蓬勃,纯真朴素的大学生身份相适应。

(六)指甲的处理不合适

指甲最基本的是应保持干净、修剪好,不宜过长,也不要涂艳丽的指甲油。

四、针对大学应届毕业女生着装的建议

除了前面谈到的着装要求外,我们还应该从整体上注意一些问题。

(一)着装要符合大学女生的年龄气质

服饰的色彩、款式、大小要和自己的年龄、气质、体态,以及你所应聘的职业岗位相协调一致。不要觉得自己还没有踏入社会,与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比起来就觉得自卑,所以为了显得自己很成熟,就一味地打扮过分老成,那样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企业招聘大学生要的就是他们那份稚气未脱,天真纯洁,可塑性强。

(二)不要过于追求名牌

在面试的时候,不要过于追求名牌,但是一定要得体大方。干干净净,符合学生身份的着装才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有好的仪态和气质。

(三)不同职业的着装建议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形象,要根据职业形象去选择着装。如果应聘的是广告等创意行业,着装要低调而有创意;银行金融行业,颜色以黑白为准;事业单位与公务员,不一定要穿正装,也要正式一些;教师、工程师、干部等岗位,应选择庄重、索雅、大方的着装,以显示出稳重、文雅、严谨的职业形象;导游、公关、服务等岗位,可以选择华美、时髦的着装,以表现活泼、热情的职业特点。

(四)着装切忌过于暴露

对于大学女生而言,清秀端庄的外表会能赢得不少好感,妖艳性感是绝对不可取的。短、露、透的服装,内衣外露也都不被正规公司所允许,反而是越保守的着装越能获得招聘经理的好感。

(五)提倡环保

正规的职业女装中不包括皮衣、皮裤和皮裙。由于社会上自然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用人单位也不例外。所以说除了皮包外尽量不要选择皮质的着装。

(六)诚恳自信更能赢人

所有的着装、修饰都是外在的,花钱很容易买得到,有自信才是很难学到的优势。如在面试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摆弄双腿、过多手势,避免目光游离,在倾听问题时要认真地注视考官,以显得你尊重别人。作为大学生我们虽然涉世未深,但我们要有信心去证明自己是最棒的。这个信心就要靠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不断的练习与积累。

五、结束语

面试中的技巧与策略固然很重要,但是面试的着装更是会影响考官对我们的第一印象。尤其对于大学应届毕业的女生,着装的注意事项更是比男生要多而复杂。在职场中将逐渐成长为职业女性的大学生也要学习更多的职场着装礼仪,以使自己更自信的工作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孙玲.商务礼仪实物与操作.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

[2]姜红,侯新冬.商务礼仪.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张永红,王茜.商务礼仪实践.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女生礼仪篇3

第一坎:“青黄不接”阶段

张会亭认为,工作1-3年是职业生涯最“青黄不接”的阶段:你既不像毕业生那么“单纯”,又不像有四五年资历的那样能“独当一面”,正处于“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状态,那么这时候你如果跳槽找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个阶段的主要疑问是:“我是谁?”“我能做什么?”迷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社会经验。张会亭的忠告是,这段时间最好不要轻易跳槽,相反,如果这段时间你较为“安静”,你往往能够积累到你一生中第一次“从学习迈向工作”时段内宝贵的工作技能和坦然的就业心态,许多人“爱跳槽”的毛病往往都是从这个阶段“稳不住窝”开始养成的。

第二坎:“职业塑造”阶段

张会亭说,工作3-5年后,你就会逐渐步入“职业塑造”阶段,逐渐熟悉组织文化,了解组织内情,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网,经过一段时期后,你的“职业性格特点”就暴露出来了:哪些是你特长的地方,而哪些又是你不足的地方,于是你开始进入“职业塑造”阶段,对职业方向进行合理调整和矫正。

那么,怎样来进行“合理的调整与矫正”呢?张会亭建议,不妨在你工作的相关领域先适当地改换一下工作方式,比如在同一个公司内部的不同部门适当进行换岗,这样不仅能开拓视野,增添新鲜感,还能测试出你究竟最适合做什么工种。如果发现你的性格和特长与现有工作偏差太大,那么一定要当机立断马上改行,这时候千万不要贪恋现有工作薪水有多高,环境有多好。

第三坎:“职业锁定”阶段

工作5-10年,随着你对自身优劣势及性格特点的日渐清晰和不断的实践锻炼,你渐渐由“职业塑造阶段”走向了“职业锁定阶段”,开始认定“你是干哪一行的”了。

在这个阶段,有的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承担起工作的责任,发挥并发展自己的能力,为提升或进入其它职业领域打基础;有的人会产生新的疑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一事无成?”“理想和现实不相符,我是不是需要重新选择?”迷茫的主要原因和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组织提供的机会和职业通路不一致。

这时候又该怎么办呢?你如果依然愿意尝试这份工作,就应该首先端正态度,决不能整天愤世嫉俗、怨天尤人,而应该投入战斗,在战斗中快速磨练和积极探索,不断修正下一步的工作流程和发展方向。即便是已经暂时“锁定”了你的职业种类,也千万不要每天得过且过地混日子。相反还要更加勤奋地不断寻求自我突破,逼迫自己不断跨越新的高度。

第四坎:“事业开拓”阶段

工作10—15年,你的“职业”将成为终身的“事业”,意味着你开始从前期“职业阶段”中的技能、经验及资金积累走向人生事业的开拓历程。可能你在这个阶段仍然保持着原来的“职业”状态,仍然是每天在为“老板的事业”而奔波,但年龄和阅历已经将你推向了事业发展的起跑线。并且你跑也得跑,不跑也得跑,你要为自己而跑,你的家庭开始逼迫你为他们着想,你的事业心和成就感都决定了你要开始考虑自我了。

这个阶段可能你会遇到的主要疑问是:“接下去的岁月,应该做些什么?”人到中年,很多人在机会面前不敢贸然决定,因为从心理上理解了人生的有限,而自己也开始重新衡量事业和家庭生活的价值。在大约35岁到45岁之间,会发生职业生涯危机。

第五坎:“事业平稳”阶段

工作15年以后,你已经步入“不惑之年”,前期“职业阶段”和“事业开拓阶段”已经为你留下了几多积淀。在这个阶段,你所需要的是如何使你的事业能够在平稳的过程中持续上升。这期间你还要不断地去观察市场、了解市场,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所以你可能会感觉很累、很辛苦,不过你见的多了,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增大了很多,于是你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女生礼仪篇4

摘 要:周代婚礼开创了我国婚姻习俗的先河,在我国婚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阶段。本文将从周代婚礼仪式过程入手论述周代的婚姻礼俗,并对婚姻礼俗特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周代婚姻礼俗现象的认识来了解周代的婚姻礼俗文化。

关键词:周代;婚礼过程;特点

周代婚礼开创了我国婚姻习俗与文化的先河,奠定了我国古代婚姻的基本礼仪和习俗,是我国古代婚姻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阶段。对周代婚礼仪式的记载主要是的《仪礼・士婚礼》中“六礼”,“六礼”是周代士阶层的婚礼程式,但它也反映了周代婚姻礼仪的常态,并且它成为中国古代历朝制定婚姻礼仪的基础。本文主要从“六礼”入手对周代婚礼仪式的过程进行具体的论述;并对周代婚姻礼俗的特点进行了归纳,从而进一步了解周代社会的文化。

一、周代婚礼的过程

周代婚姻礼仪的具体过程,一般都引用见于《仪礼・士昏礼》的婚姻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纳采

纳采是“六礼”的第一个程序。《仪礼・士昏礼》开篇即曰:“昏礼。下达,纳彩用雁。”郑玄注云“达,通达也,将欲与彼合昏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是指男方请媒氏向女方家传达信息,表示男方愿意选择女方女子为婚配对象。“下达”是纳采的前奏,只有男方家请婚得到准许后,才有纳采之礼。“采”,是采择之意,后世称为“说媒”或“提亲”。即男方派媒人到女家提亲,得到女家同意后,再派使者送上雁作见面礼。

2、问名

纳采礼完成之后,紧接着就是问名。问名是男方家派遣使者询问该女子的生年月日及名氏。《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如初礼。”郑玄注云:“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使者问得女方生年月日后,与男方生辰进行占卜,实行合婚,测吉凶,看这桩婚事是否合乎天意。问名除了问女方的生年月日外,还要问女方的姓氏。

3、纳吉

《仪礼・士婚礼》说:“纳吉用雁,如纳采礼。”郑玄注曰:“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纳吉就是男方得知女子出生年月日以及姓氏之后,在宗庙卜告祷祝,预测婚姻凶吉,若获得吉兆,便再派使者到女方家,告知祷卜结果,即郑玄注所谓“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女家主人表示“不敢辞”,那么双方的婚事就可以继续下去。如若男家在祖庙卜得凶兆,则婚事就会作罢。

4、纳征

纳征,又称纳币,后世又称“下聘礼”,是议定婚事以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仪礼・士昏礼》郑玄注云:“徵,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礼记・昏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在周代,只有通过纳征而娶来的女子称为妻。纳征是婚姻成立的关键环节,只有经过这项礼仪,婚事算正式订定,双方一般不能反悔。

5、请期

请期是纳征之后,男家选定好结婚的吉日,备礼到女家,征得女家同意的仪式。《仪礼・士昏礼》载:“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实际上婚期是由男方事先经过占卜之后由男方定好的,然后再告知女家。但是为了表示谦逊,男家要做出不敢自专、向女家商谈的姿态,派使者亲自到女家“请期”,以此表达对女方的尊重。

6、亲迎

经过一系列准备,等到大婚时刻,迎来重要的“亲迎”礼。亲迎是整个婚姻礼仪过程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仪式。亲迎的过程,《礼记・昏义》有详细记载:“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到了成婚之日,新郎在接受父亲的命令后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亲迎的过程也要在在女方祖先的见证下进行,新郎拜见女方父母并在他们的应允下,才能接新娘回家。

二、在周代婚礼的特点

1、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西周时期,一夫一妻制的聘娶婚在周代婚姻形态中占主导地位,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聘娶婚制的最大特征,是婚姻成立的必备条件。《诗经・齐风・南山》云:“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父母是从家族利益出发来考虑子女的婚姻,婚姻最终的决定权是在父母手中。除父母之命外,婚姻关系成立的另一个重要条便是媒人。当时国家设有专门管理民间婚嫁之事的官媒,《周礼・地官・媒氏》说:“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官媒不仅掌管民间婚事,并且对应当婚嫁的男女和结婚的新人都登记在案。媒人在双方的婚姻中起桥梁作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使婚姻更加规范化,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推动社会生产向前发展。

2、同姓不婚

同姓不婚是周代婚礼中出现的一大特点。《礼记・大传》载:“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曲礼》云:“取妻不取同姓,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也说到:“同姓不婚之制实自周始,女子称姓亦自周人始矣。”

关于“同姓不婚”,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优生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郑叔詹曰:“男女同姓,其生不繁。”《国语・晋语四》:“同姓不婚,惧不殖也。”此说是因为同姓结婚,血统相同,不能蕃殖,影响继嗣,故禁之。第二,伦理说。《礼记・大传》载:“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陈注云:“同姓,父族也,……异姓,他姓之女来归者也。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卑者为妇,尊者为母,以母与妇之名,治昏姻交际会合之事,名分显著,尊卑有等,然后男女有别,而无逆贼之祸也。”这一说法简单地说就是宗族之内不得结婚,所以定名分、别男女,防淫佚也。第三,畏灾乱说。这一说法来自于《国语・晋语》中司空季子的一段话为代表,曰:“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虽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黩则生怨,怨乱毓灭,灾毓灭姓,是故取妻避其同姓,畏乱灾也。”

3、夫权:男尊女卑

进入周代社会,母权制被,父权制逐渐确立,周代实行宗法制度,导致男女之间出现绝对的不平等。在家庭中,女子无论出嫁与否,都是从属男子的,始终处于无权的地位。当时妇女的所有活动都被束缚在家庭中,妇女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家中操持家务,服侍丈夫,她们没有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在配偶数量上是不对等的,特别是在贵族阶级中,男子除了一妻之外还可以有多个配偶,一夫一妻只是对妇女单方面的要求。并且,女子嫁给丈夫后就必须“从一而终”,男子可以休妻,女子没有解除婚姻关系的权力。这种那尊女卑的现象到封建社会中进一步被肯定下来,后世儒家提倡“三从”、“夫为妻纲”,成为全社会不可违犯的伦常纲纪。(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培:《仪礼正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2] 李衡眉:《中国古代婚姻史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3] 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女生礼仪篇5

关键词:笄礼 仪式 礼记 服饰

一、《礼记》,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凡四十九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最初为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纂辑。《汉书·儒林传》曰: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沛庆普孝公。孝公为东海太傅。德号大戴,为信都太傅;圣号小戴,以博士论石渠,至九江太守。由是《礼》有大戴、小戴、庆氏之学。在汉代,《礼记》本是附属于经(《仪礼》)的,而自郑玄为之作《注》以后,始与《仪礼》、《周礼》鼎足为三,而魏时又第一次为之立学官。到了唐代,唐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儒学,高宗永徽二年,统治者诏诸儒臣在《五经》的基础上考订《五经义疏》,加以增删,永徽四年,以《五经正义》之名正式颁布于天下。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礼仪规范的重要著作。《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当中的一些礼仪规范经过历代传承延续到了现代,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以它巨大的魅力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如笄礼。笄礼是中国汉民族女性的成年礼。笄礼作为女性的成人礼,象男性的冠礼一样,也是表示成人的仪式。

二、笄礼

2·1笄礼简介

笄,《说文解字》:“簪也。从竹,幵声。”《篇海》说,“妇人之笄,则今之簪也。本作筓。”笄为一种发饰小件,被用来固定发髻,是根细长钎子,一头锐,一头钝,钝的一头有突出的装饰,称为首部。笄是最开始是发簪家族的鼻祖。笄的首部简单朴素。后来的簪、钗等皆是在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加“笄”(或叫“及笄”),就自然成为了汉民族女性成人之礼的礼仪之名。由笄字还衍生出了很多汉语名词,如笄女指成年的女儿 ;及笄,是指女子到了成年该行笄礼的年龄 ;笄年指及笄之年,代表已经成年的意思 ;笄冠指女子及笄,男子加冠,代表男子或女子成年的含义。《礼记·曲礼》说:“子许嫁,笄而字。”意思是说女子是在许嫁之后举行笄礼、取表字。《礼记·杂记》:“女子十有五年许嫁,笄而字。”如此,则许嫁的年龄是十五岁。如果女子迟迟没有许嫁,则可以变通处理,《礼记·内则》郑玄注:“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礼的仪节,文献没有记载,《通典·女笄》只说,“笄女礼犹冠男也,使主妇、女宾执其礼。”在中国古代,自周代起,女子年过15,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如年过20而未许嫁,也得举行笄礼。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

2·2 先民论笄礼的意义和价值。

在诸多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对于笄礼所包含的意义和价值,如《礼记·曲礼》:“女子许嫁,笄而字。”《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古今韵会举要》:“女子十五而笄,许嫁而笄。”《白虎通》:“女子幼,嫁必笄。”《礼记·乐记》:“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通典》:“笄冠有成人之容。”《淮南子·齐俗训》:“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劗鬋。”

总体来说,“笄礼”代表女子已经成人,到了婚配的年龄,可以许嫁,而行笄礼总是和取表字这样的仪式相联系的;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女子举行了笄礼就代表着到了避讳男性的年龄,在先民看来女子这时候身心各方面都达到了某种成熟,应足不出户,不可以和男性来往,一直等到出嫁的那一天。第三层含义就是从社会意义来说,女子举行了笄礼,代表着已经成为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个体,可以独立承担社会责任。

三、笄礼仪式过程

关于笄礼的仪式程序,先民曾经在古代的文献中记录了下来,如在成书于唐代的《通典》上记载到,“周制,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许嫁,已受纳征礼也。笄女礼犹冠男也,使主妇、女宾执其礼。祖庙未毁,教于公宫三月;祖庙已毁,则教于宗室。祖庙,女高祖为君者之庙,以有缌麻之亲,就尊者之宫教之也。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宗室,大宗子之家。《公羊传》:‘妇人许嫁,笄而字之,死则以成人之丧埋之。’谓不为殇也。”“燕则鬈首。既笄之后去之也,犹若女鬈也。”“许嫁笄,当使主妇对女宾执其礼,其仪如冠男也。又许嫁者用醴礼之,不许嫁者,当用酒醮之,敬其早得礼。”如北宋作者司马光在《司马氏书仪·笄》中记载道:“女子许嫁笄,主妇女宾执其礼。……戒宾宿宾之辞,改吾子为某亲,或邑封。陈服止用背子。无篦幧头。有诸首饰席一。背设於椸。栉总首饰,置桌子上。冠笄盛以盘。蒙以帕。执事者一人执之。摈立于中门内,将笄者双髻襦。主妇迎宾于中门内,布席于房外,南面。宾祝而加笄。赞者为之施首饰。宾揖笄者适房,改服背子。既笄,所拜见者,惟父及诸母诸姑兄姊而已。”

总的来说,关于笄礼的仪式程序,遵循了传统礼法的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体现了古代的传统价值观。以下是关于笄礼的详细仪式程序。

3·1 礼前准备

行笄礼之前主人家首先要筮日、筮宾,即通过占筮的方式选择举行仪式的日期和托盘的人,即所谓“有司”。“筮日”、“筮宾”都必须在家庙举行,即“筮于庙门”。根据占卜结果选出正确的吉日,若不吉,则更换他日。日期确定之后,主人在行笄礼前三天要提前通知僚友,邀请他们届时前来观礼,即所谓“戒宾”。行礼的前三天,主人还需要再占卜选择一位有德才的女性长辈来担任“正宾”,还要为“正宾”另请一位助手,即所谓“赞者”,以协助正宾顺利举行笄礼等诸项程序,赞者一般为笄者的姊妹或好友。筮日、筮宾和参加笄礼仪式的人员范围很广,基本包括主人所有的家人、族人,表明整个家族对此很重视。

3·2 笄礼正礼

正礼之前,准备好笄礼所用各种用品,在仪式前摆出,所谓“陈服器”。主要用品有三类:一是服装,有采衣、罗帕、濡裙、深衣。二是发饰,有发笄、发簪、钗笄、佩绶。三是礼器,有醴、筷、几、席、盥、炉。四是音乐,正所谓礼乐不可分,音乐可用《高山》《流水》等古典名曲。其次,笄者换好采衣采履,安坐在东方内等候,主人把宾迎接进来,受笄者再从房内走出,由赞者为其梳头,然后把梳子放到席子南边。

笄礼的中心环节就是由正宾依次将罗帕和发笄、发钗、钗冠三种发饰加到笄者头上,同时受礼者改换三种服饰。初加配穿素衣濡裙。二加配穿曲裾深衣。三加配穿大袖长裙翟衣。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孩子成长的过程——采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端庄的深衣,象征着花季少女的美;最后的翟衣正好反映了汉民族女性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所加之服愈来愈尊贵,每次行笄后正宾都给受礼者不同的祝词。笄者每次行笄礼后都要行正规拜礼,一拜父母养育之恩;二拜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三拜表示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决心。

三加之礼完成后要醴笄者,即正宾给笄者敬醴酒。同时面向笄者念祝词。笄者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再将酒置于几上。

醴笄者之后是“命字”。由为她加笄的正宾取表字,以方便在社会交际中平辈之间、晚辈称呼长辈时使用,以示尊敬。

3·3 礼成后行拜见礼

笄者礼成之后已是成人,这时笄者立于场地中央,先后行揖礼于:正宾、客人、乐者、有司、赞者、旁观群众、父母。主人在笄礼之后向宾客敬醴酒,送礼物酬谢,将宾客们迎送至大门外,仪式就此结束。

笄礼本身是非常隆重的仪式,主持加笄礼的正宾、赞者本身都是有德才的人,他们本身的一言一行就是很好的教育范本。这既是一个示范场合也是一个实习场合,使行笄礼者和其尚未行笄礼的姊妹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礼的内涵,已经行笄礼者则可借这一场合警醒自己时刻不忘成人的德行修养。“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笄礼之后就要深刻履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忠诚国君的责任和德行。可见笄礼包括了成人心里教育、知识教育、公民责任还有德行教育,可谓意义深远。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土壤,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如何保持并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是需要回答的问题,对笄礼的作用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礼文化的本质核心是“敬”——要从内心“敬国、敬尊、敬长、敬人、敬己”,从心底保留着崇高、庄严的传统礼乐文化是解救世风的良方。

笄礼作为一项仪式,是女子成年的标志,是一个严肃隆重的开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标志意义。仪式外的教育意义更重要,笄礼几乎包括了成人心里教育、知识教育、公民责任、礼义行为教育,还有德行教育。现代成人仪式应该吸收笄礼的优良传统,用适合现代青年心理的形式广泛开展,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孔颖达,礼记正义序: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后汉书·礼仪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杨天宇,《郑玄三礼注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5]杨天宇,《仪礼·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杜佑,《通典》[M],商务印书馆,1935.

女生礼仪篇6

一、活动背景:

随着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临近,中国越来越面向国际。在这个国家和城市飞速发展的时期,中国人展示给全世界的应该是一个文明而且礼貌的面貌,体现礼仪之邦的风范。作为祖国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同学们对文明礼仪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2)在了解的基础上让同学们真正的做到文明礼仪。

三、活动准备:

(1)情景剧:《公物上的“雕刻”》、《爱护树苗》。

(2)准备舞蹈:《咱们从小讲礼貌》

(3)准备知识竞赛题目

(4)教室布置:前面黑板写主题班会的标题《文明礼仪伴我行》。墙报配合主题班会贴一些同学文明礼仪的照片和伟人们的名言名句等。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程序

1、引言,宣布主题队会开始。

2、故事:刘少奇同志的“请”字。

3、展现社会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表演情景剧《公物上的“雕刻”》和《爱护树苗》。(演完后分别讨论其中的弊端。)

4、进行文明礼仪的知识竞赛。

5、舞蹈表演《咱们从小讲礼貌》

6、古筝独奏《春苗》、萨克斯《粉刷匠》。

7、评选班级文明礼仪之星(一男一女),并且请他们上来谈一谈校园中所应该遵守的文明礼仪。

(二)活动纪实

(导入世博会申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的一幅画面)

女: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世博会申办成功的欢呼场面)

同学们说得很对。2010年,世博会将要在上海举行。这对我们上海来说可是一件大事。

男:对啊,我们应该想办法为世博出一份力。

女:可是,我们还小,能做什么呢?

男:能做的事可多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把我们小学生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外国朋友,让他们看到讲文明懂礼貌的中国小学生。

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迎世博,学礼仪。五(1)中队“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文明礼仪是我们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许多名人前辈都给我们留下了有关文明礼仪的格言。你们瞧: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托马斯。福特说:“谦恭有礼,人人欢迎。”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文明礼仪的格言?

(列举名人讲文明礼仪的格言)

男:这些伟人们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下面请崔迪同学为我们讲一个刘少奇同志的“请”字的故事。

情景剧梗概:

一位同志被组织调到刘少奇同志身边工作,第一次见面,刘少奇同志对他说:“我这里文件很多,有情况简报,有各省、各部门送来的报告,我看不完,因此,请你来帮个忙。”刘少奇爷爷还说:“忙起来之后,我可能会忘记一些事,请你不必多顾虑,尽管大胆提醒我。”

刘少奇爷爷每天起床后,因为工作非常繁忙,除去吃饭时间,经常工作到深夜,中间很少休息。身边工作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为了保证他的身体健康,就常在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走到他的身边提醒或劝告他休息一下。可是,因为少奇爷爷工作起来思维非常集中,以致有时对劝告他的同志不大在意,或者没有答复。过后,少奇爷爷却以内疚的心情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叫我休息,我十分感谢你们。但是,有时我的精力过于集中,对你们的好意,可能态度生硬了一点,对不起,请你们谅解。”

男:“请帮个忙”,“请你们谅解”,这是少奇爷爷对他身边工作人员常说的话。这些话听起来很普通,实际上都表现着少奇爷爷对人的尊重,语言的文雅。

女:中华礼仪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着称于世。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在礼仪源远流长的中华大地,我们更应该把这属于炎黄子孙的美德发扬光大。

女: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文明的现象。下面请欣赏情景剧《公物上的“雕刻”》。

情景剧梗概:

公物上的“雕刻”

某游人在某个旅游景点玩得很尽兴。走得累了就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他就拿出小刀想要在大树上刻字,留下大名。于是,他就在树上刻了“童漪航到此一游”。一位管理员看见了上来劝阻。他竟然对管理员说:“我不刻你不是要下岗啦!”

女:看了刚才的表演,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你们认为这位同学的做法对不对?有什么弊端呢?(七——八位同学发言)

男: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这位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让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他吧。(情景剧表演《爱护树苗》)

情景剧梗概:

爱护树苗

一天放学后,这位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发现路边的一棵小树苗倒了,他赶忙回家拿来了绳子、小棒等工具,把小树苗扶了起来。

女:让我们再一次为这位同学能及时改正错误鼓掌。

男:文明礼仪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一句普通的“早上好”可以让人感到温暖,“对不起”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女:看了刚才的两个情景剧,我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该学习谁。下面我们请邹烁琪同学表演古筝弹奏《春苗》。

男:欣赏完了优美动听的古筝弹奏,让我们再来欣赏张驰斌给我们带来的萨克斯《粉刷匠》

女:下面我们要进行抢答比赛,考考大家的文明礼仪习惯。

(多媒体课件,进行抢答比赛)

男:进行了紧张而激烈的抢答比赛后,让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请欣赏舞蹈《咱们从小讲礼貌》。

男:活泼欢快的舞姿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年轻的川中南校把我们培养成了文明人,中华礼仪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能生长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而感到骄傲、自豪。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朗诵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女:喂,奚志航,你觉得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在文明礼仪这方面做得最好啊?

男:这个嘛,我没有发言权,要请所有的同学一起来评判。

女:下面我们就来评一评本周我们班的两位文明礼仪之星。

(一男一女,讨论评选中)

中队辅导员寄语:礼仪是美妙的东西,美的仪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犹如春风细雨,使人心旷神怡;礼仪更是一面大镜子,能照出每个人在讲道德、有修养、会交往等方面的差距。礼仪是一本通行四方的推荐书。也是我们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通行证。对我们的人生、对我国走向世界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次活动,老师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一定能看到你们用实际行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诺言。使文明礼仪之花长驻川中南校,愿同学们拿着礼仪这本推荐书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美好的明天!

男:文明礼仪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相待的人们喜悦。那么就让我们每个人都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让文明礼仪与我们同行!

女生礼仪篇7

1.强化女生工作部在男性同学中的影响力,可以通过举办联谊,舞会,日常礼仪讲座,商务礼仪培训或其他更有创新性的活动达成.因为“女生工作部”,以女性性别冠名,必定吸引着大部分女生.但同时也会造成男生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认为女工部是一个只为女生服务,由女生组成的部门.这不仅会造成人才流失,也会使不少同学失去丰富课余生活,结识朋友的机会.所以我认为,树立“女工部是男女沟通的桥梁与平台”这一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加强了在男同学中的影响力,不仅扩大了部门服务对象,也能使全校同学受益.

2.开展关于“礼仪”的系列讲座,令其发展成为我部门的品牌活动之一.可以细分为商务礼仪,日常礼仪,专业礼仪接待等.在面试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大部分同学都是慕“礼仪”之名而来参加面试.因为进入大学,也就是进入半个社会,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我们的未来.更不用说毕业后参加工作时多么需要良好的礼仪.据我的了解,我们部门的这类培训主要集中在“女生节”系列活动里,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我认为,如果我们可以将礼仪培训内容细分,并加强宣传力,将其作为“女生节”活动中的一个品牌培训,会更好地迎合同学们不同的喜好与需求,也能提升部门成员的素质,内涵和综合水平.

3.与各学院学生会女生工作部保持联系与交流,并可以适当地合作来举办活动.今年“女生节”活动中,我看到了其他学院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且举办得十分成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可以经常与各学院女工部的成员沟通,互相交流意见与建议,互相学习.我相信这个沟通的过程会是一个迸发灵感的绝好时机,我们可以借此得到不少创新.另外,与学院合作举办活动也能适当地提高在该学院的宣传力度,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参加活动.

4.“女生节”品牌系列活动中,我希望能融入更多新鲜的元素.过去几年“女生节”的主活动都是以比赛形式呈现给大家的.例如“好男生”大赛,“形象大使”选拔赛等.接连几年的海选与比赛不免让人审美疲劳,并且参与积极性也不如过去那么高了.如果明年的“女生节”能开展一个新颖的主活动,我相信一定会令所有人耳目一新.我暂时能想到的就是开展舞会,或者一个适合年轻人的晚会.举办舞会,据我所知,是我们部门从来没做过的活动.开展这样一个活动可以令所有部门成员都得到锻炼.另外我认为,既然我们肩负着架起华工男女生交流的桥梁的责任,那么举办舞会是再合适不过的方式了.至于组织一场晚会,或者节目表演,那就重点在迎合大家的喜好了.我们需要知道观众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并尽最大努力将其完美呈现.

5.与兄弟院校的女生工作部多交流经验.虽说这听上去像是公关部的工作,但我认为,一个人要想得到提示与发展,就必须从别人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个部门的发展也遵循这个道理.例如广东工业大学的女生节就是知名度相当高,每年举办得都很成功.既然别人有好的经验,那我们又为何不去学习呢?而且在对比中,我们才能更快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有利于部门发展.

6.对新礼仪队礼仪的培训,采用真人示范方式好过开展讲座.我个人的礼仪经验,并不是从刚进礼仪队时的讲座学到的.而是通过师姐的示范与亲自参与活动而慢慢积累的.讲座固然有用,但是提供的是比较抽象的信息,礼仪是一个实干性的工作.所以我认为,师姐们将经验直观地传授给新礼仪,并给于机会和时间让其模拟,体验的效果会好很多.

7.可以设置信箱,搜集华工女生意见,解决她们的困难;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全面提高华工女生素质;开展关于女性权益的讲座,提高女生的自律及自我保护意识.

8.与其它九个部门及各种组织,社团密切合作,热心帮助别的部门,全力配合.树立我部门良好的形象.

女生礼仪篇8

关键词:文化建设 素质教育 现代淑女教育

一、现代淑女新诠释

现代淑女气质和风范的涵义绝对不等同于中国传统意义的礼教名词,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女性在仪表、谈吐、举止、思维和行为习惯上的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女性魅力,真正表现出女性纯洁、真挚的人格魅力的方面。 当今社会普遍认同的淑女标准可以总结为下列十个项目:1、珍视女生特有的性别优势和个性;2、要有内涵;3、要富有爱心;4、要发挥女性沉静细腻的优势;5、把坚强作为魅力课程之一;6、自尊自爱;7、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8、要修炼不一般的品格;9、培养自己的人际智慧;10、学会自我学习。

二、校园阵地切实有效开展现代淑女教育

1、规范校园教育阵地。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地之一,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

(1)加大宣传力度。学校要发挥校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文明礼仪教育内容。每周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可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周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引起师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礼仪良好习惯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从“要我成为淑女”转变为“我要做一个现代淑女”,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2)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要遵循先入为主的规律,现代淑女教育如果能从小学开始,那么成效会是最好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要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初入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

淑女气质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它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倡导“大行也顾细谨”。对一个学生来讲,优雅的行为举止、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改变我们种种不文明行为的必修课。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仅仅寄希望于一时的宣传教育。学校应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增设学生礼仪言行方面的评比要求,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记载,把检查评比结果纳入“文明班级”评比中,并在升旗仪式上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学生。

(3)抓好校园建设。第一,环境建设。

学校、班级要围绕淑女教育主题,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和教室、宿舍,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我校每年都会开展“美的教室、美的宿舍”评比活动,女孩们满腔热情又心灵手巧,有创意地把自己的教室和寝室布置得充满了人文气息,推动了我校文明礼仪的建设。第二,文化建设。要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做真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如我校“真、慧、美”的校训符合培养现代淑女的要求;学校通过校园无处不在的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平时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通过绅士淑女主题班会比赛、演讲朗诵会、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礼仪比赛,使“懂礼节,守规范”、“语言文明,行为高雅”等理念成为学生的共识,使女生向现代淑女标准看齐。

(4)校园开设礼仪、形体、舞美等课程。在现有的衡量体制和考试制度下,很多学校除了文化课外就只是开设了体育课,这其实有悖于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女生而言,学习一门艺术,对于琴棋书画略通一二,从中得到美的熏陶,而且最好进行一项形体训练,如芭蕾、舞蹈、健美操等,展现女性的形体美,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她们的自信,成为具有优雅气质的现代淑女。

2、加强教师身教,培养过硬的班主任队伍。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在“淑女就在我身边”的主题班会上,学生们将自己的科任老师作为现代淑女形象代表,说明老师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抓好班主任这一环节,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真正成为言传身教典范的班主任队伍。

3、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具有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现代淑女,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可及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和要求向学生家长通报,印发一些有关资料给家长们,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班主任可以通过电话交流、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淑女。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命运的改变,首先应是我们所有人文明水准和生活品质的改变。“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希望通过校园现代淑女教育,塑造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的现代淑女!

参考文献

1、栾传大 要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5,(9):27~29。

2、张宏 谈中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甘肃教育》,2008年第22期。

上一篇:形象礼仪范文 下一篇:礼仪礼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