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23 11:16:36

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

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篇1

【关键词】建筑装饰;技术;装饰材料

每个人对住宅的风格要求不同,装饰理念也不同,它与人的审美标准、文化素养、生活背景阅历及知识构造相关。“现代简约”型、“典雅富丽”型、“复古奢华”型、“中式古典”型、“实用简洁”型等。不同的装饰风格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与对心理和精神的塑造是不同的,因此,人们对建筑物装饰的时候,要考虑装饰完成后的反射效果。风格没有好坏之分,能使人产生共鸣,与人精神追求相统一是抽象的装饰理念实物化后的最佳效果。

1、装饰案例

以某文艺体育馆为例加以说明。该建筑物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跨度24m,一层(层高9.45m)是以篮球场为主的活动场;二层(层高7.0m)是以会议、文艺活动兼有的多功能厅。根据上述的功能需求,在装饰方案招标时,装饰理念的要求:一层“活泼、明快”、二层“素雅、活泼”。

一层活动场装饰共有5个参选方案。其中(a)方案用黑色网状吊顶搭配4个巨大的椭圆反光体,给人压迫之感;(b)方案在原混凝土框架结构上增加一个钢桁架层,属多余装饰;(c)、(d)方案理念空洞,缺乏新奇与特色;(e)方案是让整个空间营造“活泼、明快”,白色吸音板附在黑色钢架结构,增加点缀作用,钢架与高照度的灯具联接起来。以兰色和棕黄色为地板的色调,深度不同的灰色铝塑板饰面装饰墙面,刚好与本建筑的装饰理念相符。

二层多功能厅主要以会议为主,文艺活动为辅的场所。共有7个装饰方案参选。a、b、c、d方案主要突出了会议功能,整体装饰过于严肃,只在局部略有变化;e、f方案侧重舞台,白色主色调,斜顶,只满足了素雅一方面;g方案,顶部弧形处理,呈波浪状,天棚采用银白色铝塑板;舞池光源设置在定中央的弧形状的钢栅处,铝塑板饰面并水平分割条装饰墙面;门是配了红木雕装饰的实木门;音箱竖向设置,镂空木雕设计在舞台两侧。g 方案结合了装饰理念“素雅、活泼”。

2、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创新

应该让计算机控制的专用机器设备来完成大量的、重复的、高精度的加工。让人来设计和指挥生产及安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总成”装配式施工方式的施工现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装配车间或总装流水线。凡是进入现场的装饰材料不再是素材,而是经过预先加工的总成体系,是已经适合现场特定部位安装的组件。在施工现场不再见到“切”、“割”、“裁”、“锯”、 “焊”、“钻”、“刨”、“磨”、“敲”、“粘”、“粉”、“刷”、“抹”、“喷”十四道技艺为主的加工过程和影响环境保护的现象。而仅仅是将各种总成件进行搭配安装的过程。“总成”装配式施工技术管理,已不再是将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进行特定组合的方案编制管理过程,不再是按工艺、质量标准进行现场监控的技术管理。总成装配式装饰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施工深化设计。技术人员从事更多的工作内容是现场3D精密测量、相关机电配合数据收集、委托加工的分项总成设计、安装顺序设计、安装过程调节余量设计、以及设计结果的外加工清单编制、现场施程序编制。因此,现场技术管理内容、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

3、集成模块装配装饰施工方法的概念

装饰工程将零部件加工和构配件安装按照体系加以划分开来,构配件完全在工厂里加工和整合,形成一个集成模块或若干个集成模块,施工现场只是集成模块在六面体上的安装。而且,加工体系也绝不是仅仅局限在木装修等几个方面,而是覆盖所有装饰施工内容。

集成模块装配式装饰又是木装修工厂化的发展、延伸,它要求覆盖装饰工程所有工作内容。目的在于最终彻底消灭现场手工制作现象,使装饰行业摆脱目前落后现状,它带有整个施工方法改变的性质,与木装修工厂化相比较,集成模块装配式装饰具有提升装饰行业整体水平、带动装饰行业朝工业化发展的性质。因此,集成模块装配式装饰施工方法才是装饰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4、建筑装饰施工应注重节能装饰,提高效益。

4.1减少装修铝材使用量

铝是能耗最大的金属冶炼产品之一。减少 1 千克装修用铝材,可节能约 9.6 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 24.7千克。如果全国每年 2000 万户左右的家庭装修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可节能约 19.1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 49.4 万吨。

4.2减少装修钢材使用量

钢材是住宅装修最常用的材料之一,钢材生产也是耗能排碳的大户.减少 1 千克装修用钢材,可节能约 0.74 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 1.9 千克。如果全国每年 2000 万户左右的家庭装修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可节能约 1.4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 3.8 万吨。

4.3减少装修木材使用量

适当减少装修木材使用量,不但保护森林,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而且减少了木材加工,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少使用 0.1 立方米装修用的木材,可节能约 25 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 64.3 千克。如果全国每年 2000 万户左右的家庭装修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可节能约 5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 129 万吨。

5、装饰工程在建筑行业中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步必须进行装饰产业化改革(。引用现代企业管理办法降低成本,借用市场资源、应用高科技手段和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做好人性化、市场化需求研究,并且做好后期一体化服务工程的服务细节等)。二步是进行装饰产业商品市场化。(将采用市场平台化运作,扩张装饰产业业务量,进入国际化超市进行产业化商品宣传、并且给以消费者面对面的需求服务的交流,做到企业形象化宣传、一体化的服务理念。并从零散式业务扩张到集群式业务,达到批量化的业务量,这样就可以达到统一生产和管理,而且降低成本,满足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作实施。)三步是进行装饰工业化生产,以“三统一”、“四个无”效率式工作办法实施。(根据社会的要求和需要装饰工程的生产应该以高科技手段和技术、以及采用先进设备来进行细分化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安装。并且采用工厂式施工、组合式现场安装。做到无灰尘、无污染、无劣质材料、无质量问题达到健康、绿色环保工程生产。在这“三统一”、“四个无”的效率式工作方法上就可以大大节约生产、管理、安装成本。使消费者的投入成本降低得到更多利益和实惠,让更多的消费者自然消费,而且让社会的人们可以得到舒适、健康、环保的居家环境。)

结语

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篇2

[关I词]预制化加工;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施工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5-0098-02

BIM技术是利用工程项目所包含的各项相关数据进行建筑模型的构建,模拟施工工程所体现的全部信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BIM技术发展较晚,目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阶段,在项目管理及指导施工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

1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建筑工程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施工主要采用“现浇筑”的方法,由工人在施工现场进行操作,极大的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隐患,导致原材料及人力的浪费。装配式建筑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绿色节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均有其很大优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如缺乏规范和标准,预制化产业链及管理不完善,预构件标准化不统一等,导致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生产、施工以及维护过程中都存在问题。

2BIM技术应用现状

BIM技术完整的模拟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经过优化的模型,还可以体现项目各个时间点所需要的材料、施工工艺、预制预留等信息。BIM技术作为建筑信息化的核心,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实现建筑信息化,能很好的解决在项目工程各个阶段建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总策划力不足、施工技术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因此,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相辅相成,可以使建筑业更快更好的实现装配式施工。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优势

BIM技术相对传统技术而言主要有协调性、可视性、模拟性、出图性以及优化性五个特点。工程管理人员可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及BIM技术的特点,优化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技术交底等,从而提升设计、施工的准确性及质量。

3.1深化设计

在施工前利用BIM技术建立施工项目模型,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优化管线排布,并提交设计院进行审核,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模型,有效指导管线综合排布及预留预埋,从而降低装配式建筑可能出现的局部预埋件无法对接及回厂重造等情况。

3.2出图、交底及施工

相较于传统图纸而言,BIM技术强大出图功能可以为厂家提供准确的模型信息,指导厂家完成各个部件的预制加工,最终实现无缝对接。

3.3完善的运行维护体系

BIM技术作为全面的建筑信息模型,不仅可以在施工阶段指导施工,同时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运行和维护。经过优化得到的模型和实际完成的建筑保持高度一致,在模型中包含建筑物的各个系统,各个部件及组装信息。建筑信息模型实时同步模拟,无论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取相应的模型信息,高效实现建筑物运行维护。此外,即使建筑物需要被拆除,模型也可以筛选出可回收再利用的部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4BIM技术_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4.1模拟施工

BIM技术对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全构件进行分析整合,统一协调的实现模拟施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准确的体现装配式建筑在装配过程中的次序,直观的为施工人员展示建筑物的装配过程。

4.2预制构件

BIM模型可以指导厂家对建筑物所需的各种部件完成预制化加工,在出厂时对构件信息进行编码,并在管理中心保存构件的重量、安装位置等具体信息,根据构件的编码,将不同规格的构件准确配送到施工现场。编码后的构件,还将为建筑物的运行维护提供方便。

4.3现场施工

(1)材料的科学管理。BIM技术一方面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实现对不同施工阶段材料需求量的计算,及时准确的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避免窝工及现场材料过多现象;另一方面可以随时根据现场进度情况调整材料进场计划,实现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2)构件的实时监测。BIM技术对建筑物不同装配阶段的时实分析,在装配就位后,对构件的位置及组装细节进行校核,提高装配过程的安全性。

5结语

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篇3

相较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有着突出优势。(1)保证工程质量。传统的现场施工受限于工人素质参差不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而装配式建筑构件在预制工厂生产,生产过程中可对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控制,构件的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2)降低安全隐患。传统施工大部分是在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运输到现场后,由专业安装队伍严格遵循流程进行装配,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并降低了安全隐患。(3)提高生产效率。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由预制工厂批量采用钢模生产,减少脚手架和模板数量,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生产形式较复杂的构件时,优势更为明显;同时省掉了相应的施工流程,大大提高了时间利用率。(4)降低人力成本。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劳动力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工人整体年龄偏大、成本攀升,导致传统施工方式难以为继。装配式建筑由于采用预制工厂施工,现场装配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减少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数量近10倍。节省了可观的人工费,提高了劳动生产率。(5)节能环保,减少污染。装配式建筑循环经济特征显著,由于采用的钢模板可循环使用,节省了大量脚手架和模板作业,节约了木材资源。此外,由于构件在工厂生产,现场湿作业少,大大减少了噪音和烟尘,对环境影响较小。(6)模数化设计,延长建筑寿命。装配式建筑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对户型进行优选,在选定户型的基础上进行模数化设计和生产。这种设计方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对大规模标准化建设尤为适合。此外,由于采用灵活的结构形式,住宅内部空间可进一步改造,延长了住宅使用寿命。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标准、规范研究进展

国外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在工程设计中,制定了相关的设计规范。如日本的JASS14《混凝土幕墙》和JASS10《预制混凝土工程》,欧洲的《预制混凝土工程标准和应用手册》以及北美的《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1]。国内也制定了部分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规范[2]:《CL结构设计规程》(2006年)、《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2008年);《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技术规范》(2009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年)、《装配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2010年)、《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1年)。2014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于201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规程》是在全面总结我国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并参考借鉴了外国的先进技术,涵盖了设计、施工、预制构件生产、验收等环节,主要技术指标设置合理,能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需要,实施后将结束我国在装配式混凝土领域没有国家标准遵循的局面,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家部委正在起草的文件还包括《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十三五”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等。与此同时,另一个重要的国家行业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正处于草案阶段,正向多方征求意见。同时,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研究完善建筑产业化的建设标准体系和实施机制。标准体系针对现有的标准进行梳理;实施机制致力于研究传统设计和工业化设计的差异、图纸表达和审批制度的变化以及设计工作转移到施工现场后的转变。综上可知,我国装配式建筑正逐步向标准化建设发展。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90年代美国联合日本开展了PRESSS(PrecastSeismicStructuralSystem)[3]项目的研究。PRESSS项目对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是建立计算模型,为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开发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概念,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提供系统科学的设计方案,以满足不同地震设防区的要求。2003年,欧洲ELSA实验室开展了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ELSA实验室对单跨双榀、双跨双榀及不同楼板铺设方向的预制框架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研究。梁柱节点采用螺栓连接节点,部分节点的梁柱间放有橡胶垫。动力试验显示:预制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与现浇结构相当;橡胶垫缓冲作用强,有利于节点保持完整。2004年,同济大学对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研究[4]。2005年,同济大学课题组对三跨三层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1/5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东南大学对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榫式接头进行了试验[5]。天津大学对足尺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分析[6]。清华大学的钱稼茹等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新型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进行了开发研究[8]。上海大学参与成立了城建集团预制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上海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积极开展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研究。

3国内应用情况

上海城建集团于2011年成立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城建集团以高预制率的”框剪结构”及”剪力墙结构”为主,拥有“预制装配住宅设计与建造技术体系”、“全生命周期虚拟仿真建造与信息化管理体系”和“预制装配式住宅检测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三大核心技术体系。城建集团建立国内首个“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件库”。城建集团实行BlM信息化集成管理,已实现了利用RFID芯片,以PC构件为主线的预制装配式建筑BIM应用构架的建设工作,并在构件生产制造环节进行了全面的应用实施。目前企业已制定的标准有:《上海城建PC工程技术体系手册》(设计篇、构件制造篇、施工篇)、上海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体系施工、质量验收规程》、上海市《预制装配式保障房标准户型》。中南NPC成立了国家级“可装配式关键部品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生产基地,NPC技术(全预制装配楼宇技术)是一种新型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技术。该技术用于解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上下层竖向预制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即将颁布实施的JGJ1-2014《国家行业标准》将之定义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浆锚连接技术。在已完工程中经院士专家鉴定测算,整体预制装配率达到90%以上,每平方米木模板使用量减少87%,耗水量减少63%,垃圾产生量减少91%并避免了传统施工产生的噪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住宅工业”行业类别核准成立的新型住宅制造企业,是我国唯一一家综合性的“住宅整体解决方案”制造商。远大住工PC(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节水、节能、节时、节材、节地、环保的五节一环保特点。2012年推出第五代集成住宅(BH5),先进的第五代集成建筑体系,运用当今世界最前沿的PC(预制混凝土构件)、应用开放的BIM技术平台,建立健全并丰富和发展了工业化研发体系、设计体系、制造体系、施工体系、材料体系与产品体系,具有质量可控、成本可控、进度可控等多项技术优势。

4未来发展和重点研究方向

4.1基于BIM的一体化项目实施(IPD)应用研究

2007年,加州委员会和美国建筑师学会联合的IPD(IntegratedProjectDelivery———一体化项目实施)指南,对IPD进行了定义:通过协作平台,对体系、人力、实践和企业结构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所有参与方的见解和才能,通过设计、建造以及运营各阶段的共同努力,使建设项目达到最大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IPD模式贯穿项目建设的全部阶段,包括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建造阶段,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院等各方高度协调合作,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IPD模式适用于大规模项目,有利于项目成本的节约。因此,尽管当前建设项目的交付模式种类繁多,IPD却已经在行业内得到大力推广。当前国外实践IPD与BIM协同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多。利用BIM软件建立的建筑模型可视性强,交互性高,数字化程度高,同时具备开放的数据标准,有利于信息及数据的共享。在IPD模式下的项目,BIM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设计协同、可视化、估价、施工重难点模拟、碰撞检测、设备管理、场地分析等方面[9]。目前由于受国内建筑发展模式的制约,建筑业在IPD模式下缺乏相关法律体系及合同范本,应用环境也还处于培养期,BIM技术全面推广还有待政府和企业的努力。

4.2预制构件的模数化及标准化研究

模数化及标准化研究包含两个方向:第一要对全产业链资源进行整合,全产业内推行模数协调;第二要实现统一价值导向,建立技术标准。住宅模数协调准则是建设者、施工方、设计者在装配式建筑的建设中共同遵循的统一准则,是建筑标准化的依据,因此要大力推行住宅模数协调准则研究,要加强构配件尺寸与建筑的配合、协调、定位。目前我国已制定GBT50100-2001《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部品模数与建筑协调体系的完善,加强预制构件尺寸统一协调,开展构件通用性及接口技术研究。目前,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研究已有了重要进展,中国第一个“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件库”已由上海城建集团初步完成建设。第一批标准化预制构件数据库共90余个,目前已应用于万科、保利等项目。为全面覆盖市场现有房屋类型,今后应加强标准化部件多样化组合的研究。

4.3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研究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抗震研究的研究仍较少。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抗震研究的重点在节点,装配式建筑节点的抗震性能与现浇节点存在差异,其力学特性对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对装配式建筑节点抗震性能仍需进一步研究。同时,要加强各类型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应及时依据最新且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对现有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条文应及时更新。

5结语

装配式建筑有许多传统建筑无法比拟的优点,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仍高于传统住宅的成本;设计存在局限性,缺乏结构体系优化研究;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落后,复杂构件的安装很难满足精度要求。受限于这些因素,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及推广。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国家必须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定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行指导并做好制度保证;应进一步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各类结构体系规范。各科研机构应加强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的开发研究,对装配式建筑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加强体系优化研究,制定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法;针对装配式建筑特点,应结合BIM等最新技术利用工业化管理的方式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推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

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水电安装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045-0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水电安装项目也不断增多,而水电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有的水电工程在交付使用后出现漏水、漏电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有的甚至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和工程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水电安装质量,认真分析水电安装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水电安装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整体质量。

1 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问题

1.1 给排水安装工程的质量问题

给排水安装工程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建筑工程的水管安装中,有些工程所采用了管壁厚度不够,镀锌管锌层太薄,铸铁管外壁粗糙,承接口不规范的水管,有的甚至有砂眼、裂缝等质量问题,这些都可能会造成施工后水管渗漏。其次,在管道安装过程中却未认真清除在管道内部存在的淤积物;管道安装后预留排水口密封不严,导致杂物垃圾等进入管道内;管道铺设时排水管坡度控制不好等都会导致堵塞。第三,阀门、开关作为水管管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给排水安装工程中非常重要。阀门、开关安装过程中主要存在规格、型号及密封性等不符合设计要求等问题,有的阀门公称压力小于系统试验压力,影响了正常开关及阻力、压力调节等功能。

1.2 电气安装的质量问题

电气安装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路敷设不合格。具体表现为PVC电管的粘接不够牢固;安装输电线的钢管管壁较薄;进盒部分没有垂直布线,天花板中敷设的电缆没有穿管保护,金属线槽和支架接地不可靠,有的初装修住宅工程配管仅仅安装到分户箱,吊顶上的导线未进穿管保护;线路敷设时暗管转弯半径太小,没有使用弯头连接等现象,导致穿线困难,甚至损伤导线;暗管走向绕道,存在着过多的不必要弯曲。

第二,照明器具及开关等安装不合格。具体表现为照明器具中灯具未设置挂线盒、软线吊灯灯头线长度不够,固定灯座的螺栓不相符。开关、插座、配电箱的安装中存在开关位置不正确,插座接线错误等现象,安装的插座离地面的高度不一致;配电箱面板和墙面之间存在较大缝隙,布线不整齐,输电导线没有绑扎固定,多组输电线没有搪锡或压接,有的甚至被剪断,配电箱内输电线颜色没有区分,箱内零线和地线绞接在一起,总配电箱内没有安装接地的接线柱等。

第三,防雷接地不合格。具体表现为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有虚焊、夹渣、咬肉、焊缝不饱满等质量问题;焊渣不敲掉、避雷带上的焊接处不刷防锈漆;接地线的连接方法不正确;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时,未加设补偿器,穿墙体时未加保护管;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高出屋面的构筑物或金属物体无防雷装置等。

2 建筑工程水电安装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不严

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是水电安装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而水电安装工程中存在的管道渗漏等现象,大部分都是由于材料本身质量不合格造成的。对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严是造成建筑材料存在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工程质量的安全隐患。建筑安装材料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材料验收人员对材料验收不严格,使得不合格的产品用于安装工程中,从而导致大量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用到工程上,造成安装材料难以符合设计需要,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2.2 施工方案设计流于形式

施工方案的设计是水电安装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图、技术方案、工艺流程、检测手段、安全方案等。然而,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不太重视方案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对施工方案设计的审核不严,导致施工方案设计不规范,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使施工方案设计流于形式,无法为水电安装质量提供技术保障,经常发生质量事故。

2.3 质量验收标准执行不力

我国已经颁布了建筑给排水与电气安装相关质量验收规范。然而,由于安装现场技术人员与监理人员也对安装工程缺乏严格要求,监督力度不够。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心都不强,检查把关不严,在水电安装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质量验收标准,使自检流于形式,致使很多工程中使用了以次充好,甚至用不合格建筑材料等都影响了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

3 建筑工程水电安装质量问题改进措施

3.1 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由于建筑材料和设备质是建筑施工的基础,为了避免由于建筑材料质量所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所以施工单位从材料和设备选用、采购、供货等方面都必须严把质量关,主要检验进场的原材料和设备是否具备出厂合格证,产品性能是否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技术标准,技术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对检验不合格的建筑工程材料进行清退,不得使用,从源头上保证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

3.2 做好施工方案设计和技术交底

施工方案设计包括工程概况、施工准备部署、材料采购、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资料管理等。施工单位为了保障和提高工程质量,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水电安装施工方案设计进行认真审核。在施工方案设计完成后,应该对操作人员和施工人员做技术交底工作,使其明白各自施工任务及要求,对工程要求、技术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沟通和协调,以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3.3 严格执行质量验收标准

工程质量验收是工程质量改进的关键环节,为了将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就必须认真执行相关质量验收标准,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杜绝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要认真执行工序交接检验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转入下道工序。

4 结语

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将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麻烦,甚至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因此,要严格控制水电安装工程质量,消除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组织质量检验、控制是保证水电工程安装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自检、交接检、专职检等多种验证方式对质量进行控制,制订及时、有效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完善质量监督和管理体系。以质量持续改进作为切入点,实现各道工序质量的不断提升,才能确保整个建筑水电安装的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姚明.建筑工程水电安装的质量问题与改进对策探讨[J].市政建设,2012,11:112-113.

[2] 贺平.民用住房水电安装有关问题的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07,6:51-52.

[3] 刘祖高.水电安装质量通病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5:87-89.

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篇5

关键词:安装配合;土建施工界面;技术管理

在土建施工界面上存在着大量的管理协调工作,管理人员在管理施工界面时,必须要从组织、技术、经济及合同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土建施工通常会涉及到工程结构、测量、水电、电气、装修等部门项目,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安装配合,加强技术管理。本文主要是从技术方面对土建工程施工界面的安装配合管理工作,以土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施工为例,以此保证土建工程施工界面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

一、土建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安装配合的技术管理

1、在土建工程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根据土建结构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技术要求,比如在预埋基础型钢、进户管线、穿墙穿梁套管及设备等工作时,应进行何种技术操作,而在土建结构施工图纸中要将这些技术要求进行标明和反映。

2、土建工程施工之前,安装技术人员要和土建施工人员密切配合,对土建施工图纸和安装施工图纸进行仔细审核和校对,安装技术人员要理解土建施工图纸中的要求,并要对土建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进行了解和掌握,尤其要密切注意建筑梁柱、地面和屋面的连接技术和连接方法,在安装施工之前,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保证安装施工方案和土建施工方案相互配合,可以相适应。在土建工程施工之前,要加强加工制作,并要将工程施工的相关预埋件、预埋管线、接线盒及套管等进行准备。首先要及时制定施工方案,然后预埋和预留工作。安装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图纸、施工技术文件以及施工验收规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并要在施工之前做好施工交底记录、签发等工作。

3、在土建工程施工时,安装施工人员要将土建施工人员做好配合工作,做好强弱电专业的电缆穿墙、给排水管道和防水套管预埋工作。在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对套管的轴线、标高、尺寸、数量及材质进行控制和核查,保证套管各项质量都符合相关要求。防止在对套管返工或维护修理时,对建筑墙体防水工程造成影响,出现渗漏现象。在预留塑料套管孔洞时,要在土建施工图纸上进行标明,工程负责人员和质量人员要对施工图纸进行核查,保证土建工程施工时不会出现遗漏和错误现象。在基础工程施工阶段,要合理安装地下管线,在对给排水管道进行预埋时,要做好施工准备,进行有效的现场测绘,加强预制加工管道,并要在施工现场对套管进行定位、预埋和铺设。管道在铺设完成后,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做好灌水水压实验,有效交付土建浇捣混凝土。

4、在配合电气专业工作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基础底板的接地连接工作。建筑物桩基破桩后,可以采用圆钢和镀锌扁钢,将接地电阻的干线进行引出、测试,并要在接地测试铁板将其进行测试。

二、土建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1、混凝土楼板浇筑。在电气、通风等项目的套管预埋及钢筋绑扎工作中,要进行密切配合,通常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搭设模板,给排水和通风等管道洞口进行预留,将柱头立筋、框架梁筋及下层钢筋等进行绑扎,有效预埋电气管线。然后将柱头箍筋及上层钢筋进行绑扎,进行外模搭设,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绑扎下层钢筋没有绑扎上层钢筋时,安装人员要与土建人员相互配合。在安装作业中,要做好施工准备,加工预制管道,将接线盒和接线箱的位置进行测定,并及时进行固定。随后及时处理变形缝,进行接地跨接。同时在土建工程结构施工中,要将预埋件在结构图中进行标明,比如将电梯井道内的轨道支架预埋铁件由土建人员进行施工,当预留孔道超过300毫米时,可以由土建人员进行施工,但相关人员要对工程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避免工程施工中出现遗漏和错误,并做好及时的接地环网焊接工作。

2、预制楼板的施工。在预制楼板时,必须要密切配合机电安装专业,并在建筑合适的位置照明工具和火灾报警探测器进行安装。在吊装楼板时,要将楼板的排列顺序进行编排,与土建施工人员进行密切配合,选择合适的接线盒安装位置,保证接线盒位置布置的对称,成排安装。当楼板上面有相互交叉的电线时,要尽量绕开电线叠加处,可有效防止对楼板制作造成影响。在楼板接缝处有电线管暗配时,可以不用接线盒,直接使用管子将其引下。

3、梁柱结构施工。通常在构件预制厂进行梁柱结构的预制,在安装之前,安装人员和土建施工人员要及时进行强弱电专业的技术交底工作。当预制件比较规则时,要在预埋厂将电线保护管和预埋钢板进行预埋。当预埋件不便安装时,可以相应的安装钢板和木砖,也可以将钢筋头进行埋入,便于使用铺设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安装。在施工现场进行梁柱浇筑时,要严格按照配管方式进行施工。当管线、开关和插座安装完成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在预埋穿梁的给排水、消防及风管套管时,安装人员要与土建施工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对施工现场的施工配合方式进行有效协调。在安装过梁套管时,不要将主筋和腰筋进行割断。当钢筋有着较大的直径时,必须要进行割断时,要采取相应的可靠方式。另外,要加强滑模施工和清水混凝土施工。

三、配合安装土建施工界面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楼板裂缝。在楼板内预埋管线时,当集中了多根管线时,要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当有着较大直径的预埋管线时,并且管线密度集中时,而在敷设线管时,会出现重合,这样很容易出现楼面裂缝。同时施工人员在踩踏楼板时,会导致钢筋弯曲,也出现楼板裂缝。这时就要加强楼板裂缝预防措施,可以铺设临时跳板,将应力进行分散。每平方米钢筋小马凳要超过3只,降低工作人员对钢筋的踩踏次数,并要尽量从钢筋小马凳通行,不能对楼板的中间位置进行踩踏。

2、防止预埋管件出现偏移和损坏。为了防止在预埋管件,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管件出现偏移和损坏时,必须要加强预埋管件的管理工作。这时在混凝土浇筑时,要由专门人员对安装作业进行监护,当出现损坏的管路时,要及时修复管理,保证预埋管件出现偏移和损坏。

总结

在安装配合土建工程施工界面的技术管理时,要加强各方面的技术管理,所有工作人员要加强沟通协调工作,保证土建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钱荣斌.安装配合土建工程施工界面的技术管理[J].中国产业,2010,36(11):556-559.

[2]周国峰.安装配合土建工程施工界面的技术管理[J].民营科技,2011,34(05):113-115.

[3]汤云川.安装配合土建工程施工界面技术管理[J].商品混凝土,2013,37(07):109-112.

[4]姜红斌.安装配合土建工程施工界面的技术管理[J].低温建筑技术,2009,25(04):1109-1112.

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篇6

关键词:BIM技术;高层住宅;安装应用;

一、BIM应用在住宅区

目前城市住宅区空间的开发存在规划设计系统体系不够完善、施工困难、后期维护管理体系不足等诸多问题。将BIM技术运用于城市高端住宅区是解决上述困难成为可能。该技术以立体设计为根本,以可视化为载体,将信息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有助于解决周期内各阶段、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遗漏”和“交流阻塞”等问题,能够促进方间的相互交流,对提高效率有重要的价值。

二、实例分析

1.本工程采用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1000m2,建筑高度54.1m,梁柱节点现浇及楼板是预制现浇叠合,其他构件工厂预制,预制率达到70% 以上。

2.设计阶段。设计阶段前期,设计师既要考虑方案户型的舒适、实用、安全、节能,同时又要从业主的角度出发考虑方案的经济性; 另外由于预制装配式住宅自身的特性,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建筑对象的构件化、模数化。所有的这些因素若是基于二维的方案来进行比选和优化,过程将是异常繁杂,往往大部分要素的核心数据需要不断手动计算及调整。应用 BIM 技术,设计师从规划阶段就创建项目的体量模型,使用专业的分析软件对各种方案进行了日照分析、环境分析等,并结合分析数据在虚拟环境中对模型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最终确定该项目的最优方案。另外,建筑、结构、风水电各专业设计师在同一个模型中基于协同的方式同时分别创建了各专业的模型,基于 BIM 模型的协同设计让设计师抛弃了传统的各自先单独设计再相互提资的落后方式。每个专业设计师一旦更新了自己的模型,其他专业设计师可同步查看最新结果,可以及时调整自己专业的模型从而避免不应存在的碰撞,即各专业设计的时候就是在提资,这样大大提高了各专业之间配合效率,又能避免相互之间的碰撞。当各专业设计工作完成,项目的整体模型也就整合完成,这个模型就是项目的建筑信息数据库,项目参与各方可以基于此模型随时提取所需的相应的信息,比如生成门窗明细表、面积示意图及各专业施工图。

3.深化设计阶段。

(1)由于住宅的大部分构件都是在工厂完成。在此阶段,深化工程师提取出设计阶段 BIM 模型中的结构模型,包括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主筋的长度、半径、等级、箍筋的数量、间距、加密区及非加密区的详细布置等等都可以直接在形象的配筋节点对话框中设置,但是由于 Tekla毕竟是一款是从国外引进的 BIM 软件,它内置的配筋节点还无法包罗万象,本项目中复杂的柱、梁等配筋就无法找到合适节点来自动生成,于是深化工程师在 Tekla 中进行了二次开发,创建了针对性的参数化节点库,这样只要点击某个参数化配筋节点再框选所要配筋的对象,所有对象的配筋就自动完成,然后工程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局部调整某些对象的配筋参数即可完成配筋工作。

(2)我们需要在深化设计阶段从配筋完成的 BIM 模型中找到原有设计的不合理信息继而优化我们的设计。完成配筋的整个 Tekla BIM模型钢筋错综复杂,由此模型生成的 PC 构件图将直接用于指导加工生产和现场吊装,模型中 PC 构件主筋、箍筋、拉结筋、K支架等是否存在不合理碰撞,这是预制梁柱连接部位,预制梁 a,b,c 均有25mm搁置在下方预制柱a的顶部,中间的灰色区域需要在现场浇筑完成。这个区域梁和柱的主筋密集交错排布,一旦发生碰撞,这将给现场的吊装带来极大地不便。无论是返回到工厂修改或是在现场整改都将延误工期,造成大量的人工及材料的浪费。我们利用 Tekla Structures 软件自带的碰撞检查功能可以很好解决这样的隐患,在深化设计阶段就发现问题并可以很方便地利用钢筋的参数进行设置调整,避免施工阶段的返工。

4.施工阶段。

(1)建筑施工是复杂的动态工作,它包括多道工序,其施工方法和组织程序存在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目前对施工方案的优化主要依赖施工经验,存在一定局限性,而模拟施工过程就是通过仿真手段,设计和优化施工方案,同时也可以发现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在 BIM 模型中导入 MS Project 编制完成的项目施工计划甘特图,将3D模型与施工计划相关联,将施工计划时间写入相应构件的属性中,这样就在 3D模型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素,使其变成一个可模拟现场施工及吊装管理的4D模型。在4D模型中,可以输入任意一个日期去查看当天现场的施工情况,并能从模型中快速地统计当天及之前已经施工完成的工作量。

(2)除了进行项目的 4D 模拟之外,我们还将设计阶段完成的 BIM 模型导入进 DassaltDelmia 中,根据施工方案对项目进行动态的施工仿真模拟,在虚拟模型中未建先试,对标准层吊装的每一个步骤进行精细化模拟仿真,查找项目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动态干涉,从而提前规划起重机位置及路径、定制并优化构件吊装计划,使吊装过程更加有序性、科学性。最终生成施工指导视频让施工人员提前掌握施工细节、更加直观地了解施工工序。此外,我们以设计阶段的 BIM 模型为基础,整合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构件生产阶段及施工阶段的关键信息,创建BIM 中心数据库,同时自主开发了基于 Web 方式 BIM 模型交互式接口,实现了基于 Web 方式的项目实时进度模型远程查看,项目管理人员和业主可以随时随地登入上海城建集团工程信息管理平台浏览项目的实时进度模型,为项目的高效管理提供了便捷性。

5.运维阶段。项目竣工之时,我们将包含构件几何尺寸、配筋、生产、施工等关键信息的 BIM 模型提交给业主。结合预制构件中预埋的芯片,业主可以随时查看任何一个预制构件的几何信息及其在生产阶段的质量检测情况,实现构件质量信息可追溯; 包含构件配筋信息的 BIM 模型也为住宅的二次装修带来极大的便利; 基于此模型,可以整合利用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自动收集建筑即时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建筑的设备运行状态; 此外还可以进行三维的住宅租售情况分析及虚拟展示等。所有这些都将为业主之后的建筑运行维护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住宅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带来可能。

目前BIM模型研究还偏重于设计阶段的应用,对于施工阶段比如将RFID 辨识技术与BIM 模型结合,围绕构件的制造、运输、装配过程实现预制建筑建造的全过程动态可视化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许俊青,陆惠民.基于BIM 的建筑供应链信息流模型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l,25(2):138-142.

[2]王青薇,张建平.基于BIM 的工程投资控制研究[J].工业建筑,2011(1):1016-1019.

[3]宝琦.基于BIM 的工业建筑协同设计[J]. 工业建筑,2010(10) : 84-86.

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篇7

关键词:装配式变电站预制板ALC板

Abstract: with the "green economy, low carbon economy" idea promotion, become the important construction fabricated subst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Guangdong's first 500 kV substations to main buildings, fabricated the firewall, the walls of the scheme being exploration, control building adopts steel frame + reinforced truss floor + ALC board, single building the door frame of + pressed steel plate, firewall and wall using cast-in-situ concrete column obligate grooves panel ALC board.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fabricated scheme to build speed, field work less, saving labor force, and quality control is strong, emissions reduction, noise reduction in energy saving, also have incomparable advantage over conventional substation. The building materials, structure, cost control, etc have great differences with conventional substation.

Keywords: fabricated prefabricated substation ALC board

中图分类号:TM4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土建建设模式暴露出一系列缺点: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材料消耗多,环境污染大,质量控制难等。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到工地,利用施工机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建造速度快,现场作业少,节约劳动力、质量可控性强,在节能、减排、降噪方面也有其独特优势。由于上述优点,装配式建筑在国外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华东地区也对装配式变电站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工程实践[1] [2]。

广东省内某500kV变电站主要建(构)筑物采取了装配式设计方案。该变电站围墙内占地面积为42506平米。围墙总长度963.5米,高度为2.5米。主变防火墙高度为8.3米,共4面。并联电抗器防火墙高度为6.5米,共16面。主控通信楼为两层建筑物,建筑面积约1800平米(含电缆间)。另有配电室、泵房等单层建筑物。

对比研究了主要的装配式材料,论述了该500kV装配式变电站的建构筑物方案,对比分析了装配式与常规式的造价差异。

2 装配式材料研究

2.1 墙体材料

预制大板材是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墙体材料。目前市场常见的预制大板材有:蒸压素纤维水泥板(CCA板)、石膏板、埃特板、压型钢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ALC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GRC板)等。

CCA板、石膏板、埃特板和压型钢板属于轻质薄板,保温、防火性能一般较差,用于有保温防火要求的建筑需要另设保温(或防火)棉。压型钢板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比较适合变电站的水泵房、中央配电室等采用轻钢结构的附属生产建筑物。其余板材由于防水性能较差,一般用于建筑室内装修作轻质龙骨隔墙板。

与轻质薄板相比, ALC板及GRC板的保温、隔热、防火性能较好。100厚的ALC板墙耐火极限、隔声量分别为3.23h、40.8dB,外墙150厚就可满足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节能要求[3]。相对于GRC板,ALC板已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并已在电力工程推广应用,技术更为成熟[4]。采用ALC的墙体,室内可直接刮腻子和涂乳胶漆,外装修有多种做法,可以刷外墙涂料、贴墙面砖,也可干挂彩色压型钢板、铝合金板等轻质板材。完成后的装配式建筑室内外观感与常规建筑差别不大,较易为人所接受。ALC墙板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做面层前均无需抹灰,节省了施工工期。另外由于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和防火防水性能优越,ALC板还可用于露天的防火墙和围墙。

ALC板的外装修材料可选用铝塑板、外墙涂料、墙面砖、石材等。铝塑板及外墙涂料都存在耐久性问题,特别是酸雨较多的广东地区。石材除了造价过高外,还因为重量过大而不能直接挂在ALC板上。贴墙面砖则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并需要湿作业,与装配式变电站宗旨相违背。外墙采用压型钢板,全干作业且施工安装效率高,耐久性和维护成本低,可回收利用,更符合装配式变电站的发展趋势。

2.2 楼板材料

钢筋桁架楼板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楼板形式,常用于民用多高层钢结构的楼屋面板,目前在华东地区变电站及工业厂房中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其主要受力钢筋以钢筋桁架形式在工厂焊接在镀锌钢板底模上,现场施工只需铺设绑扎部分分布钢筋,利用镀锌钢板底模直接浇注混凝土。这种楼板的主要优点在于现场无需搭脚手架并且减少了钢筋铺设绑扎工作量,因此可以有效加快施工进度。然而,作为一种新型楼板,钢筋桁架楼板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是目前生产厂家少且价格偏高,国内厂家基本集中在江浙一带,异地运输成本较高;其次,相关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尚不完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3 主要建构筑物方案

基于对上述装配式材料的研究,该500kV装配式变电站采用了如下方案:

主控通信楼:主结构采用钢框架(箱型柱+H型钢梁),楼屋面采用钢筋桁架楼板,围护墙体为150厚ALC板,内墙刮腻子刷乳胶漆,外墙挂压型钢板。钢结构采用冷喷锌防腐体系。部分装修要求较高的房间,采用铝合金穿孔板吊顶,石膏板封闭H型钢梁侧面。其它房间直接利用钢筋桁架楼板底模压型钢板作为天花。

单层建筑物:主结构采用门式刚架轻钢结构,外墙采用内外两层单层压型钢板夹棉和复合压型钢板,屋面为双层压型钢板复合保温隔热屋面。

防火墙及围墙: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柱设凹槽,横装150厚ALC板。围墙顶部采用ALC花纹装饰板。ALC板的两端嵌镶在钢筋混凝土柱预设的槽内,空隙用细石混凝土填实。墙板表面涂丙乳密封液一道、披防水腻子一道、刷外墙防水弹性涂料两道。

4 造价对比

常规500kV变电站中,建筑物一般采用混凝土框架砌体填充墙,内刷涂料外贴瓷砖;防火墙一般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围墙一般采用砖砌。该变电站采用装配式方案后,土建造价为911.76万元,相对于常规式造价509.79万元增加了约80%。可见采用装配式方案后,土建造价增加较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墙体材料ALC板及楼屋面钢筋桁架模板均为异地采购,单价较高;

由于建筑立面效果受围护压型钢板质量影响很大,采用了单价较高的知名厂家产品。

5 结论

该500KV变电站采用装配式方案后,土建造价增加了约80%。但土建施工工期减少了约两个半月,现场湿作业和施工废料大幅度减少。装配式方案在工期、环保方面表现出很大优势。

综合考虑防火、防水、隔声、保温隔热、外装饰等性能,ALC板是目前最适合装配式变电站的墙体材料。目前主要困难在于其厂家集中在江浙一带,异地采购成本较高。但推广应用后,其运输成本问题应会逐步得到改善。

防火墙采用装配式方案后,避免了清水混凝土大模板的现场拼装,减少了现场混凝土浇筑量和降低了施工难度,各方面优势十分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防火墙方案。

参考文献

王尉, 王磊, 杨明.“两型一化”变电站设计的初步实践. 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第41 卷增刊,2008 年7 月.

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篇8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预制构件

1BIM技术对于构件预制的把控

1.1构件生产的精准度

一个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会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建筑构件的精准度。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构件,不论多么微小,都应当保证其精准度,否则整个建筑都有可能因为这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构件而受到影响。在进行装配工程时,工作人员应当与相关部门进行探讨,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全部包含在内,而后对每一个构件进行详尽的设计,并监督其生产过程。在生产的第一线,一定要保证构件的精准度足够高,以避免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而利用BIM技术,则能够有效的提高构件精准度,提高建设效率,有效解决这些在拼装式建筑中常见的问题。

1.2构件的运输

在运输构件的时候,相关工作者也应当加强对构件的监督与管理。相关参与人员应当对各种突发状况进行探讨,并严格控制运输路途的长短以及运输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以求能够对各种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如果在运输构件时出现堵车等情况时,运输人员首先要对本路路况进行了解,并快速了解周边其他路径的路况,再三对比之后选择一条最佳路线,防止发生超时送达指定场所的事情发生。对于大件物品以及易碎构件的运输,运输人员应当首先保证构件的安全,对构件进行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开始运输之前,相关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整个过程进行详尽的模拟,以求能够安全送达目的地。

1.3构件库存管理

在构件被送到指定地点之后,对构件的管理是否合理与安全,也是现在相关管理人员所关心与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在,相关工作人员已经能够较为熟练的在对拼装式建筑的构件进行管理时使用BIM技术,通过BIM技术的模拟,来对构件的行程进行规划,并有效解决了在对构件进行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因此,BIM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节约了成本,并有效避免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2施工过程的管理把控

2.1构配件的生产和应用过程引起注视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时,相关部门应当提高对构配件质量的重视程度。很多装配式建筑工程都因为相关部门忽视了构配件的质量,造成构配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了损伤,无法在实际建筑中发挥其本来的作用。而在生产构配件时,应当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原材料的作用,提高其利用率,减少浪费。构件在实际被应用的过程,也同样应当受到工程管理人员的关注。

2.2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作为新兴产业,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十分迅速。而我国装配式建筑的设备水平远远落后于该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便出现了需求与供给上的不平衡。工程对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对精度的要求也非常高,但是实际工作设备却难以达到工程所规定的要求。因此,在开始工程之前,相关人员一定要提前做好测量与规划工作,以弥补设备上的不足。

2.3对人才进行培养

任何工程的进行,都需要有相应的人才作为建设的保障。对装配式建筑这一新兴产业而言也同样是如此。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只有在保障工程参与人员整体素质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减少因为人为因素而为工程带来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一是留住已经培养好的人才,二是发掘有潜力的员工并对其进行培养。从参与人员素质方面来保证工程质量。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利用BIM技术进行仿真模拟

BIM技术可以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以及施工现场进行仿真模拟,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此外,BIM技术对施工现场的还原能力还可以应用在施工流程规划方面,帮助相关人员指定更加完善的施工流程,以保证工程实施过程的安全以及建筑物的质量。所以,BIM技术在拼接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对信息的收集、处理

施工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这有利于相关人员对图纸进行更加详尽的设计,以保证施工人员对工程有着足够的了解。BIM技术对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对相似工程的建设计划以及建设进度进行了解,帮助本工程进度计划的制定。对自身建筑构件进行详尽的分析,以帮助施工人员安全进行装配施工。只有把各种信息都分析透彻,才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精准度与安全性,才能够保证建筑的质量。

4结束语

现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才刚刚起步,许多配套的功能与机制的发展还并不完善,因此有着非常辽阔的发展前景。BIM技术能够完整的模拟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若是能够将BIM技术合理的应用在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工作中,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效率与工程质量,并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吴良涛.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0):60-62.

[2]蒋春迪.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1):31-34.

上一篇:自我启发式教育范文 下一篇:国际直接投资的风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