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范文

时间:2023-10-20 11:17:48

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

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篇1

关键词:场地边坡;锚杆(索);喷锚支护; 加固效果; 监理情况分析;

重庆奎星置业有限公司J、K组团环境治理及挡墙加固工程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临江门至一号桥的山麓斜坡地带。场地±0.00=192.90m,坡顶已有公路路面标高为226.5∽232.5m,坡脚场地平基标高为192.60m(-9层),场地完全平基后将形成长约110m,高20∽39m左右的高切坡。

根据场地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结合场地边坡的平面布置要求和已有挡墙目前现状,①对已完工的锚杆喷射混凝土挡墙地段:采用预应力锚索+钢筋混凝土柱+联系梁进行永久性支护;②对已有公路条石挡墙地段:采用锚杆+钢筋混凝土柱+联系梁+板进行永久性加固支护(条石挡墙墙脚采用C20混凝土封脚处理);③对杂填土较厚的地段:采用人工挖孔桩+锚杆+联系梁+板进行永久性支护;④其余地段:板肋式锚杆挡墙进行永久性支护。

一、 基本规定

1. 审核施工单位具备相应施工资质,有相应的边坡工程质量管理和施工技术标准。边坡施工项目应有施工组织时间和方案,并经审查批准。

2. 对永久性加固支护坡段采用正作法施工。对杂填土较厚的地段和板肋式锚杆挡墙进行永久性支护地段采用逆作法施工。分分段跳槽长度不大于12m,分段的高度不大于4m。

3.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实物检查:对原材料、构配件、器具等产品进场复检抽样。对砂浆,砼强度等按国家规范、标准进行见证取样送检。资料检查:对原材料、构配件、器具等产品合格证,进场复检报告。施工中工序检查,见证检测报告,隐蔽验收记录等。

二、 锚杆(索)工程

1. 锚索的孔径为150mm,主筋为9×7φS(钢绞线φS的直径d=15.2mm,强度标准值fptk=1720N/mm2,强度设计值fpy=1220N/mm2),锚索与水平线夹角20°;锚索采用M30微胀水泥砂浆在2∽3个大气压下压力灌注。

2)锚固段长度:应锚入中等风化岩石内不少于8000mm。

3)施工前,锚索应进行性能试验,性能试验锚杆的根数为3根(锚固长度为设计锚固长度的0.6倍)。施工完后应进行验收试验,验收试验锚杆的根数为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试验荷载值为设计值的1.1倍)。

4)锚索的轴向拉力设计值:1200kN;锚索的锁定值为500kN。

5)应保证锚索与柱、联梁的整体连接。

6)土层及强风化岩层中的锚索应进行防腐处理,可采用油三度沥青玻纤布缠裹二层,最后装入塑料套管的方法。自由段两端100∽200mm长范围内用黄油充填,外绕扎工程胶布固定。

7)锚头的锚具除锈涂防腐漆后应用钢筋网片罩(每100设置1片,共设5片)、采用400mm×200mm的C40素混凝土封闭。

8)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及连接器必须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及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

9)锚索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锚索施工前,应查明锚索施工区建(构)筑物基础、地下管线等情况;判明锚索施工对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影响,并拟定相应预防措施。

(2)锚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锚孔定位尺寸不宜大于20mm;

B)锚孔偏斜度不应大于3%;

C)孔深超过锚杆设计长度0.5m左右。

3)锚杆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杆体应保持直顺,避免扭压、弯曲;

B)锚索与注浆管宜一起放入钻孔,注浆管内端距孔底宜为50∽100mm。

4)灌浆材料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泥应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应低于425号;

B)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宜采用中细砂,当采用特细砂时,其细度模数不宜小于0.7;

C)浆体配制的灰砂比宜为0.8∽1.5,水灰比为0.38∽0.5;

D)浆体材料28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用于全粘结型锚杆时不应低于25MPa。

锚索施工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的有关要求进行。

原有锚杆锚入现有板中,锚入长度为35d;在原有锚杆处增设水平及竖向的钢筋(内外各2Φ25),同长配置。

2、锚杆工程

(1)锚杆的孔径为150,主筋为3Φ28(Φ:HRB400,强度标准值fyK=400N/mm2,强度设计值fy=360N/mm2),锚杆与水平线夹角20°;锚杆采用M30水泥砂浆在2∽3个大气压下压力灌注。

(2)钢筋接长:应采用机械连接,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的规定。

(3)锚固段长度:应锚入中等风化岩石内不少于4000mm。

(4)施工前,锚杆应进行性能试验,性能试验锚杆的根数为3根(锚固长度为设计锚固长度的0.6倍)。施工完后应进行验收试验,验收试验锚杆的根数为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试验荷载值为设计值的1.1倍)。

(5)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 380 kN(3Φ28)。

(6)应保证锚杆与桩、肋柱的整体连接。

(7)土层及强风化岩层中的锚杆应进行防腐处理,可采用油三度沥青玻纤布缠裹二层的方法。位于现有地形以外的外露锚杆(局部回填土地段),除按上述要求处理外,还应采用200×200 mm的C20素混凝土封闭。

(8)锚杆锚入桩、肋柱内的长度应不小于35d。

(9)肋柱及面板应嵌入排水沟沟底的中等风化岩层不少于800和400。

(10)挡墙应沿长度方向每20m设置一道竖向伸缩缝,缝宽30―50mm,缝中嵌沥青麻筋,嵌入深度100mm。

三、边坡变形监测

1、由于边坡高度超过8m,进行了专家论证。属于一级边坡。临边为城区公路主干道,临近有建筑物,对其进行了监测。

2、监测项目:边坡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锚杆(索)应力。支护结构变形。支护结构应力。地表裂缝。坡顶公路变形。

四、边坡工程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边坡工程实体验收。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边坡坡度。

2、边坡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施工记录、竣工图。边坡工程与周边建(构)筑物位置关系图。原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场地材料复检报告、委托试验报告或质量鉴定文件。隐蔽工程验收、文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是实验报告、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等级试验报告。锚杆抗拔实验报告。边坡和周围建(构)筑物监测报告。设计变更通知、重大问题处理文件、技术洽商记录或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3、对隐蔽工程进行中间验收

4、边坡工程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本规范及其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进行

5、验收工作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分别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2)、隐蔽工程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于隐蔽钱通知有关人员验收并形成中间验收文件

3)、分部(子分部)工程的验收,应在分项工程通过验收的基础上,对必要的部位进行见证检验。

参考文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50-047-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DB 50/5018-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

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1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技术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现阶段,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自身缺乏责任感,并且缺乏相应的职业素养,从而直接造成了我国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当管理出现问题时不能迅速的解决。因此,为了建立一套完善的土建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必须从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做起。

1.2施工技术管理的监督工作不严格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施工时只注重施工工期的缩短,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投入很少,造成了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另外,在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建筑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的监督工作就很难高效进行,这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1.3建筑施工的技术方法落后

众所周知,施工技术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无法替代的,然而现在很多施工企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法还比较落后,而且企业内部在技术方面的交流不够,这就使得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建筑施工企业要重视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完善,重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效果。

2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策略

2.1做好地基基础勘察工作

由于地基基础工程的步骤较复杂,且工艺难度较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施工质量也有着较高要求,所以只有当提前做好了基础勘察工作,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对一些潜在的隐患进行察觉并处理,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做好了地基勘察工作,可以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详尽地记录分析勘查数据,根据了解到的结果来进行施工方案的具体确立,使房屋建筑总平面组图的规划能够更加合理。

2.2优化深基坑支护技术

在深基坑的开挖中,必须保证深基坑的基坑边坡不会发生滑坡和塌方的现象。基坑边坡的稳定性主要根据基坑中土的质量所决定的。土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关系着整个边坡的稳定性。当土颗粒与土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大于边坡上土的重力,边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小。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边坡发生塌方的原因是在不良的环境中发生的。这些不良环境,比如边坡遭到暴雨冲洗,会使整个边坡的抗剪强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当边坡土受到比较大的力时,就会使边坡发生滑坡或者塌方。深基坑开挖前一定要对基坑的土体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便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于深基坑支护的新技术的研究。首先是对于桩锚支撑体系。在进行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由于深度比较大,周围土质比较差,通常情况下会采用灌注桩预应力体系来进行基坑的支护工作。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其次为了得到比较好的基坑支护效果,一般会采用地下连续墙的支护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会使基坑的支护工作的效果得到大大的加强,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2.3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

首先确保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原材料品质,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混凝土的配比工作。同时,混凝土技术施工中材料的配合比是决定材料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者应该注重材料的配合比,控制好水灰比。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调试需要根据工程质量来确定,在调试过程中要注意确定合适的强度,且不含杂质。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严格的施工,确保混凝土浇注的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模板的施工工艺也影响着整个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在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把模板的因素考虑到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当中去,这能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进行拆模的过程中,一定要等混凝土固结到相应的程度在进行拆模工作,因为如果拆模工作提前进行,就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影响质量。当建筑工程完成后则需要对混凝土主体进行按时检查和维护工作。其中养护工作主要包括混凝土养护和混凝土施工缺陷修补,尤其是对主体当中的裂缝进行修复,防止影响主体的质量。

2.4落实责任制,注重提升技术水平

明确从上到下各级职员的职责,从而才能促进工作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建筑施工中,针对不同部位,不同施工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只有确保施工技术的规范,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因此对于各个技术工种,都要分配相应的责任,并且提升其技术水平,保证施工的规范性。不仅如此,还要提升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建筑施工企业要定期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各个层面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技术讲座、交流、分享,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和施工技术,大力支持和鼓励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不断激烈优秀的技术人才,提升企业的整理技术水平;此外对于未落实岗位职责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通过这样的约束体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项目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上至管理层下至施功人员一起积极联动的处理施工中的问题,从而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2.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不断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很多建筑企业目前都使用了信息技术来协助施工管理工作,体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建筑项目技术管理过程中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效率,为建筑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大信息技术的引进力度,不断优化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施工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3结束语

总之,为了建筑施工能够正常的向前推进,必须对于现在施工中的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并且加强对于项目中的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使优化了的技术和相对高超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使整个现场的施工进度满足于工程,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

参考文献:

[1]宋娜.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6,(6):122.

[2]郑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6):162-163.

[3]蓝岳,李波.论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住宅与房地产,2017,(3):145.

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篇3

一、工程概况

都匀市开发区龙山大道东侧拟修建一酒店,占地面积16140m2,设计±0.00=784.35m,总开挖深度自±0.00=784.35(m)以下8.40m。根据场地现状地面标高、设计地下室底板标高场地红线,场地开挖后东、南、西、北侧将形成6.0~8.2m的基坑边坡。东侧基坑边坡为DEFG段,该段总长174.80m,开挖需支护高度8.35m;南侧基坑边坡为CD段,总长70.39m,开挖需支护高度7.65m;西侧基坑边坡为ABC段,该段总长217.80m,开挖需支护高度7.95-9.18m;北侧基坑边坡为GA段,该段总长136.78m,开挖需支护高度7.17~9.65m。该场地边坡均为土质边坡。(详见图1)

图1: 基坑边坡平面图

二、场地岩土工程特征

据工程地质调查及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结果,场地范围内覆盖土层为第四系人工杂填土层、河流冲洪积层(粉质粘土层、卵石层)层,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褐黄色、灰白色中厚层硅质岩夹薄层砂质泥岩。

(一)土质单元

1、杂填土(Qml):灰黄、灰黑色,主要由建筑拉圾、卵石、碎石、粘土等近期回填构成,成分杂乱,结构松散,杂乱堆积,堆填时间在5年左右,面上为混凝土地坪,全场地分布。

2、粉质粘土(Qal):黄、褐黄色,为河流冲积堆积物,主要成分由粘土构成,底部偶夹圆砾、小卵石,硬塑状,分布于全场地。

3、卵石土(Qal):褐黄色,主要由卵石及少量漂石(总含量占70%左右)构成骨架,粒径一般为30-150mm,最大达300mm。岩性为中风化石英砂岩,呈椭圆、次圆状,充填物为粘土及少量砂粒,湿至饱水,密实度呈中密状,全场地分布。

(二)岩质单元

1、全风化硅质岩夹砂质泥岩:灰黄色、灰黑色,岩体完整性极破碎,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呈散体碎裂结构,矿物多已泥化,属较硬质岩石全风化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全场地分布。

2、强风化硅质岩夹砂质泥岩:黄色、褐黄色,岩体破碎,呈碎裂结构,碎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石风化强烈,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全场地分布。

三、岩土技术参数选取

根据动力触探、粗骨粒等试验手段,结合《岩土工程分级标准》,选取计算参数如下:

1、杂填土:容重γ=16.0KN/m3,C=15kPa、φ=4°。

2、硬塑粉质粘土:容重γ=20.2 KN/m3, C=27.8kPa、φ=15.3°,Es=8.58MPa,fak=110KPa,

3、中密卵石土:容重γ=22.5 KN/m3, C=2kPa、φ=50°, Eo=32MPa,fak=500KPa。

4、全风化硅质岩夹砂质泥岩:容重γ=21.5 KN/m3, C=10kPa、φ=15°,Es=25MPa,fak=350KPa。

5、强风化硅质岩夹砂质泥岩:容重γ=25.7 KN/m3, C=15kPa,φ=20°,Eo=49.2MPa,fak=820KPa。

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平面滑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30;圆弧滑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25;边坡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

四、稳定性分析及土压力计算

(一)圆弧滑动

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第5.2.3规定:

(1)

(2)

(3)

(4)

由于边坡开挖过程中未遇地下水,因此不考虑动水压力作用。

(二)主动土压力

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第6.2.4规定:

(5)

由于场地内岩土分布均匀,变化不大,因此选取开挖后边坡高度最大的西侧ABC段1-1断面按圆弧滑动计算边坡的稳定性,ABC段立面图、详细计算断面图 及计算过程如下:

图2:ABC段立面图

图3:1-1断面图

条块编号 1 2 3 4

条块面积S1 2.16 4.64 3.73 3.95

滑体重度(土)γ1 16 16 16 16

条块面积S2 0.42 3.16 2.77 3.6

滑体重度(土)γ2 20.2 20.2 20.2 20.2

条块面积S3 0 3.9 5.84 6.67

滑体重度(土)γ3 22.5 22.5 22.5 22.5

条块面积S4 0 0 1.84 5.03

滑体重度(土)γ4 21.5 21.5 21.5 21.5

滑体重量W(kN) 43.044 225.822 286.594 394.14

滑面倾角α 59.91 45.38 29.5 20.3

下滑力F=W*sinα 37.243 160.736 141.126 136.741

法向正应力N=W*cosα 21.58 158.617 249.44 369.66

滑动面摩擦角φ 4 50 15 15

摩擦系数f=tanφ 0.07 1.192 0.268 0.268

滑面粘聚力c 15 2 10 10

滑动面长度L 3.59 3.762 2.473 2.528

抗滑力 Ri 55.361 196.596 91.58 124.349

传递系数ψ 1 1 1

传 递 力 ψ*Fi-1 0 0 49.5

剩余下滑力F(kN) -11.118 -35.86 49.546 61.938

安全系数K 0.983

安全系数Ks=0.983.最大剩余下滑力:F=61.938kN/m.

五、结论及建议

经初步分析,该基坑边坡的安全系数小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表5.3.1中规定的安全系数1.25。如遇降雨以及在其他对边坡稳定有不利影响的外力地质作用下,边坡容易垮塌造成安全事故。因此结合场地条件,建议采用抗滑桩对边坡进行支护,并在边坡顶部采取排水措施,以保证边坡安全。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篇4

1、编制依据

该施工方案编制的主要依据: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设部现行规范、规程及昆山市有关规程。主要规范、规程如下:

建质《**(82号)》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年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

《岩土工程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年

2、工程概况

昆山环氧树脂二期扩建工程位于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南东路889号——昆山聚酯纤维厂厂区内,南侧紧邻吴淞江,西侧紧靠厂区道路经三路。本工程占地面积为86331m2,含管桥共有17个单体项目,其中建筑物14个,构筑物3个,主要拟建物为:公用厂房(3F)、保养废料场(1F)、成品仓库(1F)、实桶区(1F)、灌桶区(1F)、制程区(5F)、灌岛区(1F)、消防废水收集池、泡沫室(1F)、氮气厂房(1F)、原料预溶区(2F)、冷冻机房及热煤锅炉(4F)、冷却水塔公用区、加工油墨制程区(4F)、盐水制程区(4F)、堆盐场(1F)、氧化设备区;建(构)筑物占地面积32690 m2,总建筑面积52676 m2。

本工程拟建物基础普遍为浅基础,开挖深度一般为1.5~2米,但消防废水收集池基础稍深,原地面标高为2.86~3.38米(吴淞标高),桩顶标高为0.1米(吴淞标高),推算开挖深度为2.96~3.48米。本工程土方开挖较简单,将按如下规则进行开挖:浅基础土方开挖将按1:0.3放坡+每边60公分工作面进行开挖;深基础土方开挖将按二级放坡开挖,坡比均为1:1,中部设1米宽平台,坑底每边加1米的工作面。

3、施工部署

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大,单体数量多,土方工程量相对较大(约60000KL),且工期紧迫。而桩基工程安排了3台桩机24小时连续作业,易形成流水施工和工作面的展开。根据业主要求的工期,为加快土建工作局面的打开,在土方开挖第一阶段安排1台挖机,第二阶段安排3台挖机,第三阶段安排4~5台挖机配1台推土机进行开挖和回填。按照桩基施工顺序,土方优先开挖部位应为公用厂房、成品仓库:

1)、按照打桩的工程量及施工顺序,第一阶段桩基完成顺序应该为:公用厂房、成品仓库、保养废料场,故第一阶段(预估打桩开始25天)采用1#挖机首先开挖公用厂房,接着开挖成品仓库,其次开挖保养废料场;

2)、随着打桩的继续,工作面的展开,即进入挖土第二阶段(预估打桩开始45天),此时增设2#挖机开挖消防废水收集池、原料预溶区,1#挖机开挖实桶区、灌桶区、灌岛区;

3)、第三阶段制程区基桩完成即进入全面开挖回填阶段,1#、3#挖机首先开挖制程区,2#挖机开挖陆续开挖其它单体项目,同时增设1~2台挖机配推土机进行回填作业。

土方开挖工作务必保证后续工序的正常展开,不得延误工期。

土方开挖总体部署和规划见附图《昆山环氧树脂二期扩建工程土方开挖总体布置图》。

4、土方开挖方案

4.1开挖边线确定:

首先,测量人员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定出本工程基坑轴线;然后按基底砼垫层外边线每边加工作面600L定出基坑开挖下口线,再按1:0.3放坡开挖;消防废水收集池等稍深基坑采用二级放坡开挖,首先按二级放坡加中间平台宽度和坑底工作面宽度放出基坑开挖上口线,按照开挖边线1:1放坡开挖至深基坑的中部,即1.60米处(吴淞标高),然后扣除1000mm宽的中间平台放出下一级边坡开挖边线,最后继续按照开挖边线1:1放坡开挖至坑底设计标高。在具体基坑开挖过程中结合开挖实际深度定出开挖上口线,并撒灰线标记开挖边线及变坡位置。

4.2开挖方法:

1)、机械挖土,随挖土随修整边坡。在开挖至距离坑底500 mm以内时,测量人员抄出500 mm水平线,在基槽底钉上水平标高小木桩,在基坑内抄若干个基准点,拉通线找平,预留300 mm土层人工清理。

2)、机械开挖至最后一步时,测量人员随即放出基础承台线,由人工挖除300 mm预留土层,并清理整平,及时进行垫层的浇筑,防止基底土水份蒸发损失,导致土体积膨胀。

4.3开挖注意事项:

1)、坑底及坡顶四周做好排水措施,在地面设置截水沟,基坑内设集水井,采用明排水的方法,沿坑底周围开挖300W*300H排水沟,使水流入1000L*1000B*1000H集水井,用水泵排到业主要求的雨水沉砂池,最后排到雨水沟内。防止雨水及地下水浸泡基土,每日及雨天例行检查土壁稳定情况,在确定安全情况下方可继续工作。

2)、清底人员必须根据设计标高作好清土工作,因桩顶高出基底200L,为保护桩基,坑底必须预留300L余土采用人工开挖。

3)、机械开挖过程中以及停置和进出场应注意安全,随时配合挖运土做好现场清洁工作,做到文明施工。

4.4异常情况处理:

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基坑土质变化及边坡稳定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1)场内如有暗浜或软弱夹层,应将於泥全部清除干净,用砂石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

(2)开挖过程中如遇滑坡迹象,应立即暂停施工,报告业主并主动采取应急措施,在转移工人的同时,将滑坡现场进行封锁;测量人员根据滑坡迹象设置观测点,以便观测坡体平面及竖向位移,为应急措施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料。

4.5土方回填:

1)回填土前应将基坑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2)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回填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 ~ 250 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 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4)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的“水夯”法。

5)深浅两基槽回填时,应先填夯深基坑,填至浅基坑相同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别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 :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 m。

6)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道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 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哇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7)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5、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喷锚网;支护;控制;深基坑;监理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7

深基础施工是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而深基坑支护结构技术无疑是保证深基础顺利施工的关键、深基坑的衡量标准,国外有的把深度6米作为深基坑的界限,我国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对深基坑未作明确的界定。按照江苏省《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1.支护设计方案

1.1基坑支护

(1)剖面:支护部位为LJK段,挖深6.7米,土钉墙结构:按1:0.6放坡,坡面设二排?48爪肢注浆钢管钉,三排钢筋土钉,沿基坑深度分别为地面下:1.2、2.4米处Φ48@1500L7000(二次注浆钢管,壁厚2mm);3.6米处Φ80@1500L6000(成孔土钉,二次注浆,内置1Φ18钢筋);4.8、6.0米处Φ18@1200L4500(成孔土钉,二次注浆,内置1Φ18钢筋)。管钉按梅花形布置。坡面锚喷80厚C20砼(水泥:砂:石=1:2:2)面层,面层结构为Φ6@300双向钢筋网,水平方向加焊Φ12加强筋与管钉焊接。

(2)剖面:支护部位为GH段,土钉墙结构,按1:0.8放坡,坡面设二排?48爪肢注浆钢管钉,二排钢筋土钉,沿基坑深度分别为地面下:1.2、2.4米处Φ48@1500L8000(二次注浆钢管,壁厚2mm);3.6米处Φ80@1500L6000(成孔土钉,二次注浆, 内置1Φ18钢筋);4.8米处Φ80@1500L4500(成孔土钉,二次注浆,内置1Φ18钢筋)。管钉按梅花形布置。面层同上。

1.2基坑降水设计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文件,以及勘察报告、结构挖深分析,基坑挖深范围不存在承压含水层,因此不需进行降水处理。

2.监理工作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程》GB50086-20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3.监理工作控制要点

3.1要十分重视地质勘察工作

监理工程师要认真阅读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基坑开挖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分析可能导致边坡土体滑坡的各种因素,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地段、重要地层和土质指标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地质勘察资料不一定很详细而且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监理工程师在基坑开挖中还要经常对比现场的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差异很大时要及时告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通知勘察和设计单位,查看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3.2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专家技术论证

建筑物的设计一般由正规设计单位负责,支护工程往往被认为是施工措施的一部分而不包含在施工图设计之内,由具备设计资质的支护施工单位自行设计或施工单位委托其他单位设计。由于基坑支护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如果搞基坑设计人员的经验不足,很容易造成设计考虑不周。因此,要求施工单位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专项设计、施工方案的评审应组织专家评审,以有效降低基坑支护的风险,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3确保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深基坑支护重在过程控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比较困难。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质量。

①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工程施工前,有关人员应熟悉地质资料、设计图纸及周围环境,降水系统应确保正常工作,必须的施工设备正常运转。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锚杆位置、长度、型号、数量,钢筋网间距,加强筋范围,放坡系数等。设计方案变更时必须重新经专家评审。总监理工程师在审核施工单位的组织设计时要严格、严谨,对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要作认真的分析,有必要时应和施工单位的总工和技术人员认真探讨,确保按专项设计施工。②核验水准点及坐标控制点的正确性和保护措施。现场监理人员应审查施工单位的水平及竖向施工放线是否正确,开挖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随时对基坑的开挖尺寸、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进行检查,随时注意基坑的变化。在施工单位进行工序报验时,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复核现场实际材料和方案的相符性,确保施工的质量到位。③坚持监理人员见证取样制度,对进场材料严格把关。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进场的水泥、钢筋、钢管、砂子、石子、掺加剂等按规定检查,要求“两证一单”齐全,并见证取样送检。④做好隐蔽工程验收。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深度及角度、锚杆插入长度,注浆配比、压力及注浆量,喷锚墙面厚度及强度,锚杆应力等进行检查验收,并要求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块、水泥浆试块,对混凝土施工、注浆施工及锚杆抗拔力实验等重要节点实施旁站监理。⑤基坑支护单位要与挖土单位紧密配合,遵循时空效应原则,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无支撑的暴露时间,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状土。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放炮时,监理工程师要审查施工单位的专项爆破施工资质,审查经专家评审的爆破施工方案,严格按方案控制装药量和每次放炮数量,防止爆破震动、飞石和冲击波破坏边坡的稳定性。⑥基坑开挖完成后,监理单位应提醒建设单位尽快组织勘察、设计、质监、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验槽,和个后及早开始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基坑回填前,支护层不能破坏,特别是坡脚部分。

3.4推行信息化施工

信息化施工包括预测、信息采集与反馈、控制与决策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稳定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和破坏的突然性,地下工程受各种水文、地质、雨水等复杂条件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观测,进行信息化施工,根据土层位移的时空效应,及时掌握土体变形特性、边坡的稳定状态和支护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边坡失稳和周围建筑沉降等事故发生。

3.5加强对基坑的管理

基坑设计与施工一般情况下都没有问题,但在运行管理期间,施工单位在基坑周边附近堆放重物超载、施工过程破坏了边坡整体面或基坑周边来回跑车时,也极易造成基坑失稳事故。因此,支护完毕后,监理单位应要求支护施工单位与总承包单位办理阶段验收和文字移交手续,将基坑支护情况、监测结果、注意事项等书面转交总包单位,同时要求继续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加强监测,以便出现问题时界定责任。

4.结束语

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篇6

1.边坡分类的一般情况

边坡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不仅国内跟国外存在差异,而且就国内而言,也存在许多不同的分类标准,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套明确的分类依据以分类方式。许多建设公司都会依据边坡的破坏情况,结合公司自主规定的分类标准对边坡进行分类,对于未遭到破坏的边坡很少会有人对其进行研究,研究没有相关的分类方式。在这里就简单的介绍几种常见的边坡分类依据所遵循的标准:第一种,按照边坡的形成原因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式下包含剥蚀边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构造型或是丘陵型的边坡,还包括侵蚀边坡,也就是岸蚀边坡以及沟蚀边坡,滑塌及人为边坡也可以归为这种分类方式下,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是滑塌边坡和人为边坡的总称;第二种,按照边坡的结构进行分类,这种分为较为简单,通常包括层状、块状和网状结构边坡;第三种,按照岩石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黄土边坡、岩石边坡和砂砾边坡等。以上三种是较为容易进行判别的分类方式,如果按照破坏或是变现的程度进行分类的话则会较为复杂,因为需要考虑到变现的速度、影响范围、周期长度等问题。由于边坡分类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我国各研究单位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及经验提出多种分类方式。总之,不论是何种分类方式都只是着眼于某一种或是几种边坡变现类型,还未有对边坡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分类的情况,这对我国水利电力工程的勘察工作十分不利。

2.边坡设计现状和级别确定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必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安全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其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及安全、工程区及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息息相关,而且,如果对边坡问题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造成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从而引发更大的灾难,所以,边坡设计及安全直观重要。一项工程安不安全需要有明确的指标加以判定,但是在边坡设计过程中却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标,长期处于无序、随意的设计状态,致使最终的设计出现过于保守和过于危险的两种极端,这两种极端一是会造成前期资金的浪费,一是会造成后期建筑物的破损,威胁到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思路和考虑的主要因素

3.1基本原则

边坡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一些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边坡设计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首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的基本原则,也就是需要考虑建筑物级别,不同级别的建筑物应该遵循不同的原则,同时还需与当前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另外,由于水工建筑物级别确定方法的有关原则和规定在就已经推行,很多设计者也熟知这套规则,也按照这套规则设计了很多年,如果这时候突然出台另一项规则,会让他们措手不及,造成一定的混乱,所以,不论是从社会认知度还是从成本考虑,另起炉灶重新设置一套规则是不可行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3.2基本思路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涉及到的边坡类型十分复杂,所以必须对边坡分类进行梳理和归纳。上述讲到,边坡的分类复杂,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合理的分类标准,这是体系构建前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所以,水利水电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边坡分类标准和依据。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水工建筑物密不可分,两者间存在许多的直接和间接关系,所以,需与水工建筑相协调。接着,就是与国民经济相符,水利水电工程是惠民工程,也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如果工程建设的要求超出我国现有经济水平的实力,则很有可能造成我国经济的重大压力,甚至是使得该项工程停滞,无法进行,所以,必须兼顾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其基本思路就可以归结为以边坡与水工建筑物相关关系为主线,以边坡对建筑物安全的影响程度为依据,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级别确定的技术标准体系。

3.3考虑的主要因素

构建边坡级别确定技术标准体系需要考虑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因素,另一类则是边坡设计技术标准。其中技术因素又可以包含以下几大主要因素:第一,是边坡安全对建筑物施工及后期运行安全的影响程度;第二,边坡安全对施工人员及建筑居民或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影响程度;第三,边坡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大小;第四,边坡的类型和规模;第五,边坡所处地段的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等等。

4.边坡级别确定技术标准体系构建

方法构建边坡级别确定技术标准体系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确定最终体系中边坡等级的数量;其次,对边坡等级的最高级别以及最低级别加以明确的定义;接着,与水工建筑物相关的边坡,则按照边坡失事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确定边坡等级;然后,根据初步的级别标准对其他相关建筑物边坡等级进行确定;最后,根据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对剩余的独立的边坡加以级别确定。

5.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边坡问题是当下研究较多但有不够全面的问题,边坡类型分类混乱,没有明确的标准,致使对边坡的勘察和安全工作难以做到体系化和完整化,边坡安全隐患不断安全事故常有发生。所以,构建边坡级别确定技术标准体系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本文所提到的系统建设的相关原则、思路及方法,都结合了前人研究的相关理论和自身相关研究经验所得,希望对后期研究者有所帮助。

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篇7

关键词:微型钢管桩、边坡垮塌、应急治理

1、工程概况

资兴市一居民住宅楼在修建时对山体开挖形成高陡的切方边坡,虽然初期进行了治理,但在今年雨季长期冲刷和渗透下,诱发了该边坡护坡的垮塌,形成护坡垮塌。

2、地质环境背景

本区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潮湿温暖,全年四季分明,春季细雨绵绵,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年最大降雨量:2014.4mm(1994年);月最大降雨量:593.8mm(1998.7);日最大降雨量:231.5mm(1967.7.11);区内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1.5m/s。

场区位于南岭东西面构造带的北缘,华南褶皱带之湘东燕山褶断带中,属于湘东南新华夏构造系。主要的构造带走向为北北东向,构造类型表现为区域褶皱或断裂的组合。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表明,该场地内无大的活动性构造带分布,属相对稳定区域。根据现场踏勘及钻探揭露表明:场区主要地层为第四系(Q4dl+el)粉质粘土,下伏三叠系(T3y)泥质粉砂岩。

场区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以蒸发或顺坡向坡脚低洼地带迳流,填土、粉质粘土为透水性相对较差,为相对隔水层,坡体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因此丰雨期地下水位易抬升,枯水期地下水位易下降。

根据国家地震局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治理工程设计按6度设防。

3、现场场地条件分析

垮塌区为低山丘陵地貌,原为台阶式边坡护坡,第一级边坡坡脚最低标高为160.08m,坡顶边标高168.00m左右,坡面坡度在一般在70-80°,人工整平后形成宽1.6m的人行水泥路,坡面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支护,片石挡土墙墙体由石灰砂浆砌筑,后期在挡土墙外侧新修挡土墙加固,片石挡土墙由水泥砂浆砌筑,挡土墙高3.5-4.0m,厚0.5m;第二级边坡坡顶最高标高为169.45m,最大高差为1.6m,坡面近似垂直,坡顶为宽3.5-4.0m的平台,人工整平表层铺设0.2-0.4m的混凝土。因垮塌地质灾害的发生,现坡度约为50-70°,坡顶的坡面植被较发育。目前该段已垮塌,垮塌区域纵向长约4m,第一级边坡坡顶垮塌段宽约23m,第一级边坡坡顶平台在垮塌范围内已全部损毁,第二级边坡坡顶垮塌段宽约10.4m,第二级边坡坡顶平台部分损毁,垮塌土体堆积坡脚下,与边坡形成高3-6m的临空面,垮塌体长40余米,宽1.5-2.0m,高1.0-4.0m,边坡坡脚前住宅楼部分损坏。

据调查了解该段在修建坡脚、坡顶住宅楼时,修筑挡土墙,形成台阶式边坡护坡,后期采用压坡加固,但在久雨和大到暴雨的长期冲刷和渗透下,挡土墙出现隆起、变形、开裂等现象,诱发了该边坡护坡的垮塌。总之该护坡经历了一个修筑边坡护坡形成临空面产生蠕动形成墙体、地表裂缝地表水渗透软化坡体岩土层对墙体横向推力增大加剧墙体裂缝产生形成连通的破裂面产生整体垮塌,目前墙体已全部垮塌,垮塌体后缘仍处于发展状态。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边坡为二级边坡。

垮塌的产生机理主要为垮塌区片石挡土墙墙体由石灰砂浆砌筑,自身强度较差,填土、坡体粉质粘土层顺层分布,据计算垮塌区原挡土墙在饱和状态抗滑动安全稳定系数为0.796,抗倾覆安全稳定系数为1.453,整体安全系数为0.972,在垮塌区附近未发现截、排水沟,墙体未见有效泄水孔,墙体周围以及墙体本身排水不畅,导致墙体承受压力持续增大,墙体本身强度持续降低,在2012年4月7日下午导致该挡土墙垮塌。总上所述,造成该段挡土墙垮塌的形成机理主要为:①未在坡顶、坡脚修建截排水系统以及墙体泄水孔,地表水渗透、冲刷浸泡挡土墙。②墙体自身强度差及年久失修,达不到原设计墙体强度为挡土墙垮塌的根本原因。

垮塌后边坡岩土体主要为人工堆积填土,可塑,成分以粘性土为主,人工夯实,半固结-固结,第四系粉质粘土(Q4dl+el), 可~硬塑状,成份以粘粒为主,土质均匀,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根据下伏岩土体结构特征,如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根据地形地貌及下伏岩土体特征该边坡垮滑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边坡为二级边坡,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在久雨饱和状态下,随时有垮塌的可能,应疏散坡顶、坡脚居民楼内居民,马上进行应急治理。

4、治理方案

根据场地及工程环境条件特点,分段设计、科学施工,选择安全、可行、经济的应急治理方案和后期综合治理:

1、应急治理为对垮塌区采用锚拉微型钢管桩支护,桩间通过串梁连接为整体;

采用锚拉微型钢管桩支护,微型钢管桩共47根,桩距0.8m,桩径130mm,桩长不小于16m或入岩不少于6.0m;桩间采用φ25的锚杆,共计20根,间距2.0m,孔径130mm。锚杆钢筋与串梁钢筋焊接(如遇微型钢管桩,与微型钢管桩焊接)。桩间通过串梁连接为整体,串梁尺寸500×500;注浆采用压力注浆,浆液强度不小于M30;锚杆钢筋为HRB400,锚杆施加预应力75KN,锚头的锚具涂以油、沥青后用内配钢筋网的混凝土罩封闭,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30。微型钢管桩施工不得影响周边管线。微型钢管桩采用干作业法成孔,确保成孔质量,注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排空孔内水和空气,土质较差时应分段开挖施工。上层微型钢管桩注浆体及喷射砼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进行下层微型钢管桩施工。孔位偏差:不大于150mm;倾角偏差:不大于3%;孔深允许偏差:+500mm、-50mm。钢管桩成孔、清孔、浇注严格按相关规范施工,确保注浆饱满,避免成孔对边坡的影响。

2、后期综合治理对垮塌区内原有挡墙新建片石挡土墙,进一步增加边坡稳定性,防治再次滑塌。

对治理区内原有挡墙BC段新建片石,进一步增加边坡稳定性,防治再次滑塌,支护高度为8m,墙宽0.95m,墙趾作用于粉质粘土内,埋深1.0m,以满足边坡稳定性要求。挡土墙后反滤层采用2-4cm卵石,厚≥500;隔水层为500~1000,粘土应夯实。墙内设置泄水孔,间距2000,口径≥φ100,坡度5%。墙后填土分层压实厚度≤500,密实度≥0.9, 干密度≥18.0KN/m.,采用粘土时应掺入5~10%的碎(块)石,不得回填软土、建筑垃圾等不合要求的土。

5、结语

在抢险应急治理工程中,工程特点为工期短,任务中,要快速拿出有效设计方案,而微型钢管桩有着造价低、工期短、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在应急抢险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本工程现今抢险应急治理施工已结束,正进行着后期综合治理,临空面达7-9m,现场监测坡顶居民楼无变形现象,临空面无新垮塌迹象,表明微型钢管桩在土体中起到了一种刚体格栅的作用,使边坡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因此应急抢险工程的微型钢管桩方案为一成功案例,本地区类似工程可借鉴此工程,推广微型钢管桩技术。

参考文献:

[1]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2]  YBJ 233-1991 钢管桩施工技术规程[S].

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沉降测量;边坡测量;方法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之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我们在此重点阐述沉降测量和边坡测量重要性要精确性问题。

沉降测量和边坡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前必做的工作之一。测量的精准与否,直接关系着建筑的安全性。因而,测量人员必须准确掌握测量的操作规程和科学方法,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避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那么怎样正确进行

沉降测量和边坡测量呢?

一、建筑工程的沉降测量方法

建筑物在自重、施工人员、机械及其他荷载的影响下,势必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沉降问题,为建筑施工与竣工应用造成了重大影响。测量人员必须使用精准的仪器设备进行观测,将建筑物沉降始终控制于可允许的范围内,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因此,测量人员必须应对当前测量工作需求与现状,努力做好对于沉降测量的优化。其测量优化方法如下所示:

(一)合理布设水准基点

观测人员布设水准基点,应当将其安置于沉降范围的外部且不会受到施工影响的区域,至少为3个,各点的间距应控制为10~20m之间,还要将其埋设深度控制在0.4m以下,以基点的稳定性及对测结果的有效性。同时,为避免水准基点在长达一年多的观测周期中,遭到人为意外破坏,而影响观测工作的实施,还应当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多于3个的水准基点。

(二)优化设计沉降观测点

观测人员要保证沉降观测工作的顺畅性及结果的有效性,必须对沉降观测点进行合理的设计,为其选择可以全面反映该建筑物的沉降状况的位置,作为安设地址。比如,建筑物的四个角落,荷载集中区域或者沉降缝两侧等。而且,还要保证该点的读取精度在0.01mm以上,观测点顶端为圆形,以使观测点达到稳定性,并且要始终位于同一位置,以降低观测的误差水平,保护观测数据的精准度。

(三)严格规范实际观测工作

观测者要根据沉降观测精准度要求与建筑物的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并按照国家的二等水准测量规定,以水准基点作为观测起点,一站接一站地组织开展其实际测量工作。同时,还要在确定总体观测时间的基础上(通常为一年以上),以工程的性质、地基土质变化、施工进度、基础荷载变动等因素作为、基础,对观测时间、次数进行合理设计。而且,为保证观测结果的有效性,沉降观测单位应当保证仪器设备、工作人员、水准尺、观测路线的固定性。

二、建筑工程的边坡测量措施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高度不断上升,地下室、地下停车场、购物、娱乐场所等的建设也不断完善,使得基坑开挖、边坡维护以及建筑自身沉降设计观测等工作均步入了全新的时代。测量人员必须在进行基坑开挖、工程施工之前,及基坑边坡支护结构支设完成之后,对坡顶的水平位移状况进行全方位精准动态的观察与测量,才能够避免基坑开挖时,出现坡面坍塌问题,对工程造成损失,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具体来讲,建筑物边坡坡顶的水平位移测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法来组织开展:

(一)布置有效工作基点

以建筑变形测量的规程中做出的相关规定为依据,选择足够的边坡控制基点,一般可以为4个。根据施工现场的通视程度与各个点的稳定性,将各个点安置在基坑的四个阴角旁边,并与基坑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同时,将这4个点制作成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各墩高应当为露出地面0.08m,以降低误差,并为4个点设置观测站。然后采用边长观测或方向观测方法,组织开展观测工作。每个点要实施2个测回的观测。而且观测人员还要重点地做好对于方向观测限差的控制。

(二)合理地布置建设观测点

边坡水平位移的观测人员,可以有意识地把每一个观测点的点位制作成固定的标志,以供直接观测,降低站点间的对中误差。然后,以变形测量规程中对于位移的观测规定作为依据,布置建设观测点。布设位置有以下两个,即:①基坑周边的桩墙顶上,各点间隔为15~20m;②基坑围护结构的直角上,点数由施工现场状况来决定,并使用钢筋为其支护结构进行嵌入固定,以借助稳定的支护结构,保证观测的精准度。实际观测可以联合使用极坐标法,以及测边角法来开展,再为各点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进行水平位移的测量。

(三)做好后期测量控制

测量人员在做好对于基础控制点以及观测点的布设之后,还要努力做好对于水平位移实际测量工作的控制,以保证测量工作的最终全面完成。具体来讲,观测人员必须根据检测对象实际状况,合理设计基坑工程的监测频率,以保证此项监测工作可以涵盖全部重要的变化过程,不会遗漏某些时刻。其监测时间应当为开挖准备到完成土方回填整个过程。若测量中遇到大雨等特殊天气,要进行强化性的异常状况观测。同时,测量人员还要选择合适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存储、计算、整合、分析。然后配合绘图软件及其他工具,做出各点水平位移的直观曲线图,以保证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达到对坡顶变化状况的实际掌控。

施工控制网或施工定位放线测设完毕后,是否达到了精度要求,应对外业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此阶段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商所提交的施工控制网技术书或定位检测资料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应注意其数据处理方法是否得当,各项观测数据有无超差或误用情况,发现问题后应及时要求承包商进行整改。对于可疑的数据,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商进一步提交相关资料,并应到实地进行外业复查,以确保测量数据可靠,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当前建筑测量工作在测量人员素质、仪器设备、工作组织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建筑物的沉降测量以及边坡测量的缺陷,严重地降低了测量结果的可参考价值,破坏了建筑物的安全度。因此,测量人员必须进一步从整体层面及沉降、边坡的测量关键方面,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做好对测量工作的有效改进,以提升测量精准度。

参考文献:

[1]牛仲耘;张仲灵;;浅谈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质量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06期

[2]王倩;;GPS用于建立精密工程控制网的可行性[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年04期

上一篇:国际工程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国外工程招标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