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表演的艺术范文

时间:2023-10-19 16:55:15

声音表演的艺术

声音表演的艺术篇1

摘要:声乐表演具有较强的艺术审美价值, 通过现代音乐美学研究, 分析音乐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 能够更好的表现声乐表演带给观众的审美价值。鉴于此, 本文拟通过分析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影响, 分析声乐表演艺术发展趋势, 以明确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音乐美学; 声乐表演; 艺术;

一、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声乐表演的影响分析

(一) 音乐美学的现象学理论对音乐创作的理论指导

对于声乐表演来说, 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声乐表演价值的一种体现, 因此, 也就强调了在声乐表演艺术中音乐创作的重要性。如何更好的进行音乐创作, 积极的利用音乐美学理论作用明显。上世纪初期, 现象美学开始萌芽, 自此现象美学理论被提出, 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音乐界专家的普遍关注, 且针对现象美学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象美学的研究发展, 也进一步丰富了现代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系。从哲学角度上来说, 每一项事物都是两面性的, 因此现象学美学的研究同样遵循了哲学上的这一观点, 并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客观角度上来说, 其研究的重点主要是针对事物的本身特点;而从主观的角度上来说, 主要是针对人的主观意识为研究对象, 进而通过对人的感官体验和审美需求进行研究, 具体到声乐表演艺术中, 其研究的对象则主要是针对声乐表演艺术的观众, 通过对声乐表演的创新和技术提升, 达到声乐表演与观众之间的统一性, 满足观众视听审美, 这也是现象美学研究对声乐表演艺术质量的一种重要的衡量标准。那么对于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衡量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是在对声乐表演作品、表演形式等方面实现与观众的共鸣, 满足观众角度的感官、心理、精神上的审美需求。

纵观我国声乐表演的发展, 从传统单一的声乐表演形式, 到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声乐表演艺术, 另外在现代美学研究中现象美学不断的进入我国的音乐艺术中, 东方音乐艺术与西方艺术实现了结合, 不断的丰富了我国声乐作品内容, 其创新发展的理论价值也更加增强。由此可见, 对于声乐表演艺术来说, 现代音乐美学中的现象学理论对于声乐表演艺术的观赏性、审美性具有较强的影响价值。

(二) 现象学音乐美学理论对声乐表演中“同一性”的解释

现象学美学的研究已经近一个世纪, 可以说现象学美学的研究也为音乐艺术带来更多的理论价值, 尤其是从音乐作品的创作以及声乐表演这两个方面, 其中在音乐作品创作中, 现象学为其提供了创作理论基础, 而在声乐表演方面, 现象学则为其提供了表演的艺术效果和表演目的。具体到对声乐表演的“同一性”问题上, 现象学音乐美学理论进行了特殊的解释, 具体如下。

众所周知, 声乐表演艺术主要是由表演者、乐谱、剧本三个部分组成。可以说, 这三个部分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具体来说, 声乐表演的表演者根据乐谱的内容进行歌唱和表演, 但是不同专业水平的表演者对于乐谱的演绎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演风格, 因此观众的审美享受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同一性”问题, 针对声乐表演中的这一问题, 现象学美学理论进行了解释, 现象学认为在声乐表演中, 表演者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对乐谱的创新, 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演绎出来, 突破一成不变的乐谱演唱, 将乐谱的符号和音节进行创新, 编创过程中融合表演者的特殊风格, 而“同一性”问题也能够很好的避免。现如今, 现象学音乐美学理论对声乐表演中的“同一性”问题的解释, 已经被广泛的认可, 并通过表演者进行编创展现。可以说现象学美学理论的这一解释, 促使声乐表演艺术更加具有生命力, 表演形式也更加鲜活。

(三) 音乐美学中的释义学理论对声乐表演的美学影响

释义学是现代音乐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且对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也是不断促进现代音乐美学发展的主要动力。释义学美学理论的研究, 主要是从客观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解释, 在声乐表演中, 则主要是针对声乐表演的发展历程, 释义学于19世纪正式的融入到声乐表演中, 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 融入对音乐艺术历史的编创, 通过表演者、乐谱的演绎反映出某个阶段的音乐艺术, 可以说, 释义学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 促进了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 尤其是在传统音乐形式逐渐淡化的背景下, 释义学美学理论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 更加具有历史价值。

总之, 现如今, 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多多少少受到了释义学理论的影响, 可以说音乐作品对于时代的表现力越来越强, 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释义学理论过于注重对事物表面的研究, 其研究深度不够, 对此20世纪初期伽达默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挖掘了音乐作品中更加深层次的艺术内涵, 例如某个音节和旋律所展现的音乐历史和年代, 进而更好的丰富现代音乐作品的创作符号。由此可见, 释义学理论对于声乐表演中音乐作品的内涵、历史等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二、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启示

(一) 现象学音乐美学理论引领声乐表演的艺术延伸

从现象美学理论来看, 其注重对事物的全面发展, 因此声乐表演艺术的研究, 能够从现象美学理论中得到一些在客观和主观上的启示。

一方面, 有利于提高表演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对于表演者来说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例如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等, 不断的扎实表演者的专业技术, 以便对音乐作品和乐谱进行创新, 更好的发现音乐作品的内涵魅力, 创作符合演唱者自身且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与此同时, 现象学音乐美学理论还强调对音乐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 因此, 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中, 还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更加准确的表达音乐作品的历史性和审美性, 达到音乐作品、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审美协调。

另一方面, 有利于丰富声乐表演艺术的作品形式。同一种音乐曲目, 进行不同的演绎, 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形式也是不同的, 通过现象学音乐美学理论的启示, 可以不断的丰富声乐表演艺术的形式, 民族、美声、流行等音乐形式相互融合与创新, 对于丰富声乐表演艺术作品形式, 完善声乐表演理论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 释义学音乐美学理论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理论支持

声乐表演艺术不同于一般的语言艺术, 因此音乐作品所表现出来艺术内涵也具有其独特性。在某个音乐作品的演绎, 所要传达的音乐内涵往往不仅仅是音乐表面的意思, 还包括音乐作品创作、演唱者以及欣赏者的情感, 因此, 从现代音乐美学理论角度来看, 声乐表演对于音乐符号的呈现, 就不能够机械化的进行乐谱演唱, 还应该从释义学理论出发, 深度挖掘音乐作品内在的价值, 通过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注入相应的情感, 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作品才更加能够走进欣赏者的内心, 赋予音乐作品从内而外的生命力。可见, 声乐表演艺术需要释义学音乐美学理论作为支撑。

三、现代音乐美学研究下未来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一) 加速声乐表演艺术历史文化与时代的结合

随着音乐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需要越来越多的音乐界专家和声乐表演者不断的开拓创新, 运用现代音乐美学理论, 创作出符合新时展需求的音乐作品, 提高新时期音乐美学的审美价值。现代音乐美学的研究, 不仅是对声乐表演艺术全面的创新, 同时也是对音乐历史文化、艺术内涵的一种全新解释, 可以说, 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声乐表演艺术历史与时代的融会贯通, 无论是音乐作品、历史文化、表演形式, 都让音乐作品拥有历史和时代的双重角色, 这也是新时期、新思想、新理念的一种结合, 不仅丰富了声乐表演的理论基础, 而且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二) 全面客观的看待声乐表演艺术

在未来的声乐表演艺术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要针对现代音乐美学中提出的现象学、释义学等理论基础, 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认识声乐表演艺术, 这也是声乐表演艺术未来发展的必然需求。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一是全面客观的认识声乐表演的主体。声乐表演者作为声乐表演艺术的主体, 其不仅是单纯的将音乐内容表达给观众, 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现象学理论, 充分的发挥表演者自身的专业知识, 不断的进行艺术创新, 满足观众的音乐审美需求, 达到情感艺术、审美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统一。二是注重声乐表演的实践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才能够更快的推进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因此,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 必须要紧密的联系实践, 将现代音乐美学理论融入到表演中, 突出作品的现代化风格和历史文化气息, 并在实践的过程中, 发现和补充音乐作品的不足之处, 并积极的借鉴西方先进的音乐理论, 用实践促进艺术发展。

(三) 充分的认识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艺术性

时代赋予了音乐不同的艺术魅力, 因此, 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 就需要充分的认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音乐作品需求不同的角度对于音乐作品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这就需要全面的认识到音乐作品中的创作思路和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综合多个角度和层次需求充分的认识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艺术性, 正确的演绎和表达音乐作品。

充分认识声乐表演风格的时代性和艺术性。表演风格是音乐作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不同的表演风格能够表达不同历史内涵的音乐作品, 而且通过历史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诠释, 然后再结合表演者的风格, 演绎音乐作品的内涵。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音乐美学研究下声乐表演的风格, 不仅要体现音乐的历史文化艺术, 同时还要融入时代的表演风格。

(四) 不断的追求声乐表演的创造性

在未来的声乐表演艺术发展中, 需要不断的追求声乐表演的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也必须要充分的运用现代音乐美学理论, 并敢于对音乐美学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例如现象学理论对声乐表演中观众需求的挖掘, 结合对现代音乐美学理论的认识, 进行艺术创新等。

一是追求音乐美学研究内容的创新性。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是现象美学还是释义学理论, 都经过了众多音乐领域专家和学者的长期研究和探索, 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音乐美学理论, 这也就告诉我们, 在声乐表演艺术的未来发展中, 必须要不断的对现有的音乐美学理论进行探讨和创新, 总结和整理现有研究成果, 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 丰富和完善现代音乐美学理论, 以更好的运用到声乐表演的理论实践中。

声音表演的艺术篇2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 欣赏 美学理论 音乐界 广泛共识

美学问题一直是困扰音乐表演艺术发展的重要限制性问题之一,由于美学问题的存在,造成了音乐表演艺术尤其是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审美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对声乐表演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人们对于美学的追求,又要有效解决表演过程中暴露出的美学问题。因此,针对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学问题对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影响分析

(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由于声乐表演艺术是一种纯粹的听觉艺术,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主要突出了乐器的效用,而实际的美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结合后,需要声乐表演必须做到以听众为中心,注意听众的心理感受以及欣赏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继而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来保证实际的声乐表演艺术得到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声乐表演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此项美学欣赏问题,从而导致听众对声乐表演艺术产生了比较失望的心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声乐表演艺术的向前发展。

(二)有效提高了听众的鉴赏水平

作为一门独特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声乐表演艺术在欣赏过程中将美学充分纳入其中能够有效的构建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从而将听众引入到无限遐想,继而提高了听众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也将声乐表演的曲目流传到了更广泛的范围中,成为广为表演的世界名曲。比如:《阿兰古斯之恋》,是一首较为经典的提琴曲,在表演者演奏过程中,时而舒缓,时而高亢,时而深沉,不断的调整音乐聆听者的心理感受,将音乐中最优美的一面展现在了听众的聆听过程中,从而将内心紧张情绪以及心理得到了有效的释放,促进了聆听者对美的追求。此曲的演奏不仅带动了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步伐,也将聆听者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具体分析

(一)以聆听者为声乐表演中心

美学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听众不断提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声乐表演艺术的传统思想发生了较为激励的碰撞,从而引发了聆听者对声乐表演艺术的严苛挑剔要求,而音乐表演艺术也在此种对立中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寻找二者对立情况的原因,从而在根本上进行转变,以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不断发展,满足新时展背景下聆听者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的进一步需求。而最终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将聆听者作为表演的中心,为其提供优质的声乐表演服务。因此,美学问题的产生,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表演理念,推动了声乐表演艺术向前发展的步伐。

(二)声乐表演应该更加注重情感的共鸣

由于声乐表演艺术完全是通过表演者运用乐器进行感情传达,因此良好的声乐表演艺术就应该充分将情感的共鸣引入到表演过程中来,促进聆听者自身内心情感波动能够与声乐表演同步,继而刺激聆听者情感共鸣,促进音乐表演收获良好的演奏效果。实际的声乐表演者要经常倾听听众的心声,通过不同程度的感悟来加强演奏的水平与能力,将声乐表演艺术与聆听者的心理感受充分结合,继而在实际的演奏中通过自身的思想感悟来将聆听者的心声融入乐曲中,继而牢牢吸引聆听者的关注,将其带入预设的情景模式中,充分进行感情的宣泄,从而收获声乐表演的成功,满足聆听者实际审美需求,推动音乐表演艺术向前有序发展。

三、提高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程度的方法研究

(一)声乐表演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声乐表演艺术不拘泥于具体的形式,只要能够引起聆听者的心理情感共鸣都可以作为创作的素材,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将聆听者的心里真实感受并真实记录,聆听者的心理感受往往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交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不同的音乐理念与创作素材,从而为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促使表演者在创造属于自身独特的表演曲目过程中与之完美结合,从而真正领悟声乐表演艺术的真谛,创造出具有高度真实性与创造性的声乐表演曲目,继而为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优质的声乐表演服务,提高整体聆听者的音乐鉴赏能力,推动声乐表演艺术与美学的结合步伐。

(二)紧随时展要求

声乐表演曲目不能沉溺于历史的荣光中,需要紧跟时展要求,充分创作出具有高度时代性特征的声乐表演曲目,从而激发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聆听激情,牢牢抓住聆听者的关注目光。时代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旧日荣光的消融,曾经辉煌的历史只能证明现在的衰败,因此要想恢复昔日的荣光,就必须从头做起,将时代的进步体现在声乐表演艺术中,从而真正呈现给聆听者声乐表演艺术进步的信号,将自身的时代性特征传达给聆听者,继而通过聆听者的传播,将声乐表演艺术推向更加广泛的领域中,带动声乐表演艺术前进的步伐,充分做到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由于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一直是困扰声乐表演艺术发展的主要问题,对其深入分析后希望能够引起相关表演专家及学者的重视,真正将此种具有特殊性的艺术表演形式发扬光大,促进我国音乐表演形式以及种类的丰富,为我国音乐发展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美英.浅析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J].鄂州大学学报,2013,(12).

[2]郝玮一.浅析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J].小说评论,2011,(12).

[3]郑璐.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声乐表演艺术及其美学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11,(06).

[4]姚丹.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声音表演的艺术篇3

一、声乐艺术指导存在的价值

(一)演唱作品奠定艺术指导的重要性

在早期的声乐演唱中,声乐艺术指导通常是以伴奏的形式存在的,通过伴奏来烘托和渲染氛围,将演唱者和听众带入到特定情境之中,能够让音乐的内容更加充实,音乐的感染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进而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让听众感到回味无穷。伴奏、歌词、旋律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只有充分认识到声乐艺术指导对于声乐演唱的作用,加强二者之间的配合,才能让演唱者跟随伴奏适时地转换情绪,感染周围的听众,引导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探索音乐作品内涵的强烈愿望,这样的演唱才能更具有意义。

(二)艺术指导是成功演唱的关键

为了在声乐演唱上取得成功,必须要明确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指导者和演唱者必须要抛弃私心,通力合作,致力于将音乐作品的内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伴奏是比较常见的声乐艺术指导形式,以乐团为例,乐团指挥对于演唱者和乐器的演奏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指挥权,在排练时会告知所有成员不同手势和动作代表的含义,演唱者和演奏者都要根据乐团指挥的动作进行演唱和伴奏,不能有丝毫的迟疑,否则就会造成音乐衔接不畅,演唱和伴奏不能紧密结合到一起。这就对指挥的音乐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所代表的身份恰恰正是声乐艺术指导,可见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素质是决定声乐演唱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艺术指导在声乐教育界备受推崇

伴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教学体系上也日渐趋于完善,不少高等学府和艺术类院校都运用了声乐艺术指导对学生的声乐演唱练习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希望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通常情况下钢琴伴奏是音乐教育中比较青睐的声乐艺术指导方式,借助钢琴伴奏来带动学生的演唱情绪,使学生准确把握发音方式,那么学生所演唱的音乐作品将会充斥着真情实感,演唱效果也会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也大有助益,无疑是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结合的重要路径。

二、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分析

(一)艺术指导深化演唱内涵

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意蕴通常需要借助声乐演唱来展现,不但对于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是一个考验,更能够体现出声乐艺术指导的专业素养,声乐艺术指导必须要竭尽所能的帮助演唱者理解作品内涵,使之能够运用合适的演唱技巧来演绎音乐作品,以便将情绪感染给广大听众。由于不同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千差万别,把握正确的情感基调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声乐艺术指导要利用伴奏来表现情感,让演唱者清楚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在音乐情感发生变化时通过伴奏形式让演唱者迅速知晓,接下来演奏者的演唱情绪就会随之改变,带领听众深入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给听众营造震撼的视听效果。

(二)艺术指导提示演唱方式

演唱方式的转变同样是声乐艺术指导的一个重要作用,在演唱之前声乐艺术指导要将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传授给演唱者,让演唱者大致了解到音乐作品需要经过几次情绪的转换,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声乐艺术指导还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提示,让演唱者可以毫无阻滞的转变演唱状态,相比于演唱者自己找音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更为理想。

(三)艺术指导引入演唱情绪

声乐演唱是否能够打动人心关键在于演唱者对音乐作品内容和情感的解读,声乐艺术指导要协助演唱者准确把握演唱情绪,确保演唱者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转换情绪,以促进音乐情感的表达以及演唱效果的提高。演唱者的情绪对于听众有着较强的感染作用,伴奏的节奏、速度、旋律发生变化时,演唱者的情绪也会自然而然的改变,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会迅速被听众所捕捉,对听众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进行伴奏时声乐艺术指导不能对演唱者造成过多的束缚,要让他们在声乐演唱时能够包含真情实感,从而走进到听众的内心世界。

三、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发展路径

(一)设置相关声乐艺术指导课程

鉴于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提高声乐演唱教学质量,就要专门设置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在声乐艺术指导课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确保学生能够踊跃参与到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教学中,跟随教师的步伐获得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协同发展。与此同时,学校还要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声乐艺术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使之能够在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教学中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让学生意识到声乐艺术指导对于声乐演唱的作用,从而以端正的态度来面对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学习,让那些真正热爱声乐艺术的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平台,早日成为声乐艺术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二)提高对声乐艺术指导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培养孩子艺术才能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提高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希望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加美好的未来。对于音乐艺术类院校来说,建立健全的声乐艺术指导课程体系已经势在必行,这将关系到本校学生是否能够领先一步,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音乐艺术类院校需要注重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专业性,还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学习的新鲜感,在愉悦的情绪下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会让声乐艺术指导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学校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舞台经验,使之能够切实用声乐艺术指导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三)提高学生的艺术协作精神

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的协调配合能够让音乐作品更富有表现力,舞台演唱也会呈现最佳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声乐艺术指导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充分地认识到声乐艺术指导对于声乐演唱的重要作用,将二者完全分割开来,教学效果因而大打折扣。为了转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全面认识到声乐艺术指导在演唱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将这种先进思想普及给学生,并将声乐艺术指导教育与演唱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声乐艺术指导在演唱中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声音表演的艺术篇4

关键词:声乐演唱 情感艺术 情感表达

声乐演唱艺术是声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声乐是运用语言的艺术与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及声情并茂的表演相结合而成的听觉形象,是建立在完美的声音线条与充沛的情感表达上的歌唱艺术。声乐演唱的目的是要表达人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把人的情感和客观存在的事物相结合来描述,从而发挥音乐的社会作用。在声乐演唱中,情感艺术的表达直接影响演唱者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同时,情感表达又依附于声乐演唱者的音色。因此,在声乐的学习与演唱中,追求声音质量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是以内在情感和审美为依据,从而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

一、情感艺术在声乐演唱中的表达

情感是我们人类对客观与现实态度的真实体验,它集中反映的是某些客观事物与我们人类主观之间的某种关系。情感主要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我们人类直接从生活中感受与获取的一些主观的情感体验;另一种是我们人类从艺术作品等或者其他不同的渠道间接地接受和感受到的一些情感体验,被称之为“审美体验”。 审美的艺术体验与艺术情感,是声乐演唱作品中依靠最多的。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生活经历是有限的,生活环境也是相对固定的,而在音乐中所要表现和表达的情感世界却是无限的,所以要求声乐演唱者要能真实表达每一首歌曲的情感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不可能都亲身去体验每首歌曲的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当一个声乐演唱者在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现实情感的体验时,就要求声乐演唱者从其他与之有关的艺术作品中去获得相应的审美情感体验,以此来感染和感化自己,同时再通过声乐的演唱来表达出作品的情绪,并把它同时转变成为演唱时自我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的作用下,演唱者把自身的生命体验转化成审美艺术形象并通过声乐演唱这种最主要的方式呈现出来。音乐情感是人类对现实音乐世界特殊反映的形式之一,也是人类对音乐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客观事物的认识,同时也是对能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一些音乐心理体验的一种判断。

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优秀的演唱家受到众多听众的喜爱呢?为什么他们都能受到那么多公众的青睐和追捧呢?他们除了有天生良好的嗓音条件和非凡的演唱技巧外,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把歌曲所要表现的情感艺术通过自己的声乐演唱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这样就容易引起观众和听众的共鸣,使他们得到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享受。所以说,正确的声乐演唱与发声方法和全面的非凡歌唱技巧是一个成功的演唱者不可或缺的条件,因为正确的声乐演唱与发声方法和非凡歌唱技巧是表现声乐演唱情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艺术表达的重要性

“凡音之起,由人心而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精神状态。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艺术的表达不仅仅是物理性的声音现象,也是人的感受、愿望、情感的最终表现。在生活中任何情感都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声乐演唱中也是如此。情感表达作品,作品的内容影响演唱中情感艺术的表达。声乐情感的运用和表达是一个不断认识,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它既要求演唱者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又要求其用自己个性化的风格去表达自己,感染观众。情感的表达也是一个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它要求演唱者根据作品的内容和音乐发展的规律将作品完整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综合的情感交流和再创过程。声乐情感的抒发是“诗情”和“曲情”的统一体,并通过声腔美的声情创作,将蕴含在“声情”中的“诗情”和“曲情”圆满完整地表达给观众。只有当与欣赏者产生了情感共鸣才算真正达到了声乐表演的美的效果。它的美是直观的、表面的,也是内在的、深入的,这就需要演唱者不断探索。要想充分表达声乐演唱中作品的艺术情感,需要经过“知情”、“唱情”、“传情”这三个环节。所谓“知情”就是要学会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背景,体会作品的深刻含义;所谓“唱情”就是要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入相应的角色和意境进行演唱,投入到作品中去,甚至让自己成为作品的主人公;所谓“传情”就是将自己美好的声音和内心的情感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将作品中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喜怒哀乐正确地传达给观众。情感的发挥离不开者三个环节,丰富的想象力也寓于这三个环节。

三、声乐演唱中情感艺术表达的特征

声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主要在于对歌词的理解、体验和感受。这是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通过对歌词的深入分析、感受才是声乐艺术表情达意的关键。

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应,取决于声乐演唱者对艺术作品情感的表现力,这是歌唱抒情的声乐艺术创造的核心。建立在正确的发声方法上的声情并茂、真实情感的流露以及演唱时的以声传情,都是以情为声的体现,是最基础的完美结合。若以行腔造型的艺术来处理演唱的技巧,就缺乏生动的表达,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最终的创造任务,所以才会有“充满激情地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的说法。显然,在声乐演唱的情感艺术表达中,如果失去了它的表情力量和情感的动作性,也就等于失去了创作者所要表达作品的灵魂。只有将“声”与“情”正确结合和统一起来,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才可能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由此可见,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技巧的恰当运用,是作品精神和歌唱者情感相结合的体现。任何一部声乐作品都有它特定的时代性或是地域性,即艺术情感性,因为情感是我们人类对客观与现实态度的真实体验,它集中反映的是客观的某些事物与人类主观之间的某种关系。

声乐演唱中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演唱中的二度创作上,演唱时必须清晰地掌握作品的音乐性、歌曲自身的情感特点。同时,又要为表达再现其内容和情感设计一套有效的方法,这就是艺术处理和创作过程,处理与创作的过程直接影响音乐的完美体现。通过欣赏大量的声乐作品会发现同一部声乐作品,每个人唱出来的感觉都不一样。原因在于演唱者赋予声乐作品活的音乐生命体和情感发展过程,其中的独创性不仅是忠实再现原作,而是通过再现,对原作进行主观化的丰富和补充,甚至会对原作理念和审美价值进行提升,为原作增添光彩。

四、声乐演唱中情感艺术表达的方式方法

(一)科学的发声方法

“声音是歌唱的基础,不论声音是否美妙,声音总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情’只有建立在声音基础上才有可能表达出内容。”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历来都是歌唱者努力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明代著名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在《曲律》中说,声音“发于丹田者,自然耐久”。歌唱发声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三个部分。呼吸时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这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更加美化、扩大,形成优美的歌声。前苏联声乐家捷米采娃说得好:“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源泉。”由此可见,科学的发声方法都是建立在良好呼吸基础上的。

(二)歌曲内涵的理解

歌唱的艺术是指歌唱者能用自己优美的歌声把对歌词和音乐的理解正确地传达出来。想要正确、生动、深刻地表达歌唱的内涵,首先要学会认真研究歌曲的音乐和歌词。音乐是歌唱的灵魂,在熟唱旋律的过程中,要通过自身的生活阅历反复体会和领悟音乐的情感特征,领悟作品的旋律特点,并深刻地理解作曲家创作歌曲的真正意境和情感。一首作品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创作的强烈情感,作曲家创作的歌谱看起来是静止的、无声的,但是却在歌谱中蕴含着他们深厚的情感与复杂的艺术技巧。而声乐演唱者就是要在这些作品的音乐旋律起伏中和文学(歌词)语言的造型里去发掘出这些丰富的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风格基调,激发心中生动的想象,发挥自己的音乐思维潜力,激起自己内心对歌唱的热情,使自己的歌声充分抒发内心的情思,最终将作品完整的音乐形象和情感艺术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一个声乐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越深,情感的感受也就会越深,最终在演唱时的表达就愈发显得完美和纯真。

(三)音色与力度的恰当运用

在声乐演唱中,充满激情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表达情感的前提,但不等于充满激情就有准确的情感表达。如前所述,声乐艺术是通过人声体现情感世界的,只有当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表现的手段和所有必备的条件,才有可能投入到歌唱的表演和表现中。

声乐训练能让演唱者较好掌握科学的发声技术,通过音乐基础课的学习,使其懂得和声、作曲、作品分析、音乐史、钢琴伴奏等与声乐演唱有密切关系的音乐知识,可使其理智地、合理地、巧妙地运用声音的技巧,充满激情地歌唱。

音色与力度是表现歌曲情绪、情感的基本定位,不同的歌曲需要用不同的音色与力度进行演唱。所谓不同的音色是指相对于自己固有的音色特点而言的变化。力度则包括:气息的运用、咬字的力量。比如,某一首歌唱者通过声乐训练,声音类型是明亮的色彩,就比较适合表现天真活泼、快乐幸福等情绪的作品;而当演唱神圣、赞美、崇高等情感情绪的作品时,则要将喉咙空间稍微扩大些、气息稍浅一些,使声音色彩略微暗淡些、圆润些;当在表现被日本侵略者欺辱、失去家庭的、孩子惨死在日寇刀下的妇女在哭诉的作品时,情绪情感中要有悲痛、有仇恨、有哀怨等,音色就要调节得相对粗糙些,气息的运用应有一定的爆发力,咬字的力量大一些,情感的爆发力强烈一些;而在演唱柔美的作品时,要求运用比较柔的气息,采用动感较强的明亮圆润的音色,咬字要清晰;在演唱民歌一类风格的作品时,要求空间状态相对浅一些,共鸣位置前一些,语言吐字更细一些。

总的来说,当演唱某一个声乐作品时,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深度、幅度需要用相符合的声音、力度来体现。所以,在整体歌唱发声状态基本的范围内,歌唱需要做某些音色、气息等方面的调整以形成符合情感表达需要的声音质量。

声乐演唱中的灵魂是情感艺术的表达,情感艺术的表达不仅是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也是声乐演唱者基本功的体现,更是演唱者文化修养和审美情绪的反映。因此,声乐演唱中,情感艺术的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更是学习声乐的演唱者探索和研究的必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吕骥.关于公孙尼子和“乐记”[J].中国音乐学,1988(3).

声音表演的艺术篇5

一、声乐美学的含义和历史发展

( 一) 声乐美学的含义

艺术美学是研究艺术美的本质属性和特质的一门学问,它从艺术美的多种形态的普遍性中揭示各自的独特属性,研究审美性能同艺术创造的组成形式和过程。声乐美学以艺术美学为基础,着重发掘声乐艺术美的本质,探究声乐艺术领域中特有的美,即审美的普遍规律及本质规律,是从音乐美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美学之一。

( 二) 声乐美学的历史发展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艺术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类的身心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感官感知发展进化,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认知审美认知,使其能够传达出较语言而言更为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音乐语言。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形式主要有史诗、颂歌和抒情诗。公元前八世纪,两部以特洛伊战争为题材的大型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就是以吟诵形式表演的叙事歌曲,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整理加工而成,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吟诵史诗的歌手称为巴德,演唱时用弹拨乐器伴奏。公元前九世纪,随着多利亚人入侵希腊,合唱成了这个时期希腊音乐的主要形式,太阳神颂歌、酒神颂歌以及稍后出现的另外一种新体裁抒情诗,构成了最初声乐歌唱的表现形式。公元前六世纪末,一种新的音乐艺术体裁希腊悲剧在酒神颂歌的基础上产生,古希腊悲剧是希腊文明的重要内容,对当时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时期,教会文化盛行,在古罗马文化的影响下,基督教文化中的教会音乐占据了当时的统治地位,慢慢发展出教会声乐。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音乐中被大大发展,此时的声乐艺术也开始逐步追求人性、肯定人性,注重个人情感以及个人的创造性。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演唱技巧和演唱风格上,由传统的庄严古朴转向繁丽华饰。巴洛克时期的声乐美学更是西方音乐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歌剧的诞生标志着巴洛克时期新风格的确立。到十八世纪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树立一种崇尚自然、纯朴、充满激情又合乎理性的全新的声乐美学观念。进入近代后,德国古典美学理论及俄国传统音乐美学理论对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九世纪汉斯立克提出了音乐内容就是音乐的运动形式的观点,举世闻名。二十世纪声乐美学又在表现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上有了创新,并且进一步融合了现代心理学的方法和社会学视野形成了一批新的理论体系中国的声乐艺术源于民间,并且广泛在民间流传,依靠口传心授,而使声乐艺术得到发展,并且演变出不同的风格,内容也更加丰富。中国的声乐艺术带有中国特色的朴实自然的风格,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代表着他们的审美特点,表达了人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心声,有着浓厚的民间基础。中国的音乐美学开宗立派较早,以儒家和道家最为代表性。儒家美学论著有《乐论》、《乐记》,道家音乐美学论著有《老子》、《声无哀乐论》等。声乐艺术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不断前行。近代后,在中国的音乐艺术发展和交流下,声乐美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更加专业、规范和体系化的方向前进。

二、声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艺术体现

( 一) 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

音乐是表情艺术,抒情性和表现性是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歌唱艺术的魅力在于歌唱者用圆润优美的嗓音、深情并茂的演唱,带给听者美的享受,或陶醉、或共鸣。

声为情之本,情为声之魂。情感是歌唱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它是演唱者内心的一种具体反映。在演唱时,人的情感变化同歌唱中的节奏、旋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音乐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更是情感体现的重要载体,演唱的速度、力度能够反映出演唱者的情感变化。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对音色、速度、表情、节奏等方面进行调节来展示出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特征。

声乐演唱对于演唱者来说是一个二度创作,深刻地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我认知和体验,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在歌声中传情达意,并辅助一定的表情及形体展示,感染着观众并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力求达到情景交融的声乐审美效果。在歌唱艺术的情感体现上,不仅仅要注重艺术形式,也要注重情感表现的真实以及美感,虽然声乐的演唱需要一定程度的夸张,但是也不可脱离生活的实际、脱离情理。歌唱者表现出的艺术美和真实感情才是歌唱表演的艺术基础,只有真情实感才能够引起观众的思想共鸣。

( 二) 声乐演唱的情感特征

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词曲和音乐的有机结合构建起来的艺术形式。歌以咏言,声以宣意,用歌声感染感动听者是声乐演唱追求的艺术目的。也就是说,歌唱艺术的构成离不开诗情、曲情和声情。

声乐作品中的歌词以诗化的语言歌咏事物抒发情感,诗情奠定了作品的基调。当这种诗情与音乐的旋律结合在一起,使音乐的形象更加具体,而音乐又进一步升华了语言的诗情。《礼记乐记》中情动于中,故形于声便是声乐美学的体现。凡是流传久远的音乐佳作无不充满着浓郁的诗情。曲情是声乐曲调的情感,词与曲的关系是相户依存的。从作品的节奏、调性、旋律走向等方面结合歌词,深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立体分析体会音乐的曲情,才能真正表达出作品中所蕴藏的深情厚谊。要完美地演绎一首声乐作品,只有深刻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演唱者的再创作,用完美的歌声将蕴含在声情中的曲情及诗情完整地表达出来,通过有声的音乐,表现出声乐作品中的情感思想。由此可见,歌唱艺术的情感是由声情、曲情及诗情融为一体的。诗情奠定了歌曲的内容,曲情赋予了歌曲的形式,作为歌者,只有将声乐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情感完整地展示给观众,做到激起观众的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达到声乐美学的本质要求。

三、声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 一) 声乐美学对声乐演唱的指导

1. 演唱的声美

美好的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这就要求歌唱者要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歌唱技巧,具备优美悦耳、表现力丰富的声音。然而,人的声音条件各有不同,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促进艺术修养及歌唱能力的提升,美好的音质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达到改善的目的。一个优秀的歌唱家,要树立声乐的专业敏感,适应非自然艺术化对于发声的要求,使其在艺术的说与唱中形成自然的活动反应。做好各种练声训练,从而达到声音美的目的。

2. 演唱的字美

声音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声音的内容。歌唱脱离不了语言,字音的纯正与否是评价声音美的重要标准之一。演唱中每个字的字音结构各不相同,要做到吐字清晰,中国民族声乐唱法中就采用了开、齐、撮、合的吐字方法,配合科学的发声及共__鸣器官的美化和扩大,声音才会更加圆、柔、甜、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演唱者在歌唱时,还要根据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创设不同的咬字速度和力度,确保观众能够准确清晰地听清歌唱者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音,让听者充分领略作品最完美的意境。

3. 演唱的腔美

声乐演唱中离不开字正腔圆和依字行腔。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音乐修养,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调性、和声,研究词曲内在的逻辑性、作品的发展脉络和情感层次,将作品本身所附有的内涵与情感通过演唱表现出来。要根据字音的情感变化要求进行创腔的处理,将歌唱中的曲调、字调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唱腔旋律的音乐情感和形象,展示出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突出歌唱艺术的美感。

4. 演唱的节奏美

声乐歌唱艺术中的节奏因素,也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歌唱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事实证明,离开了节奏的依托,声乐旋律的表现就成为空谈。节奏是构建音高、调式、和声的载体。在声乐作品中,歌唱的节奏在结构上有着非常丰富、复杂的变化,歌唱者要充分利用声乐中作品的节奏来传递作品的审美价值,用丰富多彩的节奏来表现作品的艺术美感。

( 二) 声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歌唱技巧都是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演唱最为基本的条件。

1. 技巧方面

气为声之本,没有气就不能产生歌声,也就不足以传递听觉审美。对于演唱者而言,歌唱的呼吸变化要富有声乐作品理解上的感情色彩,将呼吸本身成为声乐歌唱表现的一部分。提前做好情感准备,可以很自然地将作品的美感一并唱出来。歌唱表现过程中,声音需要通过腔体共鸣提升音量,共鸣在音质美的审美效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共鸣在修饰、美化声音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优秀的歌唱家往往将共鸣同歌唱旋律、情感表达相结合,使音色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展示艺术效果。清楚的咬字可以使得演唱者的声音更加清晰,对歌唱美感有着很大的作用。在歌唱中,保持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无论音调走向如何,音色、音量同语调都会伴随歌曲的情感而发生变化。只有对字音结构的性质准确把握才能将依字行腔贯彻在声乐演唱中。

2. 理论方面

声乐歌唱艺术是对声乐作品的第二次艺术加工,是歌唱家将声乐作品的语言同旋律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声乐艺术美学比较抽象,将其在歌唱表演艺术领域中应用,能够更好地体现艺术美感。声乐通过歌词凝练来达到歌唱的艺术效果。其诗词在创作上必然追求口语的美感,突出有声性,强调声乐文学的艺术性,使其明朗、上口,能够符合欣赏者的口味,引起广泛的艺术共鸣。

旋律作为声乐歌唱的灵魂,对声乐语言有加强效果、补充意境的作用,它是由音调美、节奏美、和声美构建起来的。因此在旋律的把握上,要将声乐作品所提供的感情基调同思想特征统一起来,充分利用音乐的非指向性特征,深入挖掘、拓展歌词的意境,在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声腔的配合下,以音乐的乐句感和段落感来强化歌词的语义内容,使之更加具有层次感和运动变化的情感过程。

3. 情感表现

情感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表现因素,声乐演唱是需要演唱者全身心投入的一种表演形式,否则即便拥有高超的声乐技巧,也不能感染听众。演唱者只有遵循声乐美学的规律,将歌唱要素、情感、字、声、腔诸要素协调统一,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才能为歌唱的艺术魅力加分,真正达到歌中情,情中声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声音表演的艺术篇6

【关键词】个性化;声乐技巧;歌唱;表现

中图分类号:J61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06-01

声乐技巧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由于歌曲艺术核心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声乐技巧得以呈现的,因此其直接决定着歌唱质量。要想更好地进行歌唱,获取听众的共鸣,演唱者务必要强化个性化声乐技巧训练,提升自身歌曲演唱艺术魅力。

一、声乐技巧概述

自内容角度而言,声乐技巧可涉及诸多方面,既涵盖了基础的发声、咬字,又包含了声音气息处理、歌唱内容呈现等。结合当前声乐技巧发展形势,对声乐技巧相关要点进行理解:(一)声线,在歌唱过程中,务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认识自身发声特点,使气息有序、稳定,发声也应当尽量清晰嘹亮;(二)技巧,学生应当强化各方面身体器官的锻炼,包括肺部、胸腔、口腔肌肉以及脸部肌肉等,通过对不同部位的科学配合,使音质得到有效改善;(三)基本功,声乐技巧应当关注歌唱过程中的姿势,还应当确保对多重呼吸法的合理运用,找到贴近自身实际情况的起音点[1]。

二、个性化声乐技巧表现形式

(一)独特嗓音。对于声乐艺术而言,演唱者通常有着独特的嗓音,给听众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演唱者通过后天不断训练,提升声乐技巧,同样会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演唱魅力[2]。

(二)声音控制。演唱者有效把握声音强弱、轻缓,该特征十分重要。个性化声乐技巧要求运用声音上述几项特征,感情丰富、节奏流畅,水到渠成地表现出歌曲的艺术张力。

(三)特殊技巧应用。特殊技巧主要包括:1.颤音。颤音是通过喉结与气息的协调,使得声音产生显著的起伏;2.气声。气声凭借其特有的气流声,可使歌声变得优美娇柔。通常而言,气、声不存在内有特定规律,仅为演唱者将声带不闭合,使气流灵活振动发声;3.噎音。噎音指的是演唱者通过喉间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哭泣时哽咽的声音,可为听众带来凄凉悲怆的感受;4.哭腔。哭腔指的是喉突然提高气息力度对应产生的爆发力,如同人们伤心情绪下发出的声音。

三、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中的表现

(一)特有的嗓音凸显非常规的歌唱艺术魅力。人人天生都有自身与众不同的嗓音。如果嗓音太过普通,则会使歌曲演唱者失去自身特色,难以吸引听众。特有的嗓音则会使歌曲演唱者在大众中脱颖而出,使歌唱变得别具一格。因此,对于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中的表现而言,特有的嗓音为演唱者增添了个人特色,积极促进演唱者歌唱艺术魅力的有效提升。

(二)不同音区绘制出各异的歌曲艺术形象。人人的音质音色均存在一定差异,由此使得他们声音对应音区存在一定不同。要知道,高音区、低音区可为听众带来别样的听觉感受。其中,前者可为听众带来一种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感觉,可绘制出一个豪情万丈、大气磅礴的歌曲艺术形象;后者则可为听众带来一种温情脉脉、柔美秀丽的感觉,可绘制出一个优美的歌曲艺术形象。

(三)独特手法运用可提升歌曲艺术感情饱满度。通过对颤音、气声、噎音、哭腔等技巧的合理运用,可有效凸显演唱者高质量的歌唱水平。颤音的合理运用,可使声音满是波动感,令人产生无限回味;假声可视作一个声音修饰的手段,通过把真声、假声进行有效集合,由此形成的混合声可构筑出神秘莫测、细腻的艺术效果;哭腔可为听众带来悲凉的感觉。

(四)声音强弱、p缓呈现出各种艺术感觉。对于歌唱艺术而言,声音的科学运用可呈现出各种艺术感觉。在歌曲表演过程中,初学人员应当对声音强弱关系处理方法展开学习。唯有处理好声音的强弱,方可使声音运用得更加得当,使听众在歌曲中获得思想、情感方面的有效共鸣。而声音的轻缓则反映于演唱者对歌曲节奏的合理控制,就好比在演唱快节奏歌曲时,演唱者应当做到内心稳定,吐字明朗,保证歌曲得以从容连贯地演绎[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个性化声乐技巧一方面要求演唱者具备独特嗓音,一方面需要演唱者后天努力训练,去挖掘、去探索。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个性化声乐技巧内容,全面分析个性化声乐技巧的表现形式,“特有的嗓音凸显非常规的歌唱艺术魅力”、“不同音区绘制出各异的歌曲艺术形象”、“独特手法运用可提升歌曲艺术感情饱满度”、“声音强弱、轻缓呈现出各种艺术感觉”等,积极促进演唱者表现出无穷的歌曲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景芳.浅析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J].参花:下,2013,(8):65-66.

[2]朱玉洁.浅析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应用――以歌曲《我爱你,中国》为例[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8):162-163.

[3]范梦雅.浅谈个性化声音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J].环球市场,2015,(3):105.

作者简介:

声音表演的艺术篇7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技法;艺术风格;关系

在民族声乐音乐演唱中,要重视加强表演者对艺术风格的研究,在表演实践中对表演者的演唱技法进行培养,让学生在了解民族声乐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演唱实践。另外,民族声乐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演者在演奏时,要注意培养表演者的文化素养,让表演者能够将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提高表演者的演唱水平。只有掌握正确理解、掌握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推进民族声乐的发展,增强民族声乐的生命力,是民族声乐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1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

1.1吐字我国的传统的演唱中,对于“吐字”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要求在演唱时“出字、归韵、收音”,讲究“四呼、五音、四声”。在演唱时不能犹豫,吐字要果断;同时要对字进行归韵,每种字有不同的口型在进行演唱时,口型到位,发音准确;在结束时收音准确干脆。中国讲求抑扬顿挫,在进行演唱时,同样关注演唱的发音。在发音时既要咬对每个音,又要带动字的行走,有流畅之感,同时还能灵活的将发音收回。例如现代的歌曲《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的开场白“阳春三月我满十八,报名参军要离开家”,演唱时,就要注意咬字。1.2用气民族声乐有“换气、偷气、提气、歇气、就气、收气,以及表达不同情感的用气技巧。”这些技巧是进行演唱的必备的条件。进行运气,首先就要气沉丹田,要求演唱家在演唱的过程中能控制气息,这一点在现代的声乐演唱中十分重要。但目前可以观察到中国在对学生的运气指导的效果更不明显,尤其现在中国年轻的一代,好多不掌握这种技巧,在进行声乐的演唱过程中,出现气息不稳、声音发颤的情况。现代教育院校,在学生进行演唱时,要对各种技巧进行培训,将声音与表演融合在一起。例如云南的《绣荷包》音调委婉清秀,在演唱时音调有少女含羞的韵味,开头“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三月桃花开”这时是欢快活泼的气氛,接着“一绣一只船.....”就有刚才的活泼转为委婉含羞的状态,这时就要进行换气。

2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

在民族声乐的表演中,要对艺术风格进行了解,了解作品基本的创作背景,能够在艺术风格的了解中,加深表演者对作品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表演者对作品的“再创作”,促使表演者更好的进行情感表达。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不同时代的作品会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展示不同的时代内涵。2.1时代风格不同的时代的作品的风格不同,同样演奏风格也不同。例如《看见你们格外亲》,此曲将塞北民歌与山西梆子的演唱风格结合起来,将戏曲音乐板腔体的结构运用到歌曲的处理中,从而唱出此曲的独特韵味。在歌曲中进行说唱,民族声乐将全国300多种说唱的风格进行整理融合,使具有说唱风格的声乐作品的质量更加好。例如《重整河山待后生》,以鼓词为音乐素材,在演唱时,运用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实现鼓词风格的艺术效果。2.2民族差异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具有不同的特性,民族声乐对民族的风格进行继承。例如同样的《绣荷包》,来表达爱情的抒情小调,由于山西、云南、四川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的风俗民情不同,所以有不同的演唱方法,给人不同的感受。云南的《绣荷包》委婉秀丽,四川的《绣荷包》明亮活泼,而山西的演唱兼有两家之长,两种风格都有。2.3地区风格民族声乐对我国的戏曲演奏中的地区风格进行继承。在进行声乐学习时,有很多的歌曲都带有戏曲的风格,例如《一支歌一颗心》,就是用流水板的特点进行歌曲演唱。在进行民族声乐的演唱中,不仅仅是声音要感动观众,情绪表演也很重要。艺术源于生活,同时最终又落脚与生活,为生活服务,民族声乐要想得到发展,就要扎根生活,从生活文化中汲取创作养分,提高民族声乐的艺术价值。

3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3.1演唱技法是艺术风格的基础演唱的技法可以抒感,其中的咬字吐字、运气的方法在不同艺术风格的声乐作品中有不同的表现。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使用,会直接影响作品技术风格的呈现。《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这首具有浓厚河南豫剧色彩的歌曲,在演唱的过程中,注意演唱技巧的使用,注意歌词的发音,由于河南方言中多下滑音,在演唱时,要对声音有较好的控制,才能将艺术风格的效果表现出来。3.2艺术风格是演唱技法的追求目标民族声乐的演唱,并不是在进行技法的展示,而是情感的表达,传递出作品的艺术风格,与观众产生共鸣。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具有很强的民族特性,不同地域的声乐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所以演唱者在进行声乐作品的演唱时,首先要对作品的风格进行分析,根据作品的艺术风格来确定演唱技巧,通过熟练的演唱技巧将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体现出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结语

民族声乐属于持续发展中的学科,只有不断汲取我国优秀文化的养分,才能够推动声乐的健康发展。在声乐表演中,实现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辩证统一,提高表演者的演唱水平,促使演唱者更好的进行情感表达,提高民族声乐的表演质量,在表演中,吸收借鉴西方声乐的演唱技法,对中国优秀传统演唱艺术进行继承、发展,促使民族声乐的表演具有较强的民族特性,能够向世界展示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周巍.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分析[J].北方音乐,2016(17):13.

[2]韦菁.关于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辩证关系探讨[J].北方音乐,2016(04):16.

[3]郭懿文.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016(01):103.

[4]吉美逸.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有机统一[J].音乐时空,2016(13).

声音表演的艺术篇8

【关键词】中国声乐艺术;范畴;表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声乐艺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涌现出具有专业水准的部级声乐表演艺术团体、专门培养声乐艺术表演和教育人才的音乐学院,并有规划地组织相关人员梳理和发掘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资源和宝贵的声乐史稿,通过与欧洲先进声乐文化体系的沟通和学习,建立了完备、健全的中国声乐艺术体系。从已经取得的声乐艺术研究理论成果来看,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音乐艺术领域,而对于声乐艺术理论的整理相对贫乏。因此,笔者在对中国声乐艺术的范畴进行界定之前,有必要对前人的研究结果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一、中国声乐艺术范畴研究的缘起

“范畴”属于哲学概念,最早出自希腊文。“范畴”是表征客观事物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哲学术语,是人类逻辑思维的理性表现形式,是人们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事物本质属性的提纲挈领。在哲学发展历程中,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对范畴做了最初的全面阐述和系统研究,并将其定义为是对事物存在状态的不同层面进行整理归纳的学术概念。范畴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随着人们知识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范畴的能指和所指范围也在变化和扩大,因此,对范畴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国的音乐文化艺术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积累了丰厚的史料,在《乐记》《唱论》等古代音乐史书中都对音乐表演的基本特征和审美属性有过详实的论述。但是相对西方音乐历史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几百年的文化沉淀,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发掘显然有些滞后。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随着中国声乐艺术在实践中累积了大量的表演经验和理论成果,声乐艺术研究者发现在界定“中国声乐艺术”这个概念时,容易出现歧义和模糊。对于中国声乐艺术范畴的理解既关涉科学的定义、客观的解释,同时又在声乐艺术发展的现实和历史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只有对中国声乐艺术范畴的指涉内容和层次问题做出清晰、有效的回答,才能以更为坚实的理论背景和高蹈的理论视域来透视中国声乐艺术范畴的本质特征。

二、中国声乐艺术范畴阐述

梳理中国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表现特征,对于声乐艺术范畴的切入可以从以下三个时期进行考察: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国声乐艺术经历了漫长复杂、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声乐艺术的唱法有着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其争论和发生歧义的焦点是传统民族唱法与欧洲声乐唱法的矛盾。如何与欧洲声乐唱法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中国声乐艺术体系是问题的核心。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上升为关于中国声乐艺术范畴的探讨。在欧洲声乐体系的冲击下,中国声乐演唱界出现了当时较为轰动的“土洋”之争,这些争论并没有提升到理论层面的讨论,也没有对“范畴”一词做出具体的论述,但是可以将此作为中国艺术范畴研究的初始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关于中国声乐艺术根本性质的讨论又甚嚣尘上,讨论主要集中在以“民族唱法”界定中国声乐艺术的唱法是否合理。这一时期为了给各种歌唱比赛的评审工作提供便利,中国声乐演唱界采取以演唱技法作为分类的标准,依据不同的演唱风格、表现形式和声音发声技巧,将演唱划分为美声演唱、民族演唱和通俗演唱三种类别。目前,不管是表演界的歌唱艺术家还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声乐教育工作者,都已经约定俗成地将这三种唱法作为中国声乐艺术的范畴内容来认识。对于中国声乐艺术范畴的界定由此就更加清晰了。声乐教育家、天津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石惟正在《中国民族声乐的范围、结构及其发展方向》一文中写道:“以民族传统唱法为基础,吸收西欧严肃音乐唱法的科学成分,从而能够融中外古今、民族差异、地方特色为一炉的具有广泛包容性与适应性的一种专业化的歌唱学派。”这段文字表述中虽没有对中国声乐艺术的范畴做出盖棺定论的解释,但是可以看做是中国声乐艺术范畴阐述的初露端倪。在此学术基础上,对于中国声乐艺术范畴的界定逐渐明确和严谨,以下是声乐理论学者对这一问题比较完整的论述:上海音乐学院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认为,中国声乐艺术与欧洲声乐唱法有着一定的差距,又不同于传统的曲艺、各地方戏曲演唱和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它是在融合各种唱法优势基础上的一种综合的演唱艺术。声乐教育家刘朗在《声乐教育手册》中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中国声乐艺术是以中国民族文化为土壤,以本民族语汇为基石,以科学的发声原理为准则,并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曲调,代表着中国广大受众的审美趣味和习惯的演唱艺术。声乐教授李晓贰在其著作《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一书中指出,目前中国的声乐艺术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主要涵括了我国传统的戏曲、曲艺和民歌三种形式的演唱风格,也包含了欧洲唱法、歌剧唱腔和新的民歌唱法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演进,中国声乐艺术步入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局面。21世纪中国声乐艺术在艺术表演、教育培训、理论探索和作品挖掘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和进步,中国声乐艺术以更加宏阔的眼界和理性的姿态重新审视目前的声乐艺术范畴。针对21世纪中国声乐艺术呈现的诸多发展趋势和特征来进行归纳,对中国声乐艺术范畴的诠释也更加脉络清晰、涵盖全面。石惟正在2003年天津音乐学院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对中国声乐艺术范畴的定义提出自己的视角和论点,他指出:“以中华儿女熟悉、喜爱的母语文学以及音乐语言表达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的声乐作品及其表演,就是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换言之,用中华民族的一种语言和风格,以声乐形式表达民族思想、感情的艺术种类就是我们的民族声乐。”

三、中国当代声乐艺术的范畴表征

首先,中国声乐艺术是集演唱和语言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演唱和语言相互浸淫和渗透,二者在声乐艺术中扮演着缺一不可的角色。形象鲜明的语言符号能够清晰地囊括声乐演唱艺术所表达的意义和内容、塑造成功的典型艺术形象、烘托音乐氛围,是使声乐演唱具备艺术震撼力的重要组成元素。汉语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母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歌词构成毋庸置疑是以汉语言为养分的。汉语言是在声调和韵律的基础上构建的符号系统,具有表情的功能,并具备与音乐形式相近的某种音律的特质。因此,中国声乐艺术从创作到表演都要考虑汉语言的表情功能。简言之,声乐创作在歌词的选择上要依据汉语言的特殊规律;音乐创作的旋律要契合汉语言发音的习惯;在声乐表演中,要关注歌词发音的正确、吐字的清晰,以及声调与韵律的有效结合。中国声乐艺术在传统和现代的切换与衔接中,汉语言是其始终不变的创作和演唱的基石,这是中国声乐艺术范畴最为根本的特征。其次,从中国声乐艺术的总体风格来看中国声乐艺术的范畴表征,其风格的界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民族音乐传统和当下音乐特征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演唱风格。所谓“演唱风格”,是指表演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根据作品一度创作中的艺术形式、表达意涵和审美趣味,通过演唱的二度诠释所呈现出的中国声乐艺术独特的演唱技巧和表演品质,其中包括发声润腔和表演时的肢体语言、表情体态。世界各民族的唱法都有代表本民族艺术传统的表演风格、发声方法,即“演唱风格”。另外,西方美声唱法的引入和普及,对中国声乐艺术起到了优化和促进作用,并融入到中国声乐艺术的演唱形式中,使其展现出新的特质,形成了民族音乐传统和当下音乐特征相融合的范畴表征。二是民族音乐传统和当下音乐特征相互影响下的中国声乐艺术的创作风格,歌曲创作者在声乐创作的过程中选用的是传统音乐创作的技术手段(调式调性、和声旋律)和传统声乐艺术风格的展开方式,以及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音乐创作手法。“如《我爱你,中国》《长江之歌》《黄河颂》等,它们的音调和语言是从整个中华民族风格群体中提炼出的共性,对外国人来讲则是特性,是中华民族统一的、代表性的特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气派,我们称之为民族综合风格。这个风格处于我国民族声乐这个建筑物的最高层,但它绝不是空中楼阁,它的营养源泉和根基依然在于建筑物中下层的地方风格中。”①再次,中国声乐艺术范畴的审美特征是现代审美与传统审美精神的结合。声乐艺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在几千年传统美学的熏陶下,中国声乐艺术形成了“声、腔、气、韵”等独具特色的审美表征。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与西方美声唱法融合后形成了传统和现代融会贯通的审美特征,即以“情”为审美内涵、以“字正腔圆”为审美标准、以高亢明亮的音色为审美偏好,并创造性地发明了“润腔”的歌唱技巧。当代中国声乐艺术在传统审美习俗“真、善、美”的创作理念上不断延展,具备意蕴丰富的民族气息、审慎严谨的歌唱技巧和个性张扬的时代风貌。最后,以传统的标准审视当下中国声乐艺术的范畴特征未免有陷入僵化的可能,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国声乐艺术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已经超出以往任何时代。在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交织下,中国声乐艺术可以界定为以汉语言为源头的母语性、以传统演唱和西方美声唱法融合的风格特征,以及多元审美元素相借鉴的艺术形式。

四、结语

随着全球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和演变,中国声乐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中国声乐艺术会随着时代的纵深发展而不断嬗变,我们要以文化和发展的大视野来考察中国声乐艺术在当下和未来的转型及衍变。

上一篇:智慧金融行业报告范文 下一篇:学校诚信教育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