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经济运行范文

时间:2023-10-19 15:58:16

能源经济运行

能源经济运行篇1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道路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低碳经济化改革,企图通过自身努力,在对低碳经济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前提下,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公路交通运输业进行低碳经济层次模型的建设,根据相应的知识背景,为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因此,本文基于实际,分析在低碳经济体系下,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相应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巨大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业 低碳经济 经济环境 发展对策

1、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也面临着众多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因此,低碳经济模式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现在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我们能够看出,低碳和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开始传入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当中,而公路交通运输业也不例外,现在,我国的低碳运输系统发展得还很不成熟,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2007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4.36亿吨,预计到201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5.22亿吨和11.08亿吨。因此,结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公路交通运输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对于公路交通运输业来说,如何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低碳运输系统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公路交通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趋势下,公路交通运输业需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占率优势,结合自身发展前提,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进行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巨大的发展和提升。

2、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低碳模式分析

2.1 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发展模式开始被引入我国,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低碳经济”的概念,是相对“高碳经济”而言的,其定义可以总结为:低碳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基本特征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以资源的高效及循环利用为中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从根本上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不恰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概念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非常前沿的经济理念,旨在减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碳足迹。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是以可持续发展观点为基础和基本原则的,低碳经济通过科技创新、产业更新等多种模式和手段,结合生态学、环境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来对人类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从而达到环境和人类的和谐发展,因此,在经济活动当中,要求各种物质和能源在利用过程中,能够进行循环和可持续利用,从而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经济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2.2 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低碳模式分析

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公路交通运输业作为一个高能耗的经济行业,需要顺应这一趋势,沿着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走下去,因此,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低碳经济模式可以系统的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遵循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从事生产活动的过程当中,对于能够进行循环利用的资源要尽量进行循环利用,不能够进行循环利用资源要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经济发展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有序原则,从而达到资源循环使用的目标。

(2)对于公路交通运输行业来说,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需要坚持的首要原则便是在输入端进行减量化,也就是要求公路交通运输企业在源头上要考虑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效率,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当中,要用最少的原料和能源,实现相应的经济目标,素以,公路交通运输企业要从根本上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尽量避免浪费,从生产源头就进行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的种种工作,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 

(3)道路运输企业资源的资源化为输出端,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系统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目的在于再次资源化废弃物,减少最终处理量,通过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的顺序来处理废物。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公路交通运输业当中,依照低碳经济模式,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公路交通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层次模型可为低碳经济评价提供相应的理论方法和依据。

3、公路交通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评价层次结构

一般来说,公路交通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专家评价方法;(2)数据分析法;(3)层次分析法;(4)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5)模糊综合评价法;(6)灰色综合评价法等。对于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而言,其所涉及的方面有一定的层次性,很难进行估量,所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公路交通运输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程度进行评价,相对于其他的评价方式来说,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3.1 评价目标

在公路运输企业中运行低碳经济模式,充分地体现出企业自身的低碳经济实现形式,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其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对于企业自身的社会目标和社会责任,便是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物资源化,也就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因此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的评价目标为:

(1)对公路交通运输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充分了解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情况及其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从而为公路交通运输业和其他经济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

(2)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和整理能够全面反映公路交通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数据和资料,结合相关的评价结果,对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并全面预测未来的发展情况。

(3)为公路交通运输企业提供优化管理决策的依据:基于以上的评价结果,充分考虑其他的发展因素,为道路运输企业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2 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构建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基于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设计原则来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遵循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将目标层设定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按照低碳经济的基本原则,将一级子目标设定为减量化指标以及再利用和资源化指标。再考虑到清洁燃料车辆的使用可实现无害化生产,也将无害化指标设定为一级子目标。在一级子目标下设定指标层,即相关具体指标如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

3.3 评价指标计算

3.3.1 减量化指标

减量化指标指的是在生产中所消耗的种种资源的总值,如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等等,在计算当中,各指标数

值越小,越能够充分说明低碳经济发展的效果和作用。

(1)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企业占地总面积周转量(占地面积指的是企业占用土地面积总和);

(2)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周转量(固定资产以企业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科目所列资产总值计);

(3)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直接生产资源总量/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包括汽车、轮胎等);

(4)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总值/周转量(能源包括燃料、电等能源)。

(5)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辅助生产资源总量/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包括维修、安检、清洁设备等)。

3.3.2 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

再利用指标是指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延长资源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时效,达到较高的使用效率。这主要包括直接生产资源以及辅助生产资源的利用率。相关计算为:直接(辅助)生产资源利用率=已用直接(辅助)生产资源/直接(辅助)生产资源总量。资源化指标主要是指在在生产过程中对陈旧落后的生产资源的再利用程度,主要包括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而其计算公式为:废旧资源再利用率=再利用资源/废旧资源总量。

3.3.3 无害化指标

无害化指标反映着清洁低碳能源的使用状况,评价指标为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比率,相关计算为: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比率=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数量/载运工具数量。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无害化指标越接近1,说明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越好。

在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以及建立标评价体系后,便依据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结合专家调查法、标度法等来确定各层次以及各元素的权重并建立判断矩阵,最终评价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并实现评价目标。在进行低碳经济评价时,考虑到各公路交通运输企业在经营模式上的多样性,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进行考虑,并对上述指标和层级结构进行修正和完善,对自身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全面的评价。

4、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低碳转型对社会经济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发展阶段越高级,低碳转型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就越小。交通对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生活水平等有着巨大的影响,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化不能够阻碍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调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程度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未来一段时间,据统计,运输量与经济增长水平有着巨大的联系。因此,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入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公路交通运输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道路运输企业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4.1 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行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情况,优化资源配置,本着节约的原则,不盲目进行建设,尽量通过改造的手段进行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从而恰当地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4.2 运输车辆的使用

与传统燃油型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及电动汽车均可较大幅度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根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2008年的调查报告《中国蓄势待发:电动车的机遇》,我们发现,在其生命周期内全混合动力汽车能够减少接近六成的的碳排放量,在现有内燃机技术条件下,如果用小型电动汽车来代替燃油动力汽车,可减少接近2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如果电力供应更加多元化,有50%的可替代能源,电动汽车可以给中国带来49%的二氧化碳减排放。在能耗问题上,清洁能源汽车便能够节约50%以上的油耗,而电动汽车就完全不需要任何油耗,若我国的汽车中有三成为电动汽车,大约70亿桶以上的石油将会被节约下来。

所以,低碳交通工具已经成为未来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清洁能源的作用,不断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进一步减少燃油汽车污染和碳排放空间,从而逐步减少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甚至实现零排放的标准。

4.3 经营管理方面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关注并了解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使用情况,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引进和使用,并要结合市场现实情况,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向,并对企业内部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如企业车辆的使用、能源成本等,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企业收入和设备的利用效率。

4.4 信息技术应用方面

结合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升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水平与服务能力,尤其是在运输车辆的管理上,充分运用可视化管理技术、集成化管理技术、智能技术等,以此达到延长运输资源使用年限,并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的作用。

4.5 生产经营方面

随着现代企业模式的发展,企业应该改善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持着开放的态度,学习新的生产经营理念,尤其是在公路交通运输业当中,可以利用先进的车辆调度模式,从而有效保证车辆利用效率最大化等。

5、结语

在公路交通运输业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车辆选择、高科技等方面,充分考虑公路交通运输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相应对策,并且要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制定相应对策,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涛,徐凤君.低碳经济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2]曹小华,欧国立.基于低碳经济的城市交通建设路径选择[j].综合运输,2006(2).

能源经济运行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低碳体系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碳排放会带来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低碳节能成为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构建低碳经济模式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概述

简单来说,低碳经济就是环境污染轻、能源消耗少、碳排放低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通过技术、制度、产业等方面的创新来减少碳的排放,从而缓解当代的能源危机,降低经济发展对于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从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最为核心的内容,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中低排放、低消耗以及低污染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同时,为了确保低碳技术的实施就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与制度进行支撑。此外,低碳经济的实现还涉及到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最终使低碳的理念深入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人类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三、低碳经济的体系研究

低碳经济是一个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完整体系,无论采取的是何种发展模式,其中都必然会涉及到相关的内容。完整的低碳经济模式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作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实现最重要的是要在不会对经济发展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减少碳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只有研发出了低碳技术,并推广运用于经济发展之中,低碳经济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因此,技术创新毫无疑问是低碳经济体系当中的基础。低碳经济体系当中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能源、建筑、信息化以及交通等多个方面。首先,由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能源的优化,构建低碳的能源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低碳发展。在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一是要开发新能源,通过以更为清洁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等新能源来代替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学能源,从而在源头上减少碳的排放;二是要在能源利用上进行技术革新,通过提高利用效率来减少能源使用的总量,从而达到降低碳排放总量的目的。其次,建筑也是当前碳排放较高的一个领域,在我国建筑领域具有很高的能耗,而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当中,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建设绿色建筑才能有效减少建筑中各个环节的碳排放。建筑领域的技术创新包括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低碳施工工艺的发展等。再次,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与通信技术深刻改变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面貌,许多经济生产部门都实现或者正在实现信息化的转变。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为支撑,其在全球碳排放量中的占比在逐年提升,成为了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通过对于信息和通信技术进行创新,来建设信息化发展对于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碳的排放。此外,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创新还可以使其他领域的碳排放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如可以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等来实现这些领域中能源利用的优化。最后,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相关研究显示,城市交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当中仅低于工业生产和能源供应。通过技术创新,发展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等,是降低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关键所在。因此,需要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发展低碳交通,实现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二)作为发展手段的碳交易。在《京都议定书》当中,建立市场机制,将二氧化碳排放权当中一种商品进行交易是解决碳排放问题的一个新途径,这就是碳交易。碳交易无疑是以经济的手段来发展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为节能减排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碳交易的发展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交易市场,通过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使得各种类型的碳交易产品可以在市场进行规范的交易与有序地流通。同时,还必须加强碳交易产品的开发,如将其与金融衍生品结合起来,开发出碳金融衍生品。此外,还必须选择合适的碳交易市场模式,通过环境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等来推动各类碳交易产品的交易。(三)作为核心的低碳城市。城市无疑是当代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所以城市发展对于能源的消耗的巨大,在碳排放上也要远远大于农村地区。建设低碳城市是建设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所在。低碳城市的建设涉及到社会、资源、经济、环境以及人口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化、系统化的工程。低碳城市的发展需要低碳能源、绿色能源的支撑,从而在满足城市发展对于能源需求的同时解决减少碳排放的问题;需要对于经济结构进行优化,淘汰高能耗、高排放,对于环境污染和破化严重的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来减少碳排放;在城市当中,还需要通过倡导和推行低碳出行、低碳消费等方式来改变城市中人的行为,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发展当中。(四)作为保障的政策体系。低碳经济必然会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而带来短期的经济利益损失,这也是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冲破的重要阻碍。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作为保障。从而对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进行惩处,对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进行保护和激励。通过科学的政策导向,为各个行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在政策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税收这一经济手段的作用,对于在节能减排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从而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发展当中。同时,还需要通过科学地设置碳税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交通运输中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交通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在低碳经济的理念下,对交通运输进行科学的规划,构建起合适的发展模式,才能使交通运输中的低碳目标得到实现。(一)优化交通运输行业结构。由于综合运输系统当中,各种运输方式的结构不够合理,导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在众多交通运输方式当中,航空运输以及公路运输的能耗较高,而且其发展迅速,客货运量大,而耗能低的铁路以及管道运输的占比在下降。这表明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结构并没有很好地与低碳经济适配。为此,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必须改变公路、水运、铁路以及航运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缺少合作的局面,推动各种交通运输之间的合作。从而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整合,实现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优化组合,构建起低碳的综合运输体系。在完成交通运输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还应该建立起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实现对于各种的运输集中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客货运市场信息和交通运输资源信息的准确对接,使各种运输方式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以免由信息不对称导致交通工具空载,增加无效排放与能耗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低碳化发展。(二)推动新能源运输工具的研发和使用。燃油型汽车以传统的化石能源为动力来源,其在发挥运输功能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碳。因此,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无疑是交通运输行业中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而相较之下,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压缩天然气汽车等新型交通运输工具不仅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同时也具有更低的能耗,可以大幅度削减交通运输中的碳排放。所以,在交通运输行业推行低碳经济就必须加强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发,并做好其市场化应用的工作。从而将交通运输行业当中传统燃油型汽车的数量逐渐减少,提高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比重,并逐渐实现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三)以低碳经济的理念指导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的低碳化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在城市发展当中,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命脉,维系着城市的正常运转。城市交通的规划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关系到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该以公共交通为主,构建起以地面公交与地下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城市交通网络。通过便捷的公共交通来满足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一方面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城市交通的碳排放量。此外,还应该推动城市交通当中共享经济的发展,以共享单车,共享电动汽车等为补充,满足部分城市居民差异化的出行需要。(四)通过约束及激励机制推动低碳交通的发展。为了淘汰能耗高、排放超标的交通运输工具,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将能耗和排放检测仪器设置于通运输通道密的地方,通过智能化的仪器来收集机动车辆的排放以及耗能数据。同时制定排放与能耗标准,对于超标排放的交通运输工具,可以对其所有企业或个人征收碳累计税,从而推动超标排放交通运输工具的淘汰。而对于积极配合低碳交通发展的个人与企业,可以适当给予节能减排碳补贴,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与个人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建设当中。同时,为了激励市民选择低碳的交通工具出行,还可以通过交通一卡通来记录市民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对于经常使用低碳交通工具的市民给予补贴。

五、结语

能源经济运行篇3

【关键词】 公路运输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近些年来,国内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宏观层面上的研究成果,如2006年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所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在区域层面上也有一些研究成果,如曹小琳等所做的“城市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研究”。2007年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层面上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使得在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层面上进行考核和评价循环经济工作发展水平时变得有章可循、依法管理,有利于循环经济工作的推广。但是有许多学者指出我国现有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整,对行业和企业的针对性不强,亟待完善,如缺乏一些生产系统层面上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等。令人欣慰的是,对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开始有人关注,如对公路水路交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中,就有学者认为公路水路运输业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当重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作用。只有当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都有统一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可依时,才能实现循环经济的科学管理、有效监督和良性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包括公路运输业在内的一些行业层面上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一、建立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发展循环经济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研究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了更有效地和更全面地推进循环经济工作,建立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确有必要。这种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人体健康水平不仅仅是国家法规的要求,也是人们广泛接受的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应对企业行为有约束力。在循环经济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环境下,企业要承担起其社会责任,其社会责任包括环境责任。当企业拥有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时,面临应该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时,企业迫切需要能得到反映行业特点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因此,只要有了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公路运输企业就有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准绳和依据。当大批公路运输企业尽心尽力推行循环经济时,环境和人体健康状况将会得到巨大改善。

2、加强政府循环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在考核企业绩效时,常采用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这四个方面的指标来综合评价企业绩效的大小。这常常导致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惜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如我国单位GDP能耗是印度的2.8倍,美国的6倍,日本的7倍。就公路运输行业而言,造成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还没有建立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政府有关部门就可以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措施,依法加强对公路运输业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核和管理,这是使公路运输企业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有效措施。

3、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目前许多公路运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存在着排污不达标、偷排、超标排放等现象,如主要污染物指标二氧化硫排放量超标,致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远远超过环境容量。有的地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超过水和大气环境容量的60%和80%,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通过建立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考核与奖励机制,公路运输企业会相应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量。这是提高公路周边环境保护效果的重要方面。

4、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

由于我国人口多,资源环境各要素的人均拥有量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不足。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所导致的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我国消耗每吨能源实现的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在此情况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按照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低排放、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建立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约束公路运输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循环率。

5、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的需要

近些年来,一些地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大气、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致使人群的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严重威胁了人体健康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建立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公路运输企业将按照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循环经济要求,加速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从而保护人群的健康。

二、建立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建立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目的是寻求一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同时能全面反映循环经济发展基本要求的特征性指标。通过使用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作出的评价来获取信息,可以了解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运行状况、监测循环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在进行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时,必须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总要求,同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地反映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的各个方面,符合循环经济的目标内涵,不仅要考察经济效益,还要考察环境效益等内容。其指标选取要有科学依据,指标定义应准确,所用的计算方法和模型应科学规范,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2、系统性原则

公路运输业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使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要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不同侧面进行考察,应选择能反映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发展特征的主要指标构成体系,摒弃一些从属指标,避免发生指标与指标的重叠,要使指标体系简洁明晰,便于应用。

3、稳定性原则

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要有稳定性,以便对公路运输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连续性的纵向评价和比较,也可以进行不同公路运输企业间的横向评价和比较,以此来科学考量公路运输业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4、可操作性原则

在构建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挑选容易获得且能反映公路运输业经济实际情况的指标,使得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考核和管理。建立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我国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由于许多统计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如资源部门和环境部门,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部门的数据。在建立指标体系时,要尽可能与现行的统计口径相一致,还要考虑监测指标实地测算的可行性,并尽可能采集、利用现有数据。

三、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建立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应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能够反映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内容。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应由资源利用、服务能力、环境保护、管理规章等指标构成。其中资源利用指标有资源消耗、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在资源消耗方面,可选取的指标如公路单位运输量的平均沥青消耗、平均水泥消耗、营业性货车单位周转量的平均能源消耗;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可选取的指标如废旧沥青回收利用率、废钢铁回收利用率、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率等。服务能力指标有投入产出、公路养护和运输服务方面。在投入产出方面,可选取的指标包括单位运输量的公路运输业增加值、公路运输业对地区GDP贡献率等;在公路养护方面,可选取的指标包括公路养护里程占总里程的比例、公路养护质量综合值等;在运输服务方面,可选取的指标包括区域平均实际车速、重型货车完成货运运输量所占比重等。环境保护指标有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控制方面。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可选取的指标包括公路噪声超标里程比重、公路对邻近水源涵养区的影响、公路对沿线生态影响、公路沿线居民对公路环境满意程度等;在污染控制方面,可选取的指标包括车辆尾气排放超标率、公路尾气排放增长率、公路运营期污水回收利用率、公路运营期固废处理排放率、单位运输量污染物排放、单位运输量CO2排放等。管理规章指标如管理执行、公众参与。在管理执行方面,可选取的指标包括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相关地方政策法规数量、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相关法规执行情况评估、建设项目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等;在公众参与方面,可选取的指标包括在公路运输中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公众对公路循环经济发展满意度等。

为使循环经济工作在公路运输业层面上有效地推广,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激励优惠政策,对取得循环经济有明显成效的企业应采取包括减税在内的激励措施,对取得循环经济效果差的企业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约束政策,督促其采取措施,取得成效。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公众生活环境、公众健康水平的改善,因此要努力提高公众对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工作的关注意识和参与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公路运输业循环经济工作的宣传教育和绿色消费,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推动循环经济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郑季良、陈志芳: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构建[J].经济管理,2008(5).

[2] 曹小琳、晏永刚、景星蓉:城市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建筑经济,2008(3).

[3] 聂育仁:公路水路公路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3).

[4] 田凤权:基于工业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及运行研究[J].学术研究,2007(5).

[5] 李彩红: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及效果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4).

能源经济运行篇4

[关键词]微电网 经济运行 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td823.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5-0054-01

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但是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随着现在发展要求的严格化,电力系统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环境保护、能源安全和市场竞争等因素也迫切要求电网系统进行适当转变,以适应发展要求。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微电网担负着世人的厚望,开始试运行。很快,它就以容量大、电力稳定等优点超越了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发电而得到迅速推广,在能源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微电网概述

微电网,也称微网,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结构,是由微电源、储能系统、负荷和控制装置等共同构成的系统单元。微电网能够实现自我保护、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它既能与外部电网并网共同运行,也可以自己独立运行。相对于传统的大电网来说,微电网利用的是多个分布式电源,并通过静态开关关联到常规电网,因而具有极大的优势。

开发和延伸微电网可以有效促进分布式电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可靠供给,有利于实现主动式配电网,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

二、微电网的特点

微电网作为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能依靠自身的控制和管理实现功率平衡控制、故障检测与保护、电能质量治理等多方面的功能。微电网组成部分中的电源多为容量较小的分布式电源,这种电源含有电子电力接口的小型机组,其中有微型燃气轮机、光伏电池、超级电容等小型装置,它们多是接在用户侧,因其成本较低、污染小等特点备受用户喜爱。

微电网因是在靠近负荷中心设立相应电源,所以能有效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的质量。并且,微电网通过特有的控制器就可以实现对整个电网的集中控制,操作及其简单便捷,并能促进微电网系统运行的优化。

三、微电网与传统电网经济运行的不同之处

微电网与传统电网的经济运行虽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能满足负荷需求的情况下合理地安排各机组出力,能实现综合成本的最小化 ,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传统电网应用中的经济调度规则和资源配置原则等都能应用到微电网系统中。

但是微电网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微电网不同于传统电网的是-微电网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看待问题,将发电机、负荷、储能装置与控制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单一、便于控制的系统单元,能同时实现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的强大功能。

四、微电网经济运行优化研究

微电网系统的经济运行是微电网的集成控制以及能量管理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研究目的是希望能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同时实现综合成本的最优化,使微电网的经济效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微电网系统经济运行优化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微电网不仅能实现较高的可靠性收益和环保收益,还能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缓解电网压力。

五、微电网系统经济运行优化研究现状

从本质上来看,微电网的经济运行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优化问题,它包括了机组组合、经济负荷等诸多的经济调度问题,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对微电网系统中调度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静态调度,一是动态调度。静态调度主要集中研究系统运行的每个时段的最有运行方案;而动态调度则侧重于各时间段的联系与影响,如机组爬坡约束等。两种研究方面齐头并进、双管齐下,对微电网经济运行优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

但是由于我国对微电网经济运行优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缺少庞大的研究团队和资金力量的支

撑,研究工作虽然有欧美等的经验可供借鉴,但研究成果仍与国外一些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结来说,我国对微电网系统经济运行优化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

1、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2、缺乏统一、规范的微电网体系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

3、微电网的保护、控制技术发展不成熟,仍待改善;

4、电子电力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技术尚不成熟;

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研究的进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寻找一个平衡点,推动微电网系统经济运行的优化研究工作的取得较大进展。

六、微电网系统经济运行优化研究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微电网利用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微电源,不需要燃烧燃料,不仅能保护环境,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微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虽然运行与维护成本较高,但是,微电网能带来较大的可靠性收益和环保收益,综合起来来看,微电机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是优于传统的电网机组。

2.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据长期实践得知,传统的火力发电效率为30%左右,而微电网只利用其中的微型燃烧汽轮发电,效率就可达30%左右,基本可以与大型火电厂的效率相媲美;若实行冷热电联产,效率可达到80%左右,不仅能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同时,还带来了节能环保、缓解电网压力等极大的作用。大电网与微电网的区别也就在是否能实现热电联供或冷热电联供。实现冷热电联供,充分开发微电网的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动力。

七、结束语

微电网灵活地将分布式电源与本地负荷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可以有效整合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优势,提高能源的梯级综合利用效率,并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鉴于微电网的种种优势、为了能充分发挥其发电的安全、高效,必须对微电网系统经济运行进行更为深入的优化研究,旨在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推动我国工业化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军,徐晓琳,董萌萌.基于多智能体的微电网系统优化经济运行研究[j].华东电力,2012,06:1002-1006

[2]陈健,王成山,赵波,张雪松.考虑储能系统特性的独立微电网系统经济运行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20:25-31

能源经济运行篇5

[关键词]循环经济水能资源开发生态环境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随着水能资源开发力度日益加大,在传统开发模式下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冲突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水能资源有效开发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大力开发水能资源时,必须克服传统开发模式下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为有效开发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提供思路。

一、循环经济与水能资源开发

1.能源的循环经济,亟待水能资源的开发

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能源支撑。传统能源开发采取的是“能源资源——能源产品——能源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发展模式,依赖的是储藏地下及数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通过增加能源消耗谋求经济发展的线形经济,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将循环经济纳入到能源开发中。而水能资源的开发,可以节约煤炭等有污染不可再生资源,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符合能源的循环经济要求。

2.水能资源的开发,亟待循环经济模式

水能资源的开发将给开发地周围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发展模式下,忽视了水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造成的影响,因此应积极倡导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在库区经济发展中充分吸收循环经济理念,把各项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所有物质和能源在这个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库区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在积极发展水电能源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理论在水能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理论在水能资源中的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立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政策体系,鼓励水能资源的开发

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从“高消耗、高污染、高消费”到“低消耗、低污染、适度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目前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而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是构建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环节。在水能资源开发中要大力宣传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制定统一的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政策,引导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和生产者生产绿色产品,从而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将“优先发展水电”政策落实到实处,转变能源的生产方式,使能源开发遵循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2.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加强水能资源开发的科学决策

绿色经济核算体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绿色会计制度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水能资源开发中对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非常大,而在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消耗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成本并没有得到相应完整的体现。因此,应该改革企业和政府现行会计核算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过建立完整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价格体系,将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使用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纳入到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从而建立一套绿色经济核算制度,使水能资源开发更能体现出其真实成本和真实效益,从而有利于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科学决策。

3.建立与生态环境友好的开发体系,促进水能资源的有效开发

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水能资源开发体系,就是要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能源的循环经济。

(1)健全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大而且持久。因此,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首先必须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肃环保法律法规,严格环境准入;其次应加强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从源头预防水能资源开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生态问题,从而实现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量化水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大多是从宏观定性方面进行研究,在微观定量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并纳入到经济评价的更少。这样不仅忽视了项目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而且间接地扩大了项目的效益。因此,应量化水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充分考虑项目开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地制宜、选择对生态环境友好的项目。

(3)优化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设计方案。据统计在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可降低成本25%~40%,因此在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进行设计时,应该运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方案的决策,在保证项目价值不变或提高的情况下,充分考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多个备选方案中尽可能选择对周围动植物友好的设计方案,从设计角度将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4)采取积极的移民安置政策。大型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将带来大量的移民及安置问题,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对水能资源的顺利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移民及安置问题,除了采取传统的政府安置政策、库区后期扶持政策等之外,还可以研究采取“投资型”政策,让移民参与水能资源开发投资,使他们能长期分享水能资源开发的效益,并促使移民和开发商形成利益共同体,将有利于水能资源项目的顺利开发。

4.加强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运行管理

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运行期比较长,一般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运行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1)加强大坝安全管理。以当前的技术水平,新建大坝的设计、技术、建造等问题不是十分突出,但是历史上原有大坝的安全问题以及大坝的管理问题则不容忽视,应尽快从技术、经济、安全、环境和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权衡,对病险水库大坝进行综合管理,采取适当措施对病险水库大坝加以解决。另外,大坝的军事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现今全球恐怖活动频繁,国内也存在恐怖力量,比如种族冲突、历史遗留的移民问题等都有可能激化成社会矛盾,对大坝的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

(2)加强电站的运行管理。首先,要根据项目用电、用水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协调项目各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制定电站优化运行方案,确保水电站和大坝的安全运行;同时要尽可能减轻水电站运行对水库水生环境的影响,确保下游必要的生态流量和鱼类等的基本生存要求,满足下游航运的基本要求等。其次,要协调项目的效益和运行安全之间的关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的关注运行安全问题,重视对项目的技改更新,防止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隐患。第三,要建立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第四,加强水电站防洪管理,包括加强水电站防洪预案的编制,健全水电站安全度汛监管机制等。

5.加强水电站退役问题的研究

当前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并没有太多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考虑大坝退役的问题。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考虑,水电站退役是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周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应该加强对水电站退役问题的研究。

(1)加强延长水电站使用寿命的技术经济分析。在进行水能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应该事先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考虑延长水电站使用寿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提出项目后期的发展方向。而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后评价研究工作,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为后期运行管理和大坝退役提供指导。在项目计算期结束时,应该加强延长水电站使用寿命的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如果使用新的投资来延长使用寿命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在经济上不可行,则需要考虑水电站退役问题。

(2)加强水电站退役后的技术经济评价。根据水电站拆除程度不同,水电站退役分为部分退役和完全退役两种。对于完全退役,除了要考虑大坝和辅助设施全部拆除的费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大坝拆除后淤沙及水的下泄给下游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大坝拆除后对库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对于部分退役,则需要考虑大坝的安全问题和维护保养成本等。对究竟采取哪种方式退役,需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目的是使水电站的退役不仅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可行,而且水电站的退役对项目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最小。

三、结论

通过以上措施,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有效消解由于水能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水能资源开发的循环经济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美)P·麦卡利著周红云等译:大坝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卢明湘何高张燕等: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水能资源开发的探讨.电力技术经济,2006(6)

能源经济运行篇6

关键词:公路运输;管理;可持续发展

1 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商务概念热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运输行业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随着物流需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强调公路运输的重要性,加强公路运输管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大研究课题。我国作为版图最大的国家,在加强公路运输管理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运输行业方面,我国公路运输市场发展速度稳中有升,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旅行的需求提高了;另外一方面是由于电子商务市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越来越规范,对公路货物运输需求提高了。公路运输的优化发展不仅可以解决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加强公路运输管理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十分必要。

2 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1)公路运输管理

公路运输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承担短途客货运输。现代所用运输工具主要是汽车。因此,公路运输一般即指汽车运输。公路运输管理是指通过对公路运输的人力资源、技术发展、资源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来优化公路运输的一套体系。

(2)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理解概念需要引入对比的方法,绿色经济对应的概念是传统经济,其主要差别在于传统经济是以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安全和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来获得发展的,属于损耗式经济;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持生态环境、利好人类安全和能源节约为主要特点的经济形式,属于平衡式经济。

(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类在努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时,应当承认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不能剥夺后代人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中国2l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2.2 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介绍

总的来看,这十几年来,我国的物价保持在3%-4%的增长幅度,经济发展也保持在8%-9%的高增长速度,我国在经济在保持高增长的同时也维持了低通胀的水平。人们的旅行需求的增大引致普遍对汽车需求增大,人们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引致对货物运输的需求,最终导致公路运输发展速度较快,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2010 年,我国公路运输汽车保有量将接近 3 千万辆,2020年将达到7千万辆。但是我国用于公路运输的汽车多为传统汽车,其尾气排放较大,环境污染严重,且其消耗材料为不可再生资源。在铁路运输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也较为匮乏,且综合素质并没有优势。

3 公路运输产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

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公路运输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传统经济是以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安全和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来获得发展的,属于损耗式经济。虽然这十几年来,我国的物价保持在3%-4%的增长幅度,经济发展也保持在8%-9%的高增长速度,我国在经济在保持高增长的同时也维持了低通胀的水平。但是这种高速的经济增长是以资源恶性消耗、人与自然非和谐相处为代价的,这种经济的增长不可持续。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持生态环境、利好人类安全和能源节约为主要特点的经济形式,属于平衡式经济。这种概念下,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需要进行转型,新能源汽车需要在满足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环境友好、对能源友好、对人类健康友好等。国家通过政策的制定和资金的支持来鼓励公路运输管理的发展,在宏观方面进行引导、在微观方面进行落实,强调汽车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从而可见,对于公路运输,传统汽车属于传统经济,而新能源汽车属于绿色经济模式,在发展企业行业的同时利好环境和社会能源安全。

4 加强我国公路运输管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我国公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我国公路运输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公路运输管理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传统汽车与可持续观念相悖。由于公路运输使用汽车的性能和技术等问题,使得公路运输对环境有一定破坏效果,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目前传统汽车污染严重,为其排放量较大;另一方面,目前传统汽车消耗资源多为不可再生资源,对我国的资源有一定耗损,加大能源安全危机。

第二,公路运输管理的人力资本不足。我国公路运输管理领域人力资源存在员工素质水平不高、优化进程较慢等问题,这与为公路运输管理领域输送人才的通道所存在的问题高度相关。我国公路运输管理领域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密切相关的是为公路运输管理领域传输人才的各种通道,包括成人教育、大学本科、网络课程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

(2)加强我国公路运输管理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从上文分析可知,我国公路运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持环境友好有着重要作用。接下来本文针对我国公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方面建议,从而有利于完善我国公路运输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第一,公路运输中引入新能源汽车。在当前石油资源日益紧张,价格不断攀升的国际形势下,发展电动汽车特别是混合动力汽车是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现状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我国公路运输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纯电动汽车不是以不可再生的石油等能源作为动力,而是以电池作为动力来源。纯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是以车载电源来带动驱动车轮行驶。因为纯电动机汽车属于环境友好型汽车和能源节约型汽车,因此公路运输中引入如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将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优化公路运输管理领域的人力资源水平。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健康与否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人力资源的素质水平、人员分配和专业结构对公路运输管理的日常运营和经营效率之间存在重要关系。第一,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本地公路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视。地方政府应该以本地的公路运输管理发展规划和所需求的人力资源结构和数量规划适合当地公路运输管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长期战略和短期战术。第二,应该合理增加公路运输管理的招生数量,提高生源比例。第三应该,加强对公路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第四,优化公路运输管理薪酬制度,激励优秀人才。

5 结束语

随着全球污染指数的不断提升,能源消耗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强调绿色环境的重要性,减少尾气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已经成为各国的一大研究课题。我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推动节能减排的发展,我国在政策方面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支持力度十分巨大。本文首先介绍公路运输管理、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分析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了我国公路运输领域存在的两大问题,分别是不利于可持续的发展和人力资源匮乏;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两个问题分别提出了引入新能源汽车和优化该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和对策,在实践方面对我国公路运输管理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黄锋. 公路运输系统动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

能源经济运行篇7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循环经济中介组织融资模式

*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课题“基于能值分析的福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A07045S)的研究成果之一。

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是我国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然而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仅是刚刚迈开步伐,仍然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薄弱、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而分散)、风险承担能力弱等问题。由此导致我国大量中小企业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难以自觉地实施循环经济战略。一种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节能管理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具有现实可行的借鉴意义。

1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时,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逐渐兴起,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这一新机制在北美、欧洲、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基于这种“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国外称ESCO,国内称EMC),并且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等国,EMC已发展成为新兴的节能服务产业。

所谓“合同能源管理”,就是通过与愿意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企业签订服务合同,为用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或融资,向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节能量检测等一条龙服务,以与用户分享项目运行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方式收回投资和取得合理的利润。根据合同规定,在合同结束后,设备的所有权和节能效益全部归企业所有。节能服务公司(EMC)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在实施节能项目上具有资金、专业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势,而对于用户(企业)来说则具有“零投入”、“零风险”和“7个保证环节”特点,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又被成为“007”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节能服务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开展。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服务产业,同以往的节能方式相比,它销售的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产品或技术,而是一系列的节能“服务”,是一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新机制。

1997年,我国政府(财政部和原国家经贸委)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 (GEF)共同实施了“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该项目运作以来,在国际专家的帮助指导下,按照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经营业务,已在众多的行业为客户成功地实施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仅客户(企业)得到节能降耗,示范EMC也获得盈利和稳定的发展。实践说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我国是可行的,并为广大企业所乐意接受。

2基于市场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特点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模式和节能投资机制,以市场行为推动企业进行节能改选,在节能增效方面减少政府的行为,在运行模式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

2.1 节能服务公司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运行主体。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EMC,是纯商业性的经济实体,不具备任何政府色彩,与我国现有隶属于地方政府的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有本质区别。EMC通过为客户企业实施节能项目并分享项目实施后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和滚动发展,如果节能投资项目失败或不能取得合同中预期的经济效益,则EMC的回报将大大减少,甚至不能获得任何回报乃至于亏损。

2.2 技术优势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运行前提。由于EMC公司须向EMC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又一般只是通过分享节能项目的效益获得回报,因此EMC帮助客户开展的节能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是成熟的,设备是规范的,并具有足够的成功案例。EMC公司对人才要求很高,需要节能技术、投资项目管理、经济和财务分析、金融等各方面的专家,并且EMC以承诺保证不影响生产情况下实现节能效益为前提,如项目不能实现预期的节能量,EMC将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因此,对客户来说,项目的技术风险趋于零。

2.3 多赢局面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追求目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涉及该业务的各方(EMC、客户企业、银行、节能设备提供商、工程施工单位等)创造了一种多赢的局面,介入的各方形成了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关系,成功实现节能量成为相关各方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借助一个节能项目的成功实施,EMC可以实现它的利润,客户也可通过EMC获得部分或全部项目融资,以克服资金障碍。

2.4 全方位服务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运行保障。合同能源管理可解决客户开展节能项目所缺的资金、技术、人员及时间等问题,让客户以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主营业务的发展。EMC不仅提供常规的节能技术服务和项目管理咨询服务,而且更主要的是,还可根据客户情况,直接投资于其节能项目,或通过能源管理合同抵押、资产证券化、BOT和融资租赁等项目融资方式,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形成节能项目的效益保障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产业化、充分体现了全新的社会化服务理念。

3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来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资金、技术、运行机制及制度等软硬环境的强力支撑才有可能实现。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能源系统改造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客户服务,克服了我国企业目前在节能工作上面临的诸如节能投资意识不强,节能投资资金不足,节能项目系统效率不高以及节能投资服务跟不上等一系列障碍,以促进全社会各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项目能普遍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于循环经济市场化,促进企业践行循环经济的理念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3.1 借鉴EMC运行模式,建立循环经济服务中介。合同能源管理之所以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青睐,是因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能够同时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方面的效益,可谓一举三得。EMC公司在企业的节能改造实际上起到一种中介服务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企业来说,特别是对高能耗的企业来说,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生产设备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而且可以降低能耗,把浪费的资源重新“找”了回来,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来说,也存在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兼顾的潜力。然而目前,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专门的中介服务组织机构还很少,并且这些中介服务组织在资金、人才方面还十分欠缺,使得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一是要加快建立专门的情报服务机构,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及时提供国内外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并为政府制定法规政策和企业制定环境管理策略等提供决策依据和服务;二是积极扶持一些在资金和技术上有优势的企业成立循环经济服务公司,这类公司的建立基于全新的工作运行管理机制――类似“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以市场经济管理机制作为循环经济服务公司的运作机制,其发展资本取之于各企业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潜力挖掘,以营利为激励,以市场为动力,以经济为标尺,促进企业自觉发展循环经济。当然这类公司的成立和运行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因而政府应从政策上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促进其发展。

3.2 借鉴EMC融资模式,吸引发展循环经济资本。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EMC,具有资金整合的能力。“合同能源管理”回报率一般可达到30%左右,这不能不吸引众多国内企业开始积极投身其中,而世界银行和我国行业主管机构目前也在努力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贷款担保机制,为新节能服务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信贷和担保支持。再加上一些节能领域的国际巨头对我国这一市场的跃跃欲试,形成了巨大的节能市场。

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政府、银行、企业、民间资本可以借鉴EMC的融资模式,精心培育市场,吸引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具有资金和技术上优势的企业前来谋求发财之道,进行减量化技术改造,使企业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朝着生产与利用的链环流动,转变为再生资源。政府作为主导,利用财政资源来推动,并且在政策上倾斜,使众多的投资者融入循环经济圈中,银行和保险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圈中,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资金保证。企业通过能源管理合同抵押、资产证券化、BOT和融资租赁等项目融资方式,积极吸引各方资本参与循环经济发展。

3.3 借鉴EMC技术整合,加快循环经济技术攻关。EMC具有技术整合的能力,对于节能设备制造商、销售商,以及节能技术拥有者来说,一方面,可自行建立、运作这样的企业,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为营销自身产品、技术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与这类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遍布全国的企业网络推广自己的产品、技术,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互惠互利,共同开发节能市场。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是发展循环经济至关重要的一个链环。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或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很高,则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相关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及其回收处理技术,特别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这些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的攻关,可以借鉴EMC的技术整合模式,专业攻关,优势互补,产生规格效益。积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3.4 借鉴EMC服务模式,创新循环经济服务机制。EMC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可以形成节能项目的效益保障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产业化、充分体现了全新的社会化服务理念。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企业携手联动,构织循环经济链环,共同实现双赢。对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企业来说,把更多的废弃物投入到这个链环之中,就意味着企业要支付更多的处置费用。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减量化的目的出发,积极引进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推行全过程的清洁生产,使废弃物降低到最少程度。而对于消化废弃物的企业来说,通过循环经济链环运转,使各类废弃物转变成具有丰厚利润的新产品,也给企业赢得可观效益。在这双赢的局面下,建立以企业的“3R”目标的全新的社会化服务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企业自觉实践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 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许泓.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4(6):47-48.

能源经济运行篇8

关键词:循环经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循环经济思想指导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程度还不高,还需要不断的努力。综管各发达国家,他们在进行工业化时都是进行大批量的工业生产,在资源的利用上较为浪费,最终产生大量的废物残留[1]。然而,从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都没有可以效仿的能力,因为我国的矿产资源、稀有金属、石油等都处在严重短缺的阶段,资源储备不雄厚,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但是,要在这样的情形下得到发展,就必须转变我国现有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发展模式,走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务之急就是提升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资源压力,加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虽然不同于产品的生产部门,但是在资源的投入和废物的排放方面还是具有相似之处的,为了维持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交通运输部门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证交通系统的运行,同时,交通运输与产品生产部门一样,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上无法比拟的[2]。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社会,交通运输管理必须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从而进一步缓解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创造绿色国度。从现实的发展状况来看,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各大企业减少成本开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出路,这也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二、循环经济视阈下交通运输管理的优化策略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要做到逐步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让交通运输产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能够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纳入考究范围。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市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环境污染纳入成本中。因为在运输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排量较大,不注重资源节约,废气污染严重等情形,基于这一现状,应该对于在交通运输中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罚款或者征税,或者将环境污染的成本计入运输市场的价格中[3]。二是通过技术革新、引进先进设备,创新交通运输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让环境在所能承受的压力内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总而言之,就是对交通运输管理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要灵活应用市场调节机制,以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注重环境的保护,用法律约束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对注重资源节约的运输方式给予政策倾斜,对于利用低能、环保设备的给予价格优惠,让人们形成生态保护意识。

2、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行交通路线规划时,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构建,不滥用自然资源,建立稳固、安全、环保的交通基础服务系统。规划时要协调优化交通运输各个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综合考虑城市用地规划、国土规划等,确保各部分协调发展。除了要保障基本的道路设施,还应该重视各道路电子监控、信息传达、交通安全应急和环境保护系统等设施的建设。这些设施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是确实交通运输系统不可或缺的,局部的整合有利于交通系统发挥更大作用,从而最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运输中产生的污染。

3、交通结构的优化

交通结构式整个交通系统的骨架,不同的地区适用不同的交通结构,可以分为方式结构和网络结构。所谓交通结构的优化就是可以适应不同运输方式的需求,不同结构上进行紧密衔接,实现交通运输的便捷、快速流通,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优化体系,合理布置网络格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循环经济建设。

4、加强技术创新

信息时代的科技技术日新月异,因此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是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实践中,我国已经初步尝试利用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技术,这一先进技术每年可以为我国节约近3.5亿元的资源,这无疑是契合循环经济所提倡的理念的。因此,我们亟待建立产、学、研一体的交流机制,加强合作进行新技术的共同研发,吸收转化引进的先进技术、加强原创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交通运输资源的再利用技术,用清洁的新能源替代污染严重的传统能源,开发环保的新材料,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

5、注重交通环境保护

交通运输的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道路上,其中汽车的废气污染时最主要的,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铅化物等。因此,必须有效的减少废气的排放,降低废气对环境的污染,笔者提出以下几个策略:首先,动态调整交通控制,保障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流通的顺畅,以显著的标志提示过度的噪音污染,提倡绿色出行,设置专门的绿色通道,减少车流量等;其次,限制废气污染及其严重的车辆的通行,政策鼓励改进汽车结构;再次,用优惠政策鼓励使用新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后,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鼓励绿色出行,享受低碳生活。

三、结论

交通运输时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最基础的服务产业,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大源头之一。想要实现交通运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邓晓亮.关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9(3):125-126.

[2]张留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312-313.

上一篇:启发教学的方法范文 下一篇:考古学的基本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