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的基础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19 11:19:42

画画的基础教学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1

【论文摘要】正确处理传统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关系,强调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的目的性。在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说到基础,我们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结构素描练习中的理性分析作图,表现可见与不可见的关系等;其次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除了传统光影调子的表现外,还应提倡学生个性独特的表现方法,不可用抽象、具象来评判学生作品,应看重他们的真实情况与独特视角,并鼓励他们能用语言来表达创作体会,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静物的自由组合练习到想象默写及意象创作。有了这些方法或步骤的练习,我想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适合于不同的设计领域,才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家。如今,年轻人价值取向多样化,审美趣味多元化,这样的课程练习对于学设计的学生也许会更受欢迎些,毕竟“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是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重要环节。另外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是,不可过于看重结果,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时,由于我们教师审美口味的不同,没有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没有很好的评价标准,片面性的评价可能会挫伤许多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观察与沟通,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虽然每个学生的特性不同,但我们的每个学生却都是有可培养性的。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2

【关键词】设计 绘画基础 教学 评价

1 设计专业中绘画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升温与发展,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绘画基础课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美术教育中的绘画基础课教学绝大部分是坚持机械地照搬现实的原则,很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的创作与创新,与设计专业重点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已不合拍。

在设计教学中往往将绘画基础课作为设计专业的附属课程,其重要性自然要大打折扣。

实际上,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课教学是在美术教育中的基础课教学基础上做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认识和了解对象的形体、色彩、结构等特征,更重要的是要将组成对象本身的元素进行提炼和概括,转换成设计语言和元素进行创新的排练和组合,区别于原有对象的新的视觉形态,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l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几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2 传统绘画与设计教学的关系

传统的素描基础课,彩色绘画教学内容强调对象的形状、颜色,黑白灰的基调、纹理、体积、视角等方面的要求,这表明目标明确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的体现,因为它是培养艺术家的正确选择和途径;而在专业教学设计中,目前如果过于强调实际的空间环境和黑白灰色调的草图,而忽视教学目标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塑造体积、纹理上花太多的时间去追求光影的效果和图面的效果,会不会觉得有点太奢侈了,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不是画家、艺术家,所以它的必要性和根本性有多少。盲目的在静物、几何体石膏等绘画上拖延,会使学生失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不用说创造和创新。所以传统的绘画基础课在课堂上,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学生可以在教学中快速的学习概括形体即造型能力,也体现了基本训练明确的教学目的。在具体的专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应准确的分析被画景物运用结构素描的方法去实践,另外用有形和无形的关系的表现;其次,培养学生的能力,除了传统的黑白灰调的绘画方法,还应促进学生独特个性的表现,不是来让学生如何抽象和具象的表现作品,应重视他们真实和独特的视角与绘画语言,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绘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作经验,注重激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力的独立性:最后,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从自由组合还是想象的能力和形象的塑造。对于绘画方法的练习和设计绘画的步骤都是培养设计人才的方式,不同的培养方法也适合不同的设计专业领域的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现今,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都是多元化的。所以“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是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计绘画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重要环节。除了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注意的问题之外,也要注重解决问题后的结果,就是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时,因为我们的老师与学生不同的审美趣味,没有良好的沟通,没有很好的评价标准,片面的评价会影响很多学生的积极性,要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解决一个兴趣的问题,只有做好观察与沟通,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点,虽然每个学生的特点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可培养的潜力。

结语

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传统绘画基础和设计的绘画基础的关系,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正确把握设计基础教学的客观原则,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辜敏,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说到基础,我们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结构素描练习中的理性分析作图,表现可见与不可见的关系等;其次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除了传统光影调子的表现外,还应提倡学生个性独特的表现方法,不可用抽象、具象来评判学生作品,应看重他们的真实情况与独特视角,并鼓励他们能用语言来表达创作体会,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静物的自由组合练习到想象默写及意象创作。有了这些方法或步骤的练习,我想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适合于不同的设计领域,才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家。如今,年轻人价值取向多样化,审美趣味多元化,这样的课程练习对于学设计的学生也许会更受欢迎些,毕竟“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是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重要环节。另外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是,不可过于看重结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4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说到基础,我们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结构素描练习中的理性分析作图,表现可见与不可见的关系等;其次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除了传统光影调子的表现外,还应提倡学生个性独特的表现方法,不可用抽象、具象来评判学生作品,应看重他们的真实情况与独特视角,并鼓励他们能用语言来表达创作体会,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静物的自由组合练习到想象默写及意象创作。有了这些方法或步骤的练习,我想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适合于不同的设计领域,才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家。如今,年轻人价值取向多样化,审美趣味多元化,这样的课程练习对于学设计的学生也许会更受欢迎些,毕竟“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是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重要环节。另外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是,不可过于看重结果,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时,由于我们教师审美口味的不同,没有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没有很好的评价标准,片面性的评价可能会挫伤许多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观察与沟通,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虽然每个学生的特性不同,但我们的每个学生却都是有可培养性的。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5

关键词: 动画专业 雕塑基础教学 基本认识

动画专业的雕塑基础课程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所涉及内容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画与雕塑作为不同的艺术类别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在本课程中要求两者协调,既要体现动画专业的特点,又要反映出雕塑训练的作用。但更多的是雕塑为动画服务,提升动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强化在动画形象塑造方面的训练,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掌握动画雕塑形象塑造与设计制作的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我结合动画专业和雕塑专业的特点及多年的积累,提出一些有关动画专业的雕塑基础教学的基本认识,求教于大家。

一、训练目的

动画专业的雕塑训练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理解物体的形体变化规律,具备写实的雕塑技巧和工作方法。以人物而言,即掌握人物的基本比例、结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形体在空间中的变化转换分析等。

我们通常在传统雕塑教学中对第一个目的强调得比较多,强调对人体解剖结构的观察和研究,引导学生感受自然形态在空间中存在的最基本状态,通过感觉、理解及在塑造过程中来领会古典写实风格所包含的雕塑语言,而不是简单形成描写自然的能力。并注重对学生整体观念的培养,感受大形把握整体,从而提高把握形象的能力。写实能力是从事造型艺术绕不开的课题,动画专业也不例外。即要通过对结构和形体变化的严谨分析,了解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在此基础上的向动画语言的转换也是有迹可循的,并且在3D建模上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二是以动画专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为出发点,掌握对形象进行变形、夸张等动漫化处理方法,以便学生在后修的动画专业课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如3D建模、手办模型制作、偶动画制作等。同时还要学习材料的自然属性,善于处理和运用材料,体会材料在造型过程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动画专业的教师在雕塑基础教学中不应该只是培养学生的写实能力,多年以来在雕塑教学中所采用的是以培养学生掌握写实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理念,其实有待修正。动画专业的雕塑基础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动画的理解及推动志趣的培养上。在训练中要适当考虑淡化写实概念,不要让写实能力的训练成为感受雕塑语言的障碍,要鼓励学生找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动画语言做自己的雕塑。从传统雕塑训练中提取有益的因素,根据动画专业的特点,使雕塑基础训练与动画有机结合。

再讨论一下材料问题。19世纪末以后,雕塑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雕塑作品从表现主题的媒介转化为媒介本身,达到了材料意识与造型的统一。对材料感的认识与尊重,使我们能够感到一种崭新的雕塑语言的秩序。在动画雕塑中也是如此。我们欣赏过很多定格动画作品,其对材料的匠心独运,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征,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现如今,科技的进步使得材料的种类异常丰富,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能与之完全隔离,因此,在动画专业的雕塑基础教学中,引入材料的学习,挖掘其艺术表现力,使之合理地运用到动画造型设计或是定格动画制作上,是有很大空间的。

二、训练内容

动画专业的雕塑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块:第一,写实能力的培养,主要围绕对形体、比例、结构、空间等基本造型要素的理解和把握来展开;第二,对材料的合理运用,此阶段以材料的特性为主导,结合造型自身特点,合理运用各种传统或者新材料,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第三,动画角色造型能力的训练,包括手办模型制作和动漫形象设定等。这三块内容是一个合理延伸的过程,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有机结合。既不能忽视传统写实能力对自然形态规律的把握,又要注重对于动画造型规律的控制,其主旨仍然是为了动画本身。以动画电影《僵尸新娘》为例,如果缺乏一定的造型基本功和写实能力,就难以驾驭众多人物形象的不同特征,就单个人物造型来说,也需要对人物的比例、结构、动作变化作合理的安排。而且,《僵尸新娘》毕竟是一部动画电影,缺少对动画语言的深刻理解谈何把握其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呢?因此,两者无法分离,只有两者相互有机结合,才会创作出这部具有重大影响的经典之作。

三、训练方法

动画专业的雕塑基础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对专业的热爱是关键,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我们的工作是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进入艺术人生的平台。教学应在一个艺术思考的环境下展开,让学生独立思考尤为重要,老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予引导。他们能在这个环境中获得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是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自信,更要使学生保持清醒头脑,有感而发、不抠不磨、见好就收。所谓“见好”的标准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力,能够在作品上展现材料感与造型的统一。

动画专业的雕塑基础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开发自身所蕴含的创作潜能,因此因材施教很重要,要鼓励学生去寻找与自然融合的特殊途径。因为每个人对形象的感觉都不一样,感受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应该以单一的模式来要求所有学生,无论是课时还是作业,尺寸都不应该完全按照统一的规定来要求。学生感觉和理解自然的节奏是不一样的,表达感觉的方式也不同。因此,必须以灵活的方式来调动主观创造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工作节奏和塑造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还要使学生在工作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愉快,避免不愉快的经历导致对雕塑厌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不能忽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渴望,有时会出乎我们的想象,即便是雕塑这样一门特别注重动手实践的课程也是如此,对一些雕塑基础问题要尽量讲清楚。

2.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课外设置思考题,独立预习、课堂讨论、对话与分析评价的教学方法,注意运用新的教育理论与方法,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作品赏析的数量,灵活实施学生互动,创新师生对话的课堂教学形式。

3.教师应作必要的课堂示范介绍雕塑的专业技法,并在过程中给予及时指导和答疑。

4.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与肯定学生的创新尝试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由于雕塑属于动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时量偏少是不能忽视的事实,在训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无法展开,因此,必须针对动画专业的特点,选取部分针对性较强,贴切专业特点的内容实施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后来的专业学习和实践起到辅助作用,或是对其认识、理解事物的角度有一定的拓展,那么动画专业的雕塑基础教学也就发挥了它的实质作用。

参考文献:

[1]华龙宝.雕塑[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07.

[2]陈迈.逐格动画技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张迅,黄天来,孙峰.材料动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6

一、强调学生绘画基础创作的主观性和主题性

“玩”并不是乱来,同样要让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技能和增加审美修养。学生创作时,在自主的自由性上应该强调其主观的能动性,让他们在绘画中掌握了基本的基础原理和技巧后,完全可以去无拘束地发挥。但要引导学生将创作的热情围绕在一定的表达“主题性”上来。如:表现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的视觉印象和心感受,提示学生其中有什么“色彩”,有什么“线条”,有什么“点”,有什么“面”等等。普通学生的基础弱点在于写实造型基本功,他们并不缺乏丰富多彩的审美想象力,因此,作为辅导教师,更应该重视从纯化的美术基础语言形式上,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化的艺术自由表现,去追求以表达审美心理和情绪感受的“意象”审美的主要境界。

二、校内外文化活动中的绘画开展形式

外延绘画艺术课堂性辅导,利用适当时间带领热心绘画艺术的兴趣小组学生前往公园、乡村等方便组织活动的户外场地开展写生创作实践活动。另外,还要积极同校内外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由此拓宽学生感受与实践美术知识的参与接触范围,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积极性,巩固知识,增长见识与修养,更好地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积累和提高。参与方式主要可分为:校内文化艺术活动,如:组织参与学校专题主办的“我的心情,校园现场绘画艺术比赛”等校园集体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学校师生美术展览等。校外文化艺术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美术馆艺术展览、听艺术讲座、观看美术文化有关的人文历史古迹等。

三、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能力,注重求新求异

绘画是一种创作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学生每天都在看周围世界,如果不加以指点,他可能并不注意物体的表象,如果我们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丰富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这样对学生绘画的创造会有更大的帮助。学生的绘画造型具有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线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对物体进行创作,用不同的线排列组合,学会对物体进行装饰。例如:孩子从家里带来一只小蜗牛,引起极大的兴趣,我便与孩子一起观察蜗牛贝壳上的花纹,并启发学生用各种线装饰小蜗牛的背壳,学生因为对这活生生的动物有极大的兴趣,不仅创造了不同花纹的背壳,而且还添加了其他景色,丰富了画面。可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才能创造出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艺术作品。

四、创意无限,精彩无限

创意人人都有,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更是满脑子的创意,问题是如何表现出来,并且在指定的主题下实现与众不同的“创意”,还要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确非常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绘画基础知识的学习,请学生就“灯泡”和“书籍”进行创意练习。并提供一些图片资料,解决学生对图形的把握较弱的问题。“灯泡练习”相对简单一些,只需在原有的造型上进行改变或添加,使之有趣或有意味就可以了;而“书籍”创意练习,现实引导学生解读“书籍”的形象,再讨论其含义和引申意义,书中的形象可以局部也可以整体,可以单一也可以众多,通过和其他形象的组合产生有主题的作品,并通过适当的背景提升作品的效果,学生在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下通过解读形象——创意草图——正稿——修改定稿——背景完善等环节,在最后的一幅作品中都能很好地通过“书”的形象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在讨论和展示的环节中,也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学生们觉得绘画原来可以无拘无束的,像与不像并不是最重要的,创意原来可以带来创作的激情,绘画真的非常有趣。

五、把绘画与自然、生活联系在一起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利用充当美术作品的原材料,例如利用废旧的饮料瓶可以制作小手工,利用废旧的书、报等制作服装,既美观又环保,就看你有没有细心去发现利用,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不仅可以把自然界的花草带到课堂上,同时也可把同学们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受、体验,才有更深刻的体会,更深层地去鉴赏、理解作品,例如春季里我们可以带同学们走出课堂到郊区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教师同时现场讲解,既生动又有趣,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天然的教具,最鲜活的事例。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7

(北京服装学院 计算机信息中心, 北京100029)

摘 要:计算机动画基础课程的选课学生专业跨度大、学生起点各异,现有教学模式很难满足不同专业对该门课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动态分层的阶进式教学模式,并以此模式设计计算机动画基础课程相应的分层阶进式实验,从实验的目标分层、分层评价等方面论述分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案,最后指出这种分层的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关键词 :分层教学;计算机动画基础;分层实验设计

基金项目:北京服装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1337);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AJA11174)。

第一作者简介:孙晓东,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图像、模式识别,jsjsxd@bift.edu.cn。

1 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机动画基础是大一计算机公共选修课的重要课程之一,选课的学生来自艺术和工科,具有艺科、工科交叉选课的情况,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动画课程的需求也不相同。另外,不同生源地造成学生的起点差异大。教师只能依据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授课,往往存在基础好的同学觉得课堂任务不饱满,而起点低的同学跟不上的局面,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有区别地设计教学。分层教学更容易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1-3]。分层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既满足了基本部分的要求,又满足了提高部分的要求,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原有起点差异的问题,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如何在现有情况下实现分层教学,并结合学生专业情况,重新设计计算机动画基础课程的所有实验,以满足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2 动态分层方法提出

一般分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层、考核分层这3个阶段完成[4]。

学生分层是在课程开始时设置一个初始考试,根据初始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基础”“提高”等不同层次,然后根据层次分班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这种分层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只通过初始的一次考试确定分级,即“一考定层级”,势必会造成不公平。

针对“一考定层级”导致的不公平问题,我们在计算机动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使用“动态自主分层”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自主选择相应的层级,每一个学生都有公平进入高阶层级学习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教学等混合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分层。构建的学习环境必须能够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学习情景,既使有潜力的学生通过完成更高阶的任务得到提高,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效果,同时又克服了“一考定层级”造成的不公平。

在计算机动画基础课程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传统的分层方式不适合学生动态分层的需求,“分层不分班”的模式保证学生可以自主动态地完成分层,即在课堂中采用逻辑上分班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动态完成层级的选择,选择高阶层的学生形成一个逻辑分班,采用分层但无需物理分班的方法。

“分层不分班”的模式对于教学设计、学习环境构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没有物理上的分班,所以分层是通过学习环境构建过程中的分层完成的,教师再利用混合教学环境辅助实现学习资源分层、学习内容分层、实验实践分层。

3 动态分层的实施方案

由于课程以实践为主(10学时理论+22学时实践),对应分为8讲,为了使“分层不分班”更好地实施,教师全部采用机房授课的方式,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灵活扩大自主实践时间。

虽然不使用物理分班和“一考定层次”的方式,但教师会在课程开始做一次分层测试,测试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状况,并不用作实际的分班使用。课程层级在逻辑上分为“基础层”“准高阶层”“高阶层”3层,相应的学习环境也按这3层构建。“基础层”主要帮助学生补齐以前不足的基础知识;“准高阶层”在现有大纲内容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作了调整;“高阶层”在前一层级的基础上加入“复杂脚本代码”“粒子系统”“3D动画”等内容。由于不采用物理分班,教师在内容的讲授上需要做逻辑分层设计,并且注重3个层次内容的可过渡性和关联性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从低阶向高阶自主迁徙的可能。

课程还需要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等辅助教学环境来开展,每次授课1/3的时间为理论讲授,其余为理论实践时间。每次授课前,教师将“基础层”和“高阶层”的教学材料按照一定策略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面向该层的学生开放,并向学生推送相关信息,引导基础层学生自学,鼓励其他2个层次学生扩展阅读。这样,在授课前各层学生对课程内容都有一个熟悉与思考的过程,激发其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在理论实践与讨论环节,学生可自主按层分成实践小组,教师巡视每一个逻辑分组的实践情况,也会参与每个逻辑分组的讨论等,这点在的教学实践中依靠教学工具实现。在这个环节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及时了解各分组的进展状况并给予反馈,例如对完成任务的分组及时点评,对遇到问题的分组引导解决方法等。如此,学生的自主性在理论实践环节中得到充分发挥,用学到的知识完成相关实践,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4 实验实践分层设计

由于课程的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2/3,因此实验的分层设计在教学改革中占重要地位。

4.1 实验内容分层

3个层次的实验尽可能依据相关性和连贯性原则安排,为学生自主动态地调整层次提供基础。除了第1章的验证性实验和最后的课程综合实践外,其余实验均按此原则设计。

教师在一个大实验中设计“验证性实验部分”“设计性实验部分”“综合性实验部分”。初始阶段,“验证性实验部分”主要适用于基础层,随着教学的开展,“基础层”也可完成部分设计性实验,详见表1;“设计性实验部分”“综合性实验部分”主要适用于“准高阶”和“高阶”的学生。

不同层次学生完成所选层次内容后,可以继续在同一个实验上继续思考并完成高阶实验内容,自主无缝地在不同层次间迁移。

另外,在综合案例的设计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考虑其今后的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案例,使学生在掌握相关计算机动画知识的同时为其后的就业提供坚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

4.2 通过网络平台辅助完成与实验实践相关资源分层

使用合理策略构建辅助网络教学环境,是分层教学贯彻实施的重要保障。利用网络等辅助教学环境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情境分层。对于所有教学材料,采用分层阶进任务的方法,开辟开放问题讨论区域,使学生可以随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同时开辟综合任务展示评比区,各层组学生可以将作品或任务等信息公开,其他学生可以点评或提出建议、展开讨论等。教师鼓励学生就他人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在互评与观摩中再次构建情景习得知识,同时也形成一个“互竞向上”的学习氛围。

5 分层考核

进行考核设计时,教师既要考虑分层中学生的难度区分,也要考虑成绩的公平性。在考核时,采用3层区分考核方式及“限时综合测评”和“不限时综合测评”(即开放性综合实践任务完成)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限时综合测评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包括35%的理论知识和65%的综合实践,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与考核的层级。新的考核方法设定了不限时综合测评部分,用以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学生的最终成绩为平时成绩(10%)+限时综合测评(50%)×难度系数+不限时综合测评(40%)×难度系数,这样既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也兼顾了成绩的公平性。

笔者选取服装艺术设计以及动画2个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共选择8个实验班实施动态分层方法。这里主要通过两年间的学生考核成绩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等做对比。

由图1可以看出,实施分层改革后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远高于比照班。学生的参与度主要是以学生使用辅助教学环境中相关资料的次数以及在实验讨论组中讨论发言的次数等作为参考值。图2为同专业选修本门课的实验组(199人)与普通组(199人)的考核对比,试验组的测评成绩优秀人数高于普通组。另外实施改革过程中,参加各类市级计算机动画方面竞赛的学生获奖数量情况好于以往,且获奖学生全部来自实验组。实施动态分层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程度都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 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分层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利用混合学习环境在现有教学分班情况下通过实验任务的分层逐步实现分层教学,从而满足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对计算机动画课程的不同需求。

动态分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在理论实践环节,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引导,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容易受挫,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实验设计上除了注意各层次的关联性外,还要注意加入开放性题目,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利用现有资源探讨新内容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我提高。

7 结 语

“分层不分班”的教学改革有效避免了一般分层教学中“一考定层次”造成的不公平,在连续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践发现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中形成互竞互习的开放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不过该方法也有局限性,更适合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中推广,对于纯理论类的课程实施起来会有难度。

参考文献:

[1] 连莲. 国外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述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4): 127-133.

[2] 贾银江, 贺莉莉, 郑萍. 数据结构实验的分层次教学[J]. 计算机教育, 2014(5): 60-62.

[3] 刘建清, 郑伦楚. 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探析[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增刊2): 53-54.

[4] 刘利枚, 石彪, 罗新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J]. 计算机教育, 2011(3): 34-37.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8

美术作品的好坏关键在于整体效果。一张画整体效果表现的好,在于作画时牢牢树立整体观念,形画的准确与否也在于整体观念知否强烈。整体观念是指思想认识上,要明确画画是一个由点线面明暗塑造的各种各样的形体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关系协调的的整体。一个物体的形虽然是由许多局部组成的,但是局部整体的正确是建立在整个形体比例、位置正确基础上的。单个物体正确与准确又是建立在画面物象关系的总体正确基础上的。作画的每一环节以及处理画面的任何一个局部,都应从整体出发,服从整体,是在确立整体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树立整体观念,作画时才能正确处理好各个环节中出现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是一种常见的用以具体把握事物细节特征和发展动向的主体性知觉活动。学生不会观察写生对象,也就不会观察自己的画面,绘画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十分重要,它决定作品的优劣和学习的进步幅度,整个画画的过程就是改变中学生据不观察的习惯,掌握正确观察方法的过程。人的眼睛在观察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观察范围,这就是视域,按照观察活动的双重性分析,视域具备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双重对立统一关系,即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之分。绘画的观察方法是整体与局部结合的观察方法。也就是从整体出发在保持整体感的前提仔细观察。例如,我们看一个人,由于观察的心理习惯,首先被其五官相貌及体型所吸引,这就区分了主次,眼睛在顺带看一些其他的局部细节,留下的是整体特征的印象,这便接近绘画的整体观察。但作画时仅停留此还是不够的,如此人的耳朵可能没注意到,脚上的鞋子可能没看清,以及衣纹特点没注意等。而在画此人的时候都要画下来,这就要求我们局部也要观察得到,而这些局部表现到何种程度视主体表现的如何而定。

三、掌握比较的作画方法

观察意味着比较,画画中的比较一般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体间的特征比较

通常一组静物中会有一个大的主体物,旁边有其他小的主体物,如一个矮陶罐旁边有个啤酒瓶,常见的苹果的造型跟梨的造型、橘子的造型有什么不一样。初学者看到的往往都是圆的,怎样让他们区分出具体的细微差别,一个立着的苹果跟一个躺着的苹果有什么不同,一个盒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呈现在画面上的又是不一样的盒子。这些都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仔细思考揣摩。

2.比例位置的比较

一幅完整的素描静物既要考虑到每个物体的大小比例,同一大小的物体前后空间不同呈现在画面上近大远小的关系。对形体比例的观察不应是机械、刻板地比较,应注意立体物像在一定的角度和透视变化中的比例关系。要致意在相互比较中抓住物像的比关系,特别是大的、整体形象的比例关系,而不应停留在局部去过分计较烦琐细节的比例。初学绘画可借助工具测量的方法去求得基本比例的准确,随着观察能力的提高,应逐步抛弃这种方法,着重凭感觉、眼力,*比较,训练观察能力的准确。

3.明暗色调的比较

明暗是素描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描绘物像立体与空间效果的重要因素。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呈现一定的明暗关系。光源的强弱,距离光源的远近及照射角度的不同,都会使物像呈现不同的明暗。光是物体明暗形成的先决条件,也是物体明暗变化的外在因素在一定的光线下,明暗变化是由形体的机构起伏、转折而产生的。因此,明暗在任何时候都只属于特定的形体结构,回明暗的调子变化也就是在表现结构的起伏转折变化。结构是内在的、本质的因素,明暗是外在的,表象的形式;形体结构需要通过明暗来表现,而明暗关系中又处处体现着内在的形体起伏和结构变化。。

4.虚实关系的比较

好的素描作品讲究画面的虚实对比,一般为近实远虚,主体物实后背景虚,突出画面的空间关系。综上所述,美术理论的掌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通过对技法的训练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学生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才具有实际应用的能力。因此,对学生不要空泛的讲美术理论,一定要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结合作品,结合到生活实际的运用中去。美术教育在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通过对写生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认识世界观察世界的方式,丰富课余生活,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提高学生欣赏感受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上一篇:私募基金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下一篇:行业分析研究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