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 11期

时间:2022-09-25 07:16:24

画画 11期

在我们平日的美术教学中我们总会有这样的感受,越小的孩子越喜欢画画,并且对自己的作品总是很满意,画画没有什么约束,绘画的热情很高涨。

但是大约到了四五年级以后,孩子们虽然对手工制作的兴趣依然很高,但对于绘画却变得困难起来,对自己的作品怎么看怎么不满意,总是抱怨没什么可画,或者小心翼翼深怕一不小心画错了,实在逼急了就胡乱画一下应付公事,与一、二年级相比,作品效果确实不如从前,到后来甚至连工具也懒得带来,编一些如“忘记了”或者“我没有的”等理由蒙骗老师,画画这本来非常有趣的事竟然变成了一种负担,绘画的热情消失殆尽。

那么,致使孩子们绘画热情消退的终归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研究其实由来已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于教师教育方法上的不合理,有的来自于家长的不肯定,孩子没有自信心,但是说到底,其根本的原因则是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与绘画技能的滞后,这一矛盾导致了儿童“绘画困难期”的形成。

孩子最初的乱涂乱画就像一棵幼苗,它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完善,知觉能力、观察力还不强。你跟他讲透视现象、色彩规律,如消失点、环境色他都不懂,所以出现一些人大于房子、凭主观涂颜色的儿童画,但是却恰恰是孩子们这无拘无束俏皮的画风,为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画面,他们时而天真烂漫时而遐想无限,时而活泼顽皮时而无所顾忌,他们的世界满是色彩,奇异,疑问、快乐、充满大人们得匪夷所思。。。。。。家长的精心培育如同一方土壤,而老师传授的记忆是给以充足的水分和阳光,在综合条件的共同融合下,他才能茁壮成长。

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认知水平逐渐增强,开始知道什么是空间的结构,观察力也在逐渐的提高,能够注意到对象的细节,比较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开始追求绘画对象的形似,能够发现绘画作品与客观事实的差别。但是绘画技能却没有明显的提高,从而不能满足认知水平的需要,难于充分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

在孩子们经历了几次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确实没有绘画的能力,再努力也没用,从而造成了他们对绘画的心理障碍,失去绘画的信心,甚至讨厌绘画,作业也都草草了事。这个时期就是通常所说的“绘画困难期”。这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其他方式来与外界交流,放弃运用绘画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教育艺术家H·加登纳提出:这个年龄阶段由于身心的发展,逐渐由参与者变成一个批评者,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严格,因此儿童必须在这个过渡期内取得足够的进步,以使他在有自我批判能力之后,不致于发现自己的作品太不够格而停止绘画,由艺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旁观的批评者。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们顺利渡过“绘画困难期”,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许多教师想了许多办法,如多画想象画,少画记忆画,可以避免“形象”的困扰;转向工艺制作的教学,如泥塑、拼贴,追求作品的肌理效果;或摹仿某种画法,如“农民画”;甚至临摹优秀作品提高表现。。。。。。但是这些办法究竟对帮助孩子们渡过美术困难期有多大用于呢?我们不能说一点用都没有,他们往往都能在形式上获得让人满意的效果,能够保持美术的兴趣,但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都回避这个“困难期”所面临的真正的困难——即对客观事物真实性表现的追求。既然他们有对客观事物真实反映的愿望,因为绘画能力不足以表现出来,那么教师应当帮助他们渡过这一难关,切实提高儿童的绘画技能,否则他们将始终留下一块心病,而且终有一天会面对这一困难。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又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现在的我每天都和我的小伙伴们快乐地做着各种各样的绘画游戏。我们时而把自己变成一只只飞翔在蓝天的小鸟;时而把自己变成一群群奔跑在草原上的马儿、牛儿;时而我又带领孩子们闯入神秘的原始森林。。。。。。我来不及把这一张张作品整理成画辑,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让大家和我分享,一同走进孩子们笔下天真烂漫的绘画世界。

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绘画大师,他们并非不会画,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表现方式,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大大的梦想,只要给他一双翅膀,他就能飞翔。

上一篇:浅谈在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 下一篇:理性把握中小学国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