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通讯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13 17:02:19

ict通讯技术

ict通讯技术篇1

关键词:ICT;高职;ESP;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信息经济带来的剧烈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在信息与知识的相互渗透中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以高职学生为培养对象的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其作用和功能上逐渐“实用化”,其目标也逐渐趋向于侧重学生面向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与此同时,在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上也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先进技术和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以满足信息时代个体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基于ICT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以及ICT与计算机的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将ICT应用于高职ESP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也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1概说ICT与英语教学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与通信技术,是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20世纪末,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深度融合,ICT逐渐发展为一种全新的技术领域。ICT涵盖了电脑、投影设备、计算器、数码录制设备等硬件,通用软件、多媒体资源等软件应用以及包括专用网和互联网在内的信息系统 [2]。ICT教学是将资讯科技融入于课程、教材与教学中,让资讯科技成为师生另一种有效率的教学工具与学习工具,使得资讯科技的使用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份。

在外语教学领域,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ICT在英语教学的多维信息输入、情景创建教学、多重交互学习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外语教学中ICT的应用改变了教师的作用与功能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外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巨大的活力。日新月异的新技术要求教师对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2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及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的困境

2.1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倾向特点

高职学生,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差、底子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3]。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学习情绪化严重,稳定性差,往往根据兴趣和偏好学习,相对于枯燥乏味的书本,他们更喜欢那些新奇的、视觉化的英语学习材料。

2.2高职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他们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相当的认知,其课程设置以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架构包含职业定向学习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面向职业和工作的课程体系设置使得高职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更偏重于专业性和专业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的学习。

2.3高职学生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的困境及对策

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在普通英语学习上尚存在困难,对句式复杂、冗长,用词生僻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就更加缺乏信心,心生畏惧了。

然而,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突出,行业领域知识掌握较娴熟,虽然对书本上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文字和篇章缺乏兴趣,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对应的专业词汇特别是视觉对应物并不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利用他们熟悉并具有操作经验的ICT技术,营造实际语言使用的氛围,引导学生兴趣的迁移,由已知开拓未知,搭建计算机专业岗位知识和专业英语相过渡的桥梁,使两者形成正相关,这也正是将ICT引入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ICT技术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把握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脉搏,增强专业英语学习的职业性、社会性、即时性,从而提高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此外,作为高职高专教育,针对学生对操作性、过程性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的特点,通过任务驱动、网络质询、网络互动等方法可以提升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ICT与计算机专业英语相结合的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必要性

1) 信息经济要求适时调整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并对传统的基于书本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目标也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需求。面对信息洪流和知识狂潮,原先固定内容、固定速度、固定标准的单向学习格局将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并将迅速普及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教师指导和协助下的与网络相关的学习方式。学生以计算机和网络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为中介,在自主筛选、合理接受、科学加工、适时反馈的信息传输中可轻松自如地完成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全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快捷、高效的优越性是传统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4]。

因此,对传统的基于书本的简单翻译式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其培养目标也不应停留在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计算机专业术语的含义、能够阅读和翻译英文科技资料并进行简单写作,而应该更加侧重于高职学生对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的敏感度的培养,注重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中自主获取专业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在与职业相关的实际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2) 解决信息时代科技信息更新频度加快与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矛盾的需求。目前最新、最前沿的计算机领域技术信息、最新的国际通用技术标准以及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大都用英文书写,这些材料的成书出版过程在时间上相对滞后,师生获取这些英文版的图书和资料比较困难。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上总是面临困境,问题在于教材内容的更新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然而,这些资讯信息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在互联网上。据统计,目前互联网拥有的600多个大型图书馆、400多个文献库和100多万个信息源,人们可以随时进入并从中获取最新科技动态。可以说,国际互联网是世界上信息更新最快,信息量最大也是最丰富的科技信息资源库。互联网为计算机英语教学提供了最新、最快、最丰富的英语计算机专业技术信息,教师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检索、组织、筛选和再加工,可以开辟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的更有效的途径,为以往沉闷、枯燥的计算机英语课堂教学带来全新的面貌并注入新的活力。

3) 计算机与ICT之间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要求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将两者结合起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人机沟通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英语教学对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络调用命令等都可纳入教学内容,可以成为高职英语教学十分实用而生动的教学和学习的素材。因而,作为与计算机相关联的网络资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结合是逻辑的必然――要知道包括计算机编程语言都是一套用以编写计算机程序的阿拉伯数字、字符和语法规则等组成的计算机指令。计算机编程语言、软件使用说明、网络命令、网络协议等等都与英语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引入ICT是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发展的要求,也是信息时展的要求。

3.2可行性

1) 教学设备条件及教师的ICT能力素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硬件和软件配备上基本上都可以满足基于ICT英语教学的条件。ICT教学要求有网络环境下的高性能多媒体计算机设备等硬件和软件条件的支持。此外,在教师队伍方面,高素质的专业型双语教师队伍将有利于ICT教学的实施。基于ICT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对前沿的网络资讯技术有很强的敏感度,敢于并乐于接受和利用最新资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ICT技术的学习、接受和利用方面更加积极,他们可以成为进行基于ICT应用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引领者和主干力量。先进的硬件、软件条件和网络支持,具有前瞻意识的高素质专业型双语教师队伍是实施基于ICT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有力的保障。

2) 欧美国家进行的ICT用于ESP教学的研究和实践。ICT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教育信息化热潮,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产生巨大冲击,同时,也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托和技术支持。各国教育界围绕基于ICT的教育模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英语教学方面,以ICT技术引入为契机,教育技术的革新和新的教学理念的介入推动了各地区、各层次的英语教学改革。与此同时,ICT技术也延伸到ESP教学领域。根据世界各国进行的基于ICT教学的ESP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表明,ICT在ESP教学中的应用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传统的基于书本和教材的ESP英语教学相比,基于ICT的英语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ESP学习效果更佳[5];大学生对于ESP英语教学中使用ICT进行英语学习普遍持积极态度,E-learning对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具有积极作用[6]。

4基于ICT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与实践

基于ICT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缺乏且层次差别大的问题,利用现代资讯技术的即时性、共享性、交互性、灵活性等特点对传统死板的讲读式、翻译式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进行理念和方法上的革新,为师生构建一个极富个性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平台。基于ICT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的搜索、处理、重构、呈现的为线索,发展了一种基于WebQuest(网络探究)的任务型学习方法。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

基于ICT的计算机专业英语WebQuest的任务型学习方法是在互动多媒体的网络环境下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到万维网上搜集信息,通过网络工具的帮助解决问题的任务式型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地解决处理问题并获取知识,在自己不断试验探索的过程中认识知识并掌握知识,通过课程互动多媒体展示分享知识和经验。

4.1利用Wikipedia、Google、Yahoo、Baidu等搜索引擎进行英语计算机专业信息的检索和搜集

在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定若干话题,分别对每个话题给定质询任务,即围绕计算机某一技术领域回答若干有关“What”和“How”的问题,指导学生利用Wikipedia、Google、Yahoo、Baidu等搜索引擎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而对于同一个主题,学生常常可以开展多条线索并得到无数的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达,此时,就需要学生具有思辨能力和语言的逻辑能力,对于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做出判断,并能够在无数的无序信息和语言表达中找到其逻辑关系,对信息和语言材料进行取舍。

该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高效地搜集和掌握有效英语计算机专业信息的能力。

4.2利用On-line Dictionary网上翻译器对网络英文文本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和重构

网上词典(如基维网上辞典,雅虎网上字典、海词网上词典等)中的科技词汇容量大,更新快,例句更符合时代的特点和专业需求。此外,网上词典操作简便、省时,灵活。只需打开网上词典的主页,在搜索引擎中键入需要翻译的英文或汉语词汇和表达,点击查询就可以轻松的找到相关的解释和翻译。网上辞典大都配有英语发音和相关联的词汇的链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功能和拓展资源。科技英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时时更新,网上辞典以它的网络化、数字化的特点为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更符合高职专业英语学习的专业化、个性化的需求。

有网上辞典的帮助,学生对英语篇章进行翻译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英文文本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在多个文本的比对和参照下进行重新的整合,形成新的学生自己的文本和自己的表达,进而加深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词汇的记忆和对科技英语句型和篇章掌握。在此过程中,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需要教师更多的语言指导和专业指导和学生间及网络社区的互助合作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3利用BBS、Blog、Wiki等网络协作工具交流专业英语学习成果,发展互动式合作型学习

BBS、Blog和Wiki都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网络协作工具。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中文意义是“电子公告板”,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交流意见的场所,能提供信件讨论、软件下载、在线游戏、在线聊天多种服务。Blog是Web log的缩写,指的是具有个人特色的“网络日志”,可以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带有多种管理功能的个人主页。而Wiki是以知识内容为中心面向所有对其知识感兴趣的公众,译为“维基”,是一种面向社会群体的协作式写作的超文本系统,可以对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和。

学生通过网络质询和网上辞典的翻译、理解和整合,将自己的探究成果通过网络协作工具出来供大家共同分享,探讨。教师可以通过Wiki这种简单内容管理工具,创建网页形式的内容编辑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成果,并在上面对其作出评价。 Wiki作为易于引发学生兴趣的交互式环境,将班级或专业学习小组成员关联在一起,使他们在网上一起协作学习。

Wiki等网络协作、管理工具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便捷的共享资源、相互交流和形成有效反馈的平台,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4.4利用IWB交互白板等互动多媒体设备搭设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展示平台

知识视觉化,操作视觉化可以为高职学生进行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升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加深对语言使用的理解和记忆。IWB(交互白板)技术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容易和方便,被认为是未来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主流技术媒体。

早在2004年,英国的中小学校就已经率先开始使用IWB进行教学,近几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纷纷将互动白板引入了课堂。根据英、美等国及国内实践经验证明,互动多媒体与外语学科教学整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环境下交互白板的操作演示和知识呈现引导与学生达成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学生小组成员成果汇报的方式来发展学生间的互动及学生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以培养他们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互动多媒体搭设了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展示平台,构建了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

5基于ICT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优势

基于ICT的WebQuest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打破了陈旧教材知识体系的条块分割和固定文本的局限,易于引发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的提升,帮助高职学生克服英语学习的焦虑心理而乐于投入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中来。

同时,任务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大量的前沿专业资讯,提升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表达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了知识间的良性互动,并使学生最终获得了探究的体验和乐趣。

此外,通过ICT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使学生在团队合作及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改进自身对未来工作、职业、社会的理解,同时对ICT技术本身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借助ICT理解工作和职业是将ICT引入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连接学生和真实职场和社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结语

信息技术的介入给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传统基于书本内容,单调枯燥的课本翻译式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没有改变,对技术的简单利用和盲目依赖并不能产生最佳教学效果。不仅如此,仅仅将教学内容电子化、课堂讲演多媒体化可能还会进一步强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导致无法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高职学生计算机英语学习的专业化、个性化需求,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也无明显提高。因此,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对网络资源进行组织整合是教师发挥ICT教学优势,使其功能和作用最大化的根本途径。

总之,高职专业计算机英语教学要根据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通过ICT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网络环境下的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探究、网络平台交流互动、网络互动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专业交际能力和应用水平[7]。

参考文献:

[1] 安晓灿,周龙. 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J].中国外语,2010,7(4):4-7.

[2] Hennessy S.,Ruthven K.,Brindley S.. Teacher Perspectives on Integrating ICT into Subject Teaching:Commitment, Constraints,Caution,and Change[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005,37(2):155-192.

[3] 刘基绍. 高职学生外语学习焦虑调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3):188.

[4] 唐春良. 新课程改革的标志: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 教学与管理,2002(25):8-11.

[5] Askari Arani J. The Effect of ICT-based Teaching Method on Medical Students’ESP Learning[J].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2004,4(2):81-84.

[6] Kavaliauskienė G.,Kaminskienė L.. Using ICT in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Classroom [EB/OL].[2011-1-23]. esp-world.info/Articles_27/Using%20ICT%20in%20ESP.pdf.

[7] 董剑桥. ICT与外语课堂教学整合[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4):94-100.

A Research on ICT-based Teaching Method on The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for Computer

LI Yi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518029, China)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a new era of Knowledge Based Economy and to cater to the need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ho are weak in motivation and the base of English learning, this paper explores an ICT-based teaching method on the course of English for computer to help bridge the gap between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foreign language use and thus to lift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related to their jobs and careers in the future.

ict通讯技术篇2

一、大连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应用现状

1、ICT行业自身对节能降耗贡献巨大(1)ICT产业能耗水平在工业各行业中最低

由于数据获得受到局限的关系,本文以统计年鉴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这一行业数据来表示大连ICT产业的能耗水平。2009年大连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行业综合能耗为96811吨标准煤,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耗能0.6%。万元综合能耗为0.03吨标准煤/万元,为整个大连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最低水平,这就说明ICT行业是大连市能耗水平最低的行业,他的发展将对大连市节能降耗工作产生最有力的支持。

(2)ICT产业规模扩大促进节能降耗工作的进步

ICT产业其得天独厚的节能优势,因此它产业规模的壮大将直接促进整个社会的节能降耗水平的降低。大连“十一五”取得的节能降 耗成就离不开ICT产业的作用。2010年大连“四个基地”建设中的电子信息工业达到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42.6%,相较于2005年59.3亿元,四年累计增长123%。随着ICT产业的扩大,大连市节能降耗水平也逐渐降低。到2009年,全市实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83吨标准煤,同比降低5.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28吨标准煤,同比降低7.3%。 从2005年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1.01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年的0.83吨标准煤,四年累计下降17.8%,全国在这四年中单位能耗累计下降11.68%,大连的降速要远远高于全国的水平。2、ICT产业对其他行业节能降耗的带动作用加大

ICT产业不但自身可带动节能降耗工作的进步,而且作为一项新技术,对大连市其他产业的支持作用也不可小觑,应用ICT技术产生的智能建筑、智能电网的项目在大连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大连市旅顺区正在大连旅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着手开展智慧民生科技示范工作,重点围绕智慧医疗、智慧公共事业、智慧楼宇、智慧交通等,按照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建设成为旅顺乃至大连市的智慧民生科技产业的研发、远程服务和本地应用示范区及高科技产业集聚发展区。未来,主导产业方面引入1-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智能医疗项目,与2-3家跨国高科技公司合作建设智能电网、水网以及智能楼宇,并吸引其在本地建设研发设计、后台服务等机构;努力争取国家及国际试点项目,如科技部、世界银行、联合国等试点项目。逐步将智能医疗、智能公用事业、智能楼宇等行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并根据市场机遇,发展其他智能产业,如智能交通、智能政务、智能通讯等。

智能电网作为信息通讯技术的重要应用,极大提高了传统电网的使用效率。利用智能电网对电力进行分配,通过多样控制对用电高峰和低峰进行调节,通过不同计量方式使数据互相传输,采用电网分布式的信息存储与计算、信息传送以及智能电表综合信息服务,以实现电网的全面信息化。位于大连市开发区的优山美地小区是大连市首批应用智能电网工程的住宅试点小区,小区内部推进“四网”合一工程。从前,普通居民家中的电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需要分别安设独立的传输线路,而该小区现在只需接入一根电力光纤,安装一个转换器后就能实现用电、上网、看电视、通电话等功能;水表、电表、煤气表也都可以实现智能控制和远程信息采集,省略人工上门抄表的麻烦。

二、大连ICT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有待深入调整

从世界范围的历史进程看,现行工业化国家工业化阶段的能源强度历史曲线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抛物线趋势,并与产业结构的阶段性演进呈现很强的对应关系。能源强度高峰通常发生在产业结构呈现重工业化的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当产业结构的重工业化完成后迈入后工业化时期,工业化结构趋向于高加工化和高技术化,能源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大连经济发展趋势与此大致相同。目前,大连正处于“重化工业”为主的阶段,据《大连市提升重点行业节能降耗水平研究》报告内容,大连市重点行业主要是重化工业,2008年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4%,能耗水平却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0.2%。这就说明重工业化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将重工业化的产业结构调整为高加工化和高技术化的产业机构,将为ICT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应用ICT技术节能的范围不广

技术进步历来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推动力,技术创新是提高能源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核心手段。目前,大连市节能降耗水平降低难度大的直接原因就是工业和技术装备落后,设备能源效率低。据世界专家测算,我国的电机能源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中小电机平均效率低87%,大连目前也处于同等水平,没有形成ICT技术为主的智能电机系统。此外ICT技术发挥主要水平的智能城市仅在旅顺有一个试点,智能建筑还未形成规模。再者,ICT技术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广和引导,对此政府的鼓励措施还不够,虽然大连ICT技术应用了有了一定基础,但是这些成果推广和引用范围还不够。

3.对ICT技术优势的认识不足

从总体上来看,近年来对ICT技术的先进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ICT技术全面推广和引入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且效益回报相对滞后,因此各个企业和行业对其认识和行动的积极性较差。由于思想意识的落后,主动节能降耗减排的意识缺失,直接导致了ICT产业推广的资金投入不足,能源浪费,能源效率低,能源消耗高等问题。此外,由于宣传力度不到位,ICT技术没有引起企业全体员工的重视,从而使能效长期得不到提高。

ict通讯技术篇3

【关键词】 ICT网络 无线通信 技术与应用

一、3G、4G无线通信技术

1.1 3G无线通信技术

① 含义

所谓“3G无线通信技术”,就是指专门用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一种蜂窝移动通讯应用技术。在信息产业化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应运而生。根据国际上关于3G无线通讯技术的定义来解读,则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就以现阶段国内外3G标准规范来说,其包含三种,分别是CDMA2000 、WCDMA 、TDSCDMA 。

② 特征

3G无线通信技术即3G移动技术,主要呈现出来的技术特征包括有:技术运营效果较好(整体性)、管控风险较低、成本花费不高、功能较为齐全。即使移动平台不断改版,相关运营公司完全不需要再花费多余的改版费。最主要的一点是,3G移动技术具备强大的搜索能力,且操作简便。

1.2 4G无线通信技术

① 含义

所谓“4G无线通信技术”,又可称为IMT-Advanced技术,是准4G标准。当下在全球范围内,关于4G技术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但主流观点一致认为,在3G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基础上看待4G技术,主要以传统移动蜂窝运营商为主,是基于IP协议建立下的高速蜂窝移动网络。

② 特征

既然4G无线通信技术一致被认为是3G技术的一种延伸,那么其技术特点也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在这里主要介绍它与3G移动技术区别之处。

首先,4G无线通信技术相对3G技术所使用的系统要高出 1 - 2 个数量等级;

其次,它可以与不同网络技术实现接入,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的进行互通、漫游;

相比较于3G无线通信技术,4G技术嵌入下的网络系统,其速度大幅度提升,每bps可达到 15M - 25M(最高为110Mbps)。

二、ICT网络在3G/4G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ICT网络是一种电力网络系统,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电力ICT网络相关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是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的重要技术保障,尤其是在信息网络与通信网络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互联网络平台上,基本上实现了数据信息传输、电话、传真、视频会议等各类即时通信服务模式。

当然,这一切与3G/4G无线通信技术是分不开的,ICT电力网络与3G/4G技术相互促合、相互演进,这也是信息网络与通信网络高度融合得以实现的最好展现。

2.1 应急通信网络系统

在事故现场、火灾现场,或者遇到其他紧急情况时,应急通信网络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建立事故现场与外界的实时通信,并且集语音、视频、图片于一体。应急通信网络系统就是实现现场通信的核心技术。以LTE为例,它被视为是一种准4G技术,将其嵌入到ICT网络系统中,其传输宽带可实现在 1.5MHz - 20MHz 范围之间灵活配置,其峰值传输速率至少可达到 50Mbit /s或者以上,其下行传输速率也可达到100Mbit /s 。

2.2 智能电网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将发电、输电、配电等一系列相关技术,与区域内电网配电相融合,实现自动化控制。相对于传统的网络配电系统,现代网络配电不断朝着“智能”、“高智能”方向去发展,尤其是在结合了3G/4G无线通信技术之后,智能电网应用系统逐步演变好的传输宽带以及较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功能。

2.3无线视频接入

ICT网络技术模式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其中表现相对比较突出的一项技术点就是对无线视频技术的使用,而无线视频通讯技术在3G/4G移动技术系统内都可以实现,用户在进行视频交流过程当中,通过3G传输技术可以高效的将高质量的画面完美的呈现给对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保证高速的流程数据传输效果。

三、结语

ict通讯技术篇4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 信息管理 ERPICT

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解决“三农”问题的三个“最需要”,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作为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沟通载体,21世纪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将会超越企业与企业、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取而代之的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因此,本文从信息管理的层面,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进行研究,包括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信息类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信息通讯技术(ICT)等信息问题,提出解决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

二、农产品供应链概述

1.农产品供应链的含义。农产品供应链,指的是由涉及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与活动的上游及下游农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农产品供应链是基于农产品这一特殊产品形成的供应链。国外研究揭示,在“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中,农产品供应链呈现为一种“生产商与消费者双驱动模式”特征明显的非线性系统。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由以下环节构成: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各个环节流程。由图1农产品供应链环节流程图所示。

2.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农产品的诸多特性,有如下特点:(1)参与者众多;(2)农产品物流数量特别大,品种特别多;(3)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要求高;(4)农产品物流难度大。一是包装难;二是运输难;三是仓储难。同时还具有市场不确定性大和供应链易断性等特点。

三、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类型

农产品的信息流动主要有两种类型:农产品需求信息和可追溯信息。其中,农产品需求信息受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驱动,而可追溯性信息则是来自国际组织的强制性要求比如欧盟,所有在欧盟销售的农产品都必须有提供包括产品名称、生产者信息、产品属性,以及各环节交易的日期和时间等可追溯用信息。农产品供应链中产品和信息流动,如图2所示。

四、企业资源计划的理论分析

1.企业资源计划。本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IT分析公司Gartner Group Inc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这个概念。ERP 以客户关系与销售管理为龙头,以企业内部的计划和生产管理为核心,有效地整合企业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使其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2.供应链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关系。供应链是面向市场的,企业资源计划是面向企业的。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的条件,企业直接面向市场,二者相互影响。

五、ICT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应用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对ICT技术的需求对农产品供应链中ICT技术需求的分析主要针对供应链管理的以下三个主要功能:订单处理,产品运输和配送,库存和仓库管理。对ICT技术的文献研究发现,供应链管理的以上三个功能对ICT技术有如下需求。

1.订单处理对ICT技术的需求。改进订单处理效果。农产品供应链功能的整合将有助于改善供应链绩效、提高顾客反应速度并确保产品质量。

2.在产品运输和配送对ICT技术的需求。首先是增加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将会影响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因此,某一种ICT技术代表的识别信息要适用于供应链上所有运输过程。

3.库存和仓储管理实现最优库存量产生的对ICT技术的要求。通过对库存管理的进行动态和实时跟踪的技术,来实现对信息协调的管理。

六、结 论

综上所述,农产品供应链的提高与发展,信息,英国有很多的软件用于实现食物和农产品追溯,此外,ERP系统在英国农业供应链和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对于我国来说,今后ERP和ICT技术将在我国农产品中广泛应用,GPS和GIS等技术也将为农业信息化的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ict通讯技术篇5

2014年,中兴提出新的M-ICT万物移动互联战略,政企业务在三大主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4年,中兴通讯的政企业务与终端业务同步高速增长。在财报的同天,中兴2015年渠道年会在珠海举行,“未来,不等待”的全新品牌标识成为2015年的主题,顺应时展,中兴针对政企市场启动全面的渠道升级战略。中兴通讯副总裁弓月中在发言中表示,“伴随物联网、云计算、绿色节能等新技术兴起,给中兴通讯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2015年政企市场的增长目标为30%,将继续承载公司未来增长的主要任务。”

加速行业覆盖

2014年,中兴在国内政企市场的产品亮点颇多。特别在无线产品方面,轨道交通实现全球TD-LTE规模商用,4G地空宽带项目使民航通信进入新的时代,弓月中介绍,国内无线产品的增长达到115%。而在云计算方面,大数据平台和分布式数据库进入中信银行,云计算产品在教育行业规模应用,这些都为2015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兴通讯副总裁常金芸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兴政企业务在能源、金融、教育、交通、政府等六大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包含整个产品线的组合,来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已经很快切入市场。据介绍,2014年,中兴政企业务合作伙伴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快速增长,同时打造PRM与快速专业交付两大平台的进程不断推进,政企渠道正在迈向成熟。“2015年,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必将大力发展,整个信息化市场产生大量细分行业和机会点。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纵深地推到子行业去细化。”常金芸表示。

事实上,在2014年,中兴通讯已经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了子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236个样板点,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了中兴通讯对各主要行业、客户的覆盖。常金芸表示,2015年的重要任务就是将这些范本加速复制到全国。

布局三个引爆点

“点燃行业的信心,才能野火燎原。”在M-ICT战略提出伊始,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就这样说道。此次渠道大会上,弓月中分享了中兴通讯认为将引爆政企市场的三个机会点和发力点――智慧城市、无线充电和大交通。

智慧城市作为目前国家投资的热点之一,上千亿元的资金投入使得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同时,智慧城市包含了政府信息化、企业服务、民生服务等诸多方面,能够形成包含几乎所有行业的项目群,带动产品快速进入政府市场、企业市场。因此,智慧城市势必成为政企市场最大的引爆点。在这一方面,中兴通讯在电子政务、应急指挥、云平台建设等广义智慧城市下的多个模块,与相应的合作伙伴一起积累落地实施的经验,多方面融合推进。

大交通则是一个大的产业链的概念。目前,国家在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的投入持续提高,而“一带一路”战略逐渐迈入实施阶段,沿线的基础设施发展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中兴通讯认为,除了传统领域之外,应该聚焦更多新的重点。在新模式下,“互联网+交通”将拉动相关的制造企业、建设企业以及交通运营、管理整个环节的信息化发展,每一个细分点都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兴通讯在航空、铁路、公路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将大展拳脚。

无线充电是中兴通讯打开新能源领域的机会之窗。新能源汽车已经更多被消费者所认可,而公认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部署是制约其发展的难题。无线充电是非常可行的解决方案,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进一步攀升。据了解,中兴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已经投入商用,并在襄阳已经构建了中国第一条无线充电公交示范线,全球首台无线充电社区巴士也在成都上线。

除了三大引爆点之外,安全也是中兴贯穿未来产品发展的关键词。在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大势之下,自主、可控已经成为政府、金融、工业等领域的重要关注点,因此嵌入式操作系统、高端存储等产品都将成为中兴通讯发展的重点,以适应国家和行业的发展趋势。

CGO带动新能力扩展

在M-ICT时代,传统产业正加速与ICT产业跨界融合,移动互联、万物互联、大数据使得跨界无处不在。站在行业巨变的当口,协同乃是大势所趋,中兴通讯国内政企产品副总王琦在介绍2015年M-ICT战略布局时表示,CGO正在带动中兴新能力的扩展,渗透、融会、磨合并加速创新,包括手机、无线、承载、业务、核心网、云计算六大产品线,从硬件设施(ICT基础设施)到软件平台(数据库、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云服务)进行技术和产品布局。

ict通讯技术篇6

这个在全球拥有超过50亿电话用户和70亿手机用户的通信“大佬”,始终不落人后。过去30年,中兴凭借其自主创新能力,赢得了全球市场。接下来,中兴将从M-ICT战略开始,践行CGO思维,开启全新的30年。

“我们已然进入一个新时代,思维仍停留在过去是不可接受的,看到内部壁垒而不打破是不可接受的,组织效能不能持续提高是不可接受的!”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在2015年致员工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海外“攻城略地”

“近20年的全球销售和管理经验”,这是对史立荣职业生涯简单又直白的总结,但这句话是有分量的。2002年开始主管中兴全球市场,史立荣带领中兴销售人员披荆斩棘、驰骋海外,其中冷暖穿插。可以说,现在中兴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地位,少不了史立荣的功劳。

现在离史立荣接任中兴通讯总裁已经过去将近5年时间,在史立荣的带领下,中兴又再攀新高。

中兴1月19日的全年业绩快报显示,受益于国内4G系统业务和国际3G/4G手机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2014年中兴实现了营业收入和毛利率的双重提升。全年实现营收812.42亿元,较上年增长7.99%;净利润26.36亿元,较上年增长94.17%。其中,营业利润较上年增长107.02%;利润总额较上年增长98.54%,达36.29亿元。

在海外市场,从运营商网络建设到智能手机终端,中兴业务已经遍布欧洲、北美、中东、非洲、亚洲、拉美市场,服务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获悉,中兴在其核心市场――中美欧的发货量占比超过75%。在欧洲,中兴正从ODM向OEM转型,带ZTE Logo的终端使用率超过75% ;在中东、非洲,中兴手机终端出货量同比增长400%;在亚太,中兴14Q3智能机发货量同比增长100%;在大洋洲,中兴在预付费市场排名第一,后付费市场排名第三;在拉美地区,中兴主流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上年增长了580%。另外,在印尼、墨西哥、土耳其、美国和法国,中兴智能手机出货量都已经进入前三位。

而以美国为主的拉美市场是中兴终端在海外市场的重要增长点。2014年,中兴聚焦“精品”手机战略并实现全年收入增长,尤其是从第三季度开始增收提速,在美国的整体市场份额跻身第四位,并成功进入美国运营商后付费市场,位居第2位。中兴智能手机在美国主要通过运营商渠道销售,已经实现与当地四大运营商全面合作。

成为一家 “COOL”公司

在海外市场的成功,让中兴更加国际化,并以行业领导者的心态去搭建未来之路。“未来,不等待。”史立荣说,“M-ICT战略,不能等待;CGO公司,不能等待!”

这两个“不能等待”,正是中兴2015年站在新的高度上重新出发的正能量。2014年8月20日,史立荣宣布中兴正式启动M-ICT(万物移动互联)新战略,将组建面向运营商、政企网、终端及新兴产品市场孵化的四大“战队”,实现从传统ICT(信息通讯)行业向新兴M-ICT时代的转身。

史立荣告诉员工:“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降临,需要我们奋力站在潮头,把CT视野扩展到M-ICT视野,从一个3500亿美元容量的市场,扩展到一个3.5万亿美元的市场。”他还表示,中兴的M-ICT战略最终要顺应新世界的潮流和规则,要在重塑新价值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新的增长点与盈利点。

为了更好地执行M-ICT战略,中兴提出了要成为CGO公司的愿望,即Cool、Green和Open。史立荣强调说,Cool的核心是追求极致,要通过技术创新、体验创新超越客户预期,Green的核心是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而Open对外的重心是生态建设,对内的重心则是打破壁垒、激发组织活力。

鉴于此,中兴成立了CGO创新实验室,并实现若干重大技术创新突破和新商业模式突破。中兴特别强调与用户共同缔造价值,比如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就是与汽车玩家一起来做的。

在史立荣与B2B市场运营商接触时发现,不少运营商开始担心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但又往往无所适从。在B2C市场,全球终端市场已经超过3500亿美元,但同时终端市场瞬息万变,消费者的需求更是日新月异。

该如何帮助运营商提升价值?如何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喜好?史立荣认为,如果中兴不能在自己的IPR优势、技术优势上植入全新的消费者思维,就无法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功。

多年技术储备为后盾

实际上,中兴提出M-ICT战略,立志成为CGO公司,是有底气的。这种底气来源于中兴多年来雄厚的技术积累,特别是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终端、应用、安全防护、芯片等方面,有着强大的技术储备。

当然,这得益于中兴连续20多年不间断的研发投入。公开资料显示,中兴每年坚持将10%的收入投入到研发中,近5年研发投入累计超过400亿元。在瑞典、美国、法国以及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等地设立了18个研发机构,并与欧美主流运营商携手建立了全球10大国际联合创新中心。

中兴技术研发人员多众所周知,这反映了中兴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如今,中兴有3万余名技术研发人员,占其总人数近四成。这些研发人员推动着中兴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同行比肩。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中兴深知作为一家国际化企业,技术专利的至关重要性。数据显示,目前中兴拥有5万多件全球专利申请、1.7万件已授权专利,持有的专利90%以上为具有高度权利稳定性和技术品质的发明专利。

“在这个时代,一些企业由于创新或模式独特而迅速崛起,开放和发散性思维成为企业发展的必备素质,我们也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史立荣说,“我们要有这个COOL劲儿,就是要不断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加强用户体验。”

作为中兴的领袖人物,史立荣更是抛出了问题:实现“2G靠拨,3G靠摸,4G靠说”,这个痛点中兴能不能解决好?能不能做到极致从而获得用户口口相传?

为了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兴正在行动。目前中兴与合作厂商一起推出的智能汽车,已经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障碍。2014年12月,中兴推出了“星星2号”手机,为消费电子行业首次引入了系统级语音和语音识别解决方案,开启了智能手机的声控时代。

另外,基于对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布局,中兴还将5G技术作为战略项目,了5G技术白皮书。2014年6月,中兴通讯率先基于动态Mesh的全新5G接入网架构,提出对5G网络架构的创新性改进。

2015年,让我们变得不一样

移动互联网冲击,消费者需求日趋个性化,技术升级日新月异……这些都催促中兴不断变革。

对于未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保持中兴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史立荣表示,中兴要借助中国4G规模建设在全球比较领先的时间窗,服务于全球战略。在欧洲北美等海外市场,中兴要在综合考虑毛利的前提下重点破局,做一个优秀的挑战者。同时,也要坚持在5G、高端路由器等方面重点突破。

在终端市场,中兴将继续变革。史立荣称,中兴将“走出家门”,深入到消费者和互联网社区去,理解消费时尚的趋势。中兴将继续通过精品战略,提升软件更新速度,做好客户体验。除此之外,中兴将放弃低价值、低价格的产品,花大力气去研究语音交互方式和终端安全。

ict通讯技术篇7

[文秘站网文章文秘站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关键词:信息和通讯技术;全球虚拟团队;跨国公司

(一)全球虚拟团队的兴起

信息和通讯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多元文化的劳动力以及各种正在急剧变化着的、旨在提高员工参与性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法使得现代的组织机构正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挑战。在这些新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法中,最为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团队结构(team-basedstructure)的实施。虚拟组织(virtualorganization)(Davidow&Malone,1992)就是新的有机组织结构方案的代表。虚拟组织的组成模块是虚拟团队(virtualteams)(Wong&Burton,20__)。在跨国组织中,这些全球虚拟团队(globalvirtualteams,GVTs)的成员一般分散在世界各地(Lipnack&Stamps,1997)。全球虚拟团队是一个分布在国际间的、为共同目标而工作的组群,该组群执行的是非例行的暂时性工作,组群依靠信息和通讯技术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

Gartner公司的研究表明,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人参与到某种形式的远程电子工作中来(Solomon,20__)。一项由McDonough、Kannn&Barczak(20__)所进行的实证研究显示,虚拟团队的应用正在迅速增加。现代组织对GVTs日益广泛的应用,为传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既创造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在一个组织中实施团队结构,特别是建立GVTs,所带来的机遇是巨大的。借助于GVTs,各组织可以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最佳的专业技能结合起来,而不必顾忌地理位置或者交通运输的限制,也不必考虑成本费用问题(Kirkman、Ros/,!/en,Gibson、Tesluk&McPherson,20__)。这样,组织在应用GVTs的的同时就能接触到更多的技能,并且可以缩短开发时间。因此人们认为这些团队能提高组织绩效、增进平等交流、提高雇员的参与性。在研发部门,GVTs也被用于并行工程,后者有助于企业节省新产品的营销时间(Carletta、Anderson&McEwan,20__;Bal&Foster,20__;Bal&Gundry,1999;May&Carter,20__;May、Carter&Joyner,20__;Pawer&Sharifi,1997)。

(二)ICT应用和基础设施在全球虚拟组织中的应用

许多西方学者已经研究讨论过ICT基础设施(ICT’sinfrastructure)在GVTs中的作用(Malhotraetal.,20__;May&Carter,20__;Suchan&Hayzak,20__)。一般而言,GVTs在团队成员居住国家的限制下,以及技术基础设施能力制约下进行工作。Suchan&Hayzak(20__)强认为ICT技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对于虚拟团队的成功与否极为关键。

系统的基础设施可以是一项像LotusNotes那样的合作技术(Suchan&Hayzak,20__),或者是一项像互联网笔记本项目库那种专门为团队开发的技术(Malhotraetal.,20__),或者是一个团队演示员(TEAMdemonstrator)(May&Carter,20__)。因此,对于任何特定的GVT来说,团队基础设施的性质决定了技术采用问题的重要性。当一个GVT依赖于标准的、已被广泛接受的技术时,技术采用问题就不再必要了。技术基础设施为GVT成员提供了多种沟通渠道,并制定了规范(Malhotraetal.,20__)。

(1)技术采用是许多全球虚拟团队研究关心的主要问题。

技术采用(technologyappropriation),也就是虚拟团队对技术的采纳和使用,是许多全球虚拟团队研究关心的主要问题。调适性结构化理论(DeSanctis&Poole,1994)也许是团体和组织背景下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技术采用理论。该模型在Majchrzaketal(20__)、Maznevski&Choduba(20__)以及Quareshi(1998;20__)的研究中随处可见。不过,他们的研究对上述理论进行了修正,或者对其进行了一些改动,以描述虚拟团队对技术的采用。

技术采用模型的建立源于对一个成功的虚拟团队案例分析(Majchrzaketal.,20__b)。这个模型反映的是一种结构上的调整,在调整中,通过组群的技术应用,三种结构来源(技术、组群和组织环境)的结合过程从既存结构演变为突现结构。这种结合过程并不是完全线性的,而是牵涉到许多无法予以论证的事件,这往往使失调现象暂时有所增加。但是,在这种的情况下,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技术采用模型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通过采用过程和三种结构的失调,致使团队增加对技术的使用。随着时间的增长,团队将适度地使用技术,在项目过程中,使用水平有高峰也有低谷,但是却从未显示出一贯的增长趋势(Majchrzaketal.,20__)。这种理论融合了另外两个采用模型:一致性模型和调适性结构化理论(DeSanctis&Poole,1994)。而Qureshi(1998)认为存在三种类型的适应过程:技术适应、工作适应和社会适应。技术适应是关于技术使用方法学习的。工作适应涉及到各种组织所接受的各种规范和观念,这些组织与新的行为方式一起进入电子社会空间,而这些新的行为方式是伴随着相比FTF环境下更加正式的相互影响,以及政治色彩更弱的非正式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当

价值观念、规范和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产生出来,并且人们学会了依此而行动,社会适应就产生了。(2)媒体选择是全球虚拟团队应用ICT涉及的另外一个问题。

媒体选择(mediaselection)是GVT成员应用ICT的另一个问题。如Pauleen&Yoong(20__)发现,电子邮件充当了虚拟团队的基础沟通方式,但是,为了方便起见,虚拟团队在更加非正式的沟通中使用聊天(ICQ)作为会话的一种方式。Suchan&Hayzak(20__)发现,声音邮件和Lotus数据库是团队用来进行沟通的主要技术。对视频会议的回避可以用缺少良好的技术基础设施来部分地予以解释,另外一部分的解释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团队成员感到“我们对彼此已经足够了解,以至于我们不再需要视频。当珍妮为某事而犹豫不决时,我没有必要看见她的脸”(Suchan&Hayzak,20__)。媒体选择在这个团队中被视为是一项工作;因此,在每一天开始时都要制定媒体战略。Majchrzaketal.

(20__a)对不同任务下的技术使用作了研究,他假设“当一个分散的虚拟团队在执行高度模糊的任务时,成员们将更多地使用个人媒体而不是CT媒体(CT-basedMedia);但是当任务模糊程度降低时,成员们却将更多地使用CT”(Majchrzaketal.,20__)。他们发现,就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对于比较含糊的工作,团队成员倾向于使用面对面媒体和电话,而对于比较常规性的工作,他们更加倾向于使用同步合作技术。然而,团队成员显然也有能力适应模糊任务所需要的技术,如在他们工作的第一阶段,头脑风暴是在FTF会议中进行的,而以后却是通过使用合作技术来实现的。Robeyetal.(20__)在一项对使用各种媒体(包括电话、声音邮件、传真、电子邮件、视频会议和FTF会议)的虚拟团队的研究中,分析了虚拟团队内远程沟通媒体的选择,该研究并没有使用专用群件。媒体选择建立在紧急性强、个人偏好、文件管理以及使用便利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的选择并不相同。然而,FTF会议对团队成员的社会联系的影响更大。

Maznevski&Chudoba(20__)对媒体选择行为的观测与媒体丰富性理论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找到讯息特征和媒体选择之间的确切的一致性,这意味着社会环境在媒体选择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团队结构特征的影响也非常重要。这些结构特征是决定组群过程的结构因素。案例分析中的三个团队显示出的结构特征是:技术(可得性、丰富性、社会存在性、可接受性)、任务(必要的互相依赖性、复杂性)、组织(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组群(所跨界限、成员经历、成员背景)。他们强调,任务的相互依赖性越高,可能发生的沟通事件就越多。另外,他们认为,由于讯息的复杂性增加了边界、文化、组织和所跨专业的数量,在跨越上述界限时,需要运用更加丰富的媒体。有一项实证研究涉及到64个团队,其重点在于技术对于团队绩效的影响(Barker,20__)。四个团队使用不同的同步合作技术:仅文本(text-only)、仅音频(audio-only)、文本加视频(textwithvideo)以及音频加视频(audiowithvideo)。结果发现,文本组群和音频组群的任务完成质量不相上下,视频与音频的结合却提高了团队绩效。

(三)便于理解GVTs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ICT应用的理论

下面阐述以沟通和信息共享为目的的ICT应用的理论,因为这些理论能更好地理解GVTs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团队成员间以沟通为目的的计算机使用的理论包括媒体丰富性理论(mediarichnesstheory)(Daft&Lengel1986;Daftetal.,1987;Lengel&Daft,1988)、社会影响理论(socialinfluencetheory)(Schmitz&Fulk,1991)、社会存在理论(socialpresencetheory)(Sproull&Keisler,1986)以及社会行为理论(socialactionframework)(Ngwenyama&Lyytinen1997)。Fulk&Boyd(1991)对个人和团体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进行沟通的理论作了研究。这些理论并不把ICTs看成是一种用于完成工作任务的任务技术,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沟通技术,这种技术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服务,并且是团队过程的一部分。因此,就像沟通一样,ICTs对于过程收益和过程损耗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团队效能也起着明显的作用。

(1)媒体丰富性理论

媒体丰富性理论认为,一个媒体传达的信息越多,沟通就将变得越丰富(Daft&Lengel1986;Daftetal.,1987;Lengel&Daft,1988)。该理论还认为,从本质上讲,媒体具有从最贫乏的到最丰富的等级性质:面对面、电话、书面的有特定对象的文件、无特定对象的文件(Daft&Lengel1986;Daftetal.,1987;Lengel&Daft,1988)。信息渠道容量受四个标准的影响:(1)同时处理多种信号的能力,包括实体存在、声音的感染力、肢体手势、语言、数字和图表符号;(2)建立双向沟通和接收即时反馈的能力;(3)建立个人焦点的能力;(4)使用多种语言的能力。Daft&Lengel(1986)以及Daftetal.(1987)在传统媒体渠道的基础上建立了这一理论,并且他们没有将ICTs包括进媒体渠道。但是,他们声称,运用相同的标准,根据渠道的丰富性,视频会议、电视会议以及电子邮件都是可替代的。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们在模糊沟通中偏好丰富型媒体,但是倾向于使用贫瘠型媒体来传达明确信息(Daftetal.,1987),不过一些实证研究的结果与这一理论却并不完全一致(Hollingsheadetal.,1993;Ngwenyama&Lyytinen1997;Suh,1999)。

Hollingsheadetal.(1993)修正了该理论框架,并且对任务-技术适配性进行了更加详细的阐述。他们的任务技术适配性矩阵有两条轴:第一条代表任务类型;第二条代表媒体渠道类型。在媒体的信息丰富型和任务需求的信息丰富型之间存在多种类型。如果媒体对于眼下的任务来说过于丰富或者过于贫瘠,团体的效率就会降低。这一理论已经部分地经受了实证检验,但是修正后的媒体丰富性理论和任务适配性理论却并没有得到实证支持(Suh,1999)。

媒体丰富性理论是个体层面上的理性选择行为的解释,但是一些实证研究结果与媒体丰富性理论却并不相符(Ngwenyama&Lyytinen1997)。Lee(1994)认为,丰富性和贫瘠性并不是电子邮件媒体的内在属性。虽然一些研究人员并不赞同媒体丰富性理论,但是媒体丰富性理论还是为人们所广泛接受。

(2)技术应用的社会影响模型

技术应用的社会影响模型的提出,是为了纠正媒体丰富性理论的研究结果偏差(Schmitz&Fulk,1991)。该模型认为,媒体观念部分是由社会形成,除渠道自身的特点以外,媒体渠道观念也影响着媒体选择。该理论预测,媒体选择将被个人偏好所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仍然被限制在在社会进程的一定范围之内。如媒体选择可能与团体或者组织的类型相一致,就可能被合作者的声明,以及组织和团队的技术使用标准所影响。因此,媒体选择可能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的决策,相反,要受到社会准则和进程的影响(Fulk&Boyd,1991)。该模型将主要在特定的团队成员中间得到高度同质的应用,在各种团队中间也会得到多种不同的应用。新成员将被社会化,并适应团队的技术使用规范,这是社会化进程的一部分。

(3)社会存在理论

社会存在理论是对媒体丰富性理论进行扩展的又一理论。该理论认为,媒体传达视觉和非语言讯号的能力越强,个人的社会存在性就越高(Sproull&Keisler,1986)。社会存在指的是在沟通事件中人们相互影响的真实性,它是个人对于沟通渠道的主观感受。根据每种渠道传达的社会存在性,各种沟通渠道联系成一个闭联集。这里,类似媒体丰富性理论,闭联集的一边是FTF,另外一边是书信。

Sproull&Keisler(1986)着重强调了情景线索的缺乏,尤其是在沟通过程中使用电子邮件的时候。社会存在性理论认为,电子媒介渠道相比传统的FT

F和电话渠道来说更为狭窄。社会情景线索的缺乏、背景(自然环境)的缺乏以及非语言行为的缺乏将同时减少沟通的静态线索和动态线索。使用电子邮件时,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非个性化,更加以任务为导向。为了缓和这种非个性化特征,运用字符图释可以帮助表达感觉和感情,并且有助于增加动态线索。Sproull&Keisler(1986)还发现,减弱社会讯号对于沟通会起到一种解除管制的作用。确切地说,研究对象高估了它们的作用,也高估了它们所接受的信息的数量。减弱社会讯号带来的另外一个效应是地位平等化。不过,该研究中也出现了恣意行为(如欺骗、传达坏消息和违传统等)。(4)社会行为理论

社会行为理论是Ngwenyama&Lyytinen(1997)提出的,他们对群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群件所支持的四种行为;通过ICTs进行沟通仅仅是群件的应用之一。他们认为,在群件中存在下述四种社会行为:工具行为、沟通行为、论证行为以及战略行为。工具行为通过控制、操纵和改造实物造物(如在共享数据库中生成新的文件),作用于最后结果。沟通行为对成员间共识的达成和维持提供支持,计算机媒介沟通(CMC)为该行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论证行为通过诸如投票系统或者匿名投诉的方式,对目标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评估,使团队在价值观念和规范上达成共识。战略行为通过影响组群行为来达到共同目标,例如对共享数据空间设置准入限制。在工作过程中,群件在上述社会行为中发挥功用。

(四)ICT应用和基础设施在全球虚拟组织中的地位

ict通讯技术篇8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通常意义上应该包含职业兴趣、职业特性能力、职业情感、职业自信心四个方面。经过我公司对ICT行业的总结,ICT行业具有以下行业特性:1.行业从业员工普遍年轻,思维活跃;2.行业技术更新快,对从业员工知识更新要求快;3.行业工作特性属于技术服务,直面客户需求。因此,ICT行业对从业员工的职业素质的要求为:1.对行业(企业)工作的兴趣度(忠诚度)较高;2.对行业(企业)工作技能更新要做到自主更新、主动更新;3.对客户服务理解深入,个人职业素养要求较高;4.勇于承担工作压力,拥有正向的自信心。

二、中兴通讯电信学院职业素质培养规划与实施

中兴通讯电信学院的教育观是把在校学生直接看待成将要入职的新员工,以行业企业的需求角度来培养学生,中兴通讯电信学院的每一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一位老员工在带一批新员工实现共同进步,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是围绕着未来学生走入行业企业中的就业需求来规划与实施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覆盖面要求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小众群体,中兴通讯电信学院的职业素质培养追求的是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一)素质培养规划

中兴通讯电信学院结合我院的特点,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职业兴趣(行业、企业忠诚度)、职业技能主动自主更新学习能力、职业行为、职业自信心四个方面的培养。职业兴趣(行业、企业忠诚度)培养。一名行业稳定的员工首先是一名对自己本行业、本企业的工作非常感兴趣,有很强的归属感、忠诚度的员工。从企业稳定发展、人力培养成本角度考虑,稳定的员工队伍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名准员工(在校生)对本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的兴趣度、忠诚度很高,则会努力学习、快速地提高自身素质。职业技能主动、自主更新学习能力培养。ICT行业的技术更新周期短,因此企业员工必须要有良好的自主更新专业技能体系架构的良好素养,同时能主动地寻求行业、公司资源进行自我技能的提升,为未来晋升做好基础工作。职业行为培养。ICT行业是技术服务型行业,行业从业员工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直面行业客户,为行业客户提供各类型的技术服务,这就要求从业员工必须具备较高的行业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开展协作的能力。职业自信心培养。ICT行业的员工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很多时候需要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进行拓展延伸,保证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与整个项目团队衔接,对相应的职业自信心的要求相对较高。准员工(在校生)在学习期间培养好合理的职业自信心更便于在职场中更快、更好的发展、晋级。

(二)中兴通讯电信学院职业素质培养方案

1.培养学生职业兴趣(行业、企业忠诚度)的任务。任务1【任务内容】实训基地(实训环境)参观——启蒙作用,引起兴趣。【实施时间】新生入学后的军训期间。【实施过程】新生入学后,利用军训期间或者晚自习时间,由专业教师带领参观实训基地以及实训环境。在参观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对实训基地内的设备以及实训环境做重点讲解,使学生直观认知到未来专业学习的设备情况、学习环境情况,从实际设备、环境入手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兴趣点。参观过程中要进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对ICT行业技术有初步的认知。

2.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主动、自主更新学习能力任务。【任务内容】SMART睿智职业规划体系——自主建立技能更新计划。【实施时间】从大一下学期开始直至毕业。【实施过程】S.M.A.R.T职业规划体系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培养体系有着很大的区别。它通过学生开展职业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职业综合测评和实战训练等环节营造一个学生在企业中学习成长的氛围,为学生的职业成长提供了环境与条件,为学生明确了大学期间学习与进步的目标,SMART睿智职业规划体系如图3。从大一的下学期开始学生结合专业导论课的学习制订与完善职业岗位规划。在大一下学期初进行自我评估(S阶段),形成SMART睿智职业规划报告的第一部分;大一下学期专业导论课结课时,学生对未来行业就业岗位有了清晰的认知后,完成职业岗位规划。同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比岗位要求所需的知识体系与能力要求设计学习计划,完成职业规划方案;整个大二学年,通过对专业课以及职素课的学习,按职业规划方案完成M阶段以及A阶段的学习;在M阶段与A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将学习成效与职业规划设定目标对比,其结果交给学院职业导师,经过职业导师进行评估,进行误差修正以及就业目标微调(R阶段);最终通过顶岗实习,完成对整个职业规划方案的结果评估与交付,形成最终的职业决策,指导未来就业方向(T阶段)。【结果保存】职业规划报告书留存学院备案。

3.学生职业行为的培养。任务1【任务内容】职业素质课授课。【实施时间】大一、大二两个学年的四个学期——按目标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实施过程】通过4个学期的的职素课的学习,使学生完成职业行为规范的培养。职业行为包含职业礼仪、职业交流技巧、职业办公基础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等多个方面。依照不同学期的学生特点,把以上的职业行为规范通过案例、交互式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教授给学生,以实景演练为主要教学手段来达到使学生最大限度模拟职场就业环境,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结果保存】课件、授课视频、文档等留存。任务2【任务内容】职业素质阅读。【实施时间】大一学年的两个学期——职业素质课课外教学。【实施过程】由职素课教师挑选ICT行业内企业常规职业素质读物(例如:《给加西亚的一封信》、《请给我结果》等)在大一学年安排学生按照一定的进度进行自我阅读。每个月份都由职素课教师安排时间对学生本月内的阅读内容进行讲解并阐述该部分对应职场起到的作用。【结果保存】每本读物读后感留存。任务3【任务内容】企业社会实践。【实施时间】大一下学期、大二学年的两个学期——职业素质课外教学。【实施过程】由招生就业经理结合项目部资源,统筹专业划分。按照专业对应,分批安排学生前往行业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参观、实地体验工作、实地技能应用等)。通过企业社会实践,学生结合职业素质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技巧,结合企业实地场景的应用,他们能有效的对比课堂知识技巧的实用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动力。【结果保存】过程中留存影音资料以及相应文档。任务4【任务内容】短期企业项目实习。【实施时间】从大一下学期直至大二下学期(包含假期)。【实施过程】通过招生就业经理结合项目部企业资源池,为学生提供短期企业项目实习机会。通过现场企业项目实习,能有效锻炼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结合职业素质课授课内容,对比实际工作应用使学生可以得到有效回溯。【结果保存】过程中留存影音资料以及相应文档。任务5【任务内容】学生月度KPI考核。【实施时间】整个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合计四个学期开展企业化考核。【实施过程】采用ICT行业企业最常用的考核方法——KPI考核法,结合我院学生手册的内容最终形成学生月度KPI考核。KPI考核方案如图3所示,月度KPI考核内容要最大限度的杜绝人为因素(例如考勤考核是通过指纹打卡机,而不是人工记录考勤),同时考核内容要明细,不要模糊。KPI考核分数每月统计并,每个学生每个学期的总的学期评价由全部学期月度KPI考核平均分乘以50%加上期末全部学科的考核成绩平均分乘以50%组成。每个学期本专业的全部学生学期评价进行本专业排名并公布。该排名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第三年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就业安置。总原则就是S级的学生分配至S级企业,C级学生分配至C级企业。四级企业划分是依据企业同岗位薪资待遇、员工培养机制、企业规模、企业业务组成架构等条件进行分类。【结果保存】KPI考核数据以及学期评价数据留存备档。

4.学生职业自信心的培养。任务1【任务内容】学生才艺展示表演晚会。【实施时间】大一上学期军训完成后。【实施过程】从鼓励学生勇于突破自我、提升自我、改变自我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热情从而达到锻炼大多数学生的目的。活动过程中要覆盖大多数学生,要让平时不太积极或者很少当众展示自己的学生积极上台展示自我。同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广大的学生给予上台展示自我的同学以积极的回应。通过不断的鼓励、支撑与肯定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通过组建晚会支撑团队来使学生跟随企业教师学习到企业的工作方式、思维与习惯,使就业教育贯穿到每一个环节。【结果保存】过程中留存影音资料以及相应文档。任务2【任务内容】微电影拍摄。【实施时间】大一下学期。【实施过程】在大一上学期放假前夕,对学生公布微电影拍摄计划。使学生利用假期准备微电影拍摄的各个部分(剧本、团队组建、外景确定、道具组成等)。大一下学期开学后,通过公开投票选定剧本、剧组人员。这个过程中,要尽量覆盖尽可能广的学生,特别是在试验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拍摄记录下来作为电影花絮。通过微电影的拍摄进一步建立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并有效对本专业的教育环境、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了宣传。【结果保存】过程中留存影音资料以及相应文档。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是一成不变、万用万灵的,它必然是紧跟行业企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与行业企业需求结合的越紧密,其带来的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就会越高。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学生参与的过程,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只能通过学生的实践来完成。职业素质的提高需要动力,这个动力就是将学生与就业与成长联系起来。

上一篇:有关生命安全范文 下一篇:市场经济的前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