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课程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3:30

制定课程计划

制定课程计划篇1

本系统是一个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C/S结构,支持多用户在局域网中对数据库进行处理、查询操作。系统前台开发工具采用Sybase公司的Power-builder6.5,它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是基于客户/服务器应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新一代数据库前端开发工具。其界面友好,运行稳定,可以在Win-dows2000及以上的任何操作系统版本下运行。服务器端采用MicroSoft公司研制的Sql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数据库设计方法上,主要是采用CASE工具PowerDesigner来建立处理分析模型,并进行概念模型设计,绘制E-R图(实体—联系图),并由E—R图生成物理库结构。主要关系的模式设计如下:课程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学分、归口学院)教学计划(班级、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学期开课(学期、班级、课程代码、任课老师)其中教学计划表与课程库中有许多属性相同,是因为计划表中课程来源于课程库,但在各班级制定实施性计划时可以做进一步调整。

2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对用户需求的分析,确定教学计划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为三部分:①课程管理②教学计划管理③开课处理

2.1课程表管理

这是各专业开设课程的集合,主要用于生成各班级计划时选择课程。按不同的层次分别显示,分为全日制三年制、五年制、国开本科、国开专科、江开本科、江开专科等。

2.2教学计划管理

按班级制定的教学计划,一般在新班组班后完成,建好后无特殊情况一般不要修改计划,随着每学期的开课安排,可以查看计划的执行情况,显示每门课具体的开课时间、任课教师、平均成绩等信息。系统用不同颜色显示计划中的课程是否已开设:黑色表示已开,兰色表示当前学期正在开设,红色表示还未开设,标志明显,可以有效地防止漏开课程。课程名称的“COLOR”属性表达式设置为:if(cc=1,rgb(0,0,255),if(pcjbjkc_xq>'00',0,rgb(255,0,0)))其中“cc=1”表示是当前学期开设课程。①课程维护对班级开设的课程进行维护。初始课程信息一般来自于课程库,然后可以对课程的信息进行修改。②计划复制各专业当第一次制定了一个班的计划后,其他各班一般与前面的班级类似,所以只要从某个已有计划的班级中复制、修改计划就可以生成下一个班级计划了。

2.3开课处理

为安排每班级课表,每学期要对各班级进行开课处理,一般根据班级教学计划可确定该班级本学期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并且安排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和上课时间(在课务安排模块中实现)。①自动开课在班级的教学计划中每门课程都有计划开设学期,系统需要计算出该班级当前已处于第几学期,再从计划中把该学期应开设的课程一次性记录到开课表中。②手动选课在班级实际开课时,有时会遇到对需要计划中课程的开课学期作提前或推迟处理,特别是开放课程,因考虑到教学资源和师资的情况,对实际执行计划的调整情况可能较多,这时可以通过从计划中进行手动选课或删课处理。

3设计总结

在本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需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提供友好的用户使用界面,使该管理系统受用户欢迎,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另外该系统作为学校内部管理教务系统中的一个子模块,与课务安排、成绩管理等子系统相联系,下一步可以做进一步开发,生成学生学籍卡,以减轻辅导员制作学籍卡的负担,并可以保证学籍卡数据更准确、可靠。

制定课程计划篇2

关键词:VBA;教学计划;进程表;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506-03

The Systematic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Making University Teaching Plan Procedure Based on Excel-VBA Programming

ZHAO Xu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ngguan 52308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generally used systematic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making university teaching plan procedure. It also illustrates systematic method of general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function.

Key words: VBA; teaching Plan; procedure; system; design

教学计划是针对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作出的总体设计,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教学计划进程表是教学计划的外缘体现,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立足高校实际,着眼科学管理,笔者对教学计划进程表进行了详细分析,设计了基于Excel-VBA编程高校教学计划进程表制定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良好。

1 系统需求分析

教学计划制定需经多层审批,反复修改,全手工化的作业流程不仅劳神费力而且极易出错,建立符合教学管理需要、适用性较强、操作简便的系统十分必要。教学计划进程表制定系统是一种基于Excel平台的工作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窗体界面中的控件给特定单元格赋值方式,实现脱离Excel工作表界面的数据导入、导出、录入、删改,排序。本系统可以轻松制定教学计划,其中的课程信息汇总功能能对计划中不合理处提出修改建议,辅助用户准确合理的制定。本系统旨在提高教学计划制定工作的效率,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使学校的此项工作中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地规划,系统、高效地实施。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思想

通过VBA窗体控件对单元格赋值的方式实现对教学计划进程表模板特定单元格的数据写入,利用表内预先设定函数公式完成工作表之间数据的链接计算,最终自动生成进程表。

2.2 系统的整体设计

本系统使用Excel内置窗体及控件设计面板式的用户操作界面,在数据处理上,系统采用了文本框、列表框以及按钮等控件结合VBA代码实现对后台内嵌表的操作。在用户管理上,能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划分,不同有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和操作界面。创建反馈窗体页面,展示教学计划进程表中关键数据(周学时、总学时、实践课时比例等),进行科学的制定指导。具备数据导入导出功能,体现系统的适用性。

2.3 系统的总体架构图

系统的总体架构见图1。采用分层的方法,将整体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用户界面层,第二层是功能模块层,第三层是数据表支撑层。

2.4 系统的工作流程

系统运行的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简要说明如下:

1)用户经验证进入系统界面操作;

2)命令响应指向后台内嵌表;

3)操作界面控件显示内嵌数据表数据;

4)导出制定好的教学计划进程表;

5)导入进程表进行再修改。

2.5 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的设计遵循软件工程的规律,运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非常方便以后对软件的修改和维护。本系统分为5大模块13大功能,如图3所示。

2.6 数据表设计

系统是在Excel表的基础上编写VBA,系统任何操作都作用于后台内嵌工作表,需设计如下工作表:开设专业表、开设的课程信息表、总课程表、教学计划进程表模板表、课程模块表、系统用户及权限表、教学执行计划模板表。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功能

实现分三类:第1类是课程信息完全录入式的进程表制定,第2类是数据导入式的进程表制定,第3类是系统管理员操作。如图4。

第1类实现:课程数据清除是对开设的课程信息表的数据清除,院系专业选择是从开设专业表中选取专业及方向进行进程表制定。课程信息录入的每一条记录都保存于开设的课程信息表,这是课程信息的资源总表,当进行进程表生成操作时,系统会将开设的课程信息表按课程归属的模块进行分类提取,按课程开设先后排序粘贴到相应的课程模块表(属公共必修的课程存放于公共必修模块表,属核心模块的课程存放于核心模块表……),再从各课程模块表按顺序提取课程数据粘贴到教学计划进程表模板表中对应的模块区域指定的单元格中,系统实现的核心在此操作。进程表制定完成可查看和导出。

第2类实现:与第一类不同之处是可以导入生成的教学进程进程表进行再次修改,此原理是将进程表中开设的课程信息表SHEET页的数据复制到系统的开设的课程信息表中,再通过课程信息修改功能对课程数据进行更改。此功能实现要求系统必须在导出的进程表中含教学计划进程表本身外还包含该计划的课程信息的资源总表-开设的课程信息表。

第3类实现:只限系统管理员操作,系统用户及权限表是用户操作的依据;管理员可对后台所有数据表进行修改操作,还可进行进程表生成与导出。

3.2 系统实现代码

系统代码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

窗体调用与关闭:窗体名.Open;窗体名.Close;

控件对单元格赋值和控件调用单元格数据:worksheet(“表名”).cells(x,y)=控件名.value/ 控件名.value =worksheet(“表名”).cells(x,y);

表显示与隐藏:表名.Visible = true/false;

单元格区域选定、清除、复制与粘贴:range(“区域”).select/.clear/. Copy/.paste

系统核心功能实现代码:

依据系统设计的思想,整个系统本质上是利用代码完成窗体控件对指定数据表及其单元格的数据写入及更改,最终利用代码导出教学计划进程表。核心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课程数据导入、课程信息录入、进程表导出。

1)课程数据导入功能实现的代码:

Dim wkbk As Workbook

Dim myFileName As String

myFileName = Application.GetOpenFilename("EXCEL文件(*.xls), *.xls")

If myFileName = "False" Then

MsgBox "请选择文件!", vbInformation, "取消"

Else

Set wkbk = Workbooks.Open(myFileName)

wkbk.Activate

Sheets("开设的课程信息表").Visible = True

Sheets("开设的课程信息表").Select

Columns("A:l").Select

Selection.Copy

wkbk.Close False '关闭工作薄

ThisWorkbook.Activate

Sheets("开设的课程信息表").Visible = True

Sheets("开设的课程信息表").Select

Columns("A:l").Select

ActiveSheet.Paste

MultiPage1.Value = 0

Sheets("开设的课程信息表").Visible = False

ThisWorkbook.Save

End If

2)课程信息录入功能实现的代码:

Worksheets("总课程").Activate

Worksheets("总课程").Visible = True

iend = [a65536].End(xlUp).Row

irow = 1

With Frame1

Do While Cells(irow, 2) .TextBox1.Text

irow = irow + 1

If irow = iend + 1 Then Exit Do

Loop

Cells(irow, 1) = .ComboBox1

Cells(irow, 2) = .TextBox1

Cells(irow, 3) = .TextBox2

Cells(irow, 4) =.TextBox3

Cells(irow, 5) =.TextBox4

……

End With

3)进程表导出是本系统的最终操作,功能实现的代码如下(代码中"Sheet1", "Sheet2"是教学进程表):

Sheets(Array("Sheet1", "Sheet2", "开设的课程信息表")).Select

Sheets(Array("Sheet1", "Sheet2", "开设的课程信息表")).Copy

Sheets("开设的课程信息表").Visible = False

Sheets("sheet1").Select

Columns("A:K").Select

Selection.Copy

Selection.Paste

Sheets("Sheet2").Select

Columns("A:T").Select

Application.CutCopyMode = False

Selection.Copy

4 结论

本系统是基于Excel内核的编程,用VBA来实现脱离Excel操作界面的数据录入, Excel本身去数据计算与汇总,充分发挥了Excel数据处理能力。系统本身是工作簿,通过更改宏的安全性来启用,无需安装,运行速度快。此系统在近两年的教学计划制定中得以应用,避免由纯手工作业模式易出错、效率低的现象发生,效果良好。实践表明该系统操作简便且通用性强,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Excel Home.Excel VBA实战技巧精粹[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 罗刚君.Excel VBA程序开发自学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 伍云辉.完全手册:Excel VBA办公应用开发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制定课程计划篇3

关键词:课程标准;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确定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15

一、《教学大纲》下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次(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开始的。在此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指导下进行的,其教学计划体系与结构是: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每一计划制订的目的十分明确,如学年教学计划就是依《教学大纲》,并结合地域、校情、学情等将学期所要教学的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时数确定;再如单元教学计划,首先依学期各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时数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将教学目标确定,其次再确定单元中各课时教学内容、目标(此也是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来确定,与单元一致)及重难点等。在《教学大纲》下,目标这样确定,是一种方式,且是一种经典方式,是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经过了若干年的认识与实践,大家都耳熟能详。

二、《课程标准》下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确定的目的及与课程的匹配

课程改革后,在《课程标准》下,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的确定出现了一些现象,如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仍从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三方面来确定。这是否合适呢?

大家知道,在《课程标准》下,各水平段的教学计划体系与结构是: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1]。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关注水平教学计划,也不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更不知水平教学计划是什么?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客观,也有主观,因此胡乱或沿用或选择一些教学内容直接从单元或模块开始教学设计,这是当前不少人仍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来确定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

水平教学计划是指在一水平段中,依水平目标及其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的特征,并结合这一水平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地域、校情、学情等,将这些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拆或切分安排到2年(或3年)4个学期(或6个学期或11个模块)中并预设达成所需课时数的一种指导教学的文件。如水平一教学计划(表格式)。

这样,从水平教学计划(如何制订请参阅拙作《制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教学计划的研究》[2])中就可清晰地知晓水平段中每一学期或模块要达成课程哪些方面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或子课程内容或子内容标准)及其达成时数。具体而言,从该计划上可以看到,一类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是含教学内容的,且达成时数有了预设。此时数是指在学期或模块总课时下,依其达成的需要来定的;另一类是不含教学内容的,且没有具体时数预设。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既是一水平段中通过教学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也是评价水平目标是否达成的具体内容。这里所言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是指《课程标准》中必须且能在教学中达成的部分。因为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的达成,不仅仅只是需要课堂教学来进行。

学期中的单元教学计划应就在此下进行制订,它的目的,很显然就是要为达成学期方面中一定的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服务的;在水平五教学计划制订中,是直接将内容标准或子内容标准拆或切分安排到学期每个模块中去的,当然它的目的也是为达成水平五阶段中的一定内容标准或子内容标准服务的。两者的目的性是一致的。

课时教学计划的制订就是为达成单元或模块中的一(或一些)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或子课程内容或子内容标准)而进行的。

这样的计划体系与结构,不但目的清晰明确、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达成安排科学、合理,而且是与《课程标准》遥相呼应、形成一体。

如果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仍从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三方面来确定,会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其一,如何转换?在《课程标准》中,课程方面目标是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来确定的。如果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来确定,则会出现目标不同的分类之间如何进行转换?目标不同的分类有其各不相同的分类角度,相互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交集,如情感目标与心理健康方面目标等,但决不同一。若同一,就应是从相同的角度进行分的,那也就没必要“两分”了。事实上,以上“两分”很多是不同的,也没办法进行转换。其二,目标达成存在不足。就是说一水平段按“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来构成的若干单元或模块教学完成后,就能说明达成该水平段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来制定的课程目标了吗?显然是不能这样认为的。比如说,情感目标中虽可能含有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部分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但它是替代不了这几方面的全部。因此,按此构成的目标在单元或模块教学完成后,仅从理论上来讲就存目标达成不足的问题。这是课程开设所不允许的。其三,无法对应作出达成判断。单元或模块教学,都是为了达成一定课程目标而进行的。如果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构成如上所言,那就无法依一水平段课程目标的一定要求对此作出相对应的评价。原因就是两者构成不相对应,不处于一系统体系中。这样下去,一水平段单元或模块教学完成,也不知课程目标有没有达成?如想知,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构成则要转换。前面己述,有的转换不了。话说回来,即使能转换,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如此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很不妥当的。

因此,在《课程标准》下,必须要深刻明确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确定的目的及与课程的匹配。这样做虽机械、工具化倾向比较严重,但对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与评价是切实、可行与有针对性的。

三、《课程标准》下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水平教学计划制订后,学期或模块中所要达成的方面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或子课程内容或子内容标准)可能是多方面的,也可能是全面性的。那么,怎么来确定学期中每一单元或模块的教学目标呢?下面,先阐述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

所有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的达成均是要通过一定教学内容来进行的。当然,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有其课程性要求,即“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3][4]。

实践类的单元教学目标确定:

首先,把水平教学计划每一学期中含教学内容的这些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作为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其次,各单元教学目标确定还要考虑以下两点:第一,从单元教学内容本身的功能出发(原有功能),聚集本学期中在本单元能达成的其他方面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特别是不含教学内容的,把它作为本单元教学目标;第二,从该单元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再生功能),聚集本学期中在本单元能达成的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特别是不含教学内容的,也把它作为本单元教学目标。在此下,有的还需经过整合,这就构成了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在实现含教学内容的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之时,又达成了其他方面的。如,单元教学内容:XXX。单元教学目标:(运动技能)XXX;(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XXX。单元教学时数:XXX。有的在单元教学目标构成上把几方面写全,实际上这很难做到,也使单元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易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况,这主要是不知目标确定与不切实际的结果,其实在一单元短短几课时中能完成一些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己属不易了。这是非常需要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理论知识类的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其思想性与实践类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具体操作要简单些。把学期中要通过理论教学来完成的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聚集在一起即成为学期理论知识单元的教学目标。这些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可能是来自多方面的。单元中的课时教学主要围绕每一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而进行,有的还不止1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在这样确定下,即可使“(单元1教学目标+单元2教学目标+……+单元N教学目标)≥一学期中所确定安排的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后单元中的课时教学,在这样的单元目标下,与课程改革前主要以“教‘教材’”为主已向多课型化发展了,即不仅有此,还有“教‘教材’及用‘教材’教”和“用‘教材’教”的课型在运用。这些课型的运用也使得一些看似“虚”的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达成有了直接的方式。在直接与间接教学作用与影响下,这些“虚”的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是能够达成的。因此,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是达成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环节。如果没有这样的设计,那么一些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是真的有点“虚”了,有的那就可能真成了摆设。这不仅需要广大一线教师拥有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论知识,还需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水平与艺术等。

还有,学期中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要考虑一定的顺序,这是因为一些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存在递进性等特征,这也不能忽视。

之所以把模块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单元分开阐述是其有一定的特殊性及便利性。首先,模块教学存在必修必选与必修自选的情形,且各地各校对必修必选要求不一;其次,必修自选项目模块的课时教学内容还要依学生、教材内部结构等特征而定,这在水平教学计划制订时是不得知的;第三,模块教学时间是确定的,但也是较多的,有较大的“腾挪”空间,这就为课时教学内容达成模块中的一(或一些)内容标准或子内容标准提供了便利的教学设计。因此,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应要认真考虑这些因素,然后依内容标准按水平教学计划制订具体要求向模块中拆或切分安排内容标准或子内容标准,形成11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这样,从水平教学计划中就可看出每一模块是为哪些方面的内容标准或子内容标准达成而进行的。这与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一定路径差异,此是从“内容标准模块”,那是从“课程内容学期单元”。

四、结束语

在“目标模式”课程建设下,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的确定,不是一件孤立的事,它是在水平教学计划下依一定要求来进行确定的或是水平教学计划制订的直接产物。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确定虽复杂些,但如果指导思想正确,步骤方法得当,也是易做的。

在《课程标准》下,广大一线教师应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与能力,从而从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中走出来,出色地担负起课程教学设计者,使课程实施达到科学化、校本化、高效化。

注释:

①本次课程改革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体系与结构为: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体系与结构应为:水平五教学计划―模块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为表述方便,故此。

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原“内容标准”的表述改为了“课程内容”,而高中现仍称。为表述方便,故此。

参考文献:

[1] 张延峰等.制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计划初探[J].中国学校体育,2008,(02):25-26.

[2] 张延峰.制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教学计划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9,(07):36-3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5]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制定课程计划篇4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入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如上所述,学段各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主观随意安排的,而是依据本学段各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规定选定的。

因此,教师在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时,应先对所确定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如: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目标的特定要求,考虑哪些内容适于安排在一年级,哪些内容安排在二年级;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分清哪些教材分别属于哪个目标统领下的内容,等等。掌握好教材的性质、特点及目标属性,有助于合理地把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在分配到两个年级中时,做到目标明确,分量适宜,难易度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3.根据学年、每周授课时数和季节规律,分配好两个学期的内容。根据以上思路,现列举学年、学期、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部分教案,供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计划时参考。表1一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略)表2二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略)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的制订パ期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学进度。它是依据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安排的教学内容和规定的教学周数、每周教学时数,以及各项教材的时数比例,结合季节、气候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的。它是制订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一)几点说明1.下面试举的一年级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示例)所选编的教学内容,是依据表“一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的教材编制的。2.每周授课时数是按4课时安排的;每课时安排两项教材或活动(一课时为两课次),但体育基础常识课、身体测量课和地域性活动课等,每课时可以安排一项教材或一项教材1~2课时完成。应注意学与练结合、室内与室外有机结合。3.在所试举的学期教学计划中,没有确定体能和动作技能的测度项目。在实际制订计划时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加以规定。4.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还可安排“机动课”时间(一般安排2~4课时),以便对各种原因的停课或薄弱环节等进行适当弥补和调整。(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示例表3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课教学进度(示例略)三、单元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サピ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单项教材(包括课题单元)教学计划。它是依据学期教学计划中某项教学内容或活动(一般为测试项目或发展体能效果好、动作技术较复杂等重点教材或连续进行的课题活动)及其目标制订的课时教学规划。通过对某项教材或课题活动的统筹设计、逐课实施,能够确保教学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一)方法和步骤1.依据该学段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要求,按照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中该项教材的课时规定,提出每次课的目标要求和教学重点。2.结合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设备条件,安排教法步骤和组织措施。3.最后一次课进行终结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态度、学习进步程度和简单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二)单元教学计划示例(仅供参考)一年级持轻物掷远单元教学计划(示例略)四、课时教学工作计划(教案)的制订课时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案,它是依据学段水平目标的规定和学期教学进度(包括单元教学计划)中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制订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质量的课时计划,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本保证。为此,教师要悉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有效地实施和目标的达成。(一)制订课时教学计划的基本思路(二)课时教学计划示例课时计划的形式多种多样,这里提供的是依据水平一的目标及本学年、学期计划中选编的部分内容或活动,仅供参考。体育课的设计(教案示例)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生动体验。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课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革体育教学的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把儿童喜爱的事物用故事形式通过游戏活动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使体育教学的进行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的“导入”,采用音乐、图片和模仿练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本体感觉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中去,使学生一到课堂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兴趣的指向一下就集中在各项活动之中。在全课中,紧紧扣住了故事的情和景,使情景交融,学生始终沉浸在良性的环境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二、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本课力图突破以往体育课固定的格局,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如在家中玩耍一样,开创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课中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形式外,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结伴练习形式,同时也强调了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发展能力的广阔时空。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

制定课程计划篇5

在新课程标准教材实验中,我们走访了部分实验地区和实验点校,教师们纷纷反映非常需要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选编了小学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工作计划示例,供广大教师参考。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教案)四种。现依据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一”的目标及其规定的活动和内容,对上述四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方法及低年级教学计划试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一、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规划,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其他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

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

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人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

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

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

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如上所述,学段各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主观随意安排的,而是依据本学段各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规定选定的。因此,教师在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时,应先对所确定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如: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目标的特定要求,考虑哪些内容适于安排在一年级,哪些内容安排在二年级;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分清哪些教材分别属于哪个目标统领下的内容,等等。掌握好教材的性质、特点及目标属性,有助于合理地把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在分配到两个年级中时,做到目标明确,分量适宜,难易度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

制定课程计划篇6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教案)四种。现依据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一”的目标及其规定的活动和内容,对上述四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方法及低年级教学计划试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一、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规划,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其他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

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

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人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

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

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

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如上所述,学段各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主观随意安排的,而是依据本学段各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规定选定的。因此,教师在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时,应先对所确定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如: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目标的特定要求,考虑哪些内容适于安排在一年级,哪些内容安排在二年级;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分清哪些教材分别属于哪个目标统领下的内容,等等。掌握好教材的性质、特点及目标属性,有助于合理地把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在分配到两个年级中时,做到目标明确,分量适宜,难易度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

制定课程计划篇7

[论文关键词]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也就是计划、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价。六大管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密不可分,且包含独立的子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由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就必须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参照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六大管理内容,建立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精髓化、精致化和规律化

精髓化是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核心,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律制定规章制度和计划;精致化是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实施疏密有致的管理方法,以贯彻落实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规律化是体现教学质量管理的严格制度和规范,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指导方针和具体解决方案,是检验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标尺。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细分对象、细分岗位、细化环节。管理的全面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内容全面和方法全面。范围包括教学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到教师教学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流程;方法包括检查和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全员是指参加教学质量管理的人员广泛而全面。全过程是指教学精细化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包含教学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控制和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全过程。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有关质量问题的宣传教育,使学校全体职工都关心和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需要不断地循环进行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成效。计划主要是应用现代的预测技术,预测市场对学生质量的要求,经过对预测信息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是根据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经过优选的质量管理方案,组织具体部门和人员实施;检查主要是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方案的实施情况,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果,并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是总结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巩固成绩和预防问题再度出现。并且将本次循环中寻找出的问题转人下次循环中予以解决。

三、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下达教学任务书、编制授课进度计划、编制课程表等多个环节。

教学计划管理由上到下包含学校计划(目标)管理一专业计划(目标)一课程计划(目标)管理一课题计划(目标)管理。学校计划(目标)主要包括学校近期、中期、长期的专业设置及教学目标、层次等,如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它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纲领。各专业要按照总体目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专业课程开设计划,确定专业应知、应会目标,充分体现文化课为技术基础课服务,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达到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发展中够用和实用。同时,课程的开设力求模块化,减少课程开设门数,自主开发精品专业课程。课程计划(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教学基本文件之一。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详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编制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含编制说明、教学周期顺序、教学章节、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学生应知、应会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作业安排等)。因此,任课教师要熟悉所教课程的整本教材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课程知识点,明确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计划(目标)是教学计划(目标)的最末单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课题重点、难点,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效果评价。任课教师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制定后,由教研组讨论,教研组长、专业科科长签字,于开课前的一个学期结束前一周送教务科审核汇总,报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执行。

(二)教学实施过程管理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包括理论教学过程管理、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和生产实习教学管理。

第一,在理论教学过程管理中,要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子计划(目标)分项管理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包括教学计划的修正)。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职责,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如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抽考、学生问卷、座谈会等),随时掌握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的出现的问题,做好每个课题计划(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对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专业科每月检查一次,教研组至少每两周检查一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检查、督导及听课过程中随机抽查,并把检查结果每月汇总后报送教学副校长审阅。

第二,实习教学管理是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与管理理念和实习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实习教师队伍不健全,职称比例、学历比例、人员比例等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得不到彻底解决,加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甚至达不到规范管理的要求。而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因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师学期、学年技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自我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要从课题实习计划、实习教案人手,加强实习教学过程检查。实习教师要按照课题培养目标示范操作、讲解、辅导和讲评,对每位学生每个实习课题实习效果进行测评,并汇入平时实习成绩。

第三,生产实习过程管理也应从专业实习计划开始。学校专业课教师应走出校门,到企业调研,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协议,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修改专业教学度进和课程计划,同时定期派教师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调研、锻炼等,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实行定师傅、定课题、定期轮换制度,把学生在企业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要依靠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来完成。因此,专业科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管理,对每个教师提出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目标对实习设备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三)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质量,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成绩考核应坚持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百分制评定,主要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进行,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课要建立课程试题库。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理论考试(笔试、闭卷)、技能考评、实践操作、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一般情况下,课程平时成绩可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实验课考核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50%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经常性考核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课堂提问、作业、实际操作和平时测验等采集学生学习成绩。

(四)教学信息反馈与处理

1.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

教务科、教研督导室、专业科应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课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毕业生调查、与用人单位座谈等形式建立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包括社会评价)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收集整理的各种信息要以纪要或报告等形式,及时报教务科和教学副校长,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修订教学计划和目标,改进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学校应指定有关部门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制定课程计划篇8

关键词:中专 精细化 教学管理 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28-02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也就是计划、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价。六大管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密不可分,且包含独立的子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由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就必须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参照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六大管理内容,建立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1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1.1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精髓化.精致化和规律化

精髓化是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核心,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律制定规章制度和计划,精致化是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实施疏密有致的管理方法,以贯彻落实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规律化是体现教学质量管理的严格制度和规范,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指导方针和具体解决方案,是检验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标尺。

1.2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细分对象、细分岗位、细化环节。管理的全面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内容全面和方法全面。范围包括教学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到教师教学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流程;方法包括检查和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

全员是指参加教学质量管理的人员广泛而全面。全过程是指教学精细化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包含教学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控制和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全过程。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有关质量问题的宣传教育,使学校全体职工都关心和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

2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需要不断地循环进行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成效。计划主要是应用现代的预测技术,预测市场对学生质量的要求,经过对预测信息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是根据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经过优选的质量管理方案,组织具体部门和人员实施;检查主要是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方案的实施情况,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果,并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是总结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巩固成绩和预防问题再度出现。并且将本次循环中寻找出的问题转入下次循环中予以解决。

3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3.1 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下达教学任务书、编制授课进度计划、编制课程表等多个环节。

教学计划管理由上到下包含学校计划(目标)管理专业计划(目标)课程计划(目标)管理课题计划(目标)管理。学校计划(目标)主要包括学校近期、中期、长期的专业设置及教学目标、层次等,如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它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纲领。各专业要按照总体目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专业课程开设计划,确定专业应知、应会目标,充分体现文化课为技术基础课服务,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达到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发展中够用和实用。同时,课程的开设力求模块化,减少课程开设门数,自主开发精品专业课程。课程计划(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教学基本文件之一。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详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编制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含编制说明、教学周期顺序、教学章节、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学生应知、应会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作业安排等)。因此,任课教师要熟悉所教课程的整本教材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课程知识点,明确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计划(目标)是教学计划(目标)的最末单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课题重点、难点,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效果评价。任课教师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制定后,由教研组讨论,教研组长、专业科科长签字,于开课前的一个学期结束前一周送教务科审核汇总,报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执行。

3.2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包括理论教学过程管理、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和生产实习教学管理。第一,在理论教学过程管理中,要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子计划(目标)分项管理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包括教学计划的修正)。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职责,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如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抽考、学生问卷、座谈会等),随时掌握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的出现的问题,做好每个课题计划(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对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专业科每月检查一次,教研组至少每两周检查一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检查、督导及听课过程中随机抽查,并把检查结果每月汇总后报送教学副校长审阅。

第二,实习教学管理是中专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与管理理念和实习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实习教师队伍不键全,职称比例、学历比例、人员比例等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得不到彻底解决,加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甚至达不到规范管理的要求。而中专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因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师学期、学年技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自我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要从课题实习计划、实习教案人手,加强实习教学过程检查。实习教师要按照课题培养目标示范操作、讲解、辅导和讲评,对每位学生每个实习课题实习效果进行测评,并汇入平时实习成绩。

第三,生产实习过程管理也应从专业实习计划开始。学校专业课教师应走出校门,到企业调研,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协议,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修改专业教学度进和课程计划,同时定期派教师到

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调研、锻炼等,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实行定师傅、定课题、定期轮换制度,把学生在企业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要依靠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来完成。因此,专业科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管理,对每个教师提出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目标对实习设备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3.3 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质量,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成绩考核应坚持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百分制评定,主要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进行,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课要建立课程试题库。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理论考试(笔试、闭卷)、技能考评、实践操作、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一般情况下,课程平时成绩可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实验课考核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50%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经常性考核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课堂提问、作业、实际操作和平时测验等采集学生学习成绩。

3.4 教学信息反馈与处理

(1)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教务科、教研督导室、专业科应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课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毕业生调查、与用人单位座谈等形式建立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包括社会评价)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收集整理的各种信息要以纪要或报告等形式,及时报教务科和教学副校长,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修订教学计划和目标,改进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学校应指定有关部门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这项工作要形成制度,至少每二年进行一次,每次调查人数不少于近二年毕业生总数的五分之一,调查内容应包括毕业生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责任感、事业心、通用工作能力和专业工作能力等。毕业生跟踪调查报教务科和教学副校长,作为学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依据之一。

上一篇:体育学科课程建设方案范文 下一篇:传统企业营销模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