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行动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0 08:59:40

制定行动计划

制定行动计划篇1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工资基金管理的通知》(国发〔1989〕31号)和劳动部、人事部关于建立《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的精神,为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经北京市有关部门共同研究,1992年继续实行《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制度并扩大使用范围。新的1992年《工资基金管理手册》,总结了前两年的实践经验,贯彻了简便、适用的原则。现将《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的使用办法暂行规定如下:

一、使用范围:

《工资基金管理手册》适用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下列单位:

1.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京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

2.其他所有制单位。指全民与集体合营、全民与私人合营、城镇集体与私人合营、中外合营、中外合作,华侨或台港澳工商业者经营、外资经营、与台港澳工商业者合营等的企业。

3.城镇私营企业。

4.外省市企业、机关事业等各类驻京办事机构和经营单位。乡镇集体企业暂不使用《工资基金管理手册》。

二、使用办法:

1.《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只限于上述规定范围内的独立核算单位使用,原则上一个独立核算单位只能使用一本。非独立核算单位、联营企业不单独使用《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市属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使用两本以上《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的,须报经市劳动局、人事局批准。中央所属企业、事业单位需使用两本以上《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的,须经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商北京市劳动工资联合审核办公室办理。

2.中央在京单位的《工资基金管理手册》须经其主管上级单位盖章后方可启用,其工资总额计划由主管上级核批在有关栏目中,并加盖公章后再领取新年度工资。

3.市属全民企业的《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由各区、县、局(总公司)及计划单列企业的主管劳动工资部门,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劳动工资计划和市劳动局核定的挂钩、包干工资的有关规定,编制每个企业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同时按要求填入《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并加盖公章后再到银行领取新年度工资。执行中如有调整,亦按上述程序办理。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其他所有制性质的各类企业由其主管上级的劳动部门按有关规定核批,并加盖公章。各区、县、局(总公司)在编制所属企业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和填入《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后,要分别按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列表汇总,报市计委、市劳动局备案。

市属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基金管理手册》须经各区、县、局(总公司)、各社会团体主管部门盖公章后方可启用,其中全民单位的工资总额计划,由主管劳动工资计划管理部门,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北京市劳动工资计划,分解在有关栏目中,加盖公章,并报经市人事局审核后再领取新年度工资。如有调整计划,亦按上述程序办理。

集体所有制和其他所有制性质单位和外省市驻京单位,由其主管上级按有关规定核批,并加盖公章。

4.自1992年2月份起,所有《工资基金管理手册》都必须有联审办公室签章才可领取工资,否则银行暂停支付。

5.各单位支取工资时,必须按《工资基金管理手册》说明中有关各项内容如实填写。如支取工资总额超过主管部门核批的数额时,应与上级核批单位研究解决,未经批准核增的,银行暂停支付超额部分工资。

6.国家年度工资总额计划未下达前,主管部门对其所属基层单位,可按上年度同期实际支付工资总额,扣除其中应扣出的部分,填入《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由开户银行监督支付,待北京市劳动工资计划下达后,再按计划进行调整。

7.机关事业单位《核定编制人数》由基层单位填写,主管部门审查,编制部门核准签章。

三、发放办法

北京市《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由北京市劳动局、人事局、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联合印制。各独立核算单位可到各银行分理处购买。

四、使用期限:

制定行动计划篇2

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的计划管理,强化政府人事部门宏观调控职能,使计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中单列,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

第三条  计划管理范围是:

(一)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

(二)上述机关、团体所属的事业单位;

(三)国家规定的其他应纳入机关、事业单位计划管理的部门和单位。

第四条  计划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贯彻执行计划期党和国家提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求,编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确定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增长幅度。

(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合理确定调整部门、地区以及各类人员之间的工资关系。

(四)按照节约、高效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调整职工队伍的布局和结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五)根据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计划管理体制。

第二章  计  划  指  标

第五条  计划由下列主要指标构成:

(一)基期末预计到达数;

(二)计划期计划增加(减少)数;

(三)计划期末计划到达数。

第六条  计划期职工人数增减包括:

(一)新增职工:

1.国家统一分配的人员;2.社会招收人员;3.调入人员;

4.成建制划入的人员;5.其他人员。

(二)减少职工:

1.自然减员减少的人员;2.调出人员;3.成建制划出的人员;4.其他人员。

第七条  计划期工资总额增减包括:

(一)新增工资总额:

1.增加职工增资;2.转正定级增资;3.工龄、教龄、护龄津贴增长;

4.国家统一安排的新增工资项目;5.上年增资项目翘尾;6.晋职晋级增资;

7.增加奖金;8.成建制划入的工资额;9.国家规定的其他项目。

(二)减少工资总额:

1.减人减少工资;2.掉尾工资;3.减补员工资差额;

4.超编制单位的工资核减;5.成建制划出的工资额;6.其他。

第三章  计划编制

第八条  编制计划须具备下列资料:

(一)基期计划执行情况;

(二)基期和计划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到达数和计划数;

(三)基期和计划期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预计到达数和计划数;

(四)基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动情况及计划期国家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有关政策、措施;

(五)计划期各项事业发展计划、重点发展领域及有关政策规定;

(六)就业结构及职业需求结构与数量;

(七)财政收支情况;

(八)行政事业经费开支情况;

(九)机构、编制定员情况;

(十)新增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干部资源状况及可供机关事业单位利用程度。

第四章  计  划  报  批

第九条  报批计划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的人事部门,根据人事部提出的编制计划的指导原则和政策,按照国家下达的控制数字和表式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计划部门的指导下,经过科学的预测分析自下而上地编制计划草案,并附文字报告和详细说明,于每年九月底以前报送人事部。同时,抄送同级计划、劳动部门。

(二)人事部在汇总、审核各地区、各部门计划草案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平衡,提出分地区、分部门计划建议方案。

(三)人事部通过一定形式听取地区、部门意见后,对计划建议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按要求时间报国家计委,同时抄送劳动部,由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第五章  计划的下达和调整

第十条  各地区、各部门在接到人事部下达的计划后,应尽快将计划逐级下达到基层。

第十一条  各级人事部门在下达计划的同时,应将计划抄送同级计划、劳动部门和有关开户银行。

第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发现计划与实际不符确需调整计划时,应于当年八月底前向人事部提出调整计划的报告,人事部应及时批复。未经人事部批准,不得自行修改计划。

第六章  计  划  管  理

第十三条  凡属本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规定增加的职工和工资,均应纳入计划管理范围。未经国家核准不得超计划增人、增资。

第十四条  根据编制定员确定增人指标。凡已满编或超编的单位,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不分配增人指标。确需增人时,须先申请增加编制。超编单位要逐年核减其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

第十五条  中央、国务院驻地方的机关和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规定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和城镇复退军人时,其劳动指标由当地予以划拨。

第十六条  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含自然减员指标)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跨年度使用。

第十七条  补充自然减员指标,由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

第七章  计划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八条  各地区、各部门的人事部门应根据计划指标,对计划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年集中检查两次:第一次在第三季度;第二次在下年的第一季度。每次的检查结果(附详细说明),以书面形式报送人事部。

第十九条  各级人事计划部门,要制定具体指标,定期对下级人事计划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

第二十条  必须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充分发挥审计、银行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对于乱开口子,超计划增人增资的地区、部门,除在安排下年度计划时,相应核减其指标外,还应视情节轻重对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严格执行国家计划、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八章  计  划  统  计

第二十一条  统计资料是编制计划的重要依据,统计是检查和控制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各级人事部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准确、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并及时报送有关部门,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人事部综合计划司负责解释。

制定行动计划篇3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22号,以下简称中央《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发〔2**〕18号,以下简称省《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施意见》(*字〔2**8〕3号,以下简称市《实施意见》)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预期目标,切实提高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时期以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健康发展,低生育水平得到持续稳定,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现行的生育政策依然有一定差距,政策外生育控制形势仍较严峻,特别是流动人口中的早育现象比较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总量持续增加,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难度;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重趋势,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构成挑战;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较为薄弱,投入相对不足,服务网络建设仍需加快;计生干部队伍难以稳定,素质参差不齐,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因此,全县上下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国策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认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对党和国家、对群众利益、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确保到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稳定在95%以上,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人口素质明显提高,达到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标准,并争创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

二、把握总体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

(一)坚持现行政策,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人口控制目标的重要保证,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强化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宣传现行生育政策,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尚,积极开展“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和“生育关怀行动”,引导群众遵纪守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坚持依法管理,严肃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凡违法生育的,一律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造成恶劣影响的,予以公开揭露。对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公务员及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生育的,严格按照《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违法生育的,其企业不得评为先进类企业。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效工作机制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

(二)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创建示范服务所和优质服务乡(镇)活动,进一步加强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构建和完善“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乡(镇)服务所为主体、村服务室为基础”的计划生育服务新机制。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做好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药具发放工作,普及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知识。切实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医疗卫生、妇幼保健等机构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密切配合,加强婚育咨询和指导,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促进住院分娩和母乳喂养,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倡导科学婚检,加强性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实施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程、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三大工程”,综合避孕率达到9*%以上。

(三)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实施宣传教育、规范管理、依法打击、技术服务、利益导向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水平。深入推进“关爱女孩行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人口计生部门要突出基层宣传阵地建设,加强进村入户的面对面宣传,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宣传、文化等部门要加强社会宣传,传播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先进婚育文化,倡导关心女孩健康成长的良好风尚。严格落实B超检查和人工终止妊娠登记、孕期检测、孕产过程管理等制度,公安、卫生、民政、人口计生部门要完善并落实新婚、孕期、婴儿出生等信息通报制度。完善执业资质认证和B超使用准入制度,药品监督和卫生部门对终止妊娠手术、终止妊娠药品和促排卵药品的严格监管。依法严惩溺、弃、残害女婴和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及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等违法行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大力实施有奖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着力构建和完善“党政负责、部门配合、区域协作、群众参与”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机制。教育、民政以及有关涉农部门要制定和落实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计生协会和妇联、共青团等要进一步推动“幸福工程”、“春蕾计划”、“爱心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

(四)坚持协作配合,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深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以流入地为主、流入地与流出地相互配合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机制。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以流入地为主的目标管理双向考核。对流出人口,要摸清底数,做到生育、节育情况清,外出流向明,掌握有效的联系方式。要加强与流入地人口计生部门的合作,努力探索跨区域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在流出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尝试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对流入人口,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服务。公安、工商、劳动保障、建设、房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工作职责,为流动人口办理经商、务工、购房、租房、社会保障等手续时,要与人口计生部门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建立和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强化流动人口登记制度,通过国家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和省内工作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和跟踪管理。按照不低于常住人口计划生育事业费的标准加大对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经费的投入,并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配齐社区计划生育专职人员,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法人等计划生育合格单位管理制度,全面开展计划生育示范社区、合格单位创建活动。

三、加快工作创新,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保障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继续落实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按照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项职责分设原则,确保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认真贯彻法律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好独生子女保健费、主动放弃再生育的计划生育家庭一次性奖励、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职工退休时提高5%退休金或一次性奖励等政策。国有企业改制时要将独生子女保健费等纳入改制成本,民营等各类所有制企业要认真兑现落实职工依法享受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待遇。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涉农部门要在扶贫济困、贴息贷款、项目扶持中对计划生育家庭予以倾斜;要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筹措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费用,逐步落实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时享受“三免四减半”优惠政策;劳动保障、卫生、农业、科技等部门在就业培训、合作医疗、宅基地划分、改水改厕、技术推广等方面,要制定和完善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优先优惠政策;民政部门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通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等制度予以帮助,要把农村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子女病残死亡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优先纳入救助范围,给予适当补助。

二是建立健全基层工作指导运行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县指导、乡负责、村为主”工作机制,坚持分类指导,强化动态管理责任制落实。坚持重心下移,突出“村为主”经常性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底数清理、孕情监控、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和流动人口管理等基础性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规范完善“村为主”工作实施意见,健全组织网络、责任机制、考核奖惩,建立“村为主”工作机制长效激励机制,扎实开展“村为主”工作机制建设先进村评选表彰活动。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严格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学简便的考核体系,改进考评方式,对党政领导、责任部门、人口计生部门进行分类考核,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各有关部门在制定各类评先评优标准,提拔任用干部,提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选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时,要审查其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要将城镇居民违法生育情况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进行信用评级,对其经营、贷款等行为加以制约。进一步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纳入党委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县每年开展专项督查不少于2次。

四、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大保障力度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决定》和省、市《实施意见》要求,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协调,强化组织领导,推进工作落实。要定期专题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每年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专题会议不少于4次。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县直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联系帮扶制度,加强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落实同奖同罚制度。充分发挥好班子的主体功能,落实班子每个成员的责任,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直接负责,其他成员支持配合、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要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逐年增加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等经费的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从事公益服务,经费由县级财政保障。按照中央和省规定的各级财政投入比例,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为2*%、市级财政投入为1*%、县级财政投入为7*%,到2*1*年,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要达到年人均3*元,县本级财政要确保落实到位。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使用情况的监管检查,严肃查处在计划生育项目管理、奖励优惠资金发放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三要健全机构和队伍建设机制。在农村综合改革中,要确保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和人员稳定,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机构和队伍。要充实加强县人口计生部门编制和人员,重视和加强人口计生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实绩突出、德才兼备的人口计生干部。对连续2年目标责任制考核位于全县前2名的乡镇,经县委组织部门考核,符合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的,计生办主任可享受副科待遇。按照常住人口规模比例配齐配强人口计生工作人员,按规定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适当提高村专干工资待遇,村计生专干和社区聘用制计生人员的工资一律由财政供给。在各级党代会、人代会、县政协会议和评先评优中,要适当安排人口计生部门代表或委员名额。加强计划生育协会建设,专职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并按省有关文件规定审批。加强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和继续教育制度,严格执业人员准入制度。人事和人口计生部门要认真做好技术服务人员的职称评聘和上岗工作。

四要强化计生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全社会的普法宣传,严肃处理侵犯群众合法利益和阻碍执行计划生育公务的行为,创造良好的计划生育法制环境。切实执行和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规范和群众工作纪律,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全面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和使用。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行风建设和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推进计划生育政务、村务公开。畅通渠道,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制定行动计划篇4

营销执行的问题

营销执行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研究表明,90%被调查的计划人员认为,他们制定的战略和战术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具体而言,营销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计划脱离实际

现实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线销售人员和营销管理人员抱怨营销计划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居多,实际指导性有限,无法按计划去执行,无法实际既定的预期目标。

企业的营销战略和营销计划通常是由上层的专业计划人员制定的,而执行则依赖于一线销售人员和营销管理人员。屁股决定脑袋,这两类人所处的位置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会有所不同,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结果是专业计划制定人员多考虑的是总体战略而对营销执行中的细节考虑不足,营销计划极易过于笼统或流于形式,有时甚至会由于计划制定人员与一线人员的对立而导致计划脱离实际。应该说,一线人员的高度参与能更好地保证营销计划的执行与实施。营销分析与营销计划的过程中要主动邀请一线人员参与,毕竟一线人员更贴近市场更贴近消费者。

长短期目标无法统一

营销战略考虑的是企业的长期目标,通常涉及今后3至5年的经营活动。对于执行层面来说,更多涉及的是年度营销计划,甚至是季度月度营销计划,而且,一线销售人员和营销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标准是年度评估指标,如销售量、市场占有率或利润率等等,因此,营销执行人员倾向于短线行为,容易与长期目标发生冲突。

企业希望营销执行人员能更长远地处理执行中的一些问题,不过,这更多是一厢情愿,现实操作中很难要求营销执行人员做到这点。可行的建议是企业尽可能淡化短期评估指标对营销执行的负面影响,引导营销执行人员把精力集中到营销执行的具体流程中去,有过程自然就有结果。还有就是在制定营销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企业长短期目标的统一。

缺乏具体明确的营销执行方案

对有些企业来说,营销计划就是营销指标和口号的组合,无法给予营销执行人员足够的指导和支持。营销执行人员拿到营销计划之后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自身工作的行动方案,颇有隔靴搔痒之感。

如果营销计划缺乏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具体行动方案,那么将会大大提升营销执行的难度。毕竟,营销计划的实现并不是营销部门单独可以承担的,还需要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等企业内部部门的大力协作和支持。营销执行人员在外需要面对客户或消费者,倘若还需要亲自与企业内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效率既不高又勉为其难。

细化营销环环相扣

细化营销是指将营销管理中的精细化策略付诸具体的管理工作,并使执行项目简单化、量化,是确保终端营销有效的一重要环节。确定营销计划、考核指标及计量标准,制定相应的奖惩标准,形成管理制度,从而将计划、执行、管理、考核4个环节融为一体,建立用计划来规范、用制度来考核、用标准来激励的销售管理体系。其中,计划的统一性是整个市场工作的指导核心。在设定某计划时,一般应考虑以下6个方面:

市场位置的差异:市场差异性是计划设定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同样的计划,在不同的环境里会产生巨大的结果反差。如同样是感冒药,相对于广州和西安,在上市时机的计划上就应该有区别。因此,总部在设定计划时,要一个计划多样化,给各分公司留以补充、修改的余地。在计划的时间、流程、结果等方面要明确不同的预测方式。

互动沟通:一线市场经理对实际情况的了解要比市场部或销售部的人清楚得多,所以,尊重区域市场经理的建议,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共同完成一个整体计划,是医药保健品销售计划设定时必要的过程。制订计划时让一线经理参与,一线经理的智慧就会得到体现,他们对责任会加明确,在执行上会更有主动性和方向性。

符合市场运行环境:凡属规划性的计划,并不需要考虑市场环境问题,但是执行性计划就必须考虑市场环境。如制药企业的产品线规划、品牌目标等属于规划性计划,而产品行销方案、广告投放计划等就属于执行性计划。市场环境包括外联、员工数量、素质、顾客资源等方面。有时候,我们本质上是希望一个执行计划全部推广,但是不考虑具体市场环境而强推的话,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细节周密:计划的细致程度能决定市场营销的成败,因此,计划要仔细到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后勤责任人、哪些人参加、多少人参与组织、达到的效果、是否有预案等方面。同时,计划还要有周期性,要让各单位在执行时有目的地进行筹备。

推进力度:营销计划一旦确定,各方面具体协调、整体推进就是计划所应体现的意义了。在开展市场推广时,计划制定部门要不断给执行部门以必要的支持,执行部门要逐条仔细地落实。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不要等待,应主动和计划制定部门进行沟通,使问题解决在过程中而体现于结果内。

过程监控:过程监控是营销计划得以实施的必要保障。监控由计划设定部门管理、实施单位监督两个部分组成,具体工作内容和标准应体现在营销计划的考核评估部分。

营销执行力的全盘思路

战略决定结构,应该说营销执行的核心是与营销计划配套的营销组织,以及与营销组织配套的流程,这些都是基础管理方面的功夫。对于许多中国企业来说,往往自认为这方面的能力很强,可事实上却是最需要迅速提升的基础环节。营销组织无所谓先进与否之分,在于满足营销计划的目标既可。营销组织内含运作流程。流程规范与否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在于流程是否有效率和有效益。

营销控制要注重结果与过程并重。结果控制或绩效控制比较客观,言之有据,应用比较广泛,常见的有销售业绩考核、销售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等等,不过,结果控制也有不足之处,因为结果控制的前提是营销执行的结果已经出来了,这是事后控制,无法对结果施加影响,因此,过程控制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要求营销执行人员定期提交报告,定期走访客户或消费者,并及时对营销执行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过程入手既能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又能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

营销控制还要考虑分层控制。高层管理者不妨从年度计划入手,侧重于财务方面的分析,如销售分析、市场份额分析、费用分析,有必要时定期进行营销审计。对于营销经理来说,不妨把控制的重点放在效率控制上,从执行人员的活动分析入手,通过销售报告等来指导营销执行的全过程。

营销审计是企业高层实施营销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营销审计,是对一个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目标、战略、组织、方法、程序和业务等作综合的、系统的、独立的和定期性的核查,以便确定困难所在和各项机会,并提出行动计划的建议,改进市场营销管理效果。营销审计实际上是在一定时期对企业全部市场营销业务进行总的效果评价,其主要特点是不限于评价某一些问题,而是对全部活动进行评价。营销审计的基本内容包括营销环境审计、营销战略审计、营销组织审计、营销系统审计、营销盈利能力审计和营销功能审计。通常,营销审计费时费力,花费不菲,建议企业以年度为单位实施营销审计,当然,如果营销执行出现较大问题,不妨断然进行营销审计。

有效提升营销执行力

首先,制订明确目标就是要落实销售指标。指标定得准确、能落实,是预算和考核的基础,指标的制定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要由主管与商共同决定目标;第二,要做到具体、实际、可衡量。“具体”是指落实到每个品种、每个月、每个区域、每个商;“可衡量”是指操作性要强,如某品种某区域全年销量多少,每月多少,都是具体的数字;“实际”就是要实事求是,对当地市场要充分了解,不能想当然。对于公司职能部门来说,也要做到“可衡量、有时效、有记录”。服务工作要讲时效,今日事今日毕,实行限时答复制;客户要求办的事项都要有记录,交给谁办,结果怎样,都要做到有据可查。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与商签订合同。这样既可了解商的具体情况,又可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厂家要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宣传公司的整体形象,让商更多地了解公司情况,商又可以把公司的情况反馈给客户。

其次,简化业务流程企业通过一系列活动创造价值,业务流程就是进行这些活动的方式。例如:如何做售后服务是一个过程,服务人员如何面对客户的抱怨,如何对客户进行技术指导,这都是一套套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是明文规定的标准作业流程,也可以是固定的习惯做法,当这些过程形成一套制度后,组织的能力和绩效也就产生了。在设计业务流程中,一定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简化,二是高效,三是客户第一。而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一种高效的营销激励机制,对于提高营销执行力十分重要。第一,激励标准的制订要简洁明了,具体形象,切实可行。第二,激励要有力度,就是在制订标准时一定要做到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对商有吸引力,公司能够承担。第三,激励要到位,就是说一定要兑现,不能说话不算数。

制定行动计划篇5

关键词:国际; 项目 ; 进度 ; 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1、计划编制的重要性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其主要任务是在总承包商或业主确定的时间内完成业主建设投资,使项目尽快建成投产。项目的建设在立项、审批、采购、招投标和施工阶段,计划进度工作都十分重要,而在项目施工阶段尤为突出,科学系统化的施工进度计划能起到“龙头”的作用。其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和按期投产,关系到项目资金的回笼和其是否有经济效益。一个企业完整的施工计划体现了其对所承揽项目的时间、资源和费用的详细安排,无论是材料采购、资源调遣、现场施工安排和资金运用,均围绕其进行。因此,是否有一个全面、优质和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几乎成为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

2、P3 软件应用于计划进度管理

网络计划技术,特别是美国P3 软件(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在我国建筑业的引入与应用,使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项目控制管理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公司在投标约旦凯米拉复合肥工程、惠州壳牌乙烯等工程时,承包商规定必须使用P3系列软件进行工程计划进度、投资和合同事务等方面管理。作为计划工程师不但要有工程方面专业知识,还要能够运用现代项目管理软件,编制的计划进度要全面细致,确保总体进度目标及各工序目标与业主(总承包商)一致,合理配置项目施工资源,有效组织反馈控制,达到施工过程各阶段性目标及各单元按计划工期高标准交付业主的目的,并在进度计划控制管理过程中完全符合业主对各类计划进度报告的格式、内容、涵义等项目规定的要求。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 项目总体计划和里程碑计划,它包括了工程设计、设备和材料采购、施工三部分。2.2.每部分主要内容有每道作业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所需劳动力工种和消耗工日、总浮时、所需设备和机具等。

2.3.对每道工序进行资源和逻辑关系衔接,计算项目完成所需总工日和关键线路并进行优化。

3、计划分级管理内容

编制国际工程项目计划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要考虑和准备的工作内容:工程合同文件、总工期、里程碑、工程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工艺流程,项目管理机制,施工用材料、设备、劳动力的来源及控制,施工组织措施和项目成本及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等。

项目开工前,计划工程师要配合监理工程师、业主建立一套清晰的工作包分解结构(W B S )编码和组织分解结构(OBS)编码,为网络计划编制、进度控制检测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统一基准,并有效实现与业主、施工管理承包商的信息交流。计划工程师依据项目特点,充分应用各种资源,使工程施工始终处于动态有序、合理紧凑的计划控制之下,运用P3 软件包,针对不同管理层及作业层,按施工进度计划所起的作用及实施层次的不同分别制定控制计划,实施四级计划管理。

一级计划:项目施工总体统筹网络计划。计划工程师依据业主下达的控制计划,结合设备、材料、设计资料以及人员情况,考虑现场条件按业主(总承包商)确定的WBS 编码,编制施工总体统筹控制计划,报业主(总承包商)批准,作为项目经理控制总体进度及编制二级计划提供指导依据。数字化工/2004.10 53划运用P3 软件进行编制,并进行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各种资源加载,通过P3软件进行自动计算,确定关键路径。 二级计划:项目总体实施网络计划。根据批准的一级控制计划,按W B S 编码第四级,由计划工程师编制,各专业工程师配合,报业主(总承包商)批准。此计划是加载各类资源和逻辑关系的目标工程计划。根据此计划绘制出执行效果测量基准曲线( B C W S ) 。它是月、周计划编制的依据,也是施工机具、人力资源调配的执行依据,同时作为决策层、管理层各工作计划制定和作业层进度控制的基准。三级计划:月作业计划。根据批准的二级计划,以月为施工周期,按WBS 编码第六级,从P3 计划中截取,并根据施工现场设备、材料和图纸到货计划,依据现场施工条件、各专业协调状况、气候条件和资源状况进行计划的修正和调整,与总体计划进行比较,找出进度落后的原因和关键线路计划执行情况,作为周作业计划的编制依据并下达到施工作业层进行实施。四级计划:周作业计划。根据下达的月作业计划,按WBS 编码第七级的详细工作项,以天为时间单位,以总体计划为依据,实行“三周滚动”,用横道图或报表形式截取周详细作业计划,下发具体作业班组执行。周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服从总体计划。

工作分解结构W B S (W o r kBreakdown Structure)的划分及其编码,应遵循业主的划分原则,根据工程状况,按工作层次分级分解,将工程划分成较小的相对独立单元,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和实施性。如第一级为某某工程、第二级为单项工程、第三级为单位工程、第四级为分部工程、第五级分项工程、第六级为专业、第七级为工作项。使用英文字母及阿拉伯数字的组合表示,通常采取七级编码结构进行工作包的逐级分解。

4、计划的编制与修订

项目总体实施计划的编制,应在项目统筹计划的基础上,运用P3 软件编制完整的项目总体实施计划和设备、管道、电气、仪表等专业实施计划。

通过对计划工期内进度完成情况分析、研究采用前锋线法找出进度差距,制定相应对策与补救措施,重新调整资源分配,合理进行作业交叉与局部调整,以扭转局部不利因素对总体进度的影响,使其按既定总体进度安排继续实施,完成预定计划目标。

计划的修订周期是:月作业计划依据周进度报告每周修订一次,项目总体实施计划依据月进度报告每月修订一次,总体计划的修订必须得到业主(总承包商)的批准,对滚动期内的其它工作计划必须作相应的修订。

5、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以一级计划为控制计划,以二级计划作为人力、设备、材料等施工准备工作执行的依据,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的月、周作业计划,直接下达到作业层,由主管各专业的施工负责人组织实施,作业人员具体执行作业计划内容。计划工程师与进度管理人员对各项作业施工情况要深入现场,认真检查、了解存在的问题,对照进度检测报告,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对计划作进一步的优化并提出修订意见。

项目的全过程计划进度管理,首先应使每一位参与者在既定目标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自职责,制定和贯彻规范性程序化文件,形成以作业层操作、管理层协调、领导层决策的综合进度管理体系。要对总体进度管理进行分层次、分结构的纵向与横向的具体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工作。

四级计划管理中,二级计划是对一级总体统筹计划的进一步开展和确认,同时又是对三级详细计划的指导。三级计划是准备执行的近期计划安排,相应的资源支持和保障计划随时处于待投入状态,是管理层重点管理阶段。四级计划将三级计划具体化,是指导作业层工作安排的任务书。

6、按工序权重进行进度检测

由各专业工程师与相关人员按周进度计划内容,对日工作安排和施工内容进行逐项检查,提供每日施工进度、管理人员和劳动力资源、设备与材料到货规格型号与数量、施工机具、天气状况、H S E 分析等相关报告,交计划工程师或进度管理人员确认,检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有效性后进行汇总,按WBS 相应编码形成综合周进度报告,并对本月内各周进度实际完成进度综合汇总,同样按WBS 相应编码形成月进度报告,报业主(总承包商)和相关部门,作为调整和编制下期月计划及完成进度确认的依据。进度检测通常以工序权重作为计量依据,根据P3 总体计划中各种资源状况,结合各工序的工程数量和发生的机械、材料和人工及相关费用进行计算和平衡,将各个专业工程的内容分解成工序,每个工序在专业工程中54 2004.10/ 数字化工技占的比重,以此来量化工程进度。工艺管道可采用DIN(Dameter Inch) 作计量依据。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与业主(总承包商)的计划系统相兼容,形成一个完整的计划管理体系。

进度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保证工期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进度动态以实际进度统计为依据,从确定进度偏差开始,到制定纠正偏差措施,进行纠正偏差活动,到下一次进度检测为结束,形成一个固定的周期性的循环过程。

进度检测标准和进度检测表,由各专业工程师提供每日现场施工进度,由计划工程师或进度管理人员确认后进行汇总,计算出总进度百分比,绘制赢得值(B C W P )曲线。并将B C W P曲线和BCWS 曲线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出进度差异,形成进度报告。

7、进度报告的基本要求

进度统计要准确、真实地反映现场的实际进度。应用进度控制数学模型,绘制时间与完成加权值的关系曲线,曲线分总控制曲线和专业进度控制曲线。

正确确定偏差。实际进度与预控进度进行比较,确定偏差。确定偏差应使工作量和形象部位相结合。偏差的形象要详细到每个工序,为制定纠偏措施提供依据。

正确分析偏差原因,分清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内部原因通常是计划安排不严格、交叉作业不协调、机具调度不合理、劳动力不足、遇到技术难题、发生安全或质量事故等。外部原因除通常的设计、供料滞后外,还有同其他施工单位的衔接,要分析清楚,必要时应请业主(总承包商)协调解决。

根据偏差原因制定纠偏计划,既更新计划。以使工序作业交叉更为合理,并及时解决执行计划中的问题,保证更新计划的顺利实现。

8、计划进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建筑业日趋国际化,项目管理水平在逐步提高,作为计划进度管理人员,首先,英语水平要过关,因国际项目和众多国内合资项目的日常管理语言是英语,日常工作记录、总体计划P3的编制、会议记录、计划进度检测、各种费用记录和索赔等工作均通过书信往来和当面交谈进行,用英语进行语言表达,对于计划进度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否则,将无法单独与外商进行业务沟通与信息交流。业务方面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包括供应、技术、经营、合同管理和采购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尤其项目管理系列软件P3 的应用,其功能和作用非常庞大,可以说包括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

计划进度管理人员必须熟悉项目的施工工序和工艺流程,及时了解与更新各种信息,在P3 软件基础上编制项目网络计划。

制定行动计划篇6

关键词:企业计划 管理 理念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187-01

1立足企业实际建立全面计划管理体系

(1)从时间跨度上做出长期、中期到短期的计划管理,通过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计划,实现企业的有秩序、接替性和可持续发展;从组织机构上对整个企业、各个部门到每个员工进行计划管理,主要是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计划,做出适宜的组织机构、人事组织制度及人力资源的计划管理;从经营管理过程上对市场预测、原材料供应、生产经营(销售)、利益分配、企业发展到各个方面实施系统协调的计划管理。

(2)我们主张把计划管理延生到对企业的经济要素进行管理,通过对企业全部经济要素的规划计划,来实现全面计划管理的目标。一般而言,全面计划管理体系所涉及的主要经济要素或指标有:一是利润指标,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税前税后利润、利润分配等;二是成本费用指标,包括生产成本和差旅费、招待费、办公费等费用;三是项目投资指标,包括投资项目、投资期限、投资额、投资来源等;四是劳动人事指标,包括人员数量、结构、稳定性、工资福利、培训计划等;五是财务指标,包括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人均利润、人均收入等;六是能耗指标,包括水、电、暖、燃料油气消耗指标,把上述经济要素或指标全部纳入计划管理的范畴,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

2细分业务范围建立多层次的计划管理结构体系

一般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按周期分为长期与短期,按层面分为策略层面与运作层面,相对应地,企业计划管理被分为规划、年度计划、季度(月度)计划。规划是用于指导企业未来长期性生产经营活动,它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强调对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内部综合平衡,外部协调等方面的研究与预测,并体现其战略性、指导性的原则。年度计划则是在规划的指导下,规定了较明确、具体和量化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具备可操作性。季度(月度)计划是安排衔接全年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指导各部门生产经营的重要依据。制定和实施季度(月度)计划目的是要保证年度计划的全面完成。

3按照逻辑关系建立顺畅的计划管理流程体系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相互联系的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因素之间遵循必然的逻辑联系,计划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为此,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按照计划管理的逻辑关系,建立起顺畅的计划管理流程体系,这是实现规范化、程序化计划管理的制度性根据。其中,要着重处理好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企业计划的制订大致包括五个相互衔接的过程或方面,一是收集资料,科学预测,确定计划的基本前提条件;二是确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总体行动计划;三是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四是综合平衡,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做到各种计划之间的有效衔接;五是编制具体计划并下达执行。与此相联系,企业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具体流程,一是初定各部门的目标计划体系;二是企业就各部门目标计划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企业总体计划;三是根据企业总体计划,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部门计划,并签订部门目标计划责任书;四是部门据此分别确定岗位计划;五是计划实施及检查,企业依据月度、季度工作情况,评价其进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按程序对年度计划做出适当的修改。

4依靠现代管理技术建立支持数字控制的计划管理体系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管理技术及手段也日新月异。现代管理技术与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科技含量。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巨大效能正在通过现代科技被大量地释放出来。为此,结合计划管理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发挥现代管理技术的作用,建立支持数字控制的计划管理体系成为许多企业提高计划管理科学性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制定计划需要大量的信息并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信息的生成与加工处理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便捷的分析工具。为了精确指导生产,适应计划系统对市场需求反应快速并灵敏的要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及有关软件编制和调整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图,并对日计划及月计划进行调整与管理。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计划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数字管道,创建基于计算机智能化、数字化控制并与生产调度指挥信息系统相适应,支持数字控制的计划管理体系。

5树立全员计划管理理念建立有管理的计划体系

计划本身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职能,但计划客观上又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实践证明没有管理的计划,往往不是欠科学,难以实现,就是在执行中缺乏支持和监督而大打折扣。因此,企业需要确立全员计划管理理念,建立有管理的计划体系,实现计划的组织化实施。

首先,有管理的计划需要建立完善相应的支持体系。只有建立起与计划管理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管理流程,使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全体员工所承担的业务或工作符合计划要求,才能保障计划的正确、顺利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全面实现。为此,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计划管理组织(职能)机构,并根据需要设置规划管理、投资计划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概预算管理、定额定价管理及综合统计管理等计划性管理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从不同层面,不同业务类别归口管理企业规划计划业务。并制订相应的业务规章制度,配套制订中长期业务发展计划、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年度投资计划、生产经营计划、建设项目后评价等业务的管理办法。这是保证计划管理实现科学目标和发挥最大效益的组织制度基础。

其次,有管理的计划需要建立完善相应的议事规则与工作做制度。一般地,规则是执行程序中对每一步骤工作所规定的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章。有管理的计划就是在计划的制定与执行中有关管理人员必须遵循相应的管理原则、议事规则、会议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以及调整纠偏等工作制度,有效避免计划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最后,有计划的管理需要确立全员计划管理理念,营造一个全员参与计划管理,全员为实现计划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围。

制定行动计划篇7

【关键词】建设项目;进度控制;设计阶段;施工阶段

进度控制是建设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贯穿于整个建设工程中。笔者认为进度管理一是要做好建设项目总体进度计划,将项目划分不同阶段并分级细化控制管理:二是要重视关键线路、关键工作和阶段性目标(里程碑)的进度检查纠偏和管理落实工作。

1 建设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1.1进度计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1.1“先紧后松”原则

在编制总进度计划时应缩短前期工作时限,后期工作适当放松。风险因素的出现往往制约了建设项目的进展,像新技术、新工艺运用不成熟、资金不到位、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的发生等等。前期工作安排适当紧一些,避免因前期工作的延误导致工期的推迟。

1.1.2关键工序优先原则

在各个分项目在进度工序上发生冲突时,须服从项目的总进度计划,因此在制定总进度计划时必须确定关键工序。在总进度的前提下,严格实施关键线路上的阶段进度,并适时调整非关键工序的施工时间。

1.1.3“动静结合”原则

工程实施过程中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比较会存在一定偏差,需不断将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找到引起偏差的原因,动态地按实际情况调整进度计划,纠正偏差,使之符合既定目标。

1.1.4“应急方案”原则

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可预知的风险,针对此类问题因素的出现,在制定进度计划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对策,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在项目建设期必须定期对各个阶段的进度风险进行预测,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2进度计划编制时为了有效地规范工期,必须实行分级编制。

1.2.1一级进度计划是总进度计划。总进度计划由业主、监理、设计及总承包四方共同参与制订。总进度计划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资源等影响,合理制定总进度计划。

1.2.2二级进度计划是各专业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该级进度计划是在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由各专业分包编制并由总承包集成,其次由监理/项目管理单位核定。其内容主要是对各专业工作逻辑关系、工作内容、及流水作业步骤划分。

1.2.3根据上一级进度计划,需由总承包组织分包单位制定相应的施工内容及短周期施工计划,编制月/周计划,把任务和资源分配到每一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该计划主要突出各专业施工内容的安排,对资源和施工场地的占用进行配置。我们采取将每天或每周需要提供的工作面、资源等编制在该计划中,以便在实施过程中检查落实和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及时调整计划或纠偏。

一级进度计划是编制中的重中之重,同样也是编制进度计划时的基础,编制时尽早深化设计,缩短设计报批时间,尽早进行项目方案的招标及组织各专业标段招标。必须严格控制关键程序上的进度目标,一般地说,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的关键工序为:规划方案一地质环境一设计和监理招标一施工图设计一申请报建一设备及辅助工程招标一场地土方施工临时设施一土建施工招标一建安施工一配套施工一室内装修一各系统调试一竣工验收。

2 设计阶段进度控制

项目设计阶段是实现项目目标工期的重要阶段,该阶段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按质、按量、按时间要求完成各阶段的设计文件,实现各专业设计的进度目标。

2.1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任务

设计准备阶段一要落实城市规划部门对本项目设计的批文,如“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等:向设计单位提供设计基础资料,如供电、供气、供水与污水排放方案或协议书等。因为每一个专业的设计文件的审批时间直接与设计进度密切相关,需要衔接好,所以应详细拟订设计准备工作计划,对每项工作列出详细的要求和目标,制订具体措施和实施负责人。二要进行设计方案竞选与设计招标。通过优选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来保证设计质量、降低设计费用和缩短设计周期。工程设计前的工作涉及区域规划、征地与红线图的审批、地质勘察,还要对诸如地貌地形、水文水利、地理交通等环境资料进行了解,如果涉及特殊材料供应及设备制造,应对这些资料、各专业协作关系条件以及业主特殊要求等进行调研。设计准备阶段既是一个具体的设计工序段,也是贯通设计全过程的一道工序。因此,应确定合理的施工图交付时间目标,确保项目设计进度总目标实现。

2.2设计阶段进度控制方法与措施

设计阶段进度控制就是把各阶段设计进度目标具体细化,分解成分目标。例如:把施工图设计时间目标分解为基础、结构、幕墙、机电及装饰装修设计等时间分目标。这样,设计进度目标便构成了一个从总目标到分目标的完整目标体系。做好设计阶段进度计划编制和检查考核。总进度计划的编制应依据总的设计时间来安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完成时间目标,确定这三个关键点的完成时间。设计阶段进度检查的内容包括设计单位是否编制进度计划,其进度计划是否与项目总进度计划目标相符合。应统计分析设计的实际进度,采用设计进度报表等来动态比较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根据设计进度变化趋势来动态调整计划进度。

3 施工进度控制管理

现阶段施工企业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亟待加强,要从抽象无法具体操作、事后控制向科学分析、事前控制方向转变,否则一方面将对在建工程项目造成经济损失、工期延长以及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工程进度控制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必然对上层建筑产生作用,成为项目管理及建设水平提高的软肋。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如何规范、提高,适应工程建设需要,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控制措施:

3.1确定技术方案,严格进度指标,按步骤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方案是进度计划能否实现的根本保证,首先确定施工技术方案,并与工程进度的关系作分析比较。在现有的技术装备条件下,结合项目实际确立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进度指标,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遵循以下步骤:确定施工过程及主要程序一计算工程量一确定主要的机械、台班数及用工量一确定各主要工序施工过程的作业天数及必须独立占用的配套工程的天数一编制工程综合施工进度总计划一编制主要工种的劳动力需求量计划及施工机械、辅料、主材、主要构件、加工品及专业委托施工等需用的综合计划。

3.2对进度计划进行动态全面审核,纳入建设、监理强制检查范畴。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在于对其及时的纠偏和动态的调整,动态全面审核是关键,只有参与的工程建设的施工、建设、监理单位不定期审核,进行强制性的检查验收,才能确保施工单位重视、规范进度控制,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全面审核应包括以下内容:审核工程施工项目总进度目标和所分解的分目标的内在联系合理性,能否满足施工合同工期的要求;审核工程施工项目计划内容是否全面,有无遗漏项目;审核工程项目施工程序和作业顺序安排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调整,如何调整;审核施工各类资源计划是否与进度计划实施的时间要求一致,有无脱节,施工的均衡性如何;审核总承包和分包之间,各专业之间,在施工时间和位置的安插上是否合理,有无相互干扰,主要矛盾是什么;审核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重点和难点是否突出,关键线路是否正确,对风险因素的影响是否有防范对策和应急预案;审核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是否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需要等7个方面。每次审核均形成会议纪要,作为调整费用增减的依据。

3.3建立适合的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组织保证体系。现今的工程进度控制在施工企业属工程管理部,在项目经理部属工程部或计划部管理,层次过多,责权利不对等,应在相应组织机构中设置独立的工程调度室,由分管生产的副经理兼任调度长,工作资源配备到位,由项目经理直接管理和领导。

3.4加强培训,选择高质量的项目施工进度控制人员,实施科学管理。加强培训,为项目配备施工经验丰富、掌握工程进度控制理论和工程网络技术,能够应用项目管理软件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计划的人员。

3.5以进度计划为主,制定其他资源配套计划。进度计划的制订是进度管理中的重点工作,计划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后续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在工程开工前,建设方、监理方不但对施工单位进度计划是否详细、可行性论证进行审核,同时要以施工进度计划为主,督促施工单位制定其他的劳动力和材料供应计划、机械设备需求计划、采购和租赁计划、质量控制计划、安全环保计划、资金供应与支付计划等。工程施工说到底就是把各种资源组合起来,采用先进的技术,按照各种规范标准科学合理地施工,建成一个满足业主需求的构筑物和其他附属设施。进度计划的编制要详略有致,满足施工现场的需要。进度计划制定后,要发挥它的控制性作用,实行两级控制体系:一级为项目经理部的控制体系,另一级为劳务作业层的控制体系,运用动态控制原理,采取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工作都按照计划顺利实施。

3.6建立和规范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检查、纠偏及调整机制。在施工企业及项目经理部进度管理办法中建立、规范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检查、纠偏及调整机制。在项目实施中,由于受到各种干扰,经常出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的现象。这种偏差必须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工程实施过程中,现场进度管理者(工程调度)注意用每日或每旬完成的工程进度的数据进行虚拟累加,按旬、月、季、年完成量进行推算,并和旬、月、季、年的进度计划相比较,通过这些数据的比较,分析进度计划与实际进度之间会有多大的脱节和偏离值,以此为根据及时调整工程进度计划,通过这种动态管理的方法对相关的进度计划进行调整,然后按调整计划统筹安排重新调配资源,保证工程总体计划目标实现。同时,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施工进度控制总结,为今后进度控制提供借鉴。

4 结语

制定行动计划篇8

[关键词] 基层教练员 年度训练计划 课时教案制定

训练是艺术,更是科学。有效的训练首要是科学训练计划、课时教案,虽然训练过程受教练员、运动员情绪、环境、条件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千变万化、难以预料,教案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有一定局限,但不能因此而否认训练教案,而是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案、设计教案、制定教案。当代竞技运动水平的快速发展归因于科学训练质量的提高,新的训练《大纲》会带来全新的科学训练理念,冲击着传统的训练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制定训练计划、教案的同时,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前者指训练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即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后者指训练过程的计划和安排,即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因此制定训练计划必须首先对本项目运动队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身体素质、机能水平、意志品质、整体实力、比赛对象的技战术特点以及训练条件和设备作全面、准确的分析、诊断,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训练计划制定的原则

制定训练计划必须做好起始状态的诊断,一般应通过对运动员的观察、相互交流,进行必要的技战术和身体素质测验和生理功能的测试,同时还要根据各自项目训练《大纲》要求,结合不同年龄段运动员的身体差异、不同的运动项目的训练过程而制定。在制定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训练计划制定的四个原则即: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和五个环节即:现状诊断环节、设计训练计划环节、确定训练指标环节、实施计划环节、测验考核环节。

二、训练计划的内涵

训练计划内容的制定,按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6]7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2008年6月以出版的“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1)、(2)、(3)、(4)册,可分为五大类、十五小项。

同时,不同的运动项目的训练过程,都是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和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来完成目标任务的。训练过程的结构形式归纳为“五个环节”。

1.现状诊断环节

现状诊断环节,好比医生看病一样,对照病人的病情开处方。我们要根据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对所要训练对象的身体素质、专项技术、战术意识、运动成绩、发展潜力以及原来训练的成效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新进队运动员的招生选材测试的原始数据),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现状,以科学的依据设计制订各类训练计划。

2.设计训练计划环节

通过对运动员现状诊断后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就应设计制订各类行之有效,符合运动员实际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的制订后面专门介绍。

3.确定训练指标环节

在设计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要依据现状诊断的综合情况,确定运动员各项训练指标。这些指标应包括有运动素质的、专项技术的等方面。确定训练指标要尽可能的定量化,以便在测验、考核、比赛中检查比较。训练中要努力完成确定的目标,只有这些指标的实现,才能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4.实施计划环节

计划的实施是整个训练过程中最具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计划的完成、指标的实现,目的达到,都要通过具体的实施计划时,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严格执行每一次训练课的计划,并督促运动员努力完成计划中的各项指标和任务。

5.测验考核环节

计划实施训练一段时间后,要通过专门进行的测验、考核来检查,评定训练的实际效果,并发现训练中的问题。综合分析后,这些问题是哪个环节出现的,就要及时地反馈给哪个环节,并进行调整,逐步向训练目标通过,而最终实现期望的目标。

以上五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联。这五个环节同时说明了设计和制订训练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三、训练计划的周期和阶段划分

训练计划有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训练计划。

1.全年训练计划

结合省周期(省运会)训练计划的进度任务和年度比赛任务及上一年度的训练、比赛情况,制定的全年训练工作计划。市、县两级体校的教练员是从事少年儿童基础训练工作的,属训练的中级和初级阶段。在此阶段,训练的基本任务是:结合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促进有机体全面协调的发展;打好全面技术基础,逐步增加专项的基本技术、战术训练和专项运动素质训练。

(1)对运动员个体现状的基本分析。在基层教练员中,参加训练者少则8-10人,多则十几、20人,甚至更多,不可能都是重点队员。但在他们中间应根据训练时间长短、训练水平高低、运动成绩好坏,培养前途大小来确定是否为重点队员。一个队3-5人即可。对他们现状诊断的情况进行分析,为其全面和专项身体素质水平、主项与副项成绩,技战术和心理、作风等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2)全年训练的基本任务、目标。基层体校的教练员是从事少年儿童基础训练工作的,属训练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在此阶段,训练的基本任务是:结合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促进有机体全面协调的发展;打好全面技术基础,逐步增加专项的基本技术、战术训练和专项运动素质训练。同时,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技能成绩指标,应选择具有专项特点,有代表性、有可能性,能量化的指标,以便在今后的测验、考核中对照检查和比较。

2.阶段训练计划

阶段训练计划是根据全年训练计划,将训练任务、内容、负荷、进度、要求落实到各个特定时间范围的具体安排。如冬训、夏季及赛前、赛中、赛后阶段;调整、恢复、提高阶段。周期的划分,从传统的观念和我们基层体校的初级、中级阶段训练情况来讲,一般将全年的训练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准备期(大约是11月下旬到第二年的四月下旬。或者是十二月初到第二年的五月初),竞赛期(大约五月中、下旬到十月底),休整期,也称过渡期(大约十月底到十一月)。2008年底,“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专家统评组对全国所有“基地”学校明确要求,在教练员的全年训练计划中增添冬训训练计划和冬训总结。根据这一新的精神要求,我们也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和训练模式,重新调整周期的划分。

全年阶段训练一般大至分为:冬训期(12~3);准备期(4~6);比赛期(7~9);调整期;(10~11)。

阶段不同,训练任务、内容、手段、组织方法、训练措施都有不同的要求。科学地划分周期,有计划、有步骤地、科学地组织训练,有助于队员形成及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比赛时发挥其最高的训练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3.周训练计划

周训练计划是根据一个周期或阶段训练计划对一周的训练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周训练计划内容包括:一周的训练任务、要求、次数、时间、运动量、恢复措施及每次训练课的具体内容、要求、时间、运动量等。

周训练计划安排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技术、战术训练内容为主体进行安排;另一种是以训练负荷为主体进行安排。

制定周训练计划要注意本周训练在全年、各时期、前后周训练计划所处地位和作用及系统性。周训练计划是实施全年和各个时期训练计划的具体分支计划。他是训练周期结构体系中的小周期。全年训练和比赛应有46周以上。周训练负荷安排应大、中、小 相结合,根据每周一场训练比赛的需要,应使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波浪”式变化。

4.课时训练计划

课时训练计划,也称“教案”。是根据周训练计划对每次训练课做出的具体安排,是实施一系列训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课训练计划就不可能完成一系列训练任务,因此没有教案就无资格授课。

课训练计划主要内容有:训练课的任务;训练课时间,训练课的结构,训练课运动负荷,训练课的组织;训练手段方法;恢复措施等。

(1)训练课的任务。安排训练课首先应确定训练课的任务。训练课的任务要明确、具体。对各项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及意志品质等训练任务,应明确:是“复习”还是“学习”、“巩固”、“掌握”、“改进”、“提高”。切不要把计划简单化成 年年一样、队队可用的“身体”、“技术”、“战术”、“力量”、“速度”、“灵敏”等方面的空头计划。

(2)训练课时间。训练课时间是根据周训练计划时数和课的任务、运动量确定课的时间。训练课时间是实施一系列训练计划的最基本条件。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就不可能达到必要的运动量及技、战术重复练习的数量、质量。一次训练课的时间一般在90~180分钟。

5.训练课的结构

训练课应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组成。

(1)准备部分。首先讲解本课任务、内容、训练方法与要求,然后根据本课的训练项目进行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目的是为球员进入基本部分训练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做好准备。一般两个小时左右的训练课,准备活动时间为25~30分钟,冬季准备活动应长些,夏季可短些。

准备活动应从易到难,从慢到快,也可用专项器械进行。准备活动一定要使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肌肉、关节得到充分活动。调整心理状态,为进入基本部分激烈活动做好准备。

(2)基本部分。训练课的基本部分是完成课的任务的主要部分,基本部分时间应占全课时间的80%左右。基本部分的训练内容应集中,不宜过多。一般每项训练内容练习30分钟左右为好。训练安排上应先进行技术训练,后进行战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最好把技术、战术、身体素质揉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训练。训练课的基本部分也要重视扬长避短的个别训练。

(3)结束部分。训练课结束部分的任务是:进行有效的放松整理活动、按摩等,积极消除基本部分积累的疲劳,使机体逐渐恢复,讲评本次训练课任务完成情况及表扬先进、指出不足,提出下次训练课改进要求和措施;提示下次训练课的任务及要求。结束部分时间不宜长,一般5分钟左右,逢雨天或较寒冷的天气应尽量缩短,以防受凉。

四、制定训练计划的注意事项

1.训练课的运动负荷

课的负荷一般根据周的训练负荷计划安排,但也要视运动员体能恢复实际情况,在必要时做适当调整。

课的负荷安排有;全课的平均负荷;负荷量变化曲线;大负荷高峰出现的次数、时间及持续时间,调整的依据和方法;结束部分放松与恢复。

2.训练课的组织

训练课的组织应根据课时计划确定的任务及运动员技术能力、实战需要,组织运动员个人、小组、全队进行练习。课的组织必须要发挥每个教练员的指导才能和指导作用,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设备、课的时间,使每个运动员在训练时间内能得到更多、更切合实际的指导和训练。

教练员卓越的组织教法与要求,对提高训练质量极为重要。在拟定课时计划时,应十分重视训练课的组织教法,准确地选择、设计训练手段方法。

3.整理活动

训练后肌肉和血液中的乳酸积累,使肌肉酸痛、僵硬,运动能力降低,因此,训练间歇和结束时认真做整理活动。一般采用放松慢跑、深呼吸运动、全身性的伸展与放松活动,促使机体血乳酸尽快排除,使机体逐渐恢复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4.课后小结

上一篇:安全公约范文 下一篇:指数函数练习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