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7 18:01:43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篇1

关键词:综合管控;机制;地籍测量;强化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提升地籍测量精度的必要性

国家土地资源数据是通过地籍测量获得的数据来实施登记与管理的,这一特性要求所提供的这些数据自身的准确性要高,同时通过测绘所得到的各类土地的位置、面积、大小、权属界址点坐标以及地籍图精确表示,误差应优于规范要求,满足土地管理的不同需求,为决策部门提供正确决策的依据。

地籍测量和一般地形测量有所不同,其主要为土地登记的依据。为解决当前人口持续增长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在土地管理上,尽管国家相继出台并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但是从目前我国土地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土地问题仍旧非常的严峻,城市不断扩展、工业开发不断深入及土地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人均耕地的面积逐渐减少。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地籍测量主要来源于土地的开发,要想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地籍测量部门以及相关的部门必须要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地籍测量所获得的信息不可有半点虚假成分,若地籍测量精度较低,势必会对该地的开发与使用造成影响。而要想提升地籍测量精度,除了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以外,还应该强化其管控机制,认真实施地籍测量中每步工作,从而提高地籍测量精度。

二、综合管控机制的强化

(一)地籍测量管理的内容以及目的

地籍测量为国土资源管理中一个基础性的工作,通过地籍测量、地籍调查以及土地登记等各项工作,确认土地使用情况以及其产权状况等,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服务。随着现代化的地籍制度建立与完善,应该满足地籍信息、土地调查与评价以及政务管理这三个应用层次的综合目标要求,而这也是管控机制的核心内容。尽管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发展不够平衡,缺乏对地籍测量精度在国土资源管理中重要性的认识,在管控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物质保障;第二,信息化水平与自动化水平不高,其管控机制的手段以及技术落后;第三,在土地登记上还没有做到全覆盖,其作用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且法律地位不很高。要提升地籍测量精度就必须要重视和关注这些问题,在地籍管控中,根据其内容来进行划分的话,可分为地籍档案管控、土地调查、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地籍调查、土地统计以及土地权属调查等。

(二)管控机制各方面的强化

1、前期地籍调查工作

地籍调查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地籍测量精度,其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土地基本情况,并将其反映到地籍调查表与地籍图上,其主要服务于土地的利用规划、土地登记等管理工作.随着地籍测量信息化的发展,为了提升地籍测量精度,做好土地的管理工作,就必须掌握最新的土地信息。因地籍测量为政府行为,对此,其地籍调查工作也应该由当地政府来组织,成立专门的地籍调查小组,由该小组来进行地籍调查工作与土地登记工作,对于地籍调查以及土地登记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处理,使地籍调查质量在管控上得到相应的保障。

在进行这两方面土地调查和土地登记工作时,可利用数字化调查工作来对土地权属、权利人以及界址进行调查,明确该地的界址位置、用途以及界址类型等,结合外业数字化测图以及运用4S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调查的全数字化,或者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实时更新与无线传输信息。土地登记上必须要结合其实际工作情况,在实施管控时,应该制定准确的工作流程和完善的管控制度,让工作人员有章可循,避免其在工作中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2、监理工作必须及时到位

在管控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分工,明确各工作的职责,按照监理合同中的内容,理顺作业队、监理与土地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监理内部的组织岗位职责与具体分工,保障其能够各司其职和各尽其职。其次,坚持科学化、程序化以及标准化的监理方式,严格按照监理的程序来进行管控,让作业中主要环节与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下,及时掌握作业过程出现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每一项监理工作均有属于自身的定量和定性衡量标准,在进行管控过程中,必须要杜绝出现主动性或者随意性的监理行为。最后,在监理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监理作业在各阶段的特性,在地籍测量的时候,着重检查所用仪器的状态,查看其是否正常,仪器的使用与操作是否满足相关的规定要求。在对测量成果进行审查时,应该着重审查其测量的真实性、平差结果等,待其满足规定后才可使用。

3、增强地籍测量智能化水平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当前这种知识经济形势下,其地籍测量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继而提高其工作效率与水平。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测图软件、计算机技术以及地面测量仪器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出现了一种新技术,即数字化测量,目前这种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在军事工程、测绘生产、城市规划以及土地管理等各部门。而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测量部门应该结合其具体情况来逐步引进相应的智能化测算工具,加大对GPS定位系统等各种智能系统的利用,以此提升地籍测量精度与准确度,增强其管控业务流程的科技含量。

4、加强新闻舆论工作

要想科学发挥落实到位,做好土地管理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的内容以外,在管控过程中,还应该多倾听群众的呼声,由于土地管理工作直接牵涉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在工作时,必须要和用地单位之间的密切沟通,得到人们群众的支持与理解,这样才便于地籍调查与测量工作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想获得人们的支持与理解,可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社和广播电台等各种媒体来进行全面地宣传与报道,让人们对实施地籍调查与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这样在进行这些工作的时候,就可获较好配合与支持,继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地籍测量精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地籍测量精度,不仅要做好地籍调查工作与监理工作。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当前这些高新科技,构建完善的管控制度,增强管控机制的科学性与实时性。此外,还应借助于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进行管控,这样才可从根本上将地籍测量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实现土地管理的现代化,从而便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汉强,鲁皑.基于测量实践的城市地籍图形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讨[J].科技资讯,2012,(19):43-43,45.

[2] 孟兆虎,李月宝.论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图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01.

[3] 艾克拜尔·依布拉伊.小议地籍测量对土地管理的影响与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0):67-67.

[4] 万梅芳,邓晓京.地籍调查及地籍测量工作中的一些体会[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9,(z1):66-67.

[5] 张文丽,张丽英.小议地籍测量对土地管理的影响与作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2,(4):2.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篇2

【关键词】地籍测量;内容;作用;任务;功能;数字地籍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本人在长期的野外工程测量中做了一些探索和总结。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

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具体内容如下:

(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4)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5)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像其他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由地籍的历史和地籍测量的历史可知,测绘技术一直是地籍技术的基础技术之一,地籍测量技术不但为土地的税收和产权保护提供精确、可靠并能被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对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

(4)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而土地管理要求地籍资料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因此须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所以地籍测量工作比一般基础测绘工作更具有经常性的一面,且不可能人为地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变化情况。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三、地籍测量的数字化及成图

(1)要素

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

(2)方法

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入库而对图形的拓扑关系要求很严格,体现在地籍图编辑上就要求严格的做好点、线、面的编辑与检查。

(3)精度

地籍图的精度优于地形图。如果先测制地形图,必须兼顾地籍图精度要求;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在补测成地形图,已测要素的精度完全可以保证。

(4)应用软件

地籍测量为了后续工作的无缝衔接而均使用各自的测量成图模块。这些测量成图模块均为我国的研发人员自行开发,与国外很多专业成图软件或在国外软件基础上开发的成图系统相比,在功能与实用性上差距很大。如果只是进行地形测量,在所使用软件方面可以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而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成图,或者继续使用原软件,或者将原格式(MapGIS或瑞得图形格式)转为其他成图软件格式。

四、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近些年GPS新技巧的涌现,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各级把持点的坐标。特别是利用RTK新技巧,甚至可以不布设各级把持点,仅根据必定数量的基准把持点,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

地籍测量中利用RTK技巧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同上述测绘地形图一样,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地位并能达到请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可及时地准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吸收的遮蔽地带,应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综上所述,如果已经进行了地籍测量,而又要测制地形图,应充分利用已测图形数据,然后进行补测。方法可行,只是工作量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篇3

关键词:地籍测量;内容;作用

中图分类号: E99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仪器设备的现代化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广泛采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计算机辅助作用,基本实现了较高程度的自动化测量工作,有效的实现了对地籍数据的收集、处理和管理,对地籍测量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有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地籍测量的含义

1.1、地基

地籍是以国家监管与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数量、质量及利用现状等信息的集合,通常以表册、数据和图形来表示。按发展阶段来说,地籍可分为产权地籍、税收地籍、多用途地籍,产权地籍是指为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利而建立的地籍,主要记载土地权利人的姓名、宗地界址、面积、位置及土地权利内容与来源等,税收地籍是指以课税为目的而建立的地籍,主要记载纳税人的地址、姓名、宗地面积及确定税率所需的土地等级,多用途地籍是指以土地产权登记、科学管理、课税、利用及保护土地等木耳建立的地籍,记载了宗地的全部属性。

1.2、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是指在遵守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上,采用行政与法律手段及科学的方法对土地及土地附着物的权属、数量、位置、质量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获取并表达地基信息的工作,是土地管理、税收与城乡规划、房产管理、国土整治与开发等工作的资料基础。地籍调查的程序通常是:准备工作地籍测量资料整理建立档案检查验收。

1.3、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表达地基信息而进行的测绘工作,是地籍调查中确认权属界址及利用现状的手段,也是建立地籍档案的基础,其基本内容为测量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界线、位置、面积及类型等。地籍类型的测量,应遵循。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等需求的原则,出为土地税收与管理提供测量保障外,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①为不动产的面积、位置、质量、权属等提供数字或几何资料,并建立在统一的坐标系内,此即地理信息功能;②为不动产的租赁与利用现状提供资料,经法律程序办法证件号,地籍测量成果即具备法律效力,此即法律;③为不动产的分等定级、评价、征税及有偿转让提供资料,此为经济性或税收功能;④为区域规划、环境保护、古迹保护、城镇建设、旅游开发、国土整治等提供基础资料,此为社会。

2、地籍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地籍测量主要内容是:(1)地籍控制测量。使用必要的测量仪器,比如校正仪器,测量记录计算本、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胶带等物品;(2)界限测量。就是测定对土地界限的界址标识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为幅地籍图、房地产图等,高效快速地测绘,最好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标记出控制点;(4)地籍面积的测量和精确计算。要对特定地籍范围内的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准确的测量,测量后,要纳入到专门的材料库进行保管和记录;(5)监测土地的使用信息,对变更的地籍进行测量;(6)相关人员要根据土地的使用功能去严密的测量。

2.1、地籍测量要有调查计划

开展地籍测量对于城市土地规划具有重要作用。地籍测量项目一定要有调查计划。首先,调查计划里要准确严密的列出地籍测量中必须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土地规范,调查计划里要写清地籍测量的需求和达到的标准、测量的范围、项目进行的时间、步骤和方法、人员岗位职责、人员素质要求等。同时,要制定进度计划和质量计划,保证地籍测量的进度和质量。

2.2、资料收集与分析

地籍测量前要对土地资料进行收集并加以分析、保存和记录,对必要的信息要做对比和计算分析。需要收集和分析的资料有:(1)国家和政府机关以及相关的地方土地部门下发的关于土地管理的官方文件和信函,特别是行政区的代表代码,还有一些测量的技术方面的规程、规范、细则和图式等;(2)测量结果图表,控制网络图和总结报告等已经存在的测量和控制结果性文件等;(3)航拍图像和资料以及大比例尺度的地籍信息;(4)已经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和取得相关证件的地籍档案材料和相关申报材料等;(5)土地征用文件资料,包括土地转让、土地出卖、土地处置、土地划拨等;(6)普查资料,包括居住房屋普查和工业用地普查资料;(7)标准地名资料;(8)土地等级评估资料;(9)城市建设部门的规划资料和图片资料等。

3、地籍测量的作用

地籍测量是保证土地整理质量的关键步骤。地籍测量又囊括了地籍调查和专业的测量技术,例如测量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通过后准确测出从控制到碎部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范围、权属、面积和地理环境,把相关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方便土地整理。土地权属调查是基础,面积计算和绘制地籍图是重要步骤,是为土地登记做出的重要工作。它是土地整理的技术基础。按照土地的质量和级别进行分类,分别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地籍测量的方法对于测量结果有保障作用:按设备和测量方法的不同,有普通,航测和综合地籍测量方法。

4、做好地籍测量工作的建议

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4.1、建立科学合理的测量组织

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各地都有专业的测量队伍,对于这些测量队伍,各地区要统一进行组织,统筹安排,充分的调动各队伍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分工协作。各地区可以联合成立地籍测量领导小组,从而在有大的测量任务时,大家可以进行联合作战的方式完成测量工作。

4.2、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

目前的地籍测量工作,存在着传统方法和新技术并存的情况,对于测量手段的选择也存在着不一性,但对其成果和成品的质量则要完全符合规范的要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绘技术已无法满足现在的需要,应建立数据库实现信息的高效合理流动,这也是测绘行业发展的必须趋势。

4.3、宗地边长必须实量

宗地草图上的界址边长或相关距离在外业调查期间必须实量+该数据是检核地籍图成图精度的重要依据,外业测量时必须严肃认真,在内业地籍图形成后,可依据宗地草图上的实量数据与计算机内的反算边长进行核对,检查地籍调查成果成图精度,由于实量边长均由检定后的钢尺丈量,而且量测的边长均为易量。

4.4、做好地籍测量成果的验收

地籍测量成果可分为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两个部分,其中权属调查既有法律效应又存在一定的政策性,需要测量单位对实际核查的结果出具相关证明,而地籍测量不仅包括技术问题,同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对测量成果进行验收,并对地籍调查表进行填写,权属资料进行确认,协调好技术与政策的结合性问题,如果仅注意一个环节往往造成相关成果间的数据"资料矛盾,使成果难以应用。

结束语

随着现代地质学的迅速发展,地籍测量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地籍测量的内容及重要作用,按照国家及地方规范来开展工作,为城市发展、地区规划贡献充足的地籍知识与力量。我们还应不断提高自身作业水平,完善作业方法,在实事求是、自检互检、互相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胡仁辉.关于地籍测量内容及作用的具体分析[J].民营科技,2014,01:16.

[2]郭新华,韩多霞,张岩军.关于地籍测量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7:121.

[3]陆叶.浅谈地籍测量的内容及作用[J].城市建筑,2013,14:282-283.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篇4

【关键词】 测绘技术 地籍测量

测绘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精准、翔实、高效的地籍、土地分类、统计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测绘技术为我省的土地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全国两轮次土地调查在我省的实施,现阶段已在农村广泛开展,地籍测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参与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参与地籍测量实践时的经验、教训,探讨现代测绘技术解决现代地籍测量和土地管理在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望得同行斧正。

1 测绘与地籍测量发展的历史

测绘技术产生之初的主要应用之一就是解决土地的划分和测算田亩的面积。最远可追溯到约公元前30世纪古埃及皇家登记的税收记录中。公元前21世纪尼罗河洪水泛滥时就曾以测绳为工具用测量方法测定和恢复田界。我国从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开始了对田地界域进行了划分和丈量。明代编制的鱼鳞图册,是我国地籍测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地籍测量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政府对此项工作也普遍重视。而数字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卫星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地籍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地籍的管理体制等产生广泛的影响。数字测量技术已成为土地调查与制图的重要手段。其中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主要通过处理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制作数字影像产品和提取地物的矢量信息,它具有获取速度快、信息量多、直观性好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土地利用调查与动态监测。

全球定位系统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即GPS定位技术。它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精密定位和城镇地籍测量,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布点灵活、经费省等优点。发达国家都陆续开展了由政府监管的以地块为基础的地籍或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工作。现在,我国已开展以宗地为基本单位土地建库和土地发证等土地信息系统。浙江省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在城镇已开展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建立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2 浙江地籍测量的发展过程

我省地籍测量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这也与测绘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第一阶段为平板仪测绘地籍图也即“白纸测图”,人工勘丈,手动填表。特点是大量使用手工,精度不高。第二阶段为解析界址点、装绘、表簿自动生成,特点是图属分离,效率、精度有提高,但劳动强度还是较大,自动化程度不高,更新困难。第三阶段为信息化地籍管理,以二调为代表,特点是GIS+OA一体化,随测绘科技的提升信息获取手段丰富,信息管理效率、分析功能强大。缺点是受制于本身精度高要求,制约了其利用高科技测绘手段对信息的实时获取,及快速更新机制的建立。

3 现代测绘技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现状

(1)空间定位技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随着现代控制测量学科和定位卫星和、接受设备的发展,地籍测量的空间定位技术已经从最先的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发展到当今的卫星定位,基于cors的网络rtk定位技术,我国的北斗系列导航定位卫星已能覆盖我国,并在加速发射组网阶段。这些现代定位技术从效率上,自动化程度上、精度上使地籍测量有了质的飞跃。

(2)航天航空遥感技术在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高分辨率影像的获取、轻型无人机等小型地面高分影像的获取,快速制作高分地面影像,为地籍管理中地类的快速、精准获取土地分类统计成为了可能。

(3)先进的测绘测仪器装备。现代测绘仪器设备,如免棱镜型全站仪、可量测的实景影像采集车、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涌现,为地面地籍数据的采集提供了快速的解决方案。

4 现代测绘技术与方法解决现代地籍测量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卫星信号和通讯信号遮挡问题。在城市居民地内部和植被茂密的山区等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区域,卫星信号接收机不能接收到有效的解算卫星数量,在cors覆盖区域,如无通讯信号也不能得到cors站点发出的解算信息,不能随时定位,目前的测绘技术和方法还不能解决这类问题。这些区域目前只能用常规的仪器来解决空间定位问题。

(2)高分卫星影像问题。高分影像一方面为地类调查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工具,但这些都是受制于别国,且购买费用比较昂贵,虽我国最近发射了此类卫星,但在精度方面比较难以满足要求。航空影像的获取又受浙江的地理、水雾天气较多的限制,在时间上不能保证地类调查快速开展。

(3)现代测绘仪器设备和国产GIS软件的问题。现代先进测绘仪器还处在实验研究阶段,不但价格昂贵,后续海量数据处理技术还有待进一步跟进,国产的GIS软件在处理效率、功能反面还与世界上先进的ArcGIS等有较大差距,况且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匮乏。

(4)不同尺度测绘技术的融合问题。不同尺度测绘技术的融合问题。土地管理需要不同尺度的图件和数据,并且他们之间需要高度相关,配合使用。在地籍测量技术中,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技术解决小尺度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监测问题,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解决大尺度的城镇地籍测绘问题,而全球定位技术可解决多种尺度的地籍测绘问题,现阶段,这些技术没有相应的规程或规范来合理的进行集成和融合,使地籍测绘成果缺乏一致性和连续性。因此,必须全面研究摄影测量技术、遥感技术、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相互融合集成,确保不同尺度地籍测绘成果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5)对新技术的快速反应应用、地籍日常的更新机制问题。随着3S技术的日益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地籍测绘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总体上来讲,这些新技术的测绘精度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显著。现在我们对这些新技术的反应机制严重缺乏,不能对新技术的使用进行统一的部署,从而造成测量精度的不匹配,给地籍信息的有效更新带来重要的影响。为避免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地籍测绘成果的不匹配,建立地籍信息的日常有效更新,应建立新技术应用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更新机制,严格控制测绘成果的质量,保证地籍测绘成果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统一性。

5 结语

上述问题虽然客观存在,但随着现代测绘技术(含3S技术)的发展,地籍测量也会不断发展和先进,以满足现代土地管理的需求。也会随着标准、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不间断的信息流传输和更新。

参考文献:

[1]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篇5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地籍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P1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54-01

在地籍调查过程中,先进的地籍测量技术是保证地籍调查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基于地籍调查的重要性,以及地籍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先进的测量技术成为了地籍调查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应立足地籍调查实际,结合地籍测量的实际需求,认真分析测量新技术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并深入探讨现有地籍测量新技术的优点,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持,保证地籍调查取得积极效果。

一、地籍测量重要性分析

地籍测绘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获取土地信息、鉴定土地权属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地籍测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地区资源、环境管理或是项目开发都十分依赖于地籍测量的结果,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必须重视测量技术和新时期下测量技术的新发展。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于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主要包括: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②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③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始终贯穿于建立、变更、终止土地利用和权利关系的动态变化之中,并且是维持地籍资料现势性的主要技术之一;④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

三、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1、GNSS技术应用

GNSS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包括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中国北斗和欧盟伽利略。GNSS技术利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可在实时处理两个观测站的载波相位的基础上,测量达到厘米级的精度。GNSS具备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全天候观测且观测点无须通视等优势。

高精度GNSS-RTK技术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网络RTK的发展,为测绘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RTK在城镇建筑区主要用于与全站仪联合测图,由于GNSS-RTK不受通视等条件的限制、误差分布均匀且不存在误差累积、操作简便、随机性强等特点,在城镇空旷地区用RTK实时可以给出图根点的坐标;RTK在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调查等方面应用较广,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空旷,无高大建筑物遮挡信号,RTK可以发挥较大作用,大大减少实测的难度。

2、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是将采集数据工作和数控绘图工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内外结合的数据收集库,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自动测图和绘图等工作,自动化图形测绘技术完全得以实现,并且使成图难度有所降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对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的,更加方便了图形测绘作业。

目前数字化测绘分三种方式:①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测绘方式,这种测量方式通过采集地籍数据的重要测量设备,实时地传输资料给电子记录簿,然后按照相应的数据格式和配图要求进行数据存储;②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测绘方式,这种测量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③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测量方式与上述的方式基本类似,不同之处主要是数据传输方式的改变。

3、GIS技术应用

GIS技术是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为一体,能够进行空间分析、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具有庞大的数据库和图形显示输出能力的一门新兴学科。GIS技术的兴起,提高了地籍测量的成图效率,加速了地籍调查的进度。同时,GIS的应用降低了野外测量工作的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了测量工作的精确度。

在地籍测量过程中,GIS在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均有应用,在外业调查过程中,嵌入平板或是PDA的测绘软件取代以往纸质图件,并能有效记录相关属性信息,减少工作量,提高作业工作效率。

4、遥感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是基于卫星或是飞机以及其他飞行装置,以此为依托,来收集地面或者研究目标相关电磁信息,判断地球环境和地籍相关资料的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我国地籍测绘领域中,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记录大量可行性以及科学性数据,并依此判断和识别地籍的相关资料。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观测、探测、监测方面的功能。相比较传统的测绘方法,该技术的优势体现在成像速度快、精度均匀等方面,并且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给地籍测绘带来了数字化数据,实现自动化成图。

5、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新的空间数据采集方法。为空间三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采用非接触主动测量方式,可以高分辨率、快速获取被测对象的空间三维坐标,真实再现所测物体的三维立体景观。在获取的点云数据基础上进行地物要素的提取,具有扫描速度快、实时性强、精度高、主动性强、全数字特征等特点,可以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时间。

目前,国内所进行的地籍测绘工作都是在二维地籍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的,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利用压力越来越大,迫使向着立体化方面发展。由此可见,三维地籍必将成为今后地籍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四、结束语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地籍测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且在地籍测绘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地籍测量的精准性,而且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测量方法,为我国地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测绘技术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当中,在未来的地籍测量中,必然会有更多的测绘新技术应用到地籍测量中,更好的促进地籍测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刚,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4(8).

[2] 殷永俊,测绘新技术在国土测量中的应用[J].技术研发,2013(3).

[3] 何新,简述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4(8).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篇6

关键词:地籍测量技术调处土地权属纠纷

随着土地使用制度的不断深化,作为一切财富之母的土地的价值不断显化,土地的效益也就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人民对土地日趋重视并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来管理,因而围绕土地产生的纠纷不断增多。据某市2004年对件的统计,涉及土地纠纷的件166件,土地纠纷占全市同期总数的5%。在这些土地纠纷中有土地权属纠纷和相邻关系的土地纠纷,要妥善地调处这些纠纷,除了要适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定性处理外,还必须借助地籍测量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实践证明,精确的地籍测量技术,是调处法律上土地权属纠纷和相邻关系纠纷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主要是指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他项权等。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土地使用权是指依法取得土地上的实际经营权和利用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法律上的相邻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人或使用人在各自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时,都要尊重他方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权利,相互间应当给予一定的方便或接受一定的限制。不动产相邻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方所有人或使用人的财产权利的延伸,同时又是对他方所有人或使用人的财产权利的限制,反之亦然。由于相邻关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动产相互毗邻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相邻人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可以是财产所有人,也可以是非所有人;相邻人可以是国有单位,也可以是县与县,乡与乡或者是村与村、村小组与村小组,相邻人还可以是自然人。由于各自的社会地位和道德文化修养不同,所以相邻关系产生的纠纷和纠纷调解处理方法也不相同,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发生矛盾,产生纠纷,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不利于创建和谐社会。在实际生活中,相邻人常因相邻不动产权利的行使发生矛盾而诉诸法律。虽然法律上处理相邻关系有三项原则,即1、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2、团结互助原则;3、公平合理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开阔胸襟。要使土地权属纠纷和相邻关系纠纷得到公平合理处理,必须要有理有据,体现在数据和准确直观的图形上,就能够使争执的当事人和纠纷调处机关直观地了解争执所在和数量、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这就要充分应用地籍测量技术。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

地籍测量有以下特点: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现阶段我国进行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2、地籍测量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技术不但为国土资源管理和产权保护提供精确、可靠并能被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对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地籍测量成果可根据国土资源管理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表册等资料。

4、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5、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既要符合测量的观点,又要反映土地法律的要求,它不仅表达人与地物、地貌的关系和地物与地貌之间的联系,而且,同时反映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以土地产权为核心的各种关系。

6、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地籍测量工作始终贯穿于建立、变更、终止土地利用和权利关系的动态变化之中,并且是维持地籍资料现势性的主要技术之一。

7、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与遥感、面积测量、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GPS等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应用。

8、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和法律法规的知识。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应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土地权属纠纷和相邻关系纠纷调处的一般原则:

(一)、依法原则:土地权属取得的方式及其合法性,都必须以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准绳,凡是符合政策、法律、法规规定的,并按法定程序取得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都是合法的。

(二)、充分考虑历史背景原则:考虑到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政策、法规和土地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状况,在处理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问题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原则,从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各方面的利益出发,在政策、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对某些具体的技术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有利于纠纷的及时调解。

(三)、土地所有权的单向流动

根据目前和以往的法律和政策规定,土地所有权一般是由低级向高级流动的,即集体所有的土地流向国有土地,村集体流向乡集体。

(四)、集体所有土地一般是内部使用。

(五)、重复征用或划拨一般以后者为准。

(六)、界线与面积不吻合的一般以界线为准。

综上所述,实践中我们应用地籍测量技术成功地调处了大量法律法规只能定性而无法定量的土地权属纠纷和相邻关系纠纷。

(一)、利用土地利用详查图调处某市乡村与乡村的土地权属纠纷。

某市村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栽种了大量脐橙,刚栽下不久,与之相邻的某镇村民即以该土地是他们家解放前的祖产为由,将已栽种的脐橙苗全部拔掉,造成双方群殴械斗的恶性事件,此事件如箭在弦,一触即发,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要调处好此纠纷,必须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和历史背景予以有理有据的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1992年在全省范围内为查清土地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其重点是按土地利用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分布,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结合进行了土地权属界线调查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调处该纠纷时,既应用了现有的地籍测绘技术进行精确测量,又结合1992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表、册,证明该宗土地在1992年已确定了权属界线,其所有权为某市瑞律村所有,且自以来,该地块一直由瑞律村民耕种至今,双方代表在1992年即已在权属认定书上签字,所以,在权属图、表、册面前,纠纷的另一方无言以对,低头认错,赔偿了拔掉的脐橙苗及误工工资,从而避免了一起群体械斗的恶性事件。

(二)、利用精确的地籍测绘技术调处某市壬田镇凤岗村和某市叶坪乡王屋村的祖屋相邻关系纠纷。

某市叶坪乡王屋村王姓村民祖屋及祖坟位于该市壬田镇凤岗村内,是一块被凤岗村土地包围的一块飞地,周边都有凤岗村耕种的菜地和居住的房屋。由于王姓居民居住在离此地较远的地方,加之年久失修和期间的历次运动,已将该王姓祖屋夷为平地,只剩下残墙断壁和几座无碑的孤坟,平地已被就近的凤岗村民开垦为耕地,并栽种了几十年的农作物,还有几户凤岗村村民居然在王姓祖坟边建房、建厕所、猪圈和砌围墙,这下引起了王屋村王姓村民的不满,从而引起群殴械斗,该纠纷历经四、五年的调解都无法达成一致协议,还上访至省政府。 于是,国土局遂派我们前往该纠纷地进行精确的地籍测量,我们通过对该地的现状调查,利用地籍测绘技术对争执的祖屋遗址、祖坟、新建的房屋、厕所、猪圈及旁边相邻的学校进行了精确的测量,标明了各自的位置和面积,最后建议由学校统一征用该土地用于建运动场,按征用的补偿标准,根据实测的面积进行依法征收,在测量出来的土地面积上进行货币补偿,邀请争议双方在补偿的人民币数目上谈判,最后达成调解协议,皆大欢喜,一笑泯恩仇。

(三)、应用精确的测绘技术调处相邻土地权属纠纷

某市向阳北路拆迁安置户杨姓和钟姓两户,因一个共用墙位的问题而引起纠纷闹上法庭。杨姓以钟姓先建房占用了其土地且共用墙体偏斜向自己这边为由拒付共用墙体费用,并将钟姓户主告上法庭。法庭通过多次调解无效,遂委托我们对该纠纷地和其共用的墙体倾斜度进行测量,我们受到委托后,即使用测量仪器对该纠纷地和墙体进行了全面的地籍测量,通过测量,发现钟姓用地面积并没有多占,杨姓少用地的原因是由于拆迁办放线时只确定了北边通道边拆迁安置户的位置,而南边的十几户安置户在各自时间不一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误差累积至杨姓户时,正好位移少10公分,而杨姓是夹在中间的最后一户建房,也就少建了10公分的宽度,因而,只针对与其相邻的钟姓居民是不对的。再通过对墙体倾斜度的观测,对照砖混结构墙体的最大允许倾斜度建筑工程验收规范,其倾斜度符合建筑规范,通过摆图纸,查规范,杨姓居民自觉理亏并主动撤诉,依法交付了共用墙体的费用和诉讼费,从而平息了一场官司。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篇7

关键词:地籍管理;教学;改革

1.引言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为土地的权属管理、利用管理和市场管理提供有关土地的数量、质量、权属和利用状况的基本信息以及通过土地登记工作,提供土地权属的法律凭证[1]。“地籍管理”课程是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2]。

2.“地籍管理”课程特点

“地籍管理”具有鲜明的课程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课程内容丰富

“地籍管理”作为土地管理专业的学科专业课程之一,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目前我国地籍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机构、采用方法和具体包含的内容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知,并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土地调查、土地登记、统计、土地数据库管理等具体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

“地籍管理”课程内容包括地籍理论及历史沿革、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在上述内容中,地籍理论及发展、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四部分内容偏重于“管理”的性质,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三部分内容偏重于“工科”。“地籍管理”的内容多而且跨越大,理论性与应用性都很强。

第二 涉及相关学科广

“地籍管理”课程不仅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面也很广,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特点。课程与土地资源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土壤学、土地法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有交叉。它既以这些相关学科内容为基础,又是这些学科在地籍领域的应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也要求教师对涉及学科的知识熟练掌握并对前沿动态有所了解,从而在教学中以“地籍管理”课程为主线,完成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后对已经学习的相关学科知识有进一步理解,而且对未学习的相关学科知识有初步认识。因此,在“地籍管理”课程教学中要对一些与课程联系比较紧密的经典概念进行讲解和比较,同时避免与交叉学科教学内容的重复。

第三 实践性强

“地籍管理”是国土部门的具体管理内容,实际应用性很强。课程内容中的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登记、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的实践性尤为突出,在掌握相关知识理论的同时必须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这样才能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此外,目前我国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地籍信息化的方面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国土管理部门和相关的社会企事业单位更加倾向于具有“地籍管理”工科背景的应用性、实践性的毕业生。因此,“地籍管理”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来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的改革

(1)地籍管理课程内容与多门专业课交叉重复,需要从整个专业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针对课程内容的交叉性,需从整个教研室的角度进行集体备课,针对相同内容进行统一的梳理。例如:在《土地管理学概论》课程中主要介绍地籍及地籍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框架,在《地籍管理》中则重点讲述和培训开展各项地籍管理工作内容和方法;土地调查内容在《土地资源学》中略讲而在《地籍管理》重点讲;土地产权制度在《土地经济学》和《土地法学》中已经提及,在《地籍管理》中不再详细解释各种权利的概念和特征,而是侧重于如何确权;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一章在《地籍管理》中不讲,放在《不动产估价》中讲,但要说明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也是地籍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土地登记内容中包含有土地分等定级估价的成果。地籍调查内容在《地籍管理》中重点放在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内容和流程上,而地籍测量的细节内容则放在“测量学”课程中。遥感基础已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中讲授,《地籍管理》重点讲“土地遥感动态监测”在县级土地部门进行的实地核查工作。

(2)教材内容更新滞后,教辅资料少,需要不断完善

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地籍管理(第五版)》,该教材为‘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代表了国内《地籍管理》课程教材的最新、最高水平。但由于国家对地籍管理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在不断地变化,教材的内容难免会落后或过时,需要对内容进行不断调整的补充。比如国家最新的政策、《土地调查条例》、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实施方案以及新执行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及农村统一的确权登记工作等。要求地籍管理学课程内容及时更新,能够反映出本学科发展的进展和前沿,让学生对地籍管理的最新趋势有深入的了解。

(3)课程内容涉及多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对教师要求较高

《地籍管理》课程涉及产权经济学理论、土地法学理论、行政管理学理论、土地测量学理论、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等,内容与土地资源学、测量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学、土地法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有交集,涵盖管理、经济、法律和“3S”技术等领域。因此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了解学科及行业的前沿动态,不断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地籍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实际应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与补充,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红生主编.土地管理学总论(第六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15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篇8

关键词:地籍测量;技术模式;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众所周知,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发展,测绘工作作为城市地籍测量的重中之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工作都要保证信息数据的绝对精确,地籍测量信息更是不例外,在地籍测量工作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任何细节的偏差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城市工程的质量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要想不断提高地籍测量工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就要使现代测绘新技术与地籍测量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测绘新技术,城市的地籍测量工作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1]。

1.现代地籍测量的主要技术

1.1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

伴随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的推出,为现代地籍测量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现如今,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影像信息的获取方式,为现代地籍线划图测绘开展提供了便利,还有助于收集到不同方面的专题地籍图,同时将土地资源、土地管理实况经卫星遥感展开调查、检测,获取信息比对,以更完善的开展地籍测量如期变更工作。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收集的数据时效性强且十分丰富,其不仅有着线划几何属性,还有着数字浅显、通俗的特点。地籍图呈现的界址点相对规范,通常情况下测量任务于内页中开展完成,可有效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提升工作效率,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具有推广价值。

现如今信息技术飞速提升,为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以基础数字地籍图、基础数字地形图等为代表的野外数字测量产品,为我国国土、房产、规划等相关部门构建一系列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相同的方面,地籍信息库及管理系统水平高低,就收到应用的测量技术的信息调查工作重要影响。并且,如果地籍测量相关产品水平标准相对高,还能够提供其他部门应用,有效节省资金成本投入。从地籍测量确认土地归属权、测量以及图画编绘三方面内容出发,作业流程科学化既是确保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合理的选取与搭配作业的工具。

1.3GPS测量技术

GPS测量技术应用于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进行对整体测量区域的控制,以达到精度的要求。现如今RTK技术飞速提升,为GPS RTK技术应用于测量行业创造了有利契机[2]。此类测量技术可以动态地采集地籍相关数据资料信息,可以在确保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先决条件下,于地籍测量现场给予得到评价的测量成果。解除后处理的压力及外业返工的麻烦。现阶段广泛应用的GPS RTK技术包括GPS RTK接收机+测图软件、GPS RTK 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等方式。

2.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应用意义

2.1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现代地籍测量与传统地形测量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城镇建设中地籍测量成果是作为城镇土地等级的重要依据。现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人口逐年递增,无不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对这一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土地政策,以用于国家土地资源展开科学合理地管理利用。就目前我国整体情况而言,国家土地形势仍旧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以土地沙漠化问题为例,土地沙漠化造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年降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我国相关报道指出,我国土地整理增地潜力可到达8300万亩左右,8300万亩地中有效耕地面积在4300万亩左右,这一数据表明,若要实现“到2020年全国完成土地整理不少于6.5亿亩,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不少于2300万亩,新增有效耕地不少于3700万亩”的目标还有着一定的差距[3]。为了积极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应用,开展地籍测量是必经之路,各级部门单位务必要不断提升地籍测量机务能力,全面开发引进先进的地籍测量技术,开展好每一项准备工作,获取令人满意的地籍测量成果。

2.2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应用的效力

土地整理质量受地籍测量成果重要影响,地籍测量涉及到地籍调查、测量技术,测量工作者要想对地籍数据信息进行测量,有必须要得到相关专业的培训考核。现代地籍测量基础环节是调查土地权属,关键环节是地籍面积测量及地籍图画绘制,现代地籍测量同时是开展土地登记的基础工作,是开展土地整理的技术保障。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应用确保土地开发整理的全面性、一致性及规模性,可以将杂乱无章的区域界限完善以促成和谐成果,确保土地界定流程流畅开展,为项目权属划分、地域界限划分等平面地理区域及平面面积打下坚实的基础[4]。

3.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技术应用策略

3.1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包括矢量地图比较技术、影像比较技术以及叠加分析技术。在地图测绘实践过程中,地籍测量作业人员应当结合工作事情选取针对有效的测量技术,同时也可以选取多种技术展开一并配合应用,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地图测量准确度、代表性,最终达到提高地图测绘质量及对目标点的有效监控、测量。

3.2野外数字测量技术应用

在现代地籍测量过程中应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直接开展地籍图纸、地形图纸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各个界点的坐标均能够运用上述两种模式展开运算、测量,还可通过将各个界点的坐标测量数据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中,就两组信息数据展开整合比对工作,再结合相关的程序软件进行自行的调节控制,从而得出最终的地籍数据图纸[5]。

3.3GPS测量技术应用

GPS测量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得到有效应用,可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资源输出,而别GPS测量技术有着十分高的定位精确度,在地籍过程中即使不通视也不会对测量成果造成影响[6]。针对未完成的基准控制点所处的偏远地区均能够展开高精密的定位测量,还不会受限于人类视野范围制约。GPS测量技术调节的网络几何图形不再是地图测量的影响因素,各个节点相互间距离均能够结合实际灵活的展开布控、GPS测量接收仪器逐步推陈出新,愈发的智能化,其不断缩减的质量、体积,为测量作业人员提供了便利。

结束语

上一篇:土地面积测量规范范文 下一篇:消费者的心理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