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解剖学范文

时间:2023-09-22 17:45:38

医学影像解剖学

医学影像解剖学篇1

[关键词]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实践;教学体会;医学影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 R3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c)-0166-03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将断面标本及其影像的内容进行整合,将实体断面解剖及其相对应的断层影像表现相结合,完成实物向影像过渡的一门学科[1],是介于医学影像基础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课程,也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随着影像诊断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不仅使医学影像学迈入崭新的时期,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应临床需要而产生的,并发展成为现代先进影像技术赖以诊断和治疗的形态学基础,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开设此门课程是现代影像医学发展的需要,对培养高层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2012年新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并于2013年开设了此门课程。为使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设置更加合理,教学方法更趋完善,教学效果更为理想,笔者在借鉴国内文献其他医学院校已有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室建设等基础上[2-4],结合本校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现分析如下。

1科学设计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5-7]。教学中应密切联系临床影像及相关前沿技术,密切结合现代临床影像的新进展新技术去组织和实施教学。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时,笔者邀请本校附属医院的影像科医生,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共同探讨、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组织教学内容。这种“校院结合”模式,能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断面解剖学知识思考和解决临床影像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教学与临床影像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易掌握扎实的人体断面和影像解剖学知识。

2精选教材

教材是系统化了的知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8]。选用的教材应具有适用性、前瞻性、启发性和科学性,应紧扣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结合专业发展特点,以满足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级人才的要求。符合这些特点的教材有许多,均能满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校采用的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振宇、徐文坚主编,供医学影像学专业用的《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3版)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前瞻性、启发性等特点,并配套有教学光盘,内容除断面解剖以外,每个断面解剖图均配有相应的带有标注的CT或MRI图像对照,这样不仅便于多媒体教学使用,还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临床影像诊断打下基础。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共有82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4学时。授课学期为第三学期。教学内容是在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基础上,重点介绍头、胸、腹、盆部与会阴、颈等各个部位的重要脏器结构在连续横断面、矢状断面和冠状断面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在最佳显示断面中的典型特征,并将局部解剖相关知识融入断面解剖教学中,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此外,也注重断面解剖实物标本教学,通过对标本的仔观察细,将断面标本的平面结构特征与系统解剖、局部解剖脏器的立体形态结构、特征联系起来,建立“整体-断层-整体”的断面解剖思维;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临床,要求学生比较同一断面下人体断面标本与活体CT、MRI图像的异同,进行标本与影像相对照,建立断面解剖向影像解剖转换的思维模式,完成从尸体向活体的过渡。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样化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也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在断面与影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利用投影仪、电脑、电视等教学设施,将教学课件、教学录像、CT和MRI等影像图片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班上课,理论与实验并重,讲习结合;实施过程中,先简要回顾相关系统解剖、局部解剖知识要点,逐渐过渡到断面解剖结构,然后进一步学习并观察连续横断面、矢状断面和冠状断面上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讲授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辅助教学录像、实物标本与CT、MRI等影像图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启发式讲授法、直观教学法、板图法、歌诀归纳法、解剖操作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法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和抽象的解剖结构变得生动起来,有利于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由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及断层解剖向影像解剖过渡,并由影像解剖向影像诊断等临床应用过渡,达到相互促进、融会贯通、全面掌握断面解剖和影像解剖相关知识的目的。

5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室建设是教学、科研基地建设的基本硬件,是衡量“基地”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室建设的水平也是课程建设评估的重要依据,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9]。我校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培训实验技术人员;制作或购买不同性别的连续横断面、冠状断面和矢状断面解剖标本、模型以及与断面解剖标本相对应的CT、MBI等影像图片,并有标注说明,便于学生的对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购买原卫生部的医学视听教材和不同性别的连续横断面塑化标本;制作幻灯片、投影片和摄制教学录相片;购买数字人体软件并联网,以便开展多媒体软件实验教学。

断面解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断层影像学做好知识的沉淀,完善从实物向影像的转化过渡。在学习观察断面解剖标本时,要做到观其物,思其影,在阅读断层影像图片时,同样要做到观其影忆其物,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1]。故观察断面解剖标本和阅读断层影像图片是断面解剖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断面解剖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而断面解剖学最终的学习效果也将客观地落实在形态识图上。因此必须强调加强断面解剖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做法是: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教学时数比为1∶1.5,利用局部解剖尸体标本、连续断面解剖标本和模型、连续横断面塑化标本、医学视听教材、投影仪、多媒体数码互动设备、幻灯机及配套的投影片、幻灯片、观片灯及CT、MRI影像图片等做为实践教学的基础,让学生从观察局部解剖、断面解剖标本开始,逐步掌握人体各层面的关键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教师先行示教,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教师巡回指导答疑。另外,笔者还制定实验室开放计划,提供与断面解剖学有关的局部解剖标本和系统化的断面解剖瓶装标本、连续横断面塑化标本和模型,以及临床正常的CT、MRI影像图片供学生开放性实验学习。在督促学生重视实践观察、强调“眼见为实”的同时,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机会,如积极参与局部解剖、断面解剖操作,阅读CT、MRI影像图片,绘制断面解剖图等,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6考核方式灵活多样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其侧重点在于不同断面上各器官位置、形态结构以及相互关系的辨认[10-12],传统的单纯理论知识考核不能客观全面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提问、让学生徒手绘制断面简图外,每讲完一个章节,随机抽查部分学生辨认该章节的不同断面标本上主要结构;在学期中间,用事先准备好的人体断面解剖图片、CT或MRI影像图片进行小测试。测试时随机调出几张断面解剖或影像图片,让全体学生指出该图片上的主要结构及各主要结构的配布关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例,结合临床影像,在学生当中分组开展无标准化答案阅片技能技巧讨论,培养学生的阅片兴趣,提高学生对断层影像的诊断能力。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教材和课件上的图与实物之间有一定差距,故课程结束后进行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技能考核,主要是让学生在一定数量的断面实物标本、CT和MRI影像上辨认器官、结构等,其考核成绩单列,有学分,并作为一门独立实验课程纳入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期末理论考核以闭卷形式让学生笔答,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最后总评成绩计算是形成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这样教学考核方式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不断掌握断层基本理论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断面标本及影像图上的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强化断面解剖学基本知识,促使其重视实践。

7问题与思考

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断面标本制作过程中的正常磨损,影像学扫描时的和扫描平面的差异都会造成图谱、断面标本、CT和MRI影像图上各器官、结构存在形态结构及其位置的差异,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还应具有较强的应用解剖学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影像问题的能力,能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影像解剖学等有关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教学特色[13-15],完成从实物到影像的过渡。我校的断面解剖学发展历史较短,实验室条件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迫切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不断创新和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使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更加完善,从而更加符合临床实践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作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力争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断面标本与影像图像相结合的原则。但该课程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会更加努力建设,从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它,使其能更好地服务我校广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徐文坚.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赵云,刘爱华,任华,等.影像解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6):651-653.

[3]黄秀峰.人体断面解剖学与临床结合科教新动向[J].右江医学,2004,32(6):614-615.

[4]邱明国,刘光久,李七渝,等.断层影像解剖学的教学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3):194.

[5]李友坪.医学高职影像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9(8):151-153.

[6]周山,黄文亮,杨勇政.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4(16):240-241.

[7]陈巧格.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6):743-744.

[8]汪华侨,徐杰,陈增保,等.提高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水平的实践[J].解剖学研究,2001,23(2):119-120.

[9]田永让,倪振贤,刘淑声,等.适应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加快断层解剖学课程建设[J].农垦医学,2001,23(3):193-195.

[10]黄俊,李艳伟,刘冬强,等.高职高专影像专业人体断层解剖学实践教学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6):215-216.

[11]潘学兵,林小珊,王桂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9):75,90.

[12]王德广,陈幽婷,刘志安,等.非影像医学专业开设断层解剖教学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4):57-58.

[13]卢慧,陆环,吴江东,等.影像本科方向班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1):59-60.

[14]易西南,罗刚.医学影像学专业“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杂志,2007,30(3):272,282.

[15]金昌洙,韩东日,金东虎.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解剖科学进展,2001,7(2):190-191.

医学影像解剖学篇2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58-01

近20年来,医学影像学从普通的X线迅速发展到CT、MRI、ECT、PT、PET、DSA等集诊治兼备的综合性性学科。无论是医学影像的成像技术,对疾病的反应,还是PACS数字信息化的应用都在不断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学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知识与临床症状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影像诊断思维。由于涉及的学科种类繁多,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笔者从多年的五年制本科和七年制研究生的教学中体会到,学员对影像学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合理的教学方式、影像学与解剖等相关基础学科的逻辑联系、理解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以及重点病例影像特征的归纳总结是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几个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恩格斯曾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对毫无经验的医学生而言,医学影像学对他们今后工作有多大的需要,并不十分清楚,更认识不到影像学在临床诊治的重要性。我们选择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病例,从患者就诊,基本的临床表现、病史和相关的生化检验结果提供给学生,同时把前期学过的在病例分析的过程中可能相关的理论知识提供给学生,就如何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根据以前所学的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应如何分析,何种影像学表现提示何种肿瘤性疾病展开讨论和分析,病变的定位和诊断等,逐步介绍给学生,使其切实感受影像学在临床病例诊治中运用重要性,在课程学习之前使之形成如下意识:影像学是基础医学的延伸,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需要决定推荐或者选取最合理的检查方法,需要综合分析来自临床和各种影像设备的图像资料,才能作出合理的诊断;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前没有相关专业的影像学知识就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专科医师。

使学员认识到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和维持长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PACS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优点。以三维功能处理图像,让教学活动显得更生动形象,图像信息信息更显丰富,有利于形象演示病变的定位和多角度的形态。同时PACS系统利于学生的自习和复习,学生可自行在每个端口查阅图像资料,提出问题,结合每位学员的不同情况和要求,予以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对影像学产生兴趣,实现良好教学效果。

医学影像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症状的联系纽带,它是建立在解剖、生理的基础上,研究活体组织器官形态功能的临床医学,是一种特殊的视诊手段,需要在正确掌握人体解剖的基础上,完成立体活体组织到平面图像的认识,由人体解剖到影像解剖的认识。认识正常结构的影像表现,形成较深刻的认识,是识别病理改变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遵循从活体组织到平面图像、从人体解剖到影像解剖、从正常组织影像到病变组织影像的授课逻辑顺序,贯彻从感觉到感知、再到认知、最后掌握的教学过程,是实现学生对医学影像学良好掌握的有效方法。

医学影像学涉及多种影像技术,X线、CT 、MRI等,它们的成像原理不同。对同一组织结构和器官,无论是正常还是病变状态,在X线、CT 、MRI上成像的表现是不同的。要掌握影像背后所反映的本质,推测其组织性质,就必须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及其图像特点。学生对设备的主要功能及成像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才可能对各脏器在各种影像技术下的影像表现有所分辨,认识并理解在不同的影像检查下表现各异,是因各种仪器的成像不同、组织表现各异所致,明白某些伪影的产生是目前的技术无法避免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所显示的征象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诊断是通过对不同征象的综合要析作出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各种疾病的特点。对常见病的典型和不典型表现,少见病典型表现都要通过病例的积累,最后归纳总结,让学生加深印象。

医学影像解剖学篇3

论文摘要: 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的建设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医学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影像设备越来越先进,影像诊断学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人体断层解剖学知识,从而使断层解剖学成为医学生继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后的又一门人体解剖学课程。我校于2001年对影像学专业开设了断层解剖学课程,并不断的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的工作,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对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提出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医学

1.教师应有丰富的解剖学知识

断层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种方位断面上器官和结构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毗邻关系的形态科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同时对每个断层的器官结构位置毗邻关系以及各个断层间的变化都应了如指掌。因此,我们先后选送中青年教师全脱产到山东大学医学院及其举办的断层解剖学学习班学习,以丰富教师的解剖学知识。

2.教师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标本让学生观察,所以教师应该具备熟练的标本的制作技术,如分离脑、肺、肝等主要器官的断层标本制作技术。熟悉断层标本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的磨损情况,标本的变异情况等,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指明。

3.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临床知识

一个合格的断层解剖学教师,不仅要知道解剖学知识,教授尸体断层解剖知识,更应该了解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包括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特点及进展,能熟练讲授DSA、CT解剖、MRI解剖和ECT解剖的器官结构。因此,我们进医院影像科学习正常CT解剖、MRI解剖和ECT解剖,同时了解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讲授时能使基础和临床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建立以疑难问题为中心,学生自行观察在体器官、断层标本、亲手切制离体器官断层标本,并对照CT、MRI图像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1] 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1.设立“疑难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准备

在实验前给学生出几道能概括实验内容的问题,让他们围绕这些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学生通过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会了自学的方法,树立了自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

实验课要让学生观察在体标本,反复在大体上模拟做断层,再结合断层标本让其知道断层标本上结构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会出现;最后亲手切制离体器官断层标本进行比对。让学生明白学习断层解剖学不能光知道一个器官的整体,也不能光从断层到断层,而应该让学生建立起“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

3.断层标本与影像图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断层解剖教学过程中,实物标本的观察和临床CT及MRI图像的观察是重要的内容。临床CT及MRI图像的观察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观察每个器官的立体结构及平面结构,再通过CT及MRI图像一一进行比对。这样从大体标本到断层标本,从断层标本到CT及MRI图像,反复进行观察。从而达到记忆CT及MRI图像及断层标本上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习影象诊断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实验条件和教学设备

1.模型、挂图、标本及CT、MRI图片

实验室内必须具备足够数量及较高质量的教学标本,这是完成一次实验教学最基本的条件。我们根据教学计划提供和断层解剖学相关的局部解剖标本和盒装的系统化的断层标本及临床正常的CT、MRI图片。同时准备相当数量的模型和挂图,因为有些结构不能在标本上直接观察,必须借助模型或挂图来显示。  2.标本陈列室

标本陈列室是解剖学科乃至一所学校的窗口,陈列的标本是解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建立了大体(系统解剖、局部解剖)陈列室和断层解剖陈列室两间。尤其在断层陈列室内陈列四套全身各个部位的横断层、冠状断层及矢状断层的标本,在每个标本旁边摆放该标本拍照放大过的教学照片(35cm*40cm),并对照片上的结构进行标注。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的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四、教学效果及评价

为了检验实验教学效果,我们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力争做到公正、合理,具体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平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脑、肺、肝脏的离体器官的断层标本的制作。②实验报告:我们要求学生把上课观察到的主要的断层结构进行绘画。通过绘画有助于对结构的毗邻关系加深记忆。③标本考试:标本考试是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和客观依据。通过标本考试能调动学生观察标本的积极性,对断层解剖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解剖学篇4

摘要:影像解剖学是随着CT、MRI等推广和普及而出现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PBL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应用于影像解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在断面与影像、基础与临床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临床推理、科研创新、团队精神、实践及表达能力等,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影像解剖学;PBL;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超声、CT、MRI、PET等影像仪器在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治疗等临床诊治中作用日趋重要[1]。要熟练运用这些设备为临床服务,就得学好影像解剖学这一门桥梁课程。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orrows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先应用于临床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2],这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为形式、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教学中已经受到广泛认可[3]。近啄昀矗本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在影像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应用PBL教学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15级影像专业学生,150人作为实验组,另150人作为随机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

实验组学生应用PBL教学法,对照组学生以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两组学生在教学完成后进行相同考核,然后进行评估和分析。

PBL教学法的步骤:①教师根据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常见典型病例编写教案。②学生10人一组,每组1名组长和1名记录员,分组时要注意性格的互补等。③授课教师给学生介绍教案。④学生根据课下的准备,对教案进行自由讨论,依据现有的知识对教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记录未能解决的问题。⑤课下学生针对未能解决的问题收集信息、查阅资料,提出尝试性的解决方案。⑥小组讨论,分享学习信息和研究结果,教师检查结论并评价工作成绩。

(三)教学效果评估

对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及总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理论考试包括常见病的影像表现及其解剖基础;技能考核包括X线平片、CT、MRI的影像学征象分析、诊断等。由2名从事影像诊断20年以上的医师以双盲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各占50分,总成绩满分100分。

二、结果

(一)教学效果

实验组学生在课前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准备,主动提出问题并相互讨论,教师课前也精心准备病例及解答,课堂上师生就具体的问题进行探讨,课堂气氛活跃,课后的读片时,能根据课堂上讨论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综合各种临床资料得出合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而对照组因以多媒体讲座为主,教师单方面讲授,缺乏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气氛较沉闷,授课效果欠佳。课后的读片单刀直入得出影像诊断,忽略影像征象的仔细观察、分析,对影像形成的病理机制不重视,难以提出鉴别诊断要点。

(二)学生对PBL的教学反馈意见

表1的资料表明:对于影像解剖学应用PBL教学,88.6%的学生对实验改革整体满意,86.3%克服了本门课的畏难和恐惧心理,81.7%对影像解剖学感兴趣,83.6%对课堂讨论感兴趣,82.1%认为能提高其自学能力。

(三)两组学生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第一轮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可能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PBL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法,第2轮考核实验组成绩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

三、讨论

以上结果显示,传统的理论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在于影像解剖内容抽象,较难掌握。而PBL教学,可以生动、全面理解影像和解剖的相互关系,知识点容易记忆和掌握,教学效果自然显著提高。结合临床真实病例,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分析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消除今后临床恐惧感、挫折感,增强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观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辨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PBL教学还要求教师的周密设计、安排和指导。教师教学前对讲授内容掌握并进行知识重组和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相应地,对授课教师的课前准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和责任心。

综上所述,PBL教学方式能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提高教学效率,可解决在教学中内容多时间少的矛盾,因此在影像解剖学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影像解剖学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有利于人才的培养。PBL教学模式存在自身优势,但仍然需要反复实践,不断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在影像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俭,田兄玲,马娟.改良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示教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9(6):97-98.

[2] Barrows HS, Tamblyn RM.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 [M]. New York Springer Pubishing company Co,1980: 1-19.

医学影像解剖学篇5

论文摘要: 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的建设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影像设备越来越先进,影像诊断学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人体断层解剖学知识,从而使断层解剖学成为医学生继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后的又一门人体解剖学课程。我校于2001年对影像学专业开设了断层解剖学课程,并不断的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的工作,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对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提出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1.教师应有丰富的解剖学知识

断层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种方位断面上器官和结构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毗邻关系的形态科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同时对每个断层的器官结构位置毗邻关系以及各个断层间的变化都应了如指掌。因此,我们先后选送中青年教师全脱产到山东大学医学院及其举办的断层解剖学学习班学习,以丰富教师的解剖学知识。

2.教师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标本让学生观察,所以教师应该具备熟练的标本的制作技术,如分离脑、肺、肝等主要器官的断层标本制作技术。熟悉断层标本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的磨损情况,标本的变异情况等,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指明。

3.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临床知识

一个合格的断层解剖学教师,不仅要知道解剖学知识,教授尸体断层解剖知识,更应该了解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包括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特点及进展,能熟练讲授DSA、CT解剖、MRI解剖和ECT解剖的器官结构。因此,我们进医院影像科学习正常CT解剖、MRI解剖和ECT解剖,同时了解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讲授时能使基础和临床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建立以疑难问题为中心,学生自行观察在体器官、断层标本、亲手切制离体器官断层标本,并对照CT、MRI图像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1] 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1.设立“疑难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准备

在实验前给学生出几道能概括实验内容的问题,让他们围绕这些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学生通过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会了自学的方法,树立了自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

实验课要让学生观察在体标本,反复在大体上模拟做断层,再结合断层标本让其知道断层标本上结构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会出现;最后亲手切制离体器官断层标本进行比对。让学生明白学习断层解剖学不能光知道一个器官的整体,也不能光从断层到断层,而应该让学生建立起“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

3.断层标本与影像图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断层解剖教学过程中,实物标本的观察和临床CT及MRI图像的观察是重要的内容。临床CT及MRI图像的观察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观察每个器官的立体结构及平面结构,再通过CT及MRI图像一一进行比对。这样从大体标本到断层标本,从断层标本到CT及MRI图像,反复进行观察。从而达到记忆CT及MRI图像及断层标本上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习影象诊断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实验条件和教学设备

1.模型、挂图、标本及CT、MRI图片

实验室内必须具备足够数量及较高质量的教学标本,这是完成一次实验教学最基本的条件。我们根据教学计划提供和断层解剖学相关的局部解剖标本和盒装的系统化的断层标本及临床正常的CT、MRI图片。同时准备相当数量的模型和挂图,因为有些结构不能在标本上直接观察,必须借助模型或挂图来显示。

2.标本陈列室

标本陈列室是解剖学科乃至一所学校的窗口,陈列的标本是解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建立了大体(系统解剖、局部解剖)陈列室和断层解剖陈列室两间。尤其在断层陈列室内陈列四套全身各个部位的横断层、冠状断层及矢状断层的标本,在每个标本旁边摆放该标本拍照放大过的教学照片(35cm*40cm),并对照片上的结构进行标注。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的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四、教学效果及评价

为了检验实验教学效果,我们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力争做到公正、合理,具体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平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脑、肺、肝脏的离体器官的断层标本的制作。②实验报告:我们要求学生把上课观察到的主要的断层结构进行绘画。通过绘画有助于对结构的毗邻关系加深记忆。③标本考试:标本考试是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和客观依据。通过标本考试能调动学生观察标本的积极性,对断层解剖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解剖学篇6

自美国可视人计划(VHP)1994年与1998年相继推出一男一女尸体高精度、高分辨组织切片光学照相、CT和MRI断层图像后,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人体解剖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人类在认识自己身体的结构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使人们以三维形式看到人体数千个解剖结构的大小、形状、位置及器官间的相互空间关系。目前,美国可视人计划仍处在第二阶段工作。对余留部分图像数据继续分割、分类。已经完成包括6个功能模块的用于解剖教学的可视男人胸部数据库的测试版;基于网络的头颈部图谱正在研制。还开发了可视人图像处理工具,目的是生成一个支持医学图像分割、分类及可变形配准方面图像分析研究的工具。并考虑在下一代因特网支持下,实现有触觉控制的可视人图像数据集实时2D和3D可视化。VHP面世以后立即引起多个领域专家的广泛重视,并已经在实际应用方面产生了巨大价值。到目前为止,已向42个国家批准发放1400多个许可证,将该数据集应用到教学、诊断、治疗计划、虚拟现实、艺术、数学及工业方面(参见表1)。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进一步提出“虚拟人”(VirtualHuman)的设想。“可视人”是从几何学角度定量描绘人体的解剖结构,属于“解剖人”。如果考虑人体组织的力学特性和形变等物理特性,就是第二代的“物理人”。包括生理特性的数字化人体被列为第三代的“生理人”。研究人体微观结构及生化特性的则属于更高级的虚拟人。最终的虚拟人应能最真实、最深入地从解剖、物理、生理、生化,从宏观到微观,从表象到本质全面反映人体的交互式数字化人体。目前,虽然临床手术计划和导航出于对手术过程中组织变形的考虑,部分学者已经开始第二代虚拟人研究,但大部分的虚拟人的研究仍集中在第一代。众多的计算机专家与特定的医学领域专家相结合,致力于更多具有临床意义的解剖结构精确三维重建。该项工作的完成将对医学和其它许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从断层扫描数字图像精确重建人体解剖组织涉及到一系列图像采集和处理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表1所列出的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如图像的分割、分类、配准、重建和显示等都是当前医学图像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2美国还想做新的可视人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NLM)与下述单位联合征集对VHP解剖方法的建议。这些单位是国立牙科与颅面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DentalandCraniofacialResearch(NIDCR)国立眼科所NationalEyeInstitute(NEI)国立耳聋与交流失常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DeafnessandOtherCommunicationDisorders(NIDCD)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国立精神健康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MentalHealth(NIMH)国立神经失常与中风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NeurologicalDisordersandStroke(NINDS)及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征集的内容包括(1)为多种成像模式数据的精确配准与对齐,要在新鲜尸体上做标记记号或某种参考框架增强MRI和CT图像。(2)建立可视人组织最佳固定方法所须的一组条件。(3)通过填充有色物质的鲁米那检测血管系统,该物质在可视人低温保存和低温切片时具有物理稳定性。(4)寻求一种具有能够在低温反应条件下检测神经系统结构的组织化学特性的化学标记物,使其能够将神经的图像与周围组织分开。(5)开发包括测试光的极化、本征荧光及多谱成像数据的数字数据采集方法,以实现识别和检测解剖结构之目的。内容的第(1)、(2)意在采集多种模式图像,便于精确配准;第(3)、(4)条要增加人体血管和神经的信息,第(5)点则表明要提高组织重建准确性。看来,美国新版可视人将与中国第一代虚拟人竞争产生。

3可视韩国人开创虚拟东方人的先河

正当中国科学家们紧锣密鼓地酝酿中国虚拟人计划时,韩国的专家已从2001年1月正式启动了可视韩国人的项目。亚洲大学的郑民锡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韩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KISTI)的支持和领导下,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设计和改造大型人体尸体组织冷冻切片机。至今已经完成了3个人体数据采集工作。限于尸体的来源,这3个尸体都不能作为“标准人体”数据。因为第1个是患有脑瘤的65岁老人;第2个60岁,死于车祸;第3个虽是年轻人,但却患有白血病。尽管如此,他们却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可视韩国人的五年计划继续奋斗。

4中国虚拟人的有关医学图像方法学考虑

自去年关于“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之后,我国学者已经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数字化虚拟人体若干关键技术”的支助,正式启动中国虚拟人体的研究。这是一个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缺憾。本人从医学图像研究角度有以下初步的考虑。

4.1中国虚拟人的医学图像应是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标准数据集可视人(或虚拟人)图像都是建立在断层扫描技术(Tomography)的基础之上的。所谓断层扫描是指对人体分层扫描,每层是一幅由称做像素(pixel)的最小元素组成的二维平面图像,像素的强度被数字化。一系列的连续层片形成人体的一部分,其最小组成元素称为体素(voxel)。这些体素的强度值构成体数据集。可以采用各种算法对体数据集进行加工和处理,产生所需的图像。因此,全部可视人图像质量的基础在于体数据集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获取。虚拟人的现代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是计算机、信号处理、解剖学、神经科学、核技术、放射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科学。人体图像数据获取也绝非是一个简单的图像扫描操作,而应由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合作,精心设计才能完成。美国可视人的数据质量就存在严重的问题,例如可视人数据胸部、大腿上部及小腿的横断面都有数据缺失及采集过程损坏现象。中国虚拟人计划增加人体功能图像的采集。活体功能数据采集涉及身体运动及生理噪声的干扰,需要有良好的抑制噪声、消除运动及生理伪迹的滤波技术,以增强图像的信号噪声比。可视人数据集包括海量数据,如果通过因特网提供服务必须考虑数据压缩问题。可视人每层片的原始数据有2048×1216个24位彩色像素,未压缩数据是7.5MB。整个数据集为14GB(男),39GB(女)。初始处理包括剪裁原图像,去除骨胶背景。原图像是轴向的,须重构冠状及矢状两正交平面图像,并用75%质量值转换为JPEG格式。图像质量略有退化。使轴向层片数据在50~180KB,另两个方向层片略大些,为50~350KB。中国虚拟人计划包含信息更多,数据的压缩与图像质量问题应妥善解决。

4.2中国虚拟人的医学图像分割和分类需要计算机及医学领域专家密切合作可视人计划发挥作用的关键是要做到从数据到知识的转化。无论是2D断层扫描数据,还是3D体数据集都无法让人们直观地了解人体。要想做到这点,必须将这些数据可视化。即精确构建2D和3D交互式浏览器,实现2D任意方向剖面浏览及解剖结构3D可视化。这项工作除医学图像分割与分类算法外,解剖标识可以将可视化的器官(组织)与解剖名词联系起来,便于实际应用。但是,目前并无建立这种联系的标准。在基于图像的结构描述和表示方面需要做基础研究,以将基于图像的结构-解剖数据与基于文本的功能-生理数据联系起来。医学领域专家(包括眼、耳、头颈、胸、腹等科)的积极参与是虚拟人最终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包含多种信息的虚拟人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4.3中国虚拟人应包含解剖与功能等多种信息的医学图像美国可视人基本上是解剖人,不包含任何人体功能信息。用传统的成像技术是无法了解人体器官或组织的功能的。近10年来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反映人体功能(新陈代谢、感官、认知、药物动力学等)的成像方式。例如PET(正电子断层扫描像)、SPECT(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像)、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及OpticalIntrinsicImaging(本征光学成像)等。有了这么多种成像方式,就可以从解剖、功能、生理以至生化等方面更加全面了解人体。由于功能成像必须是健康活体采集,若对死刑犯采集可能存在心理对功能影响问题。对功能图像质量评估存在一定困难。若对不同受试者采集功能图像,则存在功能信息与解剖信息有效融合的问题。不同人体信息的融合涉及复杂形变的配准等难题。

4.4中国虚拟人计划应加强具有复杂形变的配准方法研究在临床诊断、放射治疗计划和图像引导手术中,经常要求病人接受多种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以提供病理和解剖方面的互补信息;但是由于病人在成像时的定位差异,以及不同图像的分辨率、对比度等参数的设置不同,医生很难单凭想像将多幅图像准确地对齐。医学图像配准就是通过寻找某种空间变换,使两幅图像的对应点达到空间位置和解剖结构上的完全一致。配准的结果应使两幅图像上所有的解剖点,或至少是所有具有诊断意义的点都达到匹配。没有配准功能,可视人(虚拟人)数据只是一个孤立的模型,有了精确配准可视人数据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实现标准数据与正常人或病人比较。由于人体个体解剖差异,需要具有复杂形变的配准方法研究。

医学影像解剖学篇7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综合能力

近4年来,笔者对长学制局部解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研究,现介绍如下。

1 教学流程

观看局解操作录像操作要点讲解同学操作及教师答疑主刀操作考核设计性实验设定局解绘图及描述(作业)大局部同学总结讨论局解标本考核局解学习成果展示局解综合理论考核。

2 新型教学模式与讨论

局部解剖学操作课前,向同学布置预习内容:遵循《人体局部解剖学》教材,以及我教研室自编的《实地解剖学操作指导》,预习相关理论及操作内容。第一次局解课程先介绍总论,重点讲解局部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人体的局部层次。观看教研室自制的局解操作录像,教师对重点操作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同学分组操作,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及操作难点点拨。

2.1 主刀操作考核 操作前,每组先推选两位同学做主刀,力求准确操作,他们提前认真预习理论内容及操作过程,培养他们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每次操作完毕,由主刀讲解所解剖出的结构及毗邻,既培养了同学严格的科学态度,也锻炼了他们的专业表达能力。教师根据主刀的讲述水平及操作内容准确性和质量,予以评价、指导和打分。

2.2 局部结构绘图及描述 每次局部结构操作后,同学要完成局部结构的绘图及描述的作业,图示要求英文标注,逐渐积累同学的专业英语词汇,描述内容包括:边界/构成、内容排列及临床联系。教师予以批改、评价及打分。图文并茂的局解素材,既为后续外科手术学的学习打下了解剖学基础,也可保存,作为临床课程学习的基础参考。通过此教学过程,使同学逐步学会将局部解剖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架起了解剖学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

2.3 设定设计性实验 在局解操作过程中,引导同学结合临床实际,设计手术切口及切开层次等,既展示了四肢、颈部、胸部和腹盆部的层次共性,又总结出各自的层次特点及变化,如阑尾手术切开层次不同于腹部其他部位,颈部甲状腺次全切术切开层次也具有独自特点[1]。此教学过程,既增加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临床手术切口的应用夯实了解剖学基础。

2.4 大局部的总结讨论 我们将局部解剖学分为4个大局部:下肢、上肢、颈部和胸腹部。每次大局部操作完成后,由同学组织、准备,捕捉信息,制作幻灯片等,进行总结讨论,每个大组有两位同学进行讲演,形式不限。经过四轮总结讨论,使全班同学都享有锻炼机会,其准备过程调动了同学学习积极性;结合临床的部分,既扩展了同学的知识面,又将局解与临床实际得以完好的结合,为向临床过渡奠定了基础;通过幻灯片制作,提高了同学多媒体制作及应用能力;同学上台讲演,既锻炼了同学的专业表达能力[2],使同学的语言组织趋于严谨,逐步培养同学严格从医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增强了同学的自信心;同学间的讨论与交流、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及订正,使同学获得的知识更加明朗、确切与扎实。

2.5 局解标本考核 全部局解操作内容结束后,进行局解标本考核[3]。同学随机抽签,每人辨认五个结构,提高对量化指标的要求:指出结构名称、局部层次毗邻、功能及临床联系。教师当场予以评价与打分,使同学辨认结构确切,经过纵向联系分析,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4]。

2.6 局解学习成果展示 在局解操作与总结过程中,根据各教学小组标本及操作的实际情况,由同学自愿选择展示内容,提前捕捉信息、准备、综合等。于局解操作全部完成后,举行学习成果展示。展示内容包括:教学及学习过程、人体局解内容(上肢、下肢、颈部、胸腹部)、系统的专题系解、组织学及临床联系的展示与综合分析、形态学与临床结合的小课题的设计与部分展示、局部解剖学学习方法与体会及人体个例发现等。通过这样的纵向联系,既对同学局解学习成果进行了展示,也是同学们学习、综合及提高的过程[5]。同时,欢迎各院系同学参与,并邀请解剖学、影像学及临床专家、学校、教务处及院系领导出席、指导。通过同学的现身说法和体会,便于与到会者沟通、交流,既是讲演的过程,也是获取指导、捕捉知识信息的过程。由于同学的广泛参与、形态学、临床专家的指导及校、院系领导的重视,便于局部解剖学新型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并对形态学及临床教学教学方法的改进,特别是基础与临床教学的结合将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2.7 局解综合理论考核 局解操作结束后,进行局解理论考试,其中局解综合理论考核内容占1/3。例题1,用局部解剖学知识试分析腋窝肿物来源及成因,例题2,甲状腺形态、位置、血供及来源;甲状腺次全切术切开层次、注意事项、术后观察指标及原因。考试过程也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这样的考核,旨在衡量同学运用局解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局部解剖学真正成为架于形态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桥梁。

3 小结

综上所述,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以同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同学动手、动脑、联系临床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表达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学习方法及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基础。在近几年的解剖学知识竞赛(本校影像系)、医学基础知识竞赛(本校影像系、临床医学专业)中,接受局解新型教学模式学习的同学,比赛成绩均名列前茅,得到了各院系专业教师、领导的好评及同学们的羡慕;在临床见习、实习及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临床医师及影像医师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刘培党,李涛,朱建宝,等.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解剖学杂志,2005,28(6):727-728.

2 杨伯宁,韦力.讨论式教学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2005,27(1):77-79.

3 洪乐鹏,龙大宏,叶秉坤,等.局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解剖学研究,2004,26(1):74-75.

4 朱周星,王一飞,庞文芬,等.人体解剖学实物考核探讨.解剖学研究,2004,(3):229-231.

医学影像解剖学篇8

浙江大学人体博物馆外形为细胞形状,室内面积达900m2,由前厅、多功能厅和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展厅五个部分组成。日常作为医学形态学科(人体解剖、病理解剖、胚胎学)的实验教学基地。前厅布置博物馆简介和展板,前厅中央4个人体运动艺术造型塑化标本,栩栩如生,或击球,或跑动,展示生命之美。2套全身人体包埋塑化断层切片参观者仔细观测人体组织结构之精妙。多功能厅的多媒体系统,通过影像资料介绍人体博物馆馆藏,揭示人体乃至生命的奥妙。在科普日和公众日放映科普影片,举办科普知识讲座。2009年出资44万元引进美国VHDissector5.0虚拟人软件,与标本密切结合,使学生更清晰全面掌握人体结构。人体解剖学展厅,按照主题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铸型标本四个展区。其中系统解剖学展区根据浙江大学医学院系统解剖学教学进度安排陈列,由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感觉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九个区块组成;局部解剖学展区内放置的10件全身断层解剖塑化标本作为此博物馆的特色标本,该套标本充分展示了塑化技术在人体标本制作工艺中的最新应用,通过标本可以多角度清晰地观察了人体各层次解剖结构,是人体解剖学局解课程实验教学宝贵的学习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断层解剖学展区中的200余件断层解剖标本,是影像解剖生动形象的展示;铸型标本展区全身血管和心、肺、肝、胆、肾等器官的铸型标本,为显微外科的教学研究提供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组织胚胎学展厅陈列了人体胚胎发育各阶段的标本和各种畸胎标本,从卵子受精到胎儿诞生,让人们对生命的奥秘有了充分的了解,通过对畸形胎儿的形态和可能的致病因素的学习让大众掌握孕产健康保健知识。病理解剖展厅展示了各种疾病状态下的组织器官,其中一些带有时代特征的疾病标本将成为最为珍贵的学习资源。所有博物馆内的标本均配有有机玻璃说明标牌,在照片上配上中英文标签说明,使参观者更加直观、易懂;一般标本在指示牌上一一列出中英文标签说明;病理学标本分别在标签上详细写出疾病、病理学改变等详细情况;胚胎学标本在标签上写出胚胎发育阶段和畸形胎儿发生时间、特征。教师和技术人员把人体博物馆的每一件标本拍摄成数码照片,配上中、英文标签说明,经处理的图片进入校园局域网上网,以供师生实验教学、临床科研之用,也为学生课后阅览、复习提供服务平台。此功能的建设、开发将博物馆馆藏实物标本搬到校园局域网,能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全天候地实现人体医学博物馆的功能开放。

2医学人体博物馆的开放

目前由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学生志愿者组成一个开放服务团,结合各种教学软件、视频以及教师现场讲解为我校医、药学专业学生的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开放,每学期达到8-10学时;同时接受省内中、小学学校的预约,为各年龄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科普教育;并在周末为社会大众开放,每年接待4000人以上。

3结束语

人体博物馆的面向医学生实验教学功能和面向社会大众的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融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将成为人体形态学教学、科研中心以及大、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基地。

上一篇:对英语教学的建议范文 下一篇:早产儿护理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