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1:20

医学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

医学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篇1

关键词:人文精神;医学技术;医疗活动;护理人文精神

如所周知,医护活动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本身就应当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可就目前情况来看,出于种种原因,不少医护活动之于人文精神渐行渐远。同时,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虽然一方面使许多不治之症成为可治之症,可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冲淡人文精神的可能。因而,厘清人文主义与人文精神的涵义,深入分析医护活动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自觉提升医护人员的人文修养,成为人文精神重新融入医护活动的当务之急。

1 人文主义概念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它的个体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而言,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2 人文精神涵义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特别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者的价值。它包含三个层次:人性,即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这也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性,即对自知性与自觉性的追求,这也是广义的科学精神;超越性,即对生活意义和价值的追求。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同时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者的价值。

以一种人文精神对待人,就是说既不把人作为神和迷信的玩偶,也不把人降低为动物,更不能降低为纯碎的工具和手段。要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进行最基本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从而帮助个体塑造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使个体感受到自身是一个有人格、受尊重的存在者。

3 医疗活动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

3.1医疗市场化的赢利倾向淡化了医学人文精神,削弱了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的自我培养。

3.1.1部分医疗单位为了生存和发展,借助着自己的一些特色优势,过分追逐利润,使人被物化,科学技术被过度商业化,医学人文精神流失。

3.1.2为了加快看病的速度和完成经济指标,医生不再仔细问诊,传统诊疗和望、触、叩、听等查体方法逐渐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所谓高端的高科技检查。上述做法费用高昂而实效不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健康问题,同时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3.2医疗设备向高端发展,医生产生技术依赖。

3.2.1先进诊疗技术的广泛运用加深了重物轻人、重技轻德的思想倾向,现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消解医学的非技术难度[1]。

3.2.2过度使用诊疗技术和手段,降低了对人文的要求,淡化了医生的人文思想。这就只能使我们在技术上能治疗疾病,成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应付的医治法,从而不能赢得患者充分信任。

3.2.3因为盲目地依靠诊断仪器数据而不全面询问、检查患者,使医生远离患者的非技术接触增加,导致了临床误诊率的上升。

3.3医生本身的专业素养,医学人化是医学与人文、医学科学的真与医学人文品格的善、医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医学具有求真、崇善、尚美、达圣的人文价值[2,3]。因此一个高尚的医生,要树立医学人化的思想,不仅要有治疗疾病的精湛技术,还要有对患者发自内心的体贴和关怀,有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和慎独精神。

4 提升护理人文精神的涵养,开创护理事业的新篇章

4.1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涵养内修的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伦理道德、文化知识、思维能力、沟通技巧、美学艺术的学习,提升品格与修养。

4.2通过提供精湛的技术、周到的服务、亲切的语言、得体的举止、细致的照料,做到视患者如亲人,为患者创造一个整洁、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通过护士温暖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患者的内心。适时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意见调整或改进护理工作,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在护患之间建立起互信信赖的融洽关系,从而使患者乐于配合治疗,并处于身心愉悦的最佳治疗状态。

4.3护理人文精神是护士立身从业的精神支柱,是护理工作者的职业理性知觉,是对护理价值追求的提升。一个既有科学头脑又满怀人文精神的护士,不是简单地从书本中生搬硬套或照本宣科。她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而且要从生活的经验和临床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崇高,从而达到人文精神及护理工作的内涵有较深的理解。所有这些素养都需要长期实践的锤炼。

参考文献:

[1]张大庆.论医学的人文精神[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2]陈飞.论当代医学异化与医学人化[J].医学与哲学,2009,30(5):22-24.

医学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篇2

关键词:医院文化,内涵,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其中社会主义行业文化建设应该成为其主要内容。作为卫生事业的主体―― 医院,必须将医院重量和医院文化建设有机地融为一体,纳入医院科学化管理轨道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探索,将医院文化建设运用于现代化的医院发展之中。使之为医院建设服务。

一、医院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目前关于医院文化的概念、内涵的理论性问题尚无定论,但有几种流行学说与看法。

1、群体意识说:这种学说的看法是,医院文化表现

为医院群体的价值观、经营哲学、理想和信念、作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等,是医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总和。

2、物质精神结合说:此种学说理论认为,医院文化同人类文化一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也可以认为医院文化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面。其物质层面是医院文化外在形式和浅层结构;而精神层面是医院文化的内在本质和深层结构。

3、文化管理模式说:该学说认为医院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是由医院价值观、医院精神、模范人物、管理方式、各种仪式典礼及文化网络等诸因素组成的。主要突出医院价值就是医院文化系统的核心。

总之,医院文化的含义,从以上学说的观点各有侧重。我们认为,应从广义和狭义去理解其概念与内涵。广义上的医院文化,是指具有医院特点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医院文化,是指医院特有的精神文明及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等文化实体。目前国内较多的倾向后一种理解。

依据我们研究医院文化的理论及在实践中的探索,认为可以对医院文化下这样的定义:医院文化是指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历史背景,以社会主义医院为特色的一种行业性文化。是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为指导;以毫不利己、先人后己、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为宗旨;以爱院、爱岗、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为主线的医院文化。其本体结构主要由医院精神、服务文化、道德文化、技术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经营文化、环境文化来构成。人们的价值观是医院文化的内核。人的价值观必须建立于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基础之上。

中国的医院文化中所包含的3个主义、2个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医院文化的基本特征,这本身就是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医院文化,与目前西方的企业文化不能等量齐观,但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当前提倡的医院文化基本要素与西方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也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其中有一些基本观点和做法也有可借鉴之处。这也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医院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作用

1、医院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医院文化反映的是医院整体的共同追求,既是医院行为的再现,又是医院行为的发展和完善。一旦医院形成自身特色的文化,就具有一种特定的文化定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强有力的医院精神和行为准则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医院导向的行为方向,它能够将广大医务人员引导到医院所确定的目标方向上来。能够使全体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追求与医院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可以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为实现医院的特定目标而努力。医院文化导向功能是通过医院文化氛围浸人到人们的思想,渗透到人们的心灵,体现于人们的观念,使医院整体向社会主义中国的新型医院发展。

2、医院文化建设的激励作用:医院文化有激发人们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作用;具有启发人们自觉工作,调动人们内在蕴藏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作用。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医院文化建设是当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载体”。对激励作用的理解要以个体与整体两个方面进行。从个体方面看是通过外部刺激个人所接受的鼓励产生的一种向上的效应。从整体上看是通过号召和影响使之接受并产生个体行为效应。当医院确立发展目标后,均以各种文化行为对广大医务人员施加影响,取得共识,产生效应,通过各子系统目标的实现产生激励作用,最终达到系统目标的实现。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通过各种文化作用将目标植人到群众的思想深处,激发职工的内在潜力,使广大医务人员认识到医院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个人价值体现的结果,必将产生巨大的正效应。

3、医院文化建设的凝聚作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凝聚作用对实现医院发展总体目标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在社会各个系统中,凝聚力的产生是心理因素,而物质因素则次之。医院文化建设正是通过医务人员的知觉、信念、动机期望等微妙的文化心理,沟通人们的思想,产生对医院总体目标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潜意识地产生医院总体目标的凝聚力。如果不去注重医院文化的凝聚功能,就会失去人心,失去管理的正常运作,臼离医院所设计的总体目标。因为医院文化在注重医院群体价值观的同时,也注重人的价值存在,重视人的情感培养,关注人际关系的协调,从而增加了医院的凝聚力:因此。医院在确定远期或近期目标时,强化医院文化建设莳聂聚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4、医院文化建设的约束作用:医院文化建设通过观念、信念和制度进行自我约束,无形地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控制和调节人们的态度、情绪和意志,使每个医务人员自觉自愿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从而提高医院群体的医疗道德水平,发挥医庑良好的社会效益,保证医院医疗活动适应当前社会主义产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

医学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篇3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 PBL教学 教育技术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3.004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中的体现,是对人的生命尊严、质量、价值以及人类未来的健康与幸福的维护、追求与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与自然、社会之间和谐互动与持续发展的关注,也是对医疗从业者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①②医生是一个对道德性和专业性都要求极高的职业。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上对素质品德教育的要求中包括遵纪守法、人道主义、追求卓越、交流意识、医学伦理、文化信仰、实事求是、合作互助、依法行医、兼顾效益、科学批判和维护医德等十二条。英国的“明天的医生”培训规划提出“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病人的社区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者”。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医生应具备哲学家的全部最好的品质:无私、谦虚、高尚、冷静地判断、必要的知识,以及不迷信。中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则指出,欲为大医者,除医学知识外,还需涉猎五经三史、诸子庄老。可见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得尽人之才情和个性而为伟大之医疗。

生物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科学课程的内容日益增加,人文科学内容被逐渐压缩,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被专业教育所取代,更加注重实验室技能的训练,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然而医学技术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伦理、法律问题,因此医学教育中人文学科的价值再次得到强调。③④欧美各国医学院校都将医学人文学科作为医学教育的必要内容,提出医学人文学科是培养高素质医生的基础。我们国家顺应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也开设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医学伦理学类课程,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之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针对性较差,医学伦理学课程内容侧重于医学史,而且采用大班课堂讲授法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欠丰富,因此教学效果亟待提高。⑤医生只有自己具备了人性的尊严,才会尊重病人的人性尊严;医生自己是人性丰满的人,才会把病人才能作为真正的人得到最恰当的救治。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必须从医生的大学教育起始阶段开始,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创新人文课程形式,丰富人文课堂教学内容,使医学生真正得到人文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真正成为“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精诚大医”。

因此,我们提出创新医学人文教育的教育理念,开发多种形式的人文教育课程,利用文学、艺术、影视、体验等多种教育形式,采用讨论会、体验活动、专题研讨、病区参观等学习载体,以阅读、沉思和理性的思辨作为学习形式,开发涵盖课堂课下的立体式医学人文教育课程。

1 教学材料

在素质教育课程中,教学材料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一本教科书也无法向学生全面展示人文精神的光辉。我们拟在教学中运用多种与医学人文精神相关的材料,如文学作品类: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格医生》,索尔仁尼琴《癌症楼》,加缪《鼠疫》,苏珊・桑格塔《疾病的隐喻》,托马斯・曼《魔山》等;电视剧《白色巨塔》、《心术》、《柳叶刀》、《永不放弃》;电影《大夫》、《人到中年》、《护士日记》、《宛如天堂》、《卡桑德拉大桥》等。

2 课程形式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摒弃传统的大班授课制,采用PBL(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小班教学法,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材料选定课程主题,学生参与讨论,教师负责引导。使教学目标在学生的思考、讨论和总结中得到实现,将“人道、平等、自由”的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帮助学生实现从认识思考到心向往之再到付诸实践的过程。

课下教学采用观看电影电视、参观病区、参观医学博物馆、角色体验和学生社团研讨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中完成医学人文精神的创新教学。

3 意义与讨论

医学人文精神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人道:“以人为本”,关心人,重视生命的质量、价值和尊严,让医学科学的发展始终沿着造福人类未来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方向。(2)平等:“天赋人权”,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都是不容侵犯的,在医疗体制不完善,医患对疾病认知不平等的情况下,医生和医疗机构都不能凌驾与病患之上,代替或引导病患作出选择。因此,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生道德的源泉。(3)自由:“自由主义”,医学学科、医疗体制、医生培养、医患关系,都是一门门科学,都有内在的发展规律,我们应该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靠行政指导、舆论引导或医生个人的无私奉献是无法在根本上促进事业健康发展的。(4)医生的个人发展。过去讲医学人文精神的“以人为本”、“天赋人权”和“自由主义”都是站在病患的一方,假定病患是弱势群体,假定医疗机构和行政体制无须作为,片面的强调医生的人文精神缺失。实际上,在讲人文主义的时候,也应该重视医生的“以人为本”、“天赋人权”和“自由主义”,即医生的专业发展,职业荣誉和个人成就也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因此,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包括医生和病人两个方面,在医而言是职业荣誉,在患而言是生命尊重。

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已经不成为重要的难题,但是人文素质的缺失、医疗条件局限和医患矛盾的恶化已经凸显为当代医疗系统的重要问题。教育探索与实践表明,在医生培养的基本阶段开展的人文精神教育,既符合时代要求,促进医学发展,又解决医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对于缓和医患矛盾的现状,促进医生职业发展,推动医学事业的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⑥

注释

① 文秋林.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4):204-205.

② 杨小丽,刘晓村.重塑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教育探索,2006(11):702-705.

③ 李芳,李义庭,刘芳.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10):66-68.

④ 莫碧珍.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与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8):9-10.

⑤ 吴平,李劲松,陈海燕等.医科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1672-1677.

医学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篇4

关键词:现代医院文化 医院精神 内在联系

医院文化是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在社会文化和现代意识下形成的具有医院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1]。而这三种文化都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分,医院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就加强了医院的文化建设。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实力,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的医院文化,对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优质高效地为患者服务,从而促进医院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4]。近年来,我院始终“以人为本”,在职工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方针,爱心仁术、情系人民的医院精神,做到精诚勤慈,永续第一的医院宗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树立医院精神,引导职工价值取向,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手段

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核心,也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任何国家和民族、任何企业,都需要自己的精神支柱,医院也是同样如此,但是医院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建成的,必须通过耐心、细致和不间断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逐步形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个别职工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见利忘义,不择手段的开大方,捞取回扣,更有甚者,收受病人红包。针对卫生界各种不正之风,医院通过职工大会讲,中层干部会议讲,科主任会议讲,学习相关文件,教育职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培育职工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全院提倡医院文化建设十大理念、培育五大文化及坚持四大发展意识,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有困难,找党员活动,窗口优质服务竞赛,建立“青年文明岗”等,教育职工决不能偏离社会主义办院方向,始终把握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教育职工以社会主义利益为最高准则,人人具有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医院坚持不懈地在全院开展方向、路线、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等教育,员工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并在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塑造医院形象,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步骤

现代医院在文化建设中,塑造自身形象,同样也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医院的社会形象是多年积累逐步形成的,它同样也是医院文化的一个客观反映。通过提出“与健康相约,增生命色彩”的服务理念、“运用人类先进的医学科技成果、尽我们的最大努力为病人解除痛苦,挽救生命,造福人民”的医院信条,“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院愿景,以及“对外不断满足患者需求,对内始终保持协调一致”的工作目标来加强医院的理念建设。强化了职工道德培训,从而在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成绩名列前茅。医院行为是具体指医院内部的具体动作,我院在“科教兴院的方针指引下,狠抓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实行“综合目标月考评制”,进行包括科室管理、精神文明、医疗文书、劳动纪律等项目的严格考核,做到有奖有惩,从而保证了医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科学、准确、规范、有效和安全;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要求所有的医务人员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上精益求精,开展多种学术讲座,新技术班、三基理论培训考核等;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3.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品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实施名牌战略,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样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院以科技为先导,以管理为基础,以人才为根本,以技术为依托,开拓创新,打造了许多自己的“品牌”,创建了省级重点学科、专科和多个市级重点专科,通过“品牌”的创立,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自豪感,振奋了医院精神,推进了医院建设。

4.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陶冶职工情操,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职工的文化体育活动,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院以工会为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又陶冶了医务人员爱院、爱岗、爱祖国的思想情操。同时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物质文化建设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实基础

医院物质文化也叫做医院的物质文明。它包括医院的就医环境,职工的生活环境以及职工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的建设等等,同样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12月1日我院在政府斥资建立的新地点正式投入营运,新的现代化医疗用房及内部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就医环境等等既增强了医院的发展实力和强劲动力,又增强了全院职工的自信心,对医院的整体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6.制度文化建设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

制度文化建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以文字形式对员工加以约束,并引导员工形成行为定式,把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变成可操作的制度形态。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

总之,现代医院的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标是一致的。只有把现代医院文化融入到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去,才能塑造极具影响的医院形象,光大医院精神,医院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医疗竞争中永保活力。

参考文献:

[1]解聪,万晓薇.医院文化重在建设.中国医院管理,2005;25(2):60.

[2]孙红,刘颖,任霞.医院管理者对医院文化取向的调查与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6:378-379.

[3]蒋卫,冯正.关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卫生资源,2007;10(1):13-14.

医学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篇5

科学教育是指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为主,培养科学精神,以发展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提高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为目的的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不同的追求,前者追求知识和智能,以理服人,后者追求感悟和情怀,以情感人;前者可以由学而会,后者只能由感而悟。科学教育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占有,通过教育活动获取知识为我所用,并改造客观世界;人文教育则强调知识对学生的浸染和熏陶,学生被感化影响,从而改变自身。震惊全国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就是缺乏人文教育的结果。

医学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三大部分组成。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在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在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中的作用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离开了人文精神的科学素质教育是一种片面的教育,而脱离了科学精神的人文素质教育,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一种基础性教育,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技创新素质、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还表现在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方面。

在生命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的诊疗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职业道德水平却不尽如人意。与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医疗道德中已引入了自主、竞争、平等、公平等思想观念,但同时其负面影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也有所抬头。不少医护人员对病人缺乏同情心,麻木不仁,生、冷、顶、硬、碰、推的现象随处可见。

由于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师多是在实验医学模式下教育培养出来的,其知识结构中存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缺失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对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自然很难做到在传播医学科学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渗透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而担任文科教学的教师又由于缺乏医学科学基本知识,在授课过程中也不能有效地渗透医学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课程的内容。因此就导致了医学生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

二、加强医学人才的人文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促进医学科学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

根据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在现阶段,尤其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要花大力气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便教育环境中的每一位师生员工,包括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的带教教师,深刻领会人文教育对于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融入教学、透进制度。同时也要注重医学研究生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层面的提升。更新观念,将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纳入整个医学教育学科体系之中,形成自然科学基础、医学保健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医学基础并重的新教育体制。并建立相应的教学与研究机构,以保证加强人文社会医学教学的实施。

教育界要在观念上,关注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以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并重,尤其是要把人文精神培育的意识贯穿到医学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整个的医学实践中去,重视人文精神在解决现代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学模式的真正改变,使得医学教育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二)加强受教育者对生命意识的教育,领悟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自古以来,我国传统医学就提到“医乃仁术”,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古希腊的希波拉底也在著名的“希波拉底誓言"中提出:“医学不分男女,不分贵贱,要为病人的幸福着想”。这都是指医学工作者在有高超的医疗技术的同时,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文责任。医学教育者不仅应该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还要培养入文精神。人文精神首先是“以人为本”,不仅要关心有疾病的人群,还要从提高人类整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去关心全人类的健康。牢固地树立尊重人、关怀入的意识,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医学院校不以培养经济学家为目的,但要使研究生掌握卫生经济的理论和方法。

医学人才要掌握社会预防的方法,通过社会干预、健康教育等途径,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医学教育要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要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只有二者并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工作者。

(三)把人文教育渗透到医学人才教育的方方面面

在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必须树立素质本位的和谐课程观,注重人文科学与医学技术教育相结合,在重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建设的同时重视人文课程的建设,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的职业品质。人文课程是一种精神性价值的载体。它不能被简单理解为音乐、舞蹈、历史等几门显而易见的课程。它应该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渗透于各学科之内,萦绕于各门学科之间,蕴涵于社会交往之中,在纯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也不无它的存在。通过开设专业文化课,让研究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历史、文化、发展前景等人文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加大专业的文化内涵,激发研究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夯实专业功底。

医学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篇6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229-02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S.E.Luria指出,“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文学,需要人文滋养。”由此可见,人文精神对于医学而言不可或缺。大学是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医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并乐于去自觉地逐步培育、逐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大学教育也应当把人文精神的培育提升至与医学专业性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学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把医学人文精神更深入地渗透到医学生的意识当中。医学技术迅速发展,却伴随着医患矛盾升级,医学生价值观缺失,医学意义饱受争议等问题日渐增多。很显然,这些问题都与当今医学人文精神的普遍匮乏相关。医学人文精神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探讨。

一、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1.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学难题得以攻克。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医患矛盾进一步升级。医患冲突已屡见不鲜,有的医患矛盾甚至演化为刑事案件。2013年3月23日,患者李梦南因误解医生的治疗方案,持刀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部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行凶,致使一名实习医生死亡,一名医生重伤。对于此类案件从医者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结于患者的无理取闹,而免于反思自己的责任所在。医生在医患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好的行医者应当看到这件事是在医患矛盾加剧的社会条件下发生的。一个医生医术再高明,只要他对患者态度冷漠,给他们以低人一等的感觉,那么即使他医治好患者,患者心理可能会对此不以为然,甚至仇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大医患矛盾。因此,医学人文精神在大学教育中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不仅能帮助医学生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也能让医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从心底关心患者、尊重患者,对患者施以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这样,患者才会感受到医生对消除病痛的期望,进而对医生充满信任和感恩,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医患矛盾随之化解。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能让医学生理智和深远地看待医患矛盾,真诚地为患者服务,长期遵循“所谓医者,仁字当先”的原则,让患者对医疗事业给予充分的信任,对不可避免的医疗事故能给予谅解,医患矛盾得以改善。

2.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对医学生本身也是一种动力,能够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对医学生本身也有很大的益处。学习人文精神不仅使医学生摆脱单调且枯燥的学习状态,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主动接受到更多有效的医学知识,还能让医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医学生“操作”的直接对象是人,因而决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对待医学应该严肃又严谨。通过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让医学生意识到,人人生而平等,对所有人的生命都必须认真对待。在治病救人时,要抱着是在拯救自己的态度,真正将治病救人作为行医者神圣的使命和职责。由此,医学人文精神一方面可以激励医学生长期地坚定地学好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医学生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心胸,能够随时以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为重,对于蝇头小利,该放手时就放手,坦坦荡荡,纯粹地完成行医者的本质工作;同时医学人文精神还能体现医学的真正目的――除人类之病痛,铸健康之完美。医学人文精神,能让医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服务的心态对待患者,取得患者发自内心的好评,这是医学人文精神赋予医学生的正确的态度,不是医学专业知识能够替代的。

3.医学人文精神对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医患关系这条鸿沟,追根溯源,应当归咎于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很多医生没有真正地关心病人,只知道什么样的病应该以什么样的手段和药物来治疗,出了医疗事故,一味地逃避责任。这样的医生,无异于自私自利的小人。患者不会认为这样的医生是好医生,只是被迫地接受治疗。这种情况下,医生有差错,患者就不单单会埋怨,还会追究医生的责任,事情势必会向着恶劣的方向发展。如果医患矛盾不能得到缓解,甚至进一步加剧,那么医疗事业势必会长期处于饱受争议的状态,医学的发展可能因此停滞不前。解决医患矛盾最本质的方法,就是提升医生的整体素质。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对素质的提升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各大医学院校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医生的整体素质才会提高,医患矛盾才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医学的发展才能更加顺畅。

二、提高医学人文培育的有效措施

1.增强人文精神的理论教育。大学教师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起着引导的作用。部分大学教师觉得人文精神是自然形成的,不需要引导,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医学生的人格类似于风筝,没有线的牵引,它的方向不可预知,这根线,正是大学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应该对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负责,教师的言行对医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教师首先要自身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政治课兼职教师就能灌输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因此,需要大学严格地选拔医学人文精神的授课教师,既要求教师有临床实践的经验,又需要教师对医学人文精神有深入的理解。在授课时,大学教师不应当把这门课当作简单的教学任务,而是设法把人文思想渗透到每个医学生的意识当中。同时,要让医学生对这门抽象的学科产生兴趣,教学模式应当有所突破,比如不再仅是单纯的理论讲解,还要求有活跃的课堂氛围。大学教师可以结合实例提出一些新颖的话题,鼓励医学生的积极发言或探讨,达到医学生互相学习、深入理解的目的。

2.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如果仅仅是课堂教学,医学人文精神仅仅会停留在认知层面上。只有把医学人文精神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使它在学生的意识中发育、成长、稳固。实践活动,既要考虑到在校时的课余活动,也要考虑到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关于课余活动,琴棋书画样样皆可,只要内容积极向上,各种形式的活动都值得提倡。真实地接触这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医学生劳逸结合有效学习,还能让医学生体会人文思想,热爱人文艺术,进一步地对医学理解、思考和创新。学校也可以经常组织义诊活动或见习活动,尽量让每个医学生都能参与,让医学生更进一步地接触医学,学习带领老师与患者沟通的方法,体会感人的细节,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情感等,为今后处理好医患关系打下基础。在假期,老师可以带领志愿者参与“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跟随教师做实地调研,了解患者的家庭生活,体会他们生活的不易,培育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这些实践活动,都会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起到很大的作用。

3.完善学生评教和对学生人文精神考核的体系。检验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成功与否,需要完善学生评教和对学生人文精神考核的体系。教师方面,应该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教师不仅需要接受上级的突击检查,还应该要求多听高级医师的讲座,发表自己对医疗事件的看法。教师除了接受上级领导的考核外,还应当接受学生的考核。考核方式不单单是调查问卷,还应当有对学生的随机取样的口头评价。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考核。对于学生,应当有医学人文精神方面的考核。理论上的知识考核必不可少,课余活动的综合表现也应当纳入其考核的范围。只有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考核通过了,医学人文教育才算得上成功。

总医院的孟庆教授说到:“卓越医师有别于优秀者,除了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大家风度。这提示临床医师的培养需要加强综合素质方面的训练,如艺术修养、渊博学识、哲学思维和心理素质等。”他强调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关系到医患矛盾的改善、医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和医学未来的发展。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本文从教学方面、实践活动方面和评价体系方面提出了提高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措施。希望各高校能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同时可参考本文提出的方法来有效提高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我们希望未来的医生具备深厚的医学人文精神,还原医学应有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孙宏亮,姜兰姝,宫福清,高坤.青年医生培养中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及措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06)

[2] 唐耀华,蒋晓俊.培养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J].南方医学教育,2010(04)

[3] 夏雨晴.医学专业研究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其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6(11)

[4] 唐齐佑.浅谈如何培育医学人文精神[J].亚太教育,2015(08)

[5] 刘阳晨,洪静波.探析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回归[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05)

[6] 文秋林.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04)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作者简介:姜艳(1981―),女,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级职称;陈琴(1996―),女,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2015级1班学生。]

医学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篇7

[关键词]中医学;人文精神;淡化

[作者简介]朱翠贞(1971—),女,江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张卫平(1972—),女,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江西南昌330004)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学融入中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研究”(JC1438)

古今中外,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实现阶段性的跨越,医疗机构有着过去无法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但在人文关怀方面却饱受批评。中医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医乃仁术”四字足以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底蕴。近年来,中医学人文精神也在淡化。

一、中医学人文精神淡化的成因

中医学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其“以人为本”的贵生思想、“仁爱救人”的崇高品格、“济世救人”的善行,“治未病”的养生术,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人文精神在医学本身、医者素质与行为的具体表现。[1]有观点认为当前中医学人文精神已“缺失”,我们认为是“淡化”,淡化的成因有下。

(一)社会转型

中医学人文精神的淡化,与当今的社会转型有着极大的关系。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引发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与过去相比,物质利益首位、功利主义至上、享樂主义盛行、社会责任感弱化。社会转型期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包括从事中医工作的相关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追求个人利益、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忽略人文关怀,淡化了中医学“天然”具有的人文属性。同时,患者因社会变化观念随之改变,加上信息不对称,在技术上和道德上对医务人员有过高要求,医方为自保,会弱化人文关怀。

(二)医疗卫生体制变迁

按说,中医单凭“望闻问切”,就比较有人情味。然而,每次面对病人,既要检验医生的专业技术,还要考核医生的经济核算能力,尽可能使自己和医院的利益最大化。我国当初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趋势是政府逐步减少对医疗卫生支出,鼓励医疗机构通过临床医疗服务,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医疗机构则按国企改革方式,采取科室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开单提成的做法,并对医护人员实施激励机制,导致医疗机构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面对病人时,不再以病人为中心,把创收和效益放第一,必然淡化人文精神。

(三)技术导向

西医传进中国后,用西医的科学标准来注释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中医地位日渐衰落。然而,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具有包容性。西方不承认中医的科学性,但中医渐渐接受了现代医学的技术,在“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之外,运用了多种技术。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的医者行为和医患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断更新的诊疗技术导致医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而不是在病人床边聆听病人的陈述和与病人交谈。[2]中医的医务人员大量运用技术,无形中会弱化中医学天然具有的人文精神。

(四)教育缺失

“人文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除了环境的熏陶、实践,还需教育。首先,国学教育的缺失。国学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却因近代东西文化碰撞中衰落,国学教育一度在我国各级教育退出,包括与国学无法切割的中医学教育。其次,人文科学知识教育的缺失。现在许多高校注重人文素质教育,但开设的人文科课程比例太少。中医院校在高等教育大环境下,也是如此。拿我们所在的院校为例,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学时分配中,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占72%左右,通识课程占28%左右,人文科学课程又主要包含在通识课程的思想政治类课程中。

二、弘扬中医学人文精神的意义

探究中医学人文精神的淡化,是要弘扬中医学人文精神。

(一)有益于医者个人素质提升

弘扬中医学人文精神,有益于医者个人素质提升: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医者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专业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医者理性面对自身的内心世界,如何为人、做事、面对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中医学人文精神淡化,是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并因医方的强势地位,不太关注医者自身的压力、矛盾、困惑。实际上,每位医疗工作者除了是医方的一员,面对患者,还要面对自身的工作、生活及其他。弘扬中医学人文精神,医者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从中体验到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境界,并从灵魂深处获得幸福。

(二)有益于患方

弘扬中医学人文精神,信奉“医乃仁术”信念,让患者在充满仁爱之心的医疗环境中,有益于病情的恢复,甚至有利于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中国自古就把医学定义为“仁术”,晋代杨泉在《论医》中写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并要求医者对病人要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做到“普固一等,皆如至亲。”“仁爱救人”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崇尚的精神,也是中医学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三)有益于中医药事业发展

从事中医的医者,除了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还需学习中医药文化,实践中弘扬中医学人文精神,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张效霞先生曾指出:“研究中医药文化,就是以中国哲学、文学、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为对象,研究中医理论与发展规律、中医名家学术思想、中医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以及名家风范……从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3]

(四)有益于推进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

人文精神,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本身的发展为终极目的。[4]弘扬中医学人文精神,不仅仅指向医方,还是全社会的。每个人、每个群体是被现行制度塑造的,又可以塑造制度。当今中国已不是传统的农业社会,现代中国的健康事业需要中医药有新的运行模式,这就需要在推进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过程中,弘扬中医学人文精神,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真正实现对人的关愛和尊重,构建和谐社会。

三、扭转中医学人文精神淡化的途径

中医学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倒逼中医学人文精神淡化现状的改变。

(一)拓展中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西医进入中国后,才称之为“中医”。传统的中医学人文精神如前所述,“医乃仁术”是其精髓,“以人为本”、“仁爱救人”、“济世救人”、“治未病”是其具体表现。进入21世纪,如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发展中医药事业,也要拓展中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理顺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融入科学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的核心理念。

(二)加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

2016年底,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有利于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鉴于中医药的实际弱势地位,还需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度、财政上的大力扶持,协同相关部门及行业支持中医药事业,不断优化发展中医药的环境。

(三)倡导中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首先,加强中医学各层次的国学教育。因国学教育在中国的断层,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民众,也未能接受简单全面而系统的国学教育。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只有掌握国学精髓,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中医学人文精神。中医院校的大学生、教师,医者及相关人员,都需接受一定的国学教育。其次,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学人文精神的相关课程。当前许多高校的通识课主要是思想政治课程,人文精神教育不完全等于思政教育,还要开设更多的人文类课程。再次,医者继续教育中要包含中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医者经常参加各种培训,但主要是技能层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将人文精神的不同内容融入继续教育中。

(四)全面弘扬中医学人文精神

对大众而言,往往只想到医者需要弘扬中医学人文精神。其实,对于曾经是医学生的医者来讲,大多怀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去治病救人,只是在实际工作中,慢慢淡化了内心的信念。因而,要全面弘扬中医学人文精神,不仅仅是医者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实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的理念,医疗科研者在发明创造中也要倾注这一理念,政府部门管理者在医疗卫生制度的制定及规划过程中更要遵循这一理念,唯有如此,才能营造一个良性的人文环境,医者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于百姓的健康。[5]

[参考文献]

医学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篇8

[关键词]白求恩;精神;时代价值

引 言

白求恩是加拿大的共产党党员、胸外科专家;1938年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11月不幸病逝。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为其举行追悼大会,亲笔书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并于12月21日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编辑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后来编入《选集》第二卷。在文章中这样评价白求恩:“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号召每个中国共产党人都要学习他的光辉榜样,他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永远是人类最美的精神[1]。

一、白求恩精神的形成

(一)青年时代的艰辛经历,是白求恩精神形成的基础

白求恩的祖父是多伦多市的三一医学院的创办人之一,是有名的外科医生,他对医学事业有很严肃的态度和顽强的探索精神,这些都深深的影响着白求恩。在少年时代,白求恩就以祖父为自豪,并立志要成为一名最优秀的医生。白求恩的少年时代,父母收入非常的低,他和弟弟上学的学费都拿不出,这些生活的苦难和艰辛促使他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卖过报纸、做过轮船的烧火工、当过食堂的招待员、报社的兼职记者以及乡村的小学教师。在1911年,白求恩在阿尔戈马区丛林里当了一年的伐木工人,在那里教移民的工人英语和其他文化课,结识了许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工人群众。他在后来给弟弟的书信中写到:“我和工人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和他们在一起,我感到青年人的轻浮在我身上减少,我学会思考关于‘社会’这个字眼了。”这些艰苦的经历,为白求恩为广大的劳苦群众服务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是白求恩精神形成的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 年爆发,白求恩参加了加拿大的远征军,去了欧洲的战场。因为亲身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他开始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腐朽本质。1935 年的 8月他应邀到苏联参加了国际的生理学大会,在苏联,他看到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会对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有巨大的促进,也发现了医务人员的真正的道路。在同年的11 月,他成为了加拿大的共产党员。以后,他又参加了西班牙的反法西斯主义的正义的斗争,并且公开揭露了法西斯的残酷暴行。一个国际的共产主义者的正义思想和行为也开始显现出来,他下定决心用自己丰富的医疗知识和精湛的技术,为世界上大多数的人谋利益。

(三)白求恩精神形成的动力是支援抗战的伟大事业

1938 年的1月,白求恩来到了中国,他被中国共产党的热爱祖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以及团结、无私的高尚品德深深的感染着。白求恩受晋察冀边区的艰苦战斗经历的进一步锤炼,使他更加懂得了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明精湛的的外科医生、不屈不挠的反法西斯斗争的战士和坚强奋斗的共产党员。他曾说过:“我万分的幸运,能够来到你们中间,与你们一起工作”。他在逝世的前一天给聂荣臻司令员的书信中写到:“最近的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抗日民族战争,是白求恩精神的形成和臻于完善的重要客观条件。

(四)与传统医德的紧密结合,白求恩精神得到了升华

广大的医务工作者自古以来就一直从事着保障健康、治病救人和延长寿命的神圣职业。廉洁行医,自觉遵纪守法,不谋求个人私利,一视同仁,是千百年来的医学家遵守的基本医德规范。白求恩不但对医疗工作十分负责任,还对同志和人民极端地热忱,这也正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德。白求恩精神是白求恩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升华,这已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为了一体,在广大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成为了一种最伟大的人格力量。

二、白求恩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忠于职守、献身科学,毫不利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白求恩抛弃了舒适的生活和丰厚的待遇,投身于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不管在何时何地,只要有需要救助的人,他都以赋以其深厚的感情和态度。这种对人民大众的满腔热情和毫不利己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崇高的赞誉。白求恩一生都恪守着这样的信念,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如今,我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就是必须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其最高的标准,始终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光大白求恩精神的最根本和内涵。

(二)团结互助,恪守医德、极端负责、救死扶伤的精神是白求恩精神最显著的特点

白求恩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的修养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体现,是救死扶伤、极端负责的体现。白求恩先后获得了英联邦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美国胸外科学会正式会员和该学会五人理事会理事等头衔[2],但他丝毫没有谋取任何私利,而是凭借着他精湛的医术为广大人民尽全力的工作着。

(三)尊重科学、严谨求实,钻研医术、精益求精的开拓创新精神是白求恩精神最突出的标志

白求恩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探索、钻研和创新,在医学领域,取得丰厚的硕果。他说:“医生要有一颗狮子般的心,一双巧妇的手,也就是说,必须胆大、坚强、敏捷、果断,但同时也得对病人和蔼、体贴[3]”。他发明了新的人工气胸器械和肋骨剪,创造了胸膜涂粉法,被誉为当时的军医界最伟大的创举,当时他发明的医用手术器械和创造的医疗方法,在世界的医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他还完成了重要的著作《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一书,被赞为“他一生最后心血的结晶”。

三、结语

白求恩精神的丰富内涵是一份宝贵财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具有白求恩精神,关键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真理,树立理想信念,“白求恩精神是比铀更贵重的元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燃料的”(聂荣臻元师语).当前,我们要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共识。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必将更好地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闫玉凯,论白求恩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时代内涵,思想政治研究,2009.3

[2]包耀法,论白求恩精神,科教文卫,1995.1

[3]周淑霞,略论弘扬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性,思想政治工作,2000.3

上一篇:土地规划信息范文 下一篇:预防医学研究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