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质控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13 16:46:58

医学质控管理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装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76-02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成为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地用于临床。目前,我国医疗设备总值已超过5000亿,并以逐年5%~10%的速度增长[1],为了保障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消除因设备失准造成的医疗事故隐患,2006年,总后卫生部在部分医院组织了质量控制管理试点工作,并逐步向全国军队医院推广。目前,质量控制工作己成为当前医疗管理中倍受关注的领域之一[2]。按照总后卫生部门的要求,我院计量站于2008年起全面开展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每年为全院检测5000余台医疗仪器、设备,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发现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才能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3]。以下是我站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的方案,供大家参考。

1 计量站推行质控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

1.1 质控管理意识不强 在医院推行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仅仅依靠计量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由于机关不了解质控管理工作的内容及意义,没有引起重视,无法直接参与,使质控管理工作局限于技术检测层面,没有上升到医疗质量安全的高度,因为计量站缺乏机关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科室推行质量管理工作时遇到了许多困难。

1.2 人员培训机会较少 计量站每年要检测5000多台计量、质控仪器、设备,工作量大,人员少,仅有四名计量员,每人需承担三项检测工作,而被检设备的种类多,操作复杂,如麻醉机、电刀、X线机等,由于检测人员每年仅有一次短期培训机会,实践经验少,加上对被检设备缺乏深入的了解,遇到具体问题,往往难以准确判断合格与否,影响了检测的质量。

1.3 科室配合不利 科室以医疗工作为主,医务人员缺乏对质控管理工作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医疗设备的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安全。所以有些科室以设备正在使用为由拒绝检测,有些科室新购设备不经检测就给病人使用,有些科室设备出现故障维修后,不经检测就再次使用。这些现象都导致了医疗设备质量无法保障,而计量站也无法控制,为医疗质量的安全埋下了隐患[4]。

2 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2.1 管理模式 由于医院计量站承担着全院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和检测任务,其管理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针对质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院经过多次考察和认真研究,制定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即将质量控制管理纳入医院的医护质量考核中,计量站有权对不按时参加检测的科室扣分,直接影响到了科室的经济收入。经过两年的实施,质控管理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2.2 模式的特点 该模式具有权威性、整体性,将质控管理纳入医护质量考核,使质控管理工作具有权威性,促使科室主动配合计量站做好本科的质控管理工作,也便于机关在听取计量站汇报时,掌握全院的质控管理工作,从而更快地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这一管理模式的目标是:保证医疗设备的量值准确和质控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保障临床工作人员使用合格的医疗设备为患者服务[5]。

3 管理模式取得的效果

3.1 下科扣分从多到少。09年6月,我院开始实施质控管理模式,在第一次下科检查中,扣除9个科室370分,从扣分情况可以看出这些科室对质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通过扣分,科室开始重视质控管理工作,并积极配合计量站做好各项检测和管理工作。经过半年下科检查,质控考核的扣分越来越少, 09年10月,出现了零扣分的可喜现象,说明质控工作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科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科室管理从松到严 质控管理的范围涉及53个科室,14种、5000多台件仪器、设备,而且由原来的单一年检,发展到新购、维修后、年检为一体的质量控制工作。目前,计量站有5名工作人员,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必须依靠各科室的严格管理和积极配合,按时送检、报检,计量站才能及时检测,保障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自从将质控工作纳入千分制考核后,各科室的质控管理工作,从松散到严格,从被动接受检查到主动自查,发生了质的变化,为我院的质控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人员责任心增强 质控检测和管理的工作量大,人员少,被检设备的种类多,操作复杂,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很高。通过医护质量考核,检测人员意识到要想做好质控工作,必需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检测和管理水平,这样才能适应医院的快速发展,为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把好质量关。目前,检测人员已经形成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勤学好问的好风气,为计量站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总结

质量控制工作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将质控工作纳入医护质量考核这一管理模式经过实践,证明适合医院质量安全管理,不但提升了计量站地位,也确保了医疗设备安全使用。当然一个好的管理机制还需不断地完善,才能有效地控制医疗设备使用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的地规避医疗风险[6]。

参考文献:

[1]马巧云.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8,30(3):211-213.

[2]黄勇.医疗服务中的全面质量控制[J].西部医学,2007,19(3):488-489.

[3]郭赤,米永巍,李怡勇. 军队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现状、原因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1):114-115.

[4]田林怀,陈爱华,高磊.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刍议[J].中国医学装备,2011,7(5):27-30.

[5]戴捷,冯璐琼,苏磊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模式[J].中国医学装备,2011,77(1):32-34.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分组式管理;护士;质控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8-25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and supply room the best metho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and supply room,the group management mode was used, that was,quality management team,equipment management team,business learning management team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team 4 team management were established to manage them. Results The effect of group management model was more ideal on incidence rate of aseptic package,the satisfaction of other departments to the work of the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room,the experience of nurses in the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department in 4 aspects,compared with non group management mode. Conclusion The group management model in disinfection and supply roo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quality.

[Key words]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room;Group management;Nurse;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自1988年我卫生部第一次颁发《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以来,各卫生部门和医疗结构均十分重视院内消毒供应室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人员对感染控制的理念也在不断提高[1-3]。为了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我院对全体护士采取分组式的管理模式,效果较为显著。分组式管理模式与以往的管理模式有本质的不同,如消毒供应室以往的管理模式以护士长一人管理为主,随着护理工作复杂性的提高,护士长的管理工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分组式管理模式与之不同,首先根据消毒供应室主要的工作情况和管理需求,分为质控管理小组和设备管理小组多个小组,再选择适宜的护士担任组长进行管理,以此分担护士的管理压力,同时提高管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2月~2017年2月,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参与参组管理模式的15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3.6±5.6)岁。其中本科学历护士12人,专科学历护士1人,中专学历护士2人。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4人,主管护师7人,护师4人。

1.2 分组管理方法

1.2.1 质控管理小组 质控管理小组有1名组长和2名组员组成。在人员的选择上,以工作细心和年长的护士为主要人员。组员的主要工作是对护士工作进行适当的监督。因为消毒供应室具体可分为器械物品回收、分类浸泡清洗、无菌物品的发放和存贮等等。虽然以上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但由于工作内容较为复杂,需要护士长时间集中精力完成,若护士出现精神不集中等情况,很可能出现错误。因此质控管理小组组员每日对护士的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在抽查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监督管理效果,首先明确指控小组成员与护士是平等的协作关系,即质控管理小组的组员是为了提高护士工作质量,而开展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另外在抽查时,要求检查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发现问题要即时告知相关责任人,共同对问题加以解决。组长的工作与组员有所不同,其工作任务如下:(1)制定质控管理的规章制度;(2)以星期为单位,组织全体护士召开质控管理总结会。会议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根据质控管理组员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另一方面是征集护士对指控管理方面的意见,其中即包括具体的管理方法,也包括指控管理小组组员在工作时出现的不足,以提高质控管理小组的管理质量;(3)以星期为单位,到手术室和主要的临床科室进行走访,了解其他科室对本科室工作的满意程度[4-7]。

1.2.2 设备管理小组 消毒供应室内有大量的设备。随着设备运转时间的增加,故障率逐年递增。因此成立专门的设备管理小组,小组由1名成员组成。主要工作为:(1)以星期为单位,定时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转情况,和即时排查安全隐患[8];(2)整理各种设备的院内器械科维修人员和院外厂家的联系方式,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与相关人员沟通;(3)与护士长和科室主任共同探讨现有设备的剔旧和新设备的引进计划。

1.2.3 业务学习管理小组 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虽然以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为主,但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将会对全院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科室护士的工作能力,成立业务学习小组。小组由1名成员组成。在人员的选择上,选拨业务能力最好的护士担任。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以月为单位,在科室内选择各类操作优秀的护士单位培训教师的角色,向全体护士介绍工作经验和方法,并采取演示法,进行具体的教学指导[9-10];(2)与指控管理小组组长联系和沟通,根据指控管理小组在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由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教育[11-12];(3)负责科室护士外出培训的相关工作。培训工作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培训2种。主动式培训就是业务学习管理小组定时征集护士护理工作方面的培训需求,然后积极的与院内外相关单位进行联系和沟通,为护士的培训学习搭建桥梁。被动式培训工作就是广泛收集院内外的培训信息,在科室内,根据护士的表现和能力,选择适宜人员参与培训。

1.2.4 科研管理小组 在护士群体中,科研工作可以说一个薄弱环节。这主要是由于护士的学历较低造成的。如与医生比较,护士的学历主要为本科和专科为主,而医生以研究生为主。二者不仅仅在学习时间和知识量有所差别,更主要的是医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导师会对其科研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当医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科研基础。而在护士在专科或本科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该项能力的培养几乎为空白。科研能力对护士临床工作具有指导的意义和价值,因为需要采取成立科研管理小组,对护士的科研能力进行培训。在科研小组成员的组成上,由4名副主任护师组长,按着每名组长负责2~3名护士的比例,分别成了4个科研小组。各小组共同探讨科研工作的计划[13-14]。当计划制定完成后,组长定时检查组员科研工作的完成情况,遇到问题即时加以纠正。

1.3 观察标准

实施分组管理前后,分别从无菌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管理模式的体会和护士科研能力四方面进行评价。在无菌器械包缺陷方面,主要包括包缺物品、包装装掉帖、外包装松散和湿包等;在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满意度方面,选择手术室等科室37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种,总满意率为前两者之和[15];在对管理模式的体会方面,结果分为好、较好和一般3种,总满意率为前两者之和[11];在科研能力方面,分为具有科研工作思路和开展科研工作情况两个方面,每项均包括良好、中和差3个等级,良好率为前2项之和[16]。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分组管理前后无菌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比较结果

在采取分组管理模式前后,消毒供应室无菌器械包的缺陷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采取分M管理模式前后,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护士对管理模式的体会调查结果

在采取分组管理模式前后,护士对管理模式的体会调查结果在满意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护士科研能力调查结果

在采取分组管理模式前后,护士在具有科研工作思路和开展科研工作情况两方面的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以往消毒供应室采取的管理方法以护士长管理为主,近年来,由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内容日益复杂,工作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使这种管理方法的瓶颈凸显。采取分组式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如根据消毒供应室具体的工作需求,分为质控管理小组、设备管理小组、业务学习管理小组和科研管理小组4个小组。每组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和管理效率[17]。

在分组式管理模式实际的应用效果方面,如以本次管理实践为例,分别从无菌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管理模式的体会和护士科研能力4方面进行比较,采取分组式管理后,均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效果。如在无菌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方面,在未开展分组式管理模式前,缺陷发生率为1.13%。开展分组式管理模式后,缺陷率降低为0.07%,进一步为其他科室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保障;在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方面,开展分组式管理模式前后,满意度分别为72.97%和97.30%,有效树立了消毒供应室良好的服务形象。另外护士普遍反应对分组式管理模式为护士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管理和工作环境,科研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可见在消毒供应室开展分组式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值得其他医院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香娥.加强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446.

[2] 惠玲.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4):111,113.

[3] 陈碧红.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2):214-216.

[4] 马丽明.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8):169-170.

[5] 冉秀云.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吉林医学,2013,34(11):2164-2165.

[6] 徐艳梅.基层医院供应室人员个性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835.

[7] 陈红.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全科护理,2011,9(2):537-538.

[8] 素珍.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6):113-114.

[9] 李秋玲.试析消毒供应室潜在的风险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120-121.

[10] 石晓萍.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105-106.

[11] 陈柳琴.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36):130-131.

[12] 沈秀珍.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19):100-101.

[13] 曾月莲.县级医院供应室开展科研的现状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33-34.

[14] 杨红叶.护理科研管理流程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内科,2008,3(1):121-123.

[15] 王香莲.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问题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16):182-183.

[16] 张凤娜.细节管理引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9):42-43.

[17] 孙启云.细节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67-68.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第3篇

数字化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涉及设备性能、安装调试和使用管理等多个环节。我们分别采取购前质控、安装质控和使用质控等多环节进行质量管理。

1.1购前质控成立设备购进论证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放射科技术骨干、设备科技术骨干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主任组成。临床科室根据医院发展需要提出要求和建议;设备科组织相关厂商集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产品介绍;小组成员对所购设备档次及主要技术要求达成一致意见,形成设备论证比较表,由设备科统一完成标书上网招标。此过程主要目的是确保购进质优价廉的数字化影像设备,并确认与影像质控有关的主要技术指标。

1.2安装质控设备安装前由设备科统一协调对拟安装机房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特别强调的是机房改造除满足射线防护标准、严格按要求施工并验收外,应同时做好设备使用人员的基础应用培训,确保其能独立完成各项检查工作。此阶段的重点是确保设备达到使用精度、所需功能完整安装、使用者操作熟练,为后期使用质控打好基础。

1.3使用质控在以科主任为组长的质控小组的统一管理下,每台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制作管理卡片附于设备上,确保规范操作,严格要求。在日常质控管理中,每周对设备使用状况及技术质量巡查,根据不同的设备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及校准,并做好设备使用及维修记录,以保证设备高质量完好运转。

2结果

通过多年的质量管理,我科的数字化影像设备使用的完好率达98%以上。规范化的管理结合设备的高质运行,确保提供优质的图像,进而促进诊断质量的提高。几年来我科未发生重大医疗差错和事故,甲级片率达98%以上,在历年的各项医疗质量检查中均获得了好评,这为我科和临床科室的科研与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设备基础,极大满足了临床及患者的需求。

3讨论

3.1影像设备的更新促进管理理念的改变

1896年伦琴发现X线,促进一个新的学科———X线诊断学(放射诊断学)的诞生,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初期,CT的出现宣布了影像数字化新时代的到来。随后,MRI、CR、DR设备的临床应用,使影像学科由模拟时代走进数字化时代。影像学科的最基本特征是诊断的基础依赖于图像质量。图像可以定义为通过某种介质再现的景物信息,其中的关键词为“介质”与“再现”。传统影像设备与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基本区别在于二者的成像方式与成像介质的不同:①模拟影像由连续的成像动作产生,数字化图像是由采样和量化的成像过程所产生;②模拟影像的存储和显示都是同一介质———胶片,数字化影像由光盘、磁盘或服务器等存储设备进行存储,由显示器或胶片显示,存储和显示并不是同一介质;③二者在图像显示的动态范围、空间和密度分辨力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性和差异。由于成像方式与成像介质的不同,导致传统影像设备与数字化影像设备从设计原理到使用规范均有极大差异,因此,影像原有的管理措施已不适应数字化设备的管理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管理理念。

3.2数字化影像设备质控管理内涵

数字化影像设备质控管理内涵尚未见统一标准。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及相关文献,认为数字化影像设备质控管理应包括:购前质控、安装质控和应用质控三大模块,以及基于上述过程的质量持续改进等。

3.2.1购前质控购前质控也可理解为源头质控。放射科是一个设备依赖性科室,设备的质量好坏决定了图像的质量好坏,而图像质量最终必将影响诊断质量。因此,在设备引进前论证阶段的源头质控尤为重要。除了考虑设备的实用性、先进性,以及满足临床需求外,一些影响影像质量的关键技术参数,如成像的动态范围与曝光量响应(输入/输出关系)、噪声与SNR(典型表达为噪声功率,或者威纳频谱)、空间分辨力与调制传递函数(MTF)及量子检测效率(DQE)等应是关注的重点。

3.2.2安装质控设备安装前,应根据厂商的具体安装要求对机房等做好前期准备。一些细节,如制冷等,不仅影响图像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设备的使用期限。安装期间,对设备使用和/(或)管理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全程陪同,一是可保证与院方相关部门的有效沟通;二是可及时掌握安装进度和解决安装期间可能出现的、影响设备后期使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督促厂方工程师按安装指南逐条调试,并对院方标书注明的关键技术要求现场测试,调试完毕采取相应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对所购设备进行电气安全和设备性能的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以确保所购设备的性能指标符合相关的标准。

3.2.3应用质控岗前培训非常重要,在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应先对操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基本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如应急开关位置、防护注意事项等)、某些特殊功能的适用范围,培训合格后方能操作设备。设备投入使用后,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操作,根据不同的设备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质量跟踪,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及校准,定期请计量及射线防护检测部门对设备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求以最小的剂量,最佳的图像,满足临床诊断。

3.3维修、保养的重要性

任何设备均有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因此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和使用率,在设备论证阶段应了解厂家的售后服务质量,并在标书中明确注明售后要求。进入临床使用后,除了每天检查设备使用环境是否达标外,还应做好设备发生故障时有关信息记录,以及维修记录,并做好定期校验和保养工作,以保障设备高质量的正常使用。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医学影像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影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优质的影像质量,就必须加强影像设备管理。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的普及,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转变管理观念,不断提高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质量管理,为设备高质量的使用提供安全保障。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究;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临床免疫检验;应用

临床免疫结果在分析之前,对其开展高质量、高标准的免疫检验管理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偏差[1],从而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实际临床免疫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研究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标本,分别进行分组免疫检验控制和管理工作开展,对比两组标本质量控制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异指数变化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进行研究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标本,每组各100例。男120例,女80例,年龄27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47.70±4.33)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免疫检验方式,实验组采用质量控制管理免疫检验方式,第一,检验前质控管理。在开展免疫检验工作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采集标本时间、采血姿势、止血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2],进一步对抗凝剂的使用情况加以科学分析和认识,收集测定治疗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的标本,在采集过程中一定要对收集时间加以准确记录。之后对温度计、稀释棒等临床免疫检验仪器、设备等进行科学核定、校正、检查,在选择仪器设备过程中需要保证慎重,同时对于各个相关设备的功效进行准确把握,确保仪器设备、试剂等的安全科学使用。

第二,检验中质控管理。在开展检验工作过程中,需要对质控样本做好相应的管理和保存工作,基质和待测标本保持一致,稳定且均匀使用,同时待测浓度需要保持和联创实验水平相一致,这样就可以保证严格的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和开展检验工作,对于不存在已知感染危险的情况,需要对其预期结果加以科学预测和准确确定[3]。

第三,检验后质控管理。在对检查结果审查过程中,一旦存在任何异议,需要及时的将其送往检验科室进行和对检查,进一步对检验结果加以保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

2.结果

质控前后两组检验标本的INS、AFP、Ca199、Ca125、CEA、Lab以及甲状腺功能检测七项相关指标的变异指数结果都发生了明显下降,前后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开展免疫检测工作,在检验工作时,加强对检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可以保证采血姿势、采集时间等各项指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进一步降低相关因素不良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临床免疫检验标本采集、仪器设备试剂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都会对科学质量控制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力,因此加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有助于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琳.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探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4):522-523.

[2]董力.探讨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分析[J].医学信息,2014,(19):512-512.

[3]马冲,寇红伟.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实施内容与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9):55-56,57.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第5篇

一、建立医院临床中医质控工作制度

(一)按照《XX中医院工作制度》和《XX中医院质控管理条例》,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各项工作的质量控制,切实抓好质量管理工作。

(二)定期参加各科综合查房,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工作质量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交质控委员会讨论处理。

(三)不定期检查各科室的医疗文件书写质量,不断提高医疗文件书写水平。

(四)每月将发现的问题提交质控委员会,将质控委员会研究讨论的处理意见以书面形式发至各有关科室,并提交财务科进行质控扣罚。

(五)将每月检查发现及处理的情况按季度汇总,以通报的形式发至各科室。

二、完善医院临床中医质控措施

一是明确全员参与的质控思路。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和医院自身的发展,结合中医药自身发展特点,要明确全员参与的全方位质控模式,全体员工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做到周讲评,月小结,季分析,使全员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在全院上下形成一种人人讲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同时,广泛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比武,强化年轻护士的教育培训,逐步推进专科护士培养,组织开展西学中班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增强各临床科中医药参与的意识和效果。

二是建立全方位的医疗质控体系。推行和建立符合医院院情、适宜的临床路径和中医单病种诊疗规范,强化诊疗环节质控;在护理质控中贯彻PDCA循环思想,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以急诊医生准入管理为试点,制定和实施重点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标准,丰富完善质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输血、抗菌药物使用、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等专项质控管理。强化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形成由质控委员会——专业管理组——业务科室组成的三级质量管理网络,并成立医患结合的质量管理组织,通过医疗后服务信息平台及建立意见箱、病人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和建议,重视病人的满意度评价,使质量管理得到持续改进。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药房;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86-01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医中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中医药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草药是中医治疗中的重要依托和手段之一。中医治疗中所用中草药的质量对治疗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中草药因生长环境、采集时间、炮制工艺的不同药效也不尽相同[1-2]。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中药房质量控制的复杂性。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临床认为中药材必须在特定的地理、温度、光照条件下生长,按照要求采集和炮制才会具有特定的治疗效果。所以中药采购中必须严把质量关,以确保所采购的中药质量达到临床用药要求。重要质量控制主要是指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对中药饮片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中药饮片是指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其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中药材、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饮片[3]。

1中药质量管理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目前我国中药生产、销售、炮制中主要依据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有《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PP)》。其中《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中收载了500余种中药材的炮制规范,对统一中药饮片炮制标准,规范中药饮片的炮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技术在中药饮片炮制和质控中的应用,我国中药质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各种质控指标得到量化和细化。

2中药房质控要点

2.1采购中的质控及管理:(1)产地因素:环境因素在中药材的栽培和生长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性,因此,中药的采购中必须对目标药品进行产地鉴别,采购原产地的地道药材,满足医院临床用药需求,同时应确保采购药品在栽培过程中免受污染,以免对用药者造成不良影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采集因素:不同药品入药部分不同,所以对采集时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叶类药材应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采集;而根和根茎的采集应以二、八月为佳。所以中药房质控管理中应重点进行监控鉴别,避免采集时间不和要求的药品进入用药环节。

2.2加工炮制质控管理:中药饮片的炮制工作是药材进入临床应用前的重要工序,对饮片药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未经炮制的药材往往无法达到应用要求,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常导致临床疗效降低,甚至失效。所以中药房的质控管理中必须重视饮片炮制中的质控管理,确保进入临床的每位药材都是经过合理炮制加工的合格药材。炮制是药材在应用前必需的加工过程,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药效[4-5]。但目前饮片的加工炮制普遍存在问题:(1)监督工作人员按照要求炮制原料药材;(2)严格按照规定对原料药进行切片、段、块、丝等;(3)饮片炮制不得法,质控不严格。应对措施:对药房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严格抽检药品,对初加工和炮制不合格的原料药要坚决销毁,避免进入临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3包装和储藏中的质控管理:以往对饮片的包装、标识不够重视,认为对药物药性影响不大。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在中药质控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因包装储运不规范对药品造成的污染等干扰作用不容忽视。储藏条件是影响饮片质量的一大因素,如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虫害、鼠害等,都会降低饮片的质量[6]。

3中药房的中药质量管理分析

3.1中药的品种选择:首先必须确定是否为“正品”,即原植(动)物和药用部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反之,则为混淆品。如人参,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效。从多年药品检验工作中发现,人参伪品常见野豇豆(豆科)、栌兰(马齿苋科)、华山参(茄科)、商陆(商陆科)、紫茉莉(紫茉莉科)等,均不含人参的活性成分,而且华山参、商陆还有一定的毒性。其次,应区分“正品”与“习用品”。由上可知,中药房必须加强中药材真伪鉴别,确保中药质量[7-8]。

3.2中药的进货渠道选择:中药不能随意地在市场上购买,特别是中药饮片更应该选择合法的供货单位主渠道进药,以保证药品质量。中药房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药品管理制度,对种类庞杂、名目繁多的中药进行科学的管理,按需采购药品,进货渠道正规,保证药材地道,进货厂家都是通过GSP认证的企业。

3.3中药的调配:应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进行审方、划价、调配、复核、发药。因中药品种同名异物和一物多名及炮制品名不同的现象较繁杂,应严格掌握,如金钱草,原植物包括5科6种。

3.4中药的储藏保管:中药的储藏方面,主要是温度、湿度、阳光和空气,虫蛀、鼠害、霉烂、变色、变味、泛油等都严重影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必须采取勤翻晒,勤整理等防范措施[9-10]。还要严格控制温湿度,可按中药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包装,分类存放,选择合适的储存场所,采取针对性较强的保管措施,达到保护药品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郝特,张沂,朱新生,等.综合医院中药房管理浅见.中国中医药信息,2010,17(4):100-101.

[2] 梁瑞兰,肖兰华.科学管理中医院中药房.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81,184.

[3]刘萍,陈兰芳.21世纪的中药房展望.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1,2:49-50.

[4] 周淑燕.浅析医院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海峡药学,2009,21(9):225-226.

[5]杨晓君.中药调剂管理与中药房的质量控制.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79,84.

[6] 曾莉.浅谈我院中药房的质量管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40-241.

[7]王曼.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亚太传统医药,2010,6(3):2-3.

[8] 段丽琴,崔宝华,刘树峰.加强中药房管理 塑造良好药学服务.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6(1):61-62.

[9] 余海燕.现代医院中药房的管理.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3):736-737.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工程师;设备管理;定位;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45-02

美国临床工程协会( American College of Clinical Engineering,ACCE)为临床医学工程师下的定义:临床医学工程师是指将工程学与管理技能应用于临床医疗保健行业,来保障、帮助和促进患者的医疗和护理的人。医学工程师不但要负责设备的维修维护, 还肩负着设备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使命[1]。医学工程人员与医生、护士协作共同维持着医院的临床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并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医学工程部门的职能定位如果不能适应高科技时代的发展,将直接影响着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甚至生存。

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本点和着力点[2]。作为医疗设备管理的管理者和执行者的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临床医学工程师工作主要定位于设备引进的全程管理;设备使用的质控和人员的质控管理;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等方面。

1 设备引进的科学论证管理

1.1 依法进行医疗设备的采购。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制定采购计划应遵循:(1)社会方面,采购计划以“施惠于民”为社会目的;(2)医院方面,采购计划以“物有所值”为衡量基准;(3)使用科室方面,采购计划以“物尽其能”为临床目的;(4)器械管理角度上,符合“性价兼顾”为采购原则。采购计划书的制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医疗设备招投标法规和医疗设备合同法的法律、法规。

1.2 严控医疗设备的安装制度。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和履行相应的合同,确保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医疗设备的验证必须由医院审计、纪检、医学工程、设备使用部门及供方代表共同现场开箱验收,须验收《医疗设备产品注册证》及相关的所有中文标识[3]。必须建立资质质控、验收质控、储存质控、使用质控、质量跟踪、原始记录等质量管理体系。入库须有检验报告单、生产日期。安装调试后,检查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须达到设计要求。

1.3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须正确填写设备商务档案:申请购置单;购置论证单;参数资料;购买谈判纪要;招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营业执照、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认证证书、计量许可证、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等;购置合同及配置清单;设备到货后的装箱单和安装验收报告。技术档案:设备的中、英文使用说明书及演示光盘;维修手册及光盘;设备的应用软件;设备重要维修或保养的工作单。

1.4 医疗设备报废档案管理。应依据法规,由档案室人员和设备档案管理员对报废设备名称、生产厂家、购置金额、购置时间、报废时间和档案销毁时间,然后由双方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档案销毁。如已经的报废设备的资料尚有留存价值,须在留存档案首页及文档中注明“设备已报废”和“档案继续留存”

2 设备使用的质控和人员的质控管理:

医学工程师应掌握设备的应用原理,保障设备本身的良好运行状态,设备参数的合理和优化设置是保证优质结果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学工程师发挥自己的长处,对医生和技术员进行指导充分发挥设备的软硬件功能得到具有良好信噪比、对比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图像。加强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医学工程师的重要职责。

根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应具备“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和“医用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临床医学工程师应对患者检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有必要的了解。医疗设备是用于患者检查和治疗的一种特殊设备,如出现错误操作或维修不当,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医疗设备维修准入制度。维修人员必须熟知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保证维修后设备的安全性和精确性。例如,普通放射线检查中出现伪影和CT设备准直器的偏差,可导致误诊;放疗设备放射线束的尺寸,可导致放射治疗野超过应照射或低于应照射病变野的范围,会出现医疗事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4]。医疗设备故障必须由经过医疗技术工程专业学习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否则会导致错误诊断和医疗纠纷、乃至医疗事故。

提升临床医学工程师专业技术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医疗设备的电工学、设备构造、放射物理学、辐射剂量学等理科学科。虽然厂商提供设备使用说明、故障分析、故障代码、设备保养和维修,但因设备故障所耽误的最佳救治时间是无法挽回的。临床医学工程师应基本掌握内科学、解剖学、放射生物学、放射诊断学等临床医学知识,及时与临床医师探讨医疗新项目、新技术,真正做到工程技术人员“人尽其才”和设备“物尽其用”。

3 加强医疗设备的保养制度和维修制度管理

医疗设备作为医务人员服务于患者的载体,医疗设备的安全性、精确性是设备的灵魂。设备不仅需要使用技师科学使用,更需要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及时保养和维修。

加强医疗设备的保养制度。应“勤养少修”,确保设备有效运行。做到常规设备季检,急救设备月检,为每一台设备建立管理档案和设立管理员,及时做好记录并负责各设备的使用登记及日常保养。设备使用人员要进行日常和定期的保养,完成设备的外部除尘、加油、紧固及内部清洁等保养维护。进行定期预防性修理保养.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安全正常运行。严格交接班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强化医疗设备的维修制度,应急维修作为一线维修,要求随叫随到,马上解决。临床医学工程师须密切关注医疗设备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的清洁度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质量。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操作规程》、《医疗设备的维修制度》等[5]。明确指出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者责任、维修人员责任细则、事故责任细则、维修经费保障等详细内容。

医疗医学工程部门学管理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医院能够保证为广人患者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医学工程师定位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推动医院医疗质量、诊疗技术、医德医风、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的发展。只有认真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捉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彭明达.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明确医学工程师的职能[J].医疗卫生装备, 2006, 27( 3) : 70- 71.

[2] 刘延祥.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探讨和思考册[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6(10):9.

[3] 李敏,杨方,郭元星.论医疗设备管理与医院效益明.医疗卫生装备,2007,28(5):53-54.

[4] 王晓坤,高山.三级甲等医院医疗设备规范化管理初探[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7):46-47.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急救;生命支持;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统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是在紧急救治中所用到的医疗设备,包括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除颤仪等[1]。三级儿童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别指出:对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2]。因此,加强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全院临床科室正常的医疗工作和危重患者的救治任务,有效降低医疗风险。然而目前我院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仍停留在固定资产或仓库管理上,其他包括设备维护维修、质量控制管理、不良事件监测等工作还依赖于手工登记记录,不利于查询和统计,无法高效的在医疗设备使用周期中对设备进行实时监管和质量控制管理。因此需要设计一套质控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保障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随时处于待用状态。

1工作需求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和报废全过程必须有章可循,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质量控制、维护维修等环节。1.1质量控制我院设备质量控制采用内部自检为主、外送外请为辅的检测方式。现阶段我院设备质控管理人员定期对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以及婴儿保暖箱等3类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性能及参数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配合负责该科室的维修工程师进行设备的维修校正。按照不同设备类型的风险评分,测试周期分为半年或1年。1.2维护维修各维修工程师应督促所负责的科室定期检查设备及其配套部件的完整性,对电池进行充电,开机试运行及调试,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预防性维修保养,消除设备隐患,保障设备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对临床使用科室提出的设备维修申请,维修工程师及时予以响应和处理[3],并在维修完毕后,在维修单上详细记录维修内容,若由厂家或院外工程师进行维修,需记录所用配件和总维修费用。对返修率高的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应及时汇报,以作为后期是否避免采购相同类型设备的参考依据。

2系统设计与实现

2.1系统架构设计。该系统采用B/S结构,利用JavaScript,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等技术来设计开发。与传统的C/S结构相比,B/S结构有更多的优点:软件开发、维护与升级的成本较低;对前台客户机的要求不高;客户端只需要登录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提供一致的用户界面;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易于扩展。。2.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质控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功能体系需要处理多项业务以满足工作需要,本系统最主要的模块包括设备管理、信息统计与查询、不良事件上报、应急调配、用户管理(图1)2.2.1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模块中包括设备信息、维修维护记录及质量控制记录3个子模块。该模块是整个质控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在该模块下每个设备的名称将会通过绿色、黄色、红色的字体颜色显示,绿色表示设备合格、黄色表示需要设备检修后需重新检测、红色则表示该设备不合格暂停使用。(1)设备信息:设备信息模块中应包含设备的规格型号、制造厂家、购置日期、开始使用日期等信息,与本院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保持一致,以方便日后能通过系统连接,实现设备的相关信息的导入。对于高频呼吸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含有错误代码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可将电子版维护保养手册纳入数据库中,当遇到设备故障时,临床科室及维修工程师可通过调阅文档对故障原因进行初步判断。(2)维修维护记录:用于记录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日常的维修维护服务过程,与现用的服务报告单内容相一致,主要填写:设备初始状态、服务过程、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电子化的手段对维修服务过程进行记录,相较现阶段的手工登记,有以下优点:方便信息最大程度的共享,在日后的维修过程中,遇到类似故障时,可查找此前的维修记录,更容易的排查出故障点,大大缩短维修时间;作为维修手册可供随时调阅,方便新入职的工程人员进行案例学习;根据常换配件,如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探头及袖带、呼吸机氧电池的使用周期,制定预防性维护工作计划,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电子维修记录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设备的返修率,以作为日后采购同类型设备的依据及参考。(3)质量控制记录:在数据库中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记录台账,记录历次质控情况。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记录包含开始使用时、定期及不定期质量控制检测记录3个部分,记录内容包括使用科室、检测依据、检测设备、被检设备信息、检测数据、检测结论等。首先,开始使用时质量控制:在新采购的设备验收时,应由采购人员、维修工程师及厂家工程师在现场进行调试或性能检测,确保计量准确、防护安全、性能指标合格、运行正常后,方可交由科室使用;其次,定期质量控制:对于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保暖箱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由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检定维护保养,同时在系统上标示质量状态并做好相关记录;最后,不定期质量控制:维修工程师在维修医疗设备后(包括送厂家维修后返回的医疗设备),对需要检测的设备应进行相关的性能检测和电气安全检查[4]。根据质量控制检测情况,组织设备科和质控人员定期检查,或根据设备使用情况不定期检查,发现疑似质量问题或不合格医疗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维修组长安排维修工程师及时处理。通过一次或多次PDCA循环,最终保证设备性能良好[5],能满足临床使用。2.2.2信息统计与查询。按照字段及字段限制提供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信息、维修维护记录、质量控制记录等信息查询,生成查询文档及统计报表,更直观地反映仪器设备的待用状态。2.2.3不良事件上报。针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安全事件。,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应本着可疑必报原则及时进行上报并填写完整的信息资料。设备科工程师将对临床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审核后直接转发至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中心。2.2.4应急调配由设备科从本院各临床科室挑选出运行状况良好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作为应急设备,在系统内生成应急设备一览表。当使用科室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在使用中损坏无其他备用设备或因紧急突发事件使科室患者突增,原有的设备无法满足急救需要时,临床科室可提出调配申请,出借科室在系统内填写设备调配情况登记表,以便设备科统计和掌握设备调配情况。2.2.5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在系统后台可根据不同的临床科室创建登录用户,给予不同的浏览权限。在当前的临床科室下仅显示与科室相关的设备信息以便于临床科室的设备管理。

3讨论与总结

在当今计算机已全面覆盖的时代,对我院质控的信息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质控管理系统将取代传统的手工记录和纸质档案,有效提高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规范化、智能化水平,贴合三级儿童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中“建立医院应急调配机制,对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的要求,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6]。由于该系统的使用者不仅仅是设备科的质控管理人员,还有临床科室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因此采用可视化的界面,简单的操作规则,有助于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质控信息的实时查看、调取。基于该系统的应用,也将使设备科质量控制管理人员能随时随地的上传及掌握医疗设备的质量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未来,设备科还将积极与临床各科室对接,引进新的监测设备,逐步增加监测项目,争取对所有生命支持类设备实现重点监控,完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赵自林.医院管理学-医学装备管理分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三级儿童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EB/OL]./zwgk/wtwj/201304/b98329ec713a4e8d812b23a56d13f94f.shtml,2011-4-22.

[3]张晓东.浅谈医疗设备安全管理[J].医疗装备,2011,24(1):53-54.

[4]刘锦初.医疗设备的全面质量控制管理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7):18-19.

[5]施燕群,彭顺银.对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中关于急救与生命支持系统装备的解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4):107-108.

[6]李斌,石祥宇,丁碧岚,等.浅析新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医学装备质量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4):107-109.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检验科;全程质量控制

1 分析前预防性措施

1.1 医护人员岗前培训和新开展项目的继续教育及宣传工作。

这一项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只有医护人员对每一申请项目的检测用途、标本留送注意事项、影响因素等掌握清楚以后,才能为留取最佳标本打下基础。

1.2 患者准备。

采集标本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一点是临床与实验室配合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的工作。临床医护人员要根据检测目的和标本采集要求提前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细致、耐心地讲解,让其明白和知晓为止。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检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也将解决诸多医患矛盾和纠纷。

1.3 标本的采集与核对。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有责任心,根据申请项目的不同,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标本容器编号后,正确采集标本。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根据标本需求选择相应的容器,该抗凝就必须抗凝,该禁食就一定禁食,总之,一定要采集合格的标本送检。

1.4 标本的运送与交接。

因为检验标本的特殊性,根据检测目的的不同,其标本对储存时间、温度有特殊要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科学安排,统筹对待,避免因时间长或温度不合适而影响检测结果。并对标本当面交接,记录完整。

1.5 标本处理。

标本交接到检验科后,工作人员要对标本进行审核和惟一识别码编号,并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在要求时间内处理完标本。这是实验室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分析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上述内容用质控血清是无法监测的,只有强加管理,协调配合,加强临床与检验科的互动作用,达成共识,严格遵守标本采集与送检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6 检测条件的最优化。

如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仪器的使用与保养、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的编写、人员的培训等。

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近几年已得到检验界同仁的重视和认可。为保证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必须要坚持定期的室间质评。无论是室内质控还是室间质评,若有失控现象,必须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和改正措施。

2.1 室内质控的准备工作

2.1.1 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任何质量控制手段都代替不了规范的实验室管理,而任何一项质量控制措施都需要有管理手段来保证其切实执行并落实。因此,开展室内质控前,必须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SOP文件及检验结果的审核制度;规范检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以及试剂的申购、验收、使用制度等。

2.1.2 建立质量管理小组

临床实验室负责人应为质量管理负责人,各专业组设质控员,明确各自职责,定期举行会议,检查各项检验的质量,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1.3 普及质控知识

质控知识是每一个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每一工作人员对质控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要对质控方法要充分了解。并对自己所从事的检测项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影响要素、注意事项等有充分了解,能熟练地进行所有检测项目的操作。

2.1.4 对检测仪器进行检查,校准使之处于最佳状态。

2.1.5 选购合格质控品。

2.2 室内质控的实际操作

包括设定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更换质控品,建立质控图新的均值和标准差;记录质控结果及绘制质控图;质控规则应用,如Westgard多规则质控法及其应用;质控图的图例分析(由质控管理者实施)。

2.3 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发生失控情况应立即报告小组组长及质控管理人员;当天的该项目化验报告不可填发,并应迅速查清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复检部分甚至全部化验标本,然后填发报告。失控原因的查找按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的原则,分析原始数据及初步估计失控原因;对具体检测过程进行快速、仔细的回顾分析;通过选择性复查进一步分析判断失控原因和决定处理方法;失控发生后,应详细记录具体情况、查找原因、分析推理过程及最后处理办法。

3 分析后质量控制措施

多年来实验室首先比较重视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从室内质控到室间质评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质控体系,淡化了分析后的质量保证。据国内有关学者报道,分析后出现的问题占75.9%。因此,分析后的质量保证应引起临床实验室的高度重视。主要从数据结果的处理、检验结果的审核、检验报告单的发放、检验结果的临床评估及信息反馈等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SOP文件,加强落实,这样分析后的检验质量就有所保障。

3.1 制度的保证

严格报告单签发、审核制度,检测报告发出前,除操作人员签字外,还应有另一有资格的检验人员核查并签名,最好由本室负责人或主管检验师核查签名,同时核查报告单内容的完整性和确定性;特殊项目的检测报告单及一些关系重大的检测报告,需检验科主任或检验科主任授权的人员,复核无误并签名后方可发出;异常结果、危重患者、疑难患者等的检测结果复核或复查制度。

3.2 咨询服务

咨询主要来自临床医师或患者。咨询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检测项目的选择、检测结果的解释等。检验师除咨询外,应主动向全院医护人员讲解各种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特别是一些新开发的检测项目。

4 结语:

高效地控制检验科全程质量对医院进行其他工作是非常关键的,由于检验科检验的重要性,要求检验科全程控制检验质量,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加强医院各单位的沟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产生。

参考文献:

[1] 连莲,刘丽. 规范检验科质量管理是防范医患纠纷的前提[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4(05)

[2] 楼慧萍. 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05)

[3] 朱小东,张阳根,谢志雄. 如何做好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 医疗装备. 2009(09)

[4] 蓝柏琴. 从临床角度探讨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及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02)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设备;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医学工程产业蓬勃发展。2016年,全球医疗设备种类已超过1800种[1]。当前,国内医院设备总值已达1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基础[2]。然而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虽然已经上升到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层面,但是没有同互联网结合其管理效率仍然较低[3]。在医疗质量和安全高度重视的今天,医疗设备作为临床上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工具,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也应引起重点关注。

1互联网技术在医院设备管理及质控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管理的特点为技术综合度高、技术更新周期短、集成化自动化程度高。很多厂家的维修配件垄断,市场很难购买。有些厂商使用密码锁定医疗设备,使得第三方及医院无法进行维修。另外,由于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快,故存在技术壁垒。医疗设备管理的难点。(1)管理难。大型医院医疗设备数量多,逐一统计设备利用率、使用效益、维修保养情况难度大。(2)质控难。医院资产管理部门人员较少、专门的质量控制设备较少、缺乏质量控制技术人员。(3)维修难。医院的维修工程师维修响应速度快,但是培养周期长、成本大。购买原厂保修质量稳定,但是价格高、响应慢。第三方公司维修响应速度相对原厂较快、价格适中,但是维修质量没有保证。医疗设备质控管理提升的必要性。(1)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已经写入有关国家规定;(2)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有利于防范医疗风险;(3)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能够提升医院资产管理效益[4]。

2互联网+医疗设备管理原则

互联网+模式下的医疗设备管理原则为:动态管理、系统管理、经济管理[5]。动态管理是指审批登记、常见问题汇总、数据分析、维修跟踪反馈、合同供应商等内容实时录入到平台;系统管理是指中长期计划、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化管理、分级管理制度等内容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系统的管理;经济管理是指:通过平台可以进行成本核算、折旧、报废、维修成本控制、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进而分析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等经济情况。

3互联网+成为医疗设备质控的有力武器

电子化档案、互联网信息实时交互、互联网实时数据采集、平台化发展打破垄断形成产业社会化[6]。(1)将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档案化管理;(2)提升设备使用效率、社会经济效益;(3)通过缩短报修响应时间、完善维修跟踪情况、实时进行维修记录、全面记录配件更换等工作,提升维修、质控效率。

4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设备管理平台设计

该平台的功能包括:设备分类档案、设备申购管理、设备资产管理、设备质量检测、设备保养管理、质量控制(保养计划、质控记录、安全监测、服务推送、提醒功能、要点提示)、效益分析(大型设备收支及效益分析、按科室设备类型时间分析、维修养护成本分析)、工作提醒平台[6-7]。通过平台使医院建立起包含供应商管理、维修管理、质控管理、资产管理、流程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的高效率管理[8-9]。

5对策建议

第一,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作为资产管理处的重要日常工作。有3点原因:(1)《国家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明文规定,医院医疗设备必须进行分级定期的保养、维护、质量检测,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2)医疗器械引发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如果发生因为医疗设备原因的医疗事故医院负全责,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可以规避医疗风险;(3)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多,价值高,做好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降低运行成本[10-12]。第二,规范的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综合效益。逐步规范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医疗设备进行中长期规划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供应商资料库,对供应商资质、合同审批等进行动态管理。对设备的购置、折旧、维护维修、使用次数、使用时间进行分析,科学配置医疗设备资源,提高设备综合效益[13-14]。第三,整合自修、原厂修、第三方维修提高医院设备保障水平。逐步规范工程师培训、学习制度,进一步加强医院工程师的自修技术能力。对一些大型的、存在技术壁垒的设备,提前对设备进行原厂保修,保障医疗设备的使用率。选择一些技术能力强、信用度高、服务规范的第三方公司,对医院设备进行维修。对自修、原厂修、第三方维修进行分析,科学的选择维修方式,降低维修费用。

[参考文献]

[1]郑蕴欣,李斌,徐梓添.区域性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量控制效果及需求调查问卷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2):36-38.

[2]张树伟.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的等级评审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7):225-226.

[3]徐勇.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2):148-150.

[4]田君鹏,林小灵,胡立勇,等.医院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3):165-166.

[5]吕俊.医疗设备常见故障与维修养护方法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6,35(1):103-104.

[6]刘洪斌.医疗设备安全与质量控制中的定性检测方法[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47-50.

[7]曾莉,罗伟.基于云计算的医院大数据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2):55-56,57.

[8]阿米娜•卡德尔,海衣沙尔•斯玛依尔.研究医学计量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7):290.

[9]赵伟伟.医疗设备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状况及等优化策略[J].医疗装备,2015,28(18):67-67,68.

[10]林宁,梁倩玲,林家荣,等.透析设备的质量与风险管理[J].医疗装备,2016,29(7):94-95.

[11]梁志华,任婷婷.研究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6(7):62,66.

[12]韩波.医学计量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6):72.

[13]邸广才.浅谈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J].中国经贸,2015(24):76-77.

[14]陈晓红,任国荃,周丹,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4):384-386.

上一篇:城市绿化标准范文 下一篇:新能源种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