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时间:2023-11-12 11:58:29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篇1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运行管理

众所周知,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在国际国内都备受关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标准的最为基本的准则,更是我国农业领域中开展推进各种农产品得以提升质量工作到一个点上的客观需要以及内在要求。迄今为止,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提出了尽全力加速开展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这一工作的运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工作的开展其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现实理论指导作用。

1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体系构建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最必不可缺的就是其自身的体系以及相关平台。事实上,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理论科学技术的研究、揭露其自身安全隐患危险所适用的科学规律以及增强其安全质量这门学科建立建设所不可或缺的资源集结合成系统,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这一监管体系的重要构造以及建设健全的内容。最近几年,为了大幅增强提升我国相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我国的相关部门农业部不仅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特设的专家委员会,还开展了关于评估结构在等级风险前的质量建设工作。

1.1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特设的专家委员会

根据相关法规法律的规定,我国早已于2007年的5月份便特设了这个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专家委员会,并在此之后,还先后将其进行调整、完善。除此之外,这一委员会还在民主的原则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章程。迄今为止,这一专家委员会所主要的任务有如下这些:制定提出一些有利于更为便利、安全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意见;在共同讨论之后制定定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这一工作的规划;主动地有针对性编写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相关章程等具有规范效益的文档文件;组织、主持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国际国内相关专家的学术交流、沟通与合作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专家委员会的存在是被人们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的最高学术交流以及沟通咨询平台所熟知的,它肩负着帮助协调政府科学性地有针对地管理农产品以及维护其消费安全的核心使命。

1.2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体系结构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体系结构主要需要承担肩负的任务有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风险评估、风险检查测量以及风险交流沟通,而这些机构主要包括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专家结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适当实验室以及农产品作物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实验站等等级基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有关机构:这些机构的建立主要是根据于中国的农业科学研究院所制定确立的特定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所等,其主要的工作职能包括了申报评选相关风险评估的实验基地以及对其进行考核评分和指引教导其技术技能、策划组织有关农产品的质量风险评估及风险监测等工作。

2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运行管理

如今,现在的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早已成为管理、制约相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以及科学技术的法律法规,更是国际世界中仲裁判断国际贸易纠纷的重要途径。为了我国能够促进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这一体系的运行管理更加便捷快速、高效高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处理:

2.1努力健全完善相关风险评估这一体系

目前为止,我国在农业这一领域的构造大概为以我国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的研究所中心为领头羊,以各个地区的区域性实验室或者研究所为中心以及枝干的体系。即便如此,由于我国农业经营个体较为散落且生产水平较低等各方面的缺点,这一体系还需要加以完善。所以,相关的部门可以以各个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着手点,以此为中心大规模地建立布局一些大规模、高标准的风险评估的监测地点,建立一个生产环境卫生、生产过程以及存储环节标准化、专业化等的专业化、高标准的风险评估体系。

2.2培育相关人才队伍,加强基础设施的相关建设

就目前来说,这一领域是比较年轻的,其自身的经验、成就以及质量等方面仍然是比较稚嫩的。也就是说,这一领域正在处于新生、起步的阶段,然而关于人才队伍的需要却远远不能得到满足,且相关的基础设施大都陈旧且落后,难以很好地协助研究的进程。因此,相关的教育部门等可以专门地针对地培育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技术过硬的年轻人才队伍,组成由足够威信以及影响力的专家委员会;与此同时,国家部门应拨款捐助购买、更新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相关的技术人员也应该不断地创新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完备,装备上合适的、先进的、高效快捷的仪器,从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自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在不断地快速增长的同时科学技术又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并也迅猛发展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发生了许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了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全以及国家的安稳运行,我国相关部门开始着手于大力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体系并建立健全了许多高效的专家机构。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仍然在不断地运行管理,并将在当前及未来的农业领域大放异彩。

作者:贾林 单位:葫芦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

【参考文献】

[1]韩娟,卢林纲,秦玉昌.我国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研究和构建概况[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04):1720-1724.

[2]王振堂.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篇2

【关键词】生态文明 农村科技服务 体系 内容 政策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这是要发挥农村科技服务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诸多专家和学者在此之前也提出了相关建议:林国华提出建设以事业型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中介为主导[1];丁楠认为科技NGO因其自身的特殊优势,在参与农业科技服务过程中能够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农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培育新型农民和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回应性[2];姜绍静为弥补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缺位,提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为完善的地区,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3];张开云认为须通过建构“差异”策略、多元化策略、系统供给策略和资源配置优先策略的系统制度安排,改变农业科技服务的“缺位和种类单一”格局[4];顾骅珊提出政府应建立创新部门协作和地方联动管理制度、建设新型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建议[5]。

而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文明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仍很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村能源依然紧缺,加剧了自然生态恢复的压力。这就对农业科技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文立足生态文明,对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内容的创新进行研究。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科技服务创新的体系设计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科技服务创新体系设计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中介机构、农民及农民组织、评估机构等。详见图1。

(一)体系设计的主要思路

第一,政府部门对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起引导和导向作用,摈弃政府对教育和推广的大包大揽;第二,科研单位、中介机构、农民及农民组织实现科研、教育、推广一体化;第三,构建农民需求反馈机制;第四,构建科研、教育、推广全过程的评估机制。

(二)体系设计的主要运作机制

第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积极营造符合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的环境;第二,科研单位根据农民及农民组织的需求反馈,中介机构的效果反馈拟定研究项目,向政府部门和评估机构申请立项评估,拟定研究的项目需要包括完整的需求分析、科研方案、实施进度计划、教育和推广方案、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方案;第三,中介机构采取与科研单位合作或者从科研单位受让科研成果进行教育与推广;第四,评估机构根据科研单位提交的需求分析、科研方案、实施进度计划、教育和推广方案、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方案,以及生态环境评估体系对科研单位提出的拟定研究项目进行立项评估,得出结论呈交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第五,政府部门根据立项评估结论批准立项,并根据科研单位提交的科研方案实施进度计划分阶段下拨科研经费;第六,科研单位在启动经费到位之后启动科研项目实施;第七,中介机构依据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方案获取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并根据实施进度计划、教育和推广方案组织和安排科研成果的推广,完成农民及农民组织的教育方案;第八,农民及农民组织将科研成果应用的结果反馈至中介组织和科研单位,科研单位根据反馈结果改进科研成果,中介组织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育和推广方案;第九,评估机构在科研项目启动之后,对科研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评估,并及时将评估结论反馈至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第十,科研单位在项目实施完成之后向政府部门和评估机构申请结项;第十一,评估机构根据立项时确定的科研方案、实施进度计划、教育和推广方案、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方案,最终的科研成果以及生态环境评估体系出具科研结项结论;第十二,政府部门根据评估机构的结论,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奖优罚劣;第十三,政府部门同时还根据评估机构出具的科研项目监测评估结论对政策进行调整。

(三)体系实施的注意事项

第一,此体系设计是针对农村科技的应用研究,而非基础研究,其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最终的应用;第二,应对根据体系设计的运行机制构建信息平台,并向全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保证运行机制的公开、透明;第三,评估机构由行业协会主管,使之成为独立于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之外的第三方独立机构,行业协会根据评估机构的过往业绩评定评估机构的资质,获准进行评估的范围;第四,原有的推广机构一方面可以采取与科研单位合作的形式成为中介机构,另一方面在评估能力和水平达到行业协会对于评估机构资质水平的要求可以申请成为评估机构,这也就要求原有的推广机构脱离政府部门而成为市场参与主体。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科技服务创新的内容完善

根据生态文明的要求,在农村科技服务创新体系下应该就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循环农业等方面就农村科技服务的内容进行完善。

(一)节约水资源

节约水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科技服务的内容进行完善:发展衬砌渠道输水与管道输水相结合的灌溉系统;改进地面灌溉方法和采用节水灌溉;鼓励地面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加强工程节水技术与农业节水技术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传统节水灌溉方法?;鼓励回归水、劣质水、雨水、土壤水、海水淡化和雾水、露水的利用;减少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负面影响。

(二)保护耕地资源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篇3

    "农委会"为加强农业技术发展规划及本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的执行、管制与运作,设立农业科技审议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农业科技研究发展方向规划的咨询,农业各产业技术发展政策、制度、法规、策略及重大方案审议之咨询,农业科研计划资源分配审议的咨询,农业科研计划成果检讨审议的咨询,其它农业科技发展事项的咨询。委员会下设农业、林业、渔业、畜牧及生物技术五个技术领域审议小组,各技审小组的任务是:对"农委会"个别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审查及管理考核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与业界合作事项协调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有关科研计划事项的咨询。

    为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执行绩效评估,促使农业科技研究经费有效运用,"农委会"2001年3月6日成立农业科技绩效评估委员会,该评委会的任务是:以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计划为对象,评估过去该领域的研究计划执行绩效;评估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成果所建立的技术,对提升台湾地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效益。评委会设委员23-25人,由"农委会"主任委员遴聘学养优异、经验丰富,对产业科技、经济充分了解的相关产、官、学、研界专家兼任。评委会在对各领域专业技术进行评估时,得视需要聘请该领域的相关专家若干位参与绩效评估。此外,还在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中设立了咨询委员会,在台湾地区农业科技中程发展纲要各领域聘请评审委员会。

    二、注重农业科技投入,扶持技术创新

    从下表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常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台湾地区农业科技经费投入

    年 度 经 费  年 度  经 费

    1996  21.135   2001  45.04193

    1997  15.3857  2002  49.51840

    1998  16.6880  2003  55.26226

    2000  29.79313  2004  61.94672

    注:2000-2004年为中程科技纲要需求估计数

    1996年度(1995年7月1日-1996年6月30日)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为21.135亿元新台币(下同),其中农业基础研究(含农艺学、园艺学、农业化学、畜牧兽医、森林及水土保持、渔业科学及农业工程)的经费投入为3.9450亿元新台币,其经费主要来源是"国科会"和"中研院",共执行537个研究课题,参加研究人员1206人。同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含农作物科技、林业科技、渔业科技、畜牧科技、食品科技等)的经费投入为17.19亿元,执行197项整合性研究发展计划,参与研究人员5142人。

    在研究成果方面,共有952篇研究、72本专着、934项技术报告发表,完成55项技术创新和923项技术服务,实现技术转移18项,取得专利权6项、着作权3项。从1996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的经费投入结构看,应用研究占70%(12.172亿元),应用基础研究占3%(0.439亿元),商品化开发研究和技术发展占18%(3.077亿元),其他研究占9%(1.504亿元)。

    1997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5.3857亿元。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6.6880亿元。从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各领域经费投入结构看:重点产业及资源保育利用研究发展的经费为10.94648亿元,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经费2.12078亿元,食品加工科技经费投入为1.79738亿元,遥测技术及精准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为0.44965亿元,农牧渔产业自动化科技经费投入为2.60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领域内部经费投入结构为:作物育种及生产技术研究2.822亿元,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研究利用0.8亿元,动植物防检疫与病虫害防治研究1.25755亿元,渔业生产科技研究发展0.805亿元,畜牧生物科技研究发展1.46606亿元,农业废弃物利用及公害防治技术研究0.44431亿元,水土森林资源保育利用及水利科技研究0.95641亿元,农业经济、农产运销技术与农民辅导研究0.52亿元,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国际合作及计划管理0.6亿元,农业资导系统建立研究与利用1.07515亿元。

    "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经费,包括台湾地区"国科会"、"农委会"、"中研院"、"环保署"和财团法人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中心五部分的研发投入,预估1998至2001年度,总额达到8亿元新台币。各年度分别为0.2亿元、2.11亿元、2.6亿元和3.1亿元。

    三、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1、制定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农委会"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科技计划已有成果拟进行产学合作加速商品化的项目一览表》、《"农委会"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成果归属及运用办法》、《"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等法规。

    《"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提出台湾地区生物技术发展策略是加强研究发展与其成果移转、扩散及应用,整合产、官、学、研的研究发展体系,成立"国家型"计划,畅通研究、发展、生产三者之间的渠道,以加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其中与农业相关的主要内容有:修订生物性农药开发相关法令规范;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以花卉种苗、水产养殖、动物用疫苗、生物性农药、保鲜技术等方向为重点,并落实于产业发展;加强花卉新品种智能财产权保护,并纳入植物种苗法新品种命名及权利登记范围的花卉种类,加强花卉新品种权利保护,以提高育种研发意愿,推动花卉种苗产业发展。

    "农委会"为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绩效,鼓励民间产业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应用,以加速落实研发成果于产业发展,于2001年4月3日制定了《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人事费、研究设备费、包括杂支、材料、仪器设备维护等其它研究有关费用、管理费和必要的技术移转费用。

    《"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提出,移转研究成果的技术或智能财产权给予厂商时,应以该成果作价取得价款。技术成果移转作价原则以"农委会"资助研究总经费乘下列百分比收取之:(1)参与开发的合作厂商收取5%,未参与开发的厂商收取10-15%。(2)技术成果最终使用者若为供个别农家使用则收取5%,供农企业使用则收取10-15%。4、加快农业科技管理创新

    "农委会"为加强农业技术发展规划及本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的执行、管制与运作,设立农业科技审议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农业科技研究发展方向规划的咨询,农业各产业技术发展政策、制度、法规、策略及重大方案审议之咨询,农业科研计划资源分配审议的咨询,农业科研计划成果检讨审议的咨询,其它农业科技发展事项的咨询。委员会下设农业、林业、渔业、畜牧及生物技术五个技术领域审议小组,各技审小组的任务是:对"农委会"个别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审查及管理考核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与业界合作事项协调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有关科研计划事项的咨询。

    为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执行绩效评估,促使农业科技研究经费有效运用,"农委会"2001年3月6日成立农业科技绩效评估委员会,该评委会的任务是:以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计划为对象,评估过去该领域的研究计划执行绩效;评估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成果所建立的技术,对提升台湾地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效益。评委会设委员23-25人,由"农委会"主任委员遴聘学养优异、经验丰富,对产业科技、经济充分了解的相关产、官、学、研界专家兼任。评委会在对各领域专业技术进行评估时,得视需要聘请该领域的相关专家若干位参与绩效评估。此外,还在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中设立了咨询委员会,在台湾地区农业科技中程发展纲要各领域聘请评审委员会。

    二、注重农业科技投入,扶持技术创新

    从下表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常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台湾地区农业科技经费投入

    年 度 经 费  年 度  经 费

    1996  21.135   2001  45.04193

    1997  15.3857  2002  49.51840

    1998  16.6880  2003  55.26226

    2000  29.79313  2004  61.94672

    注:2000-2004年为中程科技纲要需求估计数

    1996年度(1995年7月1日-1996年6月30日)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为21.135亿元新台币(下同),其中农业基础研究(含农艺学、园艺学、农业化学、畜牧兽医、森林及水土保持、渔业科学及农业工程)的经费投入为3.9450亿元新台币,其经费主要来源是"国科会"和"中研院",共执行537个研究课题,参加研究人员1206人。同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含农作物科技、林业科技、渔业科技、畜牧科技、食品科技等)的经费投入为17.19亿元,执行197项整合性研究发展计划,参与研究人员5142人。

    在研究成果方面,共有952篇研究、72本专着、934项技术报告发表,完成55项技术创新和923项技术服务,实现技术转移18项,取得专利权6项、着作权3项。从1996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的经费投入结构看,应用研究占70%(12.172亿元),应用基础研究占3%(0.439亿元),商品化开发研究和技术发展占18%(3.077亿元),其他研究占9%(1.504亿元)。

    1997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5.3857亿元。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6.6880亿元。从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各领域经费投入结构看:重点产业及资源保育利用研究发展的经费为10.94648亿元,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经费2.12078亿元,食品加工科技经费投入为1.79738亿元,遥测技术及精准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为0.44965亿元,农牧渔产业自动化科技经费投入为2.60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领域内部经费投入结构为:作物育种及生产技术研究2.822亿元,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研究利用0.8亿元,动植物防检疫与病虫害防治研究1.25755亿元,渔业生产科技研究发展0.805亿元,畜牧生物科技研究发展1.46606亿元,农业废弃物利用及公害防治技术研究0.44431亿元,水土森林资源保育利用及水利科技研究0.95641亿元,农业经济、农产运销技术与农民辅导研究0.52亿元,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国际合作及计划管理0.6亿元,农业资导系统建立研究与利用1.07515亿元。

    "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经费,包括台湾地区"国科会"、"农委会"、"中研院"、"环保署"和财团法人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中心五部分的研发投入,预估1998至2001年度,总额达到8亿元新台币。各年度分别为0.2亿元、2.11亿元、2.6亿元和3.1亿元。

    三、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1、制定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农委会"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科技计划已有成果拟进行产学合作加速商品化的项目一览表》、《"农委会"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成果归属及运用办法》、《"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等法规。

    《"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提出台湾地区生物技术发展策略是加强研究发展与其成果移转、扩散及应用,整合产、官、学、研的研究发展体系,成立"国家型"计划,畅通研究、发展、生产三者之间的渠道,以加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其中与农业相关的主要内容有:修订生物性农药开发相关法令规范;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以花卉种苗、水产养殖、动物用疫苗、生物性农药、保鲜技术等方向为重点,并落实于产业发展;加强花卉新品种智能财产权保护,并纳入植物种苗法新品种命名及权利登记范围的花卉种类,加强花卉新品种权利保护,以提高育种研发意愿,推动花卉种苗产业发展。

    "农委会"为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绩效,鼓励民间产业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应用,以加速落实研发成果于产业发展,于2001年4月3日制定了《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人事费、研究设备费、包括杂支、材料、仪器设备维护等其它研究有关费用、管理费和必要的技术移转费用。

    《"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提出,移转研究成果的技术或智能财产权给予厂商时,应以该成果作价取得价款。技术成果移转作价原则以"农委会"资助研究总经费乘下列百分比收取之:(1)参与开发的合作厂商收取5%,未参与开发的厂商收取10-15%。(2)技术成果最终使用者若为供个别农家使用则收取5%,供农企业使用则收取10-15%。2、推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研究

    台湾地区各年度的农业科研课题均包括与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方面有关的研究课题。从2001年度台湾地区"农委会"主管科技计划研究重点内容看,与推广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在农业政策方面,设有《农产运销制度、法规、批发、零售、渠道与市场的规划及评估研究》在健全组织及人力资源,提升农业经验管理效益方面,设有《农民组织功能研究》、《农业推广体系研究》、《农村建设规划研究》、《农业人力资源研究》、《农民福利制度研究》、《农业金融结构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方面,设有《推动花卉种苗、生物性农药、动物用疫苗及水产养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在农产运销电子化方面,设有《推动产销与网络商城信息整合研究》、《农业自动化与电子化推动配合措施研究》、《农产运销自动化及电子化研究》等。

    从1999年度台湾地区"农委会"主管农业科技计划实施结果看,安排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研究课题主要有,《现有农业网站与农业推广网络系统评估》、《农业知识信息推广体系研究》、《农业推广远距离教学系统的规划》、《农业知识创新的传播研究》、《作物基因转移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上应用研究》、《生物性农药的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生物肥料的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加强花卉种苗产业发展研究》、《加强推动动物疫苗产业发展研究》、《农产品服务业自动化计划配合措施研究》、《加强食品工业技术及管理的辅导》、《灵芝和樟芝菌种发酵培养技术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1996年、1997年、1998年"中华民国"科学技术年鉴,"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编印

    "农委会"九十年度委外办理之科技计划研究重点、汇整单位及汇整人一览表

    1999年度台湾地区"农委会"主管农业科技计划重要成果绩效评估报告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篇4

“选购卫生杀虫剂首先要查看三证。”“使用蚊香类产品时要注意开窗通风,并不一定要把蚊虫杀死,只要能把它们驱走就可以了。”“被蚊虫叮咬后就不要再使用驱蚊花露水了。”7月6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在北京举办的卫生杀虫剂安全使用新闻会上,专家给出了这样的提醒。当天,主办方《常用卫生杀虫剂产品安全使用指南》《卫生杀虫剂使用手册》系列宣传册和挂图,这是技术管理部门第一次针对卫生杀虫剂安全使用指南。

会上,主办方还了一条重要信息――农业部近日并实施了《蚊香类产品健康风险评估指南》(NY/T2875-2015),这是卫生杀虫剂居民健康风险评估领域的第一个行业标准,标志着我国卫生杀虫剂居民健康风险评估进入了标准化时代。

据介绍,《蚊香类产品健康风险评估指南》规定了使用蚊香、电热片蚊香、电热液体蚊香等蚊香类产品居民健康风险评估的程序、方法和评价标准。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严端祥指出,该标准的与实施有三个重要意义。一是我国卫生杀虫剂居民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引进到自行研究”的转变和提升。二是登记的卫生杀虫剂产品的安全性又新增一重保障。企业登记产品时,除按要求进行大量科学试验外,还要综合考虑产品特性和使用情况,并进行居民健康风险评估,把好登记入口关。三是引导卫生杀虫剂企业研发更加安全的产品。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以特定形式,行业内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不仅管理部门可以用它来评价登记产品的安全性,而且企业研发时也有章可循,提高研发的针对性,少走弯路,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安全性评价技术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有了保障,但要发挥产品的效力,合理使用是关键。为了加强对消费者安全使用卫生杀虫剂的指导,作为技术管理部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了《常用卫生杀虫剂产品使用指南》,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告知消费者如何科学选购、如何正确使用卫生杀虫剂产品;同时,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编写了《安全选用驱蚊花露水》宣传手册和挂图,形成了《卫生杀虫剂使用手册》系列宣传图册和挂图。分别是:《科学认知卫生杀虫剂》《安全选用电热片蚊香》《安全选用杀虫气雾剂》《安全选用电热液体蚊香》《安全选用蚊香》《安全选用驱蚊花露水》。

在谈到安全使用时,严端祥强调,卫生杀虫剂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商品。登记时,技术管理部门专家对企业提交的试验进行科学评审,最后的精华都体现在产品标签上。所以,消费者在使用前认真阅读标签或说明书,是安全使用、发挥产品效力的重要保障。 活动主办方同时表示,包括卫生杀虫剂在内的农药风险评估工作任重道远,为了建立、健全我国农药风险评估体系,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专门成立了农药风险评估推进工作组,全面推进我国农药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目前,在卫生杀虫剂方面,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正在研究杀虫气雾剂和驱避剂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将陆续实施,全面地为卫生杀虫剂的安全性把关。此外,科普宣传材料将会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官方网站“中国农药信息网”上公开,消费者可随时免费在线阅读。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篇5

一、健全学校督导机构,完善课堂评估制度

健全学校督导机构,完善课堂评估制度是职业中专学校实施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的重要保障。承德市农广校是一所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的一校多制的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为了落实国家教育法有关规定,科学公正开展教学督导评估工作,于2009年2月16日正式健全了教育督导机构,聘请了知名度较高且经验较丰富的副处级专职督学,专门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安排教务处处长协助专职督学一起侧重开展课堂教学督导评估工作。先后制订和出台了,《职业中专学校文化和专业理论课教学督导评估标准》、《职业中专学校专业实训课教学评估标准》、《职业中专学校学生标兵评比和表彰办法》,从组织、人员和制度上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督导和评估制度的实施。特别是教学评估制度的制定,打破了一般性的常规教学督导评估办法。紧密联系职教教师和学生实际进行督导。突出了对教书育人的评价、对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评价、对课堂教学时效性的评价、对青年教师教学方法的指导,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实行百分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督导评估,并将“教书育人、以表为纲、精讲多练、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当堂教学当堂消化”的教学要求写进了课堂听课评估标准。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多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激励,要实行讲练结合避免满堂灌,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学困生。要让学生当堂消化所学重点知识,逐步使98%的学生达到及格以上水平,使20%以上学生达到80分以上的优秀水平。要求教师上课时必须有符合规定的教案,有文图并茂的课件,有必要的演示教具,有导语和课堂小结,进一步形成和突出了职教督导评估特色。每月由相关督导人员对全体授课教师分别进行两次听课评估,每次听课评估后都要面对面的向教师交换意见。学校领导每月专门听取一次教育教学督导评估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督学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集中督导点评,并将课堂教学评估结果存档备案,与教师评先、评优和年终考核挂钩,从而有力地督促和激励了全体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结合教学实际督导,突出职教评估特色

1 紧密结合德育教育督导,突出教书育人评估特色。一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缺理想少抱负、法律意识淡薄和行为规范较差的特点,加强对坚持德育为先、强化德育教育、既教书又育人进行督导评估。要求教师将德育目标写入教案,并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正面教育,提倡教师用校内校外德育先进人物事迹作为样板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二是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多数属于普通教育中的后进生。没有自信心,缺少争先创优和成功感的实际情况,提倡教师多给他们一些阳光,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多以激励教育为主。三是建议学校和各班级开展德育、学习、体育、美誉、劳动、创新和希望之星(后进变先进)标兵评比活动。由各班级每月评选一次,张榜公布,全校每学期评选一次,颁发奖状,让更多的学生都有争先创优的成功感,用学生中的现实典型引导和教育学生进步。

2 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督导,突出面向全体评估特色。鉴于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和没养成课后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等情况,积极提倡和推广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提倡学生练习时相互切磋研究、相互帮助纠正的练习方法,力争做到让全体学生当堂学习当堂消化。为此,学校多次在集中进行听课评估点评时反复向教师强调:“如果教学脱离了现有学生实际,或偏离了面向全体学生这个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或有很多学生都因听不懂而睡觉,即使教师讲的知识再多再深奥,也很难博得教学对象的满意,也很难算得上是一节成功的好课”的道理。从2009年10月开始,坚持每月推荐出1~3名教学评估优秀教师为大家做示范公开课,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着重推广了面向全体学生、精讲多练、努力向课堂45分钟要成效的经验作法,均已收到较好效果。如25岁的大学毕业生苏静老师教龄虽然仅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她在《填写发票》示范公开课中,紧紧围绕面向全体学生和教学重点,科学安排了精讲多练,处处坚持以表为纲,并通过加分和鼓掌等办法激励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出色完成了当堂教学任务,使全体学生都达到了及格以上水平,并有一半学生达到完全正确的优秀水平,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当堂教学当堂消化的目标,得到广大师生和领导的好评。

3 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督导,突出实践技能评估特色。多学习和多掌握实践技术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共同心愿,也是帮助学生就业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主攻方向。因而,学校的督导工作一直强化以实践教学为主,不断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教学督导评估。一是在督导建议下改革了学生毕业考试权重比例,学生考核总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考核总成绩=“记笔记和平时作业成绩(含实训报告)(15%)+平时测验和期中考试成绩(15%)+期末文化理论考试成绩(30%)+期末专业技能考试成绩(40%)”。另外,对于在德、智、体等各方面表现突出或学习中有创新的学生,可以经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推荐,在已得总分外另加10分,从教学考核的源头上保障和体现出了以实践教学为主。二是积极建议教师开展以实践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实践技能考核为目标,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每学期开展各科学生技能竞赛。并由学校制定政策鼓励相关学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级各种职业技能比赛,力争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为技术过硬的准生产能手。三是积极提倡教师在认真研究和实践“做中教,做中学”及“教、学、做一条龙”的职教教学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实践和探索“模拟教学”和“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争先创优。变枯燥的被动记忆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学 习。现已有英日语、制图、物流、营销策划等学科试行了模拟教学,并有多名学生获得了学校第二课堂竞赛奖励,有的学生已通过了全国物流师考核。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4 紧密结合个性发展督导,突出因材施教评估特色。任何学校的学生都会有好、中、差的个性差异,中等职业学校也不例外。所以承德市农广校要求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将教学基准点定位到“面向学困生,兼顾优等生的因材施教”上来,采取“低起点,慢跑步,精讲多练,注重消化,兼顾提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坚持因材施教,让每名学生都能成功。一是面向所有学生确定适度的教学目标,降低学困生考核的及格门槛。二是通过教师个别辅导、组织互帮互学小组,对后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重点帮学,并参照农村复式教学的方法,利用听明白学生做练习时,再由教师给没听明白的学生补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最大力量做到让全体学生一个都不掉队。三是在选择教学内容上难易适度,既要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得了,又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譬如有的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学习英语口语感到困难,督导人员就与英语教师商量,先从最基础的英文字母和单词音标教起,并通过第二课堂适当强化学生英语对话训练,以达面向每名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效果。

5 紧密结合教师特点督导,突出以导为主评估特色。根据青年教师居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均需进一步提高的实际情况,学校一是加大了“教书育人、以表为纲、精讲多练、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和当堂教学当堂消化”各项目标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估权重分值,进一步引起青年教师的重视:二是在全校实施精品课(含精品教案、精品课件)和精品学科打造工程。从2010年3月份开始实施,每人每年至少打造出10节精品课程(含精品课件和精品教案),计划大约用3年时间将各学科1/3以上的课程都打造成精品课程,并分别制定出抽查课和精品课评估标准。每月由督导人员随机抽查评估每位教师一次普通课的基础上,还须由每名教师自荐出一节配有精品教案和精品课件的精品课程进行督导评估。目前全校已有200人次参加了精品课评估,计评出了180节80分以上的优质精品课程。其中有9名教师的精品课程已被市教育局职成教研室推荐为省级优质课参评对象,占全市推荐总人数的45%。

三、坚持督与导相结合。教学督导评估初见成效

在教育教学督导过程中,承德市农广校一直坚持督与导相结合,并以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为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已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1 课堂教学程序逐步趋于规范化。全校教师虽然多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但经过努力,教学程序都已趋于正规化。其中写教案已引起了大多数教师的普遍重视,教案书写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有特色:教学环节都比较完整,每节课都有导语、有教学过程、有课堂小结;多数教师的教学重点都比较突出,选材比较实用,教学过程已逐步规范化和条理化,有多人在学校说课和教学大比武中获奖。

2 课堂教学方法逐步体现出职教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提倡和推广的教书育人、以表为纲、精讲多练、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当堂教学当堂消化的教学方法,不仅符合教育法律法规要求,而且非常符合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实际情况,颇具新的职教教学特点。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都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教育,表扬点化得比较到位,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已被普遍运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和当堂教学当堂消化的方法正在积极探索之中。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篇6

一、体育课堂教学质,评估依据

1.体现身心全面发展的观点

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已由原来的单纯生物体育逐渐向身心全面发展观转变,学校体育已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课堂教学评估中,首先要看教学内容的搭配、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否满足了不同技术水平、不同身体素质、不同爱好爱好学生的体育需求。以真正达到竞技项目教材化、教学内容游戏化、教学方法趣味化,练习手段处方化的教学模式,构成课堂教学活动动态递进的有序系统,并使学生领悟体育的真正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爱好。另外,任课教师是否注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把增强学生体质和技术、技能的教学转化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效过程,使学生在新鲜别致的感觉中体验体育教学的无穷乐趣。

2.坚持以未来社会发展为前提,以知识分子的健康保健实际藕要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现代科学革命正不断地促使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使生产方式朝着电气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人们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多地被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所代替,尤其是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人的脑力劳动时间增加,肢体活动减少,造成劳动者肌肉萎缩、肌力衰退、新陈代谢降低等现代文明病。另外,城市人口的膨胀,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平衡失调,加之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科学的体育运动是预防现代文明病的有效的途径。21世纪,农业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应当从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加以研究和设计,以保证农业大学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据调查,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低于正常人口平均寿命大约20岁左右。许多中年科学家、教授的运动保健知识十分贫乏,据统计,在坚持体育锻炼的知识分子中,病后开始体育活动的约占50。他们锻炼的动机是为了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而不是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知识分子,非凡是中高级知识分子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身体保健意识远不适应增进健康的需要;他们呼唤着把握更多、更系统的科学保健知识。这里所说的知识分子的前身,无一不是学校的学生。因此,如何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农业高校不同专业需求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的爱好和增强其体育保健的意识,从而达到体育科学保健的最终目的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永恒主题。

3.体现贯彻以体育教育科学本身的价值为重点,确立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育,是以培养现代人为出发点来确定课程内容的价值体系的。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就尽可能从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和作用方面加以考虑,挖掘体育教育学科中最能促进现代大学生身体发展、增进健康,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科学理论和运动技能,采用最适合人类生存和自救的运动实践内容,采用合理可行的教学方式,让所有夭学生都学会自保自健、自娱自乐、自测自评的科学运动保健手段和方法,使农业大学体育教育真正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4.体育课堂教学要体现多学科渗透

体育是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重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美学、生物学、哲学、史学等多学科理论来研究体育教育规律,并将多学科理论有机地转化为可以操作的形式和内容来指导教学实践,这已成为现代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重要内容。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备利用本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指导、解决教学中现实问题的能力,形成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我国农业大学体育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改变体育教师仅凭技术、凭经验教学的局面。

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量表

根据我国学校教学特点及体育教育目标,为使学校体育逐渐向快乐有趣、身心统

一、终身享受的教育方向发展,尽快地推进各级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笔者认为,农业大学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框架应从教学预备、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加以构思,形成多层次、多指标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为了进一步使农业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日趋合理、科学,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适应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战略需要。笔者结合参加校内外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实践与教学治理的切身体验,在听取众多专家意见,并综合各学校有效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量表框架,以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级学校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参考。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篇7

1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内容

1.1物理学检测。物理学检测是使用物理手段检测农产品的质量,按照标准进行检测农产品中的杂质等,一般物理学检测使用的仪器有电导仪、水分活度测定仪等。物理学检测主要针对的是重金属元素等。1.2化学检测。化学检测作为质量安全检测的日常检测方法,主要是使用极谱仪、红外光谱仪、荧光光度计等仪器,分析农产品中含有的成分,检测有害物质,如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品的残余量。1.3生物检测。生物检测监测的是微生物污染,主要是使用酶标仪、基因扩增仪等仪器检测农产品中的生物毒素和微生物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禽流感病毒等都属于生物检测的范畴。这三种检测[1]都包含抽样、检验、推断三个过程,这三种检测方法中,化学检测的使用最为频繁,生物检测结果精准,但应用最少。通过这三种方法可有效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等有害杂质的含量,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是风险监测的主要内容。1.险评估的内容。风险是指健康不良效果发生的可能性及效果严重程度的概率,风险评估是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对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进行评估。风险评估的一般步骤有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膳食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风险评估的危害识别是通过风险监测识别产品中的物理、化学、生物风险因素;危害特征描述是在危害因素识别情况下进行,使用毒理学或流行病学描述效应剂量和反应关系。膳食暴露评估是定性定量地评估农产品或其他渠道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的摄入量,一般采用的是逐步测试筛选的方法。风险特征描述是建立在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和膳食暴露评估的基础上描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风险,风险描述遵循计量保持在合理的最低水平原则。由于评估过程有着不确定性,对一定的人群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将不同的暴露水平的风险量化,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风险分级。

2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

2.1增加财政投入。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科学管理的要求相差较大,风险监测和评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来看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政府对于市场中的农产品质量要引起重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过程中,争取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财政支持,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加大设备资源的投入,应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引进专业的检测人才,才能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发展。2.2健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风险监测评估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健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学科建设,农产品的种类丰富,要求监测评估体系具有涵盖各个学科的知识储备,包括生理生化学、毒理学、分析化学、药物学、统计学等,充分运用已有资源,立足于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联合有关单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全面评估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助于风险监测评估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在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过程中,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按照相关细则进行系统监测,使农产品质量监测更加规范化;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要统筹安排,落实责任到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质量,有助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强风险监测能力,有的实验室不具备毒理学和生物学评估的条件,难以完成全面风险评估工作,这就要求风险评估实验室通过引进设备和人才,或通过对已有人员进行毒理学、生物学培训等方法,使实验室人员具备专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知识,增强实验室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四是建立风险预警处置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核心是发现和解决农产品中潜在和未知的风险,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要通过政府部门组织并且提供专项经费,借助科研研究所的技术和人才进行农产品生产相关技术的改造,通过为农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并在技术指导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通过这四个方面手段,可全面推进风险监测评估体系的发展,使风险监测评估系统化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2.3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交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在各个行业不断被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也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智能识别技术和智能感应技术的融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通过全面分析信息化数据,为风险监测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在监测过程中还要实地调查市场上的农产品,比对风险监测结果和实际的农产品质量,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不能局限在国内,视野要拓宽到国外,与国外的风险监测评估部门开展稳定的合作和交流,使双方的信息能够及时通报,借鉴国际顶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构建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风险监测评估模式。

3结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相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严格的监测和评估,需要国家重视,加大对实验室设备和人才的投入,逐步建立完整的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加强风险监测评估信息的交流,使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够进一步发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作者:王艺霖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检验检测中心

参考文献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篇8

以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为重点,“十一五”期间共制定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800多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已累计达到4500多项,农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启动实施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已创建500多个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819个园艺作物标准园和一大批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

2010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1.2万多个,全国“三品一标”总数达到8万个,认定产地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30%以上,认证农产品占食用农产品商品量30%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组织实施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年)》,已投资建设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和专业性检验检测中心36个、部级区域性检测中心13个、省级综合性质检中心30个和县级质检站936个。“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贯通部省地县的工作机构基本建立,体系队伍不断壮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依法正式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安全是人们对食品最基本的要求,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假冒伪劣食品禁而不绝、食品包装材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儿童食品和保健品质量不合格、配方不科学,餐饮企业经营不规范、操作不安全等陆续暴露的问题,给农产品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

企业安全责任的不落实,一些食品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自律意识不强,不讲诚信,甚至明知故犯、违法违规、逃避监管,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政府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安全发展理念不强,重效益、轻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监管衔接不够,全程监管、综合监管、协同执法能力较弱。食品安全制度仍有漏洞,企业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都为农产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强监管,不断提升水平,着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消费安全。

风险管理模式对于农产品安全管理来说,是公认的最有效的管理模式。风险评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确立的一项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也是国际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的通行做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风险评估,既是政府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和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的客观需要,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管理和构建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现实需要。

2011年农业部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办法规范,积极构建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为龙头、区域性风险评估实验室为主体、主产区风险评估定位监测站点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体系,制定和实施风险评估监测计划,大力推进应急处置科学化。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科学研究,围绕污染物毒理学评价技术、剂量反应评估技术、暴露评估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公共模型软件设计等风险评估共性技术开展研发,针对农产品中潜在的各种生物、化学和其他外来的危害因素,加强其危害途径、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为科学、合理和有效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奠定基础;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交流合作,跟踪国际风险评估技术前沿,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科普宣传,主动答疑解惑,营造一个政府、企业、消费者、科研教学人员等所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益相关者都了解、认识、接受和支持风险评估工作的氛围。

农业部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源头入手,标本兼治”,强化保障能力建设,着力构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风险应急和执法监管五大体系,全面提升执法监督、风险预警、监测评估、应急处置和服务指导五大能力,推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二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寻求发展和突破的重要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必须统筹好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到与数量安全同等重要的高度,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强化监管,提升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他强调,“十二五”期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消除隐患保安全、控制源头上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完善制度建机制”,消除隐患保安全就是要深化专项整治,着力消除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控制源头上水平就是要从生产入手,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健全体系强能力就是要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加强执法监管条件保障,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完善制度建机制就是要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制度和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监管长效机制。

上一篇:幼儿园课程体系范文 下一篇:创业培训宣传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