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的纳税筹划范文

时间:2023-10-17 15:30:19

关税的纳税筹划篇1

【关键词】 纳税筹划; 增值税转型; 纳税筹划点

一、增值税的转型及其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一)增值税的转型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即由原来的生产型增值税改革为消费型增值税。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新修订的条例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2008年12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新修订的税收实施细则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增值税的转型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1.增加了某些税收优惠政策,使得原来不能进行纳税筹划的地方有了纳税筹划的空间。

2.取消了某些税收优惠政策,使原来通过纳税筹划形成的节税效应及利益不复存在。

3.改变了某些纳税条件,使得纳税义务的范围、征税时间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

4.填补了税法漏洞,弥补了税法缺陷,使得企业相应的筹划权利转换为纳税义务。

二、现行增值税下纳税筹划点的分析

增值税转型改革后,纳税筹划的方法及思路也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对转型后可利用的常规筹划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整理,大致有如下几个纳税筹划点:利用身份选择进行纳税筹划、利用运输费用进行纳税筹划、利用混合销售与兼营销售方式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利用企业销售时的折扣方式进行筹划、利用购进扣税法进行纳税筹划、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一)利用身份选择进行纳税筹划

1.纳税人的身份选择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在征收管理、适用税率以及应纳税额计算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税额计算中销售额的确定却是一致的,即都是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那么对于同一涉税事项就会因为纳税人身份的不同导致其税负不一致。这就为利用纳税人身份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假设存在着一点使得不同身份的纳税人在平衡点上应负担的税负是相等的,利用这一平衡点纳税人可以将其实际税负与该平衡点进行比较,从而制定有效的筹划方案。

增值税纳税人的身份选择,不仅要考虑增值税税负,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企业的利润。但是在税务会计实务过程中,由于纳税人身份的不可逆性和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限制,实际运用中仍需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选择最佳的纳税筹划方案。

2.供应商的身份选择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税款因素是应当考虑的重要方面。我国的增值税征收对一般纳税人实行税款抵扣制,即凭增值税专用发票从销项税额中扣除进项税额。而对小规模纳税人则不允许其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就是说,如果一般纳税人向小规模纳税人购买货物,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也不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由此看来,选择不同的供应商,企业的税负是不同的。这就为通过供应商身份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

对于供应商的身份选择,必须立足于本企业的纳税人身份选择。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作为采购方选择供应商时,首选自然是一般纳税人,因为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购进货物所包含的进项税额就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扣除;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则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比较合算,如果向一般纳税人购货,其进货中所含的税额较多,会加重企业的成本。但是,问题远非这样简单,如果不同的纳税人身份的供应商提供相同的货物,但是价格不同,则需要具体分析。

(二)利用运输费用进行纳税筹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的规定,条例第六条所称的价外费用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运输装卸费,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代垫运输费用不包括在内:一是承运部门的运输费用发票开具给购买方的;二是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买方的。实质上装卸运输费用可以有不同的支付方式,但不同的装卸运输费用支付方式对企业负担的税款和实现的营业利润的影响不同,存在纳税筹划的空间,可以从支付运费方式的角度对运输业务进行筹划。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进行分析比较:

某水泥有限公司为一般纳税人,该企业无自己的装卸运输队,雇佣外部运输公司,负责装卸并送货上门,其水泥销售的合同价格为含税价234元,装卸费20元,运输费30元,企业对货物本身价款234元开具销售发票,50元的装卸运输费另开收款收据,然后在货物运到后凭自己开具的收据与运输公司进行结算。

我们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由运输公司给购货方开具运输发票,销售货物方作代垫装卸运输费处理。

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284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

其他应付款50

方案二:由销售企业给购货方开具销售发票,运输公司给销售方开具运输发票。

按照这种方案,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284

贷:主营业务收入 242.7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1.27

借:销售费用44.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

贷:其他应付款 50

假定不考虑其他可抵扣的进项税额,通过比较两种方案,我们很明显地能够看出优劣:

方案一每吨水泥的增值税应交税额=34(元)

方案二每吨水泥的增值税应交税额=41.27-5.1=36.17(元)

可见方案一的税负较轻,每吨水泥比方案二节税2.17元。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方案一也较方案二简便,再者,将货运发票交给购货方,购货方可用于抵扣销项税额,比较愿意接受,有利于购销双方业务合作。

综合考虑应交税费和净利润两个因素,方案一缴纳税费较少,营业利润较多,所以,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方案一即为最佳方案。

(三)利用混合销售与兼营销售方式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称为混合销售行为。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是指增值税纳税人在销售货物和提供应税劳务的同时,还兼营非应税劳务。当然,此处的非应税劳务是指非增值税应税劳务,即营业税应税劳务。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对货物和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按各自适用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对非应税劳务的营业额按适用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如果不分别核算或不能准确核算的,其非应税劳务应与货物或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无疑应该分开核算以减少纳税,但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若其从事非增值税应税劳务适用营业税率3%,不分开核算没什么影响;而从事非增值税应税劳务适用营业税率为5%,则不分开核算反而更有利。因此不存在纳税筹划空间。

对于混合销售行为,税法规定,从事货物的生产与批发、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发生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则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只需要缴纳营业税。“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是指纳税人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数中,年货物销售额超过50%,非应税劳务营业额不足50%。也就是说,当纳税人增值税应税货物销售额和营业税应税劳务营业额基本相等时,这种筹划才有意义。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企业的兼营和混合销售往往同时进行,企业完全可以将混合销售业务分离出来或通过控制应税货物和应税劳务与增值税非应税劳务的比例,来达到选择作为低税负税种的纳税人的目的。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即增值税的实际负担率,可以和营业税的税率直接进行比较。现在着重分析一般纳税人应税货物和劳务与增值税非应税劳务的合并与分立问题。

我们采用税负平衡法,即以应纳税税额占非应税劳务的比例作为税负平衡点。通过判断混合销售中非应税劳务按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与缴纳营业税税负的差异来选择纳税方案。在对非应税劳务计征增值税的税收负担率与营业税税率相等条件下,不论是缴纳增值税还是缴纳营业税,对纳税人而言是一样的;如果增值税的税收负担率大于营业税的税率,则应选择缴纳营业税;反之,应选择缴纳增值税。

(四)利用企业销售时的折扣方式进行筹划

在企业的销售活动中,为了达到促销或是融资的目的,往往采取多种多样的“打折”销售方式。这里主要涉及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实物折扣等几种处理方式。

1.对商业折扣的纳税筹划

按照税法的解释,商业折扣是指销货方在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时,因为购货方购货的数量较大等原因而给予购货方的价格优惠。对于商业折扣销售方式税法上有具体的税务处理规定,现行的《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因此,对于商业折扣的纳税筹划,只能利用开具同一发票按折扣后的销售额纳税的政策,才能达到节约税款的目的。

2.对现金折扣的纳税筹划

按照税法的解释,现金折扣是指销货方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后,为鼓励购货方及早还款而协议许诺给予购货方的一种折扣优惠。通常用固定的形式来表示优惠的程度和还款的时间,如:“2/10,1/20,n/30”,对于现金折扣销售方式税法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由于现金折扣的行为发生在销售货物之后,是一种融资性理财费用,所以无论会计上如何处理,纳税人都不能按折扣后的余额计算增值税。

从企业税负角度考虑,毫无疑问,商业折扣方式优于现金折扣方式。因此,如果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资金信用比较好的客户,货款收回的把握比较大,那么企业可以通过修改合同,将现金折扣改为商业折扣,并把销售额和折扣额写在同一张发票上,这样企业就可以获得和商业折扣下同样的纳税筹划效益。

例如,甲企业销售给乙企业一批商品,价税合计23 400元,若现金折扣的条件为2/10,1/20,n/30,现金折扣条件下,甲企业销项税额为3 400元,假若综合考虑乙公司的资金信用条件,将现金折扣修改为商品价格打折2%销售,如此一来,销项税额=(20 000-20 000*2%)*17%=3 332(元),节税68元,并且购货方没有还款压力也乐于接受这种方式,当然这种方式还要充分考虑本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及收账成本等因素,不可只考虑税负而忽略企业经营其他因素的影响。

3.对销售折让的纳税筹划

销售折让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以后,由于其品种、质量等原因,购货方不是要求退货,而是要求销货方给予其一定的价格折让,根据税法规定,销货方可以从税务机关取得销售折让证明单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因此,对于销售折让的纳税筹划空间是很小的。并且销售折让的原因是货物的使用价值发生了损失,并且不需要将货物退还,所以从税负角度看销货方为了减少当期的销项税额总是希望折扣多一些,但是这里有一个度,即在购货方能够容忍的范围内,因为我国的增值税实行的是税款抵扣制度,在销售折让时,销售方的销售额减少恰恰是购货方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减少,或者是进项税额转出的增加,购货双方谁能够在销售折让上占优势,主要取决于货物在市场上的销售状况。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对购货方有利,在卖方市场情况下,对销货方有利。但是对于工艺性、技术性很强的货物,其价格的弹性是很大的,只要购货双方正确掌握市场的情况,对于某一方节税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4.对实物折扣的纳税筹划

在企业的营销工作中,实物折扣是比较常见的促销方式,然而实物折扣表面上看是一种折扣方式,但其实质是将货物无偿赠送他人的行为,应该使用税法中关于视同销售行为的有关规定。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将货物无偿赠送给他人,无论赠送的货物是自己生产的还是委托他人加工的,均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缴纳增值税。但是,如果将实物折扣“转化”为商业折扣,则可达到节省纳税的目的。

例如,客户购买100件商品,给予5件商品的实物折扣,在开具发票时,按销售105件开具销售数量余额,然后在同一张发票上开具5件的折扣余额,这样处理后,便可以收到商业折扣同样的节税效果。

(五)利用购进扣税法进行纳税筹划

所谓利用购进扣税法进行的纳税筹划,强调的是企业尽量在营业活动期初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这样可以在期初的一段时间内不用缴纳或者少缴纳增值税。尽管从总体上看,企业的税负不会减少,但是可以暂缓纳税,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延迟纳税也正是纳税筹划的目的之一,依照这样的目标,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在此就存货入库和购进固定资产方面进行略谈。

1.存货入库

企业购进存货的可抵扣进项税额是企业降低增值税税负的重要方面。增值税税法规定,工业企业购进货物必须在验收入库后,才能申报抵扣税额,因此,企业对于购进存货,应尽量在年初购进,并且规范精简入库手续,及早办理入库,以达到延缓缴税的效果。

2.购进固定资产

利用增值税转型后,新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优惠政策。在固定资产购置价款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成本减少,各期折旧额减少,各期利润额增加。同时,企业的流动资金状况也会得到明显改善,由于消费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投资的进项税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从而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也将有助于减少企业的资金成本,所以,增值税转型能够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企业如果尽量在年初购入固定资产,则也能达到延缓缴税的效果。

三、展望增值税纳税筹划发展趋势

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是一个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课题,随着实践的发展,总有筹划的空间,并且筹划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尽相同,笔者所介绍的纳税筹划只站在减轻税负,增加企业利润方面进行,一些需考虑的其他因素都作为不变量而未作论述。例如,纳税人的身份选择,税法对于身份认定是有严格规定的,而且具有不可逆性,不能够随意选择;选择运费支付方式时还应考虑到企业的成本等实际情况。纳税筹划应遵循整体综合性原则,而笔者只从增值税纳税筹划的角度出发,未考虑其他税种及企业的战略规划等许多外在因素。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中国注册税务师考试教材.税法[M].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3] 秦淑媛.浅谈我国增值税的转型[J].科技信息,2009(2).

[4]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S].200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S].2008.

关税的纳税筹划篇2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在经济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纳税筹划来减低税收成本。企业纳税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守税收法规的前提下,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纳税方案时,为了实现最合理的纳税而进行的规划。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在纳税时,企业往往会依据政府的税收政策,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结构和交易活动,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目的在于尽量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同时取得正当的税收利益。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

(一)筹划销售收入

我国税法规定,企业直接收款销售以收到货款或取得索取货款的凭证,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当天作为收入的确认日期;对订货销售和分期预收货款的销售来说,在交付货物时确认收入实现;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则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时间为收入的确认时间;对于委托商销售商品的在商寄回清单时为收入的确认日期。这些规定,可以有效的制约企业偷税漏税行为,而企业也在销售收入的实现日期和方式上拥有很多的自由,通过对各种销售方式的选择,为了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可以选择分期入账或者推迟收入实现。

(二)筹划税前扣除项目

首先,根据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公益性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的部分,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此项规定对企业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适当的公益性捐赠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企业在进行筹划时应该注意规定中所指的年度利润总额与企业应纳税收额并不完全一致,前者主要是一个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为此,企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与年度利润总额可能会存在很多差距,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正确计算,精确公益性捐赠的数额。

其次,企业在纳税之前可以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进行筹划,税法规定的可以采用加速折旧的企业,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筹划,如果在比例税率下每年的所得税率不变或者有下滑趋势,企业应该对其进行加速折旧。这种筹划方法的好处在于,企业通过把前期的利润推至后期,延缓了纳税时间;一般在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企业的纳税年度税负增加会大于延缓的纳税利益,这时,企业使用直线折旧法会比加速折旧法更有利。

(三)对企业所得税税率进行筹划

我国制定的新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应该统一为25%,另外,国家为了减少企业的纳税负担,还制定力一席低税率的政策,这些政策可以给企业加强所得税纳税筹划提供更多的空间。

首先,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于一些在新税法公布之前就已经批准设立的的企业,在过渡期内,可以按照该企业成立时的税收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定期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即享受15%—24%的低税率政策。但是在过渡期内,企业的税率每年提高2%,为此,企业使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比用加速折旧法计算更有利。

其次,对于一些新兴的小型微利企业,过重的税收负担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为此,国家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小型微利企业在其年应纳税所得刚好超过30万时,就有必要进行纳税筹划,将纳税所得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合理水平。小型微利企业可以通过诸如参加各种救济性的、公益性的活动,增加纳税前的扣除项目,避免因为超负额税收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最后,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可以通过设立分公司或者将科技产业进行地区之间的迁移,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等使自身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而可以实行低税率,减轻纳税负担。

二、提高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措施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在所得税纳税筹划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首次,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素质,企业的所得税纳税筹划属于较高层次的理财活动,需要较高层次的专业人士来负责。企业在任命税收筹划人员时一定要加强职员的专业知识考核,主要包括国家的税法和会记法规;另外企业应该对税收筹划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纳税筹划人员的筹划人平。

其次,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企业一定要加强管理,严格要求纳税筹划人员,在充分收集各种会计资料之后,再按照相关的国家法律规范进行纳税筹划,确保纳税筹划的准确行、科学性。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是一个企业节约纳税税额,争取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由于国家新企业所得税法以及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此,企业一定要充分了解国家关于税法的相关规定,强化纳税意识,进一步规范纳税筹划,另外,必要时企业要加强与税务机关执法部门的沟通,合理进行纳税筹划,争取获得最大的节税收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语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各大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企业必须要明确纳税筹划与逃税有着本质区别,前者的目的是为了节税,减少企业的纳税负担,而后者是一种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阳德盛,李其峰.企业所得税法修订后如何调整纳税筹划策略[J].财会月刊,2008(26)

[2]王晋,崔雪宁,王靖.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收入的纳税筹划[J].东方企业文化,2010(18)

[3]鹿丽,王龙康.浅谈新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关税的纳税筹划篇3

关键词:房地产;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依据现行税法和国际税收惯例,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对企业组建、经营、投资及筹资等活动进行的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与安排,在不妨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达到税负最小化,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其外在表现是使纳税人纳税最少,纳税最晚,即实现“经济纳税”。 纳税筹划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公民纳税意识提高的产物。近年来,房地产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国税和地税的纳税大户之一。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一个项目收入规模相当大,要上缴的各种税金少则上千万元多则上亿元,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筹划运用虽然处于尝试阶段,但是作为纳税人的一种理财行为,有必要对企业的税收成本做出计划和安排。 当前部分房地产企业在纳税认识上存在误区;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纳税管理。导致很多房地产企业税负过大。因此,有效规避纳税风险,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对房地产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房地产行业纳税筹划现状及分析

目前在我国,能全面精湛整体论述系统纳税筹划方面的理论专著有限,实务方面的探讨也较为肤浅和缺乏,对于在实际工作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进行纳税筹划,采用哪些策划方法,以及需要掌握哪些节税点,目前我们国家的涉猎者并不多。在房地产行业,我国税收环境日益改善,已有诸多机构开始介入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筹划,但是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阶段的纳税筹划研究不容乐观,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对纳税筹划的认识不足。

一方面,由于国外的纳税筹划由来已久,所以我国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纳税筹划意识和手段远比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强;另一方面,对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通过纳税筹划所获得的收益都是自己的,因而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乐于在纳税筹划上进行大胆的尝试,相反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则认为无论税负轻重都是国家的。因而不重视纳税筹划工作。

我们国家现行税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筹划的局限性

我国现行税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筹划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税收法律制度是以流转税等间接税种为主体和侧重点的复合税制度,由于间接税种的税负具有可转嫁性,纳税筹划的操作空间不大,而房地产开发企业涉税比例最大的税种就是流转税中的营业税,这就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纳税筹划研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第二,由于我们国家目前的税收体制尚不健全,我们国家尚未开征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诸如社会保障税、遗产税、赠予税等直接税税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纳税筹划研究也因此而受到很大程度的局限。第三,由于我们国家目前的所得税和财产税的体系相对还比较简单,税收体制也还不够完善,也使得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筹划的研究受到客观现实条件的制约。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征管水平还有待完善

我国目前由于税收征管水平的不足造成的税源或税基流失现象大为存在,也给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工作形成了障碍,税收征管水平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及税收政策还不够完善,这一不完善性也体现在税收征收法律方面,我国的税收征管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我国现有税收法规不完善,致使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思想意识里认为偷逃税即使被查处了也是有利可图的,用不着进行纳税筹划。第二,由于税收征收管理人员素质、征管意识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有的税务机关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税务人员过大的税收执法裁量权。使得征纳关系异化,导致部分税务执法人员与纳税人之间协调的余地很大,税收法规得不到有效执行,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当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偷税收益大于纳税筹划收益和偷税风险时,房地产开发企业显然不会再去劳神费力地进行纳税筹划。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阻碍了纳税筹划在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普遍运用。

我国房地产行业近年来发展尤其迅猛,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房地产企业主动进行纳税筹划意识的不断增强,纳税筹划也已经成为多数房地产企业的税务、咨询等专业机构的主要业务之一,纳税筹划的作用日益凸现。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纳税筹划必然会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房地产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纳税情况进行税收筹划,做到“合法、合理、全面、具体”,还应遵循综合原则、经济原则、事前筹划原则、整体原则,对目前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策略,从而有效规避纳税风险,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关税的纳税筹划篇4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纳税筹划 税种 优惠政策 开发

一、概述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

对于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定义,它是指房地产企业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根据相关税收法律条例的漏洞,来进行合理的避税。房地产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的各个税种规定的差别之中,找到企业纳税筹划的机会和空间。

二、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可行性

由于我国房地产企业有很重的税收负担,政府的税收制度也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法律政策也存在其缺陷,而且,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是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所以房地产企业的纳税筹划就变得具有可行性。

三、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一)纳税种类多,税收负担重

我们都知道,房地产企业是有很大的投资金额的,而且经营周期也比较长,开发成本也很高。除此之外,房地产开发商从取得土地、开发房地产、经营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会牵扯到缴纳税收的问题。房地产的建设环节,需要缴纳耕地占用税、营业税以及作为营业税的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在房产使用环节中,营业税会因房产的租赁而有所变化;房产的交易环节中,此时的营业税主要在不动产的销售过程中征收,同时还需要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单位及个人转让建筑以及其附着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时候,所取得的增值税,另外还有印花税等等。

房地产企业的税种的税率一般为,土地增值税:三级超税率累进税率的30%至60%;企业所得税:25%;营业税:5%等等。

(二)有相关的房地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在房地产繁多的税种中,国家都有相关的优惠政策,所以这对进行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如果房地产企业能做好这方面的纳税筹划,必定可以为企业税收减轻很多负担,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为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这也是国家和企业的一种“双赢”。

四、房地产企业对主要税种的一些纳税筹划

(一)营业税

我们都知道,营业税的税基是来自销售收入的,所以,改变销售模式是对营业税纳税的一种很好的筹划。比如:

1、先成立物业公司

在房地产销售房屋的时候,通常会代替收取一些费用,比如有:水电初装费、物业费、设置配套费等等。如果在房地产销售房屋之前,先成立一个物业公司,由新成立的物业公司来收取这一部分费用,这样以来,这些代收的费用就不是属于房地产企业的相关价外费了,也就不需要再缴纳营业税了。

2、进行收入分散

在销售一些精装修房屋时,把销售合同在合理的范围内拆散为装修合同和房屋出租合同两个,让另设的装修公司来签订装修合同。用这种方法进行纳税规划时,要综合考虑装修公司自己实际承担的税收。

(二)土地增值税

2006年,国税发的87号文件已经实施,原来的预征制度已经转变成了严格的清算制,所以做好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点。具体有以下方法:

1、利用税收政策

房地产企业若是根据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权衡增值额等增加带来的收益以及放弃起征点的优惠而增加的税负,来选择适当的开发方案,这样就能避免因增值率高于起征点所造成的税负增大。

2、财务管理

房地产企业应当明确财务管理的内容,为降低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而做好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得到优化,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减少了财务的支出。另外一方面,这样也能降低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可让经济增益实现最大化。精细化管理企业财务,需要密切的与企业其他各部门有效联系,财务人员也要广泛参与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财务管理,让企业的财务管理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3、采用代建方式

可以采用代建的方式,来实施一些代建工程,企业收取一定的劳务费,这种方法不仅不用缴纳代垫资金,而且只是对劳务费营业税的征收只按照建筑业3%的税率。这种代建行为,房地产企业有关资产的产权并没有发生转移,所以不需要计征土地增值税。

4、合作建房

房地产企业拥有土地使用权,可以找合作方合股,用货币资金,成立合营企业,来达到合作建房的目的。房屋建成后,双方可以采用风险共担并且利润共享的合作分配方式,此种情况,这种共担风险以无形资产投入投资入股的方式将不会征收营业税。倘若合作完毕,房屋建成后按照比例进行分房,也就没有发生所有权的转移,也不用征收土地增值税。如果自己用来对外出租,则要对租金收入收取营业税。如果合作建房后,要对外销售,则不能免除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

(三)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收入所得税与准予扣除的项目金额之差,再乘以所得税率便可以计算出企业所得税,其中涉及到的企业收入、成本和有关费用等已经在前文有所阐述,所以不再详细说明了。

(四)土地征用和拆迁费以及政府性规费

在这方面,一般情况下,房地产企业是无法控制这部分费用的,所以房地产企业筹划也不存在筹划的空间。配套费、白蚁防治费、规划费等这些是政府强制性费用,也没有纳税筹划的空间。

(五)开发间接费

这其中包括进行组织、管理和开发时所需要的费用,比如工资、折旧费、修理费、职工福利费、水电费、广告费、办公费等等,这些都可以进行企业的纳税筹划。

在这里,分析探讨一下广告费,房地产企业必定要通过做一些宣传广告,来促进所建房屋的销售,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如果当年取得了销售收入,那么广告费最多可以扣除掉销售收入总和的15%,但是房屋的建造周期是比较长的,而且在产生广告费用的当年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有营业收入,所以这就意味着,这些广告费用是不能进行税前扣除,所以会增加企业税收的负担。所以,房地产企业应该在对广告费用的产生期间,事前做好筹划安排。

五、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中常用的一些技术

(一)延期纳税的方法

纳税人可以按照税法相关规定将应该缴纳的税款推迟到某个一定的期限缴纳,这样做虽然不能减少相应的税额,但是可以使纳税人无偿的使用这笔款项,并且不用支付利息,也就相当于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利用税率差异

由于房地产企业有很多不同的税种,这些不同的税种之间税率不同,就算是同种税种,它的税率也会有所差别。征税的深度是由税率的高低来体现的,企业的税收负担轻重也由它来反映出来,所以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各种税种之间的税率差异,来进行纳税筹划,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三)优化股权结构

作为房地产企业,股权多元化是未来的基本努力方向,如果可以吸引来自各个方面的优势来为公司所利用,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公司的发展,分散控股股东的一些股权,缩小这些持股差距,减少公司股价的暴涨暴跌,从而提高公司的业绩。

通过前面对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探索和研究,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是个不容易做好的工作,但是做好了却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减轻税负。当然,房地产企业的纳税筹划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房地产企业应当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对筹划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避免疏忽。对企业的纳税筹划人员也应该提高要求,全面掌握纳税筹划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企业做好了纳税筹划工作的相应防范措施,再严格按照相关税法和法律法规等,才能真正做到为企业的税收减负,才能长期发展。

长期以来房地产企业的工作经验表明,各个房地产企业已经很努力在降低经营成本了,但是其涉及的税种多,税负重,所以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高鲲.关于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2,9(2):66-68

[2]王艳丽.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J].会计之友,2012,10(8):78-80

[3]宫国林.新会计准则下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3(10):56-58

关税的纳税筹划篇5

关键词:高校教师 工资组成 纳税筹划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高校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们的收入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2000年,高校教师被国家税务总局列入十大高收入群体之一,成为各地税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

作为一名公民,依法纳税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义务。高校教师如何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尽可能的增加税后收入,成为了现代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1 高校教师收入的组成

现代高校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2011年后更是实施了绩效工资改革,现代高校教师工资组成主要包括:

1.1 固定部分 这部分工资主要是指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以及各项固定福利。岗位工资是根据教师的职称不同而发放金额不同。助教发放金额最少,教授发放金额最多。薪级工资是根据工作年限时长来决定发放的金额。工作年限越长,发放的金额越多。各项固定福利主要包括误餐费、物价补贴等等。这部分固定福利变动的不大,而且,各个级别的差额也不大。

1.2 变动部分 变动部分也称为绩效工资,这部分工资主要是指课时费。绩效部分主要是根据老师上课情况发放,在扣除基本课时量的基础上,老师上课课时量越多,绩效工资就越高。

1.3 其他奖励部分 主要包括学校发放的一些其他奖励,比如说科研奖励、年终奖金等等。这部分奖励不会经常性的发放,只是偶尔发放,一年一次或是数年一次。

本文中所述的薪酬纳税规划,主要是针对以上的部分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税收规划结论。

2 高校教师收入纳税筹划的总体思路

对于纳税筹划,主要是指在不违反国家税法的情况下,进行事先的筹划,充分发挥税收的优惠政策,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简而言之,纳税筹划其实就是理财[1]。

高校教师工资、薪金所得,是指高校教师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其计税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每月工资、薪金收入额-3500-[一险一金(失业险和公积金)]-其他允许扣减的费用

从以上的公式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应纳税额与工资收入,失业险与公积金还有允许扣除的费用相关。因此,我们可以从工资收入、一险一金和允许扣除的费用着手,实时的规划,合理避税[2]。

3 纳税筹划的具体措施

3.1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少计税收入 现行个人所得税法以及实施条例规定了许多税收减免政策,作为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人,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纳税筹划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减轻学校和教师的税收负担。

3.1.1 用足用好“三险一金”的缴存上限。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的规定:①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3]。②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等规定精神,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市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4]。

在这里,要注意一点,无论是缴纳保险还是住房公积金,超过上限的部分还是需要计入应纳税额,计提个人所得税。所以,高校一定要充分利用“三险一金”的缴存上限,合理规划税收。

3.1.2 加大对教师的生活补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取得的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免交个人所得税。税法中所提及的福利费主要是指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的生活补助费。

高校可以利用提留的福利费或工会经费发放教师的生活补助支出。

3.2 合理发放科研奖金和其他奖励,降低适用税率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的推进,高校不但承担着教学工作,还加大了对科研工作的资助力度。现代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各大高校纷纷提高了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像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科研启动基金、给予科研奖励、在科研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者或者团队发放奖金等等。根据我国税法规定,高校发放的科研奖励、科研补贴等等均应纳税。所以,对于科研奖励的规划,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高校教师的税收负担。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科研奖励进行筹划:

3.2.1 许多高校都会以现金发放的形式给高校教师发放科研补贴,这部分补贴的发放会直接导致高校教师收入的增加,导致纳税增多。高校可以按照教师职称的高低,依据合法合规的发票,对于在科研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版面费、资料费、打印费、办公用品费、实验耗材费、差旅费等相关科研费用,以报销的形式进行补贴发放。这样,既可以解决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又可以为老师合理的减少税负。

3.2.2 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科研成果,高校会给予一定的奖励,这部分奖励的发放形式和方法,会直接导致被奖励人员的税负的高低。高校可以将奖励分拆发放,可以避免因一次性的发放而导致的高税负。同时,高校也可以改变发放方式,目前,高校中主要的发放科研奖励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奖励直接发放给课题负责人,再由负责人发放给课题组的相关成员;第二种是高校直接根据课题组中成员所担任的不同角色发放奖励给个人。因为我国工资薪金按照七级累进税率,分级有临界点,当突破临界点时,适用税率也相应提高,因此,将奖励分别发放给几个纳税主体,可以有效的降低税率,进而降低税负[5]。

3.3 按年统筹收入,合理筹划年终奖

3.3.1 年终奖金的纳税筹划。对于年终一次性的奖励,也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相应的规划。

计算年终奖金的过程与方法:首先,要计算年终奖金金额计算税额所适用的档次。计算公式为:年终奖金/12计算出年终奖金所适用的档次。其次,根据上一步骤计算出年终奖金应纳税额。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举例:若某老师年终奖金为189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本月该老师应纳税额:

首先,先计算速算扣除率的档次:18900/12=1575,属于第二档。其次,计算出该年终奖金应纳税额:应纳税金额=18900*10%-105=1785。该老师,当月工资未超过最低起征点,不计算个人所得税。该老师当月应纳税额=1785+0=1785。

假设,若该老师年终奖金发放18000元,当月工资为3900元。首先,先计算速算扣除率的档次:18000/12=

1500,属于第一档。其次,计算出该年终奖应纳税额:应纳税金额=18000*3%-0=540。该老师当月工资应纳税额=(3900-3500)*3%=12。该老师当月应纳税额=540+12

=552。

虽然,该老师在两种方法下,当月发放的年终奖金+工资收入税前合计数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发放的方式不同,个税差额却达到了1233元。

所以,在发放年终奖金的时候,应该多注意这种档次的划分,在跨档次的金额前后,可以将多出的少量金额计入工资发放,这样可以节省相对来说比较多的所得税。

3.3.2 统筹课时费,平均发放。因为学校的性质决定,教师在寒暑假期间,没有课程的安排,所以绩效工资部分,在寒暑假,相对而言,会比平时低。学校可以将课时费统筹规划,将平时的部分课时费,平均分发在寒暑假期间,这样,可以为教师减轻税负。

参考文献:

[1]苏强.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分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2):70.

[2]徐丽.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7):135.

[3]李晶.高校教师收入纳税筹划[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3):24.

[4]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王虹.高校教师工薪收入纳税筹划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2-117.

作者简介:胡瑾瑜(1985-),女,江西南昌人,助教,研究生。

关税的纳税筹划篇6

【论文摘要】  企业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盈利水平,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税务成本,即时产生了纳税筹划的主观动因;国家税制本身的不完善及有意识地利用税收杠杆调节 经济 的 发展 趋向,又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客观条件。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了目标的实现要特别注意风险的防范。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了规避或减轻自身税收负担而利用税法漏洞或缺陷进行的非违法的避税 法律 行为,利用税法的优惠政策进行节税的法律行为,以及为转嫁税收负担所进行的转税纯经济行为。纳税筹划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法治化以及公民依法纳税意识的提高而出现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纳税筹划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企业纳税筹划的动因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存在了有近百年的 历史 ,这充分说明这种经济活动具备它产生的条件与存在的必要性。

(一)主观动因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无偿与相对固定的分配。对纳税人来说,既不直接偿还,也不付任何代价,这就促使纳税人产生了减轻自己税负的强烈愿望。为了使这一欲望得以实现,纳税人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选择:偷税、漏税、逃税、欠税、抗税、避税和节税。在众多的选择中,避税与节税是一种最为“安全”或“保险”的办法;偷税、逃税都是违法的,要受到税法的制裁;漏税必须补交。法制较为健全和征管较为严格的国家,偷、漏税和逃税、抗税往往是十分艰难的。因此,纳税人 自然 会力图寻找一种不受法律制裁的办法来减轻或免除其税负,这就是纳税筹划。

(二)客观条件 

纳税筹划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税法及有关法律方面的不完善,不健全。一般来说,税法本身具有原则性、稳定性和针对性的特征。从原则性来说,无论哪一种税收法律制度的内容,都以简练为原则,不能包罗一切,但税法所涉及的具体事物与税法的原则性之间往往出现某些不适应的问题;从稳定性来说,税收法律制度一经制定,就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社会经济生活的状况是瞬息万变的,由于情况的变化,要求税法作出相应的修改,但修改税法要有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从针对性来说,税收法制中的具体规定虽然一般都有针对性,但在具体运用时,使针对性达到全部对号入座的程度是办不到的;原因是纳税人之间生产经营活动千差万别,有时会出现种种复杂的情况,这一切使避税成为可能。这也就是说,当税法等规定不够严密时,纳税人就有可能通过这些不足之处实现自己避税的愿望。具体来说,促使纳税人进行避税的客观条件主要有: 

1.税收的优惠政策。当纳税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税法规定有相应不同偏重和待遇的内容时,容易造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企业、经济组织及纳税人利用税收内容的差异实现避税。如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行了“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的优惠政策体系,就会使人们利用这些税收优惠及照顾实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2.边际高税率的存在。如果税率较低甚至很低,国家取走税款对纳税人来说无关紧要,自然也就不会使纳税人绞尽脑汁去研究、实施避税。由于税率过高,纳税人的收入中有较多的部分被政府以税收的形式拿走,才可能引起纳税人的反感和抵制。特别是当边际税率过高时,避税现象更容易发生。边际税率高是指在实行累进税率制度下,税率随纳税人收入级距的增高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多收入的增长速度抵不上多纳税的增长速度。纳税人避税的措施。一是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再工作或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免使再增加工作获得的收入中有较高的部分被税收拿走,这一点当纳税人收入水平处在税率变化级距临界点时十分明显;二是进行收入或利润转移,降低自己的应税收入档次,减少纳税额,高税率往往成为导致纳税人避税的加速器,纳税人不堪重负,不得不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开辟各种减轻税负的途径。 

4.税法细则与纳税事项吻合度的差异。由于避税正在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 经济 现象,国家为了保证税收的质量,致使其在税收政策与实施细则的内容上越来越具体、详细。然而,大千世界的经济事项犹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税法政策与细则再详尽也永远不会将与纳税有关的所有经济事项都十分全面而又详尽地予以规定和限定,并不可能把避税的通道全部堵死,政府只得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再调整有关的 法律 和规定。 

5.课税对象可转换性。课税对象的重叠和交叉,使纳税人可以左右逢源,寻找最佳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按其性质可以划分为:对流转额课税、对收益额课税、对行为课税、对财产课税。由于对课税对象确定口径的不同,纳税人最终承担的纳税额也就不同。对大多数纳税人来说,财产收益和经营利润收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是可以相互转移的。如果国家对财产收益和经营收入采取不同的税率,就会成为纳税人利用这种转换躲避税负的依据。例如,国家规定财产税的税负过重,使财产所有人纳税后的收益达不到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就会促使财产所有人出售财产而转为租入财产,进而躲避过重的纳税义务。 企业 的经营资本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有资本(权益),另一部分是借入资本(负债),税法规定股息支付不能作为费用列支,只能在缴纳所得税后的收益中分配,利息支付可作为费用列支,在 计算 应税所得中允许扣除。这时,纳税人就要认真考虑,是多用自有资本好,还是多利用外借资本好。 

6.征收方法上存在漏洞。征税方法的缺失,也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条件。如流转税它主要是在商品的流转环节上课税,故纳税人只要有效地减少或削减商品流转环节,便可以实现避税的目的。 

上述例举的纳税筹划的客观条件说明,只要国家税收法规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就会给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提供空间,避税就不可避免。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与实施细则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一点瑕疵,国家只有承认它、正视它,才能争取在税法的制定与修改上的主动权,尽可能防止国家税收在合法的外衣下过多流失。 

 

二、筹划中的两面性博弈 

 

纳税筹划作为企业理财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接受和运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纳税筹划方案理论上虽然可以少缴纳一些税金或降低部分税负,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很多筹划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这是造成纳税筹划失败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讲,纳税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即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也就是说,在筹划税收方案时,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纳税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决策者在选择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可以说,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一项成功的纳税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不能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就是最优的纳税筹划方案,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会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比如,某一小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必然要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如果向他提供一份筹划方案,可以让他免予缴纳任何税款,只要他把经营业绩控制在起征点下就可以了。这一纳税筹划方案虽然使得税收负担虽然为零,但其收益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以牺牲企业整体利益换取税收负担的降低明显是不可取的。可见,纳税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应当考虑收益与支出是否配比,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时,该项纳税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

三、筹划后的风险控制 

 

纳税筹划的两面性博弈中,尽管能降低税务成本,提高 企业 整体效益,但这仅是预测与估计。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风险与效益并存,有效控制风险是筹划目的得以达到的关键。企业纳税的风险防范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正确树立风险意识 

纳税筹划一般需要在纳税人的 经济 行为发生之前作出安排,由于经济环境及其他考虑变数错综复杂,且常常有些非主观所左右的事件发生,这就给纳税筹划带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因而其成功率并非是百分之百;况且,纳税筹划带来的利益也是一个估算值,并非绝对的数字。因此,纳税人在实施纳税筹划时,应充分考虑纳税筹划的风险,然后再作出决策。 

(二)准确理解与把握税法 

全面了解与投资、经营、筹资活动相关的税收法规、其他法规以及处理惯例,深入研究掌握税法规定和充分领会立法精神,使纳税筹划活动遵循立法精神,才能达到纳税筹划之目的。既然纳税筹划方案主要来自不同营运方式的税收规定的比较,故对与其相关的法规进行全面理解与把握,就成为纳税筹划的基础环节。有了这种基础,才能进行比较与优化选择,制订出对纳税人最有利的投资、经营、筹资等方面的纳税筹划方案。如果对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就无法预测多种纳税方案,纳税筹划活动就无法进行。 

(三)关注税法变动 

成功的纳税筹划应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条件的变迁、未来经济环境的 发展 趋势、国家政策的变动、税法与税率的可能变动趋势、国家规定的非税收的奖励等非税收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综合衡量纳税筹划方案,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企业增加效益。目前,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很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纳税人必须通晓税法,在利用某项政策规定筹划时,应对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防范筹划的风险,因为政策发生变化后往往有溯及力,原来是纳税筹划,政策变化后可能被认定是偷税。因此,要能够准确评价税法变动的发展趋势。

 

【 参考 资料】 

关税的纳税筹划篇7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了规避或减轻自身税收负担而利用税法漏洞或缺陷进行的非违法的避税法律行为,利用税法的优惠政策进行节税的法律行为,以及为转嫁税收负担所进行的转税纯经济行为。纳税筹划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法治化以及公民依法纳税意识的提高而出现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纳税筹划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企业纳税筹划的动因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存在了有近百年的历史,这充分说明这种经济活动具备它产生的条件与存在的必要性。

    (一)主观动因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无偿与相对固定的分配。对纳税人来说,既不直接偿还,也不付任何代价,这就促使纳税人产生了减轻自己税负的强烈愿望。为了使这一欲望得以实现,纳税人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选择:偷税、漏税、逃税、欠税、抗税、避税和节税。在众多的选择中,避税与节税是一种最为“安全”或“保险”的办法;偷税、逃税都是违法的,要受到税法的制裁;漏税必须补交。法制较为健全和征管较为严格的国家,偷、漏税和逃税、抗税往往是十分艰难的。因此,纳税人自然会力图寻找一种不受法律制裁的办法来减轻或免除其税负,这就是纳税筹划。

    (二)客观条件

关税的纳税筹划篇8

一、对关联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影响

企业在执行财税[2012]48号第二条规定时,应当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财税[2012]48号所指的关联企业是指与企业有下列关联关系之一的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关系;直接或者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控制;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第二,关联企业之间应签订广告宣传费分摊协议,可根据分摊协议自由选择是在本企业扣除或归集至另一方扣除。第三,本企业可扣除的广告宣传费按规定照常计算扣除限额,另外还可以将关联企业未扣除而归集来的广告宣传费在本企业扣除;第四,归集到关联企业另一方扣除的广告宣传费只能是费用发生企业依法可扣除限额内的部分或者全部,而不是实际发生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和财税[2012]48号第一条分别规定“一般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化妆品制造与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都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应当先计算出本年可扣除限额,再选择是部分还是全部归集至关联企业扣除。

例1:甲公司是一个大型集团公司,乙公司为甲公司的子公司,甲乙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25%,双方签订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摊协议,甲公司在2013年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40%归集至乙公司扣除。假设2013年甲公司会计利润5 000万元,销售收入为4 000万元,当年实际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2 000万元;乙公司会计利润3 000万元,销售收入为6 000万元,当年实际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1 200万元。假设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计算甲、乙公司2013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分析:甲公司与乙公司在资金方面存在直接控制关系,因此甲公司和乙公司是关联企业。甲公司在2013年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可以按照分摊协议由乙公司扣除。甲公司2013年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限额为4 000×15%=600(万元),甲公司转移到乙公司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600×40%=240(万元),因此甲公司税前可以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600-240=360(万元)。甲公司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需要调增金额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超过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限额的部分为2 000-600=1 400(万元),第二部分是甲公司转移到乙公司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240万元,两部分调增合计金额为1 400+240=1 640(万元)。甲公司2013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5 000+1 640)×25%=1 660(万元)。

乙公司可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除按规定比例计算的限额,还可以将关联企业甲公司未扣除而归集来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240万元在乙公司扣除。乙公司2013年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限额为6 000×15%=900(万元),因此乙公司税前可以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900+240=1 140(万元) 。因此乙公司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需要调整金额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超过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限额的部分,调增为1 200-900=300(万元),第二部分是甲公司转移到乙公司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调减为240万元,两部分调增合计金额为300-240=60(万元)。乙公司2013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3 000+60)×25%=765(万元)。

可见,由于乙公司分摊了甲公司240万元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使得乙企业少缴纳企业所得税为240×25%=60(万元),甲企业多纳企业所得税为240×25%=60(万元)。

二、关联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建议

财税[2012]48号第二条的规定,对有关联企业的纳税人,特别是关联企业较多的大型企业集团是重大利好,可以在税率高与低、盈利与亏损的关联企业之间合法地进行税收筹划,避免不必要的税负。

(一)存在税率差别关联企业之间的税收筹划建议

例2:假设例1中甲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乙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其他条件不变。分析甲公司与乙公司在签订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摊协议和没有签订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摊协议两种条件下税负是否相同。

根据表1,甲公司和乙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合计=996+765=1 761(万元)

根据表2,甲公司和乙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合计=960+825=1 785(万元)

可见,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分摊协议比没有签订分摊协议整体少缴纳企业所得税为1 785-1 761=24(万元)。因此,如果关联企业之间税率不同,建议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签订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摊协议,将低税率的关联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归集至高税率的关联企业,以此提高低税率的关联企业税基的同时降低高税率的关联企业税基,最终达到降低整体企业税负的目标。

(二)存在盈亏差别关联企业之间的税收筹划建议

例3:假设例1中甲公司的会计利润为-1 800万元(即亏损1 80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分析甲公司与乙公司在签订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摊协议和没有签订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摊协议两种条件下税负是否相同。

根据表3,甲公司和乙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合计=765(万元)

根据表4,甲公司和乙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合计=825(万元)

上一篇:市场开发计划范文 下一篇:药品行业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