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税率范文

时间:2023-03-15 04:53:32

关税税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关税税率;调整;国际贸易;影响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关税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税种,是为了满足国家经济与政治需要而确定的对进出口货物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制定合理的政策对进出口税率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是维护国家贸易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关税调整已经成为很多国家进行对外贸易调节的工具,并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我国关税调整的原则

我国在关税调整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四个原则:①继续履行加入世贸之后所承诺的关税减让义务。②根据我国相关贸易协定与国务院有关精神来确定协定税率与特惠税率。③依据我国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的基本趋向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以暂定税率的形式对部分进出口税率做出调整。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税收政策与相关进出口管理措施,以利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对税则税目做出了合理调整。

二、关税税率的调整对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影响

(一)能够改变国际贸易条件

进口关税税率的调整对国际贸易条件发挥着重要影响,除非进口国需求完全没有弹性或者出口国供给有着充足的弹性,不然关税的税收转嫁就会发生。因出口国关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进口国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且出口国越大,其贸易条件的改善程度就会越明显。对于大国而言,征收关税会降低国内进口商在别的国家购买商品的价格,如出口价不变,进口价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国内贸易条件的改善。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参与国际贸易的身份都是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只能被动接受由国际贸易市场所决定的交易价格。然而,关税是价格的重要组成要素,如果对出口商品征收关税,会降低该行业的利润水平,从而严重影响贸易条件。因此,就现阶段的关税征管工作而言,各个国家仅对一些限制出口的产品征收关税。

(二)贸易大国关税税率的增减程度与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呈反比关系

一般情况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贸易大国的关税税率的增减程度与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呈反比关系。当贸易大国提高关税时,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就会降低。反之,当降低关税税率时,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就会加快。关税平均税率的下降与国际贸易量的急剧上升是过去半个多世纪内的一个全球趋势。

(三)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部分国家、地区的商品流向发生变化

从大的贸易格局来看,随着减免税政策的不断调整,减免税进口商品的贸易量逐渐下降,而一般应税货物的进口量获得了相应增长,形成了一种新的贸易格局。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机电、化工、金属、运输以及纸制品等商品的进口税收占到了税收总额的绝大部分,虽然机电产品仍居榜首,但其原来的绝对优势地位已明显下降,而化工商品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化工产品的关税降幅大于总体关税的平均降幅。同时,在进口商品的总贸易量中,低税率商品的进口波动较大,这说明随着关税税制结构与税率的调整,进口商品的贸易结构正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关税结构调整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也促进了贸易结构的高度化。依据关税结构对产业结构内在机理所产生的影响,关税结构的变动将会使产业结构向有效保护率高的产业倾斜。

(四)将会影响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

通过上调关税,抑制出口,增加国内市场供给,能够起到抑制价格的作用。以我国的化肥商品出口为例,如果某个特定时期化肥出口量增加幅度过大,会影响到国内市场的供求,从而引发化肥价格的波动。

(五)能够改变一国的贸易顺差与国际收支状况

当一个国家出现严重的贸易入超与国际收支逆差时,如果采取提高进口关税等措施,可能会对进口起到暂时的抑制作用,缩小贸易差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从长期的发展状况来看,提高关税能否起到这种作用还很难下定论。例如,如果提高电气设备的进口关税,会使使用这种电气设备部门的生产成本增加。同时,这些产品将会因征收关税而使其出口竞争能力减弱,贸易入超将可能重新产生并扩大。

三、我国确保对外贸易稳定所应采取调整关税税率的措施

(一)完善关税结构,实现关税升级

对于关税升级而言,它是指为提高产品的加工程度而相应提高关税的一种关税阶梯,是一种限制加工产品进口的保护主义倾向。关税升级的目的是有效加快相关产业的国产化进程,从而尽早实现国产对进口产品的替代。同时,关税结构应努力与国家产业结构相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阶梯关税税率结构,以充分体现出对不同产业的保护。

(二)充分发挥出关税税率调整对控制贸易顺差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直以来,我国的出口增长比进口增长要快,从而造成国内贸易顺差居高不下。贸易顺差的长期存在将会造成国内货币汇率的上升,对出口贸易的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使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现象的产生。为了有效抑制我国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我国贯彻实施了一系列控制出口与调整贸易结构的政策,以有效抑制贸易顺差,缓解货币政策压力,以有效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三)合理调整税率,着力保护国内的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

关税税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关税作为一种间接税,它能够被转嫁到生产者或者消费者身上。同时,关税调整对一些新兴产业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使新兴产业逐步成长为支柱产业,并有效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形成。入世前,很多专家曾预测,因国内汽车制造等工业因规模小且核心竞争力低下,在入世后会进入一种艰难的境遇。但从入世后的情况来看,进口汽车在国内市场所占比例并不是太高,并未对我国国内汽车制造产业形成较大冲击。因此,我国有能力在一些支柱产业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同时,在以后的关税征管过程中,还应通过合理调整税率的方式来保护我国新兴产业与支柱产业,以提升我国综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乔,汪柱旺.关税改革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J].税务研究,2012(05):41-43

关税税率范文第2篇

具体来说,下调关税税率首先会表现为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经济发展既会带来有利作用,又会产生消极影响。笔者认为,此次降低税率,就有利作用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部分商品降税,促进能源结构改善。虽然我国目前成品油进口量有限,但并不能因此小看此次税率调整的意义。成品油进口关税的下调将会起到调整能源结构的作用,意义深远。我国进口轻质油少,重质油多,能源结构存在突出问题,下调成品油关税,将有效改变当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

2.降低原材料价格,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进口关税的大幅下降,将使得成品油进口成本降低,从而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压力减缓,同时,降低关税促进贸易顺差减少,可使外汇储备增加减缓,减轻央行被动发行货币的压力,这也有利于缓解通胀。国际能源署前不久宣布将释放6000万桶的储备原油,这显示出西方国家降低油价的迫切心理,未来全球油价松动的可能性增加,有利于缓解我国通胀局面。

3.满足内需,促进内部需求与内部供给的平衡。目前,我国内部需求在品种上呈现出多样化、数量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就使得在一些商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对成品油进口关税的下调,不仅会使国内成品油供应更加宽松,进一步冲击销售市场,同时由于国内成品油主要来自于中石油、中石化,未来也不排除其降价的可能性。下调进口关税税率,对于稳定油价具有重要意义,显现出国家保障成品油供应平衡的决心和态度。降低进口关税,可以有效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是让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回归国内的重要手段。在增加内需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成品油进口关税大幅下降,能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或趋于稳定,有利于促进汽车消费,从而带动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增加就业,在维持社会安定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降低国内企业成本,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次我国下调进口关税税率以原材料和能源为主,这就大大降低了国内制造业的成本,使得国内生产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成品油税率的调整,将会波及到其他相关行业。专家认为,航空、物流等行业直接受益。2010年1月,中国航空煤油进口关税从1%增加到6%,导致航空煤油进口成本增加。而这次下调为零,对航空业而言,直接降低了其成本。另外,航空煤油进口关税是一个基础,增值税、消费税等其他税种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随着航空煤油关税的下调,增值税、消费税也会调整,经过乘数效应的放大,航空业运营成本将大大降低。

5.减少贸易顺差,促进对外贸易平衡。根据海关的统计,7月份中国外贸出口规模刷新历史纪录,达到1751.3亿美元,贸易顺差达314.8亿美元。而在美债信用评级下调、经济复苏乏力以及为应对当前危机而可能提前释放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下,美元可能长期持续贬值,美元资产严重“缩水”。所以,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缩小贸易顺差。而下调进口关税税率,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进口,从而缩小贸易顺差。此次下调表明了中国在降低关税方面的态度。成品油只是一系列进口关税下调的开始,据报道,化妆品、高档奢侈品等进口关税在下半年都会陆陆续续地作出调整。降低进口关税是中国外汇储备战略调整的需要。

众所周知,关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带来这些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笔者认为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1.对高能源消耗产业的变相鼓励。这次对进口关税的调整政策中,对成品油和原材料的进口关税下调力度加大,这使得原材料的价格下降,原先在高成本下不得不寻找绿色能源替代品的企业,又可以继续走回以前的高能源消耗的路子,不利于发展绿色经济。

2.成品油关税下调,也对部分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例如炼油业。其中,作为燃油替代品的甲苯和二甲苯的生产企业,因成品油关税下调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而下调纺织品的进口关税使得纺织品进口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纺织行业造成冲击。

从下调奢侈品关税的预测来分析,一般来说,下调进口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经常出国买名牌的消费者的购买力留在国内市场,以便刺激内需,其得益者是内地的百货零售公司及国外名牌公司。但是这样一来,国产名牌就会受到冲击,影响国产名牌公司的长远发展,导致它们很难成长为国际名牌。

3.对通胀的缓解效果不太明显。拿油价来说,今年以来我国石油价格一路狂涨,尽管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下放定价权和下调进口关税,但是措施对于缓解通胀的效果令人质疑:一是我国成品油进口量和庞大的原油进口量相比根本不起眼。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达到创纪录的2.393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55%。与此同时,我国成品油进口只有3688万吨。不少专家认为,这样的进口量不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实质影响,国内通胀形势和此次进口税率的调整联系并不密切。二是由于当前我国成品油市场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当中,市场几乎被两大石油巨头全部垄断,在此基础上,消费者由于缺乏选择权,很难以对成品油定价形成有效的制约。

对于关税这把“双刃剑”,要想最大化发挥其积极效应,就必须将降低进口关税的利益传递到终端消费商品价格上,让广大消费者受益。在这次进口关税税率调整的政策中,成品油进口关税的下调幅度相当大,这部分进口关税下降带来的利益不应让油企吞掉。只有把国家减少的这部分关税收益让渡给消费者而不是被垄断企业独占,才能真正使国家的政策发挥利国利民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关税税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澳大利亚 关税税率 优惠政策 普惠制 对澳经贸活动

一、引言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经济实力强大,并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作为主要大宗原料商品出口国,澳大利亚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商品以制造产品为主。近几年,澳大利亚的出口实现了多样化,打入了一些新兴市场,澳制成品、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出口增加迅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低关税所带来的新的国际商机和本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澳大利亚大幅度削减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适用关税税率削减了一半,从而降低了本国生产商的投入成本。近年来,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经贸关系继续了近年来迅速上升的态势,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众多初级产品的主要市场和重要的商品进口来源地。此外,中澳两国相互投资发展势头良好,已互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地。因此,了解澳大利亚关税制度对中澳贸易的影响,对于更好地开展两国间的经贸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澳大利亚关税制度

澳大利亚关税政策由海关负责制定和执行。1995年12月16日,澳洲议会批准通过了《1995年海关关税法》,取代了《1987年关税法》,并从199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对向澳大利亚进口的货物征收关税,规定了澳洲海关的税则归类、优惠关税政策、适用的税率和适用的国家,并介绍了进口税则的使用。澳大利亚现行关税法于2006修订完成,2007年1月1日开始生效。澳大利亚总体关税水平相对较低,平均关税税率在0~5%。尽管税率下调,但是对于汽车备品零部件、纺织品与服装以及鞋类征收的进口关税税率仍然较高。澳大利亚的绝大部分进口产品适用从价税,只有奶酪、生物柴油、果汁、饮料、酒类、烟草、石油和部分化学产品适用从量税。澳大利亚海关关税分为以下几类:

(一)进口关税

澳大利亚进口货物的适用税率列于海关关税法中,联邦政府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随时对税率进行调整修改。澳大利亚进口关税包括一般关税和优惠关税。优惠关税主要适用于南太平洋论坛各岛国、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澳大利亚实行商品关税减让制度,该制度允许某些商品进口实行减让关税,由澳大利亚海关关税减让令,对现行关税进行调整。

进口关税税率有以下几种:

1 特别税率:

根据澳大利亚关税优惠制度,不同类别的国家和地区,享有不同的特别关税税率。特别税率主要适用于以下国家和地区:

(1)南太平洋各岛国(FI),包括库克群岛、斐济、所罗门群岛等在内的13个国家和地区。关税低于一般税率。

(2)最不发达国家(LDC),包括阿富汗、安哥拉、孟加拉共和国等在内的49个国家以及其他可以被看作为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帝汶(ETIM)。关税为零关税。

(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DC、DCS和DCT),如果列于税率栏的关税税率上加注DC,则该税率适用于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列于税率栏的关税税率上加注DCS,则该税率适用于关税税率列表中第四部分所列明的发展中国家(但本条(g)项中规定的发展中国家除外);如果列于税率栏的关税税率上加注DCT,则该税率适用于新加坡、韩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省。关税低于一般税率,但高于FI关税。

此外,根据双边贸易协定,澳大利亚对新西兰(列于税率栏的关税税率上加注NZ)、巴布亚新几内亚(列于税率栏的关税税率上加注PG)原产的大多数商品免税;对加拿大原产的某些货物(列于税率栏的关税税率上加注了CA),也给予优惠税率;根据与新加坡、美国以及泰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对新加坡原产的货物(如果列于税率栏的关税税率上加注了SG)给予免税待遇,对美国原产的99%的制成品和全部农产品(列于税率栏的关税税率上加注了US,在关税税率列表5中)给与免税待遇。对泰国原产的90%的货物(列于税率栏的关税税率上加注了TH,在关税税率列表6中)给与免税待遇。

2 一般税率

一般税率是指除适用于优惠国以外的关税税率的所有税率,即在关税税率列表中未给予优惠但属于特别税率项下的进口货物所适用的税率。澳大利亚一般税率一直保持在5%,特别税率和一般税率均列在关税税率列表3中。

3 商品关税减让制度

澳大利亚目前的关税减让制度是从1996年7月15日生效的,该制度允许对某些进口商品实行关税减让。目的是帮助国内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通过关税的削减降低本地生产商的商业投入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率。这些享受关税减让的商品在澳大利亚国内正常贸易条件下不生产,是既没有对其国内产业构成竞争威胁,也不会对其工业产生不利影响的商品。关税减让税率列在关税税率列表4中。

4 手工艺品优惠

澳洲海关对符合进口手工艺品关税优惠标准的手工艺品予以免税待遇。但生产厂家或是商品供应商必须通过进口-商向澳洲海关提供材料证明该进口商品确系“手工”制成,而且必须经澳洲海关认定这些产品是属于澳大利亚法律定义的手工艺品,包括手工制品原料的制作工序(全部或重要部件由传统手工制品原料制成)、该产品的制作工序(手工制作;用手持工具制作;用手动或脚动的工具制作)以及具有与生产国传统手工制品相近的艺术或装饰性特征等。

(二)出口税

澳大利亚海关对出口煤和铀征收出口税,其他产品不征收出口税。澳大利亚于2007年起开始向中国出口铀,以帮助中国利用核能发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三)出口退税

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支持出口,通过海关对进口产品复出口实施出口退税政策。该政策的具体内容是:进口到澳大利亚的商品在澳境内经过加工、处理、或制成其他产品的零部件复出口,生产厂商可以要求退进口关税。如果进口商品未经使用复出口,其关税也可以得到返还。

三、关税优惠政策

作为―个主要贸易国,澳大利亚的贸易政策综合了旨在扩大其商业利益的双边、地区和多边努力,一心一意打造GAIT和WTO的多边贸易自由化,以及通过双边推动自由贸易。

(一)自由贸易协议

上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签订了双边互惠协议――《进一步密切经济合作关系贸易协议》(Australian New Zealand Closer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Agreement (ANZCER-

TA))。在该协定框架下,澳新两国间取消了关税和限制性贸易措施,实现了贸易自由化。澳新的CER协议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开放、最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一”。澳洲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巴一澳贸易和经济合作协议》(Papua New Guinea Australia Trade and Commercial Re- lationsAgreement(PATCRA)),建立自由贸易区;与太平洋岛国论坛签订《南太平洋地区贸易和经济合作协议》(South Pa- cific Reg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SPARTECA)),其纺织品、服装和鞋类工业是通过优惠政策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主要受益者。通过这些协议,澳洲方面给予从巴布新几内亚和“太平洋岛国论坛”各国的产品免税和非限制性准入待遇。2003年2月,澳洲与新加坡签订自贸协定(singapore-Australia Free Trade Agreement(SAFTA))。在该协定下,所有新加坡出口的产品免税进入澳洲。与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协定则大大改善了澳大利亚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2004年5月,澳与美国签订自贸协定(Australia-Unit-ed States Free Trade Agreement(AUSrrA)),根据这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出口澳洲的99%的制成品将被免除关税,而美国销往澳洲的农产品关税则被全部免除。2004年7月,与泰国签订自贸协定(Thailand-Australian Free Trade Agree- ment(TAFTA))。根据该协定,泰国于2005年对澳出口商品减半征收关税,至2010年全部取消;澳对泰出口商品征收关税降低80%,并于2015年全部取消。到2010年,两国间95%的贸易将实行零关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澳大利亚的农业和制造业获益,尤其是对汽车、奶制品、小麦和牛肉等行业。将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优惠贸易安排

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签订《加一澳贸易协议》(Canada-A ustraliaTrade Agreement(CANATA)),根据协议规定,加澳两国对在协议规定的产品上相互给予对方优惠税率。澳大利亚与马来西亚达成的《马一澳自由贸易协议》(Malaysia-Aus- tralia Free Trade Agreement(MAFTA))规定澳给予马来西亚的部分橡胶制品以关税优惠,同时马来西亚仍享受普惠制优惠。2008年11月澳马官员会晤同意在2009年继续MAFTA的磋商。

(三)普惠制

普惠制(GSP)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包括某些初级产品)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澳大利亚进口中高达25%的商品可获得澳大利亚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的关税优惠资格。

四、澳大利亚关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关税税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进口环节 应税消费品 关税 增值税 消费税

一、进口一般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实行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时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1)应纳关税税额=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率。其中:关税完税价格,是指海关核定的关税计税价格。(2)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比例税率)。(3)应纳消费税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比例税率。(4)应纳增值税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

例1:甲公司2013年3月从美国进口一批小轿车,其关税完税价格为500万元人民币,关税税率为20%,消费税税率为25%,增值税税率为17%。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应进行如下纳税处理:

关税=500×20%=100(万元);组成计税价格=(500+100)÷(1-25%)=800(万元);应纳消费税税额=800×25%=200(万元);应纳增值税税额=800×17%=136(万元)。

例2:某市区一化工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业务为以进口化妆品生产和销售成套化妆品,2013年3月有关生产经营情况如下:(1)进口一批化妆品,其完税价格为2 000万元,进口关税为200万元,海关的消费税为942.86万元,的增值税为534.29万元,取得海关完税凭证。货已验收入库,本月生产领用80%用于生产成套化妆品。相关票据均已通过认证。(2)批发销售成套化妆品25万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销售额5 000万元;零售成套化妆品8万件,开具普通发票,取得销售收入2 340万元。根据上述资料,该企业应进行如下纳税处理:

1.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 [5 000+2 340÷(1+17%)]×17%=1 190(万元);当期进项税额=534.29(万元);应纳增值税税额=1 190-534.29=655.71(万元)。

2.应纳消费税。外购已税化妆品用于连续生产化妆品后销售计算缴纳消费税时,准予按领用数量抵扣已纳消费税税款。当期准予抵扣的已纳消费税税款=942.86×80%=754.29(万元);应纳消费税税额=[5 000+2 340÷(1+17%)]×30%-754.29=1 345.71(万元)。

(二)实行从量定额计征消费税时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1)应纳关税税额=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率。(2)应纳消费税税额=应税消费品进口数量×消费税定额税率。(3)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4)应纳增值税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公式中的销售数量为海关核定的进口数量。

例3:乙公司2013年3月从美国进口一批容积为150万升的无铅汽油,其完税价格为600万元人民币,假设关税税率为20%,消费税单位税额为1.0元/升,增值税税率为17%。根据上述资料,乙公司应进行如下纳税处理:

关税=600×20%=120(万元);应纳消费税税额=150×1.0=150(万元);组成计税价格=600+120+150=870(万元);应纳增值税税额=870×17%=147.9(万元)。

(三)实行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征消费税时应纳税额的计算

纳税人进口实行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复合计税办法的应税消费品(卷烟,粮食、薯类白酒)时,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1)应纳关税税额=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率。(2)从量消费税税额=应税消费品进口数量×消费税定额税率。(3)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从量消费税税额)÷(1-消费税比例税率)。(4)应纳消费税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比例税率+从量消费税税额。(5)应纳增值税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

例4:某企业从国外进口10吨白酒,完税价格为500万元人民币,假设关税税率为20%,消费税单位税额为0.5元/500克,比例税率为20%,增值税税率为17%。根据上述资料,该企业应进行如下纳税处理:

关税=500×20%=100(万元);从量消费税税额=10×2 000×0.5÷10 000=1(万元);组成计税价格=(500+100+1)÷(1-20%)=751.25(万元);应纳消费税税额=751.25×20%+1=151.25(万元);应纳增值税税额=751.25×17%=127.71(万元)。进口环节消费税除国务院另有规定者外,一律不得给予减税、免税。

二、进口卷烟应纳消费税额的计算

(一)进口卷烟消费税适用比例税率的确定

为统一进口卷烟与国产卷烟的消费税政策,自2004年3月1日起,进口卷烟消费税适用比例税率按以下办法确定:(1)每标准条进口卷烟(200支)确定消费税适用比例税率的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定额税率)÷(1-消费税比例税率)。其中,关税完税价格和关税为每标准条的关税完税价格及关税税额;消费税定额税率为每标准条(200支)0.6元(依据现行消费税定额税率折算而成);消费税税率固定为36%。(2)每标准条进口卷烟(200支)确定消费税适用比例税率的价格≥70元人民币的,适用比例税率为56%;每标准条进口卷烟(200支)确定消费税适用比例税率的价格

(二)进口卷烟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和应纳消费税税额的计算

1.进口卷烟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定额税)÷(1-进口卷烟消费税适用比例税率)

2.应纳税额的计算与上述一般公式相同,应纳消费税税额=进口卷烟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进口卷烟消费税适用比例税率+消费税定额税。其中,消费税定额税=海关核定的进口卷烟数量×消费税定额税率,消费税定额税率与国内相同,每标准箱(50 000支)为150元。

例5: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某外贸公司,2013年3月从国外进口卷烟32箱(每箱250条,每条200支),支付买价400 000元,支付到达我国海关前的运输费用12 000元,保险费用8 000元。已知进口卷烟的关税税率为20%。根据上述资料,该公司应进行如下纳税处理:

1.每条进口卷烟消费税适用比例税率的价格=[(400 000+12 000+8 000)×(1+20%)÷(32×250)+0.6]÷(1-36%)=99.38(元),单条卷烟价格大于70元,适用消费税比例税率为56%。

关税税率范文第5篇

而从进口企业的角度而言,企业最关心的是进口一批商品要向海关总共缴纳多少税(即进口综合税)。一个进口业务员乃至一个进口企业在与国外供货客户磋商进口报价和与国内客户磋商内销价格时,必须快速计算进口综合税,以便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能够接受的进口价格或进口商品的内销价格。因为,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商品,尤其是应税消费品(如游艇、小轿车;烟、酒、鞭炮、焰火;珠宝玉石、化妆品等)的进口综合税占其进口成本的比重较高,有的综合税率甚至高达百分之百以上。例如,从国外进口的葡萄酒(税则号为2205.100000),按优惠税率计征的进口关税税率为65%(按普通税率计征的进口关税税率高达180%),还要计征10%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和17%的增值税,其按优惠税率计征的进口综合税税率就高达114.5%,若按普通税率计征,其进口综合税税率更是高达245.11%。

由于进口综合税对进口商品的进口成本影响较大,因此,掌握快速、准确计算进口综合税的方法,是一个从事进口业务的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一、进口综合税的常规计算方法

进口综合税是进口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和增值税之和。由于我国较普遍采用从价税计征有关进口税,因此,进口综合税的计算以从价税为例,其计算公式为:

进口综合税=进口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进口环节增值税 ①

其一,进口关税的计算方法:

进口关税=完税价格 ×关税税率 ②

根据规定,我国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按进口到岸价(CIF)进行计算,如果以其他贸易术语成交的进口货物,应按规定调整为CIF价格计算完税价格。

(1)以FOB价格作为成交价格时的完税价格计算公式为:

完税价格=FOB价格+国外运费+保险费

或=(FOB+国外运费)/(1-保险加成×保险费率)

(2)以CFR价格作为成交价格时的完税价格计算公式为:

完税价格=CFR价格+保险费

或=CFR价格/(1-保险加成×保险费率)

其二,进口环节消费税的计算方法:

从价消费税采用价内税的计税方法,即计税价格的组成包含了进口环节消费税,其计算公式为: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关税完税价格×(1+关税税率)/(1-消费税税率)

进口环节消费税=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 ③

其三,进口环节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进口环节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进口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

进口环节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 ④

从理论上讲,运用上述②、③、④可分别计算进口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然后运用计算公式①将三种税相加即可得出总共应缴纳的进口综合税,从而进一步计算进口商品的进口价格或者内销价格。

而在实际业务中,进行口头磋商进口商品的进口价格或者内销价格时,由于这种理论方法的计算速度太慢,不便于与国内外客户快速地磋商价格,不能满足一个合格的进口业务员的要求。合格的进口业务员要能一只手拿着电话用外语同客户磋商价格,双眼盯住电脑查看与国内、外客户磋商价格的电子邮件,另一只手用计算器根据进口商品的内销价快速计算进口价格或者根据进口价格快速计算进口商品的内销价格。

二、计税常数法快速计算进口综合税

依据上述进口综合税、进口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计算公式①、②、③、④,并且分别用字母g、x、z代表关税税率、消费税税率和增值税税率;分别用字母J、W、CIF、H、K表示进口综合税、完税价格、进口价格、人民币汇率、计税常数,便于计算公式的推导。

将公式②、③、④,代入公式①可得:

进口综合税=完税价格×关税税率+完税价格×(1+关税税率)/(1-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税率+[完税价格×(1+关税税率)+完税价格×(1+关税税率)/(1-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税率] ×增值税税率

用上述符号字母分别带入上述公式并简化整理(公式推导过程从略)为:

J1=W×(g+x+z+g×z)/(1-x )=CIF×H×K1 ⑤

即:进口综合税(应税消费品)=完税价格×(关税税率+消费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关税税率×增值税税率)/(1-消费税税率)

=CIF价格×汇率×计税常数1

J2=W×(g+z+g×z)=CIF×H×K2 ⑥

即:进口综合税(非税消费品)=完税价格×(关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关税税率×增值税税率)

=CIF价格×汇率×计税常数2

当进口商品的原产国确定之后,其进口关税税率、进口环节消费税税率和增值税税率就可查到,可用公式⑤或⑥快速计算进口综合税的计税常数,用计算得出的计税常数乘上进口价格(CIF)和汇率,则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进口综合税。

关税税率范文第6篇

自从1992年我国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朝着更加自由化和市场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1992~1997年,短短的五年中,我国关税总水平从43.2%降至17%。关税所降幅度,无论是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角度,还是从我国目前国内市场的承受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很大的。关税下降的结果是进口贸易量的扩大,从上海市近两年商品进口的情况看,关税税率大幅度下调,降低了企业进口成本,刺激了进口商品贸易量的增加。从上海海关的统计数字反映,1996年上海口岸进口货物总值达256.6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31.3亿美元,增长了13.9%。同时上海口岸进口货物总值在全国进口货物总值中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加,1994年为15%,1995年为17%,1996年为18.5%。在进口商品结构中,不仅低税率商品的进口贸易量在扩大,而且高税率商品也在陆续增加,但低税率商品进口贸易量比高税率商品增长的幅度相对较大。像化工类产品,由于关税税率下降的幅度比其他商品大,近几年的进口贸易量呈强势增长,这表明税率的高低仍然是决定进口商品成本大小的主要因素,它对商品的进口贸易量产生直接影响。

从另一方面看,国内市场的需求状况也影响着商品进口的贸易量。如果国内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那么尽管关税税率下调,商品进口的量也是相对有限的。相反,对于那些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的商品,一旦税率降低,商品进口的贸易量就会急剧增长。如葡萄酒的进口情况就是如此,据从上海海关的统计反映,由于国内市场葡萄酒的需求旺盛,1997年第1季度葡萄酒的进口总量与1996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8倍。

关税税率下降对国内经营进口的企业和对国内的生产企业产生着不同影响。对于经营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关税税率下调,降低了公司的进口成本,公司的进口利润增加;对于那些使用进口原料或零部件来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关税税率下调,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但是,对于其他国内生产企业,降低关税税率则增加了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尤其是对那些生产家用电器、精细化工产品和一些轻工产品的生产企业,市场竞争压力更为明显。从上海市的调查结果反映出,随着我国关税税率的大幅度降低,进口贸易量扩大,已开始冲击部分国内市场,对上海市地区的生产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压力。在被调查的多数企业都认为,我国新的梯形结构关税税率对国内产业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相对减缓了进口商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抑制了进口规模无限制地扩张,但是这种相对保护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二、在新关税制度下进口贸易结构呈现出新的变化

我国新关税制度的宗旨是:降低关税水平,理顺税率结构;扩大征税税基,稳定进口税收;削减税率峰值,实行适度保护。经过几年来的关税税率的不断调整和减免税的清理,使上海口岸的进口贸易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从大的贸易格局看,随着减免税政策的调整,减免税进口商品的贸易量日渐下降。尤其是1996年起,国家对贷款、捐赠、易货贸易等项目的进口货物减免税的取消,并开始对1996年起新批准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物资一律征税后,上海口岸进口贸易结构同1995年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上海海关统计,1995年以前,在上海地区的进口货物中减免税货物在进口货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大于加工贸易货物和一般应税货物在进口货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而到了1996年随着国家对于一些进口货物减免税的取消后,减免税进口货物在进口货物总量中的比例开始下降,而加工贸易和一般应税货物的进口量相应增加,形成了一种新的贸易格局。这一新的贸易格局在1997年仍然保持不变,即加工贸易货物领头,应税货物随后,减免税货物进一步下降。

从进口商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运输工具、金属制成品及纸制品这五大类商品占进口税收总额的绝大部分。机电产品虽然在进口税源中仍居首位,但其原有的优势地位在逐渐下跌。随着税率的降低,化工类商品在税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渐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化工类产品的平均关税降幅大于总体关税的平均降幅。另外,在进口商品贸易量中,低税率商品进口波动较大。这说明新的关税税制结构和关税税率的调整,进口商品的贸易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

三、名义关税税率下降,关税收入逐年增加

从历史上看,我国的关税税制主要有三个特点:其一,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似,我国的实际关税税率大大低于名义关税税率。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的实际关税税率接近于有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关税水平。其二,实行高名义关税税率的结果,是大量应税商品的走私进口,使得大量税收流失。其三,大量过滥的减免税的存在,使得税基、税源过窄。1993年以来,我国多次调整关税税率和关税结构,使名义关税税率逐步接近于实际关税税率,同时清理过多、过滥的减免税。经过几年的调整和清理,在名义税率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关税税基和税源在不断地扩大。海关税收并未因我国名义关税税率的大幅度下调而减少,相反关税收入逐年增加。从上海海关的统计, 1995 年上海海关的关税收入比1993年增长了50%,而1996年又比1993年增长了1倍以上。 据上海海关估计,由于原定取消的减免税期限又延长到1997年,1997年上海海关的关税收入同1996年相比,不会有大的增长。但随着1998年减免税政策取消,及浦东新区减免税收比例的逐年递减,上海海关的关税收入还将会进一步增加。

四、新关税制度下税源结构趋于合理

1992年以来我国关税税率逐年下调,1996年、1997年,国家又连续大幅度调低名义关税税率,使我国的关税算术平均水平从35.3%降至17%,涉及税目总数接近80%。名义关税税率下调的幅度虽然比较大,但从上海海关的统计结果来看,上海口岸的进口应税商品的实际关税水平基本保持平稳,而且应税商品也在不断增加。

据上海海关的统计,在名义关税水平逐渐接近实际关税水平的情况下,上海口岸应税货物实际关税水平1994~1996年这三年中基本保持平稳。这表明通过降低关税理顺关税结构,即形成按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税率逐步上升的梯形结构,改变了税源结构,达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有效保护与促进民族工业的目的,新关税制度的这一目标初见成效。

在上海海关的税源结构中,除机电大类商品进口量比较稳定,平均负税水平同上海海关总体税收水平接近外,在低税率应税进口商品中,如化工产品、金属材料、运输工具、机电产品、矿产品、纸制品等商品的进口贸易量的波动比较大,而这些低税率进口商品的关税收入在上海海关关税总收入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种低税率进口商品贸易量的波动就成了影响上海海关关税收入波动的主要因素,也为上海海关准确预测上海口岸关税税源带来了一定难度。

五、关税税收的严格征管制度已基本建立起来

从1993年开始实行计划征收任务起,关税税收的严格征管制度也相应逐步地建立起来。其一,是审价补税。主要是针对一些企业,尤其是减免税政策调整后三资企业在进口商品中的低价高报或高价低报偷逃国家税款的不法行为,以保护守法经营者,维持良好的外贸经营秩序,以及保证国家应征税款。目前我国海关系统已基本建立起以三级参考价格为依据的海关审价补税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对进口商品的审价补税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上海海关反映,在国家海关审价补税制度的基础上,上海海关还建立起同三级参考价格相配套的审价补税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进口机器设备的审价分析;引进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进口企业的分类审价管理;加强对专项商品的价格调研等。从新的审价补税制度和审价补税措施的实行结果看,这一制度有效地堵住了进口中的逃税、漏税的不正当行为。其二,是严格缉查走私,组织辑查人员严格辑查各种走私违法案件,对于走私违法案件给与了严厉打击。从调查中反映,上海口岸的伪瞒价格逃税案件和走私案件低于全国海关统计的平均水平,表明上海海关已建立起高效运转的关税征管制度,使伪瞒价格逃税案件和走私案件大大减少。其三,是推出新的通关制度,即以改进作业流程,简化海关手续,改变报关方式,运用edi技术,方便企业报关,加快通关速度为主要内容的通关制度改革新方案1998年开始实施。新的通关制度正式运作后,海关的征管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征管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六、新关税制度运行所遇到的问题

1.关于关税征收的理论依据及其科学的计划征收指标体系问题。在上海地区调研中,其中反映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海关关税的税源比较难确定的问题。从海关方面可以把握的相对稳定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国家的进口需求的刚性,决定了只要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不发生大的变化,就会有一定规模的进口。另一个是出口对关税收入影响不大。相对而言关税税源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大的宏观政策的调整。比如,国家利用外资政策的规模、结构的调整,减免税政策的延长或取消,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汇率的变动等,都会引起进口的贸易结构、税源结构和进口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关税收入。(2)国家每年的出口贸易形势,决定了每年的进口贸易规模的大小和相对的税源规模。近两年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不好,外贸出口后劲不足,对于地方海关来说很难准确预测第二年的出口规模,因而税源规模也就相对难以预测准确。(3 )贸易方式和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也是税收难以测定的一个因素。应税商品或应税高税率商品进口量大,关税收入自然增加;反之则减少。如近两年上海口岸低税率商品进口比例大,而且进口贸易量也不稳定,相应的税收收入也就波动较大。(4 )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内市场需求状况。国内经济形势好,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则关税税源有可能增加;相反就会减少。(5 )外省区通过上海口岸进口的税源也是税源难以测定的一个因素。目前我国海关征收关税主要是国家海关总署依据前一年各海关的税收统计数据作基数,分块下达各地区海关关税征收任务,缺少一个更为科学的关税征收预测指标体系。在存在诸多税源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仅以前一年历史数据作为依据制定来年的税收征收任务,很难确定当年税收、税源的实际情况。因而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关税征收预测指标体系模型,对于不稳定税源因素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量的测定,这样海关总署下达的关税计划征收任务可能会更接近各地区海关每年的关税税源和税收实际。

2.关于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中的公平税负问题。在调查中一些企业反映,经过几年的关税税率的调整和减免税的清理,就总体而言关税税收的税负问题日趋合理。但是,在加工贸易中仍存在着税负不公平问题。比如,同属于加工贸易,但来料加工可以免征关税,而进料加工却征进口关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防范进料加工中的飞料走私问题。从多年的实践证明,进料加工中的飞料走私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堵住漏洞,这一问题已基本解决。在加工贸易中对于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实行不同的关税税收政策,这种做法对于进料加工比例大的地区的企业明显存在着不公平税负问题。税负公平与否,关系到企业间是否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这对于建立统一、规范、公平的进口税收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建议今后在调整关税税收政策时,对来料加工和加工实行统一的关税税收政策。

3.关于关税征收计划任务与地区之间争税源问题。 我国从1993 年开始实行关税计划征收任务制度。通过四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对于加强海关关税的严格征管和保障国家关税收入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导致有些地区采用包税制来代替海关关税征收制度,同时还出现了地区之间为完成关税征收任务而相互争抢税源的现象。另外,这一制度还造成海关监管人员在执行进口货物监管时,监管尺度宽严不一。当年度关税征收计划任务提前完成时,海关监管人员的监管尺度则相对松一些。但当年度关税征收任务重时,海关监管人员的监管尺度则又过于严格。这种监管尺度宽严不一,也给企业把握国家关税政策的标准增加了难度。

4.关于技术改造项目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税率高问题。上海宝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和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都反映了关于进口关税税率与启动民族工业的问题。宝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主要反映了企业为进行技术改造以生产高技术附加值产品而引进先技术设备的进口,进口增值税太高,对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企业技术设备的革新改造不利。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1984年和1985年起,就开始着手抓国产化,到目前为止国产化理论值已接近70%,硬件50—60%左右已实现国产化。公司还准备搞本地高科技科研开发项目,但这类设备成套进口关税高,企业进口成本大,影响加快国产化进程。他们希望能对那些有利于促进国产化进程的国外先技术设备的进口给以更多的优惠政策。

5.关于选择品种保护问题。自1992年起,我国经过几次大的调整,关税结构开始逐渐形成按资源类产品—原材料—零部件—半制成品—制成品由低至高的梯形税率结构。1997年10月1 日起再次在梯形关税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税率结构。新的税率结构对国内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梯形结构保护。但从对上海地区企业的调查中反映,目前这种梯形税率结构保护只是一种粗的框架。对于一些具体需要保护的品种,有必要实行选择品种保护税率。比如象通讯设备行业,对于较为通用性的进口商品,税率可高一些。而对于专用性的商品进口关税税率可以低一些。对于那些国内已能够生产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的商品,进口关税税率可低一些。这就需要对行业和企业以及国内市场的产品进行跟踪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选择品种保护关税税率,这样会更有利于民族产业的成长。

6.我国海关税则归类有待进一步完善。1992年1月1日起,我国以《商品分类及编码协调制度》为基础重新编排并实施了新的《海关进出口税则》,基本上实现了我国税则的现代化。但由于对hs(国际商品分类及编码协调制度)的追踪研究没有跟上,税目设置不能适应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还由于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税则归类中心,缺乏对各口岸归类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的技术和手段,因归类引起的纳税争议和因归类错误而使国家税收流失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上海调研中时,有的企业反映比如榨菜罐头应该被编在罐头产品类,但却被编排在榨菜类产品中。由于这两类产品的纳税标准不一样,引起企业同海关工作人员在纳税标准问题上的争议。这表明目前我国海关税则在有些产品的税则归类上还有待完善。海关需要进一步加强同贸易界、产业界的合作,加强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追踪研究,建立起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则分类制度。

七、几点结论

1.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结合接轨的新关税制度已初步建立起来,而且运行平稳。1992~1997年,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低税率、宽税基、硬税制、严征管的关税制度。从几年来的实践结果看,新的关税制度运行基本平稳,没有出现大的偏差,国民经济运转中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实践证明新的关税制度是成功的。

2.我国决定推出新关税制度的时机适时。进入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1992年中央决定建立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深化改革和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其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致力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幅度下调关税税率,表明中国正在以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贸易组织;其二,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一些民族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其三,国内市场近几年一方面供大于求,出现买方市场局面,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幅趋缓。因而尽管关税总水平下调的幅度很大,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只是使名义关税水平更接近实际关税水平,因而对国内市场冲击的力度比预计的要小得多。

3.我国关税的梯形税率结构已基本形成,而税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将会更有利于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有效保护。今后应当在已有的梯形关税结构税制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具体的商品品种制定税率,可以先制定试行暂定税率,试行一段后,如果可行再转换成法定税率。因为如果只按梯形税率结构,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不能实现相对有效保护,有些该保护的品种不能得到保护。对有些国内能生产并且已经可以代替国外同类产品的商品,关税税率就应当定得相对高些,对于这类产品如果关税税率定得过低,则国内产品就有可能会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

4.随着我国关税税率的大幅度下调,市场更加开放,国内的产业和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必须加快调整和改革的步伐。在上海市的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关税下降后,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如果没有关税的适度保护,如果不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企业改革的步伐,未来的中国企业面临的是生存竞争的挑战。从另一方面讲,关税下调也降低了国内企业的进口成本,从而有利于国内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促进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我国关税作为调节国民经济的宏观杠杆作用和对民族工业的有效保护作用日益明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的关税制度的确立,关税在调节进出口贸易方面的作用,以及在有效并适度保护民族工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且关税的这种职能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我国来说将更为重要。

关税税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东南亚,贸易自由化,经济增长

一、东南亚国家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二战以后,随着东南亚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各国的贸易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末,实施以进口替代为主的贸易政策;70-80年代,主要实施面向出口的贸易政策;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各国加快了贸易自由化的步伐。

(一)20世纪50-60年代末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

50年代开始,东南亚国家相继选择和实施了时间长短不一的内向型进口替代战略,其中主要的措施就是实行关税保护,采取关税壁垒和进口许可证、配额制度、信用证押金、繁杂的海关程序等非关税壁垒来限制一些有可能对本国产业造成冲击的商品的进口,尤其是一些消费的进口,以利用国内市场支持本国工业的发展,促进新兴工业的成长。

这一时期,印尼的平均名义关税率高达85%,直到70年代初消费品的平均名义关税率仍有52.3%,中间产品和生产设备分别为22.5%和18.9%;马来西亚采取了较低水平的保护政策,工业制成品的平均关税率较低;菲律宾50年代中期受到管制的制成品约占所有进口制成品的99%,60年代末平均名义关税率达84%;新加坡在60年代上半期实行进口配额制,到1965年中共有230种商品受到进口配额限制。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后,新加坡继续推行进口替代政策,但贸易政策有所调整,由进口税取代配额制。它规定除88项商品(到1967年为72项)外,其他商品的进口限制一律废除,同时扩大进口商品的征税范围。1965—1967年,征税商品分别为183项、199项和229项。不过,新加坡制造业的保护率相对较低,1967年制造业部门的平均名义保护率为5%,平均实际保护率为6%;泰国1960年平均名义关税率为非耐用消费品34.3%、耐用消费品42%、中间产品32.6%、生产设备19.3%。

(二)20世纪70-80年代的面向出口工业化时期

60年代末起,东南亚国家逐步转向面向出口工业化发展战略。为了促进出口,各国积极采取放宽关税保护,调整汇率政策,提供出口奖励。同时,设立出口加工区,大力吸引外国投资。这一时期,由于各国关税政策的调整,使得整体关税结构呈现阶梯型,即对工业制成品的保护水平较高,中间产品和初级产品、原材料的关税则逐级下降。

从1968年开始,新加坡率先实行面向出口工业的关税政策。在提供出口奖励的同时,缩小进口商品的征税与限额范围。1967—1973年,征税的商品项目由295项减至197项,进口限额商品项目由72项减至3项。到80年代初,新加坡的工业制成品的平均关税率降至0.4%,农产品的平均关税率降至0.1%,所有产品的平均关税率已降至0.3%。

70年代初,马来西亚、泰国开始转向面向出口工业化发展阶段,政府降低了关税保护水平,减少进口配额限制。到80年代初,马来西亚的工业制成品的平均关税率降至12.7%,农产品的平均关税率降至4.3%,所有产品的平均关税率已降至10.9%;泰国工业制成品的平均关税率降至34.6%,农产品的平均关税率降至26.3%,所有产品的平均关税率已降至32.3%。

80年代初,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暴跌,使得长期倚重石油天然气的印尼经济深陷困境,迫使印尼在80年代中期转向面向出口工业化发展阶段。印尼开始推行以发展非石油产品生产与出口的工业化战略,促进轻纺工业的迅速发展。80年代中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自由化政策与措施,其中关税制度的改革成为重要的内容。1985年3月,印尼对关税结构进行了调整,最高关税从225%下调到60%,绝大多数的税率调整到5%—35%,关税等级的数量也由25个减少到11个。随后,政府取消或放宽了约占进口37%的商品的进口限制,1200种进口商品中的半数几乎消除了非关税壁垒。到90年代初,印尼的工业制成品的平均关税率降至18.3%,农产品的平均关税率降至13.6%,所有产品的平均关税率已降至17%。

(三)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贸易自由化的扩展时期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贸易自由化迅速兴起。世界贸易组织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90年代初以来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一再加速,大大推进了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各国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放宽贸易管制,大幅降低关税水平。东南亚6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均为WTO成员国Q),在乌拉圭回合中均承诺削减关税与非关税壁垒。1996年11月,为实现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目标,东南亚6国还曾确定了各自的单边行动计划,并于1997年1月起实施。

印尼在80年代中期关税水平与结构调整的基础上,1995年5月政府提出一项为期9年的削减关税计划,其目标是在2000年前将进口关税及附加税合计为20%或以下的制成品,均取消附加税,并分阶段削减进口税,最高税率为5%;进口关税及附加税合计超过20%的制成品,取消附加税,并在1998年前和2003年分别将税率减至20%和10%;2004年前取消98项非关税壁垒。

菲律宾1991年政府颁布了第470号总统行政令,全面调整关税政策和改革贸易体制。它规定,到1995年,除某些敏感性农产品和幼稚工业中间成品的关税率仍为50%外,其余商品的关税税率分别降至3%、10%、20%和30%。1995年7月,政府颁布了第264号总统行政令,继续推行关税结构的调整。1995年8月至2003年,菲律宾的关税结构进一步简化为两重关税结构,取消中间产品与制成品之间的关税差别。从2004年起,菲律宾实行统一关税税率,除某些敏感性农产品外,所有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均降至5%。

泰国在1995年1月开始实施关税改革,大幅降低关税水平。政府逐步削减了资本货物和原材料的进口关税税率,将23种农产品由非关税措施转为关税措施。改革后,泰国的实际平均关税税率由1994年的30%降至1997年的17%。同时,政府还设立了专门机构,研究和修订关税减让的时间表,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逐步规范进口税和降低非关税壁垒。

二、东南亚贸易自由化的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东南亚国家加快贸易自由化的步伐。各国大幅降低关税水平,减少非关税壁垒,使之关税水平和结构呈现新的变化。

(一)东南亚的总体关税水平与结构

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东南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关税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目前,各国的关税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接近零关税的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的关税相对较低,而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仍然维持较高关税水平。

在东南亚,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最高,其关税水平则最低。至2001年,新加坡99.9%的产品都已实现了零关税,含酒精的进口货物成为新加坡唯一的征税对象,而且除口香糖,武器等少数商品外,新加坡也一直不设进口限制。新加坡的目标就是到2010年时将所有税目的关税税率降到0%,其关税削减的进度超过了乌拉圭回合的承诺。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新加坡也在WTO协议下制定了约束税率,但是约束比率仍然较低(仅有70.5%的征税项目被纳入约束税率),而且约束税率也远远高于实际现行税率,所以其作用并不明显。同时,新加坡的非关税壁垒也最低,没有任何的自愿出口、进口限制安排、进口数量限制等非关税措施。

文莱对外奉行自由贸易政策,进口关税普遍较低。2000年,文莱的80%商品进口关税已为0%,简单算术平均关税率为1.98%。某些商品征收5%—30%关税,但机动车的进口要征收40%-200%的关税。有些商品也征收从量税,其中包括香烟、石油产品以及酒类等。政府还承诺,到2020年将废除关税和实现贸易自由化。由于文莱国内的大部分僻求来自进口,它的非关税措施保留了有关保障卫生、安全、环境、宗教等要求,其他方面没有任何措施。

马来西亚长期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关税保护水平二直相对较低。2000年,马来西亚的简单算术平均关税率为9/18%,按贸易额加权的算术平均关税率为2.99%。目前;马来西亚60%以上的商品已不再征收进口税,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60%的税目已经免税。同时,马来西亚还放宽了进口原料和零部件的进口税,对生产所需要的设备和用于环保、维护、质量控制、水处理等设备免征进口税和销售税,非从价税在所有征税项目中实施的比重由1997年的4.5%下降到2001年的0.7%。马来西亚的非关税壁垒也相对较低,只有少数商品实施酌情进口许可,农产品的非关税已按WTO农业协定的有关要求予以关税化。

金融危机后,泰国加快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不断降低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政府规定,从1997年10月起实际进口关税在5%以上的进口商品项目的最高税率不得超过10%。泰国政府还分别在1998年的8月、2000年的7月10月和2001年1月降低了国内不能生产的一些资本类商品、原材料、机械和化学产品的进口关税。1999年末泰国的实际平均税率为3.8%,2000年末为3.6%,2001年末已降至2.5%。不过,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截至2003年泰国仍然有26.1%未实行约束税率,主要包括食盐、燃料、化肥、木浆、交通工具、橡胶制品和钢铁产品。泰国对多数农产品进口没有数量限制,但对一些制成品实行进口许可管理。

印尼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对国内经济政策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一系列关税减让措施的实施使其关税水平和关税结构都发生了较大改变。1998-2000年,印尼的实际平均税率分别降至为9.34%、8.64%、7.27%,2002年再降至7.2%。2003年1月新的税则分类实行后,在总共7540个征税项目中,实际税率水平在0—10%的商品占83.85%,大于25%的仅占0.99%。目前,印尼93.2%的征税项目都已在乌拉圭回合协议和1997年信息技术协议下实行了约束,内容包括了农产品的全部和制造业的94.6%,农产品约束税率浮动范围为0—210%,制造业为0-150%。印尼还计划到2005年将其简均约束税率降至37.6%。此外,政府还增加了关税政策的透明度,公开征税范围和标准,但对一些敏感性商品(如大米和糖)则采取以从量税代替从价税,达到对此类产品的保护。印尼在10多个领域采取非关税措施管理,但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已承诺在2004年前取消98种非关税壁垒。

近年来,菲律宾加快了关税与非关税制度改革的步伐。尽管1999年初菲律宾曾一度提高了714个征税项目的税率(同时承诺将于2001年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而导致了整体关税水平的上升,但只是暂时性调整政策。1999年末,菲律宾的实际平均税率虽达10%,但其中一半以上征税商品的实际关税已降至3%,总体浮动范围在0-65%。2002年和2003年菲律宾政府进一步推行其未完成的关税改革计划,目的就是逐步削减实际关税税率,实现到2004年1月前除某些敏感性农产品外,其所有征税产品税率统一于5%的目标(波动范围不超过5%)。虽然菲律宾取消了对部分产品的非关税壁垒,但有些非关税措施仍然存在,如大米的数量限制等。

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内保护水平也高,平均进口关税率都在15%以上。除柬埔寨刚刚加入WTO外,其余国家均尚未成为WTO成员国。多数国家的关税结构尚不健全,分类也不明确,进口税率偏高,仍采取进口限制安排、进口数量限制等非关税措施。不过,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后,4国均加快了消减关税的步伐。2000年,越南的简均关税率已降为15.95%,并开始实施WTO的关税估价协定。

(二)农产品的关税调整

除新加坡外,东南亚国家均为传统的农业国,因而农业部门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也是各国不愿意开放的领域。不过,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对农业部门的关税政策进行了调整,逐步较低农产品的进口税率。

在泰国的农业部门,1999年的实际平均税率达32.7%,2003年已降至25.4%。实行较高关税保护的农产品主要涉及一些肉类、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豆制品,保护程度最高的成品食物实际进口关税达40%—50%。

马来西亚在1997年后的农产品进口中做出了较为明显的关税减让,尤其是对于某些敏感性农产品。2000年,除了将136种食品(鲜、干和加工食品)的实际进口关税从5%-20%降低到2%—12%外,还大幅降低了精细粮食、蔬菜、精致/腌制水果、坚果、果汁、意大利面食和各种海产品的进口关税。但是,仍有一些高价值产品维持较高关税,如水果罐头、快餐食品等的关税达20%—30%。

与前两国相比,印尼的农业及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较之1998年只是略有降低。2002年农业原料的实际平均税率仅由4.2%降至4.0%,浮动范围在0—20%;食品部门的实际平均税率由4.4%降至4.2%,浮动范围在0-15%;饮料仍是征收高关税的对象,实际平均关税达108.9%,浮动范围也在0—170%。

菲律宾实施了对农业投入物的进口免征关税,其他农产品的税率也不断下调。2000年,鲜牛肉和冷藏牛肉的实际税率由1999年的20%降至10%;玉米、卷心菜、咖啡的配额内和配额外税率也在2004年降至30%,其他非敏感产品降至5%。但总体来看,菲律宾对农业的保护程度仍然较高,各种;配额和复杂的管理程序被应用于谷物、牲畜、肉类产品、糖、咖啡和蔬菜等敏感性产品,而且为防止进口激增对本国农产品市场的破坏,2000年8月10日生效的《保障措施法》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产品的一般和特别的保障措施。

(三)工业产品的关税调整

由于东南亚4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工业结构大致相同,出口商品也很相似,它们在电子产品、纺织品、成衣、木材制品等的进出口上存在较大竞争。因此,为保护本国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东南亚4国在工业产品的减税幅度并不十分明显,其中机动车、纺织品和成衣等均为实施保护的重点。

在这些国家,泰国1998--2002年纺织类产品的实际平均关税仅由24%降至22%,运输设备的平均实际税率还由26%升至27.5%。到2003年末,工业产品的平均实际税率仍有12.9%;印尼2002年工业部门实际平均税率水平有所下降,但某些化学制品和运输设备仍维持了60%-70%的高关税。其中,化学产品最高关税可达170%,运输设备的实际平均税率虽由1998年的33.1%降至15.2%,但总体浮动范围仍在0-80%;马来西亚关税保护在机动车方面体现的较为突出,2001年马来西亚整装轿车的实际税率达到140%—300%,组装轿车为80%;整装货车的实际税率为42%—140%,组装货车为40%;整装摩托车的实际税率为80%—120%,组装摩托车为30%。

菲律宾从90年代起全面降低工业部门的关税保护,简化工业部门的关税结构。1995年8月至2003年,菲律宾的关税结构进一步简化为两重关税结构,取消中间产品与制成品之间的关税差别。原材料的进口关税将分阶段降至3%,制成品与零部件进口降至10%。

(四)东盟“共同有效特惠关税”

1992年,东盟6国正式签署了《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AgreementontheCommonEffectivePref-erentialTariffSchemeforAFTA,简称CEPTScheme),标志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东盟的《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确立了各成员国降低关3税的商品范围和时间表,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主要的运行机制。自1993年1月1日起,《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减税计划分快速减税和正常减税两种方式实施。

由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一再加速,实施的CEPT减税计划中,要求列入CEPT清单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也进一步下降。同时,把未加工农矿产品纳入CEPT,将其划分为立即加入、暂时除外和敏感产品三类,并不断减少例外清单和敏感清单的税目以扩大CEPT列入清单的税目。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终目标是,原有6个成员国在2010年前实现零关税,新成员国的最后期限为2015年。作为过渡措施,各成员国要求在2003年之前把60%的产品关税降为0%。到2003年9月,东盟10国实施的CEPT减税清单中87.85%的产品关税已降至0—5%。其中,东盟原有6个成员国实施的CEPT减税清单中99.6%的产品关税已降至0~5%,平均关税税率降至2.39%;东盟新成员国纳入CEPT降税清单的产品增至77.22%,CEPT减税清单中60.64%的产品关税已降至0—5%,平均关税税率降至6.22%。

三、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20多年来,世界性和区域性的贸易自由化浪潮此起彼伏,东南亚国家深受当今贸易自由化巨浪的影响而为浪潮所裹挟。这些年,国际经济机构和学者十分重视对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东南亚的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也成为关注的一个热点。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经济机构和一些学者就对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近年来,关于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主要涉及跨国计量经济研究、国别案例研究和产业水平及公司水平的分析。它们的研究综合起来表明,贸易开放对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贸易自由化有助于经济增长。

1978年,克鲁格尔(Kmeger)在《自由化的尝试与后果》(LiberalizationAttemptsandConsequences)一书中,考察了多个国家贸易自由化与经济稳定化之间的关系。80年代中期,世界银行考察了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在经济稳定条件下实行贸易自由化的经验。1986年世界银行进行了另一个考察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时间和顺序安排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对19个国家或地区的37段自由化时期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贸易自由化指标,以对各时期贸易政策的变化进行综合性衡量。1987年,世界银行考察了1963-1985年期间41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战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它按贸易战略性质分类,将各国或地区分为坚定外向型、一般外向型、一般内向型和坚定内向型。其中,新加坡属于坚定外向型国家,马来西亚、泰国属于一般外向型国家,印尼在1963-1973年期间属于一般外向型,而1973—1985年属于一般内向型,菲律宾则属于一般内向型国家。该项研究表明,实行外向型贸易战略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率大大高于实行内向型贸易战略的国家或地区。

近年,许多跨国计量经济研究认为,贸易开放度是人均实际GDP水平和增长率的重要解析变量,不同国家在人均收入的差异性与其开放度密切相关。”根据Dollar和Kraay的研究结果所作的附图揭示,对于那些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贸易份额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所谓的“全球化国家”),其中包括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它们的人均收入在90年代的平均增幅大大高于那些非全球化国家。(见图1)既便在考虑了决定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其他因素,以及考虑了经济增长促进贸易增长的可能性(逆因果关系)之后,贸易量的变化仍是经济增长变化的重要决定因素。

从国别案例的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能带来重要的收益。对20世纪70-80年代贸易自由化进行的多国研究表明,在贸易自由化之前实行的进口替代体制产生了高度扭曲性。与此相反,强劲和持续的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出口和实际GDP的快速增长。

从产业和公司层次上的研究说明,贸易开放通过不同渠道促进出口、劳动生产率和最终收入的增长。新兴产业需要保护的论点一直未得到实证支持,但被保护的产业往往比其他产业成长得更慢。使用进口资本货物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进口竞争不仅增加了国内公司的退出数量,也增加公司的进入数量,从而刺激了创新的发展。

尽管贸易自由化并不是一颗“魔弹”,但各国的实践表明贸易开放是一国改革的一项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改革的相关性证明,贸易开放对改革的其他方面会产生重要而积极的扩散效应。例如,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将会使低效率的产业政策暴露出来,贸易还可以提高其他改革的边际产出(较好的基础设施会使出口部门的表现更好)。贸易自由化通过进一步的改革赢得更广泛的支持,激励机构改革和减少腐败。

从国际比较研究看,一国贸易自由化推动了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而对外贸易的增长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东南亚国家贸易开放推动了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提升了货物与服务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促进了产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劳动生产率和最终收入的增长。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南亚国家加快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使得各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不断提高,1980-2~2年东南亚10国的进出口总额从1376.05亿美元增至76~.73亿美元,增长4.5倍。目前,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与GDP的比重分别为:印尼77%,马来西亚218.1%,菲律宾101.1%,新加坡345%,泰国124.5%,越南112.5%。2002年,各国的人均贸易额分别为:印尼570美元,马来西亚8341美元,菲律宾973美元,新加坡73785美元,泰国2478美元,越南467美元。因此,进出口贸易增长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贸易开放度则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之一。

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带动了各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它们在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2002年,东南亚10国货物的出口、进口贸易分别占世界总额的6.3%和5.3%,服务的出口、进口贸易分别占世界总额的4%和4.5%。东南亚6国的货物和服务贸易相继被列入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前50位、前40位,有多种商品列入世界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贸易前15位。据统计,1980-2002年期间,东南亚的农产品在世界农产品出口的比重从4.8%上升至5%,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从1.1%上升至4.9%,其中办公设备和通讯器材从5.5%上升至18.5%,化工产品从0.6%上升至2.5%,纺织品从0.7%上升至3.2%,成衣从2.3%上升至5%。东南亚的货物与服务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的上升,也意味着各国经济的竞争力的增强。

再从产业部门看,东南亚的贸易自由化通过不同渠道促进了产业部门的出口贸易、劳动生产率和最终收入的增长。例如,各国的贸易开放大大推动了制造业的出口规模、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值的增长。据统计,1980-2000年期间,东南亚5国的人均制造业出口额,印尼从42美元增至224美元,增长4.3倍;马来西亚从413美元增至4121美元,增长约9倍;菲律宾从69美元增至482美元,增长约6倍;新加坡从6971美元增至33106美元,增长3.7倍;泰国从101美元增至956美元,增长8.5倍。人均制造业增值额,除菲律宾从210美元降至188美元外,印尼从51美元增至216美元,增长3.2倍;马来西亚从338美元增至1369美元,增长3.1倍;新加坡从2277美元增至5498美元,增长1.4倍;泰国从197美元增至715美元,增长2.6倍。

当然,东南亚贸易自由化对国内经济增长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各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较高,易于受世界市场波动的冲击,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贸易开放使国内产业的保护程度降低,对国内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国内服务部门的开放,增加了潜在的金融风险,导致跨国公司垄断国内一些服务行业等。

四、东南亚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尽管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和发展战略不尽相同,但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福利增加仍成为各国的共识。在世界性和区域性贸易自由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货物贸易自由化的步伐将有所加快,各国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会继续降低,尤其是区域自由贸易区部的关税减让相对于区外则要快得多。

(一)东南亚贸易自由化进程将有所加快

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对贸易体制和关税政策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与调整,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作为WTO成员国的东南亚6国,在实施乌拉圭回合中承诺的削减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同时,也进行了各自单边的关税减让行动;在加快经济开放的条件下,越南等后进国家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大幅降低。目前,新加坡的简单算术平均关税率和按贸易额加权的算术平均关税率均为0%,2000年文莱的简单算术平均关税率为1.98%;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的简单算术平均关税率普遍低于10%,按贸易额加权的算术平均关税率也都低于5%;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的平均关税率都在15%以上。在取消非关税壁垒取得较快进展,许多国家逐步消除进口许可证、配额制度等非关税壁垒措施。

东南亚国家已经认识到,贸易自由化对国内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低和不加保护的贸易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会威胁新兴产业的发展;而过高的关税保护则造成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同样不利于新兴工业成长产业技术升级。尽管某些时期一些国家实施了某些贸易保护措施,但这不影响东南亚贸易自由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菲律宾曾采取了特别关税措施,提高了720种进口商品的税率,但到2001年就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马来西亚为避免危机对国内汽车工业的不利影响,将在东盟自由贸易区降低汽车部门关税的承诺延迟到2005年实施。不过,从2004年起,马来西亚开始将东盟组装车的进口税调低至25%,非东盟组装车的进口税调低至35%;将东盟整装车的进口税调低至70-190%,非东盟整装车的进口税调低至80-200%。因此,东盟组装车的降税幅度在0-10%,整装车的降税幅度在40-120%;非东盟组装车的降税幅度在5-20%,整装车的降税幅度在60-130%。

(二)各国的关税水平和结构的不平衡发展

由于东南亚国家处于工业化的不同阶段,经济开放的时间和程度也不相同,各国关税水平和关税结构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使得各国间关税的绝对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一般说,一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其关税水平直接相关。目前,新加坡、文莱的税率水平几乎为零,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的关税相对较低,而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仍然维持较高关税;(2)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和关税初始水平的差异导致关税削减速度不尽相同。近年来,除新加坡和文莱外,印尼、菲律宾的关税削减速度相对较快,马来西亚因非关税措施关税化使平均关税水平不降反升,越南等后进国家关税削减速度相对较慢些;(3)各产业之间和具体产品之间关税水平的不平衡。现阶段,各国农产品,尤其是像大米等敏感性商品的保护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商品;工业产品中运输设备、化学制品的关税水平也居高不下,纺织品和成衣也是各国关税倾斜的重点。

(三)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关税减让相对较快

东南亚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关税减让相对于区外要快,所承诺开放的程度超过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不过,在各种区域性自由贸易区中,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关税减让速度最快,各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减让速度次之,东盟与中国、印度、日本的自由贸易区的关税减让速度较慢些。

由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一再加速,区内的平均关税税率已降至较低水平,明显低于对其他WTO成员国的最惠国税率。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终目标为零关税,原有6个成员国实现零关税的最后期限为2010年,新成员国的最后期限为2015年。目前,在CEPT减税计划中的商品税目已占东盟总税目的90%以上,已有近90%的CEPT产品关税降至0—5%,平均关税率降至3.11%。

东南亚国家已签署了多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新加坡已与新西兰、日本、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澳大利亚、美国、约旦正式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泰国也与印度、澳大利亚正式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随之,各国双边的关税减让进展较快,所承诺开放的程度超过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协议范围。例如,在新加坡与日本自由贸易协定下,能享有免税优待的产品占双边贸易的98.5%,而世贸组织协定的规定只须覆盖65%左右;在世贸组织的协定下,新加坡和日本所承诺的免税产品比率分别为70%和34%,而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下的承诺分别提高到100%和77%。

相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东盟与中国、印度、日本的自由贸易区的进程要慢得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时间均为10年,建成时间分别是2010年、2011年、2012年。由于3个自由贸易区涉及的成员国较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所得利益不尽相同,因而它们关税减让的谈判与实施过程将相对较长些。

参考文献:

[11]巴拉萨等.半工业化经济的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334.

[2]Krueger,AnneO..LiberalizationAttemptsandConse-quences[M],Cambridge,Mass.:Ballinger,1978.

[3]WorldBank(1985).WorldDevelopmentReport1985[R],OxfordUniversityPress,1985.

[4]Papageorgiou,Demetfis,Michaely,andArmeaneCh&si.ThePhasingofaTradeLiberalizationPolicy:PreliminaryEvidenceICI,Paperpreparedforthe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EconomicAssociation,NewOrleans,December28-301996.

[5]WorldBank.WorldDevelopmentReport1987[R],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

[6]Hall,RobertE.,andCharlesI.Jones.WhyDoSomeCountriesProduceSoMuchMoreOutputPerWorkerThanOthers?[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es,Vol.114(February),1999,pp.83-1t6;Frankel,JeffreyA.,andDavidRomer.DoesTradeCauseGrowth?[J]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89(June),1999,pp.379-399;Frankel?JeffreyA.,andAndrewK.ROSE.EstimatingtheEffectofCurrencyUnionsonTradeandoutput[C],NBERWorkingPaperNo.7857,2000(Cambridge,Massachusetts: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

[7]Dollar,David,andAartkraay.Institutions,Trade,andGrowth(unpublished:Washingdon:WorldBank),2002.[EB/01].

[8]Krueger,AnneO.LiberalizationAttemptsandConse-quences[M],Cambridge,Mass.:Ballinger,1978;Papageorgiou,Demetris,MichaelMichaely,andArmeane[M],Ch&si.LiberalizingForeignTrade:LessonsofExperienceintheDevelopingWorld[C],Vol.7,1991(NewYork:Blackwell);SachsJeffreyD.,andAndrewWarner.EconomicReformandtheProcessofGlobalIntegration[C],BrookingsPapersonEconomicActivity:1,BrookingsInstutution,1995,pp.1-118.

[9]Coe,DavidT.,ElhananHelpman,andAlexanderW.Hoffmaister.North-SouthR&DSpillovers[J],EconomicJounary],Vol.107(January),1997,pp.t34-49.

[10]Wacziarg,Romain.MeasuringtheDynamicGainsfromTrade[J],WorldBankEconomicReview,Vol.15.No.3,2001,pp.393-429.

[11]Ades,Alberto,andRafaelDiTella.Rents,Competition,andCorruption[J],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89(September),1999,pp.982-93.

[12]WTO.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2003[R].

关税税率范文第8篇

目前与我国交换关税减让的东盟各国的减让表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具体网址如下:

可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了解各种产品在不同国家的减税情况呢?大多数的企业是一头雾水,只知道中国东盟建立了自贸区,有了优惠关税的政策,但是自己出口的产品究竟能通过办理FORM E享受多少优惠,节约多少关税,能和客户分享多少优惠呢?

(1)文莱、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

我国对该六国的关税减让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共2810种商品,对上述六国执行统一税率,第二部分共561种商品,对上述六国分别执行不同的税率。本次实际降税产品共3408种商品。

(2)新加坡

仅对两种产品(酒类)征收关税,其它产品关税均已为零,因此无需另行制作减让表。

(3)马来西亚

列入“早期收获”的HS1-8章的产品税率将于2006年降为0。税率大于15%的产品2004年降至10%,2005年降至5%,2006年降为0;税率在5%(含)~15%(含)之间的产品2004年降至5%,2005年降为0;税率低于5%的产品2004年降为0。

干蘑菇,HS为071231,降税前税率为5%,2004年降为0。其关税凭FORM E证书降低了5%。

熏鱼,HS为030520,降税前税率为8%,2004年降为5%,2005年开始凭FORM E可以享受0关税。其关税凭FORM E证书降低了8%。

马来西亚的降税清单只包含了“货物贸易协议”的降税产品。其中2005年开始降税的产品为税率20%以上的产品,主要为纺织品,鱼制品,可可制品,蔬菜制品,酒,塑料及橡胶制品,鞋、靴等轻工产品,玻璃制品,钢铁,机电产品,汽车、摩托车及自行车。其余税率在5-20%之间的产品分别按照清单于2007年和2009年开始降税。

聚氯乙烯的袋、包,HS为392321,降税前税率为30%,2005年降为20%,2007年降为12%,2009年降为5%,2010年降为0。

归入HS8708的机动车辆的零附件,降税前税率为25-80%的,2005年均降为20%,2007年降为12%,2009年降为5%,2010年降为0。

归入HS8509的家用电动器具,降税前税率为30%,2005年均降为20%,2007年降为12%,2009年降为5%,2010年降为0。

微波炉,归入HS851650,降税前税率为30%,2005年均降为20%, 2007年降为12%,2009年降为5%,2010年降为0。

手电筒,归入HS851310,降税前税率为20%, 2007年降为12%,2009年降为5%,2010年降为0。

卫生巾(HS481840),铝复合板(HS7606)等产品的基础税率为30%,2005年降为20%, 2007年降为12%,2009年降为5%,2012年降为0。

毛制裙子,归入HS610451,而棉制裙子,归入HS610452,降税前税率均为20%, 均于2007年降为12%,2009年降为5%,但前者2010年降为0,后者则要2012年才降为0。

(4)泰国

泰国的减让清单包括了“早期收获”计划和“货物贸易协议”含盖的所有产品,并列明了2003年7月1日的税率作为基础税率,其中“早期收获”计划的产品2006年1月1日降为0;“货物贸易协议”包含的产品从2005年7月20日开始降税,大多数产品于2010年降为0。

大蒜,HS为070320,基础税率为27%,2004年降为10%,2005年降为5%,2006年降为0。

根据“货物贸易协议”,泰国在2005年和2007年分别将40%和60%的产品的关税税率降低到5%以下,在2010年将多数正常产品的关税降为0,少数产品(150个6位税目)延迟至2012年降为0。

链锯,HS为846781,基础税率为30%,2005年降为20%,2007年降为12%,2009年降为5%,2010年降为0。

脚踏式空气泵,HS为841420,基础税率为20%,2007年降为12%,2009年降为5%,2010年降为0。

针织T恤衫,HS为6109,基础税率为30%,2005年降为20%,2007年降为12%,2009年降为5%,2012年降为0。

(5)文莱

文莱保留关税产品主要是石油产品、木材、机电产品、汽车等,其降税清单根据产品的敏感性分为3个清单:正常(NT2)、敏感(SL)和高度敏感(HSL)产品的降税清单。

汽车橡胶内胎,HS为401310,2005年为20%, 2007年降为12%,2009年降为5%,2012年降为0。由于清单中没有降税前的税率,可以通过关税网站查询得知降税前税率为20%,则2005年没有降税。

机动车辆的零部件,HS为870810,2005年为20%, 2007年降为12%,2009年降为5%,2012年降为0。通过关税网站查询为降税前税率为20%,则2005年没有降税。

胶合板,HS为441219,为敏感产品,2005年为20%, 2018年降为5%。通过关税网站查询为降税前税率为20%,则2005年没有降税。

汽车列入高度敏感产品,降税前税率40-200%的产品,均降为20%。

(6)印度尼西亚

印尼的清单非常简单,只是列出了2005年的印尼自贸区税率,要了解产品的降税幅度,可以对照查询APEC关税网站,其中的MFN为最惠国税率,CEPT为东盟自贸区税率,PPN为国内增值税。MFN和印尼自贸区税率的差即是减免的关税。

(7)缅甸

缅甸的减让清单和泰国的清单类似,其清单的查询也与泰国类似。只是缅甸属于东盟新成员国,2010年将正常类税目中50%的税目的关税削减到5%以下, 2013年将40%的产品的关税税率降为0,在2015年将多数正常产品的关税降为0,少数产品(250个6位税目)延迟至2018年降为0。而敏感产品2015年将关税削减至20%,2020年进一步降至0~5%,高度敏感产品2018年降至50%以下。在清单的第五栏列出了降税模式的种类NT(正常,2013年降为0),NT2(正常,2018年降为0),SL(敏感和高度敏感产品)。

HS620311的羊毛西服套装为NT类,目前税率为20%,2007年开始降为15%,2011年降为10%,2013年降为0。

HS841821的家用电冰箱为NT2类,目前税率为10%,2009年开始降为8%,2011年降为5%,2018年降为0。

HS851821的单喇叭音箱为NT2类,目前税率为20%,2007年开始降为15%,2011年降为10%,2015年降为5%,2018年降为0。

HS870324的机动车辆为SL类,目前税率为40%,2015年开始降为20%,2020年降为5%。

缅甸对于“早期收获”项下的产品,自2006年开始降税,2009年降为0,具体降税步骤为,税率大于30%(含)的产品2006年降至20%,2007年降至14%,2008年降为8%,2009年降为0;税率在15%(含)~30%(不含)之间的产品2006年降为10%,2008年降为5%,2009年降为0;税率低于15%的产品2006年降为5%,2008年降为0-5%,2009年降为0。

提示: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没有列出降税前的税率,可以通过APEC关税网站查询,网址如下:

文莱:www.省略/tdb.cgi/ff31303038/apeccgi.cgi?BN

印度尼西亚:www.省略/tdb.cgi/ff31303038/apeccgi.cgi?ID

马来西亚:www.省略/tdb.cgi/ff31303038/apeccgi.cgi?MY

其常用查询方法主要是通过HS章查询或者直接输入HS4位品目编码。

背景资料

关税税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俄罗斯 新税制 原油 重油 轻油 关税税率

[中图分类号]F810.422(511.2) [文章标识]A [文章编号]1009-721X(2012)01-0092-(14)

一、新税制改革历程

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讨论,俄联邦政府最终同意原油和成品油出口关税税率实施新税制:60-66,汽油出口关税税率的改革也是新税制中的一部分,决定保留从2011年5月1日起确定的汽油出口关税税率为原油出口关税税率的90%。因此,俄罗斯原油、成品油的新税制改革应当是:60-66-90。俄总理已签署政府令,新税制于2011年10月1日起开始生效。

有关原油与成品油以及成品油中轻油和重油出口关税税率的问题,俄联邦相关政府部门、大型油企公司的斗争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博弈从未停止过。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俄罗斯联邦税务当局为了解决俄罗斯油气企业通过转移定价而规避纳税的情况下于2002年2月将原油出口关税修改为从量计征并反映国际市场上乌拉尔原油价格的变化,这种税制的确定使俄罗斯建立起了油气价格上涨自动带动税收收入增加的机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使得俄罗斯政府来自原油的税收收入则增加,原油价格上涨越高,俄罗斯政府的税收收入则越多。这种原油出口关税税制的确立是俄罗斯体制转型10余年来不断摸索而建立起来的。

2006年前后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的背景下,俄罗斯国内成品油价格飞速上涨,2004-2005年汽油涨价约34.16%,柴油涨价约60.22%。当俄罗斯国内原油价格上涨速度超过国际市场时,会引起俄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从而俄罗斯整个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其表现为加剧了通货膨胀、企业竞争力下降。在此情况下,俄罗斯不管是学界、政界、商界均一致认为俄罗斯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属于系统性原因,不仅涉及石油行业本身的特点,而且也涉及石油行业的国家政策。于是,俄罗斯石油产业进行了调整,其中就包括采取措施稳定成品油价格,成品油出口关税进行改革,通过了两项基本决议:一是把成品油分成重油和轻油,并把这两类称之为“出口一篮子”而根据专门的公式分别进行计税。二是启用专门委员会确定长期的和可预测的计税机制来代替石油公司而言不是很明确的出口关税计算方式当时轻油和重油出口关税税率相差就比较大,重油出口关税税率比轻油出口关税税率低一半左右。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时,俄罗斯国内很多石油公司认为原油、成品油的出口关税过高,赋税负担过重己严重影响到石油企业的生产和再投资,俄政府为了防止石油产业的萎靡,2008年秋曾通过特别程序改变了原油出口关税税率。虽然降低石油行业税负的措施非常多,但不成系统。不论是石油企业,还是俄联邦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联邦政府加大出口关税税制改革的呼声比较高。

如何为石油企业界定适当的、合适的税负的讨论,在俄罗斯的税制改革中也一直是热点问题。针原油出口关税以及成品油出口关税税率,俄罗斯政府一直在进行微调。这种微调自2010年以来还颇为频繁。

2010年12月27日俄联邦政府通过第1155号政府令,明确规定了成品油出口适用的税率计算公式是:CTHп=K×CTH,其中CTHп是成品油的出口关税税率,CTH是原油出口关税税率,K为一个系数。汽油、柴油、煤油这类轻油,K在2011年时为0.67,2012年为0.64,2013年为0.60。而燃料油这类重油,K在2011年时为0.467,2012年为0.529,2013年为0.60。即,该政府令成品油出口关税税率到2013年时统一规定为原油出口关税税率的0.60,在此之前,轻油和重油的出口关税还是分别适用不同的关税税率。

2011年4月25日俄联邦政府通过第311号政府令,明确了石油出口关税为每吨453.7美元,汽油出口关税为每吨304美元,燃料油出口关税为每吨211.8美元。通过计算可知,汽油出口关税税率为原油出口关税税率的0.67,燃料油出口关税税率为原油出口关税税率的0.467。这与2010年12月27日政府令中规定的K这一系数是相同的,只不过2010年12月27日政府令规定了K这个系数是多少,而2011年4月25日政府令规定的是具体的税款金额,即前者规定的是税率,后者则明确了具体的税费。

但仅过了3天,2011年4月28日,俄联邦政府通过第329号政府令,明确规定汽油出口关税为每吨408.3美元,这相当于原油出口关税税率的0.90。该政府令的出台开启了单设汽油出口关税税率的一个时代,使得轻油类中的汽油关税税率从此与柴油、煤油等执行不同税率。

2011年8月26日,俄联邦政府又通过了第716号政府令,2010年12月27日政府令的规定进行了重大修改,明确规定了从2011年10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汽油出口关税税率为原油出口关税税率的0.90,柴油和煤油出口关税税率为原油出口关税税率的0.66,燃料油的出口关税税率为0.66。从2015年1月1日起,汽油、柴油、煤油的出口关税税率与2011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的税率相同,保持不变,但燃料油的出口关税税率从2015年1月1日起将与原油出口关税税率相同。

税收乃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宏观层面来说,一国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的平稳运行以及国民财富的公平分配起着重要作用;从微观层面来说,企业的经营策略以及业绩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一国税制的调整不仅涉及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之间利益的重新分配和权力的重新界定,而且也涉及一国财政权与企业财产权、企业股东财产权以及公民个人财产权之间的重新分配。“熊彼特、希克斯、诺斯等著名经济学家通过经济史的深入研究,都认为政府的财政压力是产生社会变革的直接原因。”俄罗斯政府希望通过税制的改革来促进原油、成品油炼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原油的深加工能力,提高石油行业的经济附加值,以此达到石油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增加其财政预算收入。

新税制的实施将俄罗斯原油和成品油出口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将俄罗斯石油开采等上游业务以及中俄上游的能源合作产生影响。

二、石油行业的税收收入:俄联邦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石油企业需向联邦政府缴纳的税种主要有三个:矿产资源税、增

值税和出口关税,“从2004年起,出口关税和矿产资源税成为油气收入的两大源泉,2005年仅是原油的矿产资源税和出口关税收入就占油气总收入的65%31政府收入总额的19%。”据统计,在2009年前三季度俄联邦财政预算收入中,出口关税占23%,增值税占22%,矿产资源税占10%。(参见,图1)

“2009年,俄罗斯石油行业向俄联邦政府缴纳的矿产资源税和出口关税合计占政府收入的34%。”2010年10月28日在新古比雪夫斯克召开的讨论“2020年前石油行业发展总体纲要草案”的会议上,能源部部长什马特科在报告中指出,“石油行业为2010年俄联邦财政预算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约占44%)。”

从图2中可以看出,俄罗斯确立的原油或成品油价格上升自动带动出口关税收入增加的机制,使得俄罗斯原油出口关税最高税率可达65%,矿产资源开采税最高税率可达22%,即“当乌拉尔原油价格超过每桶25美元时,价格上升额度的87%通过出口关税和矿产资源税被纳入政府收入。”根据俄联邦《关税法》第3条“关税税率及确定程序”第4款之规定,当监测的地中海和鹿特丹世界原油市场的原油均价超过每吨182.5美元(每桶25美元)时,石油关税核算公式为每吨29.2美元加上每吨监测价格同182.5美元之差的65%。

在当时,65%的出口关税税率于俄罗斯政府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在2000年3月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前,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的经济一直低迷不前,似乎正在走向破产的边缘,“但2000年后世界石油价格开始不断攀升,石油价格的上涨带来国家税收收入的不断增加。从2004年起出口关税和矿产资源税成为油气收入的两大源泉。”俄罗斯也以此收入设立了“稳定基金”,以应原油价格下降而导致的收入减少。但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俄罗斯的经济影响巨大,仅在2008年5月至10月间,莫斯科股市就缩水了将近80%,俄罗斯大型石油企业也不例外。在此情况下,越发暴露出原油出口关税的高税率俄罗斯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从总体上来看,俄罗斯原油出口关税按以前的税制征收65%的税率相来说还是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限制俄罗斯石油企业的投资,并且影响石油开采量的增长,俄罗斯石油行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80%的生产储量位于已经开发成熟的区块中,新区块仅占20%,而吸引石油企业和投资者进行新区块的开发需要在勘探前投入巨大的资金。在现有税制下,90%的新区块开采以及30%己开发区块来说,是无利润可言的。这俄罗斯政府提出的2020年前将年产量稳定在5亿吨左右的目标是有冲突的。石油行业的停滞不前,势必影响到几乎占俄罗斯联邦财政预算收入半壁江山的石油行业的税收收入,这也势必俄罗斯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现有税制的改革就势在必行了。

三、新税制的制定:各方力量博弈的结果

在新税制制定前,关于石油行业的征税问题,俄罗斯能源部、经济发展部、财政部、地区发展部以及自然资源部之间的意见一直就没有统一过。能源部极力主张降低原油出口关税,而以财政部为首的部门为了国家预算收入而坚决反降低原油出口关税。除了这些政府部门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外,大型的石油企业常常也以降低石油开采量来抗反降低原油出口关税以及取消税收优惠的政府机关。

为提高俄罗斯原油产量,弥补俄罗斯欧洲部分以及传统的西西伯利亚老油田的减产,俄罗斯政府进一步加强了石油上游市场的投资开发,加大了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投资。众所周知,东西伯利亚地区由于地质、气候等条件相比较恶劣,油田的前期投资金额巨大,需要政府更多的扶持,因此享有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是必然的。2009年1月,俄罗斯石油行业中的矿产资源税实施了新措施,在规定从每桶9美元(相当每吨约65.7美元)提高到每桶15美元(相当每吨约109.5美元)的同时,新区块矿产资源开采税实施优惠政策,萨哈一雅库特、伊尔库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北极圈、大陆架、黑海和亚速海地区、涅涅茨、亚马尔半岛等地区实施开采税税率为零的措施,并且将享受税收假期生效的区块数量增加。该措施的实施按俄罗斯原财政部部长库德林的估算,石油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税收支付每年减少达1000亿卢布(约合37亿美元)。但石油企业认为政府在矿产资源税方面的让步还不够,2009年4月,石油公司向政府建议,提高矿产资源税的起征点,并且要求降低出口关税税率。

2009年12月,俄罗斯政府决定免征东西伯利亚13个油田的石油出口关税。13个区块零关税政策导致俄罗斯联邦财政预算收入减少了1300亿卢布。此后,享受免税的油田数量增加到了22个。财政部反以任何形式降低出口关税,原财政部部长库德林要求重新研究该优惠政策,他认为东西伯利亚这些油气田的开采应该是盈利的,未来的关税税率及关税整体架构都应该在油气田盈利与国家财政收入之间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俄罗斯各大石油公司针库德林的提议作出的回应是威胁政府:如果取消出口关税免税政策,他们将停止在东西伯利亚的所有项目。而在这一问题上,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部和能源部极力赞成保留东西伯利亚石油出口关税优惠税率的政策。后来俄联邦主管石油工业的副总理谢钦(Igor Ivanovich Sechin)向财政部保证,将从其他渠道为2010年的财政预算收入提供1200亿卢布。但俄财政部认为,随着东西伯利亚油田运营的日渐成熟和完善,同时随着金融危机后俄罗斯原油出口形势明显改观的情况下,适当调高东西伯利亚油田的税率是增加财政收入的良好时机。在此情况下,俄罗斯政府批准,从2010年7月1日起,东西伯利亚22个油田实行统一的出口关税优惠政策,计税方式就是每桶油价减去50美元乘以0.45。即:俄政府将东西伯利亚22个油田的免税政策修改为减税政策,东西伯利亚油田出口关税相当于正常水平的40%左右。而在本次出口关税税制的改革中,具体到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出口关税是否也统一适用“60-66”税制,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不管结果怎样,新税制的制定、实施都是俄罗斯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以及石油企业与俄罗斯政府之间长期博弈的结果,都在努力寻求国家财政权与企业财产权之间的平衡。

四、新税制的实施:石油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

众所周知,“无论从名义GDP还是从实际GDP来看,油气产业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非常大。俄罗斯制造业的竞争力依然很低。因此,俄罗斯经济是一种油气资源依附型经济。”油气行业的税收收入占俄罗斯整个财政预算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每一次油气行业的税制改革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俄罗斯每年开采近5亿吨石油,近一半直接出口,剩下一半进行炼化加工。在2.5亿吨油品中,约1亿吨用于满足国内需求,其余的油品用于出口(见表2)。而出口产品中的大部分(约9000万吨)是所谓的“尾货”,即生产满足国内需求的汽油和煤油后剩下的不得不出口的重油和劣质柴油。另外的5000万至6000万吨是定位于出口的油品,成品油较低的关税保证了

这些产品出口的高利润。

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企之间的博弈归博弈,争论归争论,自2008年经济危机后的三年里,俄罗斯的原油产量和加工量以及成品油的出口量除汽油外均有明显增加。“2010年俄罗斯全年油气出口(含成品油)创汇2419亿美元,相比2009年增长34.6%,占俄罗斯全年出口收入的61%。”

从图3曲线变化可知,成品油中柴油和燃料油(重油)的出口量均历年上升,特别是燃料油出口量的增幅较大。2010年的出口量相于2009年增幅达12.68%,相2008年涨幅达17.07%。而与此相反的是,汽油的出口量呈下降趋势,2010年的出口量相比2009年下降了33.3%。

在旧税制下,俄罗斯原油出口关税的最高税率为65%,而成品油的出口关税相原油出口关税而言要低很多。轻油的出口关税税率整体上相当于原油出口关税税率的70.7%,重油的出口关税税率整体上相当于原油出口关税税率的38.1%,即,在旧税制下,出口关税的高低依次是:原油>轻油>重油。在原油出口关税税率高企的情况下,石油企业纷纷把原油粗制提炼后变为重油再出口,从而享受较低的重油出口关税税率。可以说,这也是俄罗斯石油企业面原油出口关税高税率而采取的一种避税手段和方式,变相的利用转移定价来规避原油出口关税的高税率。所以在新税制下,自2015年1月1日起重油的出口关税税率将与原油出口关税税率相同,从而减少了石油企业的这种投机行为。

目前俄罗斯各大石油公司利润最高的是在国内销售油品,其次就是出口油品,出口原油的利润很低,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只会加剧这一情况的恶化,因为俄罗斯卢布的升值使得石油开采成本再增加。石油公司为了避免开采量的减少,不得不用销售油品的利润来补贴原油开采的亏损。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俄政府鼓励发展炼化、鼓励原油进行深加工的政策支持,从而提高石油行业的经济附加值。

新税制的实施将俄罗斯国内石油市场的油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在不考虑原油出口配额的情况,原油出口关税税率的降低(从65%下降到60%),将加剧俄罗斯石油企业纷纷向国外出口原油的动机和冲动,在原油开采量为一定常数的情况下,俄罗斯国内炼化企业的原油采购价格可能会上涨,原油采购成本的增加,这将降低炼化产业的利润;

其次,汽油出口关税税率的提高使得炼化企业出口汽油油品的利润减少,从而减少向国外出口汽油的数量,增加国内市场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俄罗斯2011年上半年以来的油荒;

最后,重油出口关税税率的提高(从与原油出口关税税率的38.1%提高到66%)将引起国内重油价格的走低,同时以重油为主要生产油品的炼化企业是一个打击。通过新税制,俄罗斯要求石油企业提高原油深加工能力,不仅仅是促进炼化油品的数量,更为重要的是提高炼化产品的质量,提高其经济附加值。

原油出口占很大比例的公司首先会从新税制的制定、实施中获利,比如俄油、卢克、TNK-BP以及苏尔古特石油公司。而最为困难的石油公司将是炼化规模超过自身开采规模的企业,比如,巴什基尔石油公司和鞑靼石油公司。如何这类因新税制的实施而导致收入减少的公司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也是俄政府部门将要解决的问题。

五、结语

这次俄罗斯石油行业税制的调整,可以看做是俄罗斯旨在提高油气行业经济附加值的一种努力,是俄罗斯摆脱油气依附型经济的一种尝试,也是改变俄罗斯仅仅依靠油气出口来发展本国经济的形象的一种努力。从更深层面上看,这也是俄罗斯经济转型的一种努力和尝试。

关税税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关税;名义关税率;有效保护率

[中图分类号]F75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26-02

一、引言

关税的基本职能是保证财政收入和进行产业保护,因而传统贸易理论将关税政策划分为财政关税政策和保护关税政策。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关税的财政职能逐渐弱化,而保护职能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谈判,我国在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要求各成员国对具体进口产品的进口关税、其他税费或最高限制水平进行承诺是WTO的核心原则之一。在作为WTO成员享有权益的同时,我国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逐步降低进口关税,削减贸易壁垒。因此,如何在外部约束关税条件下优化关税结构以实现保护国内产业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关税保护程度的指标分析

(一)名义关税率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完全发生在一个国家内的情况下,即当被征收关税的进口商品都是最终产品时,关税的保护效果很容易确定。如果征收的是从价税,那么税率本身就是引导资源在各产业间进行配置的信号。只要对最终产品征收关税,就会产生保护效果,关税税率越高,转移到该部门的资源就越多。因此,海关对某一进口商品征收的名义关税率直接反映出对该产业的保护程度。

(二)有效保护率

随着国际分工的逐步深化,大规模生产由一种产品从始至终的纵向全过程生产,发展到零部件及投入品的专业横向分工生产与合作,从而形成了以中间产品为主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由于中间产品的存在,名义关税率已经不能完全反映贸易保护的真实程度,还要受到对加工活动保护程度的影响,而不仅取决于最终产品本身的关税水平。针对这种情况,经济学家开始采用有效保护率来度量关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有效保护率是指由自由贸易转向征收关税时产业附加值的变动率。如果用ERP代表有效保护率,用V代表自由贸易条件下某一生产过程的增值,V’代表征收关税条件下该生产过程的增值,则有效保护率就可以表示为:

ERP=(V’-V)/V(1)

但有效保护率通常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g=(t-aiti)/(1-ai)(2)

式(2)中:g为对最终产品生产者的有效保护率;t为最终商品消费者的名义关税率;ai为无关税时进口要素成本与最终商品价格比率;ti为进口要素的名义关税。

假定国内生产每单位服装含有80美元的进口羊毛,服装的自由贸易价格为100美元,对进口服装征收10%的名义关税,则国内服装消费者面对的价格将是110美元,其中80美元是进口羊毛,20美元是国内增加值,10美元是关税。对每单位进口服装征收的10美元关税代表10%的名义关税率,因为名义关税率是按最终商品的价格计算(即10美元/100美元=10%)。相应的有效关税率是50%,因为有效关税率是根据国内服装增加值来计算。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如t=10%(即0.1),ai=80美元/100美元=0.8,ti=0,则g=(0.1-0.8*0)/(1-0.8)=0.5(即50%)。

如进口要素的名义关税率为5%(即0.05),则

g=(0.1-0.8*0.05)/(1-0.8)=0.3(即30%)。

如ti=10%,则g=(0.1-0.8*0.1)/(1-0.8)=0.1(即10%)。

当ti=20%,则g=(0.1-0.8*0.2)/(1-0.8)=-0.3(即-30%)。

从对式(2)的检验及结果可以得出有效保护率和最终商品的名义关税两者之间的关系:1.如ai=0,则g=t;2.对于给定的ai和ti值,t值越大,则g越大;3.对于给定的t和ti值,ai值越大则g越大;4.当ti小于、等于或大于t时,g值大于、等于或小于t;5.当ai和ti的值大于t,则有效保护率是负值。

针对进口要素征收关税可使国内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增加,对最终产品给定一个名义关税将减少有效保护率,因此对国内生产起到抑制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这种商品的名义关税是正的,国内生产的商品也要比自由贸易项下更少。很明显,名义关税率具有欺骗性,无法据其对与进口商品竞争的国内生产者所提供的实际保护程度作出粗略估计。而且许多工业化国家的关税结构呈“瀑布式”(见图1),对原材料制定非常低甚至为零的名义税率,随着加工深度增加,名义税率会越来越高。这使得用进口要素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比名义关税率要大得多。

然而,应谨慎使用有效保护率的概念。有效保护率理论假定商品和进口要素的国际价格不受关税影响,并且假定投入与生产中的要素比例是固定不变的。这两个假设的正确性都值得怀疑。例如,当进口关税使进口要素价格上涨时,国内生产者有可能用价格较低廉的国内要素或进口要素来替代。尽管存在这些缺陷,在评价与进口商品竞争的国内生产者所获得的保护程度上,使用有效保护率的概念无疑要比名义关税率的概念更趋合理,而且有效保护率概念在乌拉圭回合的贸易谈判上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

当然,式(2)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具有不同关税率的多个进口要素的情况。这是通过在公式分子中使用每一进口要素的ai和ti值之和,在公式分母中使用每一进口要素的ai值之和来实现的。

三、优化我国关税结构的政策建议

(一)各产业部门要依托比较优势密切跟踪国际市场变化

在WTO的约束关税下,适当降低原材料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品的关税税率,以保证机械、汽车、电子和石化等支柱性产业的关税税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原材料和资本品(主要是钢材、有色金属和机电产品等)关税税率可适当降低。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在绝对量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一方面存在剩余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又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需求缺口,在商品大量积压的同时又有部分急需的技术装备长期依赖进口。适当降低关税税率有助于解决机电产品国内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并使机电产业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过渡。与机电产业类似,钢材产业也存在总量过剩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国钢铁产量多年来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但与此同时,不锈钢和特钢产品等又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走私现象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关税水平一方面可以减少因国内不能生产或质量不过关而必须大量进口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打击走私,避免不必要的关税收入损失。同时,国内巨大的潜在市场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进口钢材制品的冲击。此外,有色金属产业属于典型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我国每年有色金属的产量和出口量都相当大,但在生产上并不具备技术优势,加工成本较高且缺乏深加工能力。此时进口国外价格低廉的要素可节约本国资源,为经济的持续发展积蓄后势。

(二)防止有效保护过度,避免产业结构轻型化与趋同化

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沿海一些地区先后出现了纺织、食品和耐用消费品等轻工业重复发展或过度集中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从税制角度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梯形税率结构中,最终产品的相对税率最高,市场价格最高,并享有最高的有效保护,资源和原材料等中间投入品处于负保护或保护不足状态。在利益机制驱动下企业纷纷涌向最终产品生产部门。因为纺织和食品等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可吸引更多的要素投入,导致低技术含量企业过度集中与膨胀。因此,在我国关税有效保护结构的设计中,并非所有制成品都要给予高税率保护,而应结合产业政策适当降低轻工、纺织和耐用消费品等制成品的关税,让相关产业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主动联合、改组或兼并,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合理化发展。

(三)采取适当措施解决采掘业等资源基础产业的负有效保护问题

采掘业产品较低的关税率与我国国内能源及原材料价格过低相关。鉴于我国资源短缺,应充分利用国外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对煤炭、石油和金属等采掘业以及能源和冶金等初级产品部门实行低关税率以利于这些产品的进口。然而,过低的关税会使国内这些产品的生产部门处于负有效保护率的状态,对其生产和长远发展不利,因而降低这些部门生产所需的投资品和投入品的关税,可以提高对其保护程度。

(四)改变利用高关税抑制非生活必需消费品进口以减少对贸易机制造成的扭曲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

在制造业消费品部门中,对烟草和饮料部门的产品实行高关税以限制这些非生活必需消费品进口。然而,高关税在抑制消费的同时也对国内生产者提供了高保护,使他们可以在低效率的基础上获得高利润。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可绕开关税壁垒进入我国市场,这样高关税所保护的就不仅是国内生产者的利益,国内消费者因关税造成的福利损失将有一部分成为外国生产者的利润。理论研究表明,对于非生产必需消费品或奢侈品征收消费税以抑制消费是更为合适的办法,不会引起贸易机制的扭曲和相应的在资源配置上的浪费。与上述商品的较高关税形成较大反差的是,其消费税并不高,因此有必要将关税改革同消费税改革相配合,在加入WTO后降低关税税率的同时适当提高消费税税率。

[参考文献]

[1]谷成.入世后优化我国关税保护结构的再思考[J].财贸经济,2007(6).

[2]王胜,邹恒甫.关税、汇率与福利[J].世界经济,2004(8).

[3]张晓静,冯星光.浅淡我国关税的有效保护[J].国际贸易问题,2003(1).

[4]许统生.我国关税的贸易保护水平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2(2).

上一篇:中医保健范文 下一篇:养生保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