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信用卡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9-18 10:16:48

银行业信用卡管理办法

银行业信用卡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金融危机 银行卡 风险 控制措施

1 引言

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累计发行银行卡206594.37万张。其中,借记卡188038.81万张,信用卡18555.56万张,信用卡授信总额已达13634.96亿元,期末应偿信贷总额和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分别为2457.58亿元和76.96亿元,半年以上逾期占比约3.1%。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记录了百姓生活的历史跨越,成为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对欧美国家的金融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各大银行、金融机构的结构性调整,致使银行及发卡机构业务发展步伐减缓。尽管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风险,这个市场亟需规范,需要更稳健的发展。因此,对于银行卡风险问题及控制措施的研究就显的尤为重要。如何在发展银行卡产业、拉动消费与警惕信用卡危机之间做出平衡,如何预防不良率的提升,应该成为国内发卡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

2 我国银行卡业务存在的风险

银行卡是借记卡和信用卡的总称,本文将着重探究银行卡中信用卡的风险及防范。相比借记卡而言,信用卡更具风险性,因为信用卡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支付结算工具,而且还是一种消费信贷工具,具有理财、融资等功能。当前,我国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持卡人个人风险

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没有深入调查信用卡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及资信情况,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个人资信的评分系统,因此,发卡环节实际上就存在潜在的风险。另外,在个人用卡环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持卡人消费透支不能按期还款也会给银行造成一定的损失。

2.2 信用卡欺诈风险

一是持卡人和某些银行卡特约商户利用银行管理的宽松环境,合伙进行虚拟交易并恶意套现;二是某些持卡人利用办卡的便利性申办多家银行的信用卡,并进行恶意透支;三是非持卡人擅自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提现并且不按期还款;四是非持卡人直接盗取持卡人信用卡信息和密码进行诈骗。

2.3 银行内部管理机制风险

一些银行对于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的管理不是非常严格,还是以发卡的量来考核员工,重数量而轻质量。另外,有的银行直接将发卡业务外包,银行内部没有专门从事银行卡营销的队伍,这样就使得银行卡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一因素可能会造成用卡阶段的风险。

2.4 汇率和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预期利率水平和到期时的市场利率水平产生差异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利息的负担加重;利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减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基本相似,汇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外币的负担加重;汇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减少。

3 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发展银行卡产业有利于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更可以扩大社会消费、拉动内需、增加社会就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出现的一些风险和管理漏洞也不能忽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和控制:

3.1 完善内控监督

信用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操作不规范,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基础管理,有效降低经营风险。首先,银行和发卡机构应按照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和信用卡章程及制度规定,严格业务流程,规范操作程序,切实落实“三亲”原则,即亲见信用卡申请人、亲见申请人签名、亲核证明文件等材料原件,避免违法或违规操作;其次,建立多级控制体系,在落实岗位责任,完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行风险防范责任制,明确分解各业务环节风险责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严格内部管理,使每一个业务人员和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受到有效的控制和制约;第三,建立健全信用卡签发审查和使用监督制度。要加强对申请人的财力状况的审查,对申请人单位、职务状况和收入等信息通过实地走访或电话核实等方式重点确认,严格对担保人或担保单位的信誉状况及偿还能力的审查,确保办卡申请资料真实、合法有效。发卡机构要对申请持卡人用卡环节建立起7*24小时的欺诈交易侦测系统,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3.2 加强金融中介和媒体广告的监管

随着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金融服务中介不断涌现。相比而言,国内在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缺少比较规范的准入退出机制和合法运营约束,市场相对混乱,这些都为开展个人套现服务的金融中介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有些报刊杂志和网站因为利益驱动,对的一些广告内容疏于审查,“信用卡刷卡套现”、“信用卡代垫还款”、“代办POS机”、“银行卡快速提额”、“专业办卡”等广告随处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信用卡犯罪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强广告的监督执法力度,避免负面宣传误导持卡人,尽最大可能约束套现行为的继续蔓延。

3.3 强化立法控制

目前,我国银行卡业务规则一直遵循1999年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银行卡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监管规则,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带来了银行卡市场参与主体责权利配置不均衡、各发卡机构竞争加剧、银行卡市场化程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尽快出台《银行卡条例》已迫在眉捷。以信用卡业务较为发达的美国为例, 消费信贷和信用卡相关法律有:《贷款实情法》、《信贷机会均等法》、《高利贷法》、《公正信用记帐法》、《公正资信报告法令》、《公正索回债款行为法》等,这些法规对信用卡业务的规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在信用卡立法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白区域,虽然2009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了《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社会各界对加快银行卡相关立法进程、规范银行卡业务的呼声越来越高,就现在我国信用卡业务而言,在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上面,仍然有很多的细节可以做。如果在制度和法制上健全起来,我国信用卡的风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控制。

3.4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加强征信体系建设

银行业信用卡管理办法篇2

[关健词]信用卡 信用风险 额度 金融机构 监管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的信用卡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从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国内第一张信用卡到今年(2007年)年底,根据首届中国信用卡调查报告预测,我国信用卡发行量将突破6000万张。

但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速扩大,信用卡的信用风险也显得越来越突出了。如何认识、防范信用卡的信用风险 ,是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如果不对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加以高度重视 ,很容易爆发信用卡危机。

一、信用风险的类型

1.资信风险。现在信用卡推广的范围非常广泛;办卡要求也很低。在各个高校,对那些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的要求条件十分的简单,就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及个人填的一张表格。就可以轻松拿到在读本科生的额度为3千元、硕士生为5千元、博士生为8千元的信用卡。在社会上,申请人提供仅身份证件和房产证明或购房贷款合同或大额存单即可办卡。如果申请人提供的资料是虚假的,办了卡把卡上额度全消费了,则造成了银行的损失。

2.商户风险。由于商户的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核对持卡人的签名、身份证和银行的止付名单,造成某些不法人士由于签名不符拒绝还账,或者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从而造成的风险损失。

3.欺诈风险。包括蓄意欺诈、冒用他人信用卡风险和伪造涂改进行作案造成的风险。主要是伪造他人资料申请信用卡欺诈银行资金。例如,曾报道过的一则案例为,曾有一个团伙,在某国外银行先申请一张信用卡,然后把信用卡寄回国内或利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伪造多张信用卡分给多人在国内消费,这段时间申请人在国外居住,无回国记录而到对账日后和还款日前向银行提出本人在国外而不在国内无法在国内消费的理由拒绝还款,从而造成国外银行的资金损失。

4.套现风险。信用卡套现,是指持卡人与不良商户串通,利用虚假交易及银行透支资金的免息期限,信用卡持卡人通过不正常手续提取现金,违反与发卡机构的约定,通过不法商户以刷卡消费的名义或网上购物消费的名义将信用卡中的透支额度,通过pos终端或其他方式全部或部分地直接转换成现金,巧妙套取资金的行为。

二、信用风险的防范

1.完善共享的个人资信档案。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是开展个人信用业务活动的基础。在开展信用卡业务过程中,如何简便而又准确地掌握持卡人的资信情况,是防范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关键。那么,完善共享的个人资信档案势在必行。通过涵盖全国每个企业、每个成人经济活动、资信情况的电子信息系统,可以随时为各金融机构提供即时的、历史的和全面的资料并迅速确定能否给持卡人授信及授信额度。这样,个人在申办信用卡时,就可以清楚申办人在商业银行的借还款、信用卡、担保等信用信息,以及相关的身份识别信息,并向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联网查询服务,满足商业银行防范和管理信用风险的需求。

2.设立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信用卡持卡消费,需要依靠健全的法律规范。由于目前实施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低,法律级别低,对银联公司、信用卡专业化服务公司等市场参与者的准入条件和权利义务责任等都未做明确的规定,给监管带来不便,给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也给信用卡消费带来了障碍。因此应修订我国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信用卡信用风险的概念、认定的标准、风险防范的措施、责任的承担等方面的内容。在不远的将来,应参照国际惯例,将分散在我国刑法、民法、经济合同法、担保法、商业银行法以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法律或规定加以整理,形成一部规范信用卡行为的专门法律。

3.构建统一的授信制度和审慎的监管机制。建立良好的明确定义的授信标准和审慎的监管机制,以安全和稳健的方式审批授信,对防范信用风险至关重要。因为授信标准规定了借款人的资格和授信额度、可提供的授信类型以及授信的条款和条件,能够保持适当的授信管理,可确保对信用风险的控制。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采集持卡人的声音、指纹等在全国各指纹验证挂失等方法为持卡人资金安全提供更好的保证。将恶意持卡人、特约商户的负面信息记入个人资信档案,及时与司法机关联系。同时,持卡消费者也应注意了解信用卡使用的有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4.建立严格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加强信用卡业务的统一管理。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原则。政府为了协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控制风险,应制定与信用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除此之外,金融机构还应依法与信用卡申请人订立严密的契约。金融机构凭该契约对信用卡持卡人的各类消费、经营活动都可以进行监督,一旦发生违约现象可以及时止付及追索欠款,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

其次,银行应完善自身信用风险管理措施。各银行都应对信用卡的审批标准、审批过程以及各级部门授信权限有着明确的规定,并通过各管理委员会对银行信用卡进行科学动态管理来化解风险,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银行对自身信用风险实行系统管理,并可以经常做一些非正常事件的调查,时刻注意信用风险制度的完善。

再次,要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统一技术规范。应尽快制定与我国金融电子化总体规划相协调的信用卡发展规划和政策,在技术上制定一整套信用卡技术规范,打破目前由于体制上的原因而造成的政策各行其是,技术规范各异,设备重复投资的局面。

5.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管理。发卡金融机构在拓展特约商户时应认真审查其资质条件,并加强对已有的特约商户的交易监督。在各发卡金融机构中推广并加强对已有特约商户交易监督。在各发卡行中推广“商户风险监控系统”、“风险事件报告和管理系统”、“在线交易监控系统”等若干风险管理系统为各发卡行提供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系统支持和服务手段,协助成员银行防范、降低银行卡欺诈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晶,张晓民.关于促进我国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的思考[m].金融管理,2005.

[2]杜建芳.我国信用卡消费的“短板”问题及对策[j].财经视线,2006.

[3]杨端.美国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立法及其启示[m].河北法学,2007.

[4]张祯.浅谈信用卡套现存在的原因及治理对策[m]. 2007.107-155.

[5]杨子健.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6]刘戒骄.个人信用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银行业信用卡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 信用卡业务 问题 对策

一、绪论

自从1985年中国银行在我国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以来,信用卡在我国就已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可是不容置疑的是,国内各银行也在始终不断地探索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尤其在近年来,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股份商业银行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信用卡业务中,随着持信用卡消费的观念已日渐普及,信用卡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它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因为信用卡市场所蕴涵的广阔赢利空间,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但随之而来,信用卡在发行和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本文正是通过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可行性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信用卡的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但与国外成熟的信用卡市场相比,除了在信用卡发卡数量占一定优势外,持卡人用卡频率,特约商户普及率和持卡消费的比率上都还存在很大差距。事实上,发卡量的竞争是目前我国信用卡市场的最大特色。从2003年国内信用卡起步至今,每年的发卡量均增长80%以上。央行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3月底,我国信用卡发行量超过1.5亿张,比上一季度多出800多万张,比2008年同期增多约4.5万张,约是2007年一季度发卡量的3倍,持卡人数约1亿,超过半数以上的信用卡持卡人持有一张以上的信用卡。(如图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银率网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

正是由于这种“井喷”式发展,使得信用卡这块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所有参与的银行都希望尽可能地占用更大的市场。因此,这就直接导致了信用卡市场混乱竞争,以及一些不法之徒利用信用卡进行犯罪,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分析其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业务量而忽视目标市场的风险隐患和售后服务

自2003年起,中国信用卡进入了“黄金十年”。这一年开始,各商业银行为了率先赢得信用卡市场的占有率,纷纷发起了“圈地运动”。各银行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不顾冒险脱离当地的实际经济情况,一味地追求发卡数量的增长。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表现:

(1)进入门槛不断降低。各银行为了完成信用卡业务指标,抢占市场,纷纷降低信用卡门槛,采用更加简便的申领手续,只要办卡人能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工作证明,就可申办一定额度的信用卡,导致在审批方面难以掌握全面、准确、安全的尺度,其后果使得风险系数增加,尤其现在各大银行又将目光瞄向了在校大学生,而这一市场具有消费观超前但消费实力相对薄弱的弊端。

(2)信用卡售后服务水平不能满足其业务发展规模和速度。信用卡售后服务工作不到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信用卡的销售过程中,营销人员往只追求销售量而有意无意隐瞒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就为以后的纠纷埋下伏笔,还有就是客户遇到消费问题进行投诉时无回应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严重的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

2.信用卡销售过程中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信用卡授予信用额度一般较高。一般而言,客户选择信用卡是为了可以透支,提前消费这一功能,因此他们对与信用额度一般要求是越高越好;而银行方在发行卡时为了吸引客户、增加发卡数量、提高交易额等目标,一般也愿意授予高于客户保障能力的信用额度限度。只要客户办卡时无不良记录,给客户的信用额度限额均能达到本行对该类客户的最高信用额度。但是,由于同一客户可能在多家银行均有办卡,多家银行的同时的信用额度成倍地放大了客户的保障能力,加剧了银行资金风险。

(2)信用卡持卡人信用风险加大。 银行发给客户的信用可主要依据该客户当前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程度,但是当客户职业、收入发生较大变化,或者发生疾病、事故等不可抗拒意外时,经济状况恶化,无力还款,便可引发信用风险;由于信用卡透支本身就是一种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持卡人在申请信用卡时,没有向发卡银行提供任何资产抵押,因此,持卡人财务出现问题时,无力偿还透支本金和高额透支利息,发卡银行不可能通过变卖抵押品偿债,这将会给银行造成大量的资金损失。

3.信用卡操作风险和欺诈日益加剧

随着IT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各家银行都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给我们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又给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的可乘之机。

(1)信用卡使用过程存在操作风险。由于网上存在大量病毒,网上银行操作存在很大风险,不法分子正式利用这种漏洞,大肆攻击银行网站,窃取他人信息,并以此转移客户账户资金,给客户造成很大损失;同时,他们还可能利用假银行网站,诱使客户办理相关业务或预留个人资料,从而达到犯罪的目的,使消费者蒙受损失;有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不按章法,从而造成了不应有的风险。

(2)信用卡欺诈案件增加。根据央行2008年11月的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总体欺诈风险指标与历史各期风险水平相比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造成欺诈风险加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就是信用卡套现。这种行为一方面背离了人民银行对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还可能为“洗钱”等不法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非法提现对发卡银行的伤害是巨大的。大量的套现资金,持卡人无异于获得了一笔无息无担保的个人贷款,这对银行造成了巨大损失。

4.信用卡业务的监管制度、相关法律尚不健全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遵循的是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1月27日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但该办法已明显滞后,很多问题如信用卡非法套现等问题无法监控。而银监会成立以来,只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提出来发卡时见了客户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及确立客户的信用额度以及提出对透支行为惊醒实施监督、超额控制和异常交易支付等内容,并没有信用卡的管理出台新的办法和规章制度;除此之外,目前实施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和《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属于部门规章,法律级别低、法律效力低,对银联公司、信用卡专业化服务公司、特约商户、持卡消费者等市场参与者的准入条件和权利义务责任等都未做明确的规定。

5.信用卡使用率低,存在大量的睡眠卡

各家商业银行都在搞信用卡的“扩张”,一个人手持数卡现象已非常普遍,虽然发卡量逐年大增,但有许多信用卡都没有被激活。据2009年3月,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与零点前进策略咨询公司在京联合了中国信用卡服务指数。调查发现,我国信用卡客户对信用卡以消极持有为主。在一线二线城市中,有80%的信用卡属于“睡眠卡”,大学生市场更是如此。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的对策

1.加大审查力度,严把发卡关

所有发卡行不应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和发卡规模,要对信用卡的申请人信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做好资格审查工作,尤其对经济情况、信誉程度、偿还能力、道德品质等反面作详尽的调查与评估,对一些收入不是很稳定行业的客户更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对于还款能力不符合条件的以及无法确定偿还能力的坚决不予发卡;要建立各行间信息交流平台,对同时拥有多个银行信用卡的客户要特别关注,以防某些恶意轮流透支事件的发生;发卡机构应定期与一些持卡人进行联系,随时账务他们的工作情况、财务状况、联系方式等资料,保证资料有效,降低发卡风险。同时,还应做好信用卡的售后服务工作,贯彻以服务客户核心任务的思想,以高品质和差异化的特点,打造信用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信用卡的规模化发展。

2.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流程操作

各行在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同时,应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要求营销既要保证信用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又要防范潜在风险的发生。采取实时沟通的原则,对持卡人进行详细的资信资料,对申请者建立个人征信资料,严格按照每个人的信用等级授予信用额度;对于那些需要高额度的客户,应该采取担保措施,使其在发生透支风险或者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时,银行能够收回资金,降低风险;同时,还需要实行严格的授权记录和交接班登记制度,以明确责任,确保每一笔授权业务准确无误,真正发挥对信用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的“屏障”作用。

3.严格规范业务操作,打击违规套现行为

通过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严格要求办理业务时务必做到各司其职、互补干扰、互不兼办业务等;要做好银行系统安全工作,定期更换操作人员密码,严格计算机设备及软件管理制度,备份数据异地存放的检查登记制度,谨防他人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行为;提高银行网络安全级别,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系统漏洞入侵银行系统从事非法活动,给银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违规套现,应该及时锁定目标,对于严重的套现行为应取消持卡人资格,并通过法律途径对其追究法律责任。

4.建立健全信用卡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

在即将出台的《银行卡条例中》应规范以下内容:(1)欺诈风险与信用风险主要由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承担,信用卡发卡机构应制定行业标准,规定授信范围以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2)银行卡案件处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在银行卡案件中的职责;(3)对参与信用卡套现的持卡人、商户的处罚主体和处罚手段;(4)持卡人、受理单位和发卡机构,都必须用立法的形式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规定发卡、用卡的法定程序。同时,还应尽快出台信用卡担保制度,为那些尚未拥有较大信用额度,却需要比较高信用额度的客户提供方便,既有利于信用卡市场的发展,也为信用卡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5.拓宽信用卡增值业务,降低信用卡的同质化

发卡行应努力将信用卡业务范围推广,不仅仅局限于大中型城市,对于有广大市场的欠发达地区也应该积极开发,联合商户,使得当地人也可以享受到信用卡消费带来的优惠和方便。但是,在信用卡发展过程中,不论是低端用户还是高端用户,都应该尽量避免信用卡的同质化,这避免了信用卡使用者办理多张功能相近的卡,从而大大降低睡眠卡的比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周宏亮穆文全:信用卡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林功实林健武:信用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7)

[3]赵刚: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银行业信用卡管理办法篇4

一、银行卡业务的主要法律关系分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二条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的规定,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经批准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转账结算、信用贷款、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工具,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1]

银行卡业务主要有申领及发卡、无卡支付个性化定制、银行卡挂失、密码重置、换卡、销卡等。[2]银行卡相关业务交易中涉及多个主体,主要有发卡银行、持卡人、银行、收单机构、特约商户、信息转接机构、其他银行卡服务机构等。这些主体相互间存在多重法律关系。厘清法律关系是确定各方权利义务、界定银行卡纠纷主体责任的关键。

(一)持卡人、发卡银行、特约商户间的法律关系

持卡人和发卡银行的法律关系是银行卡业务的基础法律关系,其性质属合同法律关系。具体类型依银行卡功能而定,主要有借款合同法律关系、储蓄合同法律关系、支付结算法律关系、委托付款法律关系、委托理财法律关系等。确定持卡人和发卡银行权利义务的规范依据主要有《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各银行制定的银行卡章程、银行卡合约等。

持卡人与特约商户通常是买卖合同或服务合同法律关系。银行卡只是持卡人对特约商户的付款方式,不影响二者间法律关系的性质。持卡人与商户的法律关系是银行卡交易的基础,但其独立于银行卡交易法律关系。持卡人确认交易后,发卡银行向商戶支付款项,持卡人向发卡银行还款。银行卡交易完成后,即使持卡人因合同履行与商户发生纠纷,其仍需向发卡银行还款。

因特约商户受理银行卡,发卡银行与特约商户间产生委托法律关系和结算法律关系。

(二)发卡银行、特约商户与收单机构的法律关系

收单机构是指依合同约定为特约商户提供银行卡收单交易处理、商户及信息管理、业务培训、系统维护、资金清算等服务,管理收单业务风险,承

担收单业务相关责任的专业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获得收单业务经营资质的非银行类专业机构。收单机构既可以是发卡银行,也可以是其他专业收单机构。[3]收单业务实质是收单机构以资金清算目的向特约商户提供的诸项服务。收单机构与特约商户形成委托法律关系。

作为专业服务中介,收单机构连接着发卡银行、持卡人和特约商户。收单机构依银行卡业务规范及信用卡组织章程等文件卡银行收取应付签账单、识别持卡人身份、先行支付款项及办理付款结算。收单机构与发卡银行形成资金结算和委托法律关系。

二、银行卡业务中的主要法律风险

银行卡业务经营中,发卡、使用、结算等各环节均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创新而增多。银行卡业务风险具有种类多、涉及面广、危害较大、可识别性弱等特点。银行卡业务经营中面临的诸多风险都与法律风险紧密相关,也有可能向法律风险转换。

(一)银行卡申领、发卡阶段的主要法律风险

1.发卡银行管理、审核疏漏引发资金风险

银行卡申领及发卡阶段管理风险表现较为突出。为拓展市场,发卡银行较为重视银行卡发放数量,在管理、审核上常存在疏漏,缺少对银行卡申领人身份的识别、核实、确认,对申请人资信的审核不严格,对特约商户的管理、检查也不到位。这导致持卡人和特约商户向高风险群体扩展。当银行卡盗刷纠纷出现,银行常因发卡阶段存在过错而承担相应责任。

2. 银行卡申领、发卡阶段的欺诈风险

根据近年来发生的案例来看,发卡阶段的欺诈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不法分子以虚假信息骗领银行卡,造成发卡银行损失;二是不法分子通过侧录设备等窃取持卡人信息,进而伪卡盗刷造成持卡人资金损失;三是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钓鱼等手法进行非面对面欺诈;四是不法分子通过冒充持卡人身份,报停持卡人电话号码等手法盗用持卡人账户,实施欺诈。[4]

(二)银行卡收单业务的主要法律风险

随着支付业务的推广普及,收单业务市场环境得到改善,银行卡收单业务快速发展,但银行卡收单业务的风险隐患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因为收单机构的原因引发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有:一是由于相关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对收单业务标准、机具等了解不清,加之盲目追求发卡量,而引发操作风险;二是由于技术不先进,收单机构网络业务平台容易遭受不法分子攻击,造成商户信息或交易信息被盗用或泄露;三是收单机构日常风险管理不规范致使日常工作中的资金纠纷等风险事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处理;四是收单业务纸质凭证较少,纠纷处理中很难举证,收单机构胜诉难。

2. 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主要有:一是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不法分子通过补卡、重新写磁、网购、假POS机、黑客攻击等多种方式窃取银行卡信息,伪造银行卡盗刷账户资金。二是信用卡套现风险。持卡人和商户进行虚假刷卡交易,商户向持卡人支付现金,持卡人向商户支付服务费、手续费等非法费用,以此规避信用卡的取现费用和超期还款利息。随着银行卡支付渠道的拓展,信用卡套现引发的信贷风险也在增加。三是其他风险。如特约商户允许非签约商户以本店名义交易清算,引发洗单风险。还有商户与不法分子共谋窃取持卡人信息,引发欺诈风险等。

(三)信用卡透支的法律风险

透支属于信用卡的基本功能,其实质是银行向持卡人提供的信用贷款。通过透支服务,持卡人的资金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满足。银行获得相应的利益收入。若持卡人不能按期、足额还款,则会造成银行资金损失,并影响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扩展,引发信用风险。因信用卡透支引发的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恶意透支的法律风险。持卡人以非法占有资金为目的,不按期足额归还欠款,经银行催收仍不还款,甚至采取更改联系方式等措施逃避银行催收;二是多行授信的法律风险。持卡人同时向多家银行申领信用卡,累计信用额度远远超出其还款能力,信用卡透支后难以还款;三是持卡人申领信用卡后财务状况恶化,无法偿还透支款项。[5]

(四)银行技术系统的法律风险

银行卡技术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受技术手段限制,银行卡技术系统尚不能保障交易的绝对安全。因银行卡技术系统安全问题引发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损害持卡人账户安全;二是银联系统安全故障引发的账户安全风险;三是由于业务人员的流动和技术外包引发的开发人员损害系统安全之风险;四是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危害系统安全。

(五)业务操作的法律风险

业务操作的法律风险主要指由于银行卡相关业务工作人员违规或违法操作引起的法律风险,也有些操作是由于制度漏洞或管理松散引起的。业務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卡业务的各个环节,但不具有普遍性。

三、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一)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防范策略

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防范策略与其他风险防范管理策略相一致,包括风险的预防、承担、分散、规避、转移等策略。其中风险的预防、承担、规避是主要策略。[6]

风险预防是指对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一是严格审查申领人资信情况、消费能力等信息,据此确定信用额度,从准入上防范风险。二是加强对银行卡业务全流程各环节的检查,防范控制各类操作风险。三是对银行卡交易实施动态监测,防范交易风险。

风险承担主要适用于持卡人不能或不愿还款的信用风险,在特定情形下,这也是积极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银行卡业务机构可以根据事先确定的事由有计划地承担风险,也可为节约诉讼成本、快速处理纠纷而主动承担部分或全部风险。

另外,银行卡业务主要通过业务流程多样化和客户多样化等方法来分散降低风险,通过谨慎选择业务品种、暂停发展风险高于收益之业务等方法规避风险,通过购买金融保障产品等方法转移风险。

(二)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由于银行卡业务存在诸多法律风险,有必要加强对银行卡业务的管理,提高银行业务系统技术水平,有效防范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保障银行卡业务安全。

1.切实防控发卡业务的法律风险

针对银行卡发卡业务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商业银行须严格执行监管机构的规定,加强对发卡业务的管理,防范发卡业务各环节的风险。防控发卡业务的法律风险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完善代办卡业务机制,确认人责任,严格银行卡启用程序,限制代为开卡数量,加强业务监测;二是加强对批量办卡业务的有效管理;三是加强保护自然人客户信息,防范信息被不正当使用或泄露;四是提高银行卡营销行为的合规性;五是审慎开展高校学生信用卡业务,把好准入关。

2.增强持卡人风险防范意识

银行卡用户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降低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至关重要。商业银行或其他银行卡业务管理机构应重视提升持卡用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可从以下两方面增强持卡用户风险防范意识:一是用户办理银行卡时,业务人员除向用户介绍银行卡使用方法外,还要向用户介绍与银行卡相关的安全信息,提高用户安全意识。二是注重开展银行卡使用规范的宣传和培训,向用户普及银行卡犯罪惯用手段,促进持卡用户银行卡安全意识的提升。

3.规范银行卡业务操作行为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监管制度建设,减少由于业务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首先,加强对员工进行业务流程、业务风险点、内控制度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不定期举行。其次,健全银行卡业务管理制度,明确界定银行卡申领条件、银行卡业务办理流程、业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为员工办理业务提供制度保障。最后,加强对业务人员合规操作和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业务操作的合规性。

4.提高银行卡系统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防范银行卡风险至关重要。商业银行要不断创新银行卡技术,减少银行卡技术风险。一是加强对机具技术的升级改造,从技术上遏制银行卡行业的违法犯罪行为,避免交易风险。二是加强银行卡信息数据库建设,对银行卡交易进行动态的跟踪、监控,对异常交易、可疑交易及时核查、妥善处置,有效保障银行卡内资金的安全。三是加强银行卡网络交易安全防护体系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校验银行卡的线上交易,确保用户及时获取银行卡交易信息,提高银行卡线上交易的安全性。四是加强对自助设备的巡查和管理,必要时可对自助网点进行远程监控,保障持卡人用卡环境的安全性。

5.建立全流程风险监测体系

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存在于银行卡业务的全流程、各环节。因此,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理应是基于业务流程各环节实施,风险监测体系要涵盖业务环节的各方面。建立全流程风险监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银行方面,主要是技术防范、机具防范、人员防范。其中人员防范,即员工的规范操作对于银行卡法律风险防范尤为重要。二是持卡人方面,主要是通过监测持卡人资信状况,规范持卡人用卡行为,提高持卡人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保护持卡人用卡信息等有效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三是针对第三方进行规范,主要包括约束特约商户,严防商户套现行为,与收单机构合作,加强对银行卡收单交易的风险监控,加强对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监管,尤其是对虚拟交易用户的监管等。

6.健全風险损失补救机制

银行业信用卡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银行卡 风险 发展

一、银行卡概述

银行卡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发达的信用经济和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是银行卡快速发展的基础。信用卡等新型支付工具的出现,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信用卡是信用经济发展的结果,伴随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借记卡,储值卡等小额支付工具的使用也日益普及。

二、借记卡的概念,业务特点

(一)概念:借记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支付工具,通常不能透支。持卡人只能在存款额度内办理现金存取,转账和消费。

目前我国大多数银行卡都是借记卡。借记卡又可分为转账卡,专用卡和储值卡。转账卡是指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动能并实时扣账的借记卡。专用卡是指在百货,餐饮,饭店等行业之外在特定的区域使用的借记卡,它也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的功能,如ATM/PLOS卡,VISA Interlink卡,VISA Electronic卡等。

(二)借记卡的业务特点:

与信用卡相比,借记卡除了不能透支使用外,还由于在产品定位,客户选择和管理模式上的不同,在业务操作和管理上有自身的特点:

1.申请手续简单,审批发卡快捷

2.以预制卡片为主,与存折共用账户

3.成品卡的管理分散,刷卡交易存折补登

4.发卡对象广泛,工资占多数

三、银行卡风险概念及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概念:银行卡风险是指发卡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及ATM网点在发行银行卡,受理银行卡及使用银行卡等环节上出现的非正常情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银行卡欺诈是指利用银行卡进行的资金欺诈行为,是我国银行卡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类风险,与我国普通持卡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据中国银联不完全统计,全国银行卡欺诈金额近年来有一定幅度的增长,2008年全年境内受理的市场欺诈金额累计近15亿元,2009年上半年已突破至16亿元,借记卡在银行卡欺诈风险中最容易出现状况的是在持卡使用和业务管理与协调这两个环节上,即持卡人自身和银行这两个方面。

持卡人自身来说,借记卡客户大部分是给类企业员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持卡人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在使用银行卡的过程中,特别是在ATM机等自助设备上使用时容易陷入不法分子设置的各类陷阱中,泄漏了自己的信息资料,蒙受损失。下面这个案例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客户梁某去甲行A办事处的ATM机取款2000元,结果未见出钞,就按旁边张贴的“告示”用手机拨打不法分子的所谓的“客服”电话,对方告知他到附近甲行B办事处用ATM转账,结果被骗。这种案例发生的很多很多,欺诈的方法也有很多很多。2008年,公安部公布了银行卡和银行自助设备的10钟犯罪活动:

1.虚假提示

2.人为制造ATM吞卡假象

3.人为制造ATM吐钞故障

4.加装工具盗取银行卡

5.加装键盘盗取密码

6.加插卡槽盗取银行卡信息

7.藏匿摄像头偷拍密码输入

8.借故搭讪,突然间抢夺银行卡

9.门禁中加装刷卡器,盗取密码等信息

10.转移客户注意力并盗取卡和密码

在业务管理与协调方面,借记卡业务大都通过与之关联的储蓄,账户进行联机交易,业务运作和管理职责不像信用卡那样集中和清晰。在业务管理上,商户管理及资金清算一般由银行卡部门负责,借记卡的其他使用功能则大多属于储蓄存款部门的业务管理范畴,与储蓄卡账户有关的基本服务和账户管理工作又需要由各银行网点承担。因此,为保证借记卡这一金融产品在不同业务环节中能安全和有效的运作,需要银行各相关业务管理和操作部门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并密切配合,在遇到问题时积极配合协调。否则,业务运作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监督风险管理措施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容易出现管理漏洞,责任不清或相互推诿的现象,给借记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留下风险隐患。

四、银行卡的风险防范措施

现代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整个银行业的发展,但是始终处于开放状态的现代信息,技术也为银行业务制造了大量的安全漏洞,再加上银行业务自身的虚拟性特征,使得银行业务风险的扩散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银行卡的普及和网上业务的发展,各种风险层出不穷,这些风险往往涉及面较广,危害性较大而且传播速度又非常快,因此,加强对银行卡的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特约商户及持卡人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银行卡存在的诸多风险,加大银行卡的监管将能给社会,银行,商户,个人带来巨大的收益,疏忽怠慢必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完善法律监管制度是银行卡业务风险监管的基本策路。

(一)完善法律监管制度

1.建立和完善银行卡法律监督体系,规范银行卡交易中的各种关系,推动银行卡风险管理的立法发展,严厉打击不法分子,保护银行和持卡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2.完善民事立法,细化法律责任。从银行卡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银行卡业务涉及了太多的主体。所以我们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相关利益主体间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合理而又合法的承担各部份所要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同时对双方进行一系列必要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使之能够很好的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

3.制定刑事法律实施细则,随着国民经对银行卡的依赖度越来越高,银行卡犯罪的破坏性也会越来越大,银行卡的安全防护工作不容忽视,然而目前我国关于惩治银行卡犯罪的刑事法律规定,仅仅有1995年6月30日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刑法》第190条及2009年12月出台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几项法律规定,根本不能很好地遏制银行卡犯罪,各式各样的银行卡犯罪层出不穷。所以制定详尽的刑事法律法规迫在眉睫,我们只有针对种种银行卡犯罪行为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刑事法规,例如冒用,伪造银行卡进行不法行为的,我们应以刑法的具体规定进行惩罚,对待这些不法分子我们一定要从严处理,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我相信,在完善的法律监管制度下,配以健全的先进的技术防范措施,在持卡人自身防范意识增强的情况下,我们有信心,也坚信将银行卡操作,欺诈等一系列风险控制在可掌握的范围之内,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战松主编.信息时代的银行业务[M].2011.7

银行业信用卡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管理;乌鲁木齐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88-01

随着信用卡事业的发展,信用卡欺诈事件也不断发生,且呈现出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及公开化的特点。有些犯罪嫌疑人非法设立“办卡公司”、公开提供代办信用卡和套现服务,或通过骗领信用卡、“以卡养卡”提高信用额度及“循环套现”方式骗取银行资金,进行非法放贷活动,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卡产业的健康发展。[1-2]为了更好地对信用卡风险进行防范,笔者以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该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防风险对策,以期为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信用卡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乌鲁木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一)银行对信用卡申领资格审查不严

首先,随着银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为扩大业务,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客户办卡,有些业务员为争取客户,有意放松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只是对申请表进行审查,没有进一步进行调查核实,造成许多不具备申领资格的人也能申办成功。其次,在核发信用卡时没有主动核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国银联信用卡风险信息共享系统上的申请人信息,对申请人是否同时持有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或是否存在信用卡不良记录未能及时发现,造成犯罪分子能顺利辗转多家银行办理多张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再次,银行对POS机特约商户管理不力。随着信用卡的应用及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银行为获取利润新的增长点,大力推广POS机的应用,对商户申请POS机也放松了要求,部分特约商户以收取手续费的形式,为犯罪分子非法套现,谋取不法利益,此举为犯罪分子频繁消费、套现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风险意识低

1.在工作实践中,乌鲁木齐商业银行部分从业人员缺乏监管意识,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没有将风险意识贯穿到整个信用卡业务中。另外,信用卡特约商户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特约商户处于主动的市场地位,导致特约商户不愿自觉接受发卡银行培训或进行自我培训。商户的收银员流动率也较大,给商户的培训增加了成本,带来了一定困难。目前商户收银员受理信用卡的专业技能普遍较低,加之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不能辨别假卡,或不能识别客户身份,风险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3]

2.持卡人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大多数用卡人存在不良的用卡习惯,信用卡使用知识尚待普及。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时,只图自己方便,不遵守用卡章程,也不配合发卡行的信用卡管理工作。信用卡的使用主体是持卡人,如果使用不当,会给不法分子欺诈带来方便。持卡人正确用卡意识偏低,有的甚至故意违反协议,恶意透支,形成信用卡信用风险。

(三)风险控制系统不完善

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控制技术在科学性、技术性、系统性三个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有些国外比较成功的风险控制理念和风险管理工具在乌鲁木齐商业银行还未使用。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实时动态的风险监控决策能力方面,具体体现在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系统方面。目前,各个银行都建立了严格的风险控制系统,例如,广发银行在“优化资产结构,确保健康发展”的风险管控宗旨下,主要采取了以下风险防控措施。第一,开展压力测试,预警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第二,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对于经营环境出现不利因素的地区和行业,及时收紧授信审批政策,以应对行业风险;同时对于风险表现较高的地区,严格审批、授信、以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第三,通过精细化客户分群、维护手段的创新,以及逐步升级的系统支撑,不断提高贷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策略支持。第四,建立全方位的欺诈防范系统。第五,通过MIS数据分析,失联评分等工具的应用优化催收策略,实现内部催收的科学化;同时对委外催收服务机构加强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激烈和考核措施,来规范其行为,提升催收效果。目前,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主要采用以下手段进行风险管理:一是,银行卡部对持卡人的资信状况进行定期复查,并根据资信状况的变化调整其信用额度;二是,银行卡部与风险管理部、个人银行部、小企业业务部、授信审批部以及经营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止付名单的管理;三是,银行卡部须通过风险交易监测系统,对持卡人交易行为进行监控,根据不同时间风险特点,按需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可疑交易进行甄别分析,及时采取降低信用额度、止付等手段,加强套现、涉嫌欺诈等交易的风险管理。显然,乌鲁木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手段较少。

二、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安全意识

1.对银行信用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提供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员工能够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在员工培训方面,可以借鉴我国其他行的成功做法,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通过引进流程、教材和培训人员来提高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水平。

2.持续加强司法合作和安全用卡宣传工作,强化打击银行卡犯罪和安全宣传长效机制。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从发卡的第一步就应对客户进行信用卡风险宣传,尤其是信用卡欺诈风险。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持卡人用卡安全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纸和移动等多种渠道,提高持卡人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以及欺诈技能,共同营造安全用卡、放心用卡的社会氛围。

3.规范特约商户工作人员行为,形成培训、奖惩长效机制。要对特约商户工作人员制定培训计划,与发卡行、公安机关及相关执法机关合作,对特约商户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法制教育。一方面强化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他们识别伪造卡、仿冒卡的能力,并且将这种业务培训形成长效机制,对快速更新的新业务、新技能进行有效的传播[4];另一方面让其意识到如果由于缺乏责任感导致风险发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采用先进的风险控制手段。目前,乌鲁木齐商业银行在信用卡风险控制技术方面还没有完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信息反馈速度慢,严重影响了风险处理效率。乌鲁木齐需改善和健全风险管理系统,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

2.优化催收管理体制。一是加强催收外包系统建设,改善原有的催收系统,使之能够满足外包数据筛选、提取、查询、导入及存储需要。二是重构催收作业流程,银行员工尽快完成由催收操作员向催收管理员的角色转变。[5]三是建立对催收公司的监督管理机制,要求催收公司报备催收专用电话和催收人员名单,督导催收公司提高效率,减少持卡人投诉。四是畅通与持卡人的沟通渠道,银行设置专用电话,安排专人向持卡人解释银行信用卡催收外包业务。五是逐步建立自催团队,防范持卡人信息泄露。

(三)强化信用卡发卡审查

银行应建立更加严格的信用卡发卡审查制度,严格对办卡人的身份、收入审核,提高办卡门槛,从源头上遏制信用卡诈骗案件的多发态势。同时,银行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及时纠正银行违反信用卡业务章程、违规发放信用卡,逃避信贷监控等现象。银行应加强对用卡情况监管,建立健全银行间信息共享机制。银行应对持卡人的还款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持卡人的信用等级进行定期的评估,对出现的非正常用卡的情况应进行核查和沟通,必要时应及时停卡。[6]通过银监会或银行协会等机构、组织在不同银行之间建立起沟通联系的机制,实现信用卡诈骗等“黑名单”共享,尽量消除信用卡监管盲区。同时,加强特约商户授权管理,加强培训商户财务人员及经办信用卡人员,定期检查商户受卡工作。

参考文献:

[1] 尤晓明.后金融危机下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范[J].中国信用卡,2010(3):67-68.

[2] 尹 龙.规范与促进信用卡业务的有序发展[J].中国信用卡, 2012(1):78-79.

[3] 王 楠.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

[4] 陈广乌.中国信用卡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8-80.

[5] 马延霞.我国信用卡产业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J].中国证券期货,2013(2):180-181.

银行业信用卡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 银行卡 风险 控制措施

1 引言

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累计发行银行卡206594.37万张。其中,借记卡188038.81万张,信用卡18555.56万张,信用卡授信总额已达13634.96亿元,期末应偿信贷总额和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分别为2457.58亿元和76.96亿元,半年以上逾期占比约3.1%。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记录了百姓生活的历史跨越,成为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对欧美国家的金融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各大银行、金融机构的结构性调整,致使银行及发卡机构业务发展步伐减缓。尽管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风险,这个市场亟需规范,需要更稳健的发展。因此,对于银行卡风险问题及控制措施的研究就显的尤为重要。如何在发展银行卡产业、拉动消费与警惕信用卡危机之间做出平衡,如何预防不良率的提升,应该成为国内发卡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

2 我国银行卡业务存在的风险

银行卡是借记卡和信用卡的总称,本文将着重探究银行卡中信用卡的风险及防范。相比借记卡而言,信用卡更具风险性,因为信用卡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支付结算工具,而且还是一种消费信贷工具,具有理财、融资等功能。当前,我国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持卡人个人风险

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没有深入调查信用卡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及资信情况,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个人资信的评分系统,因此,发卡环节实际上就存在潜在的风险。另外,在个人用卡环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持卡人消费透支不能按期还款也会给银行造成一定的损失。

2.2 信用卡欺诈风险

一是持卡人和某些银行卡特约商户利用银行管理的宽松环境,合伙进行虚拟交易并恶意套现;二是某些持卡人利用办卡的便利性申办多家银行的信用卡,并进行恶意透支;三是非持卡人擅自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提现并且不按期还款;四是非持卡人直接盗取持卡人信用卡信息和密码进行诈骗。

2.3 银行内部管理机制风险

一些银行对于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的管理不是非常严格,还是以发卡的量来考核员工,重数量而轻质量。另外,有的银行直接将发卡业务外包,银行内部没有专门从事银行卡营销的队伍,这样就使得银行卡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一因素可能会造成用卡阶段的风险。

2.4 汇率和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预期利率水平和到期时的市场利率水平产生差异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利息的负担加重;利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减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基本相似,汇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外币的负担加重;汇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减少。

3 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发展银行卡产业有利于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更可以扩大社会消费、拉动内需、增加社会就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出现的一些风险和管理漏洞也不能忽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和控制:

3.1 完善内控监督

信用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操作不规范,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基础管理,有效降低经营风险。首先,银行和发卡机构应按照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和信用卡章程及制度规定,严格业务流程,规范操作程序,切实落实“三亲”原则,即亲见信用卡申请人、亲见申请人签名、亲核证明文件等材料原件,避免违法或违规操作;其次,建立多级控制体系,在落实岗位责任,完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行风险防范责任制,明确分解各业务环节风险责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严格内部管理,使每一个业务人员和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受到有效的控制和制约;第三,建立健全信用卡签发审查和使用监督制度。要加强对申请人的财力状况的审查,对申请人单位、职务状况和收入等信息通过实地走访或电话核实等方式重点确认,严格对担保人或担保单位的信誉状况及偿还能力的审查,确保办卡申请资料真实、合法有效。发卡机构要对申请持卡人用卡环节建立起7*24小时的欺诈交易侦测系统,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3.2 加强金融中介和媒体广告的监管

随着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金融服务中介不断涌现。相比而言,国内在金融中介机构的监

[1] [2] 

管体系尚不完善,缺少比较规范的准入退出机制和合法运营约束,市场相对混乱,这些都为开展个人套现服务的金融中介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有些报刊杂志和网站因为利益驱动,对的一些广告内容疏于审查,“信用卡刷卡套现”、“信用卡代垫还款”、“代办POS机”、“银行卡快速提额”、“专业办卡”等广告随处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信用卡犯罪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强广告的监督执法力度,避免负面宣传误导持卡人,尽最大可能约束套现行为的继续蔓延。

. 强化立法控制

目前,我国银行卡业务规则一直遵循年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银行卡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监管规则,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带来了银行卡市场参与主体责权利配置不均衡、各发卡机构竞争加剧、银行卡市场化程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尽快出台《银行卡条例》已迫在眉捷。以信用卡业务较为发达的美国为例, 消费信贷和信用卡相关法律有:《贷款实情法》、《信贷机会均等法》、《高利贷法》、《公正信用记帐法》、《公正资信报告法令》、《公正索回债款行为法》等,这些法规对信用卡业务的规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在信用卡立法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白区域,虽然年月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了《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社会各界对加快银行卡相关立法进程、规范银行卡业务的呼声越来越高,就现在我国信用卡业务而言,在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上面,仍然有很多的细节可以做。如果在制度和法制上健全起来,我国信用卡的风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控制。

.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加强征信体系建设

个人信用制度是国家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健康发展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银行通过客户的信用资料库随时查询客户信用档案,并迅速确定能否给客户授信及授信的具体额度。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信息不全面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银行在办理信用卡授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为个别信用不良者恶意透支开了绿灯,导致授信风险。同时,由于信用卡业务竞争,有些银行对于信用卡申请者的个人资信审查也越来越流于形式,增加了信用卡业务产生坏账的风险。

. 建立信用卡呆帐准备金机制

由于信用卡是集消费和信贷于一体的结算工具,有些透支发生逾期或呆帐损失是难以避免的,因而应按一定比例提取呆帐准备金,实行专户管理,以便风险发生后,可按规定数报批列支弥补。

. 建立信用卡保险机制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策略,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已有很久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年代经济大萧条过后,美国就开始了存款保险制度,如今在银行卡风险管理中运用也越来越多,是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一种重要手段。一方面,让持卡人参加保险,使信用卡挂失后短期内的风险由社会承担,并规定保险与信用卡有效期同步,一旦信用卡遗失、被盗或被冒领而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按比例赔偿;另一方面,发卡机构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责任范围,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在发生风险损失时,由保险公司补偿,从而避免或减少实际损失。

结束语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管理下,我国银行卡产业总体上呈高速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信用卡真正进入大多数人的生活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暂,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认真吸取经验,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只有有效控制并降低卡风险, 我国银行卡产业才能健康、快速、稳健发展。

银行业信用卡管理办法篇8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欧美国家的金融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各大银行、金融机构的结构性调整,致使银行及发卡机构业务发展步伐减缓。尽管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风险,这个市场亟须规范,需要更稳健的发展。因此,对于银行卡风险问题及控制措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发展银行卡产业、拉动消费与警惕信用卡危机之间做出平衡,如何预防不良率的提升,应该成为国内发卡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银行卡业务存在的风险

银行卡是借记卡和信用卡的总称,本文将着重探究银行卡中信用卡的风险及防范。相比借记卡而言,信用卡更具风险性,因为信用卡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支付结算工具,而且还是一种消费信贷工具,具有理财、融资等功能。当前,我国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持卡人个人风险。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没有深入调查信用卡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及资信情况,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个人资信的评分系统,[本文来自范文库:省略,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因此,发卡环节实际上就存在潜在的风险。另外,在个人用卡环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持卡人消费透支不能按期还款也会给银行造成一定的损失。

2.信用卡欺诈风险。一是持卡人和某些银行卡特约商户利用银行管理的宽松环境,合伙进行虚拟交易并恶意套现;二是某些持卡人利用办卡的便利性申办多家银行的信用卡,并进行恶意透支;三是非持卡人擅自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提现并且不按期还款;四是非持卡人直接盗取持卡人信用卡信息和密码进行诈骗。

3.银行内部管理机制风险。一些银行对于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的管理不是非常严格,还是以发卡的量来考核员工,重数量而轻质量。另外,有的银行直接将发卡业务外包,银行内部没有专门从事银行卡营销的队伍,这样就使得银行卡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一因素可能会造成用卡阶段的风险。

4.汇率和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预期利率水平和到期时的市场利率水平产生差异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利息的负担加重;利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减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基本相似,汇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外币的负担加重;汇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减少。

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发展银行卡产业有利于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更可以扩大社会消费、拉动内需、增加社会就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出现的一些风险和管理漏洞也不能忽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和控制:

1.完善内控监督。信用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操作不规范,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基础管理,有效降低经营风险。首先,银行和发卡机构应按照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和信用卡章程及制度规定,严格业务流程,规范操作程序,切实落实“三亲”原则,即亲见信用卡申请人、亲见申请人签名、亲核证明文件等材料原件,避免违法或违规操作;其次,建立多级控制体系,在落实岗位责任,完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行风险防范责任制,明确分解各业务环节风险责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严格内部管理,使每一个业务人员和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受到有效的控制和制约;第三,建立健全信用卡签发审查和使用监督制度。

2.加强金融中介和媒体广告的监管。随着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金融服务中介不断涌现。相比而言,国内在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缺少比较规范的准入退出机制和合法运营约束,市场相对混乱,这些都为开展个人套现服务的金融中介提供了生存的土壤。相关部门应加强广告的监督执法力度,避免负面宣传误导持卡人,尽最大可能约束套现行为的继续蔓延。

3.强化立法控制。目前,我国银行卡业务规则一直遵循1999年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银行卡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监管规则,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带来了银行卡市场参与主体责权利配置不均衡、各发卡机构竞争加剧、银行卡市场化程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尽快出台《银行卡条例》已迫在眉睫。以信用卡业务较为发达的美国为例, 消费信贷和信用卡相关法律有:《贷款实情法》、《信贷机会均等法》、《高利贷法》、《公正信用记账法》、《公正资信报告法令》、《公正索回债款行为法》等,这些法规对信用卡业务的规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加强征信体系建设。个人信用制度是国家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健康发展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银行通过客户的信用资料库随时查询客户信用档案,并迅速确定能否给客户授信及授信的具体额度。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信息不全面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银行在办理信用卡授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为个别信用不良者恶意透支开了绿灯,导致授信风险。同时,由于信用卡业务竞争,有些银行对于信用卡申请者的个人资信审查也越来越流于形式,增加了信用卡业务产生坏账的风险。

上一篇: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范文 下一篇:跨境电商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