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成本控制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7 10:34:42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篇1

【关键词】发电厂;会计成本;核算

随着电力市场的变革和节约型社会的建立,我国发电厂从企业垄断逐步迈向市场竞争[1]。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发电厂需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发电厂的会计成本核算决定了企业的管理,其关乎发电厂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发电厂的竞争力,本文将对发电厂的成本核算环节进行研究和分析。

1.发电厂的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分类汇总并核算,计算该时期生产经营费用发生额,以此计算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活动。其目的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正确依据,并作为成本计划执行的考核依据,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根据成本计算对象不同、成本计算期不同和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不同来区分成本核算方法。一般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2]。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数据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正确并及时地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实现高效生产、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发电厂的成本核算与其他企业相似,但也有其特点。第一,发电厂的生产产品单一,且生产过程为单步骤生产模式,因此发电厂的成本核算应选择“品种法”,即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轨迹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较为简便易行。同时,由于产品的单一性,计算时应使用完全成本法。第二,发电企业的产品为电力,生产的同时即完成产品的销售,因此无“在产品”和“库存商品”科目,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各类消耗、费用不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中分配。第三,发电厂产成品无在产品,因此生产时消耗的成本就是产成品成本,所以发电厂的电能产品生产时的成本应直接结转,作为主营业务成本。

2.发电厂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落后

在实行厂网分开和竞价上网前,发电厂仅为电能的生产部门,其工作重点是安全生产电力能源。而电力体制改革后,其不仅作为生产部门,还要作为销售部门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发电厂需进行完整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但是以目前发电厂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情况来看,多数发电厂尚未拥有完整的成本管理方法及管理体系,依然处在基于检查和考核的生产活动中,没有积极地做好成本核算并调整生产。发电厂的成本管理由财务工作人员完成,但由于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缺陷和成本管理调节生产的意识薄弱,其尚未拥有协调各部门生产活动的权利,无法通过核算的成本来调节发电企业的生产,不能有效实施策略。

2.2 预算管理体制不到位

多数发电厂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的目标成本过于简单,仅根据经验、企业经营考核指标做预算,而未对市场情况及时调查,责任分工不明确。此外,部分发电厂的预算管理仅作为分配考核指标的方式,未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依照财务数据所编制的预算是与市场脱节的,有效性不足。而财务人员作也由于部门间的局限性,不能准确判断各部门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没有科学的预算依据。

2.3 成本核算控制系统不完善

目前发电厂多采用财务核算功能较单一的财务软件进行日常应用,但基础软件不能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且不能起到决策作用。由于发电厂生产耗费的水资源、煤炭资源的价格不与企业挂钩,但耗费资源的费用占据成本的大部分,因此对于这部分的成本核算尤为重要。如利用成本核算控制系统加以核算该部分成本,则可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控制降低生产成本,维持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实现发电厂的企业利润最大化,提高发电厂的竞争力,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2.4 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发电厂体制改革后,其市场压力要比改革前多,尤其是对于成本控制的压力。然而部分发电厂的员工尚未形成竞争意识,控制成本的观念薄弱。且对发电厂核算成本的多为财务人员,而没有全厂员工的配合,导致厂内信息不对称,对发电厂生产成本不能准确把握。所以,当前发电厂员工多数还没有建立控制成本的观念,团队意识较薄弱。除此之外,我国发电厂工作人员较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的高等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较为欠缺,制约了发电厂成本核算的进行,阻碍了发电厂的发展。

3.发电厂的会计成本核算对策

3.1 实行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发电厂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是发电厂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够有效提高经营效果。先进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必须全面,其涵盖了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内容,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而发电厂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是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发电厂的所有部门及员工,通过制度的建立,强化内部管理,让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控制,员工之间相互监察和管理,对成本进行更合理的核算,从而有针对性的降低成本,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3.2 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成本预算是财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企业降低成本、加强成本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3],它决定了企业的资金流动和未来走向。而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化企业重要的管理模式,它利用预算对企业各部门的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并进行相应考核和控制,以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发电厂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对企业的生产进行科学预算,为成本计划和控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3 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控制系统

发电厂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监测成本状况,以此对日后的生产经营变化进行有效预测,起到对发电厂未来发展的辅助决策作用。发电厂根据所核算的成本、会计信息和相关管理资料等对目标成本的执行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并对其后的工作进行分析调整。联合相应的责任制度,激励员工对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3.4 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

发电厂可对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培训,建立员工的市场竞争意识,明确责任制度,鼓励员工节约资源,减少无谓损失,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企业在招聘时应多引进高级财务和管理人才,对企业的成本核算体制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意见进行调整,从而从科学的角度调整企业的管理,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

参考文献:

[1]李凡生,徐丽杰,王玮.试论火力发电厂动态成本分析[J].电网技术,2001,25(7):44-47.

[2]刘浩.刍议我国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11):97-98.

[3]陈茜.浅谈发电公司的日成本核算[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1):78-79.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篇2

[关键词]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施工进度;成本管理

1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的因素

1.1施工进度影响因素

炼油厂扩建改造,是新时期炼油厂为应对市场经济形势变化做出的一种必然选择,而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中,施工进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将对炼油厂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在工程建设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现下很多炼油厂在进行扩建改造项目施工时,都采用了PDCA这种较为高效的管理方法,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会对最终的扩建改造项目施工进度造成影响。(1)项目技术改造时间紧。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施工建设中,必须要考虑到施工周期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多炼油厂为了能创造更大的效益,并平衡全企业的原油加工,往往会将工期压缩得很短,甚至有部分炼油厂要求在一个月内就要完成扩建改造项目。[1]而很显然项目技术改造时间的短暂性,使得施工进度更加难以把控,容易出现延误工期的问题发生。(2)项目技术改造较差业务多。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施工建设中,很多时候需要在各种有限的空间以及炼油厂原有装置的范围内完成基础建设、大型设备吊装、管线对接等施工作业,那么众多的焊接点和仪表仪器设备就很容易交叉影响,若是其中出现了差错,那么就很难保障在既定的工期内完成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施工。(3)扩建改造项目工程量较大。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施工建设中,往往涉及多个环节的施工,如工艺改造、电器安装、仪表添加,并且还会涉及土建、监理等专业工序。另外,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施工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而这就需要相关施工人员每日完成超额的工作量,若是无法超额完成,就会出现工期延误的问题。(4)项目施工过程中人员协调困难。由于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施工建设中,涉及多个工种和工序,那么扩建改造任务往往就不会交付到一个施工单位之中,需要多个施工单位的相互配合。但很显然不同的施工单位,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作业方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施工人员组织调解困难的问题,由于人员配合欠佳,因此使得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实际工程建设无法像预期计划一样如期完成。

1.2施工成本影响因素

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施工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益,从而提高市场份额。从这一角度分析,经济效益是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追求的本质目标,因此在实际项目施工中,就必须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但是从过往的工作经验分析,笔者发现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施工建设中,有太多的因素会对最终的项目成本造成影响。(1)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市场应变能力差。随着城市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招标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市场竞争的沉重压力,就容易出现中标混乱的问题,这不仅会对最终的工程效益、工程成本造成影响,还容易引发偷工减料的问题,从而对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今后炼油厂在选择施工合作伙伴时,一定要结合标书理性选择,这是管理好工程项目的本质原则。(2)成本核算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一直以来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中,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如依据财务部的决算报告,进行成本核算。[2]这种核算体制方式常因财务人员提出的成本报告滞后,从而使最终的施工成本加增。同时,一旦反映账目成本失控,就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连补救的机会都难以寻求,这无疑对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成本管理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成本管理内容不全面。很多炼油厂在成本管理控制方面还限于传统的观念之中,任务成本管理是施工过程中人工、机械、材料的费用支出,殊不知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中,还有很多不可预见的成本支出,如安全事故损失、图纸变更费用,这些非生产成本的控制也是今后需要相关项目管理者做出考虑的。(4)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成本管理中,若是没有相应的管理体制作为依托,就很容易使最终的成本管理流于形式。但很显然现下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成本管理还存在体制不健全的问题,这也成为影响最终成本效益的重要因素。

2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施工进度控制与成本管理分析

2.1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策略

施工进度控制就是指在既定的时间内,通过可行的控制策略,使施工项目能够连续作业或者均衡作业,最后确保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验收工作。而结合上述影响工程进度的相关因素分析,笔者认为今后炼油厂在扩建改造项目建设中,可以采取以下施工进度控制策略。(1)形成项目进度控制组织系统。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中,相关施工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具体的施工情况,形成一个纵横连接的施工项目控制组织系统。如项目提报涉及的单位及技术人员,应该以专业技术为依据,从而自公司经理、项目经理、施工作业班组人员,形成自上而下的施工项目控制组织,为施工进度管理工作适宜各付责任。此外还应该形成以计划编制和实际施工为依据的横向施工项目控制组织,从而更好地分工协作,完成项目施工进度控制任务,为项目按时竣工验收提供有力的保障。(2)编制项目施工进度组织计划。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中,为了能保障施工有序进行,能编制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施工进度安排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对此笔者认为,一套完整的施工进度计划,必须包括“施工项目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季度和月(旬、周)作业计划”,并且要确保各项计划条理清晰、符合工程实际。如在编制“施工项目总进度计划”时,应该着眼大局,逐层将控制目标进行分解,从而保障计划控制目标得以落实。而在编制“季度和月(旬、周)作业计划”,则需要不断放大细节,确保符合整体施工进度安排。而在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还需进一步作出审核,在这个过程中要从技术理论论证出发,兼顾审批程序及施工时间周期。同时还要做好设计委托工作,确保相关设计人员可以按照施工进度分专业顺利出图,从而避免因设计不当影响进度安排的问题发生。另外,要重点做好各类物资采购的工作。(3)施工项目进度管理调节控制。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中,虽然前期已经做好了周密的计划安排,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想的外界因素,从而使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出现偏差。对此,为了保障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顺利施工进行,对施工计划进行调节监控就显得至为重要。如可以采用“施工周报”的方式,对一周内的施工工程量进行上报,然后相关负责人员通过百分率去表示完成计划的比例,并把已经完成的百分率与时间与预先制定的施工计划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其中的落差,若是发现当下的施工进度已经落后于施工进度,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不会延误工期,顺利完成扩建改造项目验收任务。

2.2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策略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中,有效的成本管理策略,可以避免资源资金的浪费,从而为“高质量,低消耗”的建设目的提供保障,进而帮助炼油厂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此笔者认为,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中,成本管理可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方面出发做出管理。(1)施工前期成本管理。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施工前,应从招投标阶段算起,为了能够将施工成本降到最低,炼油厂应该根据招标文件要求,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从而实现降低施工费用的目的。中标之后,则应该进一步以标书为依据,从而将项目的成本目标确定清楚。而在进行施工前期准备时,如施工图纸设计、技术资料选择、施工工序方法确定等都应该在高质量的基础上,从经济性原则出发,从而制订更加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然后,以工程量为依据,编制具体的成本管理计划,并按照部门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为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的成本管理作出充分的准备。(2)施工期间成本管理。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如要将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和施工预算进行核对,从而计算各分部分项施工环节中的成本差异,然后进一步的分析成本差异原因,在此基础上做出妥善的处理,从而避免对后续作业生产成本造成不利影响。其次要做好月度成本资料的管理收集工作,做好每个月施工的月成本计算分析,分析月施工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从而重新按责任部门或者相应的责任者归纳成本费用,这样可以为全面地实行责任成本创造有利的条件。最后检查施工中的成本责任落实清理,针对“权、责、利”不协调的问题,加以调整,从而使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的成本效益得以保证和控制。(3)竣工验收成本管理。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中,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也是至为重要的,如以往很多的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一到竣工验收阶段,就会把主要力量从工程中抽离,以致竣工验收拖拖拉拉,使建设阶段节约的成本逐步流失。为此在今后的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一定要将验收时间压缩到最短,如可以事先准备好所需的各种书面资料,这样验收时就可以直接进行交接处理。此外要及时办理好工程结算工作,这也是确定炼油厂权益的重要过程,因此在工程结算时必须保证计算资料完全按合同要求结算处理,并明确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工程保修期间,施工单位所应负的责任,确保工程保修金可以按合同约定收回,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炼油厂的经济效益,是炼油厂合理安排施工成本管理的一种表现。

3结论

炼油厂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能源支持,而在新形势下,很多年代久远的炼油厂已经无法满足新社会生产要求,因此炼油厂扩建改造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在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建设中,施工进度的控制和施工成本的管理是两项至为重要的工作,可以为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为此今后有必要对炼油厂扩建改造项目施工进度控制与成本管理做出更加深入研究,以实现炼油厂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润泽.H石化公司渣油加氢处理装置项目施工管理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7.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篇3

关键词: 成本控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091-02

0 引言

成本控制是对生产过程中产品成本的控制,也就是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耗费,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计算,将其成本耗费控制在计划或者标准的范围以内,并通过对实际与计划或标准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全面降低成本目标的一种会计管理行为。在我国有80%以上的国有企业是亏损的。

1 成本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成本指标分解不到位 成本指标的分解,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部分企业一直在做,但指标制定很粗糙,没有认真的去分解,更没有和奖惩挂钩,所以只是流于形式。采用的具体做法就是用行政手段,从上往下下指标,要求各分厂在上年实际成本的基础上,次年要降多少,给出一个成本降低率的指标。由于这个指标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效益差的问题。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成本指标分解无法实现与市场接轨,不可能分解到位。

要对成本指标进行分解,就需要确定企业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制定方法实际上就是用每种产品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销售价格扣除目标利润后的结果。目标成本一经确定,怎样保证目标的实现对分厂和各处室来说是一个大问题。这一难题的解决不能只靠空想。应该设法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明确责任,层层分解指标并进行落实。用这样的方法来调动全体员工人人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企业原来也搞成本指标分解,但指标分解的不够细,落实得也不好,特别是与成本结合得不够紧密。没有做到以成本为重点,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观念比较陈旧,指标分解落实的效果也就无法到位。各分厂在分解指标的时候不能把企业下达的各项成本指标按照成本构成的要素,逐项分解到有关科室、工段及班组和岗位个人。各专业处室也没有把自己承担的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科和每个个人头上,并通过专业的管理分解下达到各分厂的科室。无法做到双管齐下保证成本这样一个综合性指标的完成。落实指标是通过算细账、找差距、挖潜力把指标责任落实到人头上,而这一点,很多企业没有做到。

1.2 考核不严格,奖惩兑现不到位 一般企业对各分厂的考核注重合同履约率和产值,成本指标虽然也有考核,但因为成本指标定的偏松,各分厂感觉不到压力,在奖金分配中所占比重又小,考核不严格。具体表现为:一是只要完不成成本指标就找客观原因;二是部分领导根据各分厂的报告再批一些计划外的费用。这样一来,有些分厂本来没有完成指标,但是在考核时却能视为完成,奖金照拿不误。结果导致人人没有压力和动力,分厂更不会考虑努力降低成本,企业成本的控制也就无从谈起。

企业考核不严格,主要是因为有些考核指标的设计有漏洞,无法很好的引导分厂的行为。如考核分厂的指标中有一项,就是分厂的毛利润。分厂要获得更多毛利润,就需要降低制造成本、多产出、降低采购成本。但是由于采购成本指标的降低在于生产管理部门,“采购的定点权和执行权以及付款权”并未分立。所以分厂一般只重视降低制造成本,而更有潜力可挖的采购成本并没有引起他们的很重视,或者说想重视但公司并没有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

另外一种考核分厂的指标就是合同的履约率,是按未履约合同金额除占分厂应履行合同总金额的百分比确定的。事实上,这个指标的制定存在明显的问题。因为,企业接到客户的订单一般会涉及多种产品,对应着不同的分厂。因此,有分厂延期履行对自己来说属于金额较小的合同就属于正常情况了,但是,从企业的整体利益来讲,可能就是由于这金额不大的延期合同,耽误了企业大合同的按期交货。由此可见这种考核方法本身上就是一种行为的误导,误导分厂只重视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

2 改进措施

2.1 成本指标的分解细化

2.1.1 制定成本标准 制定成本标准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①计划指标分解法。分解时,可以按不同工艺或品种进行分解,也可以按单位、部门分解,或更进一步按工序分解。②预算法。有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来制定每月的费用开支预算,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但采用该方法特别要注意预算的制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③定额法。定额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经常化和具体化,企业采用定额法时,一定要进行科学计算和充分的调查研究。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成本指标与质量、生产效率等的关系,从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出发,防止片面性,要经过综合平衡。

2.1.2 监督成本的形成 就是根据控制标准,对成本的各个项目不断的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除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外,还要与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如工作环境、员工技术水平、工艺、设备、工具等生产作业控制要结合起来进行。

此外,有效进行指标的分解,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基础性工作。为了调动全体员工的实施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企业必须明确厂部、车间、班组等各级组织和技术、生产、财务、物资设备和销售等职能管理部门成本控制方面的权限和责任,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责任制度。因此,企业要将成本控制制定的各项指标,按内容和性质进行逐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各车间、各班组及职能部门,实行分级归口的成本控制。形成一个人人负责、纵横交错的成本控制体系。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篇4

1目前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的干扰信号类别

1.1热工控制系统中的差模干扰在整个电厂的热工控制系统中,最主要的干扰信号就是差模干扰信号,其产生的最主要根源就是在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某些电路电线在串联过程中或者叠加过程中而出现的,而且这种电热信号总是相互影响的。差模干扰信号影响整个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的电压,特别是两个极点的电压从而形成严重的信号干扰,电磁场和信号二者之间会出现耦合现象,使电路失去平衡,然后转化为共模干扰,在差模干扰转化为共模干扰,就会出现电压。当整个热工控制上的电压叠加后,就可能产生一定的电压,对整个电厂热工控制系统检测与控制能力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使其不能正常运转。

1.2热工控制系统中的共模干扰差模干扰在电路失去平衡之后,就会转化成共模干扰模式,在整个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共模模式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其产生的最主要根源就是共模信号与热工控制信号二者产生地位差,这也是形成共模干扰信号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是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出现电位差的原因,电位差是一种普遍的干扰形式,电位差可以通过介入电路和电磁辐射等方式干扰其正常运行,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会产生电路感应的情况,继而又出现电压的不断叠加,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共模干扰信号进行控制。

2现阶段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干扰来源

在整个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各种各样的干扰信号都会对热工控制系统造成安全方面的影响,热工控制系统中的干扰信号主要包括以下十一个方面:

2.1电磁耦合形成的干扰源这是利用将热工控制系统转化为周围的信号线,然后引入感应的电压,变化信号的周围都会出现相应的感应电势,产生电磁场,无用的信号就会对电路产生干扰。

2.2绝缘不到位而出现的漏电现象这是由于在长期的使用中,材料逐渐出现了老化、磨损,整个电路的绝缘效果会逐渐下降,对各种信号产生干扰。

2.3计算机自身带来的干扰计算机系统属于整个控制开关,有开、关两个控制系统,一开一闭都会产生一定的电压或者是电流,这会直接出现耦合干扰信号,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要尽量减少热工控制系统中开关的关闭次数,减少超出的正常范围而出现的干扰。

2.4雷电等自然限制条件这种自然现象影响干扰信号是必不可少的,雷电从一瞬间就能产生很大的电磁干扰现象,这些电磁现象都会流入整个热工控制系统中,这些干扰信号都会影响系统的运行以及正常运转,最后造成热工控制系统中的损坏。

2.5公共电阻抗体干扰当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线路共同使用的是同一个公用阻抗,就会出现多个线路形成各种的干扰回路,或者是多条线路使用了同一个公共电源。

2.6现代信息通讯设备之间会形成干扰信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平板电脑、手机,每个现代通讯设备都会产生一个固定的电磁波,热工系统和这种电磁波的来源是十分不同的,所以才会出现耦合干扰信号。

2.7电磁辐射的干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是无处不在的一种干扰模式,在电动碳棒活动、电动机开关等过程中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其存在的主要形式就是空间辐射,为扩散形式,这不仅会影响整个热工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还会感染监测的精确性。

2.8静电引入耦合干扰信号传统的电线路通常会使用平行布置的形式来摆放,这就会出现电容分布,流动的干扰信号就会产生通道,使原本外部的干扰信号轻而易举的进入系统的内部。

2.9电容耦合直流静电极易产生电容耦合,系统设备的周围存在很多直电流,很多的直电流都与热工控制系统是平行的,而且直电流与交流量二者之间能够出现电容,在改变电流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电容耦合,导致干扰信号出现。

2.10电线的组合干扰电线的组合安装如果出现问题,或者是安装不符合相关的标准都会出现电磁干扰的信号。测量头接地所产生的电流过大就会使整个热工控制系统承受的负荷极其不平衡,大量的电压导致共模干扰信号的出现,如果电压强度不大,就会形成电位差,从而出现差模干扰信号。

2.11耦合电感这主要是存在于交流电之间,会出现磁交流然后使整个控制系统发生变化,无处不在的电流会形成耦合电感。以上就是现阶段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干扰来源,每一个干扰信号的形成都离不开其自身的干扰源。

3提高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厂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我国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提高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水平势在必行,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转变我国电厂施工技术的重要途径。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会议报告指出:“我国要逐步加大对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的投资,这不仅是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同时也是满足电力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为全面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提高必要的支撑。”由此可见,提高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水平是实现电厂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4影响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的主要因素

现阶段影响我国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的因素有多种多样,具体包括了技术水平因素、干扰源因素、人为因素、国家政策制度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等。

4.1科学技术水平因素影响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最主要的科学技术因素。科学技术作为热工控制系统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选择适当的技术方案,那么整个控制系统都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提高,在保障我国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4.2干扰源因素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要综合考虑到干扰源因素,因此根据不同的干扰源采用不同的技术更有利于促进热工控制系统的应用。热工控制系统的相关人员不仅要使用先进的技术,还要熟悉计算机设备的操作流程,加强对计算机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管理,以及维修,确保计算机设备能够长时间高效的运转。

4.3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作为影响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的最主要因素,在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要从技术人员入手,对其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通过激励政策,提高技术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地位。电力企业还要定时组织电网资格证考试,重视资格认证,提高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知识,提高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水平。

4.4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具体包括:干扰源,自然因素,天气,气象条件等。这些都是影响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充分考虑天气和自然等外部环境因素,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技术方法。

5完善电厂热工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的有效策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屏蔽热工控制系统中的干扰信号这就需要将电路的组合件、电路线、以及涉及到信号线等统统用金属材料周围完全包裹起来,还要使用测量隔离的方法对整个热工控制系统进行监测,用电流出现的耦合性声音抑制干扰信号,确保热工控制系统不受到外界干扰电磁场的影响;还可以利用电缆进行屏蔽,采用静电作用使干扰信号完全彻底的消失。

5.2创新电厂热工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与时俱进电厂热工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的总体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地区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的安全、水平以及质量。由于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抗干扰方案,是导致我国电厂热工控制系统方法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电厂热工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要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确保电厂热工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的可靠性、科学性、合理性,从战略层面上全方位电厂热工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方法进行监督和指导,从而提高电厂热工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的规范性和技术含量。

5.3使用平衡抑制的做法这主要是利用平衡电路,用两条传输信号相同的导线,形成相同的干扰信号和电压,这就能使得电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二者就相互抵消了,从根本上有效的预防了电磁系统的干扰。

5.4提升电厂热工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工作人员自身修养电厂热工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素质,还应该提高自身修养,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电厂企业需要落实好施工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要对其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再培训,技术工作人员要转变自身观念,与时俱进,为电厂事业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5.5利用物理措施进行隔离采用物理方法对高导线的电阻进行绝缘的隔离,就能达到抗干扰的效果,可以提高绝缘效果,防止漏电的干扰。其设置主要有三点要求:首先要避免信号和强点系统使用同一个接地线,其次是要将电器和防雷电网二者分开,然后要确保其存在一定的距离,最后还要使用电缆传递信号,设置在同一条电缆上,预防导线出现平行设置。

6结束语

在新经济形势下的今天,我国电厂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科学技术方面,更多的体现在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上,因此党和国家必须提高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水平,更新施工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确保抗干扰技术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厂经营的安全性,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于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信号,这种感染信号就会干扰到整个热工控制系统的性能以及安全。在实际操作中要保障热工控制系统的性能,做好必要的抗干扰技术工作,考因素虑多方面的不同因素,使用快捷、有效、经济的解决措施,注意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的日常修理和维护,只有这样才能为电厂的安全经济与生产提供保障。

总之,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家、电力企业管理者、企业职工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推动我国电厂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完善我国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的发展!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篇5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竣工测量,质量控制,厂区总平面图

1. 概述

在数字化企业的飞速发展中,一些大中型工厂为了自身发展,出于对厂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要求,需要测绘大比例尺厂区竣工图及厂区总平面图,并建立厂区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对厂区竣工测量及厂区总平面图测绘是实现上述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研究制定数字化测绘的生产流程、作业模式、质量监控等技术已成为测绘科技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的重要现实课题。现以江门市华尔润玻璃厂厂区竣工测量及厂区总平面图的数字化测绘工程为例简述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总平图的检查内容及一些相关的技术问题。

2. 数字化厂区竣工测量的测绘

江门市华尔润玻璃厂是大型平板玻璃生产制造企业,为了检查厂区竣工是否符合规划、设计的要求,我们对厂区进行了全面测绘。厂区竣工图及厂区总平面图的测绘采用全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成图的方式完成,并转换成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格式。本次测绘采用的作业方式是用全站仪(全站仪记录卡)配合电子手簿,现场绘制草图完成地物、地形的野外数据采集,室内用数字化成图系统将测绘数据转换成图形,并对照草图进行编辑处理,生成数字地形图。经过检查修改,信息化等一系列过程形成最终成果及入库数据。

3. 数字化厂区竣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数字化竣工测量技术使用的是全站仪,测角测距精度很高,又没有展点误差,使野外数据采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在现行的《城市测量规范》中对数字化测绘的要求,已由对数字化测绘的数学精度为主转到以对工程的作业设计、地形要素的分层(代码)检查,多余数据删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单位早已根据《城市测量规范》制定了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的统一标准,将数字化竣工测量的质量控制与ISO9000标准结合起来,形成数字化竣工测量的质量控制,就能从质量计划、管理职责、人力资源、质量记录到过程控制、不合格品控制、产品检验等都在有效的控制之中。通过一系列的规定及形成的文件,使质量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数字化竣工测量的质量就能得到足够的保证。下面分别叙述作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 质量计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施测方案和质量计划是影响质量的根本。华尔润玻璃厂厂区面积约0.5Km2,为了便于管理,将其划分为A、B、C、D四个分区,根据分区情况及合同规定的时限要求,分派了四个作业小组,各组均配备了全站仪及必要的测量仪器,在四个小组共同完成全厂区的首级控制后,即各自分开,在所承担的分区内进行图根控制,竣工要素测量至数字化成图。最后进行整体的拼接,并统一分幅,上交成果。在整个测量的过程中,根据测绘范围及时间要求,制定合理的人力及设备资源配置,是很有必要的,并在以上基础上确定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及质量目标,严格控制工作及质量,使每一道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对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加强控制措施。如厂区的首级控制网的测量环节,则从设计、选点、埋石、测量、计算各步骤都加强了质量的管理。这样各项环节的工作质量保证了工序质量,工序质量就保证了成果质量。

3.2 过程控制

外业人员数据采集的过程是过程控制的第一环节,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相应的规范及技术设计书的要求作业,对需要采集的信息,力求准确、精确。最大程度的做到全面、准确。当基础数据采集完后还应到野外进行必要的复查,严格执行作业组自检的工序,力求减少差、错、漏。

在华尔润玻璃厂测量的作业小组对厂区的概况做了调查后,制定了小组的作业方案,在内业绘成竣工图后又进行了野外检查,对照实地,对厂区内的建筑物,地面及架空管线、注记等都进行了逐项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这样虽然工作量大些,但仍是必要的。这是因为这种测量模式虽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存在质量方面的隐患。主要是草图和采集数据容易出现不匹配的现象。另外,内外业的分工容易产生对草图理解上的差异,内业人员没有去野外,对外业人员绘制的草图有时看不清、看不懂,再就是野外作业人员的草图画得不够,省略了一些必要的内容,这样也容易造成错漏。而作业小组通过巡查自检就能够有效地找出问题,及时修正。特别是一些数据就更要通过野外巡检,调查后才能取得正确的内容。

质量检查人员对作业小组的测绘过程中的跟踪检查, 是过程控制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这种作业中的中间检查着重检查作业小组的作业方法是否符合规范,成果是否达到要求,在华尔润玻璃厂的数字化竣工测量中,除了对作业小组提交的图根控制资料及初步图纸检查,对小组的野外作业,也进行实地检查,这样对小组的监督检查确保了所有过程的质量都处于受控状态。

3.3 成果检查

我队总工班负责对测绘成果进行最后的检查验收工作,采用的是检查一定量的图纸成果,在发现问题后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相关人员及时修改,这样进一步地保证了测量成果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队在华尔润玻璃厂的数字化竣工测量中,运用过程控制的模式进行质量控制,使该厂区的竣工测量质量得到了保证。

4. 数字化厂区总平图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篇6

本文根据水汽采样和化学加药的工艺特点,从硬件和控制算法两方面着手设计热力发电厂化学加药控制系统,采用上位机和下位机相结合的系统。上位机用工业计算机和组态软件构成友好的人机界面,方便了系统的操作;下位机采用西门子S7 400H PLC进行数据采集和化学加药控制。用工业以太网构成管理层,负责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本系统和电厂其它系统之间的通信。现场总线构成现场设备的控制层,负责现场设备和PLC间的数据传输。

设计上从上位机、下位机、以太网到现场总线均采用了冗余结构,来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并把这样的系统作为电厂DCS的子系统。为提高系统的实时性,本文研究了DCS的通信问题,介绍了一些提高通信能力的方法。

随着电厂规模的日益扩大,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采用更新颖的控制技术来满足工艺的需要。由于化学加药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大时滞、时变的特点,常规的控制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为了提高系统控制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本课题将模糊控制引入到热电厂化学加药控制系统中。在算法方面,经过研究决定采用参数自适应模糊PID自动加药控制代替手动控制或是传统PID控制,并用仿真曲线来分析其动态性能和抗扰动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的控制效果优于常规的PID控制,它能适应对象参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

关键词:现场总线;加药;时滞系统;模糊PID控制;原文word稿件点击下载

Abstract

In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the parameters of water and steam of thermal system is a importance target. The good parameters of water and steam of thermal system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rmal equipment, and prolong the useful life of equipment, the using of devices, and save energy, reduce the ratio of the accidents. Contrarily, it will cause varying degrees of damage inthermal equipment of the Power Plant, and bring hidden troubles in the secure and economic running of the power plant, so, the chemical vapor sampling and Dos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for thermal power plant.

On the bases of the 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water and steam of thermal system chemical and the dosing control system, the hardware and control algorithm is designed in the paper. In the hardware design, the upper and the hypogynous are combined in the design, the upper of 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PC and SCADA to be made of the friendly Man and Machine Interface, and it facilitates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The hypogynous of the system adopts Siemens S7 400H PLC to collect data and to control the process of the dosing control system. Industrial Ethernet is used of the management, and see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upper and the hypogynous or between the system and other plant systems. FCS is used of the Control layer, it sees to the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on-site equipments and PLC.

In this paper, to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the redundant structure is used from the PC、the upper、the hypogy nous、the Ethernet to FCS. The system is looked on as the subsystem of the DCS. Many communication method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o improve the real-time of the system.

With the growing scale of power plants and with the continuous raising level of technology, it requires to update the control arithmetic. Since the chemical dosing control system of fossil power plant is characterized by nonlinearity, long time lag and variation with time, satisfying control effect can not be achieved with traditional control method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robustness and self-adaptability of the chemical dosing control system in the system of dosing i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fuzzy control system of dosing. In the algorithm, Fuzzy self-adaptation PID control is used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manual control or the traditional PID control,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anti-disturbance is analyzed by simul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by this strategy is superior to that of normal PID cascade control. It is featured by strong robustness and self-adaptability, and can readily accommodate itself to the object's parameter variations.

KEY WORDS: FCS; Dosing; time-delay system; Fuzzy self-adaptation PID Control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

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第二章 电厂水汽监控系统介绍 4

2.1电厂DCS系统介绍 4

2.1.1DCS系统简介 4

2.1.2电厂控制级功能简介: 4

2.1.3西门子DCS系统 —— PCS7 4

2.1.4电厂辅控网组成 6

2.2火电厂水汽系统 7

2.3化学加药系统原理 9

第三章 系统设计原理及功能 11

3.1上位机系统设计 11

3.1.1上位机硬件 11

3.1.2软件设计 11

3.1.3利用InTouch 软件实现冗余功能 14

3.1.4InTouch数据库 16

3.2下位机PLC控制系统设计 17

3.2.1下位机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17

3.2.2硬件系统的冗余设计 18

3.3系统时钟设计 24

3.4电源设计 25

第四章 DCS系统通讯问题研究 26

4.1现场总线应用及其安全可靠性的提高 26

4.1.1现场总线的发展与应用 26

4.1.2Profibus现场总线通信协议。 27

4.1.3系统实时性研究 29

4.2工业以太网实时性问题及解决方案。 33

4.2.1工业以太网通信原理 33

4.2.2工业以太网实时性问题的研究 35

第五章 化学加药控制理论研究 37

5.1加药系统控制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 37

5.1.1 控制对象选择 37

5.1.2 控制对象特性分析 37

5.1.3 建立控制模型 38

5.2 控制算法的确定 41

5.3 加药模糊控制器的建立 41

5.4 化学加药参数自调整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46

5.5 仿真曲线 48

第六章 电厂化学加药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6.1控制系统的原理与控制指标 51

6.1.1控制系统的原理 51

6.1.2自动加药控制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52

6.2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52

6.3软件实现 57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61

致 谢 62

参考文献 63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节省能源和保护环境,提高火力发电的经济性,大容量超临界机组因其能源利用率高、经济性能好而得到快速发展,已在世界发达国家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更新升级,先进的控制策略、专家系统、现场总线和智能变送器的广泛应用,将有利于节约投资,降低能耗,便于维护和提高火电厂安全、经济运行水平[1]。

热工自动化是火电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热工自动化的水平又是现代火力发电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这主要有两个因素推动,一个是DCS,另一个是协调控制系统。DCS在电厂的普及应用,为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协调控制系统在单元机组普遍投入,使火电厂热工自动化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目前广泛采用以微机为核心的DCS,其可靠性很高,可依赖性强,可以充分发挥自动化的功能,并取得了很好的安全和经济效益。在热工自动化系统采用开放的工业计算机系统和远程智能I/O,有利于减少信号电缆,降低造价;应用先进的控制策略、专家系统、可充分发掘DCS的潜力,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进一步提高电厂安全与经济运行。

由于火电机组越来越大,对机组热工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保证单元机组的正常运行以及高度的安全性、经济性,对单元机组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单元机组存在着大迟延、大惯性和严重的非线性及扰动频繁等特点,传统的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电网对机组的要求,用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策略取代常规控制策略成为火电厂过程控制发展的趋势。目前,由于现有的给水加药控制系统运行不稳定,加药方式多采用手动间歇控制或是采用传统PID算法的自动控制,工作费时费力,控制精度又不高。为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有必要研究新型的控制系统和控制策略,提高加药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快速性和鲁棒性。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篇7

关键词:采油厂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企业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就要从企业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对财务资源进行优化,以为企业的持续而稳定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采油厂的财务科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就要做好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以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采油厂市场化发展后,就要节约资本,对企业资金高效利用。这就需要财务科在管理上强化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树立资金风险意识,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以确保采油厂健康发展。基于目前采油厂的财务管理问题突出,就需要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针对性地采取内部控制措施。

一、采油厂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实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资金高效利用

中国的采油厂普遍进入到中后期,降低成本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作为石油生产企业,采油厂要对企业的财务以严格的内部控制,通过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对企业财务资产以高效管理。采油厂要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就要从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的内部控制管理实践经验,以对企业财务管理以综合治理。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够促进财务收支合法化,特别是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强化财务管理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以使石油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集聚深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承受更重的竞争压力,有助于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二)实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

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一些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采取财务信息不对称的方式,有意识地制造虚假信息以扰乱竞争者对市场的准确判断。这就意味着企业要能够应对市场风险,就要掌握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采油厂对市场竞争压力,只有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才能够掌握市场的主导权。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虽然企业通过虚拟财务信息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却难以长期维持。企业要获得长远利益,就要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以高要求,并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各项信息安全而准确。特别是企业的资金流通环节,关乎到采油厂经济活动的资金收入、支出、结余等,都要做好合理控制,以避免由于财务管理漏洞而导致资产流失现象发生。

二、采油厂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

按照内部控制理论,企业要做好财务管理控制,就要做到对环境、风险、企业各项活动、信息以及监督以有效控制。中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逐渐成熟,相应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规范建立起来,其中所涉及到的内部控制内容包括资金、凭证、账目、销售以及成本等等。

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就是要求资金和账目分别管理,由不同的管理人员承担,以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管理银行账户,要求账户的设置要符合规范,并合法操作,账户的使用以及核算都要做好审核工作。在资金管理中,还涉及到现金管理、支票管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的结算等等,包括资金的审批、是否定期盘点、误差处理等等都要按照规定进行有效控制。

凭证管理内部控制,就是要求对原始会计凭证的填写进行审核其是否符合规定,同时还要做好复核、稽核工作。对记账凭证要做好编制工作,以确保账目完整、合法。在进行账目传递的过程中,要控制好交接工作,以确保信息及时传递,不会出现漏洞。从凭证上所显示的费用开支,要按照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账目管理内部控制,就是要求按照会计管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设置账目,并对账目的使用控制管理。特别是资金的流动情况,包括资金的借出和借入,都要建立相应的审批制度,并有效执行。财务可对财务事项的处理,必须要附有批件。关乎到账目核对、清理,账目的清偿等等,都要建立定期的核对制度,并做好呆账和死账的处理工作。

销售管理内部控制,就是要求对产品销售做好核算工作,并对所获得的销售利润进行有效控制。其中所涉及到是税金问题,要做到符合规定、符合法律。在销售管理中还会涉及到费用归集问题,包括管理、财务和销售上所产生的费用,都进行归集,并对相应的核算问题以及利润核算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就是收集成本费用,并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成本费用进行分配,包括成本的计算、分配以及核算等等,都要严格按照给有关规定执行。对于成本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专项费用,诸如保险、企业活动经费、员工福利以及折旧等等,都要进行合法计提,并按照规定进行分配。

三、采油厂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凭证管理没有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而进行调整

采油厂的凭证管理制度虽然在近些年来不断地完善,但是市场环境瞬息万变,采油厂要提高行业竞争力,就要做好会计凭证管理工作,以将企业发展的真实状况体现出来。关于记账凭证的工作内容,包括凭证的填制、复核,对记账内容的审核、记账等等,由于凭证管理方式难以跟得上企业发展的进度,导致凭证内容不够全面。比如,购买获得的发票内容不全,一些餐饮、差旅发票的日期没有明确,甚至还存在着凭证信息没有及时传递的现象,特别是当期的费用没有及时入账,而出现跨期入账,使得凭证信息失真。

(二)采油厂成本管理问题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篇8

关键词:设备监造 质量控制 过程控制

1.前言

目前,国内核电厂主要引进了美国AP1000和法国EPR1000堆型。在国内设计院对引进堆型消化吸收国外设计理念的同时,核级设备的国产化成为核电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由于核电设备的投资大、制造周期长、安全质保要求高,而设备的制造质量对核电厂的安全、可靠、长期运行具有决定作用和重大影响。因此,核电设备的制造过程,都需要向设备制造厂派驻监造人员,进行驻厂监造。驻厂监造成为设备质量过程控制的关键一环。本文结合某国产核级设备驻厂监造工程实践,介绍国产核级设备驻厂监造的方法和关注点。

2.设备监造前期准备

某国产核级设备是具有运动部件的较复杂设备。面对设备现场进度紧、国产化率要求高的巨大压力,如何确保设备高质量、按期交货就成为摆在监造人员面前艰巨的任务。做好设备制造过程中的监造工作正是确保这一目标实现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而监造前期准备是保证监造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监造前期准备主要包括通用文件资料准备和某国产核级设备设备专用文件准备。

2.1通用文件资料准备

国务院第500号令《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

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 》

HAF601《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HAF601/01《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HAF602《民用核承压设备无损检验人员培训、考核和取证管理办法》

HAF603《民用核承压设备焊工及焊接操作工培训、考核和取证管理办法》

HAD003/08《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

RCC-M《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和建造规则 》

2.2设备专用文件

订货合同(包括技术协议及有关的合同附件)

设计技术文件:技术规格书、技术条件(含设备所涉及的专用技术条件、通用技术条件) 、图纸、设计文件修改通知单

制造厂产生文件:已批准的设备变更申请单(含材料代用申请单)、已批准的制造质量计划 、已批准的制造进度计划 、已批准的不符合项报告

其它:如来往函件、协调会会议纪要 等

3.监造质量控制

项目的监造控制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付款控制。付款进度根据合同中规定节点执行,受项目进度制约,只有符合合同规定的节点才可付款,以利于提高制造厂的积极性;进度上,以合同设备交货期为最后期限,制造厂编制制造进度计划,要求制造厂严格按照批准的制造进度计划进行生产安排,但加工质量的不确定性使得进度控制难以把握。从以上来看,质量控制是物项监造控制的三大控制之首。失去质量,一切都是空谈,因此监造工作应树立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

3.1 监造质量控制的方法

根据某国产核级设备的特点和制造情况,设备监造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见证点见证、现场巡视、座谈交流、文件审查、出厂验收。

按照质量计划进行见证点(H点、W点、R点)见证,另外深入现场,从原材料的进厂复验,到零部件加工、制作、焊接、组装、检验、试验、清洁、包装等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跟踪和监督,对各个工序或阶段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人、机、料、法、环进行监督和控制。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制造厂提出并跟踪纠正;对于制造过程产生的不符合项进行跟踪见证,直至关闭。

3.2影响质量的因素

影响设备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设备机具、材料、工艺方法和环境,简称“人、机、料、法、环”。在制造过程中,不管是对投入的机具设备材料的控制,还是对制造本身的控制,都离不开这五个因素。控制影响设备质量的因素是保证设备质量的关键。

3.2.1 人的因素

指直接参与设备制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质量的主体。人的质量能力包括: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和工作质量,因此,要加强职工的专业知识和岗位培训,逐步提高人的素质水平,完善岗位责任制,改善工作条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的是要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形成人人重视质量的氛围。

参与设备制造的各类人员的理论及技术水平对设备质量影响甚大,对焊接、无损检验等要求具有资格才能上岗工作,监造人员要加强检查,以防无证操作。

3.2.2机具的因素

主要指设备制造所使用的机器设备、检测设备、工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这些机器设备、工具对设备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应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制造厂和分包厂的设备生产能力和厂房应满足设备制造的需要。

3.2.3材料的因素

材料主要包括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等,是组成设备实体的基本物质条件,是设备实体质量的基础。材料应有合格证和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型号规格、材质、性能参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材料进厂应经过检验、复验或验收、标识才能使用。因此,控制材料质量是对设备质量进行预控的关键,是提高设备制造质量的重要保证。

3.2.4程序的因素

主要指制造工艺、操作规程、检验或试验方法等,工艺方法应具有适用性,可操作性,检验或试验方法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技术条件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设备质量的要求。

3.2.5环境的因素

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主要是指制造现场的温度、湿度、清洁度、安全设施和公用设施等,以及制造厂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核安全文化建设等。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如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安排有绪,为确保设备质量、人员安全创造良好条件。

3.3过程控制

3.3.1原材料进厂复验质量控制

某核级设备的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电工材料。均具有用量少,品种规格多,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高,采购难度大,材料进厂复验工作量大的特点。

主要金属材料有00Cr18Ni10N锻棒、1Cr13棒材、镍基合金丝材和棒材、钴基合金丝材和棒材等,根据设计技术条件要求,除极个别材料不要求复验外,基本上全要求复验。

主要电工材料有引接线、绕组线、漆包线、浸溃漆、棒位探测器线圈骨架、棒控线圈骨架,按设计技术条件要求,电工材料均需进行进厂复验。

3.3.2加工过程质量控制

加工件的质量要求主要是表面质量(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精度要求。某核级设备加工件较多,为了做到对加工过程质量的有效控制,一方面是加强质检控制,另一方面加强质保监督。检查零部件的工艺规程,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查加工过程是否符合工艺规程;检查每道工序是否进行了检验,检验方法是否合适;检查零件标识和材料标识(材料验号应记录在质量记录卡上):对于有见证点的,努力做到件件见证;对于无见证点的重要零部件的检验,加强巡检和交流;审要零部件尺寸检验记录;对于零件的首件加工尽力做到巡查到位。

3.3.3外协工序或外协件质量控制

某核级设备的外协工序主要有深孔加工、大件尺寸稳定化热处理、酸洗钝化、核级承压零件无损检测、电镀等;外协件主要是弹簧。对于核级承压零件的无损检测,安排有资质专业人员逐件进行了见证;其余由驻厂监造人员监督见证。对于首件或首批进行了现场见证,进厂后检查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明,监督制造厂复检。

3.3.4加工设备、检验设备、检验器具和量具质量控制

检查加工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加工精度是否能满足加工精度要求;重要设备是否标定合格;检查检验设备、器具和量具是否标定,并在有效期内。

对特殊的工具、量具要求制造厂测量尺寸并出具检查报告。

3.3.5加强关键工艺见证

在某国产核级设备制造加工工艺中,绕线工艺、电镀工艺、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以及探伤、组装、冷态试验、热态试验、水压试验等进行重点控制。

3.3.6不符合项的处理

对设备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项,要求制造厂及时进行标识同时实体隔离,并以书面文件形式进行记录;分析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对不符合项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分类,提出处理措施;对需要上报的不符合项,以规定的文件形式进行通报,由业主对处理措施进行审查批准。对不符合项的处理过程进行跟踪,对处理结果进行验证检查。

4.结束语

核级设备往往涉及知识面广、技术含量高、设备复杂、可靠性要求高,设备质量直接影响核安全和核电厂经济运行。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完成好监造任务,监造人员应掌握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对设备技术规格书、技术条件进行深入学习,对设备的制造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在监造活动中,监督见证制造工作和产品达到设计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国产核级设备监造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设备监理协会,设备工程监理质量控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钟华,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设备采购与监造管理研究,硕士论文,2007

作者简介:

1.刘志明,男,1979-,硕士,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设备监造

2.于颖,女,1979-,本科,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安保系统维护与管理

3.娄强,男,1982-,本科,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经济师,研究方向:核电进出口设备海关商检管理

4.尹名,男,1981-,本科,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核电厂蒸汽发生器运行、维修

5.鹿晋,女,1981-,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

上一篇:高标准农田管护措施范文 下一篇:医药行业平均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