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产业投资范文

时间:2023-10-28 23:34:07

海洋经济产业投资

海洋经济产业投资篇1

关键词:海洋经济;金融支持;海峡蓝色经济

一、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意义

发展海洋经济不仅是破除资源瓶颈、加快动能转换的迫切需要,也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201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该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7050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9.5%,海洋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海洋产业生产值43283亿元,海洋相关产业生产值27224亿元,2016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3624万人。此外,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公布的2016年福建省海洋经济主要数据显示,2016年福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7500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渔业经济总产值2660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数据充分证明福建海洋经济正在稳步发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是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前提和基础。要以大海洋的视野,树立海洋经济全球观,紧密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国际国内的海洋经济支点,加强海洋产业投资贸易和海洋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充分抓住契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对发挥福建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推动福建由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福建海洋经济的五大传统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修造业、滨海旅游业,其增加值占福建海洋生产总值70%以上。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有力支持。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金融支持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加大金融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以海洋渔业、临海工业、船舶修造业、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新兴产业等为主体的海洋产业体系的发展,对于我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大意义,同时有利于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研究海洋产业与金融产业深度融合,探索金融业如何有效支持福建蓝色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特征

海洋经济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之一,其行业自身存在的地域聚集性高、投融资需求阶段性明显、融资期限长、风险水平高等特点,决定了金融支持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需要与行业需求紧密匹配。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海洋产业资金需求存在较高的地域集中度

我国海洋产业在空间地域上差异较大,且空间集中度较高,因此海洋产业资金投向和资金需求在空间区域上相应聚集。目前国内11个海洋经济区的设立以及5个海洋经济战略规划区的提出,使得基于区位、行政、产业等因素的海洋经济更加向区域内海洋中心城市集中,并基于规模优势和产业聚群的发展在区域内表现出更多的同质性。例如,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重在海洋科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重在港口经济,广东重在南海开发和海岸带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综合发展上。福建重在打造与台湾双边互惠经济合作发展的桥梁纽带。由此,不同海洋产业产生了区域空间上的集聚和差异,对资金的需求也存在较高的地域聚集度。

(二)海洋产业资金需求密集度高

海洋产业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海洋产业细分行业看,海洋渔业养殖业,不管是鱼虾养殖、海参鲍鱼养殖、螃蟹贝类养殖等,前期幼苗投入资金巨大,后期需要养殖维护成本,均体现了海洋养殖业的资本投入量大特点;同时,细分行业中的船舶重工、远洋运输等领域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购买船只、日常维护、人工成本等支出;码头港口建设、海洋石油化工等行业技术门槛高、建设生产资金需求巨大,更是离不开金融机构对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融通资金是金融的重要功能,要不断创新优化金融体系,引导各类社会资本集聚,形成巨大的资金规模,以满足海洋经济建设的高密集度的资金需求。

(三)海洋产业融资期限长

长期以来,海洋产业金融支持面临的一个关键瓶颈是缺乏持续有效的中长期资金供应。以海洋渔业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建筑工程等为代表的海洋经济产业,均存在着生产周期长、资本占用高、资金回收期长等特点。例如,海洋新型药物从研发到获批上市需要较长的时间,行业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显著;海洋渔业养殖业周期较长,从育苗、育成、海上暂养到投入放养、收获上市,生产周期少则几个月,多则3~5年,行业成本投入大,收益不稳定,资金回收期长;此外,海上工程建筑业的投资周期相对也较长,例如福州新建的长平铁路、长平高速等海上大桥项目,建设施工难度大、工期长,资金占用量极大。当前各商业银行更倾向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投放形式存在固有缺陷,国家政策性银行对海域开发类贷款的支持力度有限,国内资本市场对于海洋产业高风险企业存在融资短板,使得海洋产业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四)海洋产业存在高风险规避需求

由于海洋经济自身特有的属性以及海洋经济结构的复杂多样性,海洋产业通常面临比较高的风险。例如,传统的海洋渔业包括捕捞、养殖行业等,很容易受到海洋环境气候多变的影响,海啸、风浪、台风、恶劣的海洋天气和无法预知的深海环境等,都会对各类海洋渔业作业部门造成直接的影响;海洋开发尤其是海洋资源勘采业的勘采成功率相对较低,相关企业面临较高的风险。此外,海洋经济产业多数有涉外特征,如船舶制造、远洋运输等行业,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汇率波动风险。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汇率波动要求投资者拥有较高的应对能力,其风险会减弱民间资金投向海洋经济产业的意愿。

三、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发展海洋经济是福建省建立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方针,从福建区域经济特点着手,建立与海洋经济发展适度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支撑体系,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对推动福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海洋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有效对接

强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相互协同,建立多方参与的长效沟通协调机制,促进银企对接。鼓励银行机构优化信贷结构,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特征来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海洋产业投资。加强涉海金融资产抵押创新,探索海域使用权等可抵押资产的操作可行性,积极创新船舶融资、航运物流货押融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融资。鼓励涉海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来筹措资金,积极探索涉海企业的离岸金融业务,利用海外资金低成本优势,吸引境外资金投向福建滨海旅游产业以及船舶重工、码头港口等产业,吸引国际资本支持福建海洋经济发展。

(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抓住福建“六区叠加”机遇,贯彻福州“东拓南进”城市发展战略方针,利用各类金融工具积极支持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大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福建正处在“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新区等多区叠加的战略机遇期,其中福建自贸试验区定位之一是开展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加强海峡两岸金融合作,推动福建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发展,加大对海上养殖、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石油化工等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信贷资源投入,推动船舶重工行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发展。在海洋工程建设方面,加大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储备基地等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宁德港、罗源湾码头、长乐松下港、厦门港、漳州港等港口建设,做大闽北、闽中、闽南三大港口群,突出对台特色。加大对福州滨海新城旅游度假产业、海洋能源利用产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海洋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加大对海洋人才培养的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

福建是海洋经济大省,海洋科技人才缺乏成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面临的重要约束。蓝色经济更加强调科技自主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引导及支撑作用,而金融在推动海洋重大科技创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积极推进金融产业与海洋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海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设立海洋科技人才教育基金、鼓励各银行结构针对高科技海洋研发人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海洋人才培养链与海洋产业链有机结合,促进海洋科技发展及高端海洋科技人才培养。

(四)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加大海洋产业保险产品创新力度

鼓励保险公司创新海洋产业保险产品,积极拓展各类配套保险服务,大力发展航运保险、渔业保险、海洋生态环境险等险种,为远洋捕捞业、渔业养殖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工业和海洋石油化工业发展提供保障。加强进出口企业与保险机构对接,确保海洋物流安全。完善渔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提高渔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以此保障远洋捕捞业的健康发展。完善海上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将渔业养殖保险和类似涉海主要险种纳入政策性保险,以降低养殖户的海上养殖业遇灾损失,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加大海洋生态环保类保险产品研发力度,扩大环境污染责任险在海洋经济领域中的覆盖范围,确保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占海.201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N].中国海洋报,2017-03-17.

[2]王文等.海洋金融的发展[J].中国金融,2016,(19).

[3]温信祥等.蓝色金融创新实验区设想[J].中国金融,2016,(7).

[4]徐蔚冰.应壮大海洋产业推进海洋金融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6-10-13.

[5]闫旭.2016年福建海洋经济稳步发展[N].国际商报,2017-02-09.

[6]张健.金融支持海洋经济面临的问题和路径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

[7]张远军.新常态下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金融策略[N].金融时报,2015-11-17.

海洋经济产业投资篇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浙江是海洋经济大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财政金融手段的引导,合理的财政金融政策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有效工具渗透到海洋产业发展全过程,从而实现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本文在分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进行梳理,提出如何利用财政金融政策加快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浙江海洋产业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征:

 

(一)海洋产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三产结构日趋合理。经过长期努力,浙江省在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海洋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特别是21世纪以来,海洋经济增速显著。2001年,浙江海洋产业总值为603亿元,而到2014年,浙江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到5,913亿元,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海洋产业产值占浙江省GDP的14%。2001年浙江海洋产业第一产业比重为51%,第一产业比重占绝对优势。但是,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2014年第一产业比重仅为5.38%。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第二产业呈现了先快速上升后有所下降的趋势,2010年第二产业比重已达到48%,到2014年比重为45%。第三产业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12%,而到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到49%,成为目前三产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可见,浙江海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二)海洋产业门类较为齐全,三大主体产业发生变化。浙江省海岸线全长2,660.71公里,海洋资源类型丰富,为各类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目前,浙江省海洋产业已形成以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海洋主要产业为基础的门类较齐全的产业体系。而在各种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逐渐减少其在浙江海洋产业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56.6%降至2014年的8.5%,逐渐失去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海洋产品制造、海洋设备制造、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及滨海旅游呈现快速发展,2014年海洋产品制造总产值约为3,062亿元,与海洋设备制造、海水利用业分列前三,其总产值分别约为2,464亿元和2,068亿元,而前三大海洋产业总产值约占全部浙江海洋产业总产值的46.72%。因此,传统三大主体海洋产业即海洋捕捞、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旅游业逐渐被新的三大主体产业即海洋产品制造、海洋设备制造、海水利用业所取代。

 

(三)传统海洋产业内部发展速度呈现差异化。传统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运输业、海洋船舶业。浙江渔业产量方面,2001~2014年浙江海水产品产量均保持在500万吨左右,海洋渔业发展总量上趋于稳定;海洋渔业在海洋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弱化,从2001年的第一位降至2014年的第七位。海洋盐业在浙江海洋产业经济中的比重非常低,总量上变化不大。而海洋运输和海洋船舶业在近十年发展迅速,2001~2014年浙江省海洋运输业、海洋船舶业产值年均增长率20%以上,2014年海洋船舶业产值是2001年的57倍,分列浙江海洋产业的前二位。传统海洋产业中的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发展迅速,传统海洋产业内部发展呈现差异化。

 

(四)新兴海洋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迅猛。浙江海洋电力、海水利用、海洋生物、海洋工程和海洋矿业这些新兴产业是从2001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起步较晚,但是像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这些产业发展迅速,短短13年时间,产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均达到30%以上。如浙江海水利用业从最初2001年8.30亿元的产值,发展至2014年浙江海水利用业产值约为2,468亿元,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居全国海洋地区首位,发展速度尤为迅猛。浙江海洋生物医药业生产逐步形成规模,呈现快速的发展态势。从起步之初的产值仅为1.4亿元,到2014年全年产值达到约150亿元,仅次于山东省。

 

二、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经验借鉴

 

海洋经济具有资金需求量大,且具有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政治风险高等特征,单纯依靠金融市场难以为海洋经济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多数发达国家都运用了强大的财政金融政策工具。

 

(一)美国发展海洋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美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财政金融政策对本国海洋经济的刺激作用,颁布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如对海洋渔业提供财政补贴,对渔船提供财政贷款,一方面刺激美国捕捞船队的扩张并加速其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增强其在远海、公海以及他国专属经济区对渔业资源的控制,对美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美国在2000年8月通过了《2000年海洋法》,据统计,美国每年投入到海洋开发的预算为500亿美元以上,而对于有利于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开发项目和技术,政府财政拨款会给予更大的倾斜。美国设立国家海洋信托基金,该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联邦政府收取的海洋使用费,如沿海油气资源开发活动所上缴的费用以及即将出现在联邦水域从事海洋商业活动所交的各项费用,该基金将专用于海洋管理的改进工作。以建立基金的方式,返还性地用于海洋管理的改进工作上,这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里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的原则。美国政府还积极引导个人对于海洋进行投资,成立了海洋投资基金,该基金由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私人投资者共同投资,为海洋事业的投资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持续的资金支持,推动了美国海洋产业技术的极大提升。到2011年6月底,美联储将购买总额高达6,000亿美元的财政债券和机构债券,其中10%的资金用于海洋产业的发展,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军事发展等方面注入大量资金,保障海洋制造业的实施。

 

)日本发展海洋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日本一方面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增加海洋经济信贷支持,加大对海洋经济重点产业的信贷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组织银团贷款,实现互惠互利,加强银行间的合作,减少融资风险。同时,通过运用浮动利率杠杆,对相关企业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20世纪50年代,日本在国内造船业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实施了“造船计划”,通过政策性银行向提出贷款申请的造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成功推动日本跻身全球造船大国。2000年开始,日本政府为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发经费持续增加,2008年达到5,620亿日元。日本政府还通过不断完善税费制度,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其中,与海洋经济发展中的“3R”事业、海洋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等相关的项目,可以在税收上得到14%~20%的税收优惠。此外,日本政府为了促进海洋循环经济方面的科技创新,对于新增海洋科技研发经费进行了一定的免税。2013年4月,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了新的《海洋基本计划(2013-2017年)》,提出进行海洋资源、能源开发和新海洋产业与市场的一体化培育,并将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官民并举推动海洋资源、能源开发,培育新的海洋经济领域。根据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中重点项目繁多、融资额度大、风险大和融资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日本积极地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海洋循环经济产业的信贷投入。

 

(三)新加坡发展海洋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新加坡的政策性金融模式更为显著,政府通过三大海事招标机构对全球海洋产业的研发提供大量资金。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从500万~5,000万新元不等,专项支持可达上亿新元,为新加坡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新加坡政府设立海洋集聚基金,用于海事产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及相关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新加坡还建立了8,000万美元的海事基金、1亿美元的海事技术革新基金和2,000万美元的海事IT发展基金,为海洋研发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综上可见,发达国家在推进政策性金融的同时,充分尊重金融市场对海洋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海洋商业金融发展相当充分,银行商业贷款、海洋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和证券市场融资目前构成海洋经济强国的主导型金融力量。“政府引导”和“市场需求”共同构成了发达国家海洋金融支撑体系。

 

三、浙江省海洋经济升级转型的财政金融支持建议

 

海洋经济发展为浙江经济的快速腾飞奠定了基础,海洋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结合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浙江海洋经济升级转型应以新兴海洋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推动海洋经济的产业集聚为抓手,形成市场与政府的联动机制。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海洋经济的信贷投放和金融资源集聚,推动完善海洋产业链。各金融机构应根据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导向,加强资源集聚和金融创新。逐步改变目前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不足的局面,不断优化信贷支持结构,加大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金融支持,扶持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等加快发展。重点扶持海洋经济发展“三大领域”(海水利用、海洋能源和海洋生物工程),突出向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舟山群岛新区)金融资源集聚,支持试验区建设;强化对“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金融服务,支持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构建;积极开展船舶融资业务,在做好大型化散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三大主流船舶融资的基础上,支持钻井平台、钻井船、深水作业工程船、远洋捕捞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和特种工程船舶,积极扶持船舶零部件行业发展,推动完善浙江船舶行业产业链。

 

(二)设立海洋信托发展基金,助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技术要求,也是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实现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是前提也是基础。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营资本充裕,民营机制灵活,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的民间资本达数亿万元。因此,设立浙江海洋信托基金既有资金基础,又是以银行为手段的间接金融的有益补充。

 

设立浙江海洋信托基金可以借鉴美国海洋信托基金的设计思路,设立全省范围内政府性海洋信托基金,承担海洋管理、科研资助和风险补偿等职能,为海洋经济提供公共产品。具体而言,由省财政厅与海事局联合设立基金管理机构,负责浙江海洋信托基金的运营管理。省财政投入10~30亿元作为启动资金,基金正式运营后,后续资金来源包括针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征税或对海洋过度开发或违规行为的行政性收费,如对海洋油气开发溢油事故的罚款。浙江海洋信托基金主要用于沿海城市海洋管理、海洋科研、海水污染治理、海洋灾难救助、海洋风险补偿以及非经营性的国际合作等。

 

(三)发展多种投融资方式,提高投融资效率。由于海洋产业的行业分类、发展阶段、与宏观政策发展导向的相符程度等不同,对资金的数量和实效性要求存在差异,应采取分层次、分类别的投融资支持战略。就产业层次而言,海洋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和基础性、战略性设施需要政府积极投入,大力扶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成熟产业,只需在政府适度引导下进行市场化融资,高风险、成长空间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非盈利性”投入,但在适当时机可鼓励盈利性的商业运作模式介入。就产业类别而言,应优先发展新兴、环保、特色产业,继续支持传统、高附加值、民生产业,严格淘汰落后、双高、纯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构建区域金融合作体系,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省政府应该制定整体规划,逐步打破地区割据藩篱。各市县地方政府应加强交流合作,建立地方政府间合作协议,逐步完善市场化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加快区域金融资源流动,逐步推动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鼓励浙江“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发展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新型金融服务组织互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加强金融资源倾斜配置,争取在全省开展海洋经济领域的金融业务创新试点,在信贷规模、机构设置、审批权限、产品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强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有区别的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沿海地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支持,切实增强沿海地区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能力。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涉及多国、多币种的跨境结算,需要有效的国际金融合作提供保障。建议以宁波综合保税区等为依托,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加快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保险市场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创新,构建与金融市场对外合作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完善有利于金融市场对外合作的配套服务。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交易中心。

 

海洋经济产业投资篇3

【关键词】 辽宁 海洋经济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海洋经济发展重的视程度不断上升。各省纷纷提出自己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辽宁也不甘落后,早在1986年,辽宁就提出要建设“海上辽宁”,在全国属于较早一批。21世纪初期,辽宁又提出辽宁省海洋中长期( 2006―2020年) 科技发展规划及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了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具体目标,为加快“海上辽宁”建设进程, 实现海洋强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辽宁积极“转向大海”,参与环渤海开放合作,以突出辽宁“沿海省份”的地位,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占据一席之地,正如辽宁省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推进‘海上辽宁’建设,将使辽宁成为环渤海对外开放的活跃区域”。

一、辽宁发展海洋经济的基本情况

辽宁作为东北地区唯一沿海省份,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海上门户和开放前沿,又位于东北亚经济区自然地理中心地带,还处于东北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环黄海经济圈这三大经济区域交叉点上,便于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各种要素,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可以说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辽宁横跨黄海和渤海,海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能化学资源、港口岸线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等等,为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基础。

作为“共和国长子”, 辽宁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科研人才实力,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容量庞大,对外经济贸易联系不断加大,可以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经济需求和一定的智力支持。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上,辽宁根据自然条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海岸及临近海域划分为3个海洋经济区。即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辽河三角洲海洋经济区和辽西海洋经济区,明确了各个海洋经济区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辽宁已经正式确立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龙头,海陆区域联动和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这就更为辽宁海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经过一系列努力,辽宁海洋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然,辽宁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海洋资源开发不合理、海洋交通行业秩序混乱、海洋经济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较低、各地市海洋经济发展不均衡、海洋经济相关职能管理部门间缺乏协调等问题,影响了辽宁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辽宁海洋经济发展思路

今后,辽宁可以结合自身海洋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情况,并针对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加大宣传力度,要让各级干部群众认识到辽宁开发海洋资源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辽宁“沿海大省”、“海洋大省”的观念、现代海洋观念和海洋权益意识,在制订区域和行业规划时要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将其提高到辽宁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上加以认识。

2、狠抓增量,调整结构

本着“增量调结构”的原则,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坚持以增量调结构,在调整中扩增量,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在发展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促发展、扩增量。具体来说,就是要一方面加大对海洋经济各项事业和产业投入,重点突出,抓住主要开发着力点,把握支柱产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障海洋经济发展增量;另一方面还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在推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注意调整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结构。这样就既可以增加海洋经济GDP,又可以调整海洋经济结构。

3、海陆联动,协调发展

按照自然属性为主并参考经济地理的原则划分海洋功能区,合理规划海洋经济和海陆产业布局,打破行政壁垒,结合三大经济区域、陆地主体功能区建设和海洋功能区,推动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良性互动,在协调海陆产业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推动沿海与内陆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注意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使其成为辽宁乃至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龙头。提高辽宁经济外向型水平,通过推动经济开放来促进国内外各种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充分快速流动,在沟通海陆经济的同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更好地推动辽宁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4、科技兴海,多方协作

继续推动“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研实力,加大海洋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大海洋科研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制订海洋科研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海洋科研协调机构,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政府、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三位一体的联合开发体制,提高官产学协作水平,鼓励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特别是重点支持对切合辽宁“两个基地”建设、海洋资源开发及相关产业长远发展、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的重大海洋科技攻关和科研项目,提高海洋经济科技含量和效益水平,注意引导将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由以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为主的粗放型向以质量提高和结构改善为主的集约型方向转变。

5、依法治海,完善管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对海洋经济的宏观调控水平。在严格执行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以及国家和省级相关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将海洋综合管理和专项管理相结合,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海洋立法管理来出台省级海洋经济管理政策和规划。注意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设定对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干预的底线和框架,切实保障海洋经济稳定有序发展的制度环境,提高市场经济主体对政府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的可预测性。拓宽融资渠道,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合起来,鼓励金融机构将资金向海洋资源开发和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倾斜,鼓励和支持省内外各类投资者平等参与海洋开发并公平竞争,特别是要注重保护和引导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对海洋资源开发和相关产业发展热情,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平衡发展。

在海洋管理相关部门明确具体政策和职责基础上,加强在统计、税费征缴、科研协作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省内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海洋经济管理服务平台,省级和沿海市县(区)也要加强海洋经济工作的协调,各部门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务求公开透明和平等协商,充分考虑和协调各方面利益,坚持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来管理海洋开发。

6、保护资源,整治环境

将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制订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标准和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努力限制污染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开发活动。资源环境的保护要注意陆海兼顾,加强陆源污染监控,并将其同时,还要注意“化被动为主动”,在单纯保护和控制的同时也要主动出击,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建设:如发展生态型养殖业、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绿色港口”和生态自然保护区等,努力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辽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1、完善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制度。逐步在沿海各地推行海洋经济绿色GDP评价体系,将其与完善海洋环境检测、预警和评价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可通过建立全省统一的黑名单制度来敦促违反“禁海、养殖,两转、拆船”的增殖型渔业政策的船队和污染落后且屡教不改的企业关停并转。黑名单和绿色GDP数据向社会公布,并列入沿海地区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当中。划定海上主体功能区,对禁止或限制开发的区域予以严格监管,明确第一责任人并公开;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开展专项整顿行动并向社会公布环境监测报告,并接受中外各类媒体和网民的监督,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否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大力开发海洋环保产业,提高认识,填补空白,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园区和港口建设发展保驾护航。尤其注意发展高效、无毒的防污、减污、消油剂等产品,这类产品由于潜在需求大,供应紧俏,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通过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等手段加以发展,力争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每个容易发生海洋环境污染的产业和人口集聚区建立至少一个较大规模的环保产业集群,并制定硬性指标和政策来敦促各地政府和企业采购环保产品,保障产品销路。

3、保障经费投入,提高利用效率。转变海洋产业结构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虽然发展经济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但由于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和风险性等因素,很多时候还需要政府的扶持。这从根本上讲需要政府保障财政投入,以投资海洋经济基础性或公益性项目,扶持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帮助支柱产业提升技术含量,为此可以制定省级和沿海各地市海洋经济财政经费标准幅度,还可以建立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转型

4、发展专项资金,建立项目名录,以便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整合港口资源,整顿海洋交通行业。明确分工和职能定位,推动省内港口的差异化发展,特别是注意摆正大连和营口之间的关系。继续努力将大连打造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挥辽宁沿海港口群的龙头领军作用。同时注意有意识地保护和扶持有一定规模和信誉的货代和船队,将其与港口服务结合起来,打造辽宁海洋交通行业品牌。

5、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一国内政策优势,扩大海洋对外开放,加快承接日韩产业转移。辽宁位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位置和三大经济地带(东北、环渤海和环黄海经济圈)的交叉点处,还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具有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和产业梯度优势,当前,日韩等国的海洋产业发展趋势是向高端的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而辽宁正好可以承接其造船、石化、新能源开发和海洋化工等产业,补齐海洋第二、三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短板,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当然,在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防止引进一些淘汰落后的低水平和污染严重的产业。

6、整合公共行政资源,完善海洋经济管理。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一个海洋经济综合管理机构――可以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委员会等形式,并以此制订省级海洋经济管理法规条例,整合条块,使其权责边界与海洋经济发展边界相一致,从而协调各相关部门对海洋经济进行综合管理,主管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海洋产业发展,总揽省内海洋经济发展全局,统一进行海洋资源调查和海洋产业发展的统计研究工作,建立统一的海洋经济统计信息平台和网上信息公开系统,制订海洋经济政策和规划,强化海上联合执法,适时推动以将其权限延伸到港口经济和滨海旅游管理领域,从而做到统一信息,统一监督,统一领导,统一服务。各地也应该建立相应的综合管理机构,以便对应分层管理和服务。

7、完善科教体系,提高科技含量。在继续支持已有的海洋经济教育和研究机构的同时,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相关学科和申报相关课题,对重大课题进行公开招标,联合攻关,以便培育并锻炼人才队伍;设专人跟踪研究国际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前沿课题;兴建海洋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各推广,对入住企业、参与项目研发企业、科技龙头企业和引进涉海专业人才的企业给予信贷、土地和税费等方面的优惠。同时注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的产学研合作。

8、完善融资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投资风险规避机制,鼓励保险企业开办涉海投资风险业务。建立海洋新兴产业和重点扶持行业与企业指导目录并向全社会公开,并依此建立完整清晰的信贷、土地和税费优惠政策体系、保险服务项目和企业债券投资担保体系,以明确预期成本和收益,稳定投资者信心;同时对名录内的行业和企业尽可能地给予宽松的投融资政策空间,鼓励和扶持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融资,并适当支持金融创新和风险资本,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做到“管得住,放得开”。可适当将其引入区域发展战略中,以便争取更多的政策弹性空间。有条件的话可适时建设海洋经济特区,可以像改革开放之初给予外商优惠政策那样给予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降低投资门槛,以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指导目录中的行业。

9、大力推进海洋旅游业,并将其与相关产业相结合,形成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旅游业从滨海延伸到近海,放宽行业登记限制,以鼓励形式创新。可适当允许放开葫芦岛古沉船遗址之类的水下考古或海上钻井平台之类的工业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辽宁海洋渔业厅:辽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05――2009)

2、辽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10)

海洋经济产业投资篇4

关键词:海洋经济;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

Abstract:Yantai City,as one of the first open coastal cities,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can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lso better serve the Jiaodong Peninsula Cities Group and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Shandong Province,as well as the country’s strategic nee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Yantai’s marine economy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gives some strategy an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bout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marine economy,financial suppor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83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7-0035-04

一、引言

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一系列有关海洋的国际公约、发展议程或行动计划相继出台,形成了世界性的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热潮。世界各国不仅争相扩大管辖海域,酿成了“蓝色圈地运动”,而且增强了海洋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力度,加快了海洋科技进步的步伐,不断强化海洋管理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比较这些活动,可以发现总的趋势是,海洋事业的经济色彩越来越突出,海洋成为经济竞争舞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趋势,直接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世界海洋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并一直保持着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速度,达到了每10年翻一番的增长态势。可以说,海洋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海洋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

海洋经济学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在这之前的很长时间内,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及海洋开发实践的缺乏,海洋经济的研究较少,仅局限在某些行业,如渔业经济、海上运输经济等。二十世纪60 年代以后,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经济理论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美国、日本和前苏联等国学者开始应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海洋经济。1967 年,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N.Rorholm 研究了13 个海洋经济部门对新英格兰南部地区的经济影响,并用投入产出法得出一些衡量海洋经济影响的尺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G.P.Tecorvo 和M.Wilkinson 从国民收入的角度分析了海洋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美国学者J・M・阿姆斯特朗和P・C・赖纳在其著作《美国海洋管理》中,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研究了海洋管理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海洋经济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如Moeller、Fitz、Colgan、Plumstead、Mandale 等。美国实施的国家海洋经济计划较好地推动了海洋经济理论的发展,其目的一是为了定义和描述海洋经济,二是为了统计和收集海洋和海岸带资源经济价值的数据。

二十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在海洋经济方面也开展了一些研究。1982 年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成立,就中国海洋开发战略、规划、管理和政策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海洋经济研究大纲》、《海洋经济概论》、《中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和《海岸带管理指南―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规划模式》等著作。从海洋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来看,海洋经济研究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对于海洋经济的内涵、海洋经济的归属、海洋经济的主要理论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未达成共识,有待于进一步开展研究。而且与目前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相比,海洋经济的理论研究也显得较为缓慢,不能很好地满足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海洋经济理论研究,建立海洋经济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于提高人们的海洋意识、促进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国内外一些学者都对海洋经济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但未明确指出海洋经济的归属问题。石洪华、郑伟等认为,海洋经济是指一定的区域内以海洋资源作为利用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要素相互关系的总和。该定义从区域的角度对海洋经济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海洋经济的区域属性。海洋经济活动的对象是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水体资源、海洋土地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藏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经济活动的范围很广,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二是直接从海洋获取的产品的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三是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四是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五是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

务和管理。

三、海洋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现状及主要问题:以烟台市为例

(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烟台市大陆海岸线长702.5公里,拥有近岸海域260万公顷,发展海洋经济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烟台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把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作为全市八项重要工作之一。目前,烟台市海洋经济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综合利用业等传统和新兴产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2007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79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1%,约是1995年的7倍。

1. 海洋第一产业逐渐形成生态、高效、快速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烟台市海洋第一产业主要是海洋渔业,这一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名优高效养殖和远洋捕捞为代表的生态、高效、快速的产业化发展模式。2007年,全市海洋第一产业总产值达166.62亿元,占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的20.93%,渔业劳动力14.4万人。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品种日趋多元化,养殖方式趋向立体化,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日益增大。2007年海水养殖面积11.3万公顷,养殖产量108.6万吨,鱼、虾、贝、藻多品种立体化养殖逐渐普及,名优水产品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海洋捕捞业稳定近海捕捞,发展远洋捕捞。2007年,全市海洋捕捞产量达到75万吨,产值63亿元;远洋捕捞渔船80艘,远洋捕捞产量10万吨。

2. 海洋第二产业凸现支柱作用和主导地位。一是传统海洋产业稳步发展。2007年,海洋水产品加工总产值达169.75亿元,增加值89.89亿元,水产品加工企业367家,水产加工能力122.25万吨/年,水产加工总量100.09万吨。全市盐田总面积达7623.56公顷,海盐年产量205.2万吨,实现总产值8.83亿元,增加值3.8亿元。造船及海洋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在建海洋造船项目总投资15.5亿元,规模以上海洋机械制造业企业10家,船舶配套企业23家,完成造船及海洋机械制造业产值24.25亿元,同比增长85.63%。二是临港工业规模不断膨胀。2007年全市临港工业总产值28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1%。以石化、造船、海洋重工等为主的一批临港工业项目陆续动工建设。启动了万华石化园、南山60万吨氧化铝等大项目,涌现了莱佛士造船、大宇造船、京鲁渔业、巨涛海洋重工等龙头企业。三是新兴海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7年,海洋新兴产业产值72.7亿元,在全市海洋经济中的比重由2006年的7%提高到2007年的9%。其中,海洋生物制药业、海洋化工业实现总产值8.72亿元和12.75亿元。海洋风电步入稳步发展阶段。烟台是全省风力发电发展最早、装机容量最多的市,2007年风力发电装机总容量9.14万千瓦,投资1亿多元的长岛砣矶风电场等风电项目已全面投入运营,鲁能莱州、海阳东源、华能蓬莱等风场总计30.9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已得到核准并开始建设。海水综合利用业刚刚起步,发展前景广阔,2007年实现总产值2.16亿元,增加值1亿元,随着海水淡化工程的推进,年产淡水能力不断提高。海洋矿产业技术先进,资源开发进入全新领域。2007年烟台市海洋矿产总产值20.93亿元,海域煤炭产量223.69万吨,海域金矿产量112.96万吨,龙口海底煤炭资源、莱州海底黄金资源项目的勘探工作已全面展开。

3. 海洋第三产业彰显活力、贡献突出。海洋第三产业以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及其他海洋服务业为主,2007年完成产值317.51亿元,占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在三次产业中最高,为39.89%,对全市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是滨海旅游业长足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以打造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为中心,充分发挥海滨和海岛特色优势,突出发展“1+3”滨海旅游强势板块,全市在建旅游项目35个,总投资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年内完成投资37.8亿元,同比增长34.8%;接待国内外游客2029.75万人,实现总产值186.13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18.2%和25.89%。二是海洋交通运输业依托市内优越的港口资源,发展迅速。2007年,全市新建、续建港口项目30个,年内完成投资27.6亿元,烟台港西港区、芝罘湾港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10余个主要港口共有生产泊位150个,万吨级泊位43个,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3146万吨,其中外贸3436万吨,旅客吞吐量904万人次,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25万TEU。三是临港物流业逐步发展壮大。目前烟台有两个环节以上的物流企业近800家,2007年完成产值114.58亿元,同比增长23.5%;拥有省内唯一的拓展保税物流业务的出口加工区,该区通过利用叠加的保税物流政策,去年完成产值12.7亿美元,实现税收1800万元;同时出现了交运、北明、海通、道恩等骨干物流企业。

(二)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末,烟台市支持海洋临港经济发展的银行贷款余额超过千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约占全市信贷总量的70%。从调查情况看,全市海洋经济融资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海洋经济二产、三产转向直接融资和区域外融资。一是域外融资大幅增加。受益于烟台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很多大型企业成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争夺的优质客户。2007年,共有浦发银行等10多家域外股份制商业银行与烟台市企业开展合作,全年域外流入信用总额高达250多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16.7%。

2. 海洋渔业转向民间借贷。一是海水捕捞业萎缩,相关渔户纷纷转型。自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受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双重影响,作为传统海洋作业模式的海洋捕捞业每况愈下。渔民从事海洋捕捞的经济效益大幅降低,迫使不少渔民或“弃海务农”,或“弃船经商”。以龙口市为例,该市2007年渔用机动船存量1010艘,比2005年减少271艘,下降21.2%。二是近海养殖业企业和个体户间民间借贷行为增加。2008年上半年共从民间借贷市场融入资金1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0亿元,增长128.6%。水产品加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情况相对较好,据匡算,贷款规模大约在10亿元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在企业间也存在比较普遍的民间融资行为。

(三)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烟台市海洋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 盲目扩张海水养殖规模,追求短期效益,造成海洋资源的严重破坏。1988年开始烟台市部分海域海水养殖业规模呈现了膨胀式发展态势,在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的环境下,刻意追求和索取短期效益,无节制地利用海水资源,在海养面积急剧翻番的同时,造成了海洋资源的严重破坏,导致了养殖生物微生物饵料不足、养殖生物发病率高、病菌传染速度加快、养殖产品抗病能力减弱等问题。自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筏式养殖的扇贝开始大面积死亡,死亡率由开始的40%―60%增长到1997年、1998年的高达96%,几近绝产,造成了海水养殖业严重亏损甚至倒闭,银行投入的信贷资金也因此形成风险。

2. 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性,直接威胁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受环境恶化、养殖水域污染、养殖病害频繁发生的影响,海水养殖受损面积增大。1990年5月特大海风席卷整个渤海海面,此时正是海湾筏式养殖的发展高峰期,风灾后养殖损失惨重,蓬莱市包括海带、扇贝、贻贝等16000余亩的养殖海域,有11300多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303万元;1994年8月15日的十五号台风,造成该市养殖业直接经济损失6600余万元。

3. 商业银行对海洋经济信贷投放积极性不高。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经营战略的转移,1997年以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除了极少的海产品加工业贷款外,对海洋捕捞业贷款、海水养殖贷款很少投放,甚至有的商业银行海洋渔业类贷款额度为零,支持海洋渔业发展的贷款大多仅由农村信用社支撑。随着近年远洋捕捞业和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贷款才有所好转,但也仅为35%。究其原因,一方面,海洋渔业贷款不良率较高,至2001年末海水养殖业贷款不良率达到87%,海水养殖业一些不可预见的灾害风险,给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经营。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从单纯的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转向了赢利能力的竞争,出于加强信贷管理和防范信贷风险的目的,各商业银行上级行纷纷将信贷管理权限上收,对分支机构信贷政策实行了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严重制约了基层行对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4. 资金供需双方矛盾突出,弱化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效果。一是贷款期限和额度与海洋渔业生产需求不相适应。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一般为一年以内、3万元以下,从海水养殖业来看,生产周期一般在2―5年,养殖面积少则5―7亩,多则几十亩,甚至上百亩,资金需求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或几百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与海水养殖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二是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偏高,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20%,实际最高执行上浮110%,供需双方交易成本较高,从而使不少渔户因利率太高而望而却步。三是信贷产品难以满足渔民的需求。为保证贷款安全,目前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多为担保和质押的方式,由于海区使用权、收益权受到诸多政策法规的约束,抵押融资受到较大限制,其海产品若作为贷款抵押物其自然风险大,又缺乏法律保障,贷款方式的单一严重堵塞了海水养殖户的融资渠道。四是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不足。由于历史包袱较重,目前农村信用社经营还较为困难,自身资金实力有限,对农户的资金需求无力充分满足,再加上农村资金外流,进一步增加了支农资金缺口,资金短缺、有效信贷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四、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持续快速发展海洋产业

一是积极推动海洋第一产业转型,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二是继续巩固第二产业的主体地位,形成分工合作、各具特色、适度竞争、共谋发展的内部结构。三是重点抓好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及海洋服务业,全面推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二)保护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是要确立节约海洋资源观念。避免偏重“资源导向型”海洋经济发展格局,防止把海洋经济发展简单化为“大开发”、“拼资源”,避免急功近利式的开发倾向。提倡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结合,在合理开发资源的同时,大力推行资源的整治和恢复。二是要强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目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因此,应抓紧建立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在港口建设、能源开采、渔业作业等具体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做到研究和尊重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统筹规划、综合管理、合理开发。

(三)创新服务,加大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要增加信贷投入。特别要加大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和研发资金不足的压力。二是以点带面,拉长海洋经济产业链条。针对目前众多海水养殖户和中小加工企业缺乏承贷资格的现状,应着重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投入。三是依据海洋经济信贷需求特点更新服务品种,加快推进仓单、专利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联保协议贷款以及法人代表无限责任担保贷款等新业务的开展,形成特色化服务、差别化服务、多样化服务。四是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逐步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变单一的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海洋经济,建立一个以个人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资金为支撑,外资和证券市场资金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四)多方联动,努力培育海洋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加快推进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信用市、信用社区、信用户的创建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通过信用环境的改善推动海洋经济融资环境的整体优化。二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海洋高新技术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三是积极开展海洋保险业务。可根据海洋经济发展特点制定增加保险种类和创新保险产品,提供多种保险服务,提高保险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补偿能力。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科技含量高的海洋经济经营设立财政贴息制度,对相关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贴息,用财政手段引导养殖户和加工企业转向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王长征,刘毅.论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资源科学,2003,(4)。

[2]石洪华,郑伟,丁德文,高会旺,刘洋.关于海洋经济若干问题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1)。

[3]何君位.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金融思考[J].黑龙江金融,2001,(4)。

[4]乔翔.我国海洋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评[J].改革与战略,2007,(11)。

海洋经济产业投资篇5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金融支持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several finance bottlenecks on developing the blue economy,and proposed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successful practices and experiments from other well-developed marine economy and land finance,such as establishing the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platform,innovating finance products,etc.

Key Words:shandong peninsula,blue economic zone,marine economy,finance support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1-0003-04

2009年4月和10月,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结合山东区域优势和发展特点,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要求,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大机遇。“蓝色经济区”寓意深远,是指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展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但是由于海洋产业自身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禀赋特点以及生态环境社会公益性和效益外溢性的脱节,蓝色经济发展面临产业发展前景和潜在收益不确定性的问题,导致现行较为成熟的陆地金融制度体系和产品创新手段无法与海洋经济融合,来发挥资金支持和平台支撑作用。实现海洋经济与陆地金融的对接,促进陆地金融发展理念与金融手段的创新与转变,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和必由之路。

一、国内外发展海洋经济的金融支持手段及经验

国外发展海洋经济的时间较长,相关的金融支持手段较为丰富,总起来说,目前世界各国在海洋经济发展领域主要执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金融支持政策,涉及项目集中于渔业发展和船只建造,旨在通过分担风险和诱导利益促进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选择,主要措施有发展政策性保险、创新投融资机制以及开展金融合作。

(一)发展政策性保险

针对海洋产业发展中的风险集中和不可控问题,以政策性保险扶持和推广海洋产业,尤其是渔业的发展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商业性保险难以规避成本收益不对称下生产经营活动的潜在风险。发展政策性保险,通过政府的信用担保和资金支持,能有效动员全社会来分散海洋产业风险,改变生产经营者在风险面前孤立无援的窘境,是完善海洋产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洋产业发展中政策性保险的主要形式有:(1)渔船保险补贴计划:按照渔船马力的不同实行“高马力高保额、低马力低保额的动力补贴方案,由政府出资补贴保险费的30%。(2)渔业保险补贴计划:政府成立专项准备基金对从事渔业生产和渔业相关链条产品开发产业的保险费进行20%-30%的适当补贴。(3)普惠制的引导性保险计划:不设定具体行业和受益主体,只要与海洋经济建设相关并愿意投保,政府均给予不同程度的政策性保险费补贴,从而引导更多微观经济主体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二)创新投融资机制

海洋产业自身周期长、风险大、收益不确定等弱质性决定了金融机构支持有限和产业必然存在资金缺口。为了解决发展的资金瓶颈,国际上围绕金融的抵押、担保、信贷等环节已逐步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筹资、融资服务体系,尽可能为其提供金融配套服务。(1)降低涉海产业融资门槛,增加贷款额度,例如通过政策性银行向海洋产业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或提供比正常分期偿还期限长的贷款。(2)建立涉海产业发展基金,例如渔业基金、渔获量均衡基金、渔船资本化基金、渔船油价稳定基金、渔船保险基金、渔业贷款基金、地区发展基金等,为涉海经济提供贷款贴息支持。(3)成立专业银行,并以优惠利率和分期偿还的形式向购买或改造渔船、购买鱼类加工设备以及其他涉海产业活动提供贷款,如挪威的海洋银行。(4)提供类似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的渔产品抵押贷款制度,该制度下渔民可以按照贷款率水平,将产品抵押给国家,获得贷款收益。当市场价格低于贷款率时,渔民可以放弃抵押产品,且不需要偿还贷款;反之可以将已经抵押的产品要回出售,并偿还贷款及相应的利息。

(三)开展金融合作

仅仅依靠有限的政策性融资力量和部分商业性融资力量,无法完全满足海洋产业对资金的大额和连续性需求,因此国际上一般都采取在政府投资示范性、引导性和调控性基础上的金融合作,例如兴办合作基金会,设立信用担保基金和机构,通过股份制方式或联合担保方式发展涉海产业小额信贷等。另外,鼓励企业入股、个人捐助、国际援助等方式通过项目合作或渠道创新积极进入涉海产业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投入多元化、利益共享的投融资新体系,也有效扩大了海洋产业发展的资金总量。

相比较国外海洋经济的发展阶段和金融支持手段,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的概念,至今虽已有近30年的时间,但仍处于起步、摸索、修正和补充阶段。直到近几年,随着一系列临海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国内金融业才开始利用国家赋予的改革优惠政策和有利时机,在金融业务、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开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一是加大信贷渠道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和金融资源倾斜程度,主要向各类海洋开发基础设施项目、涉海建设大型项目、中小企业及特色行业提供金融支持,尤其是政策性银行可以直接投入政策性资金支持具体海洋经济项目,还可以贴息、担保等方式吸引商业银行从事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活动。二是设立专业融资机构,提供专项服务。设立专业性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例如滨海新区成立渤海银行和天津港财务有限公司),并加大国内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的设立,增加专项业务发展部门,提高金融支持的效率。另外,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利用优惠贷款,发展特色服务,形成对国内金融资源的有效补充。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和运作方式,扩大直接投融资渠道。金融机构通过积极开发和利用集合信托、短期融资券、银团贷款、保函、企业债券、海域使用权抵押、政府主导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等方式,为涉海企业提供优良、特色金融服务。四是推动金融开放进程,有效控制涉外风险。逐步展开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改革,有序开放涉海企业集团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和运作,尝试发展离岸金融市场,采取更便捷的外币结算方法,鼓励金融机构在更大范围内从事混业经营业务。

二、山东省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

结合国内外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的实践,思考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的金融发展程度和投融资体系建设现状,尚存在以下几个“瓶颈”。

一是资金支持缺乏力度,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目前省内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信贷、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引进外资。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底,山东海洋产业源自上述三方面形成的融资额度分别约为730亿元、82.5亿元以及20亿美元。尽管集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涉海产业贷款只占全省贷款余额的4.4%,涉海上市企业只占全省上市企业数量的5%,短期融资券融资额只占全省余额的7.5%、实际利用外资只占全省实际利用额的2.6%。此外,发展风险投资是解决海洋高技术产业融资的最有效途径,但山东省的风险投资发展滞后,仅有的少数风险投资运作方式并不符合产业运行规律,且过度追求保值增值。

二是抵押物创新滞后,增加贷款融资障碍。海洋经济产业获得贷款的有效抵押品较少,一方面,动产在海洋经济产业资产中占比较高,而山东省的商业银行普遍没有开展船舶等动产抵押业务,海洋经济产业获得的贷款超过90%为信用担保贷款或厂房土地、机器设备等抵押贷款;另一方面,海洋经济产业可用于贷款抵押的机器设备多属专用设备,其抵押率相对较低,大多仅在25%-60%。此外,海域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抵押虽然没有法律障碍,但由于金融机构的认知程度较低、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还不够规范和明确,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都没有开展这一业务。造成的结果就是省内许多涉海企业和个人以船舶等为抵押从香港或境外银行获得贷款融资,而省内金融机构则不得不将市场份额拱手相让。

三是风险规避手段缺失,形成潜在无形损失。海洋经济产业多为涉外企业,相对于一般陆地经济,要面临更多的汇率风险。以造船业为例,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船舶出口业务占比超过70%,汇率每升值1个百分点,我国造船业将损失21亿元。虽然涉海企业可以通过选择结算币种、远期交易、套期保值等手段部分锁定或转嫁汇率风险,但汇率的波动仍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利润,而目前金融市场和机构缺乏足够的手段出清汇率风险。在汇率波动尤其是单边升值的背景下,汇率风险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资金特别是社会资金向海洋经济产业的投入。

四是涉海保险发展不足,降低贷款融资保障。涉海保险尤其是渔业养殖保险等能减少信贷风险,增加还贷保障,多数商业银行和农信社都将保险作为还款来源的有效保证。尽管近年来海洋保险的险种和规模开始加快发展(据统计,2007年省内海上船舶保险保费规模为2.3亿元,海上货物运输保险规模达1亿元左右),但也只占全省保费收入的1%,与涉海产业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严重脱钩,难以有效覆盖风险。涉海保险的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专门针对海洋经济的政策性保险产品;二是商业性保险不愿涉足;三是即使对于已有的保险项目,由于专业人才和相关定价、估损、理赔技术的缺乏,无法保、不敢保的现象非常普遍。

此外,缺乏专门化的担保机构、租赁公司以及相关领域内的法律、会计等相关中介机构,也是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约束的主要问题。

三、金融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拟实现的“五个突破”,可以确定“优势、持续、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观念。再结合海洋经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应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风险分担为主、利益诱导为辅”的金融支持战略。

(一)发展多种投融资方式,提高投融资效率

由于海洋产业的行业分类、发展阶段、与宏观政策发展导向的相符程度等不同,对资金的数量和实效性要求存在差异,应采取分层次、分类别的投融资支持战略。就产业层次而言,海洋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和基础性、战略性设施需要政府积极投入,大力扶持;第二和第三产业中的成熟产业,只需在政府适度引导下进行市场化融资;高风险、成长空间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非盈利性”投入,但在适当时机可鼓励盈利性的商业运作模式介入。就产业类别而言,应优先发展新兴、环保、特色产业,继续支持传统、高附加值、民生产业,严格淘汰落后、双高、纯劳动密集型产业。

具体来说: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各级财政性建设资金向海洋经济的倾斜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国债和预算内资金支持,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贴息等手段,落实相关配套资金。二是加快市场化投融资体制创新,包括引入不同类型的战略投资者,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扶持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发展专业性融资机构(例如组建海洋开发专业银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强力支持蓝色经济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海洋经济企业,积极引导、鼓励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经营权和资产转让、联合兼并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还可鼓励和引导企业发行海洋高新技术的可转换债券、可调利率优先股票等,在发展初期扩大融资来源。三是积极利用外部资金,全面放开外商投资海洋经济领域,努力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圈的融合程度,例如积极参与海洋国际性区域合作开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尽量争取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或国际金融组合的优惠贷款或赠款;尝试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方式吸引外资和技术,采用对外招标的方式加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探索完善抵押担保方式,强化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

针对蓝色经济区中大量闲置的土地和海域使用权,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增强金融机构认可度,有利于降低信贷门槛,畅通融资渠道。一是积极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要加大宣传和引导,尽快规范信贷管理办法和有关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的规章制度,落实相应的操作制度;加快专业性评估机构建设,健全评估标准;积极发展和培育海域使用权二级交易市场,构建海域使用权的变现平台;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财政贴息政策,降低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风险,加大金融机构对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的认知程度和投放力度。二是推动土地流转与交易。针对蓝色经济区中滨州、东营等地市存在大面积的盐碱地、荒草地和滩涂等未利用土地的现状,建议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因此,可以探索建立省级统筹的土地管理体系和市场交易机制,完善适合当地情况的流转土地抵押融资制度,实现该区域土地资源的资本化,从而吸引各类开发资金流入并支持产业发展。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用地、用海指标,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优先安排用地、用海计划,全力支持优势产业发展。此外,针对部分生产分散、信用较弱的涉海经济个体,可以借鉴农村金融中的互助担保方式,大力发展信用联合体贷款,有效提高从事海洋经济发展的微观个体的信贷能力。

(三)加快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推动区域产业集群优化整合

发展环境、区位优势、人文理念等的相似性,使得半岛海洋经济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由此带来了基于规模化生产和竞争力提高要求的区域产业集群整合的必要性,而当前金融产品单一和金融服务落后限制了优化整合的进程,需要创新金融产品方式、加强产业集群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与合作。一是建立完善并购融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金融机构与市场中介机构合作,积极利用并购贷款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优化整合。二是大力发展金融租赁业务,积极支持重点产业的设备更新,提高技术含量。三是积极探索开发集合融资平台,有效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引导政府、银行、担保、信托、创投和其他社会投资者等多方参与,积极发展各种债权、股权类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集合融资服务。四是重点探索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模式和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发展和推动置于价值链、供应链下的贸易贷款。五是鼓励开展各类非信贷融资模式,综合运用贸易融资、保理、票据、信用证等非信贷融资工具,做好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六是转变经营理念,规范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可考虑改变风险基金的所有者结构,适当增加对收益关注度较高的企业或民间资本的控股权,在适当时机还可吸收国外风险投资专家进入,同时发展初期政府应在有限领域积极介入并提供相关的税收优惠、投资亏损补贴、技术研发补助等保障性措施,以此激励风险投资的设立和启动。

(四)构建环保金融激励与补偿机制,推进经济区生态建设

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模式应是低碳与循环的结合体,对产业节能减排的要求较高。金融部门应充分发挥资金、信用、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信贷投向和环保金融工具创新,推动区内工业体系的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坚持绿色信贷原则,推行环境准入制度。金融机构应联合行业组织和协会,建立一套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明确各行业的技术和项目准入标准,将各产业节能减排监测结果纳入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运用信贷杠杆促进区内清洁生产和环保进程。二是量化环境资源,发挥环境配额制的激励约束作用。通过将环境资源转换为具有产权和可以计量的具有金融属性的交易产品,并探索分种类的环境当量与经济增长的交换关系,从而在“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下,有效推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三是成立环境交易所,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调控作用。环境交易所可以提供一个经济利益转换与补偿的平台,通过设立电子清算中心、建立环境使用调节基金、执行差别化的交易价格、提供期权期货交易平台等促进节能减排。

(五)发挥政策性金融避险作用,引导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欧亚大陆桥头堡之一,具有吸收日、韩、欧美以及港澳台地区投资,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但国际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和汇率的不稳定,提高了区内企业出口的信用风险,加大了区内产业调整和发展的难度。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力度,设立出口区域性信用风险保障专项基金,合理补偿金融资源的政策性成本。该出口信用风险保障专项基金以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依托,实现政策性保险和银行信贷的有效组合,维护外向型企业在生产流通环节资金链条的连续性,为其提供避险手段和融资保障,从而有助于推动外向型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更好地完善经济区内的产业布局与分工。

参考文献:

[1]杨林.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与效应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3.

[2]李莉、周广颖,司徒毕然.美国、日本金融支持循环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借鉴[J].生态经济,2009,(2).

海洋经济产业投资篇6

摘 要 本文利用业绩指数工具考察了山东省海洋产业利用外资的业绩水平,并建立VAR模型研究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目前山东省海洋产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和绩效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海洋产业利用外资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海洋产业 外商直接投资 业绩指数

一、引言

海洋产业指的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所形成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可分为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近年来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山东省作为全国的海洋经济大省,2009年的海洋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占到了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近年来,大量外资随着海洋经济的兴起涌入海洋产业。早期数量上的扩张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海洋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数量的日益增长,单纯的数量增长的作用暴露出一种局限性。在持续吸引外资规模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外资的质量,改变过去“重数量轻质量”的引资模式,向质量优化的外资吸引模式转变。

目前对山东省海洋产业利用外资绩效的研究仍属空白,本文把研究我国海洋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绩效作为目标,对目前山东省海洋产业利用外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山东省海洋产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绩效水平做出评价,以期为日后山东省或者全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绩效问题的研究成果颇多,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对外商直接投资业绩指数、潜力指数的研究,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外资业绩指数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潜力指数的考量始于2002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了《世界投资报告》,用来评价各国利用外资的业绩与未来吸引外资的潜力,衡量各国外资引入的情况。随后,一些中国学者将这两项指标应用于全国、地区及省市的研究中。例如,葛顺奇、郑小洁(2003)比较了广东、江苏和浙江三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结构、业绩和潜力,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高嘉勇,刘玲和杨春妮(2006)通过对天津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业绩和效率两方面的实证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进行了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绩效的另一种考核方法是考察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即外商投资在多大程度上能带动经济的增长。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过研究。他们分别建立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实证,以期找出外商投资数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些文献既包括对单个国家的研究,如Fedderke和Romm(2006)、Alfaro和Charlton(2007)分别对南非和希腊1960-2002年间外资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也包括对国家群体的研究,如Tam和Ilan(2009)对1980-2003年间经合组织成员国的12个行业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进行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如萧政和深艳(2002),分析了中国和其他23个发展中国家总量时间序列,认为GDP与FDI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经济增长、低公司税、政府机构行为的可预测性和可信赖程度以及承诺兑现程度是吸引FDI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利用外资的业绩指数、潜力指数和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效应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但尚未将以上内容纳入到统一的绩效研究框架下。

三、山东省海洋产业利用FDI的业绩指数

1.UNCTAD的利用FDI业绩指数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构造了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业绩指数用来衡量一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业绩水平。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FDI的流入量占全球FDI流入量的比重与其GDP总值占全球GDP总值比重的比值:

其中,Pi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业绩指数,FDIi和FDIw分别为该国和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量,GDPi和GDPw分别表示该国和全球的国内生产总值。

2.修正后的海洋产业利用FDI业绩指数

如果要将其利用到一国范围内,则必须对UNCTAD的这一指数加以修正。一个地区或一个产业利用外资的业绩指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该地区或产业FDI的流入量占总体FDI流入量的比例与该地区或产业GDP占GDP总量比例的比值。用 表示山东省海洋产业吸引FDI的业绩指数,则:

其中 表示山东省海洋产业历年FDI的流入值, 表示全国海洋产业历年FDI的流入值, 表示全国历年的海洋产业总产值, 表示山东省历年的海洋产业总产值。本文选取1996―2008年的数据对山东省海洋产业历年吸引FDI的业绩指数进行了计算1。

四、山东省海洋产业利用FDI效率的实证研究

1.理论模型与数据的选择

衡量一个地区或产业利用FDI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该地区或产业吸引的FDI对该地区或产业的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为考察两者不同时期之间的关系,本文选择VAR模型进行实证,并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来对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更为具体的判断。VAR模型结构如下:

其中,Yt为山东省海洋产业利用FDI的对数序列LNFDIsdo和山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对数序列LNGDPsdo构成的列向量,i是系数矩阵,Ut为随机误差项矩阵,为截距项。t表示时期,i为滞后期,k为最大滞后期。

2.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为避免虚假回归,我们先对LNFDIt和LNGDPt两个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如表1所示,序列LNFDIt的ADF值为2.04,其绝对值大于对应临界值-1.98的绝对值,因此LNFDIt是平稳的。同样地,序列LNGDPt的ADF值为6.69,大于临界值-1.97的绝对值,因此也是平稳的。

3.协整检验

为检验两个序列LNGDP和LNFDI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我们用LNGDPt和LNFDIt两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4。

当原假设为rk()=0时,迹统计量的值为20.01大于临界值15.49,因此可以拒绝原假设,认为LNFDIt和LNGDP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当原假设为rk()≤1时,此时迹统计量的值为0.23小于临界值3.84,因此接受原假设,LNFDIt和LNGDPt之间存在一个长期关系。

4.模型估计

根据施瓦兹准则和赤池准则的数值,判定滞后期为3利用eview5.1,模型估计如下:

海洋产业利用FDI水平从第一期到第三期全部与海洋产业总产值同向变动。FDI每增加一个单位,总产值分别增加0.4298559007、0.3709895285和0.05672537152个单位。也就是说,推着时间的推移,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水平对总产值增加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在第三期还出现上升。在第二个方程中,LNGDP(-1)、LNGDP(-2)对LNFDI的系数为负,这与我们的推测,即山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值会对海洋产业利用FDI产生正向影响的推测不符。到了第3期以后,总产值开始对利用FDI数量产生影响,总产值的增加导致利用FDI水平的增加,一单位总产值的增加将带来1.638550617个单位FDI的增加。总的来说,模型估计的结果显示,山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值和利用外资水平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与我们的推测基本一致。

五、结论

1.山东省海洋产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业绩指数和全部产业利用外资的总业绩指数呈现出极为相似的变动趋势,从增加幅度来看,海洋产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业绩指数增长快于全部产业的总业绩指数。山东省海洋产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业绩指数不仅增长速度大于全部产业的总业绩指数,而且在经济波动时期平稳程度也比总业绩指数要高。

2.与业绩指数的平稳上升相比,山东省海洋产业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潜力指数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全国水平。说明虽然山东省海洋产业利用外资效率较高,但在投资环境方面的竞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3.山东省海洋产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会在短期内对海洋产业总产值产生推动作用,而总产值的变动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产生的作用会有一个时滞的过程。从本文的实证来看,这一时滞过程大约为九年左右。即海洋产业总产值的增长,需要九年左右才能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产生积极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看,利用外资水平对总产值的增加在十几年之后还发挥着明显作用。由此也可以判断出山东省海洋产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效率相对较高。

注释:

①1996-2000年的数据来自,2001―2008年的数据来自.

参考文献:

[1]Alfaro,L.Charlton,A.,Growth and the Qualit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s Al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qual? HBS Working Paper NO.07-072.

[2]Fedderke,J.W.,Romm,A.T.,Growth impact and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o South Africa,19562003. Economic Modelling,2006(23):738-760.

[3]Dritsaki M.,Dritsaki,C. and Adamopoulos,A.,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for Greece. Ame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04(3):230-235.

[4]Maravelias,C.D.,Efthymia V. Tsitsika. Economic efficiency analysis and fleet capacity assessment in Mediterranean fisheries. Fisheries Research,2008(93):8591.

[5]Mihail,Sabine,German and Michiel. An improved methodology to measure flag performance for the shipping industry. Marine Policy,2010(34):395-405.

[6]Talley,W.K.,Port Performance:An Economics Perspective. Devolution,Port Governance and Port Performance.2007(17):499-516.

[7]高嘉勇,刘玲,杨春妮.天津市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绩效实证分析.当代财经.2006(5).

[8]葛顺奇,郑小洁.江苏浙江及广东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国际经济合作.2003(9).

[9]李楠.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税务与经济.2004(2).

[10]于谨凯,李宝星.我国海洋产业市场绩效评价及改进研究――基于RabahAmi模型、SCP范式的解释.产业经济研究.2007(2).

海洋经济产业投资篇7

[关键词]海洋经济 基础设施建设 民间资本 财政投融资

一、引言

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战略。2011年2月份、3月份及7月份,国务院先后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等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规划》指出“完善沿海基础设施网络,统筹综合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防灾减灾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加强综合协调,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此后,浙江省发改委编制了《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建设项目规划》,明确浙江省将建设490个重大海洋经济项目,总投资12631亿元,其中包括13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将达2008亿元(张斌,2011)。实施海洋经济建设规划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尤其是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防灾减灾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运作利润低,很难吸引私人资本进入,而且政府财政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的巨额资金需求。因此,海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同时,《规划》还提出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涉海金融服务业,这正为海洋经济建设中的基础设施融资提供新思路。

另一方面,民间资本数量庞大,其投资渠道狭窄,在过去的几年由于没有得到正确引导,阻碍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根据民间资本研究联合课题组(由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与天津高和投资联合组成)的测算,2011年浙江温州市民间资本量达5200亿元,今后规模还将增长,该课题组的《民间资本与房地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民间资本主要投资于资本市场、房地产和资源类产业(冯尧,2011)。虽然我国正逐步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但实际上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仍不畅,并且其投资模式、投资方式等还有待于探讨。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为民间资本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投融资角度研究海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财政投融资计划,把民间资金引入海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使民间资本与海洋经济建设对接,以解决海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不足以及民间资本投资难题。

二、财政投融资计划的运作模式

财政投融资(Fiscal investment and loan plan),简称FILP。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的财政,它具有有偿性质,在资金运用上需要还本付息。另外,财政投融资又不同于一般投资,它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的投资。最后,财政投融资的资金运用期限长,一般在五年以上。

对于财政投融资计划的运作模式,本文分财政投融资的资金运用对象、资金来源和运作流程三个部分进行解析。

(1)财政投融资的资金运用对象。财政投融资的资金运用对象一般用于难以获得民间资本的公共事业,包括交通运输、通信设备等社会基础设施以及住宅建设、农业和中小企业现代化事业等(李朝阳,2010)。其发放的贷款一般在五年以上,适合于期限长、规模大的项目。海洋经济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期长、规模大、风险大,民间资本能力有限或者不愿涉足风险大、利润小的领域,财政资金有限,财政投融资计划却通过独特的模式将民间资本与财政资金结合,很好地满足了海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2)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分为四种:一是财政融资资金,通过发行债券从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二是国库交付金,财政投融资机构的定期国库缴纳;三是本利偿还金,财政投融资机构按规定到期还本付息;四是一般财政资金,政府对财政投融资计划的一部分支助。其中,财政融资资金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即通过发行债券从金融市场上获得的社会资金。概括而言,财政投融资资金包括财政资金和民间资金两大来源,不仅弥补了财政资金投资海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有限性,而且也为民间资金参与海洋经济基础建设提供了保障。

海洋经济产业投资篇8

当下中国海洋经济潮起的成因,既有广阔复杂的国际背景,也有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矛盾。

不可否认,周边某些国家挑起南海和争端,把所谓的领土问题推向了历史前台,同时也掀开了新世纪海洋国家战略与海洋资源争夺的大幕。海洋资源,尤其是海底油气资源,正在成为国家发展,及至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愈来愈紧缺的战略资源。

从国内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土地、矿藏、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越来越稀缺。以资源换增长的粗放型模式必须终结。转变发展方式,改变增长模式,自然使得我们的目光从拥挤、沸腾的陆地,转向开阔并被我们忽视久远的海洋。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越发达的国家,海洋经济越发达。甚至,海洋经济成为衡量国家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

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现代意义上的海洋经济是一个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复合型产业。从产业梯度来说,可分岸线开发、近海开发和深海开发;从产业类别来看,可分海上运输、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等传统产业,以及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盐业、海洋化工、海水利用、海洋能源、海洋矿业等海洋经济新兴产业。据2011年我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滨海旅游、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等3大传统产业占去了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72%,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盐业、海洋化工、海水利用、海洋能源、海洋矿业等6大产业仅占5.3%。同时,我国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70%的贡献率水平相距甚远。

仔细研读9省区出台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我们发现在“赶海”的浪潮中,有四个倾向值得警觉:一是产业趋同和产能过剩严重,尤以钢铁、石油、造船为主的重化工业临海产业园区重复建设为甚。二是大多依赖岸线开发、临港工业开发,而且传统的海洋经济产业成分较重。三是对海洋开发带来的岸线、滩涂、水体的破坏和污染重视程度不够。四是以海洋开发之名,大肆填海造地造房的倾向严重。

更值得警觉的是,当前,因为欧美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大手笔地投入海洋产业,可能成为地方保GDP的一个新的“版本”。果真如此,海洋经济开发只能成为一个权宜之计和过渡性手段。事实上,我们的确发现了“大投入”,而后期待短短一两年内“大产出”的投资拉动型影子。据统计,2011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为45570亿元。以9省区2015年的海洋经济总产值7.05亿元计,将翻1.55倍。年均增幅15%以上。为实现这一海洋经济目标,各省区的投入十分惊人,一些省区,少则百亿、千亿,多则逾万亿。

同时值得警觉的是,异化海洋经济开发。假海洋经济开发之名,行滨海地产之实就是一个典型。

历史的经验也证明,在中国,任何一个产业如果出现“”的态势,这个产业必定要遭受重复建设的巨大浪费,以及产业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从发达国家的开发路径借鉴,提高“产业集中度”是防范重复建设和产业过剩的不二选择。这就迫切需要国家尽快出台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改变目前“各自为政”的海洋经济地方规划与发展格局,真正从传统与新兴,从岸线、近海到深海,做实中国海洋经济开发。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核心思想范文 下一篇:策划书风险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