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教案范文

时间:2023-12-07 09:22:00

地理课程教案

地理课程教案篇1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案例教学 实施策略

1.引言

随着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尤其新课程制度的推行,各地区及各学校加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地理教学的要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基于此我对高中地理新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新课程教学效果的增强作出一定的贡献。

2.案例教学概述

2.1案例教学的概念界定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广泛[1]。主要是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分析、讨论、解决及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换句话说,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将真实、典型性的问题、事物或者现象作为教学的情景,并通过这些问题、事物及现象引起学生的讨论,而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教师要传授的一种学习过程、方法及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其实属于情景教学的范畴,但是又结合了探究法、讨论法等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这种能力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及长远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2.2案例教学的发展历史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案例教学早在1870年就已经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了[2],采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剖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内涵及其运用的方法及范围,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法律规则。之后,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慢慢地在美国所有大学的法学院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1919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德海姆教授接任了哈佛商学院院长的职务,于是他极力主张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商学院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中广泛推广的序幕由此拉开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已经广泛运用于法学、商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当中,而且不断推广。现在,案例教学法几乎可以说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

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的描述,引起学生对案例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之间并不存在内涵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在概念的外延上有所不同,地理案例教学法界定案例的选取范围。具体来说地理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3.1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性分析

从新课程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对具体地理情景的描述,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地理之所以给学生一种艰涩难懂的印象,归根究底是因为地理的教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来说,认知是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的过程。在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讲授已经成为理论的地理知识,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认知的脱节,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互动性分析

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4],强调的是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以学生朋友及伙伴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因此,案例教学要以师生的互动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到实际生活中收集一些相关的地理案例,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系统化、理论化的一些知识点丰富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理论化。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

3.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全面性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地理案例涉及的肯定不止一个知识点,通常都是以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为重点展开的,但是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全面。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是比较全面的[5]。首先,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案例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4.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是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我主要结合案例教学及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对新课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及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4.1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新课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如下。值得强调的是对地理案例教学步骤的设计,主要是为其实施提供一个借鉴,并不是一个必须遵循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也可以将有些步骤省略或增加。一般来说,地理案例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步。第一,案例展示。案例引出可以采用发放资料、口头描述、视频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关键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案例,为案例讨论做准备。第二,引出问题。在学生充分感知案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并最终引出案例讨论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要尽量从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实际中引出,并逐步深入。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直接引出讨论的主题的话,很容易给学生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这样会降低学生讨论的积极性。第三,小组讨论。引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当中。第四,班级交流。在各个小组讨论出案例的结论的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而且给学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第五,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可以由教师做出,也可以由学生做出,再结合教师评点。

4.2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给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首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尊重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但是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案例的讨论围绕着主题进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引导不当或者控制不好的话,很容易出现讨论与主题偏离的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有可能导致学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如果学生不积极,教学的效果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一方面学生达不到对知识的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会严重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可能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教师不愿教、学生也不愿学。同时,案例的选取也非常重要。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尽量选取一些与学生关心话题相关的案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与学生都要对讨论过的案例做出反思与总结,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在讨论的过程中,由于头脑风暴的影响,对问题的认知很容易受其他观点的影响。学生进行课后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及相关知识点。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总结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积累与总结教学经验,这对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结语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互动性,而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全面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的运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不能盲目采用,否则不仅达不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而且有可能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更严重的是有可能阻碍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所以,教师一定要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并且对学生讨论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小玉.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J].地理教育,2011(1):45-46.

[2]袁平.以地理教学为切入点促进研究性学习实施—探索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中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家,2010(9):49-50.

[3]陈皆兵.中学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探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2(11):76-78.

[4]罗士成.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探[J].中国学术研究,2009(1):56-58.

地理课程教案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文化地理学;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261-02

一、引言

作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文化地理学侧重以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空间结构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1]。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决定了文化地理学具有地域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突出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往往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或抽象难解,而结合适当的案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启发式问答”,哈佛大学商学院于1870年率先创立实施,获得巨大成功进而风靡全球[2],后被推崇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成功模式。文化地理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要求,选取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材料,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去揭示隐藏在案例背后的规律和原理,以达到培养学生独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文化地理学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特点适于案例教学。作为研究人文现象分布演变和空间规律的学科,文化地理学具有如下突出的特点:其一是地域性,各种文化现象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历史因素等的影响,在空间分布和变化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以居住文化为例,陕北的窑洞、客家人的围屋土楼、傣家的竹楼、湘西土家人的吊脚楼和嘉绒藏区的碉楼等,均反映出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具体案例开展对比分析,将有助于解读不同建筑文化景观的地域分布和空间差异。其二是社会性,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不仅是一种地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通过案例的呈现和分析,不仅可以直观感知文化地理事象,还可深入探究这些事象生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动因。其三是综合性,文化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角度去研究文化现象,而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体。这些文化现象内容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彼此之间及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这就要求从整体出发,以地域为基本的研究单元,以案例为素材综合分析各文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2.研究主题适于案例教学。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景观、文化生态和文化整合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其中,文化区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文化现象空间分布的具体表现形式。文化扩散关注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和影响因子。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地表痕迹,能够直观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文化生态涉及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双向影响;文化整合强调不同文化之间通过相互吸收、融合和调合而趋于一致的过程。不难看出,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主题知识性和抽象性较强,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讲授有关概念、理论和原理,更要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和归纳总结,方能对区域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双向作用和互动规律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3.教学实施适于案例教学。教学中案例的运用,可以给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文化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学会综合分析和概括总结案例所蕴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并与课本上的基础理论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深化学习内容。同时,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评价,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推广运用,这一过程的锻炼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可以说,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互脱离的不足,如同一道桥梁一样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教学案例选取的要求

1.紧扣研究主题,体现时代特点。教学案例的选择必须紧扣文化地理学的五个研究主题,凸显相关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教师应在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并针对各研究主题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除传统的研究内容外,所选案例还应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体现时代的特点。具体而言,案例可选材于当前的热点论题,诸如信息社会下的文化传播、地区间经济不平衡带来的人才流动、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对当地区域文化的影响等。这类选材新颖的案例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升文化地理学在实践领域的应用价值。

2.注重典型性和启发性。合理的教学案例应该是教师能够把握,学生能够接受和认同,同时应该是具有科学性和引人思考、发人深省的[4]。所谓典型性,是指案例与文化地理学理论内涵紧密关联,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内化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反演理论的形成过程,揭示地域文化现象背后的人地互动关系和内在规律。此外,案例教学强调的是“问题驱动型”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其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应从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现实问题中精练出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对预设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加以分析,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3.提倡本土化,突出地方特色。除了国外和全球性的典型案例,国内案例的选取应注意文化地理与乡土地理的有机结合,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能够引发学生共鸣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个案。以云南为例,当地不仅有物化天成的自然资源,而且有丰富凝重的历史人文景观。各民族在长期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形成具有“云南特色”和“边疆特色”的多种文化类型[5],使云南文化呈现出独特性、多样性和边缘性突出的特点。独特且多彩的文化无疑为文化地理和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取材于家乡,贴近生活的案例更能唤起学生的乡土情怀,结合切身体会思考家乡的发展和建设问题,关心家乡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标。

四、文化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

文化地理案例教学的模式是由教学内容和目标所决定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如下四个步骤。

1.案例呈现与讲解。教师根据课前精选的案例,设置教学情景,运用文字材料说明、口头描述或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向学生呈现案例。教师应尽可能渲染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6]。

2.设置疑问,提出问题。案例的设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案例的中心问题是什么?②案例主要包含了哪些原理?③运用哪些课本知识可以帮助案例的理解?④如何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怎么实施?⑤通过案例分析可得到什么结论?这些层层递进的问题,能够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把隐藏在案例背后的问题逐个挖掘出来,实现案例教学最初的设想。

3.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在个人独立思考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设置的疑问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和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补充,集思广益,形成关于案例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案,并推选代表参加班级交流。本阶段以学生讨论和交流为主,教师根据需要适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

4.教学评价和反馈。通过教学评价和反馈,可以检查前期案例教学的效果,从而对后续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评价和反馈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①对案例本身的评价,主要围绕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②对课堂讨论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情况、讨论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等着手;③对教师自己的评价,从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进而提升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

五、结论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遵循问题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原则,实现了教学思路由“知识讲解型”向“问题导向型”转变,课程训练环节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课堂教学也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案例教学的科学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的改进。在文化地理学课程教学中,应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理论学习、课堂讨论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和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周尚意,孔翔,朱f.文化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2]王文福.自然地理学案例教学初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6):11-14.

[3]李德林.案例教学[M].青岛出版社,2006:14.

[4]刘静玲,贾峰,杨姝文,等.环境科学案例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90-291.

[5]王声跃,张文.云南地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地理课程教案篇3

"案例教学法(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小组全程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1]。

2.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取得了一些可人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其一,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不合适。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地理教师因为只想片面地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盲目地进行合作学习,因为选择的时机不合适,并不能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其二,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对学生分组不合理。由于在高中地理教学时,一般采用的分组方法是根据周边四个学生组成一组,表面上看起来这组合作的分组方式非常简单,可以学生的层次分配不合理,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起到合理的搭配,相互协作 ,相互进步的效果。

其三,分组不规范。由于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不能很好地设置合作学习的问题,难易分配不当的话,学生案例教学法时的规则就不确定,让学生学习起来不能得心应手,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且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应对分组讨论的问题,反而适得其反。

其四,学生在讨论学习时间不充足。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地理教师并不考虑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难的讨论问题,没有足够的讨论时机,不能将讨论的问题弄的更透彻,解释的更清楚,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并且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2]。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地学习。

2.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案例教学法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但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学习时机和良好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比较大。由此,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来看,在设置讨论问题方面,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预见性,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和消化学习内容方面有所成绩。只有采用适应于学生自己的案例教学法方式,才会带动学生一起进步,可见,好的合作时机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正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行,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案例为载体所展开的教学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并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试就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2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行,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案例为载体所展开的教学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地理课堂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地理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地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3]。

2.3 设立完整有序的合作规

教师要控制课堂秩序,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有序"的合作规则,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1)明确责任分工。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盲从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

2.4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随时调整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真正地去学习,才会给高中地理课堂增添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案例教学法的乐趣。学生在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课堂合作学习环境变化,要适当地让学生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才会让学生视野宽广,合作学习的内容更加创新。(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交际操作和语用知识探究、讨论和成果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地理语言能力都得到发挥[4]。

地理课程教案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地理;探索

为了让教育能够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我国实行了新课改,在新课改进行的过程中,老师越来越重视案例教学。地理是和我们的生活有着直接联系的一门科目,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会直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全面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将案例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一些主要特点

案例教学指的是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需要进行教学案例的设置,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更好地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1.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

案例教学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个性,在进行案例设置的时候也应该将一些比较热点的问题设置进去,比如说,在讲到地震的时候,可以根据我国最近的几次地震进行案例的设置,由于这些地震都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的集中,理解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

2.重视实践

在进行地理案例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重视实践的作用,做好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讨论和总结。这样学生在进行知识掌握的时候才会更加的牢固,印象也会更加的深刻。

3.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案例教学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与此同时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一般情况下,地理案例教学的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的,通过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生活,提高自身生活问题解决的能力,这对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地理课堂中,将案例教学运用进去的目的

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老师使用案例最主要的目的是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真正激发出来,让学生通过案例来找到地理学习的一些规律,所以老师在进行案例设置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内容,这样学生掌握规律会更加的容易。并且地理教学中所运用的案例都是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关系的,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地理问题,所以,老师在进行案例设计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并且还应该保证案例的通俗易懂,真正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高中教学中,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进行案例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老师在进行案例选择的时候若是不到位,那么案例教学的效果便很难达到。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真正地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否则很容易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好案例的设置和案例教学。

在进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充分地利用自己能够掌握的资源进行案例的设置,在教学的时候将学生的兴趣真正地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有保证。

参考文献:

[1]罗辉,何娟.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探索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地理课程教案篇5

在江西实施新课程有三年多了。笔者一年多来将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分成注重案例研究教学的实验班和采用正常教学的对比班。在实验班别注重将案例研究增加于教学过程中,从分析某一典型的地理现象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地理事物的时空演化规律,由感性到理性,促使地理原理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案例研究教学的实施过程可归纳为图(一)。结果显示,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案例研究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角度的整体性

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社会,即来源于某区域的典型事实。学生要分析地理案例,势必要求学生能在脑海中迅速给该区域定位、再从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各要素入手分析,并理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并全面、多角度地提取有用信息客观地评价案例、剖析案例、引申和扩展,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如在教学(必修二)第一章的第二节人口迁移的内容时,笔者在实验班增加案例研究《德国移民》。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德国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再从气候、资源、经济、交通、市场等因素入手,剖析近些年来德国移民的构成,移民的热点城市和德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为什么有的国家移民多,为什么向这些城市移民和德国人口年龄结构所带来的问题等。然后,要求学生比较我国东南沿海、大中城市和德国移民条件的异同,这时学生就能将德国移民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向东南沿海、大中城市移民的能力。在学习案例研究“上海的‘热岛’效应”时,引导学生思考上海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再从气候、地形、植被、人口、工业、建筑等因素入手剖析,上海的“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和解决办法。再要求学生对比分析赣州市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从上述因素分析赣州市有没有热岛效应,带来了什么危害,应该如何解决?在学习案例研究“徽州文化”时引导学生对比赣州的“客家文化”,它们的形成、历史、范围、各自的特点:如戏剧、建筑、地方菜、方言等,并让学生课前分组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进行成果交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感受成功。

案例研究教学使学生能全面、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可以不断扩展。

二、案例研究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性

案例研究教学实施一年多来,笔者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学习质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发现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之间的差别变大。

1.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技巧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对21位同学进行跟踪调查,对他们在综合题中的作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实施案例研究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解题切入点、解题思路的清晰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得分率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

2.增强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3.学会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和迁移知识。案例研究教学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而且还渗透到课外活动中,特别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近一年多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实施案例研究教学的学生能选取身边的案例作为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层次分明的分析撰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如陈晓敏同学撰写的《赣州城区花卉业的现状及其前景》,李焱撰写的《赣州的城市化进程研究》,黄丽芳撰写的《章江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下面是陈晓敏同学撰写的《赣州城区花卉业的现状及其前景》一文的提纲:

一、课题提出

位于赣州市东南部的沙石镇,花卉种植业历史悠久,沙石花卉业是赣州的特色农业,其发展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然而,如何充分发挥传统花卉种植业优势?如何推进花卉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如何面对其他地区强劲的竞争?为探索上述问题,我们组成了“沙石花卉业的现状及其前景”课题组。

二、研究成果

(一)现状与特点

(1)以木本为主,品类齐全。

(2)以中高档次花木为主,全面发展。

(3)以玫瑰花为核心,从沙石镇向周边地区发展。

(4)从庭院式和副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发展。

(二)区位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花卉生长得天独厚。

(2)生产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3)交通便利。

(4)经济效益可观。

(三)制约因素

(1)扶持力度不够,种植用地缺乏总体规划。

(2)缺乏现代经营理念。

(3)信息通信差,市场开拓滞后。

(四)建议

(1)政府应加大扶持、管理力度。

(2)转变经营观念,适应形势发展。

(3)加强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积极开拓赣州市内外市场。

(4)外引内联,做强做大。

(5)依靠科技,打造自己的品牌。

从这些研究课题的选取、研究角度、研究过程来看,学生已经掌握了案例研究的方法,并能进行知识的迁移、触类旁通地通过案例去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案例研究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鼓励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使学生能对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努力创设轻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在实施案例研究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如在学习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前,笔者布置了一项课题作业: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出乎意料的是学生提交的作业五花八门,刘赣同学提交的是他个人的日记博客,李焱等几位同学提交的是他们在一家超市门口顾客购买商品的视频,谢忠开同学提交的是他自制的一天生活的ppt课件 ……

所以说,案例研究教学能赋予学生创造的灵感,给予学生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地理课程教案篇6

【关键词】地理新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56-02

与过去历次的课程改革相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力度要大得多,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把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从教学的角度看,最为广大地理教师关注的是:在课程改革中,首次把“过程与方法”单独列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领域来进行阐述。

1 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看“过程与方法”

要在教学活动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就必须要明确每一条课标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一般来说,课程标准行为目标陈述具有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标准”的结构基本由四个部分组成:前置限定、行为动词、主题内容、后置限定。

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行为条件”正确的分析与理解,是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前提,也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时候,一般可分三步进行:首先明确课程标准中对达成某一课标所规定的方法与手段;其次,结合所使用的教材,弄清教材中对该“行为条件”的具体呈现内容及方式;最后,结合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2 地理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主要途径

通过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分析和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具体的课程标准数量较多,但其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表述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运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原理和规律;2.通过“运用实例、典型案例、举例”,来分析地理原理和规律。

这两方面的表述,也就指出了教师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运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和案例教学。

2.1运用地理图表,开展课堂教学

地图是地理学科重要的语言和工具,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信息,提高其读图、析图和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一直所要求的。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多项课标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地理图表,以获得课标中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要达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对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图表(可以是教材提供的,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提供)有深刻的理解,明确其所包含的相关地理原理与规律;其次,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设计好相关的问题,理清层次,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处于有序的状态;最后,还应当注意帮助学生把在读图、析图过程中所涉及的原理和规律系统化。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停留在对水循环各环节进行机械记忆的层面上,而是始终围绕着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探讨,而且具备了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即学生对水循环的掌握,不再局限在教材所提供的示意图,而是能够在不同的图式中提取关于水循环的知识。

2.2案例教学

对案例的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也成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的几方面。

2.2.1案例的选取与重整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在不同版本教材中,都围绕着课标的要求所提供了相关的案例。但由于不同地区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必局限于某一版本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可以大胆运用其它版本教材的案例组织教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自行组织学生更熟悉的案例来进行教学。但无论是采用怎样的案例,其前提条件是该案例能够达成课标的要求。

2.2.2对案例所包涵的基本地理原理、规律的提取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案例是对某一事件的陈述,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其本质不在于对案例的具体细节的把握,而是要求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事实中提取有普遍性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解决新问题。

由于受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对教材死记硬背的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能够把握住案例教学这一基本要求,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单纯记忆案例”的情况,也就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

2.3地理实验一自然地理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

运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和案例教学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所要求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其中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地理实验就是应该引起教师重视的方法和手段。自然地理的内容由于涉及的事物多具有空间范围大或时间跨度大的特点,一般难以为人们所直接观察,因此对其基本原理与规律的教学,教师多是通过讲解或利用多媒体演示来进行,学生对此往往缺乏感性认识和主动的探究。在新课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下,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尝试通过开展地理实验来进行教学。

3 在学生学习评价中进行“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由于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因此如何评价学生案例学习的情况成为教师所面对的难题。根据课标的要求,对案例教学的考查不能停留在案例的本身,重点应落在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对其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迁移运用。通过实践,本人认为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案例,并采取模拟真实情景的方法展开考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当然,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的考查,并不局限于课堂上的纸笔考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布置学生真实性任务(如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实地调查等)来实现。但实施过程中,教师切不能单凭学生的最终成果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应把完成任务的过程分成不同阶段,实施分阶段的过程性评价,以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

4 “知识与技能”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是对学生地理能力、地理方法掌握程度的要求,但它的实现必须是建立在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基础上。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一提起“过程与方法”,不少老师就把它等同于课堂活动,认为只要课堂上多搞活动,就是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中,只注重学生活动的数量,而没有考虑活动的有效性,更是忽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往往是形成课堂热闹,但课后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了什么的局面,也就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和地理方法的掌握。

地理课程教案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国际贸易课程;传统教学法

1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及特征

提到案例教学法,教育界的人士马上会想到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之一——美国哈佛商学院,因为案例教学在哈佛大学,尤其是在哈佛商学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令世人所瞩目的成功。那么案例教学法的提出到底与哈佛大学有没有关系呢?笔者通过查询资料发现,“案例教学法”,英文为 Case-study teaching method,确实是来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这种教学方式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在哈佛商学院应用的,其后便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人士的热烈讨论。当时教授们给MBA专业的学生上课,但是却没有合适的教材供学生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授课教师为了获取上课所需的资料,便直接到企业的第一线采访企业经理人并记录他们的商务管理案例,然后仔细整理,最后把材料打印好分给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这种教学法不再是传统的那种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所有案例均来自于实际生活,激发了同学的兴趣,而在课堂上也是以讨论和互动式提问为主,使同学们在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中掌握了管理理念和相关知识。由于案例教学法授课效果极佳,后来这种教学法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在于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导向的作用,教学的主要内容便是案例本身。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课前认真准备好合适的案例,这些案例一定和教学目的有很强的联系,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分析,甚至是争论,最终达到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教育方式变革缓慢,课堂教学方式死板。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进了案例教学法,不过引进案例教学法后,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国际商务、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学科领域。

2 国际贸易类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类课程主要是研究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理论性比较强,是国际经济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愈发深化,中国的经济也已经溶入了世界,这已经是非常客观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教授国际贸易课程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贸易类课程包含了很深的经济学知识,很多学生对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觉得困难,而且内容枯燥,因此缺乏兴趣。可是如果把国际贸易类的相关知识与当前动态的世界贸易实际联系起来,就会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当前的事实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然后联系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些都为应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国际贸易提供了支持。

3 传统教学方式在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3.1 教学方式过于单调

中国的传统教学的方法是填鸭式的,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上课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手段单调呆板。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忽略,所以很多人都没有积极性参与课堂互动。由于缺乏学习热情,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沉闷,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由于国际贸易知识含有较多的经常学理论知识,以传统的教学手段讲授国际贸易类的课程,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对这类课程的厌烦情绪。因此,如果利用案例教学法灵活多变且紧密联系实际的优点,那么就能刺激学生对国际贸易类课程的兴趣,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单调乏味。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注重与实际结合,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当前世界经济动态的变化,培养他们分析国际经济的能力,使学生不再“读死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素养。

3.2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

国际贸易类的课程由于理论知识点较多,所以学习起来需要认真思考,因为这些知识点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而传统的教学手段把实践教学放在了次要地位,只是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造成了理论与现实的脱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枯燥地重复那些深奥的理论,反而不能让学生静下心来思索这些理论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及意义,所以最终导致了国际贸易课程的形而上学的授课及学习方式。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年少时期,对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却无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国际贸易课程的这些理论知识。相反,案例教学法却能抛却传统教学手段中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缺点,可以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今天的国际经济问题时掌握那些经典的经济理论知识。

3.3 课堂互动性差

由于教师在传统教学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中国学生基本上接受的就是“填鸭式”的知识,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国际贸易类的课程含有很多理论知识点,比如说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等传统贸易理论知识,还包括以不完全竞争为基础的新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总之,无论是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还是后来的新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学上都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国际贸易类课程是理论性太强了,而实践性却比较弱。当前教育界的思想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没有实务性的知识点或者该类的知识点过少,则无法“学以致用”,在就业时也比较麻烦。因此,当前学生的这种认识就为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难题,如果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必定会非常的反感,在课堂上没有兴趣与教师进行互动性的配合,有的学生甚至故意抵至这种教学方式,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阻碍。

4 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同,应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国际贸易类的课程,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1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选取当前生活中的案例讲授国际贸易类的经济学知识,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案例的铺垫,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在分析案例时会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角,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辅助点评和剖析,学生的视野将会更加开阔,对知识的思考也必然更加深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案例教学法由于具备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更重要的是因此增加了课堂上知识探讨的互动性,确保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2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国际贸易类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各种各样的案例,学生也可以列举身边与该课程有关的案例进行讨论。因此,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所选取的内容进行筛选,只留下对该问题有意义的信息。通过长期的训练,在对信息筛选、加工及运用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必将得到提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4.3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理解国际贸易课程中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要选取很多相关的案例,这些案例来自于实际,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必须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面对案例中的实际情况,学生要解决问题必须认真思考,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和应用,通过这些知识去分析老师课堂上布置的案例。国际贸易中牵涉到了很多的知识点,学生在是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会养成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的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5 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采用案例教学讲授国际贸易类的课程,教学效果当然会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是,如果在选择案例时不加思考,或者教师只选取了案例而再也不管其他的事,教学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利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国际贸易类课程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5.1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目标精选教学案例

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关键,如果教师没有认真选择案例,那么学生就可能不会很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中的相关理论知识点,也当然谈不上把理论知识进行很好地实际应用了。恰当的、适合的案例为教学目标中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很好的注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会轻松地学会理论知识;相反,差的案例则容易使学生误解该理论知识,也就是说,对学生理解这些理念知识造成了误导。由于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选择案例。

5.2教师必须有效地把案例展示给学生

有效地案例展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认真选取了教学案例之后,下一步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案例展示给学生,也就是说,如何让学生对这个案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知识点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把案例展示给学生,还是在讲授理论知识点之后再把案例展示给学生。尽管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起着辅助作用,但教师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在展示案例时,教师要把握好这两个作用,第一是导演的作用,要组织好学生,同时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评,要让学生的讨论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方向前进;第二是媒介的作用,教师在案例和学生之间进行联系,让学生大胆思考和发言,拓展学生的视野。

5.3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认真地点评

对于每个案例的分析,学生由于知识存量不够,可能不会恰当应用新的知识分析老师布置的案例。正是由于缺乏对这些新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分析问题时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必须客观全面地对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点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教师的点评应该在学生对案例充分讨论之后。教师的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升华,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进行案例点评时,教师要掌握好两个原则,第一是必须坚持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案例点评时切忌喧宾夺主,不能只顾陈述自己的看法而忽略了学生讨论的质量,也就是说,必须结合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第二是坚持教学目标原则,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好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因此案例分析应在教学目标的范围内进行,而不是从任意角度分析问题,否则,就失去案例教学的意义了。

参考文献:

[1]郝双魁.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6(6).

[2]郭峰.案例教学法小议[J].校园心理,2011(9).

地理课程教案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52

1 引言

当前,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类课程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高职,2009)》中,其二级指标“教学方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居于首位。

高职类课程在推进案例教学法过程中,案例的来源、质量和数量成了难题。一方面,编写一个高质量的案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需要丰富的案例。仅靠教师一人搜集、整理、积累教学所需要的案例存在很大的困难。

全面而深入地推进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的、有组织和系统化的教学案例库。

为了使案例库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我们将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作为研究与实践对象。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它不仅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也被许多有程序设计技能要求的其它专业所选开。

综合所述,基于案例教学法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被提出。

本课题以“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为研究目标,在案例教学法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程序设计类教学案例的结构及要素,程序设计类教学案例选编的原则、组织方法,并设计出一种适于教师和学生利用的教学案例库系统,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丰富案例,完善案例库。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 计算机类案例库建设研究还需进一步完善

在案例库建设研究中,医卫类、管理类课程案例库研究相对成熟,而计算机类案例库建设不少,但关于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偏少,能够有意识地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案例库几乎没有。[1][2][3]

第一,关于案例的来源认定大体是一致的。认定案例的来源有自编、教材或网站、课程应用行业等。

第二,对案例的特征还存在不一致的方法,但一般认为案例应具备典型性、目的性。

第三,案例库建设基本流程已明确。徐拥军、宋扬撰文指出,案例库建设流程包括总体规划、收集素材、撰写案例、维护开发和总结反馈等五个阶段。

第四,针对计算机类课程案例库研究少,而且也不够深入。寇从芝对.NET课程案例库建设作了研究。她对案例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但她没有研究上述各类案例的结构和形式,更未提及如何组织案例成案例库。

第五,在这些案例库的建设中,缺乏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2.2 纵观“C#程序设计”各级精品课程,缺乏有规模的案例库及应用研究[4]

由宋国明副教授领衔的省级C#精品课程则使用了四个大型实训项目代替案例库,这些项目综合性很强,适于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综合应用训练,但缺乏针对每个知识技能单元用于教学或学习的案例。其余省市院级的精品课程与此相类似,所不同的是有的提供了详尽不一的实验指导书。由梁曦教授领衔的部级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在其课程学习网站中,提供了较丰富的与案例相关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由知识技能点实例、单元实训、项目实战组成。但是,这些案例资源散落在课程申报网站和课程学习网中,没有系统化地组成案例库,在案例数目上也还是不够丰富,课程团队也没有关于案例资源建设的研究。

总之,在各级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大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教学资源中多采用几个项目作为综合性案例,而用于解决知识技能单元的案例较少,有意识地建立案例库的还没有,案例库建设研究更为滞后。

2.3 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已日益重视,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5年,上海金融大学杜鹃、陈玲、徐爱荣老师专门撰文《在案例教学法中要重视案例库建设》,提出了要推广案例教学除了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外,更要重视案例库的建设的观点。[5]

2006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模财经分院黄春雷则提出了“学习案例的多与少、优与劣,是决定一门课程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所以围绕课程以及相关任务要求,建设一个能够长期使用的、资源共享的学习案例库是一项紧迫的工作”,指出了建设高质量案例库的重要性紧迫性。

2009年,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潇、张贝克、马昕等人则针对化工安全问题,设计开发了应用于化工事故推理的案例库系统。该案例库系统中的案例库的系统结构、案例的表达方式、案例库系统检索系统值得借鉴。[6]

在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案例教学法列在了首位;二级指标“教材及相关资料”,就明确要求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建立案例库,但是强调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及案例相关资源完备的必要性。[7]

要提高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库的利用效果,就要优化教学资源库中案例学习库。案例库必须要保持有机的联系,体现教学规律。

3 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

3.1 以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为中心,研究其建设方法,全面、深入推广案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它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建构,有助于隐性知识的共享,有助于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案例库的建立,按照认知规律,以科学的方式来精选案例,以系统的方法组织案例,避免了案例的零散、无序状态,使课程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成功建设教学案例库,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助于全面推进案例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案例库进行教学,是一种科学系统化的案例法教学行为,带来了整个课程的革新。

建设好案例库,为课程资源共享库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3.2 研究价值

对案例库的建设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案例结构要素,制订采编、组织原则,可以提高案例及案例库的质量。

设计并创建教学案例库系统,可以方便案例的使用,提高案例利用率。

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组织方法等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其他课程案例库的建设。

4 课题理论依据

关于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8]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由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而案例教学法正是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案例“情境”中,在老师的辅助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资料搜集、分析验证等“协作”学习,通过平等的“会话”和讨论,根据自身经验建构出有关知识的意义。因此,案例教学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案例教学法存在的理论基础。

案例库系统的建设则对“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等建构主义学习要素进行了系统化,使其具有了系统性、层次性、多样性、关联性,学习者可以多层次、多方位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并进而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案例库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空间,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层次以及设定目标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构成了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的另一个理论依据。

5 课题研究内容及案例库系统构想

课题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研究基于乐学教学思想指导的案例的结构及组成要素。

第二,研究案例的选编与组织原则。

第三,研究案例库系统的实现与应用方法。即如何将已经选编并组织有序的、大量的案例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使之检索快捷,学习和使用方便。考虑采用基于Visual Studio Web开发技术,创建案例库系统。

经过对案例库建设现状研究,也为了充分发挥案例库系统的作用,满足案例库教学使用的便利,本案例库系统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乐学教学思想指导,所选案例力求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案例库系统,简洁明了,安装使用方便。案例库系统拟以Web应用系统软件提供给师生,简洁明了,容易上手,而且可以脱离互联网络环境使用。

第三,突出高职教育“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理论知识教学为辅”、“理论知识够用”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案例库系统中,案例是为操作技能单元服务,知识点是为解决案例问题而设。

建设具有以上特色的教学案例库系统,是案例库建设的创新。

6 研究思路、方法、实施步骤等

6.1 研究思路

从调查出发,即调查师生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现状,收集现有的案例资源,依托原有的本课程课件开发基础,分析成熟案例的结构和特征,开发案例模板,组织编写案例,根据教学规律组织案例,进而完成案例库的建设。

6.2 研究方法

课题主要采用个案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三种研究方法。

个案法: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个案,总结出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的规律与方法。

网站系统设计法:采用基于WEB的网站构建技术和开发流程,完成案例库系统开发。

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借鉴已有的案例库的建设方法,用于指导本课题案例库的建设。

调查法:调查教师和学生对案例及案例实施方法的要求。

实验法:将案例库用于真实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然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丰富。

6.3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文献资料,剖析现有成熟案例的基础上,明确案例的结构和要素,编写本课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案例模板。

第二阶段: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探索案例选取及编写的方法,并完成一定数量的案例。

第三阶段:将案例用于真实的教学环境检验,积极获获取师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和完善案例,完成案例库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邵谨荣.高职院校教学案例库的创建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寇从芝.基于案例教学模式的.NET案例库建设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5).

[3]周梅妮,张振威.高校案例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

[4]国家精品课程网. http://course. [DB/OL].

[5]杜鹃,陈玲,徐爱荣.在案例教学法中要重视案例库建设[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3).

[6]李潇,张贝克,马昕.应用于化工事故推理的案例库系统[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9,(2).

[7]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Z].2010.

[8]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刘柱鸿(1972-),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从事计算机职业教育工作,研究方向为课程建设与教育技术,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湖南长沙 410151

周文君(1983-),女,湖南永州人,讲师,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湖南长沙 410151

上一篇:金融风险与监管范文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技术定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