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范文

时间:2023-11-02 15:01:32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篇1

关键词:定向免费医学生 人文素质 教学创新

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如何把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高度结合的科学体系,尤其是在人文精神日益凸显的时代,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出的应是既有医学知识也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文素质课教学是培养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阵地,只有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并不断创新人文素质课教学,才能培养和提高免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扎实、技能高超、素质全面的合格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1.创新教学理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

关于教学理念的观点有很多,从传统与现代的视角来看,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和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两种,

通过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种教学理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是以考试为指挥棒,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造成知识结构单一和“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通存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则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当今中国,尽和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在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根本转变。

2.创新教学过程,实现从单向传授向双边统一的根本转变

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有很多,从传统与现代的视角来看,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的单向传授和现代的双边统一两种观点。

单向传授是指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也都是书本中的现成知识,没有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

双边统一则注重师生的双面交流,它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启发学生如何理解、掌握、运用和创新知识,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把教学当作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开展学习、认识活动,以获得品德、智力及良好个性等诸方面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3.创新教学手段,实现从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向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主的根本转变

教学手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可以划分为传统和现代两大类。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表格、挂图、标本、模型等,具有历史悠久、形象直观、概括性强、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和经济实惠等特点。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的局限性,现代教学手段是以电教设备为主体的各种教学工具,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类。现代教学手段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多功能化。如电化教学手段具有记录、储存、控制、传输和再现等功能,还可以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进行信息的加工编辑。二是形声性。现代教育手段主要是用图象和声音表现教学内容,可使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声情并茂地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传统教学手段更形象生动、逼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先进性。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教学软件可以多次复制,反复使用,长期保存,具有大容量、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等先进性。现代教学手段的上述特点,使它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对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对比分析可知,二者既各具特色,又各有所长,但从总体来看,现代教学手段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符合教学规律,更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技能训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为培养定向免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应创新人文素质课的教学手段,实现从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向以现代教学手段为主的根本转变,既保持和发扬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又要大力推广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并使之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是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如何把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值得指出的是,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本文仅从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素质课教学的视角,对向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能够引起抛砖引玉的效应。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项目编号03-114-137)资助。

参考文献:

[1]曾昭轰,卢晓中,舒邦华,等.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年.

[2]孙英梅,姚凤海,马丽娟,等.医学学科的人文向度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4期.

[3]陈培刚.关于医学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年01期.

[4]孙英梅,岩磊,张,等.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J].卫生软科学,2002年04期.

[5]刘震雄,孙盈盈,黄裕新,等.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5年05期.

[6]李雁.医学院校人文社科教育的现状及比较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作者简介:

谭宗梅(1962-),男,赣南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张小健(1976-),女,赣南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篇2

【关键词】体育 教学 实施 素质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出于规避单纯科技教育、过分狭隘的专业教育等弊端,教育界也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指导思想,这已为大家所认同,并在付诸实施。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的和任务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以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发展为核心,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以形成和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规律的综合素质。因而它旨在使每个人都形成相对完善的整体素质的教育。这里所说的素质,就是组成人的基本品质结构的思想道德、知识、身体和心理品质等因素。从素质教育的内涵不难看出,它具有其本身的鲜明特点。首先它的主体性。第二是基础性。第三是它的全面性。第四是它的成功性。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就必须充分理解这些特点,并把他们融合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加以发展,使之内化成学生的品质结构。

三、致力体现中学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通过体育理论和保健知识的传授,能够使学生了解体育的意义和作用,懂得体育保健的基本原理,明确体育保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为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打好基础,使其它素质的发展成为可能。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科学性的揭示,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学手段和锻炼方法的内涵的理解,能够使自己在锻炼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更具有个性特点,并为创造性地运用体育知识,使体育进一步发扬光大创造条件。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等方面,也具有其独特的功能。所有这些,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四、中学体育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方向。学校体育必须充分发挥其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特长等功能,充分发挥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等特征。这实际上是对学校体育本质的揭示,也是对中学体育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当然,在学校体育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体育教学中,就更应该始终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并把它落实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管理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学生全面素质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更新体育教学观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以个人素质的相对完善和全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为目标的,它要求尽可能使学生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以实现良好素质的养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基础,在实现体育多功能目标的基础上,侧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高层次的需要,提倡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促进他们体育素养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因人而异地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开发个人的潜能,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使中学体育教学成为终身体育教育的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环节。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负有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两个主要任务,体育教学如此。智能化就是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范型化就是指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精选,能起示范作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正确方法,吸取知识、获取经验,使之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转化与重新组合成产生新的方法和手段,以获得终身学习和科学锻炼的能力。因此,既要采用“快乐体育”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也要运用“磨难体育”手段,使他们的意志和品质得到锻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六、问题讨论

(1)作为一种教育指导思想、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体育教学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构建起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锻炼能力,形成终身锻炼习惯,发展智能,陶冶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全面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2)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观。在教学中,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引导和满足他们对体育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对体育产生积极和稳定的动机,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和体育方法论的启迪,增长体育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方法,提高体育能力,使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篇3

关键词 科技馆 青少年 科学素质 培训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它既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艰巨工程,也是关系全面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一个重大课题,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根本区别。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能起到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科技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素养培训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社会教育所不可或缺的。当前科技馆开展科学素养培训应从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人手,始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改进,进而为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努力。

1 转变传统观念,面向全体公众,全面提高公众素质

当今世界正处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竞争日趋激烈,它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门类多、数量大、质量高、综合能力强,这绝非是培养单一的考试人才的“应试教育”才能满足的,对从事科学素养培训的人员来说,更要树立全新的思维、全新的观念去指导教学实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我们的社会需要科学家、艺术家,但也需要大量普通技术员,普通劳动者。其次,要树立正确的素质观,在我们这样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仅靠以培养少数人为目的的“精英教育”或“神童教育”是无法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只有推进旨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才能使13亿的人口包袱变成13亿人才的优势,也才能在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与综合国力竞争中以足够的人才优势稳操胜券。最后,要树立正确的全面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相信布鲁姆先生讲的“95%以上的学生都是可以成才的”。在科学素养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每一个学生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对尖子生侧重点拨,鼓励超前自学,对中等生落实双基,对后进生关心鼓励、树立信心,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以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

2 改革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科技馆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育是主渠道。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优化科学素养课堂教学,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要让有潜能的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又要避免学生学习不适于他们水平的知识。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每种教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发现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规律,获得原理。其优点是有利于形成内部动力和迁移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其缺点是忽视了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事事都要亲自去发现,况且有些知识不可能亲自去发现,同时也容易忽视学生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及时了解教学方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确其效能,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各种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综合电教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等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去运动、去接触社会、去接触大自然、去扩大知识面,去发挥他们的特长。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增强参与意识;掌握学生思维活动规律,提倡质疑求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科学素养问题的能力,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会学”而非“学会”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3 结合科技馆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从年龄结构来看,青少年学生对各类的信息接收呈开放状态,他们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成年人相比,既不成熟,也不稳定。在课堂中的学习主要靠听和讲,因此,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单靠课堂是不够的。

科技馆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展品及现代化的教育设备,采取提示型、探究型、自主型的教育方式,强化青少年互动行为以及教育者和青少年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热情,促进青少年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首先,科学素养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素质培养。因此,科学素养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科学素养实验教学重点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在每一步骤,每一个环节上都严格要求学生,逐步训练学生自己观察问题,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科学实践,独立解决问题,加强科学素养。实践素质教学,要让学生多参与实验,如书中有些演示实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通过科学素养实验来验证或试探某些科学素养结论,还可以鼓励学生改进教材中的分组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或设计进行实验。

其次,科学素养的培训具有长期性特征,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概念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教学过程容易显得呆板、枯燥。所以优化科学素养概念、规律的教学是素质教育在科学素养教学中得以实施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学中要注意不能简单地从科学素养概念、规律人手来讲授,可以从科学素养实验、科学素养小故事、科学素养的实际应用等出发,再逐步过渡到科学素养概念、规律的提出和应用,从而使公众在接受新知识时理解得更加深刻。只有将科学素养知识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才能激发不同层次公众的学习兴趣,并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使公众真正掌握科学素养知识,提高公众的素质。在掌握好原理及概念的基础;上,应使公众树立知识是发展的、进化的、有实践意义的观点,懂得任何科学规律都有联系实际的广阔天地,如讲授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时,可以联系天体的运动,卫星的发射和运动,又如讲惯性这一知识时,可联系现实生活中活鲜鲜的例子一车急刹时,人会向前倾;地球上的人往上跳,仍会落回原点等。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篇4

【关键词】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关系

党的十要求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其内涵会更趋丰富,影响也会进一步凸显,而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也会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而越来越大。那么,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到底如何呢?我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实践者,多年来都在探讨这个问题,今天将自己的拙见谈出来,以求方家指教。

一、艺术与素质密不可分

艺术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瑰丽的珍珠,人类文明因艺术的出现、存在和发展而熠熠生辉,光芒万丈。如果没有了艺术,人类文明也就黯然失色,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美丽的光环,更不会多姿多彩。而素质又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适应社会发展和处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艺术水平也是人类基本素质的具体表现之一,而且是促进素质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艺术是素质的重要之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所以艺术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是结伴而行的,没有艺术的发展,人类的素质就不会快速提高,社会的进步也会因此受阻。

二、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教育构架,它是直接冲着应试教育而艰辛成长起来的,素质教育虽然也考试,但它并不是把考试作为衡量教育优劣的唯一手段。它重在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如何去创新思维,如何开发自己的创造性;而应试教育则重在考试分数,它往往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优劣,衡量学校的教育水平,甚至作为对教师和学校进行考核的唯一尺度,从而使真正体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诸多因素都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这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以数字论英雄的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的初衷和最终目的是格格不入的。在教育实际中,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它通过挖掘和开发学生的艺术能力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这其中虽然也少不了教师和家长的种种干预,但是毕竟其重要的成果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而凝结成的,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大大开发。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切实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的重要条件,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学校和教师绝不能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更不能认为它仅仅只是组织学生写写、画画、唱唱、跳跳而已,不是真正的学习。我们必须明确,艺术教育是真正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和联想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等,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的提高,也有益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艺术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失去了它应有的光泽,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社会主义大繁荣的时代需求,艺术教育获得了新生。而作为中小学教育,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把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对待。这既能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师生艺术水平和学校的文化品位,又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发挥应有作用,更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有效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我们要从幼儿教育抓起,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与爱好;在中小学阶段,我们更要改变音体美等学科的“薄弱学科”的地位,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既要配置专业教师承担这些课程的教育教学任务,又要真正将相关的艺术学科全面纳入教学内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考核和检测,使它们同其他学科一样共同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另外,更要创新管理机制,鼓励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在学校同其他教师一样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积极的贡献。作为管理部门也要给予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以应有的照顾,使他们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能够集中精力,深入钻研,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发艺术潜力,培养艺术特长,真正为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奉献智慧和力量。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考试评价;融合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形成了两种片面的观点:

一是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搞素质教育就应否定应试教育。

二是口头上大喊素质教育而实际上却大搞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喊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

那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吗?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智力已不再是能力的同义词,现实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程度的提高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人不仅要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具备与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持续性的学习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等素质。简言之,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这种情况下应试能力也就呼之欲出。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应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目的

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试,而是旨在通过素质教育纠正那种把考试作为目的的错误教育思想,把考试地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注重要把作为具体方法的考试和作为指导思想的“应试教育”区别开来;其次,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是否定个体的差异,恰恰相反,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能否顺利完成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关系到面向21世纪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历史、现实和未来对教育提出根本要求。然而,俗话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一项百年大计,应该看到,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有一个长期的思想准备和探索过程。

素质教育既是知识教育,也是能力教育。在教育的各项任务中,由于掌握知识的情况是最容易进行准确测量的,所以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往往是以知识,甚至是有限的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考评的标准。这也是传统教学以教材为纽带,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重要原因。在目前升学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没有知识的武装,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而检验知识掌握的情况,就要由考试来体现。

二、应试能力的本质。

1.淡化甚至取消考试论

人们之所以对考试持否定观点,是考试制度本身有缺陷或弊端,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是人们普遍认为比较公平的测量手段,它对教育活动和其他某些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我们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考试,可以认识到它对能力的培养既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又能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教师乃至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当中,学生单纯地追求升学,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社会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学校的好坏,这样一系列错误的认识,助长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错误的教育倾向。从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来看,“应试教育”在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

一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对少数人服务。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

二是“应试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它所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为了考试而学,是根本违背人才培养的规律的。由于中考、高考对中小学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按这个导向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重视共性、统一,漠视个性,从而制约了能力的培养,导致了整个基础教育都严重的存在应试化的倾向,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学校追求升学率,过分夸大考试的作用,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评价教师和学校的惟一标准,这就是应试教育弊端的写照。因此,素质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2.继续沿用考试论

是不是考试有不好的方面就取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考试的目的是什么,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考试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一个考核手段,是现阶段较好的公平的方法。从考试的功能看,考试始终有测量、考察、检验、甄别、评价人的意义,而且由于其具有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特点,所以它长期以来都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选拔人才机制,它那坚持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竞争精神是有着深远意义的。只要有能力,就可以脱颖而出,这正是教育的平等性的重要体现和保证。取消和淡化考试,固然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但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测量呢?只通过能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考试选拔其中的优秀者,在学历教育中,考试能起督促、诊断、改进和测量教学的作用,所以考试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强化考试的积极作用,消除或减弱考试的消极作用。西方哲人曾说过:存在即合理。那么在求学时期,迎接考试的挑战,培养一些应考的能力及心理素质,又何乐而不为呢?

推行素质教育就是对考试的内容、方法、以及考试的结果评价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只有正确地、科学地实施考试,就完全可以引导素质教育走向既定的目标。同时,可以有效的激发和维持学生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正确的考试,可以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应试能力和素质,提高青少年走向社会后的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实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是矛盾对立的两面,只要在两者中找到平衡点,建立一套反映学生素质的客观衡量体系用于教育,那么现实中就不会出现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的情况,也许反而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澄.从我国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当前的教育改革.《商情》,2010年第8期

[2]张洪忠.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期

[3]杨斌.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期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篇6

关键词:工程造价; 高职; 职业能力; 人才培养

Abstract: The project cost staff as important economic rol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put forward new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model from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staff and student’s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economic reform construction on the project cost professionals.Key words: project cost;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1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兴起,工程造价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工程造价等工作,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在建筑工程领域,对造价人员的需求具体表现在: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需要;②工程造价队伍素质提高的需要;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工程计价模式和国际接轨的需要。但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建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教育应采取何种方式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2 人才培养模式

2.1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2.1.1明确提出整体优化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一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二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三是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四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原则;六是提供足够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

2.2注意个性培养,构建多样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增强培养的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促进不同学科专业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复合型人才。

2.2.1实施“2+1”培养模式。

因材施教,培养拔尖人才,进行“2+1”培养模式。第一年主要是进行基础课程方面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的数理基础和外语、计算机等能力的培养,第二年按入学时的专业能组成一个班的继续进行专业课程方面的学习。力求实现在打好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进一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一个明显改善和提高;第三年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校外顶岗实习的全面推行,尽快与社会接轨。

2.2.2素质拓展培养模式

实行素质拓展学分和科技创新学分,把素质拓展形成规定写入文件,把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科技创新学分列入人才培养计划。

2.3 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3.1 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注意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更新、整合、优化和重组。主要从单门课程的内容更新,系列课程和课程系列的优化、重组,若干相关课程的整合、集成三个层面上展开。

一是更新教学内容。主要是删繁减旧,充实新的理论和高新技术,调整内容重点,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如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计量计价,要与广东省最新定额规范相结合。

二是重组和整合课程。立足于相关课程的融合,把原有的几门课程重新组合成一门新课,避免了内容的重复,提升了课程的层次和水平,也减少了授课时数。

2.3.2 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坚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广大教师结合课题研究,进行互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3.3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2.3.3.1顶层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构建并不断完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呼应又相对独立,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基础、综合与设计结合,模拟与面向企业实际结合、实习与实训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3.3.2十分重视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

一是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保证了实验教学对实验室面积和实验仪器设备的需要,二是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组建各学院实验中心,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考核办法,开设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门数逐年增加。

2.3.3.3不断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一是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巩固和发展。

2.3.4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课内外各个环节上,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夯实素质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巩固素质养成;以开展科技文化活动为手段,促进素质外现为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4.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夯实综合素质基础

坚持以课堂教学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发挥教师育人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学生素质基础教育。一是,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设置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基础课,并落实到人才培养计划中,使科学教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身心教育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广大教师结合课程内容的教学,促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互相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人格和性格。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形成。

2.3.4.2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巩固素质养成

一是拓展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积极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二是以专业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为手段,巩固学生业务素质,培养学生业务能力。

2.3.4.3以科技文化活动为手段,促使素质外现为能力

建立相应组织组织机构,成立各种技能型型社团。通过科技文化节、广联达大赛、招投标大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素质外观能力。

2.4推进学习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加强学生学习改革作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把握学生学习规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广大教师结合自己承担的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小结

总之,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育模式上,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教材的选取和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复合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匙静,房荣敏,尉胜伟.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06):149-151.

[2]李文利.浅谈高职专业课程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06(07):52-53.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篇7

几年来,根据当今社会、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先进性,提高学生素质,我感觉应从“求深、求实、求精”三方面,务实多媒体应用。

、一、求深――深入学习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认识,深入训练,提高教师班班通使用操作能力。

大家知道,理论是实践的升华,反过来又指导着实践,掌握系统的多媒体教学的教育理论,无疑会提高教师对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认识,指导教师对多媒体的正确运用,而且相当必要。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看法是它作为一种教学法的媒体,有着现代化的先进性,是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手段,却不过细理解其内涵、特点、作用与功效,认为多媒体的使用是累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容易,花费精力,多媒体教学只是公开课教学不得不采用的一种手段,对多媒体教学最起码的认识也荡然无存于头脑之中。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工作,必须强求力度,通过深入学习达到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理性认识的提高,使教师充分而深刻地意识到:

1、1、时代多媒体的新内涵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活动;

2、2、多媒体教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包含理论、技术、应用、方法目的等要素;

3、3、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育手段的综合性和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综合性;

4、4、多媒体教育对于增进教育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全方位发展学生视听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意义非常重大。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多媒体教学操作训练,好让教师在训练中懂得最基本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了解实物展台的结构与原理,学习和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多媒体教学恰如其分地应用于教学实际,并能充分依靠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指导设计与使用等。

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学习,加强训练,才能使教师在时展的新形势下,不断加深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理论认识,不断提高多媒体的操作能力,不断增进教师对进步教学手段的应用素质,不断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提高,使多媒体教学务实有效。

、二、求实――挖掘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有机、务实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单纯更多地使用多媒体,标新立异,拘泥于形式,使电化教学产生了随意性、盲目性,达不到重点、难点的突破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极大限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充分而且有目的性的设计、运用,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或增强感染力,或提供形象直观材料,或揭示重、难点,或进行思想教育,或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等作用。

如初一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在讲到《战国七雄》一课时,先用多媒体课件把战国七雄形势图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首先了解七雄是指哪七个国家?其次是它们大致方位如何?然后根据这些向学生提出问题:最终哪些国家很强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激起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记忆的感性材料。

学习不同时期的文化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教材涉及到的文化部分分门别类列成表格,让学生添表格分类记忆,进而也揭示出了重点和难点,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记忆。

学习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讲到九.一八事变时,用录音机播放歌曲《在松花江上》,让学生了解我们家乡饱受日寇践踏的情形,加深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也唤起了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热情。

在讲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用多媒体课件给出冯玉祥、左权、吉鸿昌、张学良等人的肖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给出白求恩冒着敌人的炮火为受伤战士做手术的图片,史沫特莱、斯诺等人的肖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等。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仅应注重其实效性,还应强化其实效性,达到效果最优。为此在运用电教手段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实施的目的性,周密设计安排,充分运用多媒体既是最佳选择,又是最好组合。同时要突出其科学性、准确性、思想性,更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应该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达到视听与思考结合。通过教师的操作引导,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深刻理解掌握知识。

总之,教师在实施多媒体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运用原则:

1、1、明确目的,讲求实效;

2、2、选择与组合最优化;

3、3、思想性、科学性相结合;

4、4、视听与思考相结合;

5、5、教师双边活动及时反馈。

只有从最基本的内容、目的着眼,把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原则,才能使多媒体教学向着精深高效发展。

、三、求精――提高设计技能、应用技能,使多媒体教学更具艺术性,更精深、更高效。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过简、过单,材料制作粗糙,是现在存在的普遍现象。设计不精细,制作不精良,操作不准确,不仅会冲斥多媒体教学效果,而且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从设计、制作到使用,要求精、求细,而且要达到准确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整统一。

就课件制作而言,首先制作一定要规范。精细的制作,比随意地摆在幻灯上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严谨的态度与作风;其次制作要新颖。教师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应用美丽的文字、图画,会给给学生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会促进审美观的发展,寥寥草草的文字、图片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冲斥教学效果;再次,材料制作要新。制作要注意色彩的运用,动静的结合,使多媒体以新颖的色调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趣味性、艺术性,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收效超出了一般。

由此可见,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材料的选择,课件的制作上,只有求精、求细、力求艺术性,才会增进其运用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的普及,多媒体课件应用日益提高,求深、求实、求精已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最起码的要求。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篇8

[关键词]教育学;体育教育;应用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在促进整个教学水平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育作为目前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环节,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体育教学工作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代化的教育学理论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所以说,通过强化教育学在体育教育当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目前体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一、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体育教学模式变革

教学模式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以及理论的基础之上,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最大限度提升教学工作的水平。对体育教学来说,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学生、教师、教育技术以及教学内容,这四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工作。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当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分明显,教师采用的也多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而在现代教育学的应用之下,能够更好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对现代教学体育技术来说,它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工作当中的一种工具,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刺激点,学生能够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当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主动去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特别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更好地进行差异化教学工作,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教育学应用在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提升中的作用

对体育教学工作来说,不仅需要让学生进行基本体育常识以及体育技巧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发挥出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水平当中的作用,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采用的往往是说教式的方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思想教育,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在现代教育学理念的应用下,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比如,在教学工作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学生播放一些奥运健儿的优异表现视频,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运动员的实力,更好地提升其爱国精神。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下,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促进自身思想素质的提升,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体育教育工作来说,教育者必须要认识到其在整个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现代教育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促进其思想水平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上一篇:金融风险控制管理范文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