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范文

时间:2023-09-26 16:35:49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篇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暨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署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和2020年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刚才,大家实地参观了XX示范点,XX作了经验介绍,他们的做法各具特色,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

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推进基层党建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城乡社区治理和落实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为什么要加强城乡社区治理。

城乡社区是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场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只有社区治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才会更坚实,国家治理现代化才会实现。第一,做好城乡社区治理,是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这是首次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提出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基层政权建设、基层群众自治、乡村治理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央和

省也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等方面文件,明确了城乡社区治理时间表、路线图。第二,做好城乡社区治理,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如果乡村的治理能力、治理体系跟不上或者不适应,乡村振兴就没有可靠的社会支撑机制。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治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第三,做好城乡社区治理,事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优质的公共服务,是社区治理工作的重头,不能见物不见人”。当前,我市城乡社区治理要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更高水平的社区治理质量。第四,做好城乡社区治理,是X经济发展的需要。X是世界长寿市,更应重视城乡社区治理。如果我们的城乡社区治理不好,环境问题、公共服务问题、治安问题频发,在发展中我们如何与别人比环境、比特色?这会影响

X的形象,别人对世界长寿市就有疑虑,XX品牌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X打造省融入X区先行区的东融发展战略,影响X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年初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社区做了大量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成为了疫情防控一线的人员,走访入户、登记看守等等一系列的工作中,社区组织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用不可替代。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的疫情防控经验,除了社会制度的优势外,为什么不能被其它国家模仿复制的原因之一。

(二)为什么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抓基层、打基础应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城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轴心作用,把各类管理服务资源有效统筹起来,积极回应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有效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对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组部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连续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开展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城乡基层治理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向基层延伸、在一线落地,对巩固提升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创新基层治理机制、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当前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在城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方面深化改革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们既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在基层社区、农村都成立了党的基层组织,让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够传达到最基层,让集中统一的国家体系同整个社会连为一体;又高度重视居民自治,依靠村委会、居委会和覆盖广泛的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共同解决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的问题,让社会有活力,让老百姓有自治能力。特别是重点镇改革、乡镇“四所合一”改革、农村社区建设、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双述双评”等工作走在全区前列。还建成了一批有影响力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品牌城乡社区。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与人民群众新期待、与社区治理现代化新要求相比,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一定的差距。如,在城乡治理方面,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区规划建设滞后,服务功能欠缺,社区服务精细化、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缓慢,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服务还不充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主动性还不足,社区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等。再比如,在城市基层党建方面,整体谋划不够,资源和力量整合不充分,社区服务场所建设落后,服务功能不健全,各领域党建与城市基层党建的关系没有厘清,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等等。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做好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和落实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持续用力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努力完成基层党建各项重点任务,走出一条符合

X实际的基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为推动X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突出党建引领,统筹推进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

(一)发挥好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基层政府主导作用。

只有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基层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才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乡社区得到贯彻落实,才能把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党的核心作用和优势尤其体现在它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区中的居民会有各种各样的利益分歧,只有最大多数人最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才能够公平公正地处理社区事务。所以,维护公平公正也就成为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相对于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基层政府具有统一行动能力强、配置资源能力强、协调各方关系能力强、处理危机能力强的优势,因而应当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运用好基层创新这个重要法宝。

基层群众的创新最及时、最接地气、最能反映日常生活所需,也能随时随地接受实践检验,灵活地进行调整完善。比如,一些城市社区建立居民议事委员制度,有的农村社区在议事时请来村里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七老八贤”共同商议等,都是社区居民积极创新的生动体现。

(三)鼓励居民积极主动参与自治。

得到群众支持,再难的事也会变得很容易;没有群众支持,再容易的事也会变得很难。所有治理得好的社区都是有社会活力的,都得益于居民的积极参与。所以,应鼓励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自我管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提高居民群众的自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充分借助多方面社会力量的作用。

城乡社区治理不仅事关政府的事、社区居民的事,也是社会的事,很多问题可以依靠社会力量来解决。比如,引导驻社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既有利于解决资金问题,又有利于开展纠纷调解、健康养老、公益慈善、防灾减灾、文体娱乐、邻里互助、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

(五)既注重硬件提升又注重软件提升。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硬件提升,如完善社区硬件设施、优化社区环境等,又包括软件提升,如培育社区精神、开展社区公共文化活动等。虽然各城乡社区有差异,但每一个社区都有可以提升的空间。应通过社区提升,进一步营造社区良好文化氛围,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三、树立城市党建理念,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当前,城市愈发成为全社会集聚资源、承载人口的主体,城市基层党建也成为更好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强化基层战斗堡垒的重要工作。必须顺应当前城市发展城镇化、网络化、集聚化等突出特点,提供结构更优化、覆盖更全面、契合度更高的城市基层党建服务。

(一)树立“大党建共建”的理念,形成聚合态势提升城市基层党建质量。

按照“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要求,健全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工作体系,大力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街道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有效整合辖区内的条块力量,构建内外互动的大党建体系。党委要总揽全局、把控方向,研究解决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提思路、定政策、强指导。街道一级统筹抓好自身建设、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社区应整合公安、业委会、物业公司等部门党员骨干,联合专职社区党务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部署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加强阵地建设,有效放大基层堡垒的“战斗效果”。

(二)树立“大整合共治”的理念,凝聚城市党建合力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要大力推行区域化党建联盟,完善议事决策、联席会商等制度,定期研究商议辖区内涉及共同利益和居民群众期盼的实事大事,实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难事共解,推进区域协同共治。要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建立健全网格化服务中心,推进城市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隔离”,把党组织和党员、居民群众深度连接起来,组织起来,实现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服务深度融合。要大力推行“党建+智慧警务”模式,有效整合政法资源,助力城市平安建设。

(三)树立“大服务共享”的理念,链接城市党建资源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要推动资源向社区倾斜,将各部门支持政策和服务群众的资金、资源、项目捆绑打包下放社区,最大限度服务好居民群众。整合扶贫救助、劳动就业等力量向一线下沉,集中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整合学校、社会组织等各类社工义工队伍和在职党员志愿服务者队伍,广泛开展社工引领的社区自助、互助和志愿服务。按照不少于500平方米的要求,高标准、规范化推进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要探索推行“党建+寿城居家养老中心+大健康”模式,提升城市社区服务整体水平。

(四)树立“大作为共创”的理念,发挥城市党建优势助力创建“文明城市”。

结合创建省文明城市,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充分发挥

“党建+创城”的制度优势,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各类服务机构、驻辖区单位等社会力量和党员群众多元参与、同创共建新格局,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创建工作带来的新变化。要把党员教育与文明创建结合起来,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党员道德素质教育,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党风政风转变促进民风社风改变,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上台阶、见成效。

四、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提高城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做到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工作与其他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把城乡社区治理纳入当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压实责任,随机督查,强化落实。市委开展“书记问评”工作中,可适时安排这两项内容进行专题问评。

二是强化改革创新。

要把我们的工作与上级城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工作的政策相结合,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落实措施,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三是强化示范带动。

注重改革创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抓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试点。开展“XX党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树立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各项工作发展,推广一批基层党建示范标杆。

四是强化舆论宣传。

围绕打造“寿城党旗红”核心品牌,充分发挥媒体作用,统筹网上网下两条战线,大力宣传城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篇2

近年来,随着社会深刻变迁,社会关系日益复杂,新旧矛盾交织叠加,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挑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巩义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立足人民主体这一根本,把解决民生期盼点、关注点、难点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归属点,以开展“摘星夺旗创三宜”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一、靶向施策,突出解决社会治理难点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近年来巩义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集中力量办了一批好事,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推动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城乡发展差距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新形势下新问题不断出现。一是农业发展落后,农民收入过低。巩义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71亩,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业自然禀赋较差,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结构不优,农业综合效益、竞争力和带动力还不强,农民增收压力大;二是农村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村垃圾清运和污水处理不到位,脏乱差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与城镇相比差距明显。一部分村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村庄空心化、老龄化、空巢化问题突出。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不足。一些村庄建设没规划、没秩序、没特色,宅基地违规乱占、房屋乱建;三是一些村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号召力不强,甚至个别村还存在黑恶势力、宗派宗族势力干扰农村公共事务、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乡村秩序的基础受到了影响;四是在乡村社会治理方面,专防专治、联防联治的大工作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组织屡禁不止,各种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农村征地拆迁、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暴露出了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漏洞,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了方向。为此,市委、市政府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外出学习取经,在反复征求意见、多方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摘星夺旗创三宜”活动。通过开展“摘星夺旗创三宜”活动,凝聚强大合力,有效补齐农村这块短板,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在巩义变为现实。

二、统筹总体目标任务,科学设计细化方案

“摘星”,即鼓励引导全市争创“星级村”“星级社区”。农村领域主要围绕“党的建设星”、“ 产业兴旺星”、“ 乡风文明星”、“ 平安和谐星”、“ 乡村美丽星”五个方面。党的建设星:围绕“领导班子战斗力强、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健全、党员队伍作用发挥过硬、联系服务群众体系完善、政治生态良好”进行考核;产业兴旺星:围绕“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明确可行、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富民增收渠道多元化、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进行考核;乡风文明星:围绕“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功能齐全的文化阵地、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繁荣兴盛的农村文化”进行考核;平安和谐星:围绕“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安全预防处置机制、村级治理网格化管理机制”进行考核;乡村美丽星:围绕“村庄规划科学合理、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明显提升”进行考核。城市社区领域,主要围绕党建星、服务星、文明星、美丽星、和谐星五个方面。“夺旗”,即鼓励引导连续两年摘得“五星”的村,争创“红旗村”。“创三宜”,即鼓励引导“红旗村”树立村庄景区化、特色化设计,田园化、景观化建设,产业化、融合化发展理念,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争创“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农村。    

为充分调动镇村工作热情,统筹结果运用,对村级 “五个挂钩”,对镇级实施“四个结合”。 村级实施 “五个挂钩” :一是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每摘得一颗星,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其他村干部每月分别奖励绩效500元、400元、300元。二是与村级经费挂钩,每摘得一颗星,每年对村级组织增加1万元经费。三是与村干部政治荣誉挂钩。四是与村干部使用挂钩。五是与村民享受优惠政策挂钩,摘得“三星”及以上村的村民在进城购房、电费等方面享受补贴。镇级实施“四个结合”:一是与专项资金奖补相结合。二是与涉村资源资金项目投放相结合。三是与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相结合。四是与镇(街道)领导干部考察使用相结合。

三、以摘星夺旗创三宜为抓手,促进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在工作中,紧紧围绕“摘星夺旗创三宜”活动这一主题,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和思路,采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是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按照“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的要求,突出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好村规民约作用,依靠群众来监督群众、教育群众、管理群众。318个行政村(社区)均成立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并落实人员待遇和经费保障,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实现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既有政府,也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和公民;促进了从管理政府到服务政府的转变,从权利政府到责任政府的转变,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共治的秩序结构,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按照“四个规范”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持续抓实了“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制度落实,扎实推进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全面向脱贫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68名,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是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凝聚社会发展正能量。完善“一约五会”,启动新一轮的村规民约修订活动,突出群众参与、彰显村庄特色,进行评优评差。在所有行政村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孝善理事会“五会”,并有效开展活动,成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可依靠力量。加大典型选树,评选表彰巩义市“新时代好少年”50名,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典型300余户(名)。充分利用“周六全民志愿服务日”“快乐星期天”等活动载体,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戏曲进乡村”“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演出等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在全市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用熟人社会管理经验解决了陌生人社会的突出问题,有力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水平。

四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发展,提升公众安全感。完善了“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执法为民意识。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基层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目前巩义市基层治理手段措施逐步完善,公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篇3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党建基层治理座谈会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桂花飘香的九月,是收获果实的时节。两个月前我们围绕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共同交流如何抓好城市基层党建,相信各位这两个月一定过得很充实,心里很踏实。这种充实和踏实来自我们不忘初心,深入持续推动党建工作,来自我们齐心协力持续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更来自服务进社区,广大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同。

×月×日,市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试行)》,通过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基层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进我市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刚才各位同志结合单位实际,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总体感觉各位对如何抓好、贯彻好市委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思路。下面我就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精准把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发展的需要。×月×日,×书记主持召开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指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解决基层突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综合性抓手,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的迫切需要,为我们下步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理解“三个迫切需要”的核心要求,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站位,突出重点,细化举措,狠抓落实,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现实的要求。习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根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有战斗力”。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经常、最密切,“像沙漠里的胡杨树一样根连着根、心连着心”。只有能够第一时间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通过党建引领,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才能疏堵点、解难点,“像吸铁石一样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社区治理体系才能愈加成熟稳固,社区治理能力才能更加精准全面,人民群众才能更加自觉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从而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三)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人民的期盼。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凝聚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明确提出将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服务事项最大化、最优化供给到社区,实现政务下沉、公共服务均衡、事务服务便捷、数字服务高效、走访服务常态,以高质量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我们抓党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服务群众,大家要把×居民群众的笑脸作为自己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加快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市委多次召开党建领导小组会议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这是全市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市委、区委要狠抓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我们扎实推进今后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一定要按照《意见》明确的重点任务,切实抓好落实。

(一)紧扣核心,强化党建引领。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形成党建引领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的鲜明特色。以落实区委“河洛党建计划”五大提升工程、“五星支部”创建、“三级联创五化并举”、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等为抓手,抓两头带中间,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增强党在基层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二)突出重心,协调推进“三治”并进。要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服务群众能力、群众生产生活便利化程度。

一要以德治为支撑。持续深入开展党建创新提升活动和“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制度,通过储蓄爱心、传递善行,以善行启发善行,以贤德引领善行,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让困难的群众幸福起来、让寂静的楼道热闹起来,营造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新时代良好社会风尚。同时要进一步挖掘全区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共产党员,推出了一大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党员榜样,让广大党员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二要以自治为基础。持续加强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居民委员会负责、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协商工作机制,着力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运用好“一征三议两公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要健全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群众自治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三社联动”能力,增强基层民主协商活力。

三要以法治为保障。通过完善法筑平安、法治创建、法促和谐、法惠民生“四个机制”,不断提升基层依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要把法治建设融入社区治理之中,充分发挥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等“软法之治”的积极作用,引导辖区广大党员群众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利益关系、处理基层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要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把矛盾消除在萌芽和初始状态。

(三)赢得民心,扎实推动服务进社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寓于服务功能之中,服务功能体现政治功能。只有强化政治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只有强化服务功能,才能使政治功能发挥更充分更有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灵魂,服务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根基。我们只有强基固本,才能赢得民心。

一要推进党建阵地亲民化。要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邻里中心为主阵地,以零距离提供服务、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统筹设置各个功能室,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科学引入便民项目,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要积极借鉴先进地区阵地建设理念,以中弘中央广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示范,持续推进“三去一改”亲民化党群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建设,让群众愿来、爱来,邂逅家门口的“幸福”。

二要推进为民服务专业化。坚持党建引领、“三社联动”,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秉承专业事交给专业人来办的理念,在引进或孵化本土化社会组织的基础上,探索引入先进地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开展相关服务,以点带面,提升我区社会组织整体服务水平,满足广大群众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同时,要用实为民服务“三张清单”,广泛征求居民需求,推动辖区各类服务资源与社区居民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社区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要推进党员走访服务常态化。党员走访服务是指党员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和初心使命,“点对点”的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能够走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各单位要动员广大党员走街入户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掌握群众需求,为群众解决难题。同时,要结合机关党建“百日提升”活动,开展机关党支部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手拉手”、“双报到双服务”等活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强化领导,确保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落细落实

(一)加强协调配合。各单位要深刻理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全年党建工作重点任务,通过书记抓、抓书记,构建责任明晰、分工明确的责任体系,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上下协同联动的生动局面。

(二)强化要素保障。要不断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社区下沉,切实加大优秀社区书记选拔力度和社区党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及社区工作人员报酬津贴保障力度,让社区干部干活有力气,干事创业有底气。

(三)强化典型示范。各单位要勇于探索、先行先试,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机制载体,及时挖掘、提炼和展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特色成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对典型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推广,调动基层创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使“盆景”变成“风景”、“树木”变成“森林”,形成遍地开花、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篇4

一、加快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

1.加强道路、电力、天然气、通信建设。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全覆盖;加强镇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电网建设维护,满足电力需求。

2.有效提高住房和供暖保障能力。新增农村危房随发现、随清零;实现农村地区散煤取暖“清零”;开展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基本实现24小时供水。

3.推动农业节水和污水无害化处理。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二、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4.加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缩小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5.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提效。支持镇卫生院建设,尽快实现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开展全民健身运动2项。

6.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年底前全县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完成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年底前新增就业3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加快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发展

7.突出抓好粮食和种源安全。粮食产量稳定,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打造1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北扬高新农业产业园)。加强种粮农民补贴,粮食储备总量基本满足一年消费需求。开展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排查整治。

8.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稳步提高。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家庭农场数量稳步增加;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9.建立完善多元增收机制。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深化“百企帮百村”工作。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基本完成阶段性任务。

四、加快实施人居环境洁净化工程

10.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年内建成2个美丽乡村(岗楼村、常园村)。基本完成具备改厕条件村庄旱厕改水厕任务,推广“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城镇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1.大力推进大气污染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做好扬尘治理、秸秆禁烧。巩固“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成果,坚决打击“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异地转移等反弹现象。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规范化建设,确保市考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全域禁放禁燃烟花爆竹,禁止销售烟花爆竹。确保规上工业企业耗煤清零不反弹。做好林下可燃物清理工作,定期检查可燃物清理情况,防止发生森林火灾。大力推进路渠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绿化工作。

12.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进一步形成规范化、可持续的农村生活污水长效运行管护机制。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常态化开展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确保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整齐清洁。

五、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

13.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扎实开展“无诉村(居)”创建活动,完善“146”矛盾多元化解体系建设,探索多中心一体化新模式。4月底前实现镇村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全覆盖。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率达到100%,矛盾纠纷排查率100%,镇村两级就地化解率95%以上。对上级局交办的重复事项今年6月底前全部“清零”。进京个访、进京集体访、到北京非接待场所有关人员和赴省集体访比2020年同比明显下降。实施好“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进一步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14.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继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工作,严厉打击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侵吞集体资产等违法犯罪活动,推动刑事治安案件稳步下降,做好重大活动安保。2021年全镇治安、刑事案件发案数量,比2020年同比明显下降。深化宗教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镇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农产品安全和农房质量等领域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森林火灾和污染环境突发事件。年底前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率、应急预案覆盖率达到100%。

15.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调整完善权责清单,巩固扩大乡镇机构改革和基层综合执法改革成果。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年底前综治中心规范化、城乡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均达到100%。

六、加快促进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规划范制度化

16.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村“两委”换届实现“1369”总体目标。推动党组织软弱涣散、宗族家族势力、村霸和黑恶势力、积案等4类问题清零。推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适时全面开展农村违规违纪发展党员排查整治工作。农村党群服务中心达到“六有”标准,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力争清零。发展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事业类、慈善互助类、专业调处类社会组织,推动群团改革向基层延伸。

17.发挥各类基层组织的作用。抓好教育、卫生系统支部建设。着力解决机关党建“重形式、轻实效”“灯下黑”等问题。

18.加强基层队伍基本能力建设。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夜校”“书记讲党课”等培训。实施“政治体检”工程,对36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政治体检”。实施“学历教育提升”工程,积极组织村干部参加大专及以上教育。注重将4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青年人才发展入党。

19.以资源下沉为导向,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统筹整合上级部门支持村的政策、资金、项目等。严格星级评定,实行动态摘星,按照评星前后党组织书记工资增长比例提高“两委”干部报酬待遇。做好乡镇改革后半篇文章,落实镇综合行政执法和审批服务季度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提升基层德治建设水平。

七、组织保障

20.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三基”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工作办公室。设立各项重点工作专项工作组,由牵头领导任组长,相关同志为成员。各重点工作牵头领导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实施台账式管理,对于需要多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进行协调,并根据省、市、县最新要求及时调整目标指标。

21.定期开展调度。党委书记、镇长不定期调度各牵头领导工作进度,对一问三不知的,进行约谈,限期整改。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篇5

一、经费保障进一步增强,经费来源不断拓宽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不断强化各级政府对平台运行经费的投入责任,进一步增强平台运行的经费保障。一是明确以县(区)级政府作为平台运行经费的主要投入主体,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二是将平台的运行经费纳入社区居(村)委会的办公经费,保障平台运行的各项开支。三是由市、区级政府按照社区工作者的有关规定确定城区平台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由各县级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农村平台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四是由各社区居(村)委会对运行经费进行管理,由县(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除财政投入外,平台运行经费的来源不断拓宽。一是社会资金参与渠道进一步拓宽。上海市静安区从2007年起就由社会组织联合会代为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的项目,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广泛参与。二是服务收费成为运行经费的重要来源。温州市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村民中心对所提供的各种便民服务收取服务费,从而拓宽运行经费的来源。三是基金会、企业的资助以及个人捐赠成为平台运行经费的另一来源。

二、社会组织作用日益突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扮演重要角色

“十二五”以来,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层出不穷,逐渐成为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在平台运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推进服务内容差异化。即社会组织可以根据不同社区、不同人群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公共服务,既满足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二是推进服务过程项目化。即社会组织凭借自身优势对不同类型的基层公共服务实施项目化运作,从而提高平台运行的专业化水平。三是推进服务方式合作化。即社会组织的非营利特性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政府、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等开展合作,从而使平台运行更加有序、高效。从部分地区的经验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平台运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促进平台运行的专业化。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二是促进平台运行的人性化。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为基层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增强其自立能力的公共服务,从而促进平台运行的人性化。三是促进平台运行的现代化。即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为平台运行的中坚力量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在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运行主体过于依赖政府,多元化参与不足

近年来,我国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基层政府派出机构(主要为街道办)、基层自治组织(居委会或者村委会)、民间社会组织构成主要的运行主体。然而,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在实际工作中仍过于依赖政府,以自主性为基础的多元化参与明显不足。1.基层政府派出机构的“全能化”。以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作为运行主体,实质上仍然是基层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该平台不过是为上一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下派任务提供一个新的体制平台。在这种运行模式下,随着任务、机构、人员增加,这一平台有可能演变成为新一级政府,导致政府管理层级增加、管理成本攀升而社会整体效益下降。2.基层自治组织的“过度行政化”。由于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权仍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中,以基层自治组织作为运行主体,实质上是把各级政府的“全能化”风险转嫁给了基层自治组织,使其成为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下派任务提供一个新的体制平台。在这一运行模式下,由于基层自治组织的“过度行政化”,只见“政府背影”而不见“居民身影”,导致平台在政府需求与群众需求之间失去平衡。3.导致民间社会组织因“先天不足”而产生“后天依赖”。目前,我国的民间社会组织不仅实力普遍较弱,而且明显缺乏参与平台运行的经验。此外,现有许多政策对民间社会组织参与这一平台的运行构成显性或隐性的制约,相关政策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从而极易导致民间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

(二)运行经费来源渠道狭窄,保障能力明显偏低

1.财政投入标准和投入水平偏低。目前,县(区)级财政是我国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经费的主要来源。然而,在现有的财政体制下,县(区)级财政的投入能力普遍偏弱,因此,往往将侧重点放在对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对设备维护、员工薪资等日常开支的投入标准和投入水平普遍偏低,从而使平台只能维持勉强运行的状态。2.对社会资本既缺乏吸引力又存在障碍。首先,多数平台仍以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务为主,这对主要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资本明显缺乏吸引力。其次,平台提供的各种便民服务的收费标准普遍偏低,严重制约社会资本参与平台运行的积极性。3.民间社会组织资金筹集能力较弱。首先,各级政府面向民间社会组织购买的公共服务项目仍然较少且资金有限。其次,对由基金会、企业提供的资助或者个人捐赠须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并接受审计,这对规模普遍较小的民间社会组织而言是严峻挑战。最后,我国对民间社会组织利用自有资金开展公益活动或者提供公益服务仍存在较为严格的限制性规定,对参与平台运行的民间社会组织形成严重制约。

(三)人力资源支撑能力不足,制约服务质量提升

1.业务素质不高。目前,平台工作人员主要由基层政府派出机构或者基层自治组织的工作人员组成,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稀少。此外,由于运行经费紧缺,难以组织合格、有效的业务培训。业务素质偏低对服务质量的提升形成严重制约。2.岗位设置不合理。由于人员短缺,许多工作人员不得不身兼多职。此外,在工作重要性排序方面,行政工作往往优先于服务工作,部分专职工作人员甚至被抽调去从事行政工作,导致服务人员队伍不稳定。3.人员流动性较大。由于运行经费尤其是工作人员的待遇报酬缺乏明确、合理、规范的资金渠道,导致工资待遇普遍偏低,不仅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而且在岗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对服务质量的提升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运行机制缺乏绩效评估,资源使用效率不高

1.绩效评估实施主体设置不合理。目前,许多地区仍将县(区)级政府确定为绩效评估的实施主体。然而,由于多数平台的运行主体是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或者与基层政府关系非常密切的基层自治组织,以基层政府作为绩效评估实施主体实质上是自己评估自己,难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2.评估程序科学性不足。目前,绩效评估往往只是事后评估,缺乏对平台运行情况开展事前评估和事中评估,难以充分发挥绩效评估对提升平台资源使用效率的作用。3.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目前,不少地区仅将平台运行经费使用情况、工作人员的表现和群众满意度作为绩效评估的核心指标,而对社会组织参与程度、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作用和平台运行潜在风险等方面的指标则鲜有涉略,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平台的运行情况。

四、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理清各责任主体和运行主体的职责,促进多元化运行主体有效参与

1.进一步理清各级政府在平台运行中的职责。一是加强中央政府和相关部委对平台运行的统筹协调,制定平台运行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基本服务内容、服务功能和服务标准,明确各级政府对平台正常运行的各种保障措施,并对欠发达地区的平台运行给予适当扶持。二是省、市级政府应将保障平台正常运行纳入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平台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中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强化县(区)级政府对平台运行的主导作用,完善对平台运行的规划、投入、检查、监督等机制。四是明确以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作为平台运行的直接责任主体,建立和健全其与平台运行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2.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与平台运行主体之间的关系。一是按照“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职能转移,赋予平台运行主体更多、更大的自。二是按照基层自治原则,理清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与基层自治组织在平台运行中的职责,提升基层自治组织在平台运行中的自。三是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基层公共服务的制度体系,提升作为平台运行主体的民间社会组织的自。

(二)不断拓宽运行经费来源,提升财政投入对平台运行的保障能力

根据平台正常运行需要并结合本地实际,提高各级政府尤其是县(区)级政府的投入标准和投入水平,提升平台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进一步拓展平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提升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并降低社会资本参与平台运行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各种基金会和各类企业为平台运行提供资助,拓宽个人捐赠资金流向平台运行领域的渠道。逐渐取消民间社会组织运用自有资金参与平台运行的各种限制性规定,完善各种引导性、鼓励性和监管性政策和措施。

(三)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平台运行人力资源支撑

深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按照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开发和再开发人力资源的优势。建立和健全基层公共服务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评价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整体薪酬,促进其实现稳定就业。

(四)加强对运行机制的绩效评估,建立和健全第三方实施、程序科学、指标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

按照价值中立和利益无涉原则,在坚持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建立主要由第三方实施的平台运行绩效评估机制。建立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有机结合的、全程性的绩效评估体系,提升绩效评估程序的科学性,充分发挥评估结果对提升平台运行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的作用。以全面性、科学性和灵活性为原则,建立和健全平台运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使绩效评估既能反映平台运行的全貌,又能体现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篇6

为深化平安村居(社区)创建工作,夯实综治基层基础,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群众参与平安创建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层平安创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按照县综治办关于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工作部署,经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示范平安村居(社区)创建活动。现就相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着力整合基层资源力量,切实将上级有关平安创建、综合治理的指示精神贯彻好、落实好。通过示范平安村居(社区)创建,进一步健全基层平安综治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基层平安综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措施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村居(社区)综治建设软硬件水平;着力发挥村、居(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站的基础平台作用;进一步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广泛动员加强宣传,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以示范为引领,以创建为载体,全面提升我镇综治平安基层基础工作整体水平。

二、创建标准

示范平安村居(社区)创建要在落实《县平安村居(社区)创建标准》的基础上,严格对照《县示范平安村居(社区)创建标准》(见附件1)要求进行。在村、居(社区)年度考核验收过程中,也将以此作为主要依据。

三、申报验收

各村、居(社区)在接到此文件后,要围绕组织机构健全、工作保障有力、资料台账规范、重点工作落实等标准扎实开展创建活动;11月上旬,镇社会服务中心将组织村居(社区)开展自查自评;11月中旬,由镇社会服务中心牵头组织人员对申报的村居(社区)进行初评(见附件2),并按照申报名额于11月25日前向县平安办、县综治办择优推荐申报;年底,县平安办、县综治办将结合年度平安镇街考核,对申报的村居(社区)进行验收,考核分达到90分即为创建成功。凡是出现村居(社区)综治平安“一票否决”事项的,取消年度创建申报资格。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认真部署。各村、居(社区)要结合基层党组织评星晋级等活动,发扬创先争优的工作作风,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平安创建具体工作中来。

(二)营造氛围,注重实效。各村、居(社区)要将示范平安创建与综治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平安宣传等年度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排查整治、强基促稳”专项活动部署,以示范创建为抓手,不断深化基层平安建设。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篇7

[关键词]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困境;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7)03-0015-02

伴随市场化与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国正处于多元利益博弈的转型时期,而基础社会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焦点问题。在转型时期,基层政府如何能够创新社会管理体质,构建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直接关系到基层社会的稳定以及地方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了当下理论界的热点话题。近年来,基层政府积极探索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结合基层政府治理建设改革的新契机,应不断地对基层政府治理改革与创新路径进行进一步探索。本文围绕基层政府治理改革与创新进行细的探讨。

一、基层政府治理的特征

在各个国家与各个发展阶段,因为政府等级设立的不同,对基层政府的定义存在差别。比如美国的基层政府是市级政府,日本的基层政府是市町村,法国的市镇一级是最基层的政府。我国当前实施的是五级制政府,由低到高分别为乡(镇)、县(市)、市(地区)、省、中央,为此基层政府通常指的是乡(镇)、县(市)两级政府。基层政府是一个国家最低层级的政府。关于其的职能和从属关系,基层政府带有显著的双重性:其一,基层政府是同等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对其负责且报告工作;其二,其对上级政府负责,接受上一级政府的指挥,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有关工作。各个级别的政府均拥有实行管理本行政地区内的行政事项的权责。基层政府的职能是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基层行政事项。鉴于此,我国基层政府治理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层性。基层政府是级别最低的政府单位与行政机构,是国家政权的根基,其管理的是政府与社会最基本的事项。二是直接性。基层政府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政府开展有关活动时面对的是人民大众,大部分和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密切关联,关联最紧密、最直接。其职能也体现出较为显著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特点,政治统治职能比较薄弱。三是复杂性。可是因为中国人数众多与国土面积广阔,基层人民的生活工作牵涉到诸多方面,利益需求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近些年因为各项变革的推动,社会改革历程增快,另外各种利益重新组合,且在不同层级上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冲突。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础,社会的冲突与问题通常体现在基层政府。而对于基层政府而言,调节与均衡各方利益是特别繁杂的过程,假如处理不恰当,较易导致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二、新形势下基层政府治理建设改革的新契机

1.国家治理与法治建设的新阶段

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维度而言,国家和社会两者间的关系大概历经了专制(Autocracy)、统治(Dominate)、管制(Regulation)、管理(Government)以及治理(Governance)等五个时期。从“管理”转变为“治理”,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一个新时期的变化。在中国,专制、统治、管制历经了较长一段时间,步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央政府深入探究且捋顺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2002年,“社会管理”第一次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之后社会管理变成国内各个级别的政府改变自身职能的一项主要工作。伴随社会的前进,国家和社会两者间的关系也在产生巨大的变化,其的关系也不断被重审与改进。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家治理”得到了确定与表现,且将改进国家治理机制与提高治理水平当作将来的重点建设目标。另外,治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相关配套机制的保障,特别是要保证宪法等法制规章在治理能力提升中的功能。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时指出全方位推动依法治国,整体目标是构建与我国基本现状相一致的法治机制,将我国建设为法治国家。此与之前的“依法治国”比较,一方面是一种继承,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变革,这是因为其凸显了依法治国的“全方位性”与“依法治国和依宪执政”的科学理念。

2.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要尽快增强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必须要构建先进合理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当前,中国政府管理体系的变革表现出史无前例的深度与宽度,对于基层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事业机构和公务员机制变革、行政放权、省直管县机制变革等等。本文以管理机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公务员机制变革作为实例,现代公务员机制建设是一项繁杂工作,其本质目标便是要构建一套政府满意、公务人员满意、群众满意的“三满意”制度,在“准入”“管理”“退出”三个环节建立合理的机制。第18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应深入实施公务员分类变革,尽快构建行政执法类、专技类公务人员招聘、使用管理机制。《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牵涉基层在内的我国七百二十多万公务人员的自身利益。在该理念指引下,基层公务人员的变革也逐渐向更深程度实施,2014年12月2日政府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指出在职务以外建设职级上升渠道。此变革变为基层制度的治理在机制设计维度奠定了人员基础,同时为基层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创造人力条件。

3.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政”的推行

对于中国这种传统和现代并存、乃至传统要素比现代要素还要多的处于转型阶段的社会来说,其社会治理的困难程度是无法想象的,特别是资源较为缺乏并且分布不均衡的农村就更加困难了。近年来,党与政府也以实行多种政策为措施,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为目的展开了有益的探索且已取得显著效果,比如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新政、新农合等。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镇化历程显著增快,可是城镇化水平低下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人口大量增长、生态大肆破坏、城乡贫富差距增大、资源匮乏等诸多城市问题也相应产生。为了妥善应对这些问题,党在第18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继续走基于我国国情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推动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协同进行”。2015年,我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积极减小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发展差距,增快推动城乡协同发展,尽快构建和城乡统筹发展相一致的制度体系。毋庸置疑,此些“新政”的实施代表着基层政府将在社会建设中充当更重要的角色,另外也为乡(镇)、县(市)两个级别的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创造更多机遇。

三、新形势下的基层政府治理改革与创新

1.基层服务型政府构建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建设和谐社会,最关键的是要加快经济发展,让群众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增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更重视推动各种社会事业的发展,让经济和社会协同前进。此给各个乡、县基层政府处理有关问题明确了方向。要求我们尽快构建推动经济稳健发展的政府体系。(1)政府要制定与当地状况相一致的经济增长计划,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任务;(2)要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包含社会环境、硬件环境、政策环境等,增大招引资金的力度;(3)增强信息服务,增进当地和其他地区的经济来往,推动当地和其他地区的互动;(4)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大政府指引力度,健全市场就业体系,拓展就业规模,优化就业架构。健全自主创业鼓励机制,让更多人才变成创业者。要完善以所有劳动者为对象的职业教育培机制,增强乡村赋闲人员转移就业培训力度,给其打造优良的就业条件。要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收益,减小地区收益差距;(5)要变革当前实施的政府业绩考评体系。对领导的考评不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唯一指标,不将经济指标作为核心标准,而是将民众是否收益、经济是否稳健增长作为考评核心。

2.基于群众意愿与诉求的民主科学型政府决策

增快发展,是群众的意愿与诉求,怎样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部分策略失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管理者的思想、理念不准确,主要是因为权利缺少制衡机制。为此要坚持以制度管理人员、以制度管理事务、以制度管理权利,构建完善监督权、实施权、决策权一方面互相牵制另一方面又互相推动的权利架构与运行体系。

第一,以群众需求作为决策的立足点。基层政府必须将民众的需求作为决策的立足点,统筹各方利益,和人民构建优良的伙伴关系。第二,注重政府决策中的民众参与。应深入尝试群众参与的先进决策形式。在重要问题的决策过程中,政府可立足本地现实状况,采用以协商为主的群众参与的治理形式,假如条件允许,增大群众参与决策的范畴。第三,注重政府决策前的全面调研。做出决策以前应当安排有关专业人士进行全面、深入地调研,为政府确定某种策略提供可靠根据,保证策略的科学性与实效性。第四,构建民主决策体制。对和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预算、宏观调整等重要问题相关的决策,应当在采用集体探讨方式的同时,广泛运用组织听证会、社会公式等方式,融合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专业人士、专业组织的意见,降低决策的不科学性。第五,落实责任制,做到谁决策、谁负责。实施追责制。对由于决策不正确产生重大损失的,应当依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准则,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来增强决策人员的决策压力,让决策人员在做有关决策的过程中更审慎,问题考虑的更周全,将避免盲目性,让决策更合理。

3.市场在资源配给过程中发挥基础效能

可是其还是法制经济,需要有法制规章的指引、规范、保证与制约。政府一定要积极顺应市场需要,主动革新治理形式,构建“运行协调、廉洁高效、公开透明、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机制。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篇8

××年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区经济发展稳定大局,以“平安和谐××”为主线以维护稳定为重点,优化环境保平安,以长效机制建设为根本,实施基层创安、纠纷调处、严打整治、治安防范、品牌深化、队伍建设、维稳机制等七项创新与突破,为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一、进一步提升基层创安水平,健全平安创建长效机制。围绕建设平安××目标任务,重点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把基层创安与社区建设和群众自我管理、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创建内涵,拓展创建领域,全面提升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平安楼院、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行业、平安市场和平安铁道线建设水平,形成上下联动、纵横交织、板块融合的基层创安网络,健全基层创安长效机制,提高工作实效。

二、引深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优化“大调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综治、、司法和调解“四位一体”联合办公、联合接访、联合排查、联合调处工作机制优势,实施“事前防范和目标防范相结合,事前防范为主,健全超前预警机制;经常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经常排查为主,健全源头化解机制;分级处置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分级处置为主,健全就地处置机制;专门调解与群众化解相结合,专门调解为主,健全有序调处机制;重奖严惩与强化责任相结合,强化责任为主,健全奖惩分明的责任落实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五结合、五为主、五健全”工作法,深入开展“知民情、听民声、畅民意、化纠纷、保稳定”活动,实现排查纠纷超前化、解决问题多元化、工作机制法制化,把大量的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深入研究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处置的机制和方法,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同时,要完善矛盾处理后的跟踪调查,进一步加大“民转刑”案件责任查究和重大矛盾纠纷跟踪督办的工作力度,对因化解和处理不当造成重大的单位、部门,要坚决实行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三、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建立常态严打机制。按照“什么犯罪问题突出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哪里社会治安不好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的高压态势,把严打方针落实到侦查破案、批捕、定罪量刑等各个环节,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的常态工作机制。同时,要适时开展严打专项整治斗争,突出重点,严厉打击杀人等严重犯罪、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抢劫、抢夺、入室盗窃、盗抢机动车犯罪,提高现行案件的破案率。要进一步健全科学准确的平安建设和稳定形势分析评估机制。按照滚动排查,滚动整治的要求,坚持排查治安混乱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达到整治一片、安定一方,及时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确保社会稳定。严厉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各类经济犯罪,依法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创造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四、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加强治安防范的专业化、社会化、科技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三警联勤”治安巡逻为龙头,以公安派出所为骨干,以群防群治组织为依托,以综治部门为纽带,以社会面、居民区和内部单位、公共场所治安防范为基础,以特殊人群、危险物品管理为重点的融社区管控、街面巡控、周边联控、重点监控、单位守控于一体的专群结合、内外联手的五大治安防控体系,提高防范的实效性。

五、加大研发力度,构建平安××品牌体系。实施平安××品牌战略,进一步深化“回归绿洲”安置帮教五项工程,做强做大“情系未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五线联动机制,创新方法,丰富内涵,不断提升品牌理念和水平。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品牌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以品牌的凝聚力、幅射力和带动力,提升平安××建设水平使平安××成为全市政法工作品牌。

六、切实抓好政法综治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政法综治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深化“双访双送”“创人民满意”活动,抓住政法综治队伍规范化管理这个重点,突出抓好队伍建设这个根本,以提高执法能力为目标,增强办案效果为着力点,认真研究解决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和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无违法违纪、无错案、无责任事故、无上访案件、无服务投诉”的“五无”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上一篇: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范文 下一篇:情绪管理的知识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