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如何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07 05:19:55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1

【关键词】循证护理;压疮;卧床老年患者;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81-02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将当前的科研结论、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与患者完美需求结合,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制定护理计划,以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它包含了3个要素:①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②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③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

压疮又名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容易发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加之全身营养不良而致溃烂和坏死。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局部潮湿等。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增加病人和家属负担,有的还会引起护理纠纷。因此,压疮的预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尤其在肿瘤科,由于病人病程长、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消瘦、低蛋白等易发生压疮。

我科为综合病房,每年收治的患者中有一大部分为卧床老年患者,为了探讨压疮的预防,减少患者住院日期和医疗费用,我们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202名卧床老年患者运用了循证护理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118例,其中男65例,女53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3岁,采用传统压疮护理方法,压疮发生了3例。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202例为循证护理组,其中男120例,女82例,年龄64~90岁,平均年龄77岁,除入院时带入压疮2例,未发生压疮。

1.2 具体措施:①评估易患压疮的因素。积极评估患者身体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为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1],分值越大,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对分值较大的(11~20)分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通过使用评分法,对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②心理护理:对于心理压力大或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教育陪护人员用亲情和爱心关照老年患者,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减轻局部压力:压力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使用糜子床垫,既有利于分解压力,消除摩擦力,又有利于受压部位保持清洁干燥。有研究发现,如果70mmHg的压力持续2h,可能引起细胞不可逆的变化。对于易发压疮的高危患者,每2h翻身左或右斜30°,注意保证躯体稳定及垫空骨突部位,并尽量采用水平,以避免剪切力及摩擦力,应避免90°翻身,并应保持床铺于身体呈45°,背部垫软枕,使一部分重心落在软枕上;使用轮椅的患者,椅垫为充气及交替充气垫。使用足跟及肘部保护器,要增进和鼓励患者活动。④加强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内因之一,改善营养状况,合理补充营养成分,动态监测营养情况,为控制压疮演变及创面愈合提供条件,老年患者胃肠消化功能减弱,食量减少,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因此要改善老年患者的饮食,给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多维生素饮食,不能口服者,可给以静脉补充,昏迷患者给以鼻饲,以达到营养预防压疮的目的。⑤局部按摩:对体质差或卧床不能活动的患者,在压疮易发部位和受压部位,采取无损伤性轻按摩,避免拿捏按摩[3];对皮肤压红处禁按摩,避免继续受压,可局部置冰袋冷敷,也可涂红花油或乙醇[4]。⑥对带入压疮,创面外敷金因肽及胰岛素,每日一次,并用红外线照射,金因肽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压疮治疗中的新药物;胰岛素具有增进骨骼、肌肉对糖的利用,降低蛋白酶活性,促进糖元合成,使蛋白、脂肪合成增加;红外线照射有助于组织吸收渗液,改善局部供血。⑦在做好压疮护理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压疮的部位、大小及营养情况制订出最佳护理计划,做到局部护理与全身护理相结合。⑧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表面有脓性物时,用0.9%氯化钠冲洗,无感染则不用抗生素。⑨积极处置原发病,如:稳定脊柱骨折、控制糖尿病血糖等,为压疮护理创造条件。

2 讨论

2.1 提出护理问题:压疮的产生: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5]。在护理卧床老年患者时,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减轻压力。另一原因为温度升高[6],皮肤温度每升高1°C能增加组织代谢和氧需的10%。当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任何温度的升高都将增加组织产生压疮的易发性。压疮是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极为棘手的并发症,有资料统计:71%的压疮出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卧床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不但影响疾病康复,还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痛苦。因此,为了更好的制订预防压疮的最佳方案,我们采取了循证护理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护理问题。如:①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压疮的因素;②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压疮的部位;③如何减轻局部压力并降低局部温度;④怎样做好心理护理。

2.2 完善护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根据临床提出的护理问题和有关实证,评审有关资料,学习成熟经验,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组织认真实施。在预防压疮的护理中做到入院评估常规化、难免压疮患者报告制度化。实施护理计划过程中,不断评估病征,随时修改计划,使压疮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3 体会

用循证护理指导临床实践,需要丰富的理论资源及实践验证,强调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患者需求相结合,将理论优化综合应用于实践;同时注重护理评价和质量监测,并在实施过程中激发团队精神和协作气氛,同时它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的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节约了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 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1

[2] 张长惠.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压疮.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2

[3] 曹顺华,余小萍.老年人压疮的形成与防治措施的进展[J].上海护理,2005.5(4).52

[4] 李晓蓉.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4

[5] 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0-21

[6] 采取多种措施预防和治疗压疮.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2.11(3).109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2

【关键词】油菜籽垫褥疮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71―02

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从其发病原因角度考虑的,目前世界上公认持续性压力是产生褥疮的最主要原因。相关资料表明,长期卧床者50%以上不是死于其原发病,而是死于褥疮导致的严重感染。褥疮一旦形成,轻则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疾病的治疗;重则可继发感染,并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预防褥疮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一旦得了褥疮就很难治愈,而且对病人来说很痛苦,预防褥疮除了翻身等常规护理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特制的垫子,目前市场上防褥疮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气垫,使用气垫仍需两小时翻身一次,比较便宜,但效果一般,而且比较费电,容易坏,国外用的比较多的是医用羊皮垫,可以8―10小时翻身一次,但价格比较贵,在中小城市很难买到。我科是基层医院的神经内科,多年来,在护理脑血管意外患者过程中使用油菜籽垫预防褥疮,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如何应用油菜籽垫预防褥疮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脑血管意外患者150人,其中肢体瘫痪卧床患者62人,平均住院卧床天数是50天,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护理这些患者的过程中,我科使用自创自制的油菜籽垫预防褥疮,取得很好效果,无一例在住院期间发生褥疮。

2 制作和使用方法

用纯棉床单或棉布缝制一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袋子,选用无杂质的普通油菜籽100斤左右,装入袋子中,封口,将油菜籽袋似褥子样平铺在床垫上,并用双手均匀的摊平油菜籽,要求厚度大约是5―6cm.。再在垫子上铺上床单即可,床单不可铺多层或过厚,以免影响效果,也可根据需要缝制较小的,仅供局部使用的垫子。

3 优点

价廉,多数患者能接受,吸潮防湿,干爽清洁,冬暖夏凉,具有透气性能好等优点,并且随着患者肢体活动或翻身时,油菜籽自然攒动,起到轻微按摩作用。同时有防止静电,舒缓压力等保健作用。使用后对患者单位面积的体重压力可以减少50%以上。长期卧这种床垫后,全身皮肤完好,无一例褥疮发生,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这是预防褥疮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4 褥疮的预防

4.1 首先应更换:使用油菜籽垫子后,翻身时间可适当延长,白天2―3小时翻身一次,夜间4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动作要轻,避免拖、拉、推的动作。正常人即使每天较长时间卧床也不会发生褥疮,卧床病人之所以容易发生褥疮,与病人长时间没有改变密切相关,所以,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制定具体的翻身计划以定时翻身很重要。

4.2第二是局部按摩。 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在翻身时应给予一定的按摩,尤其是发现受压皮肤出现硬结时,要在减压的同时给予50%酒精局部按摩。按摩时不要用手指,要用手掌的大、小鱼际肌(即拇指和小指下方的两块肌肉),注意不要和按摩处的皮肤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每个部位每次按摩3-5分钟。

4.3 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防止皮肤受到污物的刺激,如有大小便污染时,必须随时进行清洗和更换尿垫,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床铺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要及时更换。

4.4 增加营养的摄入 长期卧床者或病重者,应注意全身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进食,不能自理者应及时、按时喂水、喂食,加强饮食护理,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总之,长期卧床患者要减少并发症,预防是关键,护理人员要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按摩,护理褥疮的过程中,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全身营养。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只要用心细致的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同时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预防工作。护理人员要认识到做好褥疮预防工作不仅是对备受身心困扰的瘫痪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关怀,对病人人格的尊重,也是护理人员伦理道德和良好素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钱陪芬 长期卧床病人如何预防褥疮 实用护理杂志 2002,18 (1):42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长期卧床的患者,感到所患疾病难以治愈,而产生自卑、被遗忘的感觉,进而情绪抑郁,意志消沉而影响治疗,所以必须对其实施以良好的心理干预和优质的基础护理,下面谈一下自己长期以来这方面的护理策略。1 对长期卧床患者的心理干预策略

1.1 利用良好的首因效应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安全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应用,配合以微笑服务,体贴的照顾、温暖的语言,让患者在和谐、信赖的心理状态下恢复;

1.2 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知识的教育,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制定长期的护理计划,使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2 优质基础护理策略

2.1 要注重患者的卫生保健,对其病室应定期进行彻底清理,患者的皮肤、足部、手部、口腔等每日都应进行整洁。

2.2 维持患者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以促进其康复。

2.3 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饮食,在用餐之前应先洗手,可应用枕头等物帮助托住患者的背部,用餐时应注意调节好姿势,也可使用侧卧位的进行饮食。

2.4 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取,要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对其进行饮食指导,既保证有充分的营养,又要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类的疾病发生。

2.5 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定期进行清理,并应保障患者的各项安全,调整好患者床护栏的高度,以保护患者的安全。根据患者的日常习惯辅助其进行护理工作,患者的各项用品应整理好放置规定的位置,方便应用。3 护理策略

3.1 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或体质虚弱的病人,痰液不容易咳出,可引起肺部感染,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还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应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做深呼吸或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者可以行雾化吸入。

3.2 预防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并发尿储留或尿失禁,导致泌尿系感染。在护理过程中,排尿时按压下腹部帮助排尿及减少残余尿,可进行下腹部热敷法、按摩法等,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从而减少尿路感染。

3.3 预防便秘 长期卧床的病人运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用力排便容易造成脑血管疾病,所以应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排便时按摩下腹部,或口服缓泻剂以防便秘的发生。

3.4 预防褥疮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使局部组织受压过久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皮肤营养不良而形成,局部护理可用15%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消瘦的患者局部可垫棉圈、气垫,有条件者可睡气热床。如患者不能进行活动,需绝对卧床,应对其进行定期翻身、按摩等护理措施,并对其的受压皮肤处进行观察,出现问题给予解决。

3.5 预防足下垂 可用外物进行托垫,以让其肢体保持一个舒服的,如在冬季应进行足部的保暖工作,并注意不可让其受到压迫,患者还应进行下肢的锻炼,可让患者自行或患者家属帮助其进行关节的锻炼,避免其关节出现僵直等并发症。

3.6 避免患者的膝关节出现畸形的并发症 在患者的膝关节之下放置一个舒适的垫子,以保护患者的膝关节。4 长期卧床患者护理策略

4.1 患者平卧时,在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关节外展、外旋。

4.2 偏瘫病人健侧卧时:在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例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

4.3 偏瘫病人患侧卧时: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4.4 患者半坐位时: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5 促进患者功能训练策略

为了防止患者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运动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

5.1 被动运动方法适合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进行床上被动操的锻练方法,通过对各关节(上肢:肩、肘、腕、指各关节;下肢:髓、膝、踝、趾各关节)、各方向的活动,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屈、伸、旋)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l-2次;速度宜缓慢,手法宜轻柔,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

5.2 主动运动方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主动活动,进行锻练。因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是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是预防关节面发生退行性变的有效方法。6 必须重视的几个要点

6.1 口腔护理的重要作用 患者因为需要长期卧床,其口腔中会有很多的细菌,故应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避免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6.2 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 患者应每日都进行口腔的清洗,如患者为卧床,更应保证其的口腔护理,要保证如下几项原则。①患者在进行刷牙之后还要进行漱口,对其的咽部进行有效的冲洗,以有效控制细菌。刷牙和漱口可有效地避免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②在漱口后还应对其牙齿上的残留物进行清理。③严重疾病的患者或患者有吞咽的障碍时,应在饮食之后进行漱口,以进行口腔护理。④进行卧床休养的患者在饮食之后一定要进行漱口的口腔护理工作。

6.3 患者二便失禁时,应对其各项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其发生失禁的具体原因、发生的时间等进行总结,以做出合理的护理措施。①如患者为清醒状态,可让其对自身的大小便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根据其的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护理人员应进行主动服务,从而帮助患者恢复。②对于痴呆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可在床上或内裤中的会放置吸水垫子或成人纸尿裤,并要及时更换纸尿裤,以防止时间过长对其产生刺激,从而出现感染。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病快而且比较严重的疾病,约占脑血管疾病的10%,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瘤或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破裂出血造成的。由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2/3,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1/3。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突然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半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一过性意识不清为多,重者昏迷;少数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头晕、眩晕、项背或下肢疼痛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病死率高达60%~100%[1]。过早活动、便秘、尿潴留、用力咳嗽、情绪激动等是再出血的主要诱因。针对诱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减少再出血,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鹤壁市中医院自2006年5月~2010年10月共收治79例SAH患者,其中由于诱发因素所致再出血12例,现将诱因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9例SAH患者,其中男34例,女4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2岁,平均50岁;治愈37例,好转34例,死亡8例;本组12例致再出血诱因中过早起床活动3例,便秘4例,尿潴留1例,用力咳嗽2例,情绪激动2例。

2 诱因分析

2.1 过早活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由于脑血管瘤破裂口愈合未够牢固,起床活动导致血压突然增高,使未愈合血管再次裂开致出血。颅内动脉瘤出血急性期病死率约为40%,存活者约1/3复发。以发病后2周复发率最高,其次为第3~4周,因此强调卧床时间不能少于4周[2]。

2.2 便秘、尿潴留:尿潴留用力排尿及大便秘结用力排便时,腹压增高,血压上升,可致脑血管破裂。

2.3 用力咳嗽:用力咳嗽、喷嚏等均可引起血压上升,导致脑血管瘤再次破裂出血。

2.4 情绪激动:由于患病、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可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激动等不良心理,致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使血压升高。此外还可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再出血。

3 护理对策

3.1 绝对卧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吃喝拉撒都应在床上进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下床,尽量就地治疗,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必要外出检查时须将床一起移去。护理时要向患者耐心讲解卧床的重要性,协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逐渐养成卧床的习惯。在患者卧床时间达4周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先垫高床头作半卧位,再逐渐起床。本组病例中3例因不听医务人员劝告,在不允许起床的时间内,提前起床活动,突然跌倒在地,引起再出血出现意识障碍逐渐加深,昏迷。

3.2 排便指导:由于卧床及疾病的影响,患者易便秘,因此要指导患者正确排便,不应用力,以避免用力过度造成再次出血。护士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发生便秘和尿潴留的可能性及发生后的危害,嘱患者不可忽视便意,力争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同时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尽量避免灌肠,以免增加腹压致血压升高。对于便秘严重者应进行肛门指诊后直接从肛门取出粪便。能进食者嘱其多饮水,进食高维生素、含较多粗纤维食物,适当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本组有5例用力排便后致再出血经积极治疗而治愈好转3例,死亡2例。

3.3 心理指导:医护人员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要热情、关心,多与患者交流,发现患者痛苦要及时处理,建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由于卧床时间长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及对病痛、病残和对死亡的恐惧。护士应主动向患者介绍周围住院环境,多询问、多关心、多接近患者,消除他们不良情绪,让其对自己的病情有思想准备。另外护士需告知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或表现出哀痛、悲伤的情绪,使患者保持平和心态,避免过忧过喜,对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尽可能低调处理[3]。本组有2例患者住院6周好转,给予办理出院时,因心情过于兴奋,突发再出血致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

3.4 其他:(1)发病初期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少食为宜;疾病恢复期给予普食,多食蔬菜、水果,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2)剧烈的头痛使患者烦躁不安和恐惧,护理时应保持环境安静,轻轻按摩头部,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放松情绪,必要时给予脱水剂、镇痛剂、镇静剂或腰穿减压。(3)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引起咳嗽、咳痰。护士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有痰时指导患者轻轻地将痰咳出,避免用力咳嗽、咳痰,痰稠难咳者可雾化痰液使之易咳出。(4)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复查,忌烟、酒,避免情绪激动,饮食上宜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富含粗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态。

参 考 文 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49.

[2]方向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死亡高危因素及预后数学模型的建立[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6):374.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5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家居长期卧床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在2009年1~6月接受我院宁养服务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39例,对其中卧床的62例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观察。结果:舒适护理后患者QOL评分(41.54±12.6,分)明显高于护理前(33.37±12.61,分)〔p0.001〕,生活质量良好及较好者占比率〔37例(59.68%)〕,显示家居卧床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家居长期卧床癌痛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具有必要性,它可使患者在人生最后阶段维持最基本的舒适状态,从而维护了尊严。

【关键词】舒适护理 家居卧床癌痛患者 生活质量

宁养服务是由李嘉诚基金会在创办的慈善医疗服务计划项目,其宗旨是对晚期家居癌痛患者进行人文和医学的关怀[2],它包括对患者癌痛的控制、其它症状处理及舒适护理、家庭社会支持以及家属的照顾等,以缓解患者及家属身心灵痛苦,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生存的尊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9年1~6月接受我院宁养服务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39例,其中长期卧床(1-3个月)患者62例,具体情况见表1如下

1.2 方法

1.2.1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灵性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

1.2.2 家居长期卧床癌痛患者常见护理问题(舒适问题)和舒适护理主要如下:

①接受宁养服务的病人都是经济困难者,因无钱住院往往只能长期在家里调养,家境贫寒居住环境条件都比较差,特别是受传统观念和医疗知识缺乏的影响,家属担心癌症病人会传染,或者是顾虑患者枯槁的形象会影响家人的颜面、生活、心理等,而往往把病人安置在与家人或邻居隔离甚至远离的老房子里,这些房子很多为长期没有人居住的平房甚至是泥房,里面阴暗且潮湿,再加上患者卧床不起,大小便不能自理,而家属不懂得如何搞好患者清洁卫生以致房子里气味难闻,家属因此更加不愿接触患者,这些行为不但影响患者的身体,对患者的心灵也造成严重的创伤,身心的痛苦形成了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不适。我们上门探访时,首先用诚挚的态度取得患者及其家人的信任,向家属宣教相关知识如癌症是否传染、癌症晚期的表现、环境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的影响等,增长家属的护理知识和消除家属的顾虑,宣教有利于病人安养的环境条件,说服家属利用有限的条件创建一个清爽、采光和通风都良好的舒适环境供患者渡过人生最后的阶段,使患者活得有尊严,生命有意义。

②晚期癌症患者疼痛会直接影响其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而长期卧床又会进一步加重对患者的影响。因此,对晚期肿瘤患者控制症状、保持舒适已成为他们最基本的需要,而且有效的症状处理在改善晚期肿瘤患者QOL中最为关键[2]。依此必须按三阶梯止痛原则给予疼痛的控制,在第一次上门探访时即给予正确的疼痛评估,免费提供止痛药,利用上门回诊、电话巡诊、再次探访等方法进行治疗跟踪,以达到有效、持久的止痛效果。

③由于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家属护理病人的护理知识不足或缺如,患者的卫生状况差就会增加病人的不适和痛苦,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所以我们在床边向家属(主要照顾者)示教生活护理如口腔、床上头发和床上擦浴等护理操作方法,督促主要照顾者按护理指导为病人进行护理以保持患者的清洁舒适。

④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自我调节,特别是肢体功能位置,必须要专人照料,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和肢体功能的退变。为此我们着重教会主要照顾者进行舒适护理,要求他们严格按舒适原则进行摆位、移位和翻身,维持肢体功能位置,促进患者的休息和睡眠,维持皮肤完整,避免压疮的发生。

⑤部分病人由于家属护理不周使病人局部长期受压产生压疮,对已产生压疮的患者,详细地向主要照顾者教会创面护理方法,促进伤口尽快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3 效果评价 对患者接受服务前和服务2周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测定,生活质量调查表采用我国孙燕教授改编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调查表QOL评定标准进行测评[3]。

1.2.4 资料处理全部数据资料输入SPSS9.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通过舒适护理后,家居晚期长期卧床的癌痛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见表1和表2如下。

3 讨论

卧床癌痛患者由于癌痛的折磨而长期卧床以致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如饮食、起居、如厕等必须依赖他人来完成,也就是说需要家属陪同照料,但由于大部分的家属缺乏护理知识,对患者的护理无从下手,对患者的照顾无法到位,患者的身体不适得不到改善,甚至加剧,这就会对他的心理造成沉重的打击,恶劣的心情又必然加重身体的不适,这种身心的痛苦折磨形成了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扰乱家人的生活秩序,累及家庭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加速患者生命的结束。因此,进行舒适护理是提高卧床癌痛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通过宁养护理对主要照顾者进行舒适护理知识教育、指导、监督从而缓解患者的癌痛,解除患者由于卧床而引起的各种身体不适达到自我感觉舒适,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有效提升生存质量,改善患者自我形象,使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维护生命的尊严。同时,提高家属对患者的护理能力,消除家属的心理负担,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维持家庭生活的有序和稳定,使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维持在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

总之,晚期癌痛患者,特别是卧床患者,在其生命末期实施舒护理使患者心情舒畅,自我感觉身体舒适,维持全身处于最基本的舒适状态,从而提高生命质量,它可使逝去患者死而无憾,又使生者问心无愧,达到了生死两相安的全人和全家的人性化的关怀,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玉,李金祥,陈伟,等,宁养疗护[M]姑息医学―晚期癌症的宁养疗护;2008:10-20.

[2] 闫玲,姜永亲,王瑛.对249例癌症患者症状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83-285.

[3] 孙燕,顾慰萍等,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M].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2002:37-62

作者单位: 524001 广东医学院附属院宁养院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6

【关键词】 教学实习;基础护理

近几年来我院先后接收了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卫生学校、成都市卫生学校等医学院校的针灸实习生在我院针灸科进行临床实习。经过临床教学观察发现:为了达到更好的临床实习效果,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除了掌握正确的针灸操作手法外,还应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做好心理护理

应该对首次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因为,一般人只是单纯地认为针灸治疗就是“扎针”。更有甚者竟把针灸治疗的操作过程将西医的打针输液混为一谈。由于担心会“又痛又胀”,导致心理紧张,从而对针灸产生了畏惧心理。所以,在治疗前,实习生一定要重视给患者做心理护理,以解除其紧张情绪有利于治疗的进行。对于灸,也并非人人了解。有人认为“灸”等于“纠”、“抓掐肌肉之意:纠伤、纠肿、纠痛”;还有人将其理解为:“灸”,要用到火,火能烧伤皮肤,会进一步导致大疱化脓,最后发生感染甚至败血症。误将灸法等同于临床上一般烧伤的变化情况。也应该给患者做这方面的心理护理,解除其心理紧张情绪,才能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便于针灸操作的顺利展开。

2 强调针灸体位的重要性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体位的选择也很重要。临床上,针灸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来选取相应的腧穴,所以患者所摆放的体位也要有所差异。常用的体位有坐位、卧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伏俯卧位)等。在临床教学中,经常发现部分实习生针灸操作时,注重针灸操作技术,忽略体位选择。常常为了针灸操作的方便而选坐位,因此时有“晕针”或“晕灸”发生。据我省名中医、华西医大李观荣教授经验:“体位不当是晕针发生的重要原因”[1,2] 。临床上针灸操作最佳体位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伏俯卧位),而不是坐位。因此要求学生在针灸操作时选择正确的体位。

3 一次性针灸针的运用

(1)使用一次性针灸针时,取针时要全神贯注。为了保障无菌操作,要从针柄上端将包装纸撕开,由上至下,避免污染针身。针灸针虽小,但仍属于有创性治疗手段,带习老师要认真进行示范,保障病人用针安全,做到一穴一针、多穴多针。(2)要注意包装规格的选择。一次性针灸针有多种类型,常用的有1寸、1.5寸、2寸。其消毒灭菌包装,随着厂家的不同,包装的规格也有所差异,有1支包装、2支包装至10支包装。学生实习时,最好首选规格为1支包装或2支包装以避免污染和浪费。

4 保温护理的重要性

当患者躺在床上接受针灸治疗时,不管采用何种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伏俯卧位等),只要患者躺下后,随着留针时间的延长,会逐渐感到有些凉意甚至寒冷。即便是炎炎夏日,患者也并不感到施灸穴位区域有较多热量。所以,只要是裸露的非施灸部位都应当进行保温护理,尤其是足部,最容易被学生忽视。俗话说:寒从足下生。所以一定要做好足部保温护理。否则,患者在留针几十分钟后,足心受凉,感觉下肢不适,会直接影响针灸疗效。

5 出针的临床护理

临床针灸治疗过程中,学生往往重视针刺操作,操作完成后,就只是等待出针,很少注意出针时的操作。常导致出针后皮肤发生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皮下出血,轻者皮色青紫、紫瘢,重者皮肤高肿、甚至可有深部组织压痛。预防的方法就是出针时及时按压止血。一旦针刺部位皮肤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会感到疼痛,甚至持续数天。所以按压是出针后临床护理的关健所在。只要加强出针后的护理,就会防止以上不良反应发生。

6 起床的临床护理

针灸治疗完后起床的临床护理是学生最易忽视的问题之一。有时在针灸治疗结束时,如果未注意起床的临床护理,有些病人会有摔倒的危险,特别是老人和腰腿痛者更易发生。这是因为我们针灸治疗时,患者多采取卧位,针灸完毕后,往往都未注意起床的姿势。有的像做体操“仰卧起坐式”那样,一跃而起,这种起床姿势非常危险,特别是有心脑疾患的病人;还有就是颈腰椎病患者也不能采取上述姿势起床。正确的起床护理分为三步:第一步,嘱患者自行侧转身体,左侧或右侧(如转侧身体有困难者,应辅助其转侧);第二步,医务人员右手或左手扶住患者肩背部不要松开,顺势将患者平缓地扶持为坐姿;第三步,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待患者神气平定后,才可以允许病人下床行走。这样就可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临床教学中,指导实习生在针灸治疗中,体会“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在学习掌握针灸操作的同时,重视基础护理,增强爱伤观念,关心体贴病人,保证病人针疗过程中的安全,将基础护理工作贯穿在针灸治疗的全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李观荣主编. 汉英对照临床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4~256.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37-02

上消化道出血属内科急症,患者多会出现黑便、血便等临床表现,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丢失20%.其发展迅速,病势闪险。上消化道出血常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尤其是大出血,病死率可达1l%[1]。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较高的病死率,有效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2]。

1病因及发病机制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消化内科多发性疾病。常见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损伤、十二指肠、肝、胆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患者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头晕乏力、四肢周围血液循环障碍、贫血等症状[1-4]。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主要有炎症,溃疡性疾患,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等;机械性疾患,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血管性疾患,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管瘤、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新生物,如消化道肿瘤、息肉、间质瘤等;全身性疾患,如血液病、尿毒症、结缔组织病等[5-7]。

2护理措施

2.1常规护理措施患者进行卧床治疗时应注意给予其的护理措施,患者应以平卧的姿势进行休养,其头部可偏向一侧部位,避免患者因为呕血而导致其发生窒息的严重情况。还需对患者实施口腔方面的护理措施,患者因呕吐会导致其口腔中会有血液存在,其会导致疾病发生,致使细菌滋生,导致感染。故应对换下进行口腔方面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各项情况密切观察,尤其是患者的血压情况,因此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的严重情况,故应早期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等情况,出现问题及时急救[8-10]。

2.2对症护理对患者每日出血量进行测量,估算患者的每日出血情况。①对于收治的大量出血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少量出血者应卧床休息。大出血发生休克时,血容量骤然减少,有效循环血鼍减少,周围血管旱收缩状态,四肢厥冷,因此要注意周身保暖。②其次要密切观察患者呕血、便血的发生时间、次数、颜色、量及性状,以便估计出血量及速度。出血24h后,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低热时无需处置,体温高于38℃,可予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可应用药物,注意有无感染引起的发热。③由于呕血、禁食,口腔内的血腥味可引起恶心、呕吐,因此必须做好口腔护理,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④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保持皮肤的卫生成为了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牛褥疮的重要手段。⑤重症患者应多巡视,用床档保护。轻症患者指导其坐下、站起时动作缓慢,出现头晕、心慌、出汗时立即卧床,并告知医护人员,必要时改床上排泄[11]。

3体会

此疾病为急诊内科疾病,比较高发,患者因出血多会感到病情比较危重,有严重的濒死感觉。患者的心理呈现的紧张状况会对疾病有加重作用,故护理人员应在给予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12-14]。此疾病多为急性发病,故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应首先进行对症治疗和对症护理,以改善患者的情况,稳定患者疾病,并细致观察患者的各项情况,并记录在案,出现问题立即给予处理。以达到尽早治愈和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加强预见性护理意识,做到与医生密切配合,以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总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急速,病情严重,但只要医护人员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患者就医及时,及时诊治,护理员能够精心护理,临床上成功是较高的。

参考文献

[1]张朋彬,李宜辉.内窥镜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作用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3):199-200.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3.

[3]王吉耀,刘文忠.现代消化科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9-90.

[4]王志红,周兰妹.重症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71-175.

[5]吴汉群,陈婷,陈素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6):25.

[6]顾婷.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和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3):78.

[7]张爱荣,别会鑫,王荣,等.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吉林医学,2011,32(26):47.

[8]段幼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9例急救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9,15(8):19.

[9]贾丹.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分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7(8):63.

[10]李海珍,杨美霞,谢超嫦,等.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8(1):16.

[11]胡水红.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45-46.

[12]张小翠.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82-84.

[13]赵小斐,何满红,胡银清.急救护理程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61-65.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8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17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2]该病可发生在任何成年人,好发于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近年来其发病率一直保持高水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状态及生活质量。据目前的统计资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达15.2%,即全国约有2亿腰椎间盘患者。本病的治疗方式在不断的更新,相对的本病的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研究的进展,本病康复期的护理取得较大进步,其中除了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如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在此不一一赘述,现将本病康复期护理中较具特点的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1 非手术治疗后的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保持正确的姿势,可减轻疼痛和稳定病情。在恢复期,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并防治疾病的复发。

1.1 急性期:急性期(3~5d)由于患者腰痛双下肢放射痛明显,指导患者卧硬板床,双下肢垫一软枕,使屈膝、屈髋以放松坐骨神经的牵引力,并减少腰椎前凸,张开椎间盘后方间隙。同时卧位可减轻椎间盘的负重压力,但卧位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7d,翻身时做到轴线翻身,起床时佩带腰围,动作缓慢。

1.1.1 卧位:睡硬板床,仰卧时膝微屈,窝下垫一小枕头,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侧卧时屈膝屈髋,一侧上肢自然放在枕头上。

1.1.2 下床:从卧位改为俯卧位,双上肢用力撑起,腰部伸殿,身体重心慢慢移向床边,一侧下肢先着地,然后另一侧下肢再移下,手扶床头站起。

1.1.3 坐位:从座位上站起的,一侧下肢从椅子侧面移向后方,腰部挺直,调整好重心后起立。

1.2 恢复期做自我锻炼,使腰背部肌力增强,一可增加腰椎活动度,二可增加腰脊柱的稳定性。

1.2.1 仰卧抬起骨盆: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和背部作支点,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20次。该动作能使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

1.2.2 四肢,腰背肌肉,关节的功能练习:卧床期间坚持定时做四肢关节的运动,以防关节僵硬。[4]病人疼痛缓解后,可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功能锻炼包括五点式和三点式。五点式:把头部、双肘及双足跟作为支撑点使劲向上挺腰抬臀,腰背肌功能加强后可改用头部及足跟三点作为支撑的三点式锻炼方法。[5]禁止举重物和大幅度弯腰、旋转,女性忌穿高跟鞋,男性宜戒烟。[4]在进行锻炼时注意循序渐进。

1.2.3 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但注意不要将背部弓起离开床面。

1.2.4 侧卧位抬腿:侧卧位,上侧腿可伸直,下侧膝微屈,上侧腿侧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反复数十次。

1.2.5 直腿抬高:仰卧位,将双手压在臀下,慢慢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微屈,然后放下,重复15次。

1.2.6 压腿:坐在床面上,一膝微屈,另一下肢伸直,躯干前倾压向伸直的下肢,然后交换成另一下肢。此动作也可在站位进行,下肢放在前面的椅背上。

1.2.7 膝仰卧起坐:仰卧位,双膝屈曲,收腹使躯干抬起,双手触膝。

2 手术治疗后的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可即刻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产生近期疗效。但可破坏腰椎的内源性稳定,使其在承受负重时不能维持正常位置而产生异常活动。如忽视腰背肌锻炼和腰部的继续制动,可能引起术后局部瘢痕形成及蛛网膜粘连等并发症。为此,必须保持脊柱的稳定。在3个月内不负重、不弯腰,并佩带腰围。起床后、工作前适当活动腰部,以增加腰肌的协调性和脊柱关节的灵活性。搬重物时,物体要靠近身体,取下蹲屈髋屈膝姿势。恢复期不能参加过重劳动,防止腰部再次损伤。

2.1 术后:术后去枕平卧软薄垫硬板床6h,先平卧2h,目的是压迫止血。以后2h左右两侧及平卧位交替更换1次,侧卧可手抱软长枕完全侧卧可稍前倾长枕置于整个脊柱后,两膝间置一软枕。协助翻身时要一手扶在肩部,一手扶在臀部,保持整个脊柱的平直,勿屈曲、扭转,3d后,病人应自行翻身。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按硬膜外麻醉术的一般护理。

2.3 加强切口和引流护理:观察记录手术切口敷料有无渗透,渗出量及色泽;切口部位有无血肿;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术后3d内有血性液体引出,一般为80~200mL。[6]

2.4 注意观察下肢的感觉和运动情况:术后3d内如发现患者疼痛加重,双下肢不能活动,感觉消失,应立即报告医生,检查清楚,尽早行手术探查。

2.5 术后功能锻炼:以患者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一般术后3d可做直腿抬高,10d后可做腰背肌的训练。[6]应注意循序渐进,活动量由少到多,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

2.6 平时应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力求练成自身的“肌肉腰围”,以加强脊柱的外源性稳定。同时应正确使用腰围,即每天间断佩戴腰围,睡觉、吃饭时取下要带。恢复后期腰带只用于久坐和弯腰负重时,防止腰背肌萎缩。

2.7 缓解期的康复护理:患者于神经根症状缓解后一般3~5d后即应进行运动训练,以锻炼背伸肌,臀大肌、腹肌、股四头肌。方法:五点法,以头、四肢支撑过伸法锻炼,患者取仰卧位,以头、双肘、双足为着力点,用力将躯干和下肢离开床面作起伸动作。飞燕点水法患者取俯卧位,两上肢向后伸,两下肢及上胸部同时离床作背伸运动,维持5s后,上下肢及头、躯干轻轻放下贴床休息5s后,重复上述动作。双下肢交替抬腿锻炼,仰卧位,双下肢尽力抬高,以明显疼痛为限。

3 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后的康复护理

3.1 护理:手术后要求患者平卧4h,以避免术后早期内出血形成血肿,嘱咐患者尽量避免致腹压突然增加的动作。术后3d内卧床休息,注意保持患者肩、胸、腰、臀的一致性,不宜自行强力扭转翻身。[7]

3.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监测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3.3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术中有可能损伤马尾神经根或术后血肿压迫,因此术后要求严密观察。术后72h内每15~30min监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8]。

3.4 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腰部情况,如突然出现无诱因的腰部痉挛性疼痛进行性加重,床上活动明显受限,多由于椎间隙感染所致,注意防止尿潴留。

3.5 直腿抬高训练: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直腿抬高训练可减少神经根周围血肿压迫和粘连,显著提高手术效果,是一种实用经济有效的办法[7]。术后一日开始协助患者做直腿抬高运动,每次活动2~3min,每天活动3~5次,抬高范围为40°~90°,2~3d之后达90°,每天锻炼100次。3d后逐步使抬腿的幅度达到本人正常状态,并逐渐增加直腿抬高运动的次数和度数,每天300~400次,坚持一个月。

3.6 腰背肌锻炼:3~5d开始帮助患者锻炼腰背肌,可用仰卧挺伸锻炼法进行背伸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脊柱稳定性。挺腰练习循序渐进,开始每天100次,逐渐增至每天500次,促进腰背肌功能恢复。

4 麻醉下牵引推拿手法治疗后的康复护理

4.1 整复后能否保持好腰部是治疗关键。患者以仰卧位为主,应绝对卧硬板床3周,禁止坐起和下床活动,腰部垫小枕以保持正常的腰部生理曲度。翻身时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4.2 整复后宜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饮食,以防便秘,减小腹压。

4.3 在卧床期间应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并保持床铺清洁、干

燥、定时按摩受压部位,以免发生褥疮。

4.4 卧床休息2周后,若症状基本消失,可戴腰围保护下地活动,注意避免久站、久坐、少做弯腰用力动作。

4.5 功能锻炼指导:功能锻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康复的主要措施[9]。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由医护人员指导,开始先练习双下肢交替直腿抬高,待腰背肌肌力有一定的增强后,可改做仰卧五点支撑,俯卧位飞燕点水式练功,切忌粗暴、强硬的被动活动。上述锻炼应循序渐进,在时间和程度上以不引起病人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原则。

5 小结

上一篇:社会治理思想范文 下一篇:阑尾炎手术的护理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