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金融投资范文

时间:2023-11-07 12:34:09

大学生金融投资

大学生金融投资篇1

关键词: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重心;问题;对策

金融投资是借助现代金融投资工具进行投资理财的投资活动。与实体资产市场相对应,金融市场以其产品丰富、投资灵活、收益高、风险大得以长足发展。在金融市场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绝大多数大众投资者金融投资知识缺乏,投资行为多受羊群效应支配,投资结果往往是惊人的相似,那就是“一荣俱荣”和“一损俱损”。要跳出这个魔咒,如何选择金融产品、如何判断买卖时机、如何进行投资组合以降低金融风险获取目标收益成为大众投资者必须面临的问题。于是,为大众金融投资者提供金融投资咨询服务的行业就应运而生了。本文试图就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的服务主体、创业训练的必要性、创业训练重心、创业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一些见解。

一、大众投资者是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的服务主体

当前,活跃在金融投资前沿的投资主体有三类,一类是机构投资者,一类是专业投资大户,再一类就是大众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有自己的专业团队为其服务,如基金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专业投资大户由于投资大,大部分都熟悉金融投资知识或接受投资服务机构指导。而大众投资者属于金融投资领域的弱势群体,对于金融基础知识知之甚少,同时金融风险意识又很弱。往往在市场繁荣时大量涌入,而在市场萧条时亏损离场。而机构投资者和专业投资大户不仅在市场繁荣时收益颇丰,即使在市场萧条时也有斩获。究其原因,大众投资者由于金融知识缺乏、风险意识淡漠导致的盲目投资行为是宿命之根。

经过金融投资失败洗礼,觉悟了的大众投资者也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转而寻求金融投资咨询服务的支持。于是各种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呈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以我国股票投资咨询服务最有代表性。纵观近年来出现的为散户服务的咨询服务形式,可总结成三种类型:一种是由股评人士提供的投资分析咨询服务,其特点是多通过大众媒体传播,专业性强,影响面广,但也往往会误导大众投资者;第二种是证券公司经理为客户提供的投资指导咨询服务,其特点是面向开户散户,指导客户选股、买卖股票,目的多为拉近与客户距离,取得客户信任,留住客户,但也会将客户引向频繁操作的窘境;第三种是草根型投资咨询服务,这类投资咨询服务提供者多为区域内投资理财达人,由于在金融市场历练中脱颖而出,为朋友圈所推崇,被推上了投资咨询服务平台,但这类投资咨询服务经验的成分较浓,往往会引导大众投资者犯经验主义错误。

正因为如此,大众投资者仍然得不到理想的金融投资咨询服务。这实际上为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打开了一扇市场之门。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应紧紧盯着大众投资者这一庞大的服务主体,注意化解前三类咨询服务形式的缺陷,发挥大学生服务目的单纯、服务过程认真、风险评估客观、金融知识扎实、求新创新能力强劲的优势,必能使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获得成功。

二、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的必要性

大学生虽然开展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有不少优势,但这些优势在未曾进行训练以前只是处于潜在状态。创业训练是激活和发挥这些潜在优势的催化剂。

第一,创业训练会使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的目标更加明晰。创业训练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服务大众投资者为中心、以大众投资者利益为导向设计创业训练目标,将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利益作为创业训练的附属目标。创业训练的目标越单纯,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可持续性就越强。单纯就是优势,是充满正能量的优势。

第二,创业训练会使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过程更加规范。创业训练更多的工作就是对诸多金融投资规则程序的强化模拟。强化模拟过程不仅是对规则程序的熟悉过程,而且是对规则程序的检验过程。许多规则程序的不足和漏洞会在创业训练中被发现,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这样更有利于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的规范化。

第三,创业训练会使大学生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服务更加客观。评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是进一步为投资者提供选择金融产品服务的重要依据。创业训练能通过风险评估强化训练锻炼大学生风险判断能力,更好地为咨询者提供客观评估服务。

第四,创业训练会使大学生金融知识掌握更加扎实。创业训练是对金融知识全方位的发掘和巩固过程,会使受训大学生主动进行一次金融知识大盘点,为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创业训练会使大学生求新创新能力强劲提升。创业训练是一个明晰、规范、客观、扎实和提升的过程。提升是创业训练高级阶段,是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生生不息的保障。求新创新能力是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创业训练必须着意打造这种能力。

三、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的重心

第一,在处理培养精神和培养习惯关系方面,应以培养精神为重心。金融投资之所以如火如荼地发展,关键在于金融具有创新精神,金融创新是金融体系不断壮大的精神动力。金融投资咨询服务也须贯彻这种精神,善于打破习惯,以创新求发展。也就是说,金融投资咨询服务更多地是需要一种精神。另外,创业与就业相比,创业更偏重培养精神,而就业却重视习惯的培养。因此,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的重心应将培养重心放在精神的养成上来。

第二,在处理增长知识和增长见识关系方面,应以增长见识为重心。金融市场变动不拘,金融投资花样翻新,因此,在金融信息体系中,知识的老化速度是非常快的,用日新月异描述一点也不过分。要透视金融信息体系、掌握金融市场变化的脉络,必须有一定的预见力,即见识。知识源于过去,见识来自将来,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的重心应在着眼未来、增长见识上。

第三,在处理遵循规律和灵活应用关系方面,应以灵活应用为重心。金融市场的变化有规律可循,但变化中的规律又是很难准确把握的。金融投资往往更多地表现为对规律的灵活应用。因此,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的重心应将培养重心放在对金融投资规律的灵活应用上来。

四、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容易流于金融知识死记硬背的形式

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具有针对性,训练问题的选取应符合大众投资者的实际,不能凭空想象,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大学生由于结合实际较少,很容易使创业训练陷入与知识竞赛、问题答辩相雷同境地,流于金融知识死记硬背的形式。比如,在创业训练过程中仍然采用背答式的应试模式,问题理论性强而缺乏可操作性。

(二)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容易陷于闭门造车的困境

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应是一个孵化的过程。从模拟到实战,边训练边实战,甚至以战促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对于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不能只限于实训模拟,应走出去,开展网上咨询服务训练、实地咨询服务训练。这样,创业训练才能得到实践检验。否则,只在学校模拟训练容易陷于闭门造车的困境。

(三)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容易陷于外强中干的困境

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其重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增长见识和提升灵活运用金融投资规律的能力。但是由于训练团队对此认识不足,容易产生重形式而轻内涵,重表象而轻实质的不良后果。

五、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的对策

(一)明确服务对象,夯实训练基石

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应以大众投资者为服务对象,因此,应把为大众投资者服务作为出发点,夯实训练基石,并使其贯穿训练的全过程。在训练问题的精选上应采用调查提取的方式,使问题确实来源于大众投资者。精选的问题应是大众投资者亟需了解的问题,也是最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方面本团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通过调查,发现利用手机炒股的散户在迅速增长,于是如何安装和运用手机炒股软件成了他们经常咨询的问题。本团队就将这一问题作为攻关问题,搜集和研究了多家证券公司的手机证券投资软件,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二)采用孵化推进模式,提高创业训练效果

孵化模式在风险创投领域得以普遍应用。是较为高效的一种创业扶持模式。具体到大学生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孵化推进模式就是推进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遵循教育培训规律,采用由模拟到实战、由校园到市场、由理论巩固到实践提高、由技能分项训练到综合技能实战技术的路线,不断提高创业训练效果,避免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实际操作中可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实施方案。

在这方面我们团队的做法是将训练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基础巩固阶段”,第二阶段为“技能提升阶段”,第三阶段为“综合训练阶段”,实现了从模拟到实战,从校内到市场的孵化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一,激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凸显的创业竞争训练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求胜意识,求胜的捷径就是创新,因此,创新致胜之风蔚然兴起,学风为之一新。第二,拔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层级闯关型训练方式,对于巩固基本能力,实现综合能力的超越提升效果显著。第三,再造了学生的创业能力。训练将学生的创业能力视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认为无论是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是为再造学生的创业能力服务的。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训练引领了学生追求创业训练的风尚。在学院组织宣传及项目组学生、指导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参与的学生和教师不断增加。证券专业不少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了该训练的开展、实施、验证、推广等环节当中。

(三)以训练重心为抓手,提升创业训练层级

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要提升其层级,就得抓训练的重心,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创业,而创业需要的重要素质包括创新创业精神、预见能力、灵活应对能力。因此,创业训练就应以训练这几个素质重心为抓手,提升训练层级。

为此,本团队的做法是:一是与金融投资创业人士面对面交流,以增强创业精神;二是听金融专家学者学术报告会,以增长见识;三是走出校门,利用网络开展实际金融投资咨询服务创业训练,以锻炼灵活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不如.小额创业训练营[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5:25-36.

[2] 周纯.大学生创业基础训练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

版社,2013:78-90.

[3] 王继洲,猛龙过江:涨停操盘公式强化训练教程[M].

大学生金融投资篇2

关键词 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模拟投资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136-02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外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有关股票、债券及其衍生产品的研究不断地趋于成熟,与此相关的金融工程学的研究也不断有新成果涌现。1997年,罗伯特·C.默顿减弱了由布莱克和斯科尔斯提出的有关期权定价的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与迈伦·斯科尔斯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如果当时布莱克还健在的话也能得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股票市场不断完善,股指期货成功推出。随着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建立,金融交易总量得以大幅增长。国内金融工程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我国设立金融工程专业的高校在逐年增多。同时,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都设立了金融工程实验室,为我国培养了许多金融人才。高校中金融工程学的教学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投资实践能力的培养。

李佳颐和宋彤在《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中指出,作为金融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金融人才数量需求巨大,人才质量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金融产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事关民生福祉。因此,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一直备受关注。所谓顶层设计,指的是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中,从学校及学科建设层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所以,高校在培养金融人才时,除了讲授金融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从而适应当前金融工作实际。同时,要从市场适切度(即适应程度)和知识能力两个方面培养。

1 培养学生投资观念

学生在大学学习的金融工程学是研究利用远期合约、期货、互换、期权等产品进行资产选择、资产定价、套期保值等理论。高校中的学生在接触这些理论时并没有太多的实际资产投资经验,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借助模拟投资系统给学生介绍股票投资、期货投资等基本投资操作,同时关注国债、企业债券、世界股票指数、外汇、黄金走势,了解互换合约的交易方式,借助国内及国外网站了解期权合约的交易规则。互联网上许多网站都提供财经信息,新浪、网易、搜狐、凤凰、和讯等各大网站都有财经频道,时时报道财经信息、股市动态、各股行情、外汇产品、基金盈亏、全球股指、黄金走势以及投资方法和投资计算器。利用网络,学生在课后可以很好地跟踪股票价格变动,了解投资动态,分析经济变化趋势,丰富业余生活。

鼓励学生关注全球金融交易所的交易信息,了解各国主要的交易所的网站,如我国内地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CFFEX,.cn)、大连商品交易所(DEC,.cn)、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cn)、郑州商品交易所(ZCE,.cn),香港的香港期货交易所(HKFE,.hk);可关注国外的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https://)、伦敦证券交易所(LSE,)、新加坡交易所(SGX,)、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英文;/cn-s,中文简体)、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X,)、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NASDAQ)、伦敦证券交易所(LSE,)、东京证券交易所(TSE,tse.or.jp)、韩国证券交易所(KRX,krx.co.kr/index.jsp)等交易所的交易;关注几大银行网站,了解利率、汇率、黄金、基金等走势;关注保险的投资方向等活动。

2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利用Excel软件、计量经济学中的Eviews软件、SPSS等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可以具有现代金融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金融数据变化的敏感性,研究各种经济变量间长、短期的关系,寻找套期保值或套利的机会。综合各种数据,分析国内、国外经济运行情况,把握投资方向,利用模拟炒股软件、模拟股指期货交易软件、各种理财计算器,计算模拟投资的盈亏。时时检查资产配置,讨论投资方向,根据理论计算敞口风险,确定做多还是做空。

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学生根据世界各地工作时间,实时跟踪金融数据的变化,实时了解各国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前景、金融投资方向、风险状况,了解各国股市、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关注时事,了解汇率变化,分析并预测股市、期市、银行等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的价格变化趋势。同时也要关注非金融市场中的相关信息,了解世界格局的变化,了解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建立调研小组,研究当地或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投资情况,走访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机构,了解市场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了解金融人才所必需的知识结构,了解这些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产品的知识,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成为具备高素质、高知识储备的综合型人才。

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通过课上的理论学习,已经掌握无套利原理、风险中性定价原理、积木分析法等理论。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金融衍生产品设计、定价、投资分析,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创新是关键。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金融数据分析,结合相关理论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验。将学生分组,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投资,根据市场上基差的变化,寻找投资机会和套期保值机会;根据相关系数和β值确定套期保值合约的份数;研究利率的变化,利用利率合远期约、利率期货合约进行投资实验。建立投资的风险测评系统,计算投资风险系数,评估投资风险。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投资大赛,与投资公司合作,定期组织培训,使学生了解新的投资产品构建方法,了解最新的投资动态。学校可以建立金融实验室,通过模拟银行业务实务、模拟金融期货交易实务、模拟证券投资实务、模拟财务会计实务、模拟保险实务等实验,实时跟踪金融信息,实时监控金融风险,实时了解国际经济发展状况、投资趋势。与金融机构合作,分析金融风险,为当地经济服务。

同时,改革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将传统考试模式转换成传统考试模式与实验考试、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金融工程学的教学不只是讲授金融投资知识,还要培养对金融数据变化的敏感性、对经济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实际投资的动手能力。因此,许多大学都设立了金融工程实验室,这是为我国培养金融人才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边进行投资模拟,理论指导投资,投资又可补充理论。所以,金融工程学的教学必须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佳颐,宋彤.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顶层设计[J].中国金融,2013(10):87-88.

[2]何启志.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

2011(9):215-216.

[3]文忠桥,李阳.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1):107-109.

[4]刘向华.关于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5):68-70.

[5]王鹏.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J].金融天地,

2012(7):239-240.

大学生金融投资篇3

所谓的行为金融学指的是在金融学中融入心理学的行为科学理论,通过个体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内在的心理动因,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和解释。对金融市场中市场主体出现的反常和偏差行为进行分析,并且探寻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市场主体表现出的决策行为特征和经营理念的不同,从而对市场运行的状况和市场主体的实际决策行为进行正确的描述,并建立相应的描述性模型。对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而言,行为金融学为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首先,行为金融学打破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的行为的假设。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认为人是基于相机抉择、效用最大化、回避风险、理性预期的基础上来做出决策的。然而通过心理学的分析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投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其他因素,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判断过分自信,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来预测投资决策的结果,从而主导自己的投资行为。行为心理学特别指出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偏离理性决策的行为,不能够通过统计平均而进行消除。其次,行为金融学打破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有效的市场竞争的假设。在传统金融理论中,非理性投资者总是为理性的投资者创造套利机会,通过市场竞争,只有理性投资者能够幸存。然而事实上市场上常常出现大量的反常现象,通过市场竞争幸存下来的并非全是理性投资者。行为金融学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最大启发就是:不应该将人的行为视为一种假设而予以排斥,而是应该在理论分析中进行行为分析,不仅研究从理论层面上应该发生什么,还应该研究实际情况中发生了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对决策者的投资决策进行正确的指导。

二、标准金融投资分析与行为金融的对比

证券市场效率和投资者心理到问题上,标准金融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由投资者的理性而推导出市场和价格的理性。但是行为金融学没有将投资者视为理性人,投资者存在认知偏差和情绪,难以做到效用最大化和理性预期,这种非理性的行为也会造成资产价格的偏离和市场的非有效性。两者的差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表现:1.在进行信息处理时,标准金融学认为投资者能够对统计工具进行恰当和正确的使用,行为金融学却认为交易者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依赖于启发式处理模式,也就是过分相信过去的经验法则,从而影响了其理性的判断。投资者所形成的预期带有各种偏差,因此其经验法则也并不完善。2.最终的决策会受到决策问题形势的影响,标准金融认为投资者的决策不会因为形式的不同而受到干扰,金融将投资者视为理性人,认为投资者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洞察,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掌握,从而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决策。然而行为金融学却认为决策问题的构造会影响交易者对收益和风险的理解,这是由于投资者必须依赖于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决策。也就是说标准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是绝对独立的,而形容金融学却认为实际上投资者的决策是相对依赖的。3.标准金融学认定市场的有效性,也就是即使市场上存在少量的非理性人,也不会对市场的有效性造成影响证券的价格与价值,不会发生过大的偏离。行为金融学则认为市场价格会受到相对依赖和启发式偏差的影响,从而脱离基本价值,造成市场失去其有效性。

三、行为金融学对我国证券投资的影响

1.行为金融学的“过度自信”对证券投资的启示。回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决策的过程中往往过于自信,对自己的决策力和判断力过于高估,从而不能很好的判断客观情况的变化,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过分的自信对投资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处理信息时如果过于自信,就会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过分相信,也就是形成噪声交易,对于真正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信息却视而不见。例如投资者过分相信收集到的错误信息,忽视了公司的会计报表。第二,由于过度自信,投资者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往往会自动过滤不利于自己自信心的信息,过分夸大能够增强自己自信心的信息。2.因为金融学的“回避损失”对证券投资的启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也就是先回避风险、避免损失,再想办法取得收益。然而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却发现,在进行投资时人们的内心并不能正确的权衡利害,也就是先产生回避损失的意识。在进行证券投资时人们往往考虑当产生风险时,哪只股票到损失比较小,然后再考虑收益问题。3.行为金融学的“从众与时尚心里”对证券投资的启示。行为金融学认为人普遍具有盲从心理,其典型的表现就是追求时尚。人群之间的相互影响会极大地改变人的偏好,这种心理在金融投资领域同样有所体现。投资者会表现出一些从众心理和行为,也就是所谓的股市中的“羊群行为”。由于一些投资策略,单个投资者会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从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与其他人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与此相反,单个投资者如果发现其他投资者并不采取自己相同的投资策略时,可能就会对自己的投资策略产生动摇。这种情况会导致证券投资市场上的投资策略的趋同,在熊市或牛市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4.行为金融学的“推卸责任与减少后悔”对证券投资的启示。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更愿意选择能够减少后悔的方案。如果出现投资失误,投资者难免会产生后悔心理,为了避免产生后悔心理,投资者往往倾向于选择能够减少后悔心情的方案,这种投资心理也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具体决策。5.行为金融学的“锚定现象”对证券投资的启示。心理学上的“锚定现象”指的是数量评估的过程中,问题表述方式经常会影响到评估值。特别是一些金融产品本身就具有模糊的内在价值,这种“锚定现象”就会对人们产生更大的影响。人们并不知道每个股票指数到底代表着多少,只是受到“锚定心理”的影响。特别是如果缺少一个准确的信息,人们更倾向于以类似的产品和以往的价格作为参照物来对当前的价格进行确定。我国的股票市场与政策的联系非常紧密,在证券投资中,每个投资者都会对政策产生不同的反应。因为信息不完全,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对政策往往做出过度的反应。机构投资者则可以提高预见性,进行反向投资。在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非常普遍,造成了市场预测的系统偏差。

四、结语

大学生金融投资篇4

一、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行为金融理论是传统金融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金融理论,这一理论关注个体心理状态对于金融决策行为的影响,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以及核心理论具体如下。

1.基本假设

在基本假设方面,传统金融理论都认为金融决策主体是理性经济人,对于风险厌恶,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行为金融理论则认为决策主体一般都过于自信,实际决策总并不能够充分表现出来理性经济人特质,从而很难实现决策效益的最大化。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市场竞争是有效的,理性的经济人总是能够把握住各种机会套利,因此市场上最终幸存下来的人基本上都是理性经济人,而行为金融理论则不认同这种假设,因为现实中存在大量反常行为,市场实践中并没有一条最优的路径。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并不都是理性经济人,人的非理性行为将会对于金融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行为金融的研究重点侧重于实际发生金融行为,而不是建设的行为。

2.核心理论

期望理论以及后悔理论是行为金融的两个核心理论,期望理论认为在人为投资决策中,等量的亏损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要远远甚于等量盈利所带来积极情绪,期望理论认为在人们股票投资获利的情况下,其往往会继续持有,而一旦股票投资亏损持续减少,其持有股票的信心就会减弱。后悔理论在投资领域的表现就是在投资赚钱的时候,人们会为了没有及早进行投资而感到后悔,而在投资出现亏损的时候,人们又会因为没有及早的退出而感到后悔。当投资者投资股票有亏损、有盈利的情况下,如果其脱手套现,其往往更倾向于售卖赚钱的股票。

二、企业投融资存在的误区

企业在投资融中存在很多的误区,这对于企业投融资决策正确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总结企业投融资中存在的误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投融资行为从众

投融资行为的从众性是企业投融资中存在的主要失误,企业在投资中往往理性思考不足,在投资项目选择方面,看到其它企业投资赚钱,就会盲目跟进,结果进入之后却发现并不能从中赚钱,从而感到后悔。融资方面,同样存在这种情况,看到其它企业纷纷开展融资投资一些新的项目,企业也不管企业自身是否需要,一味进行跟进,结果往往导致企业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投资行为的从众行为表现出来了企业管理者投融资决策的不理性,盲目进行投融资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决策失误。

2.止损机制不完善

企业在投融资方面止损机制不是很完善,在投资亏损发生的时候,企业经营管理者总是心疼沉淀投资,不愿意退出已经发生亏损的投资项目,结果导致亏损的越来越大,进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隐患。在企业的投资项目中,究竟亏损多少企业必须要果断终止投资,很多企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止损是投资中的关键点,没有这一机制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止损机制在企业融资领域的运用不足,主要就是在借贷方进行资金回收导致的风险方面没有应对机制。

3.风险分散不健全

风险分散是企业投融资决策中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做不到风险分散则很容易出现风险一旦发生,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情况。在投资领域,企业风险分散的不健全主要就是在投资领域部分、区域分布方面没有综合考虑,投资主体方面没有多元化,投资风险转移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企业投资风险比较高。在融资领域,企业风险分散的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就是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等等,这导致了企业融资风险的居高不下。

三、企业投融资决策思考

根据行为金融期望理论以及后悔理论的内涵,结合目前企业投资行为存在的误区,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尽量减少投资者的不理性行为,全面提升企业投融资决策的正确性。

1.避免投融资行为从众

从众是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大忌,正所谓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企业投融资需要做到足够理性。在企业投融资活动开展方面,需要注意进行投资项目的分析,对于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盈利空间等进行的全面分析,避免脑子一热进行盲目投资。企业在投资项目的选择方面要独具慧眼,建立起来投资收益评估机制,对于那些过热的投资项目不能够眼热,不能因为自己不介入而后悔。在企业融资方面,需要注意分析融资的必要性,融资使用安排、融资成本承受能力等等,通过全面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来确保投融资的准确性。

2.合理确定止损机制

企业投融资决策开展中需要确定止损机制,止损机制包括减少风险发生措施以及风险发生之后的具体损失减少应对。在企业投资项目发生亏损之后,企业要资信分析项目的前景,如果短时间内扭亏无望,而长期来看,项目也没有良好的前景,一旦损失超过临界点,企业就要果断舍弃这些投资项目。不能够因为企业投资发生了亏损,有大量的沉淀投资无法回收,就不愿因进行投资项目的舍弃。在融资风险止损方面,关键就是要面对筹资风险进行预警,通过预警发现风险,并及时进行应对。

3.健全投资风险分散机制

企业的投融资行为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投融资决策中必需要健全风险分散机制,确保对于投融资行为风险的可控性。在企业投资中,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多元化,投资具有相反行业周期的行业来对冲投资风险,可以选择和一些投资伙伴合作来分担潜在的风险等等,这样就能够较好的实现风险的可控。在企业融资风险分散方面则关键就是要进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分散融资渠道单一的风险,避免单一渠道抽贷给企业现金流带来巨大的冲击以及影响,通过合理安排融资结构,避免某一时间段内,企业还债压力过大。

大学生金融投资篇5

关键词: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 投资行为选择 行为金融理论 优化

理论概述

国外学者首先对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著名经济学者KELLY最早提出了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有限参与”。由于充分考虑到社会活动的影响,HONG AND KUBIT 比较认可的是城镇居民周围的人群会对他们在金融资产选择方面产生影响。国外的一些学者普遍认为那些乐观、对未来生活产生希望的家庭在风险较大的证券上投资的机会较大;还有的学者通过运用信任来分析那些城镇居民家庭在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行为,他们普遍认为那些在社会上享受高信誉、信任度高的金融机构会得到更多的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的青睐。从行为金融理论方面来说,国外的知名学者SHEFIN提出了著名的资产定价理论以及行为资产组合理论。

我国著名经济学者李心丹教授试着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了事实调查,并通过调查数据简要探讨了影响我国家庭私人投资股市的因素。与此同时,于蓉考虑到了其他的影响个人投资股市市场,比如个人对股市的期望值、信任程度、社会活动以及金融资产投资行为人的性格特征等;通过对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数据调查,李涛得到的结论是不仅投资者的信任度,还有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对城镇居民家庭投资行为产生促进的作用。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现状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数据显示,在2009年之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储蓄,占据了城镇居民总资产的约40%。而2009-201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在诸如股票等金融产品上的比例赶超了曾占据主导地位的储蓄。根据2008-2012年的股票指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股票投资意向不是提前于股市变动就是落后于股市变动。根据股票走势图可以看出,2008年全季度的股票指数达到了最高值高达3000点,我国城镇居民在股市上的投资逐渐增长,由当初的30%升到40%。虽然在2010年第三季度的股票指数由峰值3000急剧下滑到低估180点,但是城镇居民在股市投资方面只是降低了不足三个百分点;在2010年的第四季度,股票指数从2400点涨至3500点,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这时,居民投资股市的意向由先前的40%增加到50%,并且超过了储蓄意愿。然而2012年的股票行情又一次出现回落,城镇居民在股市投资的意愿出现了波动,投资的人大量减少,使得储蓄又一次占据了金融资产选择的主导地位。

(一)投资者的有限理性

在现实生活中,投资者中的决策行为人往往很难做到绝对的理性。当投资者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牛市行情后,通常会滋生再捞取大笔资金后继续花大资本去买高风险的投资金融产品的念想,即所谓的效应。然而与此相反的是投资者在经历了股市的下跌后,通常会产生把所投资的成本全盘收回的结果,所以投资的意向不会马上消除。

(二)投资者对于股市的反应不足或过度

由于投资者捕获股市信息的不足或者偏差,他们对市场的一些微小的变化都会使其敏感神经发生动摇,以致失去投资意愿;当股市出现好转时,投资者却又通常喜出望外、过度乐观,过多的人投入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下滑时,投资者又太过于悲观,马上收场,退出股票市场。

(三)社会互动对投资者的影响

由于人们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所以,当投资者在作出何种决策时往往会受到周围人员的影响,即社会互动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由于人类往往会有攀比的本性,因此他们在投资股市时,就会产生当一个人大量投资某一股票时,其他人也会跟着,相反,都会一起撤出此股票。这就是当股市行情好时会一起跟进的原因。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实证研究

在2012年的2月-7月间,笔者组织了名为“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调查问卷”,对陕西省西安市的一部分居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了样本1000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来800份问卷。由于客观原因,笔者选出了其中的600份问卷。在这些调查中,笔者主要调查了关于家庭居民金融资产包括储蓄、国债、基金、股票以及保险等金融产品。出于金融资产多种多样且不能精确地衡量金融资产的风险程度,笔者只列举了风险不高的储蓄和高风险的股票,对城市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进行分析。

(一)影响家庭金融资产拥有因素的统计分析

出于对一个家庭的户主是家庭资产投资的决策者的考虑,其自身属性会对一个家庭持有金融资产规模和结构产生极大的影响,笔者在调查时,主要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以及文化水平等不同因素对于金融资产选择的行为影响。

1.笔者从户主的性别可以知道无论男户主还是女户主,都会选择储蓄作为主要的金融资产选择,各自占家庭金融资产总数的比例达到了60%和64%,女性户主家庭里的储蓄占据的比例要大些。其不同处在于对股票的投资上。在男性户主家里的投资在股票上的比例达到55%,略高于女性户主家庭的50%。这些数据表明男性户主家庭的风险投资能力相对较高,投资不像女性户主那么保守。

2.伴随着户主年龄的增加,家庭金融资产中的股票比例出现了先增加后降低的N型趋势,这种情形刚好与储蓄相反。在全部年龄段中,持有的金融资产最多的是储蓄,大约可以占据家庭金融资产总数的70%。处在30岁以下或60岁以上的投资者中,他们所持有的股票以及储蓄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4%、35%和30%、70%。但是处于30岁和60岁的投资者这个比例高达57%和40%。这些数据都表明了不同年龄的投资者会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以及对未来期望不同,对金融资产的投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年龄较低的居民会由于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会选择风险不高的储蓄;对于中年人而言,他们通常事业稳定,预期自己未来收入还会增加,因此有较强的投资意识以及抗风险能力,往往会选择高风险的股票;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他们精力不在,收入不会有什么变化,再加上他们还为养老考虑,因此都会选择风险不高的储蓄。

3.通过对户主的文化水平的调查可以看到,在储蓄方面,中学文化以及以下的家庭会有高达80%的人选择储蓄,而本科教育程度的家庭选择储蓄的比例只有30%,硕士以及以上学历的家庭选择高风险的金融产品80%,选择储蓄的还不足20%。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到,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家庭资产选择的方向也会多样化。那些文化水平低的人对新式的金融产品不感兴趣,只是把精力放在低风险的储蓄上,另外他们还是典型的羊群效应的跟进者,因为他们对金融产品的理解以及辨别能力不足,往往容易受到社会互动影响。

4.针对不同收入家庭的分析可以看出,储蓄在所有家庭中占据的比例较高。储蓄大约占据家庭金融资产总数的54%,并且随着家庭收入的情况,储蓄所占据的比例不同。大致呈现这样的趋势:家庭收入越高的家庭,储蓄占据比例越低,而收入越低的家庭,储蓄占据的比例反而会高于那些高收入家庭。这些表明家庭收入水平的改善,也使得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种类发生转变,储蓄所占比例降低,而诸如股票等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所占比例增加。因为高收入家庭对未来预期乐观,有能力承担较高的风险。

综上所述,我国储蓄仍然在金融资产投资上占据主要地位,并且这些都受到决策者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二)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回归分析

1.建立模型。本文用P表示选取该资产的概率,P取值为1或0(1表示家庭选择该金融资产,0则表示不选择)。

,其中,即:构建的回归模型为:

其中,Pi(i=1,2)表示家庭在储蓄(低风险金融资产)和股票(高风险金融资产)两个方面的选择;Risk、FinaExp1、EcoExp2、EmployExp3、CompanyTru st1、MediaTrust2、BankingTru st3、NonFinacia lTrust4、Government Trust5、SocialInte raction表示居民家庭投资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对未来的预期、信任度以及社会互动。

2.结果分析。依据上面所建立的模型,通过最小二乘估计,得出以下模型:模型1、2分别显示的是城镇居民家庭储蓄存款和股票投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则有:

通过以上模型可以看出,偏向于风险的意向对股票金融产品投资产生正面影响,而在储蓄方面投资呈负面影响。就像传统金融学理论所证实的,风险爱好的人比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在持有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上比例大。

城镇居民家庭对未来家庭收入以及就业的期望和高风险的股票投资成比例,在低风险的储蓄上投资呈相反态势。然而,城镇居民家庭对国家经济状况的预期对股票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但是对储蓄投资呈正比例。还可以得出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受社会互动的影响明显。当家庭投资人的社会互动程度越高时,他们选择低风险储蓄投资的机会会越大。这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居民的理财知识不足,容易受社会互动的影响,出现跟风投资的现象。

相关建议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镇居民金融产品出现多样化趋势,同样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居民存在盲目的跟风投资等不理性的投资现象。因此,为了使居民投资合理,应该提高居民的理财意识,不断使投资环境得到完善,使金融市场逐渐完善规范。基于市场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增强居民金融产品投资的知识。金融机构在家庭投资理财的宣传和教育上应该加强,使家庭分散投资风险意识,使城镇家庭资产的配置得到优化。

激励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我国现有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不足,导致投资者几乎将投资目光全部放在股票、储蓄、债券等少数金融产品上,这样的结果就是当金融市场出现一些变化,就可能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自身利益,我们应该依据市场需求创造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以此来满足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

提高金融监管力度,使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目前,金融市场中存在着欺诈、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这些都会降低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信任程度,从而使投资者减少对风险资产的投资。所以,提高金融监管力度,使金融市场不断完善,才能增加投资者对风险投资的偏好。

参考文献:

1.Guiso L,P Sapienza & L Zingales.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94)

2.张学勇等.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因素[J].金融研究,2010(3)

3.李涛.社会互动、信任与股市参与[J].经济研究,2006(1)

4.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10)

5.马丹,刘丽萍.大规模高纬度金融资产的系统风险测量—基于动态条件异方差潜在因子模型的视角[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1)

6.马力.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概况[J].中国证券期货,2013(1)

7.蒋序怀.我国城镇居民证券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及其对消费的影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大学生金融投资篇6

关键词:金融投资 监管 后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引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各国政府都需要从这场金融危机中总结经验教训,对本国的金融投资进行有效监管。

美国次贷危机深层次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揭露了美国在金融监管方面的失误,其根本原因则是美国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要求减少政府的干预。美国放任金融市场的发展,给予宽松的监管环境,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缺乏整体的金融安全意识、预警及合理控制。美国的金融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性商业银行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和境内外国金融机构组成。整个金融监管体制是一种双层(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多头监管体制。所谓多头监管,是指联邦储备委员会作为统领,金融服务业内的不同行业归属于不同的监管部门。这种监管模式容易导致监管效率低下、监管重叠甚至监管真空。

美国投资市场持续升温、全球经济保持乐观态势,以及积极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甚至是投机者。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以及资产价格上升,使流动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激发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和游资行为。另外,全球金融市场的开放性和融合性,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投资需求日益旺盛,这就为之后的房产泡沫和金融风暴埋下了伏笔。

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违规操作放任自流,以及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私利的追逐,使得高风险资产在监管失控的情况下肆意流向金融投资市场。

金融投资监管的重要意义及基本原则

金融投资监管,从行政机构角度讲,是指由国家立法机构和授权的金融投资业务的主管部门,对证券、期货和外汇等各类金融市场的投资行为,进行系统的法律规范,通过立法来对金融投资活动进行约束和监督。从行业自律机构角度讲,是指证券、期货和外汇等交易所、证券商和各类金融投资中介机构,制定自身的组织章程、营业规则和其他自律性规则,以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

(一)重要意义

通过前述我们可以看出,对金融投资进行审慎有效的监督,是保证金融市场有序运行的必要条件。其重要性在于:对金融投资市场进行规范,确保合法交易,防止人为操纵和商业欺诈,维护投资市场的有序运行;保护金融投资者的正当权益;提高投资市场运作效率(交易行为合法性、信息披露及时性、信息质量严谨性),进而保证金融投资市场的长久持续发展。

(二)金融投资监管的基本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就是要确保金融市场的法制有序进行,健全金融投资的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能放任自由发展,也不能按主观主义自由管理,一切都需要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下进行。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原则。保护投资者,并不是一定要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利。投资者自己要承担起应该承担的投资风险。但是金融投资监管要做到保证投资者不应该承担由于被欺诈所致的伤害风险。“三公原则”,即公开、公平和公正。杜绝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的现象发生,使金融投资真正做到市场化、透明化,保证金融交易的正常进行。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原则。金融投资监管,既包括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也包括金融机构的行业自律,这样才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金融危机后各国的具体实践及启示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投资监管框架

各国在金融危机之后,都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调整,其监管制度有各自的特点。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新加坡都特别强调立法,对投资管理的程序和过程进行规范,重视信息公开制度。英联邦国家则以金融投资市场的自律为主,在必要时才实施政府监管,主要是依据《公司法》和《投资法》等基本法规及投资机构指定的大量规章和制度,实施自律性管理。

英国金融服务局(FSA)是金融市场的唯一监管当局,集银行和证券期货业的监管责任于一身,对金融市场实施单一监管,并将监管范围扩大到对系统风险的监管。英国在1999年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将金融监管从英格兰银行分离出来,成立了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取代了多头金融监管体系,由FSA统一行使对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监管职能。金融危机之后,英国了《2009年银行法》和《改革金融市场》白皮书,在中央银行成立了金融稳定办公室,负责监管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并对大型金融机构进行检查。

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前,实施的是“双层多头”的金融投资监管体系,“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期间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系统性风险。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7月,奥巴马总统签署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防范金融体系的“大到不能倒”,即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管控。该法案赋予了美联储更多金融监管的职能,加强了其微观和宏观审慎监管,使美联储成为“超级监管者”,将所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和非银行机构进行监管,对存在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机构强制分拆重组,或资产剥离;对金融机构的高管薪酬进行监督。

(二)增强监管的透明度并强化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金融衍生工具出现的最初目的是套期保值,可以促使风险内生化与杠杆化,进而规避市场风险,因此有人将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归结为金融产品的创新过度,这是过于偏激的。然而,金融衍生品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投机工具,偏离了最初的发展方向。金融衍生品高杠杠率、低透明度的特点,使得其金融交易很难受到有效监管,且容易产生放大的恶性效果。加之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风险扩散也更加广泛,这就要求世界各国加强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合作,促进信息交流。

具体来说,要将金融衍生品控制在必要的风险防范范围内,并且要求金融机构必须进行相应的信息披露。现在各国在金融衍生品方面的监管方式各不相同。英国主要是政府监管、行业协会和交易所形成的三层监管体系,但更强调行业自律的作用。日本则是按衍生品的种类交由不同的政府机构监管。我国采取的是分业经营的分业监管模式。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财政部扩大了金融监管的范围,要求所有的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并加强了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另外,国外许多商业银行中超过60 %以上的收入来自于中间业务,而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量仅占20%左右,因此应鼓励银行适当开展多方位资金、理财个性化服务,创新盈利模式。

(三)加强金融投资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带来了金融的国际化。各类金融机构开始跨越国界开展金融业务,各国金融市场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世界金融逐渐连为一体,这使得金融风险具有潜在地被放大的可能性。因此,各国需要将各自的监管法律、管理和规则纳入统一的国际体系中,使金融监管逐渐走向国际化,以便合力应对金融投资市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共享信息,避免出现监管真空、监管重叠甚至监管套利产生投机国际转移情况的出现。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形式可以采取双边协定、区域协定甚至国际惯例规则的方式。

(四)保护金融投资者利益

金融投资也属于一种市场经济行为。要保证金融市场的有序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保护金融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其理论基础是英国经济学家Michael Taylor提出的“双峰”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监管应要达到目标,一是审慎监管,即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避免系统性危机或金融市场崩溃;二是保护消费者权利,即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以防止消费者受到欺诈等不公平待遇。

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都实施了保护金融投资者的重要措施。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推出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了独立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对提供信用卡、抵押贷款和其他贷款等消费者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以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英国通过了《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简称FSMA,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了增强市场信心、提高公众认知、保护消费者、减少金融犯罪等四大监管目标,并首次采用“金融消费者”这一概念,这是立法明确界定“金融消费者”这一概念的开创。该法为金融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规定了促进公众对金融体系的理解和确保对投资者的保护应处于适当的水平。

在中国目前的金融投资环境下,对投资者的保护还很不够,一方面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投资者对金融产品了解不充分,而另一方面,由于这些金融机构的不当行为造成投资者大量损失,但这些损失却很难得到赔偿。因此,我国在对金融投资监管进行改革时,应当注意加强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五)对投资银行业务进行规范监管

美国对投行业的监管模式是集中型,即政府制定专门的管理法律,并设立全国性的监管机构。具体来讲是金字塔形状的监管体系,塔顶是美国国会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及各州级监管单位;中间部分是自律组织;底层为投资银行内设的监管部门。但是这种金字塔状多层级的监管模式并没能阻止美国投行在金融风暴中的遭遇,其原因在于监管尚存在灰色地带:美联储只负责监督商业银行却无权监管投行,而负责监管投行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又是在2004年才获得监管权的,因此并未对金融投资业的飞速发展施加有效的监控措施。加上投行业在利益的驱逐下盲目扩张业务规模,与房地产市场联合开发出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忽略了潜在的巨大风险,为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金融危机并未对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带来重要冲击,但我们仍需持谨慎态度,对投资银行业的金融衍生品风险转移过程进行监督,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加强信息披露,规范金融创新的投资活动,并对市场秩序进行监控,促进合理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陈欣.衍生金融交易国际监管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郑振龙,张雯.各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罗培新.美国金融监管的法律与政策困局之反思—兼及对我国金融监管之启示.中国法学,2009.3

4.刘轶.金融监管模式的新发展及其启示—从规则到原则.法商研究,2009.2

5.廖岷.从美国次贷危机反思现代金融监管.国际经济评论,2008.4

6.巴曙松.金融危机下的全球金融监管走向及展望.西南金融,2009.10

7.马险峰.英国金融监管模式.银行家,2004.5

8.孙春玲,高杨.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发展趋势研究.经济视角,2009.12

9.邝梅.美国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改革—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新疆财经,2011.6

10.廖岷.国际金融危机中银行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10.5

11.曹凤岐.金融国际化、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金融论坛,2012.2

12.曹凤岐.改革与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9.4

13.曹凤岐.货币金融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14.胡晓红.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制现状及其完善.法学,2009.5

15.李沛.金融危机后英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16.祁斌.各国金融监管体系报告.当代金融家,2006.10

17.王胜邦.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进展与启示.银行家,2010.12

18.马险峰.英国金融监管模式.银行家,2004.5

19.周良.论英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上海金融,2008.1

20.王涛.美国次贷危机对完善我国金融投资监管的启示.经济研究,2011.4

大学生金融投资篇7

关键词:个人投资理财;中职金融专业;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117

投资理财主要指的是人们对现有的资金财产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安排,以此实现资产的升值。但是,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是不可能依靠感觉或者运气就能实现的。真正的投资理财是需要对市场动态发展变化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样才能真正将已有的资金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十分注重对学生投资理财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有较为显著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1.是金融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也不例外。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人投资理财教学,其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能力拓展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个人资产投资理财管理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投资理财知识,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本身就是金融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金融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其重点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理财意识以及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管理观念,之后再培养学生综合理财管理能力。所以,金融专业教育改革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2.是就业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

中职院校每年都会为社会培养较多的金融人才,这也是金融专业教学的目的。但是,在经济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上升,这个时候人们对于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的需求在增大,同时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就目前来看,有很多金融专业的学生其自身金融知识储备量相对而言较为匮乏,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金融工作者求助于银行内专业人士,而这一现象本身就很难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中职院校在对金融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加强投资理财知识教育,通过这一方式提高学生处理理财问题的专业能力,这样学生在今后不如市场才不会出现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现象。所以,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有非常显著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以及素质,提高学生理财意识,让其今后能够更加迅速地上岗,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3.市场上投资理财专业人才较为匮乏

金融专业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大多是要为他人进行资产管理,而这一项工作本身难度就较高,需要较高专业的人才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项工作。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市场上投资理财专业人才相对而言还是较为匮乏的,而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个人投资理财教育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因此,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金融专业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提高下学生理财能力,让学生掌握市场金融信息以及理财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法律法规,通过这一方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素养。此外,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财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地为学生设计今后的就业发展规划,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能够迅速地找到较为合适的岗位,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1.个人投资理财能够让学生学会积累财富

在对中职金融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进行了个人投资理财教育,学生就能知道要如何对自身财富进行管理,这样就能让学生学会积累财富,并且通过这些财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个人投资理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只让学生如果对财富进行管理,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投资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投资能力,真正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投资。就比如,可以是对一些项目进行投资,也可以是对一些理财产品进行购买。所以,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个人投资理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财富积累的手段,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解决理财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大对金融专业的投资培养力度、积极开展金融理财项目活动课程,以此提高学生个人投资理财能力。

2.个人投资理财能够提高学生对通货膨胀的适应力

中职金融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好投资理财工作也是其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人投资理财就能很好的促进这一教學目标的实现。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人投资理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通货膨胀的适应力,这样学生在今后工作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寻找出解决通货膨胀的方式。金融市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如果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话,就很容易出现通货膨胀,而这个时候人民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也就会随之下降,这个时候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投资理财能力,就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就很难开展有效地工作。但是,如果对学生进行个人投资理财教育后,学生就会懂得金钱收益的重要性,积极地寻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客户资产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一起能够更好地帮助各院校意识到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个人投资理财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以及市场的全面性综合素质人才。

大学生金融投资篇8

【关键词】行为金融;证券投资风险;防控方式

对于金融市场来说是一综合性的市场,主要是由证券市场以及债券市场等市场组合而成的。在金融市场运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能解释的现象发生,这样的情况给金融理论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在行为金融学中给予这种金融市场异象做出相关解释。在整体上从人类行为角度为主体,同时以有限理性以及有限控制力为根据,针对金融中的现象进行解释,这样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促进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本文将针对行为金融视野下的证券投资风险以及相应O防控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探究。

一、行为金融的相关概述

在二十世纪年代,在股票市场中出现了一些与市场理论不相适应的现象,为了能够彻底解释这些异常现象,在这样状况下行为金融学便应运而生。对于行为金融学来说是以心理学为基础,同时将行为学以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结合开来,最终融入在金融理论当中席光城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整体上主要通过对金融市场微观主体行为进行解释,例如:将心理动因以及社会动因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能够实现对金融市场一些异常现象进行解释。行为金融学在具体理论上主要是依据价值理论以及前景理论和行为组合理论等多种理论,在这些理论中前景理论在行对于行为金融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起到基础性作用,在自身核心中主要是以行动进而带给人一定的心理感受。同时在评价心理感受之前,主要通过决策分析等方式进而确定有效的行动,针对适合的参考点进而预测出能够产生的后果。

二、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证券投资风险以及投资行为

1.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证券投资风险

对于证券投资主要是指投资者能够将资金投入到股票以及相关债券中,进而能够获得较多的利润,最终达到盈利的投资活动。与银行存款相比,证券投资大多数时候能够取得较高的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促进证券市场活跃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区别于普通市场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证券市场来说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政券市场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这种风险比银行存款中的风险更大,同时证券市场对于一些政策调控以及金融市场变化和经济形式波动等相关因素是较为敏感的。这些因素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将会为证券投资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进而增加了投资风险中发生频率。要想在真正意义上避免这种风险的发生,作为证券投资者应该采用投资的方式,即主要按照预定计划能够将资金分散到多个项目中,这样能够避免一次性投资带来的风险。在具体投资规避风险中,一些行为金融理论形成的多种投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为投资者对规避风险提供了较多的支持以及相关的选择等等。

2.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证券投资行为

与标准中的金融理论观点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行为金融学中认为在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主要是指非理性人,在认知上存在着偏差,同时在具体行为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样的形式最终使得投资者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以及投资效益中的最大化。在投资中非理还会降低实际中的市场有效性,最终导致在价格中出现偏移,投资自身存在着偏差源于自身过度的自信。经常将一些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部因素中,这样的后果是过度自信中的表现带来的后果。除此之外,还可能受到羊群效应,这种羊群效应主要是指受到其它投资者的影响,进而导致自身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主要表现为其它投资者行为影响当前投资者的决策。

三、针对证券风险中的防控方式

1.动量交易策略

对于动量交易策略主要是对股票交易量以及股票收益等进行设定相关的过滤准则,当股票交易量能够满足实际中的过滤准则时,投资者能够将股票买入或者是卖出。在整体上主要是针对动量效应提出的一种投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视角下,对于投资者对动量交易策略主要是采取应该以证券市场中的股票价格为主要出发点。

2.时间分散化投资策略

对于时间分散化投资策略,主要是伴随着投资期限中的逐渐延长,投资者自身承担风险能力在慢慢下降,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年轻将适中的资产组合中较大比例投资股票,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应该增加在债券中的比例。这样的投资行为是金融理论发展中的产物,同时也是股票风险中较为分散的一种策略。行为金融理论主要利用股市风险进而为证券投资者提供相关的投资决策以及投资行为等。投资者在采用这种策略过程中进行投资实践时,在整体上应该避免频繁的交易,否则将会出现不理性O投资行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融合了心理学、行为学多种学科的行为金融理论不仅理论基础雄厚,还可以为金融市场和金融学理论发展提供相应理论支撑,而且能够为投资者投资提供更为科学、适用的投资策略。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应加强对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投资者应依据自身实际和所投资项目对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各种投资策略予以合理的选择,这对促进证券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艺钦.行为金融视野下的证券投资风险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8:76-78.

[2]方.基于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分析[J].中国商论,2016,36:25-26.

上一篇:乡村社会治理的问题范文 下一篇:黄金投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