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25 12:03:13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篇1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 

教师必须由过去那种居高临下、以长者自居的思想转变为与学生相处的新型平等师生关系,以心理素质和健全自身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对学生具有吸引作用,可以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可以使学生乐意和老师接近,愿意和老师交流思想,为学生搭建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把教师当作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们就会开怀畅谈,与教师推心置腹地谈自己心事。 

我发现小陈同学近来心事重重,精神恍惚,不愿与同学来往。有意接近他,与他交朋友,在生活上帮助他,在学习上经常教他作业,每次都鼓励“你能行的”。在单元测验中有意提高他的分数,他尝到了成功的希望,认为老师是个可靠的朋友,消除了心中的顾虑。有一次,他主动接近我,把自己的心事告诉我:“我爸爸因为赌钱输了,被人经常到家来追债,这些人很凶恶,我爸爸没有钱还,就把我爸爸打了一顿,我看见这情景,很害怕。我妈妈把平时积攒的钱替他还赌债后,爸爸死心不改又去赌钱,经常不干活,常常三更半夜才回家,有时输了,拿我当出气筒,骂我妈妈。”边说边流着泪,我一边安慰他,鼓励他,教育他不要害怕,勇于面对现实,在困难面前要鼓起勇气,不要因为爸爸的事影响自己的学习。另一边让他相信老师有办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事后,我进行家访,与他俩商量,一方面建议他爸爸为了儿女的前途,为了儿女健康成长,不要再了。另一方面建议他自己暂到外婆家住一段时间,结果他俩同意这个建议。由于他摆脱了这一阴影,在班上,我有意举行一些班级活动让他参加,还鼓励一些热心的同学与他交朋友、一起玩,加上他爸爸也戒赌了,从此,他改变以前那种孤独、胆怯的心理,成为一个性格开朗、努力学习的好学生。 

二、营造良好班级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 

上面两个案例,看出班中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缺乏一种集体的和睦感。为此,我从班中的人际关系入手,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 

1. 创建良好教室环境,陶冶学生心情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尤其是对个性心理的充分发展,大有稗益。例如:在开学时,我组织大家把教室布置得美观而大方、朴素而合适。在教室前面写着“尊师、勤奋、乐学、健美”八个大字,上方挂着一面五星红旗。后面黑板围绕学习、心理健康等内容,每月出版一期黑板报。地板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台凳摆得整整齐齐,教室左右两边有两个铝合窗,旁边贴着伟人的像,为学生学习和陶冶性情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课间开展“同桌互相帮助”的活动。 

2. 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和睦共处的人文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学生的行为规范、知识的增长、审美情趣的提高,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我有意识地组织了“性格气质的自我完善”的专题讲座,从心理学的角度向学生剖析各种性格气质的特征,让学生知道任何一种性格气质都不是尽善尽美,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优良的心理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完善的道理,并要求学生对照各种性格、气质的心理特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进而引导学生以周恩来等伟人为楷模,不断完善自我,自觉地培养热情、开朗、宽容、乐观豁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使自己成为倍受欢迎的人。在班上开展“先进结对子”、“先进组帮助落后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全班同学结成一种凝聚力,形成了一种亲切、合作、互助、温馨、充满友爱、积极进取的班集体。 

三、在游戏活动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活动是以“游戏”为中介,使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各种游戏折射出来,进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游戏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合群性,改善人际交往状况,培养他们竞争与合作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改变班上同学的不良心理,我将心理教育寓于游戏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班上的活动课举行一次拔河比赛,我有意挑选一些性格孤僻、不合群、自私的同学组合成A组,另一组是由班长自己挑选合得来的同学作为B组,队员相等,能力相当。结果在第一次比赛中,B组的同学不用吹灰之力就轻易取得胜利。这时我抓住机会,暂停比赛,让各小组检查胜利和失败的原因,调整战术,再比赛。B小组组长说:“我们小组的组员个个身强力壮,精神饱满,在我带领下,大家团结一致,共同用力,最后取得胜利。”而A小组组长在检查失败的原因时说:“按人的能力,我小组应该赢,但在比赛中,有些同学平时都不接触、不来往,一时组合起来,大家很陌生,不一致出力,缺乏一种凝聚力,缺少合作精神。”我针对这种情况,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使大家认识到:顽强的意志、共同合作、团结一致是战胜困难的主要条件。我又组织第二轮比赛,由于A组的同学调整心理,同心协力,所以这次比赛取得了胜利,他们高兴地笑了。第三轮比赛又紧张有序地进行,几分钟过去了,大家都不分上下,红绳在中间移动,但时间到了,裁判员只好宣布“这次拔河比赛一比一打和”。这时,B组的同学也向A组的同学祝贺,两组的同学互相拥抱,互相勉励,一片热闹的场面。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36-01

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近30年发展后,特别是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高校在育人方面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各高校都开展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目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1 思想认识上有误区

(1)理念不明,发展迟缓

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任务是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要消除已有的心理问题;中级任务是通过心理辅导完成心理疏导;高级目标是通过心理专项训练使训练者拥有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多以完成初级任务和中级任务为主。少有以通过心理训练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高级任务为主的教育模式。而且,大学生心理教育投入的增长也远远落后于当前心理问题的增长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滞后,不能很好地解决当下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

(2)把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为德育教育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中有许多总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同起来,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究其原因,是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他们常常用品德教育的方法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1]。

1.2 教育实践上的不足

(1)教育团队力量薄弱

从目前情况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可分为以下几类:心理学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其中,德育教师有55.4%,心理学教师20.8%,医务人员17.4%,其他占6.4%。所以,这支队伍中的大部分人员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知识。而心理咨询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这个过程如果处理不好,指导可能就成了误导,对个人甚至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2)缺乏家庭教育的支持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其对子女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出于对安全和爱的需要,多数大学生把家庭作为自己情感的港湾,但是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在子女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后,并不能直接来校与学校和子女共同进行相关活动,导致咨询效果不甚理想。

(3)管理制度不规范,评价系统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所以在管理方面有很多混乱现象存在。调查显示,有70%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挂靠在德育教研室、学生处、团委等部门,23.4%挂靠在心理系、教育系、高教所等业务部门,6.6%挂靠在医院[2],造成部门职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同时,心理健康评价系统不能实时进行完善,造成从业人员考核工作不能落到实处,以致教育团队发展迟缓,成效甚微。

2 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结合品德教育,明确教育目标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上,矫治和发展仍然是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要互相补充、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放在中心位置,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做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更加欣然地去接受,另外,也要逐步把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列入发展计划,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发展成为矫治、适应、开拓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体系。

2.2 完善教育体制,加强师资力量

高校需从多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严格审查,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授课技巧等。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当尽快建立多层级、规范化的高校心理学家资格认证制度,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保证。此外,对那些已经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不定期进行督导与考评,对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再教育,再学习。

2.3 构建科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大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辅导员的帮助下,运用心理测试软件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机筛选,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全面记录他们在大学生活期间的心理发展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

(2)制定相关课程,保证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还很不完善,在形式上主要是讲座和选修课,不够系统,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也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更没有应对心理问题的办法。所以,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高校的教学计划,成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很有必要,而且对这种课程,也应该给予相应的考核和学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有效的展开。

(3)完善评价系统,把握学生动态

学校除对学生个体进行心理测验及交谈外,还应该从学生家长、同学、老师及其他人群中了解其学习情况、家庭状况、生活目标、人际关系等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心理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决定出是否要对学生进行干预以及进行何种干预。

(4)开展相关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充分利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制作心理映射书签活动,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电影等途径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此外,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校园文化节等校园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3]

2.4 促进管理转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管理必须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工作的管理体系中去,加强领导职能,完善相关制度。具体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主管,并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来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的实施,包括计划的制定、课程和活动的安排、心理测量的统一要求以及对工作的检查指导等。制度上的保障、规范化的管理才能整体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加有效更加科学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曹艳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区别[J].科技信息,2008(16).

[2] 王运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2006,46(1).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认识模糊、观念落后、行动迟缓

农村中小学之所以游离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潮之外,主要缘于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教师中心”的观念,压抑着学生个性的张扬;不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雷声大、雨点小。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从教人员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来源十分复杂,而且很不稳定。这些人的共同点是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没有持证上岗。以这样的师资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后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3.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既不是相互割裂和对立的,也不能相互取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强调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等方面的策略、方法、技巧的运用,切忌机械灌输和空洞教化。因此,决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或德育化。但由于缺乏专业师资和专门培训,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化倾向却十分严重。

4.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育化

心理健康教育在途径和方法上讲究灵活多样和针对性,以心理辅导为例,根据心理问题的具体情况可以综合运用会谈、角色扮演、信心训练、行为矫正、心理沟通、自我体验、心理测量等等。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存在着学科化、知识传授化的偏向。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向学生机械灌输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了心理学常识课,这种用学科知识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

二、在农村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000年初,教育部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随后,教育部出台了许多“减负”的规定与措施。强调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就应抓住契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向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求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使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让农村中小学真正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摇篮。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大力开展教研活动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领导机构上,职责分工不明确、不具体,组织管理上的混乱,造成了工作中的无序与被动;在教研机构上,各中学、学区设置教研组的少之又少,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的更是难得一见,理论指导的缺乏,导致了实践工作中的盲目,影响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

3.从实际出发,确定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在国家颁布统一的实施纲要前,各校要借鉴发达地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根据所在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高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智育至上”的教育观念,树立以提高心理素质为基础的素质教育观。在人的种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它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其他素质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切实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的瓶颈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基础,现在许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十分有限。因此,在师范院校的支持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它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效。从目前的情况下看,短时间内对众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不太现实,教师的培训可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可采用专家下校指导、短期培训、教师自我进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尽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工作方法。

6.努力探索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采用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的形式外,还要大胆尝试下列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各种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活动;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与熏陶;强化团体心理辅导,应对“群发式症候;搭建新媒体平台,拓宽心理教育手段;聚焦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和谐教育范围等。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动与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各方面工作都比较薄弱的现实,期望短期内大规模地、全面地铺开是不可能的。因此,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积极贯彻落实《意见》与《纲要》精神,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工作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实效、稳定地开展。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2002,(7).

[2]高飞,叶少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4.

[3]张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11.

[4]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辅导,团结出版社.

[5]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8.

[6]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9.

[7]中国教育报.2007.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篇4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一、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

高中这一阶段学生压力较大,很多学生面对自己的未来也表现得比较迷茫,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班主任通过班会或者举行各项活动的形式,通过实际生活或者案例,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不同心理,提出相的方案,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这样一来,既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也能让学生抓紧科目学习的同时也能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了基本的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学生在面对困境、压力和迷茫,可以自我调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需要积极发挥班主任作为学生群体的带领人作用。由于目前我国高中学校的班级结构设置为每个班级配一名班主任,班主任负责这个班级内部所有的大小事宜。而班主任作为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者,通过建立以班主任为带头的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极大程度地提升高中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程度,形成更为科学和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积极态度。在这样的前提下,班主任通过加强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和辅导工作的深入性,能够为后续学校整体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促进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后,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更为高效,也更加深刻。

(三)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日常工作的管理。

高中班主任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而已,高中班主任还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及心灵的领路人。高中班主任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困境、压力和难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如此,师生双方都更能够理解彼此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也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一)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工作得不到落实。

班主任面对学校、家长等种种压力,往往把教学看得很重要,各个学校还是难以改变传统的观念,他们始终秉着:“教学成绩对学校和自身名誉影响甚大”“升学率才是根本”这一落后理念,忽视了教育工作的进行。还有很多班主任高举心理健康教育的旗帜,呼吁要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工作总是落实不到实处,这对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很不利。

(二)班主任的实际教育工作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缺乏,班主任是进行健康教育工作的首席地位,自身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谈何教育学生?其次班主任缺乏对自身工作的认识,班主任本身就不同于其他教师,教学的同时还要兼顾教育,有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任务,在高谈“教学成绩就是硬道理”这一环境下,班主任忽视了身兼学生心理教育的工作,这两点是班主任工作得不到有效提高的主要原因。

三、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方法

(一)高中班主任注意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1.认识和明确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地位。

高中班主任不同于其他教师,不但具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执行者,班主任首先要明确对这一方面的认识,另外,班主任工作比较繁重。因此学校在要求班主任完成督促学生好好学习,提高教学成绩的同时,还要向明确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地位,深化班主任的教育意识,班主任工作要得到校方的全面支持和重视,校方可针对这一方面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监督,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

2. 关注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

首先,班主任自身应该学会自我调节。班主任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确保自己处于健康水平,并调试到最佳状态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高中班主任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保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科学有序展开。最后,学校领导应该关注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学校所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使教学活动有效展开,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二)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高中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高中班主任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要能够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心理活动的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方法与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以维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固然应该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学习成绩上,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才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打击,在学习的路上走的更远更好。

(三)提高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首先,从高中班主任层面,使其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提高其开展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鼓励班主任积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不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在帮助自己调节心理状态和心理压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最后,学校要经常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及培训,也可以适当对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班主任给予肯定和奖励,在帮助高中班主任提升内在动力的同时增加外部刺激,提高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高中的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主体,首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最好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以便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凌世Z.浅谈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启迪:教育教学版,2015(12):56-57.

[2]张丽.浅谈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时代,2014(14):223.

[3]杨芳.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5(24):99.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 述评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构、活动形式相对规范、稳定的标准样式。模式有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型。本文对近几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梳理、概括,并提出了以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分类

(一)从学科角度出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类

从学科角度出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可分为四类: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心理学模式、教育学模式。

1、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指人类在认识自身健康与防治疾病过程中对医学问题的整体思维方法。目前,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少数已患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消除其心理疾患。

2、社会学模式

社会模式是一个民族、国家或国家群体根据国家的基本国情,扎根于民族文化价值标准,形成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道路和调节运行机制的式样。制定适应于本国国情的、适应现实状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心理学模式

心理模式是指人们通过经验、训练和教导,对自己、他人、环境以及接触到的事物形成的模式。[1]主要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心理宣传周活动等各种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的理念,使学生高度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4、教育学模式

教育学模式重在教育、预防和发展。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张冲、孟万金等[2]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为国内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国内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包括教育辅导式、四结合式、五结合式、六结合式、系统式。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包括发展性辅导式、辅导一的式、辅导一心理教育式、辅导一全员服务式。

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分类从学科角度出发,宏观上把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立体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也可归类为以上模式。

(二)从研究对象角度出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类

有些研究针对不同研究对象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根据年龄提出了大学生、中小学生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根据被试特征提出了特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高校贫困生、高职残疾学生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出发点是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其中加入了对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的理解和考虑,更加极有针对性。但其基本模式是与基于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似的。

(三)从媒介出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类

目前可分为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人与人在真实的世界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则是在虚拟网络中建构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型。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易被广大学生接受,它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让更多的师生受益,而且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更有助于学生心灵上的开放。如,“教师-学生-家庭”有机结合与开发模式包括教师、学生、家庭三大心理健康系统[5]。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健康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评价与展望

以上不同角度分类的模式各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首先,在教育目标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最初的心理矫治发展为心理预防,然后发展到现在的心理发展。目前的模式都是以心理发展为中心,兼顾心理矫治与预防。这反映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就是,在基本的模式上,重视了对特殊群体的研究和关注。如,对贫困生、学困生单独的有针对的辅导。

其次,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单一向多模式逐渐融合发展。在日常的教育途径上,大都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内个人、宿舍、班级、院系组成系统。学校外个人、学校、家庭、社区组成系统。心育、德育、学科教育和校园文化相互渗透。整合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课外心理实践活动三种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切实组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最后,为了符合实际的需要,符合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以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中会进行网络心理教育模式和本土化心理教育模式的探索。这将大大促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发扬中国的优良文化,结合实际因材施教,更好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结合前人研究整理出一个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可分为四个层次:心理咨询与治疗层、心理健康知识层、心理潜能开发层、心理健康研究层。心理咨询与治疗层主要是医学与社会模式,针对的是个体心理疾病的治疗和个体心理问题的解决,面向的是已存在问题的小部分群体。心理健康知识层主要是心理学和教育学模式,主要是学生获得系统的心理学知识,面向的是全体,是一种知识的普及。心理潜能开发层主要是心理模式,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面向全体学生,也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心理健康研究层不能脱离以上三层存在,它是在以上三层的基础上存在的。它通过对以上三层的研究,形成相关理论成果;以上三层则通过实践检验并修改研究,从而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P18

[2]张冲,孟万金. 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6(3):34-37

[3]贺欣荣.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D].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4] 傅君芳,林建君. 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2):91-94

[5]宋凤宁,黄勇荣,赖意森.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学术论坛,2005(3):171-174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篇6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

就我国当前教育工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个弊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由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使得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容易退缩,不敢勇于承受,甚至还会走向极端,威胁到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地方,为了向我国现代社会培养全面型的人才,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高职生的特点,积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高职生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然而就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来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重点在于升学率和就业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再加上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社会里,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高职生容易被网络上那些不健康思想、观念给侵蚀,进而使得高职生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扭曲,使得他们养成一些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而这些不健康的思想随着他们的成长而传染给他人,威胁到学生自身以及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而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对全面型人才需求的扩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格外重要。对于高职学校而言,加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观、价值观,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全面型人才。

二、高职生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注重的是学生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专业技能的教育,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当代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高职院校依然流行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表面,没有结合高职生的特点来开展教育,进而使得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二)高职生自理能力差

就当前的高职生来看,他们大多属于独生子女,自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小缺乏锻炼,养成了一些不良好的习性,在他们进入到高职院校后,脱离了父母的怀抱,什么事都需要自己动手,而从小就没有做过什么事情的他们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后就会变得茫然,事事出错,甚至有的学生会变得焦躁,尤其是看到别人做的有声有色、井井有条之后容易产生妒忌心理。

三、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

(一)提高认识

高职院校作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执行者,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生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就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学生的锻炼

造成学生自理能力差是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小缺乏锻炼,另一方面是学校对心理教育的不重视。故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校可以在校园举行各种比赛,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进而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高职生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后,他们讲独自面对今后生活、学习上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和挫折,他们的生活圈发生了变化,身边的教师、朋友也都变得陌生起来,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职生的健康发展。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会学生选择良性朋友,可以让学生在他人的身上学习到长处,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成立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咨询机构是开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途径,它可以为高职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故此,高职院校必须成立心理咨询机构,要根据院校的实际,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就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专业的心理服务。另外,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还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

(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网络时代里,网络的出现既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这样既保障了学生们的权益,有利于学生通过网络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另外,学校还必须加强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让学生原理网络上那些不健康的思想,要适当控制上网时间,合理利用网络来辅助学习,避免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语

要结合当代高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学生的锻炼,要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善于利用网络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和咨询,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全面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炳谦,张能云.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7,03:100-102.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篇7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近20年来,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生机、极为活跃、发展最快的领域。同时,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大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1、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 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以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这种阶段性正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心理健康并非是绝对的,人无法被直接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是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在不断改善和进步,但收效甚微。由于进入大学后学习竞争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大学生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太大,竞争极其激烈,与此同时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

第二,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第三,缺乏适当处理情感问题的经验。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无法正确调节恋爱与学业关系在内的众多问题,都可能或多或少的对大学生心理上造成压力,影响其学业甚至以后的人生道路。

第四,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一个协调发展的学生,应该是既能满足现时的需要,又能形成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基本发展力,有连绵不绝的后劲。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现代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

三、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改革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全世界教育界都关注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比我们更早涉足这一领域的国外学校是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征:注重补救性工作,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足够多的帮助;队伍建设规范化与标准化,以保证大学生可以找到正确机构解决心理问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都为专业人士,旨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专业保障。

在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的基础上,现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努力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为转型期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力度。同时,以发展为根本,兼顾预防、补救,也就是要以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消极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具有较高心理素养的现代化建设者,提高全体国民的心理素质方面体现其核心价值。确立“全人心理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少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促进学生心理的全面和谐发展、自主发展,这是我国当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不可忽视的新的生长点。 其次,我们要依靠教育行政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团体制定管理条例、工作细则,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对学校心理服务进行“行政干预”与“专业干预”,提高科学性与实效性,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向规范化发展。并积极整合学校、社区、家庭、自我等多方面的资源,在“四结合”上来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空间,形成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心理育人、人人有责”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推(试)行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认定制度,通过落实编制、职称评定、校本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等举措,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最后,我们要积极实践,自主构建,探索富有自身特色、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同时,切实加强高新技术和手段的学习、训练,借助于快捷方便、丰富多样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富有成效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2009.

[2]徐峰.大学生心理健康向导.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3]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途径.泰山出版社.2010

[4]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出版社.2009

[5]向武.《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篇8

[关键词]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当前,技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整体上还处于始动阶段,应需尽快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确定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如果把技校心理健康教育看作一门学科,还应逐步构建适应技校教育环境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满足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需要。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贯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 年修订)》,根据人本主义,凸现“因材开发”,改变各类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提高技校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让每一位技校生获得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课堂但不拘于课堂,可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所学专业及就业等方面来开发技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一)心育校本教材是课程开发的蓝本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并从学生需要与心理特征出发,将心理校本教材的基本结构划分为:游戏、心海畅游、探索训练、学以致用。心理课堂以游戏和活动作为导入,使学生的注意力被活跃的方式所吸引,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和参与性;然后对其进行心理训练;最后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生活与学习,做到学以致用。心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主要采取的是教材新编、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首先要理清思路,编制大纲,勾勒出技校不同年级课程内容的轮廓;然后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确定相应年级教材的具体内容。

(二)专业的师资与心理档案是课程开发的根据

育人先育心,成才先成人。专业的师资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应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化培训,向领域内有经验的名师学习,以不断提高心育技能。学生心理档案让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新生入学时应填写心理健康登记表,为今后开展工作做好准备;对待个别特殊学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购买心理测量等相关软件,加快心理档案的电子化建设,为今后工作提供便利。

(三)心育基地及家长学校等是课程开发的拓展

当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社区等相关单位在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基地。这些单位在学校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并提供心理学专家为学校服务,为技校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部分学习不理想或行为有问题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同时,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分系部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成员来自不同年级,开展家长沙龙活动,从家庭入手,增强家长的心理保健意识,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心理健康社团等相关组织是课程开发的补充

为提高技校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培养对心理学的兴趣,塑造健全的人格,学校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系部确定学生心理联络员、班级设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员。这些学生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影视欣赏、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心理座谈会、社会考察等系列活动,从而为技校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锻炼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在心育活动中体验着成长的快乐。

(五)心理活动室等配置是课程开发的必要设施

心理个辅室、团体辅导室、心理图书室、沙盘室、放松训练室、心理测量室等硬件配置是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设施,不同功能的房间可以根据实际,配备空调、电脑、沙发等,让学生进入心理活动室有温馨、放松的感觉。心理活动室应定期或定时对技校生开放,技校生在这里可获得安全与接纳的感受。

(六)专业与就业应与课程开发紧密结合

技工院校的学生与普高学生不一样,在经历了中专的失利后,相较普高学生更早地接触到专业,遥想将要从事蓝领职业,多数技校生对当前所学专业并无好感。因此,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学生所学专业及就业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积极努力地学好专业知识,怀揣阳光自信的心态面对将来就业等挑战。

二、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各种途径健全学生人格,以课堂教学、活动训练、环境陶冶为主要途径,因人而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一)心育校本课程实施应注重学科专业渗透

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体验与积极行为的强化,是对所学专业与将来从事职业的认同,是对生活的提炼与感悟,而不仅仅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更不是传统的说服教育。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生实际,通过生活事例及与专业相关的活动游戏,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从而优化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应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教学中不仅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内容,还应渗透学科专业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情景设置、分析讨论、沟通交流、心理陈述、行为训练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改善不良情绪或行为,强化积极情绪和行为,产生职业认同感,从而让学生获得成长。

(二)心育校本课程实施应以活动为载体

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以及师生关系和父母关系等息息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应融入学校及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在真诚、尊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体现爱心、耐心、诚心且与学生学习、就业相关的活动,对技校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育校本课程实施应重视环境陶冶

校园环境往往会影响师生的情绪情感。首先,技工院校的教职工们应通过展现其健康阳光的心态来营造积极的校园心理氛围,让学生沐浴在健康的积极环境中,陶冶情操,优化心理品质;其次,应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等发挥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作用,如通过班级的板报、校园的宣传栏、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心理健康小报、心理社团活动、家长学校等途径创设积极的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优化技校生的心理品质;最后,充分利用社区、街道等社会相关资源,在和谐文明的社会大环境中优化技校生的心理品质。

三、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要点

(一)编写科学合理的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为服务于本校学生而研究编写的,其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要编写科学、合理、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应加强对本校学生的心理研究,注重经验积累,循序渐进地深入了解本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需求,关注其在校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细微变化。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内容应活泼、新颖,贴近本校学生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最终促进本校学生的心理正向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性,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社团、职业心理指导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心理教育在自身成长中的作用。但目前技工院校的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甚至存有偏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建设应该重视社区、街道、校园等大环境对技校生的熏陶,注重在学生、师生、亲子之间的积极心理氛围营造,让技校生生活在积极的心理氛围中,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三)培养专业的专职师资

技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往往都不是科班出身,一般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限且不专业,心理咨询等活动场所成为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一降再降。因此,技工院校应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注重对心理师资的培训培养,有效提高其心理教育技能,在技校生遇到感情、学习及就业等问题时,能提供专业的帮助,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质量。

(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当前,大部分技工院校尚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仅局限于讲座形式,技校生对心理健康了解不够,更不深入,从而导致相当部分师生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要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应加强对全体师生在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正面宣传,指导技校生们科学合理地学习与生活,面对感情、学习及就业等问题时,能讲究心理卫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学校可通过校园电视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心理健康小报、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组织心理社团等形式正面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这也是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指数的有效方法。

(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应结合技校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在学生入学时,应对其进行自信心训练,帮助技校生们走出中考的失利;在学生入职就业时,应对其进行职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明确目标,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支持,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到与学生接触的人群中,关注学生的变化与成长,有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六)规范普及与专业相关的心理活动课

与专业相关的心理活动课是当前在技工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较为有效的方法,借鉴普通中学常用的活动形式,技工院校常用的形式也主要包括心理情景剧、角色互换等。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纳悦自我,了解别人,学会合作,产生职业认同感等,还可以掌握宣泄与调节情绪等技巧,因此,与专业相关的心理活动课受到广大技校生的欢迎。但当前与专业相关的心理活动课的内容选择、课程形式、活动设计等还需规范,需进一步探究与规范,现有成熟且优质的心理活动课还应在师生中普及,让每一位技校生在学校都能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并顺利、快乐地度过不平静的青春期,拥有积极阳光的健康心态,为学好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目的,也是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与广大技校生家长共同的期待。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郑日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农业电气化的就业方向范文 下一篇:全球环境污染的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