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理念范文

时间:2023-10-05 09:39:48

icu护理理念

icu护理理念篇1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076-03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病情发展快、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与医院其他病房相比,设备仪器多、患者接受的侵入性操作多,且负性情绪较为明显,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1]。现阶段,在ICU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融入护理关怀理念,在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护理关怀理念对ICU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6月,对笔者所在医院108例ICU危重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18~68岁,平均(45.24±2.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21例。对照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18~69岁,平均(45.31±2.3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2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理论委员会审批,患者均在知情状态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入住ICU时间超过2 d,能够配合完成护理工作。排除有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及智力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用药指导、输液护理、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将护理关怀理念融入护理工作中,具体内容如下:(1)应用关怀理念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ICU病房的环境尽量体现出家庭的温馨及舒适,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度舒适,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适当调整监护治疗仪器及呼吸机的声音,尽快处理仪器的警报声,在夜间尽量减少医疗及护理活动,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2)应用关怀理念进行心理及生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要采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及通俗易通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告知患者亲属探视时间,对于情绪较差的患者要主动与其交流,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给予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在生理护理工作中,关注患者面部表情变化情况,重视其生理疼痛问题,告知患者疼痛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对其进行疼痛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能够正确接受;对于疼痛严重患者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减轻其疼痛程度。(3)采用关怀理念进行多样化的沟通。对于采用呼吸机治疗或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因其语言表述受限,可引导其采用手语或纸笔进行表述;在抢救患者或死亡患者时要及时用布帘进行遮挡,防止加重其他患者的心理负担。手、足及头部均活动受限者,要有专人员进行守护,指导患者通过口型、睁眼、闭眼等方式进行消息的传递,以便于开展护理操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及ICU监护时间等指标。(1)SAS评分、SDS评分。采用SAS评分、SDS评分对两组研究病例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评价,评分>50分表示患者发生了焦虑症状及抑郁症状,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2]。(2)睡眠质量评分。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分值为0~21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3]。(3)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4]。(4)护理满意率。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舒适度、医疗环境、服务态度及治疗环境等内容,分值为0~100分,其中90分以上(包括90分),表示非常满意;分值为70~89分,表示基本满意;分值低于7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病例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ICU监护时间(2.38±1.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7±1.21)d。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研究病例护理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39,P

3 讨论

现阶段,人们的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模式也不断发生变化,采用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多样化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作出调整[4]。近几年,“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理念逐渐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开展,在护理工作中积极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将护理关怀理念融入到患者护理工作中,在提高?t院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同时,可大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体现了患者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满足了现代人们多样化的护理需求[5]。

ICU作为危重症患者聚集的科室,危险因素较多,对医院护理要求也更高。重症监护室患者处于陌生的环境及医疗设备的包围中,再加上重症监护室特殊的陪护制度,意识清醒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紧张、害怕、焦虑、抑郁及焦躁等多种负性情绪,不仅影响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不利于机体的康复[6]。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将精力放在患者疾病的治疗上,忽略了意识清醒患者的心理变化,不能全面了解患者护理需求,造成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所以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夯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还要从多方面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生理需求,重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理舒适度及心理舒适度。人文护理关怀属于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一种,是生物-医学-心理模式转变后产生的新型护理模式,在对患者疾病治疗的同时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护理[7]。护理关怀的核心内容是关爱与关心,对患者的关爱及关心是其核心价值的体现,是对患者感情上的一种关怀。在护理工作中融入护理关怀理念,不仅能够获取患者信任,还有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其对医院的陌生感,激发其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增加生理舒适度,减轻疼痛程度,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及ICU监护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15%,高于对照组的85.19%(P

icu护理理念篇2

关键词:ICU护理;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76-01

近年来,医学模式慢慢转变,护理工作日益显露出来,人文关怀理念是对人生命及身心健康方面的更加尊重、关爱、敬畏的理念,在整体的护理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的更高的标准。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上的核心要求和中心理念是人文关怀护理。人文关怀理念要求护理人员在其工作中给与患者付出真实的情感。ICU病房内患者的护理模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其护理是特殊的护理,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可以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各种原因引起的医患纠纷,将治疗的疗效发挥最大。本次试验进一步研究了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对患者应用的效果,得到了较明显的效果,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为重患者,其中男性为47例,女性为31例,年龄范围28岁-70岁,平均年龄为(8.25±3.85)岁。其中有19例患者重型脑颅损伤,22例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有8例,重度为5例,符合外伤有18例,,其他为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并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即可。观察组患者给予持续性的人文关怀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关怀:病人在入院后,护理人员组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叙述手术时注意事项、手术的必要性、病房的环境告知,部分患者自认为因为病情严重导致住进ICU病房,所以护理人员将ICU病房的特掉告知患者,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是患者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②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方面的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传统的护理方法注重的是技术层面,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护理,对ICU的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人文护理学习,对ICU病房患者的心理要掌握,将护理人员单纯的观念转变,数量的掌握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在动作上和语言上要轻柔,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直视对方的眼睛,面带微笑,多说鼓励性的语言,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病房,对ICU病房的风格进行改造,为患者准备一个放松的给人温暖的房间,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率。在病房内的医疗器械较多,容易给患者带来孤独感,护理人员在谈话时用轻松愉快的语调调节病房的气氛,引导患者的情绪走向开朗,根据患者的喜好情况,在房间内播放一些愉悦的音乐,颜色艳丽的花朵,笑话书等,消除患者内心的孤独感。④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在患者及其家属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技术熟练,让其对医院的治疗放心,语言文明,动作文明,在患者面前不打电话,不大声喧哗,不嬉笑打闹,不影响技术的前提下,尽量人性化的操作,与患者积极沟通,打消患者的顾虑,仪器声音降低,避免影响患者的休息。⑤加强和患者沟通交流,患者提出的需求金莲够满足,告知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其信心,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人文关怀,将成功的案例告知患者,增强患者恢复的信心。⑥护理。对于手术的部位,给予患者舒适的卧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适当的在床上活动,或者下床活动,帮助患者康复。

1.3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在人文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负责,且对患者的权益和尊严进行维护,对患者的人格进行关注,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或者环境氛围的营造方面,均能体现出护理人员的素养和人品,将人文护理落实到护理工作中,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护患之间纠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针对患者的需求制定护理计划,有效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了医护人员的爱心。

综上所述,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莹,马赛克,吴圆圆等.ICU护理中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应用探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10):127

[2]王芳.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17-18

[3]周轶鹏.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12):168

icu护理理念篇3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预防;ICU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38-01

ICU 综合征是指在 ICU 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985 年日本学者黑泽尚提出 ICU 综合征新概念为:在 ICU 监护的病人,意识清醒 2~3d 后出现谵妄状态和其他病征,并且这些表现在转室后3~4d 依然存在的,称为 ICU 综合征[1]。就目前国内文献来看,ICU 收治的病人中 20%~50%发生本征。

集束干预策略(Bundle of Care)是近年来危重症领域出现的新理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旨在统一和规范干预措施,提高抢救效率,集束干预在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呼吸机的护理干预中均显示出非常好的效果[2]。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其每一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改善患者结局,它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改善患者结局[3]。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ICU综合征,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 年10月本院ICU 收治的80例清醒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19~96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重症哮喘并伴有肺部感染现象、复合外伤、脑血管意外、有机磷中毒等病症。纳入标准:①病人至少带有1根管道(如静脉留置针、尿管、胃管、引流管等);②入住ICU时间≥24h。③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或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或目前有精神疾病和/或意识障碍者;②入组后ICU住院时间超过2周;③研究中患者放弃治疗或死亡。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入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ICU 综合征的诊断

采用 ICU 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作为 ICU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评估内容包括4个方面:①意识状态的急性改变或反复波动;②注意缺损;③思维紊乱;④意识清晰度的改变。当①②③或①②④或①②③④为阳性时,即可诊断该患者为 ICU 综合征。该量表是Ely等[4]根据精神疾病诊断统计分类手册第四版修订而来,是专门为评估 ICU 患者是否存在谵妄而设计的评估工具,国内有学者[5]对其进行汉化,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9%~100%,93%~100%,测量者间信度为 0.79~0.96,测量时间平均为2 min[6]。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ICU护理常规。各班次护理人员按重症监护原则按时观察病情,及时应对患者出现的各种ICU综合征症状。按需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满足患者合理的基本生理需求。

集束化组 根据集束化护理原则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自理能力、心理状态、社会关系、文化程度、饮食起居习惯等与病人密切相关的因素,自病人入科时间起进入动态评估状态,评估贯穿于整个病情发展和时间推移的过程中。分析产生ICU综合征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归纳制订出集束化护理方案。

1.3.1预防:(1)做好入室前的访视工作,耐心地向患者介绍ICU 环境、陪护制度,使病人有良好的心理准备。(2)建立术前访视制度,对转入ICU前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入 ICU 的目的及处置,以利于减少 ICU 综合征的发生率。(3)急诊入 ICU 的患者,因病情较重,甚至面临死亡,需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减轻心理负担。

1.3.2 护理措施

⑴ 改善环境:①根据病人需要选择合适的光线,尽可能使用柔和的灯光、避免光线直射病人眼睛。每日早晚播放轻音乐,可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进感情、情绪的镇静化,减少或预防 ICU综合征的出现。②安静的环境使人心情放松,所以工作人员的走路、谈话、操作均要轻盈,尽量减少心电监护、呼吸机及输液泵等的报警。③抢救病人时,床与床间应用屏风或布帘相隔,以避免影响其他患者的情绪。

⑵ 尊重病人:在进行基础护理及各种检查治疗性操作时,尽量减少暴露患者身体部位,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顾及患者的自尊。

⑶ 保障病人的睡眠:①各项操作集中进行,夜间治疗护理时,应动作轻柔,避免影响病人休息。②ICU 的环境,容易使患者昼夜睡眠时间颠倒,应鼓励患者白天少睡。③必要时应用镇痛镇静药物。

⑷ 加强沟通,关爱患者 ①关心体贴病人,尽量满足病人需求,从而消除病人的恐惧、孤独和寂寞感。②条件允许时鼓励患者与家属会面,以便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及安慰。

⑸ 提供专业化护理照顾:责任制护士对本组病人实行24小时负责制,为病人实施连续性、系统性、计划性护理服务。了解 ICU 综合征及其前驱症状,以利于早期发现并有效治疗。

⑹ 尽量避免约束病人:在允许范围内鼓励病人活动。病人配合时告知病人各种管道的意义,若不配合再给予约束或者遵医嘱给予镇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 SPSS 17.0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 以 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ICU 综合征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集束化组患者ICU 综合征发生率为 17.5%,远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7.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1。

3 讨论

ICU 的出现为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救助提供了规范及高质量的生命支持,为挽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由于ICU特殊的治疗环境,同时也给患者心理上带来了创伤。传统的护理方法只重视满足患者基本的生理需要,忽视了对患者精神方面需求的满足。护士应加强学习, 不仅要掌握护理专业知识, 在工作中还应扩大知识面,掌握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运用沟通技巧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给予不同心理支持及心理疏导。了解发生 ICU 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和诱发因素, 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将集束化护理理念应用于预防ICU综合征的护理中,明显降低了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但因危重患者多,护士素质参差不齐,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执行情况难以监管,如何保证集束化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因此,要加强护士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认真、自觉、连续地执行集束化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魏树均,魏树森.ICU 综合征[J].北京医学,2005,17(4):226.

[2] 刘鹏,何炜,陈宏林.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策略的文献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235-1237.

[3] Resar R,Pronovost P,Haraden C,etal.Using abundle approach to improve ventilator care processes and reduce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J].J Qual Patient Saf,2005,31:243-248.

[4] Ely EW,Siegel MD,Inouye SK. Delirium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n under-recognized syndrome of organ dys-function [J]. 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22(2):115-126.

[5] Wen-Ling Chuang,Chien-Ho Lin,Wen-Chi Hsu,et al. Evalu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onfusion as 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J]. Nursing research,2007,54(4):45-52.

icu护理理念篇4

icu是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集中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的病房单元。由于icu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熟练的急救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1]。由于护士人力资源有限,且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培训尚未普遍开展,icu护士配置通常是从临床各科室抽调及新毕业护士补充,这些护士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胜任icu护理工作,这对icu护士长是个严峻的考验。本科2004年成立综合icu以来,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对进入icu的护士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icu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措施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4年—2008年进入icu护士23名(包括轮转护士在内),年龄20岁~31岁;均为女性;本科3名,大专15名,中专5名;8名为学校分配后直接进入icu,15名为从其他科室抽调的护理骨干,工作时间最长者为10年。

2  培养方案

2.1  培训目标 

2.1.1  新毕业和低年资护士培训目标 

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基础护理技能、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常见病种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等;同时重视新护士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护理工作。

2.1.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除具备以上能力,还必须熟悉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要点及护理技术;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治疗药品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毒性反应;掌握化验的留取方法及化验正常值;掌握科内常见操作的配合及抢救配合;加强此阶段护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1.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具有熟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能胜任各项护理工作;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

2.1.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目标 

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达到护师及主管护师的任职水平。

2.2  培训内容 

配备专科教材,如《icu护士必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为培训教材,将计划中的培训题目分配给护士长及带教能力强的护士,按培训时间讲授,必要时单独讲解。具体内容如下:①icu的发展、现状,建立icu基本条件、布局及设施;②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班次的工作内容;③icu常用仪器操作及专科技能培训,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的使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排痰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及动脉穿刺置管术等术后的维护与护理等;④各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⑤护理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如呼吸机停电的应急预案、非计划拔管的预防等;⑥icu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⑦icu院内感染的监控等[2]。

2.3  培训方法  

2.3.1  低年资护士及新入icu的护士培训方法 

要求3个月~4个月基本完成培训内容。第1周~第2周以见习为主,熟悉icu环境,如各通道的出入线路、物品的放置等,明确icu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icu基本工作程序,各种规章制度等,护士长为培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其尽快融入icu护士角色中,引导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第2~第4周主要培训icu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及方法,有专门带教老师带领进行晨、晚间护理,讲解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特点和要求,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方法、危重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等。第2个月培训内容为icu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文书书写等。第3个月~第4个月培训内容为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各种特殊药物的配制、专用急救技能,如除颤、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配合等。

2.3.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除熟练掌握上述培训内容外,科室每月安排相关专科知识集中业务学习,遇特殊病例可临时安排,由护士长或教学能力强的护士讲课,同时要求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

2.3.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相关科室参加短期轮转学习,如心电图室、麻醉科、大内科、大外科,以便更好的掌握各种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各专科护理工作能力。

2.3.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上级医院icu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类型的重症监护培训学习班,学习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技术及操作方法,尽快普及新技术、新知识,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

2.3.5  其他

2.3.5.1  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 

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护理查房,遇特殊疑难或涉及多科室的护理病例,邀请护理部及相关专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护理会诊,全科护士参加,会诊拟定的特殊护理措施及要求,要人人掌握并严格执行。

2.3.5.2  参加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积极参加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及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从病情、治疗、手术和护理方面进行分析,巩固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积蓄护理经验,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

2.3.5.3  利用晨间交班提问,提高icu护士的专业能力 

护士长利用晨间交班时间就icu护理基本理论、专科相关知识以及病人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全科护士进行提问。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实施提高了icu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了icu护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促进了icu护士勤学好问、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的养成。

2.4  考核 

科室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分层次、分阶段考核,理论包括疾病护理常规、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各项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护理风险防范知识等,80分以上合格;操作包括常用护理操作、各项仪器的使用、icu专科技术操作等,90分以上合格。同时结合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跟班带教中观察的情况、科室医生的评价等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责任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分优、良、差3个等级,考核优或良为合格,根据考核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  结果

经过培训,在23名护士中,逐步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12名护士从事icu护理工作并逐渐成为本科骨干,其余护士进入各临床科室并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促进了我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icu护理理念篇5

【中图分类号】R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02-01

ICU综合征是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新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不断开发重症疾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疾患[1]。在ICU收治的病人中30%~60%可发生本征。

1 ICU综合征产生的原因

患者在进入ICU病房后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以及恐惧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中80%表现为谵妄、狂躁、焦虑及忧郁等形式[2]。其原因可由自身疾病引起:如全身感染、心脏疾病、肺源性脑病等因素;也有药物因素,如应用产生明显的精神毒性作用的(丙泊酚、利多卡因、力月西)镇痛药(盐酸哌替啶、吗啡、地西泮)等;还有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的因素,如难以入睡、认知的障碍、约束带的使用、疼痛等原因。

2 多元化护理在ICU综合征的预防

针对ICU综合征产生的主要原因,我科自2008年起应用多元化护理对ICU综合征的进行预防,并将多种文化渗透到工作当中,对病人施以全程、全方位、多媒体的影响,取得了良好效果,使ICU患者病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防止ICU综合征的发生几率。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2.1 环境的改善。

2.1.1 减轻患者的感觉负荷我院ICU实行无陪护管理,在无家属陪伴的情况下应减少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医护人员的谈话、走路、技术操作均要轻盈,尽量减少电话、心电监护、呼吸机及输液泵报警等噪音量。暂时不用的设备应关掉尽量远离病人的床头。睡时将灯光调暗趋于柔和,根据病情调节舒适的卧位,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缓和患者的紧张情绪。床位之间设置隔帘,营造独立的空间,增加生活气息,也可避免患者看到同病室危重患者被抢救的场面及现状,根据病人的情况改变探视制度,及时通知家属和亲友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励。

2.1.2 病房内可摆放少量鲜花或人造花草,适当播放舒缓的音乐,缓和患者的过度紧张,促进情感、情绪的镇静化,减少或预防ICU综合征的出现。

2.2 促进心理护理。

2.2.1 对新入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向其介绍ICU的医护人员及ICU的环境,告知其身边机械的用途。对于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可以运用肢体动作、交流卡等进行非语言交流,目前我们采用“猫眼”探测仪,可以准确表达患者所需,进一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护士应尽最大可能与患者交流,轻声安慰患者,随时将必要积极信息透漏给患者,并尽量保持在患者的视野范围内活动,以增强其安全感。

2.2.2 房间设有窗户和钟表置于患者视野范围内。妥善安排治疗操作时间尽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反复给患者进行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定向,保持患者的定向力[3]。人的语言提示在知觉理解中起巨大作用,耐心呼唤患者,给患者信息,有利于疾病的转归。

2.2.3 避免患者全身暴露,由于工作原因,护士可能注意的监护和治疗较多,忽视患者本身的存在,损伤患者自尊。所以医护人员在做任何治疗或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暴露部位或让其穿病衣,起到尊重患者。同时,尽量做好晨、晚间基础护理,这样不仅可以给予患者和安慰,还可以增进护患感情。因此,ICU护士应以广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以镇静的神态、亲切的语调护理患者。

2.3 减轻患者的疼痛:我们对于患者的疼痛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理。同时,Mortimer等研究显示,护士通报给患者的安全而有效的疼痛处理信息将增加治疗的顺应性,帮助患者使其感到疼痛得到控制,改进了临床效果,减少了焦虑,增加患者满意度[4]。也深刻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加灵活的展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宗旨。我们应将其与重症监护的整理结合起来,运用到重症监护室的每一个护理行为中,使其从生理及心理上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不适感,从而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

3 体会

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危重患者更需要呵护,更应得到尊重。针对ICU患者的特殊情况,把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作为护理目标[5]。倾听患者的心声,关注患者的精神因素,根据不同病人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支持及疾病宣教,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增加患者对ICU工作的了解和信任,提高疾病救治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拓展了护士的知识面,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能力,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提高了护理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志红,周兰珠,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5-179

[2] 罗红.术后ICU患者精神障碍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5):30-31

[3] 宋志芳 实用危重病综合救治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0

[4] 杨爱萍,吴红,申明平,等.在ICU开展人性化护理体会[J].中原医刊,2004;31(3):60

[5] 刘伟,张会芳,郭艳萍.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3)

icu护理理念篇6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发生在院内的感染。引起院内感染的致病菌较多,且大多为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珠,往往感染严重,有效控制率低,病死率高。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易感因素的集中地,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域。文献报导ICU院内感染远远高出普通病房3~4倍[1]。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ICU院内感染患者210例,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ICU住院患者680例,男450例,女230例;年龄3~97岁,平均62.3岁。疾病包括重型颅脑损伤,高位颈髓损伤,胸部疾病,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发生院内感染210例,院内感染率30.88%。其中呼吸道感染133例(63.33%),泌尿系感染50例(23.81%),颅内感染6例(2.86%),伤口感染8例(3.81%),败血症8例(3.81%),感染性休克2例(0.95%),其它感染3例(1.43%)。病原体包括鲍曼不动杆菌、热带假单丝酵母菌、肺炎克雷白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及其他少见菌种。

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

内在因素:①患者自身易感性:ICU内多为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或老年患者,且病情较重,自身抵抗力较差,易受周围环境中感染因子的侵入;其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等有创操作,破坏了患者自身的天然屏障,使ICU院内感染的几率增加。②易感部位:呼吸道是ICU院内感染的首要部位,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和颅内感染及伤口感染。

外在因素:①ICU内环境因素:ICU内危重患者较多,各种监护设备及操作仪器多;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相对较多,流动性大;ICU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污染加重,导致呼吸道感染率增加。不合理的建筑设计及不洁净的病区环境易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病机会。②ICU内的交叉感染:ICU内患者的病情复杂,致病菌种多,且大多为生存力及繁殖力较强菌株,易在病区内交叉传播。污染的气管插管、氧气管、导尿管、氧气雾化器、深静脉导管等是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③有创性诊疗操作: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与院内感染的发生直接相关。呼吸道感染与人工气道的建立;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均呈正相关。菌血症、败血症的发生与深静脉通道的建立密切相关,其原因可能是这些操作人为地破坏了血管屏障,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天然的庇护场所和繁殖基地。④医护人员的感染监控意识:ICU内医护人员的感染监控意识及对院内感染的防范措施,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医护人员工作时不严格的消毒措施,不强的无菌观念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危险因素。

病原体本身:①菌种的多样性:ICU内患者病种的多样性及病情的危重性,决定了院内感染菌种的多样性;不同专科的病种其致病菌也不同。以肺部感染为主的菌种主要是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真菌为假单丝酵母菌;泌尿系感染的菌种主要为假单丝酵母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菌种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伤口感染主要为葡萄球菌属。②耐药菌种的增加:激素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如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等;正常菌群失调,改变了机体内正常的微生态环境,易合并二重感染。此时抗生素失去了原有抗感染功效,致院内感染的控制成为临床棘手问题。

ICU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对内在因素采取的措施:①对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ICU内的一切诊疗活动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每个床位的听诊器、监护仪等都禁止与其他床位的仪器交叉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每周应对ICU内各种仪器、管道进行1次彻底的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衍。严格限制家属探视人数和探视频率,在非医疗操作时间内探视,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探视时,探视家属须穿探视服,穿一次性鞋套或更鞋后进入,探视者需应用病床边专门配置的消毒液对双手进行消毒后方能接触患者(感冒或者有感染性疾病的家属禁止探视)。②对易感部位采取的措施:对于侵入性操作,应严格掌握的适应证。实施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或减少对人体组织的不必要损伤,降低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认真记录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尿管、脑室外引流管及腰池引流管等管道的置入时间,定期应更换或拔除,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机会。

对外因素采取的措施:①加强ICU内环境因素的管理:ICU内环境因素对于院内感染发病率的影响不容质疑。ICU应建立在院内最清洁的区域,严格限制床位数,保持足够的空间,同时保持每张床位处于层流环境。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非感染患者与感染患者以及感染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应分别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值得重视的是医护人员的洗手问题。需认真执行正确的七步洗手法,每一床头配备免洗手消毒液,在接触患者前严格消毒双手,查看下一个患者时须重新洗手消毒。不得随意放置或丢弃医疗废物。③强化ICU护理人员的感染监控意识:ICU的护理人员是监控院内感染的中流砥柱。ICU内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预防感染的意识,并树立正确的感染监控观念,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掌握操作技巧,严格无菌操作。呼吸道是ICU内最主要的感染部位,要特别重视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护理。痰培养、血液培养、脑脊液培养等细菌学检测,发现病原微生物的要立即向医生汇报,根据药敏结果及时做出相关处理,并监测治疗效果。此外,监控人员应充分发挥职责,全面监控ICU院内感染的控制流程,建立严格的消毒灭菌制度,提高控制质量。④加强对患者的监测与观察:加强对ICU患者的监测与观察,可以显著提高院内感染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⑤对病原体本身采取的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不同病原体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护士在执行医生医嘱时,要了解药学知识,按药物的半衰期在规定的时间内给药,同时观察药物疗效,及时向医生反馈相关信息。

讨 论

ICU院内感染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科室,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域。与患者病情重、免疫能力低下、侵入性操作、消毒隔离不严格、交叉感染、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护理监控意识缺乏等密切相关。肺部感染是ICU院内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创呼吸机的应用等操作有关。应就目前我院ICU院内感染的形势采取有效预防及控制措施,合理布置、更新ICU内各种仪器设备,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建立完善的护理监控及工作流程,强化护士的感染监控意识,加强对患者的监测与观察,根据药敏合理应用抗生素,充分发挥抗生素的抗感染效果,减少ICU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icu护理理念篇7

【关键词】ICU综合征;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75―02

ICU综合征是指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1985年日本学者黑泽尚提出ICU综合征新概念为:在ICU监护的病人,意识清醒2~3 d后出现谵妄状态和其他病征,并且这些表现在转室后3~4 d依然存在的,称为ICU综合征。 发生率:入住ICU的成年病人常发生行为、知觉、认识方面异常,这些问题常发生在入住ICU5-7天后,而且随入往时间延长,出现机会增大。据研究,ICU病人中有16%并发谵妄,约有12%~36%发生抑郁,与一般人抑郁发病率(约4%)相比危险度高[3],有报道说:非机械通气患者发生率为20%%~50%,而机械通气患者的发生率高达60%~80%。[2]且除非强调预防措施,否则在监护室停留时间较长,发病率较高,恢复效果也不理想。

1 临床资料

我院ICU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神志清醒或经治疗后神志清醒的机械通气患者共312名,其中男性220例,女性92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16岁,发生ICU综合症的患者184名,约占59%,我科护理人员针对此类病人积极采取各种护理干预措施,多数患者恢复良好,现将其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2 病因分析

2.1环境因素: ICU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病室嘈杂,患者终日看到的是密集的监护与治疗设备,监护光信号,昼夜不灭的灯光及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特别是目击了同室患者的死亡,更易产生很强的精神心理压力,这些紧张的氛围造成了患者的视觉超负荷,ICU 噪音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来自于谈话,监护仪报警,呼吸机,这些均会导致患者听力负荷加重,导致患者产生高度的焦虑,烦躁。国际噪声协会规定[4],日间噪声应低于45dB,夜间噪声应低于20dB。噪声可刺激交感神经,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疼痛加剧和影响睡眠,从而引起患者的一些不适反应。2.2沟通障碍:因为病人带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造成语言沟通障碍,病人的要求不能顺利表达,易导致病人产生悲观、抑郁情绪,甚至烦躁,不配和治疗,特别是全麻或昏迷初醒期患者,在机械通气前未与其进行沟通,病人醒后对陌生环境不认同,不知自己在什么地方,又不能说话,身体的不适不能表达等。

2.3 疾病及药物影响因素:既往有过精神病、脑外伤或脑血管疾病、有药物依赖的患者更易发生此征。由于病情危重,患者在ICU留滞时间较长,ICU环境及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刺激也越大,患者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也就越多,发生ICU综合征的几率也就越大。

2.4 心理因素:生活不能自理,活动受限患者因病情重,甚至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翻身等均需护士照料,隐私被暴露;另外约束工具的使用也让病人觉得尊严丧失,以致出现悲观、抑郁,为了防止导管和引流管移动或意外拔除,通常固定患者的双手;因为病情及治疗、护理的需要,患者常被迫卧位(半卧位或平卧位),若没有向患者解释清楚,病人会感到不适,无安全感,另外监护病房需控制感染,因而谢绝探视,患者与亲友隔离,易产生分离性焦虑。无亲人陪护,病人倍感孤独,病人离开自己的亲人有与世隔绝感且随时为自己的生死而担忧,以至于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

2.5 患者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疾病情况等均是影响ICU综合征的发生因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年龄越大、文化程度低沟通困难者发病率较高。

3 护理对策

3.1 环境因素 :改善环境 ,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灯光可使用柔和光线,不要直接对着患者的眼睛,夜间不开大的照明灯,使用床头灯和小台灯,妥善安排治疗操作时间,尽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患者之间用屏风或窗帘隔开,处置和抢救时也不要忽视ICU中的其他患者,减轻患者的应激;房间应设有窗户和钟表并置于患者视野范围,以保持时间概念,改善患者的感觉缺失;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讨论病情、大声喧哗,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调至合适大小。

3.2 加强非语言沟通:心理学家指出:[5]信息交流=7%言语+38%语调+55%面部表情。ICU部分患者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原因失去语言表达能力,护士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手势语言、书面、口形,写字板、实物照片等与患者沟通,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回答,解释带呼吸机的目的,配合我们治疗的方法,经常鼓励患者,以掌握其生理及心理动态,增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3.3 必要时予对症治疗:一旦发现患者出现ICU综合征,除了要及时给予心理治疗外,还要适当给予对症治疗。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时,可予患者服用镇静安眠药,或服用养心安神的中药;对出现情绪抑郁的患者,可适量服用抗抑郁药,或舒肝解郁理气的越鞠丸、逍遥丸等中成药起到疏肝解郁的疗效。对出现幻觉、妄想和谵妄的患者,可服用镇静剂,如氟哌啶醇等。

3.4 心理因素: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关心体贴患者,耐心解释,尽可

能满足患者要求,从而消除患者没有亲人陪伴所产生的孤独、恐惧和寂寞,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护理根据治疗护理的具体情况, 适度地开放ICU探视,让家属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可以让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听广播、看报纸,听音乐,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ICU病人大部分都是全身,且因工作原因,护士大多关注的是监护及治疗,而忽略患者本身的存在,这样会对患者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因此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消除患者紧张、抑郁情绪。

3.5 音乐疗法: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悠扬适宜的旋律可使人放松、产生其他交流所达不到的效果。在ICU 紧张环境中应用音乐疗法,可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使感情情绪镇静化,抑制各种压力反应,减少和预防ICU 综合征的出现。

3.6 及时有效地镇痛 : 54%术后患者的疼痛比护士想象的严重的多,92%的病人迫切需要术后镇痛。Mortimer等研究显示,护士通报给患者的安全而有效的疼痛处理信息将增加治疗的顺应性,帮助患者使其感到疼痛得到控制,改进了临床效果,减少了焦虑,增加了满意度[6]。

4 总结

对于已发生ICU综合征的患者,分析不良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尽可能的减少危险因素,并充分调动患者的自身心理防御机制,使其尽快康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对护理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还要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创造舒适的病室环境,这些因素在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志红,周兰珠,主编.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5-179.

[2] Hall JB,Schmidt GA,Wood LDH. Principles of critical care. 2nd.edn..Singapore:McGram-Hill Co,1998,177

[3] 郭凤琳,张家驹.ICU综合征及音乐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103-104

[4] 姜琳,ICU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人文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2):2724-2725.

[5] 吴虹,非语言交流与病人心理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33-34

icu护理理念篇8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ICU; 清醒气管插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105-02

doi:10.14033/ki.cfmr.2016.24.059

人性化护理作为目前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在为患者服务时除了提供优质的诊疗技术以外,还关注患者精神层面与心理层面的诸多需求,让患者享受优质到位的全面服务,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1]。气管插管作为ICU危急重症患者的常见治疗举措,患者由于处于特殊治疗环境且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身心都承受较大压力,且容易出现心理与生理层面的诸多不适,尤其是清醒气管插管患者还备受病痛困扰,在护理方面就更需要人性化护理理念的介入。为探究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笔者所在医院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100例为对象研究,报道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100例为对象研究,所有患者插管通气期间均神志清醒、无严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排除机械通气期间应用镇静剂、意识障碍等患者,均签署研究同意书。100例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65~90岁,平均(70.2±5.1)岁,鼻气管插管37例,口气管插管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即确保患者呼吸机正常运转,根据患者病情与身体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运行参数,做好血气分析与监测,做好患者个人气道护理以预防气道炎症、相关性肺炎等,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与干预,避免意外拔管或堵管等情况。人性化护理以护理人员培训教育、护理环境优化、护患沟通、健康宣教、护理指导等内容为主,具体如下。

1.2.1 护理人员培训 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要积极融入人性化护理理念,围绕人性化工作需求积极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以全新的生命价值观关注患者需求与治疗体验,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人格与身心需求,转变护理工作的职能与内涵,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践行满足患者需求的优质服务理念。要重点对ICU护理人员做好宣传、教育与培训,着重进行人性化理念与护理技巧的培养,丰富其专业护理知识,提升技能水准,确保在护理工作中做到尊重、理解、关爱患者,提供令其满意的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着装、仪表、谈吐语言等方面要加强注意,提倡使用礼貌用语、多做换位思考,要恰当使用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方式辅助沟通,与患者做平等和谐交流。

1.2.2 护理环境优化 人性化护理理念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要从打造良好病房环境开始。要营造充满人性化的护理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提升患者心理舒适度,提高睡眠休息质量,减轻患者身心承受压力,适当采取一些手段放松患者紧张、焦虑、躁动情绪,以降低患者对病情的担忧、对治疗的恐惧感与抗拒感,确保病房内各类设施配备齐全,避免过多使用约束措施引发患者精神紊乱以减少各类意外及对抗反应,避免患者出现皮肤损伤、自行拔管等意外。

1.2.3 护患沟通 要应用人性化护理理念做好护患沟通工作,对待ICU患者要做好双向沟通,在双方之间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沟通渠道,通过准确把握患者病情及需求为其提供相应人性化护理举措,给予患者全面且到位的人性化关怀。要着重结合沟通情况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受消极情绪困扰的患者做心理疏导,应用沟通技巧掌握患者反馈信息,了解其病情控制情况与进展,做好气管插管期间清醒患者的身心护理,同时配合家属做好患者心理安抚与身体照顾工作。要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协调,提供心理支持与社会支持,减少因沟通不畅造成的护患矛盾,积极发挥患者家属的护理支持作用,利用家庭支持系统为患者提供帮助,发挥心理应激作用及家庭支持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配合做好患者日常预防性护理工作。

1.2.4 健康宣教 患者进入ICU前后都要提供全面且到位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重点与禁忌须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提升治疗依从性,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要联合家属一起做好沟通教育,并且就有关ICU治疗环境、探视制度、日常护理、气管插管须知等事宜做好宣传,以确保患者及时了解个人病情治疗进展与气管插管治疗的必要性,减少对抗反应。要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结合治疗计划、护理计划、病情变化等定期安排健康教育内容,坚持个体教育、群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躁动、非计划拔管、皮肤损伤、人机对抗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对比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价内容主要以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水平、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护理沟通情况与健康教育组织情况等为主。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躁动、非计划拔管、皮肤损伤、人机对抗、护理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2%、6%、2%、2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22%、10%、58%、12%,患者满意度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ICU收治患者多以危急重症患者为主,人性化护理比起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症状、并发症等有着更好的了解与掌握,便于护理中及时减轻患者身心压力与痛苦,确保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全面治疗,也因此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有助于融洽护患关系,对于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2-3]。

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治疗过程备受痛苦困扰,身体压力较大,在长期卧床治疗期间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情绪过于躁动而出现对抗反应或者自行拔管,干扰治疗进展与康复进展,人性化护理的介入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管理、贴心护理服务、情绪抚慰、护患沟通教育与指导等有助于提升患者认知水平与治疗配合度,减轻焦虑抑郁与躁动情绪的困扰,极大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对于减少护理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等有积极效果。人性化护理的融入有助于提升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疾病意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5]。

临床报道中对某院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做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对比,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患者满意度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护理前后研究组SAS评分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减少了约束带的使用,患者在护理期间各类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也较低,证实了人性化护理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于改善患者情绪躁动、减少对抗反应、提升护理期间患者依从性有显著效果。某院选取126例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做护理实践研究,常规护理组同采取心理疏导、饮食护理、健康宣教、贴心护理、并发症预防、护患交流等人性化护理组进行对比,后一组患者心理负担明显减轻,心理疏导效果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依从性与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恢复状况更佳,提示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显著应用效果[6]。本次临床实践中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患者躁动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皮肤损伤、人机对抗与护理纠纷率,患者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证实了人性化护理在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纠纷与不良反应方面的优势。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纠纷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素云,叶德琴.ICU气管插管清醒病人应用非语言沟通宣教图册的效果[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4,12(4):4567-4568.

[2]祁玉玉,张丽.95例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6(2):101.

[3]罗放灵,孙翠萍,钱兴萍.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道窘迫综合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64.

[4]卢梅.重视人性化服务理念对临床护理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4(4):269-270.

[5]刘小丽.中风患者鼻饲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73.

[6]蚁爱莲.人性化护理对ICU清醒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的影响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6):65-67.

上一篇:医疗装备市场分析范文 下一篇:数字农业产业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