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09 15:53:51

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

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篇1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治病于未病之时,古已有之。传世至今的《黄帝内经》集古人之智慧,最早提出了对人类疾病诊治的整体观念,尤其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为先的理念,成为人类的千古瑰宝。

医疗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热点问题,自2000年以后,关注度更是居高不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疗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医疗领域充满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即便医学再发达,医生再努力,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还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这不仅是自然规律,也是促进医院和医生不断探索医学科学的动力。

为了缓解医患矛盾,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和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开始重视医学知识的普及,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改变国人滞后的健康理念,予治于防。他们认识到国人健康仅靠“治”不行,更应以“防”为主。同时,各类媒体的工作者也纷纷加入了普及医学知识的行列,医学知识普及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山大一院)的一些专家、教授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关注医学知识的普及,并多次申报山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的重点科研课题,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医学沟通”、构建医患和谐的科学研究。他们致力于向社会各界传播医学相关信息;致力于提高普通大众的身体素质;致力于缓解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重建和谐医患关系,以达到促进大众健康和医学发展的目的。他们旨在促使国人对疾病的概念、发生、发展、转归、治疗过程、风险结局以及防治复发等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理解,增强国人的保健理念,防病于未发之时;即使是已经患病的病人,也可以获得所患疾病的相应知识,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最终获得最佳疗效,早日康复。同时可以促进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还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课题组的组长郭述真教授从医四十余年,在很早之前她就意识到了推广医学科普的重要性。在当时并不为大多数人认可的情况下,她一直坚持下来。郭教授说:“当前的医患冲突主要是由于绝大多数前来就诊的患者、家人均非医学专业人士,医患之间存在着医学知识不对等的突出问题,以至于因为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产生对医疗过程的不理解,对不良医疗结局的不谅解,以至于频频发生医患矛盾而又不能化解而造成的。”

由不了解而带来了不理解,以及对不良医疗结局的不谅解,就可能引发纠纷乃至发生恶性事件,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影响医疗结局、影响医患和谐,甚至影响医学的发展,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不利。而通过医学沟通,医务人员可以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将病人所患疾病的机理、治疗措施、疗效预后等一系列对于病人、家人都很陌生的医学知识,主动热情的用大众化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耐心细致地讲解清楚,尽可能让患方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使患者及其家人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对疾病消除恐惧,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对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等不良情况积极面对,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共同降低风险,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并规避医患冲突。

郭教授还主张在进行医学沟通时,不仅要利用传统媒体如报刊、杂志、电视,还要多利用如今日益发达的新式通讯媒体如网络、博客、微信、手机报等工具。在沟通过程中尽量将专业性的、枯燥难懂的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述出来。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普及医学知识,将媒体与行政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传播科学医学知识与健康生活理念,将“圣人治未病”的理念广为传播,指引人们如何保健养生,防病治病,重建医患信任,引领国人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医学沟通不仅要利用媒体宣传,更要注重医患之间的沟通。由于国内医学沟通工作的不到位,大部分患者及其家人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造成医患之间存在医疗信息不对等的客观问题;而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往往又占据着主导地位,医学知识的不对等,也正是造成医患问题出现的最大原因。而要提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预期治疗效果以及风险性的认识,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得到病人和家属的配合十分重要。医患间良好的沟通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清晰化,可以提高病人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因此要尽可能减少医学知识不对等状况,只有了解、理解,方能谅解、化解。山大一院医务处李润红处长就对此颇为重视。“医患之间平等的交流,互相尊重,医护人员用良好的态度去服务,患者及家人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沟通,这样才能达到医学沟通的目的,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促进医患和谐。”

另外,医学沟通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起到改善医学与社会、医务人员与患者关系的作用,还能够为提升国人健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山大一院的“医学沟通”课题组的成员们,凭着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医学研究的执着,对患者及社会大众的责任心,通过数年的社会调查和研究,在山大一院创办了可移动的医学科普园地,方便了医务人员进行宣教,更方便了患者、家人随时阅读。课题组的专家、教授利用业余时间在多家报刊、杂志、网络发表医学科普文章;出版科普书籍;进行电视、多媒体讲座;为各单位、各团体进行健康宣教。

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篇2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起到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观念转变到工作模式转变的作用,体现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病人,有利于医院的发展,有利于护理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

1 健康教育的目的

普外科护理实行人性化服务。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一切以病人健康的为中心,对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充满责任心,对待病人如朋友般真心,做各种解释工作耐心,使护理人员逐步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创造一种和谐主动合作型的护患关系,极大地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念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

2.2 保持医护健康教育的一致性,避免导致医疗护理纠纷。医院健康教育义务由医生和护士共同承担,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有许多知识内容涉及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转归、自我护理方法等,如果护士专科知识缺乏,又与医生之间沟通交流不够,有可能出现护士解释不到位甚至错误解释,或与主管医生不一致甚至前后矛盾的解释的现象,这样不仅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而且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纠纷。因此,护士必须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学习,定期跟随医生查房,加强与医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避免护理纠纷问题的发生。

2.3 健康教育中医护分工协作问题。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加,医疗护理工作的责任及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每个护理人员应准确地了解其职责的法律范围,明确哪些工作自己可以独立执行,哪些必须有医嘱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防产生法律纠纷。护理健康教育与医生的告知制度在内容上有重叠,但也有各自的范围和侧重点。如医生主要告知病人病情、转归、治疗方案,而护士则根据医生诊断及治疗方案侧重在对病人的饮食、睡眠、排泄、服药、活动及锻炼,环境及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讲解,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计划,促进病人康复。因此,健康教育中医护应加强分工合作,根据各医院各科室特点作出符合本科实际的规定,以利于护士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在职责范围内履行健康教育义务。假如超出了职责范围且给病人带来损害,护士将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3 健康教育的方式

3.1 集体教育采取集中讲授的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普外科疾病特点及康复护理方法。护士与患者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示范操作,如:翻身、拍背、功能锻炼等,使患者获得感性认识。

3.2 书面教育在医院走廊的墙壁上制作宣传栏,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医院自编的宣传材料等,宣传普外科疾病的防治要点,介绍普外科疾病的康复知识,术前术后的饮食指导及护理,将比较重要或难懂的内容制成图文并配以通俗易懂的宣传卡片或手册,供患者及家属阅读。

3.3 个体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进行个体化教育。对个别不识字、无法接受文字教育的患者,护士将教育内容讲解给患者及家属,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答复。

3.4 示范教育 通过为病人演示一些手术的训练方法,针对功能训练的重点进行教育。如甲状腺手术的颈部过伸练习,护士要讲解这种手术训练的重要性,并演示正确的姿势,要求病人每日训练2~3次,并学会训练过程中出现不适感的处理与预防。

4 护理体会

4.1 普外科护士树立健康教育观念。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护理工作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又由于在医院与患者接触最早、最多的是护士,护士则成了健康教育的首要者,所以护士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自我修养,充分利用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积极进行健康宣教。

4.2 制作健康教育的内容。护士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的质量,所以对健康教育内容有必要规范化,在充分地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和专科医生指导,共同学习并制定普外科健康教育内容:(1)普外科患者的饮食要求,从开始禁食时间到停止禁食的时间,进入流质、半流质、全流质过度到普通饮食。(2)普外科各类手术患者术后的由去枕平卧位到垫枕头到半卧位直到下床活动。(3)普外科患者用药指导。(4)普外科患者术后各种管道的护理,如何保持胃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等管道的护理,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5)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4.3 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教育。普外科患者术后大多卧床,所以针对老年患者,应积极进行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告知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指导预防并发症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普外科患者的饮食调养、药物指导等在整个康复过程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4.4 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因时而异,做好健康教育,它不同于卫生宣教,它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之中,因此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宜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及家属的知识水平制定全面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检查反馈,及时纠正。工作做得好与不好,只有患者有资格评定。因此及时听取患者的意见是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反馈意见,及时调整策略,使普外科科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

5 健康教育效果

通过我院普外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提高了病人、家属对治疗护理的配合积极性,提高了病人的自护能力。普外科患者对术后疼痛能够耐受,不适感减轻,情绪稳定,进食合理,睡眠质量提高,伤口愈合良好,康复快。同时亦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知识传播的技能,提高了护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地位,增强了护士的服务理念。病人对我科护士的满意度明显上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崔焱 护理学基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7

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篇3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支援西部地区中医医院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于2005年底派出医疗工作组参加了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中医医院为期一个月的对口支援工作。工作组深入调查基层县中医院的基本状况,了解到基层中医院缺乏急诊急救知识,处理临床危急重症经验不足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科特点,积极开展查房、门诊和带教工作,并先后多次对县中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如“心肺复苏术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规范”、“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规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等。培训主要在急诊急救、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规范等方面。经过培训前后两次基础知识测试表明,培训后基层医务人员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达到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要求和扶贫支援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一般情况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中医医院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湖北省示范中医院,现有病床204张。参加知识问卷调查的职工均为临床医生,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4人,住院医师21人;学历大学本科毕业11人,大专及中专毕业28人;男性26人,女性23人,平均年龄32•7岁。

2急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与培训前后的对比

3分析

3•1关于心肺复苏术现场急救基础知识的培训

有关心肺复苏术的基础知识经过培训后,医务人员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点的认知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如心肺复苏的目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等都能够达到记忆、再现和理解水平。其中对于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和深度,除颤能量的选择等正确回答率可达到100%,对于心肺复苏相关药物的认识也有进一步提高。但应该注意到,虽然此次培训后答题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但培训中所包含的概念性、记忆性内容较多,而大部分医生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并没有真正碰到过类似的场景,更没有具体的操作体验,因此培训的真实效果还有待实践来检验。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必须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有效应用水平。将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是每年用一定的时间来定期培训,不断强化基础知识和模拟实战相结合。

3•2关于常见危重症中西医基础知识的培训

常见危重症基础知识的培训主要选择的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心肌梗塞的诊疗常规经过进一步培训后,大部分医生对于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典型改变和诊断要点的理解掌握可达到90%以上,对溶栓治疗的认知率可达到92•6%,比培训前的比例多出近1倍,对PTCA治疗的认知率也从7•7%上升到22•2%。这表明当这些经过培训的医生再次面对急性心梗病人时,他们选择最佳的心肌再灌注治疗方案的可能性将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医务人员培训后对急性左心衰竭诊疗规范中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本治疗方法的掌握已达到80%以上,这说明培训对提高基层医生处理临床常见危重症的能力将有所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普遍对中风的概念和临床表现的认知程度较高,因此中医诊断符合率高达100%,对于头颅CT在确诊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大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在培训结果的分析中除了可以看到系统培训带来的有效成果之外,也应该看到基层医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基层医生对急性心肌梗塞相关酶学改变的认识程度还不高,这可能与基层单位在先前的临床工作中没有广泛采用溶栓疗法有关,另外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组复杂的综合症候群,易与很多疾病相混淆,因此,对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缺血性中风诊疗规范中血压管理的认知率从7•8%提高到51•9%应该看作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这说明很多基层医生将来面对相关病人时,可能不再只知道单纯一味地降低病人的血压。管理血压而不是降低血压,虽然只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但却可以使更多的病人避免遭受到脑灌注压不足带来的第二次危害。遗憾的是培训后刚到一半的认知率显然还是偏低了。

从此次培训的结果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基层医务人员普遍在中医诊断、辨证、立法和方药等方面表现出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具体表现在诊病过程中普遍忽视对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四诊内容的采集,套用书本现成的模式,不能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所掌握的的病历资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因此,一方面中医理法方药各方面基础知识普遍欠缺,另一方面工作中又存在的对传统中医的消极态度,这就造成了对中医理论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日渐衰减。这些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基层中医院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恐怕与日常工作中普遍重视西医诊断治疗,过度关注西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轻视中医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缺乏对中医治疗危重症的信心有关。

4对策研究和展望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山高林密,交通闭塞,人口50万,但居住分散。当地经济欠发达,多数人为农业人口,只有少数煤矿、化工和制烟业为经济支柱产业,因此人们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当地百姓就医时,小病多在乡镇卫生院解决,大病才到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如果解决不了,个人经济情况又许可的话,则会到州中心医院或省级大医院就医。这就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收入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软件和硬件的发展。医疗设备相对滞后,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内地大城市医院相比相对薄弱。前来就医的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多样,这不仅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医疗环境(医生的技术水平,病人的文化水平等)有关,还与当地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有关。贫穷是健康的最大杀手,当地很多病人由于经济拮据,小病硬扛,终成大病;而来住院的患者只带着一两百元钱押金又是常事;病虽重但尚可医的病人,却常因无法承受经济负担而回家放弃治疗。另外,矿山、印染等行业工人由于缺乏严格的劳动保护措施,矽肺等职业病更是屡见不鲜。这就造成了病人身上常常是病多而复杂,病重而无钱医,有钱诊断而无余钱治疗的尴尬情况,让人感到扼腕叹惜,束手无策。而湖北恩施州建始县的这些情况(医疗、经济、交通、地理环境等)在西部贫困地区不是唯一的,而是普遍存在的。

基层中医院面临的困难巨大而复杂,既有经济上的,又有政策上的,还有人才上的。对于领导班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问题,没有生存,就谈不上发展。经济条件的限制迫使很多基层中医院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工作中,千方百计搞创收,因为没有钱就无法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没有钱就不能发放足额的工资奖金,没有钱就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培训人才。因此,偏重于经济效益较高的西医检查和治疗是很多基层中医院无奈和现实的选择,传统中医的检查和治疗不能带来足够的利润而被人忽视,被置于从属地位。#p#分页标题#e#

基层中医院普遍采用的经济策略虽然能够解决暂时的生存问题,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传统中医理论四诊八纲的荒废,诊疗技术和能力的日渐衰退,造成了中医医院传统优势的逐渐丧失,沦落到不得不与综合西医医院短兵相接“拼刺刀”的境地,而大部分基层中医医院和综合西医医院相比又先天不足,无论规模、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劣势,这种情况延续下去,一种可能是中医医院逐渐萎缩,另一种可能是被市场经济无情地淘汰,即便勉强生存下去,也必然影响着未来的发展。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他所创建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1]”中指出:“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引申到医学领域,中医院和西医院的关系也好比两个具有不同劳动生产率的国家竞争,用自己所短比人之所长,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中医医院的比较优势在于中医。因此,解决目前窘境的出路只有是在解决基本生存的同时,加强基层中医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优势学科的竞争力,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很多人眼中,包括很多中医大夫眼中,中医治“慢”,西医治“急”,所以中医不能治疗危重症,这样的观点产生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确,现代科学诸如光、电、生物工程等与医学的高度结合所显示出来的优势,及其在现代医学诊断方法、治疗技术诸多方面的突破,都对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2],但应该看到,现代中医学也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的,现代中医学与传统中医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现代中医学并不拒绝现代科学的先进性,同样在不断汲取现代科学的发展成果,在基本理论、药物研制、证候规范等方面力求将传统与现代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认为中医不能治疗危重症的观点应该摒弃,基层中医院的临床医生应该建立起对自己专业的信心,在努力丰富和完善现代医学知识结构的同时,加强中医基本功的训练。目前,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都非常重视西部地区基层中医医院的建设。要改变贫穷落后地区的基本卫生状况,不仅需要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有力的扶植,还要注重基层中医院领导班子的建设和基层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凝聚力,在现有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状况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迅速改善的情况下,立足于现有的资金和设备,发挥中医药在贫困地区百姓中认知程度高、价格相对低廉、方便快捷、疗效可靠的优势,更好地为基层百姓服务,不断改善基层群众就医难的状况。

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篇4

共有24个问题,主要包含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学知识的认知途径、普及情况、态度即期望三个方面。2.1.1接触和了解中医药学的渠道在七个选项中,56%的学生选择了长辈、朋友的推荐和讲述。52%的学生选择了课本教材。学校的宣传教育仅占了12%。“其他”主要是学生补充的“自己所学的专业”“医生的解说”。可见学生接触、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渠道,主要来源于社会和家庭。在学校中主要以课本知识传授的方式,但宣传教育的效果还不及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介。传统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应该在全民族中普及,更应该在卫生类职业院校中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现代社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传播,主要专注于知识及技能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从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引导[2]。2.1.2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在学生中的普及情况包含10个问题。如第3题“你能听懂并领会中医药学的语言吗?”选项A是“能够”,共26人/次选择。选项B是“有的能,有的不能”,共135人/次选择。选项C是“不能”,共16人/次选择。第7题“你知道中医药学的四大经典著作吗?”选项A是“知道,并且都看过”,共21人/次选择。选项B是“知道一部分”,共133人/次选择。选项C是“不知道”,共24人/次选择。第11题“你知道涌泉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的大置吗?”选项A是“知道,并且知道各个穴位的功效”,共68人/次选择。选项B是“知道,但是不理解”,共81人/次选择。选项C是“不知道”,共29人/次选择。根据此10个题的选项性质分为四类:①基本知晓,共有796人/次选择,占10个题目选项总值的44%。②一知半解,共有711人/次选择,占10个题目选项总值的39%。③完全不知,共有289人/次选择,占10个题目选项总值的16%。④其他,共28人/次,占10个题目选项总值的1%。由此可见,中医药学知识在学生中认知情况较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能够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存在着<20%的学生没有接收到或拒绝学习中医药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有39%的学生对中医药学知识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也要求对卫生类职业院校学生中医药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还需要持续、大力地投入,才能真正实现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2.1.3学生对中医药学知识的态度及期望该部分有13个问题,是学生从中医药的优点、缺点,到对中医药学发展的期望、途径进行答卷。88%的学生认为在卫生类职业院校中开展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很重要。因为76%的学生认为“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很喜欢很热爱,觉得应该把它发扬光大”,在问及中医药文化存在的意义时,59%的学生认为是“传承文化”,57%的学生认为能够“修身养性”,48%选择了“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36%选择了“增强民族凝聚力”,27%选择了“培养爱国热情”。具体到个人选择中医药治病救人时,56%的学生认为传统中医药的优点是“辨证论治,因人而异”,50%认为传统中医药善于慢慢调和、调养,44%认为“副作用小,用药安全”,36%认为“疗效是能去本且治根”,12%认为“治病有科学依据”。然而,还有16%的学生面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想要去了解,但是课业负担重,没有接触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途径和时间”,甚至有少数学生“不是很喜欢,但作为中国人,我们还是应该去了解”。而且57%的学生认为传统中医药“药味苦且用药不方便”。47%认为“市场管理不规范,容易上当受骗”,28%选择见效慢,以及治疗时间长等缺点。所以56%的学生选择在“病后调养”阶段使用中医药治疗,41%选择在“西医久治不愈或副作用大的情况下使用”。仅有38%选择慢性病时使用。40%的学生用于日常保健。因此,为提高中医药学知识的普及率,增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43%的学生认为有效的方式是举行“中医专题讲座”。次之推选开展“中医义诊咨询”,进行“中医传统技术的演示”,如中医特有的拔罐、艾灸、针刺、推拿按摩等技能的演示,以及“出版通俗易懂的中医药类图书、影视作品”等。

2调查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对173份调查问卷的分析,贵州省卫生类职业院校中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知现状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价值给予肯定,80%认为它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示希望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文化。同时,大部分学生生病时使用过中医药治疗方法,如中医推拿按摩、针灸拔罐、刮痧、汤药食疗等,说明中医药在学生中是有着一定的人群基础和影响力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用或者留意中医药,57%的学生认识到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药物”。69%的学生甚至能认识10味以上的中药,并且绝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在校园或社区中设立中医药的文化宣传和医疗服务。由此可见,中医药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卫生类职业院校学生的普遍认可,在部分学生中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校应积极地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促进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也是每一代华夏子民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然而,当问卷中问及学生是否有兴趣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讲座时,58%的学生表示“很想参加,但是很少有这样的讲座”。又如“所在学校对传统中医药学文化的普及教育开展了哪些活动或宣传”,45%的学生选择了太极拳专项运动,34%的学生选择了医疗实践服务活动,其次是标语展板、专题讲座、杂志期刊、校园景观石等。说明学校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途径和力度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也导致仍有部分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存在误解,如36%的学生对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不了解,甚至4%的学生认为有迷信的成分,不科学、不可靠。21%的学生认为中医药“讲不清治疗道理,不够直观,让人感到故弄玄虚”,以及疗程长、起效慢、煎煮麻烦、味道苦涩等。还有学生只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想要去了解中医药,并没有认识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2.1影响传统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的原因

通过对卫生类职业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中医药学存在某些误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对传统中医药学文化价值的重视不足,导致宣传教育的投入不足,力度虚弱,学生忽视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学习,或仅为片面了解。二是对中医药学知识的学习,存在着概念模糊不清、理论体系不全面,知识来源不规范,如56%的学生是从长辈、朋友的推荐和讲述中了解中医药学,52%的学生选择了课本教材,27%的学生从各类书籍中了解,25%的学生从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介上获取知识,12%的学生从学校的宣传教育中学习。三是随着西学东渐,西医学在治疗技术上的方便性,使人们在医疗实践中能够较容易地接受西医的治疗方式,其思维模式、诊疗方式也深入人心。尤其是我国医科院校的教育重心也是西医学。这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用西医学的思维模式来判释完全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的中医药学,甚至排斥中医药学,使中医药学处于被动分割、对比的位置,也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宣传、继承处于被搁置的滞缓状态。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对传统中医药文化了解甚少,内涵理解模糊,脱离了中医药学形成、发展的中华文化基石。因此,在问卷中设置了“鉴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您认为中医和西医的发展情况应该如何”的问题。97%的学生认为当今社会让中医和西医“取长补短,两者都应该发展”。这也说明中医药学在学生群众中是有着一定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只要正确引导和着力培养,必然能够推动中医药学未来的蓬勃发展。

2.2调查启示

本调研说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普及教育仍任重而道远,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将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哺育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各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全面加强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传统中医药文化是继承和创新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源泉。因此,普及和学习传统中医药文化,即获取学习中医药学的源头活水,对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质,深刻理解中医药文化,树立中医药理论思维,增强医者道德修养,拓展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在问卷调查中,88%的学生认为在卫生类职业院校中开展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很重要。因此,应该围绕着“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管理措施,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从设置教学课程渗透到班级文化栏宣传、校园景观宣传、社团学习活动小组、理论知识的竞赛、实践技能的操作运用等,还要从职业教育的层面提升到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的培养和凝聚的层面上。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而深远。但目前我国虽然已建立了各类中医药网站,但专门系统地从事中医药科普宣传的网站却很少,而且知名度很低、浏览量很小、缺乏权威性和通俗性,形式单一[3]。因此还应充分挖掘利用我们现有的网络及多媒体资源,对卫生类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建立基于网络的中医药科普宣传平台,正确引导学生辨识、学习和使用规范的中医药学知识,扩大中医药文化的群众基础,提高公众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和理解。加大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普及的投入力度,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要加大对中医药学教师素质和技能的培训提升。调查中61%的学生认为应该“重点在学校基层教育中开设关于学习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课程”,46%的学生推荐“教科书加入传统中医药文化知识”,35%的学生建议“由国家处理并采取措施”,此外还可以加大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以及在学校社团中开展有关重拾传统的活动等途径来拓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将中医药学理论的道法自然、博大精深,历代医家的高尚思想修养、医风医德、钻研精神等各方面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论,即将传统文化教育取得的良好效果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诸如参加义诊、帮扶济贫、送医送药、答疑解惑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在未走入社会前就具备了卫生类人才所需的各项品质。此外,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由此可见,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对于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给予很大的支持。中医药进入社区,是由中医药具有的显著疗效和特色优势决定的,是开展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必然选择[4]。因此,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中医药学知识,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扩大就业选择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小结

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会议精神,主要强调了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并提出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性和资源性作用。传统中医药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对历代医家人格、品性的修养,对大医精诚医德医风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本调研诣在强调提高卫生类职业人才对中医药学的认知水平,学习中医以人为本、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从而强化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树立医护人员仁爱、严谨的职业道德观。

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阅读疗法;治疗

现代医学不仅强调患者身体上的治疗,更注重患者的心理上的健康。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设立医院患者图书馆,他们非常重视医院图书馆的作用。对于住院患者,其身心健康在依赖于医生的精心治疗,护士无微不至的关照的同时,通过阅读能缓解期精神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以便调节情绪,促使体内各激素自然分泌,从而消除生理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疲惫。

1阅读疗法的概念

阅读疗法是通过向患者推荐一些有益的相关书籍,使患者通过独立阅读或在治疗者指导下阅读,以缓解或消除心理疾病,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1]。

2阅读疗法的作用

2.1普及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患者可在书刊中汲取各种有益的知识,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养。患者通过阅读娱乐性书刊可调整情绪,分散对疾病的过度关注;通过阅读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缓解长期住院心情烦躁的感觉;通过阅读医学类书刊可增加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科学地认识疾病,更好地配合医师进行诊治。同时它还能使病患及家属在阅读中获取一定的医学基本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疾病的能力[2]。

2.2改善医患关系,增强医院竞争力。阅读疗法的作用就是架起医患之问一座沟通的桥梁,为患者提供信息,让患者与健康人一样能表达愿望,被别人理解和接受。从医学保健的角度出发,阅读疗法使临床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医患双方增进交流,增强他们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的认可,使医患关系向着完全平等、互相尊重的方向转变。阅读疗法拓展为患者服务的领域,丰富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文化生活,为医院增添了现代色彩和文明的气息,增强了患者对医院治疗工作的亲切感和责任感,这样就变相的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在提供服务方式的同时使患者的满意率明显上升,疾病康复快,住院时问缩短,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并且医院病房周转率提高,经济效益也会明显提高。

2.3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阅读疗法主要是通过阅读书刊资料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患者通常急切的想知道自己的病情发展,以便配合医生治疗。阅读疗法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对知识层次较高的患者,作用更加突出。阅读疗法在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一种催化作用。通过心理的调节消除生理上的病痛和心理上的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以完全轻松的心理状态[3]。

3开展阅读疗法的局限

3.1馆舍限制。对于绝大部分医院来讲,因为图书馆只是对内部开放,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人数有限,所以不需要太大的场地,但是,如果医院的图书馆要想为患者提供服务,那么就需要一定场所条件。①需要一定的馆舍用于书刊阅读和浏览;②需要一定的馆舍用于馆藏书籍和展示。从目前实践来看,大部分医院的建筑资源比较缺乏,能够用于图书馆建设和使用的场所非常有限,这成为大多数医院图书馆为患者服务的重要限制因素。

3.2人员限制。从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图书馆来看,图书馆管理人员相对短缺,有的医院甚至只有2~3 名图书馆工作人员,这显然不能适应对患者开放的要求,必须引进培养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并且就我国现在的医院图书馆人员素质来说,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员缺乏。比如就河北省的63家既有数字资源又有馆藏资源的61家医院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其中的43家医院图书馆共有工作人员129名。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占3.9%;本科学历47人,占36.4%;专科学历52人,占40.3%;其他学历25人,占19.4%。正高级职称0人,副高级职称17人,占13.2%;中级职称76人,占58.9%;初级职称以下36人,占27.9%[4]。所以,①需要引进培养相应的管理人员,能够从图书馆的建设、运行、维护等多个角度出发,促进图书馆高效运转。②要引进培养相应的服务人员。再次,要配备具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的咨询人员,帮助患者解答一些疑难问题。③要引进培养技术支持和后勤人员,在计算机、网络维护、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为图书馆运行提供支持。

3.3资金限制。医院为患者提供图书馆服务,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支持。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馆舍建设。图书馆的馆舍建设,设施配套如计算机,数据库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这对于医院来讲,是个不小的挑战。②人员配备。医院图书馆为患者提供服务,在医学图书馆管理、专业人员的引进、培训等各个方面,也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③图书购买。以前图书馆多是医学专业的书籍,既然图书馆对外开放,那么就应该更多地馆藏一些医学科普书籍、便于患者阅读掌握的书籍,这显然也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5]。

3.4阅读疗法的个性化差异治疗难以实现 阅读疗法就像一座桥,能搭到患者的心里去的时候,阅读疗法就起作用了。但是人的内心情感是多变复杂的,虽然表面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情绪为主的症状,但内心世界常常是多种情感交织、纠缠的状态;患者之间由于生活阅历、知识结构、知识层次、看问题角度不同,同一个表现但是原因也许千奇百怪。所以,阅读疗法的适用性、患者个体的差异性、疾病治疗的技术性等等决定了阅读疗法的复杂性。如果读之不当,则极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医院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还需慎重。

4开展阅读疗法的对策

4.1设立患者读书室 设立患者阅览室,或在各病区设置一个固定报刊展示窗并安排一个护理员兼管,与医院图书馆的挂钩,由图书馆工作人员与护理员沟通,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提供对其心理和疾病有帮助的图书。由于患者阅览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患者及家属,其藏书一般以患者容易接受的科普类以及娱乐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期刊为主,另外还有一些平时患者最关心的健康教育资料,如《术后患者的护理》、《高血压用药》、《就医指南》等。这能帮助患者特别是住院患者缓解烦闷情绪。同时将患者阅览室布置的温馨舒适,使他们能够从心理上彻底放松下来。

4.2咨询服务方式和服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及资金的保障。工作人员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教育和进行有关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培训,根据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及治疗方法的了解,耐心为其解疑释难,以及提供其疾病的防治、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这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才能使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效。同时,这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4.3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医院可有计划地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向患者介绍医学知识、医院概况、先进设备、专家人物等,通过宣传有关的疾病治疗、护理、康复方面的科普知识的形式,开展医学知识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患者对疾病的防治知识[6]。如对于患膝骨关节炎的肥胖患者锻炼身体的最好方式是游泳,因为爬山,打太极都有可能加重膝骨关节炎的症状。

4.4阅览室环境舒适,定期消毒,预防交叉感染。阅览室的布置一定要以舒适为主,使患者产生不少在医院的感觉,使他们身心处于放松、舒适的状态。另外,由于图书的流动性较大,为防止交叉感染,图书馆人员应对图书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消毒。

5结论

阅读疗法是医院开展以患者为中心,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增进医患沟通的桥梁,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与亲切感,使医患关系向着完全平等、互相尊重的方向转变,临床疗效明显,有积极的医疗辅助作用。同时,在临床医疗、护理中的,阅读疗法不仅普及医学知识,增强人们保健意识,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图书馆馆藏的潜在价值,开辟文献信息服务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张园.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拓展:阅读疗法[J].现代医院,医院管理篇,2013,18(3):134-135.

[2]王胜利.患者读者群信息服务初探[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14(2):40-41.

[3]韩焕玲.从阅读疗法谈建立病人图书馆的必要性[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28(2):168-170.

[4]乔颖,江建中,赵文安,等.河北省医院图书馆发展现状调研及启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3):50-52.

[5]何广贤.专科医院图书馆为患者服务的初探[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0):133-135.

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篇6

马有度 重庆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马教授从事中医医疗工作50余年,经验丰富。主攻中医内科、妇科、皮肤科,对咳嗽、失眠、胃病及瘙痒性皮肤病有专题研究。全国新药评审专家,科普作家,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先进工作者,全国首席中医健康科普专家、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信使。奉行“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科普”,发明安眠新药“复方枣仁胶囊”、止咳新药“麻芩止咳糖浆”。 其中,“复方枣仁胶囊”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马有度教授从事中医医疗工作50余年,长期奉行“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科普”,在临床科研之余,以独到的视角、睿智的见解、深入浅出的表达方法,创作了多部深受群众欢迎的中医药科普作品,是著名中医学者和科普专家。近年来,70多岁的马教授还在网上开通博客,自称“小马哥”,与广大网民趣谈养生保健,回答大众的养生疑问。近日,马教授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对近期出现的“神医”以及他们所打的“疑难杂症”招牌进行了幽默风趣的解读。

没有专治疑难杂症的医生

疑难杂症是难辨或难治的各种病证的一个统称。医学上并没有给予一个具体的定义,可以说这是一种俗称。诸如癌症、牛皮癣等部分病案属于难治型,可以称为疑难杂症。也就是说,疑难杂症属于少数病案。马教授说,那些“神医”打着专治疑难杂症的口号首先就是不正确的说法。换句话说,没有哪个医生是专治疑难杂症的,因为中医和西医一样,擅长的依然是常见病、多发病。因为常见病、多发病相比疑难杂症积累的经验更多,研究得也更多,治疗效果也更好。

祛邪扶正对付疑难杂症

那么,对于患者常常上当受骗的疑难杂症,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马教授以癌症中较为常见的乳腺癌为例进行了讲解。马教授说,乳腺癌中医的叫法是乳岩,表现为肿块硬、不规则,像岩石一样。中医讲究辨证,癌症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即为癌肿的包快,而虚则是指人体的气虚、血虚等。这个体虚不是一时形成的。因此,中医对于癌肿的治疗,其核心是祛邪扶正。

具体治疗措施可以包括4个方面:药疗、食疗、体疗、心疗。

这4个方面,药疗是第一位的,食疗不能代替规范的药方。马教授指出,中医开药方,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证型。天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温度、湿度等特点不一样;地利,南北方有差异;人和,人有男女之别,年龄差异,性格不一,教育环境等不同;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证的辨别,是实热还是气虚等。而这些,在开药方时均必须要考虑到。对于癌症,既要从局部抗癌,软坚散结、活血化淤祛邪,又要从整体补气补血、改善胃口等方面扶正,增强抵抗力。

4个治疗措施中,药疗的主要作用是祛邪,食疗、体疗、心疗的主要作用则是扶正。扶正祛邪相辅相成,扶正的目的是增强抵抗力,增强抵抗力可以遏制肿瘤的进展,而消散癌块则可以帮助机体抵抗外邪的侵害,减轻对机体的伤害,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说到这里,马教授对那些所谓的“神医”打着中医的名义招摇撞骗进行了驳斥。他认为,任何医生都不能用“神医”二字来形容,医生是人不神,不可能有包治一说。“包治”一说本来就是不科学,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同样的疾病,不一样的人,有的人可能会治得好,而有的人治疗效果可能就不会很好。个体差异在中医的治疗是非常大的。对于那些打着“包治”旗子的,特别是对于癌症这类疑难杂症,可以肯定的说不是骗子就是学术不精、医德不好的人。

对于很多骗子所谓的“祖传秘方”,马教授也表示轻蔑和不屑,斥其荒谬,叹上当者无知。马教授说,我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确实流传下来许多具有很高临床价值的药方,但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良方,目前大多都被收入了国家药典,并经临床检验,开始批量生产,造福于患者,早已脱离了“秘方”的身份。如2000年的中国药典,流传于民间的“祖传秘方”、“独家配制”良方基本上都被收入其中,少数遗留民间的验方、效方,也都被每年再版的中国药典陆续收入,就是每年新研制获批的药品也都被陆续收入国家药典,即使暂未收入进去的合格药品,也都经验证,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因此,那些还在宣称的“祖传秘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勿忘“18个笑哈哈”

马教授强调,患了疑难杂症重要的是进行正规的治疗。马教授依然以癌症为例,介绍了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到高水平的、高水准的医院进行西医检查,包括验血、CT、B超、病理活检等,详细了解癌症的情况。也就是说,要先确诊,而不是由着“神医”胡乱判断患了癌而盲目接受治疗。

其次,评估西医和中医,哪种治疗方式更优,或者中西医相结合治疗。若中医治疗,则按照上述的以药疗为主,食疗、体疗、心疗等为辅的治疗。

再次,注重调养,尤其是心疗。心疗是治疗内因,人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与疾病相互影响。比如,癌症患者多会因病生忧,因忧而致郁,因抑郁而加重病情。马教授在接诊患者的时候,对于那些心事重重的患者,一般会加一个处方,那就是“每天打18个笑哈哈”。确实,心情好了,才有与疾病周旋的斗志,才会有好的免疫力。

马教授支招——

做到4点,避免受骗

一是正确认识疾病。疑难杂症属于难以治愈的疾病,患者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即使治不好也要坦然接受。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主,不要硬性要求症状完全消除。

二是主动学习医药保健知识。现在科普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详细,通过媒体编辑的工作,普通的人也能对专业的医药知识有比较深的认识。有这些认识的基础,在面对那些在行内人看来明显是骗子的行径的时候,才会有清醒的头脑。

三是交一些医德高尚的医生朋友。如果有医德高尚的医生朋友随时指点提醒,上当的机会自然会少很多。

四是不盲目跟风,不跟着广告走。要相信科学的说法,没有一个绝对妙手回春的西医,没有一个包治百病的祖传秘方。

简短的采访就要结束了,最后,马教授将他自己编写的《养生抗癌诀窍歌》送给《家庭医药》的读者——

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护理;医疗废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25―01

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部分[1]。医疗废物中存在含有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及放射性有害物资,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在病区护理人员是接触医疗废物主要者,护士如何对医疗废物做好科学、有效的管理,防止污染物扩散和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病区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中的有效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理工作流程和要求,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强化细节管理,建立医疗废物管理网络

1.1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病区自身特点,完善普外科病区感染控制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好病区特殊性医疗废物收集、存放、处理工作流程。

1.2 建立病区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实行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的质控小组三级管理网络,负责病区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做到层层管理,责任到人。

1.3 病区设立感染控制专责护士一名,定期到病房巡回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废物是否分类放置,有无混放或乱放,消毒液配比的浓度是否正确,紫外线空气消毒等等。及时与病房护士长沟通,采取有效解决的办法。通过强化细节管理,落实监督检查,做到层层把关。

1.4 医院感染管理科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到各病房、处置室、治疗室、污物间等检查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检查结果当场反馈,每月将综合质量分数报医院管理部门,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了病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使其走上正规化的管理轨道。

2 加强各级护理人员培训

2.1为了强化各级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由病区护士长、感控护士负责各层级护士培训,主要学习医疗废物管理基本知识,掌握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理工作方法和操作程序、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以及紧急处理措施。

2.2新任护士、进修、实习护士:实行岗前培训,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到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由浅入深,在思想认识到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新入职护士执行医疗废物分类的依从性,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培训后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上岗。

2.3岗位护士培训:护士长针对医院感染或护理人员医用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薄弱环节,对护士采取分批培训,现场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医疗废物管理的责任与义务,将控制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变成自觉的行为。

2.4骨干培训:主要采取送出去的办法,参加国内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市护理学会举办的培训班,了解新动态、新技术,并以此来指导实际工作。

3 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理程序

3.1 统一标识,规范管理:为了使病区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统一、标准化,对病区处置室的污物处理进行了规范管理、制作了统一的标识,如“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生活垃圾”、“输液瓶”等。治疗废物分类收集,固定位置、固定容器,加盖密闭存放,有效杜绝了医疗废物与其他废物的混放现象。

3.2 病区医疗废物的收集: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别装在专用黄色和黑色塑料袋中,不得混放或随意丢弃,严禁医用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1)护理单元收治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置于内套有2层黄色垃圾袋内,及时密封。(2)抽血、静脉注射或加细胞毒性药后不必分离针头,直接置于锐器盒。(3)当医疗废物收集达到包装袋的3/4时,袋口进行有效封扎,防止泄露和遗撒。

3.3 病区医疗废物的运送:运送病区医疗废物指定专人,定时、定路线收集运送,各病区与医疗废物收集人应建立医疗废物种类、数量、交接时间、交接人签名登记,病区登记资料应保存1年。

4 结果

自2010年普外科实行护理工作中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病区医疗废物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提高层级培训,掌握了医疗废物的分类,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执行的依从性,改变了随时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现象明显减少,病区治疗室、处置室空气细菌培养结果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每次病区业务学习的培训率达到100%,废物管理质量检查平均分达到98分,未发生相关因素引起的医务人员感染,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5 讨论

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理人员是医疗废物的直接接触者[2],从源头上做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关键,对医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是医疗废物管理的关键环节[3]。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普外科医疗废物中有大量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护理人员在接触医疗废物时,熟悉和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防止污染物的扩散以及安全防护等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实践证明,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规范化管理,是体现现代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防治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4]。因此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方面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之一。

参考文献:

[1] 肖西平,张建莉,黄利虹,等.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14-915

[2] 周海波,周海鸥,凌汉栋.医疗废物的处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463-464

[3] 郑军,医疗废物管理环节的控制.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4):424

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篇8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医药院校普遍开设了医学信息学方面的相关课程,并在医学生中招收医学信息学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2]。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医学信息学教育相当重视。我国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医学信息检索、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逐步在各高校中推广,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临床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普遍开设了医学信息学相关的课程。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大块: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信息检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为主,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如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数据库技术课程则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了解一种数据库编程语言。信息检索课程在于使学生熟悉重要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获取已有医学信息的技能。这些课程内容大部分是进行普及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已被统一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体系之下,没有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教学体系[3]。从各医药院校所开设的信息学课程中,可以发现,针对临床医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训练相对较少,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医学图像处理系统、电子病历等相关知识,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利于我国医疗的信息化。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医学信息学发展的需要[4]。因此,临床医学生的信息学教育急需进一步加强。

2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必要性

2.1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主力军,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信息社会对从业者的信息素养要求普遍提高,随着医疗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各医疗卫生部门已经很难离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医疗保险系统、社区医疗保健系统等对现代医疗卫生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信息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技能新挑战。作为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临床医学生必须熟悉其即将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掌握常用医学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能。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挑战,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

2.2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是国际医学教育的要求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IME)制定的医学本科教育“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对医学本科教育的最低基本要求就包含了信息管理(ManagementofInformation)[5],它要求:医疗实践和卫生系统管理有赖于有效的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信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信息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毕业生必须理解信息技术和知识处理的优势和局限,并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毕业生应该能够:①从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查询、收集、组织和解释健康和生物医学信息;②从临床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③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健康状况的监控;④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局限;⑤保存医疗记录以便分析和改进。由此可见,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教育是全球医学界的共识。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医疗工作的主干专业,加强其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对于推动医学信息化,促进医学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课程教育的建议

3.1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教育

信息学与医学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6]。医疗实践、医药卫生行政管理、医学教育、医学科研等工作均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工具的支撑。CT、MRI、超声诊断设备、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数字人体等都是医疗信息化的结果。这些成果的有效应用,既需要医学知识,也需要信息学知识。因此,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机构应该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从发展的角度,加强医学信息学教育,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临床医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

3.2积极开展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在课程教学方面,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改革,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我国中小学生信息教育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掌握,没有必要在大学阶段进一步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因此,可以考虑将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内容从大学课程教学中剔除,以免产生知识重叠和教育资源的再浪费。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从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到医学信息处理技术的层面[7]。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的信息化正从简单的费用和行政管理向临床信息管理转变。临床应用的普及,要求医学信息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不断调整。通过课程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现状,熟悉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流程,掌握基本业务系统的操作技能,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临床中的深入应用,也需要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参与甚至指导,从而推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对于临床医学生,可以考虑强化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向应用型、研究型转变,强化医疗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教育。笔者认为,在保留原来信息检索课程和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增加数字化医疗方面的教育,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医疗决策支持系统等内容。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课程内容归纳为以下四大块:信息获取。即当前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通过这一块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常用医学数据库的使用,以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获取是信息社会中人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因此,不同层次的临床专业学生均应该开设这一内容,以满足今后自我发展的需要。信息系统应用。这一块内容主要是针对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常用系统的操作技能,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医疗领域关键信息系统的应用,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PACS、LIS、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远程医疗与医疗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系统等系统的应用,同时应该介绍信息安全与保密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与保密意识。这一部分内容可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应用系统进行培养。例如专科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在基层医疗机构,因此,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远程医疗、医院信息系统等内容应该作为这一块的主要内容。数据处理。这是对临床医学生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医疗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熟悉医疗卫生信息的相关标准与编码,HL7、DICOM、ICD、UMLS、SNOMED-CT等,使学生能够在更深层次使用医疗数据,具备参与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决策支持。这一块是对临床医学生的更高要求,涉及的内容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模式识别等。主要介绍如何用信息学的方法发现关于疾病过程及其新的知识,从而为开发医学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

3.3按授课对象分层次开展教学

医学院校的信息知识教学体系必须适应本行业应用的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要求。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可分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三个层次。三者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专科主要是培养适应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全科医学实际工作,要求能够较为全面地胜任临床医疗、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因此,这一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常用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能够应用辅助决策工具进行医疗决策。主要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信息检索、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本科生面向的中层医院,除了需要具备信息获取能力外,常用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其重要培养内容,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临床医学生主要是培养临床方面的高级人才,对其信息素养也要求更高。在本科生层次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决策支持系统的相关知识,为更高层次的医学信息应用打下基础。

3.4开课时机与开课方式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医学信息学课程的开课时间,笔者认为最佳开课时间为见习时期。这时,学生已经完成基础医学课程和桥梁医学课程的学习,对医学知识已经有了较深入理解,同时,正在进行临床见习,对于临床实践工作也有一定了解,开设医学信息学课程,学生容易理解和接收,而且更容易接触实践工作,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课方式应该采用理论与操作并重的方式进行,应该建立医学信息学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如信息检索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医疗信息系统等,使学生有自我体验的环境,能够直观感受信息系统的真实面目,便于深入剖析信息系统的原理。

3.5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

上一篇:国内农村发展现状范文 下一篇:国内的医疗保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