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建筑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25 20:53:02

古建建筑设计

古建建筑设计篇1

在我国历史推移的过程中,无数朝代伟人都建立了多种多样的建筑,以不同的风格开启了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璀璨的大门。而南北方因为地区差异和气候水土的问题,所以其建筑也有着极大的区分。一般来说,南方主要是以地面建筑为主,干栏式建筑在此也较为常见,而北方却以穴居建筑为主要的建筑特点。在建筑史的发展中,从创始阶段、成型阶段到成熟阶段,建筑特点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人们从追求建筑的遮风挡雨到之后的庄严宏伟,都体现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艺术建筑的进步。在春秋战国时期,阿房宫是其建筑类型的代表。而后来汉武帝大肆修建宫殿的过程中,对于皇宫的建筑也成为了令人们叹为观止的大型建筑艺术工程之一。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多种建筑类型,表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建筑特色。这些有着较为完整成熟的建筑体系,对于后世建筑以及景观设计的影响非常巨大,无论是对于砖石和拼合梁柱的大量使用,还是施工机构的双轨制设计,都给予了现代景观设计者较多的灵感,令其能够借鉴古代建筑的特色探寻新的景观设计出路。

二、景观设计中对于古代建筑的利用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景观设计作为美化环境以及生活氛围的重要方式,需要设计师在不同的领域寻找灵感。我国古代建筑作为我国历史中瑰丽的珍宝,其有着优雅、庄重、宏伟等多种特质,对于其基本的建筑元素进行运用,可以保证景观设计能够更加满足人们对于该设计的需求。下面,我们对于古代建筑元素在景观设计的运用进行简单的分析,从多种角度探究古代建筑的特色。

(一)建筑木材利用

在我国建筑历史中,对于木材的运用非常广泛。其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的美观性,还能够针对自身想法进行不断地修缮,所以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一般会运用不易变形的木材进行景观构建,能够保证提高建筑的亲切感,让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人为景观。通过木材的运用,能够衬托多种景观在生活中的特性,保证景观设计的持续建设和能源节约,提高环境的舒适度。保国寺作为我国著名建筑,是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因其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所以大气与生物共同作用导致大殿内常年出现渗漏。但是经过长期合理的维护,所以能够屹立千年,存留于世。在现代建筑中,挪威建筑师就曾经以此木构建筑为雏形,进行了上海世博会挪威馆的设计。在该设计中,利用了木胶合板技术,以木材的舒适美观性为出发点,让观赏者亲身感受了现代景观中建筑与自然地完美融合,每一种风景,都成为了健康、简约的代表。

(二)彩画、雕刻利用

我国的绘画历史发源已久,无数古代建筑都曾经以精致的绘画、完美的雕工获得世人的惊叹。这个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与建筑的融合,能够达到栩栩如生、灵动自然地装饰效果,提升建筑的独特性、魅力性。无论是色彩斑斓的彩画还是庄重宏伟的雕刻,都能够表现出建筑的气势和精雕,其巧夺天工的技艺,更是成为了中国建筑的一大代名词。在现代建筑中融入彩画以及雕刻艺术,可以增加景观设计的气势,凸显风景以及建筑的精巧、恢弘,提升景观建筑档次。故宫作为古代建筑中以彩画和雕刻闻名的建筑之气,无论是殿内的石像还是和玺彩画,都说明了这个宫殿曾经的壮丽和雄伟。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一般都会将亭台水榭周围防止石雕,在院落之中放置彩画。游历这样的园林景观,仿若让游客置身于千年前的盛世繁华之中,体会中国古老的雕塑绘画文明。

(三)结构轮廓利用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无论是庙宇宫殿,都有着其独特的轮廓和变化多端的建筑结构形式,在达到建筑与环境互相衬托的情况下,达到东方特有的神秘、繁复效果。一般的古代建筑中,外观可以分为上下中三层,无论是屋顶、基座和柱子,都是通过重叠的组合以及木块、玻璃瓦穿行的。这样的建筑结构能够保证建筑的承载效果良好,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古典装饰作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将这种结构以及轮廓进行转化,突出其漂亮的弧面以及舒缓的曲线,进行现代建筑的中的搭配。在解决了建筑受力问题的同时,还达到了设计场地、设计环境以及设计本身的完美结合与设计平衡,保证了在体现深刻文化内涵的同时,提升美观性以及舒适性,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三、景观设计对于古代建筑利用原则

想要完成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除了对于古代建筑进行风格的转化以及融合之外,还需要保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证景观整体性的同时,合理传承地域文明,融合历史建筑特色。只有能够满足人类的户外生活需求,保证景观能够给人带来舒适的体验,才能够被称之为一个拥有强烈民族建筑符号的完美设计。而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建筑区域内的自然景观,才能够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满足人类对于景观的需求,令景观设计为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古建建筑设计篇2

关键词:古建筑;设计;现代建筑;比较;融合

一、古典建筑设计概述

古典建筑设计方式非常多样,且每一种设计理念都蕴含着一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很多的古典建筑还体现了很多的哲学思想,同时建筑的建造工艺和技法也非常的精湛,将这些优点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来,可以提升现代建筑的设计魅力,同时提高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程度。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建筑设计师还是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获得了非常完美的建筑设计效果,同时也为人类的建筑史增添了亮丽的风景。古典建筑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精湛的技术手段、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着实影响着园林整体美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充分借鉴古代建筑设计的手法和建造理念,并运用现代的材料与科技,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理念、同时又可以体现古典风韵的建筑来。

二、中国现代建筑的设计

1、把握本质,演化出更多更有创意的东西。很多人认为东西方的建筑理念是相同的,设计是无国界的,但是如果具体到一个项目,传统的文脉必须要尊重,特别是居住建筑与人的生活习俗、地方气候条件、居住模式等决定因素要在设计方案里得到很好的反映,就不能够随便引入一些外国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讲它又是有国界的。

2、形式对功能的服从。在功能化的时代中,我们使用电梯使楼层越建越高,自动火灾系统、电子防盗使我们更安全;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此方便的功能却将我们的生活同一化,本该多变的建筑形式被圈框起来。“形式服从功能”使建筑师的思想被条款限制,这些功能使建筑师看不清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建筑周围的客观环境等等,从而产生出一些没有特征的建筑。

二、现代仿古建筑设计风格

仿古建筑是仿造古代建筑的形式,提取古代建筑的某些有特征的、能表现历史风貌的元素进行设计。不是单纯的仿造,而是抓住古代建筑那些元素结合现代的装饰工艺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华传统建筑的文化底蕴深厚,这很有利于设计师的创作。现代仿古建筑风格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西式建筑的基础上附加上中式传统建筑形式。然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建筑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世界,大量的传统建筑被摧毁。对西式建筑的盲目崇拜,风格的模式化使得城市变得单调。专家和民众开始反思现有的建筑,要如何既体现了当地的特色,又起到保护传统的作用。

三、现代商业街仿古建筑方法

现在的商业街改造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对旧建筑整体拆除,然后重新定位风格年代重建。某商业步行街完全拆除了原来的老街道和旁边的建筑,以完全现代的风格重造商业街。商业步行街由二大核心街区组成,其中一条作为百年老街,沉淀了久远的历史情结,在整体的表现上,更多的突出古朴的元素;而另一条街是改造而成的。由于商业街新建筑的风格都是现代的,为了体现街道原来的历史,特地在商业街的东西两头设立牌坊以作纪念。这种把旧的建筑完全拆除的方法,从施工方和设计方的角度来说是节约时间和资金的。由于旧街道房屋被整体,设计者相当于从一张白纸上描绘新蓝图。不用为如何保护文物伤脑筋,新的商业街设计风格就更容易确定,从程序上、人力和物力上都简化了。这虽然支持了城市化进程,刺激了投资,繁荣了商贸。但是,对一个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没有好处,类似于中国朝代更替运动中,新建立的君王要把前朝统治者的宫殿烧毁的举动。这种设计方法,抹杀了人们对旧街道的记忆,剥夺了后代人感受传统建筑文化底蕴的权利。这个百年老街,是先人留下的物质遗产,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先人给后辈子孙们留下的财富,不是属于某一代人的。我们没有权利摧毁它。

第二种,在保留原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局部外观的改造和对旧街道整体进行景观的规划和形象的包装。一般旅游景点采取这种方法的比较多。

四、古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

1、古建设计与现代的比较。从建筑材料来看,在我国古典建筑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现代我们的建筑都由更加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做框架,木材已经退出了建筑历史的大舞台。木结构确实有着很多问题,砍伐树木会导致森林减少,同时木房屋也存在防火,防虫,防潮等大量问题。材料的转变也带来了结构上的转变,钢筋混凝土在抗压抗拉能力上远远高于木材,所以建筑才可以越建越高,既节省空间又开创了一种建筑的新格局,同时在安全性上也得到了保证。中国建筑的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古建的特点如前文所述,就空间上来说古建在平面上讲究围合,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而现代中国建筑受西方建筑的影响,为了节省空间主要以楼房为主,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小区(即包含多个建筑),楼与楼之间配以绿化。也就是说中国建筑由平面展开向竖向延伸发展。

2、思想上的融合。“中国固有式”建筑的正式提法出自民国政府,具体而言它是指运用西方建筑技术手段,同时又具有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某些形式特征与视觉效果的中国近代建筑。这一阶段的建筑师们纷纷提出“依据旧式,采取新法”,即在思想上仍然禁锢在中国古建筑的设计思想上,但在材料和技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可以说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建筑师的思想开始有了转变。“民族形式”建筑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便使这一阶段的建筑设计思想充满了政治性和传统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形势与社会的不稳定使得建筑师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出现了以宫殿式大房顶来表现民族形式的建筑。设计师们抛开低矮的木式建筑,将古代中国式的屋顶架在砖与水泥的结合体上,以衬托“民族”特色。由横向发展变纵向发展,有人认为做到三层就已经不能算是中式建筑了,这种思想大大限制了中式建筑的发展空间。而部分项目把中式建筑的精华和理念应用于小高层、高层设计,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中国的传统住宅与西方的住宅在空间格局上的不同之处在庭院,西方是以起居室为核心来布置它的功能,而中国是以院子为核心的,生活的场景都在院子里面展开。因此,做好院子与房子的布局关系,也就做出了中式建筑的精髓。

结束语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如何正确运用传统文化,使它披上时代的彩霞是每个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同时也要做到减少资源浪费,做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当然,作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体系更需要把握好设计中的点点滴滴,在深入挖掘优秀建筑遗产精华的同时,更要大胆地学习一切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以立新为轴心,广取博收古今中外建筑创作的精粹,让艺术素养溶入自己的血液,形成一种涵养,渗透在每件作品中,使它散发出灵性与生机。

参考文献

[1]王其钧.中国古建筑语言[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330.

[2]王其钧.中国建筑图解词典[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2.

古建建筑设计篇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国的哲学文化一直认为人与自然不是敌对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而且还能满足现代人在生活上与民俗上的品质追求。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上,这充分表现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与人文观念。

中国的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直接运用和有理有节的选择性运用,促使现代建筑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例如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的结合,既丰富了文化内涵,也适合现代的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与审美意识,即建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现代住宅。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益于促进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的传统元素内容包括构件.符号.装饰.色彩等。构件、符号、装饰与色彩是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的形式因素。坡屋顶、木构架、斗拱等,由受力形式与结构形式而产生并受其制约。随着技术、结构及材料的更新发展,传统的构件、符号及装饰,在提炼与简化形式中得到延续与发展,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强烈的程序感和对称均衡的层次,从城市规划到建筑群布局都是如此。中国传统建筑的每一单位,基本上是一组或者多组的围绕着一个中心空间(院子)而组织构成的建筑群。这些建筑布局的秩序与建筑的院落组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是常见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与室内装饰中,不仅体现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且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气质。在古代人们喜欢采用吉祥如意的装饰手法,利用字与字的谐音,图案与图案寓意,暗喻吉祥的含义等。而现代的建筑设计是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加以大胆创造,使其既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色,又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满足现代居住要求的崭新建筑。至今有许多建筑的设计依然看得到中国传统元素的影子。

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建筑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建筑往往能够作为传承传统文化沉淀的承载物,即建筑设计的理念往往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统一为整体,互为因果。传统文化在建筑上的体现,表现在过去与现在建筑设计相应的技术,没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就没有具有中国气息的现代建筑设计。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应用得知。例如武汉的黄鹤楼就是完全采用了我国传统古建筑的形式,一如众多的文学、绘画作品所描述的优美形象。

中国传统元素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建造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有机地吸收中国古代建筑中对“天时、地利、人和”过去哲学思想的应用,将环境与物质技术处理与科学运用,完美的统一起来。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继续传承与发扬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涵养的建筑,这是对待古建筑,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在很多时候古建筑往往充当历史的晴空表,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方式,是最真实的还原,有了这样的思想意识,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更加有利于在相待建筑设计中进行更有深度的创新。

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深厚,而要将文化精髓融入到有形的现代建筑中,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1).中国传统文化的客观性。在学习古代建筑文化的时候,需要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自然资源.地质地貌特点.气候特点.技术水平等等为参考。因而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要将这些客观性条件考虑在内,再加上现代的科技与时代性,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2)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层面。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刚正稳重,端庄轩昂为主,讲究规矩、规范和秩序,这种建筑文化是根源于以儒家文化为精髓的传统文明内涵的,使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庄严与雅致的特点。在传统建筑的室内装饰中以文家具、字画、古玩、器皿和背景等方式进行巧妙的布置搭配,从而造成含蓄而清雅的室内空间,这又体现了道家思想文化悠悠的中庸和谐的禅境。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师创作的源泉,也是设计理念创新的基础。

结语

因为我们生活在现代,我们的设计要具有时代感;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国,我们的设计应该蕴含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中国的传统元素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的运用,其价值在于促发创新的可能性,从而推动现代建筑的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的结合,既丰富了文化内涵,也适合现代的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与审美意识,即建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现代住宅。

古建建筑设计篇4

在对中国古建筑夜景照明设计中,以尊重其本身特色、维持其固有韵味为目的。中国人对灯光色彩的追求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我们对红色和黄色的热衷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上我们随处可见的红灯笼为我们营造了热闹非凡的氛围。但是设计者似乎并没有考虑建筑的本身是怎样的意义。中国古建筑实际是中国文化一种形式上的体现,它有明确的制度、等级的区分。比如,在建筑的高度、色彩、材质甚至是建筑体上的花纹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而如今在灯光照明设计的部分似乎设计师往往忽略了这些重要的因素。中国古建筑是我们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它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所以无论如今怎样对它进行修饰都应在保护和不损害其本身的前提下进行。

二、艺术化的处理手法

目前我国古建筑的夜景照明设计通常所用的手法就是“勾边”的照明方法。将建筑的外轮廓形式用灯光勾勒出来。而这种照明手法的效果从美学角度来看是不理想的。因为这样的照明手法首先它突出的是灯光而非建筑本身,其次没有将建筑的细节、特色表现出来。从视觉上来看画面过去平面化,没有层次、虚实变化。中国古典建筑,在设计之初注重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所以在夜景照明设计时我们同样可以将这样的设计理念运用其中,将建筑、植物、水体相结合,不仅仅只针对建筑本身进行照明,使其成为一幅构图完美的画面。当多个元素出现在画面中时,设计者就应该考虑它们的主次、前后、虚实关系,要有取舍地对建筑进行照明处理。

三、以西安大唐芙蓉园为例分析

(一)大唐芙蓉园的定位和历史文脉

西安大唐芙蓉园,是全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所在地,占地1000余亩。景区包括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

(二)建筑特征

大唐芙蓉园是一座仿唐式古典建筑,园内唐式古建筑在建筑规模上全国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集中了唐时期的所有建筑形式,是一本完整的唐代建筑教科书,大唐芙蓉园遵循古建筑应是延年益寿,不是返老还童的原则。建筑材料设计均采用砖瓦混凝结构与木材结构相结合,既保存了唐代建筑的原貌,又能使古建筑长久不受损害。

(三)照明设计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园中由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多个建筑构成。其中紫云楼、御宴宫,在整个夜景中,作为主体建筑做了突出照明设计。如图1所示,运用平实的照明手法把建筑的层次、轮廓做出了恰当的塑造,台基冷色调的照明为整个建筑增添了一种怀古的气氛。同时水体的夜景也为整个景观的塑造增添了活力,灯光对墙面的大面积投光照明使得周围的树木形成了剪影的效果,同时植物也调剂了整体的夜景效果,从而避免了墙面上大面积投光的单调性。相对于主体建筑的照明,作为连接建筑单元体的廊道、凉亭它们的照明手法似乎就显得简洁许多,如图2所示,凉亭只做了檐上和柱子的简单勾勒,形成了檐上亮而亭内暗的对比效果,与不远处的紫云楼形成了呼应的效果,两者之间的主次、虚实关系一目了然。而水的夜景主要体现在倒影上,倒影的朦胧、虚幻,正好和建筑的照明形成了鲜明的虚实对比,使得整个夜景更加丰富。中国古建筑是环境中的建筑,它不可孤立而存在,所以在做照明设计的同时也要将环境考虑进去。另外,在做夜景照明设计的时候,灯具位置的设置是影响古建筑观赏本身很重要的因素。目前国内常见的漏洞便是灯具设置在显眼处,影响了建筑的观赏性,同时这也是古建筑照明设计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古建筑不像仿古建筑在设计之初就将照明设计考虑进去而留出灯具的放置位置。“见光不见灯”是夜景照明设计最好的体现,看不到灯的华丽只能感受到建筑的魅力。在提高古建筑的夜景观赏性的前提下,对古建筑本身的保护同样是我们应该放在首位的,因为夜景照明是建筑在夜间形象的再现,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延长它的观赏时间,并非是重塑它的行为。

四、结语

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城市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名片、弘扬自己的城市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承载着传统历史文化的古建筑就成了重要的载体,受到了各方的关注。设计师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本末倒置忽视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一味追求高科技照明手法。同时也应做到根据具体项目、具体城市做出相应的设计方案避免照搬模仿。使得夜景照明设计突破“照明量化”的局限,打造有特色的古建筑照明设计。

古建建筑设计篇5

【关键词】古建筑;设计技术;实例探讨

1.引言

中国古建筑具有其独特的结构方法和布置规模,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已形成了成熟的独特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学科中占有着一席之地,是世界建筑艺术学库中的一个璀璨明珠。我国的古建筑主要是以木结构为主,在材料的选择和平面处理上具有其独到之处,同时在艺术造型也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木结构在防腐和防火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但是,随着建筑学的发展,特别是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使得仿古建筑的设计和建筑成为了可能,我国的古建筑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继承与发展。现代的古建筑在吸收了传统古建筑的风格精华的基础上,大量应用钢筋混凝土等新材料,使得现代古建筑在造型和部件等上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从而得到仿古建筑的效果。

2.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采用的是木结构体系。木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内心含蓄,层次丰富,均衡对称,同时在空间上,布局较为灵活,承重结构受力明确;在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上已形成成熟的样式和工艺,可以实现模数制和构件的定型化。中国古代建筑还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斗拱形式,并且通过色彩的装饰,实现建筑整体效果的美化,使得整个建筑结构显得庄重和华丽。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有“叠梁式”、“ 穿斗式”、“ 井干式”三种,屋顶形有“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和“复合顶”等。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本建筑为某市一千年古寺的扩建工程。该古寺为一座殿宇宏伟、气势非凡的千年古刹,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佛教事业的发展,该古寺的建筑规模已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需要对该寺进行修复扩建。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扩建子项为大悲殿的建造。该大殿的建筑总面积为1200m2,采用的结构形式为南方单层双重檐仿古建筑,总高度为25m,面阔七间,一共为37.8m,进深则为六间,深度一共为30.6m。屋顶的形式采用的是歇山顶,黄色琉璃瓦铺盖,飞檐翘角,气魄雄伟,檐下为七踩斗拱。室内空间高大宽敞。该大殿的建筑形式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以下将对该大殿的结构设计进行重点阐述。

3.2结构体系

该大殿的结构体系采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对整体进行计算采用的计算软件为SATWE程序,并采用PKPM程序对框架的主要受力配筋进行复核。该大殿的结构方式采用的是古建筑结构形式中的“叠梁式”,同时对于框架体系的处理,采用的是步架和举架的方式。跟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这种结构体系的传力途径有明显的不同,其具体的传力途径为屋面荷载通过T形屋面板传递给屋面檩条梁,接着荷载在通过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荷载将全部由最底层的框架柱承担。该大殿修建完成之后需要在大殿中供奉大尊佛像,为了确保佛像的空间,在殿内抽去了两根里金柱,这样就使得相邻柱子的间距增大,分别达到19.8m和18.6m,这种跨度在古建筑结构设计中较为罕见。该大殿的室内采用的是“露明造”的方式,为了确保其完整性,在该大殿15.5m的标高处设置了3根较叉转换梁,梁的断面长度为1200mm,宽度为400mm,这3根梁起到共同支撑其上柱子和屋面框架体系荷载的作用。

3.3屋面板的设计

木结构的屋面木基层主要是有望板和橼组成的,因此仿古建筑在屋面板的截面形式上主要设计为T形,这种形式主要为单向受力,同时板肋之间的间距较小,并且肋高也较小。同时加上该大殿的屋脊处为九五举,屋面较为陡峻,这些都使得屋面板的造型复杂化,因此屋面板进行混凝土的一次性现浇施工难度大,同时模板的支设也较为困难,这使得现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外观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工程决定采用将屋面板设计成叠合板的方式。首先预制单块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板,以此作为底模,接着在T形板底模上绑扎钢筋网,然后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叠合层,浇筑完成之后即可实现二者的结合,使之成为一个共同的整体,共同承受荷载。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分别对叠合前和叠合后的阶段进行计算,需要计算的内容主要为强度计算、抗裂验算以及挠度验算。两个阶段都应满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受力要求。

3.4斗拱和雀替的设计

在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中,对于斗拱,是作为受力构件还是作为纯装饰构件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还应考虑斗拱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采用木结构。根据对其他仿古建筑的观察,在一些建筑中斗拱主要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各级斗与拱之间根据跨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分别为当跨度较大时,通过预埋件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当跨度较小时,采用座浆进行连接,在结构中斗拱主要是起到受力构件的作用。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缺点,包括做工较为粗糙,美观方面无法满足要求,而且前者构件数量较大,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用于防腐和后期维修,而后者受力不太可靠。因此经过考虑,本工程斗拱采用的是木结构,在结构中仅仅是起到装饰的作用,不考虑斗拱的受力性能。在斗拱上方存在的现浇混凝土挑尖梁以及在斗拱的中间存在的现浇混凝土家里墙,是收到屋檐荷载的作用,并起到将荷载传递给剪力墙下放的额枋的作用。在挑尖梁施工之前,应做好斗和拱的安装,并确保就位精确。

在该大殿的结构中,雀替也是作为装饰构件,同样不考虑其受力性能,主要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采用定型模板进行雀替构件的制作。在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时,应在雀替构件的安装位置预先设置预埋件。当进行雀替的安装时,雀替与主体结构的额枋和檐柱的连接是通过预埋件焊接在一起的。

在本工程中,斗拱采用木结构,雀替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两者均是起到装饰作用,不考虑受力性能,与主体结构之间不是通过现浇的方式进行连接,但是它们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采用如前所示 的方式,在加上采用油漆彩绘的方式对斗拱和雀替进行处理,从而使之与整个主体结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完全达到了传统木结构的美观效果。

4.结语

在现代古建筑结构设计通常是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主体结构,使得不仅吸收了传统古建筑的风格精华,同时新材料应用使得现代古建筑在造型和部件等上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而合理地布置结构体系以及灵活地进行构造设计是有效地保证古建筑风格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姚松.浅谈园林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J].林业建设,2013,(04):30-31.

[2]刘鹏.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10,(07):28-34.

古建建筑设计篇6

【关键词】古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X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本文针对古建筑的建筑特点和及其由于建筑特点,而具备的火灾隐患,在遵循立足于保留古代建筑原有风貌的情况下,制定一套有利于早期发现火灾隐患,和便于自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照报警系统的性能,设计防火线路,并且提出了建立消火栓系统以及自动报警系统,且要合理的配置灭火器的针对古代建筑防火设计的方案。

二.古建筑的火灾隐患

有一些古建筑,自从建造以来,历经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千年的历史,但是从社会的变迁,以及现代的消防意识上来衡量,在古建筑中,也的确是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火灾隐患。

1.例如有一些古建筑中的设备设施,耐火等级低,且可燃物较多,大多数的古建筑均有类似的点,那就是古建筑多属于砖木结构的建筑群,其中的木质构件较多,且耐火等级为三、四级,火灾荷载程度大。门、窗、楼梯、扶手、楼板以及承重梁,大多为木料制作,一旦发生火灾,会导致蔓延迅速。

2.大多数的古建筑,其消防设施设备较少,无法处置初起发生的火灾。古建筑群,由于建筑年代久远,所以并没有设置消防给水系统,以及火灾的自动报警系统,在发生火灾时,无法做到早期预警以及开展初期的扑救工作。

3.用火用电管理较差。

古建筑虽然属于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因为并没有专职的消防管理人员,加上近年以来,前往古建筑的旅游观光的游客,持续不断的增多,在古建筑附近的火源、火种无人管理,极其容易发生火灾。

4.火灾受援条件差。

由于古建筑的设计建造的特点,其外观大多形成封闭状态,且呈现了墙高院深的状态 ,这种建筑特点,更加不利于实施灭火。而且大多的古建筑,散落世界各地,一旦发生火灾,只能依靠各地的公安消防系统,由于消防系统无法在第一时间获知火灾情况,往往火势蔓延起来的时候,才接到火灾讯警,甚至导致无法控制火灾的蔓延,从而导致了巨大的损失。

三.古建筑消防设计原则

为了做好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做好古建筑的防火工作,对年久失修的古建筑进行维护。其中要把消防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施工项目,我们在对古建筑的消防工程的施工设计中,要把握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1.首先要立足于保留古建筑的原有风貌,不能破坏建筑的主体性的结构。其中消防设施的设置,尤其是管路的敷设,绝对不能在木质构造的上面进行孔洞的开设,而且也不能影响建筑中的景观与形象。

2.其次还要立足于火灾的早期发现以及自救工作。古建筑极具重要的文物价值,由于大多古建筑,所处的位置极其偏僻,所以设置火灾自动的报警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3.还要立足于性能化的防火设计,在设计中,要尽量的采用新的材料、高新技术。根据我国的《建规》中第 5.5.1 条,以及第 5.5.2 条的规定,关于木结构中的建筑构件所具有的燃烧性能以及耐火极限,和每层最大的允许面积等相关规定,其中的古建筑,应当设置自动的喷水灭火系统,但是这样更容易破坏古建筑的主体结构,所以只能采用室、内外配置消火栓,作为消防的给水系统。在考虑到大多的古建筑,还有建在河滩边的情况,其位处的湿润土,也极易对消防埋地的管道造成腐蚀的现象,所以在选择管材时应当选用那些耐腐蚀的新型消防材料。在火灾探测器的选型方面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目前新的探测类型,如:高灵敏度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图像型火灾探测器等,与普通点型火灾探测器进行优势互补,以提高现场火灾综合探测性能。

四.系统布线及线路敷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火灾的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线路、线型的选择

自动报警的传输信号线路的特点是,其只在火灾的初期时期报警,即在火灾的初起时期起作用,所以不用要求其线路,在高温与高热的环境中工作,在火灾初起时,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信号传输线穿阻燃型PVC线管或者是线槽,即可以满足要求。例如,在古建筑的内部,如果有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信号的传输线就应当穿钢管。采用的线型,也只需要是耐压等级以及线径符合规范,以及火灾的自动报警装置技术条件的要求的普通类型的导线,就可以了。然而相对于火灾的信号传输线路,和与联动控制信号线路,合二为一的总线或者是输出模块的24V电源线,应当穿钢管且暗敷在不易燃烧体的结构层内,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当小于30~40,如果采用的是明敷,则应当采取防火的措施。相对于智能型的火灾自动的报警系统,为了减小信号的传输线路及其分布电容,以及分布电感,对于信号的电平的影响,应当采用RVS型的双绞线。相对于信号的传输总线,若有极性的要求时的火灾的自动报警系统,则应当在图纸中,标注出导线的颜色,用以区分“+”、“一”极性,也便于施工或者是接线。

2.消防用电设备的线路敷设及防火措施

在古建筑中布线消防系统,由于古建筑的特点,消防系统采用的电设备的线路,就应当尽量的采用阻燃电缆进行穿钢管处理,并暗敷在不易燃烧体的结构内,其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当小于30mm。在有些消防系统工程当中,其中的配电室,距离电气的竖井距离比较远,而且消防用的电设备的容量也比较大,其电缆穿钢管无法满足线路的暗敷的条件,所以大多消防系统中的从配电室到竖井段的线路,也只能采用线路明敷。大多数情况下,这段电缆都是敷设在古建筑的吊顶当中,由于古建筑大多采用木制结构,尤其是屋顶部,更是防火的重要保护区,所以对于这段线路的敷设,就要采取十分有效的防火的措施,在这种情形下,尽量不去采用耐火槽或盒,由于耐火槽盒的散热的条件相对较差,所以电缆在敷设其中的情况下,需要降低其载流量,然而耐火的槽盒,也仅仅能防止外部的环境燃烧而影响到电缆的正常工作,可是,它又无法防止由于在耐火的槽盒内的电缆本身的故障,以及因为相邻效应而造成的火灾情况。在有一种情况是,如果电缆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是须要经过经济技术的比较,来看是选择采用耐火的槽盒,还是在电缆梯架当中敷设耐火的电缆。另外,消防水泵等等重要的消防设备以及消防器材的供电电缆,在设置的过程中,建议采用比较耐火性质的电缆,用来保证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能够在一定的高温高热的时间内,不受到火灾的影响而能继续工作。此外,消防用电的设备线路,也应当和非消防用电的设备线路,分开来进行敷设,如果受到条件的限制的情况下,两种线路非需要在一起敷设的时候,其中两种用途的电缆,就应当分别敷设在桥架或者是竖井的两侧,而非消防用电的设备的线路,在敷设的过程当中,还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引起火灾从而殃及到消防用电的设备线路。

3.相对于古建筑的火灾报警的联动控制器,以及电源的设计、安装,则建议采用专门的双供电回路,并且供电回路不要设置保护性的装置。

五.结束语:

古建筑这一特定的建筑群,其本身的建筑结构十分复杂,其中的火灾隐患非常多。在对其进行消防设计的时候,应当根据其本身的建筑实际情况,且要立足于保留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在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其性能化的设计,而且应当适当的采用新的技术、新型材料。并且针对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建议针对古建筑的消防规范,应当独立的设置一章,对于古建筑防火设计,应当明确的提出规范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贺煜华《古建筑防火策略的讨论》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年01期

[2]陈贞玉《古建筑火灾防治技术探析》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古建建筑设计篇7

    天人合一原则的借鉴应用

    为此我们在建筑环境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材质、结构、构造等,也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融合,更要考虑建筑室内无形的环境,如气的设计规划和处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室内空气的热湿性态、空气的成分、隔壁体表面的各种辐射特性、空气的运动状态等。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绿色革命运动、建筑学科领域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研究活动,正是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有力体现。太原龙瑞苑商业区的建筑设计就应用了这一基本原则,把植物应用在建筑立面上,既丰富了立面效果,又为城市增添了立体的绿化设计。地面绿化与建筑立面绿化相呼应,犹如“龙”一般的绿化设计在这一商业区的规划设计中充分展现。

    藏风聚气原则的借鉴应用

    藏风聚气要求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气流流动,室内温度调控等因素。可以从建筑所处的位置、格局的协调、内部的装修等方面来考虑。首先在建筑的选址上,要尽可能的规避区域性自然生态环境变异、气候反常、城市热岛效应、臭氧空洞等大环境问题。太原龙瑞苑住宅小区着力采用东西用商业围合,南北留主次出入口,小区内错落有致的布置5栋33层的高层住宅楼,满足日照、通风优良的小区环境。其次在格局的协调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客观环境,多采用被动式的规划设计方法。北方四合院多为平面尺度较大,以便吸收较多的太阳光照射,达到上乘天之旺气功效,同时四合院四周围墙紧闭,一方面可阻风,另一方面可聚地气,以免院内及室内“阴”气过盛。在内部的装修上,随着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多采用降耗能的、主动式的规划设计方法,诸如采用采暖空调技术、新型建筑材料等。太原南内环桥东的万水澜庭居住小区采用恒温恒湿的现代室内设计理念吸引了大量的业主。

    顺乘生气原则的借鉴与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场地,比如太原市五星级酒店———山西饭店在原有旧址的基础上,借着西北面的文赢公园、南面的重阳宫和东南面的太原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五一广场,因此这是最好的五星级酒店选址地点,本着顺乘生气设计原则,省委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在原有旧址的基础上,对原有12层建筑进行仿古设计改造,建设新的仿古建筑(东、南、西楼及宴会厅),本着东高西低,东西南裙楼与北楼相呼应的设计理念,成功的塑造了具有浓厚古建筑特色的五星级酒店。这也是当代建筑环境设计成功吸取古代环境设计的精髓之处。

    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顺乘生气原则,尽量使房间生气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曲折有致。运用玄关、鱼缸、油画、风景画等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及层次感的设计运用都有利于改善室内居住环境,并且顺乘生气,创造怡人的居住空间,在建筑室外环境设计中,适当运用高矮不同的绿化、假山、人工湖、古亭等的布局来创造适合居住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与环境,并满足室外环境顺乘生气的设计原则。

古建建筑设计篇8

【关键词】仿古建筑物;特点分析;防雷措施;花都区

1.仿古建筑物防雷设施特点分析

本文拟从仿古建筑物的结构、雷击的原理、防雷措施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论述仿古建筑物防雷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因而对仿古建筑物防雷工作提供一些必要的素材。

1.1仿古建筑物容易受到雷击的结构特点

仿古建筑物结构、用途、性质以及其所建的地理环境与一般建筑物不一样,特别容易遭到雷击。具体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1.1仿古建筑物大多数建在地势比较高的山上,或者建在土壤电阻率有变化的山边,很容易遭到雷电的袭击。

1.1.2从结构上看,为了体现仿古建筑物的原貌,仿古建筑物一般都建有高耸的屋脊,而这些屋脊也正好为雷雨云层放电创造了良机。

1.1.3大多数仿古建筑物大殿正脊中部埋设金属构件,有的建筑物屋顶内部还设有锡背,这些金属物构件都会增加建筑物接闪放电的机会。

1.1.4仿古建筑绝大多数都为砖木结构,如果遭受雷击,很容易引起火灾。

2.仿古建筑物防雷措施

根据我国国家现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的防雷分类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来确定。建筑物防雷可分为内、外部防雷,并按人、物和设备对雷电灾害的感受强度不同可把建筑物内、外环境划分为LPZOA、LPZOB、LPZl、LPZn+1等不同的防雷区[2]。LPZOA为建筑物的外部防雷保护区域,LPZOB—LPZn+1为建筑物内部防雷保护区域。仿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必须将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作为整体统一考虑。

2.1仿古建筑物外部防雷

外部防雷装置(即传统的常规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也叫接闪装置)有三种形式: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获闪电,即把雷电流引下。引下线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它的作用是使雷电流流散到大地中去。

2.1.1接闪器的布设

为保持仿古建筑物的艺术特点,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与短支针的组合,并宜在敷有引下线屋角的避雷带上焊接30—50cm左右的短支针,以便有效接闪雷电泄流人地。根据雷击规律,避雷带应沿建筑物屋面的正脊、吻兽、屋顶檐部、斜脊、垂兽和高出建筑物的烟囱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为减小雷电流产生的电动力危害,在敷设避雷带时尽量避免直、锐角弯曲,应采用圆弧形弯曲,其引下弯曲的弦长应大于对应弧长的十分之一。

2.1.2引下线的布设

防雷引下线根数少,雷电流分流就小,每根引下线所承受的雷电流就越大,容易产生雷电反击和雷电二次效应危害。因此,在布设引下线时尽量多设几根,尽量利用建筑物的柱子和钢筋。但仿古建筑物多为砖木结构,故只能采用明敷。敷设时应注意引下线要对称,在间距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多设几根。为减少引下线自身电感所引起的雷电感应过压,应以最短的接地路径敷设。引下线弯曲应采用“软连接”的弧形弯曲。在引下线距地面1.8m一0.3m处应有良好的保护覆盖物,避免与游客接触产生接触电压危害。

2.1.3接地装置布设

仿古建筑物接地装置的布设应根据其用途、性质、地理环境和游客多少等情况来选择结构方式和位置。对重要的游客集中的古建筑物内部应做均压措施。对宽度较窄的仿古建筑物可采用水平周圈式接地装置,并注意接地装置与地下管线路的安全距离。若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一律连接成一体,构成均压接地网。这样可以使到接地网界面以内的电场分布比较均匀,可以减小跨步电压对游客的危害,也可以减小室内在被雷击时由于地面电位梯度大而容易产生的反击高压危害。另外,为降低雷电跨步电压对游客的危害,当接地体距建筑物出人口或人行道小于3m时,接地体局部应埋深1m以下,若深埋有困难,则应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

2.1.4防球型雷、侧击雷措施

防球型雷的最好措施是安装金属屏蔽网并可靠接地,最低要求是把建筑物的所有门窗都装上玻璃,使其没有孔洞,以防球型雷沿孔洞钻进室内。此外,还应注意附近高大树木引来的球型雷,要考虑树木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仿古建筑物防侧击雷,要根据所建地地理位置来决定。对于建在城市里的建筑物一般不需要设防侧击雷;对建在海拔较高的仿古建筑物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确实需要的可以每隔6m沿建筑物的四周设置圈式防雷均压带,并使均压带和建筑物四周的所有金属物均与防雷地可靠连接。

2.2仿古建筑物内部防雷

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仿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为达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设施、手段和措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它包括等电位连接设施(物)、屏蔽设施、加装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大多数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的仿古建筑物内都增设了消防广播、防盗报警、监视系统等。这些弱电电气系统对雷电虽没有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易受雷击,但一旦受雷击其危害也是很大的。为此,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仿古建筑物的内部防雷也显得非常重要。

3.结束语

当今建筑物防雷技术注重的是全方位防护,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要把防雷看作一个系统工程。国家仿古建筑是国家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和珍贵文化遗产,具有难以复原性,仿古建筑的防雷安全工作并非小事。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将防雷设施建设纳入仿古建筑物保护基本建设和维修项目中,适当加大资金投入,仿古建筑物应实施防雷设施定期检测,至少每年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各级管理部门应当增强雷电灾害忧患意识,切实做好仿古建筑的防雷安全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何满火.从防雷检审实践谈古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

上一篇:防汛应急知识宣传范文 下一篇:教师的德育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