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19 06:21:57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篇1

一、明确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社会卫生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目的,以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强化政府卫生监管、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为目标,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为手段,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装备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综合执法能力,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到*年底,基本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信息畅通、反应迅速的卫生监督体系。

二、建立健全卫生监督运行机制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全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进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合当地编制部门根据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各区要积极推进区级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建立独立的区级卫生监督机构。重点加强市、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使其具备承担依法监督管理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依法监督管理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学校卫生等工作;依法监督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监督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等一线监督执法任务的能力。切实加强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在乡(镇)派驻卫生监督人员,使卫生监督体系覆盖到乡村。

三、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

各级政府要坚持“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分级负责、加强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的能力建设。按照卫生部《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卫监督发[*]76号)关于“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日常工作所需各类用房,人均建筑面积应在40平方米以上”的要求,逐步改善卫生监督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令第39号)的要求,重点解决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取证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执法车辆、办公设备、信息化建设等必备工作条件和设备,保证日常卫生监督检查、人员培训、违法案件查办、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经费,从根本上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的能力建设。

四、加大卫生监督执法经费投入

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17号)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卫生监督机构所需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加大对卫生监督机构的经费保障力度。人员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补助标准,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公务经费由各级财政按综合补助定额和工作任务,参照同类行政监督执法部门的定额核定标准。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卫生监督抽检、专项整治、查办案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大活动卫生保障、投诉举报奖励、卫生法制宣传、监督员培训和制装等业务经费,各级财政要按实际需要纳入项目预算给予保障。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基本建设、信息化和执法装备的购置、更新等,应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卫生建设规划,并参照卫生部制定的标准,由各级财政统筹安排。

五、加强对卫生监督工作的领导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篇2

一、福建省卫生监督体系发展现状

为推进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福建省从2003年开始启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卫生监督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1.卫生监督网络逐步建成

目前,福建省已建立省级、9个设区市和84个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在300多个乡镇、街道启动了农村卫生监督协管工 作,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网络。

2.卫生监督队伍初步建立

福建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共核编2000名,现有在岗人员1848名,通过实行统一着装与标识、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塑造了良好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形象。同时,严格准入标准和培训教育,目前全省卫生监督队伍中76%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为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

3.监督执法范围不断扩大

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范围由单一的公共卫生监督逐步扩大。具体包括依法监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公共场所、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传染病防治、为医疗服务市场的正常运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对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各级别的卫生监督机构至上而下共同承担着全省30多万家监管对象的经常性或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较好地维护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秩序。

二、福建省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1.卫生立法不完善

目前,福建省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早期制定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时期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行政处罚的手段和效果也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不能有效的起到预防的目的。卫生立法是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基础,只有卫生立法不断完善,才能保证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在建设过程中有法可依。

2.业务用房短缺

据统计,福建省84个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中,有73个县没有业务用房(占86.90%),均为通过临时借用或租用场所办公,监督机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与标准相比缺口近80%。业务用房不足,造成功能分区缺失和混乱,给案件受理、证据保存、行政许可受理等业务带来了不便,制约了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

3.基本设备、装备配置不足

福建省目前大部分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车辆、取证工具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等严重缺乏和落后。目前,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快速检测设备配备率约为5%-15%,执法取证工具和办公设备的配备率约在35%-50%之间,执法车辆配备率约35%。基层监督机构的基本设备、装备低于国家的装备标准,制约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4.卫生监督力量不足

5.卫生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卫生监督专业有着技术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在执行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时,都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作为支撑。卫生监督人员不但要具备相当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计算机应用的相关技术。在社会发展迅速的新时期,基层卫生监督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专业不够丰富,结构不够合理,整体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分析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基本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院前急救和采供血,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在2011年,卫生部又进一步扩大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将由0-3岁扩大到0-6岁,增加孕产妇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此外还将为农民工及其子女等特殊人群提供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服务,为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的流动人口提供建立健康档案、老年人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等服务。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

不断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范围和内容也将不断的完善和扩大。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内涵分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第一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人生健康的权利。这意味着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都是相同的;第二是明确合理、规范、有效的服务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是依据广大公民对健康的需要和政府的财力确定的,既有面向普遍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也有面向单独个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疫苗接种)。所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内容上是依据公民的健康需要提供,而不是每个个体都将得到完全无差别的公共卫生服务。

3.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关系

(1)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目前,我国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多一部分就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基层开展进程缓慢,实施起来有许多困难。所以要想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必须从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着手,打好现实基础。

(2)完善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具体体现。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导致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要想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首先就必须从条件较为落后、卫生事业发展较为滞后的农村出发。而完善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正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基层的具体体现。

(3)提高基层卫生监督技术是有效率地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效率低下、重复浪费的情况。而提高基层卫生监督技术,保证了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展开,无疑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特别是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从根本上为基层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提供了保障,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更快地实现。

四、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1)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关键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政府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

(2)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上的主要责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在政府保证了财政投入下,努力加强机构建设、设施设备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狠下功夫,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取得预期效果。

2.加快和完善卫生立法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只有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卫生法律法规的新需求,才能切实做到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卫生立法部门应当根据社会的现状,逐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使卫生法规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各项卫生工作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才能不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的有效性。

3.加大基层地区财政投入

城市与基层地区县在基本公共卫生的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实践中,应该根据基层地区的卫生监督队伍建设状况和医疗状况加大对基层地区的投入力度,为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1)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部门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加大基层卫生监督资源的投入,解决卫生执法专项经费、人员和工作经费问题,积极做好基层卫生监督执法办公用房、执法车辆、取证、快速检验监督设备、通讯工具、防护装备、网络

建设经费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层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提供物质保障。

(2)健全基层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促使政府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从而能加强政府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根据经济水平、医疗技术水平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的发展,建立稳步的筹资增长机制,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提供。

4.建立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

鉴于目前我国卫生人员在培养、配置与流动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对我国现阶段卫生人员提出的种种挑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利用开发,以促进基层卫生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尽快实现。

(1)调整卫生人员培养结构,从专业和数量上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为适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的要求,应该在提高培养层次、实施医学人才的精英教育的同时,优化专业结构,适当增加护理、康复、公共卫生、全科医生等卫生人才的培养,满足目前急需解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需求,从卫生人员的专业和数量上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篇3

关键词:卫生监督队伍;工作作风;建设

卫生监督队伍作为政府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实际执行者,其工作作风直接彰显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行为。卫生监督队伍作为担负着公众健康保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重要使命的队伍,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加强依法监督,提升服务质量,对于有效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进一步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工作作风建设在卫生监督队伍中的重要性

1.1卫生监督队伍工作作风建设关系到大众的身体健康与经济利益

维护并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直是我国政府所大力倡导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工作作风建设,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力,为社会主义社会小康社会建设构建良好、健康的环境,是卫生监督部门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理念,坚持执法为民、立党为公的必然要求,只有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工作作风建设,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才能够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切身利益。

1.2卫生监督队伍工作作风建设是提升队伍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卫生行政职能监督的实际执行者,卫生监督队伍直接代表着政府行使卫生监督的权力,卫生监督工作的相关行为与效果,在较大程度上由卫生监督队伍的综合素质所决定。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不仅是进一步深化卫生监督体系改革与促进卫生监督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持续加强卫生监督队伍道德建设的客观需求,更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相应党风廉政建设的治本措施。

2卫生监督队伍工作作风建设途径分析

2.1建立内部监督部门

卫生监督队伍在执法工作中本身就享受一定程度的权力,倘若卫生监督所内部缺乏一套健全的制约体系,则会引发科室与个人产生随意性,最终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公正性与规范性产生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在卫生监督所科学设置卫生监督内部监督部门,针对卫生监督队伍进行职能方面的制约。内部监督部门主要的管理职能包含以下内容:根据卫生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同时结合辖区所制定的卫生监督事项办事制度,制定卫生监督队伍执法的实际操作要求与相应规范,针对卫生监督所的新政审查与办证时限等实施全程的监督跟踪,并且需要针对卫生监督行政执法案件的使用条款、文书质量等实施审查把关。与此同时,内部监督部门还应当针对卫生监督队伍实施操作技能、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考核,并针对卫生监督队伍的工作作风、行政行为以及职业道德等实施社会性的问卷调查,保障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始终在规范、公正的基础上开展。

2.2加大思想作风建设力度

卫生监督队伍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才能够进一步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才能够全面提升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质量。这就需要卫生监督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全面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首先,加大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力度,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卫生监督领导班子的执行力源自于班子自身的整体合力,需要着手提升领导班子的整体政治素养,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的整体战斗力,以此来带动卫生监督队伍更好的开展工作。其次,加强中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中层干部作为卫生监督执法的中坚力量,各项任务都需要他们去进行执行,作为领导班子与基层卫生监督队伍之间的枢纽,中层干部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层卫生监督队伍的工作质量。对中层干部来说,需要有效解决卫生监督队伍当中存在的各种“活”思想,逐步树立起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精神支柱[2]。最后,加强基层卫生监督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积极构建具有执行力的良好环境。通过在基层队伍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在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始终将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指导在前、教育为主,真诚帮扶、防范未然,全面提升基层卫生监督队伍的执法水平与质量,以此来提升整个卫生监督队伍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的执行力。

2.3完善工作作风建设管理体系

(1)加强服务理念,优化工作作风。一方面,卫生监督所必须要规范卫生许可审批流程,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相关条例,采用“告知承诺制”,构建受理审核一站式服务模式,坚持便民、高效、透明以及公开等基本原则,进一步提升监督办事效率。另一方面,规范卫生监督队伍执法行为,严谨以罚代管,严格落实《卫生计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针对违法行为进立案,给予行政处罚[3]。(2)加强卫生监督文化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卫生监督所应当采用首问负责制,始终坚持服务承诺制,推行责任追究制,以此来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诚信意识,推进诚信实践,加大诚信监管力度,同时在社会中大力宣传诚信典型事件,积极打造有利于卫生监督工作作风建设的社会氛围,进一步促进卫生监督队伍工作作风建设。综上所述,卫生监督队伍工作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漫长的工程,想要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意识到卫生监督队伍工作作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内部监督部门、加大思想作风建设力度以及完善工作作风建设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的建设,全面提升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作者:徐敬敏 单位:张家口市卫生监督所

参考文献:

[1]蔡华.基层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01-102+104.

[2]冯珍素.关于在机构改革中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建设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篇4

【关键词】卫生监督;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事关卫生监督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从2007年3月,国家统计局批准了2010版《全国卫生监督调查制度》,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齐齐哈尔市卫生监督所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的部署,抓住卫生监督信息工作的难得发展机遇机,使我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1 提高对卫生监督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监管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是卫生监督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是卫生监督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通过信息分析可以确定卫生监督工作重点,查找薄弱环节和空白地带,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的决策措施。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务公开、履行政府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系统记载履职情况,发现并及时纠正履职不到位甚至履职缺失的重要手段。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监控权力运行过程,用科学的手段预防控制腐败的重要措施。

2 紧跟国家卫生监督信息化工作的部署,做好落实工作

根据国家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以应用为基、制度为纲、创新为魂”的卫生监督信息化工作新思路。我们监督所建立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1)首先,按照《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规定》等规定的要求,实行信息工作领导责任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了卫生监督信息工作从上到下在人员上得到保证。

(2)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根据信息化工作的具体要求,我们要重新修改和制定了具体单位的《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规定》、《卫生监督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完善了信息工作组织机构,及时对有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调整;同时对基础资料,如本单位、本地区信息管理人员、信息录入人员的基本信息、权限的分配等进行了设置和分配。

(3)加强了对卫生监督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

要及时掌握部级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及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的有关要求后,做好有关人员培训工作。对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人员、骨干卫生监督员进行理论培训和上机操作进行了培训,进一步进行了应用性的培训,做到培训及时、指导到位,不留盲点。

(4)及时跟踪指导,加强信息工作的过程控制

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于刚刚接触的一些在电脑操作不太强项的卫生监督人员来说,达到一定程度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就利用现场指导、网络通信软件、电话指导等形式,指导辖区各监督机构和所内科室进行对卫生监督信息的及时处理。每张报告卡的每个元素、每个栏目及其逻辑关系,认真讲解;信息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规定》和《中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手册》要求,对卫生监督个案报告做到依法统计、规范管理,严格审查、核对数据,确保数据来源于卫生监督各项业务工作,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根据国家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努力实现工作转变

国家卫生监督“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主要内容,就是“建立覆盖全国的卫生监督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卫生监督的实时、动态、高效管理”的目标要求,使信息化和卫生监督业务发展同时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卫生监督工作创新,提高卫生监督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2010年―2013年的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由每年的汇总填报逐步转变为个案信息的实时上报。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传统的统计报告,“重收集、轻应用”,不善于运用信息来分析指导卫生监督工作的决策与执行,信息收集、分析水平不高,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信息和工作共享能力差。我们要根据工作实际,利用网上汇总数据,及时分析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问题,通过分析报告,我们看出卫生监督的重点工作由原来的食品卫生占较大比重转变到现在以公共场所和医疗卫生为监督的重点的监督工作局面。

总之,面向未来,卫生监督工作任重道远,我们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和省的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们卫生监督事业在信息化这条高速公路迅猛的前进,我们卫生监督人正在以新的风采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刘瑾奕,胡兵,张帆.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进展与展望[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3).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篇5

[关键词] 卫生监督 机构建设 农村卫生 现况对策

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必须相适应,农村卫生工作薄弱,卫生投入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卫生关系到保护农民健康和振兴农村经济大局,“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应得到坚决的落实与执行,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发展卫生事业的根本保证,各级政府要强化卫生行政执法职能,改革和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制,调整并充实执法监督力量,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督队伍素质,保证公正执法[1]。卫生监督目的是维护社会卫生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卫生监督机构是政府部门行使卫生执法的具体执行者。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的任务目标[2]。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和上级部署的精神,我省积极着手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从2003年起陆续成立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将卫生监督与监测分开,使卫生监督执法真正体现政府行为。

根据《卫生部关于更换卫生监督证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38号)和卫生部令第39号 [3](下称39号令)的精神,我省在换发新卫生监督证时未能在乡镇卫生机构聘任卫生监督员,在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偏低的情况下,乡镇卫生监督出现了“死角”与“盲区”,在县级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不健全、卫生监督机构无力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或无力向乡镇“派驻”卫生监督员的情况下,探讨如何解决措施办法的问题既重要又急迫。

1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现状

1.1 机构改革进程到2006年底,我省85个县(市、区)中,已挂牌的卫生监督机构有57个占67.0%,其中部分机构有编制但未组建。在60个县(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包括防疫站)中,成立监督所并独立运行的有34个,占56.7%。部分县虽已挂牌但没有独立的办公用房和机构编制。我省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起步较晚,从2003年下半年起至今已过三年,仍有38%的县(市)未能进行卫生体制改革,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从2003起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的要求相差甚远[2]。

1.2 同级政府财政拨款情况2006年厦门思明区有388万元。已挂牌的57家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中,福清、长泰等未获得同级财政拨款。南靖、漳浦、东山、泰宁等虽已挂牌但因机构未组建而未能得到同级政府财政拨款。

1.3 人员编制在已挂牌的34个县(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中,编制最多是福清市为41人,最少的是湄洲岛监督所,不足3人,在10人以下的有12个县,在10-20人之间的有18个县;平均14.5人。

1.4 实际到岗人数 福清市虽然编制较多,但实际到岗人员只有4人。

1.5 执法用车未进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前的卫生防疫站,每个单位均有工作用车,但已成立卫生监督机构的34个县(市)级单位,没有执法用车的有14个,拥有1辆或其它工作用车的有13个单位,拥有2辆的有6单位,拥有3辆以上的有1个单位。

1.6 取证工具按照机构建设指导意见[4]要求,完整配备取证工具的只有10家,有相当部分机构只有2-3台办公设备。

1.7现场快速检测仪器按照机构建设指导意见[4]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装备的要求,共有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健康监护、公共场所、传染病和各类医疗机构、健康相关产品等六大类四十多项。目前我省只有少数的几个县配有少量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2 存在问题讨论与分析

卫生监督机构体制改革进程缓慢 从整体来看,我省卫生监督机构改革进程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截至2006年5月,我省完成卫生监督机构体制改革的只有63家,而且其中绝大部分均是2005年之前完成的,2006年全省各地市基本上没有新成立正是挂牌运行卫生监督机构,此外三明市县级均还未成立独立运行的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体制改革的滞后直接影响了我省卫生监督执法的效率和质量,为我省开展卫生监督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究其原因,可能与各地对成立卫生监督机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在将现有的防疫站一分为二时没有解决好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队伍的编制问题,担心成立了卫生监督机构会影响到当地的疾病控制工作等因素有关。

2.1卫生监督体制不完善、监督力量不足原来农村卫生监督的力量主要来自于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防疫员等),随着卫生监督人员聘任的新规定[3],已不能在乡镇卫生院聘任卫生监督员,广大农村的卫生监督问题已成各级领导和卫生监督管理人员急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卫生监督薄弱已是我省迫在眉睫的问题。县级卫生监督部门得不到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使许多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不敢将卫生监督职能从卫生防疫站剥离出去成立相应的不能创收的卫生监督机构,这是县级卫生监督体制不完善、监督力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此外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滞后和不彻底,直接造成了广大农村乡镇卫生监督工作陷入困境,而政府对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不重视从而对卫生监督人员配备偏少,资金和硬件投入不足是造成目前局面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我省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普遍偏少。

目前县、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平均编制15人左右,扣除行政后勤、窗口办证人员外,真正在一线从事监督工作的卫生监督员则更为不足。如我省某县约30多万人口,编制仅6人,这就排除了向乡镇一级“派驻”监督员的可能性。我省独立挂牌、运行卫生监督的34个县(市),共有488个乡镇,平均每个县(市))有14.4个乡镇;编制总数为522人,平均每个县(市))有14.5人。按现有的监督员编制,“派驻”将成为一句空话,乡镇的卫生监督工作无法开展。

2.2 政府重视普遍不够,交通工具、监督经费极其缺乏政府对卫生监督工作的支持是卫生监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1],目前我省乡镇卫生监督面临的困境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官员对卫生体制改革认识不足和政府对卫生监督工作的扶持力度不够,也是造成卫生监督工作无法开展的主要原因。我省是多山丘陵省份,县城与乡镇的距离远的超过100公里。为了保障广大农村、乡镇群众的身体健康,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必须派监督员到几十、上百公里远的乡镇进行卫生监督,这就要求政府保证执法监督交通工具的落实,然而大多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没有卫生监督执法车,卫生监督员在山区农村不可能寄自行车到几十上百公里外的广大农村及乡镇进行卫生监督(难以完成对广大农村、乡镇的卫生监督任务。)对乡镇的卫生监督实际上无法实现,对广大的农村卫生监督更是鞭长莫及,使得对广大农村卫生监督亦成为一句空话。

2.3新农村建设对卫生监督的需求不断扩大

乡镇卫生机构未能聘任卫生监督员或助理卫生监督员,乡镇的卫生成为监督“死角”,学校集体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明显增加。

疾病的威胁、卫生资源不足、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严重威胁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由于传统的乡村文化,农村的红白喜事、封建迷信等活动而操办的集体宴席,在农村卫生状况不佳、卫生宣传不到位、县级卫生监督力量薄弱而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引发集体食物中毒、传染病暴发流行等时刻存在着。

3 解决办法与对策

3.1提高监督机构级别,给予相关权限,统一卫生监督机构名称,统一规范的机构名称设置能给经营者以严肃与敬畏感。从部、厅、设区市到县一级统一命名为××卫生监督局,县级以下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统一命名为××卫生监督所。

3.2 迅速配备相关设备,加大卫生监督机构硬件、软件建设。

3.3 规范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设置,改善监督条件和技术手段[5] 增加卫生监督人员,增设农村卫生监督分支机构,确保全面有序地开展工作。

3.4 加大财政投入,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履行卫生管理和监督职责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发展建设支出;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水平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原则上政府卫生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6]。

3.5 聘任卫生监督员[7]或“助理卫生监督员”。

从上述分析可见,在乡镇设立县级卫生监督分支机构、在乡镇卫生机构中聘任卫生监督员、助理卫生监督员,显得非常必要。按照39号令,新录用的卫生监督人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考虑到乡镇大专以上学历者较少,以及乡镇卫生机构不是卫生执法主体、无卫生行政执法资格等问题,根据《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笔者偏向于在乡镇卫生机构中聘任“助理卫生监督员”,发给由省卫生厅统一监制的“助理卫生监督员证”,在本乡镇行使食品、饮用水、医疗机构、传染病和学校卫生等卫生监督检查职权,以便发现卫生问题及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监督部门报告,彻底解决农村卫生监督“死角”与“盲区”问题。

参考文献

〔1〕《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1997年 1 月15日):

〔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4年卫生应急办公室工作要点 的通知》(2004年4 月19日)

〔3〕《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若干规定》(卫生部令第39号,2005 年1月5日)

〔4〕《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卫生部卫监督发[2005]76号--2005.3.3)

〔5〕卫生部关于印发〈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卫办发[2000]第16号,2000年1月19日)

〔6〕《财政部等关于印发〈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 (财社[2000]17号,2000年7月10日)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篇6

20**年,全市卫生监督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深化“大建设、大融合、大比武”,进一步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加大卫生监督力度,依法行政,阳光执法,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理顺监督职能,强化队伍建设

1、根据国家、省机构改革精神,积极配合理顺食品、化妆品等监管职能,整合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能。深化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各级监督机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人才队伍和制度建设,争取年底前100%的区、县(市)派出机构达到规范运行。进一步做好助理卫生监督员、农村乡村医生、社区责任医生和公共卫生联络员等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业务培训,加强农村卫生监督深度和力度。

2、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和人事、编办等部门支持,加快推进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充实卫生监督力量,加强专业技能、行政管理能力和法律素养培训,继续开展卫生监督技能大比武,规范本级和层级稽查工作,完善稽查档案,加大通报力度,增强稽查工作实效。市卫生局将继续开展“飞行”督查和卫生监督员业务培训和抽查考试,并及时予以通报。

3、进一步完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规范卫生行政许可、处罚和日常监督工作。全面推行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制度,总结、评估实施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效果,提升卫生行政处罚、许可案卷质量。完善卫生行政许可公示制度,统一全市卫生行政许可公示材料格式。规范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条件。

二、关注民生,全面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1、全力推进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小餐饮店、美食夜市、农家乐旅游点、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等为重点对象,以餐饮消费环节中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为重点品种,集中力量加强规范管理。进一步开展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信息公示工作,推广“五常法”、HACCP等长效管理,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按上级要求做好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测。

2、加强医疗服务市场监管。有力打击各类无证非法行医,加强与公安、工商、计生、城管等部门联系,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按要求在全市设立公安机关驻卫生监督机构联络室。医疗机构建档率按要求达到100%,试行信息公示制,继续推进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模式,确保100%中小医疗机构实施分级监管。进一步加大对口腔医疗机构和血液安全的监管力度。

3、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制订并组织实施《职业病防治规划(20**-20**年)》,以职业卫生监督分类管理为载体,以分行业整治规范为主线,深入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进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进一步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加强放射诊疗许可证与放射工作人员证的发放。

4、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在游泳场所、旅店、宾馆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基础上,开展美容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规范游泳场(馆)、美容美发用具用品、洗浴场所公共用品消毒管理工作。重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继续推行饮用水供水单位量化分级监管工作,做好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工作,确保供水水质卫生安全。开展本市重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监督检查工作。

5、加强学校卫生和传染病监督检查。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消毒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医疗废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感染控制等监督检查,继续推行学校卫生综合评价试点工作,按要求重点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制学校的传染病防控、饮用水等监督检查。

6、加强大型活动期间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建立大型活动接待单位准入管理和预案管理机制,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全面实行风险预评估制度,抓好重点项目卫生安全的监管,确保不发生因工作失责、失误引发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有效维护公共卫生秩序。

三、围绕目标,做好重点工作任务

1、围绕健康城市、平安**等目标工作,进一步加强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防制工作。加强卫生监督应急机制建设,开展卫生监督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开展卫生监督投诉处置、应急事件等动态监测。

2、结合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活动,推动“八小”行业的规范、整治和取缔管理。完成“八小”行业示范街(社区)和小餐饮示范店巩固、规范、提升工作。按照卫生强区、县(市)考核标准,积极推进创建活动。积极配合市美食夜市建设,努力打造成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店)。

3、认真贯彻实施《**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加大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执法培训,发挥单位控烟监督员作用。加强控烟工作执法体系建设,按照条例的规定对部分公共场所实施委托执法。突出重点,分类监管,有计划地开展禁烟场所和重点控烟场所的执法检查。

四、信息引领,推动卫生监督工作创新

1、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加大卫生监督宣传力度。加强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和效率。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篇7

【关键词】 副省级;城市;卫生监督;机构

目前,我国共有15个副省级城市[1]。副省级城市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方面,国务院等主管部门将副省级市视为省一级计划单位,副省级市政府拥有省级政府的权限[2];另一方面,副省级市的经济总量巨大,在区域政治、经济、卫生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2000年1月卫生部印发《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推行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已经历经了十多年,卫生监督机构得到了全面发展[3]。鉴于副省级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举足轻重地位,因此,研究副省级城市市级卫生监督机构运行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分析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市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15个副省级城市的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官方网站,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查询的相关文献,截止时间为2012年11月30日。

1.2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机构名称、成立时间、内设机构和机构编制情况。

1.3 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的分析均通过SPSS13.0进行,计量指标计算其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和标准差;计数指标计算其频数和频率。

2 结果和分析

2.1 机构名称 从15个市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名称来看,最主要的命名方式为市卫生监督所,其次为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另外分别有1个市采用市卫生监督局、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和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这三种命名方式。其中部分市卫生监督机构名称出现过更名的情况,成都市卫生局执法监督支队由成都市卫生执法监督所更名而来,深圳市卫生监督局由深圳市卫生监督所更名而来,济南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由济南市卫生监督大队更名而来,青岛市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由青岛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更名而来。

3 讨 论

3.1 结论

3.1.1 机构名称不统一与未能依照相关规定命名并存 目前,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市级卫生监督机构有市卫生监督所、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市卫生监督局、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五种名称,机构名称不统一问题比较突出,机构名称可谓五花八门[4]。而在这四种名称中,市卫生监督所、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市卫生监督局和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这四种名称均未能依照相关规定命名。2006年印发的《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名称统一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卫生厅(局)卫生监督局、县(区、旗)卫生局卫生监督所[5]。按此规定,副省级城市卫生监督机构应命名为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

3.1.2 机构改革步伐不统一与机构改革不断探索并存 15个市级卫生监督机构成立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另外有少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为2003年和2004年成立,这反映出15个副省级城市卫生监督机构的改革步伐不统一。而2000年,卫生部就印发了《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2001年,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另外,部分副省级城市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在成立之后也在探索更名,也反映出一些地方在卫生监督机构改革上不断探索。

3.1.3 内设机构专业化设置与数量差距悬殊并存 从15个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内设机构最少的为8个,最多的为16个,平均为11.5个。一方面反映出各副省级城市卫生监督机构能够专业化地设置内设机构,这也符合《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的“省和副省级城市的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立相应的专业科室”。但同时,内设机构差距也比较悬殊,一方面内设机构数量过少不利于工作开展的专业和细化,另一方面内设机构数量过多也与机构数量精简的原则不符。

3.1.4 机构人员编制相对充足与编制多样性并存 副省级城市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最少的为71个,最多的为162个,平均为107.6个。根据测算,每家市级卫生监督机构需配备人员基数为86名,同时结合当地户籍人口数和人口密度进行调整[6]。这反映出副省级城市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相对充足。同时,人员编制也存在行政编制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制两种类型,编制存在多样性。

3.2 建 议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篇8

1、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卫生监督体系标准化建设和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回头看”,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成果。强化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践应用,确保国家卫生监督信息报告以及卫生行政许可、日常监督、行政处罚、投诉举报等全模块应用和全员使用,保证系统功能得到全面发挥。

2、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狠抓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加强卫生监督协管的考核和指导,规范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内容、操作程序、考核制度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监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和深化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内涵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力量配备,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覆盖率力争达95%以上,形成以市卫生监督所总牵头,县(区)卫生监督所为主导,卫生监督分所为依托,乡镇及村级医疗机构为基础的“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服务基层”的卫生监督网络。

3、卫生监督队伍建设与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和省卫生厅以及我市卫生监督员培训规划,制定卫生监督员培训计划,建立市级卫生监督专家培训师资库;开展基层卫生监督复合型人才及卫生监督紧缺人才的培训工作;按照卫生部要求做好卫生监督员网络培训工作。认真实施新修订的《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以规范行政处罚和执法文书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稽查工作力度,强化卫生监督机构行风建设,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二、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工作

4、打击无证行医。不断拓展各种排摸渠道,加大日常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取缔无证违法行医行为,持续保持对无证行医的高压严打态势;抓好大要案件查处和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重视投诉举报,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5、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继续采取“天天到、周周查、月月清”的方式不断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经常性卫生监督力度;加强医疗技术许可后的监管,深入开展医疗技术分级监管工作;加大医疗事故行政处罚和事后监管力度。

6、采供血监督执法。加强对采供血机构的日常检查,规范采供血行为,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三、加强公共卫生监督工作

7、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进一步规范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加大饮用水和二次供水监管力度,严格供水单位卫生管理要求;认真组织实施2013年国家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全面落实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任务;健全完善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机制和规范,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强县级以上疾控机构饮用水实验室检验和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快检能力建设;加强饮用水卫生宣传工作。

8、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认真贯彻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范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工作。扩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覆盖面,住宿场所、美容美发场所、游泳场所、洗浴场所量化分级实施率要达到100%;继续加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相关建筑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检工作。

9、学校卫生监督。认真贯彻《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加强同教育部门的沟通协调,以学校传染病防治及饮用水为主要内容开展监督检查,指导、督促学校和托幼机构落实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控管理、晨检措施、教学设施卫生与环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有关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设施与环境、消毒管理等监督抽检力度,保障广大学生身心健康。

10、放射卫生监督。以创建环保生态市为契机,加强对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放射性危害控制和防护情况、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督促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开展放射工作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11、职业卫生监督。强化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做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全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县(区)覆盖率力争达90%以上。

12、传染病防治监督。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以医疗废物处置、消毒隔离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为重点开展督查,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分类、交接、收运等工作,确保集中回收处置工作运转有序;加大对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卫生监督检查的力度,确保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的卫生安全;组织开展“放心餐具”工程行动,加大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力度,完善与工商、食药监等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

四、全面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

上一篇:科研的特性范文 下一篇:临床医学定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