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行政执法范文

时间:2023-06-30 11:12:55

卫生行政执法

卫生行政执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实践

【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519-01

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行政处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给各级卫生行政单位的具体工作提供了法律的支持。为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各级卫生行政单位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有计划的、持续的学习和培训,用其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理解、掌握。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卫生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得到提高,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很好的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下文中将结合我单位的实践经验,对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有效途径、措施进行详细论述。

一、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人员保障

人员是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主体,因此提高人员素质是有效规范执法行为的根本。在人员素质培养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综合业务素质培养。我单位通过学习型单位建设将职业道德、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理论、知识、规范作为综合业务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年初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将其纳入继续教育学分,通过考试成绩检查学习情况并将成绩纳入评先等机制中,从而形成了较好的学习风气,激发了执法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除岗位自学外,我单位极为重视监督员的学习深造,全额报销其各项学习费用。具体的学习形式包括专题讲座、文书点评、微机作业、学术研讨、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通过持续的学习执法人员整体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第二,创新能力培养。我单位鼓励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创新,要求卫生监督员必须发挥自身监督、协调、服务、指导、宣传的作用,正确协调监督员队伍内部关系和本单位与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执法相关人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与经济效益、严格执法与公正文明执法之间的关系,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通过岗位创新,我单位摸索、总结出餐饮、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等工作的新模式,使工作成效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三,执法监督能力培养。我单位突出强调监督员的许可审批、现场监管、现场检测、应急处置、案件查处、文书制作、服务协调、科研创新、信息处理和沟通能力,通过读书活动、月点评考核、年度竞赛等的开展很好的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

第四,加强文化建设。我单位在合理控制工作节奏的基础上,针对各时期工作特点为职工组织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并定期组织参观考察学习,使广大职工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二、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制度保障

制度是执法监督工作的必要依据,因此做好制度建设是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途径。在制度建设方面,第一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我单位自两项体系改革以来先后制定多项制度规范,从执法行为、执法守纪、学习培训和执法人员着装、言行、态度等方面作了严格、明确、系统的要求;第二需要构建规范的执法机制,我单位设置稽查等方面的独立科室,完善了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不仅能够通过相互约束规范执法行为,还能避免权力集中导致的行风问题;第三需要做好目标责任管理,通过年初与政府等部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并依靠季度例会、年中督查等,保证了目标的有效完成。

三、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管保障

有效的监管模式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的必要方法,因此需要针对新形式下卫生行政执法新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监管模式。监管模式一方面应把好许可准入关,完善、简化工作流程,明确许可办结责任和时限,转变过去的被动粗放型服务为主动,通过现场测量提高了量化评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需要结合使用静态的年度量化管理与动态的公示制度,向公众公示卫生监督情况,保证监督相关人明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将卫生监督工作从后台的闭门式转为前台的开放式,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从而更好的规范执法行为。

四、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形象保障

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的执法风貌,因此需要在执法过程中加强指导,以说理式执法维护卫生行政执法形象,并关注社会评价,做出公开承诺,公布投诉和举报电话,从而有效提高公众满意度。

综上所述,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需要从人员、制度两方面予以保障,并加强监管,注重自身形象,才能有效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向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新芳, 赵玉考. 卫生行政执法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卫生法制, 2011,(04)

[2] 陈东周, 朱霞惠, 孙正太, 浦政轶, 刘海凤, 何敏. 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07)

卫生行政执法范文第2篇

(一)卫生行政执法中取缔的法律属性

主要观点对于取缔的法律性质,我国行政法学界主要有四种观点:

1.取缔属于行政处罚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首先,取缔在法条中往往列入法律责任一章,和各种行政处罚并列表述;其次,行政处罚和取缔都是对违法行为的一种严厉的具有惩戒性和终结性的行政行为,以违法行为为前提,并以制裁为结果。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室、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人口卫生体育研究室、卫生部卫生监督司、卫生部政策法规司编著的《行政处罚法释义》以及我国著名行政法专家应松年、马怀德主编的《行政处罚法学习辅导》等著作中都鲜明地阐述了这一观点[7]。

2.取缔属于行政强制措施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取缔的“外部特征”符合行政强制措施的特点,即行政机关直接强制相对人停止未经许可的活动或行为,并恢复到未进行活动或行为之前的相同状态。其主要依据就是卫生部的1998年批复。因此,将取缔认定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而不是行政处罚,即不适用《行政处罚法》中关于听证的程序规定。

3.取缔具有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的双重性有学者认为,从实践操作来看取缔实际上属于综合性的行政执法措施,包含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的内容[8],即是一种以行政处罚手段为主,兼有行政强制措施的综合性行政行为,应当适用《行政处罚法》与《行政强制法》的相关程序。4.取缔属于行政措施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取缔的法律性质及其目的与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不同。而在《行政强制法》出台后,由于缺乏对取缔明确的法律解释,所以在现阶段,将取缔仅仅认为是一种行政措施更为适当。如行政部门取缔令的同时,要采取查封场所、设施或财物等行政强制措施,则应以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为依据[9]。

(二)卫生行政执法中“取缔”是否属于行政强制的分析

在《行政强制法》实施之前,行政法学界对取缔法律属性的争论主要集中于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两类。在《行政强制法》实施后,我们必须按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重新审视卫生法律法规中关于取缔的规定,以甄别取缔的法律属性,只有这样才符合行政合法性原则。在审视、甄别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认定“行政强制”的理论标准,这一标准是甄别取缔性质的理论基础。

1.认定行政强制的标准(1)关于行政强制措施的评价标准根据《行政强制法》中有关行政强制措施的定义以及相关行政法学理论,我们得知,行政强制措施是一种“限权性”行政行为而不是处分性行政行为,它表现为对当事人权利的限制而不是剥夺[10]。另外,它是一种“暂时性的从属”,即为了达到某种行政管理秩序而采取的暂时性手段,而不是行政管理的目标,是一种为另一种行政行为服务的辅助,具有预防性、保障性的特点。如限制人身自由是为了防止该人继续危害社会,对财产的查封是为了防止该财产的转移,从而防止事后的处理决定得不到执行等。再次,它是一种“可复原”,即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结束后,相对人的人身权及财产权可以恢复到被强制前的原本状态。最后,它是一种“物理性”行为,行政行为可以分为意思行为与实力行为(即物理),行政强制措施属于后者。大量的行政行为与民法上的法律行为一样,是一种意思行为,如行政命令、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征收、行政征用等,都是一种意思的表示,不具有“物理性”。而另外一些行政行为,它虽然也包含一定的意思,但主要表现为一种强制性的动作,具有物理型态,因而被称为物理行为或实力行为。行政强制措施中对人身的强制约束,对财物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动作,即属于这种“物理性”行政行为。(2)关于行政强制执行的评价标准《行政强制法》中定义的行政强制执行必须符合一个重要标准,即行政强制执行应当以行政相对人事先存在拒不执行某项行政决定作为前提。这一标准以国外的“基础行为与执行行为分合说”为理论基础。在国际行政法的学理研究中,对于行政强制有“基础行为”与“执行行为”的划分,《行政强制法》中对行政强制的两种分类如果按此理论区分,即可以理解为:行政强制措施是“基础行为”与“执行行为”合二为一的,而行政强制执行中“基础行为”与“执行行为”则是分开的。

2.卫生行政执法中的取缔不属于行政强制笔者认为取缔的法律目的和法律性质与《行政强制法》定义的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均不相符。同时,将取缔理解为包含行政强制措施的综合性法律行为也缺乏理论依据。其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主要原因包括:首先,取缔具有处分性,是对相对人权利和资格的禁止或取消,而行政强制措施则只是对相对人权利的限制而非剥夺。其次,取缔的目的是使非法医疗行为或非法医疗机构归于消灭,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与彻底性,这与行政强制措施的暂时性与从属性不符,且更不可能是一种“可复原”的行政行为。最后,虽然《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中赋予工商行政部门查封扣押的职能,但正如同款规定的进入现场检查与调查了解情况显然不应理解为取缔的内容一样,本款只是规定了工商行政部门在“查处取缔”时可以行使的行政手段,而并非对“取缔”的内容进行定义。而且,在《行政强制法》出台后,尚没有法律解释明确取缔属于《行政强制法》第九条第五项中“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因此,行政机关依据取缔使用查封、扣押是对《行政强制法》的扩大解释,违背了《行政强制法》保护相对人不受公权力侵犯的法律目的。从卫生行政执法实践而言,也不宜将其界定为行政强制措施。因为如上所述行政强制措施是一种“暂时性从属”,是一种为另一种行政行为服务的辅助,一般情况下是为罚款而服务的辅助。对违法行为先行采取取缔“行政强制措施”,往往会打草惊蛇,使取缔后的调查取证以及行政处罚难以进行和实施,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惩处。通过对行政强制执行与取缔的特点比较可以看出:在我国当前关于取缔的相关规定中,行政机关的取缔或是做出罚款、没收等决定,或是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并不是对事先存在的行政决定加以执行,即无“基础行为”,谈何“执行行为”因此,取缔也不符合《行政强制法》关于行政强制执行的定义。

3.取缔的法律属性是行政处罚笔者认为,取缔应属于一种行政处罚。首先,取缔与行政处罚均具有法定性。取缔的设定、实施主体与对象等都符合行政处罚的相关特点,即符合《行政处罚法》中“其他行政处罚种类”的基本要素。而且,取缔在法条中往往列入法律责任一章,和各种行政处罚并列表述。其次,取缔与行政处罚均具有制裁性。取缔与行政处罚一样,均以维护社会秩序为其目的,且以存在相对人的某种非法行为为前提。例如,非法采供血、非法行医等都是对社会医疗卫生秩序的破坏,应该得到制裁。而取缔则通过使其“完全消灭”的制裁,维护应有的医疗卫生秩序。最后,取缔与行政处罚均具有最终处分性。取缔与行政处罚都是对相对人权利的最终处分,而不是暂时的,而且这种处分也不具有可恢复性。如没收违法所得即最终剥夺相对人的财产权,当事人的救济途径并不影响这一处分的实施,而且除非行政处罚决定被取消,否则被剥夺的财产权利也无法得到恢复。同样,取缔由于是要将非法组织或非法行为归于消灭,自然也是一种最终处分,不具有暂时性或可恢复性。笔者认为卫生行政执法中的取缔符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其应属《行政处罚法》规范和约束的行政行为。

卫生行政执法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规范执法行为、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以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层单位为重点,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不公正、不规范、不廉洁、不文明等问题集中进行整治,促进我区卫生行政执法作风进一步转变,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组织领导

成立区卫生局卫生行政执法作风集中整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作风集中整治活动。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本所作风集中整治活动,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进行活动信息汇总上报工作。

三、活动时间和参加范围

按照上级要求,作风集中整治活动时间自2012年6月至8月,卫生局医政科和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参加活动全部内容。

四、重点解决的问题

1、不公正执法问题。违反法定程序,滥用卫生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的行为,监管处罚明显有失公平,办人情案、关系案等;

2、不规范执法问题。不严格执行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等;

3、不廉洁执法问题。不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职业规范,,弄权勒索,违反卫生执法“五条禁令”、“十不准规定”、“吃、拿、卡、要、报”等;

4、不文明执法问题。着装不规范、执法态度差、服务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

五、具体方法步骤

1、动员阶段(6月4日至6月15日)

在区、市卫生局作风集中整治动员大会后,召开区卫生局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文件,进行活动部署。会后各单位分组讨论,明确活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顺利开展作风集中整治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2、自查阶段(6月16日至7月15日)

采取三种形式进行自查:一是走访座谈。召开座谈会,邀请辖区管理服务对象参加,组织走访经营业户,广泛征求对卫生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接受投诉举报。在区政府行政服务大厅和卫生监督所设举报意见箱,设投诉举报电话,随时接受广大群众的投诉举报和意见建议。三是自我剖析。召开自查分析会,围绕重点解决的四个方面问题,对照标准规定,摆现象,找问题,查原因,定措施。个人要撰写剖析整改材料。局机关医政科人员和卫生监督所科室以上领导的剖析整改材料于7月20日前报区卫生局纪委。

3、评议阶段(7月16日至7月30日)

召开民主评议会,邀请管理服务相对人参加民主测评。接受区纠风办指导,随机抽取管理服务单位代表进行无记名测评。测评的主要内容是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廉洁自律、文明服务等方面。评议结果汇总后及时报区卫生局。

4、整改阶段(7月31日至8月15日)

针对查找的问题及管理服务相对人的意见、民主评议结果,进行整改,完善措施,建章立制,举一反三,堵塞漏洞,解决问题。

5、总结阶段(8月16日至8月31日)

在整改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总结,于8月25日前将作风整治活动情况总结书面报区卫生局。

六、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班子成员配合。要一级抓一级,科室抓到人,层层抓落实,把行政执法作风集中整治活动作为全局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活动与卫生行政执法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活动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和行政执法效能考核范围,把民主测评结果与年终考核等级挂钩。

2、以点带面,讲求实效。树典型、树新风,以点带面,积累经验,抓出实效。要及时做好群众的举报投诉的调查处理和回复工作,对活动期间发生的服务、效能、行政执法投诉,按规定严肃处理。

3、深入调研,强化督导。各级领导要深入科室,深入管理单位,开展调查,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并及时解决、及时汇报。卫生局将配合区、市纠风部门进行明查暗访、检查指导。

卫生行政执法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促进依法行政,保障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正确实施,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落实执法责任制,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根据《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对本级执法机构和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执法情况进行的考核评议。

第三条卫生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应当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考核评议领导小组,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章考核评议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五条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卫生监督执法制度;

(二)卫生行政许可;

(三)日常卫生监督检查;

(四)卫生行政处罚;

(五)举报投诉案件处理;

(六)卫生监督稽查工作。

第六条卫生监督执法制度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按照《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规定》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相关制度;

(二)内容合法有效,无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情形。

第七条卫生行政许可工作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程序合法;

(二)依法公示相关许可事项,公开相关信息;

(三)依法受理申请,无超越法定权限受理的或者对符合法定条件不予受理等情形;

(四)依法履行告知的义务,保障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权和要求听证的权利,无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情形;

(五)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无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不予行政许可、逾期做出行政许可、不符合法定条件或者超越法定职权做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等情形;

(六)卫生行政许可档案所需相关资料齐全规范。

第八条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开展卫生监督检查应当依法履行法定职权,遵循法定程序,符合规范要求,及时作出处理意见;

(二)建立健全日常卫生监督检查档案;

(三)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执法工作,及时上报处理情况,及时完成督办案件;

(四)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及时进行查处。

第九条实施卫生行政处罚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处罚主体合法,被处罚主体认定准确;

(二)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能够证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程度和后果;

(三)程序合法,应按照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的步骤实施行政处罚;

(四)适用法律正确,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五)无应当处罚而未处罚的情形;

(六)各种法律文书的制作应符合要求;

(七)已执行的行政处罚案件及时结案并按照相应要求进行装订、归档;

(八)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条投诉举报工作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受理查办制度;

(二)有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受理举报投诉工作;

(三)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

(四)对举报投诉案件依法处理,无拒绝、推诿等情形;

(五)对投诉举报案件查办情况及时反馈。

第十一条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一)按照《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要求组织开展稽查工作;

(二)对已发现的违反卫生监督行为规范的及时纠正,无故意隐瞒、不处理的情形;

(三)及时对卫生监督执法过错行为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监督执法年度考核评议确定为不达标:

(一)出现重大执法过错造成严重影响,经查证属实的;

(二)采集、统计、上报法定卫生监督统计报表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三)其他严重违规情形的。

第十三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的考评内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本地监督执法考核评议的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

第三章考核评议的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本级执法机构和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监督执法情况按本办法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每年进行考核评议。

第十五条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应当采取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日常考核结果应当按一定比例计入年度考评成绩。

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的结果分为优秀、达标、不达标三档。

第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档案,如实记载平时专项执法检查、大要案调查处理等日常考核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议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通过随机抽查案卷、查阅执法档案、投诉举报处理记录、发放调查问卷、现场检查、走访执法相对人和业务测试等方式,开展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

第十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将考核评议结果予以通报,并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于1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总结上报卫生部卫生监督局。

第四章奖惩

第十九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激励机制。对考核评议结果优秀的单位,应当通报表彰、奖励。对不达标单位应当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条在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过程中,卫生行政部门发现已办结的案件或者执法行为确有错误的,需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追究。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卫生行政执法范文第5篇

1卫生行政执法风险的内涵与表现

行政政执法风险应当是指具有执法资格的国家公务人员在执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或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存在有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行为执法或履行职责中侵犯、损害了相对人的利益,并造成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损失,以及应履行而未履行职责由此给执政党和政府,以及行政机关“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所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1]。据此,卫生行政执法风险可理解为卫生行政执法中可能发生的上述一系列风险。

可将卫生行政执法风险进行大致的归纳:按被追责的类型可分为行政风险、刑事风险、经济赔偿风险等;按影响的对象分为单位风险和个人风险,甚至可以将公信力降低风险也归入其中。

2卫生行政执法风险的成因

(1)法律法规标准的部分滞后及不完善性。由于卫生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生事物或现象不断出现,导致卫生行政执法存在对调控盲区,执法的准确性难以把握,执法风险由此而生。 例如,现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规定了7类28种公共场所,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一些人们经常活动、人群集中、流动性大、设备和物品容易被污染新型的场所未被纳入;比如,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6)实施之前,旧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持续延用了20多年,曾一度引发公众抱怨。这些法规标准等滞后问题使得行政的“作为”或“不作为”有时会处于进退两难,而一旦出现对应的风险事件,公众和舆论又时常不分青红、想当然地将这些引发“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问题的“矛头”直接指向百口难辩的卫生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常会无辜成为众矢之的,于是,在全社会兴师问罪和微妙的现行问责“制度”环境之下,卫生行政部门成为替罪羊而承担“责任”向公众谢罪也不难理解,对应风险不言而喻。

又如,已实施20余年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六条中均有如此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这违背了卫生监督必须具有对相对人依法直接进行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失去了一部法规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2],卫生行政执法的处境不可谓不尴尬。法律法规的滞后不仅仅是因为制定时间上的久远,即便是2010年才出台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其第十九条的规定也与《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完全同理。卫生行政机关手中没有可以对“情节严重”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尚方宝剑”作后盾,执法“底气”严重不足,监督效能可想而知。

由于法律法规滞后、不完善,对医疗机构对外承包医疗科室、出租科室、出租(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一些问题界定从未曾在法律法规层面得到过根本解决。随着医学技术手段和网络电子信息机技术进步带来的非法行医界定问题等等,都可成为风险因素。

(2)卫生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庞大繁杂。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等数量庞大繁杂,其中不乏条文竞合,涵盖的领域多头难理。 卫生行政执法涉及多学科知识,专业技术性强。作为前线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如要做好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最大限度规避执法风险,就既要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知识、精细区别其界定和适用,又要拥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这对执法人员都是极大的挑战。

(3)社会法制环境的改变和执法现实的影响。随着依法行政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逐渐增强,利用的法律救济途径更加频繁和广泛,执法风险不断加大。 外部因素干扰,也可造成卫生行政执法风险。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地方政府和中国传统“人情”因素干涉干预卫生行政执法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因“难作为”而 “不作为”的风险。

(4)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自身原因。卫生行政执法机关相关制度、人员法律素质、执法风险防范意识等都是影响执法风险高低的因素。 比如,作为行为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可能十分具体,这就要求执行人必须掌握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专业知识水平不足、法律素质欠佳、道德水准不高、自律性差等都可成为自由裁量的风险因素。

由于相对人对处于强势地位的卫生行政执法者的长期心理定势难以消除,放大了执法人员权治思想,助长了执法者的不依法行政行为,增加了风险的累积。

上述各种因素交织互融,共同构成了执法风险的主客观基础。

3卫生行政执法风险的防范

(1)抓执法制度建设。 《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一条规定要求的监督制度并未有配套可操作的具体办法,事实上,即便有对应的内部或外部监督制度,多数情况下也只是形式审核,不涉及实质内容,形同虚设或流于形式。部分基层机构,在实质上形成单独一个科室集受理、审查、决定三个环节于一身,而这种大权又会具体体现在科室负责人的一人手中,这种集三权于一人的制度设计缺陷,一旦出现日后演变为风险的事件,很难从内部制度上及时发现补救。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施行“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

完善行政处罚关键环节把关制度。行政处罚的执法风险关键控制点在于“罚或不罚”和“处罚种类和幅度”上。《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对“罚或不罚”做出了纲领性规定,同时第三十七条也对回避制度进行明文。但问题是很多基层部门基本都没有完善的回避审核制度和“罚或不罚”决定制度:关于回避的落实,如果没有对执法人员的内部审核制度,即便案件执法人员有利害关系,那么也只停留在类似于《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第十六条“自行回避”的层面。应建立实际操作性强的回避制度、案件调查处理的“调查”、“合议”、“复核”分离制度。参考听证相关要求,应制定关于合议人员的具体细则,尤其是要避免“一言堂”的合议形式,即:案件调查人员不能成为合议主持人,也不能占据合议人员的多数,使案件的调查人员不能控制合议的进程[3]。总之,应完善行政处罚关键环节把关制度。

需要在制度层面弥息的不仅限于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也不仅限于上述环节。

(2)抓执法队伍素质建设。 建设一支精专的高素质执法队伍,是保证抵御风险的基础。要通过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卫生专业知识培训、行政执法技巧培训、执法案例指导培训等一系列方法措施来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的执法素质,打造一支业务精通,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实体与程序并重、不折不扣地严格按照法定权限、程序、职责来行使卫生行政执法权的高素质的队伍。

(3)抓风险管理-引入量化风险管理,科学防控卫生行政执法风险。 卫生行政执法风险管理是应用风险学理论和风险控制技术,实现卫生行政执法风险管理控制的一种方法,其关键环节可以分为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效果的反馈调节也属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卫生行政执法风险识别是执法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通过对卫生行政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任何执法风险的各个流程、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等进行逐一识别,识别出引起风险的因素及分布,就是要对卫生行政机关及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具体执行法律法规的“行政作为”、“行政滥作为”、“行政不作为”等各种执法行为所有流程、环节和构成要素带来不利后果的可能性进行全面风险识别,按照风险高低顺序,筛选出重点风险控制点。

首先要对照执法行为的合法要求,对本单位的所有行政行为从具体执法行为的主体资格(执法机关主体、执法人员主体和相对人主体)、权限范围(事务、地域和级别权限)、程序适用、内容合法性、行为合理性等进行彻底排查识别,对照岗位职责、工作规程、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查找每个岗位的执法风险因素。监管对象的监管风险当然也应纳入识别范围。

对识别后的本单位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梳理,归纳出重点风险监管行业、重点风险监管对象、重点风险执法科室、重点风险执法环节、重点风险执法岗位、重点风险执法人员,并建立执法风险因素清单。

卫生行政执法风险量化分析与评估。在执法风险因素清单基础上,对所有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

风险量化可采取专家评分的方法。比如,在对深圳市所有卫生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风险进行罗列后,以历年本市(有全国的更好)执法风险的发生情况为总体标准,各个卫生行政执法单位对照总体情况,将本单位是各个风险点对照本市总体此风险点的各个指标(风险的原因、风险消减的可能和引发风险后果的概率及后果的严重性等),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对本单位的风险点进行一一赋分。在赋分前,必须有详细的某一风险因素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情况,制定可操作的具体评分标准。

根据评分情况,确定本单位存在的重大执法风险,分清风险管理的轻重缓急,以便在风险管理时有次序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要评估本单位的总的执法风险等级,以便与全市各个单位总的执法风险等级比较,筛选出全市的重点风险管理单位,确定从全市大局出发应重点进行风险控制的单位。

为下一步的风险控制,就必须分析风险的原因。比如若本单位存在行政处罚调查处理环节的风险,就要分析为什么存在此风险,是岗位责任问题、内部制度问题还是执法人员素质问题,并构建清晰的风险因果图。

卫生行政执法风险控制和反馈。卫生行政执法风险控制重点是事前风险防范管理和事中风险的阻止、消减。

根据制定的卫生行政执法风险清单和执法风险因果图,根据风险大小,从风险成因入手,进行决策应对。比如,对制度风险因素、物质风险因素、人员业务素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等分别采取针对措施:通过制度建立健全和落实、程序制约和实体规范,完善制度建设,堵住制度漏洞风险;通过执法物质条件配备,弥补物质风险漏洞;通过法律和业务知识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执法质量,降低执法人员素质风险因素;通过职业道德建设和心理素养培训,降低道德和心理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实行后,要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风险消减变化情况,评价现行方法的可行性和收益性,并定期检查风险应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风险管理本身存在的漏洞,及时对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内容进行评价修正,达到完善。

引入卫生行政执法量化风险管理,对于推进卫生行政执法依法行政,提高卫生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有效防范卫生行政执法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无论如何,卫生行政执法的“零风险”是不存在的。

总之,要充分正确认识卫生行政执法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卫生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卫生行政执法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但对促进执法质量的全面提升又是必要的;其防范是长期的也是艰巨的。因此,既要依法合理防范风险,又要不惧风险,唯有如此,才能在面对执法风险时:无所畏而无所不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最终实现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焦志勇.行政执法风险的防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1):11~15

[2]唐.中小学体育与卫生协同管理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卫生行政执法范文第6篇

二、行政执法过错指执法人员或执法机构(含法规授权和委托执法机构)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给行政机关或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三、本制度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追究与过错相适应的原则。

四、委托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其违法和不当执法行为一律追究过错责任。

五、委托执法机构应结合实际,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的过错追究办法。

六、过错追究的范围

(一)在实施卫生行政许可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责任人的过错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受理、许可而不予受理、许可的;

2.受理不开具回执的;

3.申请资料不全未一次清楚告知补充事项,或者首问未能清楚告知申请具体要求的;

4.不予受理、许可而不告知理由的;

5.无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实施许可的;

6.不依照规定程序,或者非法设立许可程序实施许可的;

7.超越权限实施许可的;

8.未在规定或者承诺时限内完成许可事项的;

9.违法收取许可费用的;

10.违法委托其它组织代行许可管理权的;

11.违法准许其它组织从事许可活动的;

12.不公开许可结果的;

13.对涉及不同部门的许可,不及时主动协调,相互推诿或拖延不办,本部门许可事项完成后不移交或拖延移交其它部门的;

14.其它违反许可工作规定,贻误许可工作或损害许可申请人合法权益的。

(二)在实施卫生行政处罚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执法人员的过错责任:

1.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2.擅自设立处罚种类或改变处罚幅度的;

3.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4.使用、丢失、损毁、擅自处理罚没财物的;

5.违反有关规定,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其它组织造成损失的;

6.,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未依法告知被处罚人法定救济权利和途径的。

(三)在实施卫生行政强制措施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执法人员的过错责任:

1.无法定依据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2.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滞留等强制措施的;

3.使用、丢失、损毁、擅自处理暂扣财物的;

4.违反法定程序或超越法定时限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5.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致使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人身权或者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

七、过错责任的承担

(一)未经审核,批准,直接作出行政行为;不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具体行为;弄虚作假,;导致执法过错后果发生,承办人员负直接责任。

(二)对承办人员的过错,审核人和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发现,或发现后不予纠正、导致执法过错后果发生,除承办人员负直接责任,审核人员负主要领导责任,批准人负领导责任。

八、过错责任承担方式

(一)执法过错属一般过错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给予通报批评,扣发奖金,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二)执法过错属严重过错的调离工作岗位。

(三)执法过错属特别严重的,调离工作岗位,给予行政处分。

九、执法机关及委托执法机构应设执法过错追究机构。

执法过错追究机构由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纪检、监察、法制、人事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办事机构由纪检、监察、法制部门组成,具体受理投诉、举报,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卫生行政执法范文第7篇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机〈卫生行政处罚程序〉(以下简称程序〉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的文书为卫生行政执法文书中的处罚文书部分,适用于依照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处理的案件。

本规范规定以外的文书,仍按现行规定执行。

第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处理的案件的实际需要使用文书。制作的文书应完整飞准确、规范,符合相应的要求。

第四条各种文书应注明制作该文书的卫生行政部门的全称。对外使用的文书应有文号或编号。文号的形式为:(地区简称)卫(案件类别,如食、妆、医等)罚或改等字(年份)第(序数)号。编号按序数排列。

第二章制作要求

第五条文书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印制后填写。填写应使用蓝色或者黑色的钢笔,字迹清楚、文字规范飞文面清洁。

因书写错误需要对文书进行修改的,应用杠线划去修改处,在其上方或者接下处写上正确内容。重要内容以及对外使用的文书需要修改的,应加盖校对章,或者由对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第六条预先设定的文书栏目,要逐项填写。摘要填写的,应简明飞完整、准确。签名和注明日期,必须清楚无误。

第七条记录应具体详细,涉及案件关键事实和重要线索的,应尽量记录原话。要避免使用推测性词句,防止发生词句歧义。

描述方位、状态以及程度的记录,应依次有序、准确清楚。

第八条记录内容应在笔录制作完毕后,当场交当事人(被检查人、被询问人、人等,下同)审核或者向当事人宣读,当事人认为记录有遗漏或者有差错的,应当面提出补充和修改,并在改动处用指纹或印鉴覆盖。当事人认为无误后,应在笔录上注明“以上笔录属实”或“以上笔录基本属实”并签名

或者盖章,当事人拒不签名的,应注明拒签事由,有其他人在场的,还应请他们签名证明。

文书首页不够记录时,可以附纸记录,但首页及附页均应由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九条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语言应规范、准确、简约、严谨、庄重,引述的违法事实要真实、清楚,引用的法律条文要准确、完整。

填写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按栏目要求填写,填写内容不得涂改或改写。

第十条案件受理记录,是对发现、检举或控告飞上级机关交办或下级机关移送的案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受理手续,所作的文字记录。

案件来源,根据程序第十四条规定,主要有四个方面。在案件受理记录中,不论属于何种情况,都应将案件来源写明,包括名称或姓名、地址或住址、联系电话及受理时间。

案发单位,要写明名称飞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性别、职务;如是个人,应写明姓名飞性别、民族、现在工作单位等。

内容,应写明主要违法事实,包括发案时间、发案地点、重要证据及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不必过多介绍经过。

处理意见,是经办人提出的办案具体建议,如案件是否需要进一步核实,应由哪个具体部门承担,谁来负责等。

负责人意见,是对处理意见的批示。这里的负责人,可以是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也可以是有关主管科(处、室)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

第十一条立案报告,是对受理的案件进行初步核实后,确认有违法事实并需给予行政处罚,为对案件展开调查,向主管厅(局)负责人或主管科(处)室负责人提出的书面报告。

当事人,指案发单位或个人。单位应写明名称飞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性别、职务;个人应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地址或住址、现在工作单位等。

案情摘要,应按性质和程度,由大到小、从重到轻加以排列,逐个提出问题并加以简要说明。同时要指明当事人违反的具体法规条款。

负责人审批意见,是负责人对查处案件的批示,如是否批准立案,对批准立案的要确定承办人员等。

因情况特殊,需要现场立案的,应当在三日内补办立案报告手续。

第十二条案件移送书,是将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案件,移送有关单位或部门处理的正式文件。

移送书要写明移送案件的受理时间、案由以及移送的法律依据。落款要写明移送机关的名称和具体日期。

移送书存根,由经办人填写,当事人指案发单位或个人。案由飞移送日期和受移送机关须与移送书填写内容一致。

移送书编号与移送书存根编号须一致。

第十三条现场检查笔录,是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对与案件有关的地点和物证场所进行实地察看、探访所制作的记录。

被检查人是单位,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包括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性别、职务等。被检查人是个人,应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现在工作单位

等。

检查时间,应写明到现场的年飞月、日、时飞分至何时何分。

检查地点,应写清勘验飞察看地点的具体方位和具体的地址,如:X市X区X街X楼X号。

检查记录,要将涉及案件事实的有关情况准确、客观地记录下来。笔录完毕后,要让被检查人阅后签名,并注明时间。

第十四条询问笔录,是在案件调查飞案件复查及补充调查过程中,为核实案件事实,收集证据,而向被调查人、证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案件有关情况时,所制作的笔录。

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住址(联系地址)、以及与被调查对象的关系等。

询问地点,应写明询问的具体地点。

询问时间,应写明年月日及起止时间。

询问内容,应记明被询问人提供的与案件有关的全部情况,包括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实经过飞因果关系飞后果等。记录要忠实原意,不能随意加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也不能随意增删和更改。

询问结束,应将询问笔录交给被询问人核对,同意后签名并注明时间。

第十五条保存证据通知书,是责令当事人对需要保全的物证在登记造册后进行保管的正式文件。

通知书应当写明保存方式、保存地点、保存期限以及保存物品的内容。

通知书由承办人填写。当事人收到通知书时应当核实保物品与实际物品是否一致,并在通知书存根上签名和注明日期。

通知书编号与通知书存根编号须一致。

第十六条采样记录,是采集鉴定检验样品的正式文字材料。

采样记录除应当写明被采样人飞采样机构、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样品生产单位、样品规格、采样数量、采样方式、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目的外,还应当写清采样的法律依据。被采样人和采样人应当在采样记录上分别签名并注明日期。

采样记录一式三份,第一份交被采样人作为凭证,第二份随样品送检,第三份留存卷宗备查。

样品标记随送检样品,内容包括:样品名称、样品生产单位、样品编号、规格、数量以及其他标记等。

第十七条封条,是在案件发生后,为调查取证、保存证据或控制危害进一步扩大等,对生产经营场所、物品等采取临时停止使用、禁止销售、转移、损毁、隐匿等措施的正式文告。

封条上应当注明查封日期和期限,并加盖公章。

第十八条合议记录,是在案件调查终结后,承办人对案件进行综合分析、审议时记录的文字材料。

合议记录应写明案由、合议机关、合议主持人、参加合议人员、合议时间、合议地点。

合议记录必须包括: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处理依据、合议建议。对不同的合议意见,也应如实记录。

合议结束后,参加合议人员和记录人员应在合议记录上签名并注明日期。

第十九条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是案件调查终结后,承办人就案情事实、对所调查问题性质的认识、对当事人责任的分析、对当事人的处理意见等,以书面形式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所做的正式报告。

当事人是单位,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飞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飞性别、职务等。当事人是个人,应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飞住址、现在工作单位等。

案由,是查处的具体案件的原由,即当事人被查处的具体违法行为。

承办机关,指负主要责任办理该案件的机构。承办人,指负责查处该案件的卫生行政执法人员。

案情及违法事实,应简明扼要,写清案件的经过和结果,违反的具体法规条款等。

相关证据,应列明已经查证属实的,对案件处理有关联的所有证据。

争议要点,既应写明当事人与承办人之间对案情事实的不同观点,也应表明承办人之间对案件的相同或不同意见。

处理建议,应写明是否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具体意见,如提出行政处罚意见的,应写清行政处罚的种类飞幅度以及法律依据等。

第二十条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是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告知当事人将要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应当享有的权利的书面文件。

事先告知可以书面形式告知,也可以口头形式告知。但以口头形式告知的,应当留有文字记录,并由当事人在文字记录上签名或盖章。

事先告知书,应写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飞违反的法律条款,将要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依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当事人进行陈述和申辩的时间和地点等。

事先告知书应当盖有公章并注明日期。一式两份,一份交当事人,一份留存卷宗备查。

第二十一条陈述和申辩笔录,是对当事人及陈述申辩人陈述事实、理由和申辩有无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情节轻重的记录。

当事人是单位,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性别、职务等。是个人,应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址飞现在工作单位等。

当事人委托陈述申辩人的,应当写明受委托的陈述申辩人的姓名、性别、职务、现在工作单位等。受委托的陈述申辩人应当出具当事人的委托书。

笔录应写清陈述和申辩的地点和时间。

记录应当尽可能采用原话。对当事人提出的主张要记明。

陈述和申辩结束,应将笔录交当事人或陈述申辩人核对,认为有错记或漏记的,应当面补充和修改,最后签名和注明日期。

承办人和记录人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和注明日期。

第二十二条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是在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告知有要求听证权利的正式文件。

告知书应写明当事人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违反的法律条款、将要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依据飞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时限,听证机关的地址飞邮政编码等。

告知书回执编号与告知书编号应当一致。

回执由当事人填写。当事人是单位,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性别、职务等。当事人是个人,应写明姓名飞性别、年龄、民族、住址、现在工作单位等。当事人应在回执上写明是否要求听证,并写清通知听证的联系地址、邮政编码飞联系电话等。

寄回的回执必须有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日期。

第二十三条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是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正式文件。

通知书,应写明举行听证的时间J也点飞听证方式、听证组成人员飞申请回避的权利飞听证机关的联系电话等。

通知书存根由经办人填写。通知书编号与通知书存根编号应当一致。

第二十四条听证笔录,是对听证过程和内容的记录。

当事人是单位,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性别、职务等。当事人是个人,应写明姓名、性别飞年龄飞民族、住址飞现在工作单位等。

当事人委托人的,应写明人的姓名、性别飞职务飞现在工作单位等。委托人应当出具当事人的委托书。

笔录应写明案件承办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听证地点、听证方式、听证时间、案由等。

笔录应写明案件承办人提出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等内容。

听证结束后,应将笔录交当事人和承办人核对,认为有错记或漏记的,应当面补充和修改。参加听证的当事人、委托人、案件承办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及书记员,应当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日期。

第二十五条听证意见书,是听证人员在听证结束后,就听证情况及听证人员对该案件的意见,以书面形式向负责人或有关部门所做的正式报告。

当事人是单位,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性别、职务等。当事人是个人,应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址、现在工作单位等。

当事人委托人的,应写明人的姓名、性别、职务、现在工作单位等。

意见书应写明案件承办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听证时间、地点、方式和案由等。

意见书应当简明扼要介绍案件基本情况,客观公正地反映当事人和案件承办人的主要理由,具体明确写明听证人员的意见。听证人员有不同意见的,也应当写明。

听证人员应当在意见书上签名并注明日期。

负责人意见是负责人对听证人员意见的具体批示。这里的负责人,是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但也可以是经授权的有关主管科(处、室)负责人。

第二十六条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是对案情简单飞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法案件依法当场作出处理决定的正式文件。

决定书应写明违法行为及证据、行政处罚依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作出行政处罚的时间和地点、罚款缴往单位及地址,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

决定书还应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告知当事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第二十七条行政处罚决定书,是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法案件,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作出处理决定的正式文件。

被处罚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职务。是个人的,应写明姓名飞地址或住址、现在工作单位。

决定书应写明违法行为及证据、行政处罚依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罚款缴往单位及地址,还应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告知当事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第二十八条送达固执,是将卫生行政处罚文书送交给案件当事人的凭证。

送达回执,应写明送达文件的名称及文号或编号、送达地点,受送达人和送达人应在回执上签名,并注明日期。

回执存根由送达人填写。回执编号与回执存根编号应一致。

第二十九条责令改正通知书,是对有违法事实,但案情轻微,不需给予行政处罚的当事人,提出改进建议的正式文件。

通知书应当写明当事人的违法事实飞具体的责令改正意见、改正期限和法律依据。

通知书存根由执法人员填写。通知书文号与通知书存根文号应一致。

第三十条结案报告,是对立案调查的案件,在行政处罚决定履行或者执行后,或根据合议意见不作行政处罚的案件,报请负责人批准结案的正式文件。

结案报告包括:当事人、案件来源、立案日期、案由、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执行方式、执行日期、执行结果等。

根据合议意见不作行政处罚的案件,结案报告包括:当事人、案件来源飞立案日期飞案由、不作处罚的理由等。

当事人飞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应与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的当事人、文号相一致;案由应与合议记录载明的案由相一致;案件来源飞立案日期应与立案报告载明的内容相一致。

执行方式。指案件处理终结的方式,如自觉履行、法院强制执行等。

执行结果,指行政处罚决定实际执行情况,如完全履行等。

承办人员应当在结案报告上签名,并注明日期。主管负责人或主管科(处飞室)负责人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结案的审批意见,并签名和注明日期。

第三章卷宗管理

第三十一条案件结案后,承办人员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整理装订,归档保存。

第三十二条卷宗装订按实际使用行政处罚文书的先后顺序排列。

第三十三条卷宗应当按档案装订要求进行装订。装订的卷宗,应当及时归档。卷宗归档后应当统一编号,妥善保管,防止损坏灭失。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规范中所列采样记录、封条飞现场检查笔录,也可适用于日常卫生监督执法活动。

第三十五条本规范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卫生行政执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卫生监督稽查;卫生行政执法;作用

1、卫生监督稽查的重要性

卫生监督稽查方面的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是为了使卫生廉政管理以及行政执法方面的相关力度以及透明度进一步增强,使得行政执法相关的工作责任制度更加的完善,对那些在行政执法的环节当中徇私枉法、知法犯法、、随意处罚等行为进行查处的有效措施。

只有充分认识到卫生监督稽查所具有的重要性,才能够有效地保证监督稽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中开展监督稽查是法制监督的直接体现,能够有效弥补行政执法中外部监督的缺乏,推动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相互制约与配合,确保执法人员能够在法律的强制约束下依法办事。此外,开展卫生监督稽查还可以促进行政执法管理机制的完善,改进传统的管理方式,能够充分发挥监督稽查的管理职能,推动行政执法的公开、公平、公正。

2、卫生监督稽查对卫生行政执法的作用

1)有利于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减少不良、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充分发挥良好作用;

2)卫生监督稽查机构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工作的开展情况和进度,为监督机构和上级行政机构的政策制定、任务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效发挥预防作用,从而确保卫生方面法律法规的实施;

3)重点检查不同时期公共卫生、学校卫生、职业(放射)卫生、医疗卫生等社会卫生状况和工作重点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依法取缔地下非法窝点或无证经营单位;

4)及时发现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工作的失误和违法乱纪现象,便于对执法人员进行教育处罚和及时修正,维护卫生行政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促进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开展卫生行政执法文书、卫生行政处罚案件监督稽查,及时发现处罚案件在主体资格认定、违法行为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以及执法文书书写规范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卫生行政执法人员的办案水平和文书书写能力。

3、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开展策略

3.1树立强烈的卫生监督稽查意识

随着我国卫生法制的建设和发展,卫生监督稽查也相应发展。卫生监督稽查是对下级和监督机构内部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执法过程中遵纪守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卫生监督稽查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制度、长效机制、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等多个方面。执法人员的行为和态度受到稽查约束、评判的直接影响,甚至会造成行政执法人员抵抗或反对稽查工作:而且稽查的对象较为复杂,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一,所以开展卫生监督稽查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卫生监督机构设置稽查部门,确定稽查工作的职责,要求所有行政执法人员都必须接受监督稽查,一旦在其执法工作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整改。此外,由上级卫生行政监督部门直接管理稽查工作,稽查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工作汇报,集体讨论重大问题,确保稽查作用正常发挥。

3.2建立健全卫生监督稽查制度

卫生监督稽查制度应该涉及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中明确禁止的行为、监督服务制度、监督执法人员的工作权利和责任、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监督稽查工作中禁止的行为、对稽查人员工作实施情况和执行态度的规定等,增加监督稽查工作的力度和透明度,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举报投诉机制和管理处罚机制,提高对稽查人员管理的规范性和强制性,确保监督稽查工作规范实施。

3.3开展多种形式的监督稽查工作

3.3.1制定合理的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之前,必须调查清楚监督稽查部门的基本情况,完全掌握卫生监督稽查的岗位设置、工作机构的具体情况和工作动态,明确稽查人员的数量。从实际出发,结合卫生部门工作要点,制定全面完整的监督稽查工作计划和目标,并将其作为对监督机构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和对稽查工作进行表彰的依据。

3.3.2加强对监督稽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卫生监督机构应该定期举办稽查培训和会议,对前一阶段监督稽查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汇报,使稽查人员充分了解监督稽查的含义、重要性、职能、分类、形式和对稽查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增强培训效果。同时详细讲解卫生行政执法工作的考核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责任追究,并对监督稽查培训的内容和过程进行记录,将相关资料和文件汇编成册,供基层稽查人员参考学习。

3.3.3开展专项稽查工作卫生监督机构认真整理和筛选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中的处罚案卷,交由卫生监督稽查部门进行检查和评估。稽查人员根据评估量化指标对这些处罚案卷进行分类的评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归纳、汇总、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于评分结果较低的监督机构予以批评或处罚,及时进行工作整改,有利于提高卫生行政执法的办案水平,减少或消除卫生行政中过错处罚的发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卫生行政执法工作管理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完善的卫生监督稽查制度,加强监督稽查工作的针对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卫生行政执法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洪,李元宾,陈慰,蒋昀.互联网舆情监测在卫生行政执法中的作用[J].上海预防医学,2014,05:274-275.

[2]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工作 提高卫生行政执法能力[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02:119-121.

[3]李凤.浅谈镇江市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稽查模式运用效能[J].中国实用医药,2011,22:263-264.

卫生行政执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卫生监督;行政执法;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R211.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50-03

为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水平,2005年6月卫生部出台《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规定》,明确提出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要以合法、规范、高效为基本要求。鉴于卫生监督是立足于卫生专业技术的基础上的行政管理工作,2010年江捍平等同志借鉴国内外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新成果,编写了《卫生监督执法指南》,对卫生监督工作提出了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也对执法人员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提出了要求。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一些行政机关及行政执法人员不规范,不合理或者不人性化的行为,如:轰动全国“钓鱼执法事件”“株洲强拆自焚事件”以及“武汉扒裤蒙羞事件”不仅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又给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行政机关的公信力带来损害。因此,我们卫生行政机关如何高度认识行政执法风险防范问题的重要性,不仅成为行政机关提升其依法行政水平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成为维护社会安定和和谐的重大问题。

1 认识并挖掘卫生行政执法风险的深刻内涵

卫生行政执法风险是指:具有执法资格、负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或者履行职责的卫生部门公务人员,在卫生行政管理事务实施中有可能受到责任追究或遭受损失、伤害的危险[1]。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可能任何一个行政执法主体都将面临着这样的风险,卫生部门更是如此。单纯就行政执法风险而言,它是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因执法行为所产生的法律风险,而不是行政机关或公务员非公务行为产生的风险。伴随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卫生行政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卫生部门肩负着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秩序,规范医疗卫生服务等重大责任。卫生行政执法部门的不作为、缓作为及滥作为愈来愈受到法纪监督和责任追究,如果执法员在执法上稍不注意,就有受到法纪惩处的危险,这对卫生执法人员来说是一种风险[2]。

卫生监督执法部门作为执法机构独立运作后,在经历各项具体事务分工和改革分配后,各项执法行为都由具体的工作人员来实施,因此卫生行政单位和卫生执法人员所面临的风险往往是混同的。行政机关主要以其名誉和财产承担法律风险责任,而执法员则以名誉、经济利益,甚至人生自由等来承担法律风险责任[3]。执法员个人风险的产生自然对其所在行政主管部门的形象和责任带很大影响,而行政主管部门也无法完全摆脱相应的风险责任。不但如此,这种行政违法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卫生行政管理职能的正常实施和公众对行政机关的“公信力”。而公信力的降低甚至丧失的趋势才是我们卫生行政执法风险背后最大的风险。因此,从维护党和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公信力”的角度来认识,防范卫生行政执法风险的内涵不仅包括对卫生执法部门的风险和相关执法员的风险,而且还包括由于行政违法行为给党和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公信力”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这种不利影响不仅关乎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威信而且直接关乎政府行政管理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与环境等重大问题。

2 重视并把握卫生行政执法风险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预防为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的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各种侵权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近年来,卫生系统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工作得到深入发展,并在卫生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这种风险防范大多集中在特定场所或执法风险易发的行政领域。然而,当“钓鱼执法事件”“强拆自焚事件”和“扒裤蒙羞事件”所反映出执法人员违法行政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怨”来看,我们仅把引发行政执法的违法事件的风险定格在相应的个别执法机关或执法员的直接法律责任上,这种认识显然是浅薄的、有害的。虽然,卫生行政执法风险没有必然引起行政违法事件的发生,但每一个重大行政违法事件的背后必然是其相应系统的执法风险所引发和演变而成,其中包含安全隐患意识缺乏与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实际行政执法工作当中,个别卫生行政机关和执法员仅把风险的防范局限在单位的“年终考核”和个人的“人身安全”方面,没有把执法风险防范提升到一个维护我党和政府机关形象的高度来认识,进而不小心酿成极坏的社会影响.事实证明:每一次行政执法的违法事件,或者医疗卫生背后的黑幕受到最大伤害的实际上是政府的形象以及卫生行业的公信力。而信任危机造成的伤害比有关事件本身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更大,有时难以弥补或者短期无法修复。因此,卫生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不仅要对执法者的行为负责,而且还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地预防执法过程中的风险产生,从根本上有效的引导和控制行政行为,使公共卫生行政行为更好地大众[1]。也只有赢得公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使施政行为提升到法制水平,才能真正维护卫生部门的公信力。

3 加强并完善卫生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尽管卫生行政执法的风险只是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在社会一定环境,一定条件和一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没有预见性的情况下随时会引起行政违法的发生。而且行政违法一旦发生,便难以逆转或影响恶劣。高度重视并把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需多措并举,落实“一岗双责”工作,分析风险和制定安全对策,做好各项具体防范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和化解因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3.1 思想上高度重视执法风险的重要性,提高卫生执法风险背后的防范意识:思想上要有卫生行政执法风险意识的概念,真正树立法律至上,依法行政的观念,杜绝安全意识淡薄,防范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日常工作中绷紧职业道德这根弦,无论从业务培训学习还是从有经验的同事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行政执法风险意识的防范水平。树立执法是服务的观念,努力做到依法行政,热心对待执法对象,多换位思考;真正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注重对相对人的权利保护;妥善预防和化解卫生行政执法所引发的矛盾纠纷,把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和谐环境融入每一次卫生监督执法当中。

3.2 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体现卫生监督执法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工作中要体现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道德水准,就要求首先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道德素质,真正树立甘为公仆的精神,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纪律严明,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执法观,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具体到日常监督执法上,就是要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不良的执法习惯,使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养和道德素质都提高。依法行政,实事求是,接受监督,有错必改,把卫生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成为抵御各种风险和隐患的有力保障。

3.3 坚持根本原则不改变,切实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扒裤蒙羞事件”在取缔流动摊贩过程中爆发,有人觉得摊贩迫于生计,情有可原;“端掉黑诊所,打击非法行医”在卫生行政执法中常有出现,有人认为低收入者就医方便快捷,都值得同情,这些思想使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的得不到贯彻落实,也损害了绝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破坏了正常的市场或医疗秩序。坚持法律至上实际上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文明执法是公认的执法标准和发展方向,文明执法是执法员以人为本,按照卫生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进行日常监督管理或办理各项案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严格、公正、依法办事的执法行为,贯彻服务原则,兼顾效率和保护的原则。如目前卫生监督执法部门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诉管理体系和处置技巧,二十四小时受理便民投诉举报,按照处理流程做好预防管理和事件的调查取证等。在具体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时,应当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只有坚持原则,多管齐下,有效改善,让社会重视,才能真正实现卫生部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4 掌握科学性,灵活性和方法论,制定规范的卫生监督执法方案: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固然重要,但对于卫生行政执法人员,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执法质量,是预防和化解执法风险的主要途径。

首先,执法员要强化自身的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的学习及应用,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内容及重点做出行政执法行为。切实保障文明执法的同时,克服执法的随意性,有效避免违法、违规的发生,提高执法的质量。其次,卫生行政机关切实加强职业行为过程的监控与审核,一般行政执法时均需两人以上执法员在场,一是保证公平公正,二是确保准确到位。对执法过程中的具有操作程序,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应当做到统一完整,对做出行政决定后应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依法应享有的权利,对行政机关行使自由量裁权的,应当在行政决定中说明理由,及时有效地处理矛盾,从而降低产生行政执法风险的可能性。再次,卫生行政机关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工作方法上求创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开展执法模式创新,在卫生法律法规框架内,人性化、合理化、妥善地处理各项利害关系。最后,注重技巧,协调解决各种未曾遇过或未知的执法难题。在卫生执法相对人之间也存在荣誉和利益的分争,因此竞争导致的相互监督,对比投诉等可能导致单纯的监督执法复杂化。所以,正确的思想观念,端正的工作态度,必要的法律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加上科学灵活的协调能力才能保证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才能带动高水平的行政执法和低概率的风险隐患。

3.5 建立良好的舆论监督机制,加强卫生行政执法的宣传指引:和其他行政机关一样,卫生行政部门也应当加大行政执法的宣传力度,有效地借助媒体,切实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如为维护泳客的身体健康权益,对公共游泳场所量化分级结果登报;自来水水质检测报告结果定期公示,让群众尤其是服务对象参与专项监督;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定期参加市民热线,听民声、察民情、体民意、解民忧,让群众共同参与社会监督。积极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各部门的接待工作,努力解决民众诉求,舒缓群众的情绪,并通过卫生行政执法的宣传,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如果人们每天看到的都是“开胸验肺”“茶水发炎”“食品安全问题”“社保人员被砸”的宣传,那么群众怎么可能理解和信任卫生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舆论媒体对待各种纠纷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行业的独特性,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充分考虑执法双方的合法权益,应以弘扬先进,树立典范为主,以鞭挞落后为辅,切忌不合实际的报道和炒作[4],因为它无疑是风险隐患随时爆发的导火索。

“动车追尾事故”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风险意识淡薄,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监管不到位,制度和管理存在漏洞等带来的严重后果,教训极其深刻。切实防范行政执法风险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努力提高化解行政执法风险的能力是我们行政机关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把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大力落实风险防范各项基础工作,增强风险化解的实际能力。只要我们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科学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为规范,就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卫生行政执法氛围,广大卫生行政执法员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卫生监督的实践,当好卫生监督战线上人民剑刃的忠诚卫士,把行政执法风险防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焦志勇.行政执法风险的防范[J].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

[2] 吕科.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2008

[3] 罗豪才.行政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 王东,陈家玉,罗云海,等主编.医务人员职业素质修养与职业法律知识[D].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518000 深圳市宝安区卫生监督所1

卫生行政执法范文第10篇

今天在这里举办卫生行政执法人员轮训暨执法证件审验培训班,主要目的:就是为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促使执法人员全面掌握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规范,促进具体行政行为和行政许可程序全面规范,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湛、群众信赖的卫生行政执法队伍,为今后的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下面,结合这次培训工作,我讲以下两点:

一、举办此次培训班的必要性

大家知道,我们在6月份,我们在机构改革后,人员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针对部分执法人员专业技能不熟练、法律法规掌握不清、具体行政行为办理程序混乱等问题,邀请市卫生专家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培训,目前来看,培训效果还是不错的。按照区法制办的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培训会,是大家在执法证件换发后的第二次培训,也是对我们执法证件的第一次审验。

二、珍惜机会,增强学习行政许可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这次培训,区法制办的领导在百忙之中,应邀前来为我们讲课,请大家务必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切实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质量,收到预期效果。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我们要把这次培训看成是自身的一种需要,是一次对自身充电和加压的最好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认真学习好,落实好。我想,今天来参加培训班的同志,要既来之则安之,要虚心听讲,认真领会,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依法许可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提高学习质量。应该说,我们以前参加法制培训班的次数也没不少,有市局举办的,有区法制办举办的,但由于个别人学习和听讲不认真,一些人的学习质量不高,对培训内容领会的不深,对操作规程还没有十分明确,对法律程序还没有学透学精。因此,我们要吸取教训,无论学习任何内容,我们要将内容、程序熟记在心,熟谙在心,只有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办理到位,运用自如,不出现任何失误和差错。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当中,要聚精会神听讲,认真记好笔记,反复揣摩思考,有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使我们这次培训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要遵守培训纪律。大家要珍惜此次培训机会,认真学习,上课时请大家关掉手机,不要吸烟,不要交头接耳,更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要迟到、早退,使这次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这次培训结束后,大家回去要认真思考,尤其要把以前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与这次培训所讲的内容进行对照,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面整改,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具体行政行为,全面树立卫生行政执法队伍新形象。

同志们,面对卫生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全体卫生行政执法人员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大家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要以良好的行为表现,谦逊的学习态度,严明的组织纪律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展示我们卫生系统的风采,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卫生行政执法人员。

上一篇:工程报价审计范文 下一篇:寿险营销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