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数字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17 21:38:54

有趣的数字教案

有趣的数字教案篇1

【关键词】数学游戏 小学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108-01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调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教学法,则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要真正有效地将数学游戏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一、利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但他们都喜欢玩游戏,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数学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教师在课前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游戏导入新课教学:“同学们,现在教师先随机选出10名同学并将他们分成5个小组和老师做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手里有一些数字卡片,每一张卡片上都有不同的数字。然后将这些数字卡片平均分给5个小组,这5个小组的其中一个同学在这些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请小组的另一位成员读出卡片上的数字,并说出这个数字前后的两个数字。哪个小组同学答对了,老师就奖励他们一个小星星。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个小组得到的小星星最多。其他同学也要集中注意力听,看到有答得不对的地方请指出来。”教师刚刚讲完游戏规则,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进入了游戏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无味,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进而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利用数学游戏,增强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对学生今后进行数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具体的生活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如果能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则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克与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克”与“千克”的概念,理解“克”与“千克”的内涵,教师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首先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是1千克棉花重还是1千克铁重呢?”学生的答案不统一,有的说1千克铁重,有的说一样重。此时,教师又说:“既然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我们就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现在老师将大家分成三组,每个小组都有一杆秤、若干铁、若干棉花。游戏规则是:首先每个小组称出100克的棉花和100克的铁,放在手中感受一下,100克棉花和100克铁哪个重。然后,每个小组再称出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将其放在手上,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最后,请同学们上讲台来掂一掂老师准备的这些冰糖和水果的重量,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感受最准确。”教师刚刚讲完,学生就开始行动了,忙得不亦乐乎。

本案例教师先利用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激起学生心中的疑问,然后设计一个实践性较强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寻找答案。通过这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学生们感受到了100克与1千克之间的差异,体验了1千克物体的重量,增强了数感。

三、利用数学游戏,巩固学生的知识运用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题海战术,机械地让学生训练、巩固和提高,导致学生讨厌学习数学。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在复习巩固阶段,教师可以将所学的知识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这样展开教学:讲台上有三组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道数学计算题,旁边有一个篮子,篮子里面是标有数字的小球。游戏规则:每个小组派出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抽取一张卡片,计算出这道数学题的结果,并在旁边的小框里选取标有正确答案的小球。然后,该生将标有数字的小球交给另一个同学,此时,这个同学首先要检查前一个同学运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对继续游戏,如果不对则到讲台上换取正确的小球,然后继续游戏。游戏结束时,看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集的小球又多又准确,得分最高的小组将获得奖励。

本案例教师将加减法知识的复习运用与数学游戏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有趣的数字教案篇2

随着经济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当前我国许多小学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也逐渐普及了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工作。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校培养具有合格语文素养的、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人才。数字化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影响较大,教师应当不断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化环境的正作用。

一、建设数字化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降低教师的工作量

小学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在数字化教学环境出现前,教师需要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文字来解释一些古诗词或其他教学要点,繁重的板书书写工作令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感到疲累。数字化教学环境出现后,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使用网页投影来替代部分板书教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教学任务量,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爱好新鲜事物的特点,在许多小学生眼中,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自己难以提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不主动参与教师的提问活动,从而无法有效地提升自身学习成绩。在数字化环境中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投放有趣的教学视频,在教导古诗词时为学生播放配乐朗诵视频,如此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此外,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的学生,能够利用电脑便捷地查询语文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目前,不少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电脑操作,许多小学也设有微机室,只要学生合理地利用计算机进行语文学习,则其学习成绩将获得大大提高。

二、教师如何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上看,我国小学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不重视在课前进行教材预习、课后进行自主复习。数字化教学环境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里利用电脑进行教材预习、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将语文探究题目投影至白板上,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

丰富多彩的信息化资料能够让学生重拾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遇到困惑后自主独立地思考,实在无法解决问题再上网搜索资料或者向周边同学及教师寻求帮助。

2.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情境教学法,事实表明,情境教学法的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相关教学情境,能够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的效果。在笔者的教学生涯中,曾经多次应用游戏情境教学法、生活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某次,笔者课堂上组织了一个游戏活动,让几名学生扮演教材文章中的人物,在游戏过程中,笔者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了多段音乐,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强的活力,十分活跃地还原了文章的故事情节,整节课的教学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小组合作学习法也是一类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某次,笔者将班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向每个小组抛出一个问题,要求各个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得出问题的答案。通常情况下,在确定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前,笔者会组织学生进入微机室上课,学生在寻求问题答案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搜寻资料,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答案。

3.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信息设施在小学语文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利有弊,可以说数字化教学环境是一把“双刃剑”,身处数字化环境中的学生会逐渐依赖网络,过度依赖网络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另外,如果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设备而忽略了基本的板书教学,则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受到削弱。为此,教应当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时间,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合理控制学生在学校内的上网时间,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思考而不是成为网络技术的“奴仆”,如此能有效发挥数字化环境对教学的积极效果。

三、结语

数字化环境对小学语文教与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为了使得数字化环境最大限度地造福小学语文教学事业,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时间,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进步。

有趣的数字教案篇3

关键词:数字影视后期制作; Avid Media Composer ;教学方法

一、Avid Media Composer课程设计

首先Avid Media Composer这门课程是一门操作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应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为目标,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其次,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动手时间。

我将整个课程的学习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特效案例,第二阶段是字幕案例,第三阶段是综合案例。

二、Avid Media Composer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创新,灵活有乐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Avid Media Composer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掌握Avid Media Composer数字影视后期制作这门课程。

1.案例教学法

通过以上的课程设计内容可以看出,我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借助真实的案例连接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强化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行动,增进学生自我引导的学习技巧,增强知识迁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我将知识点分解出来,不同的实例讲解不同的知识点,简单的知识点讲完以后,又将这些知识点综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设计案例,形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综合的教学过程。设计的案例都是按这样的思路排列,精选个案。比如,在学习特效案例――素材的变速,变速常用的特效是Timewarp,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制作快速和慢速的方法,提示学生变速还有其他情况,如倒播、随时间变化的变速,以及是否还有其他制作变速的特效,如,使用Trim To Fill变速,该特效又该如何应用,让学生发现问题,摸索学习。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推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本质所在。再讲解如使用转场特效等一些实用的新的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利用Avid Media Composer的转场特效制作个人相册,素材可以是自己的相片,也可以是其他同学的相片。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不要急于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各抒己见。最后我对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或者让学生自己陈述设计思想和技巧。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都积极参与,收效很好。

3.趣味教学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授课过程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而一旦激发起学生对Avid Media Composer的学习热情和创作兴趣,对课程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钮群.关于高职院校《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的探讨.滁州城市职业学院,2012.

[2]孙乐.浅谈中职校影视后期制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太原第七职业学校,2012.

有趣的数字教案篇4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数学 游戏 兴趣

如果说基础教育阶段是为一个人一生奠基的阶段,那么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正,是为基础教育奠基的阶段。如果这一阶段孩子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后续学习就一定会很顺畅、很富有成效。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因此,运用游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那么,如何以游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呢?

一、在游戏中让学生产生探究需要

游戏本身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在游戏中合理设置疑难情境,就会令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探究需要。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小脚丫走天下》玩扑克牌的游戏活动,以此让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1.游戏准备

100 张扑克牌或数字卡片,分别写上1-100各数;中国版图路线图;小“棋子”;游戏记录卡;评价记录单。

2.游戏规则

(1)将写有1-20或1-100各数的扑克牌洗开,扣放,分成两摞,每人10张。

(2)从起点出发,两人都任意抽出一张,然后比较大小,用大数减小数,由持有大数的人先算出正确的结果,结果是几就走到数字几;如果持大数的人算错了,则原地不动,由持小数的人将结果算对,持小数的人就走到数字几。依次累加往前走,看谁先到达终点100。

(3)遇到“加”或“减”的奖励或陷阱,要按照路线图上的要求去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介绍“小脚丫走天下”的游戏活动时,学生就被棋盘上的地图深深地吸引住了,在黑白色的地图棋盘上涂涂抹抹,根据自己喜好的颜色设计,使自己的棋盘更加美丽。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动手操作,如抽数字卡片比较大小、移动棋子的位置向目标前进,卡片数字的不确定性和操作性对他们非常有吸引力。随着游戏活动的展开,又为学生提供了竞争的机会,比一比谁先到达终点。这种新颖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学生对这项游戏活动是相当喜爱的。

二、在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师设计操作游戏,可以让学生探讨其中的数学原理和规律而去发现、探究,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活动。这也正是杜威“做中学”思想的体现。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黑白棋》游戏: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准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经历运用计算结果推进游戏进程的过程,能遵守游戏规则。

(2)在2人轮流放棋子的过程中,互相监督计算的过程,使学生逐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灵活多样地解决问题的策略。

3.实施游戏

两人可分为甲、乙,甲执白棋,乙执黑棋。两人轮流进行,根据非重复计算的结果任意在加法表和答案卡中放若干枚棋子。如:甲先算 1+1=2,就在加法表对应位置和答案卡第2格处放一枚白棋;乙后算,如0+2=2,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在加法表和答案卡中放置棋子,轮流进行,直到加法表所有空格填充完毕。而在占据答案卡位置时应遵守“覆盖原则”,后算得此答案者,覆盖先算得者。即乙获得第2格的占据权,第2格应为黑棋,依此规则再进行比赛。最后,计算答案卡中每种颜色的棋子数,谁比较多,谁就获得了游戏的胜利。

通过这个游戏活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赢的策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研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总之,将数学游戏引进课堂、引进教学,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可在平时的上课中加入数学游戏内容,也可专门开设有关数学游戏的讲座。这就需要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积极挖掘游戏材料,并且进行深入研究,为教学形式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瑜 宋维红 教育游戏国内研究现状概述[J].教育技术导刊,2007(8):12~14。

[2]汤跃明 张玲 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3):63~65。

有趣的数字教案篇5

关键词:逻辑,设疑教学法,对比教学法

 

前 言

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大学本科学生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是计算机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电子线路的基础课程。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硬件技术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为后续学习计算机原理、微机原理、接口通讯等课程,进行数字计算机和其它数字系统的硬件分析与设计奠定基础。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选用的教材是毛法尧编著的《数字逻辑》(第二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探讨着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喜欢学习这门功课。我们学习和借鉴了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对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和需求,生动地向学生介绍数字逻辑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让学生认识到数字逻辑是本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多门后续课程的基础,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术,是一门有广泛应用的基础课。举一些数字逻辑在计算机运算器、裁判表决器、计数器中的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字逻辑必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认识到数字逻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大有益处,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数字逻辑这门功课。

讲明数字逻辑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数字逻辑所研究的主要是输出与输入间的逻辑关系,定量计算较少,而逻辑运算,逻辑判断和逻辑推理较多。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些逻辑关系,采用布尔代数,真值表,卡诺图,状态图。让学生了解数字逻辑课程的特点。学好数字逻辑课程的方法是: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其知识内涵。。注意逻辑运算、逻辑判断和逻辑推理;多做课后习题以衡量与检查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多实验、多验证,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统一,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完每一章后自我进行总结,归纳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原理以及基本方法;学完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后,自我总结出教材各章节间的内在联系等。

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使学生对数字逻辑课程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字逻辑课程是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教师在每一节课堂上精心营造出学生极有兴趣听讲的场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追求。教师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教学中,用优美的课件图示能给学生较强的视觉上的感受;辅以板书的细致讲解,层层推演,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对于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要讲深讲透,注重对学生的数字逻辑思维方法训练。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听课时享受到数字逻辑理论的严密性、逻辑性和趣味性。视觉感受和理性思维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感到上一节课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产生有所收获的满足感。大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采用设疑教学法,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即提出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克服,而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境。课堂上多采用设问方式,调动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的热情。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生趣,跟着教师的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方法,争相回答问题,甚至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想法和意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把学生们的自尊、自强、自我实现和积极参与的潜意识激发出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设一些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比教学法:有些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强度。数字逻辑课程中很多知识都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例如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基本上都是成对地出现、反演规则和对偶规则、逻辑函数最小项表达式和最大项表达式、异或门和同或门、组合电路与时序电路、JK触发器和T触发器、编码器和译码器等,采用对比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反映是:很有趣,印象深刻,容易记牢。

合作情境及研讨会方式。在讲授了组合逻辑电路后,我们试验性地出了两个实用的控制电路设计题目,学生分成6个设计小组,各自拿出设计方案。。各小组的学生们共同努力,积极承担设计任务,共享成功喜悦。教师选出两个设计方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共同研讨,鼓励每个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肯定设计方案的优点,分析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共同完善设计方案。最后,教师对方案进行点评总结。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增强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取得了较好学习的效果。

三、注重实践环节,精心设计实验课。

数字逻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常言道:“纸上学来终觉浅”。我们加强实验课教学,精心设计了多项实验项目。学生在逻辑实验箱上做各种验证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对书本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掌握和巩固;同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得到实验技能训练,丰富和扩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通过实验小组的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实践课题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进行数字系统设计和功能仿真,使学生掌握新的数字系统实验方法,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四、结 语

通过我们对数字逻辑教学方法改进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体会到首先要选优秀教材或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讲义和实验指导书,使教材能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创新精神激发出来是教师备课和讲课着力点。教师在每一节课堂上精心营造的活泼生动的场景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追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快乐地教书育人,学生很有兴趣快乐地学习。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教给学生,注重对学生数字逻辑思维方法训练和实践能力训练,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好数字逻辑这门专业基础课。

参考文献

[1]盛群力,等. 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7-60,91

[2]李银芳.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01)

[3]毛法尧. 数字逻辑(第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3220-00

[4]林崇德. 教育心理学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G.7239

 

有趣的数字教案篇6

一、从“趣”出发,吸引学生眼球

高效,来自于“趣”,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化,教师要将“趣”放进课堂中,而这个“趣”大概分为两类,具体如下。

1.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趣”

学生的“趣”,主要是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愉悦,他们自然就会喜欢上这门科目,就会认真学好这门科目,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利用课堂上的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数学的笑话或急转弯,如,“当1=5、2=10、3=15、4=20,那么5=多少?”这是一个典型的脑筋急转,答案是“5=1”,因为问题开头就已给出答案,课堂上有乐“趣”,才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

2.教师在课堂上产生“趣”

好的课堂气氛,往往能让学生身心愉悦,喜欢上学习,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时地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和学生互动,学生就能感到有趣,就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如,教师在课堂讲解“长方体的体积”的运算公式时,可以这样说:“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计算它的体积时,是长×宽×高,记得乘上宽,不然这个长方体就会被其他长方体耻笑,因为它没有了立体。”教师是课堂学习中的开导者,引领着学生学习,诙谐幽默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与教师更好地相处和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创新教案,使教案明确、生动和形象

高效,就要改变教学制度,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效率低,课堂质量差,因此,教师就应该创新教案,来更好地教学,具体的做法如下。

1.教案知识点明确

数学是一门知识量大、考查方式最灵活多变的科目,要实现高效,教师的教案应该将知识点整理归纳好,以知识点框架的形式来教学,让学生明确知识点的要求和考查要点,如,整理图形的知识点框架时,第一步是确立一个总框架,然后慢慢地将每一个框架细分,如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性质、周长公式、面积公式、体积公式和表面积公式,然后再细分性质中有哪些重点知识,正方形、长方形或者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的字母对应哪一条边,以及注意点,整理出一个高效的数学知识点框架,有利于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和使用。

2.教案文字与图形、例题与实际结合,做到形象生动

相关从事脑部记忆的工作者曾提出,人脑对图像的记忆力高于对文字的记忆力,在教案中,加入大量的图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住知识点,如,在讲解“梯形”时,加入各种梯形的图像,如,直角梯形和不规则梯形等,既让学生熟悉一般梯形形状,也让学生熟悉各种特殊梯形的形状,在考试习题中更好地反应和作答,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学习风气的班级,能更好地组织学生学习,和谐而愉悦的师生关系也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和促进课堂学习气氛。

1.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氛围的营造,是一个营造班级凝聚力的过程,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小组的建立,在学习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议论和探讨,每一次的讨论都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建立和谐而愉悦的师生关系

上面曾提到过,一个幽默诙谐的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拉近距离,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培养好感情,使师生关系良好,具体可以通过课后的谈心和积极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来拉近距离。

高效的课堂,来之不易,高效地上好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做到很多要求,而最关键的还是要拥有一颗热爱教学的心。

参考文献:

有趣的数字教案篇7

1.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大量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地穿插和引用这些材料,抓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这一心理特征,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案例】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节时,我用多媒体出示有关金字塔的图片并设问:“你知道金字塔有多高吗?”接着讲解泰勒斯巧测金字塔高度的数学史实。“泰勒斯在金字塔的旁边竖立一条木柱,当木柱的影子的长度和木柱的长度相等时,只要测量金字塔的影子的长度,便可得出金字塔的高。你能解释这个方法吗?”故事讲完了,学生正沉浸在故事之中。教师问:“谁能说出泰勒斯是如何测出塔高的?”学生面面相视,回答不出。我告诉学生:“下面我们将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判定理就能帮助你回答。”故事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急于释疑。这样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引入到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境中去了。

2.利用数学与生活联系来创设应用型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实际生活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

【案例】我上人教版八年级的第十四章第一节“变量”时,我首先为学

生举出了这样一个例子,同时给出了三个问题。例题如下:问题一,你的爸爸妈妈一个月给你100元零花钱,假如你一天用5元,能用多少天?问题二,按这样的速度如果你用了x天,那么你用了多少元钱?问题三,假若设你用的钱用y来表示,你用了x天,怎样用含有x的式子来表示y?这些都是简单的问题,在我的组织下,学生很快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此时,趁着学生的兴趣,我将书中的例子一一地交给学生去处理。从学生的回答效果来看,我消除了学生学习函数的恐惧心理,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很感兴趣。从学生身边的例子,模拟现实生活情景,把学生置身于生活的真实情景,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数学的课本,让他们觉得他们了解生活,了解自己。

3.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案例】我在教学“角的认识”时,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杨万里的古诗《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创设情景导入,播放古诗画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让全班同学边欣赏边思考诗中是否有数学上用的言语,“角”这一个课题,在学生嘴里齐声喊出,顺利导出了新课,接着让学生叉开自己的食指和中指,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两边,然后与同桌合作画出不同的角,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参与,学生很快掌握了“角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情境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案例】用多媒体设置合作拼图,用图形的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如下图):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一角挖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把余下的部分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数与形是统一的,代数与几何是统一的,一个式子可能有其几何意义,一个几何体可能蕴涵着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环节设计新奇,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验证自己探讨的结论的正确性,通过图形面积的计算,来感受乘法公式的几何解释。注重知识的联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有趣的数字教案篇8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作者简介】 许艳,小学高级教师,湖北省优秀数学教师,湖北省第三届青研会会员,孝感市第三届骨干教师,省、市小学数学学会会员,曾主持完成省级优秀课题论文《数与代数概念教学专题性研究》,多篇论文、教案等获省市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习”这个环节,是有现实意义的。数学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巩固”,形成技能技巧,获得深层次发展的学习活动。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观念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练习设计是数学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如何设计数学练习,为学生的发展铺好路,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点滴体会。

一、突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练习题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力求练习的形式新颖有趣。学生只有对练习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尽量把作业的题型、格式推陈出新,以唤起学生的新奇感,设计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习题,使学生一看到这些作业就来劲,跃跃欲试,寓教于乐。

如在“数的整除复习”的练习课上,笔者曾设计这样的一个游戏:孩子们,马上你们就要毕业了,你们会想我吗?(生:想)六年的共同学习,咱们已经是好朋友了,为了方便联系,现在我把我的电话号码留给你们,你们愿意记吗?

第一位数字: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二位数字: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第三位数字: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第四位数字: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7的数;第五位数字: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第六位数字:2和3的最小公倍数;第七位数字:10以内最大的自然数;第八位数字: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第九位数字:3和15的最大公约数;第十位数字:10以内相邻两个质数的和;第十一位数字:最小奇数与10以内最大质数的差。

设计这样有趣且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数学练习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这样的练习,学生乐做、爱做。

二、突出自主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关注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的题目”是尊重学生的一个具体表现。根据每天的教学情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等级的作业,将作业按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基础稍差的学生可选做作业A,中等学生选做作业B,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可选做作业C,即根据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从实际出发,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练习中得以提升。

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布置这样的作业:四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对选做作业A学生的作业要求是:用一种方法求出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即可;对选做作业B学生的作业要求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对选做作业C学生的作业要求是:不仅要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还要画图表示题目的意思,并把自己的思路讲给家长或同桌听。设计这样的“练习超市”,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三、突出实践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教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教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钱守旺老师在执教《年、月、日》一课时,留给学生这样一道题:2008年(闰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请你在这一年中挑一个你喜欢的月份,并参考下面的资料,课下制作一个月历。

2008年1月1日,星期二;2月1日,星期五;3月1日,星期六;4月1日,星期二;5月1日,星期四;6月1日,星期日;7月1日,星期二;8月1日,星期五;9月1日,星期一;10月1日,星期三;11月1日,星期六;12月1日,星期一。

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什么?我认为:教师留给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思考,有了思考,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与探索中……这些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四、突出开放性―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潜在知识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如教学“百分率”的应用后,曾设计过这样的开放练习:“六年级2班有47名同学,在班级组织的读书节活动中,同学们决定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6元的书,书店对购买50本以上者予以八五折优惠。利用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出了多种购书方案:1.学生个人单独购书,全班合计付:6×47=282(元);2.班级统一购买50本,全班共付6×47×85%=239.7(元),书多买3本,钱还少花42.3元;3.班级统一购买50本,再把多买的3本书再按八五折转卖出去,全班共付:6×47×85%-6×3×85%=224.4(元);4.班级统一购买50本,再把多买的3本书再按原价卖出,全班共付:6×47×85%-6×3=221.7(元)。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且最后一种方案最省钱。

上一篇:网络营销的应用及方法范文 下一篇:改善空气污染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