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求职意向范文

时间:2023-10-31 17:41:54

银行求职意向

银行求职意向篇1

一个农商银行能否行稳致远,能否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董事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笔者之见,农商银行董事长应具备“六种意识”。

学习意识。作为农商银行的主要领导,要正确把握大局,更好地贯彻省联社、市农信办的各项决策部署,引领全行实现快速、稳健。协调发展,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必须具备全面、丰富的知识结构和科学、准确的预测能力。农商银行董事长,不仅要对农商银行的业务知识游刃有余,而且要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基本理论,要懂得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特别要全面、深刻地领会“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涵。

只有强化学习意识,才能确保政治素质好、道德修养良、业务技能精、创新能力强。政治素质好,能使农商银行董事长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良,能使农商银行董事长坚持原则,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民主管理,敢于负责,以身作则,联系群众,以诚待人;业务技能精,能使农商银行董事长成为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而不是“门外汉”,瞎指挥、乱弹琴;创新能力强,能使农商银行董事长保持旺盛的斗志、蓬勃的朝气,带领职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更能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增强调控和决策能力,使农商银行在向现代商业银行迈进的征程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前瞻意识。一个农商银行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规划与修订,一个阶段内工作的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的确定与调整,某项中心工作或重要工作的部署与分工,弄农商银行日常工作的研究、指导和督促,对外对上的各项汇报、请示以及应急或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都要由农商银行董事长做出正确的决策。只有前瞻,才能发挥核心作用;才能使下属方向明、干劲足,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工作。要前瞻,就要多谋。只断不谋是鲁莽,只谋不断是胆怯,两种情况都要不得。要前瞻、就要吃透“两头”,实事求是;就要对比借鉴,权衡利弊;就要开阔思路,超越自我;就要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就要深思熟虑,自有主见。多谋善断而不优柔寡断,机智果断而不盛气武断。对每项工作都要有大思路,中套套,小点子,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这是决策能力强的农商银行董事长所必备的条件。

用人意识。农商银行董事长是农商银行的“领航人”、“掌舵者”,行长和监事长是董事长的“左膀右臂”。董事长一人唱“独角戏”,势必“孤掌难鸣”, 唯有精诚团结,形成合力,才能树立团队精神,去战胜农商银行发展征途上的艰难险阻,去迎对这样或那样扑面而来的风浪,才能共同把农村金融事业的光明前景、非凡业绩开创。因此,要促进农商银行实现长足发展,董事长长必须学会用人:一是对行长要敢于放权、放手、放心,多沟通、多交流、多商量,禁止越粗代庖,搞家长制的“一言堂”和唯我独尊,杜绝当众给其他班子成员直“罗锅”。二是对职工多从生活待遇等方面予以关心,时时处处替他们排忧解难,减少后顾之优,一个心思干好工作。要多同职工促膝谈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千方百计排解他们的困难和疾苦,让他们体会到单位的关怀的温暖,从而增进员工奉献农商、建功立业的热情的原动力。三是激励机制要跟上,不许“空许愿”。说过的话“一言九鼎”,出台的政策制度严格遵守,承诺的奖罚落实兑现,不“话梅止渴”,不“居高临下”,增强董事长的威信力和号召力。四是敢于推功揽过,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里有三种情况:邀功请赏争先恐后,职工“靠边站”一一自私自利;有错误“脚底擦油溜之乎也”,将职工推向“风口浪尖”一一不负责任;自己有错不改正,职工进谏“横眉冷对”,让其穿小鞋”一一心胸狭窄。这三种情况皆为农商银行董事长之大忌。五是善于培养、发现和提拔人才。对年轻有为、业务能力强的人才要大胆提拔重用,对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要人尽其才,其才尽用,在安排职工工作岗位时要充分考虑其性格特点、生活爱好、工作能力等,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六是健全制度,铸就一流的农商队伍。要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教导人,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要加强素质教育来造就人,教育员工自我加压,主动“充电”,造就一支业务能力强、精通新的金融业务知识的复合型队伍;要用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管理人,适时恰当地运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绪激励等,挖掘其自身潜在的能力。

创新意识。领导干部不做群众的向导,便是群众的尾巴。农商银行自满自足,小富即安,不敢开拓前进,对新生事物不接受,职工只能跟着“受累”。因而,作为董事长首先要有开创精神,超前意识,要善于提出新的思想和新的办法,以引导广大职工使本部门的工作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前进。其次要有群众观点,创新意识,尊重职工意见、肯定成绩而不求全责备,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职工的埋头苦干热情,使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当前农商银行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市场竞争面临着群雄逐鹿的压力,组织资金面临四面夹攻的突围,不良“双降”面临不断反弹的困惑……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农商银行董事长,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不行;安于观状、得过且过也不行;怨天尤人、畏首畏尾更不行,只有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打破常规,突破以往,才能使农商银行走出困境,走上坦途,才能创出一片新天地。

标杆意识。当今,职工看一个领导怎么样,不是看你是否能说会道,而是看你做的。磨破嘴皮子,不如做出个样子。为此,农商银行董事长首先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身先士卒,鼓实动、出实力、求实效,踏实工作;其次要以身作则,既要用真理的力量让人信服,也要用人格的力量来赢得人们的真心拥戴。以身作则,重要的是勤政廉洁,大公无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尤其是在房子、票子、车子、孩子、吃喝等问题上,切记“莫伸手”。这就要求农商银行严以律己,防微杜渐,自觉过好名位关、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等,严格要求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银行求职意向篇2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学分银行制;学分绩点;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郑春华(1963-),男,福建莆田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长,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3-0016-02

一、中高职衔接的研究意义

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的共同健康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结构和体系的完善,为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拓宽了路径;有利于克服中等职教是终结性教育的错误认识,引导和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且有利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为加速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战略步伐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教是高等职教必需的学习准备,高等职教是中等职教的延续和提升。缺乏中职为基础的高职是不完整的高职,充其量也只能是高等的文化理论,中等的专业技能;而缺乏高职牵拉的中职,是“断头”的中职,缺乏吸引力。只有将中、高职衔接,中等职校毕业生才能顺利达到高职的培养目标;而要把非中职生源的高职生培养成高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实现“双高”(高等学历、高级技能)的培养目标,也必须补上中等专业技能课,以使他们跟上和适应高级技能的培养和训练[1]。所以,中高职衔接不仅要求在形式和层次上有效的衔接,更重要的要在内涵和实质上建立有机的统筹和配合。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是中高职教育一种全新大胆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言之,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可以为中、高职教育达到顺利有效衔接提供灵活催化作用。

二、建立中高职衔接学分银行制的内容

学分银行制度是对学年制的一种根本性革命,又是对传统学分制的继承和创新。它与学年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是对传统学分制的补充和说明。学年制的特征主要反映在规定学习年限和统一的必修课数量以及强调对教学过程和目标的集中统一的管理;传统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量的计算单位,以学分和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份量、学习成效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自主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采用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2];而学分银行制是在传统学分制的基础上为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量身”打造并建立更灵活更开放的个性化教育制度平台,它是以修好的积累学分绩点“寄存”在中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个人“银行”系统档案里,待一定时间内修完(累积到)规定学分绩点后可申请获得毕业证书或结业证明,这种制度系统我们简称为“学分银行制系统”。这种不受时间限定,不受课程束缚的灵活性、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和弹性化、柔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新教学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多样性、多层次、多规格和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三、建立中高职衔接学分银行制的意义

建立中高职衔接学分银行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完善了中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布局结构,进一步统筹中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学分银行制度是通过学生修读的课程考核和(或)技术技能鉴定分数为学分绩点数分阶段、分层次累积在中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里的一种新型教学制度。它打破了原来中职与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教育形式,建立共同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的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教育模式。这种灵活的管理制度确定建立了学籍管理、课程管理、技能鉴定等一系列学分管理基本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合理利用和优化了现有中高职教育资源,大大提高了中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明确了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教育管理程序,职责清晰,管理更具实效性。

(二)实现中高职学生个性化、人性化发展

推行“学分银行制”最革命的意义在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解放,以及对他们自我意识的尊重和激励,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3]。中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制改革增加了学籍管理的灵活性,允许更多学生提前或推后毕业,以及中途创业,学生可以制定和实施个性化学习计划,因材施教,提高其学习效率,体现其素质教育,促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

学分银行制度提出的核心内容就是学生自主性与个性化的表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要求,在学习上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自我规划的空间,进而内化出强烈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凸显。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约束与限制,从而增加教学管理的弹性和柔性。

(三)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促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学分银行制度与传统学分制一样,都是在自主选课制条件下产生的。自主选课制包括自主选择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自觉增加知识储备,重视专业领域的拓宽和新学科的建设,推动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的教育理念,提升了中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为中高职教育顺利、有效、健康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中高职衔接学分银行制的建议

作为一种具有灵活、开放、满足多元等特性的制度,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阻力。这要求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国内外学分管理模式的丰富经验,总结规律探析对策,坚信“学分银行制”管理模式的建立必将为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高职衔接教育改革添上浓厚的一笔。

(一)转变传统职业教育思想观念

建立学分银行制,首先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等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陈腐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思想。职业教育重在培养一批为现代化经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这必须克服传统学年制模式下整齐划一、重管理、轻服务等习惯思维,为学生建立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主创新的弹性与柔性并济的学分银行制度条件。

(二)健全中、高职两级管理机构,加强制度建设,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

建立中高职衔接学分银行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必须有机衔接中职与高职两级管理机构,细化两级职责,强化教务职能。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细化实施方案。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制订学分银行制的相关制度,保证学分银行制的规范运行。在此,还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务管理队伍以适应学分银行制度下要求的更加精确性的动态管理,同时还要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教学管理软件,并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为学分银行制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促进学分银行制改革与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的统一

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指出,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应以满足岗位(群)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为标准[4]。中高职衔接教育是一种新型而特殊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其本质就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培养出服务于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因此,学分银行制度教学改革必须从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本质出发,处理好培养岗位(群)能力与学分银行制自由选择相冲突的矛盾,以使学分银行制度改革与中高职衔接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地确保学生能形成相应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四)建立校际、校企网络互认学分渠道

实行学分银行制度改革要严格按照学分银行制本身对学分计算的规定来制定学分绩点的标准,并赋予“学分银行”的权威性和学分评定标准的统一性[5]。同时还应尽量创造条件——建立校际、校企之间的网络学分评定标准平台,横向联系,纵向延伸,使学分银行制能够互相承认,跨省市跨区域“寄存”和“累计”在同一的学分银行教务管理系统里,以使学生能够在更大空间和平台内学习和深造。这也是中高职衔接教育培养模式趋向国际化的具体表现。

五、结论

建立中高职衔接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它涉及到职业院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遵循中高职衔接教育规律,把握中高职衔接教育特色,抓住机遇,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和实践,中高职衔接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就一定能够健康快速地向前推进和发展,也必将对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3-11.

[2]游美琴.高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改革的困境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0(23):11-13.

[3]刘延金,李小融,吴焰超.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理性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70-71.

[4]谢景权.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初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13-15.

银行求职意向篇3

职业操守建设和纪律管理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处在第三产业链条上,和其他服务性行业一样,只有构筑银行特有的企业文化和职业操守、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才能使员工抵御不良的思想侵蚀,减少金融犯罪。对银行员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也是银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银行员工团队建设的关键环节。

首先,加强职业操守和纪律管理,有利于提高银行员工的整体素质。银行员工既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客体,又是职业行为的主体,加强职业操守教育可以使银行员工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增加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并在道德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职业操守行为和习惯的完善,往往以节制和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为前提,通过职业行为实践,使其正确理解和处理金融活动中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增强集体观念,分清善恶荣辱,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观。

其次,加强职业操守和纪律管理,有利于提高银行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银行职业操守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使银行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和职业责任观念,培养从业人员献身金融事业的职业情感,锻练做好金融工作的职业意志。在这一前提下,银行员工规范自身的行为,以积极的道德素养和道德风貌,来焕发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并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

第三,加强职业操守和纪律管理,有利于促进银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银行业中的一些不法分子由于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以贷谋私为主要特征的金融行业不正之风时有发生,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制度不严、内控不力造成的大案要案屡见不鲜,给银行声誉和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纠正银行业不正之风的关键就是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操守教育,使银行员工能够牢固树立起良好的职业行为,自觉地用金融职业道德规范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行为。银行业“窗口”行业的定位,也决定了员工职业行为和道德标准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加强银行员工的职业操守建设,对于净化社会风气,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加强职业操守建设和纪律管理是银行业规避道德风险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但同时给人们的思想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促进了人们思想道德的进步和道德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某些负效应和对外开放的某些消极影响,也导致了一些人思想道德的腐败和堕落,影响着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利益。这些问题都是长期以来金融行业单纯注重业务和经营,而没有正视甚至是忽视职业操守教育和建设的结果。因此,加强和重视银行员工的职业操守教育是银行业防范道德风险、追求稳健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

加强职业操守和纪律管理要有的放矢

把好银行员工“准入关” 人的道德品性经过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的感染,成人后有一个相对固化的表现。银行首先应该在选人上本着“性本善”的原则,选聘诚实守信、勤奋自律的人到银行从业,做到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诚信建设对于金融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银行从业,他的言行必然会给银行带来诚信方面的不良影Ⅱ向,从而给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因此,要在银行业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首先应从选人用人入手,把好“入口关”,把诚实守信的人选进银行,把高风亮节的人选进领导岗位。

制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职业操守标准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坚持原则”等等是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基本内容。银行员工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这也是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银行业应按照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通过制定银行员工行为准则,逐步形成职业行为标准来不断规范银行员工的从业行为,比如会计人员要做到不做假账,信贷人员要做到不违规放贷,财务人员要做到不挪用公款,客户经理要做到不违规营销,管理人员要做到不,监管人员要做到不等等。将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德标准具体化,才能使银行职业道德建设有章可循。

高管人员以身作则 银行员工既是金融法规的执行者,又是财经纪律的监督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银行每个员工,尤其是高管人员,都应该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高管人员遵从职业操守水平是影响银行业整体作风的决定因素,同时高管人员自觉地遵守职业操守也是讲道德与讲政治一致性的内在要求。从实践上看,政治上的坚定性与道德上的纯洁性是不可分的,道德品质是构成政治素质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高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内在地要求提高高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正人先正己”,高管人员要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做到公正、科学、廉洁、高效地依法经营和管理,同时要鼓励和引导银行员工奉行良好的道德操守。

强化职业操守和行业纪律教育 银行员工既要有高超的业务素质,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一是针对银行特点和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地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员工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二是通过对员工岗前、岗中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开展正面典型教育,培养员工正确的荣辱观,提高法制观念,坚持诚信为本,倡导高尚的职业道德,引导员工为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和个人价值最大化,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努力,培养员工对银行的忠诚度。三是充分利用反面教材,通过开展震撼人心、触及灵魂的警示教育,告诫员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培养员工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四是对员工开展职业道德评价。依照金融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评价对违反金融道德行为规范的给予批评教育,对符合金融道德行为规范的给予鼓励,造成一个强大的舆论氛围,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动力。通过职业道德评价活动,促使员工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树立“诚信为本”意识.培养诚信员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作了界定,“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银行员工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底线。诚实守信是企业的经营之道,立命之本,是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无形资本。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尤其是银行股份化上市后,更应讲求“诚信为本”。信誉成为社会经济系统赖以运行的剂,它提高了制度的运行效率,节约了社会成本。因为“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银行员工必须以爱岗敬业为基本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是员工对工作、对事业在真诚热爱基础上的全身心投八,是对职业理想的炽热追求。爱岗敬业是银行职业道德的基础,表现为对事业的责任心。责任心促成员工热忱地、自觉地投入工作,不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而且具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创业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具有责任心的员工不需要强制,不需要责难,甚至不需要监督。

强化纪律约束。避免道德风险 职业操守约束是“自律”,纪律约束是“他律”,应辩证地处理好自律和他律的关系,二者不能偏废,强调自律放弃他律,强调他律放弃自律,都是不科学的做法。职业操守约束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对银行业来说,除了加强职业操守建设和道德教育外,还应制定强有力的纪律约束制度,对游离于职业操守调节之外和不自觉运用道德约束行为的银行员工,要采取强有力的纪律约束,实行操守约束和纪律约束“双管齐下”,通过运用法纪手段严厉惩处员工的不良行为和违法违纪行为,来弥补职业操守调节的缺陷,才能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银行求职意向篇4

【关键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业化

发展至今,在国际特别是在西方内部审计也已成为一种成熟的社会职业,当今内部审计职业化也就成了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为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目标之一。如何尽快实现内审职业化成了人民银行当前探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业化的界定

(一)西方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定义及特征

内部审计职业化,是指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种职业看待,即内部审计组织、人员资格认定、审计业务的取得、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证据搜集、审计评价意见的发表等一系列工作都按职业化标准加以要求。经合组织认为,一个行业要成为职业,必须具备三要素:一是这个行业有自身体系,二是这个行业具有职业道德规范,三是这个行业具有实务标准。这就要求内审职业化应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基本特征:

1.独立性与客观性特征。内审人员、职能部门和整个组织必须避免客观性或形式上的客观受到威胁的各种情况,内部审计部门或内审人员不偏不倚地履行职责,免受任何威胁其履职能力的情况影响,内审业务组织不再设置在审计对象之下,内部审计业务组织与审计对象不存在固定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委托与受托关系;内部审计人员个人职务的升降、薪酬收入等人事管理也不由审计对象决定,而由其社会组织决定。

内审人员必须是一种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可使内审人员开展业务时不作任何重大的质量妥协,内审人员对于审计事项的判断不屈服于他人。

2.专业性与规范性特征。内审人员必须信守胜任的原则,内审人员在执行内部审计业务时能够使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职业道德和应有的审慎水平。

内审工作必须无条件强制遵循内审行业标准。

3.社会性与服务性特征。内审机构是在社会上建立独立的社会性组织,形成与注册会计师或会计事务所相近的或相同的管理模式,统一收费标准接受委托开展内审业务,譬如内审人员可以兼任数家企事业单位的决策、管理咨询顾问等。

在审计职能上,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要为审计对象全面发展服务,不仅体现在监督机制上,更体现在管理与重大决策上。

(二)人民银行内审职业化的设想

内审职业化也已成为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目标之一,早在2009年人民银行总行内审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努力培养一支职业化、专家型的内审干部队伍,2010年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要向着职业化、专家型的目标方向努力。目前受机构类型、业务类型等特殊性的客观限制,在人民银行实行纯粹社会化内部审计及完全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尚不具备可行性,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业化应侧重强调的是内审的专业性和行业的规范性、人员资格认定和行业准则以职业化标准加以要求,人民银行内审组织体系不强调以内审职业化标准完全独立加以要求,内审组织体系仅强调相对独立,人民银行内审职业化的定义是除人民银行内审体系建立外,人民银行内审人员资格认定、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证据搜集、审计评价意见的发表等一系列工作都按职业化标准加以要求。人民银行内审职业化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审组织体系。人民银行内审组织体系应隶属于人民银行总行。

2.具有专业的内审队伍。内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应有的职业审慎。

3.具有规范的行业标准。人民银行内审必须具有与国际内审相符的、引入国际内审先进理念的、可操作性的人民银行内审业务标准。

4.具有与审计对象组织一致的审计目标。人民银行内审要以帮助组织即审计对象实现目标为宗旨。

二、人民银行实现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基础

(一)内审的独立性正在逐步改善

近年来,鉴于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地位不够超脱,各级行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增强内审的独立性,如许多机构规定并实施内审人员的提拔、考核以党组织意见为主,群众投票打分意见为辅;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风险可以直接向党委汇报;设置内审办案专门经费,突击检查时有权临时调配车辆;审计方式采取跨分行、跨省、跨地区进行交叉审计等等。

(二)内审人员的专业性在逐渐提高

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自1988年设立机构开展工作以来,已经

走过了14年的历程,内审人员通过审前培训、审计、以会代训等审计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尤其是2010年人民银行开展了“学准则找差距促转型”竞赛活动,通过培训、现场竞赛和网络竞赛,总行、分行、中心支行和县支行人民银行内审人员对《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及实务》等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尤其是对CIA知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对内审职业化的知识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人民银行内审干部还开始参加了CIA、CPA资格考试,至2010年全国人民银行系统2491名专职内审干部中已有98名取得CIA、CPA资格证。

(三)内审工作正朝着规范化方向迈进

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在实践中逐渐朝规范化努力,目前人民银行总、分行都制定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内审操作程序》、《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指南》等一系列制度、办法,构成了比较完善的央行内审工作制度体系。

(四)审计职能正由单纯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

近年来,人民银行内审方式逐渐从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职能部门实现内控员制,开展非现场监督,开发有关业务系统实现事前预警和事中监督;人民银行总行一再强调审计目标要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转变,在实践中也努力改变以往开展单一的合规审计,尝试性地开展了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绩效审计,开始从制度上、机制上和体制上加强控制、防范风险和提高绩效,这些都是从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的有效途径。

三、实现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业化的障碍

(一)内审组织体系的独立性不够强

目前,人民银行逐级建立双重领导下的内审机构,内审部门在薪酬、人事上受本级行横向管理,内审部门的经费、收入、人事考核和职务任免不能独立于所审部门,内审部门的经费、内审员任职、工资和福利待遇等都被审计对象决定;在业务上既受本级行横向领导,又受上级行的内审部门垂直领导,本级行既是内审的领导者又是审计对象,使得内审工作效果受到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内审人员考虑自身利益,在审计时未能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和真实的情况,内审人员主观上难以保持其客观性;二是由于内审业务也受本级行横向领导,加上《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实行行长负责制,内审部门对行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即审计报告需经行长审阅后方可向上级行报告,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现信息“过滤”现象,从而难以保持其客观性。

(二)内审人员专业能力和应有的职业审慎水平不够高

目前,人民银行未设立内审人员准入标准,内审人员基本都是无证上岗;内审人员进入内审门槛后后续教育也不够全面和系统,后续教育上没有规定系统的内容和专门的管理组织,同时也缺乏科学标准的检查考核制度。目前,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基本只限于检查其他业务部门的相关业务操作是否合法合规,内控是否合理健全等,内审人员通常只根据主观判断开展工作,容易出现重要事项遗漏或取证不充分致使审计结论与事实不符等情形。

(三)人民银行内审专业实务标准还不够规范

目前,总、分行也出台了一些内审制度,但大多是框架性文件,缺乏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难以操作,发挥不了应有的规范作用。

(四)人民银行内审目标与审计对象的组织目标不够一致

尽管人民银行目前已强调内审目标人从查错纠弊向向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转变,但是从人民银行内审机构设立以来其价值取向就是以查错纠弊为主,这一理念在内审主客体的思想里已根深蒂固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转变,在实践中审计内容、审计职能、审计方式、审计手段也是围绕查错纠弊来确定,其结果是内审工作对审计客体的目标责任制尚起不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内审难以引起审计客体的重视,甚至有时还会引起审计客体的抵触。

四、实现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业化的路径

(一)建立相对独立的内审组织体系

人民银行内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由总行向各分支机构派出内审机构,派出机构打破原来按行政区域设置,而是几个中心支行、几个县(市)支行拥有一个内审派出机构,派出机构的内审人员逐级并最终向总行内审部门负责汇报工作;人民银行内审人员的升迁、调动和考核等人事管理均由人民银行总行人事部直接管理,内审人员的薪酬和内审业务所发生的费用预算由总行统一划拨,不与所监督部门发生任何利益关系,不与各级行管理层及各业务部门发生任何利益关系。

(二)打造具有专业素质的内审队伍

一是内审人员准入必须设置门槛,建立和推行内审从业资格考试与注册认证制度,加强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培训,鼓励内审人员参加CIA考试,对获得CIA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发的内部审计领域的专业资格的要加以奖励;二是加强内审职业道德建设,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诚信、客观、保密和胜任”的教育,要做到观公正、廉洁奉公,教育内审人员要有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职业精神,要有努力学习、开拓创新的职业责任。要严格遵守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职业纪律;三是加强内审后续教育。认真编制专门的教学提纲和教材,对内审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科学的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检查与考核;四是提高内审人员职业审慎能力。培养内审人员将提高内审质量放在工作首位的意识,对内审人员要不断强化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当审计过程中出现重大过失或发生违纪行为,应依照有关法规追究当事人责任。

(三)建立规范的内审业务标准

首先是制定专业实务标准要遵循内审行业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制定人民银行内审专业实务标准要以《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为依据,切忌出台的准则与其相悖或相冲突,在制定标准时要尽量引入国际内部审计的先进理念;其次是内审制度要随着人民银行业务发展及时跟进做相应的修改补充;三是内审专业实务标准要统一且具有可操作性。

(四)树立全新的内审理念

要改变传统的查错纠弊的内审理念,以最为有效地帮助审计对象实现目标为价值取向,树立内审全新的服务理念、管理理念和增值理念,使得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的目标一致;从“事后诸葛亮”内审方式向从体制、机制、制度及决策层面揭示、反映和防范问题的预防性内审方式;审计主体应从对立者、监督者转换为审计客体组织目标的参与者、推动者。实施以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帮助审计客体实现其目标使得审计客体需要审计、欢迎审计,并主动邀请审计,最终实现内审工作的全方位良性循环。

银行求职意向篇5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哲学和管理风貌,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以及企业形象等。其中不仅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因素。

企业文化是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产物。国外企业管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或称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化管理阶段。目前正值现代化管理阶段。如何对待人,是这几个管理阶段的重要区别之一。

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从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新的经验,这就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他们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去实践。可见,企业文化战略就是要建立共同价值观,用精神激励的方法调动企业成员积极性,规范企业成员的行为,并自觉遵守,形成一种作风和精神,从而获得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物质和精神因素的综合体,包括表层的硬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等几个层次。表层的硬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包括企业的建筑、设施、环境等。企业的这种有形财富,是企业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组织机构、组织制度、规章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文化的体现。观念文化即精神文化,亦称企业精神,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⒈柔软性

相对于企业的设备和产品等具有刚性的特点而言,企业文化具有柔软性的特点。所谓刚性,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等不因外力作用而改变其形态的属性,人们称它们为“硬件”。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它是在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成员行为的准则,对每个成员都能形成自我约束。长期以来,这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与每个成员个人的行为逐渐合拍,逐步形成企业的作风和精神。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准则,虽然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有自己柔中带刚的特点。也就是说,它的柔软性只是形式上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们内心感到有一种紧迫感、柔性压力感。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初创阶段,企业文化更具有强制性与自觉性的两重性——柔性与刚性的两重性。

⒉渐进性

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过程,是经过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公司是美国的大公司之一,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IBM公司逐渐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企业文化。该公司的价值观是:①必须尊重每一个人;②必须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③追求卓越,即必须追求最优秀、最出色的成绩。由于有这样的企业文化,该公司的年销售额逐步从2.5亿美元增加到500亿美元。在近五十年中,公司从未解雇过工人,40万职工也从未发生过罢工,这在西方世界是不多见的。

⒊潜移默化性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逐步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激励企业广大职工,象无声的命令,潜移默化地促使职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

⒋延续性

延续性也称继承性。好的企业文化一旦产生,便会世代相传。特别是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创业精神,会极大地影响企业文化。企业创始人所创立的企业文化会绵延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容。

(三)企业文化战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在经济崩溃、满目疮痍的困境中奇迹般地崛起,并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成为超过英国、法国、原西德,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行列。80年代初,大批美国学者、专家开始对日本经济腾飞的奥秘进行考察、研究。通过考察研究发现,日本企业注重的不仅仅是厂房、机器和设备,更注重的是人。一些在大战中成为废墟的企业,只要原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还在,这个企业就可以很快地建设起来。许多都有自己明确的信念和价值观。一些优秀企业的领导人都十分强调人的作用和精神的作用,追求和创造一种文化精神,引导员工为企业的兴衰而努力工作。可见,日本企业的崛起,除了经济资源、技术资金、利润指标以及严格的制度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能够凝聚企业员工的精神力量,即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后,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成为最流行的管理新理论。企业文化能作为一种企业竞争战略兴起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具体表现在:

⒈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从某种角度讲,精神比物质更重要,思想比金钱更重要。日本本田技研公司总经理本田宗一郎说:“思想比金钱更多地主宰着世界。好的思想可以产生钱。当代人的格言应当是:思想比金钱更厉害。”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也说明,单靠物质刺激是不能成功的。一些优秀的企业家都深知精神因素的重要,并能巧妙地利用精神因素去激励企业员工。

⒉追求社会价值是人的高层次需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不再为温饱而奔波。资料表明,美国企业的职工,其精神需要和满足是第一位的,物质要求已经不是首要的。职工想得到这样一种满足:工作称心、效率高、受人尊重、被人承认。

⒊做好人的工作是企业第一位的工作

应该说,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职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现代企业正从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转化,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技术开发为中心转化。一个企业的技术开发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因而,调动人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企业的产品结构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并向企业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新技术、新学科、新产品不断涌现,不断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促使企业产品形成新的格局,即由大批量、少品种向小批量、多品种发展,产品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发展,产品开发由长周期向短周期发展。由于信息工具的发达、电子计算机的普遍采用,更多的企业采取弹性工作时间,有的工作甚至在家里上班、在家里设计。这些新特点,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金融企业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目标、行为规范、行风行貌、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及干部职工共同意识的总和。其核心是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其本质在于注重职工的共同意识及价值观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⒈企业信誉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用与声誉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还是业务经营活动,都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

⒉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工作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群众。这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责,也是商业银行寻求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⒊经营思想

商业银行的经营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在管理工作中,经营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工主人翁意识及行为方式、内部各方面的有效调节、职工需求与愿望的满足、商业银行自身形象等。

⒋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功能发挥的必然结果。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但它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商业银行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企业行为的端正。如果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企业道德,必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出现“犯规”行动,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牺牲其他金融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最终危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⒌企业精神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精神,它是民族的灵魂。同理,一个商业银行也应该有它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全体员工意志的提炼和集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金融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金融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虽然是无形的,却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员工言行中得到具体的、有形的体现。

⒍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商业银行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是全体员工努力争取的期望值。商业银行目标体现了银行的执着追求,同时又是员工理想和信念的具体化。商业银行目标是银行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银行目标,可以激励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创造卓越业绩。商业银行构建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若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必然先天不足。商业银行要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结合实际,体现银行的具体目标。不同的商业银行应该有不同的企业目标;即使同一银行,在不同时期也应当有不同的企业目标。

⒎企业规范

如果说前六项内容是商业银行文化中的“软件”,那么,企业规范就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硬件”部分。商业银行规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它是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例如,银行制度是一种主要的企业规范,是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一定的权利的规定,是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⒏企业环境

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业务性、政策性极强,这是与其它行业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在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开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各项工作就能更好地进行,经营目标就能更好地实现。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功能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企业文化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和胜败。企业文化作为管理软件,是企业战略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

⒈传播认同感,增强企业凝聚力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在商业银行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有着共同价值观、共同理想、共同行为准则、共同价值取向的一种微观文化体系。它使商业银行成为全体员工的利益共同体,使干部职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很自然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此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能使员工自我约束,强调自觉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外力推动为内力推动。它能排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人为摩擦,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彼此尊重、互相学习。这种凝聚力的产生,使得银行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实现银行的目标而奋斗。

⒉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首创精神

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企业就会努力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银行领导人都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工作中努力创造一种环境,使银行职工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⒊树立良好的商业银行形象,增强在竞争中的实力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商业银行在与社会的联系中逐步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声誉。

⒋有效地促进商业银行两个文明建设

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是社会主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优化方略

(一)培育和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原则

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参与同业竞争,寻求自身更大发展的需要。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⒈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

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商业银行,都有其共同遵循的客观规律,亦即企业文化必有共性的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文化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企业文化又有个性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构成企业的共性,内部环境构成企业的个性。因此,商业银行要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企业特点,把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⒉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不同的商业银行,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企业历史传统,并概括形成企业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条件会向企业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所包含的因素总是不同的,因而,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说,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融汇外国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去粗取精,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具有现代化、丰富化、多样化的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时效性。

⒊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

个人的工作成绩,取决于本人的能力和动力。能力强的人,工作易于取得成绩。但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动力。处理好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能力与动力的关系。先进性决定动力的大小;群众性是能力的基础。

(二)如何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方法,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和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⒈培育银行家精神,建立银行家群体

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较强能力和较为成熟的银行家,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率,创造性地实现银行总体战略目标指导下的各自的经营目标。特别是在当前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过程中,更要特别注重挑选、培养、引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员工,把他们放到业务第一线去锻炼,这对银行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靠银行家创立、倡导和培养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银行家精神的集体化、企业化,是银行家个性的充分体现,是其人格向组织人格的转化。银行家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决策者,对各项工作有着决策、指挥和支配权。这种决策权必然使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管理特色、经营方式等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为商业银行的负责人,银行家个人的理想、道德和信念,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方式和取向。而作为商业银行的形象和代表,不论多么高明的银行家,总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如果这种缺陷反映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那将是十分危险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就必须刻意培育银行家群体,让银行家群体来管理金融企业,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⒉培育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

员工“主人翁意识”主要包括: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职业道德观念、自我发展意识和拼搏创新风格等。这就需要提倡一种精神,创造一种环境,提供一种氛围,形成一种机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打破原有的组织分工,对现有有关部门实行职能归位,不能各行其是,追求形式,要注意整体效果。当前,要重点研究“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对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要进行总体和战略上的考虑和规划。同时要考虑银行企业精神的提炼和概括、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制定等。所有这些,都要通过口号、准则、规范、标准、制度等确定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⒊增强“客户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可以说,银行家的“企业家精神”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最终都体现在“客户观念”之中;也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客户观念”。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树立起“客户至上、客户第一”的观念;真正树立起“高效地、最优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的观念;真正树立起“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寻求新的客户”的观念。离开“客户观念”谈“企业家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就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这种客户观念,不仅要体现在组织目标和经营方针中,体现在金融产品设计上,更要体现在服务上,甚至体现在组织结构上。

⒋抓住时代特点,体现银行个性

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孤立地进行。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反映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用大文化指导小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即企业的特征。如果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只反映共性的一面,而忽视了突出个性的一面,就会变成空洞、平淡的口号,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个性才有针对性,有针对性才能产生效果。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要选择具有明显个性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应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要求,找出不同的侧重点。

⒌抓好五项工作,培育五种精神

五项工作包括:一是企业文化的理论工程建设,包括技术、伦理道德、信念等。二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工程建设,重点是不断开拓业务领域,创造新的金融工具,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三是企业文化的制度工程建设,这是降低经营风险,规范员工工作行为的重要保证。四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工程建设,如职业道德教育等。五是企业文化的行为工程建设,如公关、语言、仪表等,这对商业银行树立社会形象、吸引客户也是至关重要的。

银行求职意向篇6

台湾的人力资源企业起步甚早,至少有3家大型的人力银行在台湾耳熟能详,其中比较知名的104人力银行早于1996年就在台湾成立,在台湾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维持在90%以上。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由于本身市场规模的限制,104人力银行一度面临发展进入滞胀的阶段。邓炳生介绍说,台湾市场本身容量就不大,加之104人力银行在台湾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多年超过90%,市场高度饱和,再向上提升的空间不大,使得104人力银行不得不继续寻找海外市场作为新的突破口。

企业经过多番考察,最终认为无论是从文化上还是地缘上,大陆市场都是最佳的选择。2006年春天,104人力银行正式进入大陆。「但是这场春天的温暖并没延续下去。邓炳生坦言。

台湾经验遭遇滑铁卢

初涉大陆,不仅要面临陌生的环境,还要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用邓炳生自己的话说,「我们来的有点晚了,赶上了最惨烈的竞争阶段。

1997做猎头起家的智联招聘正式成立,成为当时大陆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网络招聘平台;之后中华英才、前程无忧也相继成立;紧跟着,区域地方性的人才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陆刮起一片网络招聘风潮,截至目前,大陆有2000多家大大小小的人力资源银行。直到现在,三大巨头(智联招聘、中华英才、前程无忧)一直占据着70%多的市场份额,剩下不到30%的市场却是由将近2000家地方小企业瓜分。而作为2006年进入大陆市场的104人力银行,想要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分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事在人为是中国人对做好每一件事的基本要求。

在遭遇激烈市场竞争的同时,104人力银行(中国)还不得不面对自己在经营战略上的失误。邓炳生坦言,「6年前我们到大陆是带着台湾先进的成功经验来的,但是我们忘记了大陆和台湾还是有区别的两个市场。

首先一点就表现在使用习惯上,「大陆求职者喜欢广撒网,海量投简历,寻求概率事件,导致的结果是有的简历投出去都不知道投给了哪一家企业。而在台湾,求职者一般都有自己明确的求职目标,在选择上更有针对性,也比较注重诚信度,面试都会如约履行,而在大陆,面试官常常会被放鸽子。

「这些区别,开始我们并没有在意,所以产品设计一直沿用台湾模式,没有在地化及有针对地吸收和改变,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我们的产品都不被市场认可,网站浏览量上不去,企业也不愿意与我们合作,市场份额迟迟难以扩大。

正是由于忽视了两地使用者习惯的不同,让104人力银行(中国)在最初几年中一直陷于被动状态。在这次失败教训后,邓炳生总结,「千万不可以用自己固定的思维强加给一个陌生的市场,卖面包在台湾很成功,但在进入大陆市场时也要做调整,来适应本地口味。

从求量到求质

一直以来,网络招聘行业就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数据显示,虽然三大招聘网站占据着接70%多的网络招聘市场。然而,光鲜的数据并不能掩盖网络招聘行业遇到的危机。公开数据显示,在大陆招聘网站三巨头里,只有前程无忧维持盈利状态,智联招聘与中华英才网都长期处于亏损。

「大陆网络招聘市场正面临一个拐点,当纷繁芜杂的海量招聘信息充斥求职者的眼球时,连招聘企业都在怀疑能否招到真正需要的人才。这对招聘网站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冲量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招聘精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网络招聘企业要从量的策略转向质的策略,深化价值挖掘。邓炳生说,这也是四、五年下来104人力银行在大陆经营方向的重大改变。

2009年底,104人力银行(中国)开发出新一代网络招聘产品――选宝网。邓炳生介绍,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推出过5个网络招聘产品,但是投放市场后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作为第6代产品,选宝网吸取了前五个产品的教训,又融和了台湾的成功经验值,目的就是要把它打造成能为当地企业创造价值,符合当地企业口味的网络招募系统。

邓炳生认为,一个好的招募管理系统要更多地站在企业人力资源效率的角度,帮助企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按需招聘,同时求职者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迅速得到面试机会。「选宝网所设计的简历是四维的,能够全方位体现求职者的个人信息、职业技能和职业经历,并将其量化,以便于系统进行人岗匹配,加速企业HR的简历筛选过程。在求职者完成简历并应聘某职位之后,系统即可提供此求职者条件与该职位要求的符合程度,并向求职者提供有效建议,减少求职者盲目投递的动作,提高应聘成功率。

在企业端,选宝网的企业VIP服务,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在线招聘管理平台。企业HR可自行设置各项组合条件,系统会根据企业人才库中的数据自动生成招聘效益分析表,使HR能够快速评估招聘成效。除此之外,HR与应聘者可以通过选宝网平台及时互动,也大大提高了招聘效率。

6年里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但邓炳生和他的团队却不言放弃,吸取失败的教训,不断地做着调整创新。正如他所说「市场没有永远的王者,10年前可能没有人会想到雅虎会沦为今天的地步,更没有人会想到百年老店柯达有一天会破产。市场永远给有准备的人留机会。只要我们还没有撤离大陆,我们就会一直向前走。

邓炳生戏称,「这些年一直趴着,没站起来过。在历经6年市场磨砺后,变化正在发生。目前,选宝招募管理系统已被植入众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市场初步反响不错,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和企业用户开始选择使用选宝网,每天的访问量和简历更新数字都在渐渐成长。对于这一点点悄然发生的变化,不禁让人想到,经过6年历练后的104人力银行(中国),能真正适应大陆市场,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也要充分检视一下谁才是104人力银行(中国)的真正挑战者!

104人力银行背景资料:

104人力银行于1996年在台湾成立,目前是台湾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第一品牌。

2006年2月104人力银行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台湾第一家上市的网络公司。

「104是台湾查号台,等同于大陆的「114,寓意为求职者提供精准的求职和职场讯息的便捷信道。独创的「人力银行概念,则代表向客户提供如银行般值得信赖和增值的服务,实现适才适所。

银行求职意向篇7

银行主管述职报告模板一

一、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今年来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在此基础上,着重学习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提出“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和自己分管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学习,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大局观。另外我作为事后监督部门的负责人,在注重自己学习的同时,要求事后监督部门全体员工都要加强学习,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的方式,努力提高做好事后监督工作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增强自律意识,规范工作行为,努力按照银行的要求,做好事后监督工作,确保银行工作合法合规,降低金融风险,促进银行健康持续发展。

二、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服务银行发展。20xx年,我认真组织本部门职工努力学习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提出“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明确在当前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深刻认识到农村合作银行面临的异常严峻生存环境,必须明白农村合作银行要获得生存的机会,发展的空间,决不能再固步自封,要按照 “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改革创新,以“背水之战”的勇气突破重重围困,开辟新的道路,发展新的前景,创造新的业绩,实现我们农村合作银行新的发展。要求本部门职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围绕“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立足本职,做好工作,服务农村合作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二)加强事后监督,确保金融安全。我们事后监督部门的根本职责是确保银行工作合法合规,确保银行金融资产安全。为此我们强化事后监督,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履行职责,强化事后监督职能。加强前台业务监督,及时反馈监督结果,督促支行进行整改并跟踪检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控制与防范操作风险。针对日常监督中出现的差错和发现的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归纳,分析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控制措施。二是加强内控,提高防范风险能力。修订完善现行规章制度,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工作范围、职责和权限,梳理业务操作流程,制定考核实施细则,落实各项考核制度,以此提高全行防范风险能力。三是加强基础管理,规范工作行为。制定岗位培训制度,明确员工培训内容,开展岗位练兵,进行技能测试,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根据各类规章制度,结合发展的新业务、前台业务操作要求,完善重点业务监督内容,规范监督行为。通过加强日常工作检查,明确凭证交接责任和会计档案归档保管工作,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不断规范工作行为。四是不局限于对事后监督,只体现在会计核算的简单重复复核层面上,做到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整个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使会计核算的风险环节置于事后监督部门的监督之下,充分发挥事后监督的“防护墙”作用。

(三)强化综合分析,建立风险评估制度。我们事后监督的根本目的是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我们在加强对业务流程进行监督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监督结果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差错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对于技术性差错,我们建议支行加强对业务人员制度意识的教育,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减少操作风险;对于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本身规定不清或不合理而引发的差错,我们及时修订制度规定,完善操作规程。通过这些做法和措施,我们强化了事后监督,为降低金融风险,确保银行资产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四)树立服务意识,做好办公室工作

要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我召开办公室工作会议,要求每个人树立服务意识,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工作任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办公室人员要服务态度和蔼,热情、耐心、细致、负责,为领导、部门和员工提供良好周到的服务。要规范办公室工作,强化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为全行工作有序开展,当好后勤兵,做好服务工作。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工作提速增效

在银行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组织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到规定动作不少,学习时间不少,工作学习两不误,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任务。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做好银行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做好事后监督工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要求我们事后监督部门全体员工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把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同推进事后监督工作加快发展,完成各项任务联系起来,切实按照银行的要求履行职责,做好事后监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银行主管述职报告模板二

一、坚定政治立场,认真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总分行各项规章制度

本人能够把握政治方向和改革、发展的大局,坚持讲大局、讲发展、讲稳定,依法合规经营,创造性开展工作,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制度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行规定的贯彻执行。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以增强干部职工的学习自觉性、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立足自身实际,加大了培训力度,保证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定措施

20XX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年,党的18大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指导方向,在此基础上,我行制定了针对决策制定、各项工作、业务操作、风险控制、资源配置、客户维护、组织管理和同事交往的“八零”标准。每名员工务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指导精神,奋发进取,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三、定计划

工作计划上,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尽职尽责、尊规守纪,尊重领导、团结同志。

学习计划上,认真学习相关的金融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潜心钻研、夯实基础,开拓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道路,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意识和道德品行。不断吸收最新的知识,接受最新业务,防范和控制风险,坚持可持续发展,做终身学习型行员,伴随终身职业生涯。

发展方向上,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和努力的方向,做到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统一,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在党委的领导下,塌实努力的工作。

银行求职意向篇8

新规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分析

《通知》试图规范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理财业务。所谓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这些债权资产的风险相对不确定,债权有关主体及债权涉及的具体项目信息也比较复杂,缺乏较为系统的披露和约束机制,这是银监会选择此类债权资产投资进行严格规范的主要原因。此类债权资产的风险相对较高,但投资收益也较高,这是吸引银行与投资者的重要缘由。银监会规范此类债权的投资,不仅仅出于投资风险的防控,还意于防止这些投资变相规避贷款规模及贷款相关监管规则。值得注意的是,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界定使用了举例加概括的界定方式,但其范围极为广泛,这些资产也是近年来各类理财资金较为集中的投资去向。正因为如此,社会各界对银监会的《通知》给予高度关注。

从《通知》内容来看,它所指向的理财业务也未限于个人理财业务,而应理解为既包括个人理财业务也包括非个人理财业务。这与传统上银监会侧重规范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的做法有所不同。例如曾经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仅针对个人理财业务投资事宜。另外《通知》仅限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理财产品投资,但是并不试图约束股权资产投资。不过,《通知》在界定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时列举了“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这里的股权性融资实质上有股权资产的含义,其具体内涵未得到明晰。股权性投资为何没有明确纳入《通知》范畴,这可能与理财资金在股权投资问题上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有关。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理财资金参与新股申购,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但是《通知》在第七条规定代销业务的审批权问题时,则明确提出投资“股权性资产的”也必须由商业银行总行审核批准。可见,该《通知》的适用范围并没有严格地局限于债权资产。

从银行资产管理角度要求构建严格的风险隔离机制

《通知》针对银行理财资金管理使用上的问题,对资金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商业银行应实现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的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单独管理指对每个理财产品进行独立的投资管理;单独建账指为每个理财产品建立投资明细账,确保投资资产逐项清晰明确;单独核算指对每个理财产品单独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确保每个理财产品都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前述规定意味着,银行理财资金池的实务将面临新规的严峻挑战,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机制将严格约束理财资金的流向。这不仅有助于监管机构对理财资金流向的监管,也利于投资者对其投资风险的预见。《通知》建立的此项机制是风险隔离的基本保障,既避免银行将有关资金与银行自有资金混同,也避免不同理财资金之间混淆,防止银行理财资金错位错配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

《通知》还对于前述标准无法达到的机构给予了适当的过渡期,即:对于本通知印发之前已投资的达不到上述要求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商业银行应比照自营贷款,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于2013年底前完成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资本计提。这是较为务实的监管要求,因为现实中一些银行机构建立的资金池体系可能难于在很短的时间内落实前述监管要求。

从投资者保护角度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的要求

理财产品有关信息披露问题不仅关涉投资者权益的有效保护,也关涉监管当局对理财产品监管的有效性。既有的理财业务监管规章对信息披露问题普遍有所涉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对信息披露问题做了原则性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信息披露问题上较为具体化,即商业银行应尽责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向客户充分披露理财资金的投资方向、具体投资品种以及投资比例等有关投资管理信息,并及时向客户披露对投资者权益或者投资收益等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在信息披露方面结合销售管理要求对披露内容提出许多具体要求,如理财产品销售文件应当载明投资范围、投资资产种类和各投资资产种类的投资比例,应当载明收取销售费、托管费、投资管理费等相关收费项目、收费条件、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销售文件约定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披露;产品结束或终止时的信息披露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实际投资资产种类、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销售费、托管费、投资管理费和客户收益等;理财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的,应当详细披露相关信息。

《通知》虽然仅有第三条涉及信息披露,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该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向理财产品投资人充分披露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情况,包括融资客户和项目名称、剩余融资期限、到期收益分配、交易结构等;理财产品存续期内所投资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发生变更或风险状况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应在5日内向投资人披露。可见,前述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只是何为“实质性变化”尚需监管进一步明晰,否则银行只能结合业务实际与客户做出专门约定。

信息披露问题直接关系到银行和投资者的风险和责任分配,银行必须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落实,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期,理财产品收益难于达到预期的现象日增。如果银行在信息披露上未能遵守监管要求,则势必留下给投资者抗辩和主张银行承担责任的机会。

对银行理财业务风险防控的约束大大强化

参照银行贷款流程管理。《通知》明确要求银行对理财资金涉及的投资进行尽职调查和风险审查、投后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管理上,尤其是代销的其他机构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往往将投资风险归于投资者,而理财资金所涉及的各类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事宜均通过各种协议排除在自己的职能之外。但是这次《通知》则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比照自营贷款管理流程,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进行投前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投后风险管理。”而且这里并没有明确区分是银行发行的还是其他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所涉及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对于其他机构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的投资,银行本无权干预其投资选择,但是银行在代销抉择时是否审查及如何来审查这些投资会引发管理上的诸多问题。从银行的角色来看,如果银行对其代销的理财产品还需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和风险审查,不仅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管理成本,而且一旦银行履职不当则银行与发行人的风险将会混同,这无疑会使银行陷入业务的背景交易风险中去。即使将理财产品投资的严格审查职责限于银行自身发行的理财产品,其结果也会比较复杂。因为《通知》要求的审查,在流程上要比照“自营贷款管理流程”,即严格按照信用风险的审批流程来审核,“尽职调查”、“风险审查”、“投后风险管理”均须比照银行贷款来管理。这意味着可能不仅仅是管理成本上的问题,如果银行对此类投资事项的审查以及投后风险管理不到位,还将导致银行承担对投资者风险的“连带责任”。这种职责在监管明确之前,可能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断,一旦监管规定明确纳入银行职责范畴时,就可能成为当事人抗辩银行履职不当和承担责任的直接证据,而且银行将无法通过各种合约的方式来排除银行可能陷入投资风险纠纷责任中去。事实上,近年来一些理财产品引发的投资风险事件,或多或少都有尽职调查环节的问题,这些问题该归属于信托、资产管理公司还是银行,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银行在过去实务中通常通过各方合约来排除这些风险。《通知》实施之后,将促使银行不得不更加慎重地对待理财产品尽职调查和风险审查等问题。

量化约束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通知》为了最终防控银行所涉及理财业务风险的总量控制,明确提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与理财产品余额及资产总额关联起来。“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这里也没有将理财产品区分为银行自身发行和发行的情形,而是一概而论。这里的数量化控制,将严格限制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规模,有助于风险的总量控制,但是没有区分银行自身发行和其他机构发行的情形,也易于混淆两种理财业务的风险。从规则的可执行性来说,如果监管机构不建立较为庞大监管团队和相应的技术体系,有效实施该规则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强化了任何时点上都须遵循。也意味着监管机构将可对规则实施后的任何历史时点理财产品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分析和处罚,但银行业理财业务的数据体系是否完整、准确可能还有不确定性。这也会影响该项规则的切实执行。

理财投资合作机构的管制。由于理财投资合作机构的声誉和风险管控能力直接关涉理财业务风险的防控,但这些机构往往归属不同的监管体系,银行监管机构只好借助银行渠道来适当对其进行约束。《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应加强理财投资合作机构名单制管理,明确合作机构准入标准和程序、存续期管理、信息披露义务及退出机制;商业银行应将合作机构名单于业务开办10日前报告监管部门;本通知印发前已开展合作的机构名单应于2013年4月底前报告监管部门。”前述规定侧重程序化的一种约束,并没有对合作机构的资质做出适当规制,使得规则的管制效应大打折扣。尽管强调了银行应明确准入标准、程序、存续管理和信息披露、退出等事项,但是具体要求还是银行自主决定。从风险管控来说,银行监管机构还有必要适当对准入机构的资质做些原则化的指导,甚至可以适当明确一些禁止性的标准来约束,防控银行发生不理性选择的风险。实际上,《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投资管理机构早有所约束,即“商业银行可以独立对理财资金进行投资管理,也可以委托经相关监管机构批准或认可的其他金融机构对理财资金进行投资管理。商业银行委托其他金融机构对理财资金进行投资管理,应对其资质和信用状况等做出尽职调查,并经过高级管理层核准”。只是此处的约束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它限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投资管理,另外具体管理内容上相对比较简单,只是审批流程甚为严格,须经高级管理层核准。

对代销理财产品的审批权进行约束。代销理财产品也是比较容易被银行视为没有风险或者风险很低的业务。但是银监会《通知》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代销其他机构发行的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或股权性资产的,必须由商业银行总行审核批准。这意味着此类业务不能由分支机构实施审批权,其目的也是为了约束此类业务在一些基层银行机构滥用代销,忽视有关风险的管控。

禁止银行对投资提供担保或回购承诺。这是针对部分银行在发行某些理财产品时直接或间接提供所谓的担保或回购承诺所实施的管制,其立意在于促成理财业务与银行信用风险的真正隔离,有助于真实、准确反映银行的整体风险。《通知》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或股权性资产融资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或回购承诺。

构建了较为严格的责任机制和实施时限

《通知》所构建的责任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停止相关业务;二是停止销售有关产品并给予相应处罚。这两方面都反映了监管机构试图以业务或销售的准入制裁来约束银行,但这两项机制相对比较原则化和宽泛化。例如第一项的适用条件是“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上述各项要求开展相关业务,达不到上述要求的”,而且规定“立即停止相关业务,直至达到规定要求”这里的“立即”也很难操作,因为调查和了解前述有关条件是否实施了,需要一定的过程。第二项机制也有类似局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还明确要求“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实施”,这意味着监管部门的此项规定没有给银行实施规则的准备阶段,从实际操作来看,《通知》所陈述的诸多要求都需要大量的准备过程。例如理财产品与投资资产的对应和单独管理,按照信贷流程来管理理财业务等,既需要管理数据系统的准备,也需要相应管理制度的完善,如果自印发之日生效,则违规者甚为普遍,也影响了制度实施的严肃性。

商业银行实施新规应注意的事项

《通知》下发后,给社会各界带来较大影响,据各方分析,下发之后当日证券市场的震荡与该文件印发有关。无论此文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文件已经成为事实,除非监管机构很快做出修正,否则银行应理性对待该文件。具体而言,需注意以下几点。

银行在观念上应尊重和重视《通知》的有关规定。尽管《通知》因为论证和准备的时间甚为仓促导致了其诸多局限,但是它毕竟是以银监会名印发的正式文件,具有规范性和普遍适用性,且明确了责任机制。如果银行无视或者忽略其操作,首先可能带来投资者的抗辩,因为其中若干内容是对投资者具有保护意义;其次则可能带来司法机构的挑战,如果银行与其他机构或投资者发生纠纷,司法机构可能据此文件支持有当事人的主张,从而对银行做出不利的裁判;再次,国内不少银行已经在境内外上市,如果银行不执行这些规定,也可能被银行的投资者乃至相关监管机构质疑银行的合规问题。

银行落实《通知》有关规定需要配套的技术和管理制度支持。《通知》所确立的“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需要银行将所有理财业务数据规范化、集中化管理;另外,参照银行贷款管理流程的要求,更是绝大多数银行尚未从制度上规范的问题,仅有个别银行已经推行此流程,尽管监管文件要求参照贷款管理流程,但是实际上其与银行贷款的差异,也需要构建个性化的审批流程和相应的制度。

银行在未来实施理财业务管理中应强化自身职责的履行。由于监管机构已经在《通知》中明确了银行理财业务应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尤其是履行尽职调查和风险审查职责,这意味着银行也需要对既有理财业务协议文本、章程等相关实施文件做出修改。同时,应进一步明晰银行和有关当事人之间的职责,尤其是银行与投资管理机构在尽职调查方面的职责,防止相关责任过度有由银行承受。

银行应积极协调监管机构进一步明晰《通知》有关实施要求,并应促成监管机构给银行实施相关要求的相应准备过程。由于《通知》要求印发之日实施,给银行的合规操作带来很大压力,而且《通知》内容非常简单,但其涉及的监管内容非常广泛,许多内容需要进一步明确。各银行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向银行监管机构反映实施上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推动监管规则进一步细化和操作化。

上一篇:退伍士兵安置条例范文 下一篇:新劳动法婚假规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