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08 01:26:06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1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 教学有效性 策略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gradually developing in depth, the moral less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as the main channel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lso unceasingly carries on the reform, the core task of the reform i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then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as become the new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teaching task and mission. Aiming at the particularity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sson in grade seven and grade seven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effect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strategies.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reform;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urse in Grade Seve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trategy

1 思想品德n有效教学的概述

1.1 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概念的界定

1.1.1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1]笔者认为有效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结果的有效性,而且要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其真正的归宿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那么教师为了实现教学有效性,则可以从课前准备的有效性、课堂实施的有效性、课后反思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来努力。

1.1.2 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同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它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承担着培养初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不但是掌握思想品德课基本理论知识的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将所学理论知识经过“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科学调控、德育性质巧妙体现,使师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将道德品质成功转化为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

2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锦州地区所使用的人民版思想品德课教材《道德与法制》为例,探究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策略。

2.1 走进新天地

本章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篇,章节内容的设计紧扣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生理发展水平。本章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新天地,新感觉”、“我的自律宣言”、“把握生命的节奏”。目的是为了引导初一学生为中学生活做好准备,了解我国初中受教育情况,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权,体验长大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意识与时间观念。

2.2 生活中有你

这一单元包括“第一次握手”、“为他人开一朵花”、“走近老师”以及“我属于……”四课内容。本单元的设置意在让学生学会理解同学和老师,列举并分析了青春期中所要面对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现象,例如尊重他人隐私、学会分享和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并且为其收获更多的友谊提出了可行的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3 勇敢做自己

本单元由“别把尊严丢了”、“生命的韧性”、“你就是一道风景”三课组成,这一单元的主题意在引领学生走近“生命”,去发现、挖掘生命的力量,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使其养成直面困难、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进而升华为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3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学生缺乏思维动力和情感体验

通过笔者的个案调查发现,尽管大多数学生具备对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考试内容有足够的重视,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适应,并未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方法,在思想品德课堂的参与程度较低,并未能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一学科是副科,所学知识枯燥乏味,对于该学科的知识也只是应付开卷考试,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仍旧是机械记忆或是题海战术,缺乏学习该学科的思维动力。

3.2 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加强

就教师方面来说,目前仍有部分思想品德课教师只关注教学知识目标的完成,割裂了教学“三维目标”,不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生成;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更是“惟教材、惟教案”至上,上课所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也只是从网上拷贝,不注重挖掘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部分,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效率低下;对于教学过程的调控与管理也不够科学,未能够及时应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等。

3.3 思想品德课堂开放度不够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性内容与高年级相比相对弱一些,通过对教材的研究,笔者发现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具备开放性的特点,教材中设置了许多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的活动与探究提供了交流平台,给学生留了展示和发展的空间,然而部分教师仍然沿袭“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未能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即使设置了一些课堂探究活动,开放度仍然不够。

4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

4.1 完善课前准备策略

4.1.1 备目标和备方法相结合

每节课都有必须其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仅注重完成知识、能力目标,更重要的是突出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针对这“三维目标”和上课所要应用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思考。有的教师依赖“教参”,仅仅把“教参”中的目标与其适用的教学方法搬到课堂中来,这种做法则忽视了课堂是动态的这一因素。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吃透教材,根据自己的体会列出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不生搬硬套,使得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紧密结合。

4.1.2 备预设和备生成相结合

所谓备“预设”是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方案。所谓备“生成”就是在备课的过程中设想出通过教师传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些形式所形成的生成性课程资源,从而为实际教学做好铺垫,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态性的调整。

4.1.3 备教材和备学情相结合

首先在备课方面,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先学后教,并在备教材的过程中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认知基础和情感状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除此之外,教师对教材的利用又要超越教材本身,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材中有利于拓展学生生活经验和促其身心发展的内容,从而达到备教材和备学情的有机结合。

4.2 优化课堂实施策略

4.2.1 创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面对动态多变的课堂教学,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教学机智,并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学校条件等创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适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主要有导学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等,对于教学方法的选用与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和创造性,目的是为了能够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其求知欲,从而达到师生、生生的高效互动,并在此过程中自然达成教学三维目标。

4.2.2 深入开发并灵活应用教学资源

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网络等多种形式的资源;其次,教师要巧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再次,教师可以应用“导学提纲”这一方式,选取适用的教学内容,将课前准备好的有关课程内容的导学提纲发给学生,或者是采用多媒体放映的形式,让学生在15~20分钟内根据导学提纲中设置的问题和内容进行自学,这一过程不仅灵活应用了教学资源,还提高了其自学能力。

4.2.3 科学合理地调控教学过程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的自律,面对教材中所设置的一些开放性活动并不能集中注意力,把精力都投入到课程本身,这就要求教师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巧妙处理。具体来说,可以从这几点来把握:(1)提升自身修养和专业水平,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2)教学组织到位,高效地利用教学时间,让学生体会到上课的充实;(3)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4)对于违纪学生的管理要讲求方法,使其真心悔过并树立起责任意识。

4.3 注重课后反思策略

从根本上来说,追求教学有效性的课堂是一种重实效的课堂,更是本真的课堂。就思想品德课来说,学生能够真实有效地进行情感体验和思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B。教育家叶澜也以“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为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她认为所谓好课就是有效教学的课,“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2]既然有效教学是一种平实而又真实的教学,那么在这过程中不乏存在有待完善的方面,因此,从实质上来说它也是一种反思性的教学,教师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再将反思的成果不断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具体可以从目标、过程、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反思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对思想品德课中教学目标的反思要注意学生在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是否融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是教学反思的核心环节,反思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得力、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是否科学合理等;对教学评价的反思要考虑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因素,不要仅仅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 姚利民.大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1(4).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2

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思想品德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渗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形象感知中、在了解社会中增强安全意识,能为他们今后更好地认识社会、做好自我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安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教学情境;教学资源

2016年8月,山东临沂贫困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郁结心胸,骤然离世。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舆论较多地聚焦在信息泄露与政府部门的监管层面。然而社会是大染缸,犯罪分子无处不在,杜绝类似事件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思想品德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渗透,能为他们今后更好地认识社会、做好自我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增强安全意识

教育最忌强加和灌输,应通过必要的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有效、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教育目标,这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过多的说教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不到应有的警醒教育效果。我们应注重通过阅读、思考、探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增强安全意识,感受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累必要的安全技巧。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苏人版,下同)“青少年遭受不法侵害时,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自我保护”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先行阅读教材这部分内容,教者再补充适当的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感受到各种侵害无处不有,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由此生成一定程度的安全意识。同时在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中,总结出及时观察周围环境、机智地求助他人、避免激怒对方、暂时进行必要的妥协以保证生命安全等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为保护自身安全积累了必要的安全预案。这种通过自主学习生成的安全意识和积累的安全预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深刻的。

二、创设形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增强安全意识

思想品德学科具有不可避免的严肃性、抽象性,如果教者在教学中一味地通过口头进行知识性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渐感学科枯燥乏味,兴趣全无,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开展安全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者有必要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丰富多彩、趣味洋溢的教学形式,使知识呈现尽量通俗化、形象化,使学生接受过程尽量简单化、愉快化。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如何拒绝不良诱惑”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双簧戏”的表演,让学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知晓不良诱惑就在身边,要想拒绝不良诱惑,确保自身安全,就必须学会避开诱因,婉言谢绝朋友,改正不良习惯。又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内容时,可以组织一个模拟法庭,将有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脱离教材乏味空洞、抽象严肃的叙述,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总之,通过类似的情境呈现方式,将教材抽象知识变为形象知识,学生接受过程会变得更轻松,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三、充分呈现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了解社会中增强安全意识

首先,初中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然而学生对社会了解越透彻,认识越深入,就越能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其次,教材中部分内容或案例有落后时代或叙述不全之嫌,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渗透社会资源。本文开头叙述的悲剧与电信诈骗相关,但翻完苏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都找不到与防骗有关的叙述,这是教材编排的遗憾。作为教者,要敏锐地抓住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我保护”的教学内容,对“自我保护”的含义进行必要的延伸拓展,同时采用视频、图文、口述等多种形式分类呈现诈骗案例,对防诈骗内容进行必要的渗透,使学生得到必要的防诈骗安全教育。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不断有新的诈骗类型呈现,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敏锐关注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课堂渗透,不断提升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和防诈骗的意识与技巧。安全无小事,做好有效的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目前,我国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开展各种集体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二是通过网络中图文并茂的安全主题教育加强安全教育的普及性和反复性。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思想品德教师应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学科教学中做好充分的安全教育渗透,使类似徐玉玉案件的悲剧不再重演。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3

考试时间

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安排在4月21日至22日进行

体育考试安排在4月中旬至5月底之间进行,具体日程和地点另行公布

其他六门考试安排在6月17日至19日进行

近日,苏州市教育局正式《2018年苏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方案》。

根据方案,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和历史、体育七门。今年中考录取总分满分为730分。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各为130分。物理、化学满分各为100分。思想品德和历史科目满分为100分,其中思想品德部分和历史部分各为50分。体育满分为40分。英语满分为130分(书面题100分,听力题20分,口语测试题10分)。

考试内容上,除思想品德外,各科目都把“《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七至九年级的目标要求和本届学生的所学内容”作为内容要求。此外,语文要求“涉及课内语言材料的考试内容,约占除写作以外的考试内容的35%~45%;涉及与课文相当的课外语言材料(包括浅易的文言读物和一般的现代文读物),约占除写作以外的考试内容的55%~65%。”思想品德部分要求“《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七、八年级的部分内容及九年级的全部内容,约占90%;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的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约占10%。”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4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局《关于“五育合一”教育高质量发现的实施方案》等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万善片区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结合****区“尚善”特色教育的实际,特制订《****区“五育合一·五善并举”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国、全省、全市、全县教育大会的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为抓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主题

“五育合一谋新篇,尚善教育创特色”。

三、实施目标

将“五育合一”与“尚善教育”有机结合,开展“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研究,在“德、智、体、美、劳”中深化“善行、善教、善炼、善艺、善劳”五善特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现、学校特色发展、片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善行树人——七彩德育立德

将“善行”教育融入七彩德育之中,做到:学校“善于推行”七彩德育,工作有新思路,做七彩德育的倡导者;教师“善于执行”七彩德育,做法有新举措,做七彩德育的执行者;学生“善于践行”七彩德育,行为有新变化,做七彩德育的参与者。完善“善行树人”及“七彩德育立德”工作体系,制订“学校推行、教师执行、学生践行”“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围绕“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工作思路,通过学科渗透、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等,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开展理想信念、核心价值、心理健康、生态文明、传统文化、乐学进取、性格培塑等方面的教育。结合“善行”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开展感恩教育,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教育之恩、感恩祖国培育之恩、感恩社会帮助之恩、感恩他人关怀之恩、感恩大自然绿色之恩;加强品德修养教育、绿色行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增强学生善行意识;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

(二)善教利学——三活课堂增智

建立“活化资源、活用教法、活力展现”三活课堂教学体系和“四善五环”的教学模式,将“善教”融入三活课堂之中,让教师善于教书育人,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教师“善教”:通过读好理论书、练好基本功、写好小随笔、做好小课题,让教师善于活化资源;通过组好团、选好人、磨好课、建好库,让教师善于活用教材;围绕教与学的技巧与策略,加强教学方法研究,抓好入职教师入格课,成长教师研讨课,成熟教师示范课,名优教师引领课,让教师善于活用教法。学生“利学”:通过“课前重预习、课中重善思、课后重巩固”,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实施合作探究,让课堂动起来;抓好多样化练习,让课堂实起来;开展多元化评价,让课堂活起来。通过三活课堂,达到善教利学的工作效果,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精神。

(三)善炼强身——阳光运动健体

将师生善于运动锻炼、乐于强身健体的积极性引导到阳光运动上来,做到:上好体育课、建好运动队、开展好大课间、举办好体育节等,激发师生阳光运动、善于锻炼、乐于健体的积极性。围绕健康第一,科学安排体育课,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阳光体育课,合理设计运动负荷,加强学生体育技能训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阳光大课间,根据学校和季节、气候特点,融入体操、舞蹈、趣味游戏、健康跑、球类活动等内容,开展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阳光体育节,每年开展体育节活动,通过项目竞赛,活动展示,传承体育精神,激发学校活力。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增长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道德和意志品质。

(四)善艺雅情——文化艺术育美

将学生善于文学、音乐、器乐、舞蹈、戏曲、美术、书法等兴趣爱好融入文化艺术活动之中,做到:师生人人积极参与,生生个个掌握1项以上艺术技能,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和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艺术能力。强化美育课程,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打造美育文化,建设校园特色文化,营造美的环境,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传承本土竹丝画帘、剪纸等优秀民间艺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开展美育活动,开展校园艺术活动,组建特色艺术团队,通过文学、音乐、书画、舞蹈、戏剧等进行艺术教育,举办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五)善劳养志——综合实践培劳

将劳动教育和劳动体验融入综合实践之中,做到:在学校善于做好校务劳动、在家里善于自觉完成家务劳动、在社会善于体验公益劳动,从而感受劳动的艰辛、享受劳动的快乐、珍惜劳动成果。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善于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家庭劳动教育安排家庭服务弹性任务,在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抓好学生自理能力培养和劳动实践。学校劳动教育通过课堂传授劳动知识,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建立劳动基地,培养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社会劳动实践重点落实学生研学旅行、社会实践劳动和社区志愿服务,增强学生劳动意识。通过综合实践劳动,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塑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养成爱劳动的好品质。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9年9月)

成立****区“五育合一、五善并举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指导与落实。开展工作调研,制订工作方案,召开座谈会,完成方案论证。印发实施方案,召开校长工作会,加强实施方案宣传。在万善小学县级重点校的基础上,确定宝箴塞小学、万善初中、金牛小学、宝箴塞初中、万隆小学为片区重点校。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校推进相结合,召开专题会,指导各学校制订实施方案、设计各类工作表册及活动记录。

(二)实践探索阶段(2019年10月-2021年8月)

各学校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以万善小学为示范引领,以宝箴塞小学、万善初中、金牛小学、宝箴塞初中、万隆小学为辐射带动,在片区各学校全面开展“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研究。邀请专家引领、强化教师培训、美化校园环境、健全保障措施,围绕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审美素养、弘扬劳动精神”五个方面开展研究,重点抓好学校特色建设,形成学校品牌,重点学校加强探索,形成经验。组织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炼实践成果。召开县、片“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工作现场会,总结推进工作。开展示范校创建工作。

(三)总结提炼阶段(2021年9月—2022年8月)

将实践探索阶段形成的成果在全县和片区推广,探索“立德树人、增智利学、健体强身、育美雅情、培劳养志”等方面的途径,建立“五育合一、五善并举”有机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本阶段以****区为单位,组织每学期2次片区的现场会,承办每学期1次县级的现场会,推动“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研究,力争在育人方式上有新突破,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上有新进展,在体育项目上有新特色,在艺团活动上有新形式,在劳动实践上有新举措。召开工作表彰会,全面总结万善片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启动下一阶段工作。开展示范校创建工作。

(四)推广深化阶段(2022年9月—)

全面总结整理“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成果,构建完善的“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让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人心。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坚持特色立校,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建立学校评价标准,对片区学校进行考核评估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由****区主任任组长,责任区各督学、片区学校校长为成员的****区“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工作领导小组。陈世万负责责任区方案的制订,片区工作的安排布置和推进工作;陈学毅具体负责片区学校工作的推进及各学校七彩德育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卢杰负责各学校三活课堂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和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舒展负责各学校阳光运动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和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张敏负责各学校文化艺术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和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陈国华负责各学校综合实践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和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德育办,由德育专干陈学毅任办公室主任,责任区各相关督学、学校分管领导为成员,具体负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日常工作。各学校赓即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五育的五个方面的工作分别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并设计好活动记录表、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确保工作贯彻到位、执行有力、推进明显,成效显著。

(二)制度保障。建立奖励机制。对工作推动有力,成效明显的个人和集体,责任区每年进行表彰奖励;各学校在名师评选、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年终绩效奖金分配等方面优先考虑。建立公开科学透明的评价机制,细化评价指标、考核要点和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方案。建立工作督查机制,明确本项工作为当前和今后教育的重点工作,责任区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纳入学校年终绩效考核责任区对学校的民主测评,确保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三)人才保障。责任区组建“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研究专家团队,聘请教研室、教改办、教育股、艺体卫股、县城学校名师、片区名师为专家队成员,定期研究和指导责任区和学校的工作。各学校制订新教师、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分层培养目标,明确“县、片、校”三级教师培养职责。加强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建设,建好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方法手段多样、关注学生成长的班主任队伍;建成一支业务素质精湛、课堂充满活力、家长社会认可的教师队伍。工作室通过团队行动,围绕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发展与实践,实现“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目标。

(四)基础设施保障。协助教科体局做好学校规划布局调整,推进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努力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坚持加大投入,完善教育功能设施,提升教育基础保障能力;实施“互联网+教育”,加强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建设,促进教育与现代媒体的深度融合。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5

关键词:小学品德;体验;活动化

品德教材,内容按板块划分,大多课文只有一个关键词,解说关键词的几句提示语,做了简单描述的几幅图片。如何处理这些简单的文字与图片,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呢?笔者发现,“活动”是链接教材内容的桥梁,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教材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寻找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活动。

例如,在执教三年级下册《我们的地球》一课时,围绕“知道地球上有七大洲,并了解它们的大小、形状、位置”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了“奇思妙想取队名”“唱起儿歌记大洲”等有趣的活动。首先,我就把七个大洲的形状图案放大,做成彩色的七块泡沫板粘贴在黑板上。把全班学生分成七个小队,每一队各对应一个图案,再让他们展开奇思妙想,给自己的小队取名。有的说自己的标志像物品――靴子、扇子、钉子、锤子、浓烟、骨头;有的说像动物――小狗、恐龙、公鸡、鼹鼠、飞鸟等。带着自己取的队名,信心满满地准备好了七个小队接下来的竞赛。随着课堂的深入,认识了七个大洲后,孩子们很快就发现,黑板上的七块图案就是七个大洲,他们所取的队名就是自己大洲相像的样子,原来“靴子靴子南美洲,公鸡公鸡是亚洲,烟雾烟雾南极洲……”课堂上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拍起小手唱起来,课堂的生成汇聚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小儿歌,“唱起儿歌记大洲”那样生动形象有趣,谁不愿意记呢?最后,我擦掉原先孩子们想象的队名,直接以大洲名字命名每个队,每个孩子的自豪感顿时油然而生,看着图案大声喊出自己的队名,大洲的形状再一次在脑海中加深印象。小小的活动教学,自然无痕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该促使孩子动手实践,想方设法引导并指导学生参与活动。

在执教《我们的地球》一课中,为达成“知道地球的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地球上的面貌多姿多彩”和“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两个教学目标,笔者精心设计了“体验摸地球”的活动,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掌握课堂重、难点。

“体验摸地球”――学生通过之前的观察,猜测地球上蓝色的地方是海洋、湖泊、河流等,黄色的地方可能是沙漠,绿色的地方可能是森林、田野、草原等,白色的地方或许是冰川、雪山等。为了让这些地貌形象生动并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我请一个孩子上台闭上眼睛在立体地球仪上摸一摸,说摸到大陆的感受――凹凸不平,请每个孩子都参与猜一猜,凹凸不平的可能是刚才提到过的什么?以摸为主,以猜为辅,亲身感受地球是由凹凸不平的陆地和光滑的海洋组成的星球,使得地貌特点形象生动地留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孩子们动手在地球仪上翻转,寻找的过程就是动手实践、体验的过程,从中获得的收获也是可贵、难忘的。

三、补充活动,变抽象内容为形象

新翻开教材不难发现,很多教学内容都远离小学生生活,凭他们的生活经验很难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之后展示给学生。教师可通过课前补充书面资料活动,课堂补充视频、图片、实物等活动,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在教学《我们的地球》一课时,笔者就在课堂内补充了视频、实物展示活动帮助理解教学内容。

虽然孩子们天天住在地球村,但地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书上看到的地球为什么会被分成东西两个半球?这些问题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竟是天方夜谭。笔者就在“我们看地球”环节补充了地球视频,形象的动画视频马上让孩子们看明白了:我们的地球是个椭圆的球体,表面是由大片蓝色和白色、绿色、黄色等颜色组成的。那么这些蓝色、白色、绿色、黄色的地方是哪儿?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我又补充了视频资料“地球风光”,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画面,形象地向孩子们传播了“地球是个美丽的球体”“地球上有着丰富的地貌”等知识。为了指导孩子们看懂东西半球地图,笔者在课堂中把地球比作苹果,在苹果上画个圈代表太平洋,再把苹果平均切成两半,学生恍然大悟,太平洋是被经线分成了两半,大西洋、北冰洋、南极洲也同样被分成两半,难怪东西半球上都能见到它们。

不用过多的引导,不用过多的说教,教师精心设计符合教材内容、学生认知特点的可操作性的多样性的活动,学生就能爱上品德课。

参考文献:

[1]罗明.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6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15-01

1 教学环节齐全、紧凑

导学案的设计中有目标呈现、课前预习、问题导向、生问师答、盘点收获、当堂达标和师生小结六环节组成,其中每个环节之间紧密相连,帮助学生做好自学和巩固。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走进青春》一框题中,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青春期的含义、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以及进入青春期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等。不仅教师轻松的点拨,而且学生能愉快的掌握其知识点,再加上达标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理解归纳与巩固。

2 学习目的明确,做到优点放矢,教学效率高

运用导学案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都预习了所要学习的内容,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认为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用在课堂上利用过多时间讲解,而教师主要讲解的是学生在课前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运用了导学案教学,课堂上的练习几乎都能解决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若真正运用好导学案的模式,无论怎么做,教学目的明确,教师的“教”将变得很轻松,教学效果好,效率也会很高。

3 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导学案的运用,大部分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去阅读和预习,自己去解决学案中的内容,这对于学困生来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能使很多学生参与其中,找到自身的闪光点,树立起信心,从而对学习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更加积极地去学习,真正做好学习的管理者。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发掘自己的潜能》一框题中,学生学习导学案后,就可以了解到这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其中的要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还能自觉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也从侧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

4 学练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

导学案的着眼点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教师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课前预习部分,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对知识点的归纳能力。通过老师在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就能够掌握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情况,对学生课前不掌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重视解决。

在运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太低,流于形式。导学案的设计中,是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由易到难而设计的。在合作导向环节的小组讨论时,好的问题能够使学生的讨论有成效而且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学生在进行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好的学生积极的参与问题讨论,发表自己的砍伐和建议,而对于学困生而言,就成了听众或者观众。这主要源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太差,学困生懒得思考,从而出现了此现象。

(2)班额较大,分组有困难,教师很难照顾全体,顾此失彼,无法完成一节课所设计的教学任务。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有10个或者12个小组,各个环节都要照顾就变成了难事。如果每个小组都要关注,有可能会浪费时间,完不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便对学困生照顾不周。

(3)课程安排紧密,学生缺少预习的时间,而导学案要顺利完成则需要每节课前扎实的有效预习。学生学习的课程多,每门课都有导学案和作业,没有时间预习,加上对思想品德课还不够重视,就出现了不完成导学案的内容,从而教学效果较差。

(4)学生不能真正的融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使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但是假如对学生驾驭的不好,就会成为个别尖子生的优秀平台,而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仍是人云亦云,甚至是乘混作乱,更有甚者课堂难以驾驭。

(5)学案上的时间设计不够准确,学习目标有时太大,不适合学生理解和学习,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仍没有摆脱教案的影响。因为实践导学案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完全融入导学案的模式,在书写学案时仍然受教案的影响,制定学案时所制定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学情,出现太大太空的现象,他们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估计5 min学生应该合作讨论完成的内容,但是10 min了学生还是完不成。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祝福青春》这部分时,合作导向题目共有两个问题,预计8 min,结果6 min完成的只有一组,12 min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依然没有完成,再等待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答案。

(6)对课堂小结不够重视。课堂小结往往是一节课的总结与归纳,如果用一句话代过或者是简单几句话进行总结,会使学生把握不住这节课的重点知识,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巩固。

(7)达标练习的设计上,总是有些出入,习题的梯度分明,大多数时候学生完不成课堂达标检测题,或者制作选择题,对材料题视而不见或者将材料与问题无法进行结合,从而出现“吃不饱”和“撑够呛”的局面。

(8)学案设计的是一节课的内容,对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缺乏足够的重视。因为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是以单元或者课为系统,而学案只设计一个框体的内容,从而导致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有的知识点在做习题的时候学生却印象不深,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7

关键词:素材;思想品德课;实效性

好的素材,是一堂好课的良好的载体。思想品德课的素材选择必须考虑以下五个原则:导向性、时代性、生活性、趣味性、体验性。具有以上五个特点的素材,如果能和课本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简化课堂程序,避免使用太多的素材,而且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一、选择富有导向性的素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指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①

德育不可能通过抽象的途径进入学生的内心。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些富有思想导向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在合作探究中共同挖掘素材中的正面意义,达到深入认识事情的本质的目的。

比如在七年级下册《法不可违》中,结合拉萨3.14烧暴力事件,我设置了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思考。

问题一:为什么说他们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问题二:为什么给予不同的参与分子不同的惩罚?

问题三:他们的这种行为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危害?

问题四:法律给他们的惩罚有哪些?

问题五:从这件事情上,你觉得中国应该吸取哪些方面的教训?

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我再从违法的含义、刑罚的种类、此类行为的对他人、对自己、对、对社会、对国家等等角度引导学生去深入分析,自然而然地导出知识点,并且将这次的事件从更高的角度进行了一个提升,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了这一事件,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很多学生都反映很喜欢听到这样的课,希望老师在这些方面给予更多的介绍和引导。

二、选择富有时代性的素材,搭建学生感悟的平台

思想品德课应该做到“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及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作为主要素材,避免空洞说教”。②

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善于从时代人物当中选取更多的真实素材,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个鲜活的道德标兵,让学生在先进人物的事迹中去合作探究、去思考感悟、去将先进人物的核心要素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在七年级下册《人生自强少年始》一课中,我选择了2005年感动中国获奖者之一雷庆瑶(一个小时候就失去了双手的女孩,凭着自己的努力走向2008奥运赛场。)的事迹,并且结合本课知识目标,设置了具体的问题:

问题一:雷庆瑶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问题二:雷庆瑶的自强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三:雷庆瑶的自强品质对她自己起到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问题四:与雷庆的自强品质相反的表现有哪些?

问题五:从雷庆瑶的身上,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特别是雷庆瑶咬着布条在游泳池那里训练的情景,让许多学生都为之感动、流泪。问题提出之后,讨论、发言的气氛非常热烈。

在学生们谈完之后,我都结合了自己的看法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一方面完成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另一方面也更好地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三、选择富有生活性的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实际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③

在七年级下册的《挫折面前也从容》一课中:我利用一个学生给我的一封信作为素材,并进行适当的取舍,形成一个案例,根据知识目标设置了系列问题:

问题一:失去姑丈的悲痛对小敏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哪些影响?

问题二:你认为小敏对待这个悲痛的态度正确吗?为什么?

问题三: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类似事情。你能分享你的故事吗?

问题四:如果你是小敏,你觉得应该如何才能战胜这个挫折?

问题四:从小敏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失去亲人的悲痛,每个学生都会经历,这就是学生可能会遇到或者已经遇到过的挫折。作为思想品德课老师,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这些素材,抓住时机,及时恰当地引导生正确面对这类挫折。

当我感觉到学生小敏的这个挫折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时候,我将这个案例进行了符合情理的整合。在课堂上,学生们对这个素材非常感兴趣,投入热情非常高。而且许多学生自身也是遇到过类似情况的,他们也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自己失去亲人的事情,而且还给小敏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四、选择富有趣味性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指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④

我国的历史文化中的道德资源非常丰富。将这些资源进行挖掘,有利于进一步弘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更多的快乐和道理。

在七年级上册的《创建新集体》一框中,我想到了《西游记》中的许多人物,以及他们成功取经的故事,精心设置了问题,直接指向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深入讨论这些问题。

问题一:《西游记》师徒四人的人物性格分别是怎样的?

问题二:师徒四人为什么能够取得取经的成功?

问题三:在取经队伍当中,你最想成为其中的哪个人物?

问题四:从取经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事实上,对于取经队伍的成功,背后有许多的因素。如唐僧是一个领导者,具有良好的目标导向,这和课本创建新集体的三个途径之一:有共同的目标,这是前进的动力是很吻合的。

而原因之二是各个成员在取经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所能,如猪八戒虽然好色、懒做,但是在人际工作做得好;孙悟空的高超技术和效率意识,是一个专家;沙僧的踏实肯干,是很称职的秘书。

当我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一下被吸引住了,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疑问:思想品德课和这个西游记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的氛围非常热烈,上台发言的时候非常踊跃,有些学生还提出了其他更有见地的答案。如取经队伍有着很好的武器装备。唐僧有紧箍咒,孙悟空有如意金箍棒,猪八戒有八钉耙,沙僧有大刀。再比如,有降妖伏魔的技术专家-仙人相助,这也是成功的原因。

在学生讨论完后我进行了总结,引导学生,一个优秀的团队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中的三个就是:有共同的目标,能各尽所能,能团结互助。这其实也就是本课的知识目标所在。

五、选择富有体验性的素材,促进学生道德自我构建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指出:“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⑤

在七年级下册《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中,我用了“晏子使楚”的故事,同样按照一贯的教学风格,设置了以下系列问题:

问题一:晏子在使楚的过程中最注意维护的是什么?

问题二:晏子是怎么对待楚王对他身材的种种刁难和嘲笑的?

问题三:如果晏子对楚王的刁难和嘲笑暴跳如雷,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问题四:如果楚王是真的尊重晏子,他应该有怎样的表现?

问题五:从晏子这个故事中,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事实上,这五个问题分别是对应课本的四个重要知识点。在这些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们根据这五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发言的氛围也较热烈。

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和表演性,因此有的学生还针对这两个问题,上台表演,用小品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学生们在进行模拟式的道德体验过程。最后一个问题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的,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中学到真正的知识,从而指导自己的言行,达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养成目的。

注释:

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5页。

②同上,第217页。

③同上,第207页。

④同上,第237页。

⑤同上,第211页。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2】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版。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8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思想意识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在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素质,本文借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责任意识;培养

一、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就是一个人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并且能够自觉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例如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应该快乐生活、努力学习,再长大了以后就应该承担自力更生和赡养父母的责任。责任意识一个人明白自己究竟应该干什么的清晰思想印记,而这个意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这个意识需要去教育引导和灌输启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成长所需的精神品格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与启发。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结合学生所看到的具体事件,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比如说在迟到和送老人回家这样的两难选择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个学生,准时上学不迟到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两者之间要实现巧妙地平衡,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表现。

二、责任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家庭中都是以独生子女的身份受尽宠爱,所以在与社会的交流和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编,七年级下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首先论述了生命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人的基本生活品质:自尊、自立、自强,结合每个章节的概念分析、具体事例论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在与教材和教师的交流中逐渐实现自己准确的价值定位和人生定向,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合近几年社会上的初中学生发生的恶性事件,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对于培养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进行不懈的努力。将整个初中生的思想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奠基作用。

三、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1.结合教材的主要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依靠逐步的累计最后实现总的价值。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对自己的责任,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明白只有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更好的与生活和社会进行交流。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懂法、守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同时应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这是学生在法律意识层面的主要职责。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在承担自我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对于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个人连接到社会,最后归于国家责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遵循这样的线索,利用合适的教材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节课时,把握课题的主要教学目标“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自立的行为和不自立的行为进行区分和比较,对于现代初中生的依赖心理进行分析和改正。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家里能够干什么,会不会洗衣服,会不会帮爸爸干活,会不会在犯错后主动承担错误,这些都是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到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生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家长对于孩子生活上的帮助和溺爱,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合作,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独立,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老师以身作则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我们常说为人师表,老师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现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对于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实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在九年级第四课《保护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声音影像功能,通过视觉直观的信息体验来感受现代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让学生在讲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或者自己是如何保护环境的,老师在学生们的发言之后,做出总结和提出建议,以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来向学生展示可以从哪些方面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学生组织实地的考察和调查,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3.关注时政和生活

培养学生对于时政和生活的关注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完美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社会,在深刻的理解都要应用于实践,所以学生只有关注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关注自己周围发生的真实事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国家责任意识的重视和实践。例如近几天是中国两会召开的重要时期,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两会的会议内容,将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提案记录下来,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结语

本文通过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基本论述,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设置特点,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培养策略,相信一定能够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徐国强.思想品德教学应强化责任意识教育[J].成才之路,2014(35)

[2]郭树文.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责任意识浅析[J].魅力中国,2014(25)

上一篇:写事记叙文范文 下一篇:公司档案管理流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