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生活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23 15:32:09

这就是生活作文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1

法国著名的作家雨果说:“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脸上的冬色。”请微笑的面对生活吧!因为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同样也会对你报以笑容的。人生虽然是一冬铺满荆棘、坎坷、曲折的路,但日子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像我们翻开崭新的一页。

笑口常开者幸福如春。笑,它将化为和煦的春风,将为你送去暖暖的春意。笑待他人,你永远年轻。不要过分的期待自己的辉煌,不要过分的重视自己的地位,你便会过得坦然而自信——没有蓝天的博大,却可以有白云的悠然;没有大海的辽阔,却可以有小溪的执著;没有花的芬芳,却可以有小草的淳朴——面对生活坦然的微笑,并投入生活的激流,便会找到真实的自我,找到生活的快乐。

朋友们,当你处在困难之中时,请以真诚的微笑面对吧,你会信心百倍的摆脱困境的;当你失意时,你应该微笑,要以自信的微笑驱散罩在你心头的那片乌云,去迎接另一个晴朗的艳阳天。让我们微笑的面对生活吧!生活就是这样。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2

每当旭日东升,我伴着太阳的光彩,笑迎着新的一天。此时的笑也许就挂在我的脸上,可更多的笑也许在我的心里。因为我知道,在我熟悉的校园里,新的知识在等待我获取。只要我用心的接受启蒙,那么曾经的未知将会变为已知,在这变化中我得到的是充实。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过程,一个日日重复的过程中,我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充实。我当然会从我心里付出笑。这是我简单充实的生活。

当然,笑并不是我生活的诠释,因为生活中有太多虚情假意的笑,使人很疲倦,是生活很虚假。生活原本应该是简单的,只是无知的人们使它变得复杂。我却享受着简单的生活,我高兴时,可以对每个人笑;我悲伤时,也可以对所有人置之不理。我按照自己的想法与意愿生活,我从不掩饰心中的欢乐喜悦。我笑,所以世界因我而沸腾。就算你投来赞许的目光也好,诧异的目光也罢,我也不会停止我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因为使我欢笑的,是我简单的心。

可当皓月高挂,我端坐在灯下尽情地享受完我得到的充实之后,我的笑意便随之在我挑战新的未知中消散。我痛骂着自己的愚笨,那无名的泪也会悄然地落下。我怎么就不能凭借我在阳光中获取的惯性,冲破更多未知的屏障,心切催泪下。无奈中寄希望于明天,因为我相信明天我会积蓄更多的能量。

生活中,有太多忍下的泪水。可眼泪里有盐,盐也是能量。忍下吧心切的泪,生活原本就不那么简单。我只需对生活保持一份永恒的清新,我便能沿着生活的青藤爬到天上,坐在纯净洁白的云儿上,望着匍匐在脚下的清晰明媚的青春,抹去我的忧伤。我忧伤,所以世间万物都陪着我忧伤。无论在哪里,都满是悲伤的痕迹,使我无法忘却,而生活以它日月轮回的简单,把一切印记冲刷掉,使我念念不忘的烦恼在我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淡忘。取而代之的,则是简单的情感:一笑了之亦或是暗自哭泣一场。

其实,生活的简单是可以感染的,享受简单的生活,我们的身心会被净化,我们会拥有简单的情感,简单的心灵,简单地灵魂。原来,简单并不代表空虚,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愉悦,使人的生命更有意义。原来,是简单使我们在欢笑中充实在哭泣中暗自积蓄,这些最珍贵最真实的情感,被很多人忽略,我却在简单中重新拾起。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3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那些都是自己内心苦苦思考出来的小说,都不愿意被人模仿,那是一种尊严的试探,也是我们曾经不能够放弃的信仰。

我记得曾经的自己,那么喜欢过一个人,可是到最后,还是默默退出了,这不是一个人的错,也不是时光的错。

我在图书馆的时候,永远都是小心翼翼的,害怕自己发出的动静,会打扰了其他正在学习的同学。在食堂兼职几天,全身都是油烟味。

也许这就是生活。

我在宿舍,总是保持沉默,因为大多数人喜欢玩游戏,而我喜欢看小说。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4

对生活的感受是作文的基础。为什么同样是写一个题目,有的人可以写得很充实,有的人却感叹生活单调,缺少色彩,认为没啥可写?笔者认为区别就在于对生活感受能力的高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要以开放的思想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与生活亲密接触,捕捉写作材料,为学生的作文练习开创一个丰富多彩的天地,使作文变得新鲜、有趣,学生想写、乐写,并逐步成为精彩生活的一部分。

一、热爱生活――作文的前提

社会是个大课堂,是个取之不竭的写作题材库。孩子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个体,理应让他们融入社会――你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人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接触、感受、领悟、认识社会。学生的作文直接地反映着他们对社会的这种感悟与认识。作文要能充分表达孩子对生活的理解,表白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求得孩子们纯真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这样的作文教学理念终将使孩子们的作文变得富有童趣而真实,充满生气而富有活力,因此要让学生对生活有热情。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位艺术家用大理石雕刻仙女的像。这位艺术家一凿一凿地精心雕刻,将全部的感情倾注于这位仙女的身上。当凿完最后一凿时,雕像竟然活了。这个传说告诉我们:一个作品要获得成功,就要求作者对于所表现的对象,充满热情。文章是生活的反映,要写好文章,就必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如何去投身生活、拥抱生活呢?

1.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

活动是多方面的,植树、打扫卫生、给邻居做好事、加入兴趣小组、参与文体竞赛等。可是有不少学生不注意这一点,总是把自己关在教室或家里,除了做功课,还是做功课,使自己失去了生活的广阔天地。其结果,作文的源头活水给堵住了。打开学生优秀作文选,那些生动的新鲜的独特的故事,大多是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得来的。最近读到一组热爱艺术的学生谈音乐的文章,这几篇文章,情文并茂,十分成功。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呢?原因就是: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加有益的艺术活动,所以他们对艺术有着特别强的感受力,也就为写出好文章打下了基础。

2.走出校门、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参观访问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只有走出校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参观访问,广听博闻,增长见识,在头脑里留下许多难以望怀的小故事。有了这些,作文就有了素材。一位作家这样说过:“人的生活就像条河,没有经历就像干涸的河床没有水的流动。”同学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机会,满怀热情地到生活的广阔天地里去经风雨、见世面,去采掘生活的矿藏。

二、留心生活――作文的基础

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就是生活,关键是要用你的慧眼对生活进行零距离观察,从生活中留心素材,积累素材。每天上学,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道路本来坑坑洼洼,现在已变成平坦的水泥路;路边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已经渐渐变绿,充满生机;马路上的交警不论严寒酷暑,为我们指挥交通……还可以回忆往昔: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琐事。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可是学生没有留心观察,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表象,所以习作无从下笔。

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小题材,让留心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在留心生活的同时,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用自己的情去感受,用自己的爱去认识生活。只要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了,也就会有写作的“泉源”,那写作的“溪水”还能不欢快地流淌吗?

三、思考生活――作文的升华

学生留心了生活、也观察了生活,但却写不出很精彩的文章,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去思考生活,没有去感悟生活。有些学生通过留心观察,认识、了解了一些事物,但是没有思考、没有真情实感,思想贫乏、空洞。而《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解,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可以在讲解完课文后,让学生就教材的某个或几个问题再作一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思考。学生凭借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再根据自己及周围的生活情境,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感受和思考社会、人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合理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富有创新的佳作来。比如可以让学生改编课本剧、排演课本剧、改写故事结局、续写新的故事、创造新的寓言童话等。

比如一个学生的日记:“今天我放学回家,在路上看到许多人围在一起,我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婴儿被遗弃在地上。这个婴儿被花布包包着,很可怜,而周围的人都说这小孩父母狠心。”这只能算是留心或观察了生活,但没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后来我让他对观察到的进行思考,加入自己的感想。后来他接着写道:“这是一个多么无辜而可怜的小家伙,她是那么的天真无邪,可是命运却将她丢弃在路旁,她的父母为什么这么狠心呢?回想起来,我要比她幸运多了,我的爸妈是那么疼爱我,关心我,我真该好好学习,将来……”这样一来既有感知又有感悟,思维得到了锻炼,认识也有了提高。

总之,文章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如果你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就积累不起写作所应有的生活素材,也熔铸不出写作必备的充实的感情,你的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作文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生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应该遵循“让作文走近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的作文教学理念。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5

写作的素材要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贴近生活”。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开双眼,去观察、去比较。走进生活,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我们要不断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他们的见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才能然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做到有话可说,才能乐于去写作,也才能写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文来。这样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让他们在写作的道路上快速发展。

【关键词】

活动情景 生活现场 生活实际 生活作文

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益于读写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之想。”特别是在现在的小学中年级作文教育过程中,如何上好生活作文课就显得很是至关重要的事了。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小学中年级生活作文教学积累了一些自己的教学经验,下面本人就小学中年级生活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活动情境,感知生活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学校这座象牙塔内,远离生活实际,因而现在孩子写出的作文,大多是一种无病的堆积文字,而中年级的孩子刚处于从写话向真正的作文写作的过渡,如果这时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引导,这会给孩子的以后作文书写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这在很大一部分上要求我们教师在作文课上必须能做到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作文, 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大课堂,积极参与社会有益的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进行交往,提高认识,发展语言。让学生在多渠道多样性的学习活动体系中自主练笔。例如我们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5时,让我们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为它设计一张名片。对于这个作文命题,大部分的教师会让我们的孩子回去或者在学校通过查找资料,看电脑等找到一些资料进行书写,这样学生也能写出某一种动物的一些特征来。而我在教学时会让学生回家或者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动物,如宠物狗、宠物猫,甚至是爷爷养的鹦鹉等等,去观察它们某一特定的活动场景,如吃食、睡觉、嬉戏等,学生这时写出的作文是自己亲身观察等来的有真实感,且有话可说。

二、走进生活现场,写好生活作文

学生的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之所有总是觉得没什么可写,并不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生活,没有看过或听到过生活,而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学会认真、观察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值得一写的东西,他们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结果与他们都擦肩而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要想写好作文,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走进生活中去,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没有生活的体验,就没有真切的感受,也就没有丰富的情感。例如我们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4时,教材要求我们走出校园。到公园去,到田野里去,观察迷人的秋景,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然后写下来。这时候作为我们教师,有必要让我们的教学走进广阔的空间。春天或秋天带学生到山间、田野去上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冬天,与学生一同携手赏雪玩雪;抽出时间,领学生到商场、超市去,让学生用眼睛去认识社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野炊、手工、放风筝、游戏、竞赛、科学实验等。对小学生来说,好教师能够把学习变成游戏,或让学生用游戏的方式学习。

三、联系生活实际,评改生活作文

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会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在学生写完作文后,我们教师应该给孩子去认真的评改。我们评改作文应该摒弃我们一贯的教师批改,而采取多种形式的评改,评改作文要让孩子参与到其中,让孩子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再次走进生活实际中去。而且这也要求学生有更丰富的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去自觉的阅读课外书籍。如果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阅读就是作文的基础,感悟就是作文的生命。将阅读与作文紧密结合,实现“读中悟写,以写促读”。 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爱上写作,在写作的基础上去用阅读得到的知识来评改自己和同学的作文。另外我们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还可以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读与写”“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学生乐说愿写愿改。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写出的作文,再经过自己的动手修改,这时候的作文肯定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生活作文教学,也就是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把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有机延伸,学生所写的作文要写贴近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实际的生活走进我们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来,让作文教学紧跟生活实际,时刻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这更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要面对中年级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课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让我们的课堂作文走近我们学生的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生活的“活水”。

【参考文献】

【1】杨树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语文出版社出版

【2】王玉强.作文智囊:体悟创新.南方出版社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6

作文源于生活。朱熹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即为生活。因此,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打破作文教学与生活的“厚障壁”,让作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作文教学与生活超级链接。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链接,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写作知识和训练写作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

1.贴近生活,接触实际

叶老说:“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绝没在空虚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造成今天中学生写作时愁眉苦脸、“假冒伪劣”作文出现的实质是学生的“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要上作文了,教师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给学生命题,当中大多数教师凭经验给学生讲一下写前指导与写作要求,然后就是学生“闭门造车”,“假冒伪劣产品”出现。如何克服这一现象,使学生能愉快地写作,而且写出“真、善、美”的作文?我的做法是:引导他们贴近生活,触及人生,瞻望未来。不但要贴近家庭、校园“小生活”的实际,更要使他们放开眼光,透过院墙,注目大社会,诸如:人口、就业、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土地节用、资源开发、自然保护、反腐倡廉、扫黄打假等有关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及尊老爱幼、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等社会公德老话题。既然,作文教学所耍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写作能力,我们的写作又是要表现生活、服务生活的,而作为写作“唯一源泉”的生活,不让学生贴近、了解、熟悉行吗?

2.留意生活,学会观察

贴近生活,还须多留意,会观察。叶老指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随时随地留意观察,是扩大经验的不二法门”,“譬如对于一个人,如不加观察,摩肩相值,瞬即东西,彼此就不相关涉了”。所以,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热爱生活,练就一双“慧眼”,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获取那些生活中有价值的写作信息,及时分类、纠正、总结并储存,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明而富有生命力的画面,为自己的作文构建―个丰富的储备库。练就一双慧眼并不是让学生只用视觉去观察。古人说五觉出文章,这里的“五觉”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每一种感觉都是摄取写作信息的窗口。学生只有调动起各种感官,信息量才能丰富起来。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全方位、多角度观察的习惯,这样就会大大充实学生的写作索材,写作文也就不难了。

3.放开手脚,广博阅览

诚然,生活是写作的源,而书籍则是流。为搞好写作教学,给学生开通了“源”,也要接通“流”。谈到接流,不能不让人感慨现状。被压成豆腐干的学生们,至初三毕业,古今中外名著几乎无人问津,一句“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更让人为其“贫乏”而悲哀。“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 (张志公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也要让重理轻文的学生懂得。“社会科学跟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吕叔湘语)要下决心把学生拉出题海,让他们览一览岸边风光,像吕先生说的那样,告诉他们“哪些书是值得看的,哪些书是不值得看的,看书应怎么个看法,注意哪些”并教他们“动脑筋”。在“踏实的、毫不苟且”的观览中,他们“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砾”,要让他们“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以促使自己“渐渐成长起来”。要知道,一旦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他们就会“过目不忘”,“展卷自得”了。

4.汲取活水。注重积累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7

关键词:生活;作文;素描

作文对许多中学生来说,确实很难。那师生如何通过努力让它可能变为不难呢?这就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下面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对作文教学的体会来谈谈。

一、生活即作文,写自己的生活

我们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以及题材、主题、人物等有些来自于生活。就学生作文的整个过程看,观察生活,获得感性材料,处理材料,产生情感;然后付诸于笔端,便形成文字。由此可见,最后语言表达的完成,就是学生的作文。即使离开观察生活而通过阅读获得感性材料,但最后总离不开生活的影子。但是,有时大家都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生活,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而有的学生却写出流水账式的文章来。可能是这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不会观察,没有感悟,没有发现美。所以首先要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生活。在观察中要能发现美和丑,要有自己的感悟。

譬如,我们可以出这类题目:《的结构》《如何烧鱼》《如何把衣服洗干净》《我跟妈妈学种菜》等。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去体验生活,这样,他既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做事,又学会了写作。

其次,教孩子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发现美和丑。自然界中有美丽的花草,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美好的事情,当然也有丑的人和事。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去指导这些不会体验和感悟的学生,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人群里,难道就没有人值得你欣赏,就没有人让你讨厌?你为什么欣赏?又为什么讨厌?这就是你的感悟。你把这种体验感悟写出来,就是文章。如果你指导得法的话,你的孩子还能说不会写文章吗?

二、“贴图作文”,提高习作兴趣

“贴图作文”按贴图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练习形式:一是完整剪贴,二是分散剪贴,三是组合剪贴。“贴图作文”是看图作文的扩展和延伸,其特点是把操作引进表达训练。让学生看看、想想、贴贴、写写,既动脑又动手,增添乐趣。这种作文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处于练习的最佳状态,比如,组合剪贴,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将各种不同的画面进行拼凑组合,从而构成新的画面,然后把组合而成的新画面贴在作文本上,进行写作。像将小麦、玉米、大豆、田野和一幅农民的肖像画面组合在一起,命名为《我家的庄稼地》进行写作,就属于这一形式。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大胆的设想,还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喜好,对不同的图画进行选择取舍,自由搭配,这样不受时空的限制,更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创造性。

三、“素描生活”,调动学习兴趣

这一作文形式,是将美术中的素描法引入学生写作的实践过程,使学生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客观而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由于它形式上的陌生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比如,选举某些学生作为写作的“模特儿”,另一部分学生作为“小画家”,如此交往进行,学生兴趣盎然。在学生熟练掌握方法后,在逐渐扩大其“素描”的范围:由班到校,由学校到社会;由单个的人到群体的人,由单一景物到众多景物的描绘。同时扩大其规模:由记叙的简单情节到复杂情节,由描写的单角度到多角度,由有内容的单一性到内容的丰富性。“素描作文”的最大优点,在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准确表达的写作能力。

四、“出新颖作文题”,激起兴趣

“新题作文”即在命题作文中引进好的题目。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问题,题目的好与坏、新与旧,直接影响学生作文兴趣。倘若题目陈旧,成人化、程式化,学生一接触题目就讨厌,写作情绪低落。如《记一件难忘的事》《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等,这类文题不知写了多少遍,这个年级写了,下个年级又写,如此反反复复,都已经写“烂”了,怎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因此,命题切记呆板、落俗,力求新颖有趣、多样,具有启发性,具有感彩。如有学生在桌凳上乱刻乱画时,可命题为《小板凳,你疼吗》,发现有人做好事时,可命题为《雷锋还活着》,回忆童年生活时,可命题为《哦,童年的小遥车》等文题。学生一看,就觉得生动有趣,由此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进而产生将文章写好的热切期望。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能力;观察生活

我们常说:“不是没有动听的音乐,而是没有听得出音乐美的耳朵;不是没有绚丽的风景,而是没有看得出美景的眼睛。”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在家里,有各种形式的家务活动;在社会上,有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应该说,仅存于家门、校门之间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习作材料,就会使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一谈到作文,学生感到头疼,老师也感头疼――学生无材料可写,无事可记,无理可说,无情可抒,即使写出作文,大多数也是东拼西凑之作,或是以前作文的再次翻版。什么原因使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有效地指导才能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呢?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所注重的往往是“后”作文教学――也就是从学生开始提笔作文之后开始的作文教学。它注重的是学生开始形成文章以“后”的教学诱导过程;它运用的是学生业已收集在大脑里的生活素材,而不是教给学生通过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指观察现实摄取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它注重的是写作技巧的指导,而不是素材的收集、积累和整理。因此,学生思想上最大的困惑是生活源泉的干涸,作文题材的严重匮乏,我们回过头看一看小学生的作文,最大的问题还是出现“假”“空”“抄”现象。作文本身就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好的文章从字词句段到修辞逻辑,再到布局谋篇,都要显示出一定的水平和功夫。而个人的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这些写作中的基本要求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反差,必然要形成虚假作文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空洞性。

其实,在文章生成之前,写作者是有许多准备要做的,而老师也是有许多先期教学要执行的。因而,面对这种形式化、空洞的教学现状,上海李白坚教师提出了“前”作文教学概念。“前”作文教学提倡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提倡积极摄取生活素材,积累对生活的感受,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以帮助学生学会“摄取素材”“积累素材”为主要任务的“前”作文教学概念的提出,无疑给今天尴尬的作文教学现象指出了一条明路。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说的就是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心中装的材料多了,视野也就开阔了,作文也就不难写了。

1.让作文成为生活的佐料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来源。写作时,学生感到无事物可写、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留心观察,或者是生活过于单调、枯燥。这时教师就可以找准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深入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中走出来,走出课堂和家门,走向社会和自然,为习作积累材料,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使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有趣部分。在指导学生写《秋天的树叶》这篇作文时,我带着学生到校园内外欣赏秋天的景色,采集树叶的标本,观察树叶的结构、形状、颜色特点,讲述秋天发生的故事。参观活动结束后,学生一回到班上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了……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了丰富的作文素材,写的作文就有了情趣,有了纯真可爱,学生也乐于表达。

2.让生活进入作文课堂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杨再隋曾说过:“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他们独特的认识生活的方法,也有他们独特的表达手段。”因此,要关注学生,了解孩子生活的主导活动,从学生入手,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谓生活,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三方面,其中学校生活是主要的。比如,开展唱歌、画画、科技制作、体育等方面的兴趣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指点,为写作准备。活动结束后,就趁热打铁,马上布置学生写。这样效果佳。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起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生活的主人,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有的甚至曾经让他们热泪盈眶或悲痛万分,只是没留意,更没有用文字记下自己的感受,也就谈不上积累素材了。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事情,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把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做到“源头时有活水来”。

3.捕捉素材,开启写作源泉

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仅只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当然,观察能力的培养,材料的收集不能只限于每单元一次的大作文,平时,我就要求学生写周记、写日记。命题与不命题两种形式兼用,一周两篇,短可几十字,长可几百字。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手中的材料多了,对付多变的作文题目也就不至感到无话可说了。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生活是作文的“源”,只有“源”畅才能“流”涌;生活是习作的“花”,只有采得许多“花”来,才能酿出香甜的习作的“蜜”。要摆脱作文“没什么可写”的困境,必须寻“根”开“源”博“采”,我们要走出课堂,到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获得实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的灵感就无处不在了。

上一篇:龟兔赛跑故事新编范文 下一篇:丁香花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