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兔赛跑故事新编范文

时间:2023-09-20 04:26:54

龟兔赛跑故事新编

龟兔赛跑故事新编篇1

当时我问儿子:“乌龟能在赛跑中击败兔子吗?”他不假思索且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能啦,因为兔子太骄傲自满了!”时隔6年,我再问儿子:“乌龟和兔子谁跑得快?”他在鼻子里不屑地轻轻哼一声,竟然懒得回答我。见我非要他回答不可,他不耐烦地说:“怎么问那么stupid(俗不可耐)的问题呢?乌龟怎么可能与兔子赛跑嘛!”

我觉得他对“龟兔赛跑”看法的变化很有意思,便立即给我弟弟家里打电话,他那对双胞胎儿子来美国也6年了,一听这个问题还是回答:“当然是兔子跑得快啦!”

后来,我趁着给国内打电话的机会,问过五六个孩子,他们中没有一个不说乌龟跑得快,因为兔子骄傲自满。只有一个年龄大些的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有个故事,讲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骄傲,被乌龟赶上了。”

“龟兔赛跑”的故事在国内是家喻户晓的,几乎没有一个儿童不知道:由于兔子骄傲自满,停滞不前,乌龟把兔子甩在了后面。199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龟兔赛跑”的故事被别出心裁地新编了一回。大概是因为兔年的关系,兔子应有个好形象,新编“龟兔赛跑”中龟兔互相帮助,共同胜利,来了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结局。

新编是新编,但还是在讲一个寓言,一个道理。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更愿意孩子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其深刻的含义和哲学道理。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却更注重要孩子们去学到兔子要比乌龟跑得快得多的科学知识。

美国的不少机械,例如割草机,在其挡次变速的示意标志上,用两个箭头分别指着两个标志:一端是乌龟,另一端是兔子。这种国际通用的图示,明白无误地表明:乌龟标志着慢速,兔子标志着快速。捷兔骄傲自满,是一种寓言的想象,没有必然性,但兔子比乌龟跑得快却是科学常识。笨龟勤奋不懈,是一个童话的假想,没有规律性,但乌龟根本无法与兔子赛跑却是不争的科学事实。

龟兔赛跑故事新编篇2

有一次,兔子路过森林,小松鼠对它说:“兔子呀,要不是你上次睡着了,乌龟能赢你吗?”兔子心想是呀!要不是自己得意洋洋、贪睡,怎能输给它了?兔子想到这里,决定找个机会重新和乌龟赛一次。于是,它找到大象裁判(pàn)申请第二次比赛。

乌龟听到这个消息后倒也不慌不忙。

比赛即将开始,小动物们站在跑道两边呐(nà)喊、助威,大叫“加油”。乌龟和兔子神态自若,都做好了起跑的准备。枪声一响,兔子撒开四蹄,腾空而起,向终点冲刺。乌龟还是以平常行走的速度前行。领先的当然是兔子,结局会像上次那样吗?

乌龟爬到终点,心想兔子还在半路上睡觉了,奖杯非我莫属。眼看的一幕让乌龟目瞪(dēng)口呆:兔子拿着奖杯,正和朋友们分享这喜悦时刻。“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乌龟挠头不解。兔子走到乌龟身边,拍了拍说:“还不明白吗?”兔子在乌龟耳旁说了说。

乌龟终于明白了:一个人犯了错误不可能一辈子都犯错误,一个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犯相同的错误。

老师点评: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骄傲,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做事。小作者续编龟兔赛跑的故事,结局却出人意料。为什么会这样?乌龟是原来的乌龟,兔子已不是原来的兔子:兔子吸取教训,改变自我,奋发向上;乌龟“守株待兔”,一味想当然,不思进取。小故事,大道理。本文意义深远,发人深省(xǐng)。

龟兔赛跑故事新编篇3

旧版龟兔赛跑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由于兔子的骄傲自大, 导致它的可悲下场,一直让兔家族很没面子。

早晨,太阳公公起得早,迈着轻盈的步子爬上山头,热情的把光和热送给大地妈妈。披着白大褂的白衣天使------小白兔,蹦蹦跳跳来到小河边散步。动物们也纷纷来到河边,唱的唱,跳的跳,跑的跑来,叫的叫......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既像街上卖菜的市场,乱哄哄的,又像斗牛的训练场,紧张而有序。

这时龟大哥抬头挺胸,慢条斯理地从小白兔面前走过,还故意踩了小白兔一脚。按理说,它应该向小白兔赔礼道歉,可是它还面不改色,心不跳,一副架子十足的样子,还大声嚷嚷:“挡住我的去路了,还不快点滚开!”小白兔很是生气,说:“你不要骄傲,咱们再来一场比赛如何?”“比就比,谁怕谁。”小乌龟爽快的答应了。

第二天乌龟叫了他的哥哥,让哥哥再终点,自己和在起点开始赛跑。这次,兔子长了记性,半路没敢睡觉,一气呵成,一心想着给长辈们争光多彩,要回当年丢了的面子。可奇怪的事发生了:当兔子到了终点的时候,乌龟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兔子惊讶地说:“咦!你怎么又跑到我前面了呢?”

龟兔赛跑故事新编篇4

关键词: 龟兔赛跑;寓言;儿童;自然天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260-01

孩童时代我们就知道龟兔赛跑这则寓言小故事。此篇寓言作者的预设目标非常明确:“骄傲使人落后,弱者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战胜强者。”在陆地上,如果乌龟不骄傲且坚持不懈,难道真的可以战胜兔子吗?如果每天我们都在孩子的耳边讲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想通过这来弥补对孩子教育中某些缺憾,无非是对孩子人性关怀缺失的表现。寓言训诫性的语言意味着成年人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而没有让孩子从小小的心灵深处去体会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通过《龟兔赛跑》看寓言故事在孩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恐有可商。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其隐含的负面教育信息更是不容忽视的。

一、关于骄傲的解说

“骄傲”在字典里一共有四个语义层面。①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骄傲自满。②自豪。③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④西方基督教认为的较为严重的罪之一。我们的孩子是不会这么分析的。他们会认为,骄傲就是骄傲,而且不能骄傲。从咿呀学语开始到心脏停止跳动那一刻,人是应该保持一点小小的骄傲感的,这样才更有助于自身的成长进步。

如果孩子从四面八方接受来的信息都是“我不能骄傲,我不能骄傲”,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们如何才能成为父母的骄傲,成为祖国的骄傲呢?又有谁做过这样统计,骄傲的孩子到最后有多少是失败的?法国著名画家库尔贝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他曾说过我是法国最骄傲、最傲慢的人。一是他非常自信,他了解当时法国的画家绘画水平。二是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自由人,不受制约。拿破仑要授予他勋章的时候他拒绝了,虽然这个勋章是所有画家的梦想,但是库尔贝说我不喜欢这个政体,我不喜欢这个荣誉。他是一个非常个性的一个画家。库尔贝为人是很高傲的,成就令后世景仰。

二、寓言没有尊重儿童个性

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提出了“无为”的思想。这里的无为就是指“遵循规律”。任何事情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任何违背规律的行为都是要受到惩罚的。早在上个世纪初,周作人就指出:“中国儿童文学想来偏向于教训,中国教育也中了实用主义的毒,对儿童讲一句话,眨一眨眼,都非含有意义不可。”

从心理学讲,个性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倾向、自我意识、个性心理。尊重儿童个性,即尊重儿童的兴趣、志向、品质等。而寓言这种形式是把成人的观念直接强加给孩子,这是不科学的,是违背规律的表现。可悲的是这种教育理念今天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泯灭儿童个性,把儿童变得早熟、老成缺少应有的活泼调皮,迷失在成人设计好的成长路线上。保持孩子的自然天性即保持孩子自我的存在,让孩子能够成为他们所要成为的人。在教育中,我们提倡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思维,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尊重儿童自然天性,发现孩子身上最强的一面,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充分的发展孩子的天赋。尊重儿童的自信,只有自信的人才有创造世界的勇气和魄力。我们也不能不顾科学事实,不顾儿童的天性本能,盲目的让孩子把时间花费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面。在赛场跑道上的乌龟只能一次次的体验失败的痛苦,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乌龟认识自己的天性和长处,让它在大海里找到快乐。

三、谈寓言的“功利目的”

由于寓言具有训诫性特点,功利性在所难免。作为对比我们来看一下安徒生的《丑小鸭》。《丑小鸭》无论孩子还是成人读者都会为之吸引、动容。丑小鸭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了白天鹅。是金子早晚会发光。命运其实没有轨迹,关键在于平和的心态、对善的追求。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把它们踩在脚下,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变成白天鹅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龟兔赛跑》与《丑小鸭》都属于儿童文学,一个是寓言,一个是童话。看似相似,但出发的角度完全不同。童话中对儿童人文关怀是指童话对儿童的人文关怀,不对儿童提苛刻的要求。“看《丑小鸭》的儿童”是真实的儿童,是生活世界里的儿童,而不是被成人拔高了的儿童形象。

寓言作为文学领域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通过一个故事来阐发人生哲理,寄托道德训诫。以后,在重视儿童、倡导儿童文学的时代洪流冲击下,中国寓言以崭新的面貌,揭开自身发展新极端的帷幕。鲁迅、胡适、矛盾、郑振泽等思想文化界得名家巨匠都积极的创作了许多寓言。新中国成立后,新一代作家涌现。但是在寓言繁荣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寓言在儿童教育中的负面效应,在作家创作的过程中要多一点点思考,从而使得寓言这种文体更加成熟,更加完备。使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灵魂的洗涤。

参考文献:

龟兔赛跑故事新编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思想品德

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重点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政治的兴趣和能力。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反思,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采用多种形式,使课堂教学情景化

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在课堂教学能通过具体的情景设计,如小品、歌曲、诗歌、故事、漫画、案例、角色扮演、游戏、演讲赛、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如教“七彩情绪”一文时,教师充分利用情景故事:以前,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开染布店的。天一下雨,老奶奶就发愁地说:“唉!我儿子染的布到哪儿去晒呀!”天晴了,老奶奶还是发愁“唉!看这大晴天,哪有人来买我儿的雨伞呀!”邻里见她这样便对她说:“老奶奶,您好福气呀!一到下雨天,你大儿子的雨伞卖得特别好,天一晴,您小儿子的店里就顾客盈门,真让人羡慕呀!”老奶奶一想,对呀!从此整天乐呵呵的。读完后,教师马上提出设计好的三个思考题:1.请学生说说老奶奶前后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2.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从这个情景故事中,请学生说说情绪的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教师要求学生看书,学会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绪高涨的学生迅速翻看教材,细心的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得有兴趣、轻松、有效。教师通过情景巧设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传统的政治教学因过于追求理性化,课堂教学都是由外到内,自上而下地灌输,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在学生看来,课是课,生活是生活,完全两码事。

因此,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教师要以知识为切入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教师在教《珍爱生命》一课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一个现场教学:房屋着火了(假如四楼)学生该怎样保护好自己吗?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打119。”有的学生说:“用湿毛巾捂住鼻孔,迅速撤离。”有的学生说:“大块呼救。”有的学生说:“把绳子固定在窗台顺着绳子慢慢下滑。”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学生在这种生活化教学中学到了生活实际应用知识和能力。这种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能让学生做生活中的“能人”。

三、打开书本和生活的通道,使课堂教学实践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认知的规律把实践作为认识的起点。教学上设置学生认识的起点,就是要打开书本和生活的通道,拓展学生空间,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探索真理。

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无味,而一次成功自学活动使人终生难忘。在学习《善于合作》一文时,有的教师利用广为流传的龟兔赛跑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教学。教师先让学生合作进行龟兔赛跑的故事新编,上台表演,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一个个进入角色之中,跃跃欲试,兴趣高涨,你说我抢,高潮迭起,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的小组表演了兔子没有因为上一次的失败而颓废,一路奔跑不息,赢得鲜花和掌声。而乌龟即使兔子已经到达了终点的情况下,依然执著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直到终点,显示了永不言败的精神。有的小组想象议论这次是从山顶自山脚的比赛,听兔爷爷的话:要走弯路而不要走直路,小兔子从山顶往下跑而没有走弯路却走直路最后摔断了腿,乌龟又赢了。还有的小组大胆想象,在兔子和乌龟的赛跑中设计了陡峭的山路,宽阔的河流等多重障碍,让兔子背着乌龟上山坡,让乌龟驮着兔子过河,最后取得双赢的结局,表现了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走进学生,使课堂教学立体化

龟兔赛跑故事新编篇6

故事,你是什么

“故事,就是以前的事,这个事可能是真实的事,也可能是虚构的事。”这样的定义已经成为较被认可的共识。葛兆光在《汉字的魔方》中一直在说“汉词(诗)是汉字写成的”,那么这些存在于我们血脉中的故事,当然也可以这样描述:汉语故事是汉字写成的。虽然葛先生的出发点在于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但汉字的神奇不只是在其象形、表音上,更在于其远隔几千年,只要你认得了这个字,自然就能感应到其透出的故事力,这是其他文字所不能的。一个学习汉语的人,都在享受着汉语故事的滋润,它们最初的书面形式只有一种:文言。

故事,你从哪里来

跟随文言故事,儿童自然会进入文言领域。

首先,现在汉语是从文言中发展而来的,不仅永远不可能摆脱文言,并且其自身也将永远带着文言的特性(母语性)。从人类语言的进化到区域语言的诞生,再从单纯的字词音义逐步融入丰富内涵的民族语言,日益发展起来,简直就是人类个体语言发展过程的慢镜头。这就告诉我们,儿童年龄越小,他们离母语的源点越近。如同原始的初民与交际所引发的语言诞生保持着更纯朴更天然的联系一样。因此,汉语的文言对于儿童来说,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亲近感。一字一句都能吸引儿童真诚的关注,更别说汉字所组成的那些鲜活的故事了,更不要说美丽的故事和那故事中所蕴育的心理和思维趣味了。而这时,已经完全被“现代化”了的成年人,认为“便捷”“快速”的现代汉语才是时代所需要的,很难从中分心来关心故事的源头,觉得那样只是增加了一种艰难,却全然不知那是一个民族生长的密码。掌握了它,才会让你的语言表达实现真正的“便捷”!

其次,在审美需求上,儿童永远是“简单”的。这是由他们的年龄和无知特点决定的。对于语言的学习,简洁明快,往往是他们的首选。倒是成人在这样那样因素影响下的拼凑表达中,远不如儿童来得“简单”。就像我们生活其中却很难时时刻刻在意空气的存在一样,文言融入我们的语言体系中是无痕的,不用说在较为正规的场合或重要情感的表达中常常引用的至理名言、无限感慨时蹦出的成语都让你的话语呈现着文言的功效,就连日常生活对话中你的一句方言都极有可能来自文言。你可能在说:“文言对于我们现在来说真是无所谓啦!”呵呵,小心哦!“无所谓”正是文言。

再则,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承继而创新的。他们对于一切语言都抱有热情,在语言的模仿上有一种近乎无限的可能性。将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放置于一个多种语言的环境中(比如爸爸中国人、妈妈美国人、祖父母德国人……)他会毫不费力地周旋期间。然而他们的语言发展又终归有“母语情结”的。这就涉及语言的背景、环境,无论何种语言,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在快速地“复演”该语言发展的规律。作为汉语言学习,文言的阅读,不仅不会遏制其语言的发展,反而会大大促成其字词的运用和创新。

从这些意义来看,汉语教学中的“故事”应该追溯到“汉语言故事”的源头,这是语文教学应该实现的共同目标,是汉语教学精神需求和审美指向,更是汉语发展的能源储备。近年来,潜心于苏教版教材中汉语故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旨在回答:故事,你从哪里来?现将其统计如下:

故事,你到哪里去

面对文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历来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比较极端的两种:一种认为作为母语之初的形式,文言乃是汉语言汉民族具有哲理和美感内涵的凝聚形态,它被人们反复使用、加工、发展,而在这种使用、加工和发展过程中,它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吸纳和积淀着新的意蕴,因此它是很有艺术再生能力的一种符号结构。它用在我们现代白话文里,能使白话文在明快的形式中包容丰富的、多层次的内涵,而且使白话文显得精致、丰富而含蓄。另一种观点认为文言,正因为其存在于古老的叙述及发展过程中的新的意义,所以越来越复杂,其独特的不成法、“不讲理”的结构,将表达的内含过多的包裹于一种艰涩的雕琢中,因此它是一种没有生命力的结构形式。它在白话文中的介入,造成了语言的不顺畅,文白夹生,使得语言生硬晦涩、造作。

追溯文言故事的源头,只是一个相识,而语言学习的终结必然指向表达。也即我们对于这些源头故事的阅读,终将如何进入个体的生长历程。儿童对于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是“习”而得之,即Acquire而非Study。所以在文言故事的阅读过程中我遵循了这样几个原则:

一、且续血脉再续文脉

儿童首先置身于一个母语环境之中,当前的白话文与文言之间的文化对应是非常容易找到的。所有“害怕”将文言呈现给孩子的人都认为白话文与文言之间是有隔阂的。其实这种隔阂完全是我们人为地将其间加了一道门,并且上了锁。只要儿童们拥有母语的聆听能力――即耳朵阅读的能力,他们就已经拥有了开启这把锁的钥匙,我们要做的只是将其带至这座美丽的建筑面前。我在低年级文言课堂第一课,常常选择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拼音第10课后面的插图故事。首先听他们讲《龟兔赛跑》,然后我会换一种方式来讲文言故事《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刚龟已先至矣。

诵读此文所需肢体:两只手――左手为龟,右手为兔。

形体解读如下:

解题:《龟兔竞走》

龟:左手中指前伸表示乌龟的头,可上下左右摇摆。其他四指向下弯曲,成乌龟的四只脚,可将其在桌上演示乌龟向前爬行。

兔:右手食指与中指向上伸展,成为兔子的两只耳朵。其他三指自然收拢于手心,使整个手成为一只兔头的造型。

竞:比赛。赛跑前的起步是相同的,所以在此将“龟”与“兔”并排靠拢一下,以示在起跑线上平行状态。

走:为了突出“走”的古今不同意,可通过双手来演示:慢速为“步”――即现在的走。快速为“走”――即现在的跑。

龟兔竞走――左手龟,右手兔,左右手先并行靠拢,然后交替“前行”,逐渐加速,突出“竞走”的形态。

龟与兔竞走――基本形式如前面的解题,只是在“与”的演示中,“龟”与“兔”有一个互相招呼的动作,以求比赛前的相遇状态和友好心态。

兔行速――此句重点要突出一个“速”字,透过动作,互相比一比看看谁的兔子“速”――即快速地将右手的“兔”推出去。越快越好,迅雷不及掩耳。话音未落,“兔子”已经窜出很远。

中道而眠――“中道”一定要有一个停顿,回望的动作,然后“眠”态,由学生自由发挥。有将双耳耷拉下来表示睡觉的,有侧身卧眠的,也有整个“身子”都仰天而眠的……反正停了下来不再跑了。

龟行迟――这是一个“慢”功夫。伸出四只“龟”爪子,在课桌上慢腾腾,慢腾腾地爬起来……重点帮助理解“迟”。

努力不息――虽然慢,但精神要抖擞,一直向前爬。此处一个戏剧性的效果就在“龟”要路过“兔”的身边。可重复诵读“努力不息”,声音越来越轻,语调却越来越坚定。声音轻是为了不吵醒兔子――提醒孩子们,兔子还在睡。坚定的语调是要让“龟”拥有足够取胜的信念。渐行渐远……

及兔醒――有了前面“睡”的发挥,此处的“醒”更可以放手让孩子自由创作。他们的“醒”态也是各不相同的。有骨碌一翻身的,有一跃而起的,有双耳惊竖的……

则龟已先至矣――此句为故事的结果,讲清“则”表示“结果”的意思后,可有三解,即根据不同的视角来解读。

乌龟版:已经取得第一的“乌龟”转身对身后的“兔子”嘲弄地摇着头“则龟已先至矣”!充满骄傲和得意。

兔子版:已经无法挽回局面的“兔子”望着那得胜的“乌龟”,只得无奈地说:“则龟已先至矣!”同时“双耳”再次耷拉下来。

叙述版:即文中的描述版,将“兔子”与“乌龟”同时演示――一个得意,一个无奈。口中叙述:则龟已先至矣。

“形体诵读”属于一种符合儿童身心规律的创新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表演。表演是以“肢体语言”代替“口头语言”。而“形体诵读”是运用“肢体形态”协助“口头诵读”,是一个配合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孩子的想像力被积极地调动起来,而肢体的参与使儿童得到了一定的活动,同时又有口头的诵读,让文字的涵义融入肢体形态之中。肢体、口语、文言之间的血脉就这样得以打通。

二、且读意思再读意义

语言的学习意思应该是第一位的。学习文言更应如此,以一个意义开篇往往会很吓人。比如教学《自相矛盾》文言,我首先让孩子们能读之后找出文中有几个人物――卖矛与盾者、围观者(或:有个人),逐步引导他们读出人物对白:

1.读出卖矛与盾者的话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强调什么?物,是指哪些事物?请以不同进攻武器换之:剑、箭、刀、矛……

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强调什么?物,是指哪些事物?请以不同防御武器换之:盾、甲、车……

2.读出围观者的话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子”指谁?请以班中任何一个人的名代入,如:以明之予,陷明之盾,何如?一时间教室内责问之声四起。

3.同桌对读(表演)

4.请画出他今天生意无法做下去的一个根本原因: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当语言进入一种“好玩儿”的层面,其所蕴含的意义会拥有一种生长力,毋须太多点拨。

三、且闻朗朗再闻侃侃

文言与白话文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朗朗上口的节奏感,而这正是儿童所喜欢的!所以文言有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吟诵。当你将简单的平长仄短的吟诵规律告知学生,他们自成其调地摇头晃脑。二年级的《木兰从军》改编自乐府民歌《木兰辞》,孩子们不到一周的时间,将其吟诵得滚瓜烂熟。这不是一种强制的背诵,而是文言的韵律自身所存在的魅力所致。孩子们天生对于节奏明快的语言好奇而好学,民歌本与童谣一脉相承。所以面对这样的文言,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听其朗朗地读起来,不必太多的讲解。当孩子们将其“自动化”之后,对照白话文故事,他们自然会侃侃而谈。

学生熟读之后,所产生的思维碰撞根本不是你所能预想的。他们了解《战国策・狐假虎威》和《伊索寓言》中《鸦狐》《狐与葡萄》的狐狸之后,不只是得到“狐狸天生狡猾”的共识,甚至能得出中国的狐狸会仗势欺人,西方的狐狸会自我安慰的不同文化思维。

四、且表情趣再表意趣

学生一旦触及文言,如何也不愿意将这种趣味盎然的工具闲置,在“游戏”中,意趣自然会形成,这仍然是一种生长力使然。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种介绍,孩子们一点即通:舞、书、跳、诵、唱等等都入“善”列。最调皮的洋洋也不例外:“洋,通班之善卡者也!”――他是超级卡迷!全班哗然。

随着文言故事的积累,孩子们不再满足于单句的模仿。三年级的时候,他们读完之后,将自己所读到的一些故事也用文言来改编:

(1)鹰、猫、猪共住一树,一日,猫谓鹰曰:“猪咬树根,树倒,汝子则危矣。”猫谓猪曰:“鹰夜将食乳猪。”鹰猪日夜不出,护其子。数日后,鹰猪二者亡矣,猫独占此树。

(2)母猪产三仔。成大猪,与母别。三猪各筑一窝:草房、木房、石房。一日狼至,吹倒草房,撞倒木房,至石房,吹、推不倒。欲从囱入。三猪以沸水锅接之。狼死!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改编《狼与羊》丝毫不比《意拾喻言・豺与羊》逊色:

一日,狼见羊溪边饮水,谓之曰:“汝染吾饮。”羊曰:“吾在下游,汝在上游,何染之有?”狼曰:“去年诽我!”羊曰:“去年吾未生。”狼曰:“非汝即尔父,同罪。拿命来……”

五年级的学生改编的《狐与蝉》,已经文言味道十足了:一蝉歌于树,狐见之,欲烹蝉,心生一计,曰:“久闻汝歌声天下之首,可否树下聆听?”蝉知其诈,摘叶试之。狐以为蝉,疾扑,空也。蝉笑曰:“汝便中有蝉翅,吾早有防备耳!”智者,观人行踪得其教训也。

故事拥有人类一切美好的主题,阅读文言故事,使得民族的血脉得以交融,使我们白话文的运用越发的酣畅淋漓。阅读文言故事走向未来,成为未来儿童阅读的“故事”!

龟兔赛跑故事新编篇7

关键词:思品 快乐 课堂

思品课一直被认为是一门讲大道理、讲空话、死气沉沉、枯燥无味,像似一首让人昏昏欲睡的催眠曲。点燃快乐课堂,收获教学效率是新课改的目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天的思品课教学,完全有可能做到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乐之者”,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那么如何营造思品课的“快乐课堂”?

一、转变教师观念,构建平等课堂

要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时,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因此老师必须做到:1.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挑战你的权威,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2.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在课堂上发表。3.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摈弃填鸭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4.教师要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空间,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讨论、合作与交流活动,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老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30+15”的教学模式,力争每节课给学生3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让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这些形式让学生养成参与课堂的习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师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学习,快乐成长。

二、深挖教学资源,增添课堂兴趣

要想在教学中把学生引进快乐的境界,教师要多运用幽默语言、有趣故事、有益笑话、动听歌曲、顺口溜、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趣味十足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实现把学习、趣味、快乐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例如:电视、电脑、VCD等多媒体,对于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玩意,看电视、看影碟、上网游戏、聊天、欣赏音乐,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爱好。对于学生的爱好,教师应注意因势利导,应尽可能通过课件制作、电视录像、网上教学等多渠道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的每一条神经都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中得以调动,以此来活跃课堂,感受学习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例如在七年级《创建新集体》时,我以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为主线,设计了三个问题――简单描述西游记的内容?分析西天取经团队中四个人物有什么特点?他们在取经成功中起到什么作用?在寓教于乐中学会知识,享受快乐。

三、关注每位学生,激励学生成长

课堂教学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差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课堂上善于运用激励,让学生时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用多种方式肯定和赞许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领略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信心,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鼓励和赏识就像生命中的阳光和水一样对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要经常使用,提高学习效率,体念学中乐,乐中学。

四、善于搜集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不要等到上课时,临时抱佛脚去瞎编几个。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注意素材积累。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只要老师肯用功去做去想。比如身边发生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例子等等。但有一点都必须做,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在案,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或筛选。

在《竞争与合作》这一课的教学时,可运用新篇《龟兔赛跑》的故事,第一次比赛,兔子打盹睡觉输了,乌龟跑赢了。兔子想我跑得那么快,怎么会输呢?提出进行第二次比赛。这次比赛,兔子不打盹,兔子果然跑赢了。乌龟想我第一次我赢了,第二次我为什么输了?那不行,乌龟就提出第三次比赛,这一次,兔子没有打瞌睡,乌龟又赢了。乌龟怎么能跑赢呢,原来乌龟把终点设在一条河的对面!兔子跑得快到河边,但不会游泳,过不去。乌龟慢慢爬,慢慢爬,快到河边,回头看了兔子一眼跳下去,游了过去又跑了第一。后来兔子跟乌龟商量,我们合作吧,将来在陆地上我背着你跑,在河里面你背着我游,我们共同快点到达目的地。从这里,我们也教育了学生,乌龟有他的优点,兔子有他的优点,你不要以为只有你聪明,别人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一个故事,两个道理,享受快乐。

龟兔赛跑故事新编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银行等部门的应用,并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发现并归纳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化的方法和规律;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理解24时计时法,正确地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理解24时计时法中的0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课件出示龟兔赛跑的画面)

我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输给了乌龟,它心里可不服气了,决定和乌龟再比赛一次。他们决定第二天6时进行第二次比赛。到了第二天下午6时,兔子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比赛场地。“咦,怎么一个人也没有?”兔子心想:“这胆小的乌龟恐怕不敢来了吧?”正在这时,树上的小鸟叫起来:“懒兔子,你怎么现在才来,早上6时干什么去了?因为你比赛缺席,大伙一致认为你这次比赛又输了!”兔子一听,一下子就呆了。

提问:为什么兔子这次比赛又输了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1.介绍普通计时法

提问:一天中有几个6时?

说明:原来一天中有两个6时,一个是早上6时,一个是晚上6时,这种计时法是普通计时法,又叫做“12时计时法”。

小组讨论:普通计时法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还有什么计时方法吗?在哪里见过?

2.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

课件出示交通标志牌和麦当劳、银行、邮局营业时间牌的照片和新闻联播的视频。提问:这些营业牌上的时间用的是普通计时法吗?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由常见的营业时间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24时计时法的简明之处,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3.学习24时计时法

(1)体会0时

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观看春节晚会新年钟声敲响的场面)新年到来是什么时刻?

说明: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我们把它记成0时,24时计时法就是从0时开始计时的。

(2)了解24时计时法

质疑:谁能猜一猜为什么叫24时计时法?一天时针要转几圈?一圈是多长时间?下面我们就借助课件上的钟面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24小时。

①演示第一圈

现在正好是晚上12点,作为新的一天来说,这一时刻就是0时。这个时候,同学们早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外面的天已经渐渐亮起来了,小鸟在枝头鸣叫,太阳公公露出了半边笑脸,指针停在早上6时,说明:早上6时如果用24时计时法就可以直接说成6时。

提问:从深夜12时到中午12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几圈?经过了多少时间?一天结束了吗?

②演示第二圈

提问:从12时接着往下走是什么时间?(下午1时)下午1时,时针走过了几大格?(13大格)用24时计时法就记做13时,那么下午2时呢?(14大格)24时计时法记做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14时的?(12时加上2时是14时)

提问:现在几时?(晚上12时)你们在干什么?(睡觉)从0时到晚上12时,时针走了几大格?(24大格)也就是几小时?(24小时)时针转了几圈?(2圈)一天结束了吗?

说明:0时是今天的结束,也就是明天的开始。

小结:一天的时间过得是很快的,我们要像图中的小朋友一样,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作息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演示,先让学生明白新的一天是从何时开始的,用春节新年钟声敲响这一情境让学生先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初步感知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和联系。】

4.探究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

师:请同学们观察钟面。想一想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联系?仔细思考后和同座位同学讨论一下。

小结: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

【设计意图:再次组织学生观察钟面内外圈时刻,自主探索两种计时法相互转化的内在规律和方法。通过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

三、生活中应用,加强理解

1.把下列时刻相互转化:

凌晨4时( ) 5时( ) 19:00( ) 晚上12时( )

2.贴时针游戏。

四、总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上一篇:网站策划技巧范文 下一篇:这就是生活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