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幸福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25 21:56:00

这就是幸福作文

这就是幸福作文篇1

每一个夜里,我难已入眠,总在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做同一个梦,我曾经那么幸福,为何却在这时将我推入万丈深渊,我怀念小学时;和朋友在一起的每一天,怀念每一个细节,夜里在梦境中找寻昨日的欢乐,醒来迎接的依旧是噩梦般的每一天,这一切更加使我痛苦万分。

铃声惊醒了孤独.寂寞的夜。一切都从睡梦中惊醒。拿起话筒,城市的那一边传来久违令我激动的声音。是他,是我久违的好友。我惊讶此时,不知与他应说些什么,但我却是那么希望此刻能做永恒的保留,留住这幸福的分分秒秒。

一片沉寂,我只能听见我心脏的砰砰响声!

“在那里好吗?”他打破了沉寂,向我问来。

“还好”礼节性回答,我不愿说出真相,更不想他为我伤心。

“习惯吗?”对面又问。

“和你差不多”话一出口我便后悔了,因为害怕浇灭他的激情之火,但我的脑子一片空白。

又是一片沉寂。

“我很幸福!”我对好友问道。

对面似乎不知说些什么。

我急忙又说道“接到你的电话我是那么的幸福。”一阵心跳过后又接到说道“你不知道,我现在在这里很痛苦,没有你的日子,我很伤心”告诉他,我很后悔到这里来,后悔没有和他在一起。

“面对现实吧!勇敢的站起来吧!”他语出惊人。

我惊住了,是呀!那时我痛苦万分,没有勇气站起来!只顾想念旧时的好友,却没有精力学习,只想退缩,却没有勇气挑战生活。

“想念朋友时,看看我们的照片,怀念我们在一起的情景,一起学习.玩耍的时候。不要因为在新的学校里感到自卑,因为在远方还有支持你的朋友。”

“谢谢你”我小声说道,小声到只有他才能听懂。

对面一阵乱,挂断了。

笼罩在心头的孤独.寂寞已消失了,我已经不怕痛苦.孤独了!

这就是幸福作文篇2

如花朵的绽放

娇娇艳艳

似泉水的流淌

叮叮咚咚

我明白

我知道

幸福是张支票

资助灾区儿童

一句问候

一句关怀

收获甜蜜微笑

我清楚

我了解

幸福是首乐章

融入满腹豪情

一串音符

一串数字

换来心情舒畅

这就是幸福

似雨过的天空

照射着光亮

如抽叶的枯树

闪烁着绿光

这就是幸福

好比幼鹰学会展翅

充满喜悦

又似嫩草懂得探头

满含惊喜

这就是幸福

如同母亲的关爱

温暖我心

仿佛父亲的大衣

温暖我身

你说幸福是否美丽

毕竟拥有过笑容

你说幸福是否珍贵

毕竟征服过犹豫

天使带来的幸福

震撼我们的心灵

人们创造的幸福

诉说我们的心声

如花朵的绽放

娇娇艳艳

似泉水的流淌

叮叮咚咚

这就是幸福

假如你问我

幸福的感觉如何

我会说

请你亲身去体验

因为

这种感觉并不能

这就是幸福作文篇3

幸福是一个抽象的名词。

记得去蓬莱旅游时,见过得最多的是周围黝黑的皮肤和灿烂的笑容,还有那远处若隐若现的群山。

我在旅游时,看见摆摊的阿姨热情地招呼着我们,给我介绍那一个个生动的贝壳雕塑,每一尊贝壳似乎都是她的一件财富,我和姐姐感叹着作品的精美,我看到远处有一条好看的手链,于是我一着急,踮起脚,去够那条手链,手扫过那一尊贝壳,它们落地了,就像美丽的花瓣一样凋谢在了地上,心里愧疚的不知如何是好,这时,阿姨没有责怪我而仅仅是拆开包装,自己缝补起了那部分碎片,不一会,贝壳又重现出了原先的样子,阿姨又笑着招呼着我们,脸上没有一丝涟漪。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那一刻,我觉得她似乎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因为她用自己的时间和真正爱美的心去成就了这曾经的美丽,不嫌弃,不放弃,而是努力弥补,她用她最纯朴的心来宽慰我,把幸福传递给我。

游艇上的大叔用他的大嗓门给我讲起了蓬莱的小故事,什么八仙过海,他的声音在马达的喧嚣声中是那么清脆和响亮,“我从小就渴望看到一次仙岛,其实现在发现,其实我天天都有仙岛看……你们说说,那里是不是有一座仙岛?多漂亮啊!”黝黑的皮肤上满是岁月的痕迹,写不尽的是满心的幸福。

幸福不就是做生活的主人吗?可以有自己的支撑,只有在那一刻,看到自己理想的实现,就会有动力继续努力下去,哪怕只有短暂的快乐。

猫华丽的钢琴声依然在指尖流淌着,我加入进这种安静的氛围中,互相只有默契,只有眼神的交流,没有言语。这种难以言语的自信是来自什么时候呢?

好像是很久以前了吧?那一次的比赛失败得离谱,吹到一半,笛膜破了,在满场的惋惜声中我默默地退到幕后,似乎很多人的脸上都写着:你是失败者。这让我感到无助,心里的理想似乎离自己又远了一步,不知是我退缩了,还是它前进了?杨老师在后来的课上经常有意地叫我来演奏,我的心里总是空的,没有任何动力。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参加了笛子比赛,汇集了许多精英,我本没报多大的希望,而是静心地发挥着自己最好的水平,我想当时之所以没有放弃就是因为心里的那一份执着,出乎意料的是我一改往日的颓唐而是将歌曲演奏得生动。

我,拿到了第一名。

那一刻得知自己的成绩时是无比兴奋的,似乎凝固的血液又开始流动了,心中被封藏的力量又复苏了。我看到了远处的曙光,似乎近了一步。

“你来示范一下这一段吧?”

“好的”从此,我再也没有拒绝过任何一次练习的机会,因为心中始终有着坚实的后盾支撑着我,我跋涉着,终于,我看到了证书的级别渐渐升高,直到最高级。那个漫长的过程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种幸福感是永远存在的。

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落差的,有时会有很大的差距,就像天与地之间的距离一样,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有信心、向上、坚持的时候,也会有失败、颓废、想要放弃的时候,但是为什么总是坚持下来了呢?是对这种幸福的渴望么?答案是肯定的,只要看到前方有一丝曙光,就会立马拥有多一倍的渴望,对幸福、对理想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总是希望拥有更多。幸福就像是那烟云缭绕的仙岛,若隐若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如果我们在不断奋进和追求,幸福感会源源不断地袭来。

这就是幸福作文篇4

春天的时候,百花争艳,大多数的人都想成为一些比较鲜艳的花儿,如玫瑰,牡丹.而我不一样,我会把自己想象成一株野百合,一株屹立在山顶的野百合,那么的坚定.着一切的一切都没有理由,只因为向往,只因为觉得很幸福.

夏天的时候,我常常跑到小溪边,聆听着小溪的歌声,倾听着鱼儿的诉说.独自一人在水中嬉戏,却并不孤独,因为有大自然和我做伴.经过了河水的洗礼,我来到了草地上,尽情地在那里翻滚着,享受着这难得的日光浴.这王子般的生活让我知道,幸福原来就是这样.

秋天的时候,我跑到五谷场,看到的第一眼,便是农民伯伯脸上的笑容,这样的笑容来之不易,我知道,这便是农民伯伯眼中的幸福。秋天玩的游戏不多,当下最流行的就属堆稻草人了。我不厌其烦地堆了一个又一个,直到累了,才停下来休息。然后再跑到果园里大吃一顿,我知道,原来幸福就是这样。

冬天的时候,即使天气再冷,我也会觉得很温暖,因为有妈妈在我的身边。一杯热乎乎的早茶,一顿营养丰盛的早餐,一件用心去织的棉衣,一双用血汗钱买来的鞋子,一句亲切的问候……想象一下,这样的生活,你会不觉得温馨吗?不会,因为你有一个爱你的人,无时无刻的关心着你。我知道,幸福原来就是这样。

这就是幸福作文篇5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不错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幸福是一个贴心袄,它给人温暖;幸福是一片绿荫,它给人遮挡阳光;幸福是一杯咖啡,苦后才会有甜;幸福是杯白开水,它为人解除干渴;幸福是一曲经典的歌,它百唱不衰。

幸福是同桌的鼓励。

同学之间,同桌之间,经常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是。然而,我把同桌的鼓励看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当我在考试中失利,尽管同桌比我考得好,脸上也不挂一丝喜悦,依然说:“我没你考得好。”她还鼓励我,不要灰心丧气,加油哦!其实我知道,她是个好同桌。

幸福是老师的点头微笑。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老师,一个神圣的名词。当我进步时,您点头微笑,给了我继续向前的动力;当我回答对问题时,您点头微笑,给了我以后继续回答问题的勇气。您的点头微笑,将成为我勇往直前的动力。

幸福是朋友间的坦诚相待。

经历过考验的友情,是最值得人珍惜的。朋友是一生的财富。在我伤心难过的时候,是她们伸出友善的手;在我迷茫的时候,是他们为我点起指路明灯;在我们失败的时候,是她们去劝说我。没错,这就是幸福。

幸福是父母那数不尽的关心与呵护。

父母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儿女。幸福是父母那无微不至的的关爱,虽然我们经常忽略它们,但这些细节早已把我们抚养长大了。我们总觉得父母不爱我们,可又谁知道,他们一直在用一种默默的方式来爱我们。

幸福是帮助他人时的快乐。

帮助他人是一种很常见的事,然而我却把它当做一件很幸福的事。当你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时,奶奶向你投来感谢的目光;当你帮助一个孩子找到失散的父母时,父母向你说声谢谢。这都是幸福。

幸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它无所不在,悄无声息,你却不知道,幸福一直就在你身边。

这就是幸福作文篇6

[关键词]:幸福、道德、至善、圆满

自人猿相揖别以后,人类就一直在苦苦追寻着幸福的真谛。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个问题早已成为一个现实的人终其一生不断思索的难题。东南大学高兆明老师在他的《道德生活论》中系统地对幸福这一范畴进行界定,并阐释了幸福与高尚的道德生活双向互动关系,分析了个人幸福的社会条件。我认为,该书中对幸福具体而深刻的阐述对当代青年正确幸福观的养成具有不可忽略的启示意义。

一.幸福的真正内涵

《道德生活论》在阐述幸福这一概念时,开宗明义地指出:"幸福是(至)善的主观体验。追求(至)善即追求幸福。(至)善的实现即是幸福的实现。"[1]"至善就是人生的圆满,善是通向圆满之路。"[2]幸福对于个体而言就是人生的某种圆满,对于人类而言就是社会的某种至善。

"人类在对幸福的永恒追求中进步。人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对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过对幸福追求而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的反思史。这种现实的、活生生的探究史表现在理论形态上,就是幸福思想的发展史,这也即意味着幸福思想的发展史从一个特定侧面反映了人类自身的文明进化历程,揭示了人类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趋向圆满的求索历程?quot;[3]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对幸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德行即幸福这是人们对幸福最古老的认识之一" [4]、"道德即幸福"是中西方文化的主导观点。早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明确提出这一观点。?quot;基督教叔父"之称的塞涅卡更是反复强调,"快乐不应是追求德性的目的,德性本身就是幸福"。[5]这一观点认为,道德本身就是幸福,有德就有幸福,失德便无幸福可言,因此,道德高于幸福,道德是幸福的唯一途径,人一旦到达道德上的完美,幸福便纷至沓来。这一观点在西方以古希腊的斯多葛派和基督教伦理学为代表。他们认为,幸福不在于感官的快乐,而在于德性,感官的快乐和财富是身外之物,只有灵魂的完善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中国的儒家则认为,幸福主要存在于人的内心,是道德完善的结果。"反身而诫,乐莫大焉",只有道德修养和践履,才能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也才能得到至上的幸福与快乐,所谓"仁者无忧","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这种观点把德性本身当作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幸福当作追求的结果,把精神上尤其是道德上的需要看作是真正的幸福。"德行即幸福强调在幸福中精神升华的意义,弘扬了人的理性、灵魂、精神在人生价值中的作用,这一点是合理的。但将幸福与德行等同,轻视人的现实物资生活,它的逻辑归宿必然是轻视人的肉体存在,否认人的现实物资生活权利的正当性、善性,在现实生活中难免成为少数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精神工具。"[6]这种观点的极至发展便是禁欲主义的幸福观?quot;我们乃是因希望而得幸福。"[7]

"幸福即道德"是西方思想传统的突出特点。古希腊思想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宣称,"幸福是至善",[8]"幸福是心灵合乎完全德行的活动。"[9]这种观点认为,幸福就是道德,人们获得了幸福,也就是获得了道德,有幸福的人也就是有道德的人,因而幸福要高于道德,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道德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人们实现这一目的。这种传统的特点就在于把幸福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凡有助达到这一目的的才是道德的,幸福主要是人们实现的物质欲望的满足。这样观点往往与利己主义相联系,从人的"自爱自保","趋利避害"的本性出发,论证追求幸福尤其是个人幸福的合理性。费尔巴哈认为,"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人也同其他一切有感觉的生物一样,他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意志活动,他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10]"道德的原则就是幸福,而且这种幸福不仅使个人幸福,还要使他人幸福"。[11]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幸福与道德的对立。他认为,人作为感性的存在,自然界的一部分,要追求物质利益,追求幸福,这是人的正当权利,但人同时又是一个理性的存在者,是道德世界的主体,只追求德行。人的这两个要求都是正当的,但当它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便不可避免地陷入矛盾之中。他看到片面强调追求德行与幸福都有局限,于是便企图在他设想的最高境界--至善中将二者统一起来。至善既是最高无条件的善,又是绝对完满的东西,因此必须把幸福与德行包含于其中。康德以后,费希特从人的主观精神出发追求二者的统一,他把自我分成经验自我与纯粹自我两方面,前者追求幸福,后者追求德行,但人又不断由经验自我上升到纯粹自我,从而实现二者的合一。但是,无论是康德还是费希特,都没有找到实现幸福与道德统一的途径。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quot;[12]幸福是一个统摄性范畴,它关注人的存在样式,反映对人现实欠缺的把握,它是人们对人生的反思中完满的存在,并且,幸福的内容在长远历史中有其公度性,它不仅仅是人的主观体验。幸福作为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不是评价生活中某一偶然因素引起的暂时的愉快和满足,而是对生活的一定阶段或者全部生活作出的总的评价,因而幸福的概念是和人的生活意义紧密联系的。可以说,人们对幸福的把握是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从个体的角度说,幸福是主体在奋斗中的自我肯定,光有德行而无对德行的自我肯定意识与精神上的满足感,不能成为真正的善,幸福是自我完善的心理体验,本身就包含了对人生目的、意义的理解、对幸福的追求过程,就是自觉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人类的文明进化史,就是一部自觉追求幸福的能动实践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未尝不可以说,对于幸福的自觉追求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13]

二. 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社会条件和现实任务

"个人幸福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条件,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固然有赖于个体自身的努力,但在客观上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14]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亦需要外界的善为助。因为,没有外在条件,便不可能或难于作出高尚的事。"[15]个人存在的幸福,离不开社会的真善美。可以设想到,在一个物欲横流、人妖颠倒的社会里,很难有个人幸福的土壤,快乐成为人贪婪自私本性获得极大满足后的浮浅表现。那么,个人幸福的实现和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社会条件是什么呢?

首先,社会能够提供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这是个人幸福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物质前提。"斯巴达式的苦行僧生活不是人性的孕育土壤"。[16]可以设想,一个生活在物质匮乏社会中的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奔波、食不果腹、衣不蔽身、居无定所,他怎么可能会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呢?对他而言,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痛苦的感觉,幸福是可望不可及的幻像。如果他大胆一点,为了改善目前生活的艰难处境,也为了追?quot;幸福",他有可能铤而走险,偷盗、抢劫或者贪污。这恰与培养正确的幸福观这一初衷背道而驰。物质生活条件只是给人提供了作为人存在的物质基础与前提。在普遍意义上,物质生活条件的缺失,不会有人的生活,更不会有人的幸福生活,但是仅仅有了物质生活条件,人也未必就必然具有幸福感。"物质生活条件直接提供的是快乐感,快乐经过提升才能形成幸福感。"[17]同样,良好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只是提供培养正确幸福观的可能,它并不是个人形成正确幸福观的必要条件。

其次,社会能够提供基本的公正。只有在一个基本公正的社会中,个人幸福才有实现的可能,个人培养正确的幸福观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同样,只有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成员感到人生存在幸福的可能性,这个社会才有可能被称为是公正的。"从总体上说,一个人的人生存在问题上所能达到的可能幸福的最高限度,是由他所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社会在宏观整体上规定的。"[18]幸福是一种人生圆满的状态,个人幸福有赖于社会公正,个人圆满存在有赖于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社会的基本公正表现在社会的德性与幸福的统一上。如果人们见到的只是君子受苦受难,小人得利,总是君子生活在痛苦的泥沼中,而小人由于使用不道德的手段获得物质利益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获?quot;幸福",那么在大众层面就很难指望人们践履道德要求,过善的道德生活;在一个不公正的社会里,由于人们道德标准的偏差甚至扭曲,也很难培养出具有正确幸福观的个人。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是否在一个严重不公的社会中,个人就根本无任何幸福可言?个人就根本不可能培养出正确的幸福观?应当承认,在一个严重社会不公的社会里,要实现严格意义上的人生圆满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人就无任何幸福可言?quot;个人仍然有可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自己存在的某种意义,即使是抗争不合理的环境这一行为本身,也能使人获得配作为人存在的最基本根据。"[19]外在的社会环境与个人自身的努力,虽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不能因为社会的某些不公正而放弃对人生圆满的追求,放弃对幸福的渴盼,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当发愤努力,在逆境中遇难而上,在跌倒后重又爬起,变革社会,变革自己,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再次,人是理性的动物,自由是人的灵魂,社会还应提供给社会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机会,并提供每一个公民具有充实、高尚的精神生活的氛围?quot;人不仅具有不同于一切生物并且大大超越动物本能的各种高级的社会需要作为他的全部活动的内在动因,而且更有一种支配自己生活和命运的需要和目的,这就是人特有的追求自由的特性。"[20]幸福及幸福感不是被赋予的,而是自身在实践中获得的,人在不断追求自由、在不断追求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追求人生幸福,达到人生永恒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当自己改造自然、社会、自身,改造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各种能力得以发挥时才会有一种真正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幸福不是某种既定的存在,而是现实的创造活动。" [21]当一个社会能够提供给社会成员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空间,并且能够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幸福便在其中孕育而生。并且,生活在这样社会中的青少年更容易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因为这样的社会以其主动的个人追求能力的全面发展以达到个人幸福的范例真实地教育了他们,生活的幸福就在于永无止尽地对人生圆满追求的过程中。

如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人们正在以自己的双手建设一个繁荣富强、文明民主的新社会,为自己营造一个幸福生活的新天地。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和中国人民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将会在创造与实现中体会到更多的幸福。人民的幸福与国家的繁荣昌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追求生活的幸福,就其自身来说,本已不是什么恶,相反,它是社会生机勃勃、兴旺发达、前程远大的象征。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中国社会里,对当代青年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必要的,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二十一世纪之初,对肩负中国经济腾飞重任的当代青年们来说,养成正确的幸福观无疑对他们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包括每一个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热血青年,要求有幸福的生活,追求人生的幸福与圆满,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这是其基本的正当权利。不过,每一个中国人在要求人生幸福的同时,又毫无例外地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打破过去那样一?quot;左"的思想的桎梏,一是认真搞清楚什么是人生的真正幸福,应当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幸福,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人生幸福。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对我们培养建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及其有害的,并且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就有可能陷入误区。在人生幸福问题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就是意味着要进一步破除在这个问题上的两极对立的行而上学思维方式,重新科学理解在人生幸福问题上的个人与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奉献与享乐等关系,就是意味着无须讳言人生幸福(包括个人生活幸福)",[22]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追求人生幸福又绝对不等于纵情恣欲,不等于醉生梦死的感官享受,"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23]追求人生幸福必须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划清界限。否则,在追求人生幸福的名义下,放浪形骸,将人生幸福庸俗地等同于感官的快乐,结果是事与愿违的;以庸俗甚至是无聊的快乐等同于人生幸福,将会迷失人生方向,失去人生目标,无异于禽兽,这与正确的幸福观是格格不入的。显然,当代中国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有志于报效祖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当代青年,必须努力探究幸福的真谛。

"人总是在追求幸福的,只有在合理的价值目的性的引导之下,人的这种幸福追求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才能有一种真实的人生价值及其真实的幸福感受。"[24]

三. 关于如何培养当代青年正确幸福观的几点思考

尽管《道德生活论》成书至今已有八年,但该书中对幸福这一范畴的阐述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当代青年正确幸福观的养成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要认清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问题。社会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因此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没有整体的幸福就没有个人的幸福,个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有在社会幸福不断增长中才能得到实现和保障。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主张"存公去私","明理灭欲",公义与私利之争历来是中国幸福观的重要内容,而主流的价值倾向则是去利存义,去私存公。这种传统,为社会规定了一种道德理想,使个人从属于社会,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但它无条件地提倡社会幸福,限制了个性发展,导致了道德专制主义。我们在养成正确幸福观的时候,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quot;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中的自我牺牲的精神,以牺牲小我来保全大我,在必要的牺牲中获得至善,又要批判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个人幸福的忽视。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神州大地上建立起来五十余年,这为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它要求人们在为社会贡献中塑造自己,满足自己,同时也要求社会积极关心每个人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精神和物质需要。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真正的有机的统一的原则是集体主义。"只有个体与社会统一的幸福,才是真实的幸福,只有在二者统一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幸福。"[25]

其次,要正确引导当代青年对不幸的认识,这对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幸福作为人的理想完美存在状态,应当通过人的努力以一定的代价才有可能换取;幸福作为对人现实存在的体验,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对痛苦不幸的感受才有可能真正被感受。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幸福内在蕴含着痛苦。"[26]当代青年生长在中国的和平年代,他们的成长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条件。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炮与火的洗礼,也没有亲身体验过在物质极端匮乏、人妖颠倒的年代灵对肉的拷问,因此,他们的人生中不幸的遭遇最少,却又最容易遭受到不幸带来的伤害,他们也最不能体会到幸福的珍贵?quot;幸福总是相对于不幸而存在,有多少幸福就有多少不幸。对于一个人而言,不幸哺育了真正幸福感的形式。痛苦是通往幸福之桥梁。只有饱经人间沧桑折难,读透尘世沉浮变幻这部天书之后,人才有资格说他真正懂得拥有幸福。"[27]的确,对幸福的真实地把握与人生阅历有关,但我们不能等到韶华已逝、垂垂老矣的时候,才真正体味到不幸对于幸福的价值。"在形而上的意义上,人注定是欠缺的,因而人就注定是有痛苦的。人无法回避痛苦,人只有直面痛苦,在抗争中解脱痛苦,获得幸福,走向完满。"[28]在人短暂的生命里,幸福与不幸如影随形,当面对不幸的时候,是就此沉沦,消极对待命运的摧折,还是用自己的双手扼住命运的咽喉,直面人生不幸的痛苦?不幸是不能被绝对躲避的,先天的残疾、飞来的横祸、疾病染身可能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强加于身,躲避是无用的,消极以待只会让不幸的人生更加不幸。痛苦是人生的炼炉,而不幸则是人生的炼狱,在不幸和痛苦中以自身的积极努力,去改变人生的逆境,去争取人生的幸福实现,这才是积极的人生。在培养正确的幸福观的同时,必须对不幸有正确的认识。人生是在痛苦中磨砺,在不幸中求得幸福,在不圆满中获得最大的圆满。孟子曾说过?quot;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29]逆境既是人生所不可避免的,又对人生存在具有意义,身处逆境可能是不幸的,但却未必是绝对不幸的,关键之一就在于人自身的自强不息。"绝对的不幸是对身处逆境与屈辱的麻木。"[30]

再次,在塑造正确的幸福观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道德人格的塑造,它使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也是对人生幸福的追求。《道德生活论》中指出,幸福不仅是道德生活的目的,更是对每一具体人生目标的实现,对至善的接近后滋生的满足感,并且它还与义务、使命一体化。道德人格的功能是提升,道德人格作为一种追求,它往往成为激励个体不断奋进从而不断提升自我以实现人生圆满的最大力量。中国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礼记·大学》开篇即说?quot;大学之道,在明在德,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道德人格的最高追求,而对至善的追求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在对道德人格的追求过程中,也是人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幸福感的滋生过程。如果一个人没有对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没?quot;至善"的最高境界,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感的体验,也就更谈不上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了。"马克思主义在确认以往的阶级社会只有至善的理论而没有至善的现实的同时,更指出人类的发展就是一部不断渴求至善、探寻至善并在追求至善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至善和人自身的历史,从而认同了个体由来已久的对至善的追求。"[31]事实上,正因为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的个体,怀抱着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憧憬着人生幸福的实现,前赴后继,人类才由此而显得壮美与伟大,人类也才得以在阶级纷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保持并弘扬作为万物之灵的崇高与荣光。

最后,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幸福观,还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人文素质的教育,人文素质使人明了人的存在、价值和境界。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的道德文明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对幸福的真实把握。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幸福观应当从抓人文素质教育开始。文艺使人爱美,让人能更生动、更现实地把握幸福感,了解幸福的涵义;历史赋予人崇高的使命感,让人在历史的脉动中追寻幸福的真谛;哲学让人透悟智慧,让人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真实把握人生幸福,指导人生圆满的实现,这些都应当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 参 考 文 献 ]

[1][2][4][6][12][14][16][16][17][21][27].高兆明.《道德生活论》.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261,253,262,262,264,277,264,264,265,266,266.

[3][13][18][19][22][24][26][28][30].高兆明.《幸福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1,5,129,132,30,31,87,90,106.

[5][10][11].唐凯麟.《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81,292,295.

[7][8][9][15][23].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361,286,288,288,13.

[20][31].郭广银.杨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217,220.

[25].樊浩.《道德与自我》.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241.

这就是幸福作文篇7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幸福 教育 培养

最近我读了一些国外关于“幸福”的书,感受很深。如今在中国幸福已经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汇了。我想在中国本-沙哈尔已经成为了“幸福热”的发起人,他曾接受过央视的采访,并且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也极力推荐他的书。在“十八大”上我们的习总也首次公开提出了“幸福”二字,我想着并不是巧合。对于当今的中国幸福其实很稀缺,无人敢说我真的幸福了。这其实,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反观我们,国内的教育新课程改革究竟会改变多少还是未知之数,所以提倡“幸福的教育”是必要的,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人们过得更幸福,但实际的教育其实是偏离了这一主题。原因在何?

目前,在我国新课改实施了一段时间以来,教育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我们的教育到现在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观念,几千年的文明传统一直根深蒂固的植入我们的思维里,我也是其中的受害者。我也是一个目标完成,接着又有下一个目标,毫无幸福可言。我从上学以来到如今的研究生从来都是盲目的,只是接受了社会上的普遍的“成功”的模式去努力争取,正是上面故事中的真实版本。最终成为“忙碌奔波型”的其中一员。回顾我的十多年的教育,对我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学校环境的影响和老师的言传身教。

首先,从学校来说,学校是教育人的主要场所,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一直在这里成长。学校教育可以说是把一个人变成一个具有普世价值观的地方,人本来是一张白纸,学校给了这张纸内容。而教师是把这种思维教给学生的传播者。在我看来,目前的中国学校教育,是一种带有功利性质的教育。从小学开始,老师们就向小孩子灌输成功的概念,以及如何成功。教育中似乎从来就没有幸福一说,只有追求功利的目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就是没有“幸福”。还有人认为幸福就是“遭罪”,我觉得他是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人们认为追逐成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真正的幸福是应该被教育出来的,学习的过程是幸福的,工作也是充满乐趣的。我们从小并没有接受这样的教育,而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本身就丧失了人文性,它失去了幸福的观念,而是目的性极为强烈的。由此可见,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在本质上都是以目标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幸福的教育观。他们的目的是把人培养的不幸福,而并非幸福。因此,幸福的教育根本不在其中。这就是幸福的教育问题为何一直被忽视的重要根源。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称的上是幸福的教育?

我认为要做到幸福的教育应该有三方面,即建立幸福的学校、幸福的老师和培养幸福的学生。

首先,办幸福的学校。学校的人文精神是学校的灵魂,一定要坚持追求幸福的教育。从而培养新时期的新人才。学校就应该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激发全校活力和倡导合作与分享。对办好现代学校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的教师和领导应该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分享、共同成长。

其次,做幸福的老师。“我是一个幸福的人”,作为教师就应该这样想。正某位专家说,“教师生活的意义感、教育工作的使命感,教育成就的愉悦感都在学生成长的图景体现了、实现了。”人文社会里,对品德教育的追求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亚里士多德说:“幸福乃是在完满生活中德性的实现”。教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教师就应该有很高的师德。我认为教师的品德表现在,关怀心、责任心、尊重心和爱心,无论到什么时候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没有爱何谈幸福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营造幸福的氛围,幸福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幸福。教学是门艺术,能把教学作为幸福的艺术那更是好的。

念正是幸福教育的意义。培养幸福的学生就是将一个个生命重新塑造,让他们的思维走进幸福。学生的生命在幸福教育里会不断成长,在认知、道德、情感等价值观的被树立。经过这样幸福的教育,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永远都有着一颗积极向上和幸福的心。幸福的培养我们的学生,不仅对当下学生的生活有帮助,而且还会培养他们未来在获取幸福的能力。这对他们一生的幸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就是幸福作文篇8

关键词:幸福观 科学内涵 培养途径

一、幸福的真正内涵和科学的幸福观

《道德生活论》在阐述幸福这一概念时,开宗明义地指出:"幸福是善的主观体验。追求善即追求幸福。善的实现即是幸福的实现。至善就是人生的圆满,善是通向圆满之路。幸福对于个体而言就是人生的某种圆满,对于人类而言就是社会的某种至善。每个人都在谋求幸福,这是不必争辩的命题。什么是幸福呢?从古至今,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始终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境遇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对待幸福观的态度问题,它直接地影响指导着人生的实践,极具重要性。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幸福问题进行研究,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其思想观念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此说来,幸福感是人与生俱来的,它往往是人自我实现后的一种满足感,此外,个人幸福不能脱离社会幸福而存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人类生活,从人类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关注的是全人类幸福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贴近现实的,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来指导大学生,会有利于大学生幸福的实现。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对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解,马克思对追求幸福所作的努力,实际上是在提倡一种对生活的正确态度。人是可以凭借理性来了解人生的意义的,通过这种理性的了解人们就能够采取正确的态度去生活,这样的现实生活才会变得有意义,才可能获得幸福。

二、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类型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是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思想观念和社会存在因素在影响着大学校园。大学生的幸福观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当前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而必然出现的幸福观的多元化影响着大学生,使一些大学生在对幸福的理解上出现了一些偏差。

(一)大学生的幸福可以寓于理想、信念之中

理想作为人生的最高奋斗目标,也就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合乎客观规律的向往。对于寻求幸福的人们,理想、信念使他们在生命的进程中把握住人生主题的发展趋势。向理想迈进的信念和希望,是构成幸福的重要因素。人们的理想不仅是理性化的东西,而且还总是带着希望的感彩。生活中的幸福,离不开人们寄希望于未来的那种情感,那种在希望中激起的浓烈而丰富的情感。也就是说,幸福须表明一个人所处的状况,符合他对于生活的热情向往。在这个意义上,幸福可以说是实现了的或尚未实现的希望,是人们对理想和目标的一种不断追求。人们抉择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一种最高的精神需要,它构成一个人精神生活的核心。

(二)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和谐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存在形式,也是幸福生活的存在条件。只有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幸福才能生长起来。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物质生活资料是幸福的物质基础。但是富足的物质生活,如果同人的精神需求相分离,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

要找到幸福,我们就应该去理解幸福。我们需要的是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和谐,这样的幸福观不仅有物质追求,而且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他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才可以更家科学的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如果一个人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精神追求,即使达到己的目标,这种幸福感也是苍白的,并且很快就会厌倦的!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很贫乏,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因为无法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而难以维持和巩固!

(三)形成创造与享受两个基本的方面的协调一致

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范畴不仅包含着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劳动实现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创造。干事业、创造新生活是一个不断探索、开拓、进取的过程,而开拓、进取无疑要遇到艰难和风险。所以,在开拓、奋进的创造者看来,更大的幸福是经过进取奋斗,战胜艰难险阻,体验人作为世界创造者所特有的崇高感、自豪感和主人感。

(四) 自身利己主义与个人无畏虚无不和谐的幸福观

持有这种幸福观的大学生认为实现自我价值就是幸福,这部分大学生从个人利益出发去思考人生,是一种利己主义幸福观。持这种幸福观的学生奋斗的动力不是为了社会和别人,完全不考虑应对社会负责,只知道向社会索取。因此,幸福不仅是静态的享用,更是一种动态的创造过程。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傅家五兄妹中,老大幽默仁爱、善良睿智,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四个自以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弟弟妹妹或是官迷,或是股疯,或是北漂一族,或是傍大款。五人的境况对比,让我们对什么才是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怎样感受生活中的幸福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所追求的东西是否对自己有用,内在的潜意识在作祟,让他们没有满足感。幸福要追求目标,追求未来,追求希望。

三、建立当代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途径

(一)要认清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问题

社会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因此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没有整体的幸福就没有个人的幸福,个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有在社会幸福不断增长中才能得到实现和保障。我们在养成正确幸福观的时候,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中的自我牺牲的精神,以牺牲小我来保全大我,在必要的牺牲中获得至善,又要批判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个人幸福的忽视。只有个体与社会统一的幸福,才是真实的幸福,只有在二者统一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幸福。

(二)要正确引导当代青年对不幸的认识,这对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幸福作为人的理想完美存在状态,应当通过人的努力以一定的代价才有可能换取;幸福作为对人现实存在的体验,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对痛苦不幸的感受才有可能真正被感受。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幸福内在蕴含着痛苦。对于一个人而言,不幸哺育了真正幸福感的形式。痛苦是通往幸福之桥梁。不幸是不能被绝对躲避的,痛苦是人生的炼炉,而不幸则是人生的炼狱,在不幸和痛苦中以自身的积极努力,去改变人生的逆境,去争取人生的幸福实现,这才是积极的人生。在培养正确的幸福观的同时,必须对不幸有正确的认识。

(三)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也是对人生幸福的追求

《道德生活论》中指出,幸福不仅是道德生活的目的,更是对每一具体人生目标的实现,对至善的接近后滋生的满足感,并且它还与义务、使命一体化。道德人格的功能是提升,道德人格作为一种追求,它往往成为激励个体不断奋进从而不断提升自我以实现人生圆满的最大力量。中国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礼记・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在德,在止于至善。马克思主义在确认以往的阶级社会只有至善的理论而没有至善的现实的同时,更指出人类的发展就是一部不断渴求至善、探寻至善并在追求至善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至善和人自身的历史,从而认同了个体由来已久的对至善的追求。

(四)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还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人文素质的教育

文素质使人明了人的存在、价值和境界。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的道德文明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对幸福的真实把握。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幸福观应当从抓人文素质教育开始。文艺使人爱美,让人能更生动、更现实地把握幸福感,了解幸福的涵义;历史赋予人崇高的使命感,让人在历史的脉动中追寻幸福的真谛;哲学让人透悟智慧,让人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真实把握人生幸福,指导人生圆满的实现,这些都应当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五)进行幸福观教育并将其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树立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

在认识幸福观教育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力从以下方面着手推进:榜样教育。通过典型示范、榜样教育,以典型和榜样的美好品质去感染广大民众的内心,引导他们更生动、更现实地把握幸福观教育的意义和内容。与此同时,引导人们寻找身边的榜样,通过他们“现身说法”,讲述奉献故事,分享奋斗经历,从身边的榜样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向模范看齐,形成先进带动后进、少数带动全体的共同进步局面。雷锋传人郭明义的幸福观是助人为乐,他坚信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幸福,因而他说“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这种幸福观虽简单却纯粹,是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个体维度和社会维度的协调,闪烁着道德与人性的耀眼光芒。他用言行为我们诠释了幸福的内涵,也为我们思考幸福观问题提供了颇多启示。

从现实的状况出发,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利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营造有利于人们心灵健康的社会氛围,这对拯救人们的心灵危机,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有着现实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勃勃生机,以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和文化理念解除人们心灵危机,指导人们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幸福。只有不断的加强和谐社会的构建,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同时在社会和谐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帮助人们打开心灵的枷锁,使人民的心灵洋溢着生活的激情和斗志,反过来就更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就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上一篇:高中学生作文范文 下一篇:启示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