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作文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07 16:01:11

写事作文教案

写事作文教案篇1

赞科夫认为,培养师资的工作,“主要缺点之一就在于:教育学和心理学没有跟教学和教育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大家逐步认识到,教育管理案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管理案例.可以认为是教育工作者把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能够启发思考的典型事例,客观地写成能指导教育实践的描述性文稿。教育案例一般要附上分析。

本文所说的教育案例主要是指包括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数学研究、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要让教育案例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让教师撰写教育案例。

一、撰写教育案例

1.收集素材

①案例素材的特点。教育案例来自教育事例,但并不是任何教育事例都能作为教育案例的素材。一是案例要典型。教育案例的素材要有典型性,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无穷的回味,有实用的价值。二是故事要生动。教育案例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某个隐含观点的教育故事,要具体、生动,要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三是寓意要明确。教育案例能够启发大家思考,能够让教师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规律和本质,对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

②收集素材的途径。一是在教育实践中收集。实地收集案例,便于获取真实信息。这些案例,可以是自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别人经历的。比如,可以从自己课堂教学、教育学生、教学研宄的过程中,从听课、评课的记录、观察和思考中,从教师、学生交谈的某些内容中,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中收集素材。二是在教育音像中寻觅。可以从电视、磁带、光盘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学经验介绍的观看中收集素材。三是在教育书刊中查找。可以从备课教案、说课讲稿、教学实录、教育经验等材料的阅读中收集素材。

③收集素材的方法。收集教育案例的素材,一是要突出重点。每天发生的教育事例太多,有些事例太平淡,没有多少思考的价值,不必都收集起来,只需要收集那些有典型意义的问题。二是要经常注意。对于具教教育现象及其反映,要注意倾听,注意观察,注意思考,否则,就会对许多典型案例熟视无睹,让许多很有价值的案例从我们眼前滑过。三是要坚持记录。因为案例要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单靠记忆,不可能记得那么完整、准确,必须及时记录。记录时,主要写出有关人员的特点,包括语言、行动、作法、效果和相互关系等,不必过于计较写作的语法、修辞、逻辑与字迹,可以在记录结束之后再规范地进行整理。

2.提炼主题。

教师收集到的教育案例素材,仅仅是教育情景。需要针对某个现象或某种情况,进行反复、深入的研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提炼出重要的、鲜明的、深刻的、有指导意义的主题。

3.撰写案例。

①目的要明确。敦师撰写的每一个教育案例.都要能反映某个问题或某项决策。教育案例不仅要描述人物语言和行为,而且要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需要、动机、态度等,还要将某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工作原则、活动构想蕴含其中。

②内容要真实。案例素材要反映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工作实际。因此,撰写的教育案例必须是真实情景,不能虚构,不能杜撰。对于事件原貌,不允许进行夸张,更不允许歪曲。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适当增删一些细节、场景等。为了保护正当的隐私权,可以虚构地名和人名代替真实的地名和人名。

③情景要完整。教育案例要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如

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要写出解诀一个问题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的过程。故事要具体,要真实感人。

④取舍要恰当。教育案例通常篇幅较短,要求文字简练。因此,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尽量写好主要事件,尽量精简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

⑤叙述要客观。写作教育案例的教师,对于所写的教育案例,必然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案例写作中,只能客观地介绍典型事例,不能直接地提出问题,直白地表述观点,流露出感情的褒贬。要让读者仔细品味,悟出其中隐含的道理。

二、撰写案例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教育案例的后面,要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请他人写,也可以作者自己写。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折,也可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实际紧密结合。撰写案例分析时,不要就事论事,需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力求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去讲教育理论。

2.教育思想必须先进。案例分折的立意要新,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指导,要跟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3.分析要有求实精神。案例分析需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分析要实在,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不要讲永远正确的空洞的大道理。不要热衷于抄录教育理论的条条框框,要将教育理论的观点自然地融会于分析之中。

4.分析需要突出重点。对于已写成的教育案例,要反复阅读,找出案列的基本目的和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画龙点睛地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

5.找出依据支持观点。分析者要找出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分析案例时首先要认真思考:采用已选中的分析方法分析某个特定问题,需要哪些事实)然后回过头来寻找所需事实。选材要严,挖掘要深。

写事作文教案篇2

一、明确主题

助写案应该形成一个系列。初中作文助写案系列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根据学生写作学习的需要和具体的课程安排,将写作的知识、方法、理念等融入到助写案中,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增强作文训练的可操作性,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有目的、有思路、有方法地写作活动,并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校学生的学情,按写作训练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相应主题、内容和训练点的助写案,将助写案系列化,循序渐进地应用于作文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根据七年级学生记叙文写作训练中人物描写的需要,本案例将助写案的标题定为“学会写‘说’,让语言更生动”。

二、知识铺垫

这一环节主要提示学生一些必要的写作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语言描写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言描写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进行铺垫。

三、赏读引领

从上课实践来看,初一学生很快就能画出进行语言描写的相关句子。小组讨论也比较热烈。在交流发言时,学生也能说出语言描写在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一些作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对语言描写的理解和体会会更加深刻。这一部分的目的就在于“阅读例文,提升作文”,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切切实实感受到语言描写的效果,而不是架空了讲语言描写的作用。以下是学生画出的有关语言描写的语句:

四、写法探究

学生要给这些描写语言的句子分类,必须要找到分类的标准,而学生在进行讨论之后会发现不止一种分类的方法。首先,按照“说”的不同位置可以发现:有的“说”在一句话的前面,是“xx说:‘xxxx。’”的形式;有的“说”在两句话中间,是“‘xxxx,’xx说,‘xxxx。’”的形式;有的“说”在一句话的后面,是“‘xxxx。’xx说。”的形式,这样避免了语言的呆板。其次,课文不仅用“说”,还用了“叫”、“喊”、“应”、“道”等词,既符合当时的情境,又使语言灵活多变。再次,学生会发现,在进行语言描写的时候,往往还会带上其他人物描写的方法,比如“‘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一句中还带有神态描写。这样学生会在这些描写语言的句子中有更多的发现,同时领悟到在进行语言描写的时候可以用神态、动作、心理、语气等来配合,表现人物的性格、处境、心理等。最后,学生会发现可以根据说话人将这些描写语言的句子分成三类:一类是“我”的话,明显地表现了“我”体弱、胆小、无助、犹豫的特点;一类是小伙伴们说的话,符合这些孩子调皮、贪玩、缺少对同伴的关注的特点;还有一类是父亲说的话,充满了镇定、鼓励,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以及教育孩子时睿智。通过这些分析,学生在助学案和教师的帮助下会领悟到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处境等情况,为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为表达主旨服务。

“写法探究”这一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把握具体的写作技巧与手法,为下一环节“练笔反馈”作了必要的铺垫。

五、练笔反馈

这一练笔内容紧扣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更主要的是紧扣本次作文的主题,用所学到的语言描写的方法进行实践,同时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作文提升

学生带着目的进行片断作文练习时,能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描写的技巧,但是在对整篇作文进行构架时往往把握不住,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写作思路点拨,并强调语言描写的有效运用。

首先,要注意审题,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具体的人、事、物,如“同学”、“比赛”、“书本”等;也可以填抽象的概念,如“亲情”、“感动”、“关怀”等。无论填哪些内容,都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切身感受,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做到以情动人。其次,从题目来看,适合写记叙文,这样,事件的选择又十分重要。同学们可以先确定主题,即想通过这篇文章表现什么或表达什么,然后摆出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几件事,选择其中最有意义(最典型)的一两件来写。再次,事在人为,人物描写是记叙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进行传神的描写,人物才能活灵活现,使之更好地为主题服务。还有,适当的景物描写也能烘托人物的心理,渲染气氛,推动事件的发展。当然,学生还可以借助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借助想象、对比、衬托、托物寓意、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去描绘绚烂的生活。

目前,很多教师的作文教学缺少合理规划,很多学生的作文学习也存在零散性和随意性,而很多作文教学出版物在实际的作文课堂教学方面适用性不强,再者教材提供的作文训练内容也需要再加工,实现和学情的有效结合。所以,教师有必要按照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将作文训练构成体系,其中包括选材构思、谋篇布局、主题深化、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每部分训练内容之下又可设系列化的训练点,例如描写方法之下可设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这样,在整个初中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就能形成助写案系列,从而逐步构建校本化、班本化的作文教学新体系。

参考文献:

[1]逄凌晖 《教师如何写导学案》.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2.1

写事作文教案篇3

尽管教学案例非常适合一线教师来写,但大多数教师对教学案例的认识还很模糊。有的案例没有明确主题,教师将整个教学事件不加选择地全部记录下来,或是随意摘取一个片段泛泛而谈,让人不知所云;有的对教学情境的丰富性、复杂性和联系性认识不够,情境描述与问题分析不匹配;有的对教学实践没有深入挖掘与反思,在记录这些事例时往往只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直接的感受,未能凸显案例中丰富的教育意蕴和价值,让案例达到提升自己、启示他人的效果。所以,要写好教学案例,发挥出教学案例应有的教育价值,还需要我们对这种教育文体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讨。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是什么

案例,英文称为“case”,即个案、实例、事例之意。案例的开发和应用最早见于西方医学界,后来,军事和法律界,特别是工商管理教育对案例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上世纪70年代起,案例教学为教育界所借鉴,被教育理论工作者迁移至教师教育领域,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研究方式。

尽管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和感受的教学事件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能作为案例,能够成为教学案例的事例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1)是教学中真实发生过的事例

教学案例应是一个在实际教学生活中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实况、学生的反馈、教师的课后访谈、某一教学事件的个案追踪、对学生作业的分析,以及其他一些教学行为观察的结果等。也可以包括课前集体备课中的争议,或课后评课引发的讨论。但不管选择什么内容,教学事例应当是真实可信的,因为只有真实的教学事件才具备反思、分析和提炼的价值,也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并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是能引发老师思考与讨论的事例

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段,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但一个仅让你自己有深刻记忆的教学事件不一定能成为案例素材,案例中要“包含有一个或几个教学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考。”[2]只有能引起多数老师的关注、思考、反思,带给读者启发和借鉴的事例才能成为案例素材。

(3)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

顾泠沅先生说“案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一个好的教学案例要在叙事中呈现教育实践的经验与方法,渗透对特定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并将教育思想隐含其中。它呈现的是教师如何用行动回答教育中的困惑。因此,“它所提供的各种来自实践的相关的原始资料,可以成为建立各种教育假设的基础,也可以作为验证教育理论及推理的来源,以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发展。”[3]

因此,教学案例是集理念、实践与反思于一体的教学事例,这个事例不仅包含对教育情境的描述和教学过程的记叙,还包含对案例发展变化及结果的深刻反思。它用叙事的方式记叙、挖掘和展示教育理论,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教学案例不是什么

(1)教学案例不是教学实录

很多老师把教学实录等同于教学案例。其实,实录和案例是有区别的。教学实录是将教学过程完整或片断地以文字记录下来,整个过程真实完整而且不能加以选择加工,原汁原味地再现是课堂实录的特点。教学案例则需要根据自己选择的案例主题,从课堂教学活动中选择某些内容、环节、细节,放大、聚焦、叙述和说明。有选择的加工,故事性的描述,鲜明的主题是它的待点。“教学实录的特点是‘录’,讲究‘原汁原味’,成败得失均在过程记录中自然体现,由读者自己去分析、评论、借鉴。教学案例的特点是‘例’,即必须让读者能够由此即彼,举一反三。”[4]

(2)教育叙事不是教学案例

有老师疑惑,教育案例不也是在讲故事吗?它和教育叙事有何区别?教育案例是真实的叙事,但并非所有的故事都是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的基本特点是给读者详细地述说日常生活中一个或几个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让读者有所感悟。“一般不阐述新的教学理念或构想,也不直接倡导教学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5]教学案例强调理性分析,要通过事件提出问题,细致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表达作者的教学观点或实施策略,提出进一步值得探讨的问题。写作手法上,教育叙事常常夹叙夹议,教学案例则大多是先叙述再集中分析。

3.教学案例不是教学论文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教学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说明观点、总结经验,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教学论文直接摆明观点,用事例来印证观点。“教学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6]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和写作步骤

(一)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

从教学案例的文本结构看,一则完整的案例通常包含背景说明、情境描述、分析讨论、总结提炼几个部分。

1.背景说明

主要交代教学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为后续教学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奠定基础。特别是围绕主题和对后续的分析有作用的背景要特别交代和说明。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描写你遇到的难题。第二,提供案例的基本情况,如学校类型、教师情况、教学起因等。第三,具体、明确地叙述对这次教学或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背景等。第四,可以简要分析介绍教学内容。

2.情境描述

情境描述一要完整,二要细致。所有的教学案例都是对教学事件的一个完整细致的记叙或者反思,这个完整并不是指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要把一个教学事件从头到尾地讲述出来,而是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具体的情节,要把事件中人物的活动、事情的起因、教学的过程、教学的结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都要完整细致地描述出来。有的地方还要适当加入细节和心理描写,说明当时自己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去做。让读者了解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

3.分析讨论

教学案例中的分析与反思是案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说清行为依据。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自己依据什么作出价值判断和行动选择,促使教师实现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第二,判断真伪和价值。这样做为什么是好的?价值何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感悟案例中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支撑理念。第三,提出假设和对策。如果再碰到这样的情境和问题,应该如何行动,如何改进实践中的教学行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分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不能浅层的“就事论事”,而要注重从教学案例情境中归纳出问题并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但在尽可能多地挖掘故事中教育学意义的同时,应当尽量避免偏离主题,反思分析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4.总结提炼

分析反思是“就事论事”,是对事件本身的分析和评点,而在总结提炼部分,除了阐明自己经历这个故事之后的理性感悟、体验和独特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解读,从理论的层面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提炼出从事件中领悟到的教育教学原理和规律,提出后续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或是下一步的教学行为变革行动策略,要基于教学事件做出普遍意义上的理性反思。

三、教学案例的基本写作步骤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当有鲜明的主题、清晰的背景、典型生动的事件、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富有启发性的总结提升或行为策略。其基本的写作步骤是:

1.提炼主题,收集素材

教育案例首先要有鲜明和贯穿始终的主题。案例的主题,是案例结构与内容选择的依据,有了主题,才能在叙述过程中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确定案例的主题时,教师应从事件发生中最突出的、最鲜明的内容中选择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问题进行聚焦和提炼。可以在背景交代后,就鲜明地揭示出主题,下面的描述和分析都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也可以在后面的叙述分析中逐步将主题凸显出来。主题确定后,再确定是用一个事件还是几个事件或片段作为案例内容;是用说明的形式还是白描的手法呈现案例;是用“实录+反思”的方式分析案例,还是边记叙边评析,这些都需要根据主题的特点来确定。

主题和结构确定后,要围绕主题收集素材,优秀案例的特点是寓普通与特殊性之中,以小见大,案例素材可以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来,可以是捕捉身边的案例,也可以在阅读中收集案例。可以记录成功的精彩,也可以分析失败的教训,但教师在选择时始终要追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我选择这个案例能够反映我的问题、表达我的思考吗?”

2.情境描述,理性分析

情境描述部分是教师用某种话语方式来再现自己的教学经历,再现不仅要还原当时事件发生的情景、具体过程,还应该有师生的内心活动,有对立冲突还有解决的办法,生动形象地反映当时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用故事情境引发老师思考。所以,对带有问题情境的描述要求有故事情节、中心突出且有典型性。叙述时要突出主要事件,舍去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不仅要描写语言、行为还要对人物的内心进行刻画,对具体关键性的细节更要描述清楚,以为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

评析是作者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围绕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评述、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挖掘故事中蕴含的教育教学原理和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细节的看法可以穿插在叙述中,对事件的整体看法最好放在文末集中表达。”[7]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应回到教学的基本层面探讨,要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以及值得研究的问题,要对课堂教学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不要过分集中于个别情况或特殊问题。必要时还要进行文献分析,通过查阅文献,从过去与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课堂教学现象的理论依据,从而增强案例分析的说服力。

3.总结提升,实践追问

如果说分析的过程是“就事论事”,总结部分就是“就事论理”,就要对案例描述的事实和提出的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把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总结出教学行为后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做法,运用教育教学技能的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将教学实践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的过程,也是教师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和“行之必然”的过程,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改进教学行为,将“无法预约的精彩”变成“必然出现的精彩”。

四、审视教学案例的多重视角

从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和写作步骤来看,教学案例可以有多个剖析视角。(见图1)

从教育理论的建构角度看,撰写教学案例是一个理论建构的过程。教学案例分为三个层次结构,即情境层,经验层和理论层。情境层是对于教学过程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和细节的叙事与描述;经验层是对情境知识的讨论,对课堂中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理论层则是探究教学情境中的具体经验在更大教学范围内的普遍性意义与价值。

从最后呈现的文本来看,教学案例的文本结构可以分为背景说明、情境描述、分析讨论、总结提炼几个版块;在这些版块中,通常运用叙述表达、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等表达方法。

从写作步骤看,教学案例大致要经历“提炼主题、搜集素材”——“描述情境、理性分析”——“总结提升、实践追问”几个环节。在“提炼主题、收集素材”过程中,教师对自己零散的经验进行条理性的梳理、提炼和加工;在“描述情境、理性分析”过程中,教师重新回到事件当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层审视和理性思考;而“总结提升、实践追问”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案例开发的过程,也是教师用实践者的经历创造教育的精彩和艺术的过程。

从案例写作中教师行为发展的变化看,撰写教学案例,让教师关注到教学的点滴事件,反思自己的经验与教训,并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加自觉地调整自我教与学的行为,经历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行之必然的升华,不断提高着自己的专业化程度。

五、创生教学案例的行动策略

从文本角度说,写出一个主题明确、情境真实、叙事完整、行为典型、问题凸显的好的教学案例并不是最困难的,如何饮水思“源”,跳出“写作技术”层面,走向教育生活的改变,用行动发现和写好教学案例呢?

1.善于审视和发现——建立案例意识

教育案例的叙写始于问题的发现,没有问题也就不成其为案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审视日常的教学生活,培养自己捕捉问题的能力,从熟悉的、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仅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更要形成强烈的案例意识,养成善于思考、随时捕捉的习惯。只有具备强烈的案例意识,才能善于发现和洞察自己身边具有案例意义的事情,并有意识地对此加以阐释、分析、反思。这是课堂教学案例成功开发的前提条件。

2.勇于探索和行动——坚持行动研究

案例开发不是进行纯理论研究,也不是一项简单的经验总结,而是不断反思教育行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过程。“一个优秀的案例不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也不是在教师头脑中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反复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形成的。”[8]要想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教师要在研究状态下实施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带着研究者的意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体会,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特别是关注与众不同的声音、行为以及思维方式。用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每堂课的精彩之处或缺憾之处,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件的本质。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行动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活的教学案例。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尝试、勤于思考、敏于行动,精彩的案例才会信手拈来。

3.学会分析和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教学案例以教学情境作为基础,并将具体的教学实践性知识与理论蕴含在特定的教学情境叙事与描述之中。撰写案例,不是一个倒带过程,而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以新的方式来审视自己,对自己的知识、教育理论进行反思和澄清,关注自我经验、文献见解、学生收获等,寻找自我与他人的差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从而更新理念,改进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决策和行动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4.乐于分享与创造——建构“扎根”理论

教学案例不是为了去证明教育专家们已经说过的成果,而是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给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并从中获得对教学新的理解。“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我们拥有的最大资源,就是我们每天都面对的大量丰富而具体的教学案例。撰写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自我叙述,叙述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对教育的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9]

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中,通过关注教学中的点滴事件发现问题,寻求个性化的解决方法;有意识地梳理经验,并进行归类;提炼出观点和教学行为改进策略,再到实践中运用验证,如此循环上升,就能逐渐获得特定教育情境下的教育经验,并逐步实现建构起基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扎根理论”。这样的理论因其具体而对实践更有价值。如果再能把这些案例和同行、专家交流,听取他们的想法和评价,就更能促使自己的思维走向深刻,视野走向广阔,实现自身意识和知识的创新。

总之,撰写教学案例不是一个单纯的写作过程,而是给了教师们一个契机,让教师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精彩,创生理论,从一个单纯的教学实践者走向研究者,在教学中发散自己绚烂的生命之光。

参考文献:

[1][6]张肇丰.谈教育案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2(4).

[2]张翼.教学案例与教师发展[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

[3]商利民.试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案例及其研究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04(11).

[4][5]段志东.教学案例写作中应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1).

[7][8]毕平平,成晓利.案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7(4).

[9]黄河清.尝试改变自己——努力写好“教学案例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5).

写事作文教案篇4

关键词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 课程建设 文书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nstruments and File Management Cour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raining Applied Secretarial Personnel

WANG Yinglu, PANG Mingxiu, GUO Ning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uilding application-oriented secretarial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Instruments and File Management" course. Mainly elaborates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course concepts and ideas, this course is set in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course,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of the course content. Fully discussed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and discusses the "Instruments and File Management" course rationality and importance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professional secretarial direction curriculum system, making it the key of training applied secretarial personnel.

Key words "Instruments and File Management" course; course construction; paperwork; file management work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进程中,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其中重中之重的一部分。如何提高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就摆在了所有应用型本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无论多么好的教育理念和构想,最终都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课程教学的实施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课程建设就是最关键的环节。

文秘专业方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课程建设的系列环节中需要科学的课程理念、适用的人才培养方案、优秀的教材、合理的教学实施、完善的课程评价等。

1 科学的课程理念

结构主义课程观是应用型本科课程很好的指导思想和理念。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效果如何,不是看老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会运用多少。结构主义课程观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什么都懂,却不知学生会多少的困局。其理念认为老师教的是结构,学生学的也是结构,教师把新的知识镶嵌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结构中,既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又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具体到文秘方向文书与档案管理的课程实际中,如何把课程的主要内容以框架结构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呢?我们将在教学实施环节讨论。

2 适用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应用型本科发展的初始阶段,很多应用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照搬照抄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在本部分中,我们将讨论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在文秘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设置,以此为例说明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适用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必要的,沿袭旧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没有出路的。

2.1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设置②

行政管理专业文秘方向培养方案初稿确定的文书档案类课程为档案学,定稿中的文书档案类课程为文书与档案管理。两相比较,我们认为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确定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

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文秘方向的同学来说,文书的撰拟、文书的处理、档案的管理等是文秘人员的核心技能,需要单独开设文书写作和文书处理方面的课程,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在文秘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文书的拟写和处理分别开设在两门课中。在征求了有关专业教师、学者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岗位群工作的资深从业者之后,确定关于文书拟写的课程定为实用文书写作,关于文书处理的课程定为文书与档案管理。

2.2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重要性

(1)社会的需求决定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地位。社会对文秘岗位群中从事文书档案工作的人才需求从来都没有缺少过,但是现在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文书档案工作的人员出现了断层。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该类工作的人员中,专业知识扎实、技能熟练的人员一般年龄相对较大,年轻人一般知识不系统,技能不专业。由于文书档案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枯燥性、程式性,办文的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文书档案的流程办理,没有太多乐趣可言,所以造成愿意做该工作的人员稀少。(2)文书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本课程的重要地位。文书档案工作是一份技术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具备严谨、细致、规范的专业素养。所以,对文秘人才,尤其是对具备文书档案专业知识的人才的培养很有必要。

2.3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由于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重要地位,所以在修订的文秘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其放在该专业方向学生第六学期的课程中,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3.1 本课程与先修课程的关系

(1)本课程与实用文书写作的关系。实用文书写作是行政管理专业文秘方向学生第四学期开设的课程,与本课程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学生在修学了文书的撰拟之后,才有可能明白文书的处理工作。不学习实用文书写作,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就无从谈起。把文书的撰制与处理分别放在两门课中讲授,使得文秘方向的学生在文书的写作与处理方面拥有更加扎实的基本功。

(2)本课程与秘书理论与实务的关系。秘书理论与实务是行政管理专业文秘方向学生第二学期开设的课程,与本课程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为文秘工作是由三个模块组成的,分别是办文、办事、办会,文书的撰制与拟写贯穿在这三个环节当中,尤其是办文的模块,更体现了本课程与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不可分割的联系。

2.3.2 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秘书综合实训的关系

秘书综合实训课是对文秘方向学生核心技能的综合实训。该课程会对学生的办文、办事、办会能力进行综合培训。综合实训中的办文环节包括文书的拟写与处理、文件的整理与归档、档案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这些环节当中,除了文书的实际拟写工作非本课程授课范围,其他都是本课程的讲授重点。可见,本课程与综合实训中的办文工作密不可分。

3 优秀的教材

有了科学的课程理念作为支撑,适用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保证,培养应用型文秘高级专门人才课程建设的第三个环节就是要有优秀的,遵循课程理念的教材。按照结构主义课程观的理念,我们将本课程转换成如下结构。

3.1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总体知识框架

文书与档案管理分为:纸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工作是在纸质文书与档案管理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文书工作包括文书概述、文书的撰拟与制发、文书的处理、文书的整理归档。

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档案概述、档案的鉴定、档案的收集、档案的整理、档案的保管、档案的提供利用。

在文书与档案管理的课程结构中,文书的整理与归档工作是整个文书与档案工作的连接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是单位中档案室的工作,不能等到文件统一归档的时候再做。由于它的核心作用,这一章处于整个课程体系的中间环节。

3.2 基于课程结构的教材

目前,适合于培养应用型本科文秘人才的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材不多,更多的是高职高专类关于该课程的教材。在仅有的大学本科的关于该课程的教材中,基本上还是沿用研究型大学或高职高专类院校教材的底本。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将编写更加适合应用型文秘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教材。

4 合理的课程实施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文秘方向大三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这就要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努力,构筑学习共同体,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将以课程结构中的实用文书写作与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结构融合来说明本部分内容。

4.1 教师方面

实用文书写作是文秘学生大二第二学期的课程,文书与档案管理是文秘学生大三第二学期的课程。两门课程都是为了培养该专业方向学生办文能力,如果只开设其中一门课程,对于办文工作来说是有极大缺陷的。按照课程指导理念,教师若将两门课程囊括在一个结构中,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效果。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包括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文书工作包括收文处理程序和发文处理程序。发文处理程序又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登记和分发等环节,而《实用文书写作》中的文书拟写只是发文处理中的一个环节,即草拟的环节。这样,教师在学生旧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将新的内容不费吹灰之力就镶嵌进去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在课程内容整合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课程理念的渗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授课之初就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4.2 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另一部分,必须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和运用知识。对于没有建立自己知识体系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尽快建立文书写作与处理的知识结构;对于已有自己知识体系的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相关课程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尽快构筑更加完善的网状知识结构。

5 完善的课程评价

要改变传统大学课程评价中一次考试定成败的模式,必须采用过程性考核的综合课程评价体系。完善的过程评价体系是和教学实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每一次的积极参与,每一次的小作业,每一次的阶段考核都应在最后的分数中占有一定比例。这样,就避免了部分学生平时不重视,临到考试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避免了个别同学铤而走险,用作弊的方式来弥补平时学习中的不足。如此,促使学生抓住平时的每一堂课,变被动为主动,这才真正达到了课程建设的目的。

注释

① 本文基于天津科技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文秘方向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文书与档案管理》进行教学设计。

② 行政管理专业文秘方向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原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修改调整形成的。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育,2009(3).

[2] 张楚廷.结构主义课程观剖析[J].教程・教材・教法,2007(1):89-92.

[3] 高庆殿,王艳,齐龙波.《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兰台世界,2010(8):41-42.

[4] 汪溢,赵莹.文书与档案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写事作文教案篇5

“教育案例”这个前几年在中小学教育中还不太为人所熟知的词语,时至今日已成为广大教师的“通用语言”,正在越来越密切地与教师教育研究结为一体,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教育案例为什么广为流传

其一:是课改的需要。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等等,这些都强力地冲击着教师的发展体系,迫切要求教师尽快地提高专业化水平,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也就是要进行及时的、反复的、深刻的教学反思。而教育案例研究,就是我们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的最好形式。

其二:是实在。

教育案例的流行,是因为它适用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是真正属于我们教师的教育科研。它看得见、摸得着、也做得到,既实实在在,又行之有效。

二、教师为什么写教育案例

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都会有一些值得你回味的事例。诸如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遇到措手不及的状况、遇到感肺腑人的场景、遇到发人深省得问题,此类事件,实际上都可以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而教师撰写案例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学习与提高的过程。具体来说,写作案例对教师有以下益处: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撰写教育案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照镜子”,“过电影”,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撰写教育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推动教学理论学习。

通常情况下,撰写教育案例,需要运用教学理论对教育案例进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这就促使教师带着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这时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愿望,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育案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总结教育改革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总结,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转贴于

4、加强经验分享交流。

案例为教师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案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的财富。同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的分析,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5、梳理记录教学经历。

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其职业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和模写。如果我们说每个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教师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教师无限的生命力。记录、记载本身也承载着深深的历史感,每一时期、每一阶段处理事件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变化,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6、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案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写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都是教学研究成果。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7、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1)、教学实践能力。

教师撰写教育案例,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的指导,使教学行为科学合理。经常撰写教育案例,就能够敏锐地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案例还能体现教学规律。典型教育案例深层次的认识积累多了,就能够通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的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2)、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撰写教育案例,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教师撰写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要写好教育案例,需要把教育案例涉及的问题披露出来,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认识,较好地解决某个问题,因此,撰写教育案例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写事作文教案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职 应用文写作 实践 讨论

案例教学法在国外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罗马时代,然而它在课堂上的真正运用,却始于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兰德尔教授,最初运用在法学院和医学院,在当时,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1]到了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运用于多个学科,其内容与方法日渐丰富和完善,并在世界各地的课堂教学中受到热捧。其实,我国的案例教学法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具雏形,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复也。”就是案例教学的模式,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本土案例教学在我国并没受到重视与研究。只是到了1979年,我国工商行政代表团访问美国后才介绍到国内的,我国教育界从1990年开始探索运用案例教学。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始了一些学科的尝试,但由于起步晚,仅仅在一些学科和领域开展,“未被看做一种普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2]

案例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收集整理的典型人物、事件或人物与事件的有机结合体,它们富含教育价值。案例教学法就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这种案例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案例的选择要典型、简练。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借助案例来说明抽象的理论和观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具有真实情境的教育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符合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化培养的需要,适应人才职业化、课程职业化的要求,[3]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就倍受青睐。

一、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应用文教学就如工厂生产批量的产品一般。学校似工厂,课堂似车间,学生似成批的产品,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封闭、僵化、沉闷的状态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耳、眼、手等器官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大脑思维活动变得越来越缺氧了。学生机械地从教师和教材中识记知识,却不会思考和加工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造性,更无法根据现实职场的需要去写作合适的应用文。

传统的应用文教学因其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情绪。教师的满堂灌更使学生只会听,不会想。过分依赖教师,把学生训练为纸上谈兵的听话者,却训练不出思考者,训练最多的是书本知识,很少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应用文写作的理论教学和实际处理方式差别很大,教师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增加知识的宽泛性与深刻性,把应用文写作当成一种纯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应用文写作鲜明的实用性,内容的丰富性,思维的逻辑性,结构的严谨性,强烈的时效性。应用文的语言是平实简约的,但是有些文种语言也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例如演讲稿、竞选词这类文体的写作,需要从教学中寻找生动的案例来诠释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也要注意运用修辞方法来创设氛围;需要对语言进行加工、润色,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魅力,这样才能表达深邃的思想内容。

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的教学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经济日益全球化,应用文写作的内容趋于经济化,使用范围开始国际化,写作技巧变得现代化。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应用文写作对于未来职场工作者是必备的职业素质。“加强能力培养,突出使用原则”,[4]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不仅是语文素养的需要,更是职业素养的需要。在这种情形之下,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富于实践的且有明确目的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训练就在高职应用文教学中应运而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是以有效的行动为目的的,解决实际问题是其突出的表现。如专业文书写作、行政公文写作、事务文书写作、日用文书写作,特别是和学生上学密切相关的应用文,如: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调查报告等,以及求职应聘期间的应用文,如:求职简历、求职自荐书、劳动合同等,这些文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求职面试、职场工作休戚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应用文写作能力就成为一个现代人必备的重要能力,成为未来职场竞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体现在公务员考试中。应用文写作技能已经成为各类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奠定学生职业生涯成功的必修课,更是成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工作、生活手段。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真实性。课堂中的案例是具体的实例,具有典型性,与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案例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模仿实践的过程,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途径。课堂案例的展示,为学生创设了案例情境,这样就可以把社会与生活引入课堂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短期内接触具体问题,对现实问题和未来将出现的问题做出反应。案例浓缩了现实问题,通过虚拟情境的实践,不仅可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案例分析的答案应是开放的和多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获得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指向性的答案。开放的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权威性,教师无需按照设定的内容讲授,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归纳、总结,用恰当、精炼的语言概括本案例所蕴含的规律及核心内容。由于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收集、分析、讨论和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教师可以使每个文种的相关理论知识问题化,让教学从“传授型”变为“研讨型”;由“教为中心”变为“学为中心”。案例教学改变了教师单纯讲授“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分析讨论案例“实践为中心”的模式,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代替教师的说教。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使用语言的个体来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清楚地传达出来,因此,口头表达能力对个人将来的发展十分重要。课堂讨论为学生提供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舞台,他们要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除了口齿清晰,还要合乎逻辑,有时还须即兴发挥,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准备讨论之前,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料,要学会收集、归纳、整理、概括信息的能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归纳概括出作者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看法。讨论过程中,学生又要仔细倾听别人的看法,在相互讨论中学习,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应用文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一)良好的知识储备是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实行案例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是研习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关注时事动态新闻。教师需要了解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关注国家政策法规,新闻动态。及时研究政策,领会精神,把握动态,勤于思考,善于借鉴,乐于实践;另一方面是熟练掌握与应用文写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一个好教师要有渊博宽厚的知识底蕴和熟练精通的专业技能。作为现代的高职教师,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能,了解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把新技术、新知识及时引入课堂,用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学习与教学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到专业知识体系之中,既要精深,还要广博。

(二)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过程重于结果,组织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以课堂讨论案例为代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五个环节。

第一阶段是课前准备阶段,该阶段要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①布置案例并分配任务;

②学生分析案例;

③小组讨论案例,写出发言稿,推选出发言者。

一切事物的成败取决于它的开始,案例教学亦然。首先,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生源地等因素,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其次,一般在一周到两周左右,教师要把准备好的案例资料发给学生,对有针对性地列出一些思考题。这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学生要按照给出的案例资料查阅、搜集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主寻找答案,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二阶段是课堂讨论阶段。该阶段要做好两个环节的工作:

①小组集中讨论。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发表本组对案例的处理和分析意见,发言时间可以控制在10分钟之内。发言之后,要回答其他组成员的提问,也可以由本小组成员来回答。教师要及时针对各个小组的方案进行引导,对集中问题和处理方式由同学互动进行重点讨论;

②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观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和总结,也可以由学生进行书面总结。

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通过不同处理意见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提高高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作用。归纳总结可以加深学生的体会,从案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会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这两个环节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案例常常是引发思考的资料,启发性较强,能够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使案例的借鉴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当然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与思维能力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提供案例,以此了解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文种写作方面的问题。教师选择适当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对重点问题加以讲解,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这样,教师与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真正达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四、对案例教学法的展望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也是改变我们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机器般死记硬背,教师似某一软件一样呈现给学生不变的知识现状。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探索性的选择案例,并且自编案例建立自己的案例库,以便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所需。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课堂经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指导。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案例教学法也有缺点,准备案例的时间比较长。一个有效的案例要有一定的技能和经验,这样案例教学法对老师和学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案例的选择要精当,注重引导讨论的方向,不能流于形式;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做知识铺垫,对学生课前预习就提出了很高的标准,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收效明显, 对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收效甚微。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这也为今后的案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童旭红.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适用性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9):39.

[2]曾雅丽,林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创新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7):159.

[3]关锦文.“职业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4):55.

写事作文教案篇7

摘要:教学案例研究正越来越多的用于教师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在多年来,以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为教学手段的物理教师专业化培训和集体教学研究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撰写物理课堂L教学案例及面向物理教师的培训授课活动,课题组对大量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作了较为深入的梳_理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案例的含义、课堂教学案例的建构、课堂教学案例的撰写、教学案例的解析与评价、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类型等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将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成果做一个阐述。

关键词:案例研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建构;教学案例的分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11(S)-0001-4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由于它具有描述现实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和特征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深入地、全面地理解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因此,物理教学案例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或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教学手段,近年来被广泛的采用,同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与大家熟知的案例研究有什么不同呢?

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已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法学和公共政策等领域。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发生在当代的、研究者对相关因素无法进行控制的一类事件。从研究方法来看,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可以从事实资料出发,通过对实证资料和研究主题的理解。或者用已有的理论为参照。建构一个解释模型。把事实资料和模型相对照,如果它们相互匹配一致,这个理论模型就构成了对案例的解释。就此而言,实际的案例研究方法追求完整地、忠实地再现实际发生的事件,要求事实资料的准确性和逻辑推理的严谨性。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它包含了对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案例具有典型性,案例可以给人们一定的启发和思考,当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案例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够对人们有所借鉴。

而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常常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被广泛的应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用于教学为目的时,案例资料往往是经过精心处理的。它并不看重研究过程的严谨性,而是要有效地突出某一个或几个关键问题。为在教学中的研讨和辩论提供一个框架。在我们进行的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中发现,教学案例研究既是一种实证研究,同时也具有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某些特征。因此,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较之社会科学的案例研究具有其特殊性。

以下所论述的几个问题,都是来自于我们课题组对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实践的一些思考。

1课堂教学案例的含义

通常所呈现的课堂教学案例是对课堂上实际发生的事件和情境的描述,它是文字的或者影像的“文本”,它描述了在课堂上发生的教学活动和教学事件的特征,而这些事件和特性正是研究者就某一主题进行研究的基本要素。这些事件及事件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产物。

而课堂教学案例的事实性是多方面的综合和包容。其物理方面。是指纳入教学过程的物理内容;社会方面,是指教师、学生和社会环境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关系:人文方面,是指学生认知的、情感和发展以及教师的再认识。

课堂上现实发生的教学事件转瞬即逝。课堂教学案例的文本资料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在案例文本中,现实中的语境和对现场气氛的感受不再存在。文本不是对现实事件的简单复述,而是一种阐释,表述了事件的意义。文本成为可以无数次阅读的对象,读者在阅读理解中,以其自身的处境为前提,以自身的视域对文本进行理解和阐释。文本的意义不是某种自在的和不变的东西。而是在理解中生成,在理解中展开。读者对文本中所蕴含的意义的理解不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是含有某种创造的成分。

教师参与教学案例的研究和学习时,总是与教师已有的经历、体验和经验相联系。与教师从案例中引发的对现实教学情境的回忆和联想相联系,从阅读中产生新的理解和解释。获得教益,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教师既是教学案例的建构者,也是研究者。这就是教学案例研究的特殊之处。

2课堂教学案例的建构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案例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建构生成的。一个教学案例的建构包括:选定课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评价、调整和撰写案例等环节。

选定课题之后,教学设计可以选取既定的设计方案。也可以自主设计教学方案。并在备课和实施中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根据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备课,备课时要对整个教学进行筹划。筹划是把设计方案转变为实施方案,包括教师的谋略和决策。教学的准备和演练,教学程序和方法手段的具体化等。教师一面筹划着教学实施方案的每一步,一面想象着在现实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情境,好像课堂中的情境是教学方案的“镜像”。经过教学的实施和调整之后,教师对选定课题的教学认为是成功的和满意的时候,就把它撰写成教学案例。在撰写案例的过程中及在完成案例报告之后。事情好像发生了颠倒,似乎在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是早已存在的事实,而我们事先就知道会发生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对它们的评价也成为事后的反思,不是调整反馈的环节。于是作为事实的教学案例和对事实的解释、评析一起在建构中生成。这就是教学案例的建构。

3课堂教学案例的撰写

撰写教学案例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以描述的方式提供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而不是以逻辑论证的方式进行解释性的陈述。每一个教学案例文本都应该有一个主题,教学实践的特征包含于对事件的叙述之中,不能机械的记录在课堂上所观察到的信息,使对事件的描述成为流水账。

究竟采用何种方式撰写教学案例,取决于教学案例本身的特点、案例研究的需要和撰写者个人的意愿。所以,教学案例的撰写没有固定的格式,也没有必要按照某个固定的格式来描述教学过程。常见的教学案例的格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对话式: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语言为主线。辅以教学活动的情境性背景,如实验操作等描述。它很像一个话剧的剧本。

(2)叙事式:以文字的或影像的方式具体地描述在教学中发生的事件和过程,包括对话、活动行为、实验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各种生动的细节的描写。它很像在讲述发生在课堂中的故事。

(3)概要式:这种方式注重事件的特征和教学过程的程序结构,只有某些关键性事件或阶段对教学活动的细节进行描述,影像资料往往经过剪接和编辑,突出要阐明的要点。它很像一种教学方案。

在撰写教学案例时。可以把教学事件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单元来撰写,并注意反映教学事件的特征,如:内容、程序、技术和时间等特征。运用这一技术方法描述教学的发生、进展和效果,可以使教学过程的描述更加细致、确切,显示教学过程的动态特征。也可以把教学事件作为资料分析的基本单元。描述清楚每一个事件的设计意图、实施方法和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为。

课堂教学案例是在案例素材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的结果。这种加工整理过程与案例研究过程相关联。具体表现为:对案例素材进行解析与评价。分离出与教学方法策略相关的教学变量,突出关键性问题,重新编写案例,而省略了教学案例的研究和建构的详细过程细节。以便于读者阅读理解。

4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类型

在实际的教学案例研究中,把不同的课堂教学案例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4.1按一次研究选择教学案例的数量分类

(1)单案例研究

单案例研究是指一次研究只关注一个案例。单案例可以是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或者是为了改进教学而选择的特定案例。

(2)多案例研究

多案例研究是指在同一研究中包括两个或多个案例。一种情况是选择同质的案例,使现实复现,可重复验证。另一种情况是选择有差异的案例,进行比较研究。

4.2按研究的目标分类

(1)经验性研究

经验性研究通常是提供对课堂中所发生的事件及情境的完整描述。这种研究者看重的是具体的经验,而不注重理论。研究者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经验和个人的理解中增进对教学的理解、提高教学能力。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基于案例的学习方式。

(2)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是指一些研究者是从案例提供的事实资料出发,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概括,产生局域性理论。另一种做法是对同一个教学课题,选择多个教学案例进行研究。选择已有的理论,建构一个该课题教学案例的“逻辑模型”。教学案例的逻辑模型就是对某个教学课题的内容蕴含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论描述,它是理论建构与教学现实之间的对照和匹配的结果。是具体教学过程的抽象,也是具体化的理论解释。

这种模型是用于教学案例研究的,它不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但是它可以衍生和转换为用于现实的教学方案。

(3)评析性研究

评析性研究是对案例的解析和评价为目的的研究,解析就是对案例资料的分析与阐释,即对案例中事件的特性和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评析是对案例的评价判断,这需要制定评价标准,以案例资料中的事实作为证据,依据标准,做出价值判断,得出评价结果。

经验性研究是一种主要以经验总结为主的类型,而理论性研究是有较高理论水平的研究者所能做的研究方式。对于中学教师主要以评析性研究为主。案例研究的内容除了对课堂中所发生的事件及情境的完整描述,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对案例的解析与评价。对教学案例的解析与评价需要有一种技术方法。

①教学案例的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过程是由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构成的,具有时间序列性。在进行教学案例研究时,应该清楚地描述在某个时间阶段在教学中发生了什么,或者某项预期的教学活动在什么时候发生。这些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这就是要进行过程分析。

教学的过程是把一个复杂的最终产物,分解转换为一些分立的、按某种顺序组成的步骤或程序。也就是把课程内容和目标转化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连续的教学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开端和结尾,一个阶段完成一项教学任务。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成了一个独立的教学事件。一方面要明确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又要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个阶段的教学。

物理教学事件是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单元。运用这一技术方法研究教学的发生、进展和效果,可以使教学过程的描述和分析更加细致和确切,显示教学过程的动态特性。物理教学事件有以下特性:任务特性;程序特性;技术特性;时间特性。

一个教学事件的任务特性和程序特性通常在教学设计时就已经确定了,在教学实施时可能有所调整,但基本方面是相对稳定的;技术特性和时间特性虽然在教学设计时确定了方案,但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充分展现。

在教学案例研究中,可以用教学事件作为基本单元来撰写案例。并注意反映教学事件的特性。对已有的教学案例文本,可以将案例分解为一系列的教学事件。分析教学事件的特性,完成对案例的分析与评价。

②教学案例的因素关联分析

影响物理规律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的有许多因素,可以称为“教学变量”。例如,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等。不同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关的或因果的关系。这些教学变量构成了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本要素。学习和运用教学方法策略就要了解这些教学变量的涵义,在教学中控制这些变量的方法以及它们对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和作用。教学案例的因素关联分析就是要从事实出发,分析各种教学变量对教学所产生影响的程度,推断教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要做到既有事实证据,也有理论依据。

从教学案例的过程分析中我们看到,现实的教学活动表现为由一系列连续发生的教学事件所构成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在每一个教学事件中都存在着一些直接作用的教学变量。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一个教学变量可以对不同的教学事件起作用,一些不同的教学事件可能与同一个教学效果相关联。

课堂教学案例时序分析使我们可以看到动态的、具体的作用过程,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推断出教学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对教学方法策略有更深入的理解。

写事作文教案篇8

一、广告文案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认识不明确

从课程地位看,在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广告文案写作与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等同属于广告学专业主干课程,从课程性质来看,它与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媒介策略、市场调查一样属于广告实务性课程。但由于广告学学科归属比较复杂,课程比较多样化,导致学生对广告文案写作不同程度的存在不成熟的认识或者缺乏应有的重视。部分学生认为广告文案写作课程学完后就能写一手好文案,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从事的是策划、创意、设计工作,文案写作能力并不重要,这些不成熟的认识影响到了学生“学”的热情,无形中增加了教师“教”的难度。

(二)师资配备不平衡

广告文案写作课程配备的师资背景存在两级分化,有的教师是中文学科背景,文字和文学功力深厚,却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广告学知识,讲课的方式和方法无法满足广告学实践运作的需要。而另一种情况正好相反,教师虽是广告学专业科班出身,却又欠缺文学方面的素养,无法从写作技巧上和文学修辞上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因此广告文案写作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也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三)教学手段单一

广告文案写作教育一直游离于广告创作与一般性的写作训练之间,缺少专门的教学手段。在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模式中,该课程只是把传授文案写作的理论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并配合简单的作业练习。甚至还有部分院校仍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教师口述、粉笔演示的传统教学格局,教学方法严重滞后。

(四)教学研究滞后

基于文案的特殊性,文案研究是在语言研究、基础写作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直徘徊在广告创作与文学创作两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理论研究进展不大。譬如课程所用的广告文案写作教材存在诸多问题。这些教材中,有的注重纯理论介绍,很少广告案例;有的是理论不足,堆砌案例,成了广告文案汇编;还有的是在广告文案写作教材中讲很多广告学概论的知识,冲淡了写作理论;有的把文案写作与广告创意揉在一起。还有的教材,广告创意与文案创作理论阐述得比较透彻,而具体如何根据广告创意策略进行写作,文案作为广告整体作品的组成部分如何与电视画面、平面图形协调配合,以及文案人怎样进行视觉构思等等操作性问题的解释则显得较为薄弱。

此外,广告教育者对广告文案写作课程的教学研究也缺乏应有的重视,关于广告文案写作教改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也少之又少,从检索中国期刊网的情况来看,1999年-2009年近10年,关于“广告文案教学改革”的论文仅仅9篇,部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中,也很难见到广告文案写作的身影。

(五)教学效果脱节

目前广告业存在大量文案人员缺口,尤其是受过专业培训和科班出身的专业文案人,经验丰富且个性鲜明的高级文案人则更是千金难求,据相关人才需求信息显示,知名广告公司的高级文案策划人员月收人可以达到1万-2万元,普通的文案人员月收人也在4000元左右。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大部分学生文案创作能力较弱,毕业后选择从事文案工作的极少。即便进人文案部门,也普遍感觉工作难以上手,用人单位也反映应届毕业生文案创作能力不能达到要求,人才供求状况严重失衡。

二、改进广告文案写作教学的措施

(一)明确课程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对课程认识不够的问题,授课教师必须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从理念上帮助学生树立广告文案是达成广告目标的手段,所以一个称职的广告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文案鉴赏力和文案创作力这一最基本的观念。比如可以在课程之初设置广告人物专题,通过讲述广告史上著名广告人霍普金斯、大卫奥格威、李奥贝纳等人的经历,使学生了解即便是广告创意的大师级人物也是十分重视文案能力的修炼,甚至是从文案的角色转型而来的。为贴近实际,可在人物专题中特别加人当代广告人物专题,介绍诸如台湾意识流文案高手许舜英,4A广告公司文案总监乐剑锋等当代著名文案人,帮助学生规划职业方向,树立职业榜样。如有条件,授课教师可邀请进人文案岗位的毕业生或广告公司文案人走进课堂,结合实战现身说法,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课程性质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针对广告学和广告设计不同专业的学生区别引导,因材施教,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培养文案的理解力以及根据文案进行视觉构思的能力,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则偏重于文案的创作力和根据美案进行文案构思的能力。

(二)结合从业标准,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收集分享法;广告大师李奥贝纳在谈到其创意才能时说:创意秘诀在那里?就在我的文件夹和资料剪贴簿内。|3]他个人非常注重各类专业资料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也要求广告人要注重平时积累。李奥贝纳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文案教学,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案教学的第一步必须引导学生大量的收集和阅读文案作品。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负责某一行业广告文案的收集,例如房地产广告文案,汽车广告文案等,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建立班级文案作品集,上传班级QQ群共享,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相互交流,分享观点。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素材积累的习惯,还可以敦促学生通读大量经典作品,为后续的鉴赏和创作打好基础。

第二,团队合作法;20世纪60年代,DDB广告公司在伯恩巴克的领导下,结束了文案、美案各行其是的工作方式,在麦迪逊广告大街率先实行“文案-美案团队合作制”,史上誉为著名的“麦迪逊创意革命”|4],这一工作模式被4A公司沿袭至今。为贴近实际,在教学中也可引人团队合作,例如有条件的专业,授课教师可以合班教学,让广告学专业学生和广告设计学生自由组合,以一名文案配一名美案的形式组成若干工作组,合作完成训练任务。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提前明确自身职业角色,并接纳对方的职业角色,双方学会相互肯定,相互尊重,并在共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文案与美案的关系,融洽文案与美案的配合。

第三,经典模拟法;此法也是目前4A公司培训文案、美案的重要方法之一,即将经典作品中的文案、美案分解,要求学生根据文案进行美案创作或者根据美案进行文案创作。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与实战要求比较接近,创作针对性强,并能与原作品进行比较,发现问题与不足。但组织这种训练要注意,不能以原作品的水准来作为衡量学生创作的标准,在训练中可能会出现学生作品超越原作品的情况,教师要大胆的予以鼓励和肯定。

第四,集体评点法;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均采取的一对一的批改方式,但基于广告创作灵活多变的特点,仅靠教师个人的批改和评点对学生的帮助是有限的,教学过程中可引人集体评点法。学生完成作业后将作业以PPT的形式提交,并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接受全班同学的评点,教师再综合意见进行总结性点评。此方法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他们进一步理解作品及积累感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也更容易强化信息的刺激与影响。|5]但运用此法也要引导学生在评点他人作品时做到尊重虚心,客观理性。

第五,提案比稿法;提案是目前广告公司向客户作有关广告策划、创意构想、调查结果等内容汇报的主要形式,而比稿则是多家广告公司的提案竞争。教师在系统教授和分步训练结束后,可在课程后期安排提案比稿,例如每3名设计专业和每3名广告学专业学生组成一组,根据教师所安排的策略单(策略单可参考全国广告艺术大赛和时报金犊奖等著名赛事,也可结合企业实训),在8个课时的时间里完成资料的收集,概念的发想,初稿的修改、定稿及提案准备,并在最后4个课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稿。教师根据作品及提案的情况评出优胜组,并作总结评点。

除采取以上教学方法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例如上海大学广告文案写作的精品课程建设中就建立了“文案实验室”——充分发挥了网络平台的交流和共享功能,要求学生在网络上的“实验室”里完成各种实验任务(如,修改某则文案),并在线提交到论坛,学生互评,教师总结评点。

(三)注重教学研究,以教研促教学

上一篇: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范文 下一篇:公共场所卫生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