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10-24 21:43:21

科普书籍读后感

科普书籍读后感篇1

要怎样选购这类书籍呢?有什么原则可遵循吗?

作为一个健康类刊物的编辑,要回答这个问题,也不能一言概之,还是要根据读者需要从书籍的职能上来划分。

看书的目标

如果读者是想做营养师或保健师,或者从事相关行业的话。建议您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读书法,会把人弄晕的。比如说,如果学习营养学,就买一本相关的本科教材来看。尽管枯燥,但系统、可信,硬着头皮学下来之后,再看科普书,感觉会很不一样。如果学习中医,也要看一本相关的大专或大学教材,过一遍之后,再看其他中医类保健书籍,理解就能清楚一些。

如果不想做专业人士,只是想帮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健康,就要看您是要找解决病痛的方法呢?还是只想预防为主?是希望马上见效,还是希望改变理念,寻求长期的健康生活方式呢?如果是前者,建议您去买食疗书、经络书之类,它们都介绍了很多“对症下药”式的疗法,不管是按摩、煲汤还是吃什么膏,它们会告诉您某种治疗效果。如果只是预防,想给自己和家人安排健康的饮食或运动,那么建议买营养类的科普书,以及综合性的健康书籍。它们通常会比较理性,帮您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但不能让您的健康立竿见影。

专业基础和逻辑思维

如果您是专业基础强,逻辑思维好,在阅读相关书籍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也知道应当如何把书中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在阅读一些低质量科普书的时候,或许还能发现其中的错误所在。

如果专业基础差,逻辑思维又不太强,往往就会片面、机械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对其中的错误之处没有辨别能力。多看几本就容易感觉互相矛盾。

择书之期望

没有一本书好到无懈可击的程度,就好比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一样。选择健康类科普书,不要期望过高,也不要苛求书中没有一点错误、偏激之处。因为书是人写的,限于作者的知识范围、学科基础和思维方式,总会有一些不如人意之处。我们看书,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带情绪,尽量从书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看书时,也不要指望一本书能解决您所有的健康困扰和疑问。只要它们对您有所帮助,使您在健康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就好了。

链接:各类健康图书的特点

西方书的特点是科技性较强。一般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的科技素质高一些,他们的健康类书籍往往充斥着大量的科技词汇,理性较强,最适合有点生物学基础的人来看,也适合从事营养、医疗、保健、健身等方面的从业人员来看。如果科技基础比较差,看这种书会感觉太“专业”,难以充分消化理解,而且可能会感觉到看不下去。

大部分中医养生类书籍的特点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观念,经验性较强,而理论性略差。它们会告诉您怎么做,但指导时略感泛泛,有些说法似是而非。对于没有基础的读者来说,如果碰上书中说了您自身的一些情况,您会欣喜若狂,找到方案;如果没有说,就仍然感觉迷茫。有些时候,读者会按照书中指示自行用药,但由于体质辨别不当,可能收到负效果。

大部分食品营养书的特点是说道理比较多,科学性强,很多说法集中于营养素的摄入方面,但是联系实际方面略有欠缺。很多读者看完之后感觉还是不能很好地在生活中加以应用。一些购物指导书往往集中于食品安全方面,夸大假冒伪劣产品的范围和程度,使人们战战兢兢,反而更不知道如何过日子。对于食品类书籍,应当更多地告诉人们应当如何去吃,应当如何把握膳食的整体,而不是一味地陷入细节当中。如果能够得到这样的观念,并知道如何实践,就是一本好书了。

人们还会发现,很多书的内容多少会有些重复,这是很自然的。比如说,关于营养素的内容,每一本相关的书上都会写,教材更是如此了。有关的内容就是那么多,大家都要写,编辑都想编,自然就会有重复。假如是同一个作者短期内出了很多本书,不可避免地会有所重复。因此,买的时候先好好看看,是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重复,如果是,就可以不买了。

科普书籍读后感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语文素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可见阅读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小学时期是学生知识打基础的阶段,需要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掌握方法,提升社会经验。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去糟粕、留精华,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

一、引导循序渐进,培养阅读兴趣

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分析出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知识和情感需要,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需要基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由年级为基础,划分年级目标、上与下学期目标,每月阅读目标及子目标。如四年级的课文阅读能力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达到200~250字;能够学会运用工具理解较深的字词;且能协调好略读与精读的关系;能分析出文章的主旨思想;能自主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书写阅读笔记,每次笔记500字左右;能根据笔记内容插图。再将总目标细化到学期,学期目标细化到每个月、每周中。通过科学制订目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促进读有目标。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采取科学的指导方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从满足学生好奇心这一方面出发,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获得知识的满足。可以采取角色表演、讲故事比赛、分享交流会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组织学生在阅读周中阅读《三国演义》,邀请学生讲述其中的故事,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又如,要求小组表演《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二、推荐优秀书籍,使得读有内容

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的关键元素,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属于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小学生阅历少,免疫力低,认知水平有待提升,不会选取读物,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使得课外阅读完成后,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储备社会经验。可以选取以下几类读物

一是探究类书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也为了引导学生应用语文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类书籍。如科普类读物《一粒种子的旅行》《动物王国大探秘》《科学家故事100个》等。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得知识,并在生活中展开实践探究。

二是拓展性阅读。小学生处于天真浪漫的年龄,也处于知识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内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增长需求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实施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低年级学生拓展阅读童话、诗歌、故事、语言等,《中国神话故事》《安徒生童话》等,中年级拓展阅读写景叙事类书籍,高年级学生拓展阅读科普文章和应用文,《父与子》《丁丁历险记》等,如《万物简史(少儿版)》。通过教师推荐优秀书籍,使得学生读有内容。

三、科学授之以渔,引导读有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素材中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如何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收获经验,提升能力的方法。作为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卓有成效的阅读办法。课外阅读方法有很多,根据去粗存精的原则,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一是选读法。也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写作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要阅读的内容,包括书籍、报刊、杂志等。如学习《神奇的克隆》后,指导学生借阅有关图书,阅读科普文献,写作科普文章,提升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二是精读法。即为对美文、优秀的文章展开咬文嚼字,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文本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引经据典,就可以用这些文本作为阅读的教材,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三是速读法。即为快速阅读方法,只为了解故事梗概和文章大意。需要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且身心合一,在短时间内快速收获大量信息,并将其中的精华吸收进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帮助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辅助工具。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需要加强对学生良好课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优化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指导时,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选取科学的指导策略,引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教给阅读和分析方法,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成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科普书籍读后感篇3

此次“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十万个为什么”,引导学生阅读科普作品。这是对本册“科普”单元的拓展和延伸。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产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教材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部分组成。在最后板块,引导学生阅读四本科普书籍(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这些书中涉及的知识贴近生活,符合儿童的认知,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这一次读书活动也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关联: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通过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提出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并能记录、梳理问题。这些书都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二、设计理念

1.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读中去。

2.迁移前面课文中学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批注等。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知道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4.运用“联结”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片段、作批注,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

2.利用“小贴士”的功能,了解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解决。

3.通过导读,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2.搜集不同的科普作品资料。

3.制作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阅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提问单元”

1.猜谜语,引出书名: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2.出示目录和单元导语,发现四篇课文的共同点:都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作品。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蓝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科技的精彩……

(2)齐读导语。

3.了解“科普作品”: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现今也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其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科普作品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扩大社会影响力,展现魅力科学。

4.引导提问。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水不会燃烧?……请大家也试着提一提吧!

(2)生尝试提出问题,互相交流,知道的可以解答问题。

(二)读书有方法

1.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

同学们,拿到一本书,你是怎么读的呢?

预设:

生1:我一口气把书读完,不读完,饭都不想吃呢!

生2:我先看看一本书哪里好看,先看好看的地方,再慢慢看完整本书。

…………

2.小结:阅读也要讲究方法。今天老师先教大家如何认识一本书。

3.认识封面。

(1)一本书的每个部分都能告诉我们这本书的信息。封面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①学生观察自己的书籍封面。

②课件出示不同书籍的封面。

③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预设:

生1: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作家米·伊林。

(相机介绍作者,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生2: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

生3:我从封面知道了出版这本书的出版社。

生4:我从封面知道了这是一本科普读物。

…………

(2)小结:通过看封面,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题目、作者、出版社、译者等信息。

4.认识目录。

(1)你会看目录吗?目录有什么作用呢?

(2)出示书籍目录。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

(4)小结:目录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书籍的内容,还可以让我们快速检索喜欢看的内容。

(三)欣赏片段,感受语言特色

1.介绍课本内容。

作者在这本书中,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对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2.课件出示选段。(教材中《十万个为什么》的选段)

3.学生自由读。你喜欢这段文字吗?为什么?

预设:

生1:作者讲的都是科学知识,但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

生2:作者像在跟我们讲故事。

生3:作者的话一点儿也不深奥,不难懂,一看就明白了。

…………

小结:是啊,作者站在一个求知欲旺盛的孩童的角度,把好奇的眼光停留在居室内的几个角落: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每日常用常见、平淡无奇的事物顿时绽放异彩,引出一个个为什么:水为什么能灭火?我们为什么要喝水?……擅长讲故事的米·伊林就这样以文学的手法来表达科学知识,二者融为一体,活泼生动的语言为各种问题送上精确的科学解释。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原来读书可以按顺序读,也可以按你感兴趣的程度自己排序读。下面,请你们自由阅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再次感受语言特色。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在阅读科普作品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不理解的科技术语呢?如果有,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可以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也可以做上记号,通过查字典、询问老师、查资料等方法解决)

2.谈谈阅读感受。

3.小结: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这本书讲得有道理吗?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呢?我们还要学会做读书笔记,可以在书上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也可以圈画自己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在侧边栏写写批注。假如你有一定的感受,也可以写下来。

4.拓展阅读:

(1)介绍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2)介绍其他的优秀科普作品。

(3)读书时,运用学到的读书策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准备参加知识竞赛。

2.阅读其他优秀的科普作品。

(六)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计划阅读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

查阅资料

请教别人

科普书籍读后感篇4

在网络调查中,女人们最不喜欢读的书籍类别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军事、政治和科幻,你肯定没想到,在你的同类中,竟然真的有人对这些你从来都不看的书感兴趣,甚至痴迷。

推理控

受访者:Panda

爱好图书种类:推理小说

阅读历史:15年

一般女人读推理小说都有个坏习惯――必然在凶手出现后耐不住几十页的繁琐推理过程,而翻到最后一页去看结果。但是Panda却认为推理过程很刺激,不仅自己要慢慢看下去,而且还会试着自己推理,“有时候这个真的挺让人疯狂的,因为一边你要扮演杀手去想方设法掩盖自己,另一边你又得是那个侦探,竭尽全力让事情水落石出。”

听说过有女人为了早晨化妆而上班迟到的,听说过有女人头天晚上为了看推理小说第二天旷工的吗?没听过就赶紧来听听吧,确有其事的。

第一次接触推理小说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学三年级的Panda在寒假的某天早起打算锻炼身体,结果天体太冷,计划没有变化快,项目从身体锻炼变成了窝在炉子旁边看书。当时也是随便选了一本,结果,从这本《福尔摩斯探案集》开始,Panda的推理小说阅读之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那个时候太小了,想法也仅限于想知道凶手到底是谁,但是看书又不像看电影,必须等到最后一秒钟才知道真相,看书比较自由,你要是真的想提前知道,自己翻到那页就行了。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小,所以想法也就很单纯,一直克制自己不要去翻,坚持看完,那本是我当时看过的最厚的一本福尔摩斯,大概有400多页,你知道有多煎熬吧,一直忍着不去偷看结局。”

虽然看书的过成很煎熬,但是Panda却发现了一个比用肢体动作锻炼身体更有意思的项目,那就是锻炼左右脑“互搏”。从第一次的意外性好奇到现在的习惯性好奇,Panda已经阅读了不下上百本推理小说,也有了自己比较推崇的作者,现在也完全不靠克制去控制自己不去提前看结局,而是让自己在看书的过程中参与到案子里:一下自己变成嫌疑人,假设自己是嫌疑人的话,会有怎样的举动;一下自己有变成了侦探,假设自己是侦探的话,会采取什么行动。“真的好累啊,但是如果我猜对了结局,一定能睡个好觉,而且一点都不担心明天迟到了被罚钱,这个恐怕是只有我能理解的乐趣了吧。”

《成都女报》:左脑和右脑的这种碰撞互搏是你在阅读推理小说过程中最大的乐趣么?

Panda:那种过程很享受,而且最后也会比较有成就感,但是不能太过,太过的话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了……

《成都女报》:你认为这种解密的爱好跟女性本身的性别特质有什么联系?

Panda:好奇嘛。女人天生就好奇,潘多拉不就是这样的故事么。

《成都女报》:阅读这类书籍对你的现实生活有什么积极影响么?

Panda:可以让我思维更活跃,逻辑更严谨。因为我本身从事编辑的工作,我感觉对我现实工作是有辅助作用的。而且我觉得,现在很多女性遭受第三者也就是小三的骚扰,多锻炼一下自己的逻辑思维,说不定能够及早发现及时排除,这个是开玩笑哈!

《成都女报》:给不太喜欢推理小说的女性朋友们推荐几本入门的书吧,

Panda:东野圭吾的《十一字杀人》、岛田庄司的《眩晕》和宫部美幸的《理由》。

政治 历史控

受访者:李牧

阅读历史:7年

李牧的读书经历就充分证明了一个真理: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大学时候的专业让李牧不得不去看海量的政治类历史类书籍以丰富自己,增进自己对大学那个陌生的专业的了解。“最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很痛苦啊,是那种‘不得不’的心态,那种心情你能理解吧。但是你又不能就此放弃,因为这个关乎到你的学业。”在这种自我克制力的驱使下,李牧觉得很累,甚至认为这是一种自我折磨。

但是时间久了之后,李牧突然觉得,为什么不换一种心态去阅读呢,不用这种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是换一种轻松愉快的态度去翻开这些索然无味的书。这个想法让李牧对政治历史类的书籍产生了一种朦胧中的情愫,一直维持到现在,这类图书也是李牧的偏爱。

“我选了一本当时导师介绍的《与刀》,在国别史中,日本史是比较吸引我的,也算是有一点兴趣,然后这本书又是从一个欧洲人的视角去解读日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看着看着我就觉得我以前那种强迫自己读书的心态是非常不好的,应该找一个自己的兴趣切入点,这样看起来就不会觉得在忍受煎熬,而是去了解一件自己好奇的事情。”

《与刀》算是李牧的老师,教会了她阅读政治历史类书籍的方法,或者说引导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以后再去阅读同类别的书籍时候,李牧都会先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带着疑问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成都女报》:你觉得女性普遍会回避这类书籍的原因是什么?

李牧:就是因为还没去读就觉得会很枯燥,给自己假想了一个障碍。

《成都女报》:你觉得爱看这类书跟女性性别特质相符的地方在哪里?

李牧:我认为女人天生就很好奇,有的人想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有的人想了解过去是什么样子的,像那种心理测试啊,未来测试,都是女性比较愿意去参与,因为她们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属于后者吧。

《成都女报》:你这种阅读方式适合于所有女性朋友么?

李牧:不一定,只适合想去了解的。比如跟我一样必须要去阅读大量的这方面书籍的人,如果也认为一味地去苦读很痛苦,可以试一下我的这个方法,如果生活中不是很需要这方面的知识,那就根据个人爱好选择种类吧,也不是非要读。

《成都女报》:阅读这类书籍对你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影响么?

李牧:第一因为我本身从事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研究,这些书籍的阅读都是我研究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我也不会有什么基于这些基础上的想法;第二我认为学会阅读这类比较枯燥的书籍的方法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以后就算我要去读另外一些我不感兴趣的内容,我也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引导自己,而且这个方法本身就很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找到问题,逐步趋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思维锻炼的过程。

《成都女报》:能否给女性朋友们介绍几本相关领域的书籍呢?

李牧:我还推荐《与刀》吧,这是本很特别的书,书名看起来绝对想不到是一本描写历史政治的书,写作手法很特别,看起来也不会让人觉得很枯燥,如果想尝试接近这类书籍可以试着从这本书开始。

科幻控

受访者:小伍

阅读历史:14年

虽然说好奇害死猫,但是适度的好奇倒是也能让人保持充足的求知欲,所以有的人就拼命想知道很多为什么,小伍就是这类对地球充满好奇的人――比如人类怎么来的?地球怎么来的?不过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且让她信服的说法,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发现,其实要想追溯人类的来源,科幻作品中可能会有更多种的可能和解答。

小伍的探险之旅是从爸爸借来的一本《世界未解之谜》开始的,但是她的科幻历程却是从一本无意中抓到的《科幻世界》开始的。而且这一抓就是14年,14年间,小伍是《科幻世界》的忠实读者,也是各种科幻类作品的粉丝。“第一次看只是觉得有趣,原来还能这样去想象世界上的事情,我原本都没有想过甚至可以认为不止有一个地球,那种想法在当时我的脑海里的感觉就是惊艳。”也正是因为这种惊艳的刺激,让小伍坚持把“科幻事业”进行到底。

《成都女报》:你觉得科幻题材跟女性的性别特质有什么相通的地方么?

小伍:女人八卦的本质,其实女人的好奇心很大,往往想知道为什么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

《成都女报》:既然这样为什么科幻类的书籍不大受女性的青睐呢?

小伍:我觉得可能是她们根本没有尝试着去看,而且这种题材的作品都有比较硬的科学内核,影响很大一部分女性的阅读和理解,所以就会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无法理解无法跨越的内容,自然就不喜欢看了呗。

《成都女报》:对于科幻的热衷是属于哪方面的八卦呢?

小伍:我觉得是对人类怎么来的,地球怎么来的抱有好奇才会想去看科幻,因为科幻的内容里有无尽的可能,你可以自己根据一些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或者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合理的方式。

《成都女报》:能推荐几本这个领域的书么?

小伍:《三体》、《六道众生》,重点推荐《六道众生》。

做“书”女

从逛书博会开始

活动名称:“东亚人文100”出版工程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4月24日 11:00

活动地点:世纪城5号展馆

活动名称:“读书女孩”雕塑捐赠

活动时间:4月24日 11:00

活动地点:世纪城5号展馆

活动名称:杨红樱新作“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升级版、漫画版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4月24日 13:00-13:50

活动地点:世纪城签售区3-4号连接馆

活动名称:王刚《我本顽痴》新书媒体见面会及签售活动

活动时间:4月24日 14:00-17:00

活动地点:娇子国际会议中心锦江厅

活动名称:家人、弟子共话季羡林

活动时间:4月24日 15:20-16:20

活动地点:世纪城签售区3-4号连接馆

活动名称:洁尘签售系列图书

活动时间:4月25日 10:30

活动地点:世纪城零售展区

活动名称:读者大会

活动时间:4月25日 14:00-17:00

活动地点:娇子国际会议中心水晶厅

活动名称:饶雪漫、张晓梅新书签售

活动时间:4月25日 15:00-17:00

活动地点:世纪城A活动区

活动名称:《我快乐,我成功》格桑泽仁与读者交流会

活动时间:4月26日 14:00-15:30

科普书籍读后感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阅读分为课内阅读以及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指的是教科书中的一些文章,而课外阅读则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教科书之外的一些文章或者名著。对于小学生群体,学生在课内阅读中汲取的知识有限,学生想要拓展自身的知识,还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故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带领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为学生选取合适的阅读书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没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没有过多地推荐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平时想要阅读书籍,只能自己去学校的图书馆或者是去书店购买,小学生在选择书籍时会偏向于一些故事类的小说,如:《鲁宾逊漂流记》、《格林童话》等。但现在书籍良莠不齐,在书店中有着许多不利于小孩子身心健康的书籍,书店中这些小人书以及一些小说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无益处,并且其中涉及的一些暴力因素会带坏学生,将学生引入歧途。故教师在平时教学时,要为学生对课外书进行筛选,将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书籍排除在外,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在筛选书籍时,要注意书籍中的故事情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注意书籍的知识点是否处于学生能理解的范围之内,例如:高尔基所著的《我的大学》显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还不足以理解书中作者所描述的事情以及情感。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为学生挑选阅读书籍。避免学生阅读一些“小人书”,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误入歧途。

二、合理为学生推荐书籍

教师在为学生推荐书籍时,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教师推荐的书籍置之不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合理地使用教学策略,让学生对教师推荐的书籍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去阅读。教师可以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讲课本中的文章时,便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书籍,让学生将对课本中文章的兴趣带入到课外阅读中,教师需看准时机,在学生对课本中文章有兴趣的时候向学生推荐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白雪公主》时,便可以向学生推荐去看《格林童话》,在讲《一粒种子》时,便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科普类的书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

教师在推荐书籍时也可以先选取故事中一些比较精彩的片段,创设一个情境,将学生带人到情境中,让学生对书本中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选取的情节需要有悬念,在情境中设置悬念可以让学生产生去阅读书籍的欲望。例如: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鲁宾逊漂流记》时,可以先为学生创建一个情境:鲁宾逊在出海时碰到了大风浪,结果他漂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周围全是海,又没用船只从附近的海域经过,鲁宾逊应该怎么办呢?通过这样的一个情境,学生便会在课外主动阅读书籍,查看故事的后续情节。

三、建设舒适的阅读环境

学生阅读课外书需要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细细品味书中的故事,体会作者融入其中的情感。教师可以每天为学生安排半个小时,让学生专门阅读课外书籍,这样学生便可以每天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阅读书籍,对于一些不阅读书籍的学生,也会产生从众心理去阅读书籍。当然,对于一些吵闹的班级,教师需要严格约束学生行为,整肃班级纪律,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给予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一个最大的区别便是课外阅读的自由时间更多,课内阅读中学生只能阅读课本中的文章,并且无论是学生喜欢的类型或者是学生不喜欢的类型,学生都需要去阅读、理解。对于课外阅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类型自主选择书籍,当然前提是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自由发展自身的思维,发展自己的个性特征。

五、分享读书经验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相互交换,每个人便有了两种思想。”这句话正说明了分享的好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定期举办一个读书经验分享大会,让学生总结近期阅读课外书的一些经验,然后在班上进行分享,即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学生,并间接地为班上同学推荐自己所看的书籍。分享读书经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教需要注意的便是坚持举办,并且要控制分享过程中的节奏,让学生的分享达到一个最好的分享效果。

科普书籍读后感篇6

关键词:幼儿园图书区;材料;投放;使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134-03

一、问题提出

图书区,是班级幼儿进行自主阅读图书活动的专门区域。图书区所提供的阅读材料会直接影响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语言能力、社会认知的发展。因此,合理投放图书区的材料应作为幼儿园教育促进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首要前提。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观察法(自制观察记录表)、辅以访谈法。

2.研究对象:图书区观察、部分幼儿及教师访谈。

3.调查内容:各班图书区的图书总数、图书种类、图书来源及一周内图书区的使用情况。

4.实施过程:

(1)以图书区与幼儿阅读、图书等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查询相关研究成果,对幼儿早期阅读材料进行分类,自制观察记录表,预设访谈提纲。

(2)对园内班级图书区进行综合观察,并在大中小三个年级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进行系统观察与半结构化访谈。

(3)对搜集的观察数据进行处理、对访谈内容进行质性分析。

三、调查结果总述

通过三周对不同年级班图书区的调查,初步可得出以下结果:

1.图书区设置情况。所调查三个年级班中均设图书区,且与美工区相连。美工区与图书区在材料与功能上具有互补性与相似性,区角设置在相邻位置起到相互辅助、辐射共振的功能。

从图书区安智位置来看:小班图书区位于教室靠里的位置,离进门较远,便于为幼儿阅读提供较安静的环境。中大班均设在进门不远处(与教师摆放班级所需生活物件的桌柜相邻),可方便教师查阅书籍。

从图书的投放方式上看:大班对类型、内容不同的图书(绘本与科普常识)进行了分类投放。小、中班的图书区的材料则未显示出投放规律,图书摆放杂乱、书页脱落,缺乏基本的图书投放方法。

2.图书区投放的阅读材料种类及来源。

(1)图书区阅读材料总数及来源。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小班图书区共投放书籍55本,中班共投放49本,大班投放30本。通过访谈得知:个别班级教师表示图书区内投放的书籍95%以上来源于幼儿园经费购买,小部分是幼儿家中带来,部分班级的图书全部为园内配备。

(2)图书区阅读材料种类。(如下表)

注:本文将“师幼共同读物”界定为图画占页面50%左右,故事内容及寓意较复杂的书籍;图画书也可称绘本(国外与台湾地区多称图画书为“绘本”)

从以上三个表,可发现研究班级在图书区投放阅读材料存在以下共同情况:阅读材料的投放量严重不足,远低于当前国际研究成果;可供幼儿独立阅读的书籍(如:图画书等以图画表现文字内容的书籍)所占比例仍然偏小,即使投放的图画书也是以国外绘本为主,缺少国内优秀图书;幼儿的阅读材料种类不够丰富,除了大班以外,中班与小班的国外绘本都来源于幼儿园所定的《东方娃娃》杂志,以致书籍重复率较高,且大量课程配套教材混于其中。

3.班级使用图书区阅读材料的情况。一周内,调查班级除大班幼儿每日利用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衔接空当自由使用阅读材料外,其余两个年龄班的幼儿并未出现自主使用图书区阅读材料的行为。年龄班教师对图书区角的使用情况是:一周内,仅有大班教师组织幼儿选择图书区角材料进行自主阅读,使用分享阅读材料引导幼儿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其余班级未利用图书区角组织活动。

四、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该幼儿园图书区角材料投放上存在一些普遍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具体如下:

1.阅读材料的种类单一。幼儿图书内容是营养均衡的大餐,不仅要有科普知识、文学故事,还应该包括艺术绘画、百科全书、历史传记等。但调查结果显示:大班仅有绘本和科普常识两类书籍,且绘本中不重样的只有8本,换言之每本故事都有3~4本一样的,当然,每本图书多投放几本可以减低幼儿出现争抢图书的现象,但图书内容种类的缺少易引发幼儿失去与阅读材料互动兴趣的问题。中班的图书投放里没有一本专门的科普书籍,随着中班幼儿经验范围的扩大,孩子对一些生活中常听却不常见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迫切需要从阅读中获得这些信息。

对幼儿阅读书籍内容偏好进行调查,其中显示:选择阅读科普百科类书籍的幼儿人数占到总数的42%。幼儿对科普百科类知识的好奇,面临读物中这类图书的缺失,无疑是早早地关上了孩子通向科学未来的大门。

2.阅读材料缺乏针对性。绘本(又称图画书)是幼儿阅读材料中最普遍、最主要的一种类别。调查结果显示:三个班级的绘本都以国外绘本为主,这样的情况容易产生以下问题:这些绘本是否能被该年龄阶段的幼儿所接受?绘本内容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

很多研究都表明:国外绘本较国内绘本来说画面风格的个性更突出、绘画线条的冲击感更强,用色上也会与故事所表现的内容、情感一致,在内容上更富创造性与寓意,符合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方式。这些都是国外绘本中突出的优势,但在小班调查中,请幼儿挑一本最想听老师讲的一本故事书,五名幼儿都选择的是我国出版的图书,这些图书封面的视觉特点是:图像人物简单偏向电脑动漫设计风格,颜色以红黄等暖色调为主。园里投放的国外绘本的人物多为手绘风格,且以冷色调为主。然而,大班孩子在调查中,就选择了国外绘本,因为大班幼儿有了识字的基础,对故事情节能基本了解,国外绘本里滑稽、无厘头的内容与画面张力更能满足孩子们的创造性想象。

幼儿读物是色彩图画的艺术美与故事内容的文学美两者间的融合。因此,除图书外在形式上要符合年龄阶段幼儿的审美要求,还有图书内容的适宜性。小、中班的绘本几乎都来自杂志《东方娃娃》,绘本寓意上,多数都超过小班幼儿的认知范围与生活经验。

例如,经典绘本《爱玛的乌龟》,讲述一只乌龟听主人说了很多遥远的国度,那里有非洲大象、澳洲袋鼠、印度老虎和中国熊猫,乌龟就有了一个要亲眼见到它们的梦想,并依靠自己一步一步地爬行最终实现了环球旅行梦。这部绘本传递的感情是:鼓励孩子有梦想并坚持自己的梦想,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它。

调查实际情况是:小班幼儿听后大多说“大象我见过”、“大象鼻子长”、“熊猫动物园里有”等。幼儿通过阅读理解获取的信心与图书内容间产生的鸿沟,难道是绘本内容有问题吗?显然不是,只是这些绘本内容与表达寓意都超出了小班幼儿的认知范围,所以这些图书也难以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因此,教师在投放阅读材料时要“量体裁衣”,不同年龄班级所投放图书应符合年龄班幼儿特点:以图画书来说,小班幼儿喜爱的故事形象更偏向于生活中常能见到或听到的人物和以卡通形象出现的小动物,图画书的内容要简单、贴近幼儿的生活;图书的外观设计上,偏爱单幅画页、图画版面大、颜色明快的图书。中班幼儿通过学习,已经能注意到故事所描绘的意境、表达的人物情感,思维更富有想象力,仅仅只是简单生活化的情节难以满足幼儿,中班幼儿偏好的图画书是情节内容、人物情绪有明显波折,富有小寓意的故事。进入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对一些匪夷所思的新异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他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故事人物的情绪、情感、还会对非逻辑的奇思妙想、出乎意料的神奇、神话故事充满好奇。这些都是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在图画书选择上出现的明显差异,在投放阅读材料时,教师要把握本年龄阶段幼儿的阅读偏好与发展需要,才能真正起到阅读材料既满足幼儿阅读兴趣又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的作用。

3.图书区缺乏管理。这里提到的“管理”既包括对图书区的宏观管理,即幼儿园对各班图书区角的管理。幼儿园对各班图书区的设置、材料投放、环境布置等没有统一的规定,从而出现各班情况良莠不齐的现象。还有另一层面的管理,即各班教师对班级内图书区的管理,有些班级图书区的图书摆放不分类,教师对图书破损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图书常年不换、书架落满灰尘,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引导幼儿爱护书籍?

除此之外,教师使用图书区材料进行教育的落差也很大,有的班级承担“分享阅读”的课题,一周内有关语言(包括儿歌、故事、谈话等)的教育占了80%,而有的班级一周内语言教育活动为零,幼儿处于前阅读阶段,除大班孩子处于识字的启蒙阶段外,大部分幼儿都只具备了接收“图画语言”的能力,对图书里的“书面语言”都需要依靠教师悉心引导他们进行早期阅读,否则幼儿很可能在前识字阶段都在进行“假装阅读”,长此以往,必定会阻碍到幼儿书面语言意识的发展。

图书区材料更新是引起幼儿阅读兴趣的重要法宝,也是班级内部管理图书区角的必需途径,教师可利用各种资源。

例如:幼儿家长、幼儿园各班级之间进行阅读材料的分享、互换活动,保证幼儿能扩大视野,接触更多阅读材料,才能不断激发幼儿探索阅读材料的兴趣。除此之外,一个干净、温馨的图书区环境也会得到更多幼儿的亲睐,更好地发挥图书区角的功能。面对图书的破损、凌乱局面,教师如果工作繁忙实在无暇顾及那些“负伤”的书页,大可以组织一次“给图书看病”的活动,通过对图书的拟人化加工,激发幼儿内心的保护欲,自发地爱护图书,还可以发动幼儿一起粘补图书,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合作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谨记:幼儿才是图书区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史风艳.创设幼儿园图书区角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3).

科普书籍读后感篇7

关键词:引导 资源共享 思想碰撞 习惯

阅读是一条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孩子的阅读能力也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从小处来说,阅读影响孩子各个方面学习能力的发展,从大处讲,阅读关系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民族的发展。良好的阅读能够进化人的心灵、培养良好的修养性情、开阔人的眼界。然而,现在的孩子处于一个多元化、信息开放的时代,很多孩子被一些现代化的元素迷住了眼,不是沉湎于上网聊天中,就是置身于电子游戏里,很难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父母买来的课外书在孩子眼里成了负担,弃之一旁,这引起了众多老师和家长的担心: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快乐地阅读呢?

一、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阅读

初中阶段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边读边感知语言的趣味和意义,在读中咬准字、词、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理解部分词义,在读中了解主要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当众朗读,教师可借此了解学生初步读课文的感知情况,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能把读的词语、句子感情地表达出来,说明学生理解不透,这时就需要教师趣味性的引导、点拨和释议,给学生营造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由试读想读大胆读的心理适应过程,从而达到使学生对语言整体感知的目的。

在课上欣赏一些名家名作时更是培养孩子阅读的大好时机。讲中国画家齐白石时,我开始给学生讲述齐白石学画的过程,讲述齐白石的自传。引导孩子去看有名画家的人物传记。讲到中国的古建筑,我会推荐学生去看地理、社会方面的书籍。讲到奇思妙想、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在课堂上会让孩子拿来家中的科普书,如《小诺贝尔》《科学奥秘》等图书。孩子们就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渐渐地爱上了书籍,爱上了阅读。因为阅读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带他们进入一个快乐的世界。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节非常快乐的课堂,这节课是《动物漫画》,课前我布置了让学生搜集相关书籍,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从家中带来了好多书籍。这次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不断,欢乐洋溢了整个教室。下课后孩子的兴趣意犹未尽。以至漫画书成了孩子们一段时间的课间的最爱。由此看来阅读确实是需要诱惑的。

二、课下,教会学生们资源共享,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发动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同学之间分享阅读。记得有一次,是学校组织的为地震灾区孩子捐书的活动。看着孩子们将一本本心爱的图书捐赠出来,我为孩子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翻阅着孩子们的图书,新颖的故事、广博的知识、心灵的启迪,使我产生了与孩子们一起交流读书感受的冲动。其中看到一套法布尔的《昆虫记》,当时我也正对这本书的内容感兴趣。所以就和看过这本书的孩子进行了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孩子对法布尔的《昆虫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也从孩子的介绍中获得启示。对没有看过这本名著的孩子,激发了他们阅读此书的兴趣。就这样我们在这种自由的空间中谈论着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这种共享是那么的自然与快乐。

三、课外,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保持阅读兴趣

父母要主动和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没有时间,也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营造读书的气氛,让孩子愿意跟随父母阅读,而且如果父母能够提前看看孩子要看的书,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提高孩子阅读的目的性。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解力,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阅读兴趣是孩子积极阅读的意识倾向。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给孩子介绍书籍时先描述其中吸引人之处,或者和孩子一起收藏书籍等。喜不喜欢阅读,善不善于阅读,与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关系。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应该从孩子最喜欢的书籍入手。比如,有些孩子比较喜欢科普读物,父母就可以先让孩子阅读科普书籍,让孩子从中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并能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从教科书中去汲取知识,以补充知识上的欠缺。父母可为孩子介绍一些好书,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喜欢不同题材的图书。作为家长,要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积极帮助孩子选择优秀的图书。另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良好的习惯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这些习惯包括:1、爱惜图书。保持图书整洁,不撕书,不折页。鼓励孩子保存看过的图书。2、鼓励孩子对读物分类,和孩子讨论哪些是适合他们看的,哪些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3、合理安排时间。父母每周可为孩子安排一次或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4、定期买书或借书。经常领孩子到图书馆,教给孩子买书技能后,则要孩子养成一个定期买书或借书的好习惯。5、鼓励孩子记笔记,随便写什么都可以,写个简单书名也好,可以培养孩子从阅读中获取一些东西的习惯。6、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利用读物知识,父母可以经常鼓励孩子去创造,比如根据读物上一幅简单的图画,让孩子和生活中的建筑去比较;孩子读了地理读物后,旅游时,可以让孩子设计旅行路线等。这不仅能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科普书籍读后感篇8

阅读是人们了解事物的最佳途径,科学课除了实验课、操作课外,进行科普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科普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充足的营养。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在科学课堂内外进行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深化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结合科学学科特点,谈一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普阅读。

一、以阅读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知和了解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有些科学术语和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知识才能认知与了解,且能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认识的深度。如:细胞、受精卵、胚胎等科学词汇,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的一生》中仅仅作为概念出现。而细胞分裂,生命的来源对学生而言颇有难度,尤其是克隆技术,仅靠阅读课本“资料卡”的介绍是无法让学生对这种生物繁殖新技术理解到位的。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播放本册教学资源中“生命起源电子书”外,还提供给学生需要进行阅读的资料――《地球生命溯源》《破解身体密码》《人体的奥秘》《我们的身体》等学校图书室配发的图书,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与“生命科学”有关的书籍。使学生从科普阅读中掌握最权威、最丰富、最全面的信息,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掌握。

二、以阅读拓宽学生科学视野

科普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和与科学有关的科学家、科学发明、科学故事及其它相关的科学史,结合科学实验、科学制作、科学发明的动手操作项目,能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的熏陶,达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与地表的变化》时,虽然岩石、矿物和我们人类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是我们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岩石和矿物将更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但五年级的学生对岩石、矿物和我们的关系知道的并不多,对矿物的用途可能知道和关注的就更少。而实验室中配备的岩石、矿物标本则不配套,像一些很有名的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古生物化石根本就没有,仅通过看课本和一些不配套的标本,是难以展开地质科学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播放了维苏威火山爆发、汶川地震的视频,学生从这些科普资料中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危害;恐龙化石视频资料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化石是人类研究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阅读班级书柜中《我们到底知道多少---科学之谜纵横谈》《地震的奥秘》《地震的自救与互救》《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火山》《火山监测与减灾》《奇异的岩石》等科普书籍以及学生自己收集到的与之相关的科普图书,边查找边记录整理。查找结束后,全班交流汇报,汇报时可以语言描述;可以利用图片介绍;也可以通过手抄报的形式汇报。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知道了岩石和矿物的更多用处,知道它们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知道目前地球资源的紧缺和保护岩石矿产的紧迫性。从而理解了保护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资源的意义,对学生树立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有很大帮助。

三、以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不少的科学知识,既不能通过实验来获得,也不能通过观察来得到,学生只有通过科普阅读并结合生活与学习中的经验和体验,把知识进行重组从而获取得到新的知识,这时就需要我提供相关的科普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单元,学生在平时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已经得到一些与宇宙有关的信息。但学生掌握的有关信息不会很全面,教学中又无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来认识浩瀚的宇宙。于是在教学中,我播放了神十飞天和太空授课视频,学生观看的非常认真,这不仅仅是一次科普知识的传授,也是一次爱国主义的熏陶,而且这样别开生面的太空之旅,还让学生了解了太空微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班级书柜中《令人神往的宇宙》、《充满诱惑的宇宙》《无比神奇的宇宙》《不可思议的大自然》《宇宙奥秘》《宇宙PK科技》等系列书籍也被同学们在课下时间里争相传阅,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我们居住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的一粒尘埃,广阔无垠的宇宙,包括我们地球拥有无穷的秘密,等待着我们的探索。

上一篇:品三国读后感范文 下一篇:乡长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