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知识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28 18:53:32

科普小知识作文

科普小知识作文篇1

【关键词】领导集体/科普思想/科普实践

【正文】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现代世界历史的精辟洞见,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形态,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思想指南。由于科技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继而对政治和文化的决定性作用,科学精神必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思想必将作为一切思想的先导,科学方法必将构成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科学知识必将成为人类知识的源泉。正因为如此,作为科技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技术普及已不仅仅是一个实践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本文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形成时间为界,把我国科普工作分为三个时期,目的在于探讨各个时期的指导思想与实践形式、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当前科普实践应有的方向和任务。

一、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科普指导思想与第一个时期的科普实践

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学习。他在许多文章和讲话中都运用了科学知识的例子和比方,他领导制订的“农业八字宪法”就是一种成功的科普典范之作。1942年,他在《文化课本》的序言中就已强调“一个革命干部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常识和自然常识”(注:《的读书生活》第103~114页(转引自龚育之文)。)。1954年底,根据他的指示,中科院在京科学家向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及各省市负责人宣讲了原子能科普知识。1955年初,他还主持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了李四光、钱三强的汇报并观看了现场演示实验。这一时期科普指导思想和科普实践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科学技术普及是科技内容与文化教育形式的紧密结合,因此,科技思想和文化教育思想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科普指导思想的基础。在延安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阐明了科学与自由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说:“自然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中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注:《的读书生活》第103~114页(转引自龚育之文)。)。1963年12月,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注:《的读书生活》第103~114页(转引自龚育之文)。)。以上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新的发展,集中体现了的科技思想。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注:《选集》第2卷第706页。),建国初,把这一文化指导思想运用到教育上,提出“新民主主义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注:《选集》第2卷第708页。)。同时,文化的大众方向包含了普及思想,写道:“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注:《选集》第2卷第707页。)科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文化事业,普有科技的内容、教育的形式、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新闻出版的传播途径,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技和文化教育思想包含了科普指导思想。

第二,科普工作具有反封建、反迷信、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干部思想改造的功能。指出,文化的科学内容“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⑦。1952年在爱国卫生运动发起之初多次强调要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958年2月,在签发农技工作的文件时指出,“种试验田是一种彻底克服和主观主义的方法,可以打掉官气”(注:《选集》下卷第15~20页,第415页。),可以教育干部。这些论述和指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观第我国科普实践中的体现。

第三,由于“大众的文化”决定了科普的主体是工农群众,科普的文化教育方式决定了科普主导是知识分子,因此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是第一个时期科普工作的组织方式。1958年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农技科普的通知中首次提出“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的组织方式。1963年初,在上海科技工作会议上重申了“认真实现领导、专家和群众的三结合”(注:《年谱(1949~1976)》上卷第265页,第578页。)。

第四,在建国初期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知识分子队伍不够大,工农群众的文化觉悟不够高,因此这一时期科普的具体组织方式以比较容易发动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为主。1952年发起的爱国卫生运动极大地普及了卫生科学知识、科学的生活方式及其观念。1955年底发动的除“四害”运动普及了害虫害畜的生态和生活史知识。1956年初,发起的“向科学进军”的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运动。

第五,由于工农群众中文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949年为80%),第一个时期科普工作的战略乃是把科普作为扫盲之后的提高。1956年5月,指出:“要普遍提高科学水平,一定要先扫除文盲。”(注:《选集》第5卷第203页。)这一战略使得业余教育成为科普的重要方式。1950年,政务院共颁布了七个关于业余教育的文件,指出:业余教育以扫盲为主,兼以技术普及教育。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工厂和绝大部分农村都进行了业余教育,仅1958年就有6000万人参加。1958年开始实行的半工(农)半读教育是在文化提高中进行科普的重要方式,至1966年,全国有此类学校4000多所,农业中学和其他职业中学61600所。

第六,正规的经常性的科普工作体现在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的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中。中华全国科普协会成立于1950年8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科学技术普及”这一概念),到1956年该会拥有27个分会和983个支会,18万余会员,其中有15位中科院学部委员。仅1956年,该协会就举行了20多万次演讲,3000多次展览,还广泛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科普。5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站负有培训农民的使命,至1957年达每区一站,60年代初则达到每公社一站。

第七,运用传播媒介进行科普宣传。1955年10月指示:“要出版适合农民需要的通俗读物和书籍,发展农村广播、电影放映队。”(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90页,第40~41页。)还在50年代初期,科普协会就创办了《科学大众》和《科学画报》两种科普月刊,1956年发行量达10万册以上;1956年又创办了《知识就是力量》和《学科学》两种月刊,其发行量最高分别达23万册和11万册。1956年还成立了科学技术普及出版社,全国出版了3000多种小册子,248种科普小册子发行890万。电影是这个时期仅次于出版而以传播方式进行的科普途径。1952年5月政务院就组织拍摄放映了宣传反细菌战的科教片;1949~1955年间优秀影片的授奖中有科教片8部,优秀创作人员8人;1957年,北京师范学院建立了首都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1960年扩展为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50年展起来的农村广播网到70年代已深入到农户,极大地宣传普及了农技知识。

每次科技重大突破而伴随的声势浩大的科普宣传也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如“两弹一星”的宣传等。

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科普指导思想与第二个时期的科普实践

“”一方面破坏了有组织的和行之有效的科普工作;一方面又将科普工作庸俗化,严重地阻碍了科技水平的提高。十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开创了科普工作的新局面,“出现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新风尚”,“一个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热潮正在全国迅猛兴起”(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90页,第40~41页。)。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在会上说明《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时强调要做好普及工作,1981年4月,国务院在一个文件中重申了这一点。第二代领导人也十分注重对自身的科普教育,1980年7月,中央书记处邀请科学家讲授农业、能源、人口、环保、计算机、空间技术、数学等方面的知识。第二代领导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科技的作用,更强调全民科技意识的提高。这一时期的科普指导思想和科普实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邓小平科技思想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科普指导思想的基础。1977年5月,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275页。)。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又详细地论证了这一思想。邓小平根据现代历史的发展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阐述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的关系,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9月,这一论断更进一步表述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注:《中国改革全书》文化体制改革卷第178页。)。这一思想是关于科学技术能够提高生产力的思想的更具时代意义的发展,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形态。由于这一时期科技工作包括了科普工作,因此这一思想也包含了科普指导思想。

第二,科普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大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早是在国庆30周年大会上提出来的,其中包括“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1982年11月,彭真“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谈到精神文明时提到:“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普及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极大的重要性。”(注:《中国改革全书》文化体制改革卷第207页。)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提出要“努力在全民族范围内扎扎实实地组织教育科学文化的普及和提高”(注:《中国改革全书》(科技体制改革卷)第222~230页,第170~172页。)。这是党的历史上中央全会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到科普,是党对科普工作理论认识的一个里程碑。同月,国务院转发有关文件的通知中强调“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冲击和改变着陈旧的社会观念”,要“发挥科学技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到了“传播、发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90页,第40~41页。)。

第三,由于解决知识分子问题是这一时期一切工作的组织前提,因此尊重和强调知识分子主导及其作用是这一时期科普组织工作的首要方面。这一时期,邓小平重新肯定了“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90页,第40~41页。);并多次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275页。),“要把‘’时的‘老九’提到‘第一’”(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90页,第40~41页。)。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包括科普工作者在内的知识分子地位和待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为新时期科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第四,由于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歇移到经济建设上,也由于要实现对科普工作庸俗化的拨乱反正,这一时期科普工作的战略也就是服务于经济中心所决定的人才培养战略,是以提高带动普及。1977年5月,邓小平指出,教育“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注:《中国改革全书》(科技体制改革卷)第222~230,第170~172页。)。同年8月,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实行全国统一招生制度;次年2月,国务院拟定88所重点大学,1981年增至96所;1980年10月,国务院作出分批试办重点中学的决定,至1989年,全国共有2187所重点中学。提高性科普方式还有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1989年这三种方式在校考生分别为630万、42万、300万,另外还有634所普通高校实行函授和夜大学。这些提高性教育极大地带动了科学普及。

第五,由于要“在全民族范围内扎扎实实地组织”科普工作,因此这一时期科普工作的具体组织形式改变了过去过于简单化的群众运动方式,而代之以高效的有层次的体系化方式。这一体系化方式主要体现在各级科协组织和基层科技推广的科普活动中。1978年11月,中国科协召开了第一届二次全会扩大会议,1980年3月和1986年6月分别召开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强调要“大力做好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此期间恢复并极大地发展了各级科协组织;地方分会延伸至县乃至公社、乡、镇,据统计,1982年全国公社级科普协会由近4000个发展到15000多个;专业分会则延伸至三级学科,每个专业分会都有科普小组,发起了城市职工的读书学科学的热潮,1983年全国有1000万职工参加,1984年则达1500多万。1981年开始了科技推广的整顿与改革,此后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到80年代末已经基本建成农村技术推广体系,其中有关机构22.8万个,参与人员达150万人。与科技推广体系配套的是1986年启动的“星火计划”和此后实施的“燎原计划”,至1990年,两个计划在推广了大量实用技术的同时,共为农村培训各类技术人才650万人。

第六,传播媒介的科普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科普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81年4月,国家科委指示“科普出版部门”要“出版更多更好的科学普及读物,要利用电视、广播、讲座等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科学普及节目”。(注:《中国改革全书》(科技体制改革卷)第222~230,第170~172页。)这一时期的科普出版呈现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主要是中初级科普读物为主,内容以知识普及为主,兼及科学思想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老三论”)等。第二个高峰是80年代中后期,转向高中级科普,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普及逐渐成为主导,许多科学新思潮被介绍入我国并在社会科学方面得到普及性运用,如所谓“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超循环论)、科学方法论以及与科学相关的哲学等。两次出版高峰的共同特点是自然辩证法工作者的加盟和丛书形式发行,有影响的丛书如“三个面向”和“走向未来”等。同时,报纸和期刊的科普活动也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合适于青少年和家庭阅读的期刊都广泛进行着科普活动;《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中国科协报》、各地方科学报纸的创刊或复刊都极大地带动了科普工作。这一时期的电影科普在8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科教影片以“加映”形式在群众和学生中大量放映;1980年首届“金鸡奖”有3部科教片获奖,而文化部获奖影片中有7部科教片,1983年则为11部;同时,科教片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80年代有10余部获得各种国际电影节奖。80年代后期居民电视普及,中央台和各主要地方台定期或不定期设立了科普节目,较有影响的如中央台的《动物世界》等。

三、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普思想与当前的科普实践

在的一次预备会议上提出一个很有远见的设想,他说:“现在的中央委员会是一个政治中央,还不是科学中央,将来,中央委员会就是一个科学委员会了。”(注:《人民日报》1989年12月20日。)第三代领导人及其中央委员会不仅是一个政治中央,也是一个科学中央,他们大都受过良好的科技教育。在多次重要讲话中谈到了科普工作。1989年12月,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认为“要抓好科技普及工作”(注:《人民日报》1991年5月24日。);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宣传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注:《人民日报》1996年5月28日。);1996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强调“坚持普及科学知识和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注:《人民日报》1997年9月22日。);在十五大报告中,又一次谈到了科普工作,要求“普及科技知识”,“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注:《人民日报》1994年12月5日。)。1994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三个方面推进科普工作”(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90页,第40~41页。)。1994年6月起,中组部、等联合举办的现代科技基础知识讲座在人民大会堂开讲。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普思想和当前科普实践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充分发挥科普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的同时,对科普工作的内涵作了高度的概括,在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把科普工作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一种实现方式。这是对前两个时期科普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一代领导人强调科学精神中反封建反迷信的方面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功能;第二代领导人把这些功能拓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第三代领导人把科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明确科普的内涵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它们形成了一个文化体系。邓小平曾指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注:《人民日报》1991年5月24日。)。那么科学技术如何才能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呢?指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注:《人民日报》1991年8月26日。)这里明确了第一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在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都包括了科普,因此可以说,科普工作是第一生产力的实现方式之一。

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的科普思想在对以往科普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强调了科普的层次性。如前已述,第一个时期侧重于实用技术知识和初级科学知识普及;第二个时期继续技术知识普及并转向了科学前沿知识普及,注意宣传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第三代领导集体则在强调各个层次的科技知识普及的同时,把宣传普及科学思想、方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从而把科普区分为知识、方法和思想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三,由于党的领导人对科普工作空前的重视,科普工作已成为党的一项独立的文化事业。第三代领导人的科普思想有三个历史性的“第一”,党的领导集体核心第一次谈到科普(1989年12月),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到科普(十五大),党中央下达了第一个关于科普工作的专门文件(1994年12月)。1991年5月,提出科普内涵的讲话是科普作为一项独立文化事业的理论标志;1994年12月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是其实践标志(该项举措曾成为1994年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而十五大报告则是其政治标志。在这一科普思想中,科学不只是文化的一个方面,而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文化活动,因为科学知识、方法、思想与科技体制及科技成果满足着文化的观念方面、制度方面和物质方面的要求。十五大将科普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文化意义的,因而发展了上两代领导集体的科普思想。

第四,当前科普组织工作最重要的特征是政策引导力度的加强。等领导人的多次讲话和中央各种相关会议、文件中再三强调科普工作及其重要性。国家设立了各种科普奖励,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科普工作者奖以及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的评选。尤为重要的举措是1995年5月中央确立了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科普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立法则是政策引导的集中体现,《宪法》和《科学技术进步法》都有国家鼓励科普工作的条文,《科普法》是专门的科普法律,使科普走向了规范化和法制化。同时,科技成果推广取得新的进展,各县市在农技站的基础上普遍设立了科普示范乡,从而以行政行为巩固并扩大了成果推广中的科普成就。

第五,在政策引导下,知识分子以饱满的热情自觉自主地投身于科普工作是当前科普实践的主流。知识分子自主地开展了各种科普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国际科学和平周”活动,百名院士百场科技报告,迈向21世纪的中国科技暨中国青年科技发展论坛,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国科协四届和五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传媒是当前科普宣传的主要形式,都离不开知识分子策划参与。全国各电视台几乎都设有经常性的科普栏目,影响较大的有中央台的“科技博览”、“走近科学”、武汉台的“科技之光”等,中央电视台还专门开辟了科普宣传的第七套节目;同时,各大报纸都辟有科普专栏或报中刊,如《光明日报》的“科学周刊”、《中国科学报》的“大众科学周刊”、《科技日报》的“科学前沿”和“追科星”栏目等;期刊方面则创立了不少地方科普杂志,一些学术杂志辟有科普专栏或已改为科普杂志。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同时也是知识分子自身的科普教育,其内容之一是诠释科学中的人文成分,如科学思想、方法、史趣等。目前,全国54所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已圆满完成,正向全国高校推广。有两项活动最为强烈地表现了知识分子参与科普的自主性。第一项是90年代初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发起了反对伪科学的活动,至今仍活跃在传媒界和出版界,极大地宣传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如一些科学哲学家发起了“保卫科学精神”的活动;第二项是90年代中期发起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大讨论,这一讨论促使人们反思了科学和科学精神,从而从更深的层次上加深了对科学的理解,是一次很有特色的高级科普活动。

第六,当前科普实践中出现了科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良好势头。在1994年,我国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三次科普出版热潮,像“第一推动”、“科学大师系列”等丛书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科普出版的繁荣是适应文化市场需要的结果。市场行为最强的科普活动是商业宣传中的科普,这一时期产品广告的显著特色是科技知识迅速增长。另外,这一时期科普场馆建设和使用也是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较好方式。中国科协认定的177家科技馆中,大部分是这一时期由国家投资兴建的,但也开始有企业参与投资兴建场馆。一些地方开始采取经营方式使用场馆,据报道,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已有6家“海洋馆”以经营方式使用,社会和经济效益良好。

由于党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当前科普事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欣欣向荣。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普事业依然任重道远。一方面,我国目前尚有1.7亿文盲,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不足5%,接受中等以上教育的青年亦只占10%,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仅占0.3%,广大公众必须通过社会教育和科普教育增长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另一方面,科普人才的流失较为严重,相对需求而言,科普设施严重不足。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必须解决几个首要的问题。

第一,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在坚持普及和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同时,把科普工作定位于知识创新,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普人才的创造热情。为什么科普人才会严重流失?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以往有意无意地把属于科技创新的科普工作当作重复性劳动,科技专业人员不敢理直气壮地从事科普工作,科普工作者的成果难以得到有关方面的承认(尤其是人事组织方面)。朱丽兰撰文认为,知识创新是包括了科技创新、商业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在内的一切知识创造活动。(注:《光明日报》1998年7月24日(转引自陈建强文)。)其实,知识创新又可以分为原创性和再创性两个层次,科普是对科技原创性知识的再创新,科技知识与哲学、艺术、文学、传播媒介乃至宗教等正面或反面的结合,构成了一项全新的文化创新活动。1996年5月讲话指示要“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科普;1991年8月,李瑞环在一次讲话中要求科技宣传“做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32)。其实,这些指示已经要求我们把科普作为一项传播上的文化创新活动。今年6月,我国正式启动知识创新工程(就此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把科普工作定位于知识创新上,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普人才的积极性,使之更好地投身于知识经济的大潮。

第二,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在坚持政策引导的同时,必须加强科普工作自身的改革,建立和完善“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应该说,我国目前科普工作的政策引导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但并不等于贯彻和落实得很好了;政策投资由于财力原因,其增加程度将是十分有限的。对此,新任科学技术部部长朱丽兰一针见血地指出:“能否促进科普工作有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尽快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3)我们认为科普工作在走向市场时应该注意如下两个方面:首先,应该对必须由政策主导的公益科普和可产业化的科普有一个基本的区分,不能搞一刀切,以避免公益性科普的萎缩滑坡;其次,要改变自身单一功能模式,尽可能地与其他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如旅游业、娱乐业、影视业等相结合,以便能更深入多样地适应广大群众的需要,刺激企业的投资热情。在这一方面,科普出版有着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多地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

科普小知识作文篇2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我校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科技节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实践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切切实实的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为期一周的科技节活动已经结束,现将活动小结如下:

   一、“科学创新、低碳生活”为主题班会

   百家湖中学每班都围绕主题“科学创新、低碳生活”的举办了一次主题班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位学生对科技创新、低碳生活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掀起一股科学创新的热潮。

   二、科普手抄报比赛

   结合科技节"科学创新、低碳生活"的主题,全校同学一起投入到科普手抄报创作活动中来。通过漫画创作,学生们对科普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把这些知识通过展示活动在全校范围推广宣传。

   三、校园宣传

   积极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等方式,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加强节能环保知识教育,将节能、节水、节电、节地、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课堂、进校园。

   四、变废为宝小制作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有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废弃的包装盒制作了了一辆辆精美的小车和手工艺品,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我们身边有许多东西可一再利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同学利用树叶,广告纸,果壳等废弃物,通过加工设计,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制作画,体会了变废为宝的乐趣。破损的乒乓球、易拉罐、泡沫、报纸,包装盒这些很多人眼中的废弃物品,经过我们同学的一番精心设计,"摇身一变"成了造型各异的风能小车。虽然我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却是绿色能源的一个缩影。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能习惯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本次科技主题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同学们都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创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促进养成了节能低碳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通过活动,学生纷纷表示要将在学校中学习的节能方法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让大家齐动手,共同保护好我们国家有限的资源,使它创造更大的财富,大家一起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在区科协的直接领导下,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立足社区,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导向功能,营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愚昧”的良好氛围,歌颂表扬思想道德高尚的好人好事,传播贴近居民生活的各种科学知识,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促进社区居民提高科学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使辖区居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复兴路社区在科普教育中的具体工作如下:

   一、健全组织网络

   社区主任亲自抓,其他群干主动出点子提建议,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议事日程,并明确书记分管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社区成立了以社区主任张海丽为组长,社区群干为组员,有九人组成科普教育基地的领导小组。党员、中心户长为主体的退休人员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加强科教领导小组的自身建设,是科普进社区为创建科普文明社区的有力保证。

   二、加强社区科普教育建设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学习制度,统一思想认识,社区形成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科普领导小组一般人首先加强自身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开创科普事业新局面。建立健全科普教育的资料台账。现已按上级来文、组织机构、工作计划、活动记录、工作总结,五个目录列入台账,使科普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宣传发动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组织学习。

   三、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

   让科普活动深入人心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不断开展以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健康知识、运动与健康等多种知识穿插期间。使居民在娱乐中接受科普教育。为了确保科普活动的定期开展,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我们有计划、有内容、有专人负责、有检查、措施落实到位。自成立科普教育共建以来,我们已开展数次科普教育活动,平均两月1次,达300多人次。

   四、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阵地进行科普宣传。

   在社区市民学校,开展各类形式的科普宣传,开展反对邪教、家庭养生、文明生活等公民道德教育,结合不同时期的情况和社区工作重点的变化,宣传不同的科学知识,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坚持传播贴近群众的科学知识为出发点,让广大群众了解科学、掌握科学、用科学来指导生活。针对本社区居民的需要为居民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科学知识提供便利。搞好社区科普教育,是社区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以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着力加强科普知识的培育,帮助居民确立科技兴市的认识,为我国的科普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科普教育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提高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科普素质,xx县教育局高度重视科普宣传工作。及时将文件转发各学校,对科普宣传工作作具体安排布置,并及时进行指导检查。

   二、加强宣传,积极营造科普活动氛围

   1、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张贴标语、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途径,进行科普宣传。

   2、利用周一集会对学生进行科普宣传教育。

   3、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科普知识,部分学校还组织开展以环保、节约、食品安全等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讲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科普宣传进课堂。将科普宣传与学科教学活动结合,小学结合《品德与社会》、《生命·生活与安全》,中学结合《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

   5、2月下旬至3月中旬,县委宣传部、共青团xx县委、县教育局、县环保局联合开展了“生态xx·鸽子花都”绿色环保主题征文活动。

   三、切实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与科普宣传紧密结合,提高青少年学生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如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微机竞赛活动、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小实验操作、组办科普讲座、组织科技参观及科普采风活动、科普图书阅览、科普影视播放、办科普宣传专栏、撰写科技小文章、编辑科普剪报等;举办了科普板报、科普知识手抄报竞赛、环保故事竞赛;开展读科普文章、写科普作文、画科幻绘画活动。

   四、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集中宣传活动

科普小知识作文篇3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科普队伍的素质,保证科普教育的质量,所以把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已经纳入到社区工作中,以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社区科普活动工作汇报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社区科普活动工作汇报一

按照xx亭街科协的统一工作安排,xx社区20xx年科技活动周在街道科协的重视和领导下,开展了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活动,加大了科普宣传力度,扩大了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我社区20xx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小结如下:

今年社区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活动内容主要有三项:

一是科普宣传阵地,即以社区健身广场为中心,组织开展20xx年科技活动周展览。

二是科普咨询活动,组织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和医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在社区广场向群众开展科普义诊和科普咨询。

三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科普学习读书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科普意识。

一、周密组织,重点突出,“科普宣传阵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做好20xx年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工作,扩大科技活动周的社会影响力。为组织好社区20xx年科技活动周活动。成立了社区20xx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开展此项活动。

为使20xx年社区科技活动周活动有声势、有特色、有实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详实的活动方案,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制定了社区20xx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安排,为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体人员休息时间都没有休息制作展牌,做到分解任务到人,指标到人。5月17日至5月23日,在社区广场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利用科普展板挂图的形式,集中宣传武汉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工作主题,开展科普活动。

针对公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倡导“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风尚,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要以“共建和谐社会,构筑绿色家园”和“环保家装,绿色家园”为主题分别开展植物和家装科普活动,努力促进我区绿色社会建设。以“和谐硚口,健康社区”为主题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大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开展“预防疾病,科学生活”和“节约能源”的科普成果,反邪教警示教育展,尤其是关于健康方面的成果展,特别引人注目,路过的行人和青少年学生纷纷驻足观看。

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观看科普展的群众达到1000多人次,“科普宣传阵地”成为我社区20xx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科普讲座、科技咨询、专家义诊将xx社区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推向高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和医生在社区举办了科普知识讲座,结合“预防疾病,科学生活”活动,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义诊和科普咨询,并免费向群众发放了预防疾病的相关宣传资料。开展以“节约能源”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意义,重点宣传实施节能减排科技行动。以“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为主题开展科普进企业活动,结合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宣传普及节能降耗减排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推动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科普行动,利用社区科普站以科普讲座和座谈的形式,分别举办了保健知识、真假药品、食品鉴别等各种内容的学习,举办了《健康快车》、《身边科学》等主题的科普展览。通过科普宣传、咨询、讲座、展览等方式,在社区、学校宣传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观念,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营造热爱健康,关心健康、了解健康、依靠科学达到健康目的的良好氛围,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在本次活动中,除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外,还组织在社区举办了以“预防、认识、关爱”为主题的预防爱滋病科普知识宣传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技人员分别采用科普展览、宣传挂图等形式,在社区宣传传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清洁能源、安全生产等宣传。

三、在青少年中开展科普学习读书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科普意识。

开展社区科普读书活动,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社区青少年、辖区学校开展读一本科普书,学一本科技小常识,做一件科技小论文活动,有800余人参加了读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探究科学的精神。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科普意识。

20xx年社区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开展了广播宣传,张贴标语、口号10条,共组织各类科普讲座2场,布置科普墙报1期,巡回展览图板10块,参加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24人,参加读书活动800余人,受益群众千余人。本次科技活动周活动,无论是组织程度、活动内容、群众参与面还是舆论宣传效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方面充分调动和发挥了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科普工作大家搞的理念初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广大群众科技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与宣传、卫生、环保、等部门共同配合,为今后科普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形成全社会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这次活动,有效地营造了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的良好氛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更加广泛、深入的关注,为开创基层科普工作新局面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社区科普活动工作汇报二

一、领导重视,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科普宣教氛围。

经过多年来的科普宣传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在街道上下已蔚然成风,成为大家的共识。为了加强科普宣教工作的力度,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推进科普宣教的广度和深度。街道专门成立了由分管领导全面负责,科室科长主要负责的科普宣教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布置落实科普宣教工作,定期召集各社工站分管科普工作的干部研讨科普宣教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奖励制度,大大提高了科普宣教工作的实效。

二、抓好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的业务培训

科普工作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科普内容涉猎范围广,内容丰富复杂,而我们的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不可能样样精通,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落实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到街道科技教育质量。因此街道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科协的老师作科普知识讲座,对街道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开展系列科普讲座,这些讲座有效地提高了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的科普知识水平和科普辅导能力。这些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在街道内广泛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在培养居民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积极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科普宣教工作贵在坚持,一年来通过街道,社区,学校多方联动的方式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为广大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宣教工作

1、文体活动。“全民健身、重在参与”。我们充分利用小区内各类文化资源,先后举办了篮球比赛,全民健身操舞比赛“在欢乐中参与,在比赛中提高”这是居民们的共同心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赢得了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2、读书活动。20xx年是社区大力开展“科普知识进社区”的一年,“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是我们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主题内容。街道举办了“《要做就做最好的》读书交流活动”“《青少年保护条例》”知识答题活动,消防知识等活动。在参与中,居民们深深感受到:“读书让我更快乐”。

3、服务居民,开展各类健康教育讲座。在今年8月上旬,街道专门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青少年举行心理碰碰车活动,通过活动,教会青少年如何科学的缓解各类矛盾与压力。在学生开学之前,我们又举办了“青少年如何制定学习奋斗目标”的科普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学习目标,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参与学习。与此同时,我社区结合社区群众的不同需求,举办了“中老年人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养生知识讲座”和“计生知识讲座”等,为普及健康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营造宣传氛围开展科普活动科普宣传。做好科普宣传资料的发放工作,每月按时发放社区科普报、科普杂志,以及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科普材料。在今年全国科普日期间,街道举行了广泛的科普宣传活动并专题搞了一次科普板报评比,各居委热情参与。街道经常组织居民开展体质测量活动,充分发动社区居民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革除陋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科普意识。

5、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增大信息接收面。为了更好地做好社区科普工作,街道本着“立足社区、突出特色”这一服务宗旨,开放了社区信息苑。我们将市民学校、老年大学、家长学校、人口学校和青少年辅导站等相关教育培训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逐步形成社区居民教育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居民们通过信息苑的网络,学习养生保健、生活百科、计算机等知识。居民们高兴地说,“在社区这所大学里,我们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感谢社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幸福。”

6、争优创先活动。为了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我们在社区大力开展“科普知识进楼栋”活动,“科普板报评比”活动。通过此类“倡导科学生活、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使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信科学的热情普遍高涨,社区科学氛围浓厚,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基本形成,现在街道治安良好、无一起民族分裂、非法宗教和重大封建迷信活动的发生。目前,我街道正积极申请创建区级科普街道。代表着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科普活动,让各族居民充分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为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让科普之光永远照耀我们生活的社区。

四、20xx年大致工作思路

为实现科普工作应与街道各项工作发展相一致,以创建学习型、健康型、科学型社区作为载体,实现好社区全体成员五方面素质教育,重点突出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继续深化创建工作,在科普居委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巩固科普街道创建标准并以此为准绳,不断完善科普教育成果。

社区科普活动工作汇报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增长的同时,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往的科普手段已经难以奏效,科普的切入点选择也更为困难。当今社会的出现乃至社会功能的日益完善,为提高居民精神生活质量、身体素质、精神素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因素,恰恰就是社区居民对科普的需求,然而科普工作也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所以幸福永安社区加大了对社区工作力度,成立了科普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出工作制度、计划和“科教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重点宣传科普教育,不失时机的把“科教进社区”宣传贯彻到每项工作中,从而达到提高居民的科学知识水平,形成在社区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2月8日下午4.00在幸福永安电教室挤满了本辖区的中小学生100多人,在这里正在举办学生观看交通安全光碟宣传片。在活动中,学生们相继观看了《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摩托车启示录》二部宣传片。通过观看交安全宣传片,提高了学生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做到了让交通法规进入家庭、学校,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下午5.00在幸福永安社区电教室举办小学生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来参加的小学生有50多个,在活动中分别有8名学生获奖,并为获奖学生发了奖品,通过这次活动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丰富了孩子们假期的业余生活。

为了帮助中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美好晚年生活,2月24日,昆仑街道社区中心举办了“中老年人保健知识”主要内容是在更年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段时期,人在更年期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容易发生更年期综合症,了解更年期的知识,可以使大家有针对地克服更年期综合症。在更年期的中老年朋友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生活要有规律,在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的同时要有适当的脑力活动;对待生活要积极乐观,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发怒,不要让忧愁走进自己的生活;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多和朋友进行交流,分享快乐,排解孤独;协调好家庭生活,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对更年期明显的身体、心理不适要及早到医院请医生指导用药物治疗。

4月4日,昆仑路街道幸福永安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在办公室举办了“心理健康有奖知识答卷”,12名社区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心理健康知识答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社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进一步推动昆仑街道幸福永安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知识,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的整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5月24日,幸福永安社区组织辖区居民18人参加了昆仑街道“欢乐心情构建和谐”知识抢答赛。在这次活动中,幸福永安社区荣获了三等奖的好成绩,通过这次活动,使居民了解了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

总之半年来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科普队伍的素质,保证科普教育的质量,所以把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已经纳入到社区工作中,以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普小知识作文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poi111”为你整理了这篇健康街道科普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区科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健康街道按照区科协的统一部署,在2019年开展了各项科普宣传活动。

一、领导重视,强化科普组织建设

年初,健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研究部署2019年全年工作时,把科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科普工作年度计划,并将科普工作纳入街道年终目标考核范围。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辖区科普组织建设,成立了以街道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社区书记为组员的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努力为辖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科普服务。

二、积极探索,丰富科普活动内容

健康街道积极探索,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居民群众的科普宣传活动。

(一)贴近青少年成长,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为引导在校学生深入了解科技知识,提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树立科教兴国的坚定信念,健康街道不定期面向辖区中小学生组织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9月,在南开路中学、呼伦小学及正阳小学组织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树立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勃发为建设祖国不断努力的决心。

(二)服务居民生活,积极开展各类科普知识讲座。

3月7日,市、区科协在健康街道松山社区举办 “弘扬雷锋精神科普进社区”专题讲座及科普大篷车进社区活动;6月11日,在福利社区开展“健康快车”胃肠早癌筛查公益活动,6月26日,在幸福社区开展“防火知识进社区,平安幸福带回家”居家防火自救科普知识讲座。内容丰富多样,贴近居民生活。

(三)利用资源优势,开启科普知识体验之旅。

今年,健康街道充分利用海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建国70周年,积极组织辖区居民和社区干部参观红色文化收藏品展览、哈克遗址博物馆和观看爱国题材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生活。

(四)结合科普节日,充分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9月15日的全国科普日,健康街道开展“心理咨询进社区、科普益民暖人心”健康心理讲座等活动。辖区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受众人数达500余人,形成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依托网络平台,便捷高效传播科普知识。

通过不定期在健康街道微信公众号发放有关科普的生活小常识,再转发给各社区微信群,综合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开展科普工作,及时将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传播给公众,让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三、创新阵地,加强科普平台建设

从科普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加强平台建设,创新科普阵地是使科普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的基本条件。为此,健康街道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科普阵地,为开展科学知识宣传奠定基础。现阶段,我街道已有5个社区将社区学校(社区信息平台)、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远程教育工作站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科普阵地全部打造完毕,通过在高标准精品社区举行各类科普活动,大大增加了辖区科普普及教育面。一是开放配有电脑的社区学校,即社区信息平台,方便居民查阅各种资料,提高科学知识和技能;二是各社区均放置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有4个社区建立了综合性科普活动室和图书室,定期向居民开放;三是福利社区远程教育工作站定时开办党政干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大量理论研讨、科学发展和科普知识课程;四是成立健康街道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着力提升辖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健康街道充分利用科普阵地,结合群众需要,及时让群众了解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用智慧点亮生活。

四、注重宣传,增强宣传教育水平

健康街道科普工作以宣传教育为主,注重舆论先行,加强宣传发动,广泛开展各类科技宣传活动,努力强化宣传效果,有效推动了辖区科技工作的整体提升。2019年,向社区及群众累计发放科普宣传系列挂图、气象、消防及安全生产、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防震避震、食品安全等科普知识宣传单及其他科技宣传材料;宣传疾病预防、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材料。

健康街道以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宣传和教育工作,赢得了辖区居民群众的好评和认可,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年来,辖区无恶劣影响的迷信、伪科学情况发生、无邪教组织。在今后的工作中,健康街道将克服薄弱环节,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工作内涵,努力使科普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海拉尔区健康街道办事处

科普小知识作文篇5

关键词 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实践;科普基地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122-02

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整体质量状况,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在新的发展时期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1]。中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培养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助于我国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探究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及科普实践能力的途径措施。

1 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强化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1 应试教育的弊端决定了需要转变教育理念,着力开展科学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在此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形成了家长,教师过度注重学生学生成绩,学校以升学率作为单一教育目标的教育局面,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抑制了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发展。随着应试教育的弊端的显露,国家着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公众科普教育,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着眼点和基本宗旨,涌现了一批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中小学生科普意识也日渐提高。

1.2 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及科普实践能力,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保障,要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素质,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全面型人才,需要从中小学生做起。一方面这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众多成就,既源于国家科学先进的方针政策,也源于我国科技的进步及普及。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代社会,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2 从中西方发展经验,分析科普教育的可行性及实效性

从中西方的历史发展来看,科普教育是促使科学技术得以有效转化成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会促进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2]。英国较为重视科技发明创造,以蒸汽机为标志,英国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极大提升了欧洲的经济增长效率,使西方世界最快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作为我国邻国,日本早期处于闭塞孤立的状态,自“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在中小学教育中普及科学知识,实现了国家的飞速发展,成为亚洲的重要经济体之一。我国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后,也积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换来了经济的大腾飞,大发展,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种种发展经验表明,科普教育是提升国家经济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且必要的途径,科普教育具有突出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3 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的途径方式

3.1 学科教学中,注重科普知识的传授,发挥重点学科的带头示范作用

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及科普实践能力的提高,既要依托课外科普实践场所及活动,也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科普知识,通过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类的学科案例设计,发挥这类学科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从中小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出发,设计出符合中小学生探究兴趣的物理科学实验及各类科技制作,以调动中小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培养中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彩色影子”为案例,开展科普知识教育。首先,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对形成的手影加以任意创作,然后提示学生思考影子的形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最后教师提出具有较强科普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一,影子有色彩吗?是否一定就是黑色?二,一个物体是否就只有一个影子?在抛出问题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及认知经验,对这两个问题加以思索,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留出特定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实验仪器,进行彩色影子的演示,在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然后将学生加以分组,进行分组实验操作,在实践中验证自身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在实验完毕后,教师让每组学生进行实验结论的汇总,教师与学生一道,揭示彩色影子形成的原因。

3.2 学校要依托教师资源,创建科普实践平台

学校作为素质教育及科普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借助自身教学资源优势,积极为中小学生打造科普知识宣传及科普实践的平台[3]。组建“科普实验班”及“科普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组织,点燃学生的科普知识研究热情。“科普实验班”与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要做到有机统一,既不占用专业课程时间,又要保持其连续性,可选在周末开课,在课程内容学习上,诸如平面镜成像、光的颜色、太阳能利用、光谱等都可以作为科普重点内容加以研究,在科技制作上,可以相应的进行万花筒、太阳能风车、魔盒、潜望镜等方面的实践操作。

学校要组织一定数量的教师开展科普案例的研究制定及科普教具的制作工作,以有效配合学科教学及科普教学的实施。

3.3 联合相关单位,开辟中小学生科普实践基地

我国自实施“科教兴国”及“科学发展观”战略以来,颁布实施了《科普法》,并加大了科普公共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组建起了覆盖范围广泛的科普单位组织体系,各种科普馆所遍布全国各地区[4]。学校可以联合这类科普单位,开展一系列的科普实践活动,开辟出中小学生科普实践基地。

例如,南宁市的众多中小学联合了广西科技馆,在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共同开展实施了一些科普实践活动,诸如“物理科技展”、“科普大探险”、“玩转科学”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实践活动,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参与,在取得了良好社会评价的同时,又形成了充足的科普案例,能够为学校科普教育所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3.4 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等科普机构组织要切实发挥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

科普馆所,诸如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科技活动中心等,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普教育作用,一方面向中小学生提供科普知识读物和科普产品展览,做好科普知识宣传,另一方面要加强资源建设,为中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相关实验创造条件[5]。

山东省科技馆注重强化自身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提供包含物理、地理、海洋、材料、能源等多方面学科内容的科普展品,还着重强化了青少年科技产品制作、科普产品展示交流等方面的功能,在科普工艺活动组织开展上也卓有成效,取得了较好的科普教育效果,成为科普馆所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典型范例。

4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时展,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更加凸显出自身重要性,在此形势下,国家、教师、学校、科普单位都要重视科普教育的重要地位,通过完善科普知识宣传及实践渠道,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以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显军,丁忠芬.以学生信息技术和科普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3):8-10.

[2]吴浪.全民科普时代青少年向前进[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2(9):18-21.

[3]钟承江.开展科普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师道・教研,2013(6):11.

[4]赵芳.研究性活动项目在中小学生科普日活动中开展的探索和实践[J].科技风,2012(1)249,252.

科普小知识作文篇6

新形势下,高校科协创造性开展科普工作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梦实现的迫切需要。高校科协既不能满足于在科普方面已取得的成绩,也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要结合实际,积极发挥高校与科协的组织优势,进行开创性的科普工作,使高校科普工作创出特色、创出效果,始终走在科普工作的前列。

一、高校科协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

《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科协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其主要内容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组织师生面向公众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运用高校科普资源,开放实验室、标本室、博物馆、实验示范基地等场所,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组织师生参与科技周、科普日、科普征文、科普报告、科普创作等活动。整合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科普宣讲团、校内科技社团等力量,深入社区 、农村、企业、学校开展科普服务。该文明确了高校科协开展科普工作的内容及主要形式。

(一)高校科协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形式

1.科普讲座。科普讲座是一种近距离、面对面的信息传播形式,一直以来就是高校科协举办科普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每年高校都要举办多场次不同内容的科普讲座,主要对象有学生、老师和离退休人员。就讲座的主题邀请该领域的老师或专业人员就该领域某一主题向师生介绍与此相关的知识。讲座内容主要以自然科技知识为主,如针对学生群体的心理讲座,针对离退休人员的保健知识讲座等。

2.科技竞赛。高校科协组织大中小学生科技竞赛也是举办科普活动的形式之一。如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倡议,香港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龄先生出资在“四省二市”(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天津、上海)设立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该奖项由全国“四省二市”(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天津、上海)的高校科协轮流承办,每两年评选一次。这项活动受到中小学师生的热烈欢迎,每年都收到来自“四省二市”中小学生数百件参赛作品。再如,有些高校科协依托学生社团(如研究生科协、大学生科协等),开展大学生创新创意作品大赛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并推荐参加中国科协等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创新创意大赛参赛作品。还有些高校科协依托挂靠学会组织科技竞赛,如华中科技大学科协依托湖北省力学学会参与组织了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湖北赛区工作。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效培养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3.高校科学营活动及其他活动。举办科学营也是高校科协进行科普活动的又一形式。如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为支持单位,全国40余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各省级科协和省级教育厅(教委)共同承办的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都取得较好的科普效果。其他诸如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学校科技节、下午茶、学术沙龙、学术论坛,组织参观各种科普展览等活动。

(二)高校科协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普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影响范围有限。从上述高校科协开展科普工作形式来看,当前高校科协囿于所处环境,其主要科普对象为在校大中小学生,加之场地受限,致使科普形式创新程度与动力皆不足。传统并被认为有效的科普形式,如科普讲座、科技竞赛和科学营活动被视为高校科协科普工作的固有模式。这些固有模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年难有变化,既不能吸引更多潜在科普受众,其科普效应也大打折扣,如科普讲座。据调查,各高校讲座形式基本上是授者讲,受者听 ,尽管设有互动环节,但都不够深入,很难发挥受众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间接影响了活动效果。尽管科技竞赛和科学营活动形式是传统的,也是有效的,但由于其受众主要局限于小范围的大中小学生,因此很难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因而不能达到更大范围传播科技知识,扩大科普活动影响力的作用。

2.科普人才培养不力。科普工作是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其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是相当广泛的。作为高校科普人才,理应包括科普行政管理人员和传授科技专业知识的专门人员,但高校科协在各类科普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待改进。主要表现为:(1)科普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重视不够。据了解,全国高校科协通常是挂靠在学校的科技处(科发院),有很多学校的科协工作都是由科技?的工作人员兼任,没有专职人员,想要开展科普活动,困难很大。(2)科普知识传播人才挖掘不够。多数高校科协工作人员主要是行政管理人员,少有专门传播科技知识的人才,传播科技知识的人员多是兼职的,因此高校科协举办科普讲座时只能根据讲座内容,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临时担任。高校对教师从事科普工作的评价普遍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兼职教师进行科普活动的积极性。(3)科普高层次人才匮乏。目前,我国高校里鲜有培养科普人才的本科专业。2012年教育部与中国科协联合开展推进培养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试点工作,首批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先期开展培养科普教育人才、科普产品创意与设计人才、科普传媒人才三个方向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培养目标是具有科普场馆及相关行业各类展览与教育活动等科普产品的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组织实施与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无异于打开了科普人才队伍培养的大门,但对于我国庞大的科普活动规模,也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对于科普活动中的核心人员――传授专业知识的人才仍然没有涉及。

3.对与科技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不足[4]。社会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热点问题层出不穷,与科技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也不在少?怠?2016年就有很多让公众应接不暇并引起极大关注的新鲜事,如2月的“引力波”事件、3月的围棋人机大战、毒疫苗等事件。公众对这些事件给予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充满了未知数的事件,迫切需要了解与此相关的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但据了解,目前还没有高校科协就这些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跟进,更没有进行及时的科普活动。

二、高校科协创新科普工作的优势

(一)智力优势

高校科协是校党委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科技工作者之家。 高校聚集了众多拥有各学科背景的科技工作者,这就为不同主题的科普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优势。高校科协应主动搭桥,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科学普及工作这个战场上能大有用武之地。

(二)受众优势

高校科协科普活动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研究生、离退休人员等,这个群体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科学素养也相对社会其他群体高,对学习知识有主动性,对未知事物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与科普想要达成的目标有比较高的契合度。

(三)场地优势

高校拥有校史馆、图书馆、科研设施、众多的实验室和校园网络。 2007年,国家多部委联合的《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科研机构和大学将科研设施、场所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要坚持公益性原则,突出社会效益。因此,高校在全国科普日、校园开放日、科技周等节日向社会公众开放,有利于大力推进科普活动。

(四)组织优势

在科普组织工作方面,高校科协有为数众多的各类挂靠学会可以依托。挂靠学会是高校科协的一支主力军,学会里聚集了众多的行业专家,高校科协应利用这个平台,与协会协同作战,强强联合,做强做大做优科普工作。此外,高校还有一个社会团体不能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各类学生社团,如研究生科协和大学生科协,是高校科协的基本组织单位,高校科协完全可以与学生社团联手打造一支庞大的科普志愿者队伍,让拥有专业知识的年轻学生,以他们特有的激情和对新生事物天然的敏锐性参与到科普队伍当中来,这对于高校科协科普工作大有裨益。

三、高校科协创新科普工作的对策

在“互联网+”时代,与公众息息相关的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公众环境与公众关注的焦点也在不断变换,真可谓是“科学与伪科学齐飞,信息共伪信息一色”。面对如此众多良莠不齐、似是而非、真真假假的信息,公众群体应接不暇,无法分辨。高校科协在新形势下,面对复杂的受众环境,开展科普活动时要创新理念、开拓思路、培养科普人才、创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科普活动更有活力和吸引力。

(一)创新理念

创新理念是高校科协创新科普工作的关键。当前,科普不仅是传播科学技术,还要传播社会科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向公众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高校科协要从理念上摒弃科普就是科技知识的传播的观念,扩大科普活动主题范围(人文、社会、历史、哲学、艺术等),使科普对象既接受科技知识的洗礼,也接受人文知识的熏陶,使科普工作从主要以传播科技知识为主,转变为既传播知识也传播文化,把“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理念始终贯穿于科普活动中。

(二)开拓思路

1.结合热点问题开展科普工作[5]。当前,高校科协除了做好传统的科普工作外,更应积极关注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因为热点问题可以为科普工作提供鲜活而丰富的素材。如“引力波”事件,可以提供科学史、物理学、天文学的知识;“民科”引起的争议,除了可以提供科学与伪科学甄别的知识,还可以提供心理学的知识;“华阴老腔”则可以提供中华民族历史、民风、民俗和民族音乐的知识;2016年,由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挑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人机世纪大战,提供的不仅是围棋知识,还有人工智能、机器人、人类未来等方面的知识;毒疫苗事件则可以提供医学、防疫、危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这些热点事件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他们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充满了疑惑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公众对热点问题有着鲜活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高校科协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公众心理倾向,回应公众关注的焦点,及时传播公众急需的知识,解答他们的疑惑,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2.精准把握科普契入点。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高校科协科普工作在借鉴新闻报导形式,注重时效性、影响力和显赫度[6]的同时,应精准把握好科普工作的契入点。这就要求高校科协要及时了解受众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活动;要敏锐地抓取一些公众当下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适时组织专业人员撰写与此相关的科普文章,利用校园网和科协网站这个有利阵地,第一时间把相关科技知识传播出去,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出高校科协科普活动的声音。

3.着力培养科普人才。科普人才是高校科协创新科普工作的强力支撑。长期以来,高校科协科普工作一般只提供科普资源整合、科普资金投入、科普场馆建设,而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往往被忽略。具体到高校科协,科普专业人才除了科普行政管理人员,还应理解为包括专门从事科技知识传授的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7]。因此,高校科协要着力培养科普人才。首先,依托“科技工作者之家”这个平台,逐步建立完善科普专家库,打造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有效”的兼职科普人员队伍。其次,大力促成高校建立一支专职科普队伍,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打造职业化的队伍。可以考虑把一些致力于科普事业的各门类专业技术人员转为专职,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权益。最后,培养科普专业的后备人才。建议呼吁教育部出台政策,在高校新增科普传播和科普教育专业,文理兼招,课程应涵盖理、工、农、医、管,以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学科,为高校开展日益繁荣的科普活动培养一批有各学科门类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

(三)模式创新

1.高校科协要对传统的科普模式注入新的元素。如科普讲座要处理好授者与受者的关系,改变授者灌输,受者被动接受的简单方式,授者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也要允许受众提出质疑,因为真正的科学是经得起质疑的,而质疑是培养科学精神的核心。授者与受者的良性互动,会对科普知识的传播带来更好的效果。与此同时,高校科协还可以简报的形式向公众发放讲座内容,以扩大受众面,增强科普效果。科学营除了传统的参观科普场馆、动手制作科技产品、聆听大师讲座等形式外,也可以考虑把科技和人文知识融入歌舞、戏剧、书法、绘画、音频、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青少年更乐于接受。

2.高校科协要善于“借势”。高校科协要紧跟时代潮流,借助“互联网+”,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比如,除了传统的讲座、科学营、科技竞赛、参观科普场馆等模式,还可以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音乐、歌曲、舞蹈、书法、绘画等,把科普内容融入其中,把科普知识更快、更好、更大范围的传播出去。

3.高校科协要大力倡导纸质阅读。“倡导全民阅读”三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可见,纸质出版物对科学精神、科?W思维和科学方法的传播也同样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高校科协“倡导全民阅读”有利于科学家把科普工作当作己任,有利于组织专家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用科普书本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我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时间简史》自1998年首版以来,已成为全球科普的里程碑,它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销售了1000万册,成为国际出版史上的奇迹。这些都是知名科学家参与科普活动的典范。

四、结束语

科普小知识作文篇7

教师在教学科普文时,往往存在着语文味与科学味的剥离,单一性和复杂化的离散等问题。普实和普适是一种教学理念,科普文的教学应该摒弃浮华与文饰,在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应该回归普实与普适。因此,普及、普实、普适,这就是教学科普文的三个维度,能同时达到这三个维度,也就实现了科普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科学性的三重境界。

【关键词】

普及普实普适科普文教学维度建构

科普说明文形式简短,集知识性、科学性为一体,教学这一类的文章时,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传授科学知识似乎成了主要的教学目标,而承载知识的语言与表达方式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则成了附庸之物,其实,只定位于学习文本所承载的科学文化知识这种简单化的文本解读显然是不够的,而是应该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和广度来确立。

科普文究竟应该怎样教?笔者认为,关注科学知识的普及性,教学方法的普实性,教学策略的普适性,是实现科普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科学性”的有效途径。

一、从了解走向深究:科学知识普及的向度

什么是了解?科普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了解就是对科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当然,这仅仅是普及科学知识的低层次。根据学生的认识背景以及对知识的欲望,有的学生想对科学知识做进一步的深究,这是对科学知识的深度普及。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一文时,指导学生在书本中学习了解大熊猫的相关知识,这样全班几乎所有的孩子对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还有一些学生对大熊猫特别感兴趣,他们渴望能对大熊猫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于是,老师问学生:“你们还想了解大熊猫的哪些知识?”有的学生说:“我想知识大熊猫的天敌是谁?”有的学生说:“我想知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有的学生说:“我想知识有关大熊猫的有趣故事”。这时,老师把大家感兴趣话题进行了分类,让大家回去搜集有关大熊猫的相关知识,下一节课的时候,在全班进行交流探讨。这样,就让学生们对大熊猫的知识从了解到深究,进一步激发和延续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这种从了解到深究的教学策略,始终根植于语文的沃土,很好的普及了科学知识。

二、从准确走向生动:科普文普实的教学取向

科普文主要承载着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等作用,因此,科学文语言文字最大的特点是:用词的准确。笔者以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为例,说说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片段一:

师:科学家推断,火星上曾经是有水的,那么,火星上的水怎么来的?

生: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水的第一种来源。(学生讲解)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他在讲解的时候有一词说得特别好,你注意到了吗?

生:“也许”这个词。

师:老师想问问,你刚才讲解的时候,为什么要用“也许”这个词呢?不用不行吗?

生: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踏上火星,所有的这些都是据理推测,并没有绝对的把握。

师:对,这样说话就显得严谨、准确多了。

这一段的教学,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文中“推测”“推断”“也许”这些词语的区别,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

小学科普文因为阅读对象的特殊性,语文表达不仅准确,还表现出生动的一面。文章多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枯燥的知识写得生动有趣。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还要启发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趣味性表达。

片段二:

师:彗星和陨石怎样给火星送去最初的水呢?(一位学生解答)

师:老师发现,你刚才讲解的时候用到了“四处游荡”“家常便饭”。这两词什么意思?

生:“四处游荡”就是到处逛的意思。“家常便饭”表示经常发生的事情。

师:这些词是用在人身上的,但怎么用在彗星和陨石身上呢?这样讲,大家觉得怎样?

生:语言特别生动。

生:听起来通俗易懂。

师小结:对,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第二个特点(板书:语言生动)因为他是讲给我们这些普通人听的,不能太深奥,要通俗易懂。那么,你们这些小观众们爱听吗?

这一段的教学,立足语言,扣住文章中的几个个性化的词语“四处游荡”“家常便饭”,引导学生揣摩词语。在富有场景意味的情境中,引导在对话中品讀、感悟,使学生发现原本简单明了的语言蕴含的别样情感,感悟这篇文本中语言的生动有趣。从用词的准确走向语言的生动,这也是科普文普实的价值取向。

三、从特殊走向一般:科普类文章的普适价值

说它特殊是因为:第一,文章内容的特殊,有科普说明文,也有科普小品文。第二,教学方法的特殊,有的重点学习文中列数学、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的重点感悟科普文内在的逻辑顺序,有的关注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而科普文的教学最终要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特殊走向教学模式的一般,这才是科普类文章的普适价值。究竟有哪些一般性的教学模式呢?

1.读出文本之趣,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科普文的语言生动幽默,为阐释知识增添了情趣和色彩。教学中,教师着力挖掘课文语言的情感因素,用儿童化,情境化的教学语言,营造课堂富有情趣的课堂,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科普文的教学中,老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有情趣,儿童化,情境化,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在富有情趣的教学中,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

2.悟出文本之情,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对感性的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对于有认知难度的科普知识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科普类课文知识性强,老师要着力挖掘文章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触摸语言情感的温度,发现语言的表达特色,内化文本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品出语言之妙,领悟科学思维的美感。语文课,自然要有强烈的语文学科意味,无论教材文本是什么,都应为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提高所用。教学整体体现语文学科的追求,每个教学环节的展开都应该立足语言。准确、简明、平实、生动、科学、严密是科普文的语言特点,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帮助学生领悟其中内容,在语言文字中领悟科学思维的美感,并形成听说读写能力。

总之,科普文要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老师教学方法的普实、教学策略的普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让学生从中学习如何具体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领,培养读写听说等语言能力。这样,理性、科学的文本和课堂才能始终根植于语文的沃土,在“科普文”这个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达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的三重境界,这也是科普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科普小知识作文篇8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具有丰厚中华文化底蕴,是我国历代自然科学、哲学、文化的具体体现。通过中医药的科普,可以提高民众对中医药的认识与了解,促进民众运用中医药进行自我保健和疾病预防,增强民众对伪中医的辨别能力。特别是对青少年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不但可以加深青少年对中医药的认识,提高对中医药的接受度,更可以培养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中医药学也是一门基于实践的学科,只有不断地应用才能使其得以不断发展,对青少年开展中医药科普,培养青少年对中医药的兴趣,是中医药得到继承和发展的基础。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普及尤其要从青少年抓起,这是振兴我国科技事业的基础性措施。”为了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中医药科普当从青少年抓起。

2如何开展青少年中医药科普

2.1甄选科普内容,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中医药科普必须姓“中”,首先要让青少年了解什么是中医、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防病治病的特点,使青少年对中医有正确、清晰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笔者遇到过许多中小学学生将小说、影视作品中由作者臆想出来的事物与中医药混为一谈,例如大还丹、点穴等。其次要让青少年了解掌握正确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现在许多如“刘太医“”林光常”“张悟本”之类的“专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不实的中医药知识,将中医药科普变成自己赚钱的工具。最后要注意宣传内容的科学性,中医药学中有许多至今还未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的和一些现在还存在争议的则不适合进行科普教育。

2.2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中医药博物馆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青少年参观博物馆。开展参观前教育,使青少年对博物馆有大概的认识与了解,布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参观博物馆,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讲解时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提高青少年参观时的兴趣。还可以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由青少年来担任讲解员,给他们更多时间来接触中医药,同时也可以锻炼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除了开展馆内活动外,中医药博物馆也可以和学校互动,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科普教育活动。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校本课程,将与中医药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中医药科普融入学校日常教育中。组织对中医药有兴趣的同学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夏令营、考察等活动,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去药用植物园采药;去药房了解中药配方、包药;去药厂参观药物生产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医药的兴趣。随着网络技术的改善和多媒体技术的提高,可以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科普方式逐步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原本只限于用文字表述的中医药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成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影像于一体的数字科普作品,使青少年能更直观形象地学习了解中医药知识。通过网络,青少年也能随时随地利用这些数字科普作品来学习中医药知识,打破了时间与地域上的限制。

3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实践案例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普教育基地,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利用中医药专业优势和特色,由科普教育部负责开展中医药的科普教育活动。我馆注重在普及中医药知识的过程中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主动与中小学联系并牵手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科普活动。1)中药尝五味:让学生先品尝常见的具有典型味道的药物,然后由这种药物的功效推导出这种味道药物所具有的普遍功效,再引申出日常生活中其他具有这种味道的食物或药物可以治疗哪些疾病。通过亲身体验、推导等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中药,加深对中药的印象。2)百草园寻宝:让学生以分组比赛的形式拿着植物照片在百草园中寻找相对应的药用植物,然后抄录下植物旁边标牌上标明的植物科属、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内容。最后看在规定时间内,哪组学生辨识的植物最多、准确率最高来决定胜负。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运动和娱乐中学习中医药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与建平香梅中学合作,组建“神奇的中医”社团,由博物馆老师作为社团的指导老师,将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药用植物辨识、药食同源认知、眼保健操穴位保健知识、中国传统养生功法五禽戏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医药知识,通过讲座、游戏等形式的社团活动来传播给学生。总而言之,为使中医药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当从青少年抓起,让青少年了解中医药、热爱中医药、相信中医药、使用中医药。而要让青少年接受中医药,我们就必须加大中医药科普教育力度,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中医药科普活动,把青少年培养成中医药的“粉丝”。

上一篇:运动减肥成功案例范文 下一篇:关于生日的日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