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4 07:07:01

比的意义篇1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内涵;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303-02

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五彩缤纷、色彩斑斓,无论哪种语言,表示颜色的词汇都是不胜枚数。颜色词作为人类语言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早已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文化息息相关。同样,英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颜色词,这些颜色词具有丰富的感彩和社会文化内涵,而基本颜色词是指那些本来就用来表达事物色彩的颜色词,如白、黑、红、黄、蓝等。就全部英语颜色词而论,这种基本颜色词所占的比例是很微小的,但通常在事物色彩的描写中却占有非常高的使用率,它不仅能够描绘客观的景物和事物,还具有很强的寓意作用,为表达增添了形象的比喻意义,体现了更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时代风尚。

一、宗教对英语颜色词的影响

文化决定世界观,而宗教也是影响世界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宗教和文化是共同发展的。对于英国和美国人来说,对基督的信仰便是他们主要的世界观。基督教以及作为其教义的《圣经》,对他们的语言和文化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圣经》故事也赋予了某些颜色特殊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例如,在基督教中,白色是神圣的颜色,是上帝、天使、幸福、快乐的象征,它代表着真理、纯洁和美德,耶稣和他的天使们都身着白色的衣服。另一方面,白色也与“死亡”有关,基督教认为吸血鬼、幽灵、以及罪恶的化身都是白色。与白色相对应的黑色象征着邪恶,基督教认为所有罪恶的人死后都要下地狱,而地狱是黑黢黢的、暗无天日的;背叛者犹大的头顶有一个黑色的光圈;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日子是“黑色星期五”,对于基督教徒来说,这是不幸的一天。在基督教中,黄色象征着神圣和至高无上,教父佩戴的十字架是金黄色的,最后的晚餐中,耶稣使用的圣杯也是金黄色。红色代表血和死亡,常用来表示撒旦和罪。

二、英语颜色词的词典意义

Black在词典中除了表示“黑色的”,还表示黯淡的,阴郁的,怒气冲冲的。如:如:He has a black future.他前途黯淡。She was black with anger.她怒气冲冲。Black还可以理解为邪恶的、不吉利的,例如:the black art妖术;Things look black.事情不妙。白色white还可以解释为空的、清白的、纯洁的、善意的。例如:clean white margins干净的页边空白处;a white lie不是“白色的谎言”,而是“没有恶意的谎言”。而你“red”除了“红色”之外,还有“流血的”、“火烧的”之意。如:a red battle血战;red ruin火灾。黄色“yellow”在词典中还解释为胆小的、以及采用耸人听闻的手法做低级渲染的黄色报刊等意思,例如:I always suspected he was yellow.我总是怀疑他胆小;yellow press\[总称\]黄色报刊。“blue”除了它的基本义“蓝色”之外,还有“沮丧的、忧郁的”之意,例如:Xiao Wang looks blue.小王看上去情绪低落。

三、英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一)black黑色

在英语中,黑色是悲哀的颜色,英美国家的人在葬礼上要穿黑色服装,而过节的时候穿黑色是忌讳的,被认为是不礼貌的。“黑色”也是死亡和灾难的象征,“the Black Death”指的就是在十四世纪时席卷整个欧洲大陆并夺去无数人生命的那场大瘟疫。“黑色”也常跟“坏的”或“邪恶的”联系在一起。如“blacklist(黑名单)”,“black-hearted(黑心的)”,“black sheep(害群之马、败家子、败类)等。其中black sheep一词源于英国古代的传说,过去英国人认为黑色羊毛的羊羔是魔鬼的化身,因此总觉得一只黑羊挤在一群白羊中很不吉利,况且黑色的羊毛也值不了多少钱,就被当成无用的东西。这样black sheep就转义为“无用之人,败家子”。在圣经里,黑色象征魔鬼、邪恶、痛苦与不幸,因此,黑色也叫做“死色。英语中black的引申意,主要是指“忧郁”、“愤怒”,如:be in a black mood,情绪低落。Black Friday一般指星期五又逢l3号的那一天,迷信者会尽量减少外出以免灾祸临头。black art是指不可思议的妖术,在中古时代的欧洲,如被怀疑具有black art的人是要被判处死刑的。

(二)white白色

在英语中,白色是象征高贵和幸运的颜色。西方的婚纱是白色的,意味着纯洁美好。在西方文化中,白色还有纯洁和清白的意思,如a white soul指“纯洁的心灵”,因此含有“忠实可靠”这样的象征含义。a white man是指“好人、有教养的人”,white war意为“没有硝烟的战争”,常指“经济竞争”。许多和白色有关的英文单词都含有正面的意思,例如white days指“吉日”,而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指“幸福的日子”。white还含有“多雪的”意思。比如a white winter就是指大雪纷飞的冬日;white Christmas的意思是“白色圣诞节”或“大雪纷飞的圣诞节”。这和中国的“瑞雪兆丰年”有异曲同工之处。

(三)red红色

现代汉语中的红色代表着幸运、幸福、欣欣向荣等意思,英语里也是如此,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如red-letter days指纪念日或喜庆的节日,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用红色标明的,而普通的日子是以黑色印刷的,但black-letter days却并非“平常的日子”,而表示“倒霉的一天”。又如:“隆重欢迎某人”可以用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omebody来表示;to paint the town red并非意味着“把全城染红”,而是表示“寻欢”、“狂欢”、“痛饮”,多指到酒吧寻欢作乐。但有时red不但不表示“幸运”、“幸福”,反而是流血、愤怒、灾祸、血腥、甚至暴力恐怖的象征,如:a red flag(用作危险信号的)“红旗”,red-battle“血战”,have red hands“犯杀人罪”,“red ruin(火灾)”,his ideas are red“他思想激进”等。红色还用来指“负债”,如red ink“赤字”,in the red“负债”等。

(四)yellow黄色

黄色在西方所代表的意思是非常复杂的,圣人彼得穿着黄色衣服代表公正、荣誉和智慧;而犹大穿黄色衣服却是叛徒、嫉妒、懦弱的象征。yellow dog是指卑鄙小人,yellow look指尖酸多疑的表情。但有时候黄色也代表平庸和不重要。如:英语成语true yellow意为胆怯,黄色还常常有忧郁的、病态的、令人讨厌的、胆小的等涵义。汉语中所说的黄色书刊,其“黄色”意为“流的”。而英语中的yellow book并不是指汉语意义上的黄色书刊,而是指常见于美国商店或家庭用的黄色纸印刷的商业分类电话簿,或法国等国家的政府报告(封面为黄色)。“黄色书籍”在英语中可翻译为filthy books。yellow journalism都是指通过不择手段地夸张、渲染来招揽读者的一种新闻编辑作风,也就是黄色编辑作风。

(五)blue蓝色

在英语中blue的意义较多,它可以用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或出身名门的贵族等。blue stocking指女学者或女才子,因为18世纪的英国文学社的女成员们常穿蓝色袜子,因此用来借指有学问,有才华的妇女。在英国的纹章艺术中,蓝色表示高雅和忠诚,如:the blue blood(贵族出身)、True blue will never stain(忠实可靠的人决不会做坏事)。blue ribbon更是荣誉的象征,源自英国最高荣誉Carter嘉德勋章的蓝色授带,因而它代表的是“荣誉,实力”。在艺术中,天使的蓝衣服表示忠诚和信任,圣母的蓝衣服表示端庄。而在英语成语里蓝色却是忧伤的象征,如be in the blues无精打采、cry the blues情绪低落、feel blue闷闷不乐。

四、结语

英语基本颜色词在英语词汇中虽然所占有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它反映了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颜色词不仅有词典上直接的表层含义,更有文化的、情感的语用含义。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适当了解英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背景和它所反映的风俗习惯,仔细把握并研究颜色词特定的象征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对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以及英汉互译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不断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1\]贾少梅.趣谈英语颜色的含义\[J\].山西教育(半月刊),2004,(20).

\[2\]肖靖.英语中的颜色词及其社会内容\[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

\[3\]李燕姝.五颜六色的美国英语——谈颜色词在美语中的应用\[J\].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4\]苑逸飞,季明平.英语颜色词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1997,(3).

比的意义篇2

执教: 陈丽荣     指导: 陈  慧    何村平   2017.3.14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40页.

教学目标:

1..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熟练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能根据不同要求,正确的列出比例式。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什么叫做比?如何求比值?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     求比值

12∶16               10∶6            4.5∶2.7      34∶18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导学目标:

1.两个比组成比例需要什么条件?

2.如何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成比例?

(二)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断诊断

1.(                                    )叫做比例。

2.求比值并填空:

因为4.5:2.5=(     ) 9:5=(      ) ,所以4.5:2.5和

9:5可以组成(          ),即可以写成(                          )或(                       )。

3.要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是要看这两个比的(                      ) 。

4.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三、合作探究

思考一下,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

7 : 14  和  6 : 12                       13 : 14和16 : 18

5 : 7  和  1 : 14                        0.4 : 1.6  和  3 : 12

四、展示交流

1.写出比值是     的两个比,再组成一个比例。

2.用5、40、8、1组成两个比例式。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 : 6 = 4.6 : (   )    6.3 : (    ) = 5 : 9   (   ) : = 3 : 32  45 : 7.5 = (    ) : 23

五、归纳总结

比的意义篇3

意义:培养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赛车首先是对精神的考验。赛车与其他运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比赛中没有任何暂停的机会和休息的时间。在整场比赛中,车手必须全程持续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因为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稍一走神就可能造成无比严重的后果。而对于身体素质,赛车的要求同样非常严苛。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比的意义篇4

记得那是拿成绩单的一天,也是公布“三好学生”、“特长生”、“进步生”的日子。这天对那些自己觉得稳拿“三好生”的同学是快乐的一天,对那些因一时失误而落选的同学们来说是难过的一天。而对我来说它只是平平淡淡,没有任何意义的一天。

在期末大考的前几天,我们班举行了“三好学生”的评比个人投票票数的比赛。有资格参加评比的人有12位,但名额只有六个,也就是说每人的机会只有百分之五十。12个人之中只有1个人是男的,我平时就是喜欢和男同学一起玩,这次是肯定要投他一票了。老师先说了一声:“投潘梦琪票的人举手!”我极不情愿地举起了手,我其实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但就是因为她妈妈对我蛮好的,不好意思不投。老师又紧接着对我说了一句:“叶思睿,你上来帮我写一下名字和相对应的票数。”我只好跑上台,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了名字和票数。潘梦琪是41票,我是40票,其余人等都在40票之下,最低是2票。虽然我们相差并不大,可是不同的是我的票数,全班25个男同学20个左右投了我票,其余当然是女同学的。而潘梦琪的票数中29个女同学28个投了,(不确定)其余也是一些“叛徒”男同胞们投的。虽说我有40票我已经很满足了,毕竟还有10人在我之下,但是我很不服气,只和她相差1票而已,而且也没有预料到她会比我高。

拿成绩单的那一天,经我调查了十多人,结果是我的语、数总分不会朝过前二名,至于四门同考的课听老师说没有进前六名,就是说第七名,调查完毕。那天,我出奇的冷静,不像有些同学,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评上“三好学生”,不知道有多兴奋。可我知道我自己不回评上了,就不用再猜了。当校长在广播里报出了“三好”的名单后,果然不出我所料,没有被评上,我只是冷笑,因为我不在乎这个“三好”,“三好”从小就和我八字不和,也没有轮到我几次。可是我的前后左右的同学可都坐不住了,都在为我抱不平,说:“老师明明就是偏心,不给你“三好”,我很感谢他们这样。也许我是应该好好反省了,这样简单的卷子都考成这样,我很惭愧。但我听了老师的一句话,我从惭愧到了轻视老师。老师说:“这次三好学生是由有没有县级以上的获奖为标准的。”我一听就气愤了,有个同学卡拉OK得了铜奖怎么说,老师可以直接说是因为成绩,何必这么虚伪。

事后,我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下学期说不定就不是这个老师教的了,我会给新的老师一个好的印象的。

比的意义篇5

关键词:比;意义;学习方式;互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81-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的“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是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探索性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一表述,说明教师在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应因人、因教材而异,充分考虑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冷静分析,有效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以《比的意义》一课为例,谈谈对学习方式的有效交替、互补、融合。

一、 概念的理解,以启发式教学为主

小学数学的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理解和掌握概念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定义式的概念,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不需要花很大的时间去探究,学生也能抓住概念的本质,因此,采用启发式的学习比较好。

片段一:理解比的意义(启发式教学为主)

15÷10 15比10

10÷15 10比15

42252÷90 42252比90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左边都是用除法,(表示两个数相除);右边都是用比,(表示两个数的比)。

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左边和右边的关系吗?

生: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既然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换句话说,

生: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师:对,在这句话里,那两个字最重要。

生:相除

师:2个数相乘是比吗?(不是)相加呢?(不是)相减呢?都不是,只有2个数相除,才能叫做2个数的比,这就是比的意义。

案例分析:

在上述的片断教学中,教师采用边启发边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并总结出比的意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在形成比的意义后,抓住关键词语相除,引导学生进行精细化的剖析,通过对关键词语的分析,使学生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深入理解概念。启发式学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掌握大量的数学知识,有利培养学生积极性,快速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注意:启发式的教学也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深化理解并灵活应用。

二、问题的解决,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主

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己领会和把握的内容,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和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学生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品质。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适时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去研究、探索、讨论等,实现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片段二:比的问题理解(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主)

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先自学,在同桌合作完成,最后汇报。(温馨提示:请以15:10为例,同桌合作完成)

(1)几比几有几种不同写法?读法呢?

(2)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怎样求比值?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4)想一想,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并同桌合作完成下面表格:(以15:10=15÷10= 为例子)

案例分析:

探究性学习主要以问题探究为主。学生通过自学,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在和同桌的交流过程中,思维发生碰撞,经过磨合,获取知识和技能,增强问题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特别是当问题深、难时,学生探究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引导、讲解,指导学生推动探究的进程,获取问题的解决。在这个片段中,先让学生自学,再同桌合作完成,这样探究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比的相关知识,但在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探究,个别优秀的学生可能知道它们的区别,其它学生可能不明白,教师就要特别关照和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前后桌交流,或者给予必要的提示,使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如果不以探究式的学习为主组织教学,简单告诉学生答案,学生会记住,但是他们无法真正理解,没有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缺乏应有的经历、体验和感悟。

三、学法的选择,应重视不同学习方式的互补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启发式的学习”与“探究性的学习”各司其职;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学会灵活多种学习方式,将启发式的学习”与“探究性的学习”互相融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这节课大体经历了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同桌合作;汇报交流;小结);巩固知识,拓展应用;回顾总结,交流收获等几个环节,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和感悟贯穿始终,成为这节课清晰的教学主线和脉络。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以启发式的学习为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巩固知识,拓展应用等几个环节以探究性的学习。每一个教学环节又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互补。就比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如果说片段二对主要运用了探究性的学习;那么片段三的启发式的学习无疑是对上述探究性学习的补充和拓展。

片段三:强化“比的相关知识”

师:请看表格,这是比、除法、分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你能尝试用字母表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吗?(能)请写在本子上,文云你上来板演。

师:b不等于零,说明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生:比的后项不能为零,除法中的除数不能为零,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零;我想到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有,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等于比值。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用字母表示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都连在一起,使你们看到字母就想到很多,你们真是太厉害了。

案例分析:

启发式的学习和探究性的学习各有其好的地方,也有不足。探究性的学习比较放得开,它更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更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学生获得的知识比较零散,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启发式的学习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前人的发现、创造的经验,学生把这些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使其成为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使学生有成就感;但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是现成的,需要反复训练以强化记忆才能达到巩固。这个片断教学中主要应用了启发式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关注比、除法、分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尝试用字母表示它们的内在联系,这是从一些题到一类题,是学生认识上的深化。如果教师没有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对比、除法、分数的内在联系就没有提升,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明确b不等于零原因,对于个别知识比较零散的学生,教师这一总结,使他对今天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了解,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并且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正确理解各种学习方式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各种学习方式都有优势和不足;学习方式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要善于依据学科中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要实事求是,要设计符合学校实际、学生特点的探究活动;探究学习和启发式的学习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经验告诉我们,任何走极端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危险。如果一定要把接受和探究作为学习方式的两个极端,那么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还有非常广阔的中间地带,存在学习方式的“结合部”,在这里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比的意义篇6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从比的概念入手,导入新课。

比的概念是建立比例概念的基础,因此,学习比例的意义时,应首先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让学生说说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学生举出一些比的例子,并分别求比值、化简比。

(3)让学生找出两个相等的比,教师板书出来,如:4.5∶2.7 =10∶6。由此,使学生看到:两个比的比 值相等,这两个比就相等; 也可以将两个比都化简,再判断它们是否相等。

(4)教学例1。

出示例题后,可让学生按要求写出比。

①分别写出每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80∶2 200∶5。

②分别写出每次的时间比和路程比2∶5 80∶200。

③学生判断写出的每组比是否相等,并说出是怎样判断的。(求比值或化简比)

2.概括比例的意义,介绍比例各部分名称。

通过上面的教学铺垫,此时,教师可总结出比例的意义,即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进一步用 字母表示出比例式,进行必要的

a c抽象概括,即a∶b=c∶d或──=──(a、b、c、d都不为0)。 这 时

b d,教师接着介绍,a叫做比例的第一项,b叫做比例的第二项,c 叫做 比例的第三项,d叫做比例的第四项; 两端的两项(即第一项和第四项)也叫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即第 二项和第三项)也叫比例的内项。如果a∶b=c∶d,我们就说a、b、c、d四个数是成比例的数。

3.关于比例的判断练习。

概括得出比例的意义后,可进行一些判断练习,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

(1)判断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并将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如:课本中的“做一做”。

①6∶10和9∶15 ②20∶5和1∶4

1 1 3 1

③───∶───和6∶4 ④0.6∶0.2和───∶────

2 3 4 4

(2)判断哪四个数是成比例的数。如:

①4、5、12和15

1

②1.6、6.4、2和────

2

1 1 5

③3、1──、1──和──

4 3 9

4.了解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这部分内容可启发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总结,最终使学生明确:比表示两数相除,有两项,也就是表示 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例则是一个等式,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等式,有四项,也就是表示四个数量之间 的关系。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1)用下面各比组成不同的比例。

1 1 1 1

2∶3 ──∶── 6∶9 1──∶2──

3 2 2 4

然后,让学生计算出每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看有什么规律。

(2)学生举出一些比例式,并计算两内项的积和两外项的积。

2.归纳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上面的实际计算,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规律,而且跃跃欲试,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这时教 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发言,概括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若将比例中的两个比 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可这样表达?(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3.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

比的意义篇7

围绕上述,本文对现行的证券法规中的数量要求(主要是数字比率)进行了探索,发现在现行的证券法规中除有关关联交易的规范不同的规章之间有一些差异外,法规涉及到的数字比率的控制意义和《公司法》、《证券法》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体现了在意识中人们对比率的基本观念以及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一般认识。

一、

1、对数字比率的分类

百分数:假设监管对象的要素为一个100%的集合,控制的目标或者参数是达到某个数量的点,最常见的有5%、10%、20%、25%、30%、50%、70%、75%、80%、90%、95%.按照集合进行分割,上面的百分比可以分为互补的六组5%~95%、10%~90%、20%~80%、25%~75%、30%~70%、50%,每一组中只有一个独立的逻辑含义。

分数:用分数表示的比率,是以1作为分子,如四分之一、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二,转化成百分数,相当于百分比中的25%、30%、50%、70%.尽管在绝对的数值大小上不完全相同,但有基本相同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分类,法规中比率就只有5%、10%、20%、30%、50%等5种,这一简化使方便易于得出一般的规律性结论。

2、分析和比较

在对数字比率分类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现行证券法规对有关数字比率作了以下归纳和比较:(1)现行法规中按照5%、10%、20%、30%、50%的顺序相邻的两个比率之间的控制意义的差别;(2)现行法规中相同的数字比率其代表的控制意义的差别;(3)相同的变量在不同的法规中控制比率的差别。

3、分析对象

包括《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条例》《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部门规章包括《审核备忘录》等在内涉及到现行证券发行制度的主要法规。

二、不同数字比率之间控制意义的差别

1、比率的控制意义

每个数字比率在不同法规中有大量的,但只有相邻的两个比率如5%和10%,其控制上的内涵才有可能产生混淆。本文经过分析归纳,列出其基本含义(见附表)。

2、比较分析

在上述比率的含义中,容易混淆的是以下几组:

5%和10%的差异。5%和10%在100%之中都为小数,在5%以下一般认为微不足道的小数,5%的含义是值得关注,而10%一般的含义是相当重要,标志着该部分组分已经成为100%的集合中一个独立的主体。

涉及股东权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具有提案权,而持股10%以上的股东则具有临时股东大会的召集权。在有关公开信息披露要求中涉及的持股5%以上股东的持股变化、对外股权担保等必须披露,体现了值得关注的基本思想。

涉及企业资产的变化一般以10%的净资产为关注的限度,如基金投资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不能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上市公司出售资产超过总资产10%以上必须披露等等。

在收益变化中,也有几处法规涉及到5%,如年报中期间数据变动幅度超过30%,或者占总资产5%,报告期利润总额的10%应说明情况以及变动原因。这里因为是变化幅度,所以更加严了;发生大额银行退票(占被退票人流动资金的5%以上)应予以披露(《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细则》),可能退票隐藏巨大风险所以特别关注。

25%与20%、30%的差异。20%的概念通常让人想到帕雷托分布,人们通常认为世界“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20%的含义是非常重要,但并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因此在法规中用到20%的地方往往不具有定性判断的含意,一般是提醒管理者或者检查者关注起潜在的风险,另一种应用是为控制集合的性质,某些参数需要严格限制其在集合中的,在20%以下或者80%以上。

30%和70%在实质上是相对应的一组比率,大致等于1/3和2/3,但前者不足,后者有余。1/3的意义在于在平均分布的一个团体中有可能成为控制力量。30%在100%团体中的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具有实质性的”。这里的实质性影响指这些参数的变化,可能导致体系功能、性质等重大的变化。

介于20%和30%之间的25%尽管在数字大小上和前两者差距不大,但意义上却截然不同。如在确定涉及补价的交易是否为非货币性交易时,收到补价的应当按照收到的补价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比例等于或者低于25%确定。

30%和50%的差异。30%的控制意义是具有实质性影响,50%则是控制的实现。某一集合参数超过50%以后,在数量上就控制了局面,涉及到系统的性质则将发生质变。典型的例子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的要求中来自经营管理层的董事不能超过董事会人数的50%,其目的显然是避免形成企业委托管理中“内部人控制”。因此,在一般会议表决过半数通过就认为是决议生效,但重要的决议则需要出席会议三分之二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其目的是要保持大部分股东意见一致,以便公司经营管理稳定。

三、同类比率代表的控制意义的差别

1、三分之一和30%的差异

一般而言,三分之一主要针对人员而言,在数量上应该相当于33%,但在证券法规中30%很常用,33%几乎没有(所得税),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对于执行和使用中便于记忆、简化的考虑。但这种差异就30%、70%以上而言,其控制意义加强了,而30、70%以下其控制作用有所放松。例如对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的要求,相对于三分之二是放松了,但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完工进度不低于70%的要求则有所加强。

35%和65%在法规中非常少见。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发起人认购部分不少于股本总额的35%,体现了确保达到33%(三分之一)的意思。另外,在国有资产折股中有一个65%的下限,大致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在促进国有资产的盘活、重组和国有资产流失压力之间的矛盾心态。

2、有关20%在法规中意义的细微差别

20%的基本意义是“非常重要”,有可能对体系的性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法规中有两种不同的:

非判定性质的应用。在非判定性的应用中,法规要求公众或者监管者(股东)关注某些重要的事项如持股超过20%的股东,投资占20%的股权,但并没有强制性规定不能超过这一界限,其意思为可能对公司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在信息披露中,因为超过20%可能对公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因此要求上市公司对某些经营的情况进行公开披露,如投资者持有公司可转换债券达到20%、发行人持股超过20%,等。

限定性质的应用。在限定性的规定中,低于20%或者高于80%一般把相关的资产、人员等组分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如非专利技术在股份公司中的出资、合格境外投资者所占的比例,可以成为重要的部分,但不能成为必不可少的组分,把风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20%以上、80%以下则是强调其重要性,如要约收购中保证金,保证收购方的收购诚意。

四、同样的系统参量在不同法规中的控制尺度

在不同的证券法规中,一般很少有对同一参数作出不同规定的情况,但有关关联交易出现了一种例外。

在对关联交易的控制中,不同部门法规的口径并不一致,例如对关联人的界定在企业制度和交易所规则之间并不一致,前者要求持有10%或以上股份,后者要求5%以上即可。涉及到关联交易的金额或者占企业净资产的百分比在证监会的公开信息披露要求中一般以超过净资产的5%为标准界定为重大关联交易(在年报的格式准则要求中增加了超过净利润10%的标准);但在交易所规则中,对于关联交易的披露加严到净资产的0.5%,而超过5%的则需要经股东大会批准。

比的意义篇8

关键词:英汉;对比理论;现实意义

一、在语言中的比较和对比

对比与比较二词是语言实践与研究中的常见字眼,并且这两个词极易被混淆。然而比较与对比作为学科在本质上便有区别。通常对比语言学也被称为对比分析和比较语言学,其是语言学中有着本质区别又有着相互联系的两个分支。两种或是两种以上语言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比与比较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揭示是这两门学科的联系所在。然而,二者的根本性区别在于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的不同。

比较语言学是属于共时语言学的范畴,两种或是两种以上语言常为静态、作共时是其主要进行考查与分析的内容,对其各个层次指出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例如,指出词汇、语法、语音等异同,结合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对这些不同之处的根源进行解释。在研究对象、目的研究重心以及研究方法方面,比较语言学以及对比语言学均存在巨大差异。

对比与比较作为研究方法密不可分。所谓“辨别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的异同”则为比较。在认识与研究事物时,人们是无法离开比较的,另外,比较分析更是解释各类语言现象不可或缺的基础所在。只有利用比较法,才能够充分看出语文表现法的特殊之处和共同之处。要进行对比就必须进行比较,这是因为要想表现出一种事物的特点,就必须要跟其他的事物进行比较才能够显现出来。由此看来,虽然在本质上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有着较大差异,然而在对比中,比较是其基本方法。

因此,作为研究方法的比较与对比,一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对比研究语言时,这两个术语的使用频率都非常高,经常会混合使用。

二、英汉语言对比理论和方法

我国就英汉语言对比这一话题进行着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同时国外的先进理论也为这一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的英汉对比研究不断呈现了理论和方法多元化的局面。目前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理论主要有结构主义理论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等。

1.结构主义理论语言学

结构主义理论语言学认为各个语言元素以某种组合方式进行组合便构成了语言结构。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分层次的形式结构。在语法层面上,语言是由单词、词组、介词短语、句子等组成的;从语音层次上来说,语言又是由音节、语音词、语音段、语音句构成的。英汉语言对比以结构主义理论语言学作为理论指导,主要是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某一对应语言结构层面上将这种结构形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2.转换生成理论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是欧美语言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它认为:(1)语言是创造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获得语言并不是要去学会特定的句子,而是学会分析规律,利用组句规则去理解和创造句子,句数是无限的;(2)语法是生成的,即语法是人类固有、天生所具备的一种特定状态,这种普遍语法的实质就是一种大脑具有的与语言知识相关的特定状态,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具备学习人类任何一种语言的基本技能与特征;(3)每一个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一是深层结构,即句子的句法关系及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二是表层结构,表层结构则表示用于交际中的句子的形式,决定句子的语音等。而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可转换成句子的表层结构,从而被人们理解与传递。

3.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受环境与文化的影响,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语言学比较注重语言的语言环境和交际能力,是一种动态研究方法。我们知道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与文化背景下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可能截然不同。如下面这个例子,一位美国学生向帮他解决问题的中国教授表示谢意,中国教师礼貌客气地说道:“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在汉语文化环境下,这位教授十分谦虚礼貌,然而在英语环境下,学生会认为教授只是出于工作需要才给这位学生提供帮助,教授并没有十分热情、乐意地为学生提供帮助,由此看来,语言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深受环境与文化的影响。

现阶段就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方法也非常多,有宏观与微观的、归纳与演绎的、历时和共时的、定性与定量的、静态与动态的。目前最为广泛的运用要数定量分析法了,总而言之,在对语言进行对比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宏观与微观、历时和共时、共性和个性三方面的结合。

三、英汉语言对比的现实意义

英汉语言的对比通常分为理论和应用的对比,理论的对比可以分为具体理论对比和一般理论的对比,所谓一般理论对比就是利用语言学中的方法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对比,而具体的理论对比则是通过一般对比语言学的方法针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理论对比的目的就是对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合理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且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间的异同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描述,从而确定语言之间的对应的意思或者概念。应用对比也可以分为具体应用对比和一般应用对比,一般应用对比主要是研究对比语言学应用的方法问题和一般理论。而具体应用对比的目的是为某一个具体的应用目的所进行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然后将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情况中。概括起来,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主要具有如下的现实意义:

1.促进英汉两种语言的教学

英汉对比最重要的问题是需要找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处,帮助中国的学生更加了解英语学习中的难、易点,提高学习的效率。早在1947年,吕叔湘就在《中国人学英语》的序言中说过:“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有用的帮助就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英语和汉语的差别,针对每一个具体问题时,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与英语作比较,例如词义、词形、句子结构、语法范畴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国的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两种语言的真实含义,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两种语系,汉语属于一种孤立语,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语言,而英语是带有一定的曲折形式的音义型形态语言,两种语言的表现方式完全不同,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到这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就能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同样,掌握了这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为语言的不同所带来的不便之处,从而掌握一套好的学习方法。”

目前,我国英语的学习仍然缺乏实际有效的经验,尤其是官方教学,更是偏向于理论化,学习效率较低,关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也远远不够,只有加强不同语种之间的对比研究才能够有效地掌握一套外语学习方法。

2.促进翻译理论的建设与实践和机器翻译的应用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英汉互译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经验。翻译是将两种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互传递的文化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翻译在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了硬译、乱译等问题,不仅如此,还出现了西方一边倒的现象,汉式英语,英式汉语屡见不鲜,各种公共场合随处可见,新的翻译理论的产生和翻译学的建立都需要建立在对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同样,机器翻译问题也比较普遍。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机器翻译技术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然而,语言的沟通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而作为一种设定的程序,机器翻译不可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例如,人名翻译,周铜柱,如果是机器翻译则会翻译成Round copper pillars,而真正的英译名字则是 Tongchu Zhou。对于这类情况,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技术可以解决,因此还需要英汉对比研究工作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促进英汉双语词典的编纂工作

英汉双语词典在英汉、汉英教学和翻译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深,各类新词语新句法越来越多,因此英汉词典的编纂工作也越来越频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目前,我国词典的品种和数量众多,这些词典良莠不齐,也不乏上乘之作,但是同样也存在很多低劣之作,词典的质量与编纂人员的知识结构,文字功底息息相关,但是也需要有英汉语言对比的功底,如果要把每一条词语所对应的含义,音标等等标注清楚,编纂人员就必须要充分熟悉英汉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本质特征和异同之处。双语词典的翻译首先就是要找对应的词语,而实际情况中完全符合的对应词语并不多,大多时候都是相对符合的词语,这与英汉两种语言的起源,语言结构以及文化背景等有关,英语和汉语在词性和词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如何找出它们的对应词,对应的程度等都取决于民族文化,这些工作都需要建立在英汉对比研究的成果之上,因此,要保证英汉双语词典的编纂质量就必须要加强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

4.促进现代汉语的研究

早在1977年,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吕叔湘就说过,要认识到汉语的特点,就必须要和其他非汉语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我国从清朝末年开始就掀起了对比研究之风,出现了一批例如林语堂,赵元任,王力等语言大师,改变了传统的以训诂来研究汉语的方式,并且揭示了很多在汉语中长期被人忽视的现象,建立了汉语的语法和词类理论。但是,自从关于语言研究的《马氏文通》问世之后,汉语界引进不断、争论不休。吕叔湘也曾经批评这些研究的理论都是来自于外国,并没有自己的理论,虽说有争论,但是并不是说引进和争论不符合语言对比研究的要求,相反,引进则是为了借鉴和吸收别人的成果,而争论则是对一些不明的问题各抒己见,促进真理的形成,不管是引进还是争论,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必须要实现立足点的转移,找出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得出具体的理论和方法。

我国的英汉对比研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英汉微观层次系统的量化对比研究还不足,应用对比研究还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加强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深入了解汉语的特点,找到汉语和英语的异同之处,重视理论体系的建立,用科学严谨的态度促进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友.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2]王菊泉,郑立信.英汉语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三字经全文范文 下一篇:不想上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