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1 02:43:53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 比较反复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Comparative repeatedly" in the Mechanical Design Teaching

TONG Jinlian

(Edong Institute of Vocation & Technology, Huanggang, Hubei 438000)

Abstract Comparison repeatedly has its profound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Repeated way of thinking with a relatively tutorials can inspire students to dialectical thinking ability, broaden thinking,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Key words compare repeatedly; teaching; application

比较反复有其深刻的哲学内涵。用比较反复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导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启发学生进行辩证思维,不断深化对概念、原理及应用的理解,拓宽解决机械工程实践问题的思路,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关于比较反复的哲学思考

列宁在论述辩证的思想方法时指出,考察事物客观性非常重要,强调“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无限过程”。这一“无限过程”,离不开比较反复的基本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探讨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各种各样关系,分析、研究出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趋势比较:“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反复:认识是近似螺旋曲线发展的,认识的发展过程,是辩证发展的过程,在事物内部,正面与反面、正确与错误、有利与不利等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决定重大问题要留有思考余地,不得匆忙结论,应“三思而后行”,要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才能使人的认识和决策更正确、更科学、更可靠。进一步分析事物矛盾的发展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正确把握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上需要反复。

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们思维中,事物总是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事物相比较而存在,相互联结、相互作用而发展。要使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反复的辩证思维,“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

2 用比较反复方法指导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

2.1 总体类比,凸显共性,注重衔接,把握特点

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作为机械的组成部分,均因其具有特定的功能,由于使用条件的特殊,又有不同的类型、结构、相似的工作原理,对制造材料选用,强度、刚度的计算均有特定的要求。所以就各类机构、零件而言均存在功能、类型、结构、工作原理、材料选用、强度计算统一的共性问题。这一点在讲授结论和总复习中应反复说明,特别是在总复习时,应突出重点,并结合若干实例,说明知识体系这一必然的内在联系,以使学生能动地体味其特有的统一性。在具体章节的衔接中,同样应注意类比反复,“由于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就应找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普遍性的最佳结合点。如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齿廓形成的范式、标准参数的确定、几何尺寸计算方法、常用材料选取、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强度计算等方面,既有其共同的地方,又有各自特点。特别应注意在把握各自特点的同时,找准个性与共性的最佳结点,能动地认识带普遍性的问题,再通过前后关联进一步深化对各自特点的认识。

2.2 通过特殊问题的比较,使学生不断深化有关理论的认识,并增强理论的应用能力

(1)关于易混淆概念的比较:教材中载明一是,“能限制某些物体运动的其他物体,称为约束。”二是“这种构件相对运动的限制,称为约束。”这两个概念,从字面上看起来,均有约束二字,容易混淆,但深入分析,前者实际上是指能对自由体运动起阻碍作用的物体,是这种特定物体的代名词;而后者是指因构件间运动副元素的接触,形成对接触构件间相对运动的一种限制,显然这里的约束有管束的意思,似有动词的含义。两个概念越比较,其区别愈加明显。

(2)关于相似规律运用的比较,可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相关规律的认识,不断拓宽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工程问题的视野。

如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意点的切应力计算公式及应用,与梁弯曲时横截面上任意点正应力计算公式及应用比较(公式比较):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距中心某点处切应力与其距离成正比,在其边缘时达最大值,因而大型圆轴多做成中空轴,这种结构既减轻了轴的重量,节省了材料,又增强了抗扭强度;梁弯曲时横截面上距中性层y处的正应力与y成正比,距中性层最远点y值最大,正应力取值亦最大,因而视条件不同通常做成工字梁或空心圆杆,与前面的中空轴比较,同样减轻了轴的重量,节省了材料,同时增强了抗弯强度。

(3)关于相似方法的实用比较,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疑难问题的理解,增强运用理论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如取隔离体求约束反力与用截面法求内力比较:总体上看,两者对学生均有一定难度,但后者的难度更大,好在课程安排是前者先讲,这更有利于两者的类比。其相似处是,一取隔离体作受力图时要去掉与考察对象相联的构件,而其对隔离体的作用用相应约束反力代替,后者是保留一段截开的杆件作研究对象,去掉的一段对它的作用,以相应内力代替;二均要用静力学关于力的平衡原理求解。采用前者类比,使学生易于理解用截面法的解题诀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内力的多样性,对轴力、剪力、所知、弯矩的形成和它们方向的确定的认识会更深刻,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

(4)关于同一原理不同应用场合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深化对原理的认识,提高相关理论的应用水平。

如根据相对运动原理使用“反转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与根据相对运动原理,采用“转化机构法”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问题比较:虽然后者解题难度较大,但在前者已经讲授并经过作业练习后,学生通过比较,对相对运动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整个构件系统绝对运动的任何改变不会影响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关系”这一原则,有如我们带手表一样,无论带表人怎么运动“即随时改变绝对运动”,手表的三个指针仍然会准确报时。当然,这一原理用来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的特殊问题是:正确处理转速是向量的问题,即导出公式的适用条件,要考虑涉及构件的轴线是否互相平行及有关转速的方向问题。

2.3 抓住重点和难点不放,将比较反复的思维方式贯彻到底

比较与反复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诸项内容类比中,应抓住重点和难点问题;在某一类比中,要注意找出其中有主导作用或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这样抓住关键点,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有利于问题的全面解决。

关于典型问题、典型案例的类比,要注意充分发挥各个教学环节的作用,是在工程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特别在多种构件连接条件下,如果受力情况总体比较复杂,就更容易模糊人的印象,导致解题的难度。这时可选用内容极为相近的典型例子,在讲例题、课堂讨论、作业、单元小结等环节中,将这一内容贯彻到底,这就比孤立地在某一环节下气力强得多。

3 结束语

在不断比较反复哲学内涵认识的基础上,用比较反复方法指导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效果。这使得能自觉地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知识体系的学生多了,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特别要指出的是,一些开始对课程学习怀有厌倦心态的学生,也逐步通过学习产生了兴趣,这确实使人振奋。

参考文献

[1] 韩树英.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M].人民出版社,1983.9.

[2] 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科学出版社,1996.5.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2

一、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比赛组织”现状

平面设计的巨大缺口使得教育机构更重视专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在扩招的过程中忽视了基础设施的配置,导致教学水平低下,主要体现为学生职业设计水平不高。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设计专业应强调的问题,但由于教学改革处于过渡期,因此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由于比赛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资金和教学资源,教师的观念落后使其不愿意为学生组织相关的设计比赛。学校在于企业合作过程中要争取企业的同意,但很明显当下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职业教学内容模糊,学生不能胜任企业工作,因此导致校企合作失败。为此,针对学校自身而组织的专业设计比赛就具有积极意义。但高职院校在应用教学训赛的过程中,课程与比赛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学生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知识的内化。同时,平面设计具有多学科性,在教学中,单纯的教学方式很明显无法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信息,自然就会使课堂的内容作用弱化,不能及时调整高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得比赛的作用无法体现出来。

二、教学训赛应用于高职平面设计教学

(一)完善竞赛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训赛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设计理论知识,并且提高其动手能力,因此,竞赛内容的选择要与当节内容或者希望强调的内容相关。基于此,需要对竞赛的内容进行调整,其中包括对时间节点上的调整,保证课堂时间,使比赛对高职平面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不是相反的作用。在一定的教学计划下进行,才能确保比赛与教学周期保持一致,实现以赛促学的目标。在竞赛的形式选择上,要与学校的基本情况相结合,提高其可行性。根据学校的特色设置专业,并提供比赛内容。以为社会培养个性化的设计人才。最后,应在竞赛水平上进行选择与细分。根据细分的竞赛内容,来将参加比赛的学生分为多组,可以采取学生自愿的原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专业举办的时间和实力来确定专业教学的特点、比赛的内容和难度等,对获奖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奖励,来确保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教学训赛要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只有符合教学训赛基本要求的教学模式才能确保其实用性。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根据制定的教学机会,确定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由于平面设计竞赛的举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常会出现举办时间不确定等因素,因此教师要提前设计模拟竞赛的相关机制,以免教学内容与比赛冲突或者比赛无法继续进行时,采取补救措施。当然,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创新在设计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要善于通过不同的比赛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竞赛中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基于此的竞赛活动要具有专业性、涉及面广等特点。教学训赛模式是高职院校平面设计的当下的教学方式之一,需要通过不同层面的教学措施、管理措施以确保其实现。

(三)建立高职平面设计竞赛评价机制

在教学训赛模式中,要建立统一的但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培养。通过比赛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在过程中对某一设计环节的掌握、整体设计能力,以及学生在设计中出现的设计失误等。为了满足比赛的实用性需求,学校可以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由企业来为高职平面设计比赛提供相关资金和设备,由学校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好的评价机制要具有多元化特征,注重比赛成果的宣传。在而比赛后还要为优秀作品申请专利,使学生的设计成果有计划转化和升华,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设计能力。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的构建彰显平面设计竞赛的公平性。

三、总结

教学训赛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所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平面设计专业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单一,扩招等原因逐渐导致人才的设计能力低下,无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而比赛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对于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来说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文章分析了教学训赛的时下过程,以便于促进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汪晓东 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球旺,王洪亮.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大观,2012(11).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3

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一般包括家具及家具设计概论(家具及家具设计的概念、家具的特性、家具设计的内容、家具设计的原则、步骤及方法、家具设计的表达等)、家具的发展简史、家具的分类、家具的功能设计、家具的造型设计(造型要素、美学法则、感性设计、文化内涵等)、家具的结构设计(家具材料、家具的一般结构)、组合家具设计(家具模数、32mm系统家具设计)、单体家具设计、成套家具设计等。通过家具设计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家具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家具设计的一般过程、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家具设计能力。在这些内容中,家具及家具设计概论、家具的发展简史、家具的分类为基础的理论介绍及基本常识;家具的功能设计、造型设计及结构设计、组合家具设计侧重于原理、原则、方法,但同时又必须在实践中应用;而单体家具设计、成套家具设计偏重于设计应用,同时各部分又是紧密关联,在应用部分必然是前面内容的整合及升华,也正因为如此,一个设计项目或主题可能将从头到尾的内容都涉及到,但要将所有的课程内容全面覆盖,必然需要多个设计项目或主题,但在有限的课时情况下,是无法完成多个项目或主题的,这时难免形成空白,同时完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整合各方面的资料,否则也会变成了单单为完成项目而学习,而抛弃了课程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鉴于此,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把课程的顺利适当打乱,将每个部分内容重新组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二、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用

(一)课堂讲授教学法在家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家具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分析,家具及家具设计概论、家具的发展简史、家具的分类内容比较固定,可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形成系统的基本常识。

(二)案例教学法在家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案例情景的设定与描述,引导学生对典型的特殊情景进行联想、讨论与归纳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强化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1]。针对家具的功能设计、造型设计及结构设计、组合家具设计,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指定学习资料和读物;再由学生自行准备,进行思考,形成问题分析材料;接着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由小组展开讨论,在此期间教师可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由小组重点讨论;随后小组集中讨论,由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案例如何设定,是教师应该反复推敲的重点,一般应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同时能很好体现课程内容。比如教师可给出一件实木椅子如韦格纳的中国椅,这把椅子是以中国圈椅为原型设计开发的,不论从设计思路、设计美学、家具的造型、功能及结构都富有特色,这是案例的基础,可以要求学生从功能、造型、结构方面进行分析,甚至可以从反方面进行推敲,如果椅腿的断面或尺度改变又会是什么样的,通过文字和图纸的形式进行表达;给出一件衣柜,这种案例会比较多,但要尽量是体现现代家具配件的利用、32mm系统设计的衣柜,这样案例及包括对板式材料的学习、板式结构的认识也包括对32mm设计系统的理解,要求学生从功能、造型、结构甚至是32mm系统设计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必然掌握了相关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交流、沟通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主题教学法在家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主题教学法是聚焦某一具有社会意义或针对性的专题的理解而展开的有目的的学习体验[2]。单体家具设计、成套家具设计本身是设计应用,非常适合采用主题教学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家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流程,同时潜移默化中掌握家具设计的步骤与方法,形成自身的一种认知。一是要确定主题。教师在确立主题时,应注意主题要和时代有密切关系,使学生产生兴趣而且比较现代,使学生愿意学,教师易控制学生进步方向。设计竞赛主题往往可成为很好的设计主题,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不能受原有设计要求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学习的实际需要,细化及补充各个环节的教学要求。二是构想研究阶段。针对主题,从功能、思想文化、造型形态、色彩肌理、材料工艺、情感思索、生活环境等诸方面不加限制地进行可行性的探索研究。三是方案设计阶段。在前阶段对主题多方面资料查阅和研究的基础上,将获得的丰富资料和设计元素从设计理念、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实用功能、技术方法、行业与市场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研究,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思想的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四是工艺制作阶段。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工艺进行加工制作。五是展示交流。把主题研究与创作的整个过程和最终结果以展示的形式,清晰完整地阐释设计作品的形式与内涵。通过这种与公众交流的方式回馈信息,以利改进。比如设计竞赛主题之一:电商座具设计主题。电子商务是当今席卷全球的一种商业模式,该主题本身紧扣时展需要和市场需要,又能很好体现单体家具设计的步骤及方法。教师在确定了设计主题后,可以从家具功能设计、家具造型设计、材料及结构设计等几个方面分解细化设计步骤,确定每阶段应该实施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整个设计过程。又比如设计竞赛主题之一:OSB家具创意设计。该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利用能力,充分发挥材料的潜能进行产品开发。再比如设计竞赛主题之一:以中国民族元素在家具中的应用为设计主题。该主题旨在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利用。在教学中,可针对性的选取几个主题,让学生有侧重点地分别从不同角度学习家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同时,对于隐藏在主题背后的一些设计知识反复被用到,利于学生灵活地构建与应用知识。

(四)项目教学法在家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3]。项目教学法与主题教学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往往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内容更具有开放性,项目教学法更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一个公司的实际项目为例,开发一个系列的客厅家具。该项目只限定了客厅家具,属于成套家具,项目的主题是由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查阅资料、分析研究自行确定,比如说是现代的还是古典的,是简欧的还是新中式的等,完全取决于学生,当主题确定后,就可以采用类似于主题教学法的步骤一一开展设计。

三、小结

家具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给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家具设计的步骤与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以研究,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4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thematics Software Teaching

YUAN Sheng

(Yunnan Urban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 Kunming, Yunnan 650000)

Abstract Mathematics is a practical subject,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attention degree is very high, because the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software teaching attention degree is not enough, the various technical mastery is also inadequate, therefore resul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has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To strengthen the software teaching help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the problem of software in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thematics teaching; software teaching

1 高职高专数学教育过程中软件教学存在的问题

(1)软件教学理念比较落后。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对高职高专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积极掌握软件教学的要点以及重要性,也没有体会到软件教学为现代教学改革带来的便利,因此导致高职高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对软件技术以及各种计算机设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2)软件教学经费不足。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渐普及,软件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高职高专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软件技术以及各种计算机设备的应用,是高职高专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必经之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很多高职高专对软件教学设施以及各种资源的投入不足,因此使得很多高职高专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资源缺乏、教学失衡的现象,软件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各种信息教学资源比较昂贵,在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虽然十分鼓励利用计算机设备以及资源进行教学,但是由于设备比较昂贵、经费犹如不足,因此很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设备配备不足的局面。

(3)教师综合能力素养不高,软件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软件资源的整合,有助于对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高专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软件资源的整合能力不够,不能对图片、文字等软件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各种电子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也不够高,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旧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学习,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不够,对各种软件资源的管理不到位。当前很多高职高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对软件的掌握程度不够,比如有的教师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不高,自身对计算机设备的处理效率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反而会影响教学效率。

2 高职高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软件资源进行教学的策略

2.1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老旧,数字化和信息化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针对有的人认为软件教育教学工作是可有可无的观念,要及时改进,加强教师的思想观念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加强教师对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认识,了解到软件教学的意义、为教学教育工作带来的便捷等,使得教师能够意识到软件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软件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定期对教育教学人员进行相应的宣传,宣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理念,对软件教学的优势以及特点进行宣传,从而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促进人员思想逐渐实现转变,促进高职高专教职人员能够加强对软件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技术的应用,从而为现代化、信息化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加强软件教学的经费投入

高职高专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软件教学的投入水平是影响软件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高职高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各种计算机设备以及软件教学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大,在教育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大对这部分的经费投入。加强对软件教学的投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需要需要提高学校领导者对软件教学的重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学校拨出更多的经费用于各种计算机设备的够买、各种软件资源的配备等,从而提高高职高专软件教学水平。第二,要根据教学需求加强各种计算机设备以及软件资源的配置,促进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设备以及资源能够得到完善的配置,为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要在计算机设备以及软件资源的管理方面加强投入,比如加强人工投入、经费投入等,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过程中所需的软件设施、设备等,保证软件教学能够顺利推进。

2.3 加强软件资源的整合

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软件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各种软件资源的利用效率,在高职高专软件教学管理中,应该要做好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比如对幻灯设备、学习软件等进行共享,对数学图形处理软件、软件信息资源等进行处理,对计算机、投影仪等各种计算机设备,都应该要加强整合,同时利用多种计算机设备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对高职高专数学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软件的资源丰富的特性,加强图片、文字、音乐等软件形式的应用,从而丰富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在软件资源的配置和整合过程中应该要根据课程以及教师的个体差异,比如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根据数学课程的特点,加强软件教学资源的平衡。

2.4 加强对各种计算机设备的管理

软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硬件基础就是计算机设备,随着信息技术和软件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手段都需要不断改革,在计算机设备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计算机设备的操作水平的提升,从而有效的利用计算机设备,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软件教室、设备、教材等,使得高职高专教学过程可以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数学知识,可以利用软件技术对问题进行剖析,从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升软件教学质量。

3 结语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5

一、通用技术的课程特点决定需要模糊教学

通用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技术设计,涉及技术的性质、设计的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及结构设计等。而对于设计,存在着大量不确定、亦此亦彼的模糊内容。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学生问类似的问题:“老师,我这个台灯草图画得是对还是错呢?”“台灯怎样设计呢?”那我们能不能给出精确的答案呢?不能,而且也不应该给出所谓的精确答案。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模糊教学,多一些赞赏,少一些否定,这才是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台灯如何设计,在学生明确设计要求之后,就让他们根据自身的认知特点,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设计自己的有个性的作品。不管最后设计的作品怎样,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了设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所思考,有所体验,有所领悟,有所收获,等等,这不就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吗?因此,这样的设计才有创新,这样的教学也才更加有意义,也才能更好地实现通用技术的课程目标。

另外技术设计所涉及的领域是极其广泛的,通用技术课本涉及的内容也很多、很杂,很多内容又一笔带过,而现阶段安排的课时又非常有限,来不及我们教师精讲精析。因此,有些问题不能解释清楚的我们可以不用解释,特别是教师解释也有困难的问题,更没必要精析了。还有一些学生的回答、提出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我们该模糊的时候就该模糊一点,否则精确了可能更不好。因此,教学中来点模糊教学,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通用技术中模糊教学妙用的例子

在通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愿或不敢来点应有的模糊是不行的,太多的不放心会使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向极端:大包大揽,好像不精讲精析,教师就没法教,学生就没法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启迪,积极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当好学生学习的指路人。通用技术的教学中有很多可以应用模糊教学的例子,比如:

1、结构设计的模糊教学

通用技术的教学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设计,比如结构的设计。在结构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空间,在有限的课时内没必要分析得很详细,面面俱到,讲得太多可能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也不一定都能掌握,要出现的问题可能还是会出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设计时我们只能指导学生怎样设计,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而不能要求学生一定要怎样设计。比如相片架的设计,教师在让学生明确设计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之后,就应让学生大胆地去构思,可能50个学生会想出50种方案,不管学生的方案怎样,我们都应持肯定的态度,当然不足之处应与学生探讨,在方案点评的时候加以改进,使其更加完善。但我们一定不要包办整个过程,不能用自身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比如形状一定要长方形的,材料一定要用木料,相框与支架一定要怎样连接等等,这都是不可取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给学生适当地提示,引导学生更好的思考。

2、设计评价的模糊教学

设计离不开评价,比如对产品的评价。评价要先确定评价角度,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评价角度可以不同。在评价角度一样的情况下,结果也不一定一样,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有道理的都可以,因此不同的学生评价的结果可以不一样。比如对某盏台灯进行评价,学生往往说“好”、“一般”、“不好”等,只要能讲出合理的理由都可以,我们不应追求答案的一致性。当然台灯评价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要求对各个角度分别进行评价,比如经济性怎么样?创新性如何?等等。每个角度也可以分别进行打分,打分的时候要注意允许不同的学生有差异,比如创新性有学生打3分、打4分等等,都应是合理的。因此,在设计的评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避免过于精确的教学,精确了反而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

3、作业批改的模糊教学

通用技术活动手册及平时的练习中有很多有关设计的主观题,那这些主观题我们怎么批改,能否像改数、理、化一样:对或错呢?显然行不通,有道理的就是合理的,但合理的不一定就全对,不合理的也不一定就全错,有些题目只有参考答案,没有也不应有标准答案,因此批改时我们可以模糊一些,比如用A、B、C、D等来反映答案的情况,这样反而更合理。

三、应用模糊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

模糊教学并不是说讲课可以含糊不清,也不是说通用技术就不要精确教学了,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一些问题:

1、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模糊教学

模糊教学强调知识是基于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而成的,它具有非普适性,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选择地使用。通用技术中的有些内容还必须要精确教学的,比如技术语言,常见工具的使用,还有一些基本理论等等。特别是三视图的绘制,尺寸的标注,工具的规范使用等等,都是不能进行模糊教学的。

2、模糊教学并不是糊涂的教学

模糊教学中的“模糊”不同于是非不分的糊涂,也不同于模棱两可的含糊,它必须以正确性为前提。假如认为模糊教学就用不着深入钻研教学内容,上课就可以马马虎虎,那是对模糊教学的曲解。因此,模糊教学并不是糊涂的教学,更不是错误的教学,它同样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3、模糊教学与精确教学应该互补共生

模糊与精确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二者不可分割。教学中的模糊毕竟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指向精确。因此,模糊教学与精确教学只有紧密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相反,教学中如果只有模糊,学生不知所云,不为所动,教学就难有成效;如果只有精确,一览无余,清澈见底,学生就没有回味与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学中的模糊不是绝对模糊,而应是相对模糊,是模糊中有清晰、清晰中有模糊。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6

新专业目录实施后,浙江财经大学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原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已经基本构建。除规定的政治理论与德育课程、计算机应用、外语以及体育和军事理论等课程外,已有课程体系与教育部管理规定的课程体系相吻合,体现了统计学学科、专业的特点,选修课程比较丰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课程归属有待调整。目前“高等数学(1)”课程在公共必修平台,“高等数学(2)”则在学科必修平台,“概率论”在学科必修平台,而“应用数理统计”在专业必修平台。设置的主要原因是学科必修平台的课程和学分较多,因不符合学校要求的学分所进行的调整。但课程归属不清,造成课程体系设置不太合理。

第二,必修课中数理基础课程设置比例较高,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设置偏少。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仅包含中级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两门经济学类课程。现代统计分析方法需要有较强的数学功底和数理统计理论,授予理学学位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应该夯实数理基础,培养“厚基础”的统计人才。现阶段无论从学科必修、还是从专业必修课程来看,数理基础课程设置比例较高,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设置偏少,造成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重定量而不重定性的偏见,不利于凸显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应适当增加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的设置,诸如增设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等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为从事实际工作、展开数据分析拓宽思路,体现具体“应用”的特色。

第三,选修课应修学分比例较少,但课程面面俱到,过于宽泛,专业必修课程比例较高,专业选修课程比例较少。从已有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不含“高等数学(1)”)的学分为71个学分,占专业课程设置比例的73.6%,选修应修学分为25.5学分,比例为26.4%。选修比例较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选修模块主要包括保险精算和计量经济学两个专业方向模块以及非方向模块课程共计24门课程,部分课程比较近似,不能体现我校、学院的专业特色。

第四,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重复,课程体系不够优化。从统计学原理这门专业必修课来看,如果授课内容仍以全校通选课程进行的话,其授课内容就会和一些专业课程重复,如抽样、回归等内容,因此该门课程的授课重点应调整为指标体系等内容,而不应面面俱到。再如专业必修课“抽样调查”和专业选修课“统计调查方法与实务”两门课程分别基于抽样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层面来介绍,授课内容会有大量的交叉,探究将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仅开设“抽样调查理论与实务”一门课程,融合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无疑有助于优化课程体系。

2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第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浙江财经大学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应用人才”。该目标与新专业目录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是专业特点和特色并不突出。而事实上,应用统计学专业注重与我校优势学科诸如经济学、金融等的融合,注重培养经济管理、金融保险分析的应用统计人才。因而应注意提炼人才培养目标,显示专业特色,从而围绕专业特点和特色设置课程体系。

第二,反映专业特色,贯彻“少而精”和“学以致用”原则设置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中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就统计学学科而言,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其研究方法也不同,因而数理统计基础课程和经济统计基础课程也相对较多。由于受到学时和学分的限制,应贯彻“少而精”和“学以致用”原则构建专业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

第三,理顺课程关系,避免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课程设置中重视理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注重不同课程的先后衔接工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做到科学合理规划。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各门课程的衔接和有机结合,使学生将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既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也有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和动手能力。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规范,对涉及重复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协调和适当分工,避免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

第四,重视实践、实训课程环节设计,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课程设置中要重视对实践、实训课程的安排。通过设计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实训课程环节,达到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充分运用统计学理论应用于社会经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建议

为有效解决目前我校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第一,调整课程归属。作为理学学位设置的应用统计学专业数学基础类课程与其他专业的公共经济数学课程的性质不同,在课程归属理顺的基础上,给予学院相应的自,在总学时学分的规定下,不要作各个模块相应学分的规定。

第二,着手专业课程论证,精简统计学专业必修课程,增设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在调研其他财经类院校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精简统计学专业课程。学院应组织讨论研究并初步确定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的核心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凝练专业特色,提出专业应用方向,增设与应用方向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对专业选修课程进行合理的精简,与时俱进地设置统计发展潮流的相关课程,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邀请有丰富经验的统计学专家和学者参与论证,确定课程体系。

第三,集体论证课程教学内容,编写教学大纲。现行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内容一般是由授课教师独自确定,缺乏必要的论证。建议通过集体论证的方式,规范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好地协调可能出现的交叉和重复部分,做到授课教师心中有数。

第四,聘请社会导师,探索实践、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由于目前统计学专业教师队伍的社会实践、实务能力比较缺乏,造成课程内容与社会经济实际的联系不密切。积极聘请经验丰富的社会导师,将有实践经验的统计专家、高管和政府官员请进课堂,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指导。同时鼓励专职专业教师积极与社会导师交流、学习,鼓励专业导师走出书本,将教学、科研与实际紧密联系,为社会服务。当然在实际调整过程中将会遇到不小的难度,特别是在精简统计学专业课程中,部分课程从有到无,容易引起部分教师的抵触情绪。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学校、学院、系部以及每个教师的配合。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7

艺术设计课程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学生学会提出自己的疑问非常重要,让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使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在课堂中教师还应适当地特意设计一些问题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广告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些平面广告中的实践性的问题,在谈论的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能够拓宽学生思维的实质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思考,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在广告设计课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向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平面广告设计的链接、国际平面设计大师的资料及作品,学生即使无法现场直接接触,也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和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及应用,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优秀的实际应用能力,网络能够提供多层次和多类型的设计比赛相关信息,是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很有用的设计资源。将设计比赛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并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翻转课堂在Photoshop图形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Photoshop图形处理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在图形图像的设计和制作方面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翻转课堂在Photoshop图形处理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关于翻转课堂教学在Photoshop图形处理课程中的具体规划和布局,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及学生的要求来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翻转课堂中组织者的作用。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主要是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便捷有效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更应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教师交流和探讨。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在制作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时,应对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保证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Photoshop图形处理课程是既具有技术性又具有艺术性的一门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与普通专业之间的区别比较大,其教学的模式及方法也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由于艺术类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师更应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领悟艺术的同时做到手脑并用。对于Photoshop图形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或找一些经典的操作视频,让学生详细了解课程的内容,并在课堂中和教师探讨在操作软件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评价能够有效检验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技术和自身的艺术思维来进行设计,然后由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最终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的进行修正和完善。

三、翻转课堂在图文组版技术课程的应用

图文组版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及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因此很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翻转课堂在图文组版技术课程中流程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上也有更多的优秀的开放性教育资源平台及教学视频,教师在这些教育资源中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等具有网络平台的设备来实时浏览教师录制及推荐的教学视频。此外,教师在制作视频时应注意课外与课内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课内及课外都得到高效的学习。课内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专题的制作设计,课后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己在专业及所负责的课程方面的素养,并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进行翻转课堂的设计和安排,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翻转课堂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有效的补充其它教学模式的不足。目前的翻转课堂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教师应当不断吸取与翻转课堂相关的经验,完善其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出翻转课堂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作用。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参赛实训法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C-0027-02

广告创意与表现是艺术设计、广告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较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求高。通过应用参赛实训法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设计学习兴趣,还可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促使学生适应广告市场发展需求,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

一、参赛实训法应用于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的意义

参赛实训法是一种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技能”为基点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以求得学生更好的发展。将其应用在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当前设计专业产业发展需要,按照行业企业人才规格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按岗位、能力确立课程模块,利用合理的比赛设计,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形成“教、学、训、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赛实训法通常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完成某个项目,将比赛的指定选题作为课题,根据比赛中对作品的要求,将其作为设计准则,严格按照比赛规定时间提交作品,最终评定作品。从参赛实训法的内涵可知,该种教学模式属于合作式学习模式,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

二、参赛实训法应用于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的原则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重基础、轻实践。传统广告创意与表现专业教学以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为主,以实验验证理论教学,按照书本上的知识来完成课程作业。二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因课程教学以理论为主,与生产实际脱节,导致学生学习不够主动,对技能训练也不重视,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探索设计领域,从而出现交作业应付了事的问题,教学效率不高。三是毕业生受社会认可度差,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一段时间磨合,设计出的作品不能马上用于实际,社会整体认可度不高。四是无法较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的好坏都由老师来评定。而老师评定标准比较单一,导致学生为了拿好成绩,不求创新,一味迎合老师的审美眼光去创作。

针对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以下原则:选择恰当的赛事,以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为基础,协调好赛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凸显赛事价值,考虑知名度高、客观公正的赛事,最好是面对大学生组织的,在此种情况下,参赛选手的水平处于同一位置,从而提升学生参赛信心。当前设计界中受到大学生青睐的赛事有“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同时,也应积极参加网络上的赛事。

三、参赛实训法应用于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的方式

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有沟通力、判断力,懂概念、有信念,有审美能力、创意突破能力的设计人才。将参赛实训法应用于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推行“以赛代考”的教学管理制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考核方案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的比赛成绩算成相应的学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突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色。同时,学校应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实行参赛实训法教学模式时,教师不仅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与行业的专家、大师交流技艺,提升职业技能。具体而言,参赛实训法运用在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中,应当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结合学生特征,组建参赛团队,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确定参赛项目,组建参赛团队。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赛事,对课程进行解读,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让学生自主选择,考虑自身兴趣、赛事时间等因素,根据选题对学生进行分组,最后结合小组成员个性特征,分配好任务职责。以“某品牌手机招贴设计”比赛选题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调查学生喜爱的图片风格,选定“手机招贴”参赛主题;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组成参赛队伍,在老师、组长的协调下,分配好组内学生任务。

(二)开展调研分析,明确核心创意。组建好参赛团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调研分析活动,对“手机招贴设计”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了解赛事对创意的基本要求,明确比赛选题的创意方向,提升设计创意的感染力、吸引力。招贴从本质上是宣传画、海报,划分在户外广告的范畴,就手机招贴设计而言,应突出本手机的特色、性能,充分展现手机的卖点。在这个過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总结分析当前能吸引不同年龄段购买者的优秀手机创意,从而提升自身创意的吸引性。

(三)加强合作交流,编写创意方案。为充分发挥参赛实训法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参赛小组成员绘制思维导图,成员根据小组确定的创意方向,练习创意性思维,借助头脑风暴等方式,捕捉思维本身的闪光点,促使创意方案的形成。在“手机招贴设计”比赛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空间,指导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收集手机招贴设计的创新观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探讨之后,确定最终创意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当学生遇到设计难点时,教师应适当予以指导,创新学生设计思维,提升创意方案的整体竞争力。

(四)汇报广告创意,选择优秀作品。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间,要求学习小组通过PPT方式对作品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学校其他专业教师或者企业知名人士,通过现场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修改广告创意,从而选择出优秀的作品。选择优秀作品时,教师应科学增加评价方式:一是学生互评。每个小组可按照评分表,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评分,并在展现广告创意的过程中,给予学生2-3个提问机会,通过此种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碰撞出创意的火花。二是企业知名人士或其他专业教师评价。通过现场评分与指导的方式,使得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感受到真实的现场提案感。三是教师评价。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肯定鼓励学生创意。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二次汇报,学生在进行修改后再次评比,选择优秀的作品参赛。

四、参赛实训法应用于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应用参赛实训法,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可全部照搬教材内容,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学生比赛节奏,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重构,将理论知识点贯穿在比赛过程中,注意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就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而言其可划分为三大模块:创意模块,表现模块,评价模块。每个模块与比赛的联系点有一定的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认知水平,在比赛实训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个消化、理解理论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主动转变师生角色。应用参赛实训法时,教师应主动转变自身角色,在参赛实训法中,学生不再是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成为课堂主体,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围绕学生发展需求,让学生充当课堂的实操者。首先,教师应结合比赛时间,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进度;其次,激发学生实训热情,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到比赛过程中;最后,教师应关注学生比赛的动向,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此外,学校、教师应大力推广校内技能大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学校要想在有限的条件下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并获得技能提升,可以通过大力推广校内技能大赛的方式来培养技术精英。对于在校内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要有证书和奖金的鼓励。对于在全国、全区比赛中取得优秀名次的选手,还要在校广泛宣传他们的获奖事迹,在全校营造出重视技能大赛的良好校园氛围。

(三)转变教学考核方式。在参赛实训法教学方式下,学校、教师应转变学生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考核方式,打破教师“一言堂”的考核模式,给予学生适当的成绩评定权利,如要求不同小组按照评分标准,评定广告创意方案,通过此种方式,全面考核学生课程学习情况,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中应用参赛实训法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竞赛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应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参加竞赛,从而提升广告设计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教师也应遵循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技能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参加设计创意比赛,让学生的作品接受行业知名专家学者评定,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马静思,赵艳.从传播的角度解读广告创意——基于国外两则Arcelik冰箱广告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5) 

[2]李海鹏.广告创意中传统文化艺术的应用——以水墨元素为例[J].学周刊,2015(10) 

[3]赵强.青海高原产品品牌的广告设计研究——试论青海青稞酒系列广告及品牌设计[J].大众文艺,2016(1) 

[4]史爱,秦晓磊,刘乐群,等.平面广告“不平面”——户外平面广告创意与表现技巧[J].美术大观,2014(7) 

[5]王倩,贾刘琴,宋林燕,等.安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研究——以徽州元素为例[J].大众文艺,2015(7) 

[6]劉亚梅.广告的非语言符号运用——基于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案例研究[J].西部学刊,2016(14) 

[7]王婷.公益广告创意设计研究——以“中国,家”公益广告为例[J].科技传播,2015(3) 

上一篇:停电放假通知范文 下一篇:材料作文审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