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化简范文

时间:2023-09-29 03:33:20

比的化简篇1

第4单元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主探究,猜测验证。

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环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规律,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进行验证,使学生经历“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巧妙点拔,层层深入。

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时,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步步深入,充分发挥教师在关键处的点拨作用,使学生理解化简比的意义,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同时能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不同之处。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经历发现、总结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学习难点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化,并能熟练地化简整数、分数、小数比

一、复习导入(7分钟)

1.复习。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5.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1)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猜测比的基本性质。

(2)验证猜测的性质是否成立。

①指导学生,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举例、合作验证。

②集体评价学生汇报的验证过程和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4)探讨:为什么0除外?

2.探究化简比的方法。

(1)PPT课件出示教材50页例1。

引导学生自学,明确要求。

(2)组织学生根据例1(1)列出比,并自主化简比,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汇报板演,师生评价。

(4)出示例1(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化简分数比和小数比。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化简比的方法。

3.探究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组织学生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

三、训练深化(9分钟)

1.巩固训练:完成教材第53页第4、5题。(巩固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2.拓展提高:完成教材53页第6题。(化简比)

四、总结收获(4分钟)

1.老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比的化简篇2

中西跨文化交际出现文化冲突现象

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在时间的使用上却很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探究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

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从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3.价值取向不同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转贴于

2.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比的化简篇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

使学生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尝试化简比,并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联系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基本性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在上课前,谁来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别是什么?

生1:商不变的规律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生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基本性质,唤醒学生已有认知,为本节课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1.

推导比的基本性质。

师:联系比和除法的关系,会不会存在像商不变这样的规律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比中存在像商不变这样的规律。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的思考过程。

生: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

3∶4

师:联系比和分数的关系,想一想:会不会存在像分数基本性质这样的规律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比中存在像分数基本性质这样的规律。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的思考过程。

生:

6∶8=(6×2)∶(8×2)=12∶16

6∶8=(6÷2)∶(8÷2)=

3∶4

师: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你能概括成一句话吗?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师:没错,这就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利用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把除法和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自主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2.

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师:“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

cm,宽10

cm,另一面长180

cm,宽120

cm。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我们先来看第一面旗。

师:15∶10=(15÷5)∶(10÷5)=

3∶2。思考在这里5是15和10的什么数?

生:5是15和10的最大公因数。

师:为什么要除以5?

生:除以最大公因数后,前项和后项互质,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是的,那怎样化简第二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180和120同时除以几?

生:180和120同时除以60,

就是180∶120=(180÷60)∶(120÷60)=

3∶2。

师:为什么?

生:因为180和120的最大公因数是60。

师:我们接着往下看,当前、后项出现分数,例如∶的情况,可以怎样化简比呢?

生:可以把前、后项同时乘18,就是∶=(×18)∶(×18)。

师:为什么要乘18?

生:因为18是分母6和9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就可以将分数转化为整数了。

师:最简单的整数比是多少?

生:∶=(×18)∶(×18)=3∶4。

师:当前、后项出现小数,例如0.75∶2的情况,可以怎样化简比呢?

生:可以把前、后项同时乘100,

就是0.75∶2=(0.75×100)∶(2×100)。

师:为什么要乘100?

生:因为乘100后可以把小数变为整数。

师:那接下来怎么做呢?

生:按照前、后项是整数的情况进行化简:

0.75∶2=(0.75×100)∶(2×100)=

75∶200

3∶8。

师:想一想,当一个比的前项或后项不是整数时,怎样把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生:当前、后项出现分数或小数时,可以先把前、后项化为整数,再根据前、后项是整数的情况化简为最简单的整数比。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化简前、后项是整数的比和前、后项不是整数的比,掌握了化简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在化简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化简的必要性,即使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简明。

三、巩固练习

1.

把下面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设计意图:本题是比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初步感受比例的思想。

2.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设计意图:本题使学生练习各种类型的简化比,掌握灵活的化简比的方法,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3.

小亮的说法对吗?

设计意图:本题出示不同单位的两个数量,使学生明确,在表示同类量的比时,应统一单位名称。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师:怎样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当比的前、后项是整数时,可以把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进行化简;当前、后项出现分数或小数时,可以先把前、后项化为整数,再根据前、后项是整数的情况化简为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的化简篇4

摘要:

以山东半岛为依托对深水简化的波浪能评估方法和Kim简化的评估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首先,运用波浪模型SWAN对山东半岛16a的波候进行模拟,并与观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拟合良好;其次,运用这两种评估方法对山东半岛波浪资源能进行计算,并与SWAN模型计算的精确解进行比较;最后,选取两个断面和断面上的10个不同水深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简化方法计算结果均比精确解大,随着水深的增加,差距逐渐加大,但与精确解的相关性也逐渐变大,整体而言,深水简化方法要优于Kim简化方法。

关键词:

波浪后报;波浪能;评估方法;方法比较

由于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压力,使得人类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于污染小的新能源资源。在所有新能源中,由于波浪能具有污染小、可再生性强、能量密度大等特点,因此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新能源之一。波浪能的高效利用离不开高效率的波浪能转换装置和波浪能资源准确的评估。波浪能评估为波浪发电机组的选址、配置及结构布置等方面提供了参考,是开发利用波浪能资源的基础。为了能有效地利用开发波浪能资源,许多学者已对各国海域波浪能资源的分布情况做了评估[1~7],但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将评估区域分为两个区域,即深水区和浅水区。在对深水波浪能进行计算时主要使用的是深水简化方法,此方法是通过将原方程中波群速做深水简化得出的,在此基础上G.Kim等[6]利用能量周期与谱峰周期的关系得到了新的波浪能计算公式。为了解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以山东半岛为依托,分别运用这两种方法对山东半岛的波浪能资源进行了评估,并与SWAN模型输出的精确解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简化方法都能准确地评估出波浪能资源分布情况,但精度有所不同。

1模型理论及参数设定

1.1波浪模型理论第三代波浪模型SWAN主要是基于能量平衡的一种波浪谱模型。在直角坐标系统中,SWAN模型的主导方程可表示。

1.2波浪模型参数设定本次模拟过程中所采用的风场数据是基于WRF模型计算出来的,它的覆盖范围为117°E~131°E、24°N~41°N,空间步长0.1°×0.1°,时间步长3h,时间计算范围为1996-01-01~2011-12-31。整个波浪模拟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以风场为驱动对整个东中国海的波浪进行了模拟,然后再对山东半岛地区进行了嵌套。在对东中国海波浪进行模拟时,计算空间范围为117.00°E~128.01°E,28°N~41°N,空间步长0.056°×0.068°,计算时间步长1h,输出时间步长3h,波浪破碎指数为0.84。对山东半岛进行模拟时,空间计算范围117.50°E~124.01°E,35.00°N~38.51°N,空间步长0.0186°×0.0135°,计算时间步长1h,波浪破碎指数为0.92,波浪场输出时间步长3h。图1显示了山东半岛的水深地形,图1中#1、#2、#3分别代表黄河口、鳌山湾和千里岩3个测站的位置,断面A和断面B也在图中标示出来。波浪模拟过程中,考虑了波浪的折射、绕射、白帽损失、底部摩擦损失、波浪破碎损失、四波非线性相互作用等物理现象,计算所采用的波浪谱为JONSWAP谱,谱峰加强因子为3.3,频谱的最小频率为0.03,最大频率为0.80,并把它们等频率划分为24份,方向谱把360°划分为36份。

1.3波浪能评估方法波浪能可用式(2)计算。

2波浪能评估及方法比较

2.1波浪模型模拟结果验证波浪模拟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波浪能评估的质量。为确保波浪模拟的精度,本文对黄河口和鳌山湾和千里岩3个测站处的波高和周期进行了验证。如图2所示,图2a是黄河口测站有效波高和周期观测值与模拟值的比较图;图2b分别是鳌山湾测站观测的有效波高、有效周期与模拟值的比较图;图2c是千里岩测站的观测值与模拟值的比较图。总体而言,观测值与模拟值拟合得较好,不仅变化趋势一致,且最大值也很相近,但局部上稍有差异,这主要是因为水深地形数据和风场数据存在一定误差。

2.2近海波浪能评估方法比较图3显示了在3种波浪能计算方法下山东半岛年平均波浪能密度分布情况。从图3可知,虽然3种方法所计算出的山东半岛年平均波浪能密度分布情况特征很相近,但计算区域的波浪能密度大小仍有一定差异,即两种简化的评估方法计算结果普遍比SWAN直接输出的精确解要大,且这种差异随地区的不同而异。在南黄海,水深大于50m的地区,深水简化评估方法所计算出的年平均波浪能密度要比精确解大2kW/m,Kim简化的方法比精确解大3kW/m;而水深小于40m的地区,深水简化和Kim简化两种评估方法比精确解大1kW/m。在北黄海,深水简化方法要比精确解大1kW/m,而Kim简化方法要比精确解大2kW/m。在渤海,两种简化方法与精确解之间的差距呈由东往西递减的趋势,在黄河口水深约10m处,两种简化方法计算结果比精确解约大0.3kW/m。图4显示了3种评估方法下断面A和断面B的年平均波浪能密度分布情况,从这两个断面可看出两种简化方法所计算的结果与精确解沿水深变化的趋势一致,但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精确解之间的差异随着水深的变大而逐渐增大,在断面B的60m水深处,深水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比精确解大1.

1kW/m;而Kim简化方法比精确解大1.9kW/m。为研究两种方法随水深变化的关系,选取断面A水深5、10、15、20m,断面B水深10、20、30、40、50、60m,共10个点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两种简化方法所计算的结果与精确解有很强的相关性,且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但是当水深达到一定深度后,相关性基本趋于定值。同时我们也可从表1中发现Kim简化方法与精确解的相关性始终低于深水简化的方法。

3结论

综上所述,两种评估方法均能准确地描述山东半岛波浪能资源分布情况,但估值普遍偏高,且随着的水深的变大,差距逐渐加大,其中Kim简化方法在南黄海深水处的计算结果要比精确解约大3kW/m,深水简化方法计算结果比精确解约大2kW/m。与此同时,随着水深增加,两种简化方法计算结果与精确解的相关性逐渐增加,深水简化方法的相关性大于Kim简化方法。就两种简化方法而言,深水简化方法要优于Kim简化方法。

比的化简篇5

关键词:模型制作 材质 选择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116-02

展示模型是建筑模型的一种,是展示设计师的一种重要的沟通表达工具。展示模型是设计方案清晰而连贯的描述,同时也是对设计方案三维形象的正式展现。但是不管展示模型制作得多么精细,由于模型自身的比例问题和简化程度,它与真实设计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无论对于设计师本人还是公众,展示模型都能够辅助我们的设计,使我们能够更加真实地沟通和表达设计方案。

对于展示模型制作来说,关键性的问题在于材质的组成与选择。什么样的材质能够完整地表现设计?什么样的材质能够更加贴近现实材质表达?什么样的材质能够帮助设计师清晰地表达设计想法与要求?材质的运用与选择的问题始终是模型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对于展示模型来说,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可能会采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模型是把设计师的表达得以再现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设计得以深化发展的必经过程。每一种材料介质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和内涵,这都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和体现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显得至关重要。

对展示模型来说,材质的选择取决于三个关键性的要素:模型的比例、模型的简化程度、模型的设计表达。我们制作展示模型是为了表达设计方案,让人们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它。合理的尺度与比例在模型中显得至关重要,因而制作展示模型的第一步就是要决定模型的比例。

1 模型的比例

在一个模型制作方案开始时,模型制作者就会面临着一个问题――模型的比例,模型的比例决定了模型的简化程度,同时也是模型材质选择的关键性要素。建筑物在什么尺度上可以被表达出来决定了比例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依据模型的比例与简化程度,存在着很多不同种类的模型。比方说概念模型,它没有具体的比例,它存在于设计的初期阶段。

设计的过程中有着多种不同比例的模型:城市设计与景观模型一般选择比例为1:1000,1:500,这一类的模型表现的是城市与自然的环境。它是表现过程的第一步,在城市空间中,当加入一个新的建筑时,表现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类的模型也有着自己的特征:高度的抽象化。建筑物都被简化为体块,为了抽象的表达结构,模型的简化程度极高。对于建筑物与房屋的展示模型来说一般选择的比例为1:200,1:100,1:50,在这样的比例上,简化程度有所缩减,人们可以看到一些细致的东西,比方说立面结构、窗户、墙厚、屋顶的形式与设计等等,这些具体的元素都会吸引人们的视线。另外一种模型为室内模型,它的比例我们通常会选择1:20,1:10,1:5,1:1,从选择的比例来说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知道这种模型必然会展现更多设计细节。当我们描述具体空间的时候,比方说一个起居室,一个小酒吧或是一间教室,通常都会选择这种比例来进行制作。在这类模型制作中,简化显得更为次要了,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在这种小尺度上描绘出真实的物体与材料。

还有一种模型比例更为巨大,它是具体展示细节的模型,我们叫它细部模型。它的比例通常选择1:20,1:10,1:5,1:1。原则上来讲,这样的模型我们可以叫它为“原型模型”,因为它的比例可以达到1:1的实际比例。它是设计的真实再现。制作这种大比例模型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展现的细节部分怎样做才能到达最佳效果,此时材质的再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大比例模型可以真实再现材质。模仿一种真实材料最为简单的办法就是将这种材料应用于模型之中。比方说设计师想要在自己的模型中表现出混凝土的质感,那么在大比例的模型制作中完全可以用混凝土本身来表现。我们要做的是建造一个缩小的框架结构,然后将水泥与沙很好地混合,接着进行框架的填充,然后将其压紧、干燥即可。这样创作出的模型会很好地展现材质本身的质感,极具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其实在这样的模型制作过程中其实就是真实建筑的再现与模仿,对于项目的展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模型的简化

从本质上说,简化就是去除设计中不必要的组件或细节,它们对设计的理解和表达起不到积极作用。我们在制作展示模型的时候,总是要把真实的设计进行简化处理,省略那些不需要表达的部分,留下那些主体部分,如果不经简化处理会使展示模型显得非常繁琐,而且会混淆方案的特色,让模型毫无指向性。

制作模型的比例将会影响和决定模型的抽象程度。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抽象意味着将对象简化到最基本的程度。非基本的元素就可以被忽略掉或者不予考虑。

(1)总体原则

对于模型制作简化问题总的原则是在设计初期的模型不要制作过多的细节,太多的信息会分散人们对方案本身的注意力而忽视方案的本质,许多设计师只是为了促进方案构思而制作仅供自己使用的模型,他们省略了大量不必要的细节而将方案的重点突出来,这就为他们进一步提高方案和创新设计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

对于设计得较为精细的模型来说,它所要传递与表达的信息众多,人们看后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这种精细的模型往往出现在展示方案成果的演示模型中。对于简化模型来说,往往出现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它会用于设计师与委托人之间进行方案的探讨与研究。因为模型越简化,它所表达的概念性就越强,它可以说明一些设计初期涉及到的问题,使设计师对设计方案作出进一步完善。

(2)实操原则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简化总是没有特定的规定与要求,我们没有办法确切地规定出模型应该简化到何种程度。它是一种经验的积累,熟练的设计师总是知道一些通常规律:在设计深化阶段的模型总是较为精确与细致,因为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个非常完善的展示模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随着设计进程的推进,设计中会出现大量的变化,模型也会随之不断改进与深入。

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怎样来达到模型的有效简化呢?原则上说,唯一的限制是工艺上的可行性,或者在给定的条件下做可能达到的程度。比方说一扇窗户在选定的比例上太小,以至于我们根本不可能运用精雕机或者手工的刀具把它制作出来,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只有省略它。另外一个可以涉及到的就是与制作时间也是息息相关的。比方说,我们需要按比例来制作一面拥有众多窗户的特殊墙体,那么制作起来可能就非常浪费时间。在有限时间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考虑在模型制作的时候将窗这一元素进行简化,不予制作。

(3)模型简化注意事项

A、对于模型的简化程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展示模型不同部分的简化程度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模型的环境部分非常细致而建筑部分非常简化,那么整个设计会看起来非常凌乱,让人不知道在表达什么。

B、另外模型设计中使用的配景,如人物、树木、车辆或其他相适应的配景也必须与简化程度一致。如果模型的主体结构是抽象的体块式的,模型的配景用的却是具象的人物、车辆等,就会叫人感到模型是不协调的,传递的信息是不整体、不明确的。

3 模型的设计表达

对模型材质的选择还取决于模型的设计表达。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为了选择合适的模型材料,预先确定模型的比例及简化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模型简化程度较高,那么仅用一种材料来进行制作是比较合理的,具有统一材质和色彩的模型表面的优点在于被表现的空间仍然是趣味的焦点所在,它不会被使用的材料或者模型本身夺去注意力。这就意味着观看模型的人们会把目光专注于设计的形式和体量上,不会分散注意力。这样有助于模型的设计与表达。

(1)设计表达对模型材质的影响

在设计表达上,具体说来对模型材质的影响在于此次制作模型的目的、模型服务于设计的哪一个阶段以及制作时间周期的限制。

比方说我们已经确定好模型的比例与简化程度,是抽象式的概念模型,它要求模型有很高的简化程度。那么制作一个单色模型就是最为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使用石膏或者是聚苯乙烯塑料为材质的白色模型,它的目的是将欣赏者的全部视线引向建筑或者是设计本身。模型进行高度的概括,色彩也趋于单一化。

再比方说制作一种木质模型,我们可以只采用一种木材来制作,这样就不会有其他的材质来削弱它的效果,所选择的木质材料本身的美感将会以其最佳的效果呈现出来。这里要强调的是仅用一种材料并不意味着整个模型看起来毫无生趣,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对这种材料采用多种多样的处理方式,来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

(2)设计思路影响材质的选择

根据设计思路的不同,选择的材料也将有所不同。展示模型制作中我们也常根据设计方案的不同将不同表面、不同颜色、不同元素的材料加以结合,这是将方案表达清楚的一种久经考验的制作方法,多种材质的组合需要在制作中保持谨慎的态度,仅对方案中的重要设计进行制作,以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出现。将不同的材料安排在一起,强调彼此之间质量的对比,有些时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在模型制作中准确地模拟各个构成要素的组合是一种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综合制作方法。比方说运用材质的对比来凸显设计:光滑的石膏表面可以和粗糙的质感的砖墙结合在一起;密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用来与轻质的木材在一起进行对比;又或者说透明与半透明的元素,玻璃的建筑表面可以与不透明的墙体部分结合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将不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即使是进行对比,模型的制作者也必须关注于什么是绝对必要的,什么是不必要的,以避免模型最终成为一个材料的大杂烩。

综述

比的化简篇6

一、化归转化的概念分析

化归转化法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化归转化的原则是以已知的、简单的、具体的、特殊的、基本的知识为基础,将未知的化为已知的,复杂的化为简单的,抽象的化为具体的,一般的化为特殊的,非基本的化为基本的,从而得出正确的解答。它是将一个非基本的问题通过分解、变形、代换,或运用平移、旋转和伸缩等多种方式,化归为一个熟悉的基本的问题,从而求出解答。简而言之,化归是一种目的性的转化。化归思想,是将一个问题由难化易,由繁化简,由复杂化简单的过程,它是转化和归结的简称。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掌握解题方法从而高效解题是数学学习的目标。只有把握精准的数学解题方法,才能解决多样的数学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学生必须掌握化归转化思想,如数形结合、等价代换等,熟练运用化归思想解题是学好数学的良好途径。实施等价转化这一化归思想的时候,教师要在教材中挖掘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在教学设计中进行渗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对待这一思想方法,把难解决、抽象的问题化归与转化成比较直观的问题。

二、化归与转化思想的应用策略

事实上,数学中的转化比比皆是,如未知向已知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转化,新知识向旧知识的转化,命题之间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空间向平面的转化,高维向低维转化,多元向一元转化,高次向低次转化等,这些都是转化思想的体现。对于数学习题的解答,关键是如何顺藤摸瓜,顺利实现转化。熟练、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转化的基础;丰富的联想、机敏细微的观察、比较、类比是实现转化的桥梁。

1.熟悉化策略

当学生面临的是一道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陌生题目时,要设法把它化为曾经解过的或比较熟悉的题目,以便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解题模式,顺利地解出原题。学生对于题目的熟悉程度,取决于对题目自身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从结构上来分析,任何一道解答题,都包含条件和结论(或问题)两个方面。因此,要把陌生的题目转化为熟悉的题目,教师可指导学生变换题目的条件、结论(或问题),从而顺利完成解答。充分联想回忆基本知识和题型,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按照波利亚的观点,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应充分联想和回忆与原有问题相同或相似的知识点和题型,充分利用相似问题中的方式、方法和结论,从而解决现有的问题。对于同一道数学题,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题意。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适时调整分析问题的视角,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题意,找到自己熟悉的解题方向。数学学习中,同一素材的题目,常常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条件与结论(或问题)之间,也存在着多种联系方式。因此,构造辅助元素,有助于改变题目的形式,沟通条件与结论(或条件与问题)的内在联系,把陌生题转化为熟悉题。数学解题中,构造的辅助元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构造图形(点、线、面、体),构造算法,构造多项式,构造方程(组),构造坐标系,构造数列,构造行列式,构造等价性命题,构造反例,构造模型等。

2.简单化策略

当学生面临的是一道结构复杂、难以入手的题目时,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把它转化为一道或几道比较简单、易于解答的新题,以便通过对新题的考查,启迪解题思路,以简驭繁,解出原题。简单化是熟悉化的补充和发挥。一般说来,我们对于简单问题往往比较熟悉或容易熟悉。因此,在实际解题时,这两种策略常常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只是着眼点有所不同而已。解题中,实施简单化策略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常用的有 寻求中间环节、分类考察讨论、简化已知条件、恰当分解结论等。具体进行解题时,可寻求中间环节,挖掘隐含条件。一些结构复杂的综合题,就其生成背景而论,大多是由若干比较简单的基本题,经过适当组合抽去中间环节而构成的。因此,从题目的因果关系入手,寻求可能的中间环节和隐含条件,把原题分解成一组相互联系的系列题,是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数学题解题的复杂性,主要在于它的条件、结论(或问题)包含多种不易识别的可能情形。对于这类问题,选择恰当的分类标准,把原题分解成一组并列的简单题,有助于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有些数学题,条件比较抽象、复杂,不太容易入手。这时,不妨简化题中某些已知条件,甚至暂时撇开不顾,先考虑一个简化问题。这样简单化了的问题,对于解答原题,常常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些问题,解题的主要困难,来自结论的抽象概括,难以直接和条件联系起来,这时,不妨猜想一下,能否把结论分解为几个比较简单的部分,以便各个击破,解出原题。

3.直观化策略

当学生面对的是一道内容抽象、不易捉摸的题目时,要设法把它转化为形象鲜明、直观具体的问题,以便凭借事物的形象把握题中所提及的各对象之间的联系,找到原题的解题思路。有些数学题,内容抽象,关系复杂,给学生理解题意增添了困难,常常会由于题目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使正常的思维难以进行到底。对于这类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表的直观性,利用示意图或表格分析题意,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关系条理化,思维有相对具体的依托,便于学生深入思考,发现解题线索。有些涉及数量关系的题目,如果用代数方法求解,计算量偏大,可以让学生借助图形,给题中有关数量以恰当的几何分析,拓宽解题思路,找出简捷、合理的解题途径。不少涉及数量关系的题目,与函数的图象密切相关,灵活运用图象的直观性,常常能以简驭繁,获取简便、巧妙的解法。

4.正难则反原则

当数学问题的正面讨论遇到困难时,可考虑问题的反面,设法从问题的反面去探讨,使问题获解。(1)直接转化法:把原问题直接转化为基本定理、基本公式或基本图形问题。(2)换元法:运用“换元”把式子转化为有理式或使整式降幂等,把较复杂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基本问题。(3)数形结合法:研究原问题中数量关系(解析式)与空间形式(图形)关系,通过互相变换获得转化途径。(4)等价转化法:把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易于解决的等价命题,从而达到化归的目的。(5)特殊化方法:把原问题的形式向特殊化形式转化,并证明特殊化后的问题、结论适合原问题。

比的化简篇7

本节的重点有两个:

⒈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⒉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关键是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实质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前提是要充分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因此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本节的难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首先是化简,在化简之后,就是类似整式加减的运算了.整式加减无非是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二次根式的加减在化简之后也是如此,同类二次根式类似同类项.但是学生初次接触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关键是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1)在知识引入的讲解中,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一是按照教材中的方法,先给出几个二次根式,把他们都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在进行比较或者加减运算,从而引出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和同类二次根式;二是先复习同类项的概念或进行一两道简单的正式加减的题目,通过类比引出同类二次根式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两种处理方法各有优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当然也可以把这两种方法综合应用,但有些过繁.

(2)在教材例1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细分处理,例如分成几个小问题:①把被开方数都是整数的放在一个小题中,②把被开方数都是分数的放在一个小题中,③把被开方数带有简单字母的放在一个小题中,④把字母次数略高于2的放在一个小题中,……使问题的解决有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便于学生参与其中,也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在组织学生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教学中,同样将例题细分成几个层次进行教学,例如:①不需要化简能直接进行相加减的,②需要化简但被开方数都是简单整数的,③被开方数都是有理数但既有整数又有分数的,④被开方数含有字母的,等等.

(4)在二次根式加减法的组织教学中,虽然教材已经不要求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但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总结法则,既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5)在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比如:①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就不是同类二次根式,②该化简的没有化简,或化简的不正确,③该合并的没有合并,不该合并的给合并了,或者合并错了,等等类似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出一些容易出错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辨别,以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学设计示例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2.能判断二次根式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会用同类二次根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从简单的同类二次根式的合并,层层深入,从解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二次根式的加减,渗透二次根式化简合并后的形式简单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引导法、比较法、剖析法,在比较和剖析中,不断纠正错误,从而树立牢固的计算方法.

2.学生学法通过不断的练习,从中体会、比较、二次根式加减法中,正确的方法使用,并注重小结出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二次根式的化简.

3.疑点及解决办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关键在于二次根式的化简,在适当复次根的化简后进行一步引入几个整式加减法的,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从而最后引入同类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可进行阶梯式教学,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通过具体例题的计算,可由教师引导,由学生总结出计算的步骤和注意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反例,让学生去伪存真,这种比较法的教学可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法则的运用更加准确和熟练,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习最简二根式整式及的加减运算,引入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尽量让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通过例题的示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并引入同类的二次根式的定义.

3.再通过较复杂的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计算,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出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法则.

4.通过学生的反复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从解题过程中体会理解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质及解决的方法.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学次根式化简的目的是为了能将一些最终能化为同类二次根式项相合并,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本节课就是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二)整体感知

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应分二层含义去理解(1)化简后(2)被开方数还相同.通过正确理解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来准确地实施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应特别注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时仅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减,根式一定要保持不变,并可对比整式的加减法则以增加对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理解,增强综合运算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什么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由学生回答)

与的形式与实质是什么?

可以化简为.

继续提问:,可以化简吗?

,可以化简吗?

这就是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讲解新课】

1.复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计算:

(1);

(2);

(3).

小结:整式的加减法,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

2.例题

(1)计算.

解:.

(2)计算.

解:.

小结:

(1)如果几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那么可以直接根据分配律进行加减运算.

(2)如果所给的二次根式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应该先化简,再进行加减运算.

定义: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3.例题

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解:略.

例2计算.

解:

.

例3计算.

解:

.

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

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方法为系数相加减,根式不变.

(可对比整式的加减法则)

例4计算:

(1).

解:

.

(2).

解:

.

(二)随堂练习

计算:

(1);

(2);

(3).

练习:教材P192中1、2(1)、(2)、(3)、(4)、(5);教材P193中1、2.

(三)总结、扩展

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整式的加减法进行比较,强调注意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教材P193中(1)、(2)、(3)、(4)、(5)、(6);教材P194中4(1)、(2)、(3)、(4).

(五)板书设计

标题

1.复习题5.例题(1)、(2)、

2.整式的加减例题(3)、(4)

3.例题(1)、(2)6.练习题

比的化简篇8

加州CJA集团的招聘主管洛先生说:“我每天花费半个小时浏览50份以上的简历,如果我在10秒中以内不能看到有价值的内容,这份简历就成历史了。”

然而尽管大多数职业顾问都建议在简历中要强调业绩,特别是使用量化的方法,但是很少有求职者听从劝告。在大多数简历中,我们看到的都是罗列得详详细细的工作单位、时间、主要负责的工作。一些招聘人员说,他们遇到的简历中,至少有75%的简历没有任何量化的业绩。然而,每一个求职者都有或大或小的业绩,只是看你如何把它表达出来。绝大多数招聘人员都认为:那些能够提供以往业绩确凿数据的求职者在以后的工作中仍然会有上佳表现,雇佣这些人的风险最低。自己知道自己拥有辉煌的业绩和巨大的潜能是不够的,你要在简历中证明出来。你的竞争这可能有更为辉煌的业绩,但如果他们没有有效地在简历中表达出来,那么在招聘人员眼中他们什么都没有。在很多情况下,你确实可以通过简历击败比你强大的竞争对手。

其实在简历中量化你的经验和工作业绩并非难事,只要遵循以下几点就可以:对业绩的描述要专业、可度量、真实。

麦考尔是一家公司的HR经理,一般来讲,这个领域内的业绩是比较难以量化的,但是他的确做到了与众不同。他把自己12年的HR从业业绩用表格和数字量化地表现出来,从而赢得了工作机会。他说:“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地打个电话,确认我的业绩的真实性。”

量化你的工作业绩可以从列出你所做的每一项工作的结果开始,简明扼要地描绘你取得的成果。每一个公司都需要那些能够增加利润、降低成本和解决问题的人,因此诸如百分比、金额这类专业信息就可以使你的简历显得更具价值。

比较下面两种说法:

“推行了提高士气的新人事政策”

“推行了新的人事政策,这一政策使缺勤率下降了27%,职员流动下降了24%。”

无疑,第二种说法中专业化的数字使业绩显得更有说服力。

至于那些你无法找到证明资料的百分比和金额就需要评估了。如果你能够找到公司的文件来证明你的业绩描述,那是再好不过了。可是有些时候你可能找不到这样的文件。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写一封盖信来对你的业绩描述作出解释。

微软公司的一名招聘人员斯坦达先生说:“那些不但介绍了自己的业绩而且也介绍了取得业绩经过的人总会引起我的注意。”

鲍勃是一名人事顾问,他说,他每周都要花费几个小时帮助求职者重新书写他们的简历,“当我指导那些具有合适背景的人时,我会给他们讲解如何在简历中描绘自己的业绩。例如,一个求职者原来在简历中写道:‘曾主管ISO 9000认证。”在听从我的建议之后,他把这句话改成‘在九个月内使企业完全达到了ISO 9000认证的标准。`”正是这个细节使公司决定给予他面试机会。”

甚至那些不能转化为百分比和一定金额的业绩也是可以给招聘人员留下深刻印象的。例如象“提前一个月开发出产品并投入市场。”“开发了一套总量控制系统,解决了重复支出问题。”这样的描述都可能使招聘人员对你感兴趣。

下面这些成功求职者的简历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曾开发过一套新的生产技术,使生产率提高了7%(业务经理)

显着改善了与银行服务部门的沟通,对分户帐操作系统进行改善,提高了操作效率,每年可节省20,000美圆。(银行经理)

93年以来,将公司的库存从540万美圆降低到290万美圆。(销售经理)

建立了一套品质保证程序,使退货率下降了6个百分点。(产品经理)

业绩是强有力的,所以,如果由于你的努力使某些事情发生了积极的、显着的变化,那么它就应该属于你的简历。如果你不知道该怎样描述自己的业绩,可以试一试下面这个简单的方法:先将目前负责的主要业务列一个表,然后向前类推,把你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负责过的业务罗列出来。完成这一步后,再加入量化的业绩,比如,在“接管销售成绩欠佳的地区,制定了新的顾客服务程序和市场推广方案”的后面加上“在两年内使市场分额由原来的4.8%上升到6.5%。”

在描述业绩时,很多求职者都会犯数学错误,这会使他的简历大打折扣。例如一个生产主管在简历中写道他使退货率下降了200%,而忘记了没有什么东西的下降幅度会超过99.99%。实际上,他是使退货率从6%减少到2%,准确的下降率是67%,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业绩了。又比如一个HR经理说他使员工流失率下降了3%,实际上是流失率由8%减少到5%,下降率应该是38%,而不是3%。

上一篇:问候语大全范文 下一篇:圣诞节的起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