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攀比的魔咒

时间:2022-07-03 06:08:31

1

我的青春期和很多孩子一样,充斥着“攀比”的魔咒。

我依然清楚记得,小学五年级的一天,同桌指着我脚上穿了两年的“双星”运动鞋,一脸诧异地用嘲笑的口气说:“哈哈,你怎么还穿这种鞋啊!土死了!” 我没回过神来,低头看看自己的鞋子,再看看他脚上的那双耐克跑鞋,心顿时揪成了一团。第一次,我知道了鞋子还有按牌子分好坏的说法,穿便宜的鞋子会被人瞧不起。

不服输的我昂着头,一脸不屑,顶了那个男孩一句:“双星怎么了,我穿着觉得很舒服啊!”但我小小的自尊心被戳了一个洞,怪疼的。

从那天起,和父母逛商场时,我开始忍不住偷偷去看那家画着耐克“大对钩”标识的店,爸爸妈妈从来不会带我进去的店。我什么也没有说,更没有要求他们给我买一双这样的鞋。因为看过价签后,我知道,我家买不起那样的鞋。

那时的我,和父母租房子住,连最便宜的芭比娃娃都买不起。

2

上了初中,我买了第一双“名牌”鞋子:一双Kappa的板鞋。

三百多元,虽然和耐克、阿迪达斯等鞋比起来要便宜很多,但我还是欣喜若狂,心里有个小小的声音在说:“瞧,我现在不穿双星了,没有人会指着我的鞋子嘲笑我了!”可是,我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就从同学们身上、口中知道一件事:Kappa算啥啊!

升入中学,我才真的体会到了什么是“攀比”。

因为每天上学都要穿校服,只有鞋子学校不会统一要求,所以唯一可以看出一个人“身价”的,就是脚上那双鞋。

那是我们躁动敏感的青春期,每个人都在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张扬自己的个性,所以每个人都努力地在鞋子上下功夫。

年级里那些“有名”的男孩女孩,哪个不是穿着色彩张扬的名牌鞋子?

那时,我知道家里条件比以前改善许多,但依然不宽裕。可我忍不住,也想穿着一双名牌鞋招摇过市,吸引“懂行者”的目光。至少,不要显得寒酸,不要被人瞧不起。但是我也很清楚,一双那样的鞋子,最便宜的也得好几百元,其他的动辄上千元。不要说爸妈会不会同意,就是自己想想都感觉心疼!

可是,我真的很想要一双,很想。

初二那年春节,我以即将升初三、准备体育中考需要练习跑步为由,拉着妈妈走进阿迪达斯的店铺。在琳琅满目的鞋子面前看来看去,我表面上假装淡定,其实心里紧张极了,像一个坐在奢侈西餐店里的穷光蛋一样拘谨,生怕被人识破。拿起一双看起来比较普通的鞋子,我瞄一眼价钱,七百多元。怕被身边的售货员鄙视,还装模作样左右看看,再小心翼翼地放回去;再拿起一双,八百多元,再放回去;再拿起一双,六百多元,也没便宜多少……

终于找着一双六百元以下的,热情的店员帮我拿来适合的尺码,我试了又试,不停地说“挺好的”,可老妈就是不表态,半天后才对着店员笑眯眯地说:“我们再看看吧。”

我一听,心里就泄气了,但还是乖乖脱下那双鞋,依依不舍地走出店面。我知道,五百多元的价位,还是很贵,妈妈舍不得。可是转来转去,我总想着那双鞋,别的鞋子怎么也看不上。咬了咬牙,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我就想要那双,虽然贵,但是我跑步穿,穿多点、穿久点,肯定不会浪费。”我看得到妈妈眼中的为难,她叹了一口气,回去给我买来那双鞋,我的第一双阿迪达斯。

提着鞋子,虽然有些心疼花掉的钱,但我还是开心极了。穿着那双鞋子去学校,好像说话底气都足了,似乎一下子就跻身于学校的“潮男潮女”之列了。

3

上高中时,家里条件好起来,我的鞋子也多起来,慢慢把这些看得没那么重了,可是心里还带着点攀比的“劣习”,常忍不住去看身边人的穿着打扮,还有脚上的鞋子。

但是我很快发现,那些优秀的同学们,并不以“牌子”为然。

学习超好、次次年级第一的小R,穿着毫不张扬,也不见什么名牌,倒是高高束起的马尾辫让她整个人洋溢着阳光的气息。她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甚至崇拜的榜样。

认真负责、很会协调关系与照顾每个人的班长小Y,读的书多极了,从马克思到黑格尔、从司马迁到梁启超,他都读,他都懂。班长爱穿最普通舒适的鞋子、最朴素平实的T恤,那个黑黑的小书包,更是从小学背到现在。我们常常打趣说他“寒酸”,他也从来不生气,只是咧嘴一笑,大手一挥说:“背着好好的,为什么换?书包不就是用来背书的。”

是啊,书包就是用来背的,鞋子就是用来走路跑步的,衣服就是用来遮体的,舒适便好,合体便好,何必附加那么多七七八八的东西?

那三年,我渐渐超脱这些“攀比”的东西,没有必要为身外的东西自卑,整洁舒适便好,没有人会根据你衣服上的牌子来判断你是谁。我总不能拿双鞋当答卷,考进我想去的大学吧?

后来,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同学们虽然来自天南海北,家庭条件参差不齐,却很少有人在意“牌子”。大家都明白,以后的好生活要靠现在的努力去挣,靠爹妈的钱到处显摆,实在幼稚。

内心越孱弱,才越需要身外的东西。真正有内涵的人,从来不需要“攀比”,就像武林高手捻叶摘花也可以一招制敌。

只恨这个道理我懂得有些晚。如果可以与十五六岁时那个迷茫的自己促膝长谈,我会告诉她这些,不知可以省去多少爸爸妈妈的为难,又可以减去多少她的焦虑与自卑!

[巴中军摘自《婚姻与家庭》

2014年1月下半月刊]

上一篇:人ERCC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 下一篇:P2P:2亿美元风投VS近百家经营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