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混纺比的苎麻/棉服装面料的服用性能对比分析

时间:2022-03-07 07:50:58

不同混纺比的苎麻/棉服装面料的服用性能对比分析

摘要:文章主要对几种不同混纺比例的苎麻/棉服装面料进行试织以及性能对比分析,从织物的强伸性、悬垂性、耐磨性、抗起毛起球性、抗折皱性、透气性、透湿性以及毛细效应等方面来分析比较苎麻/棉服装面料的服用性能。指出:苎麻/棉混纺织物中,苎麻含量越高,其吸湿透气、抗起毛起球以及强伸性能较好,但其织物手感柔软性、悬垂性、抗皱性和耐磨性较差;在开发苎麻/棉混纺服装面料时,应根据企业及用户的需要,确定合适的混纺比例。

关键词:混纺比;吸湿性;苎麻/棉面料;服用性能

中图分类号:TS105 文献标志码: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Wearability of Ramie/Cotton Fabrics with Different Blending Ratios

Abstract: The performance of several woven ramie/cotton fabrics with different blending ratios are compared in the paper. The wearability of these n fabric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in terms of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drape, abrasion resistance, pilling resistance, wrinkle resistance, air and moisture permeability, and capillary effect and so on. It points out: ramie/cotton blended fabrics with higher ramie content have better moisture-absorbent and air permeability, pilling resistanc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but the poorer softness, drape, wrinkle resistance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When developing ramie/cotton blended fabric, we should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blending ratio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users.

Key words: blending ratio; moisture absorbency; ramie/cotton fabric; wearability

麻纺织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而苎麻在麻类中应用较多,苎麻纤维具有挺括、吸湿散热性好、挺爽透气、抗菌防腐等特点为人们所青睐。但由于纯纺苎麻面料手感硬、耐皱性较差,导致其在服用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采用天然麻纤维与其它天然纤维混纺的办法得到服用性能突出的麻类服装面料,是目前市场发展的趋势。棉纤维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天然纤维素纤维,具有吸湿透湿性好、保暖性好的特点,棉型面料则具有手感柔软、悬垂性好、触感温和、穿着舒适的特点,是理想的服装面料。

为了让苎麻、棉两种纤维混合后的织物服用性能达到最佳的服用风格,以确定两种纤维的合理混纺比。本课题以几种不同混纺比的苎麻/棉服装面料为分析对象,从强伸性、悬垂性、耐磨性、抗起毛起球性、抗折皱性、透气性、透湿性以及毛细效应等8个方面来对比评定苎麻/棉服装面料的服用性能。

1试样准备

1.1纱线纺制

采用混纺比分别为80/20、70/30、65/35、60/40、55/45、40/60的苎麻/棉混纺粗纱,在实验室EJM128K型细纱机样机上纺制28.1tex的苎麻/棉混纺纱线。

1.2试样织造

采用SU111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完成面料的织造。织物设计幅宽为40cm,经纬纱均采用线密度为28.1tex的苎麻/棉混纺纱线,设计经密285根/10cm,设计纬密260根/10cm,上机组织为平纹组织。织物的厚度测试采用YG141型厚度测试仪,使用的砝码为100cN,每种试样测试10次,然后求取平均值。试样规格如表1所示。

2测试结果与分析

2.1强伸性

实验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3923.1―1997《织物拉伸性能、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采用YG026C型电子织物强力机,夹持距离为100mm,拉伸速度为100mm/min,定速拉伸,预加张力为0N,每个试样测试5次,取平均值。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数据分析可知:6组试样经纬纱均为相同纱线密度的苎麻/棉混纺纱线,织物组织均采用平纹组织,经纬向密度接近,但每组试样中苎麻与棉两种纤维含量不同,因此测试过程中,试样中经纬向拉伸强力和伸长率存在一定差异性;6组试样中经向强力相比纬向强力而言要略小,所对应的断裂伸长率则相对较大一些,这是由于经纬向织物密度不同所导致。随着混纺纤维中苎麻含量的减少,棉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拉伸强力呈现出下降的变化趋势。混纺纱是构成混纺面料的主要结构单元,当苎麻纤维含量减少时,承担拉伸压力逐渐转移到初始模量较低的棉纤维之中,在拉伸中纱线更早出现断裂最终导致面料被撕破,因此面料在拉伸过程中强力呈下降趋势。

2.2悬垂性

在YG811织物悬垂性测定仪上测定织物悬垂性。悬垂系数定义为试样下垂部分的投影面积与原面积的百分比,该值越大,悬垂性越差。实验中依次对试样测试5次,取平均值,具体实验数据如表3所示。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混纺面料中,随着苎麻含量的减少,苎麻/棉混纺面料的悬垂系数呈现变小的趋势。表明混纺面料中苎麻含量愈多,面料的悬垂性能愈差,织物的刚度愈大,硬挺性能愈好,即含棉纤维比例大的面料手感更柔软。这是由于在混纺面料中,棉纤维比苎麻纤维细,弯曲刚度小,所纺纱线柔软;同时也表明了与棉纤维混纺有助于改善织物的柔软性,降低织物刚度,增加穿着舒适感。

2.3耐磨性

耐磨性采用YG401C型织物耐磨仪,加压重锤为500g,试样直径为125mm,在织物第2根纱线断裂时,记录摩擦次数,并测其质量变化,每种织物各取5块进行测试(表4)。

由表4可以看出,苎麻/棉混纺面料中棉纤维含量越高,混纺织物的耐磨性能越好。这是由于棉纤维相较苎麻纤维而言,纤维较细,纤维表面摩擦系数较小,纤维耐磨性好;从纺纱工艺角度分析,棉纤维的可纺性更好,纯纺棉纱的成纱条干、毛羽要优于纯纺苎麻纱线。因此,在苎麻/棉混纺工艺中,棉纤维所占比重越大,其混纺纱线表面越光滑、结构越紧密,混纺纱线及其织物耐磨性得到明显改善。

2.4抗起毛起球性

服装面料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如穿着和洗涤时,会不断地受到摩擦,在容易受摩擦的部位上,织物表面的纤维端由于摩擦滑动而松散,露出织物表面,即为起毛。若这些毛绒在继续穿着中不能及时脱落,又继续经受摩擦卷曲而相互纠缠在一起,即为起球。织物起毛起球会使织物的外观性能恶化,降低织物的服用性能。

本实验采用YG502型织物耐磨仪,实验加压为290cN,对试样实施600次磋磨,每种织物品种测试3次,确定面料的起毛起球等级,数据处理结果如表5所示。

织物面料的起毛起球标准分为5个等级,一般级数越小,表示织物起球越严重,级数越大,表示抗起球性能越好。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A试样的抗起球能力最优,F试样最差。

纤维原料的性能、纺纱织造工艺参数的设置、后整理加工以及服用条件是影响织物面料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其中,纤维原料的性状差异愈大,对织物面料耐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愈明显。苎麻纤维的强度高,刚性大,纤维间抱合力小,耐磨性好,纤维端滑出织物表面后容易脱落而不易形成毛球,而棉纤维相对较细,纤维柔软,纤维端经摩擦后露出织物表面后更容易形成毛球。因此6组试样中,苎麻含量较高、棉纤维含量较低的A试样抗起球能力最优。

2.5抗折皱性

根据GB/T3819―1997的测试标准,本实验采用YG(B)541D-I型全自动数字式织物折皱弹性仪测得织物的折皱回复率如表6所示。

弹性回复角总和:F>E>D>C>B>A,表明F试样的抗折皱性最好,无论是经向弹性回复角还是纬向弹性回复角都要优于其他试样。织物的抗皱性与纤维的弹性、纱线的细度、捻度、织物的组织结构、密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质地厚实、组织结构松弛、紧度小、蓬松性大的织物,耐皱性好。通过表6可以看出,每组试样中纬向弹性回复角大于经向弹性回复角,说明纬向抗皱能力更好,这是因为纬向密度略小于经向密度,织物结构较蓬松,抗皱性能较好。F试样抗皱性能最优,这是由于F试样中棉纤维所占比重较大,棉纤维刚度较小,而苎麻纤维具有纤维粗、刚度大、受压后弹性回复慢的特点,因此苎麻含量越高其织物抗皱性较差。

2.6透气性

气体分子通过织物的性能称为织物的透气性,透气性是体现织物面料热湿舒适性的重要指标。织物的透气性常以透气率Bp来表示,它是指织物两边维持一定的压力差p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透过织物的单位面积的空气量。其中,透气率的计算公式为Bp=V/AFt,式中V为t秒内通过织物的空气量(mL),AF为织物的面积(cm2)。

在实验过程中,采用YG461E型数字式透气量仪,按照国家标准GB/T5453―1997进行测试。每组试样测试10次,取平均值,将测试的气压差值定为100Pa,测试面积为20cm2,测试结果如表7所示。

从表7可以看出:6组不同混纺比的苎麻/棉服装面料试样的透气性差异较大,苎麻含量较高的A组试样透气性要明显优于苎麻含量低的F组试样;织物的透气性与其保温性有很大的关系,保温性好,则透气性差,反之则反;棉纤维相较苎麻纤维而言更加细腻,同等条件下,气流不易穿透织物表面,而且棉纤维本身保暖性能较好,因此,试样中棉纤维含量高者,其阻碍气流穿透的能力越强,因此透气性越差。

2.7透湿性

采用烘箱法测定试样的透湿性,实验过程中,将试样蒙在蒸发皿(内有一定量的水)上,放到烘箱内,模拟人体温度,设定烘箱温度38℃的,在此条件下烘燥3h,测量烘燥前后皿内水的减少量,换算出织物的相对透湿量。透湿量测试值愈大则表示试样的透湿能力愈强。实验过程中选取每种规格的试样5块,测试5次,取平均值。具体测试数据如表8所示。

服饰在正常穿着条件下,人体皮肤排汗主要以气态水的形式通过织物中的纤维、纱线间隙直接向外界扩散或者在织物表面上凝结成液态水后经毛细效应输送到织物外层后再蒸发扩散到外界。因此,服装面料的透湿性与织物孔隙、厚度、密度、吸湿性密切相关。从表8可以看出,6组试样的透湿性差异较小,这是因为苎麻纤维与棉纤维同属于吸湿性较强的纤维,两种纤维的保湿性能较好;其中A试样透湿量较大,F试样透湿量较小,这是由于A试样中苎麻含量最高所导致,而麻类纤维素有吸湿快干的特点,加上本身纤维较粗,纤维间隙较大,因此在烘箱测试过程中,气态水更容易排送到外界。

2.8毛细效应

将试样裁成规格为长20cm、宽3.0cm的试样条,用YG(B)871型毛细管效应测定仪上夹紧,测量10min后试样条的渗液高度,毛细效应值愈大表示织物吸湿性能愈好。实验数据如表9所示。

从表9可以看出,6组试样的毛细效应差异较明显,混纺纱或混纺织物中,毛细效应主要取决于吸湿能力突出的纤维,在与棉纤维的混纺服装面料中,苎麻纤维则很好地发挥了其吸湿方面的优势,苎麻纤维的混纺比例越高,其毛细效应优势越明显。

3结论

通过不同混纺比的苎麻/棉服装面料的织物性能对比分析表明:混纺织物中,苎麻含量越高,其吸湿透气性、抗起毛起球以及强伸性能较好,但其织物手感柔软性、悬垂性、抗皱性和耐磨性较差;在开发苎麻/棉混纺服装面料时,应根据企业及用户对服用性能的需要,确定合适的混纺比例。

参考文献

[1] 成雄伟.我国苎麻纺织工业历史现状及发展[J].中国麻业科学,

2007,29(S1):77-85.

[2] 沈丕华,常英健,张元明,等.苎麻/棉混纺纱的拉伸性能及混纺比选择[J].纺织学报,2002,23(3):24-25.

[3] 殷庆永,常英健,郁崇文.苎麻/棉混纺比对织物性能的影响[J].上海纺织科技,2004(4):54-56.

[4] 罗纪华,马艺华,黄海珍,等.各种整理苎麻织物服用性能的模糊综合评定[J].广西纺织科技,2000,29(1):8.

[5] 陈思.甲壳素/棉纤维混纺比对甲壳素棉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20-22.

[6] 林鸿扬.织物热湿传递性能测试方法评述[J].中国纤检,2011(22):60-62.

作者简介:周荣梅,女,1980年生,讲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的研究。

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

上一篇:啦啦操研究综述 下一篇: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内部流程的调查分...